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培《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国培《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杨敏老师《生命生命》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对三个表现生命特质片段的教学,教师有清醒的教的意识:“飞蛾求生”,教师带着学,重在学习方法的引领,如给重点词标注符号,透过重点词触摸求生的渴望,读出对生命的那份惊叹;“瓜苗生长”,则教学处理上相对开放,自由朗读,交流感悟,教师小结,体悟生命,四个小板块节奏明快;而“心脏跳动”则完全开放,通过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讨论,补充杏林子的相关资料,给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带去强烈的冲击——一个如此热爱生命的人,命运却如此的坎坷!自然地由此及彼,“我”是这般健全健康,“我”又该怎样去对待自己的生命?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更深理性思考中,实现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完善。

一个小问题可以思考:按此设计倒推回去,第一课时学生在做什么?

一个小建议可以修正:教学目标主体要统一,教学目标的主体永远是学生。不能一条教学目标从学生角度出发描述,另一条教学目标从教学角度出发描述。

附: 聆听生命的呼唤

——《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语02班 安徽阜阳市颍东区新华办琴桥小学 B组杨敏

【教材分析】

《生命 生命》一文列举了三种生命现象,抒发了作者的三种感慨:飞蛾求生──生命的欲望;砖缝中长出的瓜苗──生命的顽强;倾听心跳──生命是应当严肃对待的。文章结尾作者直抒胸臆,写下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层思考,表达了她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但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难度较大。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成了本课的难点。为此,我将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和“生命”相遇,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进而让学

生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动弹、欲望、糟蹋”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的蕴含的意思。

3、通过导读品悟,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

2、引导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善待生命,过有意义的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感受生命的存在

1、播放配乐视频,让学生感受生命。然后谈谈自己对生命的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

2、板书“生命生命”,质疑:课题为什么把“生命”这个词重复了两遍呢?齐读课题。

二、理清层次,理清生命的内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2、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以上词语,注意把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并想一想,用以上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说文章写了几件事。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飞蛾求生 瓜子生长 心脏跳动

三、研读课文,感悟生命的顽强

1、听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最让你震惊的地方,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批注。

2、学生交流。看来三个事例都有让大家震惊的句子,现在让我们来关注第一个事例“飞蛾

求生”。

◆扶——学法引路,品读“飞蛾求生”事例:

重点品读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1〉指名读句子,理解“欲望”—心中的希望,心中的想法。

2〉画出文中飞蛾的动作,读一读,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感受最深,用“△”标出来。(挣扎、鼓动、跃动、强烈、鲜明)

3〉动作能代表一个人或者动物的心声,看见飞蛾的动作,我们仿佛听见了飞蛾正在大声地

呼喊:“______________”

4〉是啊,飞蛾想尽一切办法逃生,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杏林子感到了捏在手中的不是一只小小的飞蛾,而是一个不屈的——生命(学生说)。她真切地感受到了:

出示:

生命是一只飞蛾挣扎的身影!

生命是一只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

生命是一只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5〉(画面回到句子中)弱小的生命永不言放弃,这种震撼多么强烈,让我们一起读出作者

内心的惊叹。

6〉总结学法。

◆引——师生互动,感悟“瓜苗生长”事例:

师过渡:平均寿命只有短短九天的飞蛾,竟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那么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又给杏林子怎样的感受?请同学们自读“瓜苗生长”部分。

1〉(出示)重点品读句子:“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2〉交流感悟:作者初见小瓜苗时,她感到了—惊讶 震撼(学生接说)

你怎么知道她的内心的惊讶的?(竟然 竟——是什么意思?不可思议、出乎意料。

3〉小小的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竟然发芽,而且长出了一截小瓜苗,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谁来读一读这一段,让我们感受生命的不可思议。

4〉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播放音乐)

在一个阴暗潮湿的砖缝中,躺着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它多么想看看外面明亮的世界,它多么想听听鸟儿欢快的歌声,它多么想晒晒温暖明媚的阳光!于是,香瓜子,它使劲地钻啊,钻啊,砖缝太小,它疼啊,没有阳光,它冷啊,没有泥土,它饿啊,但是为了心中的梦想,它坚持着,终于,它冲破了一切阻碍,见到了外面的世界,它笑了。即使它仅仅只活了短短几天,但它为生命不屈向上的精神,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打动了作者。齐读。

5〉同学们,现在我们深深体会到了:

出示:

生命是一粒香瓜子不屈不挠的生长!

生命是一粒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是一粒___________________!

◆放——生生互动,自学“心脏跳动”事例:

1〉师过渡:如果说,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辛的努力让我们震惊!那么“静听脉搏”,则是作者亲身感受到的生命的律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小组讨论:这沉稳的心跳又

带给作者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2〉汇报交流:是呀,生命属于我们自己,每个人对待生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讨论:“糟蹋”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生说现象)所以同学们,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3〉我们看看杏林子是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出示杏林子的资料,师配乐介绍:

杏林子也曾经有过美好的童年。然而在12岁那年,她不幸患上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硬化,这意味着她的一生将失去行动的自由,只能在轮椅中度过余下的光阴。但是坚强的杏林子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四十多年来,只有小学学历的她凭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坐在轮椅上写下了80多部文学作品,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台湾100多万残疾人作出了贡献。她离世之后,家人根据其生前遗愿把躯体捐给医院供医学研究。她有一句名言: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四、拓展延伸,感悟生命的真谛。

1、从一个能跑能跳的健康人,到全身瘫痪,杏林子也曾经历过痛苦、彷徨、绝望,但是一只小小的飞蛾、一粒小小的香瓜子、一颗跳动的心脏,让她看到了生命的顽强,鼓起了生命力,也让她明白了“生命虽然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请

大家一起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像杏林子这样用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价值的人很多,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人吗?(张海

迪、桑兰、英国的霍金、保尔„„)

五、升华情感,书写生命感言。

1、现在,相信同学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那就用你手中的笔,把你的感悟写下来。

出示:

生命是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

生命是杏林子向命运挑战的勇气;

生命是杏林子留下的沉甸甸的著作;

生命是______________

2、是啊,生命是什么呢?由生命你联想到什么?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会告诉我们不同的答案,公园里花团锦簇,生命就是五彩缤纷的花朵;小河边杨柳依依,生命就是杨柳那青翠欲滴的枝条;操场上,同学们笑逐颜开,生命就是你们那张张笑脸,现在就让我们来一齐朗

诵生命的感悟。

3、布置作业:1〉课外推荐读物:杏林子:《向命运求索》《和命运较量》

海伦凯勒《我的生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把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国培的学习中,我也不断的反省自己的日常教学,努力将新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我的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摈弃“内容分析式”教学,竭力呈现有个性有活力有创新的语文开放课堂。

一、注重朗读指导

朗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的朗读,不仅要达到原有要求的顺畅,而且要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的不同来传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如对课文第二个事例的朗读指导,我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练习,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文章的语言很精练,富有韵味,单纯朗读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语言的品味,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对生动优美的语言进行感知和品味,提出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充分体现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阅读层次和阅读体验。

二、尊重个性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倡独立阅读、自由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特别加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所以,在体验反思阶段设计了这个话题:读完全文,你感受到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让学生交流讨论,轻松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开拓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第三层次是知识的拓展延伸部分。重要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更深更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所以设计的这个话题:由生命你联想到什么?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教学成为学生心灵放飞、创造性地展示自己的过程。教师应努力使每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生命活动过程。总之,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让学生朗读感知课文,品味语言的精妙,体验读书过程的求知之乐。当然,时间仓促,准备不足,难免会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精益求精。

辅导教师推荐理由:

国培《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命 生命》第一课时,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探讨杏林子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

齐读课题 19生命生命

1、回顾我们上节课的学习,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对生命的思考?

2、学生汇报。(板书:飞蛾求生 瓜子生长 心脏跳动)

3、这节课我们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呢?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引学

1、首先让我们走进飞蛾求生的场景。

(老师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哪些语句能体现飞蛾求生欲望的强烈?)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飞蛾求生欲望的强烈?

3、(见课件)强调 挣扎、极力、跃动

“挣扎”是什么意思?你能做个动作吗?

“极力”呢?

4、让我们来看看飞蛾求生的画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创设情境:此时作者手中的小飞蛾会对杏林子说些什么呢?

(因而他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生欲望。)

5、好,请大家带着这种感受练读。(指名 优)

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板书:强烈)

6、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课件)

7、同学们我们是怎么理解这一段的内容的?(先读,找重点句,理解关键词,感受生命意义)

8、小结学法:先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关键词语,感受生命意义。这就是我们的学习方法。

四、自学提示

学法指导:

1、读课文,抓语句

2、品词语,悟感受

自学内容:

自学课文3、4自然段

自学方式:

先自学后小组交流

自学时间:

3——5分钟

四、汇报自学

学习“瓜子生长”事例:

过渡:平均寿命只有短短九天的飞蛾,竟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那普通的香瓜子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谁从文中找到了有关的语句?

