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济困工作计划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扶贫济困工作计划(通用8篇)

扶贫济困工作计划 篇1

扶贫济困工作总结【一】

切实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2019年扶贫帮困的总体工作要求,履行组织的各项职能,情系干部职工、群众,为干部职工、群众办实事,解决干部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增强我镇为干部职工、群众办实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团结全镇的改革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我镇扶贫帮困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领导,建立“三个机制”。

建立领导责任机制,我镇专门成立了“党建帮扶工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确定镇党委“一把手”为本单位“党建帮扶工程”的第一责任人;

建立目标考核机制,镇党委把实施情况纳入了镇党建目标考核内容,对帮扶效果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隆重表彰,对效果差的单位和领导予以通报批评;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党建帮扶工程”办公室设立了帮扶档案,实行全程跟踪、动态管理,一月一抽查,半年一督查,年终全面检查考核。

二、具体工作措施

1、成立扶贫帮困领导小组,加强对扶贫帮困工作的领导。

2、提高工作人员对我镇扶贫帮困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3、工作规范过细,保证扶贫帮困活动落到实处。

4、建立困难干部职工、群众动态档案,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开展日常扶贫帮困活动。

5、组织每期在节假日定期走访困难职工、群众家庭(包括离退休职工),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并将走访情况向镇党委反映,为我镇扶贫帮困提供可行性建议。

三、成效

扶贫济困工作计划 篇2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党组认真学习习总书记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中办发 [2014]25号) , 扎实推进江西省扶贫开发工作。

一、坚定一个目标

就是到2020年, 要实现扶贫开发总体目标“两不愁、三保障、一个高于、一个接近、一个扭转”, 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 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习近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 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 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 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那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指明, 扶贫开发要始终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 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 从而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针对贫困现象、贫困地区发展条件、贫困对象发展能力, 我省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力争2018年、确保2020年达到“三个显著”的目标:一是贫困现象显著改观。全省现有328万低于2300元扶贫标准的扶贫对象人口中大多数人均年收入达到4600元以上, 农村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9.2% 降到3% 以下;保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高于全省年均增幅, 重点扶贫攻坚的38个县 (市、区) 和3400个贫困村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75% 以上。到2020年, 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二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村的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 居住条件不适地区的贫困农户得到搬迁安置, 贫困农村基础设施显著加强, 支撑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扭转。三是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活力、职业技能素质大幅提升, 农民合作经营机制成熟完善, 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战斗堡垒作用坚强有力。

二、突出两个重点

习近平同志强调:“‘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 这样才有重点。”习近平同志还指出:“抓扶贫开发, 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 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突出精准扶贫到户和片区规划实施就是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两个重点。现阶段提出了“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理念, 这就要求在统筹扶贫规划、城镇化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通过区域整体开发改善发展条件和环境的同时, 也要注重扶贫到户工作, 瞄准贫困村、贫困户, 一家一户摸情况, 逐村逐户搞帮扶, 把党和政府关于扶贫的政策、措施、资金、项目落实好, 确保做到精准扶贫到户。区域战略上坚持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 战术上坚持扶贫到村到户, 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根据这一新情况新任务, 省扶贫和移民办及时纠正了以往只片面看到区域发展的作用, 认为区域发展可以代替扶贫开发, 所以扶贫资金往往被整合到大的基础建设项目或龙头企业发展中的简单做法。从社会进程来看, 区域经济发展了, 贫困对象也有发展, 但如果不同时进行扶贫扶弱, 势必造成更大的发展差距。当然, 单纯扶贫开发也不能代替区域发展, 那只能是低水平的扶贫, 所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两者不可偏废。

三、培育三个品牌

扶贫济困工作计划 篇3

驻村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扶贫相关文件精神,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结合自身优势,着重精神帮扶及智力帮扶,增强困难村造血功能,做好扶贫工作,做到精准扶贫。

关键词:

驻村干部;精准扶贫;造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10201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开展扶贫工作要充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广大驻村干部是派驻到困难村的“扶贫先锋”,是落实“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驻村干部要全面学习贯彻扶贫相关文件精神,通过充分调研,结合自身优势,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开展好扶贫工作,做到精准扶贫。

1 深入学习扶贫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做到学以致用、贯彻落实

驻村干部在驻村之前和驻村开展扶贫工作过程中,都要充分、全面地学习中央和地方的扶贫相关文件精神,并将扶贫文件精神渗透到帮扶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贯彻“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在扶贫工作中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4个切实”具体要求中的内容。并紧紧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强村富民、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供有效智力支撑、完善基层治理机制、维护农村安定稳定扎实开展扶贫工作,使扶贫的文件精神落到实处。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干中学”,将上级的指导思想与困难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贯彻落实。

