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办学品质(通用10篇)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篇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湛江农垦实验中学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也就是学校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我校虽办学历史不长,但我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和落实《湛江农垦实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不断加大投入,致力于打造学校文化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办学品质。在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已初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它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一草一木、一景一事、一言一行都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体现了一定的文化意蕴。

一、加强以构建“大德育”体系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建设,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工作全面发展。

学校领导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谋划学校发展,提出了许多指导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理念,作为“大德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如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人民满意为标尺”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全校一盘棋”思想,倡导“下级为上级负责,上级为下级服务”、“优秀做人,成功做事”的励志理念,促进全体教职工树立和践行“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教师就是一部教材,师德是教材的灵魂”等师德理念,强调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和知识魅力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善于做事、主动学习”。我校确立“志学、思齐、博雅、崇真” 的校训,形成了“尊师爱生,求实进取”的校风,“严谨、奉献、协作、创新”的教风和“刻苦、博学、多思”的学风。

具体措施有:

1、坚持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加强党风、校风、教风、学风等作风建设,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打造廉洁从业、勤奋敬业、勇于奉献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培养“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的优秀学生。

2、定期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增强其使命感和事业心,形成核心价值观。

3、突出品行教育,提出“学生是一份答卷,品行是学业的基石”育人理念。狠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安全文明教育,成效显著。学生日渐养成了文明守纪、勤奋好学、爱国爱垦爱校的良好品格。近几年来,校园没有发生聚众斗殴现象,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规范有序的学校管理和优良的校风学风,让家长放心满意,同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4、完善信访制度,做到“四个坚持”。坚持所有来信来访校领导亲自阅批制度;坚持每周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坚持疑难信访问题、突出问题由校信访领导小组集体讨论、研究决定的制度;坚持反馈信访处理情况的制度。该项工作落实到位,学校一直以来都没有发生越级违纪上访事件。

5、关心师生员工疾苦,落实送温暖工程。时刻把教职工和贫困学生的生活挂在心上,特别做好教师节、春节期间的慰问工作和“阳光爱心工程”。深入了解教职工的生活、工作、健康以及子女上学等方面存在的问 题,积极解决教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每位教职工每年都有“生日慰问金”。十分关心生病、育儿、退休等教职工的生活。近年来,为学校贫困生和特优生每月资助2.5万,先后为学校患重病的3名师生捐款共7万多元。动员全校师生参与“抗震救灾”、“广东扶贫济困日”等爱心活动,捐款共30多万元。这些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扶贫帮困氛围。

6、加强综合治理和校园安全防范等工作。周密组织,多措并举,效果突出,确保了学校和谐稳定。学校连续3年被评为湛江市麻章区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优秀单位。

总之,构建“大德育”教育体系,党、政、工、团、妇、学齐抓共管,健全德育网络,提高德育效能,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工作全面发展,形成了“领导率先垂范,教师爱岗善教,职工服务到位,学生乐学向上”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以规范校园布局、优化育人环境为目标的物质文化建设,塑造学校新形象,展现校园新风貌。

我校分东、西两校区,近年对校园加强规划和建设。东蒋区为教学区、运动区、学生宿舍区,西校区为艺术教学区、教工生活区。两区校园整洁优雅,绿化美化工作细致入微,文化气息浓郁,湛江市赵平副市长曾赞美我校“连小草都有文化”。湛江农垦局原党组书记黄承敬九月视察我校时不禁赞美说:“湛江农垦实验中学越来越美了,是一个学习生活的好地方。”

1、强化校园绿化美化规划,在草坪花圃旁边设置醒目、温馨的“绿地标语牌”,平添了几分文化气息。

2、开辟西校区艺术教学基地,启用一幢艺术楼(共六层,2000平方米),专门为美术、音乐特色教学服务。

3、设计制作体现教育内涵的励志宣传牌,悬挂张贴在学校各楼宇走廊、楼梯、办公室、教室等醒目位置。

4、设计制作了一批文化宣传栏,悬挂富有特色的宣传教育横幅,使校园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当前,我校正全面建设1个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5个标准篮球场、1个现代化大舞台、1个足球场、1个生物园、1个地理园和60米长的文化长廊。我们的口号是“五十年不落后”,目标是“优化育人环境,培养高素质人才”。

我校进一步加强校园建设规划,学校硬件建设大大改善,育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我校校园将成为垦区校园的典范。

三、加强以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活动文化建设,激发校园文化活力,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近年来,我校广泛开展一系列特色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来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各类“创建活动”如火如荼,成果显著。如先后开展了“双优学校”、“绿色学校”、“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和“广东农垦示范性学校”等创建活动,各种先进理念深入人心,凝聚了思想,陶冶了情操,规范了行为。目前,我校已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力争今年年底实现“广东省一级学校”和“广东农垦示范性学校”的创建任务。

1、开展“创绿”专项活动。邀请专家来校举办“环保专题讲座”,积极开展 “创绿活动大家行”系列活动,全面建设“广东省绿色校园”,提升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低碳”理念。

2、开展“交通安全文明”专项活动。邀请交警大队指导员、警官来校举办专题讲座,指导“交通安全文明学校”创建工作,全面建设“广东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促使师生提高安全意识和养成文明出行习惯。

3、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活动。每位教师都签订《师德承诺书》,开展“师德标兵”活动,端正教育思想,努力践行“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师德理念,成为教育系统的楷模。

4、开展“党课走进教室”专项活动。每学期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初、中、高” 三级培训教育活动,参加党课学习的师生达300人次,奠定了德育教育的长效机制。青年师生通过党课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并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的形象和行为影响和带动其他师生一起进步,发挥了先锋带头和模范作用。

5、开展“安全应急疏散演练”专项活动。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1~2次安全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提高广大师生应急逃生和自救自护的技能。

6、加强校内外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板报、专栏、广播、报刊、网络等宣传舆论阵地,尤其是通过《广东农垦信息网》、《湛江农垦信息网》、《湛江新闻网》、《碧海银沙.图读湛江》、《湛江基础教育信息网》等网站,及时发布我校的重大活动、发展成果等新闻信息,创造了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大大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7、开展一系列文体娱乐活动,举办摄影展、书画展、演讲会、校运会、艺术节、歌唱大赛、读书征文、体育竞赛、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了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围。

8、开展“亚运火炬进校园”、“五五普法学习”、“四德五心六歌”、“读书助我素质提升”、“有梦更要有行动”、“禁毒、反邪教”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思想情操。

9、学校各类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各年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学术讲座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研究气氛。

以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活动文化建设,有效地激发了校园文化活力,促使学校更加和谐发展。

四、加强以规范完善、科学合理为准则的组织制度文化建设,确保学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精心抓好党政工团妇等组织建设,建立部门联动、协调、长效机制。

2、打造一流的学习型团队,努力提高干部队伍、教职工队伍、后勤队伍和学生队伍的团队建设水平。

3、进一步推进制度文化建设,丰富和完善富有校本特色的制度体系。如部门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德育工作管理制度、教学教研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服务管理制度、封闭式管理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和各类绩效量化考核方案,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决策和监督制度,建立健全督促检查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

加强制度化管理,严格落实以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管财的管理体制,确保做到公正、规范、和谐,为依法治校、规范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推动学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文化育人,提高文化自觉,努力形成全员参与、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强校 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办学品质,“湛江农垦实验中学”教育品牌已在垦区和地方树立起来了。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篇2

一、构建多彩课程,培养学生兴趣专长

丰富的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课程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教育活动的生存方式,现代学校课程可以理解为学校及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全部学习资源和学习经历。学校在全面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努力开发高品质的,具有活力的,吸引学生的课程文化作为重点来抓,努力给学生搭建更多的发展平台,挖掘更多的优质资源。

