高考易混知识点总结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易混知识点总结(共6篇)

高考易混知识点总结 篇1

一、集合与函数

1.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不要忘记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2.在应用条件时,易忽略是空集的情况

3.你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吗?

4.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有什么区别?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

5.你知道“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形式”的区别。

6.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7.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8.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略标注该函数的定义域。

9.原函数在区间[-a,a]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

10.你熟练地掌握了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吗?定义法(取值,作差,判正负)和导数法

11.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12.求函数的值域必须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13.如何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解题?①比较函数值的大小;②解抽象函数不等式;③求参数的范围(恒成立问题)。这几种基本应用你掌握了吗?

14.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

(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

15.三个二次(哪三个二次?)的关系及应用掌握了吗?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

16.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略换元前后的等价性,易忽略参数的范围。

17.“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转化时,你是否注意到:当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或二次不等式,你是否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的零的情形?

二、不等式

18.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你是否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等”。

19.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几何意义是什么?

20.解分式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用“根轴法”解整式(分式)不等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21.解含参数不等式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的单调性为基础,分类讨论是关键”,注意解完之后要写上:“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22.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

23.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相乘,即同向同正可乘;同时要注意“同号可倒”。

三、数列

24.解决一些等比数列的前项和问题,你注意到要对公比及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了吗?

25.在“已知,求”的问题中,你在利用公式时注意到了吗?需要验证,有些题目通项是分段函数。

26.数列单调性问题能否等同于对应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数列是特殊函数,但其定义域中的值不是连续的。)

27.应用数学归纳法一要注意步骤齐全,二要注意从到过程中,先假设时成立,再结合一些数学方法用来证明时也成立。

四、三角函数

28.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你清楚吗?,若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那它归哪个象限呢?你知道锐角与第一象限的角;终边相同的角和相等的角的区别吗?

29.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内的三角函数线(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的定义你知道吗?

30.在解三角问题时,你注意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定义域了吗?你注意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有界性了吗?

31.你还记得三角化简的通性通法吗?(切割化弦、降幂公式、用三角公式转化出现特殊角。异角化同角,异名化同名,高次化低次)

32.你还记得某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吗?

33.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及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你会写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吗?会写简单的三角不等式的解集吗?(要注意数形结合与书写规范,可别忘了),你是否清楚函数的图象可以由函数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吗?

34.函数的图象的平移,方程的平移易混:

(1)函数的图象的平移为“左+右-,上+下-”。

(2)方程表示的图形的平移为“左+右-,上-下+”。

35.在三角函数中求一个角时,注意考虑两方面了吗?(先求出某一个三角函数值,再判定角的范围)

36.正弦定理时易忘比值还等于2R.

五、平面向量

37.数0有区别,0的模为数0,它不是没有方向,而是方向不定。可以看成与任意向量平行,但与任意向量都不垂直。

38.数量积与两个实数乘积的区别:

在实数中:若a≠0,且ab=0,则b=0,但在向量的数量积中,若a≠0,且a?b=0,不能推出b=0。

39.a?b<0是向量和向量夹角为钝角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六、解析几何

40.在用点斜式、斜截式求直线的方程时,你是否注意到不存在的情况?

41.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直线方程可以理解为,但不要忘记当时,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都是0,亦为截距相等。

42.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请你注意解题格式和完整的文字表达。(①设出变量,写出目标函数②写出线性约束条件③画出可行域④作出目标函数对应的系列平行线,找到并求出最优解⑦应用题一定要有答。)

43.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图形、标准方程、几何性质,椭圆与双曲线中的两个特征三角形你掌握了吗?

44.圆、和椭圆的参数方程是怎样的?常用参数方程的方法解决哪一些问题?

45.通径是抛物线的所有焦点弦中最短的弦。(想一想在双曲线中的结论?)

46.在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中要注意: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零?椭圆,双曲线二次项系数为零时直线与其只有一个交点,判别式的限制。(求交点,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在性问题都在下进行)。

47.解析几何问题的求解中,平面几何知识利用了吗?题目中是否已经有坐标系了,是否需要建立直角坐标系?

