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目标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目标(精选11篇)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目标 篇1

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一、教学目标--------○

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

3指引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1知识(记忆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等)

{1}认知目标--------□

2领会 □(转换/复述--解释/说明/概述-推断/逻辑推理)

3应用---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

4分析----分解各种结构—要素、关系、组织原理

5综合---语言表达、处理事物、□

6评价—内外学习结果

{2}情感目标-----------○1接受----知觉有关刺激的存在,主动接受,有选择的注意

2反应---兴趣

3形成价值观念----态度和欣赏 ○

4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5价值体系个性化 {3}动作技能目标--------○

1知觉

○2模仿

○3操作 ○4准确

5连贯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目标 篇2

体育教育是高职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一些高等职业学院的体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表现为教学不从专业职业特点出发, 忽视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造成体育教学枯燥乏味, 学生缺乏热情, 教学双方兴趣低落。有的高职学院的体育课应付了事, 没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甚至教师没有教案, “一节课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 “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解散”等现象还存在。学生在校所学内容与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社会体育锻炼内容相脱离, 不能结合学生专业和就业设置体育课程, 体育教学不能更好地为服务于高职专业岗位培养目标。

2 针对专业岗位培养目标进行高职体育教学的理论探讨

2.1 教学目标紧密结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高职学院体育教学目标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相结合, 因人而异, 因专业而异按照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目标来研究。认知目标:使学生对常见的运动项目的规则有所了解, 学会一些基本运动技能, 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使未来职业生涯有身体保障;能力方面:能保证以后在工作岗位成为体育比赛的积极参与者, 学会一些提高职业体能的知识, 具有防治职业病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艰苦的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良好的心理适应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以适应到工作岗位后的繁重体力劳动。总之, 以“职业人”的培养为主要目标, 以职业运动能力的教学和训练为主, 兼顾其它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

2.2 教学内容要因专业而异

高职体育教学内容在发展学生一般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兴趣的同时, 必须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和工作性质、工作条件紧密联系, 应根据目前所学专业的特点要因人而异、因专业而异向学生传授与其未来第一职业所需的相关的特殊体育知识、技能和心理素质。使学生树立职业性的体育意识, 培养学生适应就业所需的自我保健能力、体育能力、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和心理控制能力, 将有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在快节奏、高效率的劳动竞争或职业转换中发挥良好的体质基础和心理状态。

2.3 教学方法要灵活

高职体育教学方法要根据高职教育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和团结意识。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表意见,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和学习活动中, 张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使教学方法具有高效性。

当代学生思维活, 见识多, 很多事情有自己独到见解。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性组织模式多样的讨论会, 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培养参与热情。用竞赛法来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把全班同学模拟成企业中的一个大班组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来组织各种体育比赛,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2.4 教学评价要有激励功能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直接关系到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应随着高等职业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由重鉴别、甄别、选拔功能向重强化、激励、发展功能转化, 并从多维度、多方式给予学生学习评价。评价的内容由重运动成绩转向重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交往与合作精神、和与专业相联系的身体素质和锻炼方法的评价以及各职业病的防治的评价等。把终结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起来, 过程评价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与进步情况, 终结评价主要反映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程度, 两者的结合, 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可以每学期评价两次, 即在开学初评价一次, 在期末评价一次, 使评价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改进功能和鉴定功能。

3 针对专业岗位培养目标进行高职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

第一学期。本学期主要让学生对体育有整体认识,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兼顾理论课和术科课, 进行基础教学。一些体育保健的知识在理论课上给学生讲, 目的在于让学生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了解不同岗位职业病防治知识, 从而具有从事本岗位健康的体魄。理论课上还要给学生讲全面发展体能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使学生掌握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了解常见运动项目的规则, 注重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兴趣、能力的培养。也可利用现代技术给学生放一些国内外有影响的联赛, 如NBA、欧洲几大足球甲级联赛等体育欣赏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术科课应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高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选一些培养体育基本能力、靠近学生生活的内容, 如:单双杠的一些基本动作、球类、游泳、登山、武术、体育游戏等内容。评价时体育理论知识占40%, 学习态度占30%, 基本运动能力占30%。

第二学期。本学期采用选项教学。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 这学期重点要教会学生至少一种终身锻炼身体的手段, 途径就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采用开放式教学, 提供一些常见体育项目, 如健美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让学生选老师、选项目、选上课时间。在各项目教学中经常组织教学比赛, 在比赛中培养学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集体主义精神, 承受失败的压力和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会适应能力。风雨天可以在室内一边观看比赛录象一边教学。评价时平时迟到、早退、旷课和课堂上的表现占30%, 开学初测一次本学期期末要测试的项目, 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 期末时再测一次这些项目, 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再看经过教师一学期的教和学生一学期的努力, 两次测试成绩进步幅度占30%。

第三学期。本学期采用分专业教学。这学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能, 充分体现出高职体育教育要服务于高职教育, 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有关的内容, 利用教学比赛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积极性。例如记者、公关、文秘等专业的学生选择健美锻炼、形体训练、交谊舞等内容;电力、景点导游等专业的学生可以练习爬杆 (绳) 、平衡木、引体向上、屈臂悬垂、登山、快速上下攀爬肋木等项目。电脑、财会等长期伏案, 指、腕持续工作的专业, 适合各种立卧撑、俯卧撑、单杠引体向上、双杠支撑摆动等内容。这样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针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方法, 可以有效防治职业病, 使学生终生受益。评价时与第二学期完全相同。

