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企业特色品牌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打造企业特色品牌(通用7篇)

打造企业特色品牌 篇1

一、特色学校要有科学的办校理念

特色学校形成的全过程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来统领,学校的特色应该是由学校已有的优势转变过来的,不可能从外部移植。优势项目在形成学校富有创造性的整体办学风貌时,不应该只考虑到建设什么样的特色,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建设这特色,还应该思考为什么要建设这样的特色,为什么要用这些方法来建设等深层次的问题;只有既注重其特色的形式,又注重其特色的思想内涵,才可能把这种办特色学校的思想融化到学校的文化体系中去,通过有效的传播途径传播。

二、特色学校需要找准特色项目

从特色项目的确立,到学校特色的创立,直至特色学校的最终形成(即:由学校的特色项目蜕变成为特色学校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色项目成为学校的特色,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她有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特色项目应体现出相对稳定性。创建特色学校,“特色”项目的选定十分重要,它既决定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学生的发展方向,也决定学校最后能否形成“特色”。确定特色项目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1.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应分析本校教师哪些是有专长的,有些什么专长。学校将要形成的特色,与教师的兴趣爱好、专长取向一致或相近时,教师就容易接受,容易投入,工作进展就比较顺利,成绩也就比较明显。2.从本校的工作环境优势出发。在从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找出本校的工作环境、校舍、场地以及教学设施等硬件优势,开设特色项目。3.考虑学校的社会背景文化。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等是培养学校特色的肥沃土壤,我们应充分挖掘,合理利用,使它为建设特色学校服务。

三、特色学校要有特色人才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是构建特色学校的主要元素。只有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教育活动,才有特色的发展。因此,创建特色学校,要有特色教育的师资群体。首先,需要有一个具有教育思想的特色校长。校长是这一理念的缔造者,是学校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自身的创新意识、特色意识和独特的办学思想对创建特色学校至关重要。其次,学校要有特色的教师群体。教师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主题,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实施。蔡元培先生说:“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校长只有把先进的富有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实施,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最后,还要有这一特色项目方面特长的专家作引领,教师凭借兴趣学习及校本培训,对提高专项知识水平是有限的,需要更高层次的专家作指导,内涵才丰富,特色才突出。

四、特色学校要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是精神的圣地,是文明的守望者”,学校特色项目的开展,应与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发展一路同行。因此,要创建特色学校,必须注重学校文化建设。

首先,要根据学校特色创建目标和主题,努力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其独具特色的魅力。同时,要根据学校特色创建主题,努力建设校园管理文化。如学校的规章制度的确立、组织活动的形式等都对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也对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强大的支持力和推动力。

其次,还要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可以组织主题班会及各种形式的汇报演出等,让学生有尽情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校园文化通过这些活动加以体现。我们每年举行一次大型的校外“书法展”,每学期举行一次校内“书法展”,每周一次“校园书法作品选贴”,每日一次的书法室内优秀作品榜,通过系列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学校为书法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五、积极争取社会的关心支持

打造企业特色品牌 篇2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三严三实”,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同志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遵循的,也是我们必须执行的,只有修身律己,每项工作都从实际出发,勇于直面困难、善于解决困难才能寻求到真正的发展。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切工作的政治保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建设企业也不例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新时期,党组织要带领党员在改革、发展、创新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为促进甲乙双方以及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力量源泉。

在建筑市场特殊环境中,我们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发展的机遇。建设企业的品牌是建筑市场经营和效益的体现,建设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本质上和其他行业的竞争一样,都受到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支配,首要的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无疑是构筑竞争的制高点。抓住机遇,打造建设单位特色品牌,迎接挑战,是建设企业党组织和每一名党员同志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建设企业党组织肩负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建设企业党建在打造建设品牌中的作用

党建工作是建设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企业打造良好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打造建设企业品牌,必须充分发挥建设企业党建的作用,党组织要营造良好的文化工作氛围,引导干部职工为开发单位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创新中提升建设企业品牌,真正树立“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核心价值观,良好的服务形象不仅可以成功地彰显建设企业的特色,而且还能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这些是建设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建设企业党建与打造建设企业品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以党建工作带动建设企业可持续发展

建设企业党委注重运用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以党建活动为纽带,以党员技术骨干为支撑,坚持正确的建设企业发展建设方向,注重目标定位,坚持“以人为本、诚信守法、和谐自然、建造精品”的管理方针,以“质量为首、信誉取胜、服务顾客、造福社会”为经营宗旨标,始终把项目建设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我们通过党建工作对业务工作的积极参与、组织和协调,并以科学的管理模式、全新的经营理念、优质周到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认可与肯定,有力地推动了建设企业的科学发展。