七、立体几何

48.你掌握了空间图形在平面上的直观画法吗?(斜二测画法)。

49.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和性质定理你掌握了吗?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在解决立几问题中的应用是怎样的?每种平行之间转换的条件是什么?

50.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你记住了吗?你知道三垂线定理的关键是什么吗?(一面、四线、三垂直、立柱即面的垂线是关键)一面四直线,立柱是关键,垂直三处见

5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在应用时都是三个条件,但这三个条件易混为一谈;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易把条件错误地记为”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而导致证明过程跨步太大。

52.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时,如果所求的角为90°,那么就不要忘了还有一种求角的方法即用证明它们垂直的方法。

53.异面直线所成角利用“平移法”求解时,一定要注意平移后所得角等于所求角(或其补角),特别是题目告诉异面直线所成角,应用时一定要从题意出发,是用锐角还是其补角,还是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54.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0°≤α≤90°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0°≤α≤90°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取值范围:0°≤α≤180°

55.平面图形的翻折,立体图形的展开等一类问题,要注意翻折,展开前后有关几何元素的“不变量”与“不变性”。

56.棱柱及其性质、平行六面体与长方体及其性质。这些知识你掌握了吗?(注意运用向量的方法解题)

57.球及其性质;经纬度定义易混。经度为二面角,纬度为线面角、球面距离的求法;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这些知识你掌握了吗?

八、排列、组合和概率

58.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依据是: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规律是:相邻问题捆绑法;不邻问题插空法;多排问题单排法;定位问题优先法;定序问题倍缩法;多元问题分类法;有序分配问题法;选取问题先排后排法;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

59.二项式系数与展开式某一项的系数易混,第r+1项的二项式系数为。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与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易混。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为中间一项或两项;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的求法要用解不等式组来确定r.

60.你掌握了三种常见的概率公式吗?(①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②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公式;③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公式。)

61.求分布列的解答题你能把步骤写全吗?

62.如何对总体分布进行估计?(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研究统计问题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就越精确,要求能画出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理解频率分布直方图矩形面积的几何意义。)

63.你还记得一般正态总体如何化为标准正态总体吗?(对任一正态总体来说,取值小于x的概率,其中表示标准正态总体取值小于的概率)

九、导数及其应用

64.在点处可导的定义你还记得吗?它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利用导数可解决哪些问题?具体步骤还记得吗?

65.你会用“在其定义域内可导,且不恒为零,则在某区间上单调递增(减)对恒成立。”解决有关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吗?

高考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 篇2

分析: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

2.哲学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表现为哲学促进实践发展。

分析:分析关系要注意辩证,既要注意哲学产生于实践,又要看到哲学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这一双向关系;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哲学才能给人智慧,才能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分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分析: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5.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

分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分析:概括和总结不同于总和或相加。要区别共性与个性、整体与部分。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分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二者不可颠倒。8.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分析:不能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与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混淆。

第二课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分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分析: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源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基本问题的观点。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哲学基本问题之一)展开的。

4.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及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平等的。

分析:两个方面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根本的,第二个方面是从属的。首先,第一个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个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个方面内容是第一个方面的展开和身后。其次,第二个方面的解决也影响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彻底解决。5.不可知论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分析:不可知论的观点主要有两种: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6.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分析: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分析: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课

1.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分析: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分析:真正的哲学是先导。3.哲学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

分析:对于思维、意识、认识、社会意识、价值观等主观事物,要注意其反作用的双重性,即如果正确反映客观就能促进客观事物发展,反之则阻碍。4.哲学决定社会进步。

分析: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社会变革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始终从属于社会变革对哲学发展的决定作用,它是第二位的,不能认为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5.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分析:实践的观点

6.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7.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分析: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巅峰。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自封为终极的真理,而把自己看作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它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完善。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分析:该观点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但忽视了毛泽东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犯了内容片面的错误。

