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习俗礼仪(共11篇)
在英国,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匀惯开展种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 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英国的新年庆祝活动大都在除夕火夜举行,“迎新宴会”,便是其中之,这种宴会分“家庭宴会”和“团体宴会”两种,宴会通常从除夕晚上8时开始中直至元旦凌晨结束。宴会上备有各种美酒佳肴和点心,供人们通宵达量地开怀畅饮。午夜时分,人们打开收音机,聆听教堂大钟的新年钟声,钟声鸣响时,人们一片欢腾,举杯祝酒,尽情欢呼,高歌《往昔的日光》。“除夕舞会”则是另一种庆祝活动。由当地的旅馆和舞会,夜幕降临。人们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杰到这些装饰一新的灯光辉煌的舞场,在美妙的乐声中翩翩起舞,成千上万的人群,还云集到各个广,围绕着广场中心的喷泉和厄洛斯神象,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电视台还在广场做现场直播,让在这家“守岁”的人也共享欢乐。
德 国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孩子们组成乐队,穿上新 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年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在德国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日 本
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为全国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除邪恶,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人们便离座上床睡觉,希望得一好梦。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除夕做的梦,以测吉凶。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1--3日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新年还是个“吃”的节日,各国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来祈求好运。日本人在“正日”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三天,则吃素的,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现日本多数城里人已放弃新年吃素匀惯,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条,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
法 国
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平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欠收年。
泰 国
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是公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节日里,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车上站着化了妆的“宋干女神”,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敲着长鼓,载歌载舞。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善男信女夹道而行,用银钵里盛着用贝叶浸泡过的,渗有香料的水,泼洒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的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沐浴。为庆贺新年,泰国人举行在规模的“赛象大会”,内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赛、古代象阵表演等。很是精彩动人.埃 及
埃及是文明古国,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观察星象了,他们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尼罗河水立时上涨。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埃及的克鲁特人迎接新年,在门口放一张桌子,七八只碟子供着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的颗粒,还有好些绿色植物的小芽,这象征丰裕。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农业生产是从秋季开始的。
印 度
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印度人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游行),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巨人“作战”,“英雄”引发点着火的箭,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除夕前,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图画。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年青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欢在过新年时不管熟悉与否,见面徒手格斗。围观者叫好助威风,往往成为姑娘追求的对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圆滑粗大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姑娘们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挠向杆上爬去的小伙卫子,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夺得小袋取得胜利为止。
朝 鲜
朝鲜和我们中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匀俗。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 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新加坡
元旦起个大早,高高兴兴的从长辈那里拿“红包”(压岁钱)。新年里有个社团组成的舞狮、舞龙队沿街表演。男女老幼穿着盛装,带上礼品走访亲友。过年时,人们爱吃油炸糯米和红糖做成的甜年糕。
伊 朗
众所周知, 东、西方民族, 国度之间存在着差异, 有时对同一句话、同一称呼, 甚至同一词汇, 中国人的理解与西方人 (尤其是讲英语的人) 的理解就大相径庭, 这就给我们迈入英语学习的殿堂带来一定的困难, 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 从一开始就应该向同学辨析东、西方两种交际习俗的差异, 本文从一下七个方面进行着重比较, 以便帮助同学更恰当地进行语言交际。
一、打招呼 (greetings)
在中国, 彼此之间见面问候时, 一般会问“上哪去” (Where are you going?) 和“你吃了吗” (Have you had your meal?) 。殊不知, 通过这两个问题来和西方人打招呼是很不恰当的 (inappropriate) 。这时西方人由于不了解中国的礼仪习俗, 所以他们会认为我们在打听他们的个人隐私, 就会感到很尴尬 (feel awkward) , 其实则不然, 我们仅仅把这两个问题当做一种问候语而已。“Have you had your meal?”对方就会认为你向他们发出真诚的邀请 (invitation) , 约他们共进晚餐。西方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早上/中午/晚上好) , “How do you do!” (你好!) “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很高兴) “How are you?” (你最近好吗?) , 而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或“hi”。
二、寒暄 (chinchin)
中国人见面寒暄常会问“多大了?” (How old are you?) “在哪发财呀?” (Where do you work in?) “结婚了吗?” (Have you married?) , 在西方人中, 年龄 (age) 、地址 (address) 、工作单位 (job) 、收入 (income) 、婚姻 (marriage) 、家庭情况 (home background) 、信仰 (brief) 等话题都属于个人隐私范畴, 忌讳别人问及。西方人寒暄最常见的话题 (topic) 则是天气 (weather) 的状况, 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It's fine.”中国人的寒暄方式还常有“你今天气色不好, 生病了吗?”“好久不见, 你又胖了。”这表示对对方的关心, 人们不会为此生气, 而西方人如果听到“You are fat.”或“You are so thin.”时, 就会感到不舒服, 无从回答。另外, 在打电话时, 也应切忌用汉语的语义结构来套用英语“Hello, I find Xiao li, please.”, 而西方人打电话、接到电话先报自己的号码、单位等, 如:
A:Hello, 887766220.
B:Hello.This is….Could I speak to…, please?
三、称呼 (appellation)
在西方国家, 人们相互之间的称呼与我国的差异也较大, 有时在中国人看来还很不礼貌 (impolite) , 甚至是有悖常理。比如:小孩称呼祖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哥、嫂、伯、姑、姨、舅”时, 不是加上grand-、aunt、uncle等, 而是直呼其名;年轻人称呼老年人时, 也是直接在姓氏前加Mr.Mrs.Miss。又如在中国, “小李”、“小张”是很亲切的称呼, 而用“小玛丽”称呼一位西方青年却是不礼貌的。同样, 我们可以用“老师、书记、经理、工程师、厂长”等一些表示职业的词与姓氏连用表示尊敬, 而在英语中问候“老师好”用“Good morning, teacher!”表示就不正确, 因为在英语中teacher是一种职业, 一般不用作称呼, 应改为“Good morning, sir.”或“Good morning, Miss.”。
四、赞扬与祝贺 (praise and congratulations)
中国是礼仪之邦, 当听到别人的赞美或祝贺时, 我们即使心里高兴, 嘴上也要谦虚一番。例如一位外国游客对导游说:“你的英语说得很流利 (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 。”这位导游却谦虚地回答:“不, 我的英语一般一般吧 (No, no.My English is just so so.) 。”对于中国人的谦虚回答, 西方人会误认为自己的判断力有问题。根据西方人的习俗, 当他们赞扬别人时, 总希望别人道谢或爽快接受, 而不希望以谦虚、客气的方式作答。对于受到别人赞扬和祝贺, 我们应该愉悦地答道:“Thank you.”