三、突出文化、彰显特色,以党建提升建设企业核心竞争力

作为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也肩负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双重任务,更加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走文化发展道路,使建设企业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强大的活力创造力、强大的实力竞争力。我们一直把文化建设作为增强凝聚力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并结合建设企业实际,制定了以“善、创新、动脑筋、主动作为、用公心决策、虚则输实则赢”为内容的文化方针,教育引导广大职工人人“向善、学善、扬善”,让“善”真正成为干部职工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努力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专业品牌建设企业。为此,我们在积极探索中建立了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工程——善文化。将善文化建设融于建设企业管理、优质高效服务等诸多工作之中。运用文化管理和方法在建设企业逐步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氛围,使干部职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精神情操、文化品位,增强对建设企业认同感和对客户、对同事及身边每一个人的包容、宽容、感恩。

四、加强人才队伍管理,以党建提升建设企业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

如何为甲方提供便捷、优质服务,是建设企业一项基本任务。各级党组织把建设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作为不断推进建设企业经济发展和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突出重点,坚持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实行对高层次人才的倾斜政策,走出去,请进来,与世界领先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和技术协作,有效提高建设企业整体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这不仅能够让这些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为建设项目服务,同时也能坚定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壮大党组织的力量,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建设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人才队伍的管理基础上,我们借助善文化成果,成立“善行志愿服务队”,制作了队旗、队徽,定期进行织义务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今年2月,志愿服务队向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发出倡议:为贫困山区群众“捐献衣物,奉献爱心”活动,受到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响应、热情参与,并亲自送到贫困山区的群众手中,为他们送上温暖,送去关怀。

打造中职汽车专业优质特色品牌 篇3

——保定市第四职业中学汽车专业建设纪实

在河北省内,提起中职学校汽车专业,人们自然想到保定市第四职业中学;在我市,提起保定市第四职业中学,人们自然想到该校的汽车专业。可以说,四职中的汽车专业,已经成了该校的一个形象窗口。汽车专业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不断取得骄人成绩,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近年来, 四职中以汽车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实施“名师工程”,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专业现代化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奠定基础,不断发展。保定市第四职业中学汽车专业始建于1985年,为保定市最早开设汽车专业的中职学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汽车文化技术的积淀,已形成卓有成效的汽车专业建设规模,并致力加强示范性汽车专业建设。

目前,学校实训中心12层大楼1-4层均为汽车专业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实习实训实验室和实习车间,汽车发动机拆装室等8个专门化汽修实训室,配备了高标准的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先进的现代汽车检测、维修设备;汽车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等专业高档设备;日系、德系、国产几十辆09款实习车辆),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专业实训条件均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该专业的学生实训均能在校内完成。

紧贴市场设置专业,力求专业设置市场化、企业化。多年来的市场调研、企业走访,详实的汽车业的前沿材料,使学校及时准确地把握了汽车专业的发展脉搏。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设置了汽车维修与电子技术、汽车商务、汽车制造与维修(长城汽车制造维修方向)、汽车维修(中冀汽贸班)、汽车美容整形与喷涂等五大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实用技术人才。

巩固地位,声誉鹊起。学校汽车专业多年来注重学生技能培养,成为在我省具有领军地位的骨干专业。河北省汽车职教集团秘书处落户学校,是学校汽车专业实力的证明。2008年、2009年,受河北省教育厅指定,学校接收了四川平武灾区两届60余名汽修专业学生对口就读,充分显示了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以及汽车专业的良好声誉。

众所周知,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此,学校非常重视,专门成立汽车专业技能大赛训练组,围绕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改革,形成特有的训练模式,并有效地推进了课程模块教学及教学改革的进程。

2003年—2005年,连续三年,汽车专业师生荣获“河北省汽车维修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2006年,汽车专业学生获保定市汽车维修技能比赛一等奖;2009年河北省汽车二级维护大赛冠军;2007-2009年,连续三年,代表河北省参加“丰田杯”全国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大赛,分获优胜奖、三等奖、二等奖(河北省历年来最好成绩)。

强化师资,创建佳绩。学校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制订师资队伍建设方案,鼓励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四职中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举措,促使汽车专业的师资水平有了大大提高。汽车专业所有专业课教师均分批参加了河北省汽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和全国汽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该校汽车专业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汽车维修高级工证书拥有率100%,汽车维修技师8名,汽车钣金高级技师、汽车维修高级技师2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校汽车专业教师、高级技师王小明老师,近年来屡获殊荣,曾获“河北省劳动模范”、“省级优秀辅导教师”、“保定市名师”等多项荣誉称号。2004年,王小明等三位老师参加河北省教师汽车维修技能大赛获得冠军,王小明老师个人成绩位列全省第一。2007年,参加教育部组织的赴德国汽车维修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可以说以王小明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已经成了学校汽车专业的中坚力量,也由此成就了该校汽车专业在省内的领军地位。

雄厚的实力,创造非凡的业绩。汽车专业教师技艺精湛,在各级各类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不断取得教育教学上的佳绩。近年来,汽车专业教师在全国教学说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达5人次。单就2010年来说,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在保定市“迎国庆保定明星杯”技能竞赛(汽车专业教师组)中囊括了前三名;在“创新杯”全国说课大赛(汽车维修专业)中荣获一等奖;在“创新杯”全国说课大赛(汽车机械专业)中获一等奖。