2 树立理想目标、找准角色定位,换位思考,真正融入到困难群众中去

驻村干部要树立目标,要有通过自身努力为困难村和村民的生活带来变化的追求抱负,对待扶贫工作要有一番作为、大展身手的想法和热情。要转变角色,适应农村的工作生活环境,吃苦耐劳,找准角色定位,驻村干部不同于普通村干部又相似于普通村干部,做好“村官”,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自身的责任就是要带领村民脱贫,为村民服务,要有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百折不挠的精神。要了解工作对象,学会换位思考,在与村干部和村民打交道的时候要多站在村民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并以包容学习的态度与村民进行沟通交流。要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真正做到接地气,融入到村民中去。与村民打成一片,才能真正了解农民,为调动农民投身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打下基础。

3 扶贫先扶志,激活“内因”,注重思想引领,着力智力帮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有的困难户贫困的原因除了一些外在的客观因素以外,内因往往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些困难户之所以贫困,物质缺乏是一个方面,但更多的是不思进取,缺乏脱贫致富的志气和信心,缺乏勤劳实干的精神,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所以改变内因是扶贫的关键,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扶贫不只要推动经济发展,也需要精神层面的帮扶。要向村民灌输“人穷志不能穷”的理念,要改变贫困地区干部和群众的精神面貌,振奋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真正把“内因”激活起来。贫穷往往源自“思想上的贫穷”,要注重对村干部及村民的思想引领,了解困难群众在思想上的“落后”,找准思想上的差距,通过合适的方式将先进的思想理念介绍给村民,并使村民乐于接受,在当地人民群众心目之中树立竞争意识、市场意识、自主致富意识。扶贫必扶智。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农民的智力水平决定了富裕水平。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穷根,驻村干部要充分发挥自身智力支撑方面的优势,传授困难群众先进的致富方法,如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困难村的发展。

4 全面做好调研,形成扶贫计划,结合自身优势,做到精准扶贫

要做好走访调研工作,充分全面得了解困难村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情况,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了解困难村贫困的客观原因,弄明白困难村“缺什么”,驻村干部能“带来什么”,“对症下药”,找准扶贫的切入点,找到有效的扶贫方法,做到精准扶贫。根据困难村的现实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扶贫脱贫目标,形成有针对性详细的扶贫及经济发展计划,制定“一村一策”,结合自身优势,如资源、智力支撑优势等,有步骤地开展扶贫工作,如推动困难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困难村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升级,品牌推广,打造“一村一品”,充分利用互联网宣传销售平台,在线上、线下拓展农业“直销”渠道,推动农产品的产销衔接,推进村农业种植合作社的发展,建设“一村一社”,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在扶贫过程中要注重实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扶贫方案,通过为村民办实事,努力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改善民生、强村富民,令村民切实感受到变化。

5 着眼长远、以点带面、授人以渔,提高困难村的造血功能

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工作要放眼未来,不能只局限于近期的发展,因为驻村干部的扶贫工作是短暂的,而困难村的发展是长远的,要注重给困难村留下一条“自主致富的道路”。要以点带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提升村干部的思维模式,传授村干部带头致富的技能,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但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要从拓展信息流通渠道、职业教育、农技推广等方面,培养有科技素质、有经营意识与能力、有职业技能的新兴知识化农民,增强农民在生产、流通环节中的主导权,减少他们在生产中的盲目性,使之真正地适应农业现代化。通过培养困难群众自主致富的能力,达到强化困难村的造血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作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的广大驻村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上级扶贫文件精神为指导,在扶贫工作中,创新实干,发挥自身优势,既“扶志”也“扶智”,既要“输血”,更要“造血”,真正做到精準扶贫,为困难群众带来变化。

参考文献

[1]张志刚.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J].山西农经,2015,(10).

[2]左停,杨雨鑫,钟玲.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J].贵州社会科学,2015,(08).

[3]郑常鳜,王强.扶贫重在扶志与扶智——论宁德扶贫工作的思路与对策[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