1、生汇报,重点语句

2、重点品读句子:“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3、你又怎样的感受?(顽强)

4、从哪些词理解到的?

抓字眼:冲破(很坚强、有冲劲)、冒、竟(读出不可思议的语气)

5、(平常种子生长,需要怎样的条件?

那么我们文中的瓜子的生活条件又是什么样呢?)

“冒”能用什么字来替换?(生、长)

6、为什么作者不用“生”或“长”,要用“冒”?(顽强)

7、让我们来看大屏幕感受小小的瓜子顽强的生命力!

8、带着你的感受读出小瓜子的顽强。

9、多么顽强的香瓜子呀!(板书:顽强)

学习“心脏跳动”事例: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飞蛾和瓜苗是怎样对待生命的吗?( 它们都很珍惜生命。)

过渡:动物和植物都这样珍惜自己的生命,杏林子又从什么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呢?

1、汇报

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2、创设情境,感受心脏跳动: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用手摸着你的心脏,静静地感受自己的心跳。你感受到什么呢?

师旁白:现在,你感受着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你想说些什么? “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作者是怎么说的?)

3、你想带着怎样的心情把这句话告诉大家?(高兴、自豪、激动……)

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指名读);想读的站起来读。(告诉自己、同桌和老师——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静听心跳让我们板书: 震撼

是呀,生命属于我们自己,每个人对待生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4、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糟蹋”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说法吗?(浪费、不珍惜)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怎样是“好好使用它”

(生说现象)

所以,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

5、比较句子:

生答:第二句写得好,因为“必须”突出作者对生命负责的坚定的态度。

这是作者的决心。 反复读

作者是这么说的,她也是这样做的,让我们走进杏林子(课件)

五、反复诵读第五自然段,拓展延伸,感悟生命的真谛。

1、生命每個人都有,只要好好地使用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杏林子一样创造奇迹。课文最后一段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发现一对反义词“有限”——“无限”……)

2、有问题吗?“流失”、“光彩有力”的意思

3、质疑

我们怎样理解最后一段?(小组内可讨论)

4、引导理解“有限”、“无限”,联系杏林子来理解,杏林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她创造无限的价值。例如杏林子虽然去世,但她的作品、人品还在,对社会作出无限的贡献。 ( 她做到了 板书 珍惜生命)

5、一分钟记忆(最后一段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

练习背诵:最后一段

(背书有方法,抓住关联词 :虽然 但是 于是)

6、让我们用满怀激情的背诵告诉所有的人,我们也要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生背)

7、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哪些人像杏林子一样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了很多有意义的事?

六、升华情感

1、同学们,让我们回到文章第一自然段提出的问题。

(出示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生命是什么呢?结合课文内容,现在你能回答了吗?

这种写作方法叫前后照应,希望同学们能将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这样会使你的文章中心更明确。

课文学到这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生命是宝贵的,要热爱生命,生命是短暂的,要珍惜生命,

生命可以创造无限价值,要好好地使用生命,齐读──生命生命;

2、此时此刻老师和你们一样,感受到生命是那样的珍贵,老师这里有一句话让我们来共勉。

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谚 语

七、质疑:课文学到这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八、这节课你有什么谈收获

《生命的壮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

2、理解关键词:竟、显然、蚁国英雄等词,在此基础上感受蚁国的团结协作和蚁国英雄的壮烈精神。

3、10个词语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1、“生命的壮歌”,哪个词分量最重?给它组词。(师择优板书:悲壮、壮丽、壮烈)

初读后,有什么感受?用上上面的一个词。

2、“蚁国英雄”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朗读感受绝境的危急。

蚂蚁们遇到绝境了吗?遇到怎样的绝境?先边读边划下相关语句,再指名朗读,读出身处绝境的紧张氛围,营造适宜的情感基调。

4、在绝境中,是怎样做的呢?

5、生边默读边划出相关语句。

6、指名读,理解“竟”、“显然”、“蚁国英雄”,指导朗读,感受“壮”。

什么叫竟?为什么用竟?体会游客的惊叹。指导朗读,感情读到位。

什么叫显然?显然什么?为什么?用“因为……所以……”和“虽然……但是……”来说。

蚁国英雄是指谁?为什么?

师总结:是啊!外层蚂蚁的英勇壮举,使它们无愧于“蚁国英雄”的称号。让我们读出它们的悲壮吧!

7、读到这儿,你们又有怎样的感受?每多读一遍,我们的感受就深刻一层。

师总结:是啊,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别人的生命,这是世界上最悲壮的歌!

此时,你胸中涌动着对英雄怎样的感情?让生带着相应的感情再读一下“蚁国英雄”!

8、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震撼人心的故事吧。出示: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区区弱者

身处火海

迅速突围

令人

蚁国英雄

坚守岗位

伟大壮举

可歌可泣!!

9、背诵10个词语,永远记住这个故事。

10、作业;阅读《拓展阅读》上的17课的“蚁团漂硫”,把感动你的句子划下来,并写下你的感受。

国培《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揭示课题。

1、在上节课中

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问题引导,启发质疑。

出示句子:“小钱得救了。”

1、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读了这句话,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质疑)

3、教师梳理并归纳出以下问题:((2)小钱是怎样得救的?

三、细读文本,研读品味。

◆解决第一个问题。

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小钱得救前的情况?

2、出示重点句,引生品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抓住比喻句和“凋零——绽放”这组反义词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

①想一想,这个句子是个什么句?(比喻句)

②好了,各自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即将结束,唯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

③请一个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想:你还发现了什么?(凋零和绽放是反义词。)

④这对反义词更加突出了什么?(更加突出了小钱的不幸,是呀,生命如花,不曾绽放就将凋零。)

(2)指导感情朗读。(教师配乐引读)

3、引生理解“谈何容易”和“几经辗转”的意思。

小钱这朵生命之花要想开放必须要经过骨髓移植。然而骨髓移植容易吗?(不容易)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读句子,教师出示)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理解“谈何容易”和“几经辗转”。◆解决第二个问题。

1、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了解小钱是怎样得救的。并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词句,想想感动你的原因是什么,在旁边作简要批注。

2、汇报交流。

(1)指名朗读句子。

(2)读了句子,你有何感受?(或感动你的原因是什么?)

(3)带着你的感受来读。

其间相机引生品读两个重点句: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①播放“地震”视频,想象人们的所作所为。

②抓住“沉着”、“静静”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③指导感情朗读。(教师引读)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①读了这句以后,你有何体会?

②引生理解“奔波”,进一步体会李博士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③从“奔波”这个词更能说明李博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1、齐读最后一段。

2、读了本段,再结合全文,想想“生命桥”指的是什么?(板书:血脉亲情)

3、师生配乐朗读由最后一段改写成的诗。

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

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

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这并不重要

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那血脉亲情

如同生命的火种

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四、过关达标,拓展延伸。

1、把自己对台湾青年、李博士、台湾同胞或海峡两岸的骨肉同胞最想说的话写下来。(提示:可以用上本文的好词佳句。)

2、指名交流,激励评价。

五、教师小结,总结拓展。

(完)

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血脉

亲情

小钱 李博士:沉着

国培《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2、读懂课文,理解、感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题的含义。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爱心的无价。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课题的含义。

2、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真情。

教学过程:

(一)酝酿血脉亲情

1、回顾课文内容,指名学生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训练学生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出示课文插图,老师配乐范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小钱充满希望的期待。

(通过配乐范读,让学生感受小钱的不幸,感悟到寻找到适合移植骨髓多么艰难,为后面课文理解的情感体验埋下伏笔。)

3、身患绝症的小钱是不幸中的万幸,几经转折,终于在台湾找到了有合适骨髓的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捐髓手术的日子即将而至时,台湾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播放地震视频)边看边思考,你从录像中感受到了什么?(生交流)

(运用合理的情感媒介来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身临其境的境地,让学生披文入境,入境动情地学习课文。)

(二)感悟血脉亲情

1、当时余震不断,在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做些什么呢?请同学细细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2、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A、理解“沉着”、“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词句,B、谈体会和感受。启发学生想象:当时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可能在想什么?