1. 学校课程

《经典诵读》《口风琴》《兰州风情》《安全与生活》《环境保护》《文明礼仪》《法制与生活》《传统节日》等八门,补充和扩展了现有课程资源。《兰州风情》在兰州市校本教材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2. 班本课程

先后开发了《刻葫芦》《石头画》《剪纸》《花艺制作》《诗配画》等各具特色的19个班本课程,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从课程开发到课程文化营造,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积累,学校以“相映成趣”的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为依托,促进了学生更好成长,促进了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更高层面上落实了“励学敦行成就人生”的办学理念。

二、丰富文化活动,满足师生精神需要

多彩的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学校“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作为课题来研究,引导师生以活动为载体,寻求一个岗位,扮演一种角色,学会一种本领,获得一份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

1. 学生活动

主题活动,每月一个大主题,3月文明礼仪、学雷锋,4月环保月,5月劳动节、端午节,6月入队仪式,7月红领巾心向党,2月和8月社会实践月,9月敬老敬师月,10月国庆节,11月感恩节,12月法制宣传月,根据少先队和政教处的要求开展相关活动,“生态道德实践”和“三爱三节”等的主题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激励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文化,让每个学生置身于适合自身发展的氛围之中,尽显风采。

班级活动,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开展突出班级特色的集体性活动,看爱国影片,讲爱心故事,“啄木鸟小队”等也为学生启智,育德起着积极作用。

2. 教师活动

“三磨三草根”特色教研活动极大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磨文、磨课、磨课题,使自我反思成为习惯,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草根书院、草根论坛、草根讲堂、教师的教学思想,点滴的教学智慧都在这里被放大,被重视,有人聆听,有人回应,有人思辨,教师的教研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名师工程、青蓝工程、读书工程等使教师队伍迅速成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由此生发。

三、加强制度管理,实现校园安定和谐

精细化的充满情感和人文关怀的管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制度又是管理的基础。

1. 构建“一主两翼”学校管理体制

“一主两翼”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是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以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务委员会制度为辅,学校其他工作制度相互配合的学校管理体制。

2. 建立和完善学校基本制度

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并制定和完善教学、科研、学生、人事、资产与财务、后勤、安全、对外合作等各方面工作的配套制度,完成《福利二校制度汇编》,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组织规则和工作制度,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运转。

综上所述,正确先进的思想导向,丰富个性的课程,多彩有趣的活动,优美人文的环境,完善精细的制度管理都是学校精神力、执行力、形象力的具体体现,是形成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并贯穿在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必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滋润师生的心灵,陶冶师生的情感,丰厚师生的综合素养,彰显学校的办学品味,引领学校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践行学校文化 提升办学品质 篇3

一、构建多彩课程,培养学生兴趣专长

丰富的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课程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教育活动的生存方式,现代学校课程可以理解为学校及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全部学习资源和学习经历。学校在全面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努力开发高品质的,具有活力的,吸引学生的课程文化作为重点来抓,努力给学生搭建更多的发展平台,挖掘更多的优质资源。

1.学校课程

《经典诵读》《口风琴》《兰州风情》《安全与生活》《环境保护》《文明礼仪》《法制与生活》《传统节日》等八门,补充和扩展了现有课程资源。《兰州风情》在兰州市校本教材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2.班本课程

先后开发了《刻葫芦》《石头画》《剪纸》《花艺制作》《诗配画》等各具特色的19个班本课程,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从课程开发到课程文化营造,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积累,学校以“相映成趣”的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为依托,促进了学生更好成长,促进了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更高层面上落实了“励学敦行成就人生”的办学理念。

二、丰富文化活动,满足师生精神需要

多彩的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学校“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作为课题来研究,引导师生以活动为载体,寻求一个岗位,扮演一种角色,学会一种本领,获得一份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

1.学生活动

主题活动,每月一个大主题,3月文明礼仪、学雷锋,4月环保月,5月劳动节、端午节,6月入队仪式,7月红领巾心向党,2月和8月社会实践月,9月敬老敬师月,10月国庆节,11月感恩节,12月法制宣传月,根据少先队和政教处的要求开展相关活动,“生态道德实践”和“三爱三节”等的主题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激励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文化,让每个学生置身于适合自身发展的氛围之中,尽显风采。

班级活动,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开展突出班级特色的集体性活动,看爱国影片,讲爱心故事,“啄木鸟小队”等也为学生启智,育德起着积极作用。

2.教师活动

“三磨三草根”特色教研活动极大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磨文、磨课、磨课题,使自我反思成为习惯,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草根书院、草根论坛、草根讲堂、教师的教学思想,点滴的教学智慧都在这里被放大,被重视,有人聆听,有人回应,有人思辨,教师的教研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名师工程、青蓝工程、读书工程等使教师队伍迅速成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由此生发。

三、加强制度管理,实现校园安定和谐

精细化的充满情感和人文关怀的管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制度又是管理的基础。

1.构建“一主两翼”学校管理体制

“一主两翼”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是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以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务委员会制度为辅,学校其他工作制度相互配合的学校管理体制。

2.建立和完善学校基本制度

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并制定和完善教学、科研、学生、人事、资产与财务、后勤、安全、对外合作等各方面工作的配套制度,完成《福利二校制度汇编》,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组织规则和工作制度,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运转。

综上所述,正确先进的思想导向,丰富个性的课程,多彩有趣的活动,优美人文的环境,完善精细的制度管理都是学校精神力、执行力、形象力的具体体现,是形成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并贯穿在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必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滋润师生的心灵,陶冶师生的情感,丰厚师生的综合素养,彰显学校的办学品味,引领学校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蒋超.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2).

注:此论文为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GS[2015]GHB0388研究成果。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篇4

08年6月,我校有幸成为上海市第二批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实验学校。我们认为这是学校难得的一次机遇,因此决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在上海市教委、闵行区教育局的关注、支持下,在上海远程教育集团、闵行区信息中心的直接指导、帮助下,为使我校技术应用取得应有效果,校长亲任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工作组组长,组建了信息化应用网络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总体发展目标和阶段发展目标,制定、规范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现总结如下:

一、抓住机遇,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

1.学校概况 1)学校历史

我校有着近40年历史,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目前有21个班级,学生基本都是来自农村家庭。多年来,学校以严格的管理和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当地赢得良好声誉。但学生家庭使用电脑普及率不高,这也为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带来挑战和机遇。

2)师资及应用水平

学校共有教师76人,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49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教学骨干教师6人。原来学校的信息化硬件基础尚可,学校以创建市农村学校信息化应用示范校为目标,先后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教育管理等多方面的探索实践,大多数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比如会应用教学媒体,上网查找资料,制作基本的教学课件等;大部分教师都在自己教学中尝试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认识到其重要意义。然而,经过短短一年的信息化应用实践研究,学校的硬件、环境,教师整体水平又有了较大幅度提升,表现在:

2.学校信息化环境整体有了进一步提升 1)硬件方面:

值此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实验学校的契机,市电教管下拔资金15万元,争取镇政府配套资金40万元,使学校生机配备比例提高到1:6,淘汰了旧电脑,更新了学生电脑房,师机配备比列达1:1,全部用上了液晶显示器,办公室都配有网络,能满足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学校有1个现代化多媒体数字教室,能开展远程视频教研;设有校信息中心,有专人对学校网站以及硬件设施维护,新增2台服务器,突破了下载使用速度慢的瓶颈,新配备2台摄录机,增加一批音像资 1 料,新增加了图书馆图书资料的影音种类。

2)软环境建设方面:

一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学校网站的更新建设,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在原来的基础上,我们注重由有到精,并注重实用、方便。到目前为止,学校初步实现了信息发布、校务公开、相互沟通的功能,基本实行了校园无纸化管理。在校园网上,特别是我们强化学科校本资源建设,采取“购买一点、收集一点、创造一点”的策略,立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注重教育教学的实践应用,按学科进行分类,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也使校园网能更好地为学校工作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如:

a.由我校信息技术人员郝彦敏老师自己开发建立了校园网平台,学校日常文字信息发布、图片新闻的发布、信息公开、党务公开、家校互动、问卷调查、视频点播、视频直播、网络评课都集成在此平台上进行。此平台日均访问数是150,总访问数全区排名25,学校文件的传输,日常文件的下达、总结计划上交全部通过数字化平台完成。

b.学校形成资源库。在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给老师提供一个数字平台,老师自行注册,收集,上传、管理自己学科的资源,其它老师根据分级管理要求可共享。现在资源及信息数量已经达到2990多个,经过两年来的运行,学校课件教案资源库正逐步充实完善。

c.建立了学校数字照片管理系统。数字照片管理系统的建立,免去了丢失、查找困难的不便。把学校重大活动,日常活动的照片按时间,活动类别上传于校园网平台,目前数量已经达到2300多张,涵盖了教学管理,学校日常工作,教师日常教学,学生德育活动,社区互动等。

d.视频课件点播系统的视频资源也达到1244个,包括了所有学科,大大方便了教师上课时的视频资源直接点播使用。

e.学校各教研组、班级100%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部分教师拥有自己的博客。

f.信息课学生在线签到系统,省去了学生在记录本上签到的不便,体现了信息课利用信息手段管理的特点。

g.建立教师、学生进行投票、评选平台。如迎教师节摄影比赛,校园之星的评选等活动,就通过网络投票的形式。

h.开发了网上报修平台。学校所有的总务设备和信息化设备的报修全部通过平台进行。达到方便及时、透明、高效的目的。

i.网络教研评课平台。学校多次利用些平台进行教研活动,并与许多兄弟学校进行网上直播评课,互动交流。

二、积极实践,提高全体师生信息化应用综合素养

以青年教师为突破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任务之一,明确的目标促使教师思考分析自身的现状与现代化的教师专业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产生了紧迫感,从内心深处萌发出要求进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1.利用本校资源培训教师

08年11月中下旬我校对67位教师进行了“信息化应用实践技能”的培训。为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所有的学习培训任务全部是在每天中午、下班后、双休日完成的。教师克服了种种困难,合理处理好学习培训与日常工作、生活的关系,认真参加了5课时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培训,参与率达100%。我们还针对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开设个别化指导培训。在短短的时间里,个性化的指导培训达200多人次。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累积达300多次,我们分3轮开展,第一讲由郝彦敏老师主讲资源库的应用。第二讲由参加过资源库培训的教师主讲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第三讲由夏永军老师主讲思维导图的应用,参加培训的教师每人完成2份教学设计,一份心得体会。通过培训教师学会了在资源库网上查询、应用、交流和咨询等使用方法,提高了教师信息搜集、筛选、整理、重组、实际应用和制作创新能力。

2.开展学生培训

1)我校根据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纲要,认真完成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和评价考核工作,学生合格率达100%。

2)学校制定初中生系列化信息技术兴趣活动课程标准,进行文明健康上网教育,按各年级学生基础,在拓展中开设电脑绘画、电子小报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兴趣学习班。拓展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努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和素养,现有400多人次已参加信息技术兴趣活动课程学习。

3)开展网上电脑打字、绘画,个人、班级网页制作,电脑小报等展示、评比活动,为学生搭建张扬学生个性,展示才能的舞台,形成了班班有主题网页,历年来学生作品在举行的市区级各类比赛中都有获奖。

三、多方合作,构筑校园信息化应用资源平台

1、依托上海教育资源库,构筑教育资源支撑平台

教育资源支撑平台是由上海市教育资源库工作组提供的平台,共设置培训指导、资源素材、专题研究等三个主栏目和17个子栏目信息资源,是信息化管理、应用、交流的集散地。

目前我校借助上海市教育资源库提供的管理服务器,为教师搜寻、重组、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供了互动的共享平台。

2、结合本校实际,构筑校园实践应用平台

校园实践应用互动平台是我校根据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际需求,而自行开发的平台,由学校信息门户系统、管理平台、教学平台等组成。

学校信息门户系统:实现信息发布、信息互动、信息共享、多类型信息接入等功能,通过网络公示等形式,发布校内各类信息,畅通师生、家长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交流通道,把知情、建议、监督权交给群众,使学校管理阳光化、公开化、透明化,是校园信息及时共享的有效工具。

管理平台:主要是通过区域教育城域网,及时沟通学校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校与校之间的联系,快速传输各种信息,资源共享。

教学平台:由视频点播、资源库中心、电子备课系统、教师博客论坛、读书网、网络教研等组成,基本满足了开展网络环境下区域性教研训一体化活动要求。以及校园内日常教学、培训的开展和学生网上信息畅游、自主学习、评价的需求。学校资源库基本涵盖了学校教管研信息化应用的诸多要素。同时“校园网上视频点播栏目和网络教研栏”成了我校信息技术应用的特色。

四、聚焦课堂,开展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研究

我们通过开展三个层面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教育资源“的研讨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转变。

1)全员参与层面研讨活动。学校规定了每学期行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听课的节数,有效推动校内互相听课的氛围,同时结合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都提供一堂信息化应用实践录像课让其他教师观摩。教师在观摩自己的教学后可以做自我反思或回应他人的评价;教师在观摩了他人的教学实践课后及时撰写评价作为帖子挂在网上。所有的实践课例都在校园网的VOC点播系统中,教师可以随时观摩和发表评论。

2)教研组层面活动。除了常规的教研活动,教研组还以备课为抓手,组织教师利用网络开展研讨:为了把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到更高的水平,我们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专题研究,重点探讨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如:①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②哪些环节需要用到信息技术?③怎么用?④用了之后能达到什么效果?并在课后进行说课、评课时,教师又将这些问题进一步反思,总结出得与失,为下一次的重建积累经验,也为学校开展全方位的数字化建设积累真实而又宝贵的素材。

3)优质示范层面活动。

教导处选择一个班级的师生在数字教室内进行课堂教学,同年级的其他班级在教室内通过校园网同步开展观摩式的教学,也满足有的教师希望课后再作深入的反思和重建,还可以调看相关的课堂教学实录,尝试这种方式的听课评课,这就打破了校内教学研讨活动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使教研活动有了突破和延伸。

最近两年我校依托与华师大办学合作项目的支持,开展了走出去请进来这种方式的多次教学研讨活动,以及校际间的2次网络教研,2次新基础的教学研讨活动,区级层面的2次主动邀请区各学科研训员来我校进行的教学指导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目的指向课堂教学,聚焦应用的有效性,从而也使最近几年我校的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区同类学校之首,同时也涌现出了一些优质课。如地理老师谢娜的区级公开课,都受到了市区级教研员的大力赞赏,我校音乐老师王辉的市级实录课,并且王辉老师本人由于出色的教学业务能力成为了我区的特色教师,她在“上海市音乐基本功大赛”中也荣获了一等奖。陈丽老师被评为上海市杰出青年志愿者、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

在实验的一年里,教师通过对资源库筛选使用,然后再根据教师实际需要重新组合,生成的有效再生资源已达2万多条,容量已经达到400G,汇集了文本、视频、课件、教案、校园新闻等本土化教育资源。每学期开展的‘友中杯’教学研讨活动,到目前为止课堂教学展示已达80多人次。拍摄的信息化应用的课堂教学全程录像课165节,各学科开展研训实践活动45次,教师观摩课堂教学1985人次(含网络浏览观摩),对他人的课堂教学发表评论300余条,回应他人评价50多条。46人次参与学科课件制作比赛,其中获校一等奖的有10份,均由青年教师制作的,已选送市区两级参赛(目前评选结果名次还没有出来)。