特色培养,打造品牌。以内涵建设促发展,以特色创新树品牌。创新教改理念,从2007年开始,打破旧的教学管理模式,采用“丰田模块”教学,“准企业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使学生一进入班级就能感受到企业的氛围,为将来就业成功与企业对接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准军事化”的宿舍管理,养成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个性化的宿舍文化,又增添了温馨和谐的气息。

“名师高徒工程”的班级间专业技能对抗,突出了职校的特点,努力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合格学生,同时充分挖掘学生潜力,采用阶梯式方法,煅造拔尖人才。

本着“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就业层次”的理念,依托企业,联合办学,立足保定,对接京津,汽车专业不断开拓就业市场,学生就业前景广阔。

学校还积极拓宽办学模式,不断加快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步伐,与长城、一汽丰田等大型制造企业,庞大、轩宇、中冀等大中型销售维修服务企业联姻,串联起保定市数十家4S店,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如今,学校培养的近万名汽车专业毕业生,成为保定及周边地区汽车行业的骨干。

如今,保定市第四职业中学的汽车专业,在保定知名汽车企业,声誉日响。

如今,保定市第四职业中学围绕“建名牌学校,办特色教育,育精品人才”的办学目标,实施“制式管理、模块教学、过程监控”的教育教学管理,必将推动汽车专业的的发展壮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汽车专业实用技术人才。

打造企业特色品牌 篇4

----XX县XX镇中心学校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纪实

一、学校概况

XX镇是我县小镇之一,全镇共有3.9万人。XX镇中心学校本部始建于1964年,现占地93亩,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符合三区规划的基本要求。建筑面积8764平方米。教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电子备课室、视频会议室、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等一应俱全,能满足我校教育教学的需要。校园广播系统、监控系统配备齐全,办公基本实现信息化、电子化。另有男、女生公寓和设施齐全的食堂、餐厅。我校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93人。在岗教职工79人,专任教师76人,其中本科学历50人,专科25人,中师1人。学历合格率98.7℅,本科学历达65.8℅。

二、特色定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多年来,我们针对学校实际和学生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二00八年秋学期,我们决定把学生的养成教育做为我校今后工作的重点,提出了“让习惯成为自然,以特色打造品牌”的办学思路,明确了“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的教育目标。以此来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提高,来推动义务教育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创建过程

(一)、精心谋划

特色定位后,我们立即进行谋划和安排。首先,我们成立了创建特色学校工作领导组;接着我们制定了《XX镇中心学校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和《XX镇中心学校特色教育(养成教育)考核细则》。在《方案》中,我们明确了工作目标,安排了活动内容,确保养成教育的顺利实施。在《细则》中,我们明确了考核的指导思想和考核方法,确定了阶段性安排和考核的标准。

(二)、根据教育形势,转变办学理念

办学特色定位了,实施方案制定了,我们向全体教职工提出了“养成教育处处在,行为习惯人人抓”的要求,并于二00八至二00九学年度开始了探索特色学校的创建之路。首先我们认真分析教育形势,努力把握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创新与发展的关键。因此,我校把“全面发展与张扬个性兼修、学生成才与教师成长并重”作为办学理念,确立“德能兴校、质量立校、规章治校、教研强校”的办学宗旨;坚持把“育优生、树名师、创名校”做为办学目标,形成了“抓管理、重质量、创特色、打品牌”的工作目标。

(三)、加大投入,为特色创建打基础

在上级支持和自身努力下,2008、2009学年度,学校建成了男、女生寝室楼各一栋,建成了标准的学生食堂和餐厅,硬化了教学楼和综合楼的门前场地,改建了学校主干道,新建了水冲式厕所,安装了校园的路灯,安装了校园监控系统,装配了校园广播系统。同时,我们还配备了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视频会议室,充实了仪器室、图书室,添置、更新了办公电脑等。在2010年的校安工程中,我校教学楼进

行了加固和装修,为我校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又一栋大型的学生宿舍楼正在建设中。

(四)、加强队伍建设,为特色创建提供领导力量

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一个学校要改革、要发展首先就必须要有一个富有改革和创新精神的领导班子。为加强班子队伍的管理,我们制定了《学习制度》、《工作制度》、《值班制度》等。校长和主要班子成员,都必须参加各种培训。在工作中,班子成员要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决执行“八项规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现在我校的班子是一个团结、合作、富有战斗力的集体。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是教师,要搞好学生的管理,达到养成教育的工作目标,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我们充分利用课改培训和学科培训的机会,大力培训和培养教师,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制定和执行着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聘任方案,确保我校有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为学校管理和养成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加强职能部门建设。学校的“一室两处”、群团组织的工作步调一致、密切配合。为了提高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相互配合精神,我们制定了部门工作考评细则。在每学期结束时,都要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考核。对不能很好配合学校和其他部门工作的,学校将给予严厉的批评,并要求及时改正。

