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的错误作文

2024-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复的错误作文(精选9篇)

重复的错误作文 篇1

不但是营业规模的下滑,科技型企业的赢利能力似乎也令人堪忧。尽管不断有亮点出现,但整体上被下滑、亏损、裁员等负面词汇所笼罩。在信息时代、科技时代等大趋势浪潮下,置身其中的科技型企业却增长乏力、发展受限。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大问题。我会在思考分析之后另外专文探讨,暂且不提。

回到主题。在科技型企业整体上处于低潮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科技型企业的代表惠普的表现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一改前几年的颓势,整体营业规模上超过蓝色巨人IBM成为“全球最大的IT公司”,去掉了“之一”的尾巴(惠普CEO马克•赫德的说法),同时在PC市场上超过经济新贵戴尔重新夺回市场份额第一的殊荣,而且企业的的财报“看起来很美”,赢利强劲。

“成本杀手”马克•赫德宛似老迈的“科技贵族”惠普的救星,让一个饱受非议的公司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赫德声名鹊起。

从惠普在中国市场的一些做法可以窥见惠普变革的思维,价格战、成本控制、渠道开拓这些流程型企业的做法逐渐在惠普的身上占据了主流,尽管惠普也还在说创新,但专利数量的下降表明一个追求成本控制和效率的企业很难两者兼顾。惠普变得勇猛泼辣了,但却没有了内涵,

也许在重大的技术革命再一次发生之前,科技型企业一改创新驱动而反身追求成本控制、效率、工业设计等是一个被迫自救的不得已的选择。但对企业原有价值体系的破坏或许将最终证明这是一个得不偿失的短视措施。另一位美国科技巨头摩托罗拉的遭遇应该给惠普提个醒。

摩托罗拉作为无线通讯技术的先锋,同样是在行业技术变革处于暂时的稳定期,遭遇到强烈的竞争之后经营业绩滑坡,开始启动变革,请了一个外部人埃德•詹德担任CEO,以期彻底改变公司内部的发展惯性获得新生。在最初的两年里,詹德同样不负众望,给持重的科技巨头穿上时尚的外衣,一度在“HELLO,MOTO”的音乐声中让摩托罗拉成为市场的引领者。但时尚之花开时鲜艳,却寿命短暂,更何况是“老黄瓜刷绿漆”,在市场最初的惊讶与新鲜过去之后,脂粉脱落,反留下一片狼藉。

这个可以理解,从一个更高位势的平台跳落到一个较低位势的平台,一定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当涟漪过后,归于平静,对新平台的不适应才会逐步体现,而逐渐泯然于众行,并且黯淡。

从变革周期看,惠普大约要晚摩托罗拉两年,大约处于摩托罗拉刚开始新生活的兴奋之中,但这既不是终点,也不是目的。詹德正在遭遇的质疑和弹劾,应该正给春风得意的赫德增加点忧患意识:惠普选择了一个新方向,但前途**恶。

重复的错误作文 篇2

作文出现这种状况, 仍与应试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功利倾向占据上风。于是背现成作文等各种招数应运而来。好像作文只是为了蒙混过关而已。若遇应考, 他这样的作文若能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考一个高分, 那便是再好不过的事了。那么, 作文写作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一、是写“遵命文”

由于作文题目是教师灵机一动随意命名并且学生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应命而作。面对这样的难堪局面只有随意编造, 无话找话, 无病呻吟。怎样才能是命题作文更有效?这就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和读写水平出发。命题要命在学生感受最深的地方, 命在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 命在学生最近活动之中。要能让学生感受到作文就在心中, 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 在自己的记忆中, 在自己的所作所为中。学生动起笔来, 就会得心应手、奋笔疾书、洋洋洒洒、一挥而就。写出真情实感而富有生活情趣的文章来。

话题作文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对学生的束缚, 但任何药方都不能包医百病, 话题让学生作文有选择的余地, 但一经作者将写作方向确定下来, 就由自由变得不那么自由了。

二、是写违心文

这是作者为了应试而采取的应变策略, 为了在中考和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将本来就平常不过的事, 来一番大肆渲染, 平地生波, 将故事矛盾激化, 将情节加工使之曲折。如有的考生, 他的父母还健在, 可编出自己是孤儿, 本来就是父母的宝贝蛋过着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 , 却写自己靠打工, 靠社会救助免强度日。本来是亲朋邻里之间相处比较融洽, 却编出邻里之间矛盾重重, 彼此之间唇枪舌剑, 翻脸骂娘。不知真实情况的人, 还以为煞有介事。如是当事人则会冷笑。反问说“有这样的事吗?”真是咄咄怪事。更有甚者, 编造故事不符实际, 反而适得其反。

三、是写冒牌文

初读这篇文章文质兼美。细细一琢磨, 有似曾相识相识之感, 几经大家甄别, 原来这是对某一篇文章节改头换面。推究其原因, 不外乎是将别人的文章背了下来, 再经一番沟通化用, 转眼间就变成了自己的作文了。有时别人的作文与命题要求不符也生搬硬套。这种文风如果不改, 何时才能写出能真实地反映社会, 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呢?作文不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那是飞在天上的风筝, 失掉了牵引和风力的支撑就会垮下来的。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笔者试作如下探索。

