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2024-1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通用10篇)

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篇1

提要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税务部门都专设了税收信息中心或计算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计算机税收信息网络。税务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国际趋势。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本文选取几个税务信息化发展较快的国家,对他们税务信息化发展经验作简单介绍,以期为我国税务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

一、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

20世纪中期,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税务信息化是信息化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国国内收入局开始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税务工作的管理。随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于六十年代先后开始发展本国的税务计算机系统。自此,税务信息化建设开始了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普及。

(一)美国的税务信息化。美国从1960年开始,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计算机征管网络。税收预测、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税源监控、纳税情况收集等方面的工作,都广泛使用了计算机。美国国内收入局(IRS)通过2个全国性和10个地区性的数据中心,以及遍布全国的计算机网络,完成了美国联邦税收中约82%的收入征收。1997年联邦政府预算拨付3.36亿美元,用于税务局的技术更新,其中建造计算机信息系统就花费了2.06亿美元。现在,美国已利用互联网在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及其他个人和组织之间构建起了快捷的税收信息通道。纳税人通过国内收入局网站,既可以咨询到有关税收的各方面情况,还可以在网上处理纳税事宜,每年有几千万纳税人使用IRS电子信息系统来报税。在信息安全管理上,美国注重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法规,不仅设立了直属总统的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委员会和负责协调全国安全、基础设施防护及反恐怖行动的国家基础设施保障委员会,而且成立了信息安全测评认证机构(NIRT)。

(二)英国的税务信息化。英国国内收入局信息系统主要处理的税种为个人所得税。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建立了集中式的信息系统。到九十年代中期,随着网络系统的发展,开始建立了电子申报纳税系统。也就是个人自1996~1997年,公司自1999年7月开始,实行自行计征,即由纳税人自己计算应纳税额后,再由税务局开始使用地方数据采集系统自行计征数据。后来又使用了“事后检查程序”,根据纳税人申报的情况,选定申报纳税异常的纳税人作为重点稽查对象,进行纳税申报检查。

(三)日本的税务信息化。日本在国税厅、各个国税局以及524个税务署形成了全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该系统具有统一性、完善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国税局及税务署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根据征管工作统一开发运行。国税局信息中心接受税务署传送的纳税人的基本情况和申报信息以及银行传送的税款入库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统计、验收、核对后,再传送税务署。国税系统内不仅建立了完整的计算机信息网络,而且各信息中心也形成了由若干系统构成的信息管理系统。如此,国税局、税务署的大量日常管理工作都是通过庞大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完成的,所以税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

二、国际经验对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上述几个国家的税务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很大成功,这不仅为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我国的税务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从以上三个国家税务信息化的发展可以看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节约了税收成本,也提高了税收征收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虽然我国近年来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强,但由于对信息只是纯粹的录入,忽视了分析、整理和利用,造成了信息的严重堆积,共享性、开放性也不足,管理效率较低,偷、逃、骗税行为仍大量存在。这与税务信息化建设中目标不明确有关。所以,税务信息化建设至少应达到这样的目标:一是税务机关能够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税收管理现代化。二是税收信息能够被广泛地获取和高效地利用。

(二)我国需要有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为了适应税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必须建立一套高效、合理的组织机构体系。这套体系应当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集约化。即税款集中征收、人员集中办公、硬件集中建设、信息集中处理、干部集中管理。二是扁平化。应随着信息的高度集中和征收场所的逐步撤并,使上下级之间的中间层次逐渐减少,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从而形成一种“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三是专业化。就是依托计算机网络在基层征管机构内部对征收、管理、稽查的职能实行专业化分工,使每个岗位都成为税收征管“流水线”上作业的一环,环环相扣,明晰责任,相互促进,加强制约。

(三)我国税务信息化需要建立开放的信息网络。国外税务信息化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都是建立了发达的信息网络。目前,我国推进税务信息化建设,也必须要有一个开放的网络。第一,在税务系统内部建立上下贯通的业务网(可简称为内网)。即,要突破县、市区域网的狭隘概念,建立“总局—省局—市局—县局”的纵向四级互联网络,实现税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第二,在税务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之间建立适度信息沟通的协作网(可简称为公网)。即,在加强内部网络建设的同时,还要适应经济发展全球化、网络化的形势,建立社会化的税收信息网络,通过与银行、工商、海关等部门的联网,更加有效地对税源进行监控,以提高征管质量与效率。第三,在内网贯通、公网沟通的基础上,建立面向纳税人和社会公众的服务网(可简称为外网)。即,通过社会网络,以最低的成本将税务机关业已建立的信息公路延伸到纳税人和社会中去。

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篇2

20世纪中期,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税务信息化是信息化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是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五十年代末, 美国国内收入局开始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税务工作的管理。随后, 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于六十年代先后开始发展本国的税务计算机系统。自此, 税务信息化建设开始了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普及。

(一) 美国的税务信息化。

美国从1960年开始, 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计算机征管网络。税收预测、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税源监控、纳税情况收集等方面的工作, 都广泛使用了计算机。美国国内收入局 (IRS) 通过2个全国性和10个地区性的数据中心, 以及遍布全国的计算机网络, 完成了美国联邦税收中约82%的收入征收。1997年联邦政府预算拨付3.36亿美元, 用于税务局的技术更新, 其中建造计算机信息系统就花费了2.06亿美元。现在, 美国已利用互联网在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及其他个人和组织之间构建起了快捷的税收信息通道。纳税人通过国内收入局网站, 既可以咨询到有关税收的各方面情况, 还可以在网上处理纳税事宜, 每年有几千万纳税人使用IRS电子信息系统来报税。在信息安全管理上, 美国注重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法规, 不仅设立了直属总统的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委员会和负责协调全国安全、基础设施防护及反恐怖行动的国家基础设施保障委员会, 而且成立了信息安全测评认证机构 (NIRT) 。

(二) 英国的税务信息化。

英国国内收入局信息系统主要处理的税种为个人所得税。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建立了集中式的信息系统。到九十年代中期, 随着网络系统的发展, 开始建立了电子申报纳税系统。也就是个人自1996~1997年, 公司自1999年7月开始, 实行自行计征, 即由纳税人自己计算应纳税额后, 再由税务局开始使用地方数据采集系统自行计征数据。后来又使用了“事后检查程序”, 根据纳税人申报的情况, 选定申报纳税异常的纳税人作为重点稽查对象, 进行纳税申报检查。

(三) 日本的税务信息化。

日本在国税厅、各个国税局以及524个税务署形成了全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该系统具有统一性、完善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国税局及税务署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根据征管工作统一开发运行。国税局信息中心接受税务署传送的纳税人的基本情况和申报信息以及银行传送的税款入库信息, 将这些信息进行统计、验收、核对后, 再传送税务署。国税系统内不仅建立了完整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而且各信息中心也形成了由若干系统构成的信息管理系统。如此, 国税局、税务署的大量日常管理工作都是通过庞大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完成的, 所以税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

二、国际经验对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上述几个国家的税务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很大成功, 这不仅为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也为我国的税务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 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

从以上三个国家税务信息化的发展可以看出,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不仅节约了税收成本, 也提高了税收征收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虽然我国近年来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强, 但由于对信息只是纯粹的录入, 忽视了分析、整理和利用, 造成了信息的严重堆积, 共享性、开放性也不足, 管理效率较低, 偷、逃、骗税行为仍大量存在。这与税务信息化建设中目标不明确有关。所以, 税务信息化建设至少应达到这样的目标:一是税务机关能够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税收管理现代化。二是税收信息能够被广泛地获取和高效地利用。