(五)、加强常规管理,在平常中形成特色

1、规范办学行为。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几年来,我校严格执行各种法律法规,办学行为规范,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从没有乱收费、乱推销的现

象;没有无故利用休息日补课的现象;无一例重大的安全事故;无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行养成教育,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是我们的校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出言吐语勿忘有容乃大,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规范着学生的言行。宣传栏、警示牌,提醒着、劝导着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校园处处会说话,校园处处能教育。运动会、爱国读书活动、书信大赛等各种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养成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为了实现养成教育目标,学校严格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制定了必要的规章制度,对礼仪、健身、唱歌、练字、守纪、节约、听课、作业等习惯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强调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必要性。我们编写了《XX镇中心学校养成教育读本》下发到师生手中,要求认真学、踏实做。《读本》中收录了《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养成教育基本准则》、《养成教育典型事例选读》和《学生一日常规》,为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搭建了平台。

3、深化教学改革。课堂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我校多次派人到外学习、培训和考察。杜朗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让我们深受启发,很多班级采用了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孟杨同志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全县优质视频课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并代表我县参加市里的优质课评选。我们打破传统的备课形式,采用了框架备课的模式,在构建理想课堂

上下功夫。今年,我们又主动和合肥第五十中学结对,成为合肥五十中的帮扶学校,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校教育教学正在不断地进步。今年又有三十多篇教研论文获得市、县级奖励,连续第三年被评为全县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4、强化训练养成习惯。“良好的习惯是训练出来的”,我们围绕“七要”,做好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即要穿戴整洁,朴素大方;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要遵纪守法,遵守公共秩序;要生活节俭,不相互攀比;要唱好歌,写好字;要认真听课,完成作业;要做好操,走好路。早操、课间操、升旗仪式在我校已成自然。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行动起来,让我们从小养成好习惯。”在课余,音、体、美等兴趣小组均能定时开展活动。共青团、学生会和总务处设立了学生文明监督岗、校园卫生监督员等。民主测评让学生参与到管理学校的事务之中,在学生中逐渐形成了文明、守纪、自主、好学、尊师、爱校的良好习惯。

留守生管理是一大难点。为了让这些学生能尽快养成好的习惯,关工委首先给留守生建立了档案,其次为每个留守生选聘了代理家长。这样既保证了家校联系的畅通,也保证了教育的正常进行和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家长学校的开办,更加密切了家、校关系,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确保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加强后勤管理。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说食堂管理十分重要。为此,我们严把“四关”(食品采购关、食品贮存关、食品加工关、从业人员准入关),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我们也重视在食堂、餐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做到“四讲”:讲秩序、讲卫生、讲文明、讲节约,养成自觉排队、相互礼让的习惯。

在养成教育的道路上,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校风、教风、学风越来越好,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每年都有三十多篇教学论文获得县级以上的奖励。2008年,我校被评为综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同时被评为校园安全、后勤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地理生物会考优胜单位奖。2009、2010、2011年我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升学质量、升学率居全县同级同类学校前列。

打造企业特色品牌 篇5

摘 要:学校的特色和个性既体现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更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的主体精神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如何实现多样化和展现个性特色,建工学院的做法如下:依任专业建设特色校园文化;重点发力建设特色校园文化;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

关键词:建筑工程学院;品牌校园文化;成果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4-0241-02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正是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学院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

学校的特色和个性既体现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更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的主体精神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如何实现多样化和展现个性特色,其内容、途径、形式和侧重点都应该结合自己院系的专业特色,各显其能,各展其优势。建工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依托专业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建筑工程学院,始建于1987年,前身为呼盟城建职工中专,2000年并入呼伦贝尔学院,合并后在院党委、行政领导下,伴随学院二次创业大好机遇,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多年来,始终坚持“产、学、研”结合,秉承“一实、二高、三强、四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建工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全方位能力,通过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适合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奠定了基础。学院开展学生课外活动时特别注重突出专业特色,把学科专业特点与校园艺术节等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注重考核并展示学生专业技能,在历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院系风采活动中,分别举办过“建筑艺术作品展”暨锡盟牧区住宅设计、“测量仪器展示暨专业技能大赛”、“校园规划设计大赛”、“系标系徽设计大赛”、“建筑设计综合大楼”设计大赛、《美丽的呼伦贝尔》师生建筑摄影展等,每一次活动都荣获“呼伦贝尔学院校园文化艺术节最具专业特色奖”。这些活动让学生有了展示才华的空间,使专业知识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同时也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了专业能力。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努力实现建筑专业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对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一以贯之的举措。

除了与专业结合的院系风采活动以外,为了以直观的方式使学生形成一种专业意识,从而达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及参与的积极性,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学院多次举办专业主题教育,如2009年成功举办了《城市建设与环境的和谐》主题教育。活动历时三个月,听专家讲座、到西山生态园和城市建设工地实地考察等分三个阶段组织进行活动,活动结束,形成有关生态环境建设的文字报告和有关城市建设的绘图设计作品,该活动受到学院的表彰,荣获一等奖。

