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共11篇)
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在罗定文化中心进行的新高考高中教师培训班,通过蒋春生校长和姚跃涌专家的讲座,了解了我省将于2018年启动的新高考模式,现心得体会如下:
一是要做好选课走班的物质准备。我省将于2018年启动的新高考,预计会实行“3+3”模式。即“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加“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六科中任意选取三科。而策略性的“六选三”将是各高中学校必须认真应对的新课题。这种“六选三”的选择共有20种组合,各高中学校必须认真研究,要根据学校的师资情况、教室数量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提前做好调查论证,让各种教学组合更加科学合理,以有利于学校对师资的恰当安排,形成新的教学品牌。通过科学的选课策略,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现阶段各学校走班的方式可以归纳为四类:全走班、组合式走班、大走班、小走班。
二是要重构课程体系及教学管理体系。要由单一的研究高考向研究课程、以及课程设计转变。要由单纯的培养学科名师向提高选课组合的整体教学水平转变。综合实践的开展要逐步实现由校内走向校外,校本课程在学校新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要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建构对教师 “课程开发”以及“一专多能”的发展培养平台。
三是要及早谋划成立课程资源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综合素质评价指导的人员和物质条件,除了“软件”方面的准备,在“硬件”方面也要充分地准备。
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职业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新高考;备考策略
一、探索策略,抢占高点
随着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的出台,如何提升考生应对新高考的能力,已经成为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话题。认真研究新的高考形势,尤其是要研究新课程改革对2008年高考的影响。
1.材料解析题可能增加,开放性试题可能增多。
自江苏省推进新课程改革以来,“一标多本”就成了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在未来的高考试卷中,问答题的比重可能会降低,而材料解析题由于灵活性强,便于调控,在试卷中的比重可能会上升。
课程目标要求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未来高考的试卷中应该会力争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从而体现新课程改革的价值所在。由此可以推断,在未来的考卷中会尽量增加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平台,让学生有表述自己观点的载体。因此,开放性试题只会逐渐增多,而不会减少。
2.作文分值可能增大,阅读试题可能增量。
江苏评卷组长旭初老师预测,现在江苏的高考作文是60分,明年可能会增至70分。因为上海、福建近两年作文已经增至70分,而且新课标也更注重能力的考查。为此他建议作文应该认真对待,要重视讲评每篇作文。阅读选做题也是符合课改精神的,出现在明年的高考卷上一点也不意外。
二、应对策略的初步探索
1.夯实基础不可弃。《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正是因为语文学科注重平时积累,在2008年考试说明还没有出炉之际,高三语文教学,仍应注重基础,力求在研究去年江苏高考和近年上海、广东、海南等省市高考的基础上,夯实字词句教学,从而切实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工具性中最基本的要求。
2.抓住阅读不可松。进入21世纪,阅读已成为人们求知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阅读使人增长知识、获取信息,关系到每个人的学习成绩和生存质量,因此提高阅读能力是当务之急。从多年来的上海、广东卷可以推测,阅读将是江苏未来高考的重头戏,而阅读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不懈的训练。循序渐进,由易入难,还应该结合新高考可能出现的新题型,大胆设问,小心求证,力求准确地解读江苏2008年高考阅读趋势,针对性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2018年8月29日,我听了蒋春生和姚跃涌两位专家的讲座,收获良多。以下是我的培训心得总结。
1、高考改革使教学发生新变化
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下中,“走班制”与分层教学已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统一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分层教学,以保障课程实施的质量。“走班制”的实施在空间和时间上造成了班主任教师与班级学生的“分离”,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做好教学追踪,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
不同于当前的固定班,“走班制”要求教师进一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好自身教学个性与学生个性的结合点,充分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弥补学生知识缺陷、延伸学生知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能力。
2、高考改革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高考制度的改变,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班级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高考制度,教师现有素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丰富、加强、改进:(1)教学理念要改变
新的高考制度打破了唯分数论高下的高考录取机制,取消文理分科,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应试教育模式走出来,要从单一的关注分数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教师的学习与实践磨练,突破旧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以不同视角广泛地解读课程,将原有从既定知识的展开到既定知识的总结的教学思路,变为知识的各种生成、联系及拓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2)教学方式要改变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理论,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建构学习共同体。要形成以教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充当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充分挖掘整合网络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新课程。在可能的条件下,教师要多组织协作学习并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教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展现学科的价值,强化应用意识,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走进课堂。(3)班级管理要改变
“走班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与“育”的分离,班级管理难以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教育环境下,班主任教师需通过引领学生参与班规修订,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从实际出发,积极探求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关注班级网络平台建设,可结合网络平台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完备的考核、评价制度,实现教师实时追踪,通过线上与线下互动增加与学生的相处时间。
除此之外,新高考方案赋予了学生前所未有的选择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选择、规划人生。教师的角色担当不再是简单的胜任学科教学工作,还要胜任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教师应该丰富职业生涯教育知识与实践经验,提升学生选择考试科目和报考专业的生涯规划指导能力,助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并结合自身所长尽早学会自我选择、自我规划,安排好高中阶段所有学业进程,做学生高考这个关键渡口的“摆渡人”。
3、结合我校实际,为了迎接明年开始的新高考改革的全面实施,我认为:(1)学校应该尽快成立新高考改革领导小组,在进一步加强深入学习的同时,根据省、市教研室的指导意见,制定我校新高考改革拟行方案。并请专家进行指导修改,交全体老师讨论、学习。以此强化新高考改革理念,明确改革方向,统一思想,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我省的《实施方案》新高考改革方案变化之一就是英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将其中最好一次成绩录入高考总成绩,分值保持150分不变。这一具有突破性的改革方案,不仅稳固了外语学科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而且也赋予学生两次冲击外语考试的机会,这一改革势必会对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和转变,作为一种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又该如何采取相应教学策略呢?
