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慰问信息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儿童节慰问信息

儿童节慰问信息 篇1

活动中,慰问组来到五台完小,给老师和学生们送去祝福,与孩子们亲切交谈,祥细询问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鼓励孩子们在艰苦的条件下要努力学习、乐观进取,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同时,给60名幼儿园小朋友带去价值1200元的水彩笔和画画本,给1至6年级的150名小学生带去价值3000元的作业本和碳素笔。

随后,参观了小朋友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灿烂的笑容映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儿童节慰问信息 篇2

一、信息化时代儿童信息传播的发展概述

1. 儿童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群体

关爱老幼病残是社会文明的试金石, 认识童年, 反思童年是社会成熟水平的晴雨表。“我们从童年中走出, 却忘却童年”, 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悖论。我们成人很多时候漠视了儿童期, 没有深入儿童实际、没有正视儿童的特殊性, 忽视了儿童这一群体的重要性。事实上, 我们不能否认, 儿童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群体, 只有对儿童问题的清醒与把握, 才能让我们的成人世界得以循序渐进的发展。瑞典作家和诗人艾伦·凯曾经预言, 我们的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这句话在21世纪的今天同样适用。

2. 信息化时代儿童被媒体所包围

现在的儿童生长在信息化时代, 他们从一出生就被种类繁多的信息所包围。他们通过各种媒介获得信息从而认识这个世界, 他们接触的媒介形式和媒介内容均十分丰富, 一般生活中有多少种媒介, 他们就可以接触到多少种媒介, 从而接触到大量的媒介内容。很多儿童从一出生就开始接触附载信息的玩具;几个月大的时候便开始接触电视、图书等媒介;一些儿童在还不会拿筷子的时候, 却可以熟练地使用电视遥控器;在还没有学会写自己名字的时候, 就已经会拖动鼠标寻找电脑中自己喜欢的纸牌、扫雷等游戏;在说话还不是很连贯的时候, 却已经在哼唱热门电视剧的主题曲。时下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 儿童逐渐被电视、网络、手机、IPAD等所营造的环境所包围并受影响。

美国凯撒家庭基金会曾经对婴幼儿每天使用屏幕媒体的时间比例进行调查, 数据显示, 对于电视、DVD、电脑和视频游戏等屏幕媒体, 1岁及1岁以下的儿童每天有49分钟时间花费在这些媒体使用上, 2—3岁的儿童每天1小时51分钟时间使用屏幕媒体。由此看来, 在信息化时代, 媒体使用已成为婴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3. 新时期儿童信息环境逐步受到重视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儿童信息传播呈现出诸多的新现象和新问题。2013年媒体曾报道:7岁的冉冉 (化名) 和4岁的浩浩 (化名) 与10岁的顺顺一起玩耍, 并就地取材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剧情做“绑架烤羊”游戏, 顺顺将冉冉、浩浩绑在一棵树上, 用随身携带的打火机点燃树下竹叶, 导致二人被火烧伤。江苏省东海县人民法院认为,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传播对象主要是未成年人这个特殊群体, 制作发行方应主动严格审查、过滤未成年人不宜的情节和画面, 并负有提示风险、警戒模仿的注意义务。这个例子说明信息环境对于儿童有着重大影响, 作为成人的我们应该对此予以重视。

2014年12月, 中国首个民间儿童影视剧分级制度推出, 这一名为中国儿童影视剧分级标准的分级制度, 将儿童影视剧分为五级, 根据该分级制度, 《喜羊羊与灰太狼》适合7岁以上儿童收看, 另一部广受孩子们欢迎的动画片《熊出没》适合10岁以上儿童收看。这个例子说明成人已逐步认识到儿童信息环境的变化, 并对此予以了一定的重视。

4. 新媒体环境儿童与成人的主体关系发生变化

信息化时代, 儿童信息传播除了以上儿童与媒介接触的变化之外, 成人与儿童的主体关系经历了观念性的变革。学者梅罗维茨认为, 传播媒体发生变化的结果会导致童年与成年消融为一。他将有关儿童的书籍描述为“一个信息上的聚居区”, 他认为新的传播媒体使儿童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直接进行彼此间的沟通。

在传统信息传播中, 儿童信息传播呈现出单向度的特征, 成人与儿童的信息传播的建构带着明显的成人主义的痕迹, 成人与儿童的信息传播是单向的、直线的, 传者和受者的角色固定化, 双方没有互动反馈, 成人是信息传播活动的控制者, 控制着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渠道以及传播效果。在这样的传播活动中, 成人向儿童传递信息, 儿童被动地接收信息, 成人完全控制了儿童的社会化过程, 成人就像是导演, 而儿童却是一个个受支配的演员。但是这种状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信息化时代所营造的新媒体传播环境的特点主要在于交互性, 它突破了传统传播的单向模式, 注重传受双方的互动反馈, 在这个时代, 成人与儿童的主体关系发生了转变。这种关系的转变带来了儿童主义的挺立, 儿童主义的内涵主要有:第一, 我们必须将儿童当“人”看, 必须承认儿童具有与成人一样的独立人格, 而不是成人的附庸;第二, 我们必须将儿童当“儿童”看, 承认并尊重童年生活的独立价值, 而不能仅仅将它看做是成人的预备;第三, 儿童在成长阶段, 应当为其提供与之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生活, 儿童个人权利、尊严应当受到社会保护。