第四学期。选修教学。一般高等职业学院第四学期专业实训或顶岗实习比较多, 为了让有兴趣的同学保持着持续热情, 积极提高自己运动技术水平, 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 在运动中充分体验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可上选修课。一般来说, 上选修课的同学都是自愿的, 平时上课都比较认真, 本学期体育成绩的考核可分两部分构成, 平时表现占20%, 达标占80%。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一般规划课题441

摘要:近十年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较快发展, 高职院校从数量上已占普通高校半壁江山, 教育部和一些教育专家已意识到要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高职学院体育教学也应成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一个内容, 高职体育教学要针对高职专业岗位培养目标, 更好地为高职教育服务。本文描述了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 探讨了如何针对专业岗位培养目标进行高职体育教学问题。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目标 篇3

一、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教案不精,习题选择缺少梯度,章节检测不及时,反思回顾环节有时被忽略。

2.教师教学误区:①教学起点偏高的情况依然存在;②课前准备、学教案设计不充分,缺少新题,不能落实“课时教案”;③教师讲的偏多,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点拨不到位、板书缺少设计、教师规范表达示范性差、课堂效率低的情况依然存在;④遵循量次规律,指导学生记忆有待改进;⑤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系统、规律,形成方法、思路有欠缺;⑥重讲解,轻反馈;重教材,轻教法;重备课,轻备考。

二、解决的方法

目标教学、学法指导和习惯培养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目标教学很重要,但如果没有科学的学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实现目标教学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三个方面必须一起抓。

1.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和习惯培养要求,时刻不忘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点培养专心致志、独立学习、认真读题、仔细审题、认真书写、规范表达、准确计算、总结归纳(知识规律、学科思想、解题思路)、复习巩固、错题整理等习惯。

2.教学各个环节:追求精细化、清晰化,力求精雕细琢,在学科教案的设计、选题中高标准、严要求。在授课、作业限时等方面,年级要检查、督导、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迅速解决。

3.应试培养方面:充分利用好每次考试。①找准学生薄弱環节,关键看学生在学科知识、解题方法、思维三个方面是否存在薄弱环节,给予弥补和纠正;②反复规范答题要求,做好“规范审题、规范答题”指导;③规定:每次考试要求印标准答案,但要求教师必须在讲评完毕后发给学生,绝不能在讲评过程中就发答案,这样防止教师和学生对答案产生依赖,造成教师讲得不深、不透,学生不动笔、不记忆的后果;④必须认真使用满分卷,特别是优生要求认真督导检查。

4.落实四个要求和两个分离。①四个要求:落实集体备课“结对子、老带新”要求,实现老教师引领作用;落实“说课上讲台”(如面对学生一样讲课,有设计、有板书,讲完后每位教师必须提出3点不同于他人的建议)要求,实现集体备课;落实“课时教案”要求,学科教案中必须对学生活动作明确要求和标示,提倡增加激励性用语激活学生,不断创造兴奋点,实现“堂堂清”,防止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落实“学科教案与资料有机结合”的要求,实现教学资料的科学筛选。②两个分离:落实“学科教案与学科作业的分离”,实现“作业即考试”要求;落实“普通班与特长班的学科教案分离”,实现“特长班学一得一”要求。限时训练中特别指出:要培养学生的“限时意识”和“抢分意识”。

5.自习课不准讲课。学科自习作业要上课发、下课收,不允许留学科自习以外的作业,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培养学生总结、回顾、反思、提高的学习习惯;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目标 篇4

福建厦门东山中学 柯志勇

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世纪之初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三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把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下面是本人在新课程教学中以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片段)为例渗透课程三维目标的一些尝试。

【教学目标与准备】 1.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从与同学交流中初步学会应对火灾的逃生方法,加强防火意识。(2)过程和方法。

提供调查线索让学生深入生活,细心观察,加强合作,想方设法完成调查报告。借助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提供学生动手实践机会,亲身体验灭火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燃烧和灭火的知识中,让学生体验到火的厉害,珍惜生命,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初步形成防火安全意识。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难点:防火意识的形成。

3.课前准备:课前一周发放调查材料。调查材料

火—火—火 以下调查将作为学期成绩综合评价的一项指标,并将放入个人档案袋保存。(1)一年四季中最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家里有订报纸的学生,可以从旧报纸中剪切有关“火”的资料,作为调查成果(可以讲述或制成卡片)在课堂发表。看看哪个实验小组或个人的成果好?

(3)利用空闲时间调查一处或几处公共场所的防火安全措施,试一试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帮忙分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有关部分公共场所供参考:同安医院、佳事达、旺家福、思文电器城、同安电影院、厦门SM广场、厦门诚达广场、华联商厦、灿坤电器商厦、宿舍、家里、工厂、旅馆„„)

(4)在家有上网条件的学生查找、收集有关消防知识。以“消防”作为关键字查找。消防知识有消防常识、注意事项、处理方法„„

(5)有亲戚在医院的学生去询问、记录有关烧伤的事件、处理方法。调查家中容易使人烧伤的东西有哪些?如何安全使用?