樟木头中学扶贫济困工作总结 篇4

关于统一开展全校性的扶贫济困活动情况的总结 今年6月30日,是首个“广东扶贫济困日”。近日,省委省政府发出号召,要求全省人民统一开展以“扶贫济困,共建和谐”为主题的扶贫济困活动。我校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和镇政府关于开展扶贫济困活动的通知精神,深入宣传,广泛动员,统一开展了全校性的扶贫济困活动,全面完成了扶贫济困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在这次活动中,广大师生胸怀感恩之心,创先争优,慷慨解囊,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以实际行动广泛参与各项扶贫济困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献爱心、济贫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之路”,是每位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省委省政府从大局出发,心系贫困群众,构建社会和谐,在我省首创“扶贫济困日”,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人民教师,理应站在人民的立场,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顺应人民的期待,深刻认识扶贫济困工作的重大意义。为此,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杨良坚为组长扶贫济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通过了《樟木头中学“扶贫济困日”活动方案》。此外,为发动群众,我们在全校进行了动员,党政工团向全校发出倡议,号召大家为扶贫济困做贡献,把捐献的过程作为教育的过程,开展了以“关爱社会、关爱他人、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的主题活动,形成了“党政工团齐动员,全校师共扶贫”的良好局面。

(二)、组织严密,指挥到位

为了把扶贫济困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我们充分发挥了各级组织的带动作用。党支部、校行政、校工会、校团委等学校党政团体分别召开会议,全校各级组、科组,层层动员,抓好落实,不留死角。各级组负责人组织老师专门召开了扶贫工作会议,传达上级文件精神,使扶贫济困活动做到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学校工会召开特别工会委员及工会小组长会议,传达扶贫济困工作精神,布置各项扶困济工作任务,号召全校教职员工广泛参与;团委书记召开各班团干部会议,强调做好宣传工作并做了具体安排,发动全校同 1

心表爱心,涌跃损款,带头扶贫。

(三)发动群众,广泛宣传

为弘扬中华民族“献爱心、济贫困”的传统美德,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济困活动,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我们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如印发《广东扶贫济困日宣传手册》、召开“扶贫济困日”主题班会等,大力宣传首个“广东扶贫济困日”,让这一特殊的日子深入社会人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6月28日我们举办了“扶贫济困日”活动启动仪式,学校校长杨良坚亲自通过广播向全校师生宣读《倡议书》,进行全校总动员,宣讲扶贫济困献爱心工作的重要意义,号召大家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捐助闲置衣物和钱款,用实际行动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使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人间春天般的温暖。此外,为加大宣传力度,自6月25日起,学校广播中心,制作了专题节目,不断宣传扶贫济困感人事迹,为迎接首个“广东扶贫济困日”,做好舆论准备。

(四)全员捐献,责任到人

坚持扶贫济困活动与学校德育相结合,融入学科教学,渗透师德教育,使我校广大师生扶贫济困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损献意识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在这次扶贫济困活动期间中,我校师生纷纷慷慨解囊,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学校师生自发形成了“乐善好施,捐献光荣”的良好局面。6月28日,学校组织了面向全校学生的捐献活动,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现场捐款。此次捐献的场面热烈,气氛感人,全校同学累计捐出善款元;6月28—30日,学校通过级(科)组,发动广大教师认捐,全校教师积极响应,多少不限,自发认捐,累计捐出金额元。截止6月30日,我校师生捐款金额共计元。

总之,由于领导重视,组织有序,措施到位,宣传有力,这次扶贫济困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各项有关扶困济活动的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扶贫济困活动将是社会永恒主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认真做好学校的扶贫济困工作,履行学校应尽的社会责任。

樟木头中学

扶贫济困工作计划 篇5

乡镇年度扶贫工作总结(乡镇年度扶贫工作总结)

x 年,我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扶贫工作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为核心,以“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民生为本、党建保障”为总体思路。积极制定发展规划,大力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全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和生态扶贫”五项工程,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扶贫村基本情况

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737 户 1958 人,占总人口的%。共有石垭口村、蔡家坝村、丁家山村 3 个建档立卡村,三个贫困村均分布深丘,村级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信息闭塞,农业生产滞后,无主导产业,工业、矿业经济仍未起步,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李子、烟叶、花生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

二、扶贫整村推进主要工作情况

(一)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加强扶贫组织建设。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我乡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人员,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同时,各扶贫村也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聘请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有文化的年青人、妇女干部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农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资金监督和项目实施。突出抓好了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增强了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公信力,为扶贫村脱贫致富、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健全了村规民约,建立了“三会一课”等制度。为保证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从规范管理与民主理财角度出发,我乡引导各扶贫村通过召开党员组长会议,民主产生了村理财小组,成立了村监督委员会,产生了纪检委员与村报帐员,重点项目的实施与招投标工作均通过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按阶段公布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了扶贫资金使用公开、公正、透明。

