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的心得体会

2024-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小学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的心得体会 篇1

优秀教师教学经验分享心得体会1

新入职两个月中收到了明显的成果,但是在实施教学方面还是有着新教师的缺点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汲取有老教师的经验和技能。

为了能让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减少了教学中盲目性,感谢学区为我们组织的“新入职教师教学感悟交流会”。也同样感谢郭校长为我提出的几点建议:

1、规范行为。“无规不成方圆”,只有规范自己才能规范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所以对自己无论生活习惯还是教学都要严格要求,对学生无论听写,坐立行走都要规范要求。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

2、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注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新课标呼吁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应该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究知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败的关键之一。当然在学生管理上要避免放任不管,又要防止方法简单粗暴,要在学生中及早树立威信。

3、备好每一节课。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乃是教学生学”。首先我会三问,这堂课让学生学什么?我有什么让学生学?学生们应该怎么学?因此正如郭校长告诉我们的每堂课要有工匠精神,精雕细磨每节课,认真研读课标、教参、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最重要一点便是学生特点;同时要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教具和资料。

4、用好批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哪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所以在课堂评价上或作业批改上要发现孩子们的亮点并进行积极向上的鼓励语言评论。使其变成促进我们师生关系的催化剂,帮助学生振士气增强信心的兴一奋剂和同时成为帮助学生改错进步的方向标。

5、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请教。“志在所趋,无远弗届”。学生的梦想有很多,而教师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成为一名能教育好学生的优秀教师。我要达成这样的慕白,就要更加加深自己的专业能力,虚心向同行请教经验,发扬我的优点,改善我的缺点。

6、充实自己。“业精于勤,荒于嬉”除了这五点我想我个人还有很多的不足就是知识容量小,视野狭窄,板书不规范。所以在以后的成长中我会读书、读书、再读书,练字、练字、再练字。惟有以勤补拙,付出越多,也必定收获越多。

我将用青春的火光来照亮梦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道阻且长,但只要肯向前走,总有一天我会到达。正如我说过的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优秀教师教学经验分享心得体会2

一、如何理解课程的问题。

刘校长讲得很深刻,今天的课程不再是单一的书本了,它涉及到的很广泛,有学科课程,也有经验课程;有学问中心课程,与有人本主义课程等。尤其是校长谈的如何认识课程的问题,课程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施教的一个范例,绝不是唯一,如果教师仅仅唯书本是书本,那么学生的知识素养绝得不到提高。教师要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学会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学会拓展,教会学生如何从书本当获取学习的方法,从而解决问题。这才是利用好教材。我想,我教的是语文,确实是这样,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只关注语文课本,那么获取的知识少之甚少,不足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把眼光放到课外生活,课外生活才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天地。但教师必需利用好文本,文本是经过选择来的具有典型示范的功效,把它利用好,则会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教学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二、教学中从学生的一切出发。

这一点很有感受,我们平时教学不是从学生出发,而总是考虑自己在教学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怎么处理,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给我很大的启示,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让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理解、消化、从而内化,把学生的地位放在至高点上去,而不能把教师放上去。在课堂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让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不能扼杀学生的积极思维心理,如果没有这点认识,则学生观的思想就不会深入脑海,那么就不会产生出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民主化的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的关系,教师只不过是知识的引导者,鼓励者,帮助者,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用一句话来概括:把学生看成是人,一个真正的有思想、有灵魂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接受知识的容器。所以不能只关注学科,更要关注学生的自身全面的发展。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应该这样说,没有良好的学习方式,就不会有优良的成绩。当今社会绝不会要求教师培养一个只会接受教师讲解的“听话的学生”。社会要求学生一些必要的素养,如质疑精神、创造品质、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等等,如果只会一味的啃书本,那这样的学生怎么能符合社会对其需求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其实就是自身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而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批判意识,个性化地创造品质、动手能力等等。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让其学生通过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品尝到学习的甘甜。

四、要在研究中备课,在研究中上课。

没有研究,就没有效率。当今天校长给我们新教师讲了“七个研究”时,我忽然开朗,我们平时备课,目标意识不强、学习方法谈不上,研究能力的培养途径更不必说了。就谈目标意识,我们平时所列的目标大而空,并没有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时间浪费多,效率低下,造成了学生一堂课下来不知所云。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课是前提。课堂效率从备课开始,然后才能谈上课效率。上课中,黄校长讲的几个方面,都有着实实在在的指导意义。如讲的效率:讲要精讲,讲重点、难点,讲的策略,口头禅、方言土语等等,让我一下找到自己的不足。教师在上课中,要细化知识点,教师要善于把本堂课的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让其学生轻松掌握,并且教师要善于拓展,善于联系,以本堂课为中心像网络式的发散开去。

总之,学习了校长的关于教学的知识讲座收获很多,只是许多谈的不够深刻,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把自己的锻练成教学过硬的新马教师。

优秀教师教学经验分享心得体会3

两个月的教育实习活动结束了!虽然很短暂,但这短暂的两个月的语文教师实习,发生了好多事情,其中的酸甜苦辣让我终身难忘。在校园学习了三年多的教育理论,此刻最后有机会实践了,透过实习,我才确切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的精华所在。此刻细细品味一下,我认为要把语文教学搞好,主要要把四个环节做好,其包括:课外准备、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总结。

课外准备这是整个教学活动必要的前提。它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掌握学生的基本状况、作业和试卷的批改和课外的师生交流。

此次语文教师实习,我担任了高州市马贵中学七年级(8)班的语文老师,全班53个同学,35个男生,18个女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班级纪律不是很不好,而且全班同学都很活跃,上课爱搞小花样。经过深入了解,我才明白,该班级的入学成绩很差,有的基础甚至差到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学的,而且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都是年迈的爷爷奶奶。个性有的是家的条件好,父母不重视教育,说等到他们混到一个初中毕业证书后,好帮他们找工作。所以整个班级的纪律不是很好,学风也很差了。

作业和试卷的批改是了解学生的另重要措施之一。以前的老师经常说:改作业和试卷是能掌握学生的一些信息,但是改作业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尤其是作文的评改,是一件十分麻烦而且辛苦的事情。经过的自己的实习,也证明了这一点,语文作文确实头疼。教师透过对学生作业和试卷的仔细修改,能够了解他们对自己教学资料掌握的地步,以备下次授课的时候重点提出。我在马贵中学的实习过程中批改最多的是作文。在作文的批改中,我不仅仅注意她们在句法、词语、结构等方面存在的缺点,有时还会在他们的作文或周记中发现、了解到他们的思想状况的变化。例如透过他们的作文我才明白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多大,记得一次作文中,一学生写到我的新老师,我的新老师第一次上课很有礼貌很喜欢,当我们喊起立,老师很礼貌说,请坐,第二次老师说坐下吧,第三次跟我们的老师一样了,算了,算了,就摆一个坐下的手势。原先的我言行举止他们都记在心里的。