(6)设计简单的灭火器。

(7)询问家里人或亲戚或消防官兵有关灭火器的原理、类别、使用方法。(8)发生火灾如何逃生?(9)如何预防火灾?(10)如何灭火?(11)火灾报警器。(12)自主调查。完成时间:两周。

完成方式:个人或小组合作。【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1.如图实验,把烧杯放在不同高度,记录实验现象:

2.(开放性问题)生活中能引起燃烧的物质有煤气、酒精、汽油外,还有。3.观察实验并填表。

4.小组讨论:用扇子扇煤炉火时,为什么煤炉的火焰越扇越旺?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为什么?

5.设计对蜡烛进行改进使之成为不易发生火灾的安全蜡烛。【教学反馈】

大多数的学生及时上交调查材料。形式有电脑打印的、自己细心手写设计的、有宣传材料样式的、有剪报张贴样式的。上交调查材料体现合作精神占一部分,这与平常布置的课本作业完成方式有很大不同。在组织学生交流中,学生表现积极、踊跃发言,情绪感染力强。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调查表现并不比其他学生差,如有学生调查后发现家庭的火灾隐患比商场、医院大,因为没有灭火器和专用的消防通道。学生展示的调查材料内容真实、现实感强,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学生的成就感强,体现一定的探索和观察能力。学生对获得的有关火的知识印象深刻,学生能体验到火的厉害,珍惜生命的意义,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初步形成防火安全意识。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篇5

太师一附小 张元芝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就今天的这节课和大家聊一聊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备课在教师职业生活中实在是一项举足轻重的基本功。备课就是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要围绕以下问题设计 一*为什么学

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这就要结合本课对课程标准进行学习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如《摩擦力》目的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二*“学什么”

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这课是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关于物质世界物体的运动和力的知识,认识三大力重力、弹力、摩擦力,这就是对教材所处的位置的分析:《摩擦力》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四课,课标要求认识常见的力,摩擦力是三大力的一种。前三课已经研究了力在哪里,弹力、重力,学生对力有了初步认识,摩擦力与弹力、重力是平行课。对本课内容的分析:本课从宏观出发,引领学生认识两个物体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摩擦力,不仅在固体与固体之间,在固体与液体之间、固体与气体之间也可以产生。认识生活中对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的研究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样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根据:‘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 确定;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力的现象。

2、能够说出摩擦力的功与过。

3、能先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力的研究结果。根据:‘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确定;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理解什么是摩擦力

2、知道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3、能够设计增大或减小摩擦力(阻力)的验证实验

4、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与重量的大小有关,也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流线型可减小空气中和液体中的阻力。

根据:‘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2、能够辨证地看待摩擦力。三*如何学、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这需要我们对教材编排思路、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使用那些教学手段及教学仪器,进行分析,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现有水平如何?等

《摩擦力》教材编排思路 教材内容分三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1)认识摩擦现象和摩擦力。

首先提出什么是摩擦力。这是概念,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展开讨论,体验从而了解认识摩擦现象和摩擦力。(2)认识阻力----在固体与液体之间、固体与气体之间也可以产生摩擦现象和摩擦力。(3)判断摩擦力的“功”与“过”。目的是说明生活中有时需增大摩擦力,有时需减小摩擦力,也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探究打下伏笔

第二部分: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这是重点也是难点,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载体。通过实验指导学生学会设计对比实验,知道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表面光滑、粗糙有关、与重量有关、与运动方式(滑动和滚动)有关,阻力的大小与形状有关,流线型可减小空气中和液体中的阻力。分为三层(1)研究固体与固体之间如何减小摩擦力。(2)研究固体与液体之间、固体与气体之间如何减小阻力(3)应用 :讨论有些汽车、火船为什么做成流线型

第三部分:拓展: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应用。

重点、难点的分析

重点:认识摩擦力概念,及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阻力的实验

4、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摩擦力及阻力

2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知识的应用

1、研究如何减小摩擦力及阻力的方法并设计实验证明

2、流线型的应用

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

1、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运动、对于设计对比试验已经接触,如小车的运动、摆得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已经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已知物体的运动方式包括移动。摆动滚动,对摩擦力略知一二,只知道这个词,摩擦力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许多摩擦现象却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只不过学生没有觉察而已。

2、未知的,模糊的知识

什么是摩擦力?学生并不理解,关于阻力只是知道有阻力。并没有深入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更是没有想过,所以很有必要深入、细致研究。教学重点放在认识摩擦力及摩擦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3、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动机

对于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科学的基础和技能,学生水平偏好,比较喜欢学习科学的

教学方法:谈话法

观察法

实验法

使用教学手段是观察、实验、亲自体验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学习教学仪器

测力计、小车、毛巾、实验报告单、钩码、等

四、学的怎么样

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考虑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还要通过那些内容可以检测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教学效果评估:

1、通过练习,用手势表示答案,可以了解全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通过实验报告单的交流,可以了解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小组合作情况

3、通过师生对话,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情况 五*编写教学课时计划

这就是具体的教学流程(详细的教案或简单的教案)这就完成了教学设计工作。

如何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篇6

初中地理进行创新教学设计为地理教师的教学任务增加了难度,教学负担好像更沉重了,然而这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应该有责任率先进行地理教学设计的创新。过去,我们称之为“备课”,而如今叫“教学设计”。它们之间不仅是名称的变换,而其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么,如何为初中地理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呢?