二、信息化时代儿童传播中的信息流宏观系统内涵

笔者认为, 研究儿童信息传播, 可以从宏观系统与微观系统进行研究。在此先阐述宏观系统。儿童传播中的信息流宏观系统包括儿童信息传播中信息流的信源、信道、信息、信宿、信效等要素。在信息化时代, 以上这些要素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下我们对各要素作具体分析。

1. 信息化时代儿童传播中的信源

儿童传播中的信源是指儿童传播主体, 在信息化时代,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 主体多元化。在传统信息传播中, 给儿童传递信息的传播主体往往只是局限于家长、老师或者同伴等。但是在信息化时代, 儿童信息传播的主体具备多元化的特征, 除了家长、老师或同伴, 儿童通过媒体所接触到的信息传播者都可能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 就连儿童自己, 也可能在接收信息的同时, 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

第二, 主体智能化。传统信息传播中, 成人等传播主体只是普通的个体, 但是在信息化时代, 传播主体发生变化, 比如儿童智能对话机, 这一传播主体就是智能化的主体, 它是承载着新技术而发送信息的主体, 所以提供的信息内容也相对标准规范, 甚至是整齐划一。

第三, 主体巨型化。传统信息传播中, 给儿童发送信息的主体往往比较单一, 可是在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中, 儿童接触到的是一个庞大的主体, 而这一主体是由新媒体技术构建起来的巨型信息组织。

2. 信息化时代儿童传播中的信道

儿童传播中的信道是指儿童传播渠道, 在信息化时代,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儿童传播过程的变化

第一, 过程交互性。传统的传播过程是单向线性的, 它往往是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传播者向信息接收者传播信息, 接收者被动地接受, 没有信息的反馈。这种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不具有流动性。而在信息化时代, 成人与儿童之间的传播过程往往是双向互动的, 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 他们都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或接收者, 双方可以进行互动。

第二, 过程主动性。传统的儿童传播的基本模式是:成人提供信息, 儿童接受信息。可以说, 成人是信息传播的主体, 儿童接收的信息是经过成人过滤的、并且是有限的信息;但在现代社会,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新媒体的介入与普及, 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儿童传播的模式已经变为:成人和大众媒介共同提供信息, 儿童决定是否接受信息。

第三, 过程协商性。相比于传统信息传播环境, 在信息化时代中, 新媒体环境能够为儿童的社会协商建构提供更好的平台, 使得儿童能够更加充分地进行与社会、与环境的协商, 从而建构自己的信息结构。

第四, 过程选择性。由于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体环境让儿童处于主动地位, 所以相比传统环境, 儿童有更多的选择权, 应该说, 有选择是一种社会进步, 因为只有赋予儿童更多的选择, 儿童才有可能拥有更独立的思考能力。

第五, 过程开放性。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体传播环境打破了传统传播环境的限制, 并且通过发挥传播环境中信息的相互交流与共享, 实现传播过程的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传者与受者关系的平等化;二是传播范围的广阔性。同样地反映在儿童传播中, 传播过程的开放性消解了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 消除了成人与儿童的边界。

第六, 过程虚拟性。网络的匿名和虚拟将儿童活动空间无限扩大, 儿童可以在上面玩电脑游戏, 魔兽争霸、大话西游、传奇、魔力宝贝、泡泡堂、CS等风靡一时的电脑游戏, 几乎每个有条件接触网络的儿童都玩过。电脑游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虚拟性, 这种虚拟性为儿童提供了全新的精神实践的空间。网络还为儿童提供了未来生活设想的“虚拟社区”, 他们可以在其中把自己当做一个成人, 与网络中的人谈恋爱、结婚、生儿育女。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 没有任何的规则与制约, 他们是绝对自由与自主的。

第七, 过程平等性。这种平等性是指在接近新媒体和利用新媒体方面的地位平等。在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体中, 他们在现实中的地位和身份不起任何作用, 所有人都处于平等地位。随着互动式信息交流与超文本传播技术的日渐成熟, 那些对于儿童来说十分高深的信息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图片、通俗易懂的文本, 为儿童的解读创造了条件。对于儿童来说, 只要成人能进去的站点, 他们也能畅通无阻, 也拥有与成人同等的权利。

第八, 过程个性化。在传统的环境中, 传播主体虽然对儿童的个性培养也会注重, 但总的来说, 儿童更多地趋向于一种约定俗成的培养中, “共性”大于“个性”。在信息化时代, 没有绝对的权威, 儿童可以质疑权威, 可以指责权威, 并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公布在网络中, 让所有人参与其中, 讨论辩驳, 一分高下, 真正做到畅所欲言, 个性张扬。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中, 道德规范与价值观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 各种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流传, 面对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 儿童很容易迷失其中。因此, 在信息化时代, 在培养儿童“个性”的同时, 还要求儿童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

(2) 儿童传播媒体的变化

第一, 媒体种类日趋丰富。《理解媒介》一书中说, “电子信息瞬息万里, 使全球生活同步化;全球经济趋同、整合, 游戏规则走向统一;网络生活同一;时空差别不复存在, 昔日遥不可及的海角天涯刹那可达。谁不说这就是弹丸之地”。这几年儿童图书杂志种类丰富, 日新月异, 比如市场上不断呈现出挖孔书、游戏书、洗澡书、翻翻书、布书、触摸书、仿真书等, 如中国第一玩具期刊——嘟嘟熊杂志, 既像一本杂志, 又像是一件玩具。