再次,课外的师生交流是辅助课堂教学必要的手段。在我们不去实习的时候曾老师推荐我们实习的时候多坐班,对你上课有帮忙的。所以在实习期间,下课后我经常留下来问问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根据我作为学生时候的感受,我觉得如果以为带课老师只是每一天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后,拿起书本转身离开是很不正确的认识。在课外教师与学生进行有选取性的交流,一方面能够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能够了解他们的水平,了解他们的需要。由于天天跟他们混在一齐,熟了,他们会指出我上课存在的一些的问题,有时候声音太小了,有时候板书太潦草,有时候讲的资料多有很细,他们理解不了等等。这些是他们给我的宝贵经验。其实学生是很喜欢跟老师交流的,只是他们怕老师不喜欢,才极少找老师玩的。

语文教学工作的其中一环节是课前准备,实习的前一周是见习活动。所谓的见习就是听明白老师的课,或是其他老师的课,跟老师交流,积累经验。听课的资料但是很多了,既要关注老师是如何讲解如何分析的,还要观察学生的反应,多掌握一些信息,有助于我们备课。

说到备课,我不得不承认备课是语文教学的课前准备的一重要环节。对于即将要讲的课文,我们老师就务必对课文熟识,要训练他们多方面的潜力,那么我们老师也务必以身作则,教学资料脱口而出。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对资料有充分的了解。教学过程的备课则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准备。当我第一周见习时,指导老师再三强调,讲课时,不要把最最基本的知识讲错就好,而且新老师上课的第一堂课很重要的,直接对以后你上课,学生喜欢不喜欢。而我第一堂课是语文版的七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诗五首》,第一次上课,我只讲一首诗,我以前经常受老师影响,古诗词必须要多读多背,所以整堂课我设计很多环节都是诵读,一堂课下来,学生很厌烦,看到他们不耐烦的样貌,我自己都快上不下去了。之后跟指导老师交流才明白:备课的重要对象之一是学生,备课要备学生。我的学生基础很差,对很多东西不是有很大的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也就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问是个很好的教学方式,如果我们盲目的点学生回答问题,往往适得其反。提问要注意提问的科学性、合理性,要根据具体学生的学习水平点人回答。这些都是我们要在对学生的备课中务必做到的。所以在以后备课中,我的提问一般都是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答案的。

课堂教学,这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

人常说作为语文课,好的导入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要注重导入,课前导语就象一曲交响乐的序曲,不宜过长,长了会喧宾夺主,要切题,不能设计与本课无关的导语,设计导语的方法很多,不论哪一种,都不能游离于课题,如果设计不当,既浪费了时间,又激不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是我们新时期新课标要求的。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师生互动,是一个很好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也是此刻课堂中必备的程序。它大致能够分成教师提问、课堂讨论等等。教师在课堂上面的提问方式具体有两种:个人回答式提问和全体回答式提问。从这两种提问方式中我们能够看到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呢?教师在那里扮演的正是引路人的主角。对自己所提的问题能够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能够较为准确的回答。课堂讨论我们也能够采取灵活的方式,比如分组讨论、分队讨论、分题讨论等等。但我们务必注意教师扮演的主角,维持课堂讨论的氛围和主题,那里的主题就是从课文中所提炼出来的值得讨论的主题。

另外,课堂的诵读也是一个活跃气氛很好的办法。初中生像她们基础差,对语文兴趣不大,所以上课很容易走神,叫他们读书,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最后一个一般都是是紧扣文本,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思路清晰。要做到这点,就需要老师先要熟悉文本,把握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确定哪些资料需要详讲,哪些要略讲,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讲得他们听得懂等等这些我都要思考。当然讲课时思路要清晰,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榔头。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过大,偏难。但是好的一节课,我觉得不必须都是这样貌,因为学生的活得,思想都不一样,不可能按照你的设计好的教学环节走,关键时刻你要懂得随机应变的。因为老是讲书本的东西,学生不喜欢,必要能够跑一下话题,无论怎样目的都是让学生有兴趣,语文处处都在嘛。

课后总结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的进步带给的帮忙了。作为一名实习生,我很多东西都不懂,很多事情不会处理,没有经验。所以上课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每一次上完课,我都在收集意见和加上自己的体会,然后静心反思。如上课声音小,板书潦草,这都是我的原因,所以下课后,我坚持练,每一次上课前,都对自己说,这天大声一点。上课设计的环节,学生不跟着走,原因我备课时脱离学生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同样是分析“对仗”这一概念,同样引用《木兰诗》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老教师分析的很清楚,我讲得不明不白,原因就是我的积累不够,引导方面出来问题,所以我多加学习。就是这样貌每一天都就进行反思,每一次都一点收获,然后就加以改善,一点一点地进步。

短暂的两个月的中学语文教学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和我的教学实践,让我有了许多的心得,另外,我还听过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我必须将这些宝藏尽量的挖掘,为以后做个优秀的老师而努力。

优秀教师教学经验分享心得体会4

职业高中的生源质量较差,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入学的起点很低。我们所教的很多学生本来就没有很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基础较薄弱,语文素养不够高。进入职业高中后,更是片面地认为,只要专业技能好,其它科目无所谓,甚至部分学生家长也持这一观点,以致学生更加放松对语文的学习。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对语文根本无兴趣可言,在语文课表现为没有探究的欲望,思维比较单一,甚至有些学生存在思维惰性,上课走神睡觉的情况屡见不鲜。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要保证教学质量,我们作为老师所花的功夫就要更多一些,对课堂的组织和把控就要研究得更深一些,在课堂教学上更要多进行创新。创新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将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同时,它也要受心理因素,如情感、欲望的制约。进行创新教育首先需要创设一种良好的、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具体来说,在职业高中语文课上,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激趣。指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你的教学感兴趣,在课堂上能互动起来。

孔子有言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职业高中的学生普遍不爱学习,不善于学习。他们对上专业课都缺乏兴趣,对上语文等文化课更是如此,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感悟早读。

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首先要让他们读语文读出味。我们把简单短小,而且语言或情感特点明显的文章集成册,称之为“早读教材”。例如有一天早晨同学们读到一篇摘自《青年文摘》的文章,写的是母爱,当学生读完最后一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儿欲孝而亲不在”后,学生们全部都静了下来,足有一分钟没人说话,我知道学生被文中的情感感动了。

2,上课诵读。

上面所说的早读是让学生走近语文,而课堂的朗读则让学生走进语文。琅琅书声是语文课的一个标志,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老师应该就课文的重点语段进行朗读指导和分析,体会。在课堂上精彩的朗读和分析,无疑可以把学生带入文本。