五、道别 (farewells)
中国人道别时, 常把客人送出门口或更远, 客人说“留步”, 主人说“慢走”、“再来”等等, 把这些话直接译成英语“stay here”、“walk slowly”、“come again”很显然不符合西方人的习俗, 其实, 挥挥手或说“Byebye”、“So long”、“Take care”、“See you later” (再见、珍重、回头见) 就足够了, 相反, 中国人却认为这样做不够热情, 故有“十里长亭”一词, 这就是礼仪习俗的差异。
六、关于“Thank you”
中国人“谢谢 (Thank you) ”的使用频率远不及西方人普遍。西方人任何人之间, 哪怕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都会说“Thank you”, 这里“Thank you”只是一个习俗性的回答, 并没有太多的谢意在其中;而中国人只有在接受了帮助时, 才会发自肺腑地说“谢谢”。一位中国警察在帮助了一位外国友人之后, 外国友人一般会说“Thank you”, 而中国人会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翻译后变成了“It′s my duty.”这就会让外国人听起来很尴尬, 因为“It′s my duty.”的本意是不想这样做, 无奈, 这是我的职责, 不得不做。这与汉语的原意出入很大, 而恰当的回答则应是“It′s a pleasure.” (我很乐意) , “Don′t mention it.” (没什么) 或“You are welcome.” (不用谢) 。
七、“Excuse me”和“Sorry”的区别
最容易被用错的还有“Excuse me”和“Sorry”。“Excuse me”常常被翻译成“对不起!”, 其实说话人是无过错的,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打扰一下”, 它的用途及其广泛:与陌生人搭话、打断别人的说话、从别人身边挤过、男士为了吸引女士的注意力等等。如果说话人有过错, 那么就应该讲“Sorry”, 来表示歉意。
英国有本名为《旅游者酒吧仪俗指南》的小册子,书里有这样一句忠告:“你如果没有去过酒吧,就等于没有到过英国。”
到了英国一定要到酒吧喝一杯,而要想更多地了解英国社会,就更应该到酒吧坐坐。去过英国旅游的人都会发现:传统的英国酒吧是最能领略到当地风情的地方。只要一走进英国酒吧,人们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从买酒开始的。因为大多数英国酒吧里是没有服务员给顾客端酒的,顾客得自己到酒吧台去买酒。这规矩虽然使人感到有些不方便,可是却有着深刻的内涵。在以冷漠著称的英国社会里,酒吧仪俗的形成是为了促进社会交往。例如,顾客排队买酒时可以与其他等待买酒的人进行交谈。在英国,唯有在酒吧台,与陌生人亲切交谈才可能被看成是完全适宜的正常行为。可对于外国旅游者来说,进英国酒吧喝酒,如果不入乡随俗的话,那将一无所获,并且还可能碰到麻烦。比如说,旅游者若是团体前往。最好是1~2个人前去买酒。因为酒吧常客和服务员最讨厌一大伙人一边嚷着、一边又不知喝什么酒好,把通往酒吧台的路给堵住了。
虽然英国人早已习惯于排队,但在酒吧里却看不到排得很正规的队伍,大家都显得非常松散和随意。可是,服务员竟有本领知道该轮到谁了。
如果你想早些买到酒,可以做些动作引起服务员的注意,不过这些都是有规可循。比如,千万不要大声嚷嚷,不要在酒吧台面上敲击钱币,不要绷着脸,更不要摇晃挂在酒吧台后面的铃,因为那是酒吧老板用来表示到了关门时间的。总之,要想让服务员看到你,你可以举起空杯子或钱,但不要摇晃;你脸上可以流露出等待、期望甚至略带焦急的表情。因为,你如果显示出非常心满意足的神态,服务员会认为他们已经为你提供服务了。
在酒吧里,人们常常把“请”字挂在嘴边,并尽量不做一些酒吧服务员最讨厌的事。例如,有些服务员不喜欢顾客拿不定主意而让他们无所适从;不喜欢许多顾客在等着买酒而你却靠着酒吧台发呆或闲聊;也不喜欢有人等到最后,才突然说要喝爱尔兰烈性黑啤酒等之类的酒,因为与其他酒相比,准备这类酒的时间要比调制其他种类酒长得多。
至于说到在酒吧里施舍“小费”,你可千万不要给服务员现金以示酬谢,正确的做法是请服务员喝一杯酒。因为给现金小费会使人觉得服务员是伺候人的,而请他喝一杯酒则是友好的表示。
当你喝上酒以后,想与别人接触,切记要留心观察一下。上酒吧的人如果有兴趣进行交谈的话,多半会用非言语方式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要去找那些已经买了酒但仍在酒吧台前晃荡的人。而那些已经离开酒吧台,找到椅子坐下的人可能只想独自饮酒。还可找那些脸朝外或朝屋里人看。并用形体语言表示“可接触”的人。第一次接触时,千万不要动不动就伸出手来笑容满面地自我介绍,这会使英国人感到尴尬。因为英国人根本不想知道你的姓名,也不想与你握手,至少在相互间尚未形成某种共同利益之前是这样。
你可以同人泛泛地谈天气、谈啤酒、或者就谈所在的酒吧。在适当的时候主动提出给你新结识的同伴买酒,这种相互请酒是感受自己是酒吧群体中一员的关键作法。可以帮助你更多地了解英国。在分担轮流买酒的费用时,要注意当地人的习俗,做得体面而有分寸,因为英国男人害怕亲密,他们对其他男性表示友好有困难,因而在举止行为上有时难免会不怎么和善。
你如果与英国朋友在一起或者在洽谈商业合同,接待你的主人中有一位可能买第一轮酒,这时你就应该很快地表示买下一轮。一般在对方杯子里的酒只剩下1/4时,便是你该提出买酒的时候了。“这轮酒由我买,你喝什么酒?”这是英国酒吧里非常流行的一句话。
9世纪形成王国。1397年挪、丹瑞三国成立以丹麦为首的卡尔玛联盟。1523年瑞典脱离三国联盟。1814年挪威被丹麦让于瑞典,成立瑞典联盟。政府实行那种主立宪。宪法于1814年行效。王位世掌行政权,任命内阁理政务。国会议员民选取,任期4年。每逢开会时,议员互选,1/4组成上院,3/4组成下院。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挪威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木材加工、电力、冶金传统产业历来较发达。卑尔斯、斯塔万提、特隆、哈默菲斯特都是著名渔港,近年平均量在250万吨左右,人均为600-700公斤,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多的国家之一。70年代,挪威发现沿海油田,经开采经营后,年产超过3063万吨,挪威人因此获得“北方蓝眼的阿拉伯人”的绰号。目前,石油行业的工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3。1985年挪威国内生产总值达579.1亿美元,人均达14370美元。
