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模型的建立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信用模型的建立(通用8篇)

企业信用模型的建立 篇1

建立企业信用供求机制

利辛国资办诚信是立人之本,也是经商之魂。为加快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改进自身的信用管理,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积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维护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的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诚信发展的商业和投资环境,国资办积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统一协调,明确责任。财政局成立“企业诚信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下设办公室,充实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做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协调和工作部署落实的督促检查工作,加强对本地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指导和综合协调工作,促使企业信用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强监管,落到实处。积极采取法制、政策手段规范企业生产行为,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逐步建立完善问责制度,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对于玩忽职守的相关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处理,促使他们认真履职。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当前此类事情多发易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违法成本过低,要加大惩处力度,让相关单位和个人付出沉重的代价,提高经济赔偿标准,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建立完善信用机制。

(一)建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要求企业从劳工信用、财务信用、合同信用、产品(服务)信用、融资信用、环保信用六方面出发,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通过企业信用制度的完善,加快我县信用体系建设进程,规范市场环境。

(二)建立信用产品供求机制。通过政府鼓励示范,增强用户意识,培育和形成市场需求。市场中的各种交易行为通过信用产品的辅助决策,达到规避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建立信用褒奖机制。信用管理部门通过管理,严格关注有失信行为的市场、单位和个人,为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中减少因诚信缺失而提高的交易成本。同时,还要加强新闻媒体对失信行为进行披露和曝光力度。

四、积极引导企业诚信经营。通过行政指导等形式帮助县重点骨干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信用机构;通过企业对自身的信用状况的控制和管理,提高企业的守信意识;通过企业加强客户资信管理、内部授信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等办法,提高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能力和信用管理的整体水平。

五、加快征信平台建设。建立与企业信用联合监管平台相适应的技术支撑,包括数据存储、交换、网络等,加快企业信用数据库建设,加强相关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为全县企业信用信息的互通互连提供保障。

六、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普及。国资办定期举办企业信用教育活动,与行业协会、民营企业协会合作,组织企业参加信用知识的培训班和讲座,传播企业信用管理知识,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意识和水平。同时,曝光失信案例,警示防范,定期地对社会反映的热点、难点中的典型违法失信案件,利用媒体予以公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风气。

企业信用模型的建立 篇2

一、信用评分简介

个人信用评分指信用评估机构利用信用评分模型对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量化分析, 以分值形式表述。信用评分一般应用于涉及消费者信誉的企业, 如银行业、保险业等, 他们通过自己的技术手段对消费者的信用进行分级评定, 并以此决定自己的业务范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些企业规避信用风险, 使企业健康正常运转。信用评分的核心就是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并能够让其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与预测性。现有的算法一般是聚类分析、神经网络、基因算法、逻辑回归、时间序列分析等。下面对本文用到的聚类分析算法和逻辑回归算法进行相关介绍。

二、算法介绍

1. 聚类分析。

银行对于每个客户资料的分析, 都包含了该客户n种个人信息, 通过对几大银行现有评分卡的了解, 得知其中所占比例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分别为月收入 (一般分为高、中、低) 、是否拥有独立住房等, 由于他们所占比重比较大, 我们的想法是先将所有用户按这几方面进行分类。由于这几方面所得的信息可能不是数据, 可以通过间隔尺度、有序尺度、名义尺度将其进行转换。现假设客户数目为N, 所得的指标为P类, 欲将其聚类为K种 (K

那么。通过这种算法就可以将其进行标准化。

下面介绍距离的相关算法, 关于d (i, j) 的算法基本上有四种:

(1) Minkowski距离

(2) 绝对距离

(3) 欧氏距离

(4) Chebishov距离:

通过选择d (xi, xj) 的合适的算法, 可以得到相关的距离矩阵, 然后根据需要进行聚类分析。那么就可以将P类信息根据需要合并为K类, 这样有助于系统更好地对客户的行为进行分析, 主要在于对相关因素的分析和其权重的估计更具有针对性, 这样也就为下一步用逻辑回归分析奠定了基础。

2. 逻辑回归分析。

通过上述的聚类方法, 确定了用户的K种信息,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其进行运算得到相关的评分结果。不论评分结果如何, 最终的实际效果只有两个, 即客户取得信用卡或没有取得信用卡, 这个效果我们用y表示, 那么y只有取0和1两种可能。考虑函数y=X'β+ε, 其中X'= (1, x1, x2, …, xk) 这里X'的每一个分量表示该客户的一类信息, β= (β0, β1, β2…βk) T这里β的每个分量表示与x相对应的权重系数。由y的表达式可知y的取值可能不在[0, 1]之间, 那么我们用逻辑函数对其进行变换, 这样就可以使y的取值范围控制在0, 1之间。接下来我们用P (y=1) =λ来表示违约的概率为λ;用表达式P (y=0) =1-λ来表示所关注的客户没有发生违约的概率为1-λ, 那么E (y) =1×P (y=1) +0×P (y=0) =P (y=1) =λ, 即y的期望就是其违约的概率, 这样如果用λ来表示y的概率, 那么就可以使其在[0, 1]之间连续变化, 可见是合理的。由上述计算我们可得出E (y) =P (y=1) =λ。再结合逻辑函数的变换, 我们可得到逻辑回归模型

其中X, β的定义上述已经给出。

接下来就是对参数β进行估计。对其进行变换可得:

具体数据需要银行从客户的数据库中取得然后再进行运算。银行可从数据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抽样分析, 估计β的值。不妨设取了n个样本进行估计, 那么有n组y的值。对β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 其计算公式为:β= (XTX) -1XTy, 其中y= (y1, y2, …, yn) T, X= (AB) , A= (1, 1, …, 1) T, B= (xi, j) n×k。这样就可以估计出β的值, 然后带入逻辑回归函数, 那么就可以根据客户填写信息估计出用户的违约概率, 然后银行根据自己的风险喜好程度决定是否要对该客户发放信用卡。