新媒体的不断呈现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的重大特征。笔者认为, “新媒体”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反映在儿童领域, 主要是儿童接触或使用的老媒体新兴形态, 如图书的新兴形态, 像电子书、点读书等;杂志的新兴形态, 像这几年兴起的玩具杂志;电视的新兴表现形式, 像一些深受孩子欢迎的动画片、电视节目;网络的新兴形式, 一些受孩子们欢迎的新兴网站, 等等。新媒体除了老媒体新形态, 还包括一些新兴的媒体, 如手机, 像孩子们喜欢玩的IPAD;新兴智能玩具, 像一些智能语音识别玩偶、智能对话早教玩具等。

第二, 媒体服务更加到位。以往的媒介给我们一种静态的感觉, 被动的感觉, 似乎等待着儿童去阅读, 比如一本书一本杂志, 只有儿童去阅读了才能参与到这种媒介。如何让媒介行动起来, 媒介能否行动起来, 图书媒介能否不只是提供给儿童阅读, 而且能够让儿童参与其中, 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比如我们上面讲到的媒介功能的整合就是其中一个方面, 有些图书, 孩子还没看到, 但已经能够听到它的声音, 闻到它的气味。比如有些图书, 儿童在收到这本书的同时, 还会收到赠送的识字图卡, 还有光碟, 而且这本书还体现出了制作者的精益求精, 这本书里全部都是照片, 照片比一般的图片更加的真实清晰, 更能刺激孩子的感官。

第三, 媒体技术不断创新。教育学家希里尔说: (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 “世界全部知识的97%都是他出生之后人类所创造的。”人类在传播技术方面付出巨大、辛勤劳动之后, 仿佛进入了一个全面收获的高峰或黄金时期。新媒介一个接一个地快速诞生、快速普及, 渗透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时下, 许多儿童媒介技术不断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 许多智能化的产品在市场上频频露脸, 比如早教机, 会给孩子讲故事、念儿歌;智能对话早教玩具, 采用先进的语音识别系统, 会和孩子作简单的对话。

第四, 媒体功能更加融合。信息化时代, 媒体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功能媒体, 已经转而向综合功能媒体发展, 呈现出多媒体发展的态势。这些媒体媒介功能融合, 集文字、影像、声音、数据储存、处理、双向通信、网络等功能于一体。在儿童传播领域, 媒体功能融合的特征近年来也是非常明显。比如东方宝宝杂志不仅推出纸质杂志, 还每期附赠碟片, 让孩子不仅在纸上看书, 还在图像中读书;幼儿画报杂志推出点读笔, 孩子们可以同步接受杂志上文字和声音的信息。

3. 信息化时代儿童传播中的信息

儿童传播中的信息是指儿童传播内容, 在信息化时代,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 内容多样性。在信息化时代, 新媒体在传播内容方面更为丰富, 在媒体整合方面也越来越丰富。儿童喜欢玩的IPAD, 里面是图文音像并茂, 静动态结合, 儿童喜闻乐见的内容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呈现出来。

第二, 内容联结性。信息化时代, 儿童传播的内容往往是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综合为一体, 与公众在接受刺激和作出反应之间直接建立联结, 信息量大, 影、音、图、文并茂, 并且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这种联结性使得儿童习惯于超文本的阅读, 享受于微阅读或浅阅读的刺激中。

4. 信息化时代儿童传播中的信宿

儿童传播中的信宿是指儿童传播受体, 在信息化时代,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 受体独立性。信息化时代, 人与人直接交流的机会减少, 儿童在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 往往想到“百度”, 在网络等新媒体平台中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 既培养起儿童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也带来了儿童在人际传播方面的问题。

第二, 受体自觉性。传统传播环境中, 成人和儿童是在面对面的沟通的环境中进行, 成人通过语言、行为、举止等方面, 对儿童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引导。在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体传播环境中, 儿童受传方式突破时空的限制, 儿童以自主的方式接受信息, 他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 慢慢学会对信息进行判断、分析与综合。这种变化充分发挥了儿童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但与此同时也催生了儿童超年龄的快速成熟。

第三, 受体发展性。按照社会建构主义维果茨基的观点, 个体的发展是在与他人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的协商过程中建构而成。信息时代的时代背景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5. 信息化时代儿童传播中的信效

儿童传播中的信效是指儿童传播效果, 在信息化时代,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 效果评估的复杂性。传播效果的强弱本是一个难以测定的变量, 何况在信息化时代去评估儿童信息传播的效果更是复杂。因为信息化时代儿童接收的信息内容和形式错综复杂, 这些信息对儿童的发展起着有利还是不利的影响, 评估起来绝非易事。再加上儿童本身在不断的发展, 不同时期儿童传播效果又具有不同的特点。世界著名的绘本《生气汤》和《生气的亚瑟》都是让孩子学会情绪调控的好书, 但事实上有些孩子在阅读时如果没有成人指导, 在看不懂的情况下, 往往会对绘本本意进行曲解, 如果正好处于情绪发展的敏感期, 仅看书名, 以为告诉他生气是一件好事, 看了这样的书之后, 反而更容易发怒, 不会情绪调控。另外, 像《我不想午睡》这样的书名, 也容易让孩子以为不午睡是理所应当的, 可事实上图书的创作初衷并不是这样的。有些动画片里存在这样的问题, 一些新新词汇, 如“坑爹”, 这样的语言不利于儿童语言规范性的把握。

