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工作纪实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帮扶工作纪实(推荐10篇)

帮扶工作纪实 篇1

----包村帮扶工作纪实

“一联两包促增收,党群关系格外亲”帮扶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包联村和包联农户经济发展,深入实地调研,理清发展思路,真情实意抓帮扶,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做好包村帮扶工作,关键在于思想上的重视和坚强的组织领导。领导班子将包村帮扶列为全年重点工作,及时成立了包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人员职责,确保帮扶工作有组织领导、有计划步骤,并确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领导成员坚持定期深入到包联村和包联农户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并定期与村民同吃、同劳动,增进干群感情。在平时工作中,为了便于加强联系、及时掌握包联村户情况,制定了包村帮扶联系通讯录,通过电话联系村干部和包联农户,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开展实地调研是做好包村帮扶工作的基础。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一个村要发展,首先就要找准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农民们需要干而自己没能力干的事情是什么。自包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领导班子就成了包联村的常客,以“三问三解”(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为抓手,-1-

采取同镇村干部谈话、进村入户走访和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开展实地调研,全面掌握包联村和包联农户基本情况,认真分析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和制约发展的各项因素,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理清帮扶思路,形成了包村帮扶调研材料。

帮扶工作纪实 篇2

江西省科协从2007年6月挂点帮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陂下村以来,动真情,扶真贫。在这四年中一如既往和当地群众一起,真情播洒帮扶路,始终坚守在陂下与贫困作坚实的斗争,为陂下村的扶贫脱贫作出了重大贡献。陂下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致富能力大大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07年的1.2万元提高到8.1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1300元提高到6000元。

一、传播科技、智力扶贫

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帮扶组落实10万元,在村务大楼内建成了一个集科技培训、实用技术推广、图书阅览和资料查询等多功能一体化的科技培训中心。还派出胡海华、熊春龙等三位技术骨干长住在陂下村进行蹲点帮扶并开展科技培训,同时,帮助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精神文明活动场所建设,帮扶组向陂下村赠送了实用技术光盘200余张和科普书籍上千册(套),建起村科普文化图书馆、科普画廊和农业技术阅览室。帮扶组还邀请省科技农业专家,深入陂下村了解实际情况,采取典型带动、现身说法、现场指导等方式,每年定期举办农业实用科技培训班,全方位做好服务贫困家庭工作,参训人员达1000余人次。此外,省科协安排陂下村十多名种植骨干赴兄弟县(市)区接受培训,并赠送了科技书籍和光盘。通过科技培训,陂下村的低收入家庭由2007年的91户减少到现在的13户,困难家庭由2007年的49户减少到现在的10户。

二、扶贫扶智、治穷治愚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陂下小学校舍为砖木结构,建校时资金紧张,校舍设计简单,教学设备落后。为从根本上使村民摆脱贫困,帮扶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即向小学赠送了一整套多媒体设备,包括电脑、投影仪、音响、光盘等价值2万多元,使得学校的教学条件大大改善,教学质量也大大提高了。帮扶组长期蹲点该村的胡海华、熊春龙和颜芳还利用各自专长为学生讲课,并与困难学生结对助学,深受群众爱戴。

2007年的冰冻灾害发生后,省科协领导马上带了3千多元的慰问金,走访了陂下村的特困户和受灾群众。四年来,省科协领导走访困难群众的事例数不胜数,走访慰问金已达1万余元。

三、改善设施、全方位扶贫

在水利设施扶贫方面,为解决紫沙渠道严重渗漏问题,2007年,省科协筹资15万元硬化加固了2.5公里渠道,解决了该村800余亩农田用水问题。2008年,省科协对陂下村委会坛炉村渡槽项目进行帮扶,投入15万元,2010年提供帮扶项目资金7万元。2008年省科协投资20余万元做好了戴撑陂水库的除险防漏工程,使1000余亩干旱农田变成了增产创收的良田;投资10万元完善了下坪渠系加固工程,使200余亩水田和80余亩鱼塘告别了旱涝之忧;投资18余万元修缮了广陂垅面上的倒吸虹工程,全村600余亩农田灌溉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水利工程的完善保障了陂下村80%的水田灌溉。在产业扶贫中,省科协着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帮助扶贫对象增收方面,省科协筹措10多万元资金扶持该村的蘑菇产业、马铃薯产业、蔬菜种子制种业。目前,该村已形成了以养鹅、养猪、养鱼为主的养殖业,以蔬菜种子、平菇、金针菇为主的种植业,以柑橘为主的果业,以陂下红色古村为主的旅游业的“四大支柱产业”。

四、完善办公条件、机制扶贫

在省科协的帮扶下,2009年陂下村委会科普大楼落成,科普大楼一楼设置了一间能容纳300人的科普教室,并配备了电脑、音响等价值5万元的培训设备,为农业实用科技培训提供了方便。

2009年12月,省科协根据该村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了蔬菜制种的规章制度,促进了陂下村蔬菜制种产业规范化生产。

帮扶工作纪实 篇3

封 面

1.编号:以村为单位统一编号。

2.镇(办):填写全县有扶贫任务的10个镇办。3.行政村:填写全县有扶贫任务的179个行政村。

4.户主姓名:填写户口本中的户主,若户主已死亡,则填写实际户主,并督促其及时更换户口本。

5.填写人:该户的帮扶责任人。

6.审核人:各镇办的镇长。

7.填表时间:2017年5月22—2017年5月31之间。

第1页 家庭基本信息表

1.家庭成员姓名:依据户口本为依据,根据家庭实际人口填写。

2.性别:填“男”或“女”。

3.与户主关系:户主、配偶、之子、之女、之儿媳、之女婿、之孙子、之孙女、之外孙子、之外孙女、之父、之母、之岳父、之岳母、之公公、之婆婆、之祖父、之祖母、之外祖父、之外祖母、其他。