三、信用评分今后的发展

虽然我国房贷、车贷、刷卡消费等事业蓬勃发展, 但是对于多数国人来说信用评分仍然是个新鲜事物。笔者通过走访几家当地银行得知, 一般没有完善的信用评分体系。信用评分体系有利于银行对于呆账坏账的处理, 而且能增加银行本身的收益, 因此发展和落实信用评分是非常必要的。正因为如此, 国内需要建立相关机构来搜集客户信息, 同时也需要研究人员了解和学习国外的经验和结果, 并结合国内环境应用到国内金融行业中, 使其健康快速发展。

本文通过运用聚类分析法和逻辑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先对客户的信息进行合理分类, 然后再用逻辑回归对各种指标在信用评分中的权重进行一下确定, 有这两部分便可以以数值的形式反映出客户的信用程度。

企业信用模型的建立 篇3

[关键词] 信用管理企业竞争力体系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买方市场普遍形成,企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和经营方式。然而,由于宏观信用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以及传统企业管理方式的落后,企业间的交易行为呈现出一种严重的信用失控的混乱局面,突出表现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之间货款或贷款的拖欠,它源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会使企业丧失许多市场机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武汉信用工程分为政府信用工程、企业信用工程和个人信用工程三个部分。政府信用工程已率先启动;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信用工程是“信用武汉”的重中之重,也拿出了总体框架,并已启动;个人信用工程在策划中。

一、目前武汉企业信用管理状况

1.目前武汉企业的总体信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据统计,由于武汉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企业信用销售坏账严重、账款拖欠时间长,武汉企业逾期账款时间平均为90多天;此外,武汉企业的信用销售能力也较低,武汉企业平均信用销售率在50%以下,信用缺失行为普遍。 有关专家指出,武汉目前企业失信、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虽经多方努力,但和全国同类城市比起来,其信用建设仍显滞后。有人甚至指出,武汉企业在国内的信用度有下降的趋势。据统计,由于信用缺失,全国每年40亿元经济合同中,只有20亿元最后履约,履约率仅为50%。而全国每年因逃废债、欺诈行为、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损失至少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也有2000亿元。

2.武汉企业和政府对信用管理的认知程度有所增强。几年前,武汉大部分企业还不了解信用管理这个概念,而在近三四年的时间,企业开始重视信用管理,注意学习信用管理知识,并逐步改善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在信用管理学习中,民营企业明显快于国有企业。武汉市有关方面已经感到危机,并着手尽快建立武汉信用体系。从2003年起,武汉市政府开始提出“建设武汉信用工程,打造诚信武汉”的口号,2004年年初召开的武汉市政协第十届一次会议,提出了《关于将“武汉信用工程”纳入政府重要工作日程的建议》,该提案被列为今年市政协督办的第一件重点提案。武汉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宪生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形成失信惩罚机制,构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诚信武汉’。”

二、武汉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从全国范围来看,武汉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仍然很低,市场经济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企业信用外部约束机制有待完善。由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还不完善,比如,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缺乏企业和个人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途径,企业信用等级的建立和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信用立法滞后,信用评级机构缺乏公信力,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信用数据不通用等等,还不能从外部形成对企业信用的约束机制。一项调查显示,六成多企业经营者认为在商务活动中,跟人打交道“需要提防”;三分之二以上的企业经营者在购买原材料和生产设备时,要“经过调查再买”,或直接去生产厂家购买,而选择去市场购买、参加展销会、朋友介绍等购买方式的比重,仅在1%和12.7%之间。此外,拖欠货款、合同纠纷等信用缺失行为,往往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2.企业普遍缺乏内部信用管理体系。目前武汉大多数企业中没有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主要由销售部门或财务部门来承担,由于这两个部门在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市场反应上的差异,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的职能。

3.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在目前信用销售业务管理上,武汉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缺乏客户资信方面的资料,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日常信用销售业务管理中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应收账款回收上缺少专业化的方法,使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呆坏账比例不断增加。

4.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信用管理人员。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信用管理跨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商法等学科,是一门典型的应用交叉学科,这就要求信用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营销、管理、统计、信息、法律、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也必须具有出色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陆续开办了信用管理课程,但是供需缺口仍然很大。由于缺少专业信用管理人员,大量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员被配置到了信用管理工作岗位上,致使信用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

三、强化信用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为加快推进武汉企业信用管理,使管理机制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范围发展,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动态数据库。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构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是建设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工商、海关、法院、技术监督、财政、税务、外经贸部、银行、证监会等相关政府部门,应该依法将自己掌握的企业信用数据和个人公共信用数据以一定的形式向社会开放,使企业的客户资信调查和评估的档案可以同政府的信息系统相连结,通过信用数据库,考察客户企业的资金状况、组织结构、以往的商业信誉等,减少企业在交易过程中,由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问题。

2.建立信息披露和惩戒制度,形成信用的社会监督和约束机制。通过信用信息披露为守信者和失信者正身,实现市场的净化功能和信用机制的良性循环。将信用中介机构的征信服务与国家法律和政府监督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理的失信约束惩戒机制,促使企业加强信用管理。

3.改造企业组织结构,建立信用管理部门。一套科学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是企业信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业务流程和方法得以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企业实施信用管理,首先必须在原有的业务管理体系中,增加信用风险管理职能。其中,大型企业可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小企业则考虑设置一名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掌握和评估客户资信状况。

4.建立企业内部科学的信用风险控制制度。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最根本的效能,在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对信用销售行为和交易决策的约束机制,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对每笔信用交易的价值和风险进行独立的、科学的、定量化的审核,对应收账款发生和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应收账款,而且会使企业的销售管理体制从目前的以对销售员的管理为主,拓展到最终以对客户的管理为主这样一种现代销售管理模式上来。

5.引进推广国际上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针对当前武汉企业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落后的状况,应积极学习和引进国际上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比如,通过建立客户信用分析模型来分析、预测客户信用风险的大小,判断客户的真实偿付能力;通过科学、规范地划分客户的信用风险等级,对客户进行资信管理;通过制订科学、稳定的信用政策,明确企业的信用销售目的,规范信用销售行为。