一、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1、地理教学设计的课程理念

过去,我们教学地理紧紧围绕教材知识、地图表格、地球仪等,以及几年来电子信息、电子备课等多种手段。在地理课上,老师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夺得了辉煌的成功。这一点,人人皆知,不可否认。然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新课程.新课改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这大大促进了地理教育者进行地理改革的积极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一心一意地投身到地理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来。他们对地理的教育教学探讨得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他们一致认为:地理的教育教学要开启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对这些有着强烈的时代感、责任感、急迫感的教育新理念,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2、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2)教学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科学方法。(3)教学设计是操作和规划教学活动的程序和过程。(4)教学设计是以反馈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5)教学设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应用性学科。

3、地理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相关理论和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教学的预谋和筹划,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它先从“教什么”入手,对学习者,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进行分析,然后从“怎么教”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恰当的媒体,对教学绩效做出评价,以确保教学和学习获得成功。

二、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设计过程

1、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

(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设计。(2)设计教学策略,即教学策略设计。(3)进行教学评价,即教学评价设计。

2、地理教学的设计过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的分析是进行课堂教学策略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影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直接影响对学习水平的确定和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陈述,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效果等等以后各个环节。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南和出发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所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教与学活动的依据。教与学的目标是影响教学策略的制定和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约教学策略的关键。教学策略是否有效,一般是以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为标准的。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

教学策略的设计、选择与实施的各个阶段,不可能离开理论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的背后,必然会有相应的理论或原则作为指导,有时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发生的。

(四)了解实际环境条件

为了使教学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方案的制定应以一定的因素为基本依据,其中包括三个内容,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作为教师在这里应该深入全面地把握这三个因素。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学策略解决战略问题,而教学方法解决战术问题,教学策略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确定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可以定义为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七)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教学传递策略重要的内容,是教师设计教学时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众多的可供使用的媒体,我们需要回答怎样选择,为什么这样选择,依据什么选择等一系列问题,媒体选择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树立正确、科学的媒体观是教师的当务之急。

(八)确定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

确定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将前面确定的各个教学要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以一定的结构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流程。

(九)形成可操作性教学设计方案

需要将前面各部分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落实,要充分考虑前面各项研究,汇集各种研究内容,将其综合化、系统化和具体化,最后产生一个由一系列表格组成的,具有真正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策略方案。

总之,我们教学的一切是为了学生。只有你设计的空间越大,学生思考的面就越广,学生的思维更容易发展。如果你的设计很死板,是固定的模式,是无懈可击的真理,那么说明你并没有真正懂得地理教学设计的含义。我们以前经常强调备课要求备得很细、很周全,其实这里面就大大抹煞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新意识,不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课改新理念。

 发表评论 浅谈如何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袁美(学员)发布时间: 2011-05-14 21:05:09

浅谈如何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学设计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设计的合理,有利于学生较容易的掌握知识;否则,教学工作会事倍功半,甚至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如何进行地理教学设计,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合情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难点,是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三、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动学习,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获得亲身实证的知识,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体现了素质教育要求。

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

1.引导学生自我定向。

思考如何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程序,制定学习计划,为自主学习定向。2.引导学生自我探究。

思考如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和习惯,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科学结论。

3.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基于对自己的认识,依据学习目标和自身的评价指标和准则,对自身的学习目标。策略、方法、计划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进而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

4.引导学生自我调控。

思考如何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寻找学习差距,考虑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策略和方法,以促进目标的达成。5.引导学生自我激励。

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成功,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

总之,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中举足轻重,我们应在日常地理教学中努力尝试做好它。

如何进行地理有效性教学设计

厦门市翔安区教研中心(361102)

郑明进

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在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在进行有效性地理教学设计时,应该围绕以上三个问题展开。下面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教学设计为例,加以说明。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地理教学目标的描述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必须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

例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沃克环流;了解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理解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可能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通过读图、并运用所学的知识,绘制沃克环流示意图;通过分析数据信息,推导出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机理;通过对各种相关资料信息的解读,简述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科学、探索规律的探究精神。

以上教学目标的制订首先基于对地理课程标准的解读,本节课所涉及到的课程标准是“简述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本标准中行为动词“简述”属于了解的知识层次水平,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明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了解厄尔尼诺现象,理解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了解拉尼娜现象,理解拉尼娜现象可能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要素的分析与组织