3,课外阅读。

根据我的观察,爱看书的学生,语言的感悟力理解力会比较强,对语文课的兴趣也比较浓厚,语文成绩自然突出。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目,给每位学生制作了阅读卡。通过广泛的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是我们的目的。

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把握好,组织好这三个时间段,我们就能实现学生从知语文到喜欢语文的转变,再到以语文为乐的更大转变,从而使学生找到学语文的感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要。在职业高中的语文课堂上要尽量少讲,但是讲课要精彩,要点不繁,有吸引力,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消化空间。教师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

1、激趣导入

创造性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师常常能在上课开始用极短的时间,既出示了学习目标,又撩拨了学习兴趣,有时还设置了思维的荒漠,诱发了好奇心及求知欲。如教师上《不求甚解》时,一上课就撩拨学生的思维:“今天学《不求甚解》,看看谁能想个办法,把课文变短?”再比如一次看《老杨同志》的教学视频,教师激趣道:“常言说,听其言,观其行,这是了解人的方法。其实了解人不光要听言现行,还要猜出他心里的想法。想不想用这种方法去了解‘老杨同志’?”一个问题统摄了全课,课堂创造气氛浓烈。如果遇到名家名篇教师也可以由作者的简介着手导入课文,提问学生对作者了解多少,以前曾学过他的什么作品,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还能达到温故初中所学习知识的目的。

2、取舍教材

成功的导入之后,应紧紧围绕与之有关的课文内容来进行课堂教学,并调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学生带入老师设计的课堂情境中去。针对职业高中学生的现状,我们必须要敢于舍弃一些内容,特别是篇幅较长的课文,要能够在教学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学生需要去“虚”取“实”,去“粗”取“精”。拿《智取生辰钢》这篇课文来说,可以简略的介绍故事情节,主要结合学生的就业情况,多提倡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取得更好的成绩。

3、以生为本。

很多老师都在感叹,现在的职高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课堂上时常常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学生上课的“不配合”,老师就干脆以自己的教替代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如果课堂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师生都会觉得疲劳,而且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是不利的。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这篇课文时,我安排两位学生扮演“大胡子教授”和“我”,我和这两位学生配合,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把课文中的大学课堂搬到我们的中学课堂上来,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很快就把握住了这篇文章的思想主旨。学习《错误》一诗时,我要求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歌上台朗诵,有的学生意犹未尽,朗诵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还主动要求再为大家唱一曲。由此可见,课堂“活动”激发了学生活力和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学设计合理,教材处理得当,可使老师在课堂上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效果。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

(三)存异。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要承认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悉心辅导,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性格不同,爱好也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种差异是受多种主观因素影响的,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强求“统一”,势必会堵塞创新思路。如学习《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可以围绕文中提到的究竟人生是机遇重要还是自身的素质重要这个议题开个辩论会,教师担任评委,并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学习《宋词二首》,我们可以让学生畅谈究竟喜欢哪一首,还可以延伸到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探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学生,也可以有一千个苏轼,一千个柳永。

语文教学的灵魂就是创造,当前职业中学语文教学最致命的缺欠也是创造。创造力是多种能力综合的结果,如记忆力、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以及好奇心等等。其中,想象力起着重要作用。语文教育通过一篇一篇教材(尤其是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领悟力,因为每一篇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想方式,呈现出作家鲜明的个人风格、独特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年龄特点、知识素养、生活经验和性情气质对之做出不同的解读。而这种解读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它能启发学生对人生世界的思考,激起学生探求和创造的欲望。这也是语文课的特殊魅力所在。我们不能人为地创造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强迫学生按照一个统一的模式去理解。否则,我们也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具有它的特殊性,作为教师,我们更应提倡创新,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发挥他们创造能力,为他们能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职高教材第一篇就是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前人尚能创造,我们更应如此。

优秀教师教学经验分享心得体会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在学校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指引下和自己不断积累、不断思索下顺利的完成了开学前制定的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经过对新入学的学生调查中发现,有将近80%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意义模糊,甚至有的学生持有“语文无用论”这种观点。对结果甚是惊讶。为此我认为,想要清水必先清源,于是在第一堂课就重点讲解中专语文的特点、学习的意义以及学习的方法,从而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为以后的教学实施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严字当头”严肃课堂纪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约束能力比较差,在课堂上动作比较多,无形当中干扰了正常的课堂秩序。所以在刚开始就明确要求语文课堂实行三不:不准随意讲话、不准睡觉、不准搞小动作,实行了三必:必须带书、必须带笔、必须带脑子。起初不免有违反者。对于这些学生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三、教学模式努力求新本校刚入学的学生语文基础总体来说比较差,且在层次上是参差不齐。如何让这些学生提升语文的兴趣,采用惯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实现教学目标。经过仔细琢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一是探究是的教学模式设置问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二是转换角色让学生上台来进行授课,提升学生的审视水准,同时也增强了课堂气氛围。三是设置模拟情景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例如在教授《伊索寓言》时把文中提到的九个小故事改写成剧本,让学生当堂表演,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四、“双管齐下”努力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体现语文价值的重要表现之一。事实情况我们的学生在书籍的阅读上还是捉襟见肘的。这与我们的客观实际有关,当更重要的是学生没有阅读兴趣。那在这里采用的“强制培养模式”,在班级开展文学知识竞赛,内容包含丰富,题目形式多样,并且把它纳入期末考试范围之内,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重视度。

五、考试求“活”考试所起到的作用是衡量自己学习的效果,这里已经脱离了应试教育的这种约束,所以采用单一的考试模式未免太过枯燥,也不能体现中职语文的一个特点。为此力求创新,例如去年的其中考试我把模拟面试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从中检验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为以后的就业做了相应的准备,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六、正面教育和“软性惩罚”相结合力求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学生心灵的“天使”,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精神面貌。经常在课堂上穿插很多人物事迹和生活中的实例。在学生犯错误时并不是挥动“棍棒”一棍潦倒,一图爽快,而是“润物细无声”,从心灵上给予感化,首先学生产生的是一种自责,最后会化成进步的动力,实现自己的飞跃。另外一方面从不以尊者的身份自居,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那样无形中拉大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一种畏惧感,鸿沟形成沟通难。平易近人实乃为本。

所谓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刚刚踏入教学这片沃土,自感阅历太浅,感受不深。但是“宝剑锋”要得,“梅花香”要得。也要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优秀教师教学经验分享心得体会6

通过本学期几个月的教学,自己也有一些反思,怎样学生才能喜欢体育?怎样学生才能学好体育?怎样自己才能教好体育?太多的问题需要问自己,太多的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

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

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

第三,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处技能。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由于我校是属于民办小学,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尤其重要。有些学生他已经从小养成了一些习惯,所以思想教育一定要加强,加重。