按挪威的商务礼俗,随时宜穿保守式样西装。挪威人办事特别注重按时、准确。访公私机构必须先订约会。如你有事不能按时赴约,一定要给对方打电话,另作安排。挪威商人言行处事都非常保守、正式,别做出一种很熟悉的样子,挪威商人不喜欢这一套。
不过挪威商人还是十分友好、好客的,八成会请你到他家中做客。应邀到挪威人家中做客,切记:第一,准时。第二,带一束鲜花或巧克力作为礼物送给女主人。客人应在出席晚宴的第二天,人送花或糖果等礼物给女主人。
挪威禁止酒后开车,一经发现处理极严。在社交中,总要指定一个人做司机,故当天他不会喝酒。说话中避免问对方会什么工作、工资多少、社会地位等私事。在挪威没有特别的禁忌,但是有一点要知道,宴会时大多喝一种当地出产的酒aquavit,以代替酒与水。敬酒时,一定要目袖对方,表示打招呼,喝完的时候也一样。如果你因公洽谈须往卑尔根,务必由奥斯陆搭快捷、舒适的火车前往,一路山清水秀,会令你终身难忘。挪威港口多,商船位居全球第三,素有“航海国家”之称。挪威商船平均所为6年,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船队之一。
在日本,每年的中元(6月底至7月中)和岁末(12月底至1月初),是日本人送礼的高峰时期。每年这两个时候,日本的各大百货店、超市等,都会开辟出专门的“お中元”“ お岁暮”专柜,并指定专人负责接待购买“お中元”“お岁暮”礼品的客人。这两个时间段里,除了商店之外,邮递公司也特别忙,还有家家户户的门铃也跟着一起“忙”,因为不断有邮递公司的人来按铃,说“特急便来了”。日本人送礼的对象主要是关照过自己的上级、长辈以及同僚好友等,礼物多为食品、土特产品、生活日用品等,礼物的价格并不贵,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日本人迁入新居时,也要向邻居赠送小礼物,表示关照和友好;还有外出旅游后,日本人也往往会带回一点小礼物送给同僚或邻居,表示大家“有福同享”。
因为日本人收到别人的礼物后要“还礼”,回赠对方一件与收到礼物的价格大致相同的礼品。你送的东西太贵重了,对方回赠你的东西也要贵重,为了不让自己的送礼成为对方破费钱财的负担,日本送礼的标准是:礼物不能太贵重,既表示了自己的心意,又不会引起对方的不安。日本人将送礼看作是向对方表示心意的物质体现。礼不在厚,赠送得当便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送礼禁忌
日本人将送礼看作是向对方表示心意的物质体现。礼不在厚,赠送得当便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但如果不了解日本的送礼禁忌,那么肯定会处处碰壁。在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日本人的送礼禁忌。
日本人对绘有狐、獾等动物形象的礼品甚为反感。在他们心目中,狐狸是贪婪的象征,獾则代表狡诈。
日本人送礼时,送成双成对的礼物,如一对笔、两瓶酒很受欢迎,但送新婚夫妇红包时,忌讳送2万日元和2的倍数,日本民间认为“2”这个数字容易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一般送3万、5万或7万日元。
日本人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仙客来及各种淡黄色花或白色花。另外,礼物的数目千万不能是4或4的倍数,因为日语中“四”和“死”音近。
到日本人家作客,携带的菊花只能有15片花瓣,因为只有皇室帽徽上才有16片瓣的菊花。接送礼物要双手,不当面打开礼物,当接受礼物后,再一次见到送礼的人,一定会提及礼物的事并表示感谢。
礼品包装纸的颜色也有讲究,黑白色代表丧事,绿色为不祥,也不宜用红色包装纸,最好用花色纸包装礼品。礼物应该包装好,不要用白色或色彩明亮的包装纸,因为在日本文化里,白色象征死亡,明亮的颜色则会显得过分花哨,不够庄重。当然,送礼的禁忌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做一一介绍了。
奇怪风俗
我们中国人送礼物的时候讲究双数喜欢送送成双成对的礼物,但是在日本特别忌讳双数,参加婚礼送新婚夫妇红包时,千万不要送2万日元或者2的倍数,一般大家都会送3万日元毕竟每个月工资在那限制着。当然送送5万或7万日元的人也有大有人在。日本民间有着“2”会引发夫妻感情破裂的迷信传说.礼品包装纸的颜色也很有讲究,黑白色代表丧事,绿色为不祥,也不宜用红色包装纸,最好用花色纸包装礼品。所以来日本购物的小伙伴会发现包装纸基本都是小碎花偏多,绝对不是日本人有着一颗少女心哦。
住在台湾花莲地区的高山族小伙子爱上姑娘后。就砍柴割藤,大大方方地送到姑娘家去,表示爱慕之情。大胆一点的小伙子,放下柴担,还会向姑娘的伊娜(妈妈),阿玛(爸爸)问好。姑娘呢,如果看中了小伙子,也会亲亲热热地到小伙子家帮着挑水、杵米、做饭。
宠爱女儿的伊娜,除平常细细观察小伙子的一举一动之外,还会到部落头目家了解小伙子的劳动、 品行和健康情况。如果头目说:“ 马拉格(勤劳)顶呱呱!”姑娘的母亲还会亲自考察小伙子的勇气和能力。这时,她就会悄悄地躲在牛棚边,让部落头目把小伙子叫来。一见到小伙子,她就从牛棚里拉出一头大水牛,并用劲地拍打牛屁服,牛受惊了,迅即朝前奔跑。小伙子见到水牛,就要迅速冲上前去抓住牛角把牛制得服服贴贴。这样,姑娘的母亲才会笑逐颜开,表示放心了。
这以后,姑娘和小伙子就可以公开自由来往了。小伙子为了表现自己勤劳,天亮前就要砍好一大捆柴禾放在姑娘家门口。姑娘也常到小伙子家勤快地挑水做饭。干完活,男的必须送女的回家。按风俗男的必须走在后头,让女的走在前头,这样一应一和地唱着歌回家。过了一、二年,双方便可以定下婚期了。
娘家泼水送新娘
泼面盆水是婚礼当天,新郎前来女方接新娘时,当新娘、新郎一登上车,车子要开回夫家时,新娘的母亲或家族中的长者,手持一盆水,往新娘车上一泼,车子开动,紧接着新郎便把手中的扇子由车中抛下,泼面盆水者即刻捡起扇子猛扇,边扇边念着:“扇凉一点,很凉啊!很凉啊!”泼面盆水意即提示新娘:“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要好好地对待夫婿,永相厮守,就如同“覆水难收”,不能轻言 离婚之意。拿扇子猛扇猛叫意思是“女儿嫁出去了,又了却一桩心愿”,所以“好高兴,好凉快,好痛快啊!”