(二)明确重点,理清思路,狠抓扶贫项目建

设。年初,在确定扶贫项目时,经过了深入调研和周密考虑,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让农民群众提出本村经济发展思路,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并将各种建议汇总,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愿望。在此基础上,我乡积极开展调查、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等工作,结合各扶贫村实际情况和村民愿望,突出抓好了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一是土地整治全覆盖。积极争取县国土资源局支持,投资 600 万元,硬化丁家山 1 组社道公路 3.5公里,4、5 组土地调形 300 亩,维修山坪塘 11 口,便民路5 公里,维修整治灌溉渠道 1000 米,目前该项目完成代理机构招标,正在施工队伍招标,预计今年年底入场施工。二是道路建设全覆盖。丁家山村泥结碎石路整治 6.5 公里,硬化石垭口村、周家河坝村社道 10.4 公里,此外丁家山于家弯至胡成兵门前2.5公里及5组1公里村社道路已完成招投标,正在公示。三是饮水工程全覆盖。积极争取县水务局支持,通过 x 年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在石垭口村龙王井建成 300m3水池 1 个,在丁家山村回头弯建成 310m3 水池 1 个,完成管网铺设 5.7 公里,解决了 180 户 610 余人安全饮水难题,目前,全乡安全饮水的全覆盖。四是实施农网改造项目。在蔡家坝村投资 200 余万实施农网改造,进一步提高了蔡家坝村的群众照明质量,直接受益群众达 198 户 486 人。五是修建

村级活动场所。在石垭口村投资 10 万元改建了村级活动中心,解决了该村办公面积小,无处办公、无地开会等问题。

(三)群策群力,发挥特色,拓宽增收渠道。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根据实际情况,在三个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建成了青脆李种植基地1500 余亩、烟叶基地 1000 余亩,魔芋种植基地 500 余亩,为群众增收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首先组织富余劳动力前往县工业园、广州、上海等地进厂务工增加收入;其次要求在本乡实施的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必须有 10%的劳动力是雇佣本乡农民,通过参加工程建设,增加收入。x 年我乡共转移富余劳动力470 人,人均增收 267 元。三是加强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脱贫步伐。x 年我乡 7 个帮扶单位,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阵地建设、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为帮扶村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解决了修路的部分经费,组织技术人员修建水渠,累计投资达 30 余万元,促进了扶贫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四)以人为本,协调推进,突出民生保障。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我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共发放大米 1500 公斤、棉被 186 床、春节慰问金 1.23 万元、救灾救济金 10.3 万、门诊救助金 0.78 万元;新农合全年报销 24000 余人次,金额 482 余万元。低保进行动态管理,做到随进随出,重点清理了乡村组干部及其亲属享受低保情况,共清理取消不符合条件 67 人,重新申请评议批准低保户 121 人,申报待批低保户 52 人,解决五保户 30 人。残疾工作今上年做了大量的智慧量服录入工作,调查走访了解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办理重度残疾 22 人,办理二代残疾证 35人,送辅助器具轮椅 3 台。

首页 12 尾页

分页阅读第 1 页:乡镇年度扶贫工作总结第 2 页:主要做法

主要做法

(一)“四个到位”强推进。一是思想意识精准,认识到位。结合每周一开展的理论业务知识大讲堂,组织乡、村、组三级干部深入学中央、省、市、县精准扶贫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使其深刻认识扶贫攻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了思想早发动、行动早安排。二是贫困户确定精准,管理到位。整合乡纪委、乡农业服务中心等骨干力量组建 3 个工作小组,采取驻村巡查、逐户上门走访、召开院坝会等方式,调查复核查建档立卡贫困户经济来源、住房条件、贫困类别、致贫原因等信息,实现了对全乡 737 户 1958 个贫困人口的精准管理。三是帮扶

措施精准,落实到位。结合实际,探索创新“五三四五”工作法,即“五型”分类施策、“三方”整体联动、“四项”机制助力,“五大”全面覆盖,其做法被四川省扶贫网、四川党建之声等多家省市媒体转载。四是政策领悟精准,宣传到位。采取党委书记领学、县委宣传部理论骨干集中解惑等方式,认真学xxx省、市、县关于扶贫攻坚相关政策,深入领会其内涵和实质,通过制作展板 16 块、标语 22 条、岩标 40 余条,印发《扶贫攻坚 30 问》400 余份、并撰写了《快板书:精准扶贫到咱村》,组织腰鼓队,于 9 月 29 日在沙坝村集中演出,真正让群众理解扶贫攻坚实质,得到群众广泛支持,在 x 年 10 月全县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测评中获得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

(二)“三个关口”保实效。一是严把工作进度质量关。按照全县统一规定时限对工作任务进行倒排,严把时间和进度关,明确贫困户识别、制定贫困户帮扶措施、制定贫困村的帮扶计划、特色产业发展等每个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要达到的工作质量,确保扶贫各项工作任务按时按质完成。二是严把工作监督关。抽调乡纪委、乡党政综合办工作人员、部分村社干部成立扶贫工作督查小组,主动邀请村社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定期开展督查,全面了解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加强督查和跟踪问效。进一步强化扶贫资金管理,坚持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定

