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的教案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林黛玉进贾府的教案(精选8篇)

林黛玉进贾府的教案 篇1

2、理解分析课文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作者用肖像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3、掌握课文根据人物的地位、身份和性格特点决定人物出场的写法。

4、理解课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讲练及点导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设想]

1、“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通过课文学习,能体会其中的某些特点。

2、小说有三要素,学习时宜牢牢把握文体特点阅读分析课文。

3、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她进贾府的第一天行踪为线索,借助她的眼睛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和众多的人物,对人物出场的描写各不相同,人物的肖像描写能透露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学习课文时,要细心体会这些特点。

4.本文是古典小说,应了解古代社会的背景;本文又是长篇节选,故又有必要了解该长篇小说的全貌。

5、注意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6、学生已在第三册小说单元中学了小说的基本特征,可让学生运用所学多分析,教师作点拨指导。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简介《红楼梦》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点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着重讲叙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和前五回在前书中的作用。

3、介绍《贾府人物简表》。

4、梳理课文情节。

第三课时

一、1、课文是如何介绍众多人物出场的。

2、分析作者对人物出场的写法不同的依据。

二、1、介绍《荣国府院落方位示意图》

2、小说中关于贾府的环境描写的归类,重点是外观、布局、陈设、器物等。

3、课堂讨论: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课时

[课时目的]

分析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课文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课时重点]

人物的性格及写法分析,肖像描写的学习。

[课时难点]

林黛玉的性格分析

[课时内容]

一、人物性格和写法分析

1、王熙凤

点拨:(1)铺陈服饰:暗示贪婪与俗气。

(2)描写容貌:美丽外表下隐藏刁钻、狡黠本性。

(3)言行表现:A、贾母戏谑之言:性格泼辣。

B、见黛玉,恭维——试泪——喜: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C、回王夫人:果断能干,受宠专权。

2、贾宝玉

点拨:(1)写法:王夫人对黛玉的叮嘱、黛玉的猜度是侧面描写;

后面的外貌、词两首、动作是正面描写。

(2)性格:封建叛逆者,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善良多情。

3、林黛玉

点拨:(1)态度与心境: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2)外貌、神情、风韵: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二、小结:

1、通过课文人物刻划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一般特点。

2、通过课文人物刻划的横向比较,了解课文用肖像描写透露、显示人物特征的特点。

3、归纳“肖像描写”剖析法:

(1)透过肖像看人物的性格、气质;

(2)通过肖像看人物的社会地位;

(3)抓住观察人物的视角析观察者;

(4)结合其他各种描写整体分析;

(5)肖像描写的适时适量。

三、课堂练习:

分析肖像描写片断所显示的人物特征(见练习材料)

小结:肖像描写含有人物服饰、体态、容貌、神态表情、风度等。

四、布置课后练习:

1、写一个肖像描写片断,要能显示人物特征。

2、完成一课一练。

附:板书设计

写出场:先声夺人,性格泼辣

画肖像:美丽的外表,刁钻的本性

王熙凤{见黛玉:察言观色,看风使舵

要{出场前的侧面描写:叛逆者

人贾宝玉{出场后的肖像描写:眉清目秀

物二首《西江月》:正文反作法

林黛玉{态度与心境:寄人篱下,处处谨慎

外貌、神情、风韵:美丽多情,体弱多病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导读提纲

1、课文是怎样刻划王熙凤的性格的?王熙凤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刻划贾宝玉的?贾宝玉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3、作者是如何刻划林黛玉的性格特征的?

4、从本课人物分析可知中国古代小说的哪些特点?

5、粗读本单元其他课文,你发现了本课在刻划人物上有哪些特点?

林黛玉进贾府的教案 篇2

“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林黛玉的启示

林黛玉是在“上无亲母教养, 下无兄弟姊妹扶持”的情况下投奔外祖母家的。作者在《林黛玉进贾府》一开始便作了这样的交代:“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 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 吃穿用度, 已是不凡了, 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 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多行一步路, 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按照一般的理解, 林黛玉时时处处持这种谨慎的态度是其寄人篱下思想的反映, 是其性格中重要的一面。但如果换一种思路, 从秘书学的角度来推敲黛玉初进贾府的待人行事的话, 林黛玉也不失是一个懂事明理、礼数周全的有心人。从这一点来看, 林黛玉可以给初入职场的新人如下的启示。

(一) 入职前熟悉对方情况。除了文章开始交代的“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的情况外, 《林黛玉进贾府》中还出现过“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等字眼, 在王熙凤和贾宝玉出场前皆是如此。黛玉都把这些情况记在心中。在和王熙凤见面前, 她已经知道“大舅贾赦之子贾琏, 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 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 学名王熙凤。”在听王夫人介绍贾宝玉时, 她已知“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 乃衔玉而诞, 顽劣异常, 极恶读书, 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 无人敢管。”掌握了这些情况自然给她“进贾府”带来了便利, 消除了陌生感。