第一,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第二,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热爱集体等优良品质。

另外,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三、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虽然我们的学生都是来深打工者的`第二代,但是这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很浓厚的;他们的爱好还是非常广泛的,尤其体育方面的爱好还是很足的。所以说我们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我们的学生大都来至比较贫困的家庭,家里普偏都是几个孩子,家长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注意自己的孩子,注意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加强对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

五、加强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可巩固和扩大体育课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三操,身体基本训练,狠抓基本体操的质量。同要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坚持小型多样、达标内容为主的原则,每年举行一次体操比赛,每学期举行一次趣味体育比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素质。

优秀教师教学经验分享心得体会7

教师的工作,特别是小学教师,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作为教师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我们面对的少年儿童是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这就是—爱。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原则。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的钥匙,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基础。教师如何把爱化作一颗火种,点亮学生呢感的心灯,让学生脸上绽放光彩呢?本人来浅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一、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应该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信任我们,因为我们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我们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学生。毫不妥协地反对我们教育工作中那种对学生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他告诫教育者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后进生”。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但我们应该对“后进生”多一点“偏爱”,决不能轻易“赐与”他们“差生”、“傻瓜”等称呼,随意判刑为“无药可救”、“没出息”,或者姑息、纵容、放任自流。历史上,当初的“后进生”后来成就非凡者大有人在:如德国大诗人海涅,大科学家牛顿,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所以我们应该将浓浓的师爱洒向学生,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应该以慈母般的关爱去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真诚的,因而信任老师。那年我刚接四(2)班时,班里有个学生厌学、怕学,经常迟到,期末检测成绩语、数双科从未达到十五分;连平时让背一首古诗都背不出来,对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取笑,他毫不在乎,若无其事。有一年放国庆假,他在家里受村上一些小青年的引诱参与赌博,收假后上课无精打采。我了解实情后没有讽刺他、歧视他、轰走他,而是像慈母对待有病的孩子一样亲近他,和风细雨地开导他,亲自到他家和他父母讲清情况,和他促膝谈心,不厌其烦地给他讲道理,指出赌博的危害性。要求他认真改正,鼓励他努力学习。经过师生几天开诚布公的交谈,这位学生醒悟过来了,改掉了许多不良习惯,大胆问同学问题,主动背诵、默写古诗。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成为一名爱学习,爱上课大胆发言,团结同学、尊敬老师的学生,期末检测语文69分,数学61分,是一名全校公认的进步生。

二、真诚的爱。

人人都有自觉能动性,有自尊心和虚荣感,只有他的人格受到尊重与信赖,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尊重学生的人个是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并不意味着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相反,不断严格要求学生,包含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高度信赖,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高度尊重,因此,要寓严格要求于尊重之中,尊重学生与对学生的严格这两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辅相成的。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和关爱。教师只有把对学生的爱建立在朋友的基础上,师爱才会汇成一片亮丽的风景。老师只有真正平等地把学生当作朋友,学生才可能无拘无束地敞开自己的心扉,接受老师的教育,否则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不仅扮演教师的角色,更应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教师要使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自觉意识到并且使学生也意识到双方在人格权利上享有同等的“待遇”。所以必须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但是这就得付出巨大劳动,花费许多精力,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学生去参观旅游,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建立师生的友谊,这是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明智,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情操去鼓舞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为了能做到这一点,可以从平时的授课形式上去改变,课堂上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人,学生有权力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要耐心倾听学生发表意见,不要轻率对学生的观点横加批评。鼓励学生讲真心话,多交流。我们绝不能搞一言堂。课堂上用平等的语气和学生对话,倾注自己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使学生充分相信和理解老师,从而实现了学生感到真爱存在的目的。

三、以情育情、以爱换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最高原则,也是一个基本原则。我接四(2)班时,这个班组织纪律个学习成绩很差,以前没有争得过一次“流动红旗”,学生之间互不关心,经常分帮结派,闹矛盾。我为之曾自认倒霉接到这样的班,但转念一想,教育学生是我们的天职,我们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教不好学生是我们教学上的失败。于是我静下心来思考怎样才能整顿这个班的班风、学风,平时我主动接进学生,课余时间走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一起谈学习、谈生活、做游戏、猜谜语、看漫画。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后,学生对我有所信任了。他们有心理话跟我说,有想法和我谈,话一些漫画来送给我。我平时更注意留心观察学生的思想变化,与他们推心置腹,交知心朋友,热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纯真可爱的学生把教师与他们交流时表现出来的真挚感情,看得明明白白,记得清清楚楚。渐渐地班上多了几分爱与关怀,这为我开展班主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一次我由于患重感冒,晚上难以入睡,全身发软,后来发痧,上课时说话声音嘶哑了,细心的孩子发现了,大家都很着急,下课后他们争着拿椅子来让我坐下给我捶背。下午,当我走进教室时,发现讲台上放着一盒金嗓子,盒底下压着一张纸条——“老师,您辛苦了,我们大家祝您身体早日康复!”当时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但这是欣慰的泪水。我的情换来了学生的情,我的爱赢得了学生的爱,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欣慰的呢?

我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的作用,在教学中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教师用热爱与尊重,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学生最佳的学习环境,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老师们,为了雏鹰能早日展翅高飞,再多奉献一点爱吧!

优秀教师教学经验分享心得体会8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曾几度迷茫,但是经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感到“茅塞顿开,柳暗花明”。这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有着独到见解的专家,给了我具体的解说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

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叶普莲老师的讲课不就是启迪我们智慧的写照吗?那么精辟,那么透彻,那么有激情,令我望洋兴叹,感慨万千,使我对自己的身份有了重新的定位和思考,她是我的校友大姐,我很自豪。叶老师为我们做的“浅谈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及“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动”报告仿佛缕缕春风拂过,让我们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引发了我深深地思考:社会是进步的,教育也是在发展的。

新课程的改革就表明了这一切。我们是新时代的教师,要有探索的精神,要有追求新教学的方法,也要有勇于尝试的胆识,这才是新时代的智慧型教师。虽然课程改革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培训,让我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能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要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能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

幼师必须要有高尚的品德,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如果老师没有责任心,品质恶劣是不能更好的照顾幼儿,培养不出好孩子的。才能可以培养,而一个人的品德出了问题是很难纠正和改进的。说到品德,我又想到责任心,幼儿教师没有责任心,是不能很好的照顾幼儿的,保教质量就会下降,何谈更好的教育?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遇事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以诚待人,平时照顾幼儿的时候多注意细节,不让任何潜在的危险伤害到孩子。

通过学习,我对幼儿教师这一专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触,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必须关爱幼儿,尊重幼儿,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只有深入到幼儿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幼儿,和孩子们融洽一起,陪他们开心过好每一天。爱心、耐心、细心真诚的对待每个幼儿。