第四课

1.哲学上的物质即具体科学中物质的总和。

分析: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科学中讲的物质也就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非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哲学上的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分析: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大与小的关系。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分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此外还有可知性等。4.哲学中的规律是具体科学中规律的总和。分析:二者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5.规律有好坏之分。

分析: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作用,会给人带来积极或消极影响,但这不能说明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

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分析: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否认规律是客观的,是唯心主义的体现;认为规律是永恒不变的,又是形而上学的表现。7.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分析: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和效果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而变化。即:规律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条件,但不能改造、消灭、创造、发明规律本身。8.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分析: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条件,但无法改变规律本身。规律的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了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了取得积极效果的程度。

第五课

1.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分析:“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2.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意识是人脑的产物。分析: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观事物。3.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分析: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4.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分析: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5.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的区别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

分析: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区别在于是如实还是歪曲反映。6.意识能够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分析: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指的是在实践中借助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7.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分析: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8.树立正确的意识,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9.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分析:应为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上述观点犯了唯心主义错误。

第六课

1.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分析: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2.物质是认识的来源。

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3.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分析:盲目的实践一般指的是没有正确认识指导的实践活动。4.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5.认识的反复性就是形成认识的过程中不断经受挫折。

分析:人们对每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就是认识的反复性。6.多数人公认的就是真理。

分析:一种思想是否是真理,取决于它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而不取决于是否被社会公认。尽管真理迟早会被社会公认,但被社会公认的思想不一定就是真理。因此,上述观点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7.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

分析: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正确认识。8.科学理论是真理,真理也是科学理论。

分析:只有将真理系统化、理论化后,才形成科学理论。

第七课

1.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分析: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联系是无条件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分析:事物处于联系中,这一点是无条件的;两个具体事物之间是否有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否具备关系联系能否发生,条件的情况关系联系的情形,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联系的多样性。3.联系是客观的,意味着人只能尊重客观联系。

分析:联系是客观的,指的是人不能臆造、不能强加、不能否认、不能割断联系;但人可以认识联系;可以根据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从而建立新的联系;可以创造或限制条件从而使事物间对人有利的联系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化害为利。4.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分析:在实践中人们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其根据是事物的固有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不是自己的需要。

5.整体功能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并随着部分功能的增大而增大。

分析: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6.任何情况下关键部分对整体都起决定作用。

分析: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才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7.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共性和个性的是等同的。

分析: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不包含共性的个性是没有的。8.整体的地位、利益、功能始终高于部分。

分析:整体利益和地位永远高于部分,但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要分情况讨论。9.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分析: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一般而言,那种内部结构优化的整体才可以称为系统。

第八课

1.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分析: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非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2.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旧事物总是比较弱小,总处于被支配地位。

分析: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旧事物的力量有一个从强到弱逐渐衰亡、不断丧失其支配地位的过程。3.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发展方向都是前进的。

分析: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4.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分析:变化分为三种,前进的、上升的;循环往复的;倒退的、下降的。其中只有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5.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

分析: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6.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是上升的。分析:前进和上升是就“总趋势”而言的。7.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分析:前对后错。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8.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分析:前两句对后一句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第九课

1.矛盾即联系。

分析: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联系实际上就是矛盾双方的联系,但二者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联系强调双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矛盾强调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而相互统一除强调相互依存外还强调相互转化。2.矛盾即斗争和对立。

分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既包含了排斥和斗争,也包括了统一与包容。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分析: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4.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分析: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6.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分析: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7.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次要矛盾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分析: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主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虽然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所以我们在着重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8.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分析: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

分析:前对后错。二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

第十课

1.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分析: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2.辩证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分析: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3.“扬弃”就是“抛弃”。

分析:把“扬弃”理解为“抛弃”,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际是否定了事物的发展,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4.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就是创造出全新的事物。

分析:科学的使命就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从而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推动事物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因此