第二, 效果评估的时滞性。大众传播对儿童的影响从发生到产生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我们知道, 大众传媒就像一把双刃剑, 对儿童既有正面的影响, 也有反面的影响。实质问题告诉我们, 在信息化时代, 大众传播发展迅速, 我们在看待大众传播带给儿童影响时, 还需要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比如媒体上曾经报道有儿童模仿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暴力情节, 作出了一些暴力行为。笔者认为这些动画片中的暴力剧情对于孩子的行为认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可能不是某一时刻就体现出来, 而是随着孩子成长, 慢慢地呈现出来。

三、信息化时代儿童传播中的信息流微观系统内涵

这一系统包括信息流动的数量、次序、速度、质量等方面内容。在儿童传播中, 信息是如何在成人和儿童之间流动的?有哪些因素对其产生影响?

1. 信息化时代儿童传播中的信息低量

信息流动的数量主要研究信息低量和信息超量对社会信息系统的影响。信息低量, 甚至信息匾乏, 是指不能及时有效地接受外界信息, 或者接受的信息量过少, 因此难以满足机制的需要, 更不能促进其发展。其表现就是信息接收者对外界的事情知道得太少甚至一无所知, 造成对新事物不了解。

现在有些孩子为什么在幼儿园坐不住, 会不会有一个可能是因为对他而言幼儿园里可接受的信息量太少。孩子天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而且每个孩子存在着个体差异, 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 儿童每天接触到太多信息, 这使得儿童对信息有着强烈的接收心理和接收习惯。所以一旦在幼儿园这个时空里信息量不足, 他就会自动地去寻找其他一些信息, 于是就出现在幼儿园里玩跑走动、上课不专心等情况, 严重的还会厌学。

信息低量在儿童传播中, 还会出现一个后果是儿童的成长受到影响。因为信息传播对人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特别是儿童, 在成长中离不开信息的接收, 离不开信息的及时接收。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问题小孩, 现在如果从信息的角度去看待这些小孩,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思考:这些小孩会不会是某方面信息接收处于低量造成问题呢?比如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年幼的儿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有些家长以为孩子上了幼儿园, 老师会教育的, 从而在家里就没有注意到对孩子传播这方面的信息。事实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人数多, 老师的传播效果有限, 而且不同孩子还有不同接收能力的问题, 这样下去, 会不会有些问题小孩, 在行为习惯方面的信息始终处于低量接收, 久而久之, 行为规范方面就出现了问题。

2. 信息化时代儿童传播中的信息过量

如果信息流通超出了传播受体的接受或处理能力, 就是信息过量, 或称信息过载。这种情况当今往往表现在新媒介传播上,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传递信息的容量大大增加, 比如现在信息化时代有很多小孩喜欢玩IPAD, 这种媒介上提供的信息流量往往超出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承受程度, 这样过量的信息带来一些坏处:一是稀释主体信息, 孩子看似接触了很多信息, 但是应该获知的信息却被淹没在大量信息中, 影响了孩子对主体信息的接收;二是信息过量容易造成信息污染或信息疾病, 一些色情、暴力的信息不加挑选地全部呈现于孩子面前, 造成一些孩子的早熟或反社会行为。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传播中, 也要注意信息过量的问题。有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 往往从孩子身上去找原因, 以为孩子是不是出问题了, 其实有时候是家长在传播时对同一信息的传播过量问题。比如孩子早晨起床时, 妈妈跟孩子说, 今天在幼儿园要午睡;爸爸在孩子准备出门去幼儿园时, 又跟孩子说, 今天在幼儿园要午睡;奶奶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再一次强调, 今天在幼儿园要午睡。在短短的时间里, 同一内容强调三次, 对于孩子而言, 传播效果如何呢?有些孩子可能会产生厌烦的心理, 以至于老师在提醒他要午睡时, 他会对成人的同类话语失去兴趣, 进而把老师的话当成“耳边风”, 采取不理睬或者对抗的策略, 长此以往, 成为了不听话的宝宝。

3. 信息化时代儿童传播中的信息次序

传播主体在传递信息时, 要注意人们在接收信息时注意力递减的特点, 处理好哪些先说与哪些后说。这点在儿童传播中也是需要注意的。成人在受传时, 都存在注意力递减的特点, 即对于先听到的内容容易记住, 后听到的内容相对记不住。更何况小孩, 小孩的记忆能力与容量使得小孩更容易有注意力递减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对小孩进行传播时要分清主次与先后。信息次序会影响信息的可获得性, 一般而言, 放在前面传递的信息比后面传递的信息可获得性强一些, 即儿童对于成人先说的事情容易获得并领会。所以我们在儿童传播中, 要有个清晰的信息传递次序, 不能本末倒置, 或者语无伦次, 这样的话, 儿童就很难把握你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了。