二、重点发力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位和声誉,高层次的校园文化能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建工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在如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凸显精神文化魅力,在立德树人上求实效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点睛之处。学院本着“建设有文化的校园,塑造有思想的教师,培育有素质的学生,办成有特色的院系”这一目标扎实地开展精神文化建设。

1.组织开展主题明确的教育活动。每学期,每个班级都要求有计划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安全卫生、感恩立德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明是非”、“知荣辱”、“讲和谐”,做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组织学生党员开展了“学党史建优秀党支部”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典型引领,利用节点。结合学雷锋活动,我们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处处善待他人、帮助他人,热爱学习,勤于钻研,做雷锋式的好青年。结合清明祭扫活动,对学生适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讲乡土革命英雄,忆艰苦革命岁月,在学生心里埋下报国宏愿。

3.大力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学院每学期都会向师生发出“让我们都能拥有自己的书,并能在书香中成长成才”的倡议,鼓励师生多读书,读好书。结合“主题读书活动”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的读书汇报活动,好书传看活动,经典诵读比赛、“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征文活动等,使学生浸润在书籍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养成学生爱读书、善读书的好习惯,使学生树立不读书是最可怜、可悲的价值观念。

塑造文化品格,培养人文精神,注重文化熏陶。长期以来,学院始终将“真善美”、知恩图报等传统美德、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社会公德付诸于实践育人之中。2008年为汶川大地震灾区奉献爱心活动中,2005级工程监理班栗雪斌同学在参加集体捐助之后,又把自己当时刚刚获得的1 000元助学金全部捐出来,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爱心、社会责任感和高尚道德情操。

(二)发挥环境文化的作用,让学生在浸润中成长

大学校园环境文化是大学教育中无声的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在环境文化建设上,应注重文化品位和内涵,增强育人功能。

我们充分利用好广播、橱窗、黑板报、网络等校园文化媒体、设施,充分发挥其宣传引导作用,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学校和社会的重大事件、评论及学生对专题教育的体会都能够及时反映在校内橱窗和黑板报中。2006我们创办了自己的系刊《建工人》,每月发行一期,每期分四个版面,分别有时事要闻、系内活动简讯、建筑专业趣闻以及学生发表的诗歌散文等内容。我们努力做到正面宣传及时到位,负面事件适时报道,发挥载体重要作用,着力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

(三)营造才智文化氛围,激励大学生成人成才

发挥《论语》、《庄子》等孔孟哲学讲堂作用,使学生经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学院每年都集中组织学生学习孔孟之道,并广泛开展讨论,切实体会“仁义礼智信”的文化精髓。利用专家学者学识,为学生开展相关讲座。我们邀请校友,现在呼伦贝尔市建设委员会工作的敖主任给同学们做《专业择业事业――论毕业生就业与发展》等报告,对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价值观等产生了很大影响。学生社团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教育基地,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才智文化的建设,促进了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学生勤奋刻苦、立志成才蔚然成风。近些年来学生英语四、六级过级率不断提高,英语四级过级率达到74.4%,计算机过级率达到60.4%。学院积极鼓励、支持学生考研,成立考研自习室和辅导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2010年考研率8.2%,2011年考研率达到10.14%,考研率逐年提升。在学校组织的“高等数学”竞赛中,学院学生成绩优异,2009年以来每年都有多人次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和二、三等奖。2009年张洪涛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并作为自治区唯一学生代表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这不仅是建工学院及呼伦贝尔学院的光荣,也是自治区高校的荣耀。学院学生以其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能力素质,在就业市场上一直广受用人单位青睐,得到了用人单位一致好评。这些成绩与学院注重营造才智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

(四)拓展校园文化空间,向社会实践延伸

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了解国情、民情,把书本知识同实际结合,促进知识内化为素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院坚持不懈地开展内涵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受教育、长才干、炼能力、做贡献。

1.在每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有序安排、精心组织,带领志愿者深入到周边农村牧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图片展览、报告会、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为农牧民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战略思想。同时,志愿者们还与有关农牧区结成对子,力所能及予以帮助。他们为农牧区的孩子们发放学习用具、资料,耐心的为孩子们讲解文化知识。

2.服务社区活动。我们每学年定期到结对社区服务,走访社区内孤寡老人家,送去爱心衣物、帮助打扫室内外环境、陪老人谈心、表演节目等,用爱心与责任带给孤寡老人以抚慰和温暖。志愿者们冒着酷暑严寒帮助社区清理垃圾、积雪等,给居民的出行带去方便,为社区的环境打扫出一片洁净天地。

3.学院大学生爱心志愿者每学期都会不定期到儿童福利院,开展“大手牵小手”慰问活动。志愿者们及时将学院师生捐赠的衣物与学习用品发放给小朋友,帮助指导学习或给孩子们表演节目、一起做游戏等进行良好的互动,抚慰心灵、奉献关爱。学院青协还特别组织了爱心家教团,坚持在每周末到福利院给孩子们指导功课、聊天玩耍,陪孩子们渡过一个又一个快乐的周末。

