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胎政策的要求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面二胎政策的要求(推荐7篇)

全面二胎政策的要求 篇1

10月29日闭幕的五中全会公报确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对于昨天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宣布,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国内多名人口学、社会学、社会改革发展及经济专家,详解全面开放二孩政策背后的意义。

单独两孩实践遇冷

全面二孩不会出现爆发性增长

中国人口学会副秘书长陆杰华认为,这应该是意料之内的一项政策,“也标志着独生子女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把生育决策权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回归到夫妻之间。”

至于为何选择这个时间节点的问题,陆杰华分析说,生育政策调整,是基于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毕竟我国人口比较多,之所以到现在放开,也是需要一步步来。从单独二孩政策到现在全面放开,我们也是经历了两年多时间。

单独二孩政策从2013年落地至今至少,从申请数据来看,并不是那么美好。

对于单独二孩的实际情况与预期之间问题,陆杰华说,之前他们也在浙江进行过调研,发现实际情况明显低于预期目标。并且申请单独二孩的人比较少,“单独二孩达不到一定要求,这就需要进行全面放开的这一步。”

事实上,中国“单独二孩”政策实行近一年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就称,当局原本预计新政策推行后,每年将增加超过200万个新生儿,但截至今年8月,符合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当中,只有70万对提出申请,而目前获批的仅62万对,远远低于官方预期。

“我觉得这和单独二孩的人群不一样,毕竟是全部放开,我估计数量大概在一亿人左右的家庭。”在谈到全面放开会不会导致人口爆炸性增长时,陆杰华的态度是,政策实施后,2017年和2018年的生育规模可能会有明显增长,至于增长的有多高,还需要看未来的数据。“肯定比不放开要高一些,有堆积也是正常的,没堆积才是有问题。现在百姓在生育上也更加理性,毕竟受到的主客观影响也比较多。”

中国劳动力人口3年连降

新政应对人口红利的消失

另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当下中国的人口结构已出现严重扭曲。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新常态。

众所周知,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新增劳动力人口逐年降低,由此带来目前的养老难、招工难问题已日益严峻。

本报智库专家、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说,国家统计局今年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16-59周岁的劳动适龄人口去年减少了371万,降幅超过2013年的244万。该年龄段人口首次出现下降是在2012年,当年15-59周岁年龄段人口减少了345万。

我国已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最直接的当然是劳动力供给的问题,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压力骤增。这也造成很多“中国制造”产品的成本上升,出口竞争力下降。卓勇良说,正如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末经历过的一样,伴随劳动力人口下降而来的同样是经济增长的减速。劳动人口减少虽说可以防止失业率上升,但同时也将推高劳动力成本,进而削弱制造业和出口竞争力。

陆杰华说,这也有利于对未来提供更多的养老资源,毕竟我们国家主要还是家庭养老,这样也是为解决未来养老问题的一个方式,提供有利的人口环境。

面对“失独”之殇

有助家庭结构合理化

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在这个节点全面放开二胎,从宏观角度来说,对于促进整个中国人口结构的合理化有重大积极意义;从微观角度来说,也有助于每个家庭人口结构的合理化,尤其是一定程度上缓解失独家庭之痛。

近些年,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不合理的负面效应集中凸显,养老、子女教育甚至于独生子女本人的个性发展都已成为问题。从社会保障角度来讲,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风险性就在于唯一性。现在愈加引发社会关注的失独家庭就是该风险下的牺牲品。据相关统计,目前全国失独家庭已超百万,失独父母,老无所依,这种痛本是可以通过调整生育政策避免的。因此,全面放开二胎,对于优化家庭结构有正面、有效的作用。

二孩生下来

对经济有拉动作用

钱报智库专家、浙江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昨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经济层面来看,这个时候全面放开两孩,也确实是时候了。

按照目前中国的人口出生率来看,在未来达到一个峰值之后,会进入一个加速递减的过程。这对于整个经济消费是不利的。即使在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已经变成了人口净流出城市,当地的房地产等行业都不景气。如果再这样下去,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徐剑锋表示,全面放开两孩之后,对于经济肯定会有一个拉动作用,短期来看,一波新生儿的出生肯定会促进婴幼儿市场的发展,而从长远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对于拉动内需的作用是巨大的。

全面二胎政策的要求 篇2

自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二胎”政策落地以来,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已经启动相关数据测算和评估工作,提请省人大修改《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关内容或做出规定,同时做好相关政策的衔接工作,积极推进生育二孩的政策,尽快在辽宁依法组织实施。为了把握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调查目前生育主体的生育意愿,预测政策实施后辽宁省未来10年的人口变化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进而分析辽宁省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对人口结构、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一、生育意愿分析

(一)调查情况概述。本文就沈阳市、大连市等部分地区的人群进行生育二胎意愿的抽样调查。在此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6,回收结果显示72.3%的人群愿意生育二胎,27.7%的人群不愿意生育二胎。经调查,27.7%不愿意生育二胎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力有限,无暇再照顾第二个孩子;(2)身体条件不适合再生育二胎;(3)经济压力大,生育第二个孩子成本高;(4)第一个孩子不愿意再有兄弟姐妹。此外,就72.3%想生育第二个孩子的人群进一步展开影响生育的因素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顺应父母意愿”、“养儿防老”两项具有直接功利主义倾向的选项累计百分比为29.297%,“让孩子有兄弟姐妹陪伴”共占16.797%。这说明,现在人们在对生育目的考虑上,家庭的完整性、第一个孩子的意愿占很大比重。“经济允许”、“政策鼓励”占本次调查总量的33.593%。表明现在人们的生活经济压力比较大,经济是人们生育的较为重要的因素,是现在人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上述数据分析表明生育孩子的经济保障性功能是现在大多数人的首要考量,生育孩子所具有的精神方面与现在的经济状况的考虑成为最重要的目的。