(二) 我国需要有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

为了适应税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必须建立一套高效、合理的组织机构体系。这套体系应当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集约化。即税款集中征收、人员集中办公、硬件集中建设、信息集中处理、干部集中管理。二是扁平化。应随着信息的高度集中和征收场所的逐步撤并, 使上下级之间的中间层次逐渐减少, 管理力度不断加大, 从而形成一种“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三是专业化。就是依托计算机网络在基层征管机构内部对征收、管理、稽查的职能实行专业化分工, 使每个岗位都成为税收征管“流水线”上作业的一环, 环环相扣, 明晰责任, 相互促进, 加强制约。

(三) 我国税务信息化需要建立开放的信息网络。

国外税务信息化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 如美国、英国、日本等, 都是建立了发达的信息网络。目前, 我国推进税务信息化建设, 也必须要有一个开放的网络。第一, 在税务系统内部建立上下贯通的业务网 (可简称为内网) 。即, 要突破县、市区域网的狭隘概念, 建立“总局—省局—市局—县局”的纵向四级互联网络, 实现税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第二, 在税务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之间建立适度信息沟通的协作网 (可简称为公网) 。即, 在加强内部网络建设的同时, 还要适应经济发展全球化、网络化的形势, 建立社会化的税收信息网络, 通过与银行、工商、海关等部门的联网, 更加有效地对税源进行监控, 以提高征管质量与效率。第三, 在内网贯通、公网沟通的基础上, 建立面向纳税人和社会公众的服务网 (可简称为外网) 。即, 通过社会网络, 以最低的成本将税务机关业已建立的信息公路延伸到纳税人和社会中去。

(四) 我国需要建立一套吸引信息专业人才的机制。

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篇3

[关键词] 燃油税征收税目与税率

燃油税是在燃油价格上增加用于交通建设和道路养护的款项的一种资源税。对汽油、柴油及相关燃料的消费者征收燃油税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燃油税的征收不仅能体现公平意识、控制能源消耗、为道路交通系统的养护筹集资金,而且同时还具有环保、促进汽车技术进步、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的社会效果。

由于养路费的征收存在诸多的弊端,我国从1994年动议开征燃油税,同时在海南省进行燃油税征收试点,以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从而取代养路费的征收。但涉及到相关财政、税务、交通、公安等权力部门及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利益难以协调,时至今日,看似呼之欲出的燃油税征收政策却仍迟迟不能出台。国外燃油税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燃油税在我国的实施很有借鉴意义。

一、国外燃油税的征收情况

燃油税在国外一般称为汽车燃油税、燃油消费税或汽油税等。燃油是一项以提高油品价格来控制消费总量、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的财政政策。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开征燃油税。

1.税目的设定因国家而已。尽管税目具体规定有所不同,但各国都是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汽油、柴油及相关燃料征税。美国各州主要针对汽油、柴油、煤油和特殊燃料如天然气、乙醇等征税;德国等欧洲国家,政府为了控制汽油的价格及消耗征收汽油税,对柴油则不征收相应的税种,且汽车行驶在公路或高速公路上不再征收相应的公路使用费;日本在征收汽油税的同时,还征收柴油税、地方道路税和天然气税等;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对原油生产者和燃油批发商征收消费税;新西兰则只对汽油、天然气和少量液化气征收燃油税,征收对象主要是车辆用油。

2.各国的税率差异很大。美国为鼓励普及汽车消费,而对汽油征收30%的低税率,93#汽油零售价格约为每升4.3元人民币;英、日、德、法等国为鼓励消费者节约用油,刺激汽车生产商研制低油耗车型,征收较高的税率。

英国税率是73%,油价约为每升12.2元人民币;日本税率是120%,油价约为每升7.5元人民币;德国税率是260%,油价约为每升11元人民币;法国更是达到了300%,油价约为每升10元人民币。

3.在征收环节方面,各国有不同的规定,但税负实际上通过零售商转嫁给最终消费者。美国对汽油和柴油的纳税环节以进口、生产和销售为主,而煤油和特殊燃料如天然气、乙醇等则主要在零售环节征收;也有国家在生产和进口环节征收的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欧洲和日本则主要在销售环节征收。

二、国际经验

世界大多数国家都采取对油品征税的办法进行交通管理和建设,但是,各国国情差异很大,税种设立,税额标准,征收办法和管理手段也各不相同。几乎所有国家都对汽油课以高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只对用于道路交通的油品课以高税,而对农业、牧业、渔业、取暖等特定行业领域用油都采取了低税、免税、补贴等办法,部分国家除对汽油、柴油征税外,还向煤油、液化气和重燃油等石油产品征收类似的消费税和燃油税税种。

1.税目与税率的设定合理

几乎所有国家都对汽油课以高税,汽油税赋比例一般比柴油高1~2倍,少数国家甚至达到3~6倍。主要依据:一是柴油发动机热效率高于汽油发动机功率30%,节约能源;二是柴油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低,在环保方面优于汽油;三是柴油用于交通运输仅为35%,其余都用于农业、渔业、取暖和一些特定行业等。

部分国家除对汽油、柴油征税外,还向煤油、液化气和重燃油等石油产品征收类似的消费税和燃油税税种。采取这一政策主要是避免替代品在具有某些汽油、柴油同样使用价值时产生的避税投机行为。

2.征税环节科学可行

征税环节的确定科学可行与否,直接关系到燃油税的实施效果能否达到预期效应。绝大多数国家欧洲、日本等国直接向消费者或石油商在零售或批发环节征税,在零售环节征收,其优点是谁用油谁缴税,缴税人即是最终负担者;也有国家在生产和进口环节征收的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样可以做到从源头予以控制。

3.税收减免规范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只对用于道路交通的油品课以高税,而对农业、牧业、渔业、取暖等特定行业领域用油都采取了低税、免税、补贴等办法减轻这些行业的负担。如印度、新西兰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对柴油采取减或免的政策,并严格执行。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扶持重要产业的发展。

4.税收的征管强而有力

不少国家把通过实施燃油税征收的税源,作为不同用途的资金来源而划分为国家税种和地方税种,以解决中央税和地方税的税权管理分配问题。发达国家有成熟的中央税收体系,地方也有地方税收体系。燃油税是一种专门的目的性税,其税收收入专门用于公路的建设、维护和管理方面的开支,而不能挪作他用,各国均设有专门的机构对燃油税的征收、管理进行监督。

不同的燃油税政策导致不同的汽车消费结构,日本、欧盟因高燃油税导致高油价,迫使小型车流行;而在美国实行低油价政策,故导致大排量轿车、高油耗轻型卡车流行。同时不难发现,由于各发达国家均实施严格的排放法规,又迫使企业加快技术进步,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链接。因此,我国在制定燃油税是应充分考虑到不同的油价政策所导致的不同结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立足长远,着眼环保,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政策。

三、启示

我国开征燃油税已势在必行,但必须要克服费改税中的一些理论上的缺陷,排除技术上的障碍,真正发挥燃油税的作用,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课税对象应有明确规定。燃油税体现的是公平原则,燃油税的课税对象就是使用燃油的车辆,只要使用了燃油,就得缴税,就是燃油税的纳税人。对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车辆不再实行优惠政策,照章依法纳税。同时,为了解决农用车、军用车及车用以外燃油用户因开征燃油税而增加的负担问题,我们还必须科学设计燃油税的免征项目。