6.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信用意识。强化信用管理不是企业内部一个部门或几个人能够做到的,必须得到全体员工的支持和配合。企业领导人应强化现代管理意识,转变过去只注重销售业绩,忽视信用风险管理的倾向,把信用管理当作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来看待。销售等业务部门人员必须向客户详细介绍企业的信用政策,并严格按照信用政策的规定,进行信用交易。财务部门在资金运作和账务管理中,应认真作好应收账款和现金分配工作。信用部门在调查、审核、批准、保障、监控、追收等各环节,要按程序管理,注意协调与各部门的关系,定期检查各部门的信用执行情况等。

四、培育信用管理,任重道远

武汉信用市场的形成,仅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不够的,信用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其关键还是要培育信用管理机制。

武汉政府已经认识到新一轮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政策竞争转向包括信用环境在内的投资软环境的竞争,从而纷纷加大信用工程建设的力度。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信用工程是“信用武汉”的重中之重,信用管理行业的职责是,为各类信用活动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以市场化方式对不良信用行为给予惩罚,给诚信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当前,武汉非常缺乏一个成熟的信用管理行业。构筑社会信用体系,要加快发展信用管理行业,加快发展各类资信调查和评估公司,加快发展专业化的征信公司。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最基础的就是将市场经济的主体公布于众,让全社会来共同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以便在投资、采购和消费时,能够取得信息优势,减少风险。

专家认为,信用市场的建立必须依赖四个主体:企业、居民、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目前,武汉企业间的交易与合作,经常在一种不信任的氛围中进行,甚至有欺诈、赖账等失信的行为。武汉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为什么容易短命?一些企业红火一二年就烟消云散。专家认为,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企业不讲诚信,因而缺乏持续性,企业的成长带有很强的投机色彩。武汉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虽然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该市一些企业普遍存在着基础较差、积弊较深、观念滞后、人才匮乏等不利因素,其信用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必须从基础、源头抓起。近年,武汉市有关方面加大了信用建设的力度,出台了一些具体措施。武汉市工商局面向社会推出红盾网,将一些失信企业定期向社会公布,受到多方好评;2005年,将武汉钢铁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武汉有机三家企业,确立为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试点企业。

信用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核心作用,它涉及企业的计划、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信息等各个管理领域,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整的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增强企业抵御和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而且可以使企业的各个管理领域及整体管理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同时,这项制度应与社会的信用体系相互配合,形成联动互动效应,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对改善企业信用状况、优化市场信用环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所起到的作用,这对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健康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信用模型的建立 篇4

摘 要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信用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日益增强。因此,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环境适应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 信用 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

一、引言

我国已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信用经济,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不可避免地成为现代企业的主要管理内容之一。然而,在当前我国的企业管理中,信用风险管理却存在许多薄弱的环节,有的企业甚至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一片空白,可以说,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科学化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与此同时,商业信用却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由此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日益凸现。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贸易融资和结算方式对我国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完整、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对增强企业的持续盈

利能力、加快资金周转、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当前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宏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微观层次的原因;既可能是客户拖欠账款造成的,也可能是企业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造成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目标偏差,片面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现在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为了保持其在市场中的地位,维持或者提高市场占有率,纷纷采用赊销方式刺激销售的增长,但在其背后却是资产周转率的下降,应收账款急速膨胀,收账费用、销售费用不断增加,呆账坏账数量上升,企业利润质量下降,形成“白条利润”,造成财务状况日益恶化。许多企业的领导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急功近利,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的急速增长,偏离最终利润和合理的现金净流量等企业最主要的财务目标。强化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就是要在销售业绩增长与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建立和谐的动态均衡,确保企业获得高质量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2.观念陈旧,基本管理职能欠缺。一些企业的领导者在思想观念上不重视客户的信用管理,在不详细了解客户信用和财务状况的情况下匆忙做出交易决策,以致造成以后账款的回收工作相当艰难。与此同时,我国大多数企业都缺乏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在现有的企业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共同或者其中之一来承担的。然而在实践中却经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相互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等种种问题。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涉及销售部和财务部的综合性管理工作,由于销售部和 1

财务部在管理目标、管理职能、部门利益和市场反应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它们都不可能较好地完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和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

3.管理工作的重点严重滞后。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主要是对销售以后形成的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追账”上面,甚至成立专门的追账部门,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忽视了对交易之前和交易过程之中的客户信用的管理与控制。

4.缺乏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目前,在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们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由于缺乏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无法对客户的各种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不能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监控,致使不能采取正确的信用政策,仅凭主观判断做出交易决策,产生信用风险难以避免。

5.客户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这是目前我国企业间相互拖欠账款的主要原因。由于企业内部经营出现困难,资金流动性下降,有些企业为了保证本企业的资金流转顺畅,拖欠他人货款,使债务关系复杂化,形成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一大毒瘤——“三角债”。

6.社会信用体制存在缺陷。我国现有的法律对契约关系的维护不够,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缺乏有效的保护;在执法上存在行政干预的问题,许多地方保护主义十分严重,法院受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影响颇大,在司法中存在随意性与不公正性,甚至存在有意偏袒企业、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和相应的惩罚机制与制约机制,造成在法院判决执行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7.缺乏必要的金融避险工具。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必有信用保险等金融工具。而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建立,尚在进一步的完善之中。

三、建立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企业为了降低信用风险,减少信用损失,提高资金利用率。应建立健全现代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1.企业领导层的重视与推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与业务的各个环节,仅仅依靠某一个部门显然是不可行的。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层对信用风险管理给予高度的重视,从整体上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并且要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加强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与管理意识。

2.培养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人才,建立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目前我国企业中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人才相当匮乏,因此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信用风险管理队伍,运用现代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进行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同时,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工作,有必要由独立的部门去完成。对外树立企业的信用形象,执行企业的信用政策;对内随时监控企业的信用政策,并适时调整,使之与企业的整体目标保持动态均衡。

3.建立现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现代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企业只有尽快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企业的信用管理状况,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一个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包含信用管理政策、客户信用管理制度、信用额度审批原则及程序、应收账款监控制度、信用风险控制原则及程序、发货控制、逾期应收账款的处理程序、追账原则及方法和信用部门的建立等诸多具体内容。在建立