1、学生情况的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前的学情分析,应重点分析学习者的起始能力,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及学习者是如何进行思维的。例如:本节课教师在教学沃克环流时,先让学生读“全球表层水温分布图”,读出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域A与西太平洋海域B的水温,学生很快读出:A海域水温是23℃,B海域水温是30℃。教师进一步提出,为什么大洋东岸水温偏低。一位学生说:大洋西岸是暖流,大洋东岸是寒流;一位同学说,受到信风的影响。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赤道附近太平洋表层海水由东向西流动,东岸高纬度及底层海水进行补充。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赤道太平洋水温西高东低,将会在其上空形成什么样的热力环流?教师要求学生动手画热力环流图,请其中一位学生上台画,画完后让其描述所绘的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在这基础上,教师以讲解的形式,说明什么是沃克环流,进而提出问题:在沃克环流的影响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与西岸的降水有何不同?师生对话后,教师进行小结:在沃克环流形式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的气候以干旱为主,主要受下沉气流影响而成,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的气候以湿润为主,主要受上升气流影响而成。

从以上的教学过程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很注重分析新知识形成的知识背景,学生要掌握沃克环流这一新知识,要以海水的运动、热力环流的形成等相关知识作为背景,而这些背景知识是前面所学的内容,因此教师针对学情,采用了问题解决式教学的策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新的地理问题,不断进行新知识的主动建构。

2、教学内容的组织。

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从具体的教学目标出发,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合适的内容有效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的组织是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因此它是教学设计一项重要工作。

例如:“厄尔尼诺的形成原理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读“1997年12月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图,在图中读出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域A与西部海域B的海洋表层水温距平值,在学生读图的基础上,得出厄尔尼诺现象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当1997年12月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较正常年份沃克环流会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会对全球气候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让学生推测:某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中东部水温升高异常,沃克环流还可能有哪些变化?对气候会产生什么影响?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如下结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沃克环流中的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同时,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沃克环流中的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湿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引发旱灾。

这部分教学是学生在掌握沃克环流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厄尔尼诺的形成原理及其对全球气候的景响,是学生学习沃克环流的进一步深化,为此,教师利用1997年12月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图,并针对学生的疑难,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层层递进,形成问题链。这样安排内容,有利于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从现象到本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解决教的内容,又解决学的内容,有力突破这一教学重点。

3、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设计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但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人特点、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还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本节课内容是海-气相互作用的经典案例,在教学设计时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讲到拉尼娜现象时,运用“条件-推理-结论-验证结论”的研究方法,教师创设如下问题情境:

1、读“1998年12月拉尼娜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图”,分析赤道附近中东部海区和西部海区水温的异常对沃克环流产生的影响,阐述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产生的影响

2、与厄尔尼诺现象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两岸地区引发的水旱灾害相比,拉尼娜现象引发的水旱灾害相对严重还是较轻?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的探究问题,而教师则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场外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地理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

教学设计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地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教学完本节课后,教师设计了两道课堂练习。练习1:读2005年 1月至2008年5月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区海洋表面温度距平值,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2005年初至2008年5月推测这三年可能发生了什么现象(厄尔尼诺或拉尼娜),分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分布的规律,描述这些现象对气候的影响。

练习2:读下图“太平洋表层水温温度距平值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甲点为“4℃”,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甲地海面水温为4℃

B.甲地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4℃

C.甲地海面水温比海底高4℃

D.甲地海面比常年平均水温高4℃

2、下列关于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A地降水增加,气候更加湿润

②B地气候由于燥少雨变为多雨

③A地上升气

流较正常年份减弱

④B地下沉气流较正常年份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评价教学效果时设计这样的问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能考查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突出过程方法,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然,教学效果的评价的方式不仅仅是课堂练习,应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课堂的应用练习,也应结合课堂观察,对学生的访谈,作业分析等综合加以设计。通过比较全面的教学效果评价,了解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教学创新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创新,课堂教学

一、前言

在中学阶段, 语文作为主要学科, 其教学质量不但关系到学生的升学成绩, 同时也关系到学生能否具备基本的语文素质。所以, 对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实效性引起足够的重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从当前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来看, 教学实效性尚未达标, 中学语文在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上还存在一定不足。要想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果, 就要从观念创新入手, 在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进行全面创新, 确保中学语文教学取得积极效果, 满足中学阶段教学需要, 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二、中学语文教学应转变教育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 知识体系庞大, 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及运用、阅读训练、听说训练、写作训练等。听说读写要形成能力, 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 而是长年累月的长期积累运用, 才能有所提高, 增强语文知识的感悟。为此, 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积极引入新的教学观念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 注重在课堂中构建教学情境, 使情境教学成为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满足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

(二) 努力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从中学语文现有的教学方法来看, 其整体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 不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为此, 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三) 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 考虑到语文教学的实际难度以及教学内容需要, 可以建立角色互换式的教学模式, 鼓励学生与老师换位思考, 提高师生的互动性, 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

例如, 在《在山的那边》这篇文章教学过程中, 应结合课文内容, 向学生解释山的真正含义, 使学生明白山代表了困难, 海代表了信念, 使整个课堂教学能够做到生动活泼, 达到转变教学观念的目的。

三、中学语文教学应在教学中大胆展开想象, 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语文科最显著的特点是与生活密切相关, 教师在教学中, 可结合现实生活, 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进行创造想象。指导学生不但用眼看, 还要用耳听, 用鼻闻, 用身触, 用心想。为此, 我们应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语文学习,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将语文教学与感官教学结合在一起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最佳时机,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应结合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内容, 重点开展感官教学, 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满足语文教学需要。