挂尾蔗示和睦
企业习俗、礼仪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
企业习俗、礼仪是企业文化的最基础内容和浅层次内容,也是萌芽期文化。所谓企业习俗,是指企业员工在长期的共同劳动中形成的习惯做法,这种做法沿袭日久,是全体员工默认的、心里的、自觉遵守的规范,而不是强迫的、书面制度式的规定,是一种“软约束”。譬如,美国一些企业常见的习俗有:幽默的问候、适宜的逗趣和恰当的玩笑、举办工作午餐和圆桌会议等。在中国企业中,见面友好的问候、节日期间走访慰问困难员工和老龄员工、注重女工保健、举行春节团拜会、员工家属联谊会、文体活动等等。习俗似乎没有什么道理,但大家普遍认为应该这样做,做了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发展。不同的企业习俗体现了企业不同文化的特征和氛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但却发挥巨大作用,能够规范和统一企业员工的言行。如果企业员工不按照习俗进行,就会被排斥在群体之外。
所谓企业礼仪,是指企业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具有一定程度和比较规范的集体活动。一般来讲,礼仪包括仪式和典礼两种形式。仪式相对于习俗来讲,比较规范和程序,通常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常见的仪式有工作仪式、管理仪式、慰问仪式、走访仪式、表彰仪式、团拜仪式。典礼从广义上讲,也是一种仪式,但比仪式更为隆重、更为程序化、更需要事前大量的准备工作。典礼包括庆功会、表彰会、誓师会、厂(店)庆、开业(工)典礼等活动。这些礼仪,有的是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有的让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有的寓教于乐,使员工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有的通过礼仪在社会公共事务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习俗、礼仪是企业长期约定俗成的,不同于规章制度。习俗、礼仪依靠无形的力量来规范员工,它通过自然、随和、轻松的文化规范形式,使员工受到薰陶和感染,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密切人际关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亲和力和团队意识。
良好的习俗礼仪推动企业积极向上
企业习俗和礼仪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企业文化这座大厦的基础。良好的习俗和礼仪有助于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相反,不好的习俗和礼仪则有可能形成企业不良文化,甚至企业反文化。因此,培育企业良好的习俗、礼仪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程。国外企业文化建设特别重视礼仪养成教育,我们认为,礼仪教育也就是培养员工日常工作行为规范。特雷斯·E·迪尔、阿伦·A·肯尼迪在《公司文化——公司生活的礼节和仪式》中,将企业典礼、仪式列为企业文化构成5项要素的第4项要素,他认为企业应通过仪式、礼节向员工灌输企业的工作程序、办事标准,并向社会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国外企业就非常重视培育企业的习俗、礼仪。摩托罗拉公司有着非常好的员工交流沟通习俗,如总经理座谈会、恳谈会、对话会和业绩报告会,员工可以和公司决策层、经理层等进行直接沟通。美国希尔顿饭店自始至终地重视培养员工的礼仪和习俗,其员工的文明礼仪教育形成的微笑服务享誉全世界。唐纳·希尔顿每到一家希尔顿饭店,问得最多的是:“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没有?”良好的礼仪使希尔顿饭店度过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走出困境,步入坦途,并带来了巨额丰厚利润。世界著名的百货连锁店沃尔玛有一个特有的习俗,那就是只要公司的利润率达到8%以上,公司董事长兼CEO萨姆·沃尔顿就带领员工身穿草裙,头戴花环,尽情在华尔街上跳舞,边跳边唱“来一个W,来一个M,我们就是沃尔玛!来一个A,来一个A,顾客第一沃尔玛!来一个L,来一个R,天天平价沃尔玛!我们跺跺脚!来一个T,沃尔玛,沃尔玛,呼呼呼!”。这种习俗也是沃尔玛“吹口哨”工作哲学的具体生动体现。美国玛丽·凯化妆品公司成功经营的秘诀在于其创始人建立并形成了优秀的公司习俗,如每逢圣诞节、公司纪念日,总经理都给全体员工寄发贺卡;员工过生日时,总经理寄去贺信,并亲笔写下贺词,然后郑重签名。员工进厂1年的时候和3周年、6周年、9周年时,总经理奉送比较贵重的首饰,当员工工作15周年时,将得到一件镶有钻石的更贵重的首饰。
日本松下电器株式会社的社长松下幸之助非常注意发挥企业习俗的作用。他主张建立了朝会和夕会的习俗,即利用每天上下班5分钟的时间,各部门、各单位的员工聚在一起进行宣誓、总结。朝会时,要唱社歌,为建设新日本同心协力!不断地努力生产!我们为世人提供的商品,犹如涌泉一般。振兴产业!振兴产业!还要全体朗诵公司精神:产业报国、光明正大、亲爱精诚、奋斗向上、遵守礼节、顺应同化、感恩图报。