4. 信息化时代儿童传播中的信息速度

成人在传播信息时, 还要注意信息传播的速度问题, 传播速度对于传播效果也是有影响的。比如成人在给儿童讲故事时, 你的语速快慢直接影响你讲故事的效果。有研究表明, 婴儿喜欢一种叫“妈妈语”的话语风格, 这是一种缓慢的语速, 那么在婴儿期, 成人在和孩子交流时就要注意运用这种话语。当然随着孩子成长, 每个时期, 他所期望的传播主体表达信息的速度也是不同的, 这点成人要注意到, 尽量用符合孩子的速度来传播。在传播媒介上也是如此, 不同媒介自身传播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 相对而言, 电视、广播等电子媒介的传播速度就比图书、杂志等纸质媒介的传播速度快, 所以有些专家对电子媒介的传播速度作出研究, 比如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儿科专家Susan Johnson曾经指出电视中的画面变化太快, 使得大脑的高级思维活动区 (额叶) 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加工这些图像。

5. 信息化时代儿童传播中的信息质量

前面讲到信息的流量, 其实信息传播时还要注意信息的质量问题。也就是说在儿童传播活动中, 传播主体要思考, 什么样的信息对于儿童而言, 具有最大的价值, 简单地说, 儿童喜欢接收什么样的内容?笔者认为,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 接近性。传播的信息尽量能够让儿童心理上感觉很亲近。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信息的接近性前提是传播主体对传播受体的接近, 二者要传播那些“共同经验范围”的信息, 这样才能更好地接近。

(2) 异常性。很多研究表明, 儿童的好奇心使得他们喜欢一些新鲜反常的事物。满足儿童的异常性, 可以从信息的内容或者形式上去尝试, 如果信息内容很平常, 但是形式很特别, 也可能引起儿童的兴趣。这就像是你面对一个挑食的小孩, 你如何让他改掉这个坏习惯呢, 你可以尝试从食物的做法上变些花样, 这样或许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3) 趣味性。成人可以考虑给儿童传递一些富有趣味的内容, 来提高内容的质量。儿童对于趣味也是经常无法免疫的, 儿童的天真使得他们总是能很轻易地开心。所以只要成人稍加用心, 就能找到让儿童开心的东西。

(4) 人情味。人情味是强调一些能够调动起人们情感共鸣的内容, 使得人们为之感动、惋惜、振奋等等。儿童喜欢童话故事、喜欢动画片, 就能看出儿童也是喜欢富有人情味的东西。作为成人可以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个特点, 在他成长的合适时期, 传播一些令其共鸣的内容, 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比如有本书叫《故事知道怎么办》, 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讲故事, 用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来调动起孩子的情感体验, 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传播。

(5) 显著性。在信息质量上, 成人还可以挖掘一些影响儿童的具有显著性的字词, 笔者发现有些孩子对大便、棒棒糖、冰淇淋等字眼有着天生的兴趣。有一次, 笔者在给一些孩子讲《是谁在我的头上嗯嗯》绘本, 讲解中发现, 孩子们对绘本里的故事并不具有浓厚兴趣, 反而对大便很感兴趣, 当然对小便也是一样。这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说大便、棒棒糖或者冰淇淋等, 孩子们对这些信息的重视程度会高很多, 他们可能就会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你, 期盼你继续讲下去。

摘要:人类现在进入21世纪, 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社会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儿童生存的环境尤其是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媒体所营造的信息化环境正剧烈地影响着儿童。本文致力于研究在这种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环境中儿童信息传播的信息流这一命题, 笔者在文中首先对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儿童信息传播的发展变化作出概述;之后分别对信息流宏观系统和微观系统展开具体阐述, 对信息化时代儿童信息流的信源、信道、信息、信宿、信效, 以及信息流的数量、质量、次序、速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信息化,儿童,信息传播,信息流

参考文献

[1][美]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吴颖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2][美]斯蒂芬·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 (第九版) ;史安斌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英]大卫·帕金翰;《童年之死——在电子媒体时代成长的儿童》;张建中译;华夏出版社;2005版

[4][美]瓦西纳;《文化和人类发展》;李晓文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 吴燕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三八节走访妇女儿童慰问信息 篇3

在于城镇构塍村困难妇女钱培芬家中,钱培芬因乙型肝炎复发住进了人民医院,县妇联向钱培芬的家人送上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并向一家人表示了节日的问候。

在通元镇育才村东8组贫困妇女林好和家中,县妇联也送去了节日的问候和慰问品,让困难妇女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林好和今年已经66岁了,她和丈夫都年老体弱,在家务农,儿子因车祸离世,仅有孙女陪伴,一家三口没有其他收入,靠低保补助维持生活。

儿童节慰问信 篇4

多彩的夏日灿烂辉煌,美丽的**鸟语花香!迎着金色的阳光,乘着“三县建设”起航的巨轮,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值此完美节日之际,中共**县教育工委、**县教育体育局、**县少工委谨向全县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向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并为之付出辛勤汗水的广大教师表示衷心的感激和崇高的敬意!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今日的幼苗,就是明天国家建设的栋梁。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正处于一个充满期望和挑战的新时代,你们是幸运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古人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儿童时代是完美人生的开端,远大的梦想在那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那里萌生,良好的习惯在那里养成,生命的辉煌在那里奠基。