(2)引导学生从“突如其来”、“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终于”体会抽取骨髓的艰难。

(“熟读精思,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抓关键词“沉着”、“静静地”、“一次又一次”、“终于”想象情景体会感悟人物的品质后,通过品读、对比读、入情入境地朗读,李博士与台湾青年的形象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中。)

(3)学习课文第六段。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学生联系“奔波”、“连夜”等词谈感受、体会,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奔波”、“连夜”。

(当谈到李博士的奔波劳累时,我相机出示地图补充李博士的奔波路线图,当天的工作时间表,将抽象的语言化为一连串具体的数据呈现在学生面前,简介当时的背景,学生对于李博士和医护人员不辞辛劳有了更直接的感受,面对李博士的照片,敬佩之情油然而升。),(4)学习第7自然段。

A、理解课题“生命桥”的含义。

B、读诗歌,升华情感。

(通过前面环节的充分阅读感悟,学生对课题及情感的理解水到渠成,师生配合读诗歌,升华了情感。)

(三)真情告白,颂扬血脉亲情

小钱得救了!一年后的一天,他终于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同桌两位同学分角色,向对方说说你的心里话吧。

第二次的生命纪念 篇6

我是一名妇产科医生,今年35岁。1999年,我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先生大我7岁,结婚时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大龄青年了,所以结婚后,我们希望能尽快怀上宝宝。

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我的肚皮一直都没有“情况”。开始两年我们都没有在意,还互相开玩笑说是对方有问题。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我对自身的身体情况很了解,在这方面也很自信,我从来就不相信自己会不孕。

到了第三年,我们有点坐不住了,去医院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双方都没有什么问题,看来只能接受试管婴儿,体外受孕。说来也巧,当我们已经放弃顺其自然怀孕的想法,去医院做了通液、用药之后,我发现自己竟然已经怀孕了。这也就是说,我不用接受“试管婴儿”了。真是让人喜出望外!

因为来之不易,我对腹中的胎儿格外重视。怀孕之后,我坚持不去做B超和彩超,担心超声波对胎儿有不良的影响。我自己就是妇产科医生,孕期检查和对胎心的监控自己就能完成,所以虽然重视,但也并没有很当回事,忽略了自己已经30岁、先生已经37岁,双方都是高龄的事情。

现在的产前筛查工作抓得非常紧,怀孕16周的孕妇除了常规的检查,还要接受对胎儿先天疾病的筛查。现在看来,这样的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当时也重视产前筛查,也许我就不会经历那一次伤痛了。所以,不管是作为一名医生,还是作为一个女人和一个母亲,我都奉劝孕妇们能及时接受“筛查”。

因为我是高龄产妇了,生育生产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怀孕24周的时候,我决定休假。

休假期间,我亲手布置了婴儿房,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婴儿用品。我甚至能想象到我的孩子身在其中、快乐嬉戏的样子。每天我都会抽出时间跟肚子里的宝宝交流,对他进行胎教,我像很多母亲一样,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能够继续我未完的梦想。

第一次的生命波折

然而当孕期到35周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胎心变弱了。这时候已经接近了预产期,我离开了北京在娘家待产。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02年5月24日,胎心没有了。这时候先生还留在北京,我给他打电话,他让我抓紧去医院检查。第二天,我去医院,医生告诉我,孩子多发畸形,先天心脏异常、染色体异常,已经胎死腹中。

有的时候生命真的很轻,不经意间就这样走了。我当时说什和都不能接受这个现实,我不相信前几天还好好的孩子怎么说没就没有了。孩子生下来以后,我抱着他小小的身体说什么也不放手,谁也别想从我身边把他带走!我觉得只要我抱紧他,他就不会走,只要我抱紧他,他才不会害怕。直到给我用了镇静药,等我睡着之后,他们才把我的孩子从我怀里抱走。

当我回到家里的时候,先生已经把家里一切和宝宝相关的东西都藏起来了。可是那根本就没有用,一个生命,在我的身体里孕育了那么长时间,我不能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那段日子,我有的时候会处于恍惚的精神状态中,认为孩子没有死,他就在世界的某个地方,他也在寻找我。家人和朋友都来劝,但是说多少都没有用。不是我不明白,是不愿意去明白。有些事情,没有经过,就不会懂得,不是自己亲历的事情,就不会知道那个痛有多痛。

家人催着我继续去上班,让忙碌的工作分散我的注意力,以便尽早恢复,过正常的生活。在医院里,经常会碰到因为孩子有一些小问题就做流产的父母,我真的很“佩服”那些人,他们怎么就能舍得下?我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但是就是不能听小孩哭,一听到小孩哭就不行了,单位的同事也没人敢跟我提孩子事情。那时候確实很“神经”,直到我发现自己又怀孕了。

第二次的生命到来

那是生第一个孩子当年的11月,从5月到11月,中间相隔了不到半年。我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情况,我的体内又有了小生命的迹象。这一次我毫不犹豫地就开始抽血检查。因为胚胎着床时间还很短,很多医学指标都达不到标准,我就隔一天抽一次血检查,连续抽了4次,直到检验结果显示达到了标准才算罢休。

这时候,我已经没有心思工作了,精力根本无法集中起来,于是从2003年1月1日起,我开始回家待岗。

在第二次孕育宝宝的过程中,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我很明白我可能面对的是什么。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发生率为十万分之一,父母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而第二次怀孕发生几率还要高。虽然经过多次的检查,我的宝宝还没有异常,但是因为有了上次的教训,我还是不敢确信。不过我当时的想法很决绝,只要孩子能存活,不管他什么样我都要。当我把我的想法说出来之后,我的先生坚定地站在我这一边。他说,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他都会跟我一起面对。先生的支持,让我变得更坚强。

怀孕20周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个意外:我的阴道开始无诱因出血。检查了两个月,没有查出任何结果,只要腹压增加就会出血。这也极有可能是胎儿畸形的一个征兆,但是此时我和先生都已经豁出去了,什么样的孩子我们都能接受,就是不能接受再一次的失败。

第二次的生命纪念

在经过了这许许多多的波折之后,我和先生反而把事情看得很开,思想上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我们是经别人介绍认识的,因为年纪都很大了,所以认识不久就结婚了。结婚之后,各自忙自己的工作,也很少有时间坐下来交流。在孕育宝宝的这10个月,我们每天出双入对,一起买菜做饭,甚至还一起出去旅行,过着平淡而又温馨的生活。经过这些变故,我们好像重新谈起了恋爱,也重新开始认识对方。

我们的心态也都很好,没有像上一次那样,又是胎教又是准备宝宝用品。我们很平静地准备迎接宝宝的到来,准备面对我们可能面对的一切。

2003年8月,在我们忐忑不安的期待之中,一个8斤重的男婴——虎子诞生了。虎子生下来就会哭,而且声音洪亮。让我们惊喜的是,他是完全健康的。

《生命生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

1、初读课文,初步学习用概括的方法感知文章内容;学习生字。

2、学习两则事例,抓住重点词语及联想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

3、通过语言文字的揣摩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引导学生懂得珍爱生命,体会生命的顽强。

【难点重点】

引导学生领悟两个事例中蕴涵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设计思路】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本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作者通过三个事例引发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进而提出要珍爱生命,使生命光彩有力。行文清晰,结构严谨。对这样一篇文章,一读就有一种爱不释手之感,感动与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竟如此的敏感与细腻。这样一篇人文性极强的文章,本文引用的三个事例,飞蛾、瓜苗、心脏跳动都是平时熟知的事物,这些事物对我们来说都已经是熟视无睹了,但在作者眼里,都是一个个不屈的顽强的生命,都是值得珍惜的生命。但对十来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生命感悟显然是遥远的。怎么引领四年级的学生也能与文本共鸣,与作者对话。这是一个难点。再读文章,我细细地感悟文章表达上的特色,这不光是一篇人文性极强的文章,在语言表达上,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如文章的结构层次非常的清晰;在三个事例中用记叙加抒情的方式,通过事物的行为和作者的感悟表达对生命的体会。有了这样对文本、对学生的分析,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教学目标的问题,这堂课我想引领学生有哪些收获。显性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语文能力方面:概括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用谁怎样一个最基本的句式来概括三个事例);抓住重点词句及联想的方法感悟重点句子(这是句子教学的常用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用时髦一点的话语,即:把书读薄和把书读厚。另一方面就是人文方面,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珍爱,这个情感目标不是空中楼阁,它不是结果目标,应该在语言感悟的过程中不断地升华,而且个人认为在这一目标上,我们应许学生不到位,应许学生参差不齐。

有了这样的目标定位后,我又在思考,我通过怎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达成预定的目标。教学方式力求朴实、扎实、简单、有效。