4.身份证号码:依据户口本或身份证如实填写。

5.政治面貌:党员、预备党员、共青团员、民革会员、民盟盟员、民建会员、民进会员、农工党党员、致公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台盟盟员、无党派民主人士、群众。

6.文化程度/在校生状况:文盲或半文盲、学龄前儿童、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

7.健康状况:健康、大病、长期慢性病、残疾。

“健康”是指过去一个月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长期慢性病”是指需要长期吃药治疗的疾病,如肝炎、肺炎、糖尿病;

“大病”是指如心脏病、癌症等需要经常住院治疗的疾病;

“残疾”指获得残联认定的持证残疾人。

8.务工状况:务农、务工、学生、军人。

9.家庭人口增/减:在2017-2020年间,如果有家庭新增或减少人员,在该人员后面备注“增”或“减”。

10.贫困识别:以贫困户识别进入建档立卡系统时间为准,填写范围为2014—2017。

11.计划脱贫:以村级计划脱贫时间为准,脱贫户填写范围为2016—2020,贫困户的填写范围为2017—2020。

12.实际脱贫:脱贫户填“2016”,贫困户不填。以后以实际脱贫年份据实填写。

13.返贫:指原脱贫户重新识别进入贫困户的,时间范围为2015—2016。

注:对于2016年底脱贫的户,本次重新纳入贫困户的,不属于返贫范畴,故此项不填。

14.贫困户类型:

“一般贫困户”是指狭义的贫困户,指家庭有劳动能力,且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贫困识别标准的农户。

“低保贫困户”是指享受了国家低保待遇,家庭人均纯收入仍低于国家贫困识别标准的农户。低保贫困户享受国家低保和扶贫双重待遇。

“五保贫困户”是指享受了国家五保待遇,家庭人均纯收入仍低于国家贫困识别标准的农户,五保贫困户享受国家五保和扶贫双重待遇。

15.主要致贫原因:导致贫困的11种原因,和贫困户信息采集表一致。

16.劳动力人数:是指家庭内16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数。在年龄范围内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不计在内。

17.家庭生产经营状况:

种养业,即从事种植和养殖业。

加工业,即从事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等。

服务业,即信息传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体育和娱乐业,交通运输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修理业,住宿和餐饮业等。

18.是否危房:

以下C级和D级属于危房。

A级:结构承载力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未腐朽危险点,房屋结构安全。

B级:结构承载力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处于危险状态,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C级: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

D级: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

19.是否纳入移民搬迁:

根据全县2017年5月份最新摸底核实的名单统计填写。

19.耕地面积:

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面积,包括因各种原因休闲和抛荒的土地面积,不包括代他人临时耕种和租入的土地面积。

21.林地面积:是指包括生长乔木、竹类、红树林和灌木林等主要用于林业的土地面积,不包括代他人临时经营和租入的面积。

22.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因贫辍学:

指家中有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的学生。不包含因疾、因残或自身无上学能力或意愿的辍学学生。

23.是否参加新农合:即是否参加购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简称“合疗”)。

24.是否参加大病保险:即是否参加购买了大病保险。

25.饮水安全:按照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等指标衡量。

26.核实人:必须由驻村工作队长、乡镇包村干部、第一书记、村支书(主任)本人签字,不得代签。若该村非贫困村,则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栏不用签字。

第2页 帮扶责任人一览表

1.帮扶工作队队长:由各镇办确定帮扶工作队队长。

2.乡镇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工作队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帮扶责任人根据实际确定的人员填写,无相关人员则不填。

第3-4页精准帮扶措施表

该表从2017开始填写,以后据实填写。

1.帮扶项目(措施):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家庭实际情况,选取对应的帮扶项目(措施)。项目措施内容为表中的“八个一批”涉及部门的相关帮扶项目填写(具体见下面详细分类说明)。

2.帮扶时间:根据项目实施时间填写帮扶时间。

3.帮扶成效:等所有项目实施完毕,年底统一填写帮扶成效。

4.贫困户签字:须由户主签字,若户主不能签字,可由家庭成员签字,或由其他人代签,户主按指印。

5.帮扶干部签字:由这次确定的帮扶责任人签字。

6.产业帮扶项目:

(1)果业转型升级项目。包括为贫困户架设防雹网、新栽高标准矮化密植示范园、免费发放开沟施肥机等。(果业局)

(2)地膜玉米增产项目。包括为贫困户发放种子补贴、地膜补贴、化肥补贴等。(农牧局)

(3)产业扶持项目。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贫困户按规模发放扶持资金。(农牧局)

(4)小额贴息贷款。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贫困户提供全额贴息贷款。(扶贫办)

7.就业创业项目:

(1)劳务输出工程。为福建长泰、安徽滁州等3省36家企业和省内11家企业为劳务输出。

(2)创业致富工程。为贫困户进行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贷款、创业补贴“一条龙”服务。

(3)托底安置工程。为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安排农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和社会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