现代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时,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机制。企业可通过客户、资信中介机构、工商税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等各种合法有效的渠道收集客户的信用信息。包括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定性信息与定量信息;企业经营战略以及企业高层领导人个人信誉状态;企业获得的各种荣誉或评级证书等等。然后以收集到的客户的有关信用信息和企业的关注点为依据,选择科学合适的方法对客户进行资信评估,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

(2)制定客户信用政策。客户信用政策是企业信用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环境,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权衡利弊,对处理客户的应收账款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额度、信用期限、现金折扣等。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竞争对手的信用政策,结合领导者的风险厌恶程度,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同时,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应重视对客户资信档案的建立与维护,对客户资信材料进行分类、归档和保管,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更新与补充。

(3)建立健全信用审批流程与标准。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应建立一套以信用额度为中心的交易审批制度,真正落实企业的风险管理责任,以防止个别部门或人员利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谋取私利。

(4)建立应收账款的管理与回收机制。为了减少坏账损失,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应收账款的管理与回收机制,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收款人员,并定期对其进行收账技巧方面的培训。定期进行帐龄分析,及时与客户对帐,以确保账款金额无误,动摇客户拖欠账款的信心。根据账款金额的大小与帐龄的长短分别实施不同的追账、监控与处置策略。

4.加强企业信用文化建设。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需要企业领导层、财务人员、销售人员以及客户的共同努力、协调一致来实现。因此,企业应加强信用文化建设,树立信用风险意识。同时定期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最后,与企业加强内部信用风险管理相适应,各级政府也应高度重视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完善立法,健全金融市场,为企业营造一个健康、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谷祺,刘淑莲.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3]毕新富.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浅析.山西统计,2001年

[4]朱从敏,杨征.浅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财会月刊,2000年

[5]尹颖.论大中型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施工企业管理,2005年

国家建立统一的信用系统 篇5

南都讯今后,每一位公民、每一个机构都将有各自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它将集纳公民个人的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公民只要查一个码,就能获知自己各类信用记录信息。

近日,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完善相关制度标准,推动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广泛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建立,有望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信用信息整合,进行共享,形成一个覆盖中国社会的诚信体系平台。

网上个人行为纳入信用档案

有关这一信用代码制度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案目前还未公布。南都记者了解到,中国当前信用体系建设还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但从《纲要》的内容看,信用体系建设将包括更多与公民和企业诚信相关的信息。如交通违法违章就将被记录在诚信系统中。上述规划纲要中提出,“将公民交通安全违法情况纳入诚信档案,促进全社会成员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此前,不少地方已经试点将公民的交通违法行为纳入信用系统。如2010年,江苏睢宁县开始推行大众信用信息分值系统,该县公民可以在这一系统中查到自己“闯红灯”的记录,而且会因此被扣信用分。

另外,《纲要》还提出,要对互联网企业的服务经营行为、上网人员的网上行为进行信用评估,记录信用等级,建立涵盖互联网企业、上网个人的网络信用档案。

企业信用模型的建立 篇6

一、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信用管理经验发达国家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内涵方面没有根本的区别,但各国国情和立法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以美国为代表,一种以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