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读好是写好的重要条件, 一些文章写得好的人, 他们大多受到名作名篇的熏陶。因此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从阅读各种文章中汲取营养, 促成其美感受的生成。但这只是给我们提供写作的一种范例。从范文中学习写作方法, 汲取知识营利。从范文中领会作者是如何审视种种社会现象, 反映生活规律的。还要对所学文章内容的正确与否, 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不能盲目照搬。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做书本的主人, 而不要它的奴隶。要有敢干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大胆质疑, 吸取精华, 从而完成由对作品的鉴赏———吸收———转化———生成的知知识化过程。

还要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 生活是写作源泉。我们不去观察生活, 没有生活经验, 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这样的文章还是不写的好。因此要写出感人肺腑的文章, 就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 不管是社会学校还是街道社区, 都要留心予以关注。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高尔基就说过文学就是人学, 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纠纷, 需要我们去感受、体验、才能从中人间的冷暖, 是恨是爱, 是悲是喜, 只有品尝了才知道是什么滋味。这就是所谓的“人练达即文章”。我们从生活中有了这些知识, 就不愁没啥可写的问题了。也就摆脱了巧妇难于无米之炊的困境。

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想像思维的培养, 对所得材料的加工还必须有想像思维的参与, 尤其文学作品的写作如果离开了想像就举步维艰, 有意培养学生装的想像能力, 想像能力是习作应有思维品质。

抽象思维的培养, 作文不是生活的复制品, 是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 他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 经过一番选择———构思———连缀———合理组合而成, 它反映着作者对生活的体验, 理解, 和独特解见。揭示生活的真谛, 和事情背后的种种因素。因此抽象思维的培养成也是作者应具有的思维品质。

加强学生装联想思维的培养, 事物之间总是有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说把事物彼此之间孤立起来, 将会把自己的思维这下格在狭小的空间里, 如果作者有非常好的联想思维的品质, 就有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的广阔天地。使作者由一事物联想到他事物, 开拓知识新领域。

重视学生装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 作文就是做人, 作文本身就承载着对社会的责任, 它的思想内容必然对读者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如果对读者没有一份责任, 那它的作品就失去了应有意义。因此要为文, 先做人。

人生来就是重复着不断犯错误的 篇3

有时发呆至血液似乎凝固时,思维会前来救赎般活跃,然后就会懊恼地扪心自问:为什么在自己的生命轨迹中,会犯下那么多的错误?那些错误之前既有人犯过,之后居然也还有人在重复。几乎所有的错误自己过后也清楚且后悔,但错误形成的那一刻,那个时期,却懵懂痴狂,仿佛一切尽在掌握,醒着陶醉在白日梦里。

犯过的错太多,实在无法举例;只是特别奇怪,这错误之于人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依存关系?世界上到底有没有规避错误的方式方法?得为每一个错误付出那么多沉重的代价,似乎有点不公平。生活本已不轻松,好不容易为某个构想意兴勃勃几天,转瞬就得为弥补过错而郁闷痛苦数日。

想得多了,没有结果,怕跌入偏执或抑郁,又抑制不住性格使然地创业折腾,就消极地随意给了自己一个答案:人生下来就是为了重复着不断犯错误的,谁也无法例外。我不知这个结论对不对,反正正确的结论无从查找,反正这个结论居然给了自己莫大的安慰。

我喜欢用结果导向寻根究底。生活中倒是真有许多很少犯错误的人,但他们大都一辈子在一个单位一个岗位,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换句话说,他们离不开平庸,难免碌碌无为,只能得过且过。我略略知道一点官场规则,有一条很重要,就是少干事才能少犯错。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条蛮有效果的“保乌(纱帽)法则”,并可以大言不惭且津津乐道。这些结果导向的结论显然不符合我们的本意,尤其同我们创业者群体的风格、定位和遵循的行事原则格格不入。

问题讨论到这里,我开始越来越认同自己的答案了。虽然自己的结果导向也是几近一事无成,但我有充足的理由狡辩,比如我虽然犯错且不断在犯,但至少证明我在干活且不断在干。我们的所作所为未必都能带来当初那般的期待和结果,但可以肯定:我们在进步,在摸索,在成长。身体到了一定时期无法成长了,甚至头发稀了,腰围粗了,脊背弯了;但我们因为不断犯错的缘故,心态却意外地保持了年轻。每一个错误导致的结果都令我们心碎伤感,不错,可这并不影响我们保持一颗充满期待的心。一颗充满期待的心产生的搏跳,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节奏和音符,这正是健康生活需要的必备元素,是生命旅程中的珍稀宝藏。

有句很聪明的话不能回避,就是:绝不在同一件事上重复犯错。我知道这句话给了许多人慰藉,也使许多人一改对错误的郁闷。事实上,这句话毫无意义。因为对我们而言,前方的错误太多,根本无须重复就得用一辈子、两辈子来犯。与其想避免犯错,还不如坦然面对,把错误当成我们成长的条件、前提和基础。

一定要把一长串错误编织起来,镶进必不可少错误前的兴奋憧憬,错误中的狂热和努力,错误后的懊恼、痛楚和思考……我相信这定会成为人世间真正价值连城的珠链。而一条这样的珠链,如果我们终其一生,用创业、用创业精神不遗余力地一点点编织,一颗颗磨砺,一粒粒衔接,用心感受,保持激情,她代表的就是成功的人生,蕴藏的就是成功的全部内涵,示的就是我们苫苫寻觅成功路径。