一、2017高考英语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1.推行外语两次考试制度,打破了英语“一考定终身”的传统,直接影响到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的调整。
外語推行两次考试制度的改革,一方面让学生多了一次冲击外语考试的机会,一方面有利于分散并减轻他们在高三复习备考期间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同时也给了学生一次挑战自我和开拓自我的机会,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但这一改革方案也给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如何保证学生有效的冲击第一次英语考试?因此,这一改革对于整个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内容分配和安排以及教法的改革都有直接重要对影响。
2.促使英语教学由传统的“应试模式”转向“应用模式”。2017高考改革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高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练什么,以记单词、背语法,反反复复练题刷题为主。新的高考改革一方面侧重对学生英语感知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淡化选拔功能,不同的高校对英语有不同的等级要求。因此新的高考改革会促使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从“重语法,重做题,重得分”的应试模式转向“重能力,重英语思维,重实际能力”的应用模式。
二、应对新高考改革的英语教学策略
1.重组教学形态和教学模式,试行“走班制”和分层次教学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3+3”模式,规定除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外,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及报考学校的要求,在学业水平考试中的政史地,物化生6个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不分文理科。因此,这一改革需要重组高中英语的教学形态和模式,推行走班制是一个必要的选择,推行小班化和分层次教学的方式。这样既能满足学生不分文理科,自由选择科目的需求,教师又能因材施教,分类辅导,多层次培养学生。
2.改变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狠抓高一和高二,精准应对高考
面对英语两次考试的机会,英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合理安排各年级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在规定时间冲击第一次考试的需求。因此需加大高一和高二的教学任务,狠抓高一和高二的教学,从高一开始便发力冲击高考。
(1)基础知识与高考衔接。从高一开始,每一学期每一模块的知识点,应与高考内容提前接轨,梳理出高考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直击高考,反复灵活训练,在高一高二阶段打好基础,形成知识灵活迁移,灵活运用的能力。
(2)加强基础能力和英语语言素养的形成。高中英语《大纲》规定:“要培养学生综合运语言运用能力”。该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技巧、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上,因此在高一高二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基本的运用能力。例如,完形填空的能力要平均分布在高一高二四个学期,在平时教学中就应按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性,把所学词汇进行分类教学与高考相衔接,使学生逐步构建出一个知识体系,以便形成整体认知和驾轻就熟的能力。再比如阅读的能力,在高一高二就应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实行定期的阅读训练,多增加英美文学中原文阅读的训练,以逐步渗透和加强英语的语感、英语情感和英语跨国际文化等语言素养的养成。再例如书面表达能力,在高一要侧重书信和记叙文,使学生在高一阶段灵活掌握基本的句式结构的行文结构安排,对于十种书信题材也层层推进,高二要加强说明文和记叙文的训练,从热点题材入手,深化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的作用
(3)立足能力,开展灵活多变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效果。实践证明,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本质和最终目的。新的高考制度呈现出等级性水平测试发展的趋向,英语教学应该努力设计符合学生心里年龄及特点的,满足多层次学生需求的,不同规模的,形式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节奏多变的教学实践活动,渗透人文精神和趣味性,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又能开拓他们的思维,使他们饶有兴致的,目的明确得参与到课堂中,切实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其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例如,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利用优美的名曲、动漫、诗歌等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融入到一个全英文的语言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再比如开设“英语模仿秀”活动,通过英语配音模仿,培养学生的英语语音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专家的建议在社会上形成共识,人们的社交距离也因疫情而被人为地拉大。这对喜热闹,爱扎堆,尚礼仪,好群处的国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况且时值春节,正是庆团圆,叙情谊,拉家常的大好时机。但在疫情面前,人们变得理性而克制,纷纷选择宅在家,没有必要绝不外出,即使外出也带着口罩,返家后即时杀菌消毒,方方面面都做足防护措施。为了小家,为了大家,更为了国家,人们告别了之前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用实际行动支持抗疫,不给社会添乱。距离产生美,距离更产生了安全感,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他人来说,皆如是。
约翰·多恩说:“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像一块泥土,连接成整块陆地。”是的,人不可能单独地存活于世间,他人与自己是息息相关的。可能在平时,人们对此的感受并不深,但在抗疫期间,人们应是深有体会的。
疫情发生后,武汉告急,湖北告急。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登上开往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李兰娟院士坐镇武汉,指导抗疫。为了解决人手短缺问题,4.2万名医护人员先后驰援武汉;为了解决病房紧张的问题,各地赶来的建设人员在最短的时间里建造了一大批医院;为了维持社会有效运转,一大批志愿者活跃在街头和社区;为了排查疑似病人,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进行登记;为了保证湖北地区的物资供应,各地援助的物品奔涌而来······英勇的湖北人民,你们并不是孤单地在战斗,全国人民都和你们在一起。如果没有大家的守望相助,如果没有逆行者们的无私付出,我们也不会在短短的两个来月里取得抗疫的阶段性胜利。
基辛格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此话不假。