(二)城市、农村生育意愿分析。在走访大连、沈阳的城市、农村地区过程中,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1)

1、农村人群生育意愿分析

(1)家庭的经济条件是影响生育意愿的最重要的因素。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家庭付出很大一笔资金,教育成本是大多数家庭最为重视的。根据《2014辽宁统计年鉴》上的信息显示2013年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0,522.7元,而经计算供出一个大学生则平均要花费10万~20万元,虽然随着农民收入的日益增加,但就普遍来说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义务教育政策虽然减轻了一部分家庭对于孩子上学的负担,但上大学的费用相比农民家庭的收入仍然较高。随着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愈加重视,很多农民家庭在生育二胎之前都会仔细考虑他们的经济实力是否允许供多个孩子上学或者在有一个孩子的前提下能否提供给第二个孩子同等公平的教育环境。因此,经济条件是影响农村家庭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2)在很多农村家庭,“养儿防老”的性别偏好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从传统文化上来看,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一些保守的农村地区依旧存在,并且根深蒂固。就心理上而言,人们往往认为男孩是家庭的一种延续,并且不可避免的有“养儿防老”的思想。此外,就生理结构而言,男性体格比女性高大强健,男性劳动力更让家庭有安全感,从而使家庭对生育男孩都有着较强烈的欲望。受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影响,在大连一些农村地区不再生育第二个子女,仅仅是因为第一胎已经有了男孩,很自然当第一胎是女孩时,那些家庭便会加大对第二胎的生育欲望。在今天,这种生育观念虽然随着社会发展已被逐渐淡化,但对目前农村人群的生育意愿仍有着巨大的影响。

(3)其他项中包含的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等方面也是影响农村地区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在走访中和问卷中也反映出,在二胎政策放开后,很多农村家庭由于劳动力有限,家里有老人需要赡养,本就沉重的家庭负担无法再负担一个新的生命,也导致二胎政策在很多地区“遇冷”。老人的医疗费用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没有得到强有力的保障,也使部分农村家庭生育第二个孩子有比较多的顾虑。

(4)政策因素也是影响生育二胎的重要因素。经调查,很多家庭表示之前想生育二胎只是因为政策条件不允许就打消了生育二胎的念头,现在二胎政策放开后,确保了生育二胎的想法实现。此外,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深入,辽宁省政府也不断加大对生育二胎的政策优惠力度,以改善人口低增长、负增长的局面,政策扶持也会一定程度上激发农村地区的生育意愿。

2、城市人群生育意愿分析

(1)让孩子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是影响城市人群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据走访大连市的中山区、高新园区、开发区等一些区域,实地调查后发现在大连生活的城市人群大多数家庭都已经有第一个孩子了,当“全面二胎”政策在辽宁省实施后,对于这一类的城市人群表示想生育二胎。原因更多的是想让孩子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感受家庭的亲情氛围,让孩子能够在父母忙于城市的工作的背景下能够日后相互照应,积极应对城市的竞争和生存压力,多个兄弟姐妹的相互照应能够使父母更加放心。适合生育人群的父母的意愿也表示,自己退休后能帮助儿女照管第二个孙子或孙女,能增加家庭氛围和让自己作为老人也不会孤单。

(2)经济水平和物质条件是城市人群考虑生育的重要因素。不仅是农村地区,城市人群也避免不了经济上的压力给生育意愿带来的限制。在当今社会,人们在对物质追求的同时,也希望保持家庭的稳定和睦。但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注定会给很多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在社会飞速发展,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物价也在飞速的上涨。而作为家长,都想要给儿女最优质的教育、最美好的生活。就2015年和2016年的房价数据显示,沈阳市中心地区和平区约9,058元/平方米、沈河区约10,968元/平方米,大连市中心地区中山区约12,600元/平方米、高新园区约11,194元/平方米,从以上数据来看辽宁省房价物价对大部分外来工作者和年轻人来说,已经是个沉重的数字。在成为“房奴”的同时,养育孩子更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这也会让许多经济实力单薄的家庭放弃二胎打算。除此之外,城市内快节奏的生活往往会让许多父母失去更多的自由时间,使他们的生育意愿只停留在一个孩子上。

(3)在其他选项中受思想观念和生活质量等因素影响生育意愿的比重偏高。在城市家庭中,随着教育程度的提升,很多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也使许多家庭在生育意愿有了一定的改观。很多城市的年轻人认为生活就是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应用努力工作来实现完美的人生,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生育儿女已经不是他们生活最重要的部分。其中也有很多女性,害怕由于生育造成体型体态上的变化,而害怕生育。甚至在个人生活质量的主导下,有不少城市青年倾向于单身或者丁克,现在“丁克一族”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此外,夫妻二人的工作状态也对他们的生育意愿有很大的影响,是否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工作地点是否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85%的人表示在拥有一份稳定工作的前提下才会考虑是否生育二胎。