创新必须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创新并不意味着创造出与旧事物没有联系的全新的事物。5.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创新就是不断否定旧的矛盾。分析:矛盾具有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是正确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创新需要不断否定旧事物、旧矛盾,但不是简单地否定旧矛盾的一切,而是辩证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即扬弃。

5.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和具体领域中的价值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分析:二者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非整体和部分、多数和少数的关系。6.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和索取的统一。

分析: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与个人相比较,社会更为根本,起决定作用。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第十一课

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分析:唯物主义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才涉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分析: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取决于社会存在。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分析: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或阻碍双重作用。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分析: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5.上层建筑的发展必然促进经济基础的变革。

分析: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分析: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7.我国现阶段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分析:我国现阶段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8.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分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十二课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分析:所有的价值观都起导向作用,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才起促进作用。2.追求个人利益就是坚持个人主义。

分析:个人利益分正当和不正当之分;坚决反对个人主义。

3.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分析: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存在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4.一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越多,其人生价值越大。

高考英语常见易混易错句型解析 篇3

高考英语常见易混易错句型归纳解析

河南省商水第一高级中学教学与备考研究室

王祥玉

邮编:466100      E-mail: ssygwxy@yahoo.com.cn

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和备考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对英语的一些特定句型掌握不住,在口头交际和书面表达时,频繁出现错误,为便于理解,掌握和运用,特归纳解析:

㈠常见的语义重复现象,.不能与括号内的词并用。

Because------(so)    though/Although----(but)   repeat -----(the same ,again)    repay----(back)

Return------(back)   unite------(together)        combine-----(together)          master----(well)

Hate--(very much)   advance---(forword)       improve----(better)             sink―(down)

Renew---(again)     about/around―(or so)     walk-----(on foot)              alone---(by oneself)

Still----(remain)      meet---(together)        No---(not any/not a)            think over--(carefully)

(very)---perfect        (very)----excellent         (very)---  tiny                   (very)---huge

Can----(be able to)    Be about to do…..(at once /immediately)     both…..(as wellas, equal , equally, together)

:Enter――(into)

难点解析:如果enter和into连用

①表示to allow oneself to share inor become part of 分享,投身于,成为….的一部分

He entered in to the spirit of the game with great excitement他兴致勃勃,融入比赛的气氛中

②表示to begin to take part in formally   (正式 )开始参加

Before you enter into an agreement ,you should read the contract carefully

在签署协议之前,你应该仔细阅读合同

㈡ 触及身体某一部位的表达方式

在汉语中,把被触及身体某一部位作为动词的宾语,如:打他的脸;拍她的头。

在英语中,则把接受动作的人作为宾语,用介词短语来说明接触到的身体某一部位,即用下面的句式

主语谓语somebody 介词the身体部位

约翰打了他的脸。

误: John hit his face .              正:John hit him in the face

解析:在这一句型中常用的 动词有:hit ,  pat  , beat , touch , strike 等等。

关于介词的选用问题:

一般身体部位比较硬而突出的地方或强调接触人体的表面,用介词on;如on the head(back ,nose ,shoulder, chest, ……)

一般在软而凹的部位用介词 in  如:in the face(eye  ,stomach , rib…..)

一般表示抓,拉,握,牵等.常见动词:catch , seize ,grab ,pull ,take, hold ,. 身体的某一部位时,用介词by.

选择填空:  1  The boss_____him _____back and told him something secret       Key (D)

A  patted….by the    B patted …on his     C patted…in the        D   patted …on the

2 Mary led a granny_____hand to across the street         Key(D)

A  in..the  B  on the  C   by her   D   by the

3 He felt someone ____ him on ____shoulder when he was watching the game.  KEY  ( C)

A   patted…his         B pat..his    C  patting…the     D    patted….his

㈢  辨别since从句肯定与否定的三条规律

① 非延续性动词的一般过去时充当since从句的谓语时,从句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从句的意义是“自从….以来”.。非延续性动词又叫终止性动词/结束性动词。如 come ,leave ,give ,die ,arrive ,return ,find 等。

