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2024-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综合性学习: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精选11篇)

语文综合性学习: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篇1

网络远程研修具有覆盖面广、低成本、高效益的特点。研修课程由国家课改专家打造, 贴近老师的教学实际, 老师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凡是认真参加远程研修的我省中小学教师, 大多喜欢这种研修方式, 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2009年和2010年我省高中教师参加的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 更是受到上至教育部下至普通教师的广泛认同。在研修过程中, 我们有学员曾经这样写道:“没有想到:研修, 我会如此的投入与积极, 常常忘了吃饭的时间, 甚至于希望它能永久开放;研修, 我会如此的收获, 意识和观念发生了改变还增长了知识;研修, 我会如此的享受, 推掉了数次的喝茶与牌局甘与其为伴;研修, 我会如此的幸福, 虽然认识了自我的不足也得到了许多赞赏……”

但毋庸讳言, 还有少数老师和管理者由于对这种研修方式缺乏深入的了解, 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至今对新课程远程研修仍然不够重视, 甚至存在消极应付乃至抵触者。对任何新生事物, 应该允许人们有一个认识和适应的过程, 对远程研修方式当然也不例外。但是, 对于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慢半拍的人们, 也有必要提醒, 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 在“建立教师退出机制”越来越成为决策层酝酿的高频字眼的新时期, 我们需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感, 需要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前进的脚步, 需要不断改造我们的学习, 更新我们赖以生存的知识和技能。否则, 我们将可能难以适应不期而至的教育革命。对于那些至今还没有个人的邮箱、博客甚至还没有上过网的教师, 对于那些不屑于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教师, 如果哪天一夜之间我们的课本都换成了电子书, 利用网络选择和获取信息将成为能否担任教师的前提条件, 我们将如何自处呢?其实, 这样一个时代已经来临!

我们青睐远程研修方式, 是因为我们强烈地意识到, 人类的学习方式, 正在快速地发生着一场新的然而却是静悄悄的变革。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特别是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 使人类正步入信息时代, 也必将使人类的学习方式从印刷时代跨入信息时代, 人类的智慧将会创造出与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相适应的一整套全新、高效的学习模式, 从而大大提高人类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从技术上讲, 适合人类轻松阅读的电子书已经出现, 电子书与互联网连接, 将可以轻松下载并更新书本内容, 较之要耗费大量木材等资源、制作成本高、更新速度慢的纸质书, 电子书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只要决策者下决心, 只要师生改变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习惯, 在教育中广泛利用电子书和互联网最乐观的估计只要几年的时间就可以实现。毫无疑问, 我们这一代人将亲身经历并直接参与这场人类学习方式的伟大历史性变革!这场变革将使学习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生活、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使每个公民的学习生活质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现代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面对这样的革命, 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能够熟视无睹吗?

比尔·盖茨童年的梦想“在每张书桌上、在每个人的家里都有一台电脑”正在变成现实, 他策划的“世界各地的人在自己家中就能学习最好的课程、学习任何科目、由世界上最好的老师讲授”也已经不太遥远。在这种情况下, 他关于“你的工作场所和你关于教育的观念将被改变, 也许被改变得几乎面目全非”, “你孩子的世界不会与从前一样, 他们的未来依赖于他们一生中掌握新概念、作出新选择、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能力”的告诫我们能够听而不闻吗?

专家们预测, 正在到来的新时代充满残酷的替代选择:对于那些拥有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人来说, 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希望的世界;而对于那些缺乏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人来说, 当旧工作消失、旧体制崩溃时, 他们将面临失业、贫穷、绝望的悲惨前景!

语文综合性学习: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篇2

关于自主学习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一直存在分歧。笔者参考了众多自主学习的定义,将自主学习的概念定义为:学习者以一种主体的身份或者是一种自主的意识,参与到某项认识或是实践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

那么,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定义可概括为: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主导的学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高中生语文自主学习素质的养成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1.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使学生能理性地评价文学作品。因此,教师必须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改变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不能把自己当做高高在上的课堂权威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此外,教师在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方式时,还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锻炼学生的自主意识

自主学习建立在自主学习意识之上,学生起主导作用。若是学生无心学习的话,自主学习模式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才能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更好地支配整个学习过程。

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逐渐打开学生的心扉。在最初利用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要调节好教学的步骤、速度以及过程,让学生充分适应,并逐渐增加自主学习活动,促使学生能够适应自主学习的学习任务分配和学习模式。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虽然这些内容紧贴课本,但是在学习活动的组织上,学生占据着主导作用。

3.注重学生的学习地位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秉持《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运用语文知识技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注重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强化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高中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4.丰富语文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从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组织高中生积极参加语文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教师可以开设语文课外活动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多种语文活动。如宠物介绍、电影和文学作品推荐、原创课文剧目表演、原创相声小品汇报演出、诗歌朗诵、新闻社会热点辩论赛等。语文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主性,与他人合作,体会和总结出实用的语文知识。

5.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主体进行“灌输式”讲解,课堂十分枯燥,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造力也得不到提高。因此,除了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指导之外,教师还要缩短自己的讲授时间,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自主学习是一种将学生置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习方法,它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的创造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语文综合性学习: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篇3

《新课程标准》在对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样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变、贯通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对于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必须让学习的主体——学生成长起来,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丰富和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更是学生展现自主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的舞台。通过多年的具体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了比较有效的策略。