聚焦课堂教学,借助运用网络功能优势开展教师研训,剖析教学过程,用于教师本人和其他教师磨课、研讨、对照、反思,记录教师成长、提高、发展轨迹;通过校园实践应用互动平台回应他人评价,充分发挥了每个教师的作用,使每一人的教育经验和智慧能够为更多同事所共享,成为大家的共同财富。

五、辛勤耕耘,感受信息化应用实践之魅力

经过实验,我校的信息化应用工作成效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学校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学改革环境,使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如本学期期中考试四个年级的成绩都位居23所联考学校前列(均达到前三名)。同时学校德育工作学生活动等,借助信息技术这对翅膀也满地开花,如我校的特色项目:“保护母亲河——黄浦江”志愿服务队屡获市区级奖项和媒体报导。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始终位于A类水平,通过了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验收。

2、通过信息技术运用我们实现了校际合作、相互沟通。我们进行了校际之间的远程互动,丰富了信息技术运用的内涵。

3、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了提升,学生具备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利用校园网络搜集资料,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5 主动地建构知识。班级网页的制作与管理使学生们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方面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4、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我校教师能依靠、市、区、校资源库备课,制作演示文稿和课件成了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5、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习方式的变化。“多媒体优化教学法”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推行,“学生主动、教学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景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和内在要求。

6、提高了学校办公和管理的效率。信息技术在学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籍管理、校产管理、卫生保健管理和档案管理中得到全面的落实。电脑成为这些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

如今,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正在不断渗透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成为老师们日常教学工作的有力辅助工具,也在为不断推进我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特别是通过实验后,我们开始实施微软创新教育项目中的电子白板一项。2010年2月我校就开始在青年教师中推广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应用这一项目。3月在华师大基教办的牵线下,我校派出10位青年教师前往上海市普陀区开元中学观摩研讨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于5月我校召开关于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区级展示活动,刚刚过去的12月2日又召开了片级展示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校的青年教师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起电子白板,同时他们也都纷纷表示电子白板的确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容量,让课堂内容更直观和即时。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篇5

郭秀华

(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公室

江苏常州

213011)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软实力的充分体现,高职院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水平,必须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方面塑造有自己特色的优秀校园文化,才能满足学校持续、快速、和谐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软实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软实力的充分体现,高职院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水平,必须塑造有自己特色的优秀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能展现学校办学底蕴、吸引学生对学校的向往和追求,赢得教师对学校的认可,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建校半个世纪以来,学校积极践行“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及文化管理核心理念,在多年的办学实践和创建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实践文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注重体现校企合作的特色,着力推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学校环境治理、安全保卫、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相结合、与和谐校园建设相结合,互为促进,共同提高,进一步锻造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以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主线,构建体现中国南车集团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推动学校发展的共同精神支柱;通过构筑平等、民主、进取等要素的学习型组织,追求人的价值最大化,实现全面和谐;注重软要素将各种文化要素诸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综合运用于学校管理全过程,创造一种既有严谨的教学秩序,又有开放的创新氛围,既有浓郁的团队文化,又使个性得到张扬,教师主动进取,学生主动学习,生机盎然的校园文化,促进了学校学风校风建设。

一、围绕核心,建设好精神文化

1、创设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明确学校的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围绕做强、做优、做精的教育发展战略,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突出职业教育特 1 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主线,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促进学校持续、健康、稳定和协调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本行业、本省、本地区特色鲜明的适应社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成为实践集团公司品牌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为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及我省“两个率先”提供更加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建立职业学校、行业培训基地、学生实训基地、社区学院“四位一体”的办学格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服务中国南车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办学优势进一步凸现,形成较鲜明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培训办学特色,基本建成具企业办学特色,联合学院一流,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并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国南车集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2、塑造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观。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影响学校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学校坚持与时俱进,研究新形势,探索新方法,立足职业教育特点,结合企业实际,大力弘扬“诚信、敬业、创新、超越”的南车精神,构建体现南车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提出“求实、创新、和谐、奋进”的核心价值观,“求实”体现为: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它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创新”体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尝试,它是事业成功的动力。“和谐”、“奋进”体现为:群策群力、和谐共处,它是事业成功的源泉。

3、转变学校管理理念。在学校文化管理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关心人、培育人、尊重人、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为根本的出发点,自觉地转变管理观念和行为,形成了“校本、人本、个性、开放”的管理思想,激发了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热情,从而调动了他们认真学习、踏实工作的积极性。

二、夯实基石,建设好物质文化

1、全面导入CIS,促进校企文化融合。在继承深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基础上,凭借企业办学的天然优势和行业特色,积极吸收企业文化的精华,促进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逐渐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文化特色。学校借鉴和延伸企业文化的先进理念,全面导入CIS(College Identity System),完善了学校视觉识别(VI)、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三大系统。通过CIS的全面导入,提升了学校整体形象和管理水平,推动并发挥了校园文化建设和辐射功能,进一步凝聚了人心,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吸引力。

2、车间式的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根据实训基地“三、四、五” 的建设指导思想和建设的要求,按照实训室的功能和特点,将实训室分成产品加工型实训车间、公司型实训室、技术应用研发型实训室、模拟仿真型实训室和基础教学型实训室等不同类型。实训室文化建设按不同类型的实训室,分别采用不同的建设标准,同类型的实训室,其布局具有相同的特点,2 所有实训室的标识,制度都采用相同的标准设计、制作,保证相同的风格。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文化育人功能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积极作用。

3、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一是完善校园整体规划。根据《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按照“统一规划、分期改造”的原则,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兴建完善设施、道路改造及绿化整治工程,使校园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为广大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二是抓好校园景观建设。加强校园文明“七不”规范教育,提倡做文明教师、文明学生;认真落实卫生包干区责任制,由专人负责加强对校园、教学楼、宿舍楼及食堂的卫生检查考核,确保环境整洁优美;在公共场所布置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设计名人肖像、宣传标语、校园雕塑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三、搭建框架,建设好制度文化

1、构建尊重人性的制度文化。管理制度也是学校的一种文化,它蕴含着学校管理者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反映了学校管理者的意志、愿望。依照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使我校的办学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会议制度》,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现依法治校;不断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实行和深化了校务公开制度,实现民主治校;制定和完善了党群管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的120多项管理制度,实现依法治校。

2、创新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一是以完善部门考核办法和强化教职员工的绩效考核,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二是推行目标管理。对校办产业、后勤服务公司、成教工作、招生就业工作、培训工作实行目标责任考核,进一步盘活全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通过机制创新调动了承包单位的积极性、创造性,有效地促进了以上各项工作的开展,并产生了良好效益。

四、构建体系,打造阵地文化

1、构建品牌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大力宣传“做人、求知、创新、成才”的校训、“和谐、勤奋、遵纪、文明”的校风,以“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大赛”等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校园文化活动。拓展文化建设平台,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构建完善的校园网络文化。构建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五个基地(爱心教育基地、爱国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军民共建基地、学民共建基地)建设。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建设宿舍文化,建造富有特色的校园自然环境。加强社团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同时,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 3 划,加大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并将其纳入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工程。

2、加强专业文化建设。一是集中优势力量,打造“以焊接技术为龙头的热加工类、以数控技术为龙头的机电类、以NIIT为龙头的信息技术类”三大专业群平台;二是加强重点专业建设,近几年来,焊接专业、数控专业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被评为江苏省示范专业;三是积极开发“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充分发挥校企结合的效能,启动招生工作以来,效果良好;四是抓好示范专业设施配置,重点加强了“焊接”、“数控”、“机电”专业经费投入,提高专业现代化水平。