一、把书读厚

我想在本课中尝试我曾经提到过的留白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书法讲究留白,线条之外的空白,其实也是一种形,能取得此地无形胜有形的艺术效果,空白的魅力是含蓄、深刻、广阔而多样的。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艺术与书法艺术中的留白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纵观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就特别重视动静搭配,密疏调节,巧妙地利用各种教学空白,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而学生智慧的火花也大多是在教学留白中闪现的,这叫此时无声胜有声。如挖掘文本的留白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本课教学的两个事例中,我抓了两个空白点,一是听飞蛾的声音,文本中只有飞蛾挣扎的动作,但通过动作去倾听声音,让飞蛾求生的欲望更加凸现;二是联想瓜苗的动作和呐喊。这两个点,一说二写,在文本的留白处做足文章,使语文教学的人文与工具融为一体。既让学生充分感悟,又让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语文能力。再如对多媒体的运用,要留白,不能什么都直观。我的建议是,能靠语言文字本身感悟的就少用媒体,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更大空间,语文课要靠语言文字去感染学生,要在语言文字的挖掘、品位、撺磨中感悟语言的魅力,要用语文的方法去解决语文的问题。本课的多媒体运用的几张图片,滞后放。三是对学生的感悟要留白,允许学生感悟不到位,为什么一定要在一节课中感悟那么深刻呢,学生知识背景、生活背景不同,学习能力不同,他对学习主题的感悟肯定是不同的,我们要宽容学生的浅层次感悟。

二、把书读薄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在这节课上,整体感知中,我用了一种非常非常老土的方法,用谁怎样来概括一段话的内容。这三句话高度概括了本文的重要内容即生命是什么,这种语言其实也有它的精练美,我把它作为本课的一条明线在教学中贯穿。为什么在最后还要以一首小诗的形式重现这三句话,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这种简练语言的魅力,第二还想潜移默化地把对生命的感悟引向下面的学习,走向生活乃至人生。

【教学预设】

一、交流揭题,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1、师板书生命,齐读,生命是什么,你想过吗?

2、再板书生命,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题目,作者,杏林子,台湾著名女作家,看看课题,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想法要问,(为什么要重复两次)谁能来读读这个课题。(停顿、强调)齐读。

二、初读感知内容

生命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为题目,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课文不长,五个段落,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其中的生字新词、长句难句,把它们读正确、读通顺。

反馈:

1、词语:

欲望 不屈 震撼(重点读好)

茁壮 糟蹋 听诊器 有限

2、指读第一自然段,谁机指导(这段话写作者干什么──思考,读出思考)

3、指名读第二段: 随机理解骚扰等词语,正音,再读句话。

4、生命是什么,这段话你能用一个短句说说吗,最简洁的一个短句可以这样表达:谁怎样。(飞蛾求生的欲望)。

课文用三个事例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还有两个事例,请你们再读读下面的两段,也用两个短句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

(提示,可以用上投影上的两个词语),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反馈:

⑴ 飞蛾求生的欲望。

⑵ 瓜苗破土的不屈。

⑶ 心脏跳动的震撼。

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三个短句。

5、三句话把文章读短了,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课文最后一段,你还知道了什么?──要珍爱生命。作者不仅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还提醒我们要珍爱生命。怪不得她要重复生命两字作为课题,让我们再读读课题。

三、抓欲望,引导珍惜生命

1、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欲望,什么是欲望?请大家我们翻开课文,读第二自然段,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你感受到了这种欲望呢?

反馈句子:

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2、自由读:

找出一个最让你感受到这种欲望的词语?把它圈出来。

反馈:跃动。

⑴ 跃动:

为什么找跃动?怎么样的动叫跃动,一上一下地跳动叫跃动,字典中跃就是跳的意思,那么跃动就是跳动:但跃动分明不是一般的跳动,为什么不叫跳动叫跃动,你感受到了吗? 这跃动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呢?

随机指读多名。

⑵ 这样对生命强烈的欲望,这样强烈的生命跃动,我们还能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三个感叹号、挣扎、极力鼓动,指名读。

3、你们可知道一只飞蛾的生命有多长?(9天)尽管只有短短的9天,但它(女生)引读重点句子。这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男生)齐读。

4、分明听到了它挣扎中的声音,它极力鼓动着翅膀,它在对自己说

引导学生强烈地表达:

是啊,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杏林子感到捏在自己手中的不是一只小小的飞蛾,而是一个──(生命)。

让我们再次感受这样的生命,读好这句话,自己练练,指名读。齐读成背。

5、师:

这样的生命震惊了我!读最后一句话。

5、总结:

活下去,这就是飞蛾求生的欲望,这就是生命的跃动。难怪作者要重复两次生命。读课题

四、抓不屈,感悟生命的顽强

1、刚才同学们紧紧地抓住了重点句、重点词,读懂了生命是什么,学得真好。现在我们就用这种学习第三段,哪个句子,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香瓜子破土的不屈?默读第三段,你可以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圈圈词语,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反馈:竟使它在只活了几天。

⑴ 自由读句子,这句话中有没有跳入你眼帘的词语?

① 不屈向上、冲破、茁壮生长。谈感受,指读多名。

②(竟)居然,这样不屈的生命是在作者的意料之外,读出作者的不可思议。

⑵ 这生命的不屈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的,读读第一句话。(墙角的砖缝中、掉、冒,冒换词:钻、长、伸,为什么要用冒,形,指名读、齐读)课件冒字形。⑶ 就是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多么强的生命力啊!一起读。(再读重点句)

2、你看,那小小的种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它在呐喊,它在舞动、它在冲破,它在冒出来。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写在书上。

3、交流,评价。

4、这是一个怎样的生命?(顽强)这样顽强的生命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吗?或者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画面,交流。出示图片:是的,它、它、它它们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个句子,把这粒香瓜子深深地写在了自己的心中。齐读背。

5、大家读出了瓜苗的不屈,读出了生命的顽强。这就是(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五、小结

生命是什么?随着我们走进杏林子的文章,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了,生命就是(齐读三句话),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把它读成了一首诗,一首生命的小诗,出示,读。

这首小诗给了我们这么多生命的启示,飞蛾、瓜苗、心脏都是我们熟知的事物,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三个事例,走进杏林子。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的欲望 跃动

瓜苗破土的不屈 顽强

国培《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教材简析

《跨跃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主题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教学本文,应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要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孩子在语言文字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技能的训练与提升,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从而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并体会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读懂课文,初步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自己试着采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其意思,并根据学习需要搜集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做好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谈话:在我国福建的东南边,与大陆一水相隔的是祖国妈妈的游子——台湾;这中间所隔的一湾海峡就是——台湾海峡(板书:“海峡”)。(借助地图理解海峡)指导书写生字“峡”。

一湾海峡虽然隔离了母亲和游子,但是跨越海峡的拯救生命的行动却一次又一次传递着那份 血脉亲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些感人故事中的一个——读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放声读课文,把生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初读检查

A、凋零、含苞、绽放。(请一生读)(1)要学生读出词语的感情。

(2)谁再来试试,选其中一个。凋零(评价:听出来了,确实是谢了,你很惋惜的。)绽放(评价:多么欣喜!)

(3)读着这组词,有什么发现吗?(都是描写花的,花不同的生长过程。有一对反义词:请你把这对反义词读出来。)

(4)把这几个词送到句子中来读一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B、暂停 间隔 骨髓 身躯 涓涓流出

我请一个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可要注意听,听他是不是读正确了。

送到句子中谁来念“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3、交流初读所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板书相应内容,展示课文两个场景。)

4、海峡两岸不同的医院有一个极为相似的场景你发现了吗?快速地把它找出来。出示: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引读:在大陆杭州,——“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在台湾的花莲慈济医院,——“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三、深读,体会“静静地”背后不平静

过渡:一个“静静地”,一个“也静静地”,他们的周围,他们的内心难道真是静静地吗?

第一板块:体会“小钱的不平静”

1、让我们先把目光投向大陆地杭州,去医院里看看小钱。请同学们静静地读一读课文的1、2两个自然段,划一划有关的句子,找一找答案。

2、交流,“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真的平静吗?你从哪看出他是不平静的? 随机出示:

句一: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句二: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句三: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句四: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1)“苍白的脸”,所以不平静。他的脸为什么是苍白的?

教师: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你来读读这句话,你把我们的心也揪紧了。)美好的日子才刚刚开始,却“即将凋零”, 你说:在这样的打击、这样的实事面前,小钱的内心能平静的下来吗?读——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过渡:读着这句话:“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还有让人感到不平静 的地方吗?(出不来就引导:一边是“阳光灿烂”,一边是“脸色苍白”,读着读着,你读出点什么来了吗?)(2)“阳光灿烂”和“脸色苍白”的对比,面对“灿烂的阳光”,近在咫尺,他却无法拥有,无法享受,所以不平静。(他无法享受什么?阳光、世界、生活、美好的一切。插入创设情境的引读的句子:

教师: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上。

老师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指名读句二)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指名读句二)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指名读句二)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齐读句二)(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教师:是呀,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小钱的内心又怎能平静呢?