2.税目与税率的设置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为了体现环保意识,将燃油税设置汽油、柴油、天然气等三个税目,并相应制订差别比例税率:针对公交、运输等车辆主要使用柴油的情况,为了支持公交事业及运输业的发展,对柴油实行低税率优惠,税率约为 20%;为了鼓励燃油用户使用清洁度高、污染程度低、储量丰富的天然气,其税率可考虑设为 15%;为了引导人们消费低污染清洁汽油,降低环境污染,对汽油则根据其清洁程度征收差别比例税率,税率设 30%、50%、70%、100%四档。基于还存在路桥收费行为、纳税人的承担能力,以及支持汽车业发展等方面的考虑,目前我国燃油税的税率设置應适当从低。以后可根据实施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燃油税可在生产环节征收。这样既可以以从源头控制,杜绝原油走私现象,又可消除在销售环节征收的弊端。企业纳税申报要坚持原则,税务管、查要加强,对销售的单位、销量、油品类型实施全国联网,真正从源头控制税收流失。有人认为应在销售环节即加油站征收,如果在每个加油站安装税控机的话,成本就会加大,而且在零售环节征收则需要较高的征管水平和良好的法制环境,我国目前的法制环境和征管水平尚需进一步完善。

4.燃油税的征收管理和分配应有严格规定,同时兼顾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应明确燃油税是共享税,同时考虑到公路养路费一直由地方政府征收,按照政策的延续性,燃油税应由地税部门征管。不管是机关、团体、军队等的车辆用油,还是农业、火车、电力、工程机械、航空等非车辆用油,国家都应全面征收燃油税,做到一视同仁。同时,由于地方政府是道路及公交等地方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分成比例应适当向地方政府倾斜。

将燃油税设为专项收入,根据收取的来源不同,将其中一部分作为公路建设基金,一部分用于机场、铁路、码头建设基金,一部分作为乡村道路建设基金,以整体的方式通过地方政府返还给纳税人,尽量避免免税、补贴等操作。

燃油税的征收是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必然,也是我国费税改革的一项重大进步。在2007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燃油税问题被再一次提上议事日程;世界银行的分析也表明,我国征收燃油税的环境已经成熟。经过13年的酝酿,燃油税政策的出台将不再遥远。燃油税的征收势必会推动我国民众节油和环保意识的发展,同时对汽车制造技术的更新,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东河刘宝新:美国燃油税的征收.价格月刊[J].2005:20

[2]张睿:国外燃油税的征收.价格月刊[J].2003.9:35

[3]刘咏虹:实施燃油税:五大有利.税收天地[J].2002.7:47

[4]张腊梅明平顺杨利强:我国燃油税迟未出台的原因分析[J].上海汽车. 2005.8: 33-35

[5]吴天文徐东华:征收燃油税要考虑什么.中国石油和化工[J].2000.4:13-16

[6]杨再舜刘元:中国实施“燃油税”难在哪里.汽车工业研究[J].2005.8:27-30

[7]彭礼寿李昕旋:谈谈开征燃油税问题.价格月刊[J].2006.2:35

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篇4

1 拓宽财政支农的范围

对农业的财政支持是各国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一方面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农业科研、教育及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另一方面重视财政对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的支持,从而建立起了完整的政府对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此外,政府的财政还非常重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涵盖农村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目标的发展战略,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既需要加强农业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投入,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需要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改变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长期发展滞后的现状,从而逐步推进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 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

从国外的总体情况来看,多数国家对农业的财政投入总量可观,而且结构合理,这是我国应该借鉴的经验。―,如果按WTO协议计算口径,发达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总量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50%,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约为10%~20%。按照相同的口径,我国在这五年中的农业支持总量分别为1083亿元、1267亿元、826亿元、1709亿元、2200亿元,占当年农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9%、5。3%、7。4%、7%、8。8%。与我国农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要求相比,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总量仍是低水平的。

虽然国家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增加,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总量仍然不足。自1978年开始,国家财政支农支出绝对总量逐年增加,但是,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却一直处于徘徊状态,―,除了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10%以外,其余年份均在10%以下徘徊。与很多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水平也是较低的。

3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与政府投资的普遍化

发达国家农村基础设施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农场主以及农业合作自治组织(比如协会),就投资比例而言,企业和农场主的投资比重较大,这样的投资结构符合“谁受益谁投资”的市场原则。

农村基础设施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政府应成为其供给的主体,政府投资不仅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在建设资金筹措中还发挥着引导、鼓励支持的作用,是各方投资参与农村建设的重要引导力量,兼有投资和调控的双重作用。目前,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强势的态度,比如加大政府直接投资比重。美、法、英等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不断增加对农民住房、自来水、能源等生活基础设施的投入,而日本政府对农村基本建设投入呈现出逐步递增的局面,如19为10840亿日元,增至11510亿日元。

4 重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

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篇5

科技馆是体现一个国家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经济、科技、社会和综合国力的标志。其主要任务是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精神、宣传科技成就及其作用,培养公共科技兴趣,满足公共的科技需求,提高公共的科技素养,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服务。

科技馆作为“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平台,是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科普展览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对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科技博物馆事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科技馆教育亦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为了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吸取国外先进科技馆建设的经验,本研究在对国外40多个典型的、水平较高的、主流的科技博物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规律及趋势作了简单的归纳,以期为我国科技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国外科技博物馆发展现状[2,3] 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对科技博物馆建设十分重视,特别注重利用科技馆来开展科普教育,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了新一轮的科技馆和科学中心建设高潮。

美国由于经济发达,人们参加各种文化活动频率较高,博物馆数量也很多。据统计,美国现有各类博物馆2 400多座,其中科技馆数量达到200所左右,每年平均5个美国人中就有3人参观过博物馆,利用博物馆获取科学信息的人数比例为61%,仅次于收看电视新闻的情况。

英国政府从立法和资金保障两方面大力扶持科技馆事业。早在18世纪末,英国政府就制定了博物馆法,对包括科技馆在内的博物馆给予法律保护,确定其公益法人的地位。英国政府不仅斥巨资建立科技馆,而且每年为科技馆划拨大量经费,保证其运营。例如,伦敦科学博物馆每年的活动经费支出约为1 700万英镑,再加上两个连锁馆,共支出经费2 300多万英镑,其中85%以上为英国政府拨款。为向公众普及空间科学知识,英国千年委员会投资2 300万英镑,在莱斯特兴建英国空间科学中心。科技博物馆和科技中心是英国开展非正规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科普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澳大利亚人口不足2 000万人,全国拥有现代化的、展览设施完备的科技中心(科技馆)14个,平均140多万人就有1个科技馆,完善的科普设施为澳大利亚国民科普提供了先决条件。为解决偏远地区公众接受科普教育的条件,他们还组建了科普马戏团,定期在全国各地巡回展示和演出。

日本共有博物馆1 382家,其中科学博物馆有400多个,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首推国立科学博物馆,创建于1872年,已有100多年历史,工作包括收集、鉴定、保管标本和科技史资料,并择其一部分展出,同时投入较大力量从事自然史和科技史研究工作并负责组织这方面的研究和交流活动。此外日本青少年教育设施共计1 264个,其中少年自然之家311个、青年之家405个、儿童文化中心75个,其他473个。可以看出日本的科普教育设施相当完善,在科普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在日本经常举办的各类科普展览会与博览会也是日本进行科普工作的重要形式与场所。