8.异地扶贫搬迁项目:指对居住在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不具备基本生产和发展条件的边远地区、高寒山区和陡坡峡谷地带的贫困户,远离集镇和交通干线,修路、通电、通水一次性投资成本过大,群众就医、小孩上学不便的自然村组,地裂、滑坡、崩塌、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区或地方病区无法在当地生存的贫困户实施移民搬迁项目。集中安置建房人均2.5万元,分散安置建房人均1.5万元,旧宅基地腾退人均奖励性补助1万元。集中安置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人均补助2万元。

9.危房改造项目:

建档立卡贫困户中,D级危房重建户户均补助标准不低于2万元,C级修缮加固的户均补助1万元。

10.教育扶贫项目:

学前教育阶段含3项:

(1)学前一年免除保教费:每生每年1400元。

(2)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学前一年每生每年补助600元,中班、小班每生每年补助400元,小学附设学前班每生每年补助1000元。

(3)学前一年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每生每年750元,每天3元、每年250天计算;幼儿园抵扣伙食费,资助面占20%。

义务教育阶段含3项:

(1)“两免一补”政策:免教科书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小学每生每天4元、全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天5元、全年1250元,学校以饭票“代金券”形式发给学生。

(2)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小学每生每年800元,初中每生每年1000元,特殊教育每生每年6000元。

(3)营养改善计划:每生每年补助800元,每生每天4元、每年200天计算。农村义务段学生全覆盖。

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含3项:

(1)普通高中免除学费:每生每年按照省级标准化高中1600元、城市高中700元、农村高中400元的标准免收学费。

(2)国家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分为两档:建档立卡每生每年2500元,贫困生每生每年1500元,学校以资助卡的形式发给学生,资助面占30%。

(3)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部(班)和随班就读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学生的每生每年补助3000元。

中职教育阶段含3项:

(1)中职免除学费:每生每年1600元。

(2)中职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每生每年2000元,学校以资助卡的形式发给学生,资助面占20%。

(3)对建档立卡的中、高职在校生,入学时再一次性给予扶贫助学补助3000元。

大学教育阶段含2项:

(1)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贷款上限每生每年8000元,在校期间由财政全额贴息,毕业后还本宽限期从2年延长至3年。

(2)新生入学资助:对北四县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一次性补助入学交通费及短期生活费,省内上学每生500元,省外上学每生1000元。

社会捐助类含2项:

(1)泛海计划助学行动: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每年出资5000万元,资助我省高考成绩排名前10000名的建档立卡优秀新生,每生一次性给予助学金5000元。

(2)北四县助学奖教项目:中国银行和香港慈善机构、爱心人士共同设立中银咸阳“北四县”助学奖教基金,北四县每年各20万元,给予在校孤儿每生每年2000元困难补助,在校残疾学生每生每年2000元困难补助。同时,还给予长期扎根乡村一线的优秀教师每人5000元奖励。

11.健康扶贫项目:

新农合健康扶贫。农村贫困人口在正常报销基础上提升10个百分点。贫困人口住院不设起付线。

贫困和特困人群进行兜底救助。确保贫困人群住院医药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90%,自付金额不高于3000元。

12.生态扶贫项目:

(1)生态护林员项目。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聘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生态护林员,生态护林员人均管护面积不得低于500亩,每人每年工资标准5000元。

(2)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对于国家级公益林,兑现到集体和个人所有者的生态效益补偿金每年每亩13元;对于地方(省级)公益林,兑现到集体和个人所有者的省级公益林补偿基金每年每亩4.75元。

(3)退耕还林补助项目。

(4)生态就业项目。在造林绿化过程中,我们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工程造林,获取劳务报酬。

13.兜底保障项目:

(1)农村低保。政府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困难居民实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

(2)特困人员供养。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供养。

(3)城乡医疗救助。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给予医疗费用补助。

(4)临时救助。因火灾、爆炸、交通事故、溺水、人身伤害等意外事件造成家庭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主要经济来源中断,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家庭。

第5页 2016年收入核算表

按照省办通知要求,不再填写,已经填写的,不再更改。

第6-9页 2017—2020年收入核算表

按照省办通知要求,统一到每年年底填写,2017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填写的不再更改。

第11-13页 帮扶工作纪实表

1.时间:填写2017年5月1日之后的帮扶内容,实事求是填写,以前所开展的工作不再补填,已经补填过的,只要准确,不再翻腾。

2.帮扶内容:以实际入户帮扶事项填写。

3.帮扶干部签名:为本次确定的帮扶责任人。

4.贫困户签名:须由户主签字,若户主不能签字,可由家庭成员签字,或由其他人代签,户主按指印。

第十四页 脱贫核查表.户主姓名:依据户口本填写。

2.本贫困户脱贫收入标准:2016年我省贫困标准为3015元,故填写“3015元”

3.户主照片:户主一寸或二寸免冠照片。

4.务工收入:主要指调查该户所有人外出务工的所有工资收入。

5.生产经营性收入:主要指农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分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工业、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

6.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7.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计划生育补贴、生态补偿金。

除以上各类补贴外,还包括政府、非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农户转移的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救灾款、经常性捐赠和赔偿等;

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经常性捐赠和赔偿以及农村地区(村委会)在外(含国外)工作的本住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

基础养老金及低保金,按照《陕西省民政厅 陕西省财政厅 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关于印发<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民发〔2016〕88号)文件执行。(不包括低保金、五保金、养老保险金、2016年产业扶持资金)