(4)养儿防老的思想也是影响城市人群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城市中人群较农村而言所面临的物质压力、生活压力、竞争压力更大,像大连和沈阳这两座城市是辽宁省的核心城市,消费高、收入低尤以大连市较为突出,因此在这两座城市生活的人群对今后与日俱增的生活成本压力的安全感较低,城市人群想趁着政策优惠和现阶段的条件生育二胎,以增加对年老时的赡养保障。

(5)无论是农村家庭还是城市家庭,政策因素都是影响他们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的普及,很多想要生二胎的家庭由于政策的限制望而却步。但是面对目前日趋严重的中国老龄化现象及独生子女赡养老人压力的增加、老龄化现象逐渐凸显、社会保障等问题的层出不穷,“全面二胎”政策的推行给了符合条件又想要生育二胎的人们予希望,这也注定会对未来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产生重大影响。阅读“全面二胎”和“单独二胎”政策可以看出,二者受众的区别就是单独二胎政策是针对独生子女的,少数民族等较为特殊的人群,而全面二胎政策是针对除去上述人群,以高龄夫妇和非独生子女家庭为主的家庭,前者中的一些家庭要不得不面对已有孩子和兄弟姐妹孩子的年龄与生二胎所带来的伦理问题的困扰,这也会对二胎政策形成阻力,而后者因为养老压力相对较小,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再生一个。假设在政府对生育二胎的人群给予更加优惠的生育政策,如从对医疗护理的优惠、薪酬岗位的福利补贴、购房补贴等方面,预计会提高辽宁省的生育率。

二、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后对辽宁省人口结构的影响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的人口结构是一直存在并长期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反映在性别结构以及年龄结构两个方面上,2013年我国人口结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比例严重失调,人口矛盾日益显现。同样,辽宁省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与矛盾,《辽宁省2013年度卫生计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显示,2013年辽宁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更是高达19.1%。其中,沈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大连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虽然均高于全省平均值,但老龄化现象相比全省更加严重。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等尖锐问题也在影响着辽宁省的发展。《辽宁省适度人口容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一文对2015~2030年辽宁省的年末人口数量进行预测,预测到2020年辽宁省年末总人口达到4,538.7万人,到2030年辽宁省年末总人口达到4,605.7万人。根据本文生育调查结果显示72.3%的人群表示愿意生育二胎,由这一小部分人的意愿加之结合《辽宁省适度人口容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一文的调查结果,预计在未来十年内,随着“全面二胎”政策在辽宁省内的深入发展,人口增长率会有所提高,婴儿潮可能会出现,辽宁省人口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一)“全面二胎”政策对新生儿人口数量、性别结构的影响。从全国人口的大环境为背景来分析人口状况,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持续低速增长,人口总量呈现下降趋势。国家实施“全面二胎”生育政策,鼓励生育二胎增加人口总量,经历时间周期后渐渐延缓人口低增长局面。根据生育意愿的调查结果显示,愿意生育二胎的人群目前仍只有小部分,但随着政策的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就长期来看,经历生育周期后人口数量会有一个小幅度的生育回潮,但对人口规模的影响有限,人口数量不会出现大幅增长。新生育政策使出生人口数量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超低生育水平以及未来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有利于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从性别结构看,根据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中国大陆人口是133,972.4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68,685.26万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3万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是105.20。而辽宁省的男女比例大致处于均衡的状态,但在14岁以下的孩子中,男女比例失调,性别比例更是达到110。在调查过程中,共发放性别倾向问卷样本300份,回收有效样本223份。据调查结果表明,二胎政策实施后,多数家庭希望的家庭构成是一儿一女。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深入,新生儿逐渐增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自然缓解辽宁省性别比例失调的状况,逐步促进辽宁省人口健康发展。

(二)“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辽宁省人口年龄结构,减缓老龄化。人口的低增长使得我国劳动力快速下降,而生育政策调整将使新增人口一定程度上补充劳动年龄的人口规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9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87%,而辽宁省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451万人,占常住总人口(43,746,323人)的比重为10.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1.43个百分点。目前启动实施“全面二胎”政策,近期虽不会影响老年人口总量,但新增人口的增多相对的就会逐渐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预测“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辽宁省未来10年人口老龄化百分数将有一定小幅的下降。

(三)“全面二胎”实施对家庭人口结构产生影响。“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可以改变当今传统的三口之家结构,将一部分三口之家变为四口之家。虽在短期内可能会加大家庭开销,增加经济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四口之家的家庭结构更为合理,有利于孩子身心发育。而从赡养费看,35.6%的家庭每年花费超过1万元。出于对医疗保险体系的担忧,家庭积极储蓄,不敢增加消费支出,是现在中年人的普遍心态。由此紧接着“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可以打破这种传统的“三口之家”的家庭结构,取而代之的是“四口之家”的结构。家庭结构的改变,可以从根本上缓解未来养老等生活问题上的压力,有利于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三、“全面二胎”政策对辽宁省人力资源的影响