首先,要让课堂成为学习综合性学习的主阵地。

任何的学习方法都要通过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而课堂就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地方。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学方法、用方法的渗透和指导。综合性学习中需要用到的学习方法很多,听说读写思,抄画演议唱的学法整合,每一种学习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时机和不同的功能,还要学习多学科、多领域、多角度的切入,丰富学习的材料、拓宽学习的范围、开掘学习的深度。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切实领会每一种学习方法的具体应用情境和策略,就需要先教会学生认识方法、运用方法。

在学生学习《不懂就问》的时候,问起孙中山是什么人?这时候,就要适时引导,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得到问题的答案,学生自会找到问家人、找书籍、上网查等方法,这就是联系实际开展学习活动,提升对学习内容认识的实施策略。在学习《妈妈》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穿插歌曲演唱、名诗补充、故事讲解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丰富的材料可以让自己对妈妈的爱有更深更广的了解,这正是进行课程整合、开展跨领域学习的实施策略。在学习《青青的山》这一主题单元时,可以由《美丽的武夷山》引向祖国更多的名山大川,引导学生搜集中国的特色名山,可以制作宣传幻灯片、交流自己的旅游照片、制作名山手抄报等方式进行了解和交流,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广阔,这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其次,要让活动成为实践综合性学习的训练场。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意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指导作用。所以,要让学生把学习到的方法,应用于综合性语文学习实践,可以说,结合学习的主题或者生活实际开展必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养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常规意识,学习选题、搜集资料、策划行动、组织活动、交流反馈等,能够通过比较自主的活动组织锻炼自己的能力。北师大的语文教材都是以主题单元为组织形式的,许多单元和生活实际结合非常紧密,这都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良好契机。要结合主题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切入点,选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和展现形式。

以第四册语文教材为例,可以召开“好习惯交流会”、“妈妈的爱”演唱朗诵会、“我为春天添新绿”实践活动、“走遍青青的山”手抄报、“守信用”课本剧演出等活动,结合文本主题进行主题和组织形式的选择。

在确立题目之后,要指导学生精心活动材料的准备工作,同样以上面所述活动为例,学生说说自己的好习惯是什么,如何养成的;搜集关于妈妈的诗歌、歌曲等;植树的准备、实践、思考、习作;搜集山的资料,进行选择,绘画、摘抄,制作手抄报;分组准备课本剧的编排、表演等。

然后,涉及到具体的活动组织形式的选择和准备。每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都涉及完整流程的安排,尤其是需要班级分工合作的活动,需要训练主持人和串词,需要展示同学的自主准备,需要活动的布置设计和最终的鼓励奖评,甚至包括邀请家长参与等,都需要进行有效的准备,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最后就是在活动的具体组织中过程性资料收存,不论是文字性资料的汇总,还是图像化资料的记录,都是一项活动最终的显性成果。而对于活动中孩子们的成长收获这一隐性成果则需要通过更多的方式进行反馈,可以现场采访去倾听,可以事后叙述去感受,可以跟踪调查去反馈,要把握学习活动对孩子们的深远影响,了解每一次活动组织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最后,要让生活成为运用综合性学习的大舞台。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为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形成、合作意识的培养,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语文的眼光看世界,把世界用语文的方式来展现,在学校、班级内

组织的任何活动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我们要把学生的眼光和触角引向整个社会生活,懂得随时发现问题都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去调查、去分析、去总结,能够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有更加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能够用多元化的方式展现自己发现的世界。

语文综合性学习: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篇4

孔子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行为说服学生,感染学生。

现代教师首先要有学生观念,要有换位意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学习,去评价教师,在学生中做深入的细致的调查,真正掌握学生的所想所为,除课堂上所授知识外,还要不断充实自己其它相关的知识。从教材中学,从学生身上学,从老教师的工作经验中学,时刻把自己当作学生,从点滴做起,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做学生的知心人。

在新的教育目标和新的教材前提下,教师们再也不能墨守成规,要将新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我们应认真研究,深刻探讨,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教学方法。两面是我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探索出来的两种方法,还不是很成熟,希望各位同仁们批评指正。

一、赏识学生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学,有目的的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设计问题,提出并解答问题,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老师应及时给学生以鼓励,形成一种无形的激励力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我刚接新班时,班里有一名女学生学习成绩差,上语文课时抬不起头,回答问题不敢说,为了使她找回自信,我在一次班会上让同学们给她找闪光点,同学们纷纷发言:“她爱帮助学生”“她歌唱得好”“……”听到同学们的赞扬,她感动了,一开始上课提问题,回答问题,不管对还是错都听不到她的声音,现在她变了,课上踊跃发言,大胆地提出问题,还和同学们进行讨论,主动地完成作业,经过自己的努力,她被选为语文课代表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质疑

语文课堂教学中,通常是老师不断向学生提问,学生极少问老师的,老师总担心学生乱说耽误教学时间,这是老师们不放手让学生提问题的原因。现在,我们应在课堂上采用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激发学生参与动机,提供机会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为此,老师改变自己的角色,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在不同的角色获取新知。例如《卜算子.咏梅》一课作小结时,我说:“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感到无比欣慰。”话音刚落,一位同学却说:“老师,为什么说梅花是女的,为什么不用‘他’来代替梅花呢?就是从一个‘花’字中就说梅花是女的?”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这时,我并没有板起面孔,却笑着说:“你听得很认真,看来我概括得不准确,应当怎样说才确切呢?”同学们又一次活跃了,通过讨论,说出了不同的见解,也同时总结出梅花乐于奉献的品格,允许学生的思维“越轨”,达到了教学目的,并且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老师应站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无私爱心,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与学生站在同一条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 篇5