初涉职场的新人应该向林黛玉学习, 在入职前就认真了解并熟悉有意加入团队的相关情况和资料。俗话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尤其是还处在应聘阶段或即将参加面试之前, 更要下功夫了解用人单位的一些重要信息, 例如, 单位全称、公司地址、法人代表、公司性质、所属行业、经营范围、业务内容、企业文化以及应聘职位的性质、工作内容、岗位要求等等。熟悉这些信息, 可以帮助职场新人从容应付有关问题, 进而赢得对方的好感。

(二) 做一个有心好学的人。在一般人的眼中, 林黛玉孤高自许、体弱多心。但如果仔细推敲《林黛玉进贾府》, 我们也能看出林黛玉也是一个有心好学的人。

在贾赦那里, 邢夫人留她吃晚饭, 她婉言谢绝:“舅母爱惜赐饭, 原不应辞, 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 恐领了赐去不恭, 异日再领, 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这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和感激, 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 正说明她是一个“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的有心人。在王夫人和贾母处, 林黛玉的表现同样如此。在王夫人房中, 她不接受王夫人让她东坐, 因断定那是二舅舅之位, 是绝对不能坐的, 随即在挨着炕的椅子上坐了。在贾母房中吃饭时, 为座位之事, 黛玉又是推让一番, 直到贾母作出解释, 她才肯入座。同时, 林黛玉还是一个好学的人。在贾母处饭毕, 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黛玉以为是喝的茶, 因在家中受“惜福养身”的教育。“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 不得不随的, 少不得一一改过来, 因而接了茶。”但她没有马上喝, 而是要看看其他人如何做, 以免发生误会惹人笑话。于是, “见人又捧过漱盂来, 黛玉也照样漱了口。”这样, 一个好学的黛玉便浮现在我们眼前。若不是有心好学, 恐怕林妹妹真会闹出一些笑话来。

秘书的主要职能是辅助管理和综合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 每一个初入职场的人都应该从秘书工作的一点一滴做起, 因为谁也不可能刚参加工作就大展拳脚, 所以从一开始就要学习, 做一个有心好学的人。秘书的工作内容包罗万象, 小到办公桌的整理, 大到向上司提出决策建议, 只要上司工作需要, 秘书都要尽职尽责地完成。在工作中, 秘书切忌“文人相轻”、自以为是, 要像对待师长一样怀着诚恳之心去品其事、揣其意、悟其真, 要以解剖麻雀的态度加以学习和研究。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诚恳谦虚的态度不断向“前人”请教, 对他们的指点要听之、信之、用之, 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 该打!”———王熙凤的启示

著名红学家王昆仑先生说过:“恨凤姐, 骂凤姐, 不见凤姐, 想凤姐。”的确,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特殊人物, 她在贾府中占据特殊的地位。《林黛玉进贾府》用极为精彩的笔墨写出了王熙凤的出场。她出场时的灵活机变、自如应对俨然就是一个驰骋职场的“老手”。走进她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同样给我们带来不少的职场启示。

(一) 尊重维护上司而不奉承吹捧。王熙凤的出场是《红楼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用“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的笔法写道:“我来迟了, 不曾迎接远客!”此语一出随即打破了家中“敛声屏气, 恭肃严整”的氛围。文中说“贾母笑了”, 并且还戏称凤姐是“泼皮破落户儿”“凤辣子”。接着写凤姐看到黛玉, 她笑着这样说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 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 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看看这位凤姐, 一出场就把她察言观色、机变奉迎的本领表露无余。而从秘书角度分析, 正是王熙凤深谙“尊重维护上司”之道的体现。

我们知道, 贾母是贾府的核心人物, 是贾府内政的当家人, 是贾家至高无上的“老祖宗”。这位老人饱食终日, 无所事事, 尽管有儿孙相伴, 但生活也未免枯燥单调。王熙凤窥测到了这一点, 便自觉地承担起“逗”贾母开心的任务。于是, 凤姐成了贾母的开心果, 只要有她在场, 总能逗得贾母开怀大笑。眼下, 贾母死了女儿贾敏, 看到外孙女自然伤心。凤姐能灵活应对, 活跃了气氛, 让老祖宗很快地从丧女的感伤中解脱出来。同时, 我们也不难发现, 正是王熙凤对上阿谀奉迎, 才博得了贾母的欢心, 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这节中, 王熙凤回复王夫人也是她机变奉迎的体现。品读王熙凤的出场, 职场秘书应该得到这样的启示:既要尊重维护上司, 又不能奉承吹捧。虽然王熙凤靠这招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 但奉承吹捧终究不是一名正直秘书所为。