8.家庭年纯收入:务工+生产+财产+转移收入-生产经营性支出。

9.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等于家庭年纯收入/家庭人口数。

10.“两不愁、三保障”情况:根据字面意思理解,据实填写。

11.帮扶项目措施及成效:填写去年帮扶内容和所受的各类项目,以及由各类帮扶项目和措施所带来的成效和效益。

12.是否达到脱贫条件:若该户人均纯收入>3015,且“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则达到脱贫条件。若有一项未达标,则不能脱贫。

13.贫困户签字:须由户主签字,若户主不能签字,可由家庭成员签字,或由其他人代签,户主按指印。

14.乡镇核查人员签字:由各镇确定该户的核查人员,并签字。

15.驻村第一书记签字:若该村为非贫困村,则此项不填。

16.村支书(主任)签字:由村支书或村主任签字。

17.帮扶责任人签字:由本次确定的帮扶责任人签字。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工作总结 篇4

帮扶工作总结2012年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围绕维权帮扶职能积极有效开展工作各项帮扶工作,成绩显著。

一、加大维权帮扶力度,做好职工娘家人一是坚持工会信访接待制度,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今年以来,接待下岗职工、农民工来信来访78人(次),办结回复78人(次),办结率100%,其中,帮助3名农民工追讨工资5万多元,1名工伤索赔14万元,1名下岗职工劳动争议经济赔偿5800多元。二是与县法院、司法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协作维权6起,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6人,为农民工追讨工资80余万元。各乡镇工会积极开展职工(农民工)维权行动,为农民工调解劳资、工伤赔付等维权纠纷3起,追讨工资12万元,工亡赔偿72万元。4月下旬,在参与天润矿业一起工亡事故的调查处理中,深入矿区一线及时维权,就工亡职工的赔偿、工伤职工的医疗及完善后续作业环境等提出3条具体意见和建议,得到调查组和业主的采纳,使工亡职工阮传书的赔偿超过非煤矿山职工死亡赔偿标准达到72万元。这一工亡事故的圆满、快速、妥善处理,不仅维护了企业和社会的稳定,而且进一步彰显了工会组织参与社会化大维权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职工的信赖。三是加大维权知识培训与宣传力度。

帮扶工作纪实 篇5

实现好、维护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以下简称帮扶中心)自2003年挂牌成立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帮扶机构和帮扶网络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成为我区工会服务困难职工(农民工)、协调劳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

一、帮扶中心的管理情况

为构建我区工会困难职工工作体系,帮扶中心从成立之日起就积极成立了由总工会主席任主任、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帮扶工作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和协调帮扶中心工作。同时制定并完善了《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职责范围》、《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解困救急试行办法》、《区职工法律援助中心职工信访工作制度》、《申请办理〈某某市区低收入家庭证〉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做到上墙公布。实现了与区民政局困难职工帮扶会商制度,明确了双方在帮扶对象、帮扶物资、帮扶方式及特殊帮扶等会商内容。为尽可能做到帮扶救助工作突出重点,不遗漏、不重复、在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对特困职工家庭生活状况、贫困原因、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等都有详实的记录。并且按全总帮扶中心管理系统内容对职工档案实行了动态管理。

二、帮扶资金的使用情况

帮扶中心成立以来,按照有关规定每年落实帮扶资金5万多元,是区财政划拨5万元,上级工会每年下拨不定额专项资金,为区总工会实施帮扶送温暖工程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困难职工提供“一站式”服务创造了便利条件。为规范帮扶中心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区总工会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台账。区总工会经审委员会加强内审监督职能,每年对送温暖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区总工会多次召开了办公会议,就帮扶中心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部署,同时开展对所属困难职工(农民工)进行了调查摸底工作,并按程序现场发放,做到救助资金使用“专款专用”。

三、帮扶中心几年来的工作成效

为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和职工权益诉求多元化的要求,帮扶中心不断探索实现工会帮扶工作社会化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动员社会力量,运用“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软件”,在全区搭建纵向联动困难职工帮扶网络,扶持指导全区9个镇、街困难职工帮扶站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

一是真心维护,全方位开展帮扶服务。帮扶中心每年协助区民政局为百余户困难职工家庭办理《低收入家庭证》,平均可为每户每年减少生活开支1700元左右,始终坚持元旦、春节期间对困难职工全覆盖救助,使困难职工在两节期间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切实开展困难职工子女读书帮扶救助。同时,帮扶中心不断拓展送温暖活动的领域,从节日期间送温暖拓展为四季经常性的系列帮扶活动。帮扶中心根据求助职工的实际给予分类帮扶,对行动不便的困难职工或突发事件实施上门救助和协调处理,帮扶金额从300元到5000元不等。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帮扶中心成立以来共帮扶困难职工(农民工)861人次,发放救助金共40.92万元;医疗救助32人,发放救助金共3.05万元;工伤救助26人次,发放救助金2.13万元;助学救助17人次,发放救助金1.79万元。另外,协助区民政局助学帮扶184人次,发放14.28万元;07年,协助区慈善总会筹办“爱心满**”慈善义卖书画作品47幅,筹集帮扶款项15.87万元;08年四川大地震时期,帮扶中心积极响应全总号召,组织发动工会会员开展“一元捐”活动,共筹集帮扶金额8.74万元支援灾区重建工作。