总体上看,科技博物馆西欧有一定数量,美国相对较多,日本就其国土面积而言,密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发达国家,科技博物馆已深入人心,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观众量较为稳定,常年不断。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国外的科技博物馆已经在功能定位、经营管理、运行模式等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运营体制相对成熟稳定。其功能定位主要是收藏、研究、文化交流和科普,将博物馆提升到了文化产业的高度,每家博物馆都有自己显著的特色和不可替代的功能,有着自己独特的运作模式。科技博物馆也从立法和资金保障两方面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通过种种政策鼓励民间机构对科技博物馆的资助。科技博物馆的发展与布局已进入稳定时期。

国外科技馆的特点 2.1 科技馆的设计理念

国外科技馆包含综合科技馆和专业科技馆等不同类型,主要根据当地需要和投入决定,因此,他们拥有众多的大小不等的科普教育场所,居民受教育的机会增多。例如加州处在地壳断裂带上,大型地震时常发生,因此科技馆大多设置地震知识介绍和展示内容,教育人民认识地震、保护自己。国内科技馆大多内容雷同,突出地方特色有待加强。

国外不同规模科技馆的常设展览规划也有所不同。国外较大的科技馆多按较抽象的大主题规划,然后再按较具体的小主题划分展区。因为大馆多是综合性的,涉及科学和技术的许多方面,直接从大主题到具体展品显得很凌乱,需要中间主题过渡,而最终的展区划分则都是按主题与学科结合的方式。而小馆内容少、支离破碎,不易构成学科,只能按专题直接划分,就像短期专题展览从来都按主题设计一样。

同样的展览内容,不同的科技馆可有五花八门的划分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符合公众的知识基础和文化程度。最好让人看到主题或展区名称,就能大概知道其中的展示内容,起到应有的导览作用。主题过于玄妙是不应提倡的,那不符合大众教育的原则。科技馆的任务和最大特点就是把复杂、深奥和抽象的内容简单、通俗和形象化。

国外不同规模的科技馆对展览内容和环境形式重视程度不同。国外许多3 000平米以下规模的小型科技馆,多未重视所谓的环境形式设计。或许由于展厅面积小,要最大限度地把空间用于能使观众驻足、易于操作和受欢迎的展品上。而一些近年新建的面积大于10 000平米的科技馆,或许由于有充足的空间安置展品,需对众多展品进行规划、分区和营造氛围,因此较多地进行了围绕展品的环境形式设计,如日本科学未来馆和法国巴黎维莱特科技馆。

发达国家科技馆,无论大小,其教育对象多立足于本地区公众。但在公众年龄上,大中型科技馆与小型科技馆的设计有所区别。国外大中型科技馆,设计观众对象广泛,包括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程度的人。而不少小型科技馆,常专门针对少年儿童,这些馆几乎没有技术或高新技术内容,多为最基本的科学内容的趣味展示。如英国西约克郡哈利法克斯尤里卡儿童科技馆、日本的横滨等地的科技馆等。

2.2 展览及展品

科技馆的展品,不论美观与否和教育效果如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坚固耐用,展品完好率很高。国外有些科技馆如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和美国探索馆,有很多展品已连续运行了三四十年,但仍无明显破损。而我国科技馆的最大差距之一,就是展品破旧、损坏迅速,严重影响了科技馆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这与我国工业水平低、产品质量普遍较差有直接关系,但也有科技馆本身的因素。

国外科技馆很少设置特效电影,美国和西欧的许多科技馆未设置穹幕影厅,虽然日本绝大多数科技馆都有穹幕影厅,但主要是为了放天象节目,不少科技馆本来就是从天文馆发展起来的。有时由于经费紧张他们宁愿停放穹幕电影,也保留天象节目。国外科技馆设置3D、4D和巨幕影院的情况更少。

2.3 经营方式

国外绝大多数科技馆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展览教育,而且是常设展览教育,其非正规系统和面对大量各类观众的教育理念,与严格按年龄段进行正规系统教育的学校形成鲜明对照。在开展展览教育的同时,各科技馆也侧重不同地开展其他形式的科普活动,以此作为科技馆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扩充,但难以构成影响科技馆观众量和科技馆教育特点的主要因素。

国外绝大多数科技馆的展厅几乎都不设一般意义的讲解员。这首先因为主动讲解不符合科技馆主动发现、探索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科技馆本来就是要脱离教室、课堂、老师、学生这一套循规蹈矩的教育模式,就是要重新追回学生和观众对科学和学习的兴趣,就是让观众充分感受轻松、自由的科学和学习氛围。科技馆不盲目提倡灌输式的讲解,不是不强调教育,而恰恰是想强调真正的科技馆现代教育,即强调普通大众对科学的感性认识和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实践证明绝大多数零散观众根本不能持续服从讲解员指挥,而且对展厅众多的展品而言也根本无法实行普遍长时间的讲解。展厅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维持展厅秩序、保养和爱护展品、观察观众的反映、熟悉展品的原理和性能、随时为观众答疑解惑。观众真正需要的是能为他们解答问题的人,而不喜欢只会死记硬背讲解词的人。同时需要指出,安排展厅工作人员承担为领导和重要团队的引导介绍从来就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代表一个科技馆的服务水平和形象。对参观时间很少的团体观众实行引导介绍与一般意义的、针对大量零散观众的、普遍实行的所谓主动讲解性质截然不同。前者,可以做到,应该如此;而后者,无法实行,也不应该如此。

此外,国外科技馆都有自己的展品研发机构,很多展品均为科技馆自己创造的,其展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与其他科技馆没有相同的展品。

2.4 运营模式

国外绝大多数科技馆都收取门票,但票价都比较低,就当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而言,根本构不成居民的支出负担。而且科技馆实行合理的门票制度,对维持科技馆的参观秩序和方便科技馆的管理都有益处。

国外科技馆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拨款、自筹和社会捐助三种途径。国外绝大多数科技馆兴建时都主要靠政府投资,也有捐助现象但作用不大。但开馆后的社会捐赠则较为经常和普遍,特别是有些小型科技馆常有源源不断的社会捐助。捐赠的展览和展品的质量和水平都较高,资金捐助的比重也不小。由于运行费用与建设投资相比数额较小,所以开馆后的捐助作用明显增强。而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企业观念和经济实力决定了社会捐助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普遍,水平也不会太高。

国外科技馆发展的启示

自80年代起,人们在逐渐认识到知识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的同时,也对教育的任务、内容、途径、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积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适应知识经济对于教育的要求,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技馆事业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发展与布局已进入稳定时期,而我国真正的现代意义科技馆,正处于大发展阶段。了解国外科技馆的发展将对我国科技馆的建设具有如下启示。

3.1 科技馆应以常设展览教育作为主要功能,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其他科普活动 常设展览配以若干精彩、短小的人工表演项目,将继续是科技馆最有生命力的主要教育形式和主要功能。科技馆将努力保证常设展览和表演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在选择和确定科技馆常设展览和表演项目时,将重点考虑多数观众能从中获得多少知识、受到多少启发、能否唤起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等。不论是科学还是技术,也不论是一般技术还是高新技术,符合这些基本要求和能达到上述目的的才是科技馆的理想内容。