为了关心爱护着每个孩子的健康和成长,总是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特点,采用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欢迎他们的到来,并不断用亲切的语言与之交谈、沟通,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可爱。让他们感受到妈妈一样的关心和爱护。教师在以宽大的胸怀去爱每一个孩子,以真诚的爱心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孩子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幼儿的尊重和理解。使幼儿感到平等,得到尊重,树立信心。

只要尊重、理解、信任孩子,他们才会很快向你敞开心扉,与你成为好朋友,你才能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在和孩子们的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应该做到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善待幼儿。只有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细心的照顾好每一位幼儿,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有冷落、孤独感,尤其对那些身患残疾、身体弱小的孩子,更应该做到尊重和理解。只有这样,才会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良好关系。

关心、爱护幼儿是我的责任。当我亲切的走到孩子们身边,手把手的教他们拿笔,认真的和他一起画画,用慈善的目光去寻找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对他们大加表扬,使孩子增强了做事情的信心,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取得进步和提高时;当我以一颗宽容和包容的心去关心那些调皮的孩子,采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引导,用亲切的语言与之交谈、沟通,用爱心拉近了他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使幼儿感到平等,得到尊重,树立信心,而及时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时;当我在监护幼儿午餐帮助和照顾弱小进餐,用温暖的爱呵护着孩子们的健康时;当我用爱和关怀改变了孩子们刚入园时不安心理的状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并同孩子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好朋友时,所有的这些足以充分证明了我们幼儿教师付出的是一种真诚、无私的爱,也是我们的责任。

小学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的心得体会 篇2

体会一: 交流素材的积累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生活似源泉, 文章似溪水, 源泉丰盈就不会枯竭, 溪水活泼就会流个不歇。作文素材积累不仅来源于文本, 更多的源自于生活积累。因此, 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教师就必须指导学生去体验生活, 用心去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

( 一) 留心神奇大自然

大自然魅力无穷: 动物繁衍生息、季节变换更替、植物自然生长……这些在孩子们眼里都是神奇、神秘、有趣的! 但随着年龄渐长, 大自然在孩子们眼中会慢慢褪去神奇色彩, 变得无趣单调。作为教师, 有必要引导孩子们重拾那双童话般浪漫的眼睛, 用心去体验大自然, 将他们感受到的、体验到的, 化作文字优美的表达出来。笔者在教学有关大自然的课文后, 尝试让学生们去观察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 然后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 将大自然以笔记的形式记下来。同学们总是乐于写作这样的笔记: 他们在笔记中描绘了对明月的眷恋, 表达了对蓝天的向往, 抒发了对云朵的热爱……大自然一物一景, 使得孩子们思绪自由地驰骋, 开阔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 他们笔下的大自然生机勃勃, 令人陶醉。

( 二) 捕捉难忘的瞬间

语言文字思想表达的载体, 真情实感是写作的灵魂。孩子的情感是丰富的, 心思是细腻的, 在孩子们的生活中, 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在上演。他们的生活犹如一本书, 记载了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但当他们拿起写作的笔时, 笔下的世界却是暗淡无光的。探究缘由, 缘来是孩子们“遗忘”了那无数令他们难忘而又感动的瞬间。因此, 如果我们教师引导孩子们用心去“捕捉”, 捕捉那些难忘而又感动的瞬间: 朋友的亲切关怀、陌生人的热心相助、家人的温柔关爱……这样的话, 孩子们用真情实感写下的文章必定将是五彩斑斓的一幅幅美丽画卷。

体会二: 交流题材的延伸

除了在生活中指导孩子们积累作文素材, 我们还可安排一些活动, 有意识地延伸作文题材。

( 一) 开展课外阅读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纵观古往今来的诸多国学大师, 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文豪, 与他们大量的知识积累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知识, 使他们写起文章, 做起学问来, 总能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因此, 在作文素材的积累, 是建立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基础上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 要扩展课外阅读面, 学生要能准确地背诵一定量的名言、古诗, 以及一定量的名篇、名段、名句。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00 万字。因此, 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 我们教师并不只是单一地教授教材的课文, 拓展的课外阅读也是很有必要的。但课外阅读要有针对性, 要选取与教学内容有比较性, 有关联性的课外材料, 并且设计一定的写作练习。在教授学生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课《我的“长生果”》时, 开展了课前课外阅读活动, 让学生阅读朱白清散文《荷塘月色》, 摘录并品析文章优美句子。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 实现了课内外的有效整合, 延伸了作文交流教学的题材, 使学生们在无形中提升了写作能力。

( 二) 开展实践活动

通过各类实践活动载体,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感到有一种冲动, 想把自己所想所思表达出来的冲动。一是动手活动。笔者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我爱你, 汉字》一文时, 曾尝试让学生为自己姓名制作一张书签, 并仿照课文为你的名字写下它的注释。课后, 同学们纷纷兴高采烈地动手制作起来。第二天, 一张张别出心裁的书签便呈现在了我的眼前, 书签被设计成了白云、叶子、火箭、爱心等各种形状, 书签上那一段段优美文字, 真是令人感动, 令人赏心悦目。二是游戏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这种天性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在课堂教学时, 根据孩子们爱玩, 爱做游戏的特点, 我们可精心设计游戏活动。游戏前, 要让学生关注游戏过程, 关注同学的表情, 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心情。游戏后让学生说游戏中体验到的乐趣、讨论懂得的道理。孩子们在游戏中玩得兴高采烈, 自然会讨论得兴致勃勃, 课后写起作文来自然就有兴趣了、没有困难了。

体会三: 交流氛围的营造

巧妙的交流设计是创设良好交流式作文教学氛围的重要环节, 可将学生注意力到作文的习作中来, 使其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 提高交流式小学作文教学效率。

( 一) 写作前, 打开心扉, 吐露心声

一是师生间交流, 激发思维。作文课堂伊始, 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形式, 引出本堂习作课的内容。当然, 引出方式可以是一个疑问或或是一个话题。但不管是怎样的形式, 一定要在宽松、和谐、民主的交流氛围中, 激发学生的思维, 让思维愉悦飞扬, 自由驰骋, 唤醒学生头脑中与此话题相关的记忆, 进而激发他们想表达的渴望。二是学生间交流, 碰撞思维。当学生有了想表达的渴望, 便会有与人分享交流的渴求。此时, 教师应该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讲一讲自己的小故事, 使他们轮流充当倾听者与讲述者角色。在学生间交流过程中, 既能使学生梳理自自己脑中的小故事, 又能与其他同学产生思维的碰撞, 激发新的思考, 激发新的思维。在这样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中, 学生们定能产生激烈的渴求, 渴求将自己的小故事付诸笔端。