2005年我区**小学教师***因患上癌症,急需手续,手术费用数额巨大,我中心得知情况后,及时与区教育局联系,共同上门,送去慰问金5000元,她及其家人很受感动。2006年,**公司职工***,因工作操作失误,不慎造成烧伤,生活困难,我中心前后两次前往慰问,并为其送去慰问金1000元。同年,我区职工***,因误吃东风螺,患上广州管圆线虫,生命垂危,急需手续,我们特事特办,一边办理审批手续,一边及时为其送去慰问金1000元。

2006年8月,区劳动模范协会成立了劳模助困助学基金,三年来,基金共筹集劳模捐款5.51万元。助困助学基金成立后,对区困难劳模以及*****等三名特困学生开展长期结对帮扶(计划资助到他们大学毕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共慰问困难劳模2人,送去慰问金1000元;送去助学慰问金16313元。

二是创新载体,不断拓展帮扶新形式。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帮扶中心积极探索帮扶形式,拓展帮扶服务的内容,针对农民工、困难职工、下岗职工文化偏低、技能单一的实际,从08年起,帮扶中心每年积极争取上级工会帮扶专款,联合劳动部门举办农民工、困难职工培训班,在技能上进行帮扶,帮助更多的农民工、困难职工、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08年投入3万元,共培训农民工、困难职工32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09年,帮扶中心投入3万元举办技能培训班,共计划培训农民工、困难职工44人。

三是认真接待来信来访的情况及处理。近三年来,我们共接待了职工来访来电47宗,涉及职工228人次,内容涉及到权利的侵犯、法律法规政策的咨询、待遇的落实等。对于所有的来访来电我们均能按有关政策进行处理,及时接访,及时汇报,及时处理。保证了接访回复率为100%,得到的广大群众的好评。四是积极维护职工权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帮扶中心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主动加强监督,维护职工权利。每年我们与安监部门一起,对全区部分单位进行“安康杯”竞赛宣传和安全生产的检查,有效地清除了安全隐患、规范了单位用人行为,维护了职工的利益。二是用帮扶中心这个平台,广泛向职工宣传有关部门维护职工权益的政策、法规。09年6月份配合市总工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普法办、团市委在***街开展了“送法万家〃共创和谐”大型法律宣传服务活动。活动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热烈响应,并向职工群众发放《工会法》、《劳动法合同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宣传单等宣传小册子1000多份。

五是大力推行职工医疗保障计划。为增强职工抵御大病重病的能力,缓解因大病、重病带来的经济压力,帮扶中心积极推行广东省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和省妇女安康保险。近三年来,帮扶中心共推行了省互助保障计划9694份。

四、存在问题

一是帮扶中心硬件设施“先天不足”。区帮扶中心没有专门的办公场地,也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帮扶中心与保障部、办公室合在一起办公,严重影响了帮扶活动的开展和帮扶实效。

二是帮扶工作经常化、社会化方面还不够深入。在对困难职工帮扶过程中,往往局限于重大节日的慰问,还缺少经常性制度保证。从当前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运作情况看,区总工会层面开展的活动相对较多,工作比较规范,而基层工会组织尚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工作优势,帮扶工作存在一头热现象。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筹集资金、物资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资金是困难援助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目前,我区工会帮扶工作资金主要依靠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渠道较单一,从多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和物资的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与深化。

四是与社会保障体系沟通和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较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而困难职工问题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

五、相关对策与建议

为更好地履行工会组织的工作职能,必须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切实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使帮扶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的轨道,从而实现帮扶方式从单纯的生活救助向就业服务、医疗救助、子女就学、法律援助等多方面延伸,帮扶对象从城镇困难职工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困难职工群体扩展,帮扶渠道从工会组织进行帮扶向带动全社会开展帮扶济困发展。相关建议如下:

一要大力加强帮扶中心的基础性建设。按照省总工会《关于加强县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在工作场地、人员配备、办公设备等方面,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确保区帮扶中心有场地、有工作人员,为开展帮扶工作提供基础。

二要进一步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帮扶网络。要针对新形势下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完善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助学帮扶、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工伤探视等制度,做到“四个明确”:明确帮扶对象、帮扶条件、帮扶流程、帮扶标准,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作。并且按照全总统一要求建立困难职工电子档案,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与此同时要继续健全各级帮扶中心站(点)建设,努力形成以区帮扶中心为骨干,各镇、街帮扶站为支撑,村、社区和企业帮扶点为基础的工会帮扶网络,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要多方筹措资金,保障工会帮扶工作良性运行。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开展帮扶工作的物质保证。要通过积极争取,形成政府财政投入、上级补助、工会自筹的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与此同时,要管好用好帮扶资金,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要完善内控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确保帮扶资金专款专用。要注重资金使用效益,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在关键处,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要注重转变方式,拓展工会帮扶工作有效平台。要根据困难职工的实际需求,及时转变工作方式,从季节性的走访慰问逐步转向常年性、结对式(困难职工家庭结对帮扶)的救助,使工会组织的关爱体现在困难职工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个环节。遵循“想困难职工之所想,急困难职工之所急”的原则,在坚持做好“救急救穷”的“输血型”帮扶工作的同时,积极寻找“造血型”帮扶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大困难职工技能培训力度,帮扶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掌握实用技术,增强就业能力和机会。

五要着力沟通协调,形成工会帮扶工作社会合力。各级政府部门承担着救助困难群体的主要职责,为此,全区各级工会要积极探索形成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社会合力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工会与政府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目标抓规范,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推动我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再上新水平。