1 We have lived in Shanghai  since we  parted   自从分手以来,我们一直住在上海。

2 I have not been to Beijing since I came to study here in   自从来此学习后,握就没去过北京。

② 延续性动词的一般过去时充当since从句的谓语时,从句的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从句的`意义是“自从不….以来,或自从….结束以来.”.。延续性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和状态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如: work ,study ,live ,teach等。

1 Things have become even more difficult since I had the bike

[误] 自从我有了那辆自行车以后,情况就更糟糕了。

[正] 自从我丢了那辆自行车以后,情况就更糟糕了。

2 We have not heard from Mike since he worked there 。

[误] 自从迈克在那里工作,我们再也没有收到他的来信。

[正] 自从迈克不在那里工作以后,我们再也没有收到他的来信

3 It is a week  since  he  was  in  hospital .

[误]他住院有一个星期了.

[正] 他出院有一个星期了

③特殊情况

在下面情况下,虽然since从句的谓语仍由延续性动词充当,但从句的形式与内容上却是统一的.。

1 延续性动词的现在完成时充当since从句的谓语.。

She has made much progress since she has been a teacher .

当了老师以后,她的进步很大

2 since与ever连用时,延续性动词的一般过去时充当从句的谓语。

She has given me a lot of  help ever since she worked in our factory

她来我们厂工作后,给我很多帮助。

㈣ 否定转移现象

① 当表示主观看法和心理活动的动词,如think ,suppose ,believe ,imagine ,expect ,fancy等后跟宾语从句时,其从句的否定要转移到主句。

I don’ t  think  it  will  be very cold  today 我认为今天不会太冷

I don’t suppose that anyone will object to the plan 我想没有人反对这个计划

由例句可看出:这类句型重点在宾语从句,所以其反意疑问句的主语应是宾语从句的主语,谓语动词应采用宾语从句的谓语.。

I don’t believe she&nb

高考易混知识点总结 篇4

有些错别字看似错得离谱,却在高考作文里屡见不鲜。多数错别字反映出学生语文知识的欠缺,这不仅影响成绩,也关系到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因此希望用最简单通俗的语言,最有效切实的方法,让每位考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收获。

以下是常见的易混别字100例”。

1.哀(唉)声叹气

2.按(安)装

3.金壁(碧)辉煌

4.针贬(砭)

5.惨(残)忍

6.璀灿(璨)

7.检察(查)作业

8.为人所不耻(齿)

9.一愁(筹)莫展

10.精萃(粹)

11.看的(得)上眼

12.提心掉(吊)胆

13.迭(跌)宕起伏

14.重迭(叠)

15.渡(度)假村

16.防犯(范)

17.防(妨)碍

18.入不付(敷)出

19.扶(抚)慰

20.一幅(副)对联

21.重蹈复(覆)辙

22.竹杆(竿)

23.卑恭(躬)屈膝

24.鬼斧神功(工)

25.勾(沟)通信息

26.悬梁刺骨(股)

27.全神灌(贯)注

28.贵(桂)冠

29.貌和(合)神离

30.迫不急(及)待

31.挖墙角(脚)

32.不径(胫)而走

33.巨(剧)烈

34.中恳(肯)

35.馈(匮)乏

36.兰(蓝)天

37.泛烂(滥)成灾

38.发楞(愣)

39.变本加利(厉)

40.再接再励(厉)

41.鼎立(力)相助

42.权利(力)斗争

43.厉(利)害关系

44.姐妹俩(两)个

45.了(瞭)望

46.假期邻(临)近

47.另(零)乱

48.年令(龄)

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

51.揭开迷(谜)底

52.神密(秘)

53.观摹(摩)

54.磨(摩)肩接踵

55.买那(哪)个好呢

56.批(披)露

57.水蒸汽(气)

58.欠(歉)收

59.亲(青)睐

60.一肚子委曲(屈)

61.鸦鹊(雀)无声

62.冰雪熔(融)化

63.水乳交溶(融)