再如IBM公司的工作礼节,该公司成立于1914年,创办人托马斯·沃森看到当时有些企业内部风气不良,许多老工作人员欺压新来者,两者之间结下仇怨,员工内部很不团结。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托马斯·沃森要求管理者不要虐待或粗暴地对待雇员,而要设法让他们对自己和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产生好感,通过尊重员工的权利和尊严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劳资双方的协作关系。托马斯认为,尊重人就要讲公平,只有平等对待,互相尊重,才能形成团结友爱的氛围。他还叫人专门制订了工作礼节的自我检查手册,人手一册,随时对照检查。同时,为检查员工是否遵守必要的礼节,他在各个基层中,任命1-2名的“礼节委员“,因为身边有礼节委员的监督,员工就不会发生不礼貌的行为。IBM工作礼节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相互问候,人与人的关系是从相互打招呼、亲切问候开始的。公司要求每天第一次见面都要相互行礼,并说声“早”或“好”。二是谦虚有礼,要求员工在日常交往中,常用尊敬语、自谦语。三是友好接待客人,凡来访客人,就是全公司的客人,一定要热情接待。四是要在电梯上展示文明形象,公司要求上下电梯时请客人先行并对先乘的客人微笑示意。五是讲究电话礼仪,电话是公司的窗口,公司要求先报自己的名字,事先整理好通话要点,努力在3分钟内打完。接电话时,电话铃响两次以前应接电话,倘若响过两次后才接电话,要说:“让您久等了”。总之,IBM公司试图通过这些生活细节的规范化,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从而在公司里形成文明礼貌、友爱互助的良好风气。IBM公司这种尊重人、爱护人的企业精神不仅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心,更加信赖自己的企业,而且也为公司赢得了很高的荣誉。
企业习俗礼仪需要长期养成
企业习俗、礼仪的形成是企业负责人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够形成的。形成良好的习俗、礼仪关键在于企业领导按照企业的使命、宗旨和发展战略,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培养,培养良好的风俗习惯,注意去掉不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习惯,这有助于形成共同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是企业文化建设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如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班前班后主动打扫卫生,不乱扔垃圾,认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着装统一等等。培育良好习俗的基础是从日常工作中的员工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小事抓起,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决定成败,并以此为突破口,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天长日久,必有成效。
蒙古人喜欢借颜色来寄托自己的愿望和感情,将不同的颜色赋予了不同的意义,红色象征亲热、幸福和胜利。许多蒙古人窗欢穿红色的蒙方袍,姑娘们爱用红色缎带系头发。黑色被视为是不幸和灾祸,故蒙古人不穿黑衣服。蒙古人热情好咨,有一套独特的.待客礼仪,具体表现在迎客、问候、待答。送客等方面。
客人告辞时,主人往往举家相送,并一再说“再见”、“欢迎再见”、“祝您一路平安”之类的送行话。在游牧或日常生活中,蒙古人相遇时,首先,总要极有礼貌地相互问候家畜安好,其次再互问家人平安,最后才相互寒喧。这是因为以牧业为主的蒙古人,把家蓄置于生活中特殊重要的地位。蒙古人具有好客的美好传统,即使对陌不相识的来客,也往往以礼相待。所以,人们说:“在蒙古,即使没带干粮,也可旅行数月”。蒙古各地每年7月总要举行那达慕盛会。蒙古人最忌讳的是将自家牲畜的乳汁卖掉,认为这是一种标志贫穷的耻辱。客人来访时,忌讳将鞭子或棍杖随身带进主人的毡帐,否则便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侮辱。客人切忌将帽子朝着门口放,当主人用盛在银碗里的酸马奶来招待客人时、客人必须一饮而尽,忌讳一口一口地细细品尝。如果遇到贵宾临门,他们则以全羊款待。他们有这样的风俗,在以全羊招待贵宾时,应由主人先切肉或先吃,否则贵宾是不吃的。他们的食量一般都很大,往往所吃的大块炖牛羊肉,重约1公斤左右,他们不喝汤,不用筷子,以左手拿肉,右手用刀切着吃。餐桌上须放盐。
节庆是各地彝族生活方式和习俗的集中表现。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事节庆;有以祭祀神灵、祖先为主的祭祀节庆;有以追念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为主的纪念节庆;有以欢庆丰收、庆祝胜利为主的庆祝节庆;有以歌舞戏曲活动为主的社交娱乐节庆等。主要的节庆有:
彝族年: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彝语称“库施”。各地过年时间不一,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选吉日过年。
火把节:为彝族的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历时三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坝或缓坡上,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斗羊、摔跤、选美等,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热闹非凡。早上,人们要杀牲祭祖;晚上,要举着火把在庄稼地中转游,意为烧死害虫,祈求庄稼丰收。
此外,黔西、滇东彝族在农历的三月三要过祭山节;云南石屏、元阳、巍山一带的彝族每年要过两次祭龙节,第一次在夏历二月第一个属龙日,第二次在秋收前,称“赔龙”,意为感谢龙王爷的雨露之恩;云南楚雄的彝族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要举行插花节,以祝愿幸福安康,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广西那坡、云南富宁一带的彝族在农历四月要举办跳弓节,农历三月三为广西隆林彝族的护林节。
饮食习俗