(二) 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中学语文不但要做好基础知识教学, 还要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 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是保证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为此, 在课堂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保证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取得积极效果, 我们不但重视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的培养, 还要结合教学特点, 鼓励学生在思维上进行全面创新, 使学生能够热爱语文, 促进语文教学的进行。

例如, 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时, 分析完本课写作特色后, 引导学生思考几分钟, 各抒己见地说“荷塘景色”。并让学生们当堂评价, 学生们的情绪高昂, 课堂气氛宽松、融洽, 时而凝神倾听, 时而被学生们口中的妙语激起一阵笑声, 既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又诱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四、中学语文教学应正确处理作业, 注重收集信息, 拓展知识

让学生到图书馆、网上查寻收集资料, 尝试写作练习, 扩大知识面。例如, 教学完郭沫若的《静夜》后,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外收集郭沫若的诗集, 如《女神》《星空》等, 赏析他的《夕暮》;孙犁的小说《荷花淀》, 体会现代作品中写月光、月影、月色的妙笔。通过这样的写作, 让学生学一篇, 读几部, 引导学生阅读,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 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 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

所以,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学会正确处理作业, 注重收集与语文教学相关的信息, 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做好知识储备, 保证学生能够在作业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满足中学语文教学需要, 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发展, 使中学语文教学能够在教学整体性和实效性方面有突出表现。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想提高教学创新的整体效果, 就要从“转变教育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大胆展开想象, 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处理作业, 注重收集信息, 拓展知识”等方面入手, 保证中学语文教学得到有效开展, 使中学语文教学创新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郄丽伟.论创新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途径[J].新课程 (教研) , 2010 (7) .

[2]徐卓.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J].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 2011 (10) .

[3]周慧莲.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群文天地, 2011 (8) .

[4]张彤彤.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现代语文 (教学研究版) , 2009 (11) .

[5]李艳.“发现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开封:河南大学, 2011.

如何进行识字教学 篇8

《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调动情绪,兴趣识字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实践证明,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特级教师高林生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的给他们戴”。因次,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我常加以表扬,“你回答得真好”、“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你真棒”……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的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讲故事、“比一比,展一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第一,讲故事。通过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兴趣,是识字教学的生动教材。第二,“比一比、展一展”,小学生生性好动,好胜心和荣誉感极强,总是渴望自己的成功能得到大家的肯定。第三,办好作业展。从学生作业中,挑选出写的特别好的作业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作为全班学习的榜样,对学习有进步的同学也进行表扬,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你追我赶、以点促面的局面,使大多数学生把识字当成一种乐趣。

二、游戏教学,快乐识字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能否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而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可满足他们好玩的心理。把游戏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如编顺口溜,教学“鲜”、“甜”等字时,为了让学生记得牢,我把它们编成了顺口溜:“鲜”,鱼羊并肩,天下最新;“甜”,要问甘蔗甜不甜,请用舌头舔一舔。又如,教学“画、告、思”等字时,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做到放中有扶,扶中有放,以放为主猜谜语的形式。如“画”字,我根据它的的构字特点编成谜语“一块豆腐切成四块,放在锅里盖上盖”;“思”字,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在识字教学中,我还设计了小组内的“摘果子”、“欢乐猜猜看”、“抢读卡片”、“爬好汉坡”等游戏,以实现互动交流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机会,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样,在游戏中既学会了生字,又展示了自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教授方法,有效识字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让学生想学、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我在教学中常用以下教学方法:1.找规律识字法。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的方法。加一加:如,“方”加一个反文旁就是“放”了;减一减,如学了“园”,减一减,就成了“元”;换一换,如“底”和“低”就可采用换一换的方法。2.形象记忆法。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境使汉字与事物的形象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在教学“轻”的时候,学生就意外地找到了识字的技巧,他们把“工”上面的偏旁想成了货物,工人用车搬货物就更轻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掌握了知识。3.比较法识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和声旁。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学生“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4.生活中识字。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因此,识字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我们要运用好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我们要让学生主动认识出现在他身边的字。如:学校的标语,街上的广告牌、店名、食品……这样,既扩大了识字量,也丰富了学生的字词储备,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识字,运用电脑多媒体识字等多种形式都可以使识字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反复训练,记忆识字

生字在会认的基础上,每课应进行一定的写字指导。首先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正确执笔、运笔,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每一个字都是由点、横、竖、撇构成的。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基本笔画。掌握正确的笔顺,在关键处、易错处多下功夫,在识字教学中,应注重复习巩固,经常进行听写练习,新学的生字或易错的生字要常考。每课后面的练习题基本是读、写词语这两种类型的题。词语是由生字和熟字组成,目的就是巩固已学过的生字,积累词汇。

五、拓宽空间,实践识字

我非常注重校内外的结合、校内外的沟通,让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实践中,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如学识字一课时,学生从词串中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过这些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学生列举了元宵节、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等,还说了许多有趣的习俗。在这项扩展中,学生不但丰富了知识,更主要的是认识了更多的字,如“赏月”、“汤圆”、“鹊桥”、“长寿”等。另外,我还让学生多读课外书,动手制作粘贴报,查阅字典,背诵古诗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来识字。为学生创设识字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养成自主识字习惯。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篇9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四川省著名的教育专家肖成全教授认为,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走出常规的备课误区