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新课改的重点和焦点, 要进行课堂改革关键是要变革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常识、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要通过语文课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因此,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变革语文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二、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概述

1. 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界定

语文教学方式变革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转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现语文知识、探究语文知识、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2. 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趋势

(1) 由注重语文知识的掌握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教学方式多以背诵、练习为主, 这种“授人以鱼”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热新的语文教学方式, 不仅要教学生语文知识, 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2) 由单向的知识传递到多向的信息交流。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是知识、信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递。而新的语文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学生的合作交流, 信息的多方传递。

(3) 由注重学生的倾听到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所以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鼓励学生去探究知识、发现知识, 尊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个人见解。

(4) 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传递教材上的知识内容。而新的教学方式中教材不再是教学的根本, 而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参照, 是学生学习的材料。

(5) 教师的角色由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中, 教师是知识的权威, 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 新的语文教学方式, 应该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 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 由注重学习结果转向注重学习过程。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积累, 新的语文教学方式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3. 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特征

(1) 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目标只是单纯的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单一的目标多元起来, 不仅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 而且还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陶冶学生的情感。

(2) 多样性的活动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语文知识掌握和积累, 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是。新的语文教学方式中,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者, 还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课堂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轻松愉悦的互动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新的语文教学方式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的课堂是一种自由、和谐的课堂。

三、影响语文教学方式变革因素

首先, 学校是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影响因素。学校的评价机制、学校领导对教学变革的态度等都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顺利进行。

其次, 教师是教学方式变革的具体实施者, 教师的教学观念, 专业素质以及教师的专业素养都影响着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教学方式变革的前提,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进行教学方式变革的内在基础。

再次, 学生是教学方式变革的直接接受者, 学生原来的基础以及固有的学习方式也影响着教学方式的变革。学生能否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学生原有的基础能否接受新的教学方式, 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 家长对教学方式变革的态度也是影响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因素。教学方式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否定,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家长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如果采用新的教学方式, 很可能会引起家长的反对。

四、促进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策略

1. 学校现行的评价机制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 要促进语文教学方式变革首先要变革学校的评价制度。学校的评价要是激励性的、评价要是多元化的, 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教学方式变革。

2.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进行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前提条件, 教师的基本素养是进行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保障。首先要进行经常性的教师培训, 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其次教师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为教学变革实践做好准备。

3. 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首先要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来进行教学, 其次, 要在学生原有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4. 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是比较艰难的过程。

首先要使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其次要主动和家长沟通、交流, 让家长认识新的语文教学方式的优越性。

摘要: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本文以此为基点出发从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背景、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概述、影响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因素以及促进语文教学方式的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出发来论述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方式变革

参考文献

[1]陈佑清.教学论新编[M].2011, 4.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3]肖少.论学习方式的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3.

[4]王应玉.教学方式变革中的学校组织理论与实践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 2014 (5) .

语文综合性学习: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篇6

一、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意义

1.解决教育现实问题,提高语文学习效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语文教育中的现实问题更为明显地凸现出来,需要及时解决。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高耗低效、主体性丢失、语文教学轻视实际运用等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学习机会。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解决目前中小学存在的语文教育现实问题的突破口。

2.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教与学是一对共同体,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适应,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问题,必然包含着语文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变革的问题。教师研究“学”的问题,是为了达到能够更好地“教”,使语文教学更为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3.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2003年4月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了关于语文学习方式、学习问题的基本原则,这实际上是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对教育价值的人本回归,为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4.推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语文新课程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涯,而且也将改变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实现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实现对语文新课程环境下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的行动研究。

5.提升生命感悟,构建完整的生命个体。语文学习方式现代化的目标,采用种种措施,改革语文课程内容,转变评价方式,推广新的教学方式,就是要创造一种有利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形成独特有效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独特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最终又有利于学生整体生命的感悟与提升,有利于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困境

1.转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第一,社会因素。语文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语文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是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反映,它必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对人类以及个人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发展、完善等都具有塑造、定型的作用。对语文学习方式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文化因素、社会政治经济因素、教育因素等。文化因素(特别是基于思维方式的文化传统)对学习方式的影响往往是最为直接、最为明显和最为久远的。在传统思维方式上是与之相适应的求同和封闭的特点,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们可以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特色、学生的求学意愿和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多元化要求来考虑新的语文课程建设,从而推动语文学习方式的有效变革。

第二,教育教学情境因素。学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处于某种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因此,教育教学情境因素自然构成了影响学习方式形成和表现的重要因素。对学生学习方式具有影响的教育教学情境通常包括:教师因素、学科内容性质、集体与家庭等因素。

第三,学生个体因素。语文学习方式是学习者个体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学生个人因素必然会对学习方式产生强有力的制约作用。因此,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时,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并据此寻求适合并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个体发展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做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变革后面临的问题

首先,片面强调人文教育,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目标有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之中,是对以往轻视人文教育的有力矫正。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教育就会陷入纯技术主义的泥沼,但是片面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和削弱语文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同样背离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也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其次,热衷于集体讨论。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中该如何落实、操作,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有些教师热衷于集体大讨论,误以为这就是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其实,离开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的“讨论”,最终会导致课堂的失控和混乱,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的有效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三、语文学习方式转变需要处理好的几对问题