(一)“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将缓解辽宁省人口外流、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同第五次全国普查相比,全国人口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0.57%。辽宁省共增加1,361,911人,增长3.21%,年平均增长率0.32%,远低于全国平均值。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导致的生育率降低,老龄化程度加剧,城市失去活力,从而促使人口外移。继2014年辽宁省以5.8%的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后,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更加寒意袭人,工业大省辽宁以1.9%的超低同比增速位列全国最末,这更加剧了人口的大量外移。其中大部分外移人口为青壮年,怀揣“出去闯”、“更有发展前途”的想法去到经济增长比较快的地方。这直接导致了辽宁省人才的大量流失,经济增速减缓,并极有可能造成恶性循环。由此,人力资源的储备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新增人口多,为劳动力资源提供人才储备,逐渐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对辽宁省人才需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相关产业发展影响深远。

(二)“全面二胎”政策一定程度上带动辽宁省服务业的发展,加大对一些行业的人力资源的需求。作为传统的工业大省,辽宁省的重工业很大程度上依赖石化和冶金工业,但在推动辽宁省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辽宁省主动推进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进程加大了辽宁省对服务行业的人力资源的需求。根据辽宁省人力资源市场2014年二季度职业供求状况数据显示,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四大行业,分别占辽宁省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总需求的27.06%、17.5%、13.68%和10.26%,合计占总需求的68.5%。而“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首先对幼儿、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托管等行业影响较大,新生儿的增多加大了对这一类教育、陪护人员的需求;其次是对母婴市场、家政服务行业、保姆行业、房地产行业、乳制品保健品、餐饮行业、玩具等行业的影响较大,加大对这些行业的服务人员的需求。

(三)实施“全面二胎”政策给相关行业的人员就业、用工带来的影响。分析如下:基于辽宁省实际,从长远看,“全面二胎”对改善辽宁省人口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降低独生子女高风险家庭比例、延长人口红利期等具有积极意义,但短期影响不大。针对这一劳动力短缺、人才资源后备力量不足的现状,短期内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对辽宁省经济发展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相反会造成人力资源的需求加大、用工成本增加的消极影响,基于生育条件、生育意愿的因素,加之人口的孕育周期和新生儿的生命成长周期的客观条件,“全面二胎”政策对辽宁省短期内作用不太明显。而且短时间内可能会出现因开放二胎,用人单位加重对女性就业的歧视。就女性从事的比较多的行业如教师、医生、护士等一些行业而言,当这些女性进入哺乳期、适孕适育期时,其所在的行业就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同等技能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这些职位的空缺,也会造成用人单位一定程度的损失,因此对于这种局面提出的应对措施有:合理合法地调薪调岗、合理修改用工合同福利、延长退休时间等等,将客观的女性生育问题与用人单位的利益相协调。同时,“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可能会带来女性集中岗位的招工难,甚至会带动男性进入女性传统职业(幼儿园老师、护士、服务性行业等)的趋势。其实许多“粉色职业”,比如洗碗工、保洁的难度并不大,往往基本要求只是身体素质好、踏实稳定,男性在这方面的优势甚至更强一些。因为招工难而带来的薪资上涨很可能会吸引许多男性抛弃成见,从事到“粉色职业”当中。从一胎变二胎也使得产假增加,短时间可能会导致人力资源下降,用工成本增高,加剧辽宁省人力资源动力不足的局面。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实施“全面二胎”政策无疑是促进辽宁省人力资源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促进生育率的增长,在时间周期下新生儿成为新的人力资源,为辽宁省的产业结构调整输入人才动力,以人才驱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主要有经济条件、性别偏好、健康状况、养老保障、生活质量、思想观念、政策因素等,其中经济条件是最主要的因素。“全面二胎”政策短期内对人口结构、性别比例、老龄化程度的影响并不会很明显,短期会加剧辽宁省人力资源紧张状况,但就长期而言,“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辽宁省新增人口增加,逐步改善家庭人口结构、延缓老龄化进程,为辽宁省人力资源提供后备动力,有利于辽宁省未来人口的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本文以“全面二胎”政策为背景,主要针对辽宁省沈阳、大连的城市、农村等不同人群,采用发放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生育意愿的调查,通过经济条件、顺应家庭意愿、养儿防老、政策支持等因素分析生育意愿,进而分析“全面二胎”政策对辽宁省人口结构、老龄化、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生育意愿,人口结构,老龄化,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周福林.生育意愿及其度量指标研究[J].统计教育,2005.10.

[2]叶晓艳,风笑天.城乡居民的生育状况与生育意愿[J].社会,2000.3.

全面二胎政策的要求 篇3

1、全面二胎政策利好婴幼儿食品。

2、注册制长期有利于国内龙头份额提升。

全面二胎政策落地,预计到2019年婴幼儿食品整体市场规模可达1700亿。预计政策效果将在未来四年集中释放:申万宏源预计每年新增新生儿分别为1143.77万人,2001.6万人,1429.71万人和1143.77万人。政策受众的主要是80后与90后的妈妈,她们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愿意为宝宝花更多钱买健康、有趣的食品。预计到2019年约婴幼儿整体市场规模约1700亿元,较2015年增长80%。预计未来四年新增的奶粉需求空间为128亿元、336亿元、474亿元、446亿元。