期公告公示制,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专人管理,专项拨付。加大政务、财务公开力度,积极配合县审计局开展好资金和项目审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三是严把动态管理关。按照“民主评困、三榜公示”的原则,对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实行动态管理,对因灾、因病等返贫的农村居民及时认定为扶贫对象,对已脱贫的扶贫对象,及时取消享受的扶贫政策待遇,对复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贫困条件的农户坚决予以退出,真正做到符合政策的一户不漏、不符政策的一户不评。

(三)四个机制”促落实。一是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乡扶贫工作方案》、《乡 x-2020 年扶贫工作计划》,《乡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做到了领导落实、人员落实、工作落实、职责落实。二是健全技术保障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邀请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局等单位专家到村开展培训活动 9 次,先后组织石垭口、丁家山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到 XX 县、XX 县学习考察青脆李和青皮梨产业发展,有效提高了产业发展能力和劳动技能水平。三是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围绕贫困村脱贫规划确定的内容,积极与农业、扶贫等部门对接,主动争取基础设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资金 2580 万元,对主导

产业、社会事业等建设提供支持。四是完善考核评比机制。推行“周述职、月报告、季小结”考核评比制度,每周一工作例会前,各贫困村社干部、乡扶贫工作分管领导及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就上周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作一次述职;每月底村党委及驻村工作组向乡党委、政府上报本月扶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每季度组织乡干部、村社干部召开一次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广泛邀请县扶贫移民局、村社干部、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退休干部等,到贫困村座谈,全面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听取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动征求群众意见,寻求解决办法和推进措施,确保了扶贫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打算

我乡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要全面脱贫,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形势依然严峻:一是扶贫项目多,且工程量大,项目资金总量大,各贫困村经济基础薄弱,启动资金不足,无资金周转能力。二是年初部分计划项目还未完成。年初计划实施的道路建设、产业项目等至今还未完工,欠任务较多。三是农民思想认识不高,主要表现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下

一步,我乡将继续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村以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巩固扶贫成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是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力度,进一步创新载体,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转变贫困户脱贫致富观念,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

二是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加大与县扶贫移民局、县交运局等县级部门的协调力度,积极主动争取项目,加大在建项目推进力度,采取定期督查,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等方式,全面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程;加大已建成项目的后期管护,组建管护巡查队,对已完工的项目进行定期巡查,确保已建成的项目切实发挥实效。

三是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加大到周边县市区的学习力度,学习先进经验,同时对我乡前期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提炼,逐步探索建立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狠抓机制落实,稳步提高贫困户收入。

首页 12 尾页

扶贫济困工作计划 篇6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乡镇扶贫工作总结,基层干部则是“一线战士”,要直面群众,发展经济、化解矛盾、搞好服务。本人整理了各类基层干部的总结文章,可以顶部搜索栏中找到您需要的文章。更多乡镇扶贫工作总结关注初心范文网扶贫工作总结栏目。

? 乡镇扶贫工作总结【一】

? 胡家营镇辖 10 个行政村,130 个村民小组,6104 户,农业人口 20362 人。其中贫困人口 1225 户,3673 人。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 9061 元。贫困人口户数和人数分别占全镇的 20%和 18%。扶贫、脱贫工作任务比较艰巨。经过全镇上下的扎实工作,我镇超额完成了脱贫目标任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 一、高度重视,责任明确 ? 根据南扶办函〔2020 〕9 号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针对给我镇分配的今年脱贫人口 330 人的目标任务,召开专题会议对指标进行了分解落实。并将脱贫指标任务纳入镇对村总体目标考核体系中,在年初的全镇经济工作会议上同各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作为一项考核的硬指标督促村两委认真完成此项工作。由于全镇上下对扶贫工作认识到位,从年初一开始,我镇的扶贫工作就步入了日常化和正规化。

?

扶贫济困工作计划 篇7

一、扶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

1、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 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袁州、铜鼓、万载等县 (区) 还将扶贫开发工作列入当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 每年都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各县 (市、区) 结合当地实际, 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扶贫攻坚, 促进小康提速的实施方案、关于安排县 (市、区) 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方案以及关于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方案, 等等, 确保工作有序推进。督查统计, 全市共安排74个市直和县 (市、区) 直单位定点帮扶74个省、市两级贫困村, 每个帮扶单位都组织成立了驻村帮扶工作队。