(一)美国的做法美国是世界信用交易额最高的国家,也是信用管理行业最发达的国家。因此,对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成熟的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状况。1.相关法律体系的建立是信用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二战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信用交易的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信用交易的增长和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征信数据和服务方式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诸如公平授信、正确报告消费者信用状况、诚实放贷等问题,其中特别敏感的是保护消费者隐私权问题。鉴于信用市场的发展状况,有关方面对国会出台信用管理相关法律提出了强烈要求,于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美国在原有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制订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经过不断完善,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框架体系。美国基本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框架是以公平信用报告法(Fair Credit Reporting Act)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其中一项被称之为“信用控制法(Credit Control Act)”的法律在80年代被终止使用。其他和信用行业比较密切的法律包括:平等信用机会法(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Fair Debt Collection practice Act)、公平信用结帐法(Fair Credit Billing Act)、诚实租借法(Truth in Lending Act)、信用卡发行法(Credit Card Issuance Act)、公平信用和贷记卡公开法(Fair Credit and Charge Card Disclosure Act)、电子资金转帐法(Electronic Fund Transfer Act)、储蓄机构解除管制和货币控制法(Depository Institutions Deregulation and Monetary Control Act)、甘恩-圣哲曼储蓄机构法(Garn-St Germain Depository Institution Act)、银行平等竞争法(Competitive Equality Banking Act)、房屋抵押公开法(Home Mortgage Disclosure Act)、房屋贷款人保~(Home Equity Loan Consumer protection Act)、金融机构改革-恢复-执行法(Financial Institutions Reform,Recovery,and Enforcement Act)、社区再投资法(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信用修复机构法(Credit Repair Organization Act)、格雷姆-里奇-比利雷法(Gramm-Leach-Bliley Act)等。上述法案,构成了美国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法律环境,而且几乎每一项法律都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进行了若干次修改。在美国生效的与信用管理相关的基本法律中,直接规范的目标都集中在规范授信、平等授信、保护个人隐私等方面。因此,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房产、消费者资信调查、商账追收等行业受到了直接和明确的法律规范与约束,而对征信行业中企业资信调查和市场调查行业则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于1971年4月开始实施,是规范信用报告行业的基本法。该法所规范的主体是“消费者报告机构”和“消费者信用报告的使用者”。FCRA规定,消费者有权充分了解任何一家信用局对自己信用状况的评价及依据,消费者具有对不实负面信息的申诉权利。对于消费者资信调查机构,最重要的规范是限制了消费者资信调查报告使用和传播的范围。法律规定,当事人有权取得自身的资信调查报告和复本,其他合法使用消费者资信调查报告的机构或个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否则即使当事人同意也属违法行为:(1)与信用交易有关;(2)为雇佣目的;(3)承做保险;(4)与合法业务需要有关;(5)奉法院的命令或有联邦大陪审团的传票。对于消费者资信调查报告中的负面信用信息,法律规定在指定的年限后,可以在资信调查机构的调查报告中予以删除。该法案对负面信用信息保存年限的规定是:破产记录保存年限为10年,其他信息(偷漏税和刑事诉讼记录等)保存7年。对信用状况判别的主要依据是一系列的信用信息记录,因此,建立有效的信用制度首先需要有充分客观的信用信息。美国的法律对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共享、特别是对有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使用作出了明确规定,这在《公平信用报告法》和《格雷姆-里奇-比利雷法》等法律中有比较详尽的描述。其中1999年《格雷姆-里奇-比利雷法》的颁布,改变了对信息共享的要求,这将对信用行业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该项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向消费者告知它想同第三方共享的有关消费者的信用信息,让消费者决定该信息是否可以共享,如果在30天内,消费者没有表示不同意共享,则金融机构有权将消费者的信息同第三方共享或向第三方机构“出售”消费者的个人金融信息。《格雷姆-里奇-比利雷法》的颁布,意味着信息共享的范围会比以前更广泛,效率也更高(以前金融机构的信息若同第三方共享,必须取得消费者的同意),但同时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共享范围也开始主要由消费者个人决定。2.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在信用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完善的信用制度必须有健全的信用服务机构作为组织保障。美国有许多专门从事征信、信用评级、商账追收、信用管理等业务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在个人资信服务领域,全国有1000多家当地或地区的信用局(credit bureau)为消费者服务,但这些信用局中的绝大多数或者附属于Equifax,Experian/TRW和Trans Union等3家全国最为主要的信用报告服务机构,或者与这3家公司保持业务上的联系,这3家公司都建有在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库,包含超过1.7亿消费者的信用记录。信用局每年会提供5亿份以上的信用报告,典型的信用报告一般包括4部分内容:个人信息(如姓名、住址、社会保障号码、出生日期、工作状况)、信用历史、查询情况(放款人、保险人等其他机构的债务拖欠资料记录,以提高股东及会员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80年代末期,香港的金融业兴旺,信用贷款及信用卡市场迅速发展,香港资信有限公司的服务显得愈发重要,因此数家信用卡公司和银行相继入股该公司。到2000年底,该公司的资料库已有100多万份档案,每月平均提供38万份信贷资信报告。印度、泰国等国家信用中介机构的出现则是资本市场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尼泊尔,重建信用信息局已作为尼泊尔金融部门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墨西哥,1994~1995年金融危机后,为增强金融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墨西哥政府向议会提交了《公平信用保障法》(Federal Credit Guarantee Law)的草案,此外,参议院通过了新的《公司破产法》(Corporate Bankruptcy Law),两部法案的颁布表明始于1995年的墨西哥银行系统的管制和法律框架的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目前,评级机构、信用局等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在墨西哥金融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中央银行在信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往往其商业银行系统所承担的信用风险最大,因此多数发展中国家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都是由银行推动的。比如:泰国第一家资信评级机构——泰国评级和信息服务公司(TRIS)就是由泰国银行发起设立的;孟加拉国的信用信息局则是作为中央银行的一个部门而形成的。菲律宾信用信息局(CIBI)最初是由菲律宾中央银行、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菲律宾金融学院在1982年联合建立,创立之初是作为一个非股份化、非盈利的公司。后来,政府赋予CIBI在金融系统中建立并维持一个有效的信用评价和监督制度的义务,于是该公司从1985年开始发布对当地公司的信用评级商业报告。1997年,CIBI将它的主要业务分为两个独立的公司——CIBI评级公司(现在称为菲律宾评级服务公司philippine Ratings Services Corp.)和CIBI信息公司,继续提供信用报告和在线数据服务。CIBI提供的信用信息包括公司信息和消费者信息两方面。其中,公司数据库的文件超过5万份,包含个人信息记录的数据库有15万条信用记录。印度等国家的信用中介机构也是在银行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在发展中国家,不仅信用信息局等信用中介机构是由(中央)银行发起设立的,而且信用管理的立法工作也多是由中央银行推动的。比如,印度中央银行工作组提出了信用信息局法案的草案,准备提交议会审议。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促进信用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扩大市场对信用评估的需求,在政策上也给予一定支持,有些国家甚至有强制性规定。例如,马来西亚中央银行规定公司债券的发行必须经过资信评级机构的评级,以提高债券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信心。

(三)市场中介机构的建立模式发展中国家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主要包括信用信息局和资信评级公司两类。其中,资信评级公司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增强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透明性,促进其健康发展。信用信息局的建立更多地是为了提高金融系统的效率,防范金融风险。在发展中国家,信用服务中介机构一般由银行发起设立,主要股东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业务主要包括信用评级、征信业务、咨询业务等。其中对企业和个人的征信服务通常是分开的,即由不同的机构运营。也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信用中介机构同时提供企业资信和个人资信服务。信用中介机构一般采取公司制的运作模式,有的信用中介机构还成为上市公司(如印度信用评级信息服务公司CRISL)。随着本国市场的不断发展,许多国家的信用中介机构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了股权改造,引入更有实力的新股东,以增强自身实力。在信用中介机构建设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普遍同国际上的大公司进行各种合作,或者允许这些公司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引进这些公司的管理和技术、进行战略合作或组建合资公司。比如,TRIS最初在发展其资信评级方法和管理模式方面得到标准普尔集团3年的技术支持;而在拓展新的债务工具的信用评级的知识和技巧方面、以及在发展对投资者的利率研究方面,TRIS与Fitch IBCA也有一个为期3年的战略伙伴协定。印度、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的信用中介机构在发展的初期也都同标准普尔等国际上的知名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有些中介机构还引入这些公司作为股东。同国际上大公司的合作有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信用中介机构的技术、管理和服务水平,但由于征信信息的敏感性,国外公司在合资企业中所占的股份通常并不高。在信用中介机构的数量上,各国的做法有一定的区别,比如在资信评级(Credit Rating)行业,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的资信评级机构的数量都不止一家。但在许多国家,目前有一种倾向,就是在该国内只建立一家资信评级机构。