( 二) 写作时, 倾吐在纸上, 流淌于笔尖

在习作前小组交流的基础上, 同学们已经有了写作的构思了。此时, 应给他们一个独立的、安静的思考空间, 让他们将写作前交流互动中的所感所思沉淀下来, 一一倾吐在纸上, 一一流淌于笔尖。写作是学生自我交流的过程, 也是自我情感流露的过程, 教师应让同学们充分享受这过程, 要在无形中培养学生乐于写作、喜欢写作的习惯, 实现“我笔述我心”的美好境界。

小学交流式作文教学是一种人性化的能体现学生创造性、能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它最大的优势点在于: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个体学习的需要, 发挥了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聚集了学生个体的智慧结晶。

参考文献

[1]苏俊.作文先导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模式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15) :5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经验点滴体会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中段;教学经验

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学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所以,教师需要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经常性的总结和归纳,对自己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起到能动的积极作用。

一、实现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尽管数学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思维性,但是和生活拥有紧密的联系。加之小学中段学生由于年龄因素,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发展。数学教师就需要针对这个事实,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情境的变化因素,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些因素直接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机地联系,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元素,以生活作为出发点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必要的前提。

比如,在引入“年、月、日”的课程时,笔者对年、月、日的问题向学生进行了询问:“同学们考虑一下,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和年月日相关的事物呢?如果知道的,可以说一句和年月日相关的话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时,如果学生对回答无所适从,教师可以举例:“你的生日是几月几号呢?”学生可以很自然地回答,比如“我的生日是9月29号。”“那么9月29号是不是就包含了年月日的知识了呢?”通过这种点拨,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通过这种联系生活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了数学对自己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和价值,因此对数学拥有了亲切感,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发展抽象思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人都有成为一个新鲜事物的发现者、探究者和研究者的愿望,并且这种愿望在儿童的心理意识中表现得更加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效开发学生的智慧和灵感,从而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和促进。

例如,筆者在教学“四边形的内角和”时,向学生提问:“怎么证明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呢?”这时,有的学生提出用量角器把四个角的度数测量之后相加,有的说把纸质的四边形按对角线剪开正好成为两个三角形,即两个180度就是360度,还有的学生说把纸质的四边形的四个角撕下正好能拼成一个360度的周角。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探究,学生在掌握和巩固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实现了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新能力也得到了

培养。

三、新旧知识进行有效衔接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很容易遇到新旧知识的衔接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特定题材的灵活安排重新组合成清晰易懂的练习,从而引导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对新知识实现感性认识,顺利实现新知识的学习。比如,在讲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笔者没有照搬课本内容,而是自己通过全新题目的设计进行了课程的导入:“小明帮妈妈去买菜。他买了3.6元的土豆,1.5元的胡萝卜,5.2元的西红柿。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这样的题目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可以让学生激发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并尝试探究出正确答案的计算方法。此时,笔者趁着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情,引出需要讲解的相关课程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在课程的学习即将结束时,笔者再次给学生创设了另一个和生活相关,但是难度有所提升的生活情境问题:“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之后,大家初步认识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那么在下课之前我想问一下大家,谁知道下面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考虑呢?甲乙两地相距300.5米,小明和小红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两分钟之后,小明走了79.2米,小红走了69.8米。这个时候两个人还相距多少米就能见面呢?希望大家在课下能够仔细地研究,明天上课我们来分享答案。”通过这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教师可以实现数学新旧知识间的有效衔接,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有很高的兴趣和热情。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实现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从而对教学规律有正确的认识和精准的把握,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教学设计的基础,为找到获得良好教学经验的捷径的同时,为自己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提供积极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李红才.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反思[J].小学教学参考,2013(8).

[2]闫红光.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经验谈[J].科学导报,2013(1).

[3]张晓丽.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的探讨[J].祖国(建设版),2013(40).

小学教师线上教学交流心得体会 篇4

郭老师很早就开始了翻转课堂的实践,所以这次疫情,他能够从容应对。在《疫情期间如何开展线上教学》一课中,他让我们更进一步地明白了什么是线上教学,线上教学离不开平台和资源,然后详细给我们介绍了钉钉这个平台的常用功能。还通过精心找到的实例介绍了线上资源和本地资源。然后详细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录制微课的软件——EV录屏。还介绍了在这个特殊时期老师们怎么样利用身边的条件,通力合作,高效地上课。他还告诉我们:线上教育或将成为未来学校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一课中,郭老师通过一个优质微课引入这节课,吸引着我们去学习,然后从“微”字开始,让我们认识什么是“微课”:微课不等于教学片段,它是围绕着某个知识点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引入、讲解、练习、总结。然后给我们介绍了了微课的4个典型特点:短、小、精、悍。

我还了了解了微课有“讲授型、实验型、答疑型、解题型”等。郭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录制微课的方法,比较简单的是用手机拍摄录制和用录屏软件录制,比较难的如动画型的微课我们可以利用网上的资源,要学会利用网上资源。

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篇5

乌兰小学 文学燕

各位领导、老师们:

经验谈不上,只不过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积累了一点感想和做法,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沟通、交流一下。下面我就从三方面来说。

一、备课、上课是根本

1.课前准备:关键是备好课。①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习惯,知道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再次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关键是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所提高。在数学课上,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主动探究中学习。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能完成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如二年级数学开始学习《除法》,大家都知道:除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又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中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开始学习除法的启蒙阶段。因此让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深入领会和对除法的兴趣等方面又都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单元的的教学内容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用除法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课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在看中发现数学故事,在想中发现数学问题,在说中发现数学之美。久而久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提高了学习效率。碰到简单的教学内容,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解决。让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哪有不愿学的道理。

二、学生管理是关键

对学生的管理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后进生的转化。

大家都知道,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我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步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老师还要明确,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就能完成的。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无穷。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首先,要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思考的情境。先让学生独立地解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要重视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提出问题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离奇的问题也不要紧,教师也要引导、鼓励,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如教学解决问题时,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果有的学生提出的是已学过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能否试着解答出来。”并要求与自己小组的成员尝试着解决一些问题。这样既学会了新知识的解法,又复习了前面的旧知识。

3.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书写习惯

作业必须整齐干净符合解题要求,做后要检查做前要改错。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我个人认为要教给学生考试的方法,①要有慎重的考试态度。无论哪一种考试,或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都要让学生明白,认真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考试取得成功的关键。②认真读题。学生只有认真细致,掌握方法,才能有良好的考试习惯,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认真细致的各种方法。如拿到试卷以后,不要着急去做,要先去认真读题,每做一题,都要抓住题目中关键字、词、句来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认真审题,审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才能动笔解决等,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年级的学生如果是集体读题,学生就做的很差,错题比较多,漏题现象严重,但如果是一对一的读题,那学生就做的相当好,几乎没有不会做的题目。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听讲是多么重要。③仔细检查。做好考试前的思想工作,对考试习惯好的学生要加以鼓励,对考试习惯差的要个别谈心,要求其认真细致答题,对成绩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鼓劲,树立自信心。