1.学生自主与教师主导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还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走极端或是矫枉过正,放弃了教师作为教者的主导地位,削弱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2.保持优势与弥补不足的关系。中国基础教育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基础扎实但动手能力不强,因此,我们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动手能力。在反思、分析不足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自身的优势,如学生的基础知识打得扎实宽广,书面考试的成绩也比较出色。

3.培养创新能力与掌握基础知识的关系。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考查而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语文学科作为母语教程特有的实践性和运用性,这是以往语文学科教学的一大顽症。我们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同时,需要注意不能脱离根本,不能淡化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因为我们的语文课程无论怎么改革,仍然避免不了考试这一相对公平的检验手段和选拔人才的方式。

此外,在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时,还必须处理好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个性发展与共性发展等方面的关系,不能因为过去忽视了某一方面而在对它重视的时候又忽略了另外一方,应该妥善处理好矛盾着的双方,从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来理解学习的意义,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李杏保,陈钟梁.纵论语文教育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曹明海,潘庆玉.语文教育思想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5]曹明海,潘庆玉.语文教育发展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语文综合性学习: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篇7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一言堂”、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因此对思想政治课越来越没有兴趣。这种现象的存在,当然有比较复杂的原因,但是思想政治课教材以演绎和说明为主,呈现方式单

一、呆板,也是重要的原因。可见,要转变学生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今年,我市有幸在七年级率先试用新版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经过两个多月的实践,我深刻感受到该教材真正是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型教材。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特别是其呈现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它彻底扬弃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材那种说理型、灌输型的呈现方式,代之以活动型、探究型的新的呈现方式,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的转变。下面,本人就该教材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作用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材改革提供新的契机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力图通过建立课程标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教材及评价方式等一系列举措,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在这些措施中,教材改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新版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就是在这种大气候、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材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根本的变化。

1.德育观由“培养论”转变为“学习论”。当代德育的重点逐渐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即由“培养论”转向“学习论”,强调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地进行道德学习,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学生是道德学习者,德性的成长发展靠自己学习,别人帮助、引导、促进是必要的,但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基于道德学习论的德育观,因此该教材的设计,更多的是从学习者“学”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单纯地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考虑。

2.教材功能由“教师讲授的文本”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文本”。该教材设计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思考。教材与学生的关系是对话关系,教材不是学生的“支配者”、“说教者”,而是学生的“对话者”、“商谈者”。因此,教材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的道德学习,教材是作为学生道德学习的导引,是学生通向道德世界的桥梁。这就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道德学习愿望”的要求。

3.理论基础由“疏离生活的德育理论”转变为“生活德育理论”。该教材内容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德性成长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具有实践性、针对性。教材所设计的单元和每一课内容的选择,都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其在生活和社会中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为依据,所以都是学生所关心、所希望得到帮助的问题。该教材设计还做到了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澄清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从而使教材为学生所接受所喜爱。这就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要求。

4.教材任务由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育人育德,重道德思维发展;由重道德认知学习转变为重道德情感学习和道德行为学习。该教材设计充分注重学生道德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体现教育内容的生成性。它选用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建构知识;注重认知工具的给予;注重信息资源的扩展与更新;注重学生生活逻辑的主导,使内容的呈现与活动设计融为一体,即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这不仅有利于推动教学方式和学生方式的根本转变,还改变了把教材仅仅视为传授学科知识工具的状况,从而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不仅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潮流,还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真正是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型教材。

二、创新教材呈现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首先,教材内容具有整和性。教材所构建的体系不拘泥于课程标准已有的内容顺序,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按生活逻辑与科学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综合化的调整和有机整合。并按相邻的生活和学习内容,整合成相关的单元主题,以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课程标准内容。

其次,每课书都设计有“问题探究、“理论导航”、“实践与评价”、“相关链接”等几个板块。每个板块具有特定的功能,但又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问题探究”:即课文中框内内容和表格部分。通过让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活动,如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经验交流、角色扮演、小组研讨等,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感知、体验、领会、探究学习内容,探索学习方法。这个板块的设立,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或基于问题、或基于案例、或基于情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能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理论导航”:即课文中的正文部分。它对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作要点式的阐述和展示,是教材的理论支撑。旨在引导学生解决活动中的疑难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掌握较为系统的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主题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文字很少,但语言精练,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引导作用。

“实践与评价”:通过设计一些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化所学知识,发展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问题和活动也是对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阅和评价,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同时它还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意见。所设计的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如学生自评、他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尝试探索一种新的学习评价方式。

“相关链接”:即课文中的小字材料部分。选录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富有一定哲理性、知识性和科学性的短文,提供给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与思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课题的认识和理解。

新教材以上这种呈现方式,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教材在编写上遵循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教材通过大量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事例,从学生熟悉的材料、例证和基本事实出发,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根据事实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形成基本观点并进一步掌握技能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学校、家庭、社区三教合一的真实的或虚拟的道德实践的活动空间,让学生感受到经历真实或虚拟的道德实践后,心智渐渐成长的欣慰与快乐。

2.它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学习活动,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所扮演的角色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接受性学习、灌输性学习成为这种学习方式的通病。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能销蚀。而新的人教版思想品德课教材这种呈现方式,就引发了新的学习方式的产生。因为在使用该教材中,学生必须要主动参与探索知识,要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参与学习活动,回答教材上所设计的各项活动中所隐含的许多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并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3.它为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提供了契机和再创造的空间,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是紧密联系的。由于教材的呈现方式有了根本的改变,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必然会改变传统的以说理和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代之以问题、情境或案例为基础,以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参与、组织者、指导者。新教材的使用搭建了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使学生之间也互动起来进行合作学习。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在我市试用后,学生、家长和社会反响良好,我们思想品德教师更是很满意,感觉使用它为我们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当然,如何借助这一平台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真正爱上我们的思想品德课,还需要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认真把握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并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更加纵深的方向发展。