对大中型科技馆,为了丰富科技馆的活动内容、活跃科技馆气氛、更好地宣传科技馆、增加知名度,在财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利用各种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如免费的科普报告会、短期专题科普展览等。直接参与此类活动的观众或许有限,但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吸引媒体宣传报道科技馆,使更多的人了解科技馆,进而喜欢科技馆,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科技馆的潜在观众群。而对小型科技馆而言,在运行经费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则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2 科技馆的设计规模和布局要适应区域发展的需要 国外科技馆的设计通常会考虑当地发展的需要以及周围的环境而确定其规模和类型,并根据公众的知识基础和文化程度来进行展区的划分和展览的设计;而我国科技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公众的需要以及公众的文化背景,在这一点上,尤其值得借鉴国外科技馆建设。我国科技馆在建设过程中也应考虑到一定范围内的设施资源的共享、竞争、特色和差异等诸多因素。

3.3 日益重视高新技术、前沿科学和时事科技的展览 目前,我国的科技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仍是收藏、展示各个历史时期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作用的科技文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馆的功能定位已发生了变化,展教品的内容也应随之发生改变,应重视反映当代高新技术、前沿科学和时事科技的展示。

3.4 交互式展览日益成为主要展览方式

“边动手、边动脑”的展教思想是科技中心的新发展。如“美国旧金山探索馆”所倡导的“边动手、边动脑”的展教思想给世界各国科技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国外已有一些科技馆专家提出:科技馆教育的重点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开发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种展教思想的驱动下,近年来,以交互式展览为特色的科技中心在国外迅速兴起。这些中心注重观众的参与、动手操作和演示活动,展览中大量采用声像等高技术手段,以此加深观众对科技原理的理解,收到了非常好的科普效果。在科技中心大行其道的同时,传统的科技博物馆也一改往日静态展览方式,越来越多地引进交互式内容。在我国,随着科技馆功能定位的逐渐改变,展教方式也应随之改变,交互式展览应逐渐成为科技馆展览的主要方式。

3.5 开展多样化的科普活动,增加科技馆的吸引力

每年国外的科技馆都为配合全国科技周、科学促进会、科技节而举办大量的科普活动。此外一些科技馆也根据自身的条件,开发有影响的科普方式。伦敦科学博物馆为儿童举办“科学之夜”晚会,让参加活动的儿童在博物馆留宿。晚会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和演示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体会科学的乐趣,让他们感到科学博物馆是有吸引力的地方。该博物馆还举办科技巡回展览,也从事科学普及研究活动。而我国科技馆目前仍以常设展览为主,互动式展览较少,科普研究活动亦较少。

3.6 自主创新是科技馆发展的重要手段 自主创新是国外科技馆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科技馆有一种雷同感,很多展品是引进或模仿别人的东西,自己独立创造的展品少。而国外科技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大部分展品是他们自己创造的,就是仿制,也融进了自己的特色。因此,国外即便是规模很小的科技馆每年也会吸引很多观众前来参观。

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篇6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新加坡政府发表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的新加坡的五大“共同价值观”中不包括以下哪项?

A.国家至上,社会优先 B.家庭为根,社会为本 C.关怀扶持,同舟共济 D.宗教统一,种族和谐

2.姜跃教授指出,1977年到1997年,美国联邦政府“关门”()

A.7次 B.17次 C.27次 D.37次

3.姜跃教授指出,国外廉政建设的启示之一是,(),是廉政建设的保障。

A.权力监督和社会监督 B.廉政文化建设 C.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 D.法治建设

4.“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这是下列哪位提出的?

A.孟德斯鸠 B.卢梭 C.黑格尔 D.休谟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姜跃教授指出,新加坡贪污调查局有五项权力,包括以下哪些?

A.逮捕权 B.调查权 C.搜查权 D.获取财产情报权

2.西方国家“三权分立”原则中的“三权”指的是()

A.立法权 B.行政权 C.司法权 D.救济权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姜跃教授指出,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和制衡非常有效,因为立法权掌握在议会手中,议会是党派活动的场所,其中不仅有执政党议员,也有在野党和反对党议员,能够对行政权形成有效制衡。

正确 错误

2.姜跃教授指出,西方议会拥有审批权和行政立法权。

正确 错误

3.姜跃教授指出,在近年来透明国际每年发布的廉洁指数排行榜上,新加坡稳居前五名,在东南亚这个腐败高发的地区,连续执政的人民行动党政府被公认为高效廉洁的政府。

正确 错误

4.姜跃教授指出,议会拥有听取政府工作报告权。

国外金融监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篇7

关键词:金融监管,借鉴,对策

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 世界许多国家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人们生活受到一定的冲击, 通过对金融危机的分析可以发现, 造成这种事件的主要因素是因为对金融机构监管不力造成的, 这给我们未来发展提出了更为严峻的问题,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 如何有效地对金融业实施监管, 将是我们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它关系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研究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 我国金融体制得到全面发展, 目前在金融监管机制上形成了以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分业监管格局, 分别对我国银行、证券、保险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这有利地促进了我国金融体制的顺利发展。银监会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制定银行业的规章制度和办法, 实施对银行业的监督和检查, 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业务经营范围进行审查和审批, 并对银行业进行现场稽查和非现场稽查, 对各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运行情况进行公布;证监会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对证券期货市场的方针政策进行调查、研究和拟定, 制定相关的法律规章, 实行对证券管理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批准企业证券的上市等交易活动;保监会主要负责对国内保险业务的管理和监督, 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维护保险企业的各种权益, 对保险各项业务进行重点审查, 以保证其能够有效的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典型国家金融监管模式比较分析

(一) 美国金融监管机制

美国是世界金融发展的先进国家, 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美国现有的金融监管机制是双线多头分工型金融监管机制。即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可以自由的设立金融管理机构, 两级政府之间可以分别设立监管机构, 负责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并且所设立的监管机构在工作时, 可以互不干涉, 其中联邦监管机构主要有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货币监理署、储贷监理署、证券交易委员会。美联储负责对全国金融货币的监管, 保证货币能够正常流通, 对整个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通过对全国保险存款的制度、养老保险等相关制度的管理;货币监理署负责对本国货币的发行等进行管理。州级监管机构主要州银行厅、州保险监管署。美国通过这种金融监管机制可以有效地防止金融垄断, 有利于对金融机构进行有力的监管, 提高金融监管机构的服务水平。

(二) 日本金融监管机制

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金融行业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日本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单线多头监管体制, 即在中央地方设立统一的金融办公厅, 负责对全国的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业务, 同时, 在金融办公厅下设多个金融监管机构负责对全国多个机构进行多层次的监管管理。日本的金融办公厅下设总务企划局、检查局、监督局。同时通过下设的科室进行金融政策的制定、调节市场金融秩序。日本的单线多头监管体制使得日本集中监管体制效率大幅提高, 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 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水平。

(三) 欧盟国家金融监管机制

欧盟国家在金融监管体制上采用的合作型金融监管机制, 它在欧盟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贡献了巨大的作用。欧盟的合作型机制监管机制是指在经济合作区域内, 这一地区的所有国家的金融机构实行统一的监管政策[3]。在实施的过程中, 各国对自身的金融监管仍旧有很大的自主权, 通过执行统一的金融规章制度, 制定一定的货币政策, 但各国可以制定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贴现率, 这种合作型的金融监管制度, 有利于的促进地区这间经济金融的合作, 通过制定统一的政策, 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 达到互相合作的目的, 有效的使地区之间的金融机构得到稳定, 促进经济体系的发展。