国内婴幼儿食品面对全球化的竞争,本土化的母婴服务O2O提升溢价。在进口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下,海外品牌的低价导入使国内婴幼儿食品品牌面临着更严峻的全球化竞争。互联网时代下商业模式在发生变革,由B2C变为C2B,产品只是与消费者互动的起点。除了对靠谱产品有需求,妈妈们更需学习育儿知识、分享和交流经验。采取本土化的O2O模式并提供互动社区、在线育儿专家等附加服务将为品牌提高粘性和提升溢价。

注册制的实行长期有利于国内龙头份额提升。短期来看,婴幼儿配方乳粉注册制将促进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的重新洗牌、价格趋于理性,奶粉品牌及系列多的乳制品企业都将受到影响,乳业专家预测奶粉品牌数将由2000多个缩减至400多个;中长期来看,被淘汰品牌所出让的份额新增了空白市场,有利于龙头份额的再提升。

建议在三季报风险充分释放后关注伊利股份、合生元、贝因美及汤臣倍健。<X:\13年固定彩图\结束符.jpg>

全面二胎政策的要求 篇4

2016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解读: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公报原文】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解读】

全面放开二胎,意味着实行30年之久的独生子女政策,就此画上句号。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又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那些曾经不符合政策却渴望生两胎的家庭,终于一偿所愿。全面放开二胎,众望所归,水到渠成,这一刻,无数人为之赞赏。

[原因分析] 根据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国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18的低水平,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和东亚邻国。如果不能改变这种趋势,那么倒金字塔形状的人口结构,将会成为中国经济难以摆脱的沉重负担,甚至形成一系列恶性循环的后果。

单独二胎开放遇冷。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有关方面本来预计每年会增加200万左右出生人口,但没想到遇冷,2014年仅增加出生人口47万。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截止到2015年5月底,全国1100多万单独夫妻仅有145万申请再生育。可见,单独二孩的政策并不会给中国带来太多新增人口。

人口老龄化严重。自2014年开始,中国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2014年,全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37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0.1%。按照人口统计学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已经处于深度老龄化阶段。

而且中国人口的老龄化不仅体现为程度高,还体现为老化速度快。尤其是1960年代第二次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后,老龄化更是加速推进。根

四川中公教育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人口红利将消失。根据统计,从2012年开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三年以每年数百万的幅度净减少。与此同时,现存的劳动年龄人口内部也出现老化现象。这对长期以来占据世界工厂地位的中国是个巨大的冲击。劳动力供应不再充裕得“取之不竭”,支撑中国经济创造奇迹的人口红利已经接近尾声。

[意义分析]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是对公众生育权的尊重,也是契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状态,意义深远。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对策措施] 一是开放生育政策,解决中国当下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未来几十年劳动力短缺的危机,应增加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合理分配优质教育资源。

一是正确引导国民生育理念。现在家长对孩子培养教育的重视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成本,也让很多夫妻不愿再生,还有为数不少的时尚男女,他们秉承丁克理念,注重个人享受而不愿承担生子和育儿之苦。因此,增加人口出生率,引导国民秉持正确的生育理念是根本。

二是要加强对女职工权益的保障。健全相关法律规章,并加以不折不扣地落实执行,了却女职工生育的后顾之忧。

四川中公教育

三是逐步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教育、卫生、基建、文化等民生投入,营造可以生、生得起的良好氛围。

【政策链接】

全面二胎政策的要求 篇5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宣布,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以下简称“二胎”政策) , 社会反响强烈。该政策的调整不仅影响着中国人的生育观念, 同时也对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研究“二胎”政策颁布后, 对各新闻网站、论坛、自媒体等中的文字、数字、图像、影像等进行搜集, 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 研究公众态度和事件发展的趋势, 确保对公众在政策认知上得到及时和正确的引导, 也对未来政策调整有积极作用。

1 大数据与公共关系事件预测模式

1.1 大数据与公共关系事件预测

大数据 (Big Data) 是指无法用现有的软件工具提取、存储、搜索、共享、分析和处理海量的、复杂的数据集合。通过互联网、移动平台和传感器等数字化系统, 人、物、环境构成一个互联互通的系统, 用数据来测量人和物的变化等, 形成巨大的数据资源。同时, 云计算、NLP、Hadoop、Nosql等大数据技术手段, 使得以存储数据方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的信息分析成为可能, 使得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化加强, 不断提升信息数据追踪、预测的智能化[1]。同是, 还可以通过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分析, 准确揭示事物运行过程中的关联和发展变化趋势, 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虽然个体行为有差异性, 但大多数人的行为模式是可以被预测的, 即可根据个体之前的行为轨迹预测其未来的行踪轨迹。个体作为公共关系事件的主体, 由其组成的群体的行为也可预测性, 从而公共事件也具有可预测性。

1.2 大数据条件下的公共关系事件预测模式

在大数据技术的条件下, 可以将看似不相关的数据进行比较和整合, 从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角度来看待公共数据, 必将会带给传统数据无法做到的分析能力和预测能力。在公共关系事件预测方面, 既要考虑数据质量和数据分析的有效性, 又必须考虑数据类型组合方式和相关联数据, 才能实现数据的价值[2]。通过对大数据本身的研究, 结合公共关系事件预测的特点, 可以设计出大数据的公共关系事件预测模型架构。 (如图1)