抗疫期间,有很多画面让人感动,如,在医院门前,护士刘海燕与女儿的“隔空拥抱”;如,隔着车窗对赵英明说“平安归来,我包一年家务”的蒋皓峻;如,胡佩“肿胀粗糙,布满道道血痕”的双手······也有很多镜头让人泪目,如,武汉市江岸区有一个叫丰枫的网格员,他负责帮60位居民买重症慢性病药物,从早上5点30分开始,12小时跑了12家药店,终购得几十份药品,他背负着这些药品的照片迅速在网络上走红;如,某医院隔离病房,一位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鞠躬致敬,护士忙回礼。我们为什么会感动或泪目?其实很简单,他们都是我们的重要他人,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虽非亲人,却胜似亲人,我们心连心。从画面中,从镜头里,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该有的样子!
“人”字的结构很简单,一撇一捺相互支撑便构成了它。在20这个战“疫”的春天,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变远了,但因为共同面对困难,团结抗疫,守望相助,让人与人的心却贴得很近。
1 熟悉新课程,才能适应新高考。
让我们来看一道高考试题:
(06年广东)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关于平抛运动的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A是一块平面木板,在其上等间隔地开凿出一组平行的插槽(图1中P0P0′、P1P1′……),槽间距离均为d。把覆盖复写纸的白纸铺贴在硬板B上。实验时依次将B板插入A板的各插槽中,每次让小球从斜轨的一同位置由静止释放。每打完一点后,把B板插入后一槽中并同时向纸面内侧平移距离d。实验得到小球在白纸上打下的若干痕迹点,如图2所示。
(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_________。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____________。
(2)每次将B板向内侧平移距离d,是为了__________。
(3)在图6中绘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广东省是04年启动课改的,课改后的试题确实让我们感觉到了新课程的气息。本题立意新,重点考查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及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对克服实验复习中单纯以做题代替复习或在黑板上做实验的不良倾向有较好的导向。试题体现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以及过程与方法的重视,对中学物理教学具良好的导向作用。
在新课程“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一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在获得平抛运动轨迹上提供了多种实验方法,比如水柱法、数码摄像机法、斜面小槽配合竖直白纸法等方法。这些方案拓展了探究问题的思路,其所体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兴趣与启发,给学生开辟了充分发挥才智的天地。
2 学习新课程,理解新课标,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是: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学生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学生发展。
2.1 面对全体学生,注重三维目标。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强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
(1)面对全体学生,就应该进行分层教学。新课程理念启发我们应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如果不顾学生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的个性差异去统一要求,就会造成学生“吃不了”与“吃不饱”的现象。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存在个性差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
分层教学,首先就应当分层授课。对于不同层次的班级,如“强化班”、“特色班”,针对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敏捷、活跃的特点,教学中应以学生独立探究,互相交流、师生共同评价为主。教学的起点要高一点,在问题的设计上开放度、自由度要大一些,使他们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普通班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较好,学习习惯良好的特点,在题目的设计上难度要控制;在基础较差班级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自信心不强,主动性欠缺的现状,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教学要低起点、多引导、小步子、多激励、勤反馈,多交流。对于同一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握梯度,在后进生提高的同时让优秀生也得到思维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
(07广东)如图3所示,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受外力F1和F2的作用,F1方向水平向右,F2方向竖直向上。若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本题对于中等水平偏下的班级或学生,可侧重于正交分解法的复习讲解。由于不考虑摩擦力,干扰因素少,学生能完完全全地把注意力放在基本方法的复习上。
在此基础上兼顾层次较高的班级和学生,可做以下延伸:
①若斜面不光滑,物体m受F1和F2的作用,沿此斜面向上做加速度为a的加速运动,求斜面和物块间的动摩擦系数μ。
②求水平面对斜面的摩擦力。
这样一来,原本在高考试题中算一道中等难度的题,经过一题多变,启迪了优秀学生的思维,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其次,分层教学,就应当分层作业、分类指导。在分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班级的课后作业应分层设计。不同层次班级可布置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同一班中的作业可设置必作题和选作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作业辅导、试卷讲评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例如,在试卷讲评中,根据统计结果,分层确定讲评的重点。“强化班”选题的重点应是个别错误率较高的选择填空题和压轴题,讲评的重点应放在解题策略的交流上,对部分题目还可进行引伸拓展;普通班选题的重点应是错误率较高的选择填空题和把关题,讲评重点应放在解题策略的研究及查找错因上;基础较差的班,重点是错误率较高的选择填空题和中档解答题,讲评重点应放在“双基”的弥漏补缺、查找错因、规范表达上。
(2)注重三维目标,就是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前面所述“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新课程内容,就必须在“过程”上敢于花时间。复习阶段重点应该放在对实验原理、思想的加深理解上,原理理解了、掌握了,就能根据自己所学的有关理论对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改编和设计。