(四)注重信用管理的法律体系建设,但信用立法仍不完善发展中国家由于受发展阶段所限,法律体系并不完善,有关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缺乏,因此,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在一些国家,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就是依法设立的。比如,在斯里兰卡,信用信息局(CIB)是根据《斯里兰卡信用信息局法案》建立的,该机构的发起股份51%由货币委员会持有,30%被商业银行持有,其余的19%由其他的放款机构持有。该法案规定,除中央银行外的所有放款机构,有法定义务向信用信息局提供信息局希望搜集的任何信用信息。未按照信用信息局的要求提供信息将受到处罚。泰国则是在银行的推动下,逐步完善信用立法工作,1998~1999年,泰国银行家协会建立了信用局委员会,泰国银行(Bank of Thailand)起草了《信用局法案》,目前,《信用局法案》草案已被下议院批准,正在上议院讨论,2001年有望获得通过。而数据保~案(Draft Data protection Act)预计会在2002年获得通过。随着各项相关法案的相继颁布,泰国的监管框架已基本建立。尼泊尔的实践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法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在尼泊尔,由于没有法律条款约束银行不提供信用信息的行为,这使得信用信息局的工作缺乏效率,这也是为什么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在尼泊尔已经有了10年的历史,但却始终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从各国的实践看,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难点并不在于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也不在于

政府如何对信用行业进行有效管理,而在于相关法律法规比较缺乏。由于法律未对信用中介机构的权利与义务作出明确规定,这些机构在信息采集和使用等方面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不仅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连续性受到制约,而且信息使用的范围很可能引起法律争端。从各国的实践看,不论信用中介机构建立的时间长短,各国常常在法律方面面临相同的问题,这也是信用中介机构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与作用仍比较有限的重要因素,也正因为此,目前各国都在推进有关信用管理的立法工作。

(五)对信用行业的管理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信用行业的管理一般都是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进行。在多数国家,金融监管~或中央银行常常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斯里兰卡,该国的信用信息局是根据议会通过的法案由中央银行发起设立的,中央银行的副行长担任信用信息局的主席,并派中央银行的高级官员参加信用信息局的董事会。由于各国信用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信用信息局的核心资料主要来自银行等金融部门,因此对信用行业的管理通常由中央银行承担(特别是在信用管理的基本法律法规尚未建立的国家)。

三、对我国的启示虽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建立信用制度的过程有很大不同,但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从各国的经验看,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信用管理相关法律的建立与完善;二是征信数据的开放与信用数据库的建立;三是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建立与发展;四是政府对信用行业的管理。

(一)加快信用立法工作完备的信用管理法律体系是信用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基础和必然要求。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信用立法工作是一个长期过程。从实践角度考虑,我国的信用立法工作难以在短期内完成,但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客观又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从两方面推进信用立法工作:一是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在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以比较完备的行政管理规定的形式颁布,尽早为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奠定制度框架。发达国家的法律体系还有一个特点,即法律处于不断修订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先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出现,也将为今后正式法律的出台积累经验。二是抓紧研究、率先出台与信用行业直接相关的基本法,如可先出台《信用报告法》,对信用行业的管理定下基本的制度框架,以促进信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二)加快征信数据的开放与信用数据库的建立各国的经验表明,征信数据的采集和使用首先是一个法律问题,各国都通过法律或法规的形式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一般来说,采集和共享的信息包括银行内的借贷信息和政府有关机构的公开记录等,由于信用信息包括正面数据(positive data)和负面数据(negtive data)两部分,各国对共享信息的类型通常都有规定,一些国家限制正面信息的共享,比如在西班牙,信用信息局不能够共享正面数据,澳大利亚信用索引公司的运作仅被限定在负面信息。而美国、加拿大和智利等国家则允许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都共享。此外,由于各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对信用信息(主要是涉及到消费者个人的信息)的采集和使用范围的规定也并不一致。我国在征信数据的开放与使用等方面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建议对此应加快立法步伐。我国对信息数据开放的立法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数据开放程度低,很多可以公开开放,以及能够通过一定正规的方式和渠道获得的信息目前尚未开放,也没有相应的法律予以明确规定,许多信息相对封闭和分散于各个部门和机构中,使信用信息缺乏透明度;另一方面,在涉及到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采集和共享方面也没有相关的法律约束。根据一些国家的经验,对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公布应采取相对审慎的原则。这两个方面的立法都应尽快提上议程。同时,由于对信用的评价主要是建立在信用历史记录基础上,因此,功能完善的信用数据库就成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必备的基础设施。各国的信用中介机构一般都建有自己的信用数据库,记录企业或个人的相关信用信息。目前我国的信用中介机构一般也都建立了自己的信用资料数据库,但数据库规模普遍偏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一方面要鼓励信用中介机构注重自身信用数据库建设,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行业或部门的数据库,待条件成熟时,可将自建数据库中的部分内容提供给信用中介机构或与信用中介机构共享,为我国信用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企业信用模型的建立 篇7

一、基本保障机制的特点

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对支持企业扩大出口的政策性作用日益显现,越来越受到出口企业的关注和认同。但无锡市中小企业利用这一政策工具的还不多,一是企业对政策了解不深不透,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二是担心投保将增加出口成本,降低企业盈利空间。为此,无锡市商务局与中信保无锡办事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合作建立了“信保降费、财政扶持、平台统保”的无锡市中小企业出口信用风险基本保障机制,其主要特点为:

(一)支持对象明确

平台支持对象为一般贸易年出口额在1 000万美元以下的出口企业,优先满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符合产业升级导向、成长性好等条件的中小企业的需求,突出政策导向,优化产业结构。

(二)保费统一支付

无锡市商务局作为平台名义投保人与中信保公司签订投保协议,统一投保,中信保以优惠费率给予平台支持,本级财政统一支付保费。平台覆盖企业提交参保申请便可免费享受投保人出口信用风险基本保障,先到先得,实现资金总量控制。

(三)简化投保流程

简化企业投保和理赔的流程,平台覆盖范围内自愿参保企业只需向中信保无锡办事处提交《综合保险投保单》就可以参保,取消了限额申请、出口申报等环节。

(四)风险保障适度

在平台保单项下,中信保公司对被保险人发生保险责任项下的损失金额赔付比例为80%。在保单有效期内,每家参保企业的年度最高赔款为10万美元。基本保障机制在财政扶持的同时强化了出口企业的主体责任。