帮扶工作纪实 篇6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邵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创建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这是一片希望的山野——这些年,中央及省市一系列扶贫政策落户山区,打响了新时期扶贫开发攻坚战。

葛源村位于横峰县葛源镇中心,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扶持村,距横峰县城34公里,是全镇最大的行政村,也是典型的贫困山村。2011年9月,根据中央扶贫工作精神,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下发《关于开展第二轮“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的通知》,确定了江西省发改委定点包扶横峰县葛源镇葛源村。

三年时间过去了,在省发改委的帮扶下,葛源村究竟有什么变化?带着这个问题,本刊《亮点聚焦》栏目组走进葛源村一探究竟。

隆冬时节,记者一行驱车行驶在葛源村,只见满山的绿色尽收眼底,新修的水泥路蜿蜒盘旋在整个山间,老人欢笑,孩童嬉戏,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丝毫感受不到寒冬的气息……同行的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张敏告诉记者,长期以来,葛源村的扶贫开发工作都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正是省发改委的倾心帮扶才给了山区脱贫的希望。如今葛源村的环境比以前更漂亮了,贫困家庭的数量减少了,民心暖了,摘贫脱困的能力提高了。

美丽乡村绘蓝图

省发改委对葛源村的定点包扶工作非常重视,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委派了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着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易忠翔为组长、李卫为组员的包扶工作组,蹲点包扶葛源村。

葛源村沿河风光带

扶贫工作队来到该村后 , 第一时间上门与村民谈心、交朋友 , 走村串户了解情况 , 与乡、村领干部和村民座谈 , 共商发展之策。在全面掌握情况后 , 编制了《江西省发改委扶贫横峰县葛源镇葛源村工作三年规划》和《江西省发改委包扶横峰县葛源镇葛源村三年规划相关项目计划》,根据规划分步实施,为葛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介绍,省发改委扶贫工作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总体部署,调思路、抓重点,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帮扶项目、责任人员,提出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扶持项目为载体、以改善葛源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培植特色支柱产业为重点,促进葛源村经济繁荣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并努力实现了“一年起步、二年变样、三年争先”的工作目标。

组织建设强堡垒

葛源村总支部书记刘炎太介绍,通过开展定点包扶及携手共建,葛源村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员素质明显提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村级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

包扶工作组一方面协助村党支部抓好党建工作,根据村党员现状,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近年来,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8人,发展党员6人,其中考察吸收了2名年轻、文化程度高的村干部,充实并优化了葛源村党员干部队伍,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充分发挥,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帮助健全村级组织工作制度,在包扶工作中,共帮助葛源村健全和完善村级组织工作制度16项。在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的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8期、600人次;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方面,从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行风评议等方面细化考核评议目标,完善目标管理体系;在规范民主管理制度方面,实行村务公开,请村民代表议村务、议稳定、议发展,让群众了解村“两委”工作和财务情况,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民生工程惠百姓

葛源村为扶贫工作组配备专门的办公室,让工作组吃住在农村,使其零距离接触农民,更深入了解农村。驻村以来,工作组顶着风雨,冒着严寒,深入田间地头,结合实际,坚持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解决葛源村实际困难。

在工作组的办公室,一块“饮水思源”的小牌匾格外醒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坚持要送来的,因为省发改委帮助他们村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饮水难问题。

据了解,葛源考坑村的饮水问题难长期以来一直困扰镇村干部和当地村民的头等大事,而且当地村民肝病多发,很多群众因病返贫。省发改委领导深入该村,了解民情,经过实地考察、精心勘探,设计出实施方案,将考坑村饮水引流工程建设予以立项,该项目的实施,彻底解决考坑及附近数千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项目日供水180立方米,投入资金110万元,为考坑村及周围383户农户、1377名农民彻底解决饮水问题。这得到了广大村民的高度赞扬和认可,村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三年来,省发改委为葛源村争取的扶持项目16个,计划建设资金732万元。其中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1个,交通项目6个,水利项目5个,其他项目4个。

建成后的葛源村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建筑面积970平方米,成为集便民服务、村民学习娱乐、村级组织办公、党员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新建王家塘至沙坂桥长32米,解决了一万余人通行及1000亩农业产业基础地运输难题;中坝水渠硬化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葛源村600余户1800余农田灌溉难题;葛源村野山头至刘村公路的硬化项目全部完工,新修的2.25公里的水泥路,是山村那头20多户人多年的梦想;安排良种育苗基地15万元,项目建成后,将大力改善优种育苗,增强贫困百姓的发展后劲 ...... 一项项惠及民生的项目,给贫困地区老百姓带来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为他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铺好基石。

在定点包扶葛源村的同时,省发改委还起到了“扶村、帮镇、带县”作用,为葛源镇政府争取了关田水库至后仓公路建设,上级补助资金200万元;争取关田井龙至湾岭公路建设,扶持资金165万元;争取了志敏大桥建设项目立项工作,以及葛源镇根据地旧址群红色旅游项目建设等。省发改委包扶工作组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大办实事,造福一方。

葛源村综合便民服务中心

困扰多年的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

产业扶贫为葛源村葡萄产业带来新生机

葛源村王家塘至沙畈公路桥

特色产业促发展

“前些年,我一年到头在外打工也只能勉强糊口,手里总没多少结余,可去年在家门口干活,却挣了几万元。”和记者摆谈起这些年的变化,村里的老表滔滔不绝。过去背井离乡、外出讨生,如今回乡发展、脱贫致富,许多村民的选择,源于贫困村里的变迁。不出家门能致富,是葛源村积极发展优势产业的结果。