秘书工作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上司工作服务, 秘书的一切职能活动都必须围绕上司展开, 按照上司工作的需要提供全面、周密、及时、有效的服务。在工作中要尊重和维护上司, 树立上司威信, 隐蔽自己甘当幕后。但应注意服务到位, 不能为了给上司好感就一味地阿谀逢迎, 丧失自己做人的尊严。

(二) 以德才服人而不自作聪明。《林黛玉进贾府》在写王熙凤出场的同时, 还向我们展现了王熙凤的精明强干。作者在写完她的出场、肖像、会见黛玉之后, 写到她回复王夫人。“放月钱”“找缎子”之类的事, 她处理的极为妥贴, 回王夫人话时成竹在胸。而且安排事务时有自己的见解———“这倒是我先料着了, 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 我已预备下了, 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虽然着墨不多, 但王熙凤理家的才干已经初见端倪。这一点在后文, 尤其是在“协理宁国府”中得到了印证。但在评价王熙凤时, 作者用了“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送了卿卿性命”的判词。究其根源是其德性败坏, 自作聪明, 自以为是。后文中“毒设相思局”和“弄权铁槛寺”等情节便足见其狠毒。凤辣子这种自以为得计, 自以为非常聪明, 虽然一时可能得逞, 毕竟是短智和小智, 其结果往往是害人必定害己, 甚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反误了自己的性命。于是, 我们可以从王熙凤的身上得到正反两方面的启示:要以德才服人, 不能自作聪明, 自以为是。

德与才是秘书工作者必须兼备的两个重要条件, 二者缺一不可。秘书人员要把德放在第一位, 以德感人、以德服人。做事是暂时的, 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要以荣辱不惊的平常心态立身处事, 不能处处争风头、事事都计较。因为用心计较般般错, 退步思量事事宽。要做老实人、干老实事, 不能投机取巧、哗众取宠。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宽容的心理和全新的眼光, 凡事想得积极一些、合理一些、乐观一些。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学会理解人、帮助人和尊重人, 以出色的人品和良好的教养赢得大家的认可和尊重。《红楼梦》中贾府上下的奴仆惧怕“二奶奶”, 并不是其以德才服人, 而是恐惧其淫威。在现代社会, 秘书要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就应该遵循遵纪守法、爱岗敬业, 办事公道、合作共赢, 甘于平凡、合理展示, 自尊自重、克勤克俭, 诚实信用、保守秘密等职业道德规范。同时, 积极构建科学、合理、开放、立体的知识结构。这样, 不断提高自己的才干, 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以便适应工作的需要。

说《林黛玉进贾府》的“忙” 篇3

第一种“忙”忙得虚情假意。诸如丫鬟仆妇的忙,王熙凤的忙,诸姊妹的忙。丫鬟仆妇的忙文中共出现两次,林黛玉刚到贾母院前,“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此处的忙,是为了讨好贾母这一贾府中最高统治者,并不是对林黛玉真的关心,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热情,带有明显的利己主义气味。同是林黛玉初到一处与人相见,如林黛玉见贾赦时,便只是一句“一时人来回话说”,见贾政时,也只一句“老嬷嬷让黛玉炕上坐”和一句“又引黛玉出来”,并不见得半个表示热情的“忙”字。究其原因,贾赦贾政出的奴才们用不着讨贾母的好,他们也够不着讨贾母的好。第二次忙是贾母黛玉第二次痛哭,“众人忙都宽慰解释”,何以第一次见面哭时“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第二次就“忙都宽慰解释”呢?第一次如果忙着劝慰不但显不出真心,亦且显出假意,从未见面的祖孙二人一个丧女一个失母,如果不让贾母痛哭发泄,如何显出贾母疼爱女儿及外孙女呢?但是如果第二次再不忙着加以宽慰劝解则明显“没眼色”了。

诸姊妹的忙是在像黛玉引介王熙凤的时候,“只见众姊妹忙都告诉她道”,一个忙字道尽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即便是贾府的小姐们也得捧着讨好着这个凤辣子。

王熙凤的忙有三次,前两次都是初见林黛玉时,假哭之后被贾母责骂,于是“忙转悲为喜道”,这个忙字用的最传神,一个人从痛哭流涕到喜形于色,感情变化如此剧烈,表情改换如此迅速,悲喜交替如此容易,不得不佩服王熙凤心思动得快,邀宠邀得强,伶俐奸诈,多变活泛一至于斯。紧接着就是第二次忙,“又忙携黛玉之手”,此处忙字亦可圈可点,王熙凤如果真心关心林黛玉,必定会在一到来时就先问基本情况及交代仆妇应办之事,此处表现出的亲热,实则是为了弥补刚才不小心引逗贾母伤心事,所以急忙以关心林黛玉继续邀宠于贾母,其实从她一连串的发问而并不等黛玉回答就可看出,那些问题其实是问给贾母听的而不是要真的问林黛玉,心思细腻,可见一斑。第三次忙是林黛玉回至贾母处吃饭,“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既在贾母面前表现出对林黛玉的关心,又给林黛玉周到热情的感觉,在众人面前只有她敢这样做还显示了她地位的不同一般,一箭三雕。