(四) 新加坡金融监管机制

新加坡是近年来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新兴国家, 新加坡经济能够在历次的金融危机抵御冲击, 并且本国经济得以较好的发展, 这与新加坡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分不开的。与其他国家相比, 新加坡的金融监管体系高度统一, 结构非常清晰, 新加坡的金融监管机构主要是金融监管局, 监管局董事会主席由财部部长担任, 这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是完全不相同的, 国家政府牢牢控制着新加坡的金融命脉。金融监管局在发展上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角色, 负责本国银行业、证券业、期货交易及保险业的监督和管理。同时, 新加坡注重对金融法律法规的建设, 各项法律制度全面建设, 通过系统性的操作, 增强各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服务水平。

(五) 韩国金融监管机制

韩国的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意义的, 韩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完全取决于在金融危机时能够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 韩国经济遭到重创, 经济发展出现萎缩局面, 而经过了很短的时间之后, 韩国就迅速地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摆脱, 成为东亚地区第一个摆脱国家危机的国家, 这些成就的取得, 归功于韩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的金融措施。韩国通过重新明确中央银行的地位, 加强其独立性, 通过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货币政策, 负责对全国的金融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同时, 成立金融监管决策机构融监管委员会, 负责对韩国地区的证券业务和期货业务以及整个金融服务业进行监督和管理, 通过下设金融监督院的形式进行具体的监督指导工作 (如图1) 。在发生危机时, 韩国政府充分发挥其协调职能, 由政府出面为一些金融机构提供担保, 防止发生挤兑行为, 使金融机构能够顺利的渡过危机, 为韩国银行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借鉴国外经验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水平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越来越重视金融行业的发展, 不断加大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力度, 我国金融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也表现为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要加大研究力度, 提高我国金融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促进金融业的顺利发展。

(一) 加强金融监管法制建设

当前, 我国一直注重对金融业的发展, 制定了若干法律法规, 有效地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但同时也表现一些不足。因此, 要继续加大我国金融监管法制建设力度, 有效的规范金融行为, 要对相前已有的法律法规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 将法律法规细化到具体的业务之上, 要进一步明确各监管单位和主体的职责和权限, 使监管者能够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要制定详细的检查程度与方法, 提高金融监管工作的可操作性, 对于出现的法律冲突现象, 要实行低层次法规服从高层次法规的原则, 使监管工作顺利进行。要做好对金融机构的检查稽核工作, 加强对非现场检查的制度建设, 通过监管立法的形式规范各项报表细节, 使监管者能够根据各项报表做出及时准确的分析。要通过监管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监管人员的问责, 做好现场稽查工作, 通过非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更有利的推进金融监管相关法律制度完善。

(二) 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公开监督是金融监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金融机构和相关的监管机构要适当的披露其政策信息, 以便社会公众能够及时了解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 使市场经济得到更好的完善, 强化对金融机构的市场约束, 提高金融发展的透明度, 针对当前金融机构在信息披露方面所表现的如信息失真、假账等现象, 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政策, 做好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工作, 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金融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监管机构的信息披露和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 监管机构的信息披露主要包括一些宏观的经济信息及各项指标变化等, 监管部门所提供的信息是金融机构发展的主要依据;金融机构在进行信息披露时, 主要提供一些自身经营运行情况的信息, 如金融机构的信用等级、经营状况、资本实力等, 通过这些信息指标可以让市场经济更加了解金融机构运行情况, 是对金融机构进行选择的基础。在实际发展过程中, 要适当调整相关的政策, 增加金融监管部门的政策透明度, 让每个人都能够了解到当前金融机构的运行情况, 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披露体系, 不断充实信息披露的内容, 让社会更加全面的了解金融机构, 为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基础。

(三) 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机制

金融机构通过内部控制机制, 可以有效地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 使国家的相关金融制度能够得以贯彻实施, 确保管理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及时, 促进组织经营目标的完成。当前, 我国金融机构在内部控制发展上还显得比较滞后, 在内控制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这严重地影响了我国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有效地降低金融经营的风险, 提高金融机构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 是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的必要基础和坚实保障。要严格做好金融机构内部的分工, 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 进一步确定各部门之间的制衡关系, 制定有效地内部平衡制约机制。同时,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监督制度, 通过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审查和评价, 促进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要不断加大力度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进行教育, 提高其自身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 不断的更新知识, 使之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要加强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 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 建立金融监管的协调机构

我国在长期的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分业经营的金融监管模式, 确定了“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制, 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 通过下设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形式, 分别对我国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监督和管理, 实现金融业多层次的全面发展。当前,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 许多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 金融业在发展保险业, 保险业也在发展金融业, 造成了各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局面。因此, 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 要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 通过设立金融监管局的形式, 实现对银行、保险、证券的统一管理, 实现监管的跨产品、跨市场的协调, 避免出现监管漏洞, 使监管工作得以持续性的发展。

四、结束语

当前,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 发展还不完善。因此, 要在发展过程中为金融机构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使正处于成长发展期的金融行业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 提高金融行业的整体竞争力。面对我国金融监管过程中表现的不足, 要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 要详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 借鉴国外金融监管的成功经验, 从法律法规建设、信息披露、内部控制机制以及建立协调机构等几个方面来重点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水平, 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李英杰.金融危机后中国金融市场监管的模式选择[J].知识经济.2010, (16)

[2]朱静平.国外银行监管体系的比较研究及借鉴[J].现代企业.2010, (04)

[3]孙春玲.国外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研究[J].才智.2010, (14)

[4]蒋大平.国外金融监管制度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J].法学杂志.2010, (02)

国外农村信息化对我国的启示 篇8

关于政府的作用

国际上,农村信息化投资发展采用了由国家调控下的事业性运行和商业化运行二种模式。以事业性运行模式为主导的模式主要适应于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基础性农村科技、市场信息的生产与管理,此类信息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是公共产品。如果不由政府部门来组织,就无法保证信息使用的公平性、及时性、真实性。国家在农村信息化推进农村社会进步、经济增长的大循环中获益,广大用户是受益者。政府的作用体现在统筹规划、投资、政策引导与监管等方面。商业运行模式的主要条件是市场成熟度和投资者与用户间的直接关系。政府在政策引导贷款、税收的管理以及对用户利益的保护等方面发挥作用。农村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政府必须重视此项工作并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强化对农业信息化的组织管理,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并分工协作。在农村信息化的扶持、规划、立法和投资等方面,政府起着主导性作用。要在政策上保证农业发展的需要,围绕农业科研体制、投资结构、经费投入和实用技术研究进行政策调整,明确投资主体并保证基本投入。

关于投资发展主体多元化

生产者、经营者的信息需求多种多样,这需要有多元信息服务主体,在服务内容上有所侧重,在服务对象和群体规模上各有不同,才能形成良好的互补性。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主体,在运行中必然采用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形式。通过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鼓励、支持和吸引社会力量,尤其是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逐步探索和实现共建、共享、多赢的局面,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持续深入发展。山东省政府在此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他们根据本省农村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农民应用不够广泛等问题携手英特尔、海尔、网通以及招商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多家单位制定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方案,共同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步伐。

中国农村地域辽阔,对信息产品的需求规模较大,信息产品多数具有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特性,政府在投资和发展上应发挥主导作用。但是由于中国财政资源紧张,一味地依靠财政来扶持农村信息化发展是不现实的。可以尝试将农村信息进行分类,对具有纯公共产品特性的信息,政府负有直接投资和发展的责任,由政府向公众无偿提供; 具有准公共产品特性的信息,市场机制可发挥一定作用,但因农村公共产品的基础性、效益外溢等特征,政府仍应发挥主导作用; 对具有俱乐部产品特性的信息,因其外部收益溢出的群体规模小且相对固定,可通过俱乐部的形式将受益人群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对具有私人产品特性的信息,政府可从体制、机制等角度将其推向市场,鼓励科研、推广、教育等机构以及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面向市场,按市场规则提供相应信息服务。