1.2.1 数据获取

数据的获取是公共关系事件预测的基础层面, 而这个基础层需要一个强大的计算机平台。本文有关“二胎”话题的所有数据分析与挖掘都是通过爬虫技术从第三方平台抽取数据。由于爬虫时间长和平台多, 其数据都是海量并且不断增量变化的。为了提高数据抽取的效率, 此次选择的是新闻报道的评论、新浪微博的评论等社交平台的部分数据量而不是全量, 对数据进行抽取与同步。同时, 随着数据分析与挖掘需求的不断变化, 也不排除需要对历史数据重新进行分析处理。而原始数据的保留, 为这种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变更提供了最稳定的数据基础。数据抽取的过程如图2所示。

1.2.2 数据摘剪

因为被抽取的原始数据可能存在着大量错误数据, 比如相关字段不全、缺失相应数据等等。因此, 通过相应的回归措施对缺失数据进行填补, 做到文本去噪和歧义词处理。但本文只是对“二胎”政策颁布后通过爬虫技术分析社会反响, 因此不采用某些算法填补缺失数据, 只能对缺失数据进行标注。此外, 一些明显的数据错误, 也必须纠正, 比如错别字、错误名称等等。在进行数据提纯设计前, 还要对重复数据进行检查和对存在关联关系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完整性检查。通过数据清理, 及时发现数据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予以及时解决, 为数据分析与挖掘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1.2.3 数据分析

数据的分析阶段是公共关系事件预测的核心阶段, 是关系公共关系事件预测工作成败的重要环节。主要技术包括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回归和分类预测以及数据的可视化等。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被提纯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不同平台, 平台之间在存储数据时存在着格式上的差异, 因此在进行数据结果集成前要进行数据转换, 将数据转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

1.2.4 数据统计集成

数据结果集成是将来源于多个平台的大量数据, 根据维度模型需要组织在一起, 为数据分析与挖掘, 提供更加高效与准确的数据环境支持, 形成可视化的数据报告, 为决策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根据。

2“二胎”政策的大数据挖掘和结果

数据挖掘过程中采用的是Orange, 结合数据库MYSQL等去做大数据处理, 进行数据分析。此外还用到数学统计的方法, 在数据分类过程中用到的是聚类分析, 在数据预测中用到的是回归分析。文中数据信息获取的对象包括新浪、腾讯、网易等新闻网站有关“二胎”报道的网友评论及国家统计局官网的数据, 数据挖掘时间为2015年5月14日-2016年2月22日, 获取新闻数据和评论共计17422条。技术提取的关键词中包括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社会抚养费、奶粉和玩具等258个。

2.1“二胎”政策的大数据挖掘结果和政策影响预测

通过提纯筛选有用数据结果如下:

(1) 根据获取数据中关键词出现的频率, “计划生育”、“养不起”、“二胎奖励”、“老龄化”等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在数据的情感分析中, 网友对计划生育政策褒贬不一, 批评声音占多数, 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生育急刹车, 导致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和社会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养育孩子的主体主要是父辈、保姆和自己。赞成和有意愿生育“二胎”的原因包括巩固夫妻感情, 增添家庭乐趣, 继承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和增加劳动力。反对和无意愿生育“二胎”的原因包括社会压力 (生活、教育、医疗) 、不喜欢小孩、小孩反对等等。在对不断转型中的中国, 传统与新文化的冲击造就了现有的人们对“二胎”不同的、独特的观念。然而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观念, 这些观念包括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 使得“重男轻女”及“养儿防老”的思想在工作群体里逐渐弱化[3]。

(2) 不同家庭模式的政策反应。中国的家庭模式一般是丁克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女家庭。根据数据结果, 不同家庭模式的生育意愿中, 多子女家庭中对“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的反映比较强烈, 独生子女家庭反映强烈程度最低。这也验证了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截至2014年12月, 全国仅有不足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 而此前的官方预计是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4]同时, 数据分析也显示非独生子女家庭的较独生子女家庭的更愿意选择双子女家庭模式, 表明多子女家庭长大的孩子认为成长过程中有兄弟姐妹的家庭氛围更加温馨, 这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 基于挖掘数据中的各地区分类和情感分类统计, 各个省市对“二胎”政策的支持度见图3。图3表现的不具有普遍性, 主要是因为参与评论的网友各个省市数量不同, 以及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造成计划生育政策在地方的态度也不一样。总体上, 西部地区对“二胎”政策的反映相对缓和, 东部地区对“二胎”政策的反响相对强烈, 对二胎政策的支持度明显较高。

(4) 在“二胎”新闻和评论中, 有关该政策能够给相关产业带来机遇, 评论中普遍认为“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会对母婴医疗、儿童服饰、教育培训、玩具、房地产和汽车等产业带来积极影响。“二胎”带动的产业影响见图4。

2.2“二胎”政策全面开放的政策影响预测和管理

(1) “二胎”政策全面开放, 城乡生育率增长有别。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加速, 人口规模比例开始发生变化 (见图5) , 2010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乡村的对“二胎”政策的观念态度以及预期人口的增长都有不同。数据获取评论者中, 表明城镇、乡村对“二胎”政策的态度不同, 城乡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差别较大。“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必然会导致人口数量的增加在城乡之间的分布具有结构性差异。随着未来数年, 城镇化进程的继续推进, 在调整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 城市的总和生育率将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但是考虑到城市育儿支出的提高和生育意愿相对较低, 提升幅度较小, 且育龄妇女数量将基本保持不变, 全面放开二胎的人口增量会出现增长, 但增加的比例和绝对增量都将会比较小。随着城市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乡村育龄妇女基数将继续减少。