第二种“忙”忙的压抑郁闷。这个忙共有三次,都是贾府中二代人物,邢王二夫人的。林黛玉要拜见大舅贾赦,“时贾赦之妻邢氏忙亦起身”,这里的忙很值得玩味,固然有需要陪同黛玉去见贾赦的意图,但是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机会离开贾母这个封建家族的最高权威,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愿意在处处小心谨慎压抑自我的环境里久处,后文提到贾赦不讨贾母欢心即是明证。另外两次忙都是王夫人的,第一次贾母传饭,“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表现的是王夫人对贾母的不敢怠慢,此处的忙不像是忙更像是慌,吃个饭都要如此着慌,心头压抑可想而知。第二次是饭毕,贾母让王夫人等先走,“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在这个最高统治者的命令之下,表现出来的是完完全全的服从和低眉顺眼。

第三种“忙”忙得真情真性。这个忙只有一次,是贾宝玉换衣后见林黛玉时,“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这一揖首先揖出的是贾宝玉容易亲近女儿的本性,其次揖出的是贾宝玉不顾忌封建礼法的叛逆,第三还揖出了他和林黛玉似曾相识的神秘和宿命,揖得真诚,揖得干脆,揖得爽快,揖得酣畅淋漓,揖得不同凡响。

第四种“忙”忙得谨小慎微。这个忙是林黛玉的忙。第一次忙是,见三春,三春被贾母招呼不用上学,来到时,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何以初见贾母及舅母等人时不忙?初见贾母等人时,还未来得及忙,那时如忙,透出来的是林黛玉的怯和拘束,此时的忙透出来的是黛玉的敏感,谨慎,以后要在外祖母家生活,三个年龄相差不大的姊妹们是一定要处好关系的,加上天生傲气自尊和敏感,“步步留心,处处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去”,又怎么会注意不到这一点客居人家小心行事的礼数呢?第二三次忙都是见王熙凤,也是全文唯一一个黛玉为了一个人而忙两次的人。王熙凤还未进屋,“黛玉连忙起身接见”,此处不可忽过,要注意见三春时是三春进屋时,黛玉才起身的,而这个时候王熙凤尚未进屋,黛玉就起身准备迎接了,足见黛玉心思的细腻,思量清楚,如此一个“放诞无礼”的人势必不能得罪,及早起身迎接,好让来人看出自己对她的尊重。第四次忙时见贾赦,来人回话贾赦不在,“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 即便是对一个来传话的奴仆,因为代表了贾赦,所以还要忙站起来听。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4

【教学重点】: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为依据,对课文进行梳理

【教学难点】:理清人物关系

【教学过程】:

导语:在昨天预习课文的过程中,相信大家遇到了不少不理解的字词,下面为了给大家扫清阅读障碍,我们先学习基础知识。

一、课前基础知识介绍(5分钟)

1、给字正音:书上基础字音外加如下所注

2、词义辨析

过渡语:下面,老师开始检查大家的预习成果啦!

二、《红楼梦》基础知识介绍(9分钟)

1、作者介绍:此部分为学生回答(以下为教师备答)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王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曹

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2、历史地位:此部分为学生回答(以下为教师备答)

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腐败、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但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某些虚无主义思想。作品在写作艺术上,语言洗练、自然、优美生动,描写人物血肉饱满,个个鲜明,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写作规模宏大,结构谨严。该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3、主题思想:此部分为学生回答(以下为教师备答)

(1)封建社会的不平等,贾府大富大路贵,穷奢极侈,令人惊讶眩目。他们自己不会创造财富,由大批奴仆和丫环为之服务;(2)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实行的是封建专制,家长统治,由贾母一人说了算数,由贾母一人支配一切;(3)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封建的秩序扼杀个性,繁缛的礼仪使用权人活泼不得,空气十分压抑;(4)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这样一点:这个封建社会已经在开始动摇了,宝玉的对封建社会的全部意识不迷信,并对这些封建秩序有所违拗,是反叛倾向的表现。过渡语:看来大家已经对《红楼梦》有了大体的了解,下面,老师将就《红楼梦》的序幕部分,进行一个简单介绍。

三、《红楼梦》中前五回简介。(6分钟)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过渡语: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速读课文,随后,我们一起随着林黛玉走近贾府,这个充满神奇魅力的世界!