关于农村信息服务

开展适度收费

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篇9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管理和社会管理手段,在防范农业灾害风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保险的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2004年以来的中央1号文件、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国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都对发展农业保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加强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扶持,2004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保监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比分析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启动了我国新型农业保险试点。特别是2007年中央财政在吉林、四川等六省区启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后,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已呈现出“业务较快发展、作用逐步发挥、服务日益广泛、保障更加全面”的良好局面,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农业保险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成为全球最重要、最活跃的农业保险市场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从2006年的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5.68亿元,增长了近17倍。2011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73.82亿元,共计为1.68亿农户提供风险保障6523.24亿元。

农业保险承保面积广、标的分散,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和保险意识相对偏低,虽然长期以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我国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在农村网点建设和农业保险业务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经验,但如何在农业保险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新时期农业保险客户的特点,加大资源投入,全面打造覆盖乡村、深入三农的服务网点,扎实开展产品、人员和服务“三下乡”,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和渗透度,使得面向农民的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得以不断提升,仍是一个相对新兴的课题。为此,本文收集整理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两家美国农业保险公司的相关做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经验总结及启示分析。

一、美国农村社区保险公司(RCIS)

农村社区保险公司(Rural Community Insurance Services,简称RCIS)是美国最大的农作物保险提供商之一,为农业社区提供综合性保险服务。根据国外权威保险咨询机构统计数据,2009年全球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的第一位为RCIS,保费收入为20.8亿美元左右(折合约132亿人民币);2010年该公司业务规模有所下滑,保费收入为18.7亿美元左右(折合约118亿人民币),但仍稍领先于美国雨雹责任有限公司,位居全球和全美第一。RCIS的公司目标是通过服务、知识和综合性引领农作物保险行业发展。

一是完善、可靠的保险服务网络。RCIS在美国全国拥有五个区域办事处,并拥有超过5600多受过专业培训、拥有从业执照的代理人,形成了全国性保险服务网络,为全国所有50个州的客户提供保险服务。RCIS和这些代理机构和代理人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是丰富多样的保险产品。RCIS自1980年美国农作物保险业务商业化以来,一直是农作物保险领域的佼佼者。公司提供100多种农作物的保险产品。公司除了经营由美国农业部风险管理局授权经营的所有种类的农作物保险(主要包括多重风险农作物保险、区域产量保险、收入保险等几大类)外,还可以提供雹灾、风灾、冻灾、火灾、雪灾、过度湿润等指定灾种的农作物保险、附加险、以及独立的财产保险产品(汽车、农场、农业企业保险)、寿险和残障保险等。

三是可靠、创新的技术支撑。RCIS提供给代理人全套的技术应用软件。CIMAX软件为农

作物保险代理机构提供一个基于网页访问形式的业务电子图书,内容可以实现动态更新。公司的报价工具可以提供一个快速粗略估计或精细设计的收益模型。FarmMaps II地理制图系统则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有行政边界的影像文件,文件是易于使用的格式,并可以访问美国农业部的数字化地理空间地块数据(Common Land Unit,简称CLU数据)用来提供准确的报告。但RCIS认为开发优秀的应用软件仅仅是个开始,他们也使用这些技术来支持建立一个专业的客户服务中心,来为客户解答问题。而且公司的网络计算能力、和服务器容量等都是非常先进的,这样可以保证CIMAX能够发送和接收更多信息,且拥有稳定、迅速的处理速度。四是以客户为目标的优质全面的保险服务。承保服务:RCIS承诺帮助客户找到最适合的保险责任和最好的保险产品,利用强大的模型工具让客户可以通过输入成本和市场价格来测试不同的变量情景。代理人也可以通过使用美国农业部的CLU数据为客户提供详细的、准确的地图数据,包括土地相关法律描述信息、地块以及植被信息。这三种免费的地图,客户可以用于保存记录、并与供应商和业务合作伙伴沟通。理赔服务:客户需要理赔时,客户电子索赔申请过程快速、安全,而且能从1300多个保险公估人那里得到服务。RCIS公估人能参与到一个丰富的客户服务培训计划中。他们为客户解释整个理赔过程,并可以通过专业的保险客户服务系统为每一个客户提供清晰、可信的业务信息,包括理赔处理进度、可以和谁联系进行理赔咨询等。在理赔处理过程中,客户的保险代理人可以登录理赔日志软件系统来获取最新的理赔信息,从而确保被保险人能获得专业、热心的理赔服务。

二、美国雨雹农作物保险公司(R&H,LLC)

美国雨雹农作物保险公司(Rain and Hail L.L.C.,简称R&H)也是美国最大的农作物保险公司之一,自1919年以来已经为美国和加拿大的农户提供了长期优质的保险服务和风险保障。总部位于美国爱荷华州Johnston,主要为美国和加拿大的客户提供全面的农作物保险尤其是冰雹保险。2010年的保费收入为18.1亿美元左右(折合约114亿人民币左右)。一是明确不断精益求精、努力使客户和农村社区共同受益的远大愿景。公司愿景是着眼未来,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保险机构,对于客户而言,公司努力提供满足广大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断进行评估、更新和改进,以超出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客户的满意是第一要务,公司的客户服务目标就是拥有一个不断扩大的满意客户群基础,使客户由于保险业务而享受到财务的稳定,用风险管理产品来确保经济实力和稳定性以提高农村社区的生活质量。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取得适当的盈利以维持自身的发展,这也是努力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二是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良好的专业团队。公司自1919年组建雨雹保险局以来,就拥有一个行业领先的农作物保险专业团队,曾经负责形成了美国第一个农作物保险风险管理共同体来进行理赔估算和定价程序的制定。1981年雨雹保险局重组成为经营总代理商,2010年雨雹公司被瑞士保险公司ACE集团收购。

三是强大的基层网络。公司拥有以总部为中心、以区域办事处为节点组成的完整的基层网络,在美国有9个区域办事处、在加拿大有1个办事处。其本地基层团队负责为本区域内的代理人和投保人提供快速、个性化的服务。各个区域办事处负责协调本区域内所有的承保、理赔估损和财务工作。每个基层员工都会不断地接受区域内需求变化方面的培训。开放的沟通是公司与投保人、代理人等相关人员和机构业务合作关系的本质所在,其中许多人都是有几十年的合作历史。

四是强大的技术支撑水平和研发能力。公司基于农作物保险产品开发了整合了信息、人、需求的简化信息系统。依靠成熟的技术,每个区域都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来处理承保和理赔工作,使投保人面临重要的财务决策时不需要等待。虽然对投保人的需要做出快速反应是至关重要的,但这只是服务的一部分。公司有专业的研发人员开发损失控制程序,进行农业市场