2、强化了工作举措。一是机构队伍得到加强。丰城市、上高县增加了多名年轻干部从事扶贫和移民工作, 扶贫和移民工作机构基本理顺。二是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加大。足额落实财政扶贫配套资金, 全市共落实财政配套资金165.03万元;增加了扶贫和移民专项工作经费, 袁州区采取扶贫和移民项目税收留成部分按比例计提的做法, 每年安排专项经费35万元用于扶贫和移民工作的开展和推进, 其他县市也都按照要求, 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扶贫开发工作。三是扶贫帮困活动有序开展。各地都按照有关文件要求, 组织开展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 参与扶贫帮困的党员干部达一万余名, 每年帮扶贫困户1.1万户, 帮扶资金达500多万元。四是扎实开展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各地对上级下达的贫困人口进行了分类测算、评估识别及建档立卡。五是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各县 (市、区) 都投入专项资金对贫困地区“两后生”和富余劳动力开展务工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每年培训人员近万人 , 新增转移就业500多人。

3、落实了扶贫责任。各地都分别在加强扶贫攻坚促进小康提速贯彻落实意见、县 (市、区) 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或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实施方案中, 对领导干部和部门扶贫职责、任务和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 实行了县级领导和部门包村、乡镇领导包组、党员干部帮户的工作模式, 全面落实了领导和部门扶贫责任。

二、市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情况

1.建立了队伍。大多数单位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 将其列入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 建立了分管领导为组长, 科级干部为骨干的定点扶贫工作组。市委办、市政府办、市纪委 ( 监察局 ) 、市委政法委、市委统战部、市总工会、市交通运输局、市委农工部、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烟草公司、市审计局等单位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帮扶村调研指导扶贫工作, 调查了解贫困村的贫困状况和群众期盼, 积极帮助贫困村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两年来, 帮扶单位党组 (党委) 共研究定点扶贫工作200多次, 每个单位安排帮扶工作人员2-3名。

2.制订了计划。大部分单位帮扶工作组针对致贫原因和干群意愿, 结合本单位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 根据轻重缓急和群众意愿, 统筹兼顾, 精心谋划, 分年度制订帮扶规划, 并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要求, 明确了扶助项目、扶持资金、建设计划、目标任务、监督验收等, 做到工作有计划, 帮扶有举措, 脱贫有目标。市交通运输局不但制定了年度计划, 而且站在“治贫要治根”的高度, 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等方面, 制订了较为系统的五年帮扶规划。