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增强了大学生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反映出了当代青年大学生助人为乐、甘于奉献、服务社会的精神风貌。

(五)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每年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水平。几年来,我们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2009年的全区“挑战杯”活动中,佟雅茹同学荣获科技发明制作类三等奖。

三、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始终坚持“重于践行,受益于学生”的原则,采取“以活动带活动,以活动促活动”的方式,开展其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开展的每一个文化活动都深入到学生心中。我们根据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等特点,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发动各级团组织、学生会、社团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如各类球赛、演讲、知识竞赛、歌手大赛、广场舞比赛、礼仪大赛、宿舍文化节、迎新晚会、送毕业生晚会等。这些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创新性于一体的文体活动,增强了广大学生的想象力,文化领悟性。通过开展这些文化活动,使学生的文明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促使每一位同学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爱护公物、讲文明懂礼貌、讲公德重安全。同时,促使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积极参加各类集体活动,并热心于公益事业。

近年来,在学院党总支、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倡导“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育人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践行“凝思砺志、德行天下”的校训。通过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才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视野得到开拓,知识得到延伸,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从实践、理论、艺术等方面传承校园文化精神,营造校园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励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广大学生打造一个素质拓展的文化舞台,为呼伦贝尔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挖掘地方文化打造特色品牌 篇6

一、挖掘地方特色资源

云和建县于明景泰3年 (1452年) , 因银矿工人暴动被朝廷镇压, 析丽水县浮云、元和两乡置县。应该说云和的建县时间比较短, 只有500多年的历史, 但云和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 我县就普查到了猛虎山、马鞍山、龟山等新石器时代遗址, 并采集到了石斧、石刀、石蔟、黑陶片等新石器时代遗物, 证实了我们的祖先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云和这片热土上生息繁衍。

(一) 云和的历史名人

1.梅系。梅系 (848-905) , 字一先, 坊郭 (今浙江云和城内) 人。唐咸通年间 (860-874) , 由贤良授散骑常侍御史, 任兵部司郎中, 转工部尚书后, 升昭武军节度使。昭宗龙纪元年 (889) , 提举苏湖路转运司, 粮饷接济北征, 奏捷, 加知制诰封保康侯, 召任经略, 总裁军务。在职期间共11次受帝王诏书。死后, 追封广济王, 赐庙黄溪南岸。

2.沈暕 (生卒年不详) , 字景明, 沈村人。性聪敏, 有才识, 明弘治十八年 (1505) 进士。初任宁州知州。任满, 任兵部车驾员外郎, 不久又升武选郎中, 出任武昌知府, 后升山东按察副使。所任之处均有贤能声。未几, 辞官, 加封亚中大夫。退归林下, 以诗酒为乐, 自称东村野仙。按察副使掌管监察、司法的官员, 正四品。

3.王一卿 (1526—1588) , 字怀彬, 浙江省云和人。明嘉靖四十年 (1561) 应天乡试举人。初授凤阳令, 有贤能声。 (除冗费, 建义仓, 赈饥民, 兴水利, 颇有建树, 凤阳名宦传载有十大政声。) 三载改刑部主事。万历初, 出任广西按察使兵巡道, 驻节苍梧, 后又兼任云南按察使兵巡道, 戍边八年。万历十二年 (1584) 告老还乡, 十六年卒于云和, 朝廷以王公礼葬。著有《怀彬奏议》1卷。

4.魏兰 (1866-1928) 清末民初革命家。字石生, 浙江云和县人。光复会领导人之一, 辛亥革命时期浙江军政府咨议、都督府参谋长。魏兰为培养革命干部, 在原云和箬溪书院创办“云和先志学堂”。先志学堂一时间成为革命党人在浙江建立的最早据点, 并为以后开办革命学校积累经验。他创办了“习艺所”, 请来外地师傅教民制造肥皂、雨伞、粗纸、铁器等日用品, 促使云和经济逐渐走向繁荣。除此之外, 魏兰还创办了“云和中学”, 设计建筑了“白水堤”。

(二) 云和的历史文化

1.木玩文化。木制玩具业是云和最具特色、最有活力的支柱产业,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步以来, 经历了八十年代平稳发展, 九十年代快速成长, 再到21世纪初实现腾飞的历程。发展到目前, 云和已有木制玩具生产企业760余家, 从业人员3万人, 完成产值36.1亿元, 玩具产品已达十八大类、上千个系列、数万个品种, 产品90%以上出口, 畅销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4年, 云和在首届全国特产之乡评比中, 被评为“中国木制玩具之乡”, 2003年, 云和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木制玩具城”。云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木制玩具出口制造基地。