2.2 立足基础,处理好模块的选择性问题。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在课程结构上要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课程设计应通过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扎实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根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上,否则物理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综合等各种能力的提高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07年山东19)如图4所示,某区域电场线左右对称分布,M、N为对称线上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电势一定高于N点电势。
B.M点场强一定大于N点场强。
C.正电荷在M点的电势能大于在N点的电势能。
D.将电子从M点移动到N点,电场力做正功。
评析 本此题考查的是静电场中的基本知识。区域内电场的分布,就是两个正电荷形成的电场空间的一部分,是课本图示中所涉及的电场分布的运用和延伸。
(07年山东17)下列实例属于超重现象的是:
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
B.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
C.跳水运动员被跳板弹起,离开跳板向上运动。
D.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
评析 本题对于超重与失重现象的分析都选择了教材中涉及到的、并为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中的现象和情境。要求学生在不同的运动背景下把握物体受力的情况,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本质,属于基础题。
我们看到,新高考试题不少都是教材内容的转化和改编。物理复习必须要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狠下工夫,创设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全过程的氛围,多一些深入的思考,少一些雷同的练习,在走向融会贯通的道路上多迈几步。
教师对新课程中设置的附加版块如“思考与讨论”、“演示”、“做一做”、“说一说”、“科学足迹”、“科学漫步”、“STS”、“课题研究”等都要给予全面的重视和理解。这类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取材点。
(2)对选考模块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教学的情况处理。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要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物理学科的考试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两类试题,选考模块是从“物理3-3”、“物理3-4”和“物理3-5”中三选二,试题的呈现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首先,让学生自己决定复习哪个选考模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选考模块的选择,要看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帮助其鉴别兴趣所在、优势所在。
其次,处理好选考模块的教学。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决不能把选考模块都学习一通,复习一把。在复习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需求,分组进行针对性复习教学。而且,在难度上要把握好。
07年广东选做题:
第一组(9-10小题):适合选修3-3(含2-2)模块的考生
图5为焦耳实验装置图,用绝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将容器包好,重物下落带动叶片搅拌容器里的水,引起水温升高。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装置可测定热功当量。
B.做功增加了水的热量。
C.做功增加了水的内能。
D.功和热量是完全等价的,无区别。
评析 本题是从选修3-3内容“焦耳的实验”而来,考查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第二组(11-12小题):适合选修3-4模块的考生。
关于光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B.双缝干涉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C.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纵波。
评析 本题考查的是光学的基础知识,是容易题,送分题。
图6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图中b位置的质点起振比a位置的质点晚0.5s,b和c之间的距离是5cm,则比列波的波长和频率应分别为:
A.5m,1Hz B.10m,2Hz
C.5m,2Hz D.10m,1Hz
评析 本题考查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基础知识,比较容易,得分率高。
不难看出,两个模块试题难度相当,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看来,高考命题在选考部分突出的是能力立意和考查考生的物理素养而不追求偏题、难题和怪题。我们在复习中一定要把握深度,防止过度复习,浪费精力。
2.3 注意课程内容的时代性,理论联系实际。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维,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06北京理综17)某同学看到一只鸟落在树枝上的P处,如图7所示。树枝在10s内上下振动了6次,鸟飞走后,他把50g的砝码挂在P处,发现树在10s内上下振动了12次。将50g的砝码换成500g砝码后,他发现树枝在15s内上下振动了6次,你估计鸟的质量最接近:
A.50gB.200gC.500gD.550g
评析 本题取材于命题者对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试题叙述的过程清晰、语言简捷、科学、提供信息准确,解题方法巧妙,反映了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动态。物理的许多规律和定律就是物理学工作者对现实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得来的。
(07年山东36)某压力锅结构如图8所示。盖好密封锅盖,将压力阀套在出气孔上,给压力锅加热,当锅内气体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气体就把压力阀顶起。
(1)若此时锅内气体的体积为V,摩尔体积为V0,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写出锅内气体分子数的估算表达式。
(2)假定在一次放气过程中,锅内气体对压力阀及外界做功1J,并向外界释放了2J的热量。锅内原有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
(3)已知大气压强P随海拔高度H的变化满足P=P0(1-αH),其中常数α>0。结合气体定律定性分析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使用压力锅,当压力阀被顶起时锅内气体的温度有何不同。