重复作文 篇4

是的,我曾不止一次地有过这种感觉。仔细一想,也不足为奇:每天从早到晚都过着单调无奇的生活,往于家里、教室、食堂三点之间。每天都置身于同一个环境中面对着几张同样的面孔。但我又经常这样想:时间是有方向的,并且永恒不变DD箭头永远指向前方。我们身处在不停地做物理学角度而言,我年处的位置在宇宙中是不停变化着的,而且是很复杂的变化,所以我永远也不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去重复过去。换句话说,每时每刻的我都是一个新角度的自我。

可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呢?尾德拉曾说“所谓人生,就是周而复始的诚实、友好、信任的给予与被给予”。人生犹如一个圆环,首尾相连而又不失圆满。记得小时候曾见过一毛毛虫,绕着树桩走了许多路程,但位移却始终是零。人的一生经历众多坎坷,最终都还是回到自然中去。可是,难道人生就仅仅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重复吗?记得中央电视台记者在92年采访时与一个放羊娃的对话:“放羊干什么的?”“赚钱”,“赚钱干什么”?“盖房子,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这也是一种重复,一种愚昧、落后,令人不寒而粟的重复。上帝赋予每个人的生命是相同的,关键是看每个人如何去把握生命,在重复中经历坎坷,创造辉煌,让生命的车轮在重复的滚动中滚过平坦的大道,荆棘的小路,崎岖的山路,最后达到光辉的顶点。只有这样才能使重复有意义。

历史的长河中有重复,有时两件相隔数百年的事件相似得令人瞠目结舌;科学的王国在有重复,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探索,一次又一次前仆后继的追求。但这种换来的是一个个辉煌的成果。有时重复是一种必须:导游需要迎接一批批游客说着一遍又一遍同样的话;有时重复是一种奢望:失去的亲人不可能再回来共享天伦之乐;有时重复又是一种悲哀,被一块石头拌倒两次,在同一个问题上犯两次错误……

重复的错误作文 篇5

受群主郭常青老师邀请,我在此讲座,真是有点如履薄冰,诚惶诚恐。在各位大家、名师面前,作为一名小辈,我只是班门弄斧,献丑了。简单谈谈我在高等写作学非构思写作在中学的实践及思考,请各位多拍砖,谢谢!我今天谈的题目是:

重复与对比:高考优秀作文写作思维之道

崔莹

当代非构思写作学认为,文章的写作,是由主题这个信息点通过赋形思维生成文章之树的。这种生成过程,就像是 DNA 模板的半保留复制机制一样。赋形或复制有两种途径,就是重复和对比。重复也叫渲染,对比也叫反衬。渲染与反衬,实质都是重复;只不过,渲染是信息重复,而反衬是功能重复。渲染产生厚重感,反衬产生鲜明感(张力),最终都是使主题分形,形成结构化的生气灌通的文章之树。(马正平《赋形 路径 策略 文本》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3)

通过分析广东考试院公布的10篇高考范文,我们认为,重复与对比:高考优秀作文写作思维之道。不管是在材料的审题立意,还是在标题确立,以及行文中结构生成、材料吸附、语言生成的句式、段落、篇章,无不如此。本文试从材料吸附、语言生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材料吸附的重复与对比

广东考试院公布的2015年10篇高考范文,在作文主题立意展开中材料的吸附是丰富多彩的,古今中外事例的结合,事实论据、理论论据的运用,诗句、名言、名谚的引用,自然、文学、文化等多学科的知识„„而这些材料吸附的思维操作方式,归为一点,不外乎“重复与对比”。

例如,《远近结合感受自然》为有效论证“今人要取古人之长补自己的短,全面感受自然”的结论,在宏观上,总体选择了古人和今人的材料展开“重复/对比”,对现代科技背景下人们感受自然和古人感受自然的方式进行了比较,在比较中,水到渠成地得到结论。

第四段为论述古人对自然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感受,离自然更近,但不能把握自然规律和本质,选择内涵相同的杜甫、李白、苏轼等古代诗人写景的诗进行铺陈式“重复”,论证更加有力。第五段对近代的论述,也是采用“重复”式反问句式,强烈地表达出今人借助技术手段认识自然的利弊则与古人相反的观点,极具说服力。

再如《感知自然需躬行》第三段中,作者想要论证光靠“影视、文字感知自然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寻得自然的真谛”这个结论,采用因果思维,先分析原因再得出结果。于是采用反向假设,运用排比反问句式,吸附苏轼、李白、毛主席等事例展开重复,论据相对充实,论证较为有力,归因分析合理到位。

《张开双臂,拥抱自然》中,王维的悠闲、苏子的豁达等古人拥抱自然事例的“重复”,现代“驴友”、村上春树事例的“重复”,“穿上跑鞋”、“戴上耳机”等亲近自然的“重复”都使文章极具厚度,极具说服力。

其他几篇议论文,运用“重复与对比”的赋形思维分析进行材料吸附与凝聚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以此,使作文观点深刻,论证有力,或做到个别与一般、点与面的结合,或做到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层次掘进。

《走进香山之中》作为一篇记叙散文,作者在材料的凝聚与复制上自始至终都是运用了赋形思维模型中的“重复”,表达对以香山为代表的自然的热爱之情。作文具体生动地描写了香山的红叶、鸟语、树木,香山的秋雨,香山丛林的气息,都是通过重复思维,体现情思的一体化,将情思渲染到位,形成浓郁的情思氛围,反复渲染香山之美、大自然之美。《带您去看花海》选材也是如此。全文就地取材,第3、4段详写我幼时被外婆带去“感受自然”,第5自然段写我长大了带外婆“感受自然”,两者形成材料上的凝聚与复制。

总之,重复与对比思维模型是写作中最为必要的、基本的、普遍运用的写作思维技能。那么,如何进行材料吸附呢?