2.抗战文化。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 时省政府及省属机关为适应长期抗战需要作战略性迁移, 并于1942年5月辗转迁入云和, 直至1945年8月日本政府投降。云和一度成为战时浙江的政治、军事、文化和抗日救亡中心。时省政府及省属机关共迁入云和180余个单位2万余人, 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 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周恩来、冯雪峰、潘天寿、黄绍竑、陈嘉庚、吕公望等人抗战期间到过或驻云和, 给云和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史料。1939年4月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 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的身份, 由时浙江省主席黄绍竑陪同到小顺铁工总厂视察, 并动员黄绍竑积极抗日, 为浙江省的国共合作打下基础。除了周恩来视察浙铁兵工厂以外, 还有著名的“方山岭”战役。发生在1942年8月3日, 当年日军的70师团226、227两个联队和115师178联队在浙江松阳会合后, 大举进攻当时浙江省会云和, 松阳与云和的分水岭一带成为最后的屏障, 国军21师、浙保三团在此与日寇激战三天三夜, 后人称之为方山岭战役, 亦可称之为浙江省临时省会保卫战。

3.梯田文化。梯田文化之前也称为农耕文化, 因云和梯田而改称为梯田文化。云和的梯田文化以“梅源梯田开犁节”为代表。“开犁”仪式解放前就有, 以前县官要到城郊“先农坛”亲自下田掌犁, 以示官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现在的活动经过了艺术加工。“开犁节”在每年的芒种 (6月6日) 举办, 俗称“牛大王节”, 那一天, 村民们家家户户把牛拉出来, 给它披红挂绿;并用米汤、黄酒喂牛, 然后在梯田里耕地一圈, 表示开犁。还有“畲民对山歌”“祭神田分红肉”“牧歌”等活动, 来庆祝农忙季节的开始, 预祝全年能够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此外, 我县还有“开秧门”、“尝新米”、白露节路会习俗、“求雨”等农耕文化习俗。云和的农耕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祭祀活动, 几乎每个村落村口都有庙宇, 庙里供奉着禹王、柳姑婆、马夫人 (马天仙、孝文化) 、汤夫人 (即汤妙元, 灵应神女惠泽夫人) 、陈夫人 (陈静姑, 斗妖驱邪) 、天妃 (即林默娘、妈祖, 海洋保护神) 等, 主要是乞求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现在我们称之为“女神文化”现象。二是民间民俗活动比较丰富。前面已经谈到过。三是很多农村都有“认亲娘”的习俗。一般都是认大树、巨石为亲娘, 乞求神灵保佑小孩健康成长。

4.银矿文化。浙南地区的银矿开采是明代政治、经济史上的大事。明初, 云南矿事未开, 丽水产量居全国之首, 其后仅次于云南, 居全国第二位。对矿区所在的丽水市的云和县而言, 尤其如此。明景泰三年 (1452) , 以丽水县浮云乡、元和乡析置云和县, 其初衷就是为了防范当时频繁的矿工起事及与矿务相关的管理事务 (同时置县的有景宁、宣平、温州泰顺、福建寿宁五县) 。银冶的兴盛, 甚至是影响浙南山区人口迁徙、集镇村落形成的重要因素。明代云和县银矿开采历史长、规模大、影响深远, 县境内与银矿相关遗址、史迹分布广泛, 文物类型齐备。如黄源乡黄家畲村银坑洞遗址、管理机构“银官局”遗址;赤石乡麻垟村大棚基冶炼遗址;沙铺乡回龙山反映矿工生活的摩崖题记;沙铺乡林山村林岱自然村的明代矿头杨广三墓;龙岩寨、公鸡寨、母鸡寨矿工起事的山寨遗址。上述文物基本上是“浙江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新发现文物, 它们构成了全面反映采矿、矿石搬运、冶炼、矿务管理机构、矿头与矿工生活等诸多方面较为完整的、成系统的明代银冶文物史迹网, 对研究、认识明代盛极一时的银矿开采史、科技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毫不夸张地说, 自新石器时代云和有人类活动以来, 没有比明代银矿开采更重大的历史事件了。上至国家的命运兴衰, 下至钦差内官、地方官吏、地方豪右、底层民众各色人等的命运悲欢, 全都贯穿在这一历史事件中。

5.船帮文化。在古代, 云和陆路闭塞, 主要靠瓯江水运。据《云和县志》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770—221) , 瓯江上游龙泉溪就已通航, 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在宋元时期, 云和就有了木船制造。明清时期, 瓯江帆船制作技艺达到鼎盛。民国初期, 据浙江省档案馆记载:“瓯江船只8000艘, 每日到达永嘉 (温州) 终点船只平均250艘……”另据史料载, 民国25年 (1936) , 云和沿岸11个乡镇, 有木帆船813艘, 滩下这个仅有80户人家的小村就有木帆船120多艘, 赤石、龙门、紧水滩、石浦等众多沿江的村落都有着悠久的帆船制造历史。到上世纪30年代初期, 龙游开通了火车, 航运事业衰退。1958年丽水成立“瓯江运输公司”, 共有瓯江木帆船1000余艘, 其中云和就有300余艘木帆船加入该运输公司。随着紧水滩电站的兴建, 瓯江木帆船完成历史使命, 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一) 打好“童话”牌