二、基本保障机制运行状况

统保平台是借助平台优势大幅降低出口信用保险费率、以较小的财政资金为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扩大出口提供政策支持的公共服务平台。两年实践表明,统保平台已步入了健康、高效的良性运行轨道。

(一)加大宣传力度,出口信用保险的认知度有效提升

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在我国虽然实施了十多年,但推广使用并不十分理想,特别是面广量大的中小外贸企业对此政策的认知度更低。通过搭建统保平台形式,中信保公司和市区两级商务部门密切合作,集中举办多场专题政策宣讲会,采取服务热线、短信平台、微信推送、电话回访、风险预警函等方式,将政策内容、保险责任、索赔时效、外贸动态、风险预警信息等及时告知出口企业负责人,举办案例分析会与企业互动,提升企业体验。持续多样化的业务培训和宣传服务措施,有效帮助企业了解、认识、熟悉、运用出口信保政策,培养企业借助出口信用保险开展风险管控和市场开拓的理念与意识,提高了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的认知度,有的参加了统保平台,有的直接投保了出口贸易综合险。

(二)强化服务措施,企业参保积极性明显提高

为帮助出口企业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中信保无锡办事处制定了统保平台服务规范,落实保户维护责任人,明确工作目标、维护要点、职责分工、电话回访、上门拜访的次数和内容。增设理赔专员,对平台企业的报损和理赔提供全程一对一的专人服务,保证理赔服务的专业高效。针对风险需求较为明显、重点支持产业、有较好成长潜力的参保企业,进行一对一专业辅导,实地解决企业需求。由于政策宣传到位、服务措施得力,本市中小企业参保积极性明显提高,平台参保企业数量快速增加。2013年975家中小外贸企业出口申请加入统保平台,当年实际出口额20.56亿美元,2014年统保平台企业1 136家,当年出口额22.23亿美元,中小外贸企业参保数是基本保障机制建立前的5.4倍,全口径企业覆盖面从原先4%迅速提升至20%,剔除年出口额20万美元以下小微企业,覆盖面达到30%。年承保额占本市中小企业一般贸易出口额的30%,对无锡市外贸出口的支撑效果明显。

(三)优化承保方案,平台风险保障度进一步增强

在平台运行过程中,商务部门通过走访参保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询问企业对统保政策的知晓程度、参保效果、保险公司服务质量及对统保平台的意见建议等,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逐一整改完善。针对参保企业反映统保平台保障额度较低的问题,第2年将保单赔付比例由上一年度的70%提高至80%,单一客户最高赔付额从8万美元提高到10万美元,同时取消单一买方最高赔偿限额20万美元的限制,以提升对全市中小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提振企业继续向海外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出口的信心。

三、基本保障机制运行绩效

基本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行,增强了无锡市中小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参保企业的出口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同类企业。

(一)企业接单信心增强,有效促进出口增长

在基本保障机制政策的支持下,无锡市中小外贸企业的接单信心开始增强,利用信保政策抢抓订单的意识和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第二个保单年度,效果更为明显。据海关数据统计,2013年即基本保障机制运行第一年度,参保企业的累计出口额同比增长1.6%,而同期同类未参保企业出口却下跌5.15%,2014年参保企业的累计出口额同比增长6.51%,分别高于同等出口规模中未投保企业6.3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出口增幅超50%的企业达到了147家。可以看出,基本保障机制的政策效应正在显现,一批参保企业出口增速明显。如江苏新禧机车科技有限公司所处行业和出口市场出险率较高,在基本保障机制的支持下,改变了单不敢接的状态,2014年新开发客户4家,企业年出口额同比增长51%。再如无锡全盛纺织品有限公司通过参与基本保障机制,逐渐建立起风险管控措施,2014年出口额同比增长1 30%。

(二)风险保障作用逐步显现

为更好地发挥基本保障机制的风险补偿功能,为平台企业出口业务保驾护航,统保平台建立了绿色理赔通道,指定专职理赔专员全程服务平台案件,加速案件受理效率。两年以来,累计受理平台企业报损案件65起,报损总金额437.49万美元;已赔付案件35起,赔付总金额106.33万美元,其中最高单件赔付金额10万美元,两年累计简单赔付率为32.2%。同时,借助中信保政策性信用保险背景和海外追偿渠道,累计帮助平台企业挽回应收账款损失56万美元,有效化解了企业的收汇风险,提升了中小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例如,无锡日晖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出口韩国一批15万美元的纺织品,买方因故拖欠货款,中信保公司接案后立即进行调查,确认买方拖欠事实后迅速赔付10万美元,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如,无锡美锡贸易有限公司2013年向欧洲买家出运一批货值26万余美元的原料,买家因下游订单取消,提出退运货物拒付货款,中信保公司接案追讨,最终买家迫于中信保公司的强大压力支付了所有欠款。

(三)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得以提升

无锡市中小企业出口信用风险基本保障机制启动后,中信保公司无锡办事处针对中小企业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应对出口风险能力弱的特点,注重加强对平台参保企业的风险管理服务。通过对企业业务员进行出口风险防范知识的辅导和外贸交易流程的梳理,了解企业外贸出口运营情况,鼓励和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政策资源,提升企业自身规避和控制外贸出口风险的管理能力,将风险挡在事前。例如,在对无锡汉商纺织有限公司的赔案处理过程中,发现其内部风险管理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于是,主动帮助企业完善贸易合同、讲解信用保险对于规避收汇风险及市场开拓的重要作用。通过引导,该企业基本建立了事前资信调查、事中风险控制和事后损失补偿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

四、基本保障机制存在问题

基本保障机制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高抗风险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其运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由于政策宣传、业务培训力度不够到位,平台新参保企业数不理想,政策覆盖面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由于平台参保企业对出口信保政策重视不足,或对政策了解不够深,政策运用不够到位,存在企业办完投保手续就将保单束之高阁的现象,没有将其作为公司制定营销策略的重要因素,影响出口信保功能的发挥。二是风险保障度有待提高。在基本保障机制框架下,每家企业可获赔偿额最高不超过10万美元,对单笔金额较大的订单风险保障度不够,而且平台企业如需要对大额订单或风险度较高的客户申请升级保障,必须退出统保平台,没有兼顾企业的个体特征和需求,影响其作用发挥。