当代非构思写作学认为,不同文体思维材料吸附方面侧重点不同。议论文文体思维材料吸附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第一,选择内涵相同的事实论据展开“重复/对比”(事实证明);第二,选择内涵相同的理论论据展开“重复/对比”(事理证明)第三,通过因果思维——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措施分析——展开“重复/对比”;第四,通过过程/辩证分析展开“重复/对比”。也就是说,在议论文中,赋形思维主要用于对论点进行论证,通过大量“重复”和“对比”论据来强化和论证论点。在议论文中进行论据选择时,可选择相似的论据加强说服力。进行论点的论证时,也可以选择相似的小分论点进行分解,进行证明性展开,从而对自己观点进行强化、厚化、立体化。

记叙文文体思维材料选择侧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物的自我(行为、性格、情节、活动、外貌、语言、心理、事迹)重复与对比或渲染与反衬,即用几件事表现人物的精神、性格、思想,或用人物两种不同性质行为来反衬其中一种精神;第二,人物之间的重复与对比;第三,从景物、环境上进行重复与对比;第四,从人物的外貌描写上进行重复与对比;第五,从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上进行重复与对比。

我们在平时备考作文训练时,可以有意识地将这些侧重点渗透在作文教学当中,通过相似块的联想训练,从而提高学生材料吸附的能力。

二、语言生成的重复与对比

当代写作学认为,材料的重复与结构的重复,很多时候经由语言的重复来实现,在作文中体现为语句、词汇的重复。写作过程中,“重复”和“对比”既可被用于宏观层面的谋篇布局,也可用于中观层面的中间部分结构构思,还可用于微观层面的段落、句子构思。

广东考试院公布的2015年10篇高考范文,很多篇都语言优美,受到好评。在这些高考作文中,在语言生成的过程中,经过重复/对比进行渲染反衬,使之富有文采的句子,比比皆是。在具有特色的重复语句与词汇中,我们能强烈感觉到作品要突出的意味,作者要传达的主题立意的确被强化和清晰了。

(一)句子生成的重复与对比

句子的赋形是指一个句子内部的重复与对比,或者是句子之间的重复与对比。文章总是由字词生句,由句生段,然后由段生篇,因此写好文章的基础便是写好句子。

词组、句子、句组(段落)的行文思维,首先运用一种重复(渲染)的思维操作模型。高考例文中,很多句子都是运用赋形思维型的强化性、鲜明性行文措辞展开。

例如“那么,何不将“行万里路”当成我们的新准则,去体会黄山之奇、泰山之伟、长江之壮、大海之阔?”

这句基本语义是:将‘行万里路’当成我们的新准则体验大自然之美。这里,作者为了对这“大自然”有具体清晰的印象,通过构成思维,将大自然之美进行构成分解性行文描述,进行重复渲染,实现了语义的完美表达。

再如:

草长莺飞,云卷云舒,大自然自有其美妙之处;枝叶枯荣,四季更替,大自然自有其生长规律。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何处不美?自然何时不美?

这句基本语义是:大自然有美妙和其生长规律,要发现生活、自然的美。作者为了使表达更加强烈,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将自然的美妙和生长规律铺陈开来,通过“草”“莺”“云”“枝叶”“四季”具体展示,进行渲染性拓展行文。行文后面,连用两个反问进行重复,有力地实现了语句的强化、渲染。

人们坐在舒适的家里便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习性,了解撒哈拉沙漠的广阔无垠,清楚四川九寨沟的风景怡人。

这句基本语义是:人们在家可知晓自然。作者通过汉语造句的“散点铺排”的“流块建构”,进行“添枝加叶”式的描绘渲染,将自然具体化,分解为南极企鹅、撒哈拉沙漠、四川九寨沟,从而有效地传达出了语义。

另外,如“ 走上香山的林间小道,踩着落叶吱吱作响,微风吹动,一片片绿的、黄的、红的树叶轻飘飘地散落,带着自然的清新味道蔓延在人们的嗅觉之中。”

如“人类从远古的人猿走来,依自然而生,傍自然而活。可以说,我们,便是大自然哺育的儿女,大自然精妙的艺术品。”

如“漫赏春光,流连山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如“亲近自然,感悟自然,从中获得的是心灵的洗礼与灵魂的丰盈。” 如“与清风明月共修炼,与花草虫鸟悟菩提。”

如“感知自然的途径参差多态,或打开电视欣赏色彩鲜艳的荧屏,或轻点鼠标浏览千奇百怪的世界。”

如“不要再呆坐在沙发上或电脑前,走出一成不变的生活,用眼去看这大自然的参差多态,用心去听听大自然脉搏的跳动。”

以上种种,通过重复渲染性赋形思维措辞展开的句子俯拾皆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典雅,增强(渲染)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性程度。

“昨日之时,你教我草长莺飞,细雨朦胧。今日之时,我教你细数花名,测天看云。”

在宏观上,整体运用了对比,“昨日”与“今日”时间的对比,“你”与“我”人物的对比。而在每一句子内部,又运用了重复渲染,如“草长莺飞,细雨朦胧”、“细数花名,测天看云”,语言优美,具有张力,很能感染人。