步推进学生评价改革。

1、建立逐步推进评价改革的保障。以《教育部关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依据,制订《东山县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方案》,出台《东山县“发展性课程评价”研究方案》,成立由分管业务的副局长任组长、主要业务部门领导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攻关组,首先把重点放在实验班学生的评价改革上,辐射其它非实验班。

2、突出激励性评价。在课堂上,在学生活动中,在作业考试评价上,在《素质发展报告册》中,都坚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秉持“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个好学生”的理念,做到关注日常,关注过程,关注差异,关注发展,努力使评价成为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3、认真探索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让学生、同伴、家长都参与到评价中,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和协

商的活动。课堂上,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把主动的学习与积极的评价紧密结合起来;作业上,试卷上,《素质发展报告册》上,都为家长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留下空间。

4、广泛推行成长记录袋评价。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为出发点,主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成长历程的各类作品,展示学生的努力、进步与成就,把学生的自我评价信息作为成长记录袋的重要内容;教师定期对成长记录袋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合理分析,提供给学生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并作为改进教学的一种依据。

5、积极推进考试改革。经常性地开展面向广大实验教师的试卷征集评比活动,以此为基础开始筹建“新课程试卷库”;引导学校、教师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积极推行纸笔考试与口试、面试等方式相结合和“分项测试”的考试方式。

6、科学使用评价结果。革除把结果用来下结论、分等次、排名次的旧习惯,淡化分数与评比,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把结果用来客观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展,作为改进教学实践的参照,作为学生终身学习历程中的一种记载。

二,农村初中课改推进存在诸多问题。

课改是为了包括广大农村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的课改,因此,没有切实关注农村教育特点的课改是有重大缺陷的课改。从本次课改的整体设计看,显然还没有从服务“三农”的高度上下足功夫,这对于作为农业县的我县的教育改革来说,必然会造成种种局限。加上我县优质高中资源偏少,中考竞争丝毫没有淡化,初中教育很难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大班额带来的学生学业基础差异较大,使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难以推行,学习方式转变困难;综合课程的开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举步维艰;初中控辍成效不明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缺乏足够的关注等等,都是我县初中课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课改相配套的其它改革滞后。

新一轮课改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整体改革,从根本上讲,是在构建面向21世纪的高品质的中国现代化教育新体系,因此这样的改革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共识,需要对现行教育体制进行诸多方面变革,特别是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这是提高校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是大规模培训教研所无法取代的,因此必然也是课改持续推进不可逾越的一项重大配套改革。从目前来看,这项工作在我县还无法实施。另外,我县的中考和中招改革步伐,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的改革,也还都比较滞后。

整改措施

一、以迎接评估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深入查摆不足,明确下阶段我县课改工作的努力方向。

组织县课改办、进修学校和各中小学校领导认真研读闽教基[2003]93号文件,逐条对照40条评估要点,着重查摆问题,寻找差距,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引导各校以迎接评估为契机,对本校的课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加温、再部署,使评估的过程成为我县及各中小学深入反思、改进工作策略、加强实验过程的目标管理和动态管理的重要凭借。

二、针对我县农村初中课改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分阶段、有重点地把农村初中课改引向深入。

下一步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针对我县初中校班生规模偏大、学生间学业基础差异较大的特点,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分层教学、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深入研讨在现有情形下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切实转变学习方式,尽快构建“活而高效”的初中课堂新生态。

2、加大控辍工作的研究力度。从理论上讲,课改的实施必将促进初中学额巩固工作,但从目前来看,效果并非如此,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课改实验中加以关注。我们将通过课题研究、通过行动研究来探索寻求新课程下初中学额巩固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力争在近期内有效遏制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的势头,使初中辍学率在两三年内有明显下降。

3、加大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通过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培训与教研,进一步引导初中学校、教师树立参与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具有农村特色、有利于促进农村初中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

三、不等不靠,加快建立符合课改要求的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坚决克服等靠思想、畏难思想,充实原有的评价课题攻关组力量,加强领导,完善方案,加快步伐。学生评价方面,重点研究非学业评价及其结果的应用;教师评价方面,重点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指标体系;学校评价方面,重点研究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校评估与督导制度。同时加大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力度,组织力量,认真探讨期中、期末考试内容、形式和结果呈现方式的改革,认真研制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中考改革方案。

四、继续加强课改社会宣传,凝聚共识,为课改实验营造良好氛围与环境。

我县课改社会宣传在准备和启动阶段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也为课改的推进创造了十分有利的舆论环境,但由于骨干人员工作岗位的调整,现阶段的课改社会宣传力度有所减弱。下一步,我们将在充实加强课改宣传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当前课改社会宣传的重点,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增强宣传的感染力,不断浓烈课改氛围,不断完善课改环境,同时切实加强学校与村居(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引导村居(社区)支持学校课改、参与学校课改,特别是在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上能够提供积极服务,逐步建立起全社会共同参与课改实验的强有力的支持系统。