3、小钱才刚满18岁,如果不是这严重的白血病,18岁的生命就像初升的太阳、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蓝天上飞翔的雄鹰,而今却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学生接读)„„唯有(引读:骨髓移植)„„才能(引读: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4、此时,对于小钱来说,谁,就成了他生命之花得以绽放的十万分之一的可能?(台湾青年!)现在,只有谁才救得了小钱了?(台湾青年!)请你用上“唯有„„才能„„”来说说这件事。

教师小结:唯有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的生命之花沐浴在阳光下;唯有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享受到生命的阳光;唯有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扬起生命的风帆。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

过渡:同学们,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起走进同样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台湾青年。第二板块:体会台湾青年的不平静。15分

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你觉得此时周围的环境平静吗?(不)读一读3、4、5自然段,找一找其中的原因?

第一块:体会“周围环境的不平静”

句一: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句二: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

句三: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了涓涓流出。。。

句四: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1)“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2)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

读一读这句话: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余震带来的可怕后果?(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不得不停止)

(3)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了涓涓流出。。。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周围环境的不平静?(如果是平时,骨髓抽取可能要不了多久,一次就能成功,可如今——(只能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工作,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预设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一次一次的努力对台湾青年来说意味着什么?(一次一次的痛苦,一次一次的失败,一次一次的考验,一次一次的危险。)是呀,这又怎能平静呢?

(5)教师小结,回读关键句:面对如此险情,应该不平静才对,可就是在这种不平静的环境中,(读——)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第二块:体会“内心的不平静”

过渡:周围的环境不平静,难道“台湾青年”的内心是平静的吗?(还有让台湾青年不平静的原因吗?)

(1)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A、追问“台湾青年不清楚什么?”(“不清楚”父母是否平安;“不清楚”兄弟姐妹是否健在;“不清楚”亲戚朋友是否还活着;不清楚自己是否还能和亲人相见„„)教师评价: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心中有多少的牵挂,多少的不清楚啊!但他还是(读——)他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因为他清楚,(出示句子)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就是因为这样的清楚,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那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此时此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就是因为这样的清楚,所以当余震袭来,窗户上的玻璃啪啪地掉下来,身下的病床咯吱咯吱作响,那位青年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 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就是因为这样的清楚,所以当余震再次袭来,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那位青年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四、尾声:

1、说一说。出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音乐)你们觉得这涓涓流出的是什么?(是骨髓,是爱,是同胞之情、爱心、希望、友谊、生命)

2、写一写。

教师:同学们,在两岸同胞的努力下,小钱终于获救了,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怎能平静呢?他会想些什么?让我们的心紧紧地贴着小钱的心,将他内心的感受也涓涓地流入你的笔端。

文字的第二次生命 篇9

对习以为常的事物从新认识、从新思考时,往往能从中找到新的角度和切入点,建立新的认知。当我们面对书籍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妨回过头来仔细看看“书”这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物件,当我们从新观察它、认识它,我们会发现很多从前所忽略的东西,书的重量、厚度、版面留白,甚至是标点符号。而尝试着去思考书籍的每一个我们似乎很熟悉的细节,探索未知,改变常态,就可能从中产生了不起的创意。书是什么?书可以被设计成什么模样?没有谁规定它必须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

《消失在零》在一片火光中真的逐渐消减。

《消失在零》宣志敏(图1~2)

当然,书籍设计也并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或者仅仅改变书籍表面形式,使其徒有一幅新颖和美观的外表,而不考虑这种形式是否和其内容之间有潜在的联系,是否方便阅读,符合不同的阅读习惯和心理。对书籍的各种设计手法的尝试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和夺人眼球,而是要尽可能地将书的外在与内容结合起来,使得形式的表达更贴近真实。

好的书籍能让人很自然舒适的阅读,很方便地查阅、浏览。设计并不被人时刻注意到,但是又能在阅读的时候非常自然地感觉到。读者能够随着设计自由的想象,进入某种设计师制造的,和书籍内容很贴切的情景,设计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帮助理解,更好的诠释内容,甚至是提升文字的高度。

书是立体的,是一个复杂的空间,而且在这个复杂的空间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关联的,有时间概念的,人们在翻阅一张张书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书的整体印象,各元素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中和反应;书籍是一个实体,当人们拿在手上,无疑能看见各种视觉现象,能听见它的声音,能触碰到它,甚至能闻到它的气味。书是三维的、四维的、是调动五官感受进行体验的综合体。

所以,书籍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书装扮一件漂亮的外衣,也不仅仅是只用二维的思维方式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书籍整体的计划活动、设计实施,是由表及里,从形式到内容,从封面到正文,从编辑概念到物化过程。

我喜欢书,也热衷于书籍设计。当我在教授书籍设计这门课程时,常常会被我的学生们的一些想法所感动,我乐于倾听他们,过程中我们一起探讨、一起分析、一起尝试,寻找书籍设计中的无限可能。这些书,很多都是由他们自己编撰内容、绘制插画、拍摄图片完成的,从一些点滴的灵感、一个观点到一本完成的书籍,它们也许还欠缺成熟,但我们乐在其中。

《管理你的情绪》曹晓岚(图3~7)

人们了解人类的普遍心理的目的往往是为了了解自己。我们总是有很多的好奇,对于自己,对于他人,对于这个世界。“你、我、他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洞察人的行为,最终发现一个人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意义”。《管理你的情绪》像在为我们揭开谜底又有点像继续在寻找着什么。晓岚同学在这本书的设计中采用一种有着镜面效果的纸张作书籍的封面材质,当你拿起这本书,你和你的环境便投影于其中。

《巨型微生物》(图8~10)

如果你稍微细心一些,就能发现这些年我们身边出现了很多新的病菌,SAS、HN1流感病毒等等,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巨型微生物》是一本专门为孩子们做的书,作者用轻松的语言和幽默的插图为孩子们介绍了很多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病毒,书中的所有细菌的图片都非常巨大,文字却都被特意的设计成为肉眼很难辨认的大小,就像那些细小的细菌,必须用书中配送的放大镜去寻找,整本书就是一个探索微观的过程。这本书与其说是为他们介绍,还不如说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身边的这些病菌。我特别欣赏这本书的地方是,孩子们在读完这本书以后,这个放大镜仍然可以延续他们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去观察一根头发丝、一片小树叶… …,孩子们在这本书中所得到的远远超出了这本书所涵盖的知识。

《T476》季俊 (图12~16)

T476是一次从上海开往杭州的火车,火车上可谓人生百态,来自义乌的生意人、在上海打工的农民工、腆着大肚子的孕妇,还有我这样的大学生… … 。为了再现这个场景,作者把真实记录下来车厢内人们的谈话内容作为《T476》的主要文字内容,而在图片的处理方式上,他避开了直接记录、反映这些人物形象的图片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用窗外的风景作为这本书的背景语言。窗外的景物变化着,我们跟随着这趟火车时而停滞,时而飞奔,窗外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阴雨绵绵(甚至连转印在纸上的文字也被浸湿),从一个城到另一个城。不知不觉地我们进入了作者的角色,坐在车厢里,耳朵里听到的是车厢内的谈话,忽隐忽现,眼睛里看着的是窗外不断变换的景色。窗外的风景和车厢内的对话看似无关,却能在思绪上隐约呼应。整本书没有出现作者的形象和言语,却不乏作者的情绪表达。

《不夜城》黄柳叶(图17~21)

《不夜城》这一本诗集让我们相信文字可以成为它自己的插图。

《空之境界》林潇潇(图22~27)

《空之境界》是日本作家奈须きのこ于1998年10月至1999年5月间在同人社团“竹帚”的网页上每月连载一回的奇幻悬疑小说。故事并非照发生时间点叙述,作者有意将时间打乱,读者将依照自己的顺序来观看故事。书分为七个小章节,分别被设计为七本小册子。每本册子都有自己的故事、不同的节奏感和独特元素(页面上划出的几道血迹,被撕裂的书页,被涂去的文字,特意的残缺化,被掩盖的故事内容……),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时间的流逝与情节的发展,悬疑、奇幻。

《TATTOO》(图28~32)

把纸揉皱又展开,让人联想起皮肤的感觉,用这种质感和机理来表现纹身的主题恰如其分,使得整本书充满了强烈的反叛情绪。

《视装》雷雨燕(图33~38)

有英格兰“坏男孩”和英国"国宝设计师"之称的Alexander McQueen,最著名的设计即是性感又诲暗的流浪主义服装。他懂得从过去吸取灵感,然后大胆地加以‘破坏’和‘否定’,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新意念,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意念。雷雨燕同学运用多种纸材和结构、活跃的版面形式、极具个性的插图设计体现出动力、刺激、喧闹和激情。