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过海风的凉爽。

这句话总体上运用了“重复”的思维模型,来渲染强化表达观点;在每一小句内部又运用了对比,通过反差,表明通过书本电视感觉离自然很近,实则很远。

其实一篇文章内部的赋形无非就是重复或者对比,别无其他。要表达一个意思实际上只需要一句话就行了,那为什么作者往往要重复地用上好几个意思相同、相近的句子呢?而且还要用意思相反的句子来衬托呢?这就是对主题意思的渲染,以增强所要表达的力度。如果在写作时都只用一句基本语义,而不用任何延伸的词句进行修饰,那写出来的文章就没有美感了。

如何运用赋形思维生成句子呢?简单来说,就是对直白语言进行展开修辞,使之成为文采语言。在赋形思维指导下,通过“分析”(因果分析、构成分析、过程分析、程度分析)与“综合”(相似思维)的路径思维对句子进行分解、限制、铺排、渲染、反衬,使之丰满化、立体化、严密化、具体化、修饰化。

(二)生段行文的重复与对比

重复与对比,生段行文,足文达意。

段落的赋形是指一个段落内部的赋形。当代写作学认为,将通过重复与对比/分析与综合生成的,经过写作策略和文体把关的文章材料、行文内容,按渐进或平列的文本思维模型,组成一个文本段落、片段。于是一个理想的阶段性行文的成果——段落便生成了。

议论文往往是有一个中心论点,然后有很多分论点来支撑中心论点。而每段一般都有一个分论点,在这段中,往往又有很多材料来证明这个分论点,在论证的过程中同样适用赋形思维的重复或对比的方法进行的。例如:

科技总能把我们带入另一个“时空”。通过科技,我们无需实地考察,就能从宏观上把握自然,感知自然。尼泊尔发生了8.0级大地震,令世界为之悲痛。如今,有了科技,我们得以换一种方式心系灾区。通过电视,我们了解到灾区的各方面情况。通过上网,我们还能了解到尼泊尔此次灾难发生的原因,震源深度以及可能引发的各种气象灾害等等。科技拉近了我们与尼泊尔的距离。我们无需亲自前往灾区,便能够感受自然的巨大威力。有了科技,我们对自然的感知就不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我们能更加理性地面对自然,对自然常存敬畏在心间。

这段话的论点是“科技总能把我们带入另一个“时空”。”这也是这段话的中心意思,后面的所有的文字都是对这句话的不断渲染和强化,如接下来的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三个通过——通过科技、通过电视、通过上网——进行排比铺陈式重复,是对第一句论点的解释说明,也是对第一句主题意思的重复和渲染,后面的句子也是不断地对前一句的重复,对这段主题的不断渲染与强化。

静坐莲池旁,与莲花久久对视,莫奈才能创作出传世佳作《莲花》;走进马群中,与奔马朝夕相处,徐悲鸿才能在画中淋漓尽致地展现马的健美与力量。此二者,皆以亲身接触的方式,走进自然,想必这便是他们得以与自然相感相知,并从其中获取心灵的力量的原因。

这段话反向假设,运用排比反问句式,罗列苏轼、李白、毛主席等事例进行重复渲染,论据相对充实,论证较为有力。这里三个排比句式所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即“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光是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寻得自然的真谛””。这三个意思相近的例子重复出现就是为了对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的渲染。

这些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为了反复渲染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有着相同的思维操作模型,这便是赋形思维。前面或后面所说的事例都是对主题的不断赋形不断渲染,这里是用了重复的赋形思维,通过不断地对主题意思的重复来达到渲染的效果。

通过文章内部段落的分析可见,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赋形思维是对文章内容的不断展开。要想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要想论点更有说服力就须得对论点进行多次重复的论证,需要选取多个不同的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只有这样才能让文章更能服众。

记叙文写作其实也是运用了赋形思维进行展开,例如:

是啊,长大了,我会了。我会牵着你去散步,瞧见路边开得正烂漫的小野花,我可以指着它,告诉你:“外婆,那是覆施子,有清热解毒之用… …那是金钱草,因为它的叶子圆圆的像铜钱……”你笑而不语,脸上尽是自豪。你突然看看天,我知道你想看清天上的云是怎样的状况。但你眯着眼,总是看不清,觉得天更远更远了,自嘲的说道:“哎!老了,眼睛不中用了。”我拍拍你的手背,翻了翻手机里近几天的天气预报,说:“外婆,明天又是晴天呢,这个星期都不会下雨,我们去看荷花吧,我可以告诉你荷花有哪些药用价值哦。”我扬了扬手机,天空就在这里,自然也在这里,不远。我们可以离那片荷塘更近。

本段从总体上运用了重复的赋形思维,从介绍野花、谈论天气、要看荷花三个方面,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进行重复渲染,生动形象地强化了段落意旨。

生段行文主要运用渲染重复的赋形思维操作来达到对段落意旨的渲染、强化,但有时也可以运用对比、反衬的思维操作来清晰段旨。这时,行文中往往要运用到“虽然”“但”“却”“然而”这样的语词。在这些高考优秀作文中,很多段落都运用对比、反衬的思维操作,来体现思维的辩证性,思考的严密性。比如:

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过海风的凉爽。你是否也曾这样,感觉自然很近,但又似从未如此遥远?手机、电视、鼠标拉近了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但从那冷冻的屏幕中,我们终究无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样。