四、课文梳理(20分钟)

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林黛玉进贾府一天的行踪(PPT动画演示)

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贾母的正房大院——见贾母——三个姐妹——不足之症——王熙凤来了——已经放了月钱、找缎子——去大舅父、大舅母处——去荣禧堂二舅父、二舅母处——王夫人说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住处——在贾母的后院正房用饭——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会——暂置碧纱橱。(如图一)

2、贾府的软硬件条件:

①贾府的“硬件”

首先,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其次,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再次,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②贾府的“软件”

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首先,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其次,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再次,最重要的是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5

1.评讲书后练习。

2.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3.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评讲书后练习。

(一)明确: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二)

王熙凤

1.明确:王熙凤说话张张扬扬,虚情假意,难怪林黛玉纳罕,觉得此人“放诞无理”。然而这“放诞无理”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红楼梦》写人物出场极其精彩的一笔。

2.明确:王熙凤逢场作戏,做表面,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投合贾母的心意。这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

3.明确王熙凤接过王夫人的话,表白自己能干周到,机变欺人有术。

贾宝玉

1.明确:信口开河,痴狂之至。

2.明确:性子乖张,怪人怪语。

林黛玉:

1.明确:规规矩矩,照实回答祖母。有教养。

2.明确:这里降调,改口回答宝玉。可见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处处在意”的谨慎态度,这是她寄人篱下的心态的反映。前边已经听贾母说众姐妹“不过是认得两个字”,她不能超越她们。

(三)态度——神态;便宜——方便;偏僻——偏激,不端正。

二、分析次要的人物形象

(一)贾母: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二)王夫人: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明确: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

三、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明确:(外观)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明确:(布局)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明确:(陈设)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两点:

(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

(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福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四、课后作业