以中国的长城、挪威的海、荷兰的郁金香、法国的巴黎埃菲尔铁塔等以各种自然物种形态和手元素的一系列广告在美国杂志震撼发表,这就是美国电信AT&T公司大胆聘请意大利籍艺术家Guido Daniele设计的一组以手彩绘方式的手机广告,结果是一鸣惊人,在2010年被美国杂志出版界评为“2009年美国最受喜爱的杂志广告” ( America’s Favorite Magazine Ad)。

手的功能再现,对健全人来说很惊讶,对聋人来说并不算真正的厉害。在世界“聋文化与事业”中,聋人主要就是通过“手语”来表达情感、思想、智慧,通过“手语”进行社会、自然、科学的学习与交流,进行艺术、商业活动的策划。

事实上,世界上存在多少种语言,也存在多少种“手语”,而“手语”的延续与开发远远落后于其他语言的进化速度。事实上,人类语言起源于“手语”,如原始人打猎、生活中沟通;“手语”承袭今日仍然用于重要、特定的场合,如证券交易所、机场、交通等信息传递,甚至打棒球运动上用的大量暗号。“手”作为创作元素也不算奇特,而通过手的形态变化、手的彩绘、手与产品的完美结合,表达理想的广告效果的确独特。

广告定位策略的根本目的是使产品处于与众不同的优势位置,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占到优势地位,而要做到并非简单。美国电信AT&T公司不但做到,而且做的很好:

一、利用“人体彩绘”的时尚。通过手的彩绘,拟人、拟物、拟景。哥斯达黎加国家特色的热带树林和动物(图1)

二、利用“形与形”的结合。通过手的组合,获得象征、情趣、意境。挪威的海岸线极其蜿蜒曲折,手与手构成挪威的船。(图2)

三、利用“设计概念与概念设计”的贯通。通过手的变化,完成夸张、诙谐、幽默。艺术家采用英国传统象征之一的白金汉宫禁卫(图3)

四、利用“手语和图语”的叙述。通过手的灵性,比喻、象征、联想。中国的长城是举世闻名的古建筑,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之比喻。(图4)

五、利用“人文关怀与社会文明”的需求。通过手的传递,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荷兰的园艺非常专业化,每年有不少的花卉、种子销到世界各地, 特别是荷兰问世著名国花——郁金香(图五)

美国电信AT&T公司手语彩绘广告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挖掘了“原始、本体”之美,开发了“民族、国风”之美,创造了“新奇、时尚”之美,展示了“语言、色彩”之美,使艺术创造在商业活动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美国电信AT& T公司手彩绘广告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是一支充满童趣的艺术团队,又是一支守规矩的商业团队。天性“单纯”又“超前”,“个人英雄”又“团队精神”,“经济”又“包容艺术”,必然会产生出具有美国风格的、国际化的现代广告。

美国电信AT&T公司手彩绘广告之所以成功,在于美国对弱势群体的重视和手语的普及。美国聋哑人的社会地位相对第三世界国家较高,无论是社会福利,还是教学层面。聋哑人去美术馆或白宫参观,只须事先通知对方,就能得到“手语翻译”随从。

美丽的“手语”必然产生精彩的“图语”。社会、自然、人类的多面性与特殊性,赋予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气场与条件。当然,美国电信AT&T公司手彩绘广告的视觉震撼,首先归功于设计大师的艺术情感与设计理性。

周佳艺 美国华盛顿特区加劳得特大学(Gallaudet University, Washington, D.C. USA) 平面创作设计/視覺艺术 (B.A. in Graphic Design and Studio Art) 双本科毕业生;国际发展/公共事业管理 (M.A. Candidat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M.S. Candidate, Administration) 双学位研究生

国培《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很欣赏歌德大师的这一读书格言。繁琐的工作充斥了我的生活,但工作之余,我还是会翻开书柜,用书本来充实我的精神世界,如品读《大师谈教育激励》,我受益匪浅,它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也引发了我对教育工作的思考。以下是我读此书的一些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

激励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催化剂。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是毫无能力、毫无天赋的„„我们应当在学龄前期就点燃这些才能的火花。”由此可见,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各自先天条件都有所差异,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否能肯定、表扬学生的努力呢?更关键的是我们要学会去帮助点燃那些可以燎燃的星星之火,帮助我们的孩子燃烧起内在的动力。

激励是激发孩子兴趣的营养剂。在我刚踏上三尺讲台时,对学生严格要求,特别上课的时候,都要求学生坐得端端正正的,上完一节课,感觉学生都是比较认真学习的,但总觉得缺少了点生气。现在想想,对学生缺乏鼓励是最主要的因素。哪怕学生有一点进步,如果我们能够及时的肯定,学生肯定会因为老师的赞赏而更加自信,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反之,对学生的认真表现不加以鼓励,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更残酷的会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育大师卢勤说过,“赏识,是激发孩子兴趣最好的营养剂,挑剔、训斥、打骂也许能培养出画匠或琴师,但绝不会培养出艺术家!”经过不断的反思改进,渐渐地在课堂上我运用了激励机制,多表扬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都会用欣赏和期待的眼神,时间长了,学生慢慢喜欢上我的英语课了。他们学有所获,充实快乐。

激励是树立孩子信心的基石。前不久,我去其他学校借班上公开课,那些学生之前从未谋面,只是在上课前十分钟,我跟他们打了声招呼,介绍了如何称呼我,提出了一些课堂要求,我说:“我的上课要求很简单,上课时要心到,眼看,耳听,口练就可以了。”上课开始了,我跟他们做了课前学习准备,还互相问候一下,当问到一个小男孩时,他站起来却一时不能回答我的问题,就在这时他旁边有同学偷偷的教他怎么说,也有同学在偷笑,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此刻我用眼神暗示了其他同学不要取笑他,然后很期待的等他回答,他简单的回答了一下。啊!我很惊讶!高兴地对他说“Great!”,给予了表扬。他顿时很开心,开始有信心了。整堂课下来,我用不同程度的语言鼓励他们,他们非常积极参与活动。我还准备了一些小礼物,对他们出色回答的,给予奖励,更加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而那个小男孩也学得很充实快乐。课后进行评课时,有一位导师说我的课堂充满了活力,教师的语言很能激励学生,学生的听课率和参与率达到百分百。导师的欣赏和肯定的评价也鼓励了我,让我也充满了自信。

激励是把“双刃剑”。“夸奖是每个人都喜欢听到的,有效的夸奖可以使人产生源源不断的信心和勇气,而过度的夸奖则会容易使人妄自尊大,骄傲自满。尤其是对孩子,夸奖更要适度。”德国教育大师卡尔·威特写道。的确,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得知,一味夸大其词的去表扬学生,不但没有激励学生,反而惯坏了学生,使得他们骄傲自满。因此,鼓励夸奖学生也要讲究诀窍。对于孩子好行为的夸奖越早越好,但当孩子进入少年时代,一般的夸奖就有一定难度了,因为在少年时代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有一个反抗父母的阶段。大师卡尔·威特还认为,“对孩子的夸奖,针对的应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他的情感。”对孩子的夸奖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情感方式,一种是物质方式。情感方式可以表扬、鼓励、拥抱等口头或身体行为。物质方式是一种补充方式,如给学生一些点心,书籍等等。

激励是培育生命自觉之人的法宝。激励学生还可以利用积极的暗示。讲一些益智、富有启发性的故事,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每一个寓言故事都蕴藏着教育的真理,如亡羊补牢、愚公移山等等。作为老师,我们也要身体力行,做好榜样,让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国培《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心理健康与人身安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学校上学期打架事件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态。

2、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与人身安全的关系,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重难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早上程校长在升旗后讲了发生在某校的打架事件。

【问题】大家是如何看待这几起校园事件的?(学生讨论、先后发言)

【引出】年轻人崇尚哥们义气:“你看得起兄弟,兄弟就是你的铁哥们”,就和你“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你帮我教训了一个“冤家对头”,我也替你给“仇人”放血;“谁敢打我家哥们,老子就要谁的命”……

【总结】义气的概念:义气者,刚正之气、正义之气也,它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为了好哥儿好兄弟,那怕去杀人放火,也“脸不变色心不跳”,被绳之以法,还“撞到南墙不回头”,就是犯罪当死,照样“死心塌地”,叫嚷“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讲哥们义气的人,总要为报恩或报仇干法律、校规校纪不容的事,进而付出沉重的代价例如:刘谷锋、戚意锋等。可见,哥们义气并不义气,没有一点点正义之气!