本段用重复的方法渲染了论点所表达意思,在每一小句又是运用了对比,更强化了所要表达意思。

“然而,虚拟的网络途径只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冰山一角。坐在沙发上或电脑桌前,你也许可以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模式,却无法了解身处天寒地冻的环境中,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如何抗争自然给予的挑战,是如何书写生命带给它们的壮歌。躺在舒适的床上,你也许深知无边的沙漠带给探险者们的种种艰辛与困难,但无法体会那炎热的空气给人的窒息般的痛苦和那干燥的沙粒给人带来的绝望。正如你观赏着眼前九寨沟的斑斓色彩,却永远无法享受那溪流的清冽与拂面而来的清风之柔和。由此可见,仅从虚拟的途径了解自然是远远不够的。”

本段想表现“仅从虚拟的途径了解自然是远远不够的”这一基本语义,通过“坐在沙发上或电脑桌前”“躺在舒适的床上”“观赏着眼前九寨沟的斑斓色彩”等途径进行重复渲染,而每一句里又运用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突出虚拟途径的不足。

如何进行生段行文呢?可以从逻辑化展开(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措施分析),相似展开(铺排式展开、形象化展开、证实性展开),构成展开(空间性构成分析、类型性构成分析、因果性构成分析),过程展开(行为过程分析、程序性过程分析、历史性过程分析),程度展开,衬托性展开等方面进行。马正平教授在《高等写作学引论》中有详细讲述,在此不做展开。

总之,重复与对比:高考优秀作文写作思维之道。不论在材料的审题立意,还是在标题确立,以及行文中结构生成、材料吸附、语言生成等方面,我们都可以用当代最先进的作文教学理论非构思写作学指导我们的中小学作文实践,从而使作文教学往前迈进一步!

(说明: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马正平教授主编的《高等写作学教程系列》为主要参考文献,在此谨表谢忱!)

中学生英语作文错误的纵贯性研究 篇6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作文,错误分析,对比分析

本文的研究样本来自于中学六个年级的英语考试作文。笔者从初一年级到高三年级各选取了50篇英语作文, 总计300篇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笔者使用Wordsmith 4.0检索样本中出现的语言错误, 然后按照不同年级进行了统计和分类, 并对比分析了这些语言错误的差异性和规律性。为了找出学生犯这些语言错误的原因, 笔者对六个年级的学生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 收回284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

根据表1.1, 我们可以看出初一年级学生的英语作文中一共有637处错误, 其中词汇层面的错误和语篇层面的错误高于句法层面的错误;初二学生的英语作文中词汇层面的错误相较于初一年级的呈现了下降趋势, 然后句法层面的错误却多了很多。在初三年级学生的英语作文中, 笔者一共找出了582处错误, 其中, 词汇层面的错误有179个, 句法层面的错误有255个, 然而语篇层面的错误只有148个。高一、高二以及高三年级的英语作文中出现的错误以句法错误最多, 词汇层面的错误次之, 语篇层面的错误最少。

词汇层面的错误:

1、Wendy*: (, ) “*look (Look) , I draw a*peather (picture) *, (.) This is give you a*preat (present) *。 (.) ”

2、I think playing computer for the*informations (information) is good for my study.

3、*he (He) draws a very nice*pictrer (picture) .

句法层面的错误:

4、*Hello, Wendy, I am Eric, I am you best friend.

5、*When they go home together after school

6、*Don’t on near

7、*For this reason.My father was angry with me.

随着研究的深入, 笔者发现, 中学生英语作文中词汇层面的错误可以进一步分为词形错误 (包括拼写错误, 构词法造成的错误和首字母大小写错误) 、单词错误 (包括词序排列错误、单词选择错误、单词的冗余和缺失以及单词歧义) 和词的搭配错误 (包括单词搭配错误和短语搭配错误) 。其中, 词形错误占到了词汇层面错误的44%, 单词错误则占了32%, 搭配错误占了24%。

通过对比分析, 笔者发现中学生在英语写作时一旦碰到含有[æ]和[e]这两个音节的单词经常会拼写错误, 例如:hoppy (happy) , togethy (together) , fastival (festival) , preat (present) , peather (picture) 等等。同时,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 当他们在英语写作时碰到不能够或者不会正确表达的单词和句子时, 常常会选择用汉语拼音代替, 这种现象是中国的学生所特有的。例如:Gong He Xin Xi!笔者猜测, 该学生应该是想表达“Happy New Year!”

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来分析中学生产生这些语言错误的原因。问卷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涉及三个方面:英语写作问题, 英语写作方法以及英语写作动机。英语写作问题指的是中学生认为英语写作的难处, 包括了单词、语法、句子结构、表达等。英语写作方法包含了英语写作策略、英语学习策略等。而英语写作动机则主要涉及学生的写作兴趣。经过分析, 笔者发现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有着不同的困难。大多数初中学生认为英语词汇的难度影响到他们的书面表达, 然后高中学生则认为书面表达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英语词汇、句子结构、语法等。在英语写作动机方面, 中学生们主要还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写作。写作动机影响着学生们对写作策略的选择。对英语写作感兴趣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采取的写作策略比较多样, 而且能够积极与同学老师等讨论提高写作的方法等。

本研究存在以下几个局限性。首先, 本研究的研究样本仅仅来自于中学生的考试作文, 并不具备普遍代表性;其次, 样本的数量、样本内容以及作文体裁有一定的限制性, 并不能完全反应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最后, 英语写作受很多因素影响, 错误的来源也非常复杂, 而本研究仅仅从中学生自身的角度探索了错误的原因。

参考文献

[1]Corder, S.P. (1967)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5) 161-169.