3、加强团队建设。学校在大力加强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学校院高度重视团队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各类团队。如“团队型”教研室、“团队型”处室、精品专业建设团队、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实训基地建设团队、辅导员建设团队等。重视团队精神培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统一,突出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培养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努力营造自主、向上、团结、和谐的团队文化。

4.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是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管理工作理念,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建立长效机制,营造“人人抓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三是落实值班巡逻制度,定期对校园安全设施进行检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四是抓好治安、消防、食品卫生工作,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防范机制,杜绝治安案件、火灾和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全面完成主管部门的考核目标;五是开展综合治理活动,努力把校园建成和谐有序、防控有力、安全文明的“平安校园”。由于我校坚持“依法治校”的办学原则,在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活动中,荣获常州市“五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加强行风建设提升服务品质 篇6

天津联通始终以“服务民生、服务社会”为已任,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工作精神,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工作理念,抓基础,促转型,求创新,全面推进行风建设有序进行,提升公司整体服务品质,力争做到行业服务领先。

一、以“行风建设”为抓手,持续开展营业服务提升工程

1、推进营业厅服务电子化管控,缩短两个时长,减少业务差错,提高工作效率。实施推进排队机联网,增配身份证识别打印设备和服务评价器,部署身份证信息自动读取功能,提高营业厅的业务办理效率;完善增补营业厅的视频监控设备,现场检查和视频监控相结合。截至2013年5月,“业务差错及宣传争议”申诉量同比下降5.06%。

2、完善营业网点,深化服务覆盖。围绕提升服务环境、提高服务品质等方面针对商业设施集中、用户居住密集以及服务空白区域,进行营业厅新建改造工作。目前天津联通服务网点遍布全市,自有营业厅二百多家,社会合作营业厅超过六百家,邮政及银行代收费、便民服务网点过千。

3、推行营业厅店长竞聘及动态调整,持续执行并优化营业员积分制度。不断完善自有厅分级分类管理机制,进行店长竞聘及动态调整,以市场化的用人机制使人员能上能下,提升一线活力;持续优化推行营业员积分体系,深化营业员薪酬体制改革,以积分量化营业员工作量,充分调动营业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

营业员主动服务意识。

4、强化培训,提高营业人员服务技能。持续进行公司、分公司、营业厅等多个层面的业务培训及考试,深入推行营业厅店长负责、营业员积分管理模式,树立“标杆厅”,以厅带厅,提升营业人员整体服务水平;强化新产品及活动的培训、考试及通报,兼顾营业厅明察暗访手段,夯实一线人员的业务技能。截至2013年5月,天津联通共受理工信部与通管局用户申诉及咨询总量,较2012年同比下降18.6%,下降趋势明显。

二、加快拓展和完善自助服务渠道,让用户尽享“零”距离、不打烊的远程服务。

1、增加网上营业厅、手机营业厅、短信营业厅及10010客服热线业务和服务内容,让没时间到营业厅的用户能够通过电脑、手机即可随时随地办理业务和交费,同时在营业厅增加自助设备,让用户尽享快速、便捷的服务,同时缩短了用户到营业厅台席办理的时间。

2、研发推广“沃管家”手机应用软件,将用户各类消费信息集成在首页直接展示,方便用户实时了解掌握自己的消费进度;同时,用户可根据自己习惯,自主定制按天或按周提醒。

三、加快推进“宽带免费升速”进程,严格践行宽带服务三承诺。

1、加快落实光纤改造、宽带提速,深入推进“光纤城市、智慧天津”工作部署。把握“全民光纤”机遇,开展“品质领先、服务领先”宽带提升活动,网络保障、销售服务、系统支撑三线联动;对内提升整体管理和支撑水平,对外执行“无条件受理、限时装移机、限时修障”三项承诺;深入推进光纤城市建设,加快“宽带提速”工作进程。

2、建立宽带资源保障制度,保障业务准确受理开通。全面普查现网资源,建立以用户标准地址为索引的光电缆接入端到端资源动态管理机制,实施阶段性的“专项问题整改”,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竣工资料一次性导入成功率。

3、严格执行“服务三限时”,提高“装移修”工作时效。加速实现FTTH业务自动开通,确保FTTH业务限时装机;制定工单流转时间由“天”变“秒”措施,不断完善业务开通流程;加强装维人员FTTH新技术培训和技能认证,持续提升入户人员服务水平;设立“预约”管控班组,通过用户回访确认预约真实性,确保在预约时限内完成装移机;加快“光进铜退”改造进度,对老化及质量严重劣化线路进行光缆替换工作,有效改善主干、配线电缆及分线设备的线路质量,从根本上降低故障发生概率。

4、邀请客户监督评价入户服务质量,评价内容作为工作改进依据。坚持入户服务标准化、服务标准透明化,推出贴心服务卡,向用户明示入户服务标准流程和服务承诺,并请客户评价入户服务内容;坚持服务结果即时回访和入户服务现场检查相结合,全程监控服务质量,确保服务规范和标准的严格执行;强化入户

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入户服务技能。

截至2013年5月,“宽固障碍”申诉量同比下降42.36%。

四、加快推进移动网络建设与优化,提升用户感知。

1、加快基站建设进度,扩大信号覆盖范围。针对用户投诉集中的区域进行摸底排查,使用各种便捷快速的基站建设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增加基站数量,分场景进行网络建设。2013年天津联通计划新建基站近700个。

2、采用多种手段,做足深度覆盖。针对商业广场、交通枢纽、商务楼宇,建立室内分布系统,使用独立信源,确保信号从里向外辐射,实现专项深度覆盖;针对居民小区借用宏基站信号源确保信号从外向里辐射,进一步提升用户室内网络质量。

3、调整基站参数、信源系统发射功率,进一步优化网络质量。

成立专业网络优化队伍。聘请30名专业公司的“优化专家”,联同公司现有的150名网络优化工程师共同进行网络优化与分析。

截至2013年5月,“移动网络质量”申诉量同比下降12.04%。

五、建立沟通渠道聆听客户心声,展示联通公司正能量。

1、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与通报制度,及时了解民主评议进展情况。

建立与纠风办、区县纠风办、分公司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掌握民主评议进展情况;实施通报制度,不定期通报公司民主评议

工作进展情况。

2、多角度、多渠道听取客户真实声音,充分发挥用户教育职能。

1)坚持管理人员接听10010,聆听客户心声。

2)做好经济广播电台每月“行风坐标”节目和市政府办公厅每年组织的“公仆走进直播间”节目,通过节目听取客户心声,宣传联通品牌形象。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篇7

关键词: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发展,办学品位

当前,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 应试教育的氛围渐趋淡化,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指导思想遭到质疑。社会公众对学校的评价和选择, 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人们越来越看重学校的文化底蕴、精神风尚和教育特色。学校之间的竞争从规模数量的竞争发展到文化质量的竞争, 从表面物质设施的竞争转向深层次的学校文化理念的竞争。学校文化建设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一学校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学校文化?原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曾对学校文化作出这样的定性解释:“学校文化, 狭义地讲是指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学校规范制度的总和, 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 是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共同的价值信念及其各方面的物质表现, 是学校深层次和高品位的建设。”

学校文化由物质文化、管理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组成。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物质文化和管理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温家宝同志曾指出:“我们要加强文化建设。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文化的力量, 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学校文化是学校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和灵魂, 是学校品牌的第一要素。同时, 建设学校文化是学校树立形象、提升品位的需要, 是学校凝聚力、亲和力的根源所在, 是学校适应校际竞争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建设高品质校园生活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特色学校文化建设, 提升办学品位

特色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及其规范体系。学校文化的构建是一种传承、内化、创新、发展, 长期积淀、生生不息的过程。文化的传承不是文化现象的传承, 而是文化基因的传承。而文化基因的实质是价值观及其规范体系。因此, 学校文化建设必然要从价值观及其规范体系着手。

如何结合特色学校创建, 搞好学校文化建设呢?