3.形成了机制。一是资金筹措机制。主动压缩单位开支, 挤出部分办公经费支持帮扶村扶贫项目建设, 其中43个帮扶单位两年来共挤出单位办公经费306万元对贫困村进行扶持。积极为帮扶村出主意、想办法, 加强与交通、农业、水利、林业、教育、科技、财政、发改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帮助争取项目扶持资金, 两年共争取项目资金1800多万元。同时, 广泛动员本单位、本系统党员干部奉献爱心、结对帮扶, 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帮扶资金筹措机制。二是精准帮扶机制。多数帮扶单位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 确定了一批干群期盼、效果明显的村组公路、人畜饮水、农田灌溉等民生项目, 集中力量, 集中资金给予扶持, 变漫灌普惠式扶持为滴灌特惠式精准帮扶。比如, 市委办协调和争取项目资金54.5万元, 帮助硬化村组公路970米, 修建村民公用码头一个和文化活动中心一所。市纪委 (监察局) 筹集和争取资金109.58万元, 实施村组公路拓宽硬化、饮水工程建设项目, 新建长85.58米、宽6米桥梁1座。市政府办筹集和争取资金100余万元, 实施了河道和灌溉渠道修建、饮水工程、村庄亮化等项目, 彻底解决了全村农田灌溉难题。市政协办自筹和协调争取项目资金48万元, 实施了3.5公里组级公路硬化、村部办公楼建设、扶助200亩金银花种植等项目, 同时筹资帮助全村10个村小组安装太阳能路灯51盏。市委统战部筹集资金33万元, 实施水利工程、灌溉渡槽、村组公路等建设项目, 同时向村委会捐赠价值1万多元的办公和会议桌椅。市委农工部自筹和争取项目资金375.2万元, 帮助硬化村组公路7.9公里, 实施新农村建设试点3个, 修建水渠200多米, 争取两个小二型和3个小型水库加固改造项目, 帮助组建两个农业专业合作社, 发展种葛500亩、养鱼1000亩。市交通运输局筹集各项资金80多万元, 实施4.6公里村组公路硬化、饮水工程、村部改造、文化站和客运候车亭建设等项目, 在2013年抗旱工作中, 捐资1.5万元, 请市环卫处洒水车送水进村, 解决群众饮水困难。市财政局筹集和争取资金260多万元, 其中单位筹集46万元, 协调争取项目资金220多万元, 改造两个小二型水库, 修建一个山塘水坝, 改造中低产田400多亩, 硬化村组公路6.2公里, 新建桥梁1座, 建设红旗组文化中心1处。市审计局自筹和争取资金122万元, 硬化村组公路1.5公里, 新建小学教学楼580平方米, 建饮水工程一处, 安装太阳能路灯3盏。市水利局筹措资金136.45万元, 帮助帮扶村修建水渠2500多米, 农田受益面积500多亩, 新建饮水工程一处, 解决220户村民饮水问题, 帮助加固山塘水库一座。市安监局自筹和争取资金271.2万元, 帮助硬化村组公路4.2公里, 争取新农村建设试点一个, 实施小学教学楼搬迁前期土地平整工程, 扶持新建花炮引线厂等。市国资委筹集资金42万元, 改造村小学一所 , 修建改造危桥一座, 修建饮水工程4处。市民政局自筹资金17万元, 争取项目资金67.7万元, 实施饮水改造工程, 解决全村2300多群众饮水困难;筹集专款5万元, 扶持村里幸福院建设。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市广电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开发办、市计生委、市委政法委、市旅游局、市地税局、市烟草专卖局等单位也都各尽所能, 想方设法筹措资金, 瞄准群众迫切需求, 实施一批帮扶项目, 形成精准有效的帮扶机制。三是行业帮扶机制。部分单位充分发挥行业优势, 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帮扶工作。如, 移动宜春分公司除筹措资金4.5万元扶持组级公路建设外, 还发挥行业优势, 投入资金190多万元, 在只有1148人的帮扶村新建移动基站2座, 架设通讯光缆6000余米, 发展宽带用户40多户。市林业局针对帮扶村地处深山林区, 森林防火责任重大的情况, 发挥该局行业优势, 指导帮助村里建立一支半专业的森林防火队伍。市农业局利用自身专业技术人才优势, 结合帮扶村自然资源特色, 重点指导村民发展黑山羊养殖。四是访贫问苦机制。各定点帮扶单位引导和动员党员干部, 积极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 开展走访慰问贫困户和困难老党员、老干部活动。每年岁末年终, 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走访慰问, 59个帮扶单位每年走访慰问贫困户1000多户, 每户平均慰问金和慰问品价值400-500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举措还不硬、不实。各地在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中, 原则性、指导性的措施多, 实实在在、操作性强的措施少, 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撑。个别县市机构队伍力量薄弱, 难以应付正常工作开展。

2.定点帮扶工作进展不平衡。多数帮扶单位工作积极主动, 帮扶效果明显, 但也有少数单位工作被动, 消极应付。如 , 有4个部门单位, 只是走访了部分贫困户, 没有为帮扶村提供资金扶持, 也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帮扶举措;有6个部门单位从未到村开展帮扶工作。有的单位将新农村建设点当成扶贫点开展帮扶;也有个别单位只开展了一年帮扶工作, 第二年就没有到点帮扶;个别单位不仅没有开展工作, 而且对基层来联系工作的同志态度生硬。

3.帮扶思路不清晰。没有结合帮扶村实际制定长远有效的五年帮扶规划。对怎么帮、帮什么、帮多久的问题缺乏清晰的思路;重输血, 轻造血, 资金、物质扶持多, 能力建设、素质提升等“增强造血功能”方面的扶持少;重眼前、轻长远, 帮助解决基础设施等面临的现实问题较多, 注重培育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培植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扶持较少;重技能培训, 轻思想引导, 教育引导群众树立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的工作做得不够。

四、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扶贫攻坚和部门单位定点扶贫工作, 笔者认为重点要在转变帮扶理念的同时, 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 形成扶贫济困的工作合力。

1、更新包村帮扶理念。帮扶单位要在注重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 切实更新帮扶理念, 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理念, 破除“等、靠、要”的思想, 帮助贫困群众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2、深入推进部门定点扶贫工作。一是争取上级支持。抓住省级调整定点扶贫单位契机, 协调配合各县 (市、区) 加强与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和移民办以及有关省直定点帮扶单位的联系和沟通, 尽可能争取上级安排更多的省直单位来宜春市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二是做好协调服务。对在宜春市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的省直有关单位, 积极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 及时总结和宣传他们的好经验, 好做法, 同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支持和项目扶助。三是加强专项督查。对市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情况定期开展督查, 对工作开展有力、帮扶效果明显的单位进行表彰;对工作开展不力, 消极应付的单位给予通报并限期整改。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在着力抓好“十二五”期间定点扶贫工作的基础上, 今后随着贫困村的调整, 继续制定完善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监督检查和考核验收, 建立健全定点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