评析 本题以压力锅这一日常生活用器的使用为背景,考查热力学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凸显STS精神,即科学、技术与社会相联系,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07年山东22)2007年4月24日,欧洲科学家宣布在太阳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G1iese581c。这颗围绕红矮星G1iese581运行的星球有类似地球的温度,表面可能有液态水存在,距离地球约为20光年,直径约为地球的1.5倍,质量约为地球的5倍,绕红矮星G1iese581运行的周期约为13天。假设有一艘宇宙飞船飞临该星球表面附近轨道,下列说明正确是( )
A.飞船在G1iese581c表面附近运行的周期约为13天。
B.飞船在G1iese581c表面附近运行时的速度大于7.9km/s。
C.人在G1iese581c上所受重力比在地球上所受重力大。
D.G1ises581c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平均密度小。
评析 本题以07今年4月刚刚发现的G1iese恒星系中运行的类地行星为研究对象,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等知识内容,并指出这一星球有可能适合人类居住,凸现时代性和创新性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情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是对新课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崭新的考查方式。近年来,高考物理命题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反映科技进步,阐释实际生活、透视社会热点等方面作了大胆尝试。因为这类试题往往能较有效地考查考纲提出的五个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处理这类问题能直接反映出考生的科学素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因此,新高考还会继续向这个方向发展。
3 适应新要求,处理好“两轮”复习。
新课程内容丰富,与社会、生活、科技结合点多,设置的附加版块多,光靠课堂教学,在时间上是不够的,方法上也是行不通的。教师的教学策略要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挖掘新课程中的探究因素、创造因素、创新因素、科学方法因素、科学态度因素、情感、态度、兴趣因素、操作技能因素等;注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重点要放在夯实基础上,在选配题目时要注意基础性,不要急于将难度大的“好题”、高考题一轰而上。只有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第二轮复习才会有后劲。在第二轮复习中要突出思想方法,重视交叉综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有整体意识,在知识的交汇点设计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物理思想方法。第二轮复习教学与第一轮复习教学有本质的区别,不能零敲碎打,搞成第一轮复习的重复。如,在第二轮的动量复习中,不能像第一轮复习中那样按动量和动量的变化、动量定理及其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顺序进行复习教学设计,而应站在用动量和能量分析处理问题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也是解决物理问题最重要的思维方法这一角度进行复习。将动量和能量的知识贯穿整个物理学,放到“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里综合复习。
我们要在高考复习中以新课标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研究新课程对高考的影响,把握新高考对新课程教学的导向,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栏目编辑邓 磊)
大家也都知道,最近几年,每个省份都实行了新的高考制度,而山东、海南、天津、北京这几个地区是实行新高考制度改革的第一批学生,很多同学都会觉得自己复读一年跟同年一起高考的同学相比劣势很大。所以还是要考虑清楚!
实际情况
每年的录取分数线一年升一年降,这跟股票似的飘忽不定,让很多同学觉得对未来是迷茫的。如果继续复读一年,依然还有大量的人考得不理想,当然也有考得比较不错的。不过你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拿高分,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复读掺杂着赌的成分!
高考变化
到如今,上海与浙江的改革探索已经走过五个年头,两地进入新高考也已有2017、2018、三届毕业生,从明年起多个省市也要相继进入新高考。
虽然吉林省还未启动新高考,但参考其他已启动新高考改革省份的《实施方案》,对我们仍具有较强的示范和标杆意义,可以让现在还是中小学生的学生们、家长们在考试科目、时间、命题方式等多方面都能有一个参考、了解,这些方案可能就是未来即将进入高中的中小学生们将要面对的新模式。
首先,不管已启动新高考的省份怎么改,都将会是按照下面几个标准为原则,即:“两依据、一参考” 。
两依据: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部分省份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部分省份对外语听力有更高的要求。总体来说所有改革省份均不分文理科,在采用“3+3”模式的省份,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三科;在采用“3+1+2”模式的省份,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物理或历史2选1,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选2。
一参考: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品德、学业表现、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方面维度。在高水平大学综合评价录取、自主招生、春考等方面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作用。在坚持教育公平性的基础上,逐步破除唯分数论。
小编在第一时间整理了各省图解版、文字版、解读版三个版本的改革信息。
图片版可供同学们直观、清晰地了解改革情况;文字版可供大家准确、科学地研读改革内容;解读版可供大家具体、详尽的知晓政策落实可能遇到的问题。
山东省
变化1
考试科目和时间
2020年新高考实行“3+3”模式,考试科目包括国家统一考试语文、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等3科,以及考生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科中任选的3科。
1.国家统一高考
语文、数学、外语(笔试)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7日全天和6月8日下午。
外语(听力)考试安排在1月8日上午,连续组织两次,每次考试时长约20分钟,考试成绩取两次中的高分计入外语科目成绩。外语(听力)考试安排在1月,主要考虑是避开夏季雷电等恶劣天气,增加了考试机会,有利于降低考试风险,维护考试安全和考生利益。
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7日全天和6月8日下午,其中语文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数学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外语(笔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9日-10日。实行学业水平“6选3”等级考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优势选择考试科目,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由山东省自主命题,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选报3科参加考试,每科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为何6月8日上午没有考试?