【过渡】结合以上事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平时的生活中,如何培养良好健康的心理并用健康的心态来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二、讲授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般有三个方面的标志:

1、具备健康的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积极情绪多于消级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有自尊、自爱、自信心以及有自知之明。

2、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的欢迎和信息。

3、健康的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不断地进取,有理想和事业的追求。

(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健康的心理与自身安全的关系

(1)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的人应该是喜不狂,忧不绝,能做到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做到谦而不卑,有稳定、乐观、热情向上的积极情绪。

(2)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健康的心理是健康的身体的精神支柱。(笑一笑,十年少)

(3)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序的生活、安定的环境是保障心理健康的前提。

2、怎样提高心理素质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从一下九个方面来入手: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始终保持开阔的心胸,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2)充分认识自己,正确估价自己,有自知之明,不自卑也不自负。

(3)积极交友,宽容待人,善于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4)积极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如琴棋书画,参与与益的娱乐活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5)多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如《钢铁的怎样炼成的》、《红岩》等,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

(6)学会思考,爱动脑筋,学会全面分析复杂问题,要有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

(7)要改掉以自己为中心的坏习惯、坏脾气。

(8)要积极参加劳动,在劳动中接受磨炼。

(9)要学会尊重,培养勤俭的好习惯。

3、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

(1)正视困难,扫除困难的畏惧心理,振奋精神。(2)要有契而不舍的精神。

三、本节小结

同学们打架的事已成过去,再也没可能回头!现在唯有的是“弥补”二字!怎样去弥补?当然就是正是这个问题,以正确的心理做到——以后不打架!处理问题要理性化!

课题:

一、成长的信息

教学目标:

1、找出成长袋看成长的信息,分析比较找出差异。

2、理解人生第二生长高峰期——青春期。

3、懂得成长的每个阶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人生第二生长高峰期——青春期。教学难点:懂得成长的每个阶段的重要性。教

具:学生课前调查成长袋。

教学过程:

一、互动场 揭题

看“生长曲线图”

1.找出成长记录袋根据年龄、身高、体重找出横坐标与纵坐标焦点。2.将图中的各个焦点连成曲线,看发现了什么?

3、再看男女生“生长曲线图” 发现了什么?对比找出差异 走进我的成长屋

1、到成长屋里坐坐,说说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2、男生屋———— 女生屋————

3、自己觉得————

二、智慧树 考考你们

在我国,女孩子在——岁左右,男孩在——岁左右,就会进入人生的第二生长高峰——青春期

两性在生殖器结构差异是各自性别的标志,成为——。可显示两性差异的生殖器以外的男、女身体外形的区别成为——

第二性特征在男性表现为——在女性表现为——

身体的变化意味着——成长给我们带来——。我们要————

三、故事园 教师讲《家有青春期的儿子》的故事

1、学生边听边思考:讲一件什么事?得到了什么启示?

2、知道青春期身体变化的特性。

四、训练谷

1、我们处在相同的年龄阶段,为什么有的人矮小,有的人身材高大? 我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我的体型属于——对此我的态度是——

2、最近,班上总有些同学喜欢议论别人的发育情况。我认为——

3、有人说《少年儿童青春期读本》是黄书,少儿不宜看,我认为——

五、拓展营

青春宝典(女生颂)

一般女孩从10岁开始进入青春期,但也可能提前到八岁或晚到14~15岁。青春期的长短每个人都不完全一样,你身体的变化不可能与你的朋友们一模一样„„

青春宝典(男生颂)

男孩大约会晚女孩一年进入青春期,也就是在11岁左右„„

七、小结

同学们身体的发育变化意味着成长,成长带给我们惊喜。我们要细心保护自己,高兴地接受变化。

八、板书设计

一、成长的信息

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美丽与精彩

九、课后记

课题:

二、男生和女生

教学目标:

1、了解男生女生特有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

2、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异性。

3、懂得合理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异性。教学难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取长补短。懂得合理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游戏,《抽卡片,找主人》,老师手中有两个头像,一个是男生,一个是女生,在同学手中的箱子里装有十张卡片,随意抽取一张卡片,并根据卡片上面描述的信息站到相应的头像下面,说出你选择头像的理由。(将头像贴到黑板上)请台上的同学将卡片反过来面对同学们

卡片内容如下:“小虎、小花、玩具、飞机大 芭比娃娃”说一说你选择这个头像的理由?看来同学们对男生、女生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研究一下男生和女生。(板书:男生和女生)

二、讲授新课

(一)、认识自己,了解异性。调查表

(下发调查表)

老师每个小组都下发了一张调查表,现在由小组长带领组员,按表上的项目在组内进行调查,填写后汇报调查结果。学生举例,教师评价归类,学生比赛

1、掰手腕,在比赛时下面的同学要认真观察,通过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由于男女生不同的生理特征决定了体能的不同。这个游戏男生获胜了,是不是每个游戏男生都能获胜呢?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

2、折纸鹤,通过游戏你又发现了什么?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理特点决定了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不同。

3、自由项目选,1、背人比赛

2、扣子比赛 3 吹气球 说明:由于你们在生理特征、爱好、性格、表现等方面有相同和不同之处,因此你们被称为男生,而你们被称为女生。

(二)、悦纳自己,欣赏异性。

1、悦纳自己

到底是男生好还是女生好?通过听故事《我爱我的性别》我们知道了男生有男生的强项,女生有女生的强项。

2、欣赏对方

我们每个同学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长处,因此我们要学会悦纳自己,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欣赏他人。

(三)、分工合作,共同精彩。

1、班级大扫除,下面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分配一下大扫除任务,让男生女生都能在合适自己的任务中发挥自己的长处。

2、学校春季运动会志愿者招聘,结合本堂课所学内容,你将在哪些岗位上招聘男同学,哪些岗位上招聘女同学,并说明理由。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自己擅长的事情去做,为班级、为学校、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板式设计

二、男生和女生 悦纳自己,欣赏异性

五、课后记

课题:

三、让友情温暖我

教学目标:

1、感悟友情的重要性。

2、朋友之间多一份理解、尊重。要珍惜友情。

3、给别人带来爱和希望也是幸福的。

教学重点:感悟友情的重要性,朋友之间多一份理解、尊重。教学难点:给别人带来爱和希望也是幸福的 教

具:搜集有关友情的名言。教学过程:

一、互动场 游戏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来一次“当我们在一起”

2.全班同学坐成一圈,从任意一名同学开始,安顺时针方向游戏。第一个说:“阳光下”第二个说:“草地上”第三个说:“当我们在一起”同时离开座位,选择圈中一名同学拥抱。拥抱后互换座位。第三个同学在新座位上继续说“阳光下”。以此类推。

3、游戏感悟:——————————————————

二、问号屋 考考你们:

1、德诺生命的药房是什么?

2、马勒一生创作出了许多令人称道的作品,为什么他却对那五条平行、死板的直线深感自豪?

三、故事园 教师讲《友情举世无双》的故事

1、学生边听边思考:讲一件什么事?得到了什么启示?

2、班级交流。

恩格斯和马格斯的崇高友谊,为人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这两位伟人的故事告诉世人:建立在共同信仰和追求基础之上的友谊是万古长青、牢不可破的。

四、智慧树

1、看一看“智慧树”会告诉我们什么?大家齐读“智慧树”内容。

2、友情是千古难求的真情意。我们应当万分珍惜。让朋友之情成为一生的财富。

五、训练谷

1、“天使”与“伙伴”

老师将每个同学的名字写在小纸片上,装入密封纸箱中。每个同学轮流抽取一个名字,抽到自己重抽。你抽到的那个同学即使你的“伙伴”,你就是他的“天使”从现在起一周内你需要在他不知的情况下找机会给予秘密帮助。在一周里一定发生过许多难忘的瞬间,记录你的感悟。

2、写写交友格言

当朋友遇到困难时,我愿意鼎力相助;

当朋友孤独时,我———— 当朋友快乐时,我————; 当朋友犯错误时,我———— 当朋友有帮助我时,我————; 当朋友——时,我————————————————————。

3、讲讲友情的故事

从幼儿园到小学,你一定还记得朋友间曾发生过点点滴滴故事,让我们在讲述中分享感悟,在一个个或难忘或感人或遗憾的故事中寻找那份温暖„„

六、总结

友情是一粒美丽的种子,假如我们不光懂得收藏,还懂得适时播种,那么我们就能给别人带来爱和希望,还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获得一生的幸福。

七、板书设计

三 让友情温暖我

友情举世无双 友情是千古难求的真情意

八、课 后 记

课题:

四、生活处处有规则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2、理解规则的必要性,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3、初步树立规则意识,逐渐将学校规则内化。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规则概念和树立规则意识。教学难点: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教

具:学生课前调查校外规则。

教学过程:

一、互动场 游戏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来一次“飞夺“泸定桥比赛”

2.看来,我们这次比赛是缺少了规则。没有规则,大家都会觉得不公平,也没有快乐。那么,除了比赛、游戏需要规则,我们做哪些事情也需要规则呢?