1. 提炼学校精神, 形成办学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所学校要树立自身的品牌, 必然要具有科学的办学思想。

创建特色学校的根本目的, 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和精神品质。

我校在“理想确立方向, 目标决定成功”的目标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引下, 对学校理念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一训四风”得以提炼。校训:目标成就未来;校风:今日事, 今日毕;政风:目标造品格, 志向铸业绩;教风:眼中有孩子, 心中有目标;学风: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

2. 加强依法治校, 创新管理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必要和必须的制度是学校正常运行的保证。制度也是一种文化, 它具有规范性、连续性和导向性功能。学校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及后勤管理制度等。学校的规章制度, 包含着对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等全方位的规范和约束。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文化, 在于它所起的作用决非简单地规范教师、学生的行为, 更重要的是调动教师、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

学校设立了“目标教育实践研究管理工作”子课题组, 课题组经过认真思考, 深入调研, 结合学校实际编制了《目标教育管理汇编》一书, 形成了学校的管理风格, 使每一项工作均有目标, 为每一项管理都设定了目标。

3. 打造教师文化, 建设优秀团队

教师是学校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职业、学生、教育教学等一系列问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教师文化建设的内容, 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教师行为风范以及师德水平等。学校要通过师德培训、校本教研、开展沙龙论坛等方式加强对教师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 建设先进的教师文化。

“德艺双馨, 务实高效, 立足科研”是我校教师的终极培养目标。为此, 我校设立了“目标教育中教师成长途径与方法 (自我规划、自我反思、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子课题研究小组。对教师如何在目标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得到成长展开研究。教师成长课题研究小组从四个方面入手研究:一是设立了教师成长档案;二是开展了活动, 比如师德培训、教师礼仪培训等;三是完成了教师成长研究行事历;四是完成了教师成长路径图的研究。每位教师提出了自己的长期、中期、短期成长规划, 同时学校还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为使教学形成特色, 培养自己的特色教师, 课题组实施了以下措施:一是开展了目标教学研究课;二是各学科提炼了教学目标, 同时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 让学习目标进入课堂与学生见面, “教”的目标存于教师的心中——即“心中有目标”;三是对提炼的目标进行了对比研究, 将提炼的目标与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分析, 不断地完善各课时目标;四是人人撰写了目标教学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 对目标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4. 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提升办学品位

学校的整体教育氛围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熏陶力, 可以陶冶学生情操, 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求学精神与行为习惯。育人离不开一定的环境, 和谐优美、风格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 从宏观和微观上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人文精神的培育与学校的发展理念产生共鸣。

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 创设育人环境。学校校容校貌等外在形象是文明程度的直观表现, 又是承载文化内涵的物质外壳。学校要始终努力保持教育环境的文明、亲和、大方高雅。优雅的环境、舒适整洁的校园, 能始终给人一种暗示, 让每位教师、学生感到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学校要通过个性化的设计, 整合、点缀人文元素, 让学校的每一件物品, 大到建筑物的设计, 小到每一幅画、每个宣传窗、每句名人名言, 甚至是师生的学习办公用品等都传达出浓厚的人文意趣, 力争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对教育理念的追求。

为将目标教育理念深入办学的各个细节, 学校制作了大型的宣传板报, 将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政风、教风、学风进行了诠释。

办学理念:理想确立方向, 目标决定成功。

“居天下而无忧者, 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 则志不广。”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目标是构筑成功的砖石, 使我们产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目标让我们看清自己的使命, 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使我们更好地把握现在, 着眼于将来, 更为重要的是目标赋予我们每一个生命体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目标决定成功。

学校特色定位:目标教育。

校训:目标成就未来。

目标给了我们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当然, 我们也可以没有目标地活着, 但是要真正地活着, 快乐地活着, 我们就必须有生存的目标。学习更是如此, 只有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才会激发持久的学习动力, 也只有拥有明确的目标才会成就美好的未来。

校风:今日事, 今日毕。

时间的最大损失是拖延、期待和依赖将来。

政风:目标造品格, 志向铸业绩。

崇高的目标造就崇高的品格, 伟大的志向造就伟大的业绩。

教风:眼中有孩子, 心中有目标。

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 即眼中要有孩子;心中要有培养的目标, 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学风: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

激励学生对目标的专注和对目标的锲而不舍。只要有毅力, 日积月累, 积小为大, 积少成多, “勤”字当头, 就一定能完成目标。

同时学校建立了自己的识别系统, 校徽在学校的专栏、厨窗、字画、校服上得以广泛使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篇8

关键词:教学队伍;师资力量;教学质量

由于城乡之间长期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农村的教学质量整体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对于学校的教学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很难得到提升,所以,在具体教学中,对应学校的教学水平就会被学校的教学能力所影响,导致学校的教学队伍的教学能力被大环境下的教学所限制,因此农村小学的办学水平需要从这些细节上去处理才能逐步提升教学水平。

一、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分配情况

1.学生的所在学校不能提供良好的教学

在农村的一些学校,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导致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的效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主要是受到主体教学环境影响导致学生认知能力的形成相对缓慢,并且由于所对应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环境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对于农村的学校而言正是由于自身教学质量不佳,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显然学校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达到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这也是当前一些农村学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对应学校需要去提高的重点内容。

2.学校教学形式和方法缺乏创新

相对于城市来说,由于农村地区的交通不便,文化背景与城市相比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的教学形式也会主要围绕农村学生的基本状况去做相应的安排。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可能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当地的语言作为教学语言,比如方言在某些时候可能就会成为教师的教学语言,这样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就会受到方言的限制,虽然学生可能对方言的接受在短时间里会比较喜欢,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形式的教学形式会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通话的使用被边缘化,这样对于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显然是不利于他们的语言学习的。因此,对于农村的学校来说,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尽力避免使用方言教学,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在该阶段加强自身母语的学习和使用频率。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的形式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用方言去教学,而是要均衡使用教学资源,让教学形式更加丰富。

因此,在农村的教学中面临着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使得对应的教学受到客观教学环境的影响,难以取得长足的进步。因此,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还需要从改善教学条件开始,然后再去展开师资力量的建设。

二、加强教学队伍建设的要点

1.从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出发引进教师

配合国家的西部大开发和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才引进战略。近年来我国的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而对于学校而言,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很大层面上取决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是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农村学校首先需要引进自身教学相对比较薄弱环节的教师,比如英语和语文这类语言启蒙类的教师。因为对于农村的小学生而言,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使用方言教学,使得母语的掌握情况不是很理想,而英语的教学主要是由于小学生所接触的英语知识较少,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比较低下,因此,一些农村学校需要注重对这两个科目的教师的引进,这样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2.学校需要对自身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准确定位

在一些农村学校由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相对比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其整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层面仅仅局限于当地,这样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只会看到当前的文化背景,而忽视了其他地区的教学情况,这也是当前农村一些小学所面临的情况。因此对应的农村小学需要对自身学校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然后从中找出教学水平难以提升的症结所在,再去引进对应的教师弥补这些问题。比如一些学校长期使用当地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方言进行教学。这时候学校就需要对这类教师进行适当的位置互换,比如可以将外地的教师换到语文教学上去,而将换掉的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去,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及时地将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地再分配和利用,而且对于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有很好促进作用,因此学校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对应的改善。

总体来看,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是需要学校首先从自身所面临的教学问题出发从教学形式,以及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对应的补强和改善的。改善的措施可以将不同地区教师的教学岗位进行互换,并且将学生的学习形式同城市地区的教学进行交流互动,互动的方法可以是以交换生的形式,也可以是教师之间的正常的教学交流。总而言之,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的建设还是需要从自身的教学资源和对应的教学环境出发,作出对应的调整和适当的教学安排。

参考文献:

[1]包炜,刘燕红.农村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影响因素[J].南昌高专学报,2007(6).