根据本次改革试点工作要求,统一高考取消了文综/理综考试科目,6月8日上午没有安排考试,这是基于全国高考的统一性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目前,全国只有6个试点省份取消了文综/理综考试科目,其余省份仍于6月8日上午组织文综/理综考试。国家将根据改革范围的逐步扩大,统一调整全国高考时间。
变化2
成绩构成和分数转换
2020年新高考成绩满分仍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3科使用原始分数,每科满分均为150分;考生自选3科原始分满分均为100分,转换为等级分计入总成绩,转换后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实行等级分数转换,是为解决等级考试选考科目不同、试题不均衡、分数不等值等问题,造成3科考试成绩不能直接相加而采取的制度设计。在有关省份试点的基础上改进优化,山东采用等比例转换法则和“一分一段”形式,转换分数连续排列,保证考生每科成绩转换后位次不变和较好的成绩区分度,确保成绩转换的公平公正。
变化3
划线和录取办法
2020年新高考,考生报考科类分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3类。
普通类不再划定本科、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而是采取分段划线的办法,根据考生高考总成绩,划定普通类一段线、二段线。
其中,一段线按照普通类本科招生计划数的1:1.2划定;二段线按照普通类本、专科招生计划总数和生源情况划定,为考生参与录取的最低控制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按普通类本科计划的1:0.5划定。普通类录取批次分为提前批、特殊类型批和常规批3个批次。
艺术类继续划定本科、专科文化控制线;艺术类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3个批次。其中,本科文化控制线以普通类一段线为基数,按教育部规定的各专业类别的比例划定;专科文化控制线与普通类二段线相同。
体育类不再划定本科、专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而是根据考生综合成绩划定体育类一段线、二段线。体育类分为提前批和常规批2个批次。
其中,体育类一段线,按照体育类本科招生计划数的1:1.2划定;体育类二段线,按照体育类本、专科招生计划总数和生源情况划定,作为高校录取体育类考生的最低控制线。
变化4
志愿设置和填报
2020年,志愿设置采取“专业(专业类)+学校”方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普通类填报志愿最多不超过96个,艺术和体育类填报志愿最多不超过60个。
改革后,采用“专业(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方式,将增强考生录取专业与兴趣特长的匹配度,避免大量考生因被调剂录取造成不符合专业意愿的状况。
96个专业志愿是允许填报的最大志愿数量,考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据高考成绩、专业遴选等情况综合考虑填报,可以填满所有可填志愿,也可只选择填报其中部分志愿。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试卷;导向
2009年是安徽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新高考的第一年,也是首次对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进行自主命题。理综化学试题较好地落实了《考试说明》和《化学课程标准》,结合安徽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现状,立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充分体现了“平稳过渡、稳中求变、变中出新、引领课改”的特点,为推进新课程实施和高考改革做出了有益尝试。
一、试卷结构
今年化学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题型,共11小题,7个单项选择题,4个填空题,共100分。与2008年的全国高考卷相比,物理由120分减少为110分,化学由108分减少为100分,生物由72分增加为90分。
表12008全国试卷与2009安徽试卷理综分值变化及分布统计
二、化学试题的特点
1.保持相对稳定性,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学科知识是构成高考试卷的基本框架,分析今年的化学试卷,其考查的学科知识分布与《考试说明》(安徽)基本一致,题型不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秩序的稳定性。试卷中突出主干知识,强调双基落实,注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考查了中学化学教学的50多个知识点,涉及化学学科特点和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实验原理及操作、物质的量、化学平衡、离子共存、电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元素周期表、化学基本计算、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试卷紧扣学科主干知识,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
2. 稳中有新,考查新增知识点
《考试说明》要求:第一部分(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占85%,第二部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占15%。今年是安徽省新课程改革后高考的第一年,考试内容体现了《考试说明》中的比例要求,在试卷试题的选择上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对新增知识点考查的要求。如第11题的化学平衡常数、第25题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中的盖斯定律的运用、第25题Y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等。对于化学计算的处理按照《考试说明》要求,将其分散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性质和化学实验中,体现定量研究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3.新中求变,突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1)通过设置实验现象、实际事物、图形、模型、图表等,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在今年的化学试卷中,信息主要以文字、结构示意图、图表、数据表、流程图等形式呈现。如第28题要求学生能通过对表格和图形的观察,获取有效的信息,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考查学生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现在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今年的试卷中,试题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特点,重视化学与STS的联系,内容涉及环保、绿色化学、新材料、医药等,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既保证了试题的新颖性,又易使学生形成认同化学、喜爱化学的真切感受。如第7题的石墨烯、第8题的北京奥运会鲜花保鲜剂S—诱抗剂、第26题的医药的有机合成、第27题的污水处理和资源再利用等情境,能有效引导学生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探究学习目标,认为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学习目标,也是学习内容。试题在能力立意的基础上,突出对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其分值约占化学学科分值的20%。如第28题,该试题不仅考查了科学探究的核心要素,还特地设计了结构不良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其中“思考与交流”栏目的设置,让学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平时的课堂活动中。