我真诚地期望你们要珍惜这完美的生活,牢记党和国家对你们的殷切期望,从小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志向,养成优良品德,培养过硬本领,历炼健康身心,在校做一名好学生,在家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一个礼貌的小公民,从小事做起,从此刻做起,把握正确的人生航向,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这个时代因你们而自豪,未来将因你们而更加绚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广大辅导员教师为我县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辛勤耕耘,付出了艰辛和努力,在此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激!同时也期望你们继续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境界,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用远大的志向引导少年儿童,用广博的知识哺育少年儿童,用高尚的情操熏陶少年儿童,为实现科教兴县战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社区儿童节慰问信 篇5

在“6.1”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5月27日下午,新源镇光明路社区党支部和民族团结模范个体工商户邸广龙给辖区的孩子们送来去了节日的慰问物品。

慰问中,民族团结模范邸广龙亲手为孩子们送上价值1400多元的儿童服装,他和社区党支部鼓励家长说:“现在政府和社会都加大了对困难儿童家庭的关爱,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我们的`未来是美好的,有什么困难跟我和社区说……”,我和社区一定会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你们。一位家长感激的说道:“感谢光明路社区和个体户邸广龙,感谢为我们贫困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增添了新的温暖,你们的爱心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我们一定传承爱心,决不辜负大家对孩子们的期望!”。

此次慰问活动的开展,不仅鼓励孩子们要以积极的信心和勇气面对暂时的困境,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用知识改变命运,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孩子们也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儿童节慰问信息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分别于2014年7月和2015年7月随机入选在上海市闵行区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0~3岁儿童家长,2014年共调查480人,2015年共调查527人。

1.2 调查方法

收集闵行区社区卫生信息工作平台2013年8月—2014年7月、2014年8月—2015年7月华漕社区儿保门诊户籍儿童及流动儿童健康管理情况资料。自行设计“闵行区华漕镇0~3岁儿童健康管理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基本情况10题,知-信-行情况22题,体检所在医疗机构满意度情况15题。由工作人员向被调查家长详细解释问卷意义和内容,由儿童家长自己填写,工作人员进行质量控制。

1.3 信息优化方法

(1)一站式服务模块:根据相关业务特点,按照“不走回头路”的设计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人性化的平面设计,提供面向对象的预检、登记和分诊,引领服务对象享受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2)分级分类管理模块: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按照服务对象的户籍性质,系统自动产生免费服务项目清单。(3)选医生模块:依据服务对象的喜好,结合满意度测评数据,为服务对象提供自助式和智能叫号系统相结合的选择服务人员的机会。(4)智能流量管理:根据大厅内各个服务节点的实时排队信息,自动调节叫号速度和分配策略,改善大厅内服务秩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8.0进行描述性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童健康管理情况

信息优化前后一年的0~3岁户籍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7.93%、96.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3岁流动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0.75%、9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经信息优化实现分级分类管理,2014年减免1 641人次,共减免经费24 890元,2015年减免7 909人次,共减免经费117 980元,较2014年减免费用增加474.01%。

*P<0.05。

2..22儿童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2015年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程度较2014年家长知晓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信息优化后,家长在母乳喂养、营养和护理等方面知晓率都有提高。

人(%)

*P<0.05。

2.3 儿童家长对儿童健康管理行为及满意度

信息优化后,“经常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体检时找同一位医生体检”就诊行为有所变化,2015年较2014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方面,2015年较2014年在等候时间、体检花费、就医环境、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人(%)

*P<0.05。

2.4 儿童健康管理花费情况

问卷调查过去3个月给孩子体检和看病的总花费情况,2014年问卷调查结果为(878.47±737.75)元,2015年为(466.61±570.63)元,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计划免疫和儿童保健一站式服务模块提高了流动儿童体检率

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地处城乡结合区域,流动儿童众多。由于绝大多数儿童家长来自农村,对儿童健康体检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片面地认为接种疫苗可以预防疾病,健康体检意义不大,导致这部分儿童不能定期接受健康体检[7]。一站式服务模块对就诊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统一预检,同步管理,一方面减少了家长反复来院的次数,另一方面也杜绝了儿童保健门诊漏诊情况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了流动儿童健康体检率。

3.2 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提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信息优化后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升。闵行区儿童健康电子档案能记录儿童保健中体检、评估、评价和化验等所有内容。而华漕社区选医生模块的优化,逐步实现体检时找同一位儿保医生进行体检,医生能更熟悉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家长认可度和依从性提升。同时选医生模块对医生亦具有考核作用,对医生服务质量是一种鞭策[8]。

3.3 家长满意度提升

问卷调查显示,家长对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健康管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具体体现在等候时间、体检花费、就医环境、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智能流量管理对叫号排队系统进行优化,改善秩序,减少了家长排队等候时间,为儿童营造了一个温馨安静的儿童保健环境。

3.4 降低家长经济负担

分级分类管理模块是根据儿童保健服务费用减免规则,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实行体检项目费用减免政策,2015年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减免总费用提高了474.01%。问卷调查显示,2015年家长给孩子体检和看病的总花费明显下降。经济收入较低是制约流动儿童保健体检覆盖率提高的主要原因[9],信息优化初步实现了分级分类管理属地管理与有序服务相结合,降低家长经济负担,有利于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覆盖率及服务对象的依从性。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随着人们对保健越来越高的需求,信息模块必须不断优化升级,才能实现更优质服务、更规范统计、更全面评价的目标。

摘要:目的 通过信息优化应用于儿童健康管理的效果分析,为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来源于“闵行区社区卫生信息工作平台”的数据和“0~3岁儿童健康管理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显示,2014年共调查480人,2015年共调查527人。结果 信息优化后,0~3岁流动儿童系统管理率、家长儿童健康知识知晓率、儿童健康管理行为及满意度均高于优化前,家长给孩子体检和看病的总花费低于优化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息管理不断优化能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质量。

关键词:信息,优化,儿童健康管理

参考文献

[1]黄建始,陈君石.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挑战[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6(1):45-46.