[2]Tarone, E. (1988) .Variation in Interlanguage.London:Edward Aronld.

[3]蔡龙权, 戴炜栋.错误分类的整合[J].外语界, 2001, (4) 52-57.

错误的人生作文 篇7

所以!在成长 的道路上我循规蹈矩,好强。这丝毫不影响我自娘胎就己生成的思想上的扭曲与叛逆,终于!在一个花谢果现的黄昏一切都已转变,且无法改变。

还记得那个微风飕飕的夏夜,凄凄虫鸣息息不倦的田野,墨色苍穹明月似盘。我无法去欣赏如此良辰美景,任凉风夜露浸湿我双脚衣袂。一夜放纵`一生懊悔。尽管心中百般安慰却总是无法不去厌恶自己所做所为。就像一尊冰清玉洁的塑像撞掉了一个角,一切都不那么完美 且遗不已。

或许我再晚出生几十年这已不再是错误,当这个世界不断前进各个情感 支流也向前奔腾不息,努力 开拓不知名的蛮荒,曾不以为然的东西变成大众追捧,曾谈闻色变的东西变得见怪不怪,一面面人性 的创新变异是我们这种错误人生 的福音。当我们曾耻于流露如今却成为世人见面的一种问侯时真正属于我们的世纪已到来,但——这可能吗?或——还将等待 多久?

即然已经注定错了就干脆继续错下去,无法改变的东西不要尝试创造奇迹……

美丽的错误作文 篇8

谁还记得,这里曾烽烟四起,烈酒悲歌,多少守卫者它的勇士长眠于此?

谁还记得,这土地下埋藏了多少白骨,这是用生命筑垒成的辉煌?

岁月带走了无数沉重的叹息,留下它,见证着血与泪,烟于火的过去。

我仿佛听到一阵马蹄,由远及近,在这万籁之地急切地回响。近了,近了,是一位骑着马带着面纱的女子,她背着厚重的行李,像是为远行的丈夫送去寒衣。她乌黑的长发随着风凌乱飘散,面纱也难以掩盖她焦急而无助的表情。

“请问这位姑娘,你认识喜良吗?”

“喜良,范喜良……”我心里一颤。

“对!你知道他在哪?可否带我去见他?”女子暗淡的眼神流露出一丝惊喜。

原来是孟姜女吗?她的丈夫,早已变成了长城下的白骨啊!我转过头,不忍告诉她真相:“他,大概是是去那个地方了。”我随手指了一个方向。

女子朝我点了点头,来不及说些什么,便直直地飞奔而去,带起一阵尘埃,马蹄声也渐渐地越来越远。

风萧萧,是谁在低声哭泣,又是在为谁哭泣,忧伤的眼泪在空气中蔓延,长城也悄悄叹息,一切都像是一场梦。

她在时间这头等你,不知何时你早已离去,剩下一些熟悉而又陌生地气息。她不该悲伤,悲伤只会成为更多人的不幸。

不知何时,天空下起了雨,雾蒙蒙的水气弥漫在着忧伤的氛围里。我追上前去,坐在这位哭泣的女子身边,不知该如何安慰,只是静静相陪。

猛然想起余秋雨先生的话:“游牧文明和航海文明都非常伟大,却都具有一种天然的侵略性。“他们的马蹄常常忘了,起点在何方?又不知道终点在哪里,他们的风帆也许记得解缆于此岸,却不知道何处是彼岸,不管终点还是彼岸,总在远方,总在未知,当然也免不了刀枪和血火,占领和奴役。

秦始皇当初修筑长城是为了巩固他的帝国,却最终也没能守住那个令他自豪的帝国,经过历朝历代的修建长城,反倒是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情感寄托。不管怎样,我们后人,不会忘记这用血肉筑城的骄傲,不会忘记从古至今它抵御过的侵略。长城已经深深融入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雨后,孟姜女再次骑上了马,驶过苍白的暮色,嘴角似乎露出了宽慰的笑容。

大学英语作文动词搭配错误分析 篇9

(正) The doctor performed the operation.

(误) The committee performed a discussion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

The committee held/had a discussion.

Perform与operation搭配, 而hold和have与discussion搭配。

文献综述。根据《牛津英语搭配词典》, 英文的搭配有多种形式, 比如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 (bright/strong/intense light) 、动词和名词的搭配 (cast/emit/give/provide/shed light) 、名词和动词的搭配 (light gleams/glows/shines) 、名词和名词的搭配 (a light source) 等等。最近几年, 有学者借助语料库和其它手段对英语的词语搭配现象进行了有益的研究。Bengt Altenberg和Sylviane Granger (2001) 利用International Corpus of Learner English (ICLE) Louvain和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 (LOCNESS) 两个语料库, 对瑞典和法国高级英语学习者使用高频动词MAKE的相关搭配和美国学生的议论文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发现:EFL学习者要么过度或过少使用MAKE的搭配, 要么误用MAKE的搭配。Nadja Nesselhauf (2003) 对32篇International Corpus of Learner English (ICLE) 由德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写的议论文章进行了动词+名词搭配分析, 找出了错误的搭配类型并分析了产生错误的原因。上述研究将重点放在对比EFL学习者和本族语学习者在使用动词搭配方面的差异, 主要分析大学英语四级作文动词和名词搭配的错误, 因为错误分析对英语写作和词汇学习更实用。改正语言失误才会有进步。