4.试题难度适中,既能体现试题的选拔功能,又能对高中化学的教学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整张试卷试题难易适中,呈锯齿型分布,中等难度题是试卷的主流,起到了较好的区分作用。试卷在选择题、非选择题的试题中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选择题相对比较容易,对高中化学的教与学具有良好的导向性;非选择题中的26、27、28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灵活性,有利于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突出了试题的选拔功能。
三、对新课程化学教学的启示
结合今年以及近年来的理科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可以发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这个指挥棒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高考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减轻学生负担,降低试题难度,要让考生愉快地学会学习,但同时也增加了试题的灵活性和时效性,引导考生平时要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积极关注时事。
1.紧扣主干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后天习得的一切能力是由知识构成的,可以用广义的知识来解释人类习得的能力。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指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因为在学科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认知结构具有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和策略化的特点,具有合理认知结构的学生,面对任何背景中的学科问题都能正确地选择和整合有关的知识和方法,从而迅速地解决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强化主干知识的教学,同时注意必修与选修的有机衔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必修与选修相融合的认知结构。
2.关注STS问题,培养应用能力
以科学、技术、社会(STS)现实问题为情景,以多元化能力要求立意命题,考查化学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并尽可能来理解、解决其中有关的问题是化学学科考试的趋势。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然后再紧密联系当地的社会实践、学生的社会经验、与化学有关的突发事件、环境保护等,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结合校本教材的编写,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本土化教学,以实际问题为本开展化学教育。
3.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近几年探究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在高考中经常出现,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多,这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而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的主阵地。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结合成探究性实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从实验中获取科学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协作精神。
考试科目
从2021年起,全省统一高考考试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
二考试安排
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其中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部分组成。
三高考成绩构成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和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总分为750分。其中:
①语文和数学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满分均为150分。
②外语科目满分150分,其中听力部分30分,笔试部分120分。2021年、2022年,听力成绩不计入外语成绩,外语成绩以考生外语笔试成绩的1.25倍计入;从2023年起,听力成绩计入外语成绩。
③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以原始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再选科目以等级分分别计入总成绩,各科满分均为100分。选择性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四选择性考试科目选考要求
普通高校对学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提出的选择性考试科目选考要求,是学生选考的主要依据。
在辽宁省招生的普通高校,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科学合理设置选择性考试科目选考要求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五选择性考试再选科目的赋分规则
每科原始分为100分,转换时以30分作为等级转换的赋分起点,满分100分。
将考生每门选择性考试再选科目的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选择性考试科目的人数。
选择性考试再选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区间,根据线性转换公式计算得到考生的等级分,一分一档,考生等级分排序和原始分排序不变。
六
改进招生录取方式
从采访看,学生的自由选择目前已经引起了一些重视。比如余姚中学会根据这次摸底情况,采取自主选择和适当引导相结合方式,进行一些引导。考虑到学生才高一,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对某一门课感兴趣,所以他们会开一些兴趣课程,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一些课程。
相比“文理双全”,有些家长更赞同“术业有专攻”。“学生的精力有限,不分文理,怎能专注一个领域深入学习?门门懂皮毛,还不如专攻一门,这样对自己有好处。全学负担得有多大?”绍兴一中学生家长叶先生说。