根据葛源村农户的经济状况、产业结构状况,省发改委以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扶持葛根规模种植、葡萄种植为突破口。指导帮助制定葛源村经济发展规划,采取“合作社 + 农户 + 基地”形式,在3年内形成万亩葛根生产基地。并进行葡萄易种与改良,建立了科学化、标准化的葡萄生产示范基地,2014年底已达种植面积120余亩,力促葡萄产业成为继葛根产业之外,带动一方、辐射周边乡镇乃至全县的又一新型产业。

产业带动全村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完成了由输血型帮扶向造血型帮扶转变,通过帮扶项目的有效落实,葛源村的面貌得到改善,村民素质得到提高,致富能力得到增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从点到面,从易到难,从局部到整体。在葛源村采访期间,记者感受到,实施定点包扶三年来,省发改委领导及各处室认真的工作态度,科学严谨的工作方法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使葛源村的干部和群众深受鼓舞,他们心系村民,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可持续性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受到老区人民的称颂和赞扬。

几年前,葛源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几年后,却一跃成为“江西省魅力乡镇”、“省级百强中心镇”。正如张敏所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帮扶,给葛源村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也增添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发展信心。

帮扶工作 篇7

学生情况:

刘佳慧(六年级)刘晓燕(五年级)属于我校单亲家庭的孩子,只有母亲供养几个孩子上学,日子很艰难,家里很贫困。

马小燕(三年级)母亲残疾,无劳动能力,哥哥患有白血病,现辍学在家,家庭很贫困。

刘正波(四年级)父亲上肢残疾,无劳动能力,母亲多病,日子很艰难。

马双(四年级)属于我校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常年在外,自己在奶奶家居住。

帮扶情况;

帮扶工作总结 篇8

孙艳丽

本学期即将结束,结合开学初学校政教处工作安排,现将本学期转化学困生以来开展的工作作以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本人进行帮扶的对象为八三班寇家强,这位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基础太差,有严重的厌学情绪。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关心学习。书写不过关,小有脾气,对老师批评有逆反心理。爱玩网络游戏。但对人热情,真诚。

二、实施方法:

1、进行心理辅导,,对症下药。从根源上分析其问题存在原因。挖掘其内心想法,剖析其行为,帮助他们树立勇气,克服自卑心理,从一点一滴小事中认识到他们的优点,改正不良习惯。

2、加强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创设良好的谈话氛围,对他们进行各种教育,通过典型的案例,让他们认识到一些不良行为的危害,让他们知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告诫他们要防微杜渐,改正不良行为。

3、加强亲情教育。通过一些简单典型的事例,让他们明白父母对他们的养育不容易,对父母要有感恩之心,而如果他们没有尽到作为学生、作为子女的责任,则是大大的不孝。

4、持之以恒做好帮扶工作。每个学生肯定都想学好,表现好,但个别同学往往做不到。因此抓问题学生工作不能满足于一时的成功,应该有反复抓的思想准备。针对这一现象,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分析自身的问题,促其行为及思想有所进步,让优秀的行为去感化他,使他在今年能有更好的表现。

5、要过多的给予爱心。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在生活中、学习中充分注重他们,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在关注他们,认识到他们不是孤立的。另外要进行赏识教育,增强问题学生的自信心。

6、及时进行“电访”和家访活动。教育不能只靠学校,家庭和社会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学期我将与家长共商教子之道,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教育学生,以期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7、密切关注,随时跟踪,了解动态,及时教育。采取亲自到班上和向班主任和其他学生了解相结合,随时了解其思想和行为,及时进行教育。

三、取得成绩和存在不足 1.取得成绩

寇家强书写有了进步,能写短小通顺的日记。基本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语文成绩由开学初的四五十分到现在的及格成绩,可以看出他们学习态度在转变着,不断进步着。

已经由开学初的无知、捣蛋、惹是生非转变成现在的不迟到、不打架、安分守己,说明他们的品质也在转变着。2.存在不足

和家长沟通不够。除了个人的帮扶外,今后应该多和家长联系,取得教育上的沟通,这样对于学生的转变效果会更理想。

学习的目标不明确。给学困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不要过高,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帮扶工作计划 篇9

五年级四班 安天学

从去年数学期末测试的成绩可以看出,我们班有40个人进入了优秀生行列,但还是有10多个人的成绩不够理想,有的甚至让人感到失望。这些同学的学习成绩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其他同学相比,这部分学困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也不好,数学基础知识打得不扎实,加之家长不够重视其学习,有的学生还会撒谎欺骗老师和家长等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其总是落后于整个班集体。本学期,为了更好地提高优秀率,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特制定本学期的“帮扶计划”,具体措施如下:

一、学习上有意识避免一些刺激性的量化,特别是作业等次和考分,更不能排名次,即使有量化必需,也只能教师自己掌握。这是一种教育的艺术,也是尊重学困生人格的体现。

二、进行理想和纪律教育。理想是奋斗的目标,也是正确观念形成促使进步的动力。它能吸引人沿正确方向的前进。同时还要给予纪律教育。学困生有力理想又能够遵守班级纪律,学习成绩一定会快速提高上来。