形势预测,并制定新的产品和服务来应对这些预期变化,因而可以帮助塑造农作物保险的未来。

公司主要的技术工具包括以下内容:灾因分析数据库:允许用户访问获取各种灾因造成保险损失的百分比,包括:干旱、多度湿润、冰雹、冻灾、风灾和其他原因。寻找代理商软件:用于帮助投保人在其所在地区快速寻找到最近的授权代理人及其联系方式。损失估计软件:用于演示在不同的保险情景和计划下对不同损失结果的估计。MPCI(Multi-peril Crop Insurance,多重风险农作物保险)日期软件:用于提供历史参保数据,以提供当地保险已投保多少、历史损失情况等信息。MPCI行业数据库:允许用户浏览农作物保险的相关历史数据,包括一定年限内的州、县、和作物各个级别的数据。收入损失触发软件:用户可以基于各自农作物、农作物保险产品的选择、价格、历史产量、保障产量等参数来进行保险赔款触发的模拟。

五是积极的公益态度。公司积极参与或资助农村社区服务项目、农村儿童安全教育项目等公益活动,致力于保护和改善美国农村生活。这些项目的参与,有利于提供公司在农村社区的影响力和企业形象。

三、相关经验总结及启示

从上述两家全球领先、业务规模最大的美国专业农险公司的服务能力建设经验来看,大致可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内容:一是注重企业服务质量和效率。服务质量和效率是企业面向客户的最终窗口,客户对企业的认可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两家公司都高度重视各个面向客户环节的服务内容、服务态度和服务效率。二是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不断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来进行自身产品的创新和改进,以不断扩大企业市场范围。三是建立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既包括高素质的人员团队建设、还包括领先的专业服务技术。四是不断培育增值服务能力。两家公司在发展自身主要服务领域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发挥企业专业技术优势,不断培育增值服务能力,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客户依赖度。总之,清晰的战略规划、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强大的研发和技术支持、积极的公益态度等做法,对我国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建设具有很好的启示。

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篇10

一、系统论视角下的美国创业教育

(一)从系统的整体性看美国创业教育

美国创业教育的整体性非常突出,具体表现在其价值取向、课题体系、环境创设等方面。从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创业教育是大学对社会经济形势的回应,是在面临社会就业形势急剧变革情况下的主动改革。大学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由此,创业教育成为美国大学教育的主流价值取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注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服务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自由发展,是对学生作为整体个体价值的充分尊重。美国创业教育的课程经历了从开放创新到有所限制的过程,形成了系列化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涵盖了创业相关的所有方面。一般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都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素质、创业实务操作四大类型,每个类型中又有若干具体课程内容。在美国政府的主导下,高校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美国政府通过立法加强创业培训,充分重视大学创业教育对美国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政府还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政策,调动各级政府、私人机构和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整合社会资源,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为创业教育创设了良好的外界环境,其大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从系统的层次性看美国创业教育

美国创业教育的层次性明显,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设计不同的课程,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直至研究生的全部正规教育。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一般分为三种:一是基于创业型大学的创业人才培养,由麻省理工学院实践得出。该模式强调创业氛围的营造,保持与外界密切联系,通过项目式团队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将全校学生作为创业教育的对象。二是培养创业学科专业人才。该模式或者设置专门的创业学科,或者在大学传统优势专业基础上,把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知识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强调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三是大学内的普及型创业教育。该模式分为大学本科和MBA两个阶段:大学本科阶段主要进行通识教育,为所有大学生提供创业领域的基础课程和综合课程;MBA阶段主要进行实践教育,为学生提供强调现实创业活动的实践性课程。

(三)从系统的相关性看美国创业教育

美国创业教育非常注重系统内部要素的紧密联系,在培养模式上注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既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品质和能力,又将相关专业教育融入其中;在课程开发上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理论课程注重创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实践课程注重创业实践操作和创业活动;在培养形式上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除了课堂教学之外,美国大学生可参加多种形式的模拟或实战的创业活动;在师资团队上注重校内外教师的结合,在校内邀请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加入团队,鼓励这些教师创办企业积累实战经验,在校外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和相关政府官员参与创业教育。考夫曼高等教育创业课题小组所做的《关于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创业教育》研究报告指出,创业对全球经济的成功发展至关重要,创业已经成为美国大学教育的延伸领域,通过创业教育作为桥梁连接大学教育与世界现实。由此可见,美国政府、社会和教育界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于美国大学教育、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作用,必须不断分析外界影响因素,调动各方力量积极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

(四)从系统的开放性看美国创业教育

美国的高等教育本身就是开放式的,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创业教育也具有极强的开放性。美国的大学与政府机构、企业、社区非赢利性组织、民间团体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市场、企业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同时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咨询,或者直接成为创业教育的师资。很多企业通过捐助高校的创业中心,保障了高校创业教育资金来源的稳定性。政府在美国创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通过各种政策引导企业和私人组织参与创业教育,为创业教育创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此同时,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也向社会开放,为社会人士提供创业课程和创业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良好的校企互动成为美国创业教育的基础。美国很多大学设立创业中心,专门负责研究成果的.转化,将师生的研究成果转移给企业,进而创办企业。从更高的层次来看,美国创业教育取得的显著教学和研究成果,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成了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二、美国创业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启示

(一)重新审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定位

美国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美国教育、社会和经济等领域的革命性变化。正如美国创业学领域的泰斗人物杰弗里·迪蒙斯所说:“创业革命和创业教育为21世纪的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设定了发展方向,新的创业一代的首要任务是为21世纪和未来建立一个创业型社会,他们创造出新的技术、产品、流程和服务,这些将成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美国创业教育的战略性定位为我国提供了借鉴,我国高职院校在目标定位上要重视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我国教育部在也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的战略意义。”该意见为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高职院校具有较好的创业教育基础,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开展创业教育并探索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先天条件。但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起步晚,与职业技能教育相比还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将创业教育作为提升就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引入创业教育的理念,将创业教育置于社会的整个背景下,打破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崭新理念和途径。充分认识创业教育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对于高职教育、社会和经济领域的重要意义,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念,使创业教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创业品质、精神和技能的培养,使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业环境的变化,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重新创设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环境

美国创业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其完善的支撑体系,由创业教育研究和指导机构、社会机构、政府所形成的系统为创业教育打造了一个运行良好的保障体系,从政策、法律、资金、师资、机制等各方面保障了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缺少大环境的共同孕育,创业教育将在象牙塔里难以持续。政府通过立法或者制定相关的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采用各种手段调控资金流向,调动各方积极性,支持大学生创业,保证大学生创业教育资金的稳定。还可成立专门的政府机构专门负责创业支持,推广创业教育,包括转化成果、联系项目、提供咨询、提供技术或融资支持等。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还可在政策上适当给予倾斜。社会应大力支持非营利性组织的成立,如公益组织或教育组织机构,专门负责研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站在社会的角度和企业的角度对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调研,明确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难题,提出可行性参考建议,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提供指导。向各类型商会、企业联盟宣传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一起开发创业教育课程,与学校一起为社会提供创业咨询和培训,帮助学校创业的学生融资。企业应增强社会责任感,与高职院校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让学生在实践中对企业有更加真实深刻的认识,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深化对创业教育相关内容的认识。具有创业成功经验的企业家可以直接参与创业教育,对课程开发、模式创建提出宝贵经验,为学生开展讲座或课程,担任若干个学生的创业导师。有条件的企业可与相关高职院校签订合作协议,直接支持高职院校的研究成果转化,或者支持学生利用研究成果进行创业;可以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提供创业基金,或者赞助高职院校的创业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政府、社会、企业从不同的侧面共同为高职院校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形成高职院校与政府、社会、企业的四方联动,有利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三)重新创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体系

上一篇:文化创意教案下一篇:畜牧兽医站某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