随着木玩文化主题公园的兴建, 以及木玩博物馆的筹建, 给云和增添了不少童真、童趣。但仅仅如此, 肯定还是不够的。要有中国童话的特色, 就需要在城市的建设中加入童话色彩, 一是房子造型要像城堡, 颜色要多样化, 不可千篇一律。二是城市的部分新地名、路名, 可以用童话里的人物命名。如“白雪公主”街、“喜羊羊”路等。三是我们的街道、墙面的公益广告可以宣传一些关于童话故事的图片和内容。四是打造一个以“童话”为主题的系列文化节目, 如童话剧场, 开展系列关于童话主题的表演。五是打造动漫、幼教产业链。将木玩与幼儿教育、动漫、旅游有机结合, 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木玩动漫中快乐成长。

(二) 打好“山水”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是云和最大的特色和资源, 也是最具吸引力的。目前我县拥有80.8%的森林覆盖率, 97.6%的空气质量优良率, 生态环境质量排全国第10位, 是省级生态县和省级森林城市;拥有浙江省第三大人工湖——云和湖, 其水面辽阔, 水色澄碧, 被誉为长三角花园湖;拥有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梯田”和“中国特色旅游最佳湿地”的云和梯田, 其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 面积名列全国前3位, 具有“千年历史、千米落差、千层梯田”三大特点。

(三) 打好“休闲”牌

休闲必须结合云和的自然山水和特色文化来考虑。近年来, 农家乐旅游持续升温, 休闲养生龙门渔村、红色旅游梅湾村、农家制作大坪村等个性特色明显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已初具雏形, 另外, 结合“老童话新云和采真理”景区打造, 将解放街建设成中国辛亥和抗战文化历史老街, 水电路打造成休闲、购物步行街, 成为海内外游客观光休闲好去处。

(四) 打好“宣传”牌

打造科学特色 创建品牌学校 篇7

一、以人为本,为师生的科学发展提供平台

黑河市第四小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作为新一任校长,我从历史的角度品味着这所百年老校的文化,盘点着它的成就,审视着它的荣辱变迁。我把“自我改变、科学成长、做最好的自己”确定为办学理念。在学校管理方面,我坚持“三个原则”,即:统揽而不包揽,参与而不干预,多称赞少责备;落实“三个转变”,即: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为现代化科学管理,变单一管理为多元化、全方位管理,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吸纳式管理。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学校管理模式为师生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平台。

二、以课程为主体,让课堂成为体现科学特色的舞台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开展科技教育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发展。为此,学校要求全体教师深入挖掘学科教学中的科学教育资源,要在备课时寻找课文知识与科技教育的结合点,从学科特点出发,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教学中还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构建“探究性、自主性、综合化、人文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语文学科中,观察作文的教学确定为以科技活动为引领,让学生查阅科技资料、进行科技小实验,开阔学生的眼界,做到一举两得。开展“科学家的故事”讲故事比赛,动员师生搜集世界上知名科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开展科学日记和科幻作文比赛,引导学生走进科学,提高语文素养。

数学课堂上把探究性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由“问题情景——探究研讨——师生交流——实践运用——总结评价”五个环节组成。教师努力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科学课以“做中学”理念为指导,形成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动手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在“做中学”模式中提升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更好地诠释科学道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其他学科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也已取得初步成果,正在总结和提炼之中。如英语学科“情境式”教学模式,品德与生活学科“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等。几年来我校着力抓好科技活动课程建设,积极开辟科技活动基地,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逐步形成了以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为亮点的学校特色教育新格局。

三、以活动为载体,搭建科学特色实践的擂台

1.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我校与驻军某船艇大队已共建二十五年,部队拥有的科技资源较为丰富,如长发村有船艇修理所、船模室等。我校利用此优势主动出击,聘请部队专家顾问,建立校外科学活动基地;利用本地山区自然生态资源,建立环境生物研究基地。

2.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学校先后增设了科学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自然实验室、自然生态劳动室、仪器室、美术室、科技活动室、资料信息中心等专用教室,并配置了一些教学设备和科技活动器材,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和硬件基础。

3.强化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科技兴趣小组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四小”(小创造、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活动,并把船模、计算机(绘画、计算机奥赛、计算机网页制作)作为科技兴趣小组的特色活动。还成立了学生课题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围绕社区资源选定课题,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学校还举办一年一届的科学创造节,对学生的优秀科技作品、成果及时进行评比和奖励。

4.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比赛活动。如:2008年学校在市级科技创新大赛“七巧板”等竞赛中名列全市第二名,并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市级科学教育研究基地学校”。如今,已在学生中形成了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

总之,我校将不断提高科学特色教育的品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蜗牛三年级状物作文600字下一篇:贫困生资助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