(2) 二胎”政策全面开放, 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184元, 同比增长10.1%, 按照10%的复合增长率计算, 2016-2021年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2.4万元-4.0万元, 按照每户有收入的人口计算 (平均每户三人) , 新生儿出生三年的人均年支出约为1.2万元, 全面放开“二胎”将在2016-2021年六年内为婴幼儿相关产业新增约3000亿的市场增量。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和城镇育龄妇女人口基数的增加和生育意愿的提高, 这3000亿的市场增量将大部分产生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5]

3 大数据的公共关系事件预测的管理策略

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具体的公共关系事件预测管理中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大数据运用也是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因此, 研究和分析大数据条件下的公共关系事件管理策略, 有利于提升科学决策的有效性和可靠性[6]。

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大数据的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迅速, 云存储、云计算集中存储了大量用户数据, 但相关的信息安全标准尚未建立, 信息数据的整合和分析, 可能会导致信息泄密, 同时, 在大数据技术的条件下, 信息数据的存储和获取权利很不明确, 容易造成数据获取引发的权利纠纷。因此, 大数据应用在为决策机构提供详细数据的同时, 也容易导致对数据的存储和提取的滥用, 从而对国家安全、商业机密和公众隐私构成威胁, 因此, 需要通过立法建立有效的监察和审查机制, 为公共关系事件预测和管理工作提供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3.2 建立协同合作组织, 提高管理水平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公共关系事件进行预测和管理, 需要各部门间协同合作, 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 对数据进行交换、共享和整合。一方面建立有效的合作组织框架, 培训专业的大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人才, 建立有效的信息和技术管理系统, 协调和统一管理公共关系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另一方面是提升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大数据的应用和公共关系事件本身的管理难度极大, 这需要提高管理层的业务水平, 对具体计划进行执行和监督。

3.3 加强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公共关系领域应用的扩展, 公共关系领域引进大数据技术的专业人才是必要的, 但既具备大数据技术, 又懂公共关系领域理论知识的人才极其稀少。因此, 应加对现有公共关系领域的工作人员进行大数据技术的培训, 使其掌握高新技术并能运用到预测管理工作中去。同时, 组织和培训其公共关系事件管理意识和心理适应能力, 提高发现潜在信息的灵敏度和冷静分析的心理能力。

总之, 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技术形态, 更是一种新的理论分析形态。当前的大数据分析、预测和公共关系领域的结合才刚刚起步, 但其必能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摘要:文章以大数据实践为理论支撑, 通过对国家实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大数据挖掘、数据理论分析、数据的预测和管理, 为公共关系决策者提供可靠参考, 也进一步丰富公共关系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公共关系,二胎政策

参考文献

[1]胡世忠.云端时代杀手级应用:大数据分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8-12.

[2]刘典文.数据挖掘技术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J].行政论坛, 2010 (2) :44-46.

[3]张亮.城市居民的二胎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 (5) :2-6.

[4]http://news.163.com/15/0722/18/AV59K8OF00014AED.html, 2015-7-22.

[5]http://paper.people.com.cn/gjjrb/html/2015-11/23/content_1635289.html, 2015-11-23.

全面二胎政策的要求 篇6

我于2005年结婚, 2008年生下一残疾婴儿。为此, 我想再生一胎。请问, 第一胎生育病残儿后要求再生育, 如何办理手续?

读者严某

严某同志:

全面二胎政策的要求 篇7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人口问题成为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大局的关键问题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人口生育政策曾发生过多次调整。从1949—1953年,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6‰增长到23‰, 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期。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为此节制生育的政策在许多时期都有所体现。以马尔萨斯主义为代表的人口危机理论认为, 人口数量的发展超过生活资料的发展速度时必然造成人口过剩与贫穷。[1]从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片面强调“人多好办事”的观点, 以马寅初为代表的关于控制人口的节育主张被当作马尔萨斯主义批判。从1957—1963年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3. 23‰增长到33. 33‰, 这一时期人口数量增长过快, 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改革开放后, 我国正式确立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人口增长逐步得到控制, 预计到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将达到峰值。根据预测, 中国的人口抚养比在2013年左右会停止下降, 出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中国的劳动总人口在2025年左右会出现一个峰值, 也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城市劳动力人口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 同时中国也会面临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的终结。中国的劳动人口在2030年前后将出现负增长态势。从以上的分析中, 我国将要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红利消失以及劳动力人口优势消失的严峻问题。从我国人口结构发展变化来看, 开放二胎政策具有时代的必然性, 基于人口学理论, 开放二胎政策能够缓解人口迅速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结构失衡等社会问题。[2]

2 开放二胎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2. 1 积极影响

2. 1. 1 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我国自2000年以来逐步开放二胎政策, 目前已经形成城镇地区双独子女允许二胎, 农村部分地区只有一女的允许二胎以及部分少数民族开放生育的格局, 加上今天的开放二胎政策,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将更加的正面、合理、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导致现在我国的人口结构面临严峻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渐突出。根据联合国近年对世界人的预测, 我国的人口比重在2010年就达到了国际老龄化水平———65岁以上人口占7% 。在本世纪中叶, 我国的老龄人口可能超过总人口的30% , 我国人口老龄化是空前加速的。在目前老龄化和低生育率加剧的形势下, 二胎政策对延缓人口红利消失、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有着重要意义。