[2]张燕燕,许培斌.儿童健康管理现状与展望[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5):424-426.

[3]肖峰,李瑞莉,王利红,等.我国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实施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5):5741-5744.

[4]周鹏飞,赵锁林,童思,等.宝鸡市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的实践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8):47-48.

[5]黄俊,肖丽萍,李云.基于信息化建设的闵行区儿童保健工作模式[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30-331.

[6]余建坤,孙兰,马应忠.社区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校医,2015,29(11):830-832.

[7]李幼子,王洪兴,计瑛,等.上海市社区儿童健康体检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2):39-41.

[8]庄俊汉,吴小龙.完善满意度测评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8):73-74.

六一儿童节慰问简报 篇7

在曹营乡中心校和中心幼儿园,李衡代表乡党委、政府向广大少年儿童表示最亲切的慰问,向辛勤培育祖国花朵的广大老师、家长和所有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问候和最崇高的敬意。

希望孩子们不辜负父母师长的期望,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希望孩子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养成优良品德,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锻炼强健体魄,磨练顽强意志,学习文化知识,做一个自强、自信、自立、诚信的人,常怀感恩之心,永立报国之志!

并强调,乡党委、政府一如既往地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对教育事业给予大力支持。

六一儿童节慰问学生发言 篇8

大家上午好!(敬队礼)

我来自六年级的学生,我的名字叫罗凤利。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代表板用小学的全体少年儿童上台发言,在这里表达我们对册亨县组织部、人社局、离退局、烟草局、银监办领导的感激之情。(向主席台鞠一躬)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六一”国际儿童节,这是少年儿童们自己的盛大节日!在此,让我代表全体同学,感谢册亨县组织部、人社局、离退局、烟草局、银监办领导对我们的关怀爱护!谢谢你们情怀农村学校,心系儿童,您们在百忙之中专程来看望我们,我们感到无比幸福和快乐,我们一定忘不了这美好的时刻!

小草,因为阳光的照射,呈现出勃勃生机;鲜花,因为水分的滋养,更加鲜艳,我们,因为沐浴着社会各界的阳光雨露而健康成长。

我们将把您们的希望和要求时刻牢记在心,勤奋学习,健康成长,在家里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学校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并立志将来做一个诚实待人、关心他人,懂得帮助他人、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人。”

最后,我代表同学们再一次对各位领导们表示深深的谢意,祝愿各位领导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儿童节慰问信息 篇9

1 中职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现状

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普遍是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 还未成年的他们经历了人生第一次选择。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对职业教育学生的资助和关怀也在逐年增加, 政府、社会和学校等相关部门出台诸多政策措施对留守儿童进行人文关怀和物质帮助, 这些措施都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发展。但研究表明:儿童, 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家庭环境的影响。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 使得他们不能正确地找到自我, 不能适应身心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1.1 亲情缺失, 无安全感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 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 久而久之, 这必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在我校的幼师专业学生中, 有一部分住校生经常周末都不回家。当问及他们为何周末没回家时, 常听到这样的回答:“家里没人, 回家还是我一个人, 没意思”、“每次回去都要听爷爷奶奶唠叨 , 不想回去, 学校还好玩一些”。这样的回答总让人内心阵阵酸楚。由于得到的亲 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 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 又很少与外界接触。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 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1.2 关爱缺失, 自信心不足

有一次在班上开展“小纸条讲真心话”活动时一同学的纸条让我记忆犹新, 孩子这样写到:“当我进入初中的时候, 我的爸妈都外出打工了, 只有我和我妹妹两个人在家, 妈妈他们就把我们托付给大姨, 我很不开心! 每次看到别人有爸妈在身边, 有很多东西时, 我很伤心! 因为大姨他们很忙, 根本没有多的时间来管我们, 我经常看到我妹妹躲在一棵树后哭, 那时我的心是痛的! ”看着孩子内心的无助, 想到孩子平时默默无闻, 胆小怕事, 我默默地告诉自己, 一定要给孩子多一份关爱, 多一些鼓励, 让他们理解父母不一般的爱,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的内心充满关怀, 充满阳光。

1.3 有效交流与疏导缺失 , 性格 偏激

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 久而久之, 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 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行为的孤僻、性格的任性、脾气的暴躁等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他们往往不能有效克制自我情绪, 当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情时, 就会表现得过分压抑或者过分的激动, 容易走极端。这样就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和 发展。