楚雄彝族多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田少地多,传统种植旱地作物,以包谷、小麦、荞子、洋芋、燕麦为主食。上世纪80年代以后,大多数彝族农户将包谷等农作物运到市场换取大米食用。彝族喜食糯食,这是彝族的最佳食品之一。彝族还有偏爱吃粑粑的传统习惯,粑粑多以玉米、荞麦磨粉蒸烤而成,一般只在年节或贵客临门时特意制作,被视为高级食品。肉食以猪、羊、鸡肉为主,烹饪时,常切成大片或方块,被称为“大块肉”或“坨坨肉”,还做成牛汤锅、羊汤锅,或烤羊、烤小猪等。此外,山地还盛产蘑菇、木耳、鸡[从]、核桃,再加上菜园生产的蔬菜,使得彝族蔬菜的来源十分广泛。另外,民间还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彝族日常饮料有酒、茶,酒的种类有烧酒、米酒、荞面疙瘩酒等。彝族皆以酒待客,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但凡宾客至或喜庆节日或节会议事皆饮酒。饮酒时,数人或者数十人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圆圈,边谈边饮,一座用一酒器依次轮饮,一次喝一口,称为“转转酒”,且有饮酒不用菜之习,直喝到酒醉方休。兴来时则豪饮,不论一碗半樽可一气喝下,以显示豪爽气概。饮茶之习在老年人中比较普遍,以烤茶为主,一般都在天一亮便坐在火塘边泡饮烤茶。所饮用的烤茶是把绿茶放入小砂罐内焙烤,待烤成酥脆略呈黄色发香时,冲入少许沸水,稍煨片刻兑入开水即可饮用。彝族饮茶每次只斟浅浅的半杯,徐徐而饮。
民居建筑
楚雄彝族的民居形式较多,多为土木结构,因地区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而分为土掌房、垛木房、闪片房、茅草房和瓦房等多种。
土掌房被称为楚雄地区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滇中及滇东南一带。这一带土质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是彝族独特的民居建筑,它与藏式石楼非常相似,一样的平顶,一样的厚实。所不同的是它的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采用夹板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其最大特点是房顶的建造,先是搭放圆木梁,梁上铺层松柏枝,然后覆撒一层松毛,再摊一层细泥,最后压一层沙土。这样的房顶可做到防晒、防寒、防雨,并由于其铺建结实,又可作为夏日纳凉的阳台和晒粮食的晒台。
垛木房墙体是用圆木卯榫垒垛而成,屋顶为人字形。一间普通的垛木房民居需耗材450根直径为15至20厘米笔直的圆木,外观稳健扎实,房内无需装饰,使用年限长达数十年。受汉民居影响,近些年建盖的垛木房靠正门一面已由原来的垛木房改为木板,节减了不少木料,同时也便于在木板上画些简单的装饰画。
闪片房也是彝族的一种民居,房屋墙壁是用土石垒成,房顶搭五至七根横梁,梁上覆盖条形木板,并用牛筋、棕绳等固定成顶,此种房屋一般是一楼一底,楼上为一通间,楼下分为三个开间,楼下三开间正中是堂屋,堂屋中央设火塘,左右房为寝室。
这些传统民居的共同点是,普通住房的正屋一般为一列三间,由三部分组成:正中为厅堂兼厨房。入门右上方设火塘,习称“锅庄”,以三块石头支撑,是全家家居生活的中心,在彝族居住民俗中占有重要位置。火塘是每一户彝族家庭生活的中心,是饮食、取暖、照明、会客、议事乃至室内宗教活动的场址。彝人大都把火塘视为家庭的象征,认为与一家人的命运祸福有密切的关联。尤其是火塘中的火之熄与燃与人的命运休戚相关,故火塘里的火长年不能熄灭,称之为“五年火”。火塘上方悬挂一行篾方笆,用于烘烤湿粮。过年杀猪时将猪尿泡(越大越好)悬空挂于其上,预示来年丰收,年景兴旺。
除了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出现法国式的圣诞老人之外,在美国和加拿大,圣诞老人的习俗基本上是相同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摆放圣诞树和滑冰场的盛大溜冰活动、华盛顿的给白宫上圣诞装饰的的活动,是美国圣诞节中最亮丽的风景线。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在每年都会跟踪圣诞老人在全球的行程,这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2.南美洲
在天主教盛行的南美洲,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充满着宗教主题。在这些国家,世俗的风俗和互赠礼物是欧洲和美洲土著人传统的混合体,并且正越来越多的受到了美国文化的影响。
无论在人们的家中还是在公共场合,耶稣形象在南美的圣诞庆祝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像秘鲁这样有着大量南美原住民后裔的地区,耶稣形象会使用历史悠久的技法手工雕刻。在墨西哥,乡村居民一起参与一场围绕耶稣基督诞生的故事表演也是常见的。全家一起享用圣诞大餐是非常重要的,饭菜内容各有不同。但圣诞烛光却几乎是夏夜中都有的一景,特别的在巴西城市中还常常可以在这天观赏烟火表演。
3.北欧
在瑞典,传统上公司会在圣诞节前一星期邀请员工参加一个圣诞午餐。圣诞节在瑞典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享受美食时节,圣诞节盛宴上的重点还是以烘烤火腿为主,但是哪一天享用它在不同的地方却也不同。不过在瑞典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那就是圣诞前夜这一天也就是12月24日下午3点准时收看迪士尼的特别节目。
挪威的圣诞大餐会在12月24日举行,挪威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特定的食物做为圣诞晚餐。经过安静的与家人团聚的12月25日,节礼日后会有另一场大型庆祝,儿童们会在此时在邻居中挨家挨户接受款待。Joulupukki(或圣诞山羊)是芬兰版的圣诞老人。他坐在驯鹿拉的雪橇里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发送礼物。
4.西欧
在英国,圣诞拉炮是一种庆祝圣诞节不可或缺的形式,而圣诞童话闹剧更是风行于年轻的家庭中。自从西元1947年开始每年挪威首都奥斯陆都会赠送一棵云杉树给英国人民作为表示英国于二战支援挪威的感谢之意。这棵树立于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鸽子广场, Trafalgar Square)而且是全英国最知名的圣诞树, 象征着英国和挪威人民之间的友谊。