我们往往以为,要备好课,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备出每节课讲授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以及教学方法、过程等。勿庸置疑,这些是必要的,但关键是,我们应走进学生的心里,找出学生的兴奋点,备出真正让学生感兴趣的课。能够备出这样的课,是学生能轻松掌握所授知识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教师能永远感受课堂的新鲜感和诱惑力的原因所在。记住:每一天都是新鲜的!要进行有效教学,教师须自觉地对教学活动及其他因素进行宏观与微观的统一设计准备,实施调控和检核评价,以追求最佳的教学效率。

二、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

面对每一个教学内容,我们都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兴奋作为出发点,重视应用,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通过对各层次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达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我认为,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遵循由易到难的授课规律

面对同一个授课内容,每一位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但面对难点,一定要逐步分解,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切不可草率行事,简单粗暴地去处理,否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下面是几种授课方式的效果比较,深入浅出→高效;深入深出→有效;浅入浅出→低效;浅入深出→无效。

2、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面与参与度

素质教育的春风早已吹遍了大江南北,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教学时应做到“三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有专家曾经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了统计:授课形式为:教师讲授→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动手、学生参与的重要性。还有一句俗语:我听到了就忘记了,看到了就明白了,而做过了就记住了!所以,不要怕浪费时间,不要怕学生出错,让学生尝试从失败或成功中汲取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3、注意提问的艺术

好的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和学生的正确作答,通过老师的运作,让学生逐渐领悟并深化所学内容。好的提问应给学生一种学习的快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的关键所在。

4、赏识教育

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通过一次次的表扬,强化、巩固这些“闪光点”,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师生氛围,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保证。有一句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不能将所有责任都推给教师,但从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率的关键。许多人也许都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试验:有人把16个学习成绩相当的同学分成两组,称其中有4人非常非常出色,结果这4人受到了老师的青睐,最终确实发展成了非常优异的学生,这就是赏识的力量。

5、重视合作与质疑

合作与质疑的品质,正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品质,因此,我们的课堂务必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合作与质疑。对于合作的使用应注意:所给的合作项目要有合作的必要性,必须要分工合作、互相讨论帮助才能形成某种共识。小组合作时还应指定小组长与记录人,作好合作结果汇报。通过合作,不仅解决了学习任务,而且有助于同学间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质疑时要注意:首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相信学生能提出好的问题。事实上,你如果运用了就会发现,他们也许会提出一些令你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在上一次泸县的语文优质课选拔赛时,有一位教师在上《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有学生问:“牛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相会一次,为什么课文中有看到他们骑着牛儿来往?”你看,这问题提得多么可爱!另外,在质疑时,应多给学生鼓励(不管他们提出的问题如何)。通过质疑,让学生明白:原创方法是智慧的,多种方法是高明的,一种方法是可行的。这样有助于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他们质疑的积极性。

三、精讲精练、讲练结合适时回顾复习,适当测评,开展起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运用于生活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达到输入与输出的平衡,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反馈手段之一。长期光讲不练,不能发现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程度,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这样也会极大地降低教学的效率。同时,适当的教学压力也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在教学时给学生以紧张感,让学生在一个紧张的气氛中动手操作,真正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值得各位同仁不懈追求的核心问题。让我们携起手来,踏着时代的步伐,努力营造出一个个生机盎然、师生气氛和谐、充满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绿色课堂!我深信:我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更醉在其中。

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1.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要抓实集体备课。要切实克服网上下载教案、照搬旧教案、一人备多人共用等不足,切实解决个人备课不深入、集体备课走形式等问题,全面推进“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的“三级备课制”,真正把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首先要备内容,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其次要备学生,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再次要备训练,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素材,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2.提高教学案设计的有效性

改革讲稿式的知识性备课,推行教学案一体化。“学案”设计项目包括:课题、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学习诊断和教师活动等环节。其中,“学习过程”要包括:①学习任务。即让学生干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等。②学习活动。即让学生活动或思考的内容记录等。③学习交流。即让学生交流研讨学习困惑与体会,反思拓展的问题等。④学习总结。即让学生总结结论或规律等。“教师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情境设计、教师组织性或讲解性语言设计、偶发问题预设及处理方式设计、拓展延伸的结论或规律等。

“教学案”要以设计学习活动为主,其设计策略包括:①任务驱动。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学习活动。②问题驱动。把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问题,用问题驱动学生的思维活动。③反思驱动。把拓展延伸的内容转化为反思性问题,通过反思促进学生全面、深层地理解知识。④应用驱动。把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应用性训练,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知识、理解知识。

3.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一要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要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二要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要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要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优化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四要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五要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4.提高训练检测的有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有效性。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还要做到有效训练的“六有六必”,即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坚持做到全批全改,及时批改,精批细改;坚持做到讲评之前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5.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

要重视学科竞赛辅导,对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的各类学科竞赛,要成立辅导小组,制订辅导计划,狠抓落实,力争培养更多的学科尖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因人制宜、分类分层,实现培优拔尖和纠偏辅弱的落实到位。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探索“有效教学”的基本课型