1.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要求: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①我的老师;②我的同学;③我的亲属;④我的邻居。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二 篇6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二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二   小韩 单元教学设想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人物形象来理解小说的内涵和艺术特色。人物是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都要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即使是现代派小说,也离不开人物的心理和命运的刻画。因此,欣赏小说要注意把握人物形象。本单元的四篇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很成功,如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祥林嫂、桑地亚哥等,无不栩栩如生,各具典型意义。学习时要注意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入手,进行细致的剖析,把握这些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感受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技艺。  二、注意品味语言。小说从本质上来说是语言的艺术,无论塑造人物还是交代环境都离不开语言。学习时要抓住这一要素,注意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像王熙凤的语言,就非常符合她的身份和性格。而小说的叙述语言则带有作家本人的语言风格,如海明威小说的简洁明快、意丰语简等,就显示了他独特的创作个性。  三、尊重个人的独特感受。文学作品是以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的内心世界的,天然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而且越是伟大的小说,越是具有无比的丰富性,后世读者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它进行阐释。而由于个人生活环境、人生经历、性格倾向的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小说的过程就是一个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学时要尊重学生个人的理解,从他们各自的感受出发来引导他们逐渐领会小说的丰富性与深刻性,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课程意识: 1.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体会用评点的方法来细读文本。 2.学习有层次,有步骤,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逐步尝试就一个核心问题(摔玉、王熙凤出场为例)进行深入研讨。   这三个目标都是形式目标,都涉及到不同的语文知识。学生在这种学习中,将逐渐形成文本细读能力。这种细读能力,在语文实践中是进行分解渗透的,是充分案例化的。 一旦确立了具体的目标,教师便要注意教学的有效性:一是紧紧围绕中心,防止游离中心太远,调控课堂,将学生的思维引到目标周围来。这样有些东西便可以不讲,比如曹雪芹的身世经历啊,以及涉及到的红楼梦中的许多故事,除非这些构成紧要的理解背景。二是要抓住核心问题将讨论引向深入。所谓的核心问题,是指有一定难度,可以层层深入,锻炼学生文本细读能力的问题。在这一课中,这种文本细读能力主要表现在有条理地根据文本概括王熙凤的性格,理解通过不同角度描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好处,理解宝玉摔玉的含义,理解贾家贵族文化的具体体现。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一:整体把握: 1、第三回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写了林黛玉进贾府,但是它是通过一个从未进过贾府的贾母的亲外孙女林黛玉的眼光,对贾府的`环境和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2、为什么作者要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 因为黛玉的身世和身份特殊。 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这样的身世和身份决定了黛玉有条件进入贾府的核心地带,并见到贾府的重要人物。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二、点评分析:给定内容讨论并点评、讨论、讲评 方法指导: 1、学习小说就是要紧紧抓住环境、情节、人物三要素 2、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体会用评点的方法来细读文本。 3、学习有层次,有步骤,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逐步尝试就一个核心问题(摔玉、王熙凤出场为例)进行深入研讨。   评点法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可以评点字词,也可评点句段;可以评点人物,也可评点情节、环境,等等。抓住关键词、重点句和典型细节,通过比较分析和探究归纳这样的思维流程,得出的评点语言要尽量的简洁、独到和深刻。 “点评式读书法”“点评”,就是圈点并批评。“圈点”,是在需要评论的地方画圈或点点,做些符号。“批评”,就是评论。点评的方式有圈点、总批、眉批、夹批等。圈点,就是刚才说到的一些符号的运用。总批,是对一篇文章总的评价。眉批,是将评论写在书的上面的空白处。过一会儿,在我讲完怎样运用这个方法后,大家可以在书的上边或右边这些空白处写上自己的评论。夹批,是在行距之间写上感想。评的内容可以是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者是写作手法,或者是用词方面,你觉得某处用得特别好,禁不住要评论一番,也可以。评的形式可以是赞许的,也可以是批评的,或者是和别的作品进行比较,或者是由此及彼,展开联想。总之,这些评语,大多都比较简短,三言两语,随手批出。语言学家王力说:“看一本好书,如果自己一点意见都没有,就可以说你没有好好看。你好好看的时候,总会有意见。”这个“意见”,通过用刚才说的圈点方式写出来,就是你的点评。 1)点评环境: 什么是小说的环境?贾府的环境特点是什么?依据?试点评。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者的作用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等。高尔基将它比作是“风俗画”。我们打开小说这“半亩方塘”,常常会欣赏到社会环境这“天光云影”,徘徊其间,摇曳多姿。 林母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黛玉是从哪些地方看到、感受到的? 特点: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繁琐的礼仪。作者借林黛玉来写贾府,写贾府的建筑,吃穿用度,更写贾府的伦常,一句话,要写出整个贵族之家的文化。文化既包括建筑,楹联之类物质的东西,更表现在举手投足之间,比如吃饭时的寂然无声,繁文d节,渗透于日常交往中的长幼尊卑等等。 ⑴ 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⑵ 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⑶ 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⑷ 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⑸ 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⑹ 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2)点评人物: 抓住人物形象来理解小说的内涵和艺术特色人物是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都要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即使是现代派小说,也离不开人物的心理和命运的刻画。因此,欣赏小说要注意把握人物形象。学习时要注意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入手,进行细致的剖析,把握这些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感受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技艺。 评点示范: 四大名著著名评点,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李卓吾评点《西游记》。)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示例: [评点示例1:两弯似蹙非蹙I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原文)黛玉的气韵神情与众各别:“I烟眉”,清、淡、秀;“含情目”,性灵之光;“愁、娇、泪”,使人顿生爱怜,并暗示其悲剧命运。(评点)] [评点示例2: 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原文) 不等回答,先提一串问题:一、急脾气。二、是关心的表示,也是走过场。三、在“老祖宗”面前可以连珠炮般地说话提问,也是份儿、格儿。四、通过关心人显示自己的全面性、细致性、责任性。(评点)] [评点示例3: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y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

林黛玉进贾府的教案 篇7

时间:2012年10月10日

地点: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一楼资料室

主持人:近几年, “红学”又热起来了, 名家考证、解读、续写, 还有新版电视剧, 都引起了学生的一些关注和讨论。《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真是一幅幅生动活泼的仕女图, 今天我们仍能从人物的容貌、体态、韵致中感受到那个时期的审美追求, 而她们所处的环境、形成的性格、各自的命运, 也不能不令人深思。所谓“多歧为贵, 不取苟同”, 请大家就高中生在研习这篇文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谈一谈。

丁芳:“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登场亮相的一节, 故曹雪芹不惜重笔泼墨, 王熙凤、贾宝玉的形象塑造向为评者击节赞赏。但是一部小说的最大魅力, 我觉得还不在于人物的形象和故事的情节, 而是弥漫在形象与情节之中的命运。我们感慨形象、感慨情节, 而最深的感慨其实正是来自于其中所透现出的命运。是对命运的感慨沟通了你、我、他。曹雪芹在此一节的匠心, 因为人物形象塑造和外在环境描写的出彩, 反而多有被忽略之处。