五、对策及建议

为进一步发挥无锡市中小企业出口信用风险基本保障机制的作用,建议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机制方案。

(一)注重政策宣传,加强业务指导

在现行基本保障机制的运行模式下,商务部门与中信保公司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工作方法,针对基本保障机制产品、国际贸易风险和信保操作流程等开展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创新与企业的互动形式,增进与企业高层的交流与沟通,强化法人风险防范意识。

(二)实行分类管理,强化个性化服务

将平台参保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出口订单充足、客户优质的企业,通过短信服务、邮寄信保宣传册等方式普及信保知识;对有接单风险、订单额度不高的企业,重点关注、服务,帮助企业了解客户资信情况,规范企业业务操作;对订单额度较大、出货集中的企业,采取统保基本保障与个性化升级保障相结合的方式,在基本保障外追加投保,为出口企业保驾护航。

(三)完善运行模式,提高平台功能绩效

企业信用模型的建立 篇8

【关键词】小微企业 信用风险 违约概率 Logistic模型

一、引言

随着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长,小微企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从金融机构所获取的较少的信贷额度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小微企业贷款的高风险应是重要原因。风险偏高一方面是由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并不完善,风险度量的精度无法得到保证。然而,在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以及国家政策引导的背景下,银行势必在规避风险、应对监管的同时,将目光放在开拓小微企业信贷市场上。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估,仍主要使用传统的信用风险评分方法,对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基于理论和实证的高度,研究和分析适用于我国小微企业的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对比及选择

(一)小微企业的信贷特征

小微企业的产品单一、灵活性强、投资规模小、运营不规范等经营特征,决定了它们拥有与大中企业差异明显的信贷特征。首先,小微企业贷款需求以短期流动资金为主,且金额小、频率高。小微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紧迫性,信贷需求往往无计划,资金需求非常频繁,但其经营规模不大,单笔资金需求金额往往较小。其次,对小微企业贷款效率低、成本高。小微企业贷款金额少而笔数多,银行却需要履行与大中企业一样的信息收集与信贷审批程序,造成较高的信贷费用。最后,与大中企业相比,贷款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对外信息披露不清晰,银行人员难以对企业的状况和资金的流动进行足够的了解,加剧了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和银行信贷风险程度。

(二)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对比分析

国内外对于信用风险度量的研究,大致经过了传统的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方法、现代风险度量模型等几个阶段。较早的专家判断法,主要依靠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具有过高的主观性,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信用评分方法是种类最多、使用最广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主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回归模型,进而通过计算违约概率来评估信用风险,如Logit模型、多元判别分析、Probit模型和人工智能方法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获得了迅速发展,如基于期权理论的KMV信用监控模型、基于信用风险VaR的Credit Metrics模型、基于信用等级变迁的CPV信贷组合、基于财产保险精算的Credit Risk+模型等。

由于专家判断法精度太低,而现代风险度量模型对于金融数据依赖较大,国内外对于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度量的研究和应用,集中于使用基于统计判别方法的预测模型。其中,由于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的要求不严,不需要保持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线性关系,也不需要满足正态分布,并且能够解决部分因变量是非财务指标的问题,因此比较适用于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度量。

(三)Logistic回归模型简介

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常见的非线性概率模型,对于信用风险的度量有着三方面的特点:第一,自变量的类型(离散、连续或虚拟变量等)不会影响到模型的应用;第二,能够使求得的预测概率值处在[0,1]区间内;第三,能够在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的情况下把问题转变为对发生概率的理论解释。它以计算某种状态或者属性的概率为目标,其采用函数的形式如下:

Logistic模型直接预测了事件发生的概率P,它的值介于0到1之间。在预测违约概率时候,P值越接近于1就表示违约的可能性越大,越接近0则表示违约的可能性越小。

三、实证检验

(一)样本选取及违约定义

本文选取了某银行2013~2013年的94个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小微企业信贷样本,其中包含47个违约样本。根据银行信贷情况,将因变量在违约时定义为1,不违约时定义为0。

(二)财务及非财务指标选取

结合前人的研究,并根据所收集到的信贷信息,从五个维度选取财务指标。企业规模:总资产、净资产、销售收入;偿债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银行负债资产比、现金流动比率;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营运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发展能力: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同时,由于小微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不太高,而其信用风险往往受到其经营环境和股东情况等非财务信息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将非财务信息纳入模型的备选指标池中,具体见表1:

(三)模型的建立及检验

首先,对各个自变量进行单因素T检验,剔除对因变量不显著的指标,余下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增长率、关键人职称、经营场地所有权等五个指标。其次,对筛选出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而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高度相关,经选择,剔除净资产收益率。最后,再次将剩余的四个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结果如下:

由表2可以看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四个自变量都是显著的,可以写出Logistic的方程:P=exp(0.706-1.256*经营场地所有权+0.934*关键人职称-3.009*总资产收益率-3.537*净资产增长率)/[1+exp(0.706-1.256*经营场地所有权+0.934*关键人职称-3.009*总资产收益率-3.537*净资产增长率)]。方程表明,违约概率与经营场地所有权、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增长率成反比,而与关键人职称成正比。由表3可以看出,Nagelkerke R Square值为0.705,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由表4可以看出,对“y=0”一类的正判率为88.0%,对“y=1”一类的正判率为85.1%,总的正判率为84%,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特征及度量方法的对比分析,并选取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我国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度量。根据实证结果,小微企业的违约概率与经营场地所有权、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增长率成反比,与关键人职称成正比。同时,本文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样本选取的代表性不够、没有考虑宏观经济因素等,有待于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建生,葛扬,陆彩兰.内部评级法在信用风险评估中的运用及挑战[J].现代管理科学.2012(2):9-11.

[2]夏红芳.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8.

[3]赵轲轲,毛加强.信用风险中违约概率的测算模型研究——兼论我国商业银行基于巴塞尔新协议的内部评级法.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3):68-72.

上一篇:党员民主评议自我评价发言稿201下一篇:作文笔记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