创建文明单位提升办学品质 篇9

平阳县中心小学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书法教育实验基地”、“全国外语教学实验基地”、“浙江省义务教育一类标准化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为人师表先进集体”、“浙江省示范性小学”、“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浙江省食品卫生A级单位”等荣誉称号。2001年,学校首次被命名为“浙江省文明单位”,2002年、2004年、2006年,学校又三次通过省级文明单位复查,连续保持“浙江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平阳县小始终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作为单位工作重点,坚持“以人为本”、“严谨求实”的办学宗旨,传承百年文化精髓,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优良的校风塑造人,以良好的师风感染人,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以繁荣的文化陶冶人,以先进的设施培育人,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有力推动学校文明建设,促进学校向纵深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一、强化教师道德教育,提高教师道德素养

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摇篮,是文明传播的主阵地,“育人者先育己”,教师的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灵魂的塑造,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人民教师,要用高于社会一般的道德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在创建文明单位过程中,平阳县小特别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开展以“奉献于县小,服务于学生”、“做社会、家长满意的教师”为主题和以实践师德规划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采用看(看师德录像)、听(听师德报告)、讲(讲师德规范)、做(做文明教师)等多种渠道,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同时,学校还开展了师德群体创优活动,创文明教研组、做文明教师系列活动,并在每学年的教师考核评优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使师德规范深入每位教师心中,成为每一教师的自觉行为,使师德建设工作从个体创优走向群体创优,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树立起“学生欢迎、家长满意、社会尊重、同行佩服”的县小教师形象。

二、创建学习型集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平阳县小把创建学习型学校作为文明创建的主载体,深化教师的业务学习和岗位练兵,切实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实施“书香工程”。读书是一种精神、理想追求的体现,是现代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更离不开读书。为了引导教师们爱读书,多读书,读有用的书,平阳县小除了开放藏书几万册的图书馆之外,还专设了一个“教育茶吧”,订阅了一百多种杂志、报纸,购置了几百本理论书籍供教师阅读。让教师在轻松愉悦的书香环境里,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谈学论教话教育,饮茶观书品人生”。

实施“名师孵化工程”。为不断打造品牌教师,培养教育教学领军人物,建设合理的名师梯队,平阳县小以学科为单位,组建了六大“名师孵化工作室”,聘请了省内一批知名专家、名师为顾问或指导师,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教学研讨,以传、帮、带形式,激励青年教师不断进取,促进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开展“全员赛课”活动。本着学校中心工作立足课堂的基本原则,平阳县小以“风格课堂大赛”为载体,全员参与教学比武活动。通过“全员赛课”,激励教师学会从理性高度审视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探索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三、发挥环境文化育人功效,实现两个文明双重提升

学校物质文明,是学校在校园建筑、学校标识、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与教育理念。近年来,平阳县小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教学大楼、多功能综合楼、学生公寓、电脑室、图书馆、塑胶运动场等现代化教育设施一应俱全,大大满足了现代教育物质之需求。同时,学校注重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功能,创建了集学习、教育、休闲于一体的“八景三廊两院一馆”(八景指“古树迎宾”、“群鹤展翅”、“攀高书楼”、“菁菁芳园”、“苍岭董园”、“鹤池柳堤”、“饮鹤清泉”、“百草寻根”,三廊指“百年辉煌”校贤长廊、“翰墨飘香”书画长廊、“馨香长留”艺术长廊,两院指“少年科学院”、“九凰棋院”,一馆就是展现百年县小历史发展沿革的校史馆)等自然、人文景观。漫步校园,人文景观集现代气息与百年古蕴之美,清致、厚重,尽显书院之风,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悦耳目、振精神、冶性情,使人向上,催人奋进,凝聚人心。独树一帜的环境文化成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双重提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是文明的净土,担负着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使命。平阳县小有效借助“阳光总动员”主题教育,深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阳光实践体验活动中塑造阳光人格。学校突出抓好基础文明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重习惯的养成。通过开展“阳光中队”、“阳光少年”的评比活动,培养良好的校风和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同时,学校借助多方力量,多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先后邀请县关工委老同志来校向学生作道德建设专题报告,请司法局同志作法制讲座,请心理专家作心理健康辅导,引导学生从小读好书,做好人,知法守法,积极向上。学生们还与“五老护苗”志愿队老同志一起参加“八荣八耻”书画展览,同台参加“社会主义荣辱观”文艺汇演,让学生在活动中明是非,知荣辱,去伪存真。

五、拓宽文明创建渠道,积极投身社会服务

平阳县小在文明创建实践中,把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公益事业作为己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近两年,学校先后帮助凤卧镇凤林村筹集经费,启动红色旅游景点——“革命摇篮凤林小学”建设,协助坡南社区建立业余文化学校,派出20多人次对全县10所薄弱学校进行支教,为薄弱学校送去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设备。学校志愿者协会还多次组织青年教师为坡南老人送温暖、为特教学生服务、做好学困生的帮教工作,做好山区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与经济资助工作,做好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学校还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多次开展捐赠活动,为病人送去爱心,为灾区送去温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篇10

全面提升全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

——扎赉特旗教育局学校管理经验材料

扎赉特旗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4所,其中初中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6所,苏木镇中心校8所,旗直小学7所,教学点46个;小学在校生17777人,初中在校生8031人;全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专任教师2985人。

近年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方针和目标。均衡发展是新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注重提高质量、注重内涵和特色发展已成为新时期义务教育的主旋律。

2011年是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和我盟“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旗委、旗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以教育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超前发展已经形成了全面奠基、整体提升的大好势头,全旗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资队伍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应试教育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二是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尽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三是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管理水平,内涵发展程度差距较大。针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局采取了“三大常规、八项严格、五个加强”的强有力措施,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常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发展等方面 1 工作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与同行们汇报交流如下:

一、落实三大常规,加快学校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创建人民满意教育工作目标,几年来,扎赉特旗教育局一手抓“两基”巩固提高,一手抓学校规范化管理,牢固树立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思想,学校管理工作从抓常规管理入手,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学校的各项工作在目标管理、制度管理、计划管理、工作流程管理等方面不断趋于科学规范,促进了全旗学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进一步加大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常规的执行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习常规的落实;三是2005年以来,相继制定出台了《扎赉特旗中小学开学工作常规》、《扎赉特旗中小学放假工作常规》、《扎赉特旗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规》等三大常规,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从开学到放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从工作重点、工作细节、工作职责等方面作了全方位、科学的梳理和归纳,在工作检查指导过程中加大了对“常规”的执行落实力度,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对“常规”进行了完善。几年的实践证明,“三大常规”的出台和进一步的贯彻落实,加快了我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

二、落实“八项严格”,采取“三种途径”强化督查“减负”禁止“四超”

自2005年到目前为止,扎赉特旗教育局先后下发《关于继续做好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义务教 育阶段中小学办学行为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的实施意见》等3个文件。上述文件重点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不规范办学行为,旨在着力解决当前社会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即学科教学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超标”,加班加点延长学生学习时间的“超时”,布置大量机械重复作业和随意增加考试次数的“超量”,任意违背入学条件规定和招生限制范围的“超限”等“四超”问题,并提出了“八严格”要求:一是严格学区制度;二是严格执行学龄制度;三是严格执行班额限定制度;四是严格执行学校规模限定制度;五是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六是严格执行借入生免试入学制度;七是严格执行免收费制度;八是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和责任追究制度。