李广柏:丁芳博士说得好。所谓“人物形象”这个概念, 其实并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概念。它侧重的是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而只有那种更深层的命运感, 才赋予了人物以真正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林黛玉进贾府”一节, 对于林黛玉来说, 最刻骨铭心的痕迹就在于那是一个少女成长历程的重大转折———从小家庭相对私密的空间到大家族社会化的空间的变化;从单纯的亲情关系到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变化;从无忧无虑到小心谨慎的变化———但是除了所有这些之外还有更可贵的新鲜的体验———遇见了知音, 和你共同面对这一切。面对着所有这一切, 这位少女怎么办?在你的成长历程中, 遇到过类似重大的转变吗?你又怎么办?当你从这个视角重新审视这个选段, 你一定会有更多更新的体会, 也一定会产生更为强烈的共鸣。而这些问题, 我想, 也是当下的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的, 他们的年龄相仿, 许多成长的经历也会多少有些相似的地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多引导他们从这些角度去进入到文本。

李旭东:两位老师的说法真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过去谈这篇课文, 无非是形象描写、环境描写如何高超, 一些细节如何恰切、精彩。这样一种讲法对于我们这一辈的人来说, 或许能让我们陶醉和欣赏。但是对于接受了大量新的流行的时尚的炫目的文化艺术信息的年轻人来说, 这些东西是否就显得相对枯燥乏味了呢?经典的魅力必须通过我们的再发现、再体验才能代代传承, 否则我们这些人虽然看上去似乎是在捍卫经典, 但实际上可能却终结了经典。两位老师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丁芳:《红楼梦》的情节颇多古典戏曲、小说、诗词的“典故”, 故其情节要比一般小说更耐人寻味。林黛玉的命运与晚明薄命才女冯小青颇多重叠之处。冯小青过人才貌与凄凉身世间的反差, 曾引无数文人为其一掬怜香惜玉之泪, 并油然而生娥眉见嫉、才高被妒的身世悲感。冯小青在其幼时, 即因聪慧而得一老尼瞩目, 然而老尼亦预言了小青的薄命, “惜其世福薄耳, 可千古而不可一时。若肯乞与老尼为弟子, 尚可三十年活。”老尼怜惜小青薄命、欲度其出家而家人不许的情节, 文人在小青故事中多予以沿用发挥。“林黛玉进贾府”中, 曹雪芹明显化用了这一“典故”, 故有癞头和尚欲化林黛玉出家而父母不许的情节, 从而为林黛玉定下薄命的人生基调。

李广柏:你说的不错。不过, 《红楼梦》超出一般小说的地方也就在于这种命运感, 它既通过某个细节的暗示来表现这种命运感, 又充实进了丰富的生活细节, 让你走进那种世俗图景里, 让你以为自己俨然就是那种生活里的一个活生生的人。可是, 我们如何才能领会到呢?我想, 关键之处还在于我们去读的时候, 不是要以学习、欣赏的姿态去读, 凌驾于作品之上地读, 隔膜于人物生活之外地读, 而是要以对话的姿态, 进入到生活细节中去, 进入到那种情境和心境中去, 感同身受地探究林黛玉究竟是如何感受这个巨大转变的。比方说, 林黛玉进贾府———写了多少人?多少男?多少女?———这些问题有意义吗?毫无意义, 这毕竟不是算术游戏!但是另一个问题就不一样———林黛玉必须在一天内记住多少人?这对于一个少女来说意味着什么?这难道不是巨大的压力吗?这就是进入到人物所处的情境和心境中去作解读。再比如说, 贾母对于林黛玉究竟有没有真情?哭得虽伤心但为什么经人劝又很快止住了呢?其实这正说明了大家族里没有个人空间———最私密的情感表达也要在众目睽睽之下以至于不能尽情尽兴,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感情打了折。感情的力量在这个地方是如此的脆弱———所有这些就使得那种命运感不再抽象、空洞。

李旭东:刚才您提的两个问题让我很有感触。如何对着一篇文章提问, 真的是大有讲究的!我们平时上课时总是习惯于提一些分析性的问题, 而这样的问题恰恰容易破坏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我感觉刚才你提的问题应该属于体验性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同学们调动自己的感受力。比如贾宝玉见林黛玉摔玉一节, 不妨问:如果一个初次见面的男孩子在你面前这样的发泄一通, 你会有什么感觉?贾宝玉为什么是这样的彬彬有礼与神经质的结合呢?你有没有这样的性格倾向呢?这样的提问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会更亲切, 从而更深切地通过文学作品感受人生。