三、回顾反思是提高

通过回顾反思,总结提炼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总是蕴藏在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之中,它是知识的结晶,是高度概括的数学理论。数学思想不仅对学生系统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具有指导意义,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大有好处。所以我们要尽量写教学反思,哪怕是一两句话对你的教育教学也是有好处的。通过对学生和对知识的回顾、反思,对教学方法的概括、提炼,日积月累你就能挖掘其中的数学思想,并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教学实践。

总之,扎扎实实备课上课,课堂上抓两头,促中间,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小学教师的读书心得交流 篇6

作为小学教师,在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 1

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

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让学生灵动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富有实践智慧教师的明智之举。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切入正题。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

小学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的心得体会 篇7

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表明, 决定体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基层的体育教师, 他们引领着学校体育的走向, 决定着体育教育的质量。本文通过对上海市0~5年教龄的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力图在把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体系的基础上探寻路径、形成机制、提出建议, 促进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从上海市18个区县中随机抽取部分0~5年教龄的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 (涵盖城镇、乡村不同区域的公办、民办学校) 。其中男教师398名, 女教师206名。

(二) 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

对上海市18个区县部分0~5年教龄的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从基本情况、专业现状、专业发展三方面设计相关问题。问卷施测由上海市各区县中小学体育教研员主持, 共发放问卷620份, 回收610份, 回收率98.4%, 剔除回答不完整或有明显反应倾向的问卷6份, 最后得到有效问卷604份, 有效回收率97.4%, 顺利完成施测, 建立调研数据库, 为本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 专家咨询:

召开由高校体育理论界的专家、教授, 部分区县的中小学体育教研员以及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学特级教师参加的专家咨询会, 听取专业意见, 寻找课题的论点和论据。

3. 教师座谈:

召开部分0~5年教龄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研组长的座谈会, 让他们谈谈对专业发展的看法和做法, 获取更多的相关素材。

4. 案例分析:

在全市范围内搜集中小例, 通过整理、分析、归纳, 力求反映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共性规律和阶段性特征, 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事实支撑和理论依据。

三、结果与分析

(一) 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在整体把握0~5年教龄青年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基础上, 根据个体不同的发展水平, 结合教师资格认定和专业发展的阶段理论, 将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大致分为“生存适应期”、“巩固提高期”和“成熟稳定期”三个阶段。

1. 生存适应期:

在入职的第一年青年体育教师首先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存问题, 他们非常注意学生、同事与领导对自己工作的评价, 对工作积极主动、热情高, 但由于缺乏教学技能, 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动作要点讲解不准、教学组织无序、口令不响亮等问题, 所以这一时期的青年体育教师需要支持、理解、鼓励, 需要教学现场的支援与各种教学技能方面的指导。教学组织能力和对教材、学生的分析能力, 是此阶段需着重提高的方面。

2. 巩固提高期:

见习期过后, 体育教育教学工作重心开始由“关注自己的体育课堂表现”转向关心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这是专业成长的关键时期, 要充分满足专业成长的成就感, 通过教学观摩、教学评比、专家引领等多种手段来促进交流, 可把满足体育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和有效地交流与沟通能力, 作为此阶段发展的重点。

3. 成熟稳定期:

体育教师以一种比较安心的状态, 专心地处理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 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关心师生之间地交流, 逐渐获得专业见解。这一时期的体育教师, 应积极参加各种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 包括各类培训、进修、研讨活动, 加入体育教师团体组织、进修学位、收集并阅读各种体育教育教学的相关信息与资料等, 把教学科研能力、教学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专业发展的难点问题予以突破, 不断积累自身的教育教学智慧。

(二) 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以及案例分析结果, 列出以下22项影响因素:政策导向、社会地位、学校领导、工作负担、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专业智慧、工资标准、发展机会、教师学历、教师职称、教师年龄、评价标准、教师关系、师生关系、教研组氛围、家庭因素、专业组织、关键人物、专业培训。通过归类把它们分为:自身环境的因素、学校环境的因素、社会环境的因素、学科环境的因素、政策环境的因素。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7.5%的青年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管理部门还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30.4%的青年体育教师认为社会氛围不利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体育教师社会地位依旧很低;18.3%的青年体育教师认为制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专业培训跟不上;16.3%的青年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师间缺乏合作交流的氛围。

根据座谈交流的反馈信息得出:在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因素短时期不变的情况下, 学校环境是影响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自身环境是影响青年体育教师专业自主最为重要的因素, 学科环境是影响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因素。

对优秀青年体育教师成长案例的分析发现:强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是每一位优秀青年体育教师必备的共有特质, 而这种强烈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来自于坚定的专业理念, 来自于外界环境对他 (她) 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是关键人物等。

(三) 促进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1. 将坚定的专业理念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 形成专业发展的支点。

专业理念首先是基于对专业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才会形成专业态度, 表现专业道德, 最终成就专业规范。把专业发展理念和生动的体育教学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中坚定理念, 在专业理念的指引下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使青年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看到学生的进步、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感受到专业的力量, 将是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最强有力的支点。

2. 研制体育教师专业标准, 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专业发展的保障。

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地研制可以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明确的目标, 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体育教师的聘任、晋级提供明确的依据, 是确立体育教师“专业地位”的基本标志, 具有激励、鉴别和专业认证的功能。尽快制定体育教师专业标准, 并体现阶段性要求, 是促进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 完善对青年体育教师的管理机制, 将青年体育教师的入职培训、职后培训和评聘、晋级等发展手段规范化、制度化, 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学校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管理机制, 通过对见习期教师考核制度、试用、聘用制度、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和体育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的探索, 从根本上激发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为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 搭建常规教研、校本教研和网络教研的互动平台, 形成专业发展的联网。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0.5%青年体育教师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多参加教研活动, 57.7%平时的主要专业学习的手段是参加各类进修、培训活动, 对课程标准所列出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重点培训是0~5年教龄青年体育教师的共同需求。搭建常规教研、校本教研和网络教研的教学研究互动平台, 使学科教学研究活动根植于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更加具有生命活力, 通过网络教研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影响, 是切实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4. 构建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 优化专业发展的环境。

通过问卷和座谈发现: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共同话语匮乏、交流分享不畅已成为制约专业发展的部分原因。通过构建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 实现对青年体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专业培训, 在合作分享、反思对话的基础上, 实现信息资源与文化成果的共享, 获得共同的提高和发展, 是促进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