1.4 学习目标缺失, 无上进心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 当初他们都是因为中考落榜才选择职业高中, 并不是怀着学技术才来职高的, 所以他们自己心里清楚自己学习不好, 但又不想那么早吃苦才勉强来职高混日子, 等年龄稍微大些再直接找份简单的工作, 这就导致了孩子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还有的同学认为, 只要平平安安地拿到一张高中文凭就可以了, 也好向父母交待。很少的人会为了更高层次的生活而努力。学习动机的低 层次阻碍了孩子的进步。

1.5 榜样缺失, 道德素养较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当孩子从旁人嘴里听到有关自 己父母种种不好的时候, 比如父母经常吵架打架、经常抽烟喝酒等等, 都会给孩子还未成型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 有的孩子便在无形中学习到这样的坏习惯。班上曾经有一个女生常不自觉地就拿了别人的东西, 当被发现后她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但是就是有时候不能控制自己行为。后来她告诉我, 小时候她拿别人的东西的时候她爸爸妈妈都不会批评她, 进而形成了习惯。我花了好长时间才给纠正过来。 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 起着示范的作用,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模范和引导。

1.6 性教育缺失, 性心理出现偏差

伴随着生理成熟、心理发展以及与异性的交往, 出现了青春期烦恼、情感问题。中国传统教育谈性色变, 虽说近几年也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性教 育, 但17、18岁的中职学生刚好处在性教育的盲区。随着网络的发展, 像言情和黄色网络、书刊这些传媒工具对他们造成很大的身心影响, 网络上一些扑朔迷离的东西, 刚好满足了他们好奇的心理, 加上家长和老师都反对早恋, 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的心理, 反其道而行。无人监管的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对他们的身心都造成极大的伤害。

2建立信息平台更好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2.1 健全亲子关系 , 满足子女亲情需求

健全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对世界安全、信任的基本态度, 可以满足孩子对亲情的渴求。父母外出打工的目的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 件, 以促进孩子的发展。他们容易将“精神上的亏欠”转化为“物质的补偿”, 简单地认为多给孩子一点钱就是对孩子的补偿, 殊不知得不偿失。不但没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生活, 而是将孩子推进了铺张浪费、投机取巧的深渊。在网络广泛运用的时代,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视频通话, 让子女和远在外地的父母保持平等的对话与沟通, 增加亲子间的互信, 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充分重视子女的情感需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才是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有力保证。

2.2 有针对性地关注留守儿童教 育问题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单位, 应该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 在学习、生活上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通过对于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的搜集, 以及电子档案的建立, 可以让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的去关心留守儿 童, 并且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记录、汇总。此外, 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 定期为留守儿童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利用网络咨询“心灵驿站”等形式, 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 在网络上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 解开心灵疙瘩。而不用面对面地接触, 通过网络信息平台, 更好地解决了很多孩子害羞, 不善于与人交流的弊病。

2.3 通过网络, 开展家校联系

加强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 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同时也可以帮助家长走出许多子女教育问题的误区。而网络则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快速的优势, 成为沟通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一座良好的桥梁。

3校园网络的利用与监管注意避免网络的不利因素

留守儿童信息平台的建立, 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网络联系与交流。未成年儿童没有一个完整的辨识好坏的世 界观和价值观, 所以学校要对网络的利用权限做相应的授权和限制。比如, 只能允许学生进入特定的网络功能应用, 避免学生沉迷于网络的不利影响中。而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作为每个人的隐私, 应该有相应的加密保护, 只有相关的心理教师掌握和管理, 来尊重留守儿童以及其他家人的隐私权。

总之, 留守儿童需要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关怀, 虽说他们身上存在若干问题, 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多鼓励、多赞美,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同学的理解, 老师的关心、家长的疼爱、社会的支持, 都是他们寻找美丽人生的基石。而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平台的建立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也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改进的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他们渴望给家庭、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大量“留守儿童”只能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家庭教育和父母关爱的缺失, 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学习成绩的开始下降、行为习惯出现问题、心理健康受到威胁。如此种种, 给家长、学校和社会敲响了警钟。

关键词:中职学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张蓉华.浅析亲情“缺位”学生个性缺陷的成因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03) .

[2]谢妩.职高学生心理问题现象分析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16) .

[3]贾文华.亲子关系对留守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及启示[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7) .

[4]贺芬.重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误区及其对策[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8 (4) .

[5]周宗奎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 .

[6]陈章银, 何咏梅.试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 2008, 27 (7) .

六一儿童节慰问信 篇10

在这个繁花似锦、万木葱茏的美好时节,我们又迎来了全世界少年儿童的共同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大足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向全区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祝你们节日快乐、幸福成长!向辛勤培育祖国花朵的少儿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亲爱的少年儿童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当你们用天真的童声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时候,可曾想到,这曲动人的旋律饱含着多少祖国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人的名言不要只是流于形式,一定要铭刻在脑海里,付诸于行动上。

未来是美好的,幸福的明天正向你们频频招手。当你们取得优异成绩,手捧一张张奖状、证书的时候,一定要牢记老师的辛勤耕耘,母校的培养。

亲爱的少年儿童们,儿童时代是美好人生的开端,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芽,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有理想,还要脚踏实地,好好读书,才能梦想成真。

亲爱的少年儿童们,加倍努力吧,世界是你们的,未来是你们的!放声歌唱吧,爱祖国,爱人民,让鲜艳的红领巾高高飘扬,永远飘扬!

大足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上一篇:防治艾滋病演讲稿下一篇:《丁丁当当――草根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