3、(出示课题——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二、问号屋

考考你们,我们学校里有哪些规则呢?我们讨论时该注意什么呢?这就是讨论的规则,我把刚才同学们说的规则归纳了。出示讨论的规则

(1)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2)声音不要太大。(3)人人发表意见。(4)总结小组意见。(5)一人介绍(其他补充)。

三、故事园 教师讲《分粥》的故事

1、学生边听边思考:讲一件什么事?得到了什么启示?

2、知道规则与我们生活有密切关系。涉及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

四、智慧树

1、看一看“智慧树”会告诉我们什么?大家齐读“智慧树”内容。

2、每个人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享受着规则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五、训练谷

1、制订属于自己的班规,然后共同遵守吧!执行班规,我在其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什么?

2、训练谷让同学们增长了认识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规则。

六、拓展营

1、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到德国的一个小镇的车站理发室去看一看,德国人的规则意识。

2、找一名同学读一读。谈一谈,议一议。

七、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就乱成一团。,建立生活秩序,提高生活效率。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

八、板书设计 四 生活处处有规则 人人遵守规则 快乐、公平、安全

九、课 后 记

课题:

五、人人生而平等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人生而平等。

2、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3、并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平等权。

教学重点:知道人人生而平等。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教学难点;并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平等权。

教学过程:

一、问号屋

1、野草在大自然中是弱小而卑微的,但一名登山者再登山失足的瞬间,一把抓住崖间的野草,由此保全了性命。对此你怎么认为?

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一位年迈的乞丐来到募捐点捐了五元,念叨了一句:“为灾区人民„„”下午3点老人又掏出100元塞进了募捐箱。他说,本想多捐一点,但身上全是讨来的一毛、两毛,还有一些硬币,不好意思拿出来,中午特地到银行将身上所有的零钱对换成了一张100元。对此,你有何感想?

3、你知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意思吗?

二、智慧树

教师讲解:每个人生来是不一样的,但人人生而平等任何看似弱小卑微的人,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都有他重要的时刻。人与人之间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大山的回音,你对他喊:——他的回音也一定是——。

三、故事园

教师读故事《乞丐》

通过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你心里想些什么?

四、训练谷

1、小林说:“学校组织活动,我很想去,老师却说我学习成绩不好不用参加了,等学习成绩提高了再说。我觉得自己在班里好像是一个下等人。”

我想对——说:“————————————。”

2、小兰说:“我家经济不富裕,妈妈靠钟点工补贴家用。学校开家长会,妈妈来不及换衣服穿着工作服去了学校。有的同学在背后指指点点,让我心里不好受。”

我想对——说:“————————————。”

3、小青说:“我家附近建筑工地有很多农民工,他们住在简易的房子里,整天脏兮兮的,说话还带着外地口音。爸爸、妈妈说,他们是我们城市的二等公民。”

我想对——说:“————————————。”

五、拓展营

学习《我国公民享有的平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三条规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九条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

六、小结: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割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七、板书设计

五 人人生而平等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八、课后小记

课题:

六、预防传染病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例举我们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我们从小到现在你能记住的预防针有哪些

2、相互讨论,寻找相关资料

3、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教学难点:预防传染病有哪些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计划免疫本,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计划免疫本,它是用来预防接种的,预防接种可以预防多种疾病

二、问号屋

出示挂图,计划免疫程序

如:卡介苗是预防什么病的,白破疫苗是预防什么病的三、故事园

教师读故事《天花与牛痘》学生听,思考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产生及危害

四、拓展营

学生讨论:在我们生活中存在哪些传染病

让学生了解有多少种传染病,哪些计划内的,哪些是计划外的,分几类如甲类,乙类、丙类等„„

五、智慧树

教师讲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积极参加计划免疫

2、控制传染源

3、切断传播途径

4、分配制度易感者

5、培养的卫生

3、积极参与传染病知识预防的宣传,让我们成为小小的宣传员

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与传染病知识预防的宣传,让我们护我们的生命。

六、训练谷

组织小游戏:切断传染源

方法:假设我们当中有一个人感染了一种传染病,他得病之后,就成了我们的“传染源”,我们要做什么?

1、报告

2、消毒

3、隔离

4、开窗通风

5、积极疹治

训练学生如果真有传染病的袭来,应该怎么做,通过表演可以让学生知道传染病的上报途径和一些必要的措施

七、板书设计

六、预防传染病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健康生活的开始!

八、课后记

课题;

七、我是绿色小网民

教学目标:

1、采用问号屋的问题调查;

2、合作交流学习

3、通过故事园的故事教育学生 教学重点:安全上网,文明上网

教学难点:让电脑为我所用,不沉溺于游戏,要以学习为主。

教学过程:

一、问号屋

1、对你来说,上网恰当的时间是

2、上网时,你一般会看什么

3、为了控制上网时间,你采用的措施是

二、智慧树

教师讲解电脑的普及知识及安全上网的要点:教师讲解电脑的普及 如:◆不要沉溺于游戏 ◆不要看黄色网页 ◆不要随便打上个人信息

◆可以查阅学习方面的资料、浏览新闻等

三、故事园

教师读故事《昔日网虫如今捧回大奖》

通过故事让学生知道网络可以成为我们的学习工具。如果学习好电脑的相关知识也可以成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可能成为将来的职业。

四、拓展营

2001年11月23日,团 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学联、少工委和中国少年网络协会联合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并向全国“网虫”倡议:共建网络绿色家园!其主要内容包括: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设计意图:通过向学生宣传网络文明公约,让学生了解文明上网的重要性。

五、训练谷

小挑战,运用你的信息技术知识给好朋友发一份电子贺卡 学生要做的丰富电脑知识,掌握一些电脑的技

第一步:写一段祝福的话,用Word写一段文字,挑战项目一分钟能打____个字。

第二步:美化这段文字

在网上找到一幅精美的图片插入到文字中,完成制作。利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工具进行电脑绘图,创作一幅富于个性化。

第三步:发关贺卡

利用已有邮箱给好朋友发送一份电子邮件在网络上注册一个邮箱,并把已制作好的贺卡作为附件发送出去。

六、板书设计:

七 我是绿色小网民

文明上网,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梦想变成现实; 绿色上网,让“挫万物于笔端”的志向变成行动。

七、课后小记

课题:

八、民族相处有礼仪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团结互助,友好往来。

2、了解不同民族的习俗礼仪,知道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别具风情的民族艺术

3、尊重不同民族的习俗礼仪,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团结互助,友好往来。教学难点:尊重不同民族的习俗礼仪,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

教学过程:

一、互动场

1、填一填。下列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来自哪个民族?

——族 ——族 ——族 ——族 ——族 ——族

2、连一连。下列风俗习惯属于哪个民族? 傣族 敬献哈达

蒙古族 弹奏伽倻琴

藏族 泼水节

维吾尔族 那达慕大会

朝鲜族 戴小花帽

3、选一选。

(1)荡秋千是——族妇女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A.朝鲜族 B.藏族 C.蒙古族 D.壮族

(2)旗袍最初是由——人发明、设计、制作,并作为所有旗人统一的一种袍式服装

A.维吾尔族 B.苗族 C.满族 D.白族

二、故事园

教师讲故事《少数民族过新年》 学生听后回答问题 故事中讲了那些少数民族?他们怎样过新年?

三、智慧树(齐读填空)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俗话说()

四、训练谷

1、你知道我国建立了那五个省级自治区吗?

2、全班同学分成数个小组,进行“民族知识闯关营”活动。

(1)第一关:唱一唱。唱出一道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歌曲,并说出这首歌曲代表的民族。

(2)第二关:演一演。跳一个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舞蹈,或者做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动作,让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

五、拓展营

阅读《少数民族相遇时的习俗与礼仪》

1、蒙古族人见面()即使是陌生人也要()。()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

2、朝鲜族人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要用(),与长辈同路时,年轻人必须(),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辈()。

3、满族人晚辈见了长辈要(),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要(),亲友想见,除握手互致问候外,还()。

4、回族人在日常生活中见面都要(),晚辈见了长辈还要右手()鞠躬。

5、维吾尔族人在路上遇到长者或朋友时,习惯把右手掌(),身体(),并连说()。

6、壮族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女的要称()或()。遇客人或负重者要(),若与负重的长者同行要()。

六、小结:

齐唱《爱我中华》

七、板书设计 八 民族相处有礼仪

上一篇: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初探下一篇:2023年中国农业银行校园招聘考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