我局通过明确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督导检查以及加大查处力度等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建立了四项制度,形成“减负”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通报制度;二是加重课业负担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建立教学活动安排公示制度;四是减轻课业负担的检查制度。

与此同时,我局还通过“三种途径”强化督查,确保“减轻”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一是充分发挥督导作用;二是对各校师生不定期开展问卷调查活动;三是构建社会监督平台,教育局纪检室、督导室、教育股设置并公示了接受社会监督的电话、电子信箱,自觉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一系列措施,使全旗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12月份,我旗音一小、音三小、音三中、音四中、绰勒中心学校参加全盟“规 范办学行为示范校”评比检查,经过学校自评,盟教育局复评,5所中小学均被命名为“全盟规范办学行为示范校”称号,受到盟教育局的表彰奖励。

三、坚持“五个加强”,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步伐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激发学校活力的源泉,是构成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核心。我们在认真学习贯彻盟教育局下发的《兴安盟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基础上,2010年2月份下发了《扎赉特旗教育局关于加强全旗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成立领导小组,并在局机关专门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经过深入学校调查研究、与各校校长进行反复交流讨论后提出了“理念支撑、文化引领、特色发展、品牌打造”的校园文化建设16字方针和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人际文化”等“五种文化”的具体措施,结合校安工程的实施制定了全旗校园文化建设推进计划,目前正在进行各校的校园文化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这一举措推动了全旗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

一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整合优化育人资源。我们认为物质文化建设,应注重“文化”意识,注重考虑如何发挥学校物质设施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发挥隐性的教育作用。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 生的智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基于这种认识,我旗大部分中小学校园环境建设打破了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师生熟知的领域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天地,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如音德尔一小、二小、音六中在教学楼内开辟作品栏、精品屋、特长展示等板块栏目,张挂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电脑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音一中、音二中、绰勒中心学校、音三小、巴达尔胡中心校、巴彦乌兰中学等大部分中小学在教学楼和教室张挂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句,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等内容,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

二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育人机制。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是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与效益,达到学校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制度文化是处于表层的物质文化与深层的精神文化之间,不可缺少,不可替代。全旗中小学在制订规章制度过程中,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赋予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功效。

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我局以狠抓德育队伍建设为突出口,建立了培训网络。一是以评选创新型班主任、优秀班主任、首席班 主任为契机,组织班主任外出培训学习,全面提升班主任素质。近三年来,先后组织30余名班主任人赴北京、呼和、上海等地进行学习考察培训;二是召开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交流各校德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先进经验,从而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三是每年举办学校管理干部培训班,对各校德育管理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在教育局的正确引导下,全旗各校德育管理工作打造出了自己独特的品牌。如音德尔三中学校建立了《发展性班主任多元评价制度》,充分考虑了班主任的个体差异,体现了发展时期不同,评价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对“适应期”的班主任,重点评价其常规管理能力;对“成长期”的班主任,重点评价其建设班集体和班级文化的实绩;对“成熟期”的班主任,重点评价是否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形成了个人风格;对“专家型”班主任,重点评价科研能力和示范作用的发挥。评价力求彰显班主任的个人的风采,每学期期末评选出勤恳敬业的“师德之星”、科学有效的“管理之星”、笔耕不辍的“科研之星”等。音德尔五小还构建了具有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校长室工作职责》、《教务处工作职责》、《教研组工作职责》、《师德考核方案》、《备课组工作职责》、《校本教研活动制度》、《校本教研成果奖励制度》、《体卫艺活动奖励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学习制度》、《升旗制度》、《学生每月之星评比表彰制度》、《星级示范班级评比制度》、《少先队代表大会制度》等等。

全旗中小学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并在每年一度的教师表彰大会及优秀学生颁奖仪式上,都尽可能创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动情动心、催人奋进。三是加强校园活动建设,打造校园文化品位。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育人主要通过学生的活动展开(认知活动、养成活动、培养活动、训练活动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使他们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结构、兴趣特点、能力水平和心理、生理特征,我们组织全旗中小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益。

首先,从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及表现和传承校园文化精神入手,开展好“六大活动”。一是组织开展校园艺术节、体育节、文化节、科技节等“四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技能、规范学生言行、陶治学生情操、展示学生才华、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舞台,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二是组建舞蹈队、器乐队、合唱队、运动队、文学社、书画社,打造笔墨校园、活力校园、雅韵校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逐步创建和形成各校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特色和品牌。如音一小在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中,经典美文诵读以班级为单位,全体同学都登台诵读中华经典美文,气势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音五小的读书交流辩论会精彩纷呈,学生们慷慨激昂、争先恐后,通过交流与讨论,使学生从行为习惯到理想信念的升华;音三中以舞蹈、剧本的形式将中华经典进行创新性的编排,形式新颖,内容充实,让人叹 为观止;音六中充分挖掘校内人力资源,将学校有特长的师生调动起来,创造出了以健美操、校园集体舞、民族舞为方队同场活动的大课间活动形式,使校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日、纪念日,精心组织各种庆祝纪念活动,使每一次活动都能够让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四是以落实《中小学守则》和《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校园行为,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和情趣,不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五是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校园、先进人物进校园、现代科技知识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安全法制进校园为主要内容的“五进校园”教育活动。六是以建立有效课堂为重点,加强对课堂教学文化的实践和研究,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线的课堂文化活动,为校园文化注入了生机和活动。

其次是在每年3月份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激发中小学生弘扬雷锋精神,爱祖国、爱学校、爱学习、爱做“好人好事”的热情;5月要结合形势开展“献爱心活动”、全旗中小学生球类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德育、文体活动,展现中小学生的助人为乐、活泼向上的精神风貌;7月份开展“城乡儿童手拉手,结伴同行共成长”联谊体验教育活动,使我旗德育管理工作由灌输说服教育向实践体验教育转变。2010年11月,我局被盟委宣传部授予全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同年12月份,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9月份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广大中小学生深刻认识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之精神; 10月份开展的全旗民族中小学《朦根绰尔杯》母语诗歌朗诵比赛,激发了广大蒙古族中小学生“爱祖国,首先爱自己的民族,爱民族,首先爱自己的语言文字、学好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积极性。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才干。

四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升意识形态内涵。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抓办学目标的制定,使之成为全体员工一致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成为学校工作的凝聚点;二抓价值观念的确立,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树立全新的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全体师生共同享有的学校内评价人与事的价值,评价成功与失败,成绩与缺点的观念和标准;三抓精神作风的形成,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内化、培育师生员工的精神作风,来推广学校的行为规范,发挥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的规范功能;四抓校园礼仪的普及,在学校目标、价值观念和精神作风的指导下,利用互致问候、升旗仪式、颁奖仪式、春节慰问、穿校服、戴校徽、升校旗、挂校标、唱校歌等形式很好地激发和强化了师生员工的文化意识、礼仪规范,使师生受到浓烈的感情熏陶,产生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是加强人际文化建设,拓展师生人格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校内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影响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基于这种认识,我局制定下发了《扎赉特旗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规》,进一步明确了在学校大家庭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设工作中,“爱”是学校精神的最高境界,首先让教师明确爱自己才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醒目的校训是对自己无形的鞭策,优美的校歌是自己心灵的和弦;其次让教师明确爱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师德,才会有无私奉献的心灵,才会有孜孜不倦的追求;最后让教师明确爱学校才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才会有相互关心、相互沟通的理解,才会有团结互助、民主和谐的氛围。

上一篇:1.安全知识300题10%下一篇:特种设备例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