在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时候,适应新课程需要的各项配套设施尚不够完备,例如学校现有的实验室和专用场室配备以及图书资源配置不能满足新课程需要的问题比较突出,确保新课程实验所需设施满足的经费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3.由于部分学生是从现行教材的学习转入新课程实验的(如初中),原有的学习方式对新课程的不适应,可能并且己经导致了学生学习质量上的分化的扩大。

4.学校教育资源及社区教育资源开发面临着主观上和客观上多方面的困难,直接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和校本课程建设。

5.个别的教育行政干部、教师和家长,对课程改革的成功存在一定的疑虑,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对新课程实验的信心。

上述问题的出现,既是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的客观事实,又是任何改革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一方面不要因此而对课程改革信心产生动摇,另一方面也不能掉以轻心,要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要加强宣传和学习,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教师和家长对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意义的认识,坚定搞好新课程实验的信心。一方面,要把教师培训贯穿于新课程实验的始终,把新课程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教研活动的核心内容,帮助已经开始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教师深刻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深入钻研教材教法,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另一方面,要引导非实验年级和科目的教师在实施现行教材的过程中努力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为全面进入新课程实施奠定基础。教师培训要进一步改进方式,提高实效,促进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转变教学行为,适应新课程实验的需要。

其次,要加大各项配套制度改革的力度,为新课程实验提供有力保障。当前要进一步完善新课程实验经费投入机制,集中力量解决新课程实验急需的设施建设和配备添置问题。同时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为新课程实验创设良好的保障条件。

再次,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本区(县级市)实际出发,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新课程实验工作。要加强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学校的分类指导,要更多地关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成长,更多地关注条件相对困难的学校的发展,采用不同的措施和不同的要求,以实现新课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最后,要加强研究,在新课程实验中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市、区(县级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配合新课程实验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指导文件的制定,近期市一级要出台《广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南》和《加强初中理科实验课的指导意见》。

61、我们的评价现状与新课程改革存在哪些距离?

1、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2、评价标准单一:评价的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体差异

3、评价方法单一:注重量化评价,忽视质的评价,注重相对评价,忽视绝对评价和个人内差异性评价

4、教育评价主体“错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我们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是否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

对教师的评价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倡导的发展性评价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对课程的评价,就包括了对教师教学的评价。现在现在教师碰到“做了很多探索,但是学生成绩不理想”的问题,原因就是“我们考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单纯依靠一个考试分数和结果就能检测到学生的所有特质呢?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动性、想象力、创造性”或许是更加重要,至少是同样重要的。这些问题无法凭一张纸笔相加的试卷考查出来。新课程标准下,即使高考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考试命题思路越来越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检查。在日常的考试中,着眼于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这才是考试的重要内涵。

对教师的评价也不能简单地以学生某一阶段的成绩为依据。教师教学行为与考试是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学生应试也爱着一些其他因素的钳制,不单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也将受到社会、家庭、朋友和其他的学科老师的影响,同时他们也有生理和心理上的正常变化,把某次特定时间考试成绩的不理想就归因于教师的教学,是一种不公正的评价。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方式也会逐步完善。

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缺陷是什么?

现行教师评价制度注重对教师教学效能的考核与鉴定,充分发挥了评价对教师的管理职能,但也暴露出明显的缺陷与不足。

教学方式的变革 篇8

——赴淄博“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开发研讨会”学习汇报

济宁高新区第三小学

许树雷

老师们: 大家好!我在11月15、16日赴淄博参加了“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与微课程研讨会”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录了一些学习笔记,并拍摄了一百多张图片。现将我学习的内容及心得体会向大家介绍如下:

在两天的学习过程中,共听了三位专家的报告,首先是来自浙江湖州的盛新凤老师,她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等杂志封面人物,曾获得省教坛新秀、省教改之星金奖等30多项荣誉称号和奖项。课堂教学在各级比赛中均获一等奖。盛新凤老师做了《和美语文的有效策略——以练导学》的报告,在报告中提出了“和美语文”的教学主张,课堂教学追求“雅俗共赏”的“和美”境界,逐步形成了婉约、精致、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风格。语文本来是美的:美的词藻、美的音韵、美的意境、美的意蕴。语文教学也应是美的:美的朗读、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好的语文课如画、如诗、如歌,给人以审美享受。其语文教学婉约雅致,清新秀丽。她倡导的“和美语文”,实际上是强调语文教学各个组成部分的综合协调,以及各种关系和联系的相互转化和相互融通,以此达到“雅”的境界。“雅”是我国传统美学对美的一种表达,她在语文教学中提倡“语言文雅”、“情意古雅”、“方式淡雅”、“结构闲雅”,都是种种美的表现。不仅是外在形式的“雅”,更是内在质地的“雅”,是一种人文情怀,也是一种文化品位;是一种人格修养,也是一种人生境界,是语文教学艺术和语文教学品格的统一。

第二位老师是来自江苏苏州的薛法根老师,薛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语界四大名师之一,中学高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做了《语文教学艺术》的报告,在报告中讲到:

一、块状的教学模式让课堂简单起来。

简明的教学线索将课堂“切割”成清晰的“块状”,让学生从这种简单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思想的启迪,审美的熏陶;简洁平实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亲近语言、感悟文字,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高语文素养。简洁精当的板块避免了纷繁复杂的头绪扰乱学生的阅读视线,干净利落地完成从初读感知到熟读成诵再到读有所悟。在一般两课时的课文教学中,第一课时的教学着力于“读熟”,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朴实无华而又扎实有效,既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整体把握文本,又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将“课标”中所提及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落到了实处。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囿于文本,大胆地对文本进行“重组”,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有效地推进了文本的学习。他认为,语文课不是培养演员的课程,所以语文课堂中的表演绝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一种促进学生潜心会文、揣摩文字神韵的手段,要很好地促使学生去咬文嚼字,领悟言中之情、言外之意,落实了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二、富有思维含量的对话让课堂丰厚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前辈的论述指明了阅读教学的一个最为本质的方法。“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此,他认为 “读”是“对话”的中介与凭借,“对话”是建构在读书基础之上生成的一种“言语智慧”,是学生感悟、吸收文本语言后获得的发展性言语。这种“言语”绝非靠几遍有口无心、漫无目的的读书后便可获得的,它取决于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告诉我们思考应伴随着读书,读书不仅是通过发音器官念出字音的过程,它还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即:口诵心维。惟有如此读书,师生对话才不会成为一问一答式的“机械运动”,惟有如此读书,学生才能成为文本的“知音”。

三、关注语言、发展语言,让课堂扎实起来。

语文教学的许多困惑和无奈,大都源于在问题的两端摇摆,而没有很好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语文教学首先要明确自己:一该干什么,二怎么干。语文教学该干什么?应坚定不移地立足语言,确保语言。其他所有目标,诸如人文关怀,智能发展,品德熏陶,习惯培养,等等,都是围绕附从于语言学习这个中心的,都应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顺便自然达成的。换言之,语言是载体,是根本,根本不存,其他都无所依附。因此,薛老师认为一节优秀的语文课,一定是一节关注语言、发展语言的课。

第三位老师是来自江苏南京的丁雪飞老师,她是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委,初步形成了富含生命活力和人文亲和力的语文教学风格。丁雪飞老师做了《让“翻转课堂”理念接上小语教学“课改”的地气》的报告,要点如下:

翻转课堂在语文课上怎样翻?

1、在课堂理念上以教为主向学为主的翻转。

2、在角色定位上,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翻转。

3、在教师预设上,由指令的刚性预设向生成的弹性预设翻转。

4、在教学程序上,由传统的“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翻转。

5、在学习方向上,由习惯的“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的翻转。

6、在教学方式上,由教师的单边讲为主向合作讨论为主的翻转。

7、在学习心态上,由被动接受向质疑探究的翻转。

8、在能力培养上,由单一的书面答题训练向听、说、读、写综合运用的翻转。接着丁老师介绍了前置性学习,提出“让学”。让学的基本要求:突出以“学”为主,聚焦言语实践,关注问题意识,积极引导课外“让学”流程。

根据专家们的讲解,我领悟到翻转课堂与微课程的认识: 翻转课堂的起源: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教师们常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时常错过正常的学校活动,且学生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往返学校的巴士上。这样导致很多学生由于缺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2007年春天,学校的两位老师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而那时翻转课堂才刚刚开始。更具开创性的是,这两位教师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节省出课堂时间来为在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不久,这些在线教学视频被更多的学生接受并广泛传播开来。

翻转课堂的概念: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实施步骤: 1.创建教学视频

首先,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 其次,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

第三,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组织课堂活动

内容在课外传递给了学生,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包括:学生创建内容;独立解决问题;探究式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

翻转课堂的教育科学性: 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第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第三,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第四,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微课程的概念:是将原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

语文综合性学习: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篇9

【关键词】新时期    初中英语    教学方式    变革

新时期以来,我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变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时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成绩主要体现在:其一,初中英语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其二,以往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方式逐渐得到了改善;其三,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走向自主、探究、合作这三个方向。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其一,思维方式的非此即彼;其二,传统机械式的灌输教学始终存在;其三,初中英语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理解仅仅只是浮于表面而已。

一、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呈现单一性的特点,在第八次英语课程改革之后,教学变得更强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地学习,同时好鼓励初中英语教师采用交际型、任务型等教学方式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生动起来。

以下将从两方面对现在的教学方式和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第一,英语教师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采用合作式教学、交际对话式教学、全身反应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第二,英语的教学资源也变得丰富了起来。最大的改变即英语教材不再是唯一的一个版本,而是出现了众多的版本,除教科书外,英语教师也能运用多种资源,也能开发学生资源。教师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些都促进了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向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下去。

二、由同一性走向差异性

改革开放以来,前三次的英语课程改革都没有抓到英语改革的核心灵魂,学生好比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教师按照同样的教学模式对其进行生产。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同一教学方法,运用同一手段与标准来评价英语的教学成果。

新时期以来,在第四次英语课程改革中对这个问题充分重视,呼吁英语教学应有差异性。差异性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设定不同的教学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促进不同学生的长足发展。教学方式由同一性走向差异性,这使得初中英语教学能够真正发展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寻求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

三、由客体性走向主体性

在以往以语法翻译式的教学为主流的英语教学时代中,英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就是传统教学中所提倡的以教师为中心。英语教师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唯一权威,而学生则成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控制、灌输对象,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客体,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

新一轮英语的课程改革中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师生地位的平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处于学生的立场来实施英语课堂教学,实现英语学习对每个学生个体发展的积极意义。

四、由灌输性走向探究性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我国初中英语课堂呈现出以教师为中心,老师灌输、学生被动记忆的模式,这不利于学生好奇心、探究心的发展。

新时期的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中主张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设定好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并发挥自身能力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其探究能力,使其能够逐渐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养成独立的创造性。