逐步开放二胎的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这种人口比例失衡的现象, 从而优化人口结构。

2. 1. 2 能够有效地弥补养老金亏空的社会现状

二胎政策可以使劳动力下滑的速度减缓。未来开放二胎新增的劳动力能够增强中国未来的人力资本并扩充社保储备基金, 通过劳动技能以及不断的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红利。长期来看, 通过开放二胎的人口增长, 对社保资金的弥补程度依旧有限, 老龄化速度远远快于新的劳动力增长幅度。若按目前生产力水平, 增长的人口所创造出来的财富是满足不了退休人员对养老金的需求的。所以这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制度性创新, 改革养老体系, 建立新型养老制度, 以及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我国产业水平, 创造出足够的岗位, 能让新增的部分人口在未来经济生活中有自己的地位, 能够在合理的经济制度下创造最大的社会财富,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金亏空问题, 能够让新增的人口所创造的财富满足老年人养老的需求。

2. 1. 3 培育相关行业的成长及促进内需

决定“单独二胎”政策之前, 众多投资机构就预测二胎政策会产生相应的松动。在松动的背景下, 相关婴幼儿产品的股票都相应出现上升的趋势。可以说, 二胎政策的放开将给某些行业带来直接积极的影响, 可能将使婴儿和儿童相关行业的产品 ( 如: 奶粉、婴儿推车、儿童服装等) 明显会从开放二胎政策中受益颇多。与此同时, 随着当前我国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 尤其是在起步阶段的教育投入, 可以说未来父母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花费只会增加。所以, 对目前日益增长的教育产业又带来了好消息, 相关教育板块在相关政策出台后股指出现明显的涨幅, 表达出对此政策的欢迎态度。除此之外, 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各种适合孩子消费的动画片、动漫市场也不断升温, 许多未来的投资者都把目光转移到这片区域, 未来这会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大支柱之一, 这说明开放二胎在培育相关产业的成长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2. 2 消极影响

( 1) 给家庭和子女带来巨大风险。在考虑多生育一个孩子的同时, 养孩子的风险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风险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家庭破产风险、子女未来不能享受良好教育的风险以及子女未来失业的风险。

( 2) 较大地冲击就业市场及社会保障体系。延迟退休本意是能够减轻养老金的负担, 但开放二胎新生的这批人由于没有较为稳定的收入, 未来他们的养老金问题依旧会存在着较大的挑战, 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博弈, 究竟用延迟退休供养养老金的方式合适, 还是用通过加大劳动力供给的方式合适,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过我们可以明显看出, 新生儿会对就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而冲击程度如何就要看我们能否在形成又一次就业高潮前完善好我国的就业保障机制, 为人们提供多渠道的就业方式。而中国的资源相对于庞大的人口数量来讲永远是稀缺的, 这就决定了中国保障体系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顾此失彼的。一方面要解决当前的养老金亏空问题, 另一方面又要对新生儿的社会保障加强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项保障机制一定会日趋完善, 但就中国国情而言, 这无疑会给中国现行体制带来巨大的压力, 将极大地冲击尚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因此, 我们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的任务依然艰巨。

( 3) 加剧房价的上涨、内需的抑制、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破坏。开放二胎政策, 未来二三十年后对住房的刚性需求也会不断加大, 从中我们也可以预见到未来房价降低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因为很多时候父母都会为孩子们考虑这些问题, 所以千万人的住房问题也成为未来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 这会对现有的内需性支出造成很大的抑制。因为父母可能未来生育二胎都不愿意花钱进行消费, 都希望把钱留给孩子未来买房, 这也许会成为未来20年经济发展中提振内需所需要面对的较大的问题。虽然前面提到要培育相关教育产业的发展, 但也许是以牺牲其他产业发展为代价的。父母的收入可能会被昂贵的教育费用所侵蚀, 所以说内需某种程度会在其他方面受到抑制, 从而该政策会对内需的提振造成冲击。与此同时, 新生儿会加剧资源的消耗, 因此我国未来的资源环境都会承载着巨大压力, 特别是人口活动所带来的碳排放、石油消耗、粮食消耗等都对我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本就居于世界末尾, 再增加两千万人口便无疑加速了资源的消耗, 同时加大了本就脆弱的环境的压力, 使其更加支离破碎。虽说我国地大物博, 但是根据测算, 我国宜居区域远远没有960万平方千米, 自然也就不能承受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

3 结 论

我们从理论与实证方面分析了开放二胎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以及人口结构变化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 并得出一系列结论。开放二胎政策既可能改善中国的人口结构、弥补养老金亏空以及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也可能给家庭和子女带来巨大的风险、冲击就业市场和社保体系以及加速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开放二胎这项政策是一柄双刃剑, 关键看我们如何科学地进行运用。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 应该根据本国国情并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采用逐步开放二胎的政策, 使中国的人口结构适应于经济的发展、适应于社会财富的创造, 为经济发展提供不断的内生动力, 走出一条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马尔萨斯.人口原理[M].陈小白,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77.

上一篇:证券投资与分析求职简历下一篇:毕业留言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