1、新授课。树立“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理念,坚持把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作为主要任务,教师精心导入,倡导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释疑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围绕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讲授、提问、指导、评价,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高效达成。

2、讲评课。教师要分析典型性问题、共性问题,研究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技巧,特别要对错因的形成进行分析、探究,还原其错误思路,找准问题症结所在。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引领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总结方法,揭示规律,训练思路,提高能力。

3、复习课。教师要合理安排复习与练习的时间,通过问题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练习讨论,指引学生思考释疑;通过点拨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和揭示规律;通过专题训练,增强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最终促使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理清知识体系,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课。指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和准备实验材料、用具,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实验,规范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中总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5、自习课。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为目的,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要自由支配自习课的时间,或完成当天作业,或预习新课,或查漏补缺、促优补弱。要善于指导学生如何上好自习课,探索有效的自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扎实、细致的学风。

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们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没有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指标。我们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就要在课堂上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就要在课堂上实施人性化的评价,让学生拥有自我尊严,就应该把好握教材,重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回家作业,就要在课后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我们数学组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除了做好上述环节外,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恰当布置回家作业,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也是实行有效教育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和布置回家作业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基础性练习: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以夯实学生的基础为目的。(2)针对性练习:这是新授后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作文章。(3)操作性练

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这是我们学校初中组常用的方法。(4)口述性训练: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说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学校的高中组常用这种方法。(5)巩固性练习: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转化成解题的技能技巧。(6)比较性练习:通过让学生寻同辨异,寻找问题的共同点及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让学生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7)变式练习:通过一题多变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对基本关系的理解,让学生摆脱机械模的思维定势。(8)开拓性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启发学生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把新知、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在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时,我们数学组的老师十分注意(1)分层辅导,常常利用中午休息和下午放学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一刀切。

如何进行创新教学 篇10

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的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批判质疑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在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呢?作为一名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就此问题作一些浅显的探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气氛,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对思想政治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发现和创造性的发挥,要创设新的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二、因势利导,实施教育

“机遇常给有准备的人”,要做好契机教育,就要做教育的有心人,要有对教育事业的忠心和对学生的爱心,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教育感知能力。只有细心观察,敏锐捕捉,才能在各种现象和信息中提炼真正的教育契机。

三、发挥教师的“导演”功能

如何进行“会诊教学” 篇11

一、 分时间、分阶段,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1. 单词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在反复运用的基础上,确保人人会默写,核心词汇保证掌握。(早读完成)

2. 语法

学一块,清一块,注意高一和高二知识的衔接,力求及时完成知识体系的建立。突出语法的综合应用。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常用语法规则,并对易混语法现象进行比较。(下午自习和晚自习完成)

3. 听力

除了依据课本体系完成听力教学任务外,按照高考模式套题练习听力。(晚自习练习)

4. 说

除课堂尽力创设情景,让学生开口说之外,课文的听和背诵,也是学生保证听力训练的有效措施

5. 读

具体保证措施是全年级使用《三维设计》,配套自主学案,《名师伴你行》,便于教师集中进行阅读技能训练和检查。

6. 教会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重点句子,并每周一次考察学生的背诵情况。

7. 认真落实课本中作写的教学任务,精心提炼优秀范文,让学生背诵和模仿。

二、 教学设想与措施

1. 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而外部动机则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为此,教师首先需灵活地运用各种途径,如课件、趣味故事、英文歌曲、英文电影等手段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可利用表扬、奖励等方法。正如教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所说:“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此外,教师应尽量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例如,让跃进层、提升层和发展层的学生都能完成力所能及的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继而鼓励其继续努力。此外,引入竞赛形式,采取自己与过去的竞赛、个人间的竞赛及集体间的竞赛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目前,我在所教的一个班所上的每周四两节课中抽出5-10分钟时间安排一位同学,让他自己去演讲,轮到某个小组的某位同学演讲时,该小组要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资源,自己准备课件和视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两周下来,发现学生真的很棒,多数学生能用英语去讲课和表达思想,这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学生也很配合。

2. 教师讲课要生动并且有激情,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听讲。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以便课后复习。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重难点。

3. 采取分组方式。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第一组和第二组为优秀组,选出组长,定好组员。该组任务是每两天做一篇阅读或完型题,利用自习课和课间时间请学生给老师讲做过的完型及阅读题,并总结做题经验和教训;每周做一份套题卷。这些学生英语基础比较扎实,但是在英语的综合能力方面有欠缺,所以要让他们坚持做拔高题,提高他们的英语冲劲。三至六组的学生,处在中间水平,每组两个组长,并且组长轮流担任,让他们做组长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中每个组长带领3到4个组员,要每天督促组员默写10个英语单词,并且坚持下去。每周完成一份试卷。第七组及第八组的学生水平较差,教师要转变他们英语学习的观念,要给予这些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认真学起来。英语是语言类的学科,所以在平时就要让学生熟悉试题,多做练习,这样,学生才能在练习中巩固,在巩固中提高。

总之,分层会诊式教学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促进,通过会诊式教学,我找出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学习和借鉴其他老师优秀的教学方法,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走好以后的每一步,为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努力。

上一篇:优秀作文酒味人生下一篇:秋景作文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