5.东欧
从1991年苏联解体后开始,圣诞节日祝在俄罗斯重新复苏。圣诞夜的“神圣晚餐”包含12道菜肴,每一道都是为了纪念耶稣的门徒。虽然俄国的传统有些被转移到新年,但大多数仍被保留至今日。
在波兰,圣诞夜是斋戒的第一天,然后,在第一颗星星出现,交换礼物之后人们便开始享受。而接下来的日子通常是用来拜访朋友的。
6.亚洲
在台湾,名义上,圣诞节不是假日,但在1963年至2000年期间,每年12月25日均为行宪纪念日国定假日,以纪念中华民国宪法于1946年同日通过,并于翌年同日实施,所以圣诞节虽然在名义上不是假日,但却很凑巧地放假一天。
香港受前宗主国英国影响,12月25日圣诞节及12月26日节礼日均属公众假期。香港的圣诞气氛相当浓厚,很多商场早在11月中旬已有圣诞灯饰。平安夜,年轻人喜欢带着情侣到尖沙咀欣赏圣诞灯饰,开圣诞派对,或到兰桂坊等地狂欢,基督教及天主教徒则会参加报佳音等宗教聚会。商店、食肆及娱乐场所仍会照常营业,不少人会陪同爱侣出外消遣,亦有不少人会出国旅行。对年轻一辈来说,圣诞节的焦点完全集中在与爱侣一起庆祝,变相成为另一个情人节。此外,香港人普遍误解节礼日为“拆礼物日”,以为所有在圣诞礼物必须要待到此日才可拆开。其实欧美并没有此传统。在欧美,所有圣诞节礼物早在平安夜或者圣诞日早上已经拆开。
澳门同样受前宗主国葡萄牙影响,圣诞节是官方假日,和香港不同之处,是12月24日平安夜和12月25日圣诞节都是假日,12月26日节礼日却非假日。
旧时的婚嫁,在程序上遵循“六礼”之规,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几千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六礼”的表现形式在安康地区虽然发生了某些变化,但基本内涵没有大的改变。安康婚俗基本上沿袭此制。
订亲 又称订婚、订媳妇,是婚姻程序的第一步。订亲分为请媒人、拿八字、过门三道程序。
请媒人是男方有意某家女子时,便请媒人向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备礼前去求婚。旧时,安康各地的早婚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在边远山区和农村,一般当男孩长到十三四岁时,父亲便开始操心其婚事。现在大多是20岁左右。当地称媒人为“红爷”或“红娘”、“媒婆”。
拿八字是旧时“六礼”中的“问名”。求婚后男方托媒人前往女方询问姑娘的姓名和生辰八字,即出生的年、月、日、时。这一程序在安康叫“放八字”,也称“放口”。女方将姑娘的生辰八字庚贴,写在红纸上交给媒人,转交对方。男方拿到“庚贴”后,连同儿子的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卜算,看男女生辰和属相是相生还是相克,叫“合八字”,也称“合相”或“合婚”。若相克,则不能“合婚”。
过门是提亲后,八字又相合,由媒人引导,父母、兄妹和亲族叔伯等陪同姑娘前往男方“看家”,当地叫“过门”、“踩门户”。实际是女方对男方家庭状况,如住房、家具、家境、贫富程度等的实地考察。“过门”之后,女方走时,男方要送一些礼物。如果女方接受,表明女方对男方家庭较为满意;如女方推辞不受礼,则表明女方对男家不中意,婚事也就不便再提了。“过门”这一程序在有些地方是男方到女方家去,由媒人引导,带上“合婚礼”到女家去,女家以礼招待之后,姑娘与男方相见。见后,若男女双方满意,便让姑娘给男方来的客人,一一敬茶,谓之“端茶”。之后,由男方母亲亲自给姑娘带上耳环,临走再送给姑娘红包和礼物。如男方看不中,便不给女方什么礼物。旧时,不少地方保持古老的“纳吉”习俗,男女双方不直接见面,姑娘只能躲在屋内从门缝看女婿的长相;男子只能根据女方兄弟姐妹来推测姑娘的容貌。即所谓:“穿衣裳看袖子,说媳妇看舅子。”
认亲是男女双方同意之后,举行订婚仪式,然后男方带礼物,在媒人的带领下,去女方家拜认直系亲属,为“认亲”。
接亲 又称接媳妇、娶亲。是婚姻程序中极为重要的程序之一。它包括“过报日”、“过礼”、“迎亲”、“发亲”、“办喜事”、“闹房”、“拜客”、“回门”等程序。
报日,也称“送日子”。正式订婚之后,双方便为儿女婚嫁做积极准备。婚期一经择日决定,经女方同意后,便由男方以“喜贴”形式将结婚日期及彩礼,请媒人或亲朋送往女家通报。彩礼旧时包括姑娘结婚时用的衣料、被褥、布料及四色水礼之类。“报日”在“六礼”中叫“请期”。“报日”一般在婚期前一月左右通报对方。
过礼是临近婚期时,男方要在完婚前一天,即女方“花宴酒”之日向女方家送礼物。这种“过礼”,除送两块肉(俗称“礼吊”),两瓶酒、四色水礼而外,还有衣服、床单、首饰、化妆品和离娘帕子(一匹丝织黑帕,现在叫离娘布)等,装入专供“过礼”用的“抬盒”内,用红纸垫入盒底并用红纸条封盒,一边在红纸上写上“封盒大吉”,另一边写“开盒大吉”,由两人将盒抬上,再由媒人和下书先生(选识字、懂礼、能说会道、熟悉民俗礼节的人担任,也是男方的全权代表)带上婚书、请贴以及红包礼(开盒礼、填庚礼、餐厨礼等)前往女家。下书先生将写有“满门请”的请帖和红包礼等交给女方家长,并请女方开盒(给开盒礼),摆出彩礼请女方亲友过目。女方要找一位能言善辩的己亲与下书先生“舌战”,若女方的一些要求男方在“过礼”时未能满足,缺这少那,第二天就不能按时发亲,下书先生代表男方作一些让步,并答应立即弥补。如果下书先生能言善辩,许多问题也就代解了。女方招待男方“过礼”之客,并由女方填写婚书的“庚书”(交填庚礼),由下书先生带回男方。女方要将“过礼”的两瓶酒留下一瓶,换上一瓶水,放入抬盒返回男方。
婚期前几日,新郎带厚礼(启媒礼)到媒人家请媒人来男家款待,帮办喜事,并由下书先生作陪,谓之“启媒”。迎亲前一日,宴请帮办喜事的人员和己亲厚友,名为“支客”。婚期这天,男方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由下书先生携红包(迎亲礼、祝神礼、梳妆礼、上轿礼等)和四色水礼,带领抬嫁妆和迎亲人员一同到女方家接亲。
洞房铺床,一般是婚期前两天夜里,选一名儿女双全、聪明能干、有福气的中年妇女铺床,边铺边念词:“铺床,铺床,枕头鸳鸯;先生贵子,后生姑娘;今年生一个,明年生一双;打开红罗帐,一股桂花香;自从今年起,地久又天长。”床铺好之后,在婚期的前一天晚上,还要选两个有福、全命的人(指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儿女的人)在新房睡觉,谓之“烘床”或“暖床”,象征新人有福、全命。