五、由单向性走向互动性

在以语法翻译法为主流的英语教学时代里,教师是教学的中心,从而形成了教师讲课学生记录的局面。这种教学方式的英语课堂呆板而缺乏生机、活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也缺乏交流互动,教学方式是单向性的。单向性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自我思考,学生会养成麻木接受的习惯,使得学生越来越缺乏探究和创新意识。

全国第八次英语课程改革中重视英语教学的课堂互动性,并逐渐地将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互动的教学方式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也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机会。学生之间产生了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同时这也促进了英语教师教学方式由单一性转变成互动性。

六、由割裂性走向了整体性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具有严重的割裂性。过去,英语教学常将英语知识进行机械分割,一般先解决词汇,然后进行句型教授,讲解语法,再接着讲解课文。这种现象与语言其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独特内在和层次性有关,但是这样缺乏语言环境,将语言学习与实际生活割裂开了。英语的语言技能要素也是互相割裂的。例如词汇课,传统的词汇课上老师只是单纯讲解词汇并不会涉及口语交际,只是机械地讲解词汇。

在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中,强调英语教学的整体性,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立体的英语学习环境下学习,重视英语的听说技能,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视角地进行英语学习。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初中英语教师开始注重英语教学的整体性。

七、结束语

变革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方式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弘扬英语教师的精神生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顺利推进与实施课程改革,最终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勤敏.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 熊斌宏.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探讨[J].科学导报,2014,(24):4-4.

[3] 张冬梅.英语教学方式如何变革[J].考试周刊,2010,(31):25-26.

[4] 韩玉静.“影子教师”培训对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影响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语文综合性学习: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篇10

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社会发展对人类素质的新要求

眼下, 无论是环境问题, 还是经济问题、人口问题和健康问题, 都需要综合多门学科的知识才能找到发展和解决的思路。这种现象对教育的影响就是现代课程必须具有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育也不例外。

2. 新课程的发展要求

教学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课标思路是:锻炼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也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那就是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也就说, 语文综合性学习贯穿于义务教育的整个阶段。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方法

1. 掌握课程目标, 更新教育观念

明确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掌握课程目标, 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是:能够自主组织文学活动;能提出问题并参加谈论;关心国内外和地区发展的大事;掌握查找、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可以看出,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定位十分明确的, 对教师的课堂角色变化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转变角色, 与学生平等对话, 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学习精神, 指导他们有序地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2. 重视活动指导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是定制《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 总的来说, 在这个条件的指引下, 综合性学习教材的编写遵循了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的过程。鉴于此,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做好教学工作, 还要重视语文主体活动对课堂教学的引导和补充作用。

初中生正处在心智成长的关键阶段, 他们的知识结构还不完善, 还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但是他们求知欲旺盛, 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 他们就会在活动中陷入盲目的境地, 甚至导致活动的失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组织者和主力军作用。

3. 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

现代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趋于多样化和平等化, 知识的交错性也日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如果还限制在一个特点的环境和范围内, 显然是不够的。

教育界认为, 知识学习中, 对有关本学科内容的研究属于知识纵向的范畴, 在对某种学科的学习中, 对其他学科有关知识的探索属于知识的横向延伸。横向互动和多学科综合, 能弥补纵向学习中的不足。在语文综合学习中, 适当的知识交互和渗透, 可以碰撞出更为耀眼的思想火花。

4.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语文教学中要学会用情感激活情感, 用理想造就理想。这里所谓的情感, 是语文知识对个人情绪的激励和出发。理想, 则是语文对个人世界观的启发、认知和指引的正能量。

语文教学中可以对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 优化教学效果, 积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利用教育的内在动力, 去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现能力, 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育专家认为, 人类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虽然不尽相同, 但是求知、理想和爱美之心, 都是人类的天性, 语文教育就应该与人类求知、理想、爱美的天性相结合, 为一个人自我境界的提高和完美而努力。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 利用语文教学为他们创造情感交流和体验的空间。

三、有助于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法

1. 重视总结、交流和分享

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总结, 对学习进步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样,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促使他们养成重视总结、交流、分享, 养成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好习惯。

2. 构建良好的评价机制

语文综合学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语文教育活动,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是实践活动的参加者和创造者。学生的发展是评价课程质量的主要标准, 因此, 建立“以人为本”的评价机制, 是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全部价值所在。现阶段, 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机制的不足之处有:缺乏对活动主题的发展性评价, 缺乏对进行表现过程的评价, 缺乏多元互动性评价。这些, 都与教学改革的理念和方向有一定差距。

总之,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实现学校文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 他们的历史使命就是利用语文课堂, 培养学生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会学生用发现美、热爱美、追求美。这也要求教师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坚定不移地沿着教学改革的道路, 为语文课堂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新平.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4 (31) .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随笔 篇11

一、了解“综合性学习”特点的重要性

对于每个语文教师来说,“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全新而陌生的课题。我们对它就好比一个骑士对新买的一匹跑马一样,如果不对它的特点进行全面了解便匆忙“驾驭”,自己劳心劳力不说,学生一旦厌倦可就难以挽回。因此,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之前了解它的特点对我们教师显得十分重要。

“综合性学习”的关键在“综合性”三个字上,即该课题的教学内容、形式以及目标等都不是单一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二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三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四是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只有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我们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找准切入点。

二、认识“综合性学习”意义的必要性

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1、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4、有利于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认识了这些意义,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活动的目标、重点、难点。

三、教师开展好活动须掌控的重要环节

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开展活动。根据主题确定活动目标。

上一篇:重庆装修施工工艺标准下一篇:初中体育课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