三、定期做好家访工作,以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四、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为突破口,辅导学困生注意从计算的方法处着手,通过多种形式去帮助他们正确掌握计算的方法,从会算慢慢过渡到正确,有一定速度的计算,同时,让学困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学困生计算能力及数学学习成绩的目标。

五、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继续采用生教生、师教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家庭辅导等帮扶方法,使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六、利用每周课余时间的“帮扶”活动,指导学困生学习。每周的课余时间不固定,我将见缝插针地安排对学困生的帮扶活动,对学困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七、改变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课堂上将继续寻找时机多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在作业批改时,将会继续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将继续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不断的对学困生给予关注、帮助,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帮扶工作总结 篇10

贵州财经学院MBA09级秋季周末班帮扶活动已圆满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现将第一阶段的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在总结前首先得感谢MBA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

感谢吴老师的亲自参与

感谢班委的精心策划

感谢同学们不持辛苦来回奔波没有怨言

一、同学们的艰辛付出是值得继续发扬的2010年4月24日早上8:30, 贵州财经学院MBA09级秋季周末班师生一行45人从MBA中心楼脚准时出发,经过近三个小时的长途奔波,于11:30到达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断桥中学,在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断桥中学举行捐赠仪式近1个小时,同学们到中午1:30才得以用餐,来回期间没有任何同学有怨言,我们大家同学一直团结在一起。同学们的这种集体主义精神是值得大家继续发扬的。本次“扶贫济困”活动同学们共捐赠物资达5000多元,现金800元,MBA中心也捐赠1000多元的物资。所谓“爱心无价”,不管捐助多少,最主要的还是我们同学的一份心意。这次捐助活动充分贯彻了贵州财经学院MBA的培养目标“品格高尚、关注贫困、负重致远”,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让需要关心帮助的人感受到爱的温暖,是一种难得的快乐。

二、活动的社会效应

1、断桥中学学生的反应

启动仪式完成后,受帮扶的学生非常感谢我们,因为我们给部分学生送去了温暖,这次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社会是处处充满爱。活动过后有个孤儿学生讲:“什么是温暖,什么是关怀? 通过今天的帮扶启动仪式时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感谢贵州财经学院09级MBA秋季班学员对我们这些贫困学生的关注和给予我们实际的帮助。我们虽然没有温暖的双亲家庭,而我则是个孤儿。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您们就是我们的亲人。当您们将来要为我们送上大学而付出努力和心血时,我就已经体会到了您们的温暖和关怀。”

有的学生讲您们的帮助,让我看到了您们对于我们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的关心,让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

学生最需要的并不是钱物,我们有些人贫困的同学存在封闭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导致我们贫困生将自己的心灵世界与外界隔离,自怨自艾甚至怨天尤人,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健康,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我们贫困生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教师在精神上的关心。现在我们的帮扶活动,会给贫困学生带来很多的安慰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有我们的帮助,他们面对贫困,不会自卑,我们的关爱将会抚平他们曾经的伤痛,我们坚信:“生命,因坚强而美丽;生命,因爱而阳光!只要永不言弃,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向他们提供帮助,相信他们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更可喜的是他们学会了感恩,他们写了感谢信。

2、社会各界的认同

我们的帮扶活动得到了学院领导的认可,我们的帮扶活动在贵州财经学院第251期新闻中播出;同时也得到安顺市关岭自治县的政府领导赞赏,安顺市关岭自治县宣传部部长皮颖芳亲自打电话向我们的班主任吴老师致谢;并且我们的帮扶活动在当地的老百姓心中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我们活动产生了良性的社会效应。

3、活动的社会意义——“扶贫济困”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减震器”。

弱势群体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社会安全风险最易在社会承受力最低的弱势群体身上爆发。如果我们不能在消除社会绝对贫困的同时,逐步缩小贫富差距,那么,弱势群体边缘化和贫困化的生存状态,容易使他们产生相对被剥夺感和对抗情绪,从而使得这一队伍中蕴藏着巨大的社会安全风险隐患。救助弱势群体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反映社会文明和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个弱势群体得到保障的社会,才是一个稳定、协调发展的社会。民生问题不解决,社会不会安宁。而民生问题的解决又离不开“扶贫济困”的投入。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体的生活,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生命,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扶贫济困”。人与人应当是平等的。不平则鸣。落差拉大,必然带来高低之间的张力加大。社会张力加大是社会冲突的前兆。因此,各国都很着力缩小城乡间、地区间、阶层间的收入差距。二十多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在拉大。邓小平在1993年9月16日指出:“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慈善机制灵活,是化解矛盾的轻骑。“春江水暖鸭先知”。慈善是社会的触觉。在社会矛盾处于萌芽状态时,“扶贫济困”往往会首先觉察到,并能贴近需求提供救助。社会学家邓伟志说:“一次救助胜过三天三夜的规劝。一次救助加上三天三夜的规劝,胜过八天八夜的说教”。所以说,“扶贫济困”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减震器”。我们实施“扶贫济困”活动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活动的下一步打算

1、继续发展壮大“扶贫济困”事业,尽力帮助我们能帮助又需要帮助的人。

2、实施“一帮一”、“多帮一”方案,固定帮助未来对社会有用而又急需帮助的贫困学生。

3、坚持贯彻贵州财经学院MBA的培养目标“品格高尚、关注贫困、负重致远”。为国家、为社会尽我们的微薄之力。

上一篇: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赏析下一篇:建设工程造价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