5. 开展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展示展评, 拓宽专业发展的平台。

近年来, 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组织下,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师资 (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课题组”已进行了两次四年一度的专项研究, 并先后组织了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展评 (2005年)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四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展评” (2007~2008年) 、上海市学校体育科学论文征集评选活动 (2005年、2008年、2011年) 等一系列活动, 在促进上海市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 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青年体育教师, 为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形成了优秀青年体育教师群体, 为上海市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6. 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专业发展的机制。

问卷调查结果和座谈交流显示, 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是较强烈的:能经常思考专业发展问题, 并拥有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的青年教师的比例为57.7%, 能经常思考专业发展问题, 尚未拥有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的青年教师的比例为37.9%, 从未思考过的仅占4.4%。在拥有这一良好开端的基础上合理规划, 以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为指导培养青年体育教师自主发展的能力, 将有力地推动青年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突出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引领

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总体良好, 职业满意度高, 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较强。但也存在着市体育名师、骨干教师等学科领军人才的缺乏和断层的隐患。应大力加强市名师基地和区名师工作室的横向联系和建设, 以培养青年体育骨干教师为抓手, 以点带面推动青年体育教师群体整体质量的提高。

(二) 加强分类、分层的科学指导

专业素质是对专业人员的整体要求, 它的发展和提高是专业发展的根本体现, 代表着专业发展的方向。从上海市0~5年教龄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专业能力来讲, “生存适应期”应注重教学组织能力和对教材、学生的分析能力的培养;“巩固提高期”应注重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成熟稳定期”应注重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性知识”和“一专多能”是对青年体育教师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共性要求。

(三) 注重内部与外部环境改善的互动

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不仅需要教师个体和群体的自强不息和坚韧努力, 更需要政策的导向、社会的支持和舆论的监督。“做多做少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局面必须打破。严把体育教师的准入门槛, 制订见习期教师的专业合格标准, 为入职的青年体育教师配备合格的指导导师, 实行体育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通过各方努力形成良好的学校体育生态环境, 促进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四) 强化主动、自觉发展意识的培育

研究表明:把外在环境的影响化为自身发展动力的主动发展才是真正有效的专业发展。树立坚定的专业理念、制订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并体现阶段性要求、实施专业自主是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 追求长期过程的阶段性动态积累

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 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在职业生涯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运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经验和判断来为学生和学校提供专业服务, 在多种条件、方法和途径的共同作用下, 最终成就专业自我。

参考文献

[1]龚正伟, 李丽英.体育教师的历史、挑战与未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⑶:77.

[2]段子才, 黄汉升.美国初始体育教师教育标准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⑻:93.

[3]赵进.“标准本位”的体育教师教育构建的研究.[J]体育学刊, 2010⑾:60.

[4]韩淑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特点和趋势.[J]理工高教研究, 2009⑿:29.

小学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的心得体会 篇8

教育领导力学习与交流项目(Educational Leadership Learning Exchange)是华南师范大学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于2005年与美国著名高校范德堡大学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公立学校系统签订的三方合作项目。此双向交流项目,每年既有广州市、广东省的中小学校长赴美参加培训,又有纳什维尔市公立学校系统的中小学校长来华进行培训,推动了我省校长培训的国际化发展。现由整合后的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继续与美方合作。培训环节包括专家讲座、“影子校长”实践、学术论坛、学校实地参观、当地风俗文化体验、教育文化考察等环节。3月23日,2015年度来华培训的美国代表团一行20多人来到广州市小北路小学,参加了“同课异构”教学交流活动。

第一节课,由小北路小学数学科长陈晓云老师给四年(8)班学生执教《分数的简单应用》。她循序渐进,利用操作、讨论、交流、观察实验等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把几个物体看作整体“1”,打通分数与平均分的关系,并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练习纸上的问题。陈老师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然后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分数中单位“1”的意义。接着创设“同学生日party分饮料”的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单位“1”。再出示练习并留时间让学生思考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积极发言,理解了“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又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是一个集合圈,他们把一个班、一个家、一个学校、一个星球都看作“1”。在分数的表达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现,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最后进行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分数让学生说一说体验到身边分数的感受。整节课学生积极发言,有交流、有合作,课堂气氛热烈。陈老师以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旨在让学生能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定义。

第二节课,美国老师Susan给相同的班级执教《异分母的加法》。Susan老师一开始就和学生热情地交流,迅速地拉近了与中国学生的距离,然后跟学生说一节课只要解决一个问题。她用PPT展示了解决一个分数问题的四个步骤:(1)写出已知条件;(2)画图;(3)列式;(4)用一小段文字解释解题过程。Susan老师将所有的学生都进行分组,给每个组发一大张卡纸,并让学生将整张卡纸划成四个四方格。接着要求学生阅读小短文《小明和小芳都吃太多披萨了》,小组合作,计算到底谁吃得多。一张卡纸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第一格列出有用的信息,第二格画出图像或图表,第三格列出式子,第四格写出自己的结论并用一小段文字解释。整节课学生之间不断讨论、分工,并大胆地向老师咨询,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动手又动脑,主动表达见解,让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数学课堂。Susan老师整节课都尝试着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表达自己的主观见解。

在课后的师生交流中,陈晓云老师表示中国学校学生人数较多,因此教会学生“解决问题”通常以讲述为主,然后让学生口头回答问题,当然,动手画图是教学策略的一种,今后她的努力方向是让学生多动手。她提出了一个疑问:课堂一开始就进行小组合作,没有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这样的教学效率高吗?Susan老师感谢陈老师为她打下了学生认知的基础,她认为不同的教学阶段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基础类知识可用陈述法,在应用阶段可用引导法。一位广州的教师提问:美国学校采用什么样的检测方式?美国校长答:每节课也有随堂测验,帮助反馈,保证每个孩子都掌握了当堂知识后才进入下一个章节,每半学期有一次正式测验。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红说,中美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为按照学生发展的特征设计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寻找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美国教育在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近些年通过教育问责、教育评估等制度和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学术研讨能力的发展。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办教育,用开放的心智模式观察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处于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中,每个人都被尊重、被关心、被激发。随着移民政策的变化,美国田纳西州近年来也出现了35、38人的较大班级,但决定教学策略的最重要因素不是班级规模,教师应想方设法地管理好班级,激发学生想学的欲望。中美教育同行都表示,明显感受到两国教育呈现趋同现象,中国教育越来越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避免学生“高分低能”。

代表团一行还旁听了五年(6)班的“醉美中华”中队主题会。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了诗歌朗诵、快板、二胡演奏、葫芦丝演奏、木偶剧、书法、肢体语言猜成语等节目,还给代表团送上了自己制作的手工艺作品。小北路小学彭娅校长总结道:“这次活动不仅给我们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最接地气的依据与方向,让孩子们开阔了国际化视野,也充分展示了学校开放的办学理念和思想。”

(本文图片由辛颂拍摄)

上一篇:中美关系 毛概论文下一篇:电池知识培训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