丁芳:的确, 我们只有通过这样的体验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和作品交流, 然后才可能在此基础上讲授这部经典之作的一些特殊手法, 从而引导学生全面把握作品。比如这节选文中提到癞头和尚嘱咐林黛玉一生不可见哭声, 不可见外姓亲友之人, 实际上正是委婉地暗示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相遇将是人生不幸的开始。她见到贾宝玉时惊叹“何等眼熟到如此”, 因贾宝玉摔玉而偷偷落泪哭泣, 都无意中暗合了癞头和尚所言的“见哭声”与“外姓亲友”, 这说明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将注定是浸泡在泪水中的苦果。在封建社会, 父母之命不可违, 故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不能善终, “情”即无法自我解脱的苦, 唯有依托当事人的跳出红尘方可了结公案。所以文中写众人觉黛玉有“不足之症”, 因而问其“常服何药, 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答曰, “那一年我三岁, 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 说要化我去出家, 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即舍不得他, 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 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 凡有外姓亲友之人, 一概不见, 方可平安了此一世。’”此看似闲闲一笔, 但却并非只为突出黛玉的“病如西子胜三分”。而曹雪芹的创造之处在于, 他并不曾简单地将林黛玉的不幸归结为聪慧, 而是敏锐地将之归结为聪慧敏感女子对男女真挚恋情的执着。

李旭东:说到这里, 我倒想讨教一个问题。在这个选段中, 我们一般都认为王熙凤真是个工于心计的人啊, 但是, 为什么就要说林黛玉是聪慧敏感, 难道林黛玉就没有心计吗?她两次回答同一个问题而给出不同答案, 拜访王夫人时为坐座位察言观色, 这些难道不能说是心计吗?为什么同样的行为对于王熙凤来说就是心计, 而对于林来说就是小心谨慎呢?

李广柏: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们如何区分?就看她们在这样做的时候有着怎样不同的心态。显然, 王熙凤在这个过程中非常享受, 非常自得。而林黛玉呢, 她在显现这些“心计”的时候, 充满了谨慎和压抑。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 林黛玉非常聪明, 王熙凤也非常聪明, 对于林黛玉来说, 她不是不懂得这些东西, 她不是不会“玩”这些东西, 只是她不愿意进入到那种东西中去, 更不要说借这些东西来获得一般人所谓的地位, 所谓的重视。但王熙凤不同啊, 贾府上下人等的重视和大家族里的地位, 是她心里的头等大事啊。这是一种态度的差别, 也是一种取向的差别, 所以, 同等的聪明, 我们的评价就有了天壤之别。而这种差别, 也是她和薛宝钗的重大区别, 和其他许许多多人的重大差别。而当这种有差别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 他们的态度和取向所形成的包围圈越来越牢固时, 林黛玉与这个环境的那种对抗、与这个环境中形形色色的人之间的那种对抗, 也就变得格外地彰显力量。就像琴弦, 它越显得高调, 是因为它越紧绷, 它越紧绷, 就越见得对抗的力量, 对抗的痛苦, 而越是如此, 那种声音才越高张着世俗所无法理解也无法追求的清洁之美、高洁之美!最后, 我们看到的是, 琴弦断了, 它断了, 这个世界也就好像变得静默了, 变得黯然失色了, 这就是美的毁灭!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有感 篇8

1 鉴赏小说人物,把握个性特征

思考:听说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正在拍摄中,如果你是负责挑选演员的导演,请你根据点评文字,谈一谈你将选择一位怎样的女孩儿出演林黛玉?为什么?学生谈自己的选择标准并交流点评。

不管人们解读文本的方式方法怎样变换,都不能离开文本自身的规定性来空谈鉴赏。如何既切实又能够有新意的引导学生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了。我以王熙凤的出场为例,在课堂教学上组织学生大声朗读该段文字,然后由学生围绕如下问题展开对王熙凤这一人物的分析:

1.1 王熙凤的出场与大家印象中的古典小说人物的出场有什么不同?

1.2 小说中重点写了凤姐的头饰、服饰,其目的是什么?

1.3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眉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透,丹唇未启笑先闻”的肖像描写从直觉上给人怎样的印象?

对于如上问题,我尽量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查漏补缺,灵活地引导学生体会王熙凤的性格。根据学生发言做适当的补充。

通过分析,学生基本上对王熙凤的人物特点达成共识,即王熙凤是一个“泼辣强干、工于心计、见风使舵、善于逢迎”的人。此时学生对王熙凤这个人物的认识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

2 自尊心和谨慎心理引起共鸣

思考: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小说首先对林黛玉的心理做了介绍,一进贾府她便产生了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的心理,我们如何理解林黛玉这一心理?

师生讨论:林黛玉这个少女有着极强的自尊心,是她心理活动的主旋律,是她对待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的主要应对措施。如:凤姐出场,她先是“纳罕”,后是“赔笑见礼”;谢绝大舅母留饭,即对邢夫人尊敬感激,又顾全礼节,答话十分得体;回答宝玉有玉无玉时,颇费心思;王夫人要她坐,她知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贾母问她读书和宝玉问她读书,她的回答前后截然相反。这些言行,表现了她寄人篱下的自尊以及由此产生的谨慎心理。

上一篇:妈妈的手 - 小学生写事作文400字下一篇:儿童故事爱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