1研究方法。材料来自于桂诗春等创建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 (CLEC) 的子语料库大学英语四级作文。输入cc3对所有的动词+名词结构进行检索, 然后用人工的方法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类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为了便于研究和观察, 首先要对这些错误搭配进行分类。把它们分为6种类型即汉语式英语、随意搭配、名词选择错误、冠词错误、介词错误和单复数错误等。随意搭配指的是英语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搭配。检索之后, 共发现各种动词类型错误搭配591个, 其中汉语式英语320个, 随意搭配225个。请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汉语式英语和随意搭配两项错误最多, 总共是545个, 占大约92%, 而其它各项加起来才占大约8%。因此, 我们重点分析这两项错误。首先, 什么是汉语式英语?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式英文是中文和英文的混合语, 也有人认为中国式英文是任何起源于中国的不符合英文规范的 (broken) 英语, 这种英文通常出现在书面语中。后者比较全面。大学英语四级作文充斥着汉语式英文, 这可能是受到汉语的影响。请看下面的例证:

…利用我的优势为社会做些事情…

误:Using my advantage to work for the society…

正:Pressing home my advantage to work for the society…

分析:根据《牛津英语搭配词典》, Advantage前面常用的动词有:press home, have/gain, 等。

…接触各种各样的人…

误:…touch all kinds of people…

正:meet with/deal with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分析:TOUCH的英文解释是:to put yourhand or part of your body on someone or something用手抚摸或用身体的部位接触, 例如:The mother's fingers touched the little girl's cheek.

…扩大知识面…

误:…widen our range of the knowledge

正:…broaden the mind (=help you understand other people's belief, customs, etc.)

分析:BROADEN的英文解释是:to increase your experience, knowledge, etc.

…积累经验…

误:…accumulate the experience of (the society)

正:…broaden/gain/get/have our experience in/of (the society)

分析:根据《牛津英语搭配词典》, experience前面常用的动词有:have/lack/gain, get/broaden, 等。

…提高工作能力…

误:…raise their working ability

正:…develop their working ability

分析:根据《牛津英语搭配词典》, ability前面常用的动词有:develop/lack/loss/appreciate, 等。

…学知识或文化…

误:…learn knowledge or culture

正:…acquire/gain knowledge or learn to read and write

分析:根据《牛津英语搭配词典》, knowledge前面常用的动词有:acquire, gain/have/demonstrate, etc.另外, 很多人认为“学文化”就是learn culture, 实际上是“learn to read and write”, 就是读书识字之意;而culture一词包含很多的意义, 比如历史、哲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Culture前面常用的动词有:assimilate (sb into) , 例如:Newcomers to the company are soon assimilated into the culture.另外还有create, develop, foster, produce等。

…这些年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

误:…the living level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been increasing through these years.

正:…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been improved/raised…

分析:根据《牛津英语搭配词典》, standard之前常用的动词有:improve, raise/lower/maintain等。

…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

误:…construct our socialist country…

正:…serve our country…

分析:请注意英文construct (同义词build) 的用法。根据《麦克米伦美语词典》, 它的英文解释是1.to build sth large or complicated, such as a bridge or road.2.to create sth such as an idea or system by making various things fit together:根据《牛津英语搭配词典》, country之前常用的动词有:leave/serve, love/betray/play for, 等。

…收入增加了…

误:…the income has raised…

正:…the income has increased/grown/risen…

分析:根据《牛津英语搭配词典》, income之前常用的动词有:increase, depend on/live on, 等。

其次, 我们来看一看四级作文动词随意搭配现象。所谓随意搭配就是指考生不知道怎样使用某个动词, 只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似是而非地造出一个词语或句子。请看以下例证:

误:As long as we try our best, the crisis will be got over.

正:As long as we try our best, the crisis will be overcome.

误:…laws should be made to forbid pollution.

正:…laws should be passed to prevent pollution.

分析:根据《牛津英语搭配词典》, law之前常用的动词有:pass/annul, repeal/interpret, 等。

pollution之前常用的动词有:cause/avoid, prevent/combat, 等。

误:If we can handle these two measures…correctly, we can have enough fresh water.

正:If we adopt/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we can save/protect our water resources.

分析:根据《牛津英语搭配词典》, measure之前常用的动词有:adopt, implement, impose, 等。

结束语

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 一直认为学习英语词汇就是英汉对照, 即记住每个英文单词的汉语对应词, 并不知道英语词汇有很多的“道道”或“玄机”, 比如, 词汇有具体的词、抽象的词、有正式的词、有非正式的词、有含有文化内涵的词、有搭配不同的词等等。结果写出来的英文句子词不达意, 错误百出。因此, 认为,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有必要告诉学生什么叫“搭配”。

参考文献

[1]Bengt Altengerg and Sylviane Granger.2001.The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Patterning ofMAKE in Native and Non-native Student Writing[J], Applied Linguistics 22/2:173-194.

[2]Crowther, J.2003.Oxford Collocation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Press.

[3]Jack C.Richards, et al.2000.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research Press.P.78.

[4]Nadja Nesselhauf.2003.The Use of colloca-tions by Advanced Learners of English and Some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J], Applied Linguistics24/2:223-242.

上一篇:军训仪式感言发言稿下一篇:大学课程综合实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