3、全面开展驻村帮扶。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的要求, 全面组织开展驻村帮扶和帮扶到户工作。一是组建帮扶工作队。在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同时, 市县两级帮扶单位要抽调专人组成帮扶工作队, 定期驻村开展帮扶工作, 实现省市两级贫困村帮扶工作全覆盖;二是启动党员干部结对挂牌帮扶。对全市18.53万扶贫对象, 分两期开展帮扶, 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党员干部挂牌帮扶, 确保扶贫对象2020年摆脱贫困、实现小康。

4、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扶贫济困。引导动员民营企业和爱心人士发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 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宜春市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规定, 鼓励民营企业家深入贫困地区创办农产品加工等农业产业化企业;采取冠名、建立标志性宣传牌、评选表彰爱心企业等方式, 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支持贫困地区各项社会建设事业;县 (市、区) 政府对投资贫困地区的民营企业制定财政按税收比例返还的优惠政策, 吸引民营企业参与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和扶贫济困工作。

各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展情况 篇8

一、1270个县已全面开工,项目开工率达98%以上

截至9月底,22个省(区、市)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全面启动,开工县数1270个,占计划县数的99%以上。开工项目17269个,项目开工率达到98%。其中,已竣工项目2093个,已搬迁入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万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以来,项目开工率达到100%的省份由此前的仅重庆市1个,增加到吉林、山东、湖北、重庆、四川、贵州、西藏、青海8个,山西、河北、宁夏3个省份开工率提高了50个百分点以上。目前,仅河北、广西、福建3省区因土地审批程序等原因,开工率在90%以下,分别为88.6%、84.7%和84.4%。

二、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为23.84平方米,总体控制在政策“红线”之内

截至9月底,全国已开工建设安置住房108万套,9244万平方米,配套建设学校及幼儿园1345个、卫生院所1347个、安置区活动室1964个。已累计完成总投资951.58亿元,投资完成率41%。初步统计,2016年计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为23.84平方米,总体控制在人均25平方米的“红线”之内。

三、各省201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已全部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今年3月和6月分2批下达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中央预算内投资193.6亿元,实现对年度建档立卡搬迁任务计划的全覆盖。截至9月底,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中央预算内投资已全部分解下达到市(县),并按照今年249万人搬迁任务要求,用于补助年度计划内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房建设。

四、18个省级政府已与投融资主体签订购买服务协议,贴息贷款承接速度明显加快

目前,22个省(区、市)均已明确由省级政府或授权有关部门与省级投融资主体签订易地扶贫搬迁政府购买服务协议。除安徽、福建、河南、重庆4省(区、市)外,其余18个省份省级政府均已与投融资主体签订了购买服务协议,其中:吉林、江西、山东、湖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1个省份为现场会后新签订购买服务协议。同时,省级投融资主体承接贴息贷款速度明显加快。河北、山西、湖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等10个省份已与两行签订贷款合同,并承接贴息贷款337.7亿元,较现场会前增加238.3亿元,其中云南、四川、湖北3省分别新增105亿元、74.5亿元、47.6亿元;河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宁夏8个省份已承接专项建设基金189.95亿元,其中,湖南、四川、云南3省已完成“十三五”时期专项建设基金全部额度的注入工作。

五、283亿元地方政府债所筹资金已支付到项目,部分省份存在债务资金滞留现象

截至9月底,除山东、湖南2个省份未发行地方政府债外,其余20个省份已发行地方政府债635亿元,占“十三五”时期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地方政府债控制规模的63.87%。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福建、江西、湖北、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份用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地方政府债已全部发行完毕。在已发行的地方政府债中,有615.54亿元已注入省级投融资主体,283.06亿元已支付到具体项目,分别占已发行地方政府债总额的96.93%和44.57%。其中,内蒙古、吉林、江西、重庆、甘肃、宁夏、新疆7个省(区、市)发行地方政府债全部滞留在省级投融资主体或市县实施主体,滞留资金132.1亿元,其中甘肃49亿元、重庆24亿元、江西和内蒙古各20亿元。有11个省份出现部分资金滞留,其中贵州100亿元、山西34亿元。仅湖北、西藏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已全部支付到具体项目。

六、搬迁与脱贫同步规划,后续脱贫措施和就业岗位正在加快落实

各地在编制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时,同步制定了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计划。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同步开展产业培育、就业培训等工作。初步统计,今年计划搬迁的贫困人口中,各地已开展就业技能培训62.33万人次,在本地落实就业岗位42.2万个,拟劳务输出人口81.73万人,通过产业扶持人口117.6万人。

七、12个省份专门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上一篇:办理变更《药品经营许可证》审批程序下一篇:描写国庆节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