64.垂头伤(丧)气

65.善(擅)自处理

66.伸(申)请

67.出身(生)在晚上

68.寻物启示(事)

69.受(授)予奖状

70.金榜提(题)名

71.品位(味)老师的话

72.情况相象(像)

73.肖(萧)条

74.歪风斜(邪)气

75.模形(型)

76.反醒(省)

77.生活必须(需)品

78.弦(旋)律

79.眩(炫)耀

80.报仇血(雪)恨

81.循(徇)私舞弊

82.天崖(涯)海角

83.沿(延)伸

84.流光异(溢)彩

85.心心相映(印)

86.反应(映)意见

87.生死悠(攸)关

88.记忆尤(犹)新

89.怨天忧(尤)人

90.始终不逾(渝)

91.世外桃园(源)

92.渊(源)远流长

93.震(振)奋人心

94.截止(至)年底

95.因地治(制)宜

96.置(质)疑的勇气

97.德高望众(重)

98.九洲(州)大地

高考易混知识点总结 篇5

高一《政治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梳理提纲

一、制度类

1、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1)最大特点: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2)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P5-6)

2、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P59)

3、我国基本政治制度:(1)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村民自治与居民自治制度

二、权力(利)、职权(能)类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2)政治自由(3)监督权(P9)(公民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P37)(提示:履行政府职能的主体只能是政府机关,而不能是其他的国家机关)

3、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P55)

4、人大代表的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P57)

5、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三、性质类

1、(1)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2)我国的国家性质:即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P5-6)

2、(1)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死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P24)(2)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P25)

3、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P37)

4、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P55)

5、(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民主党派的性质: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3)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四、原则类

1、民主的原则: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P6)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义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P10-11)

3、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P39-41)

第1页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P59)

五、意义类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的宪法(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P7)

2、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P9)

3、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P9)

4、公民珍惜自己选举权利的意义:(1)公民只有确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3)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与公民政治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P18)

5、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公民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P22)

6、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P23)(2)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P26)

7、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2)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P29)

8、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投诉的意义:(1)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进工作(P42)

9、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20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3)有利于防止政府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P44)

10、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保证(1)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2)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3)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4)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P47)

11、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阳光工程)的意义:(1)这一举措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2)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P48)

六、形式(方式)类

第2页

永安三中政治复习资料:模块二《政治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

1、民主选举的方式:(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P16)(2)我国采取的选举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P18)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专家咨询制度(3)社会公示制度(4)社会听证制度(P20)

3、公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形式:(1)村民自治(A、村民自治的基础:民主选举;B、村民决策的形式:村民会议;C、村民管理的形式: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D、村民监督的形式: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P24)(2)居民自治(A、居委会干部产生方式:选举;B、民主决策的方式:居民会议;C、居民监督的方式:办事公开制度)(P25)

4、民主监督的方式:(1)信访举报制度(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3)舆论监督制度(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P28-29)

5、公民向政府求助或投诉的方式和途径:(1)开设热线电话(2)发展电子政务(3)设立信访部门(4)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制度(P42)

6、行政监督体系(方式):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P46)

7、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基本方式)(P64)

七、关系类

1、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1)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只适用于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2)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族的保障。(P6)

2、公民与国家的新型关系:(1)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2)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应履行应尽的政治性义务(P8)

3、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1)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2)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3)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1)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2)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5、人民与人大代表之间的关系:(1)各级人大的代表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2)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3)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与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4)人大代表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P56-57)

6、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1)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大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决策。(3)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罢免。(P59)

7、权利机关与其他机关的关系:(1)只有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是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而去贯彻执行。(P59)

8、中央国家机构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好地方两个积极性。(P60)

第3页

八、要求(如何做)类

1、公民如何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P11)

2、公民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关系: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P11)

3、中学生怎样进行政治参与: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需要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P14)

4、公民怎样行使选举的权利1)要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提高选举能力,选出切实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2)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3)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5、公民如何实行监督权:(1)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序的政治参与(P31)