“现行高一学生的课程不会大变,变化从现在读高一的同学升到高二开始,因为上高二后10月份有一次考试机会,已经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的学生,会考掉几门不想计入高考成绩的科目,当然也有学生还在观望,可能一门都不考,选择第二年4月再考。‘一门一清’的同学可以全力主攻高考科目,进入深化学习阶段。这个时候,如果同班学生选择高考的科目差别大,可能还要重组班级或者进行走班。”稽山中学教务处负责人何老师说。丽水中学校长 戴一仁:当前我们主要是在生涯规划指导方面做了一些事情,让学生知道我们现在社会上面的职业和职业特点,以及我们高校的一些专业和它的专业特点,一旦等到高校确定下它的专业的选考科目以后,我们接下去的分层分类就马上可以实施了。
王幸平副局长概要介绍了我校在深化课改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他说,深化课改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现在,学生的学习不再盲目,价值取向都比较明确,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学生都比较重视自己的生涯规划了。王幸平副局长认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并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是贯穿于学生的整个高中生活,涉及到课内课外。尤其是新高考后,学生选考科目的选择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嘉兴一中已经关注并做得比较好。现在学校正在着力研究必修与选修的一体化,必修课的走班教学如何更加有效等工作。
在交流会上,孙国虎校长介绍了我校概况,随后着重汇报了课程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所取得的经验体会。孙校长说,我校近年的课改主要是进一步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多出名师、多育英才,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市教育局、省教育厅与人民群众的肯定,被命名为浙江省首批一级特色示范高中。关于我校“成德达才”培养目标的提出,孙校长说,是基于历史传承、办学特点、学生发展特质,特别是生源特点与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以及教育改革需要等情况。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学校集思广益,构建起新型的“以生为本,自主选择,多元整合,分层设计”的,“基础+拓展+研究”的核心课程体系,形成了“才智+才能+才艺+才情”的选修课程系列。同时,在新课程体系的实施课程中,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与选修课程精品化建设,从而呈现必修与选修一体的纵横交错的立体化学科课程体系。
孙校长说,从学情出发,我校各学科组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合理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形成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各学科组结合学科特点与教师的专业特长与特色等,合理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形成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老师们密切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与思维品质的培养,努力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浙江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发布后,记者从浙江多所高中采访获悉,学校已经在落实相关政策,并且等待具体操作细则落地,他们表示,此次改革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走班制或将成为常态,之前的“总分匹配”模式致教育出现路径依赖,学生大多未考虑兴趣爱好及将来的从业方向,此次改革后,“专业导向”的考录模式将倒逼学校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韩平认为,这次的改革对高中学校来讲既是动力,也是压力,“面临学生的选考科目和外语科目的多次考试,这对高中学校的教学安排、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就是要多样化,不能一刀切,就要走班。”冯定应认为,此次改革对高中走班产生较大影响,对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管理水平都是巨大的考验。
浙大附中教学处副主任李刚豪也坦言,此次改革对学校如何设置课程等是个考验,比如许多学生选考科目不同,学校排的课程不一定能满足所有的学生。
另外,李刚豪还考虑到,此次改革对整个高中的传统教学配套影响很大,比如是否还会有学期的概念,学校教师工作量不均等
定的提前两年,还有半年多的时间让高校钻研。但事实上,很多中学都已经等不及了。
“我们非常期待高校能尽快出台招生政策。”宁波中学校长李永培说,“因为只有他们指明了方向,学校的改革和学生的努力才有更明确的行动目标。”
但就目前而言,高校对于招生方案还处于观望状态。
浙江万里学院招生办主任夏正方说:“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需要谋划,也需要和其他高校统一步调。当下,我们就等省里的进一步细则。” 他还分析说:“在专业的要求上,重点高校或许会对一些科目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这是需要考生时刻关注的。作为普通本科,我觉得很多专业不会设置条件,比如说最热门的会计专业,以前文理都兼招,所以现在更不会有要求。而相对专业性很强的专业,会有要求。比如机械专业,就肯定会对物理科目有要求,比如环境专业,就会对化学科目有要求。”
课程被分成ABC三档:“基础类”课程(C类),全体学生必修;“拓展类”课程(B类),学生根据兴趣选修;“研究类”课程(A类),学生根据高考科目选修。
越早做出选择越轻松
舆论普遍认为,高考改革虽然取消了文理分科,但依据惯性,学生基本上仍会选择文或理两个方向,也不排除会出现一些“扬长避短”的交叉情况,比如偏文的学生地理较差的,可选政治、历史加上生物,偏理的学生物理较差的,可选化学、生物加地理。
“根据‘一门一清’的原则,越早定下高考科目,学生越轻松也更专注,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选择并不好做,也未必舍得放弃其他学科。”绍兴一中教务处老师表示,学校会引导学生提早进行学习规划,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提高选择科目和专业的能力,最好在高一上学期就能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更易招到有专业倾向的人才
试点方案中,志愿填报预录取办法也有较大改变:填报志愿将实行“专业+学校”志愿,不分批次,按专业(类)平行投档。因此,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专业培养目标,对专业提出0~3门选考科目的要求。
“由于很多科目都是文理兼招的,有的学生招进来并非出自本意,可能经过调剂,比如填报小学教育的学生最后去学了法律,这种情况也有。三年后按专业进行志愿填报,能够帮我们招到真正有专业倾向性的人才,也能让这个学生实现自己最初的职业理想。”绍兴文理学院招办一老师说。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播音艺考培训班项目策划书07-24
2024年池州省考面试培训班407-26
高考美术培训学校11-08
高考美术培训包过协议10-02
XX年高考考务培训会讲话稿11-21
在2011年高考培训会上的讲话改11-25
高考艺考解析10-09
高考家长陪考指南07-08
高考数学考纲解读09-14
培训教师培训心得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