酬客,又叫办喜事。结婚酬客叫过红喜事,又称办酒席。结婚这天称“正日子”,要设宴款待亲朋和女方送亲的上亲。酬客多有讲究,全过程由总管、支客(又叫执客)张罗安排。
安康旧俗结婚三天喜事,结婚头天请“支客”,为招待帮忙的和男方己亲,不做席,饭菜比平时丰盛;结婚这天为“正日子”,即酬客,上亲、己亲厚友、朋客(朋亲),酒席筵请,十分隆重;第三天为“圆饭席”,和正日子一样丰盛,只招待上亲、己亲。一般朋客不再招待。现在城镇婚礼从简,一般是一天喜事,不搞“圆饭席”。但在山区农村,仍还有三天喜事办“圆饭席”的。现时,城镇多在饭馆、宾馆包席,发请帖请客赴宴。农村仍请厨师在家里备办酒席。
拜客,又叫“开拜”。旧时多在结婚的当天晚上进行,在堂屋正中设一香案,焚香燃烛,地上铺一红毯,由新郎新娘立于屋中,叩头拜客。此礼由支客主持,受拜者是己亲内戚。受拜者坐于上方椅子上,除首受拜父母、祖父母之外,其余受拜的人要送给新郎新娘礼钱,名曰“受拜礼”,但新娘必须送给事前准备好的受拜者一件回礼,如鞋子、袜子之类。每拜一个,端盘子的就上前接礼,也用盘子将回敬礼端给受拜者。
娶亲礼仪
秦巴山区的老户人家十分重视嫁娶之道。男女联姻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礼中礼数复杂。安康各地婚俗中,从提亲到迎娶一般要经过请媒、合相、订婚、认亲、报日、迎娶等多道程序。
一为请媒:男方需提四色礼到媒人家请求,一般媒人都是跟男女双方很熟悉的人,便于说和。二为合相:请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属相、生辰八字,算一下两人在一起生活能否相合,有无禁忌相克。三为订婚:男方需选择吉日,备好肉、糖、酒、米、面等共记八色礼,每样礼物净重数量需为双数,陪送到女方。四为认亲:男方会根据女方提供的日期,同女方一起带上礼物(双数)到女方的重要亲戚家拜访。五为报日:男方选择好吉日后,备礼请媒人到女方家送去结婚日期,一般送报日的时间都在婚期的半年前左右。六为迎娶:男方备厚礼到女方家里,放鞭炮迎接新娘,抬女方嫁妆。新娘由其兄长背出门槛,若无兄长,可穿一双旧鞋出门,不能回头地走出一段路后才可换新鞋,并且有数人送亲(人数为双数,一般是哥嫂或其他男女长辈,有着父母、姨不送以及姑不接的风俗)一同到男方家里。七为闹房:男方家里热热闹闹,招待宾客,到晚上洞房夜灯火辉煌,亲朋云集,无长幼之别。欢索酒果,通宵达旦。八为送房:夜深时闹房者仍兴犹未尽,主家便请一高寿老太,排开众人,就床沿坐下了,宣布“请新人上新床”,将大伙赶出门外,便算送房成功了。
订婚礼节
订婚
请介绍人。求婚之家,欲择某户女子为婚,先请介绍人到家招待一番。说明求婚之意,于是介绍人奔走双方,发挥媒介作用。
见面
经介绍人媒介同意联姻者约定时间两对象在男方或其亲戚家见面,经谈话同意,即订婚约。负面时,男方要简单招待,双方主要亲戚要参加,参与意见,谈话后,两人要互赠礼品(男给女一身衣服和四样礼,女给男方礼品稍轻)。如对方收礼,就表示同意,否则就有问题。
看屋
近年来兴起了女方到男方家年看屋的规矩。看屋时,女方的主要亲属要陪同,男方要设像样的宴席,要给女方比见面时更重的礼物,至少一身好衣料。如男方不同意看屋,需将看屋的花费折成现金给女主,纯属一种礼之举。
扯衣服
看屋之后,介绍人即与双方协定给女方扯衣服的数量、花色、时间、地点、以及动什么人行。这天,男方主婚人与介绍人同女方去的人进县城,一般扯四至六身(每身2件。每件7-9尺)的衣料,十身、八身不等,至少要花二三百元,多者千二八百。解放初多买布料,现在以毛料、绸料为主。除衣料外,还的鞋、袜、围巾、毛线、提包等。扯衣服完毕,一行人还要到饭馆进餐,叫上十个八个菜,花上百元。农村人常为扯衣服犯难。
坐喝
渭河北人叫“吃酒席”,渭河南人叫“过礼”,民间人贬之为“抄,抄,抄”,意谓“吃,吃,吃”,坐喝之礼仪非常隆重。这天,男方要杀猪、宰羊,备齐鸡、鸭、鱼、肉,请厨做菜,搭棚待客,房上架高音喇叭等搞得排排场场,以示富有。男方亲属应邀带礼品赴宴,女方通知族门、乡党、亲戚扶老携幼来坐吃媒席,以表示赞同,普通坐喝,待客七八桌,多者竟达二十多桌,上菜二三十道,其程序是:
1、进门先喝茶,佐以糕点,干果,有四碟九盘者,亦有十一花(九大盘上架四小碟)。
2、吃先饭,以吃臊子面居多数,专请村中巧妇操作,要达到:“溥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臊子有猪肉、羊肉、鸡丝等。
3、两顿饭:先喝酒,再吃饭。喝酒时,开始出盘摆八个或四个菜,然后边饮酒边上菜,山珍海味、五花八门。饮中,男对象由女家一人领上女方客人逐一敬酒,叫认女婿,女对象则由男方一人领上给男家人敬酒,让其认媳妇。酒过三巡。介绍人将男方为媳妇所备衣物和客人所赠之礼品,入在大盘内,呈于女家主婚人面前(包括事先约定的婚礼现金,用红纸封好)当面交付,如无意见,即完成订婚(过礼)任务,酒后吃饭,一般是一盘端,九个菜带馍。现行订婚礼,大体分为“仁义亲”240元,“ 普通亲”360元,多于以上者为“高价亲、。过礼后,每逢四时八节,末婚男女要互送礼,男方之礼重于女方,女方来男家送节礼叫回门,男家盛情接待。
择吉
即选择吉期结婚,乡下叫合日子。男方欲娶,经媒人说通女方后,请先生推算吉期。首先看男、女属相的“利月”、“败月”,有一首合婚“利月”谣:“ 五、七迎鸡免,二、八虎与猴,三、九蛇共猪,四、七龙与狗。牛羊五、十、一,六、腊鼠马走。”其次,选择吉日、吉时,除一述讲究之外,还忌讳择吉时寡妇和四只眼(孕妇)的人接近,怕冲了“喜”等。今天此种陋习逐渐减少了。
完婚
也叫嫁娶,乡下人称娶媳妇,旧的婚礼很复杂、很讲究,其主要项目有:
迎新准备请执事:即请主持婚社仪式的人。
请礼笔:即请收礼先生,于前一日书写喜联(在门、洞房门),结婚之是收写礼品名单。
请“宾相”:乡下人叫请相客。男方请宾相,女家请扶女(或称侍女)。“宾相”要选年龄与新郎相当,关系好,且家庭条件好(谓有福的人)的已婚者2人提任,任务是陪伴新郎参加婚礼仪式。
请厨师(包括做菜的红案师傅和蒸馍的白案师傅)。
请跑乱:即请族人、亲友专司勤杂工作,如借家具、搭棚、买东西、烧水、招待等。请乐人;即叫“龟子”(民间乐队),有三口、五口、八口之分。
【世界各国习俗礼仪】推荐阅读:
世界各国的中英对照表05-28
各国风俗礼仪新加坡07-12
各国主要节日06-13
各国肢体语言07-14
各国经验表明09-30
各国奖学金制度09-08
各国统计数据网站11-22
各国的酒店管理专业介绍09-23
各国签证申请注意事项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