7、公民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1)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2)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是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质的体现。(P38)

8、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要求:(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态度(20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P40-41)

9、(1)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P44);(2)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具体要求: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执法行为;②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P44)

10、政府如何树立权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P51)

九、探究类

1、如何举办一次模拟听证会:P22

2、如何对居委会的工作做个调查:P25

3、如何制定监督方案:P30

4、如何选举村委会(居委会)主任:P18

高考易混知识点总结 篇6

2.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

3.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更具有智慧。

4.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5.集体往往对一个人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6.过渡性是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的根本特征。

7.青春期心里充满矛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8.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最常见的是把情绪分成四大类:喜、怒、哀、惧。

9.情绪对人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10.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挫折和逆境对人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关键是看采取什么态度应对。

11.学习有压力是正常的,学习压力常常与我们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有关。

12.学习压力对我们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

13.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14.青少年具有好奇心和从众心理是正常现象。

15.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一个人只有能够自力才能自强,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才能成就伟业,实现人生目标。自强是进取的动力,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坚强意志是人们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16.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17.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实力,才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的支柱。

18.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19.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

20.理想是自强的航标。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

21.挫折对人有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22.人们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

23.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4.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是我们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快乐。

25.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想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26.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27.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28.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质,就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30.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内心世界。

3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由理解开始。

32.尊重是理解的前提。

33.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

34.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是个人得以在社会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35.诚信是获得信任的前提,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

36.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诚信的核心是善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37.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38.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39.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

40.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41.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42.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43.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

44.竞争有利也有弊。

45.我们参与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6.任何一种竞争都应该是公平竞争,对每一个竞争者来说,应本着公平竞争的法则参与争。道德和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47.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

48.竞争中合作的真谛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9.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的利益服从团队的利益。

50.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51.竞争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优秀的竞争者往往是理想的合作者。

52.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53.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及有区别又有一致性。

54.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55.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56.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犯罪一定是违法行为,犯罪是严重违法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57.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诉讼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58.我国的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我国的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59.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它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人身自由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基本权利之中最基本的权利之一。

60.生命健康权是公民首要的神人权利,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健康权是每个人的最高人身权利。61.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62.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63.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64.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具有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65.在我国现阶段,多数继承采用的是法定继承。

66.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

67.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68.通过继承的方式获得财产的所有权,是未成年人获得财产的主要形式。

69.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共鸣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

70.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

71.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

72.社会需要合作,合作要以公平为基础。

73.公正的对待,必须要以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公平的获得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74.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和规则是为维护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它的程序和规则是面向每一个社会成员的。

75.实施正义的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76.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公正的对待他人和自己。

77.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78.不同的身份承担不同的责任。

79.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的责任。

80.一个人首先要自己对自己负责。

81.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82.履行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83.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

8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8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6.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8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88.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89.我国国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90.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9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9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9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9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96.至20世纪末,我们已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97.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98.建党100年(2020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99.建国100年(21世纪中叶)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100.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01.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2.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103.我过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主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

104.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最大的“实际”。

105.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106.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个重要国情。

10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108.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09.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110.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11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1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13.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114.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15.在我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16.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17.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发展教育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1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119.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20.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2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22.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23.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124.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交易创新能力。

125.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名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发展科技和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126.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7.中华民族精神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28.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129.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130.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31.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32.一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3.一种精神: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13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136.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37.我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138.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对我国科技、文化方面的国情,我们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139.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40.我们之所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4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的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143.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4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145.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146.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都是发展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47.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直接关系。

148.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49.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50.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151.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界文化的特点:丰富多样。

152.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153.语言是一种文化,语言有差别,但没有优劣。

154.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155.对待各国不同的文化,不能全盘否定、一概抛弃,也不能全盘肯定、照抄照搬。要批判地吸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56.对待我国的民族文化,不能全盘否定、一概抛弃,也不能全盘肯定、全部吸收。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5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艰苦创业,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

上一篇:幼儿体质检测分析报告下一篇:说课稿样小狗包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