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专题教学设计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网络教学专题教学设计

网络教学专题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小数 的产生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明确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养成善观察、爱动脑、喜创新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与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带,尺子,木条等 五.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今天我非常荣兴在这宽敞明亮而又设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室里面给大家上课,更感到自豪的是给我们聪明可爱的四(1)班的同学上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吗?

首先老师带大家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估一估,测一测 <一>、情境导入

.师:拿出一彩带,猜猜彩带的长多少米?生先估猜,再测(0.9米)

小结:如果要用“米”做单位的话,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聪明的人们想到了用分数、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板书:小数的产生。课件演示)

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小数?说几个不同的小数。

0.90,1.5.2.85,这些小数表示什么意义吗?和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这又是本节课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板书:和意义。课件演示)<二>、探究新知

1、构建一位小数的意义。

师: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用1米的木条去测4分米的木条,你有什么方法吗?你说……,能把这根木条细化吗?

生:把1米的木条平均分成10份,标上刻度,每份是1分米。

师:能用分数表示吗?能用小数表示吗?

生:能,1/10米,0.1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米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就是0.1米。因为1/10米还不够1米,用米作单位不能写“1”,得不到一个整数,所以我们在整数部分写上“0”,后面加上一个点,点后面写上“1”,读作“零点一”,表示1/10米。

师:这下有办法量4分米的木条了吗?表示什么?

生:有,0.4米,表示十分之4。

师:7分米用小数表示是?

生:0.7米

问:这些分数的分母是多少?这些小数的小数点右面有几位?是几位小数?(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指出:这些小数都叫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教师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表示十分之几米,可以用像0.1米、0.4米等这些一位小数来表示。(板书:一位小数、十分之几)

2、构建两位小数的意义

师:如果我们再把这根木条平均分成100份,标上刻度,每份是多少?生:1厘米

师:1厘米是几分之几米?用分数怎么表示?

师: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吗?

生:1/100米,0.001米。

师:如果是4份呢?是几厘米?是几分之几米?用分数怎么表示?7份呢? 生:4厘米,4/100米,0.04米。

生:7厘米,7/100米,0.07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一份或者是几份表示百分之几米,可以用像0.01、0.04这种两位小数来表示。(两位小数、百分之几)

3、认识三位小数。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表示十分之几米,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一份或者是几份表示百分之几米,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如果我们把1米分1000份,这样的一份可以有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4份?7份?

学生:1/1000米,.0.001米; 4/1000米,.0004米; 7/1000米,.0007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者是几份表示千分之几米,可以用像0.001、0.007这种三位小数来表示。(三位小数、千分之几)

如果照这样分下去,还会得到些什么样的分数呢?如何改写成小数?

师:如果把这个尺子平均分成10000份,写成的小数是几位小数呢?表示什么?…….教师指导学生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分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得出: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课件演示)

4、构建小数的单位

师:老师这设计了三关闯关题,看同学们能不能顺利的闯过三关,敢不敢迎接挑战,?(课件出示题目)生回答

师:我们的身高用长度单位,体重用质量单位,整数也有计数单位,那么小数也不例外,也有计数单位,你们想知道小数的单位是什么吗?

师小结:像0.2,0.9这样的一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成有许多个1/10组成的,那么我们就说1/10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写成0.1。

板书:计数单位

十分之一 0.1 师:像0.06,0.58这样的两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成有许多个1/100组成的,那么我们就说1/100是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写成0.01?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百分之一 0.01 师:那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分之一 0.001)

师:那四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呢?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概况一下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分别写作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

一、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课件演示)分小组讨论

0.1、0.01、0.001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教师出示:0.1米里面有()个0.01米 0.01米里面有()个0.001米 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师小结:用一句话概况就是(出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课件演示)

师:你认为这句话中最关键的词语是哪一个?让学生解释“相邻” 0.3计数单位是什么?它里面有()个这样计数单位?0.99、0.315呢?……

<三>、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小数的意义,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看你是不是真正掌握了,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 第三关:用 手 势 判 断 下 面 各 题

0.08里面有8个0.01。()1/1000米和0.01米的长度相等。

()0.15表示的是15/1000()3个0.1是0.3。()0.1里面有10个0.01()老师小结归纳:同学们真行!<

四、>总结(课件演示)

师:你在这一节课里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遗憾?有什么发现或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

师:掌握了这么多知识,心里高兴吗? 师:想知道小数产生的历史吗?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把整数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

【设计意图:最后又适时地把把与小数有关的格言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小数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作业布置。

1、练习九第1、2、3、4题。学生独立完成。

2、拓展题:天才 =1/100 的灵感+ 99/100 的勤奋 ——爱迪生 你能用小数表示等式中的分数吗?

这句名言对 你有什么启示?把你得到的启示写在练习本上,下课后跟同学交流 一下。

六.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小数的产生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十分之几)两位小数(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千分之几)……

1分米

1厘米

1毫米

…… 0.1米 0.01米

0.001 米

……

1/10米 1/100米 0.4米 0.04米

0.7米 0.07米 0.007米计数单位

1/10 1/100 0.1 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0.004米 ……

……

…… …… …… 1/1000

1/1000

网络教学专题教学设计 篇2

从语文教材的发展历史来看, 教材的编排方式经历了文选型、语言训练型、训练点和内容组合型直至今天的专题组合型。

新课程推荐教师们开展专题教学, 所以应严格界定专题教学概念。专题主要是指专门研究及讨论的题目, 德国注重专题教学方面的研究, 20世纪背景下的专题教学已然发展为西方国家教育教学的主要模式。现阶段, 国际上专题教学内涵主要是专题式学习, 学生可通过专题研究及作业和作品等方面产出过程而自我主动规划, 属于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则将其称之为专题式教学。

顾之川先生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 (必修) 》的编写说明中写到:“教科书中的‘梳理探究’实际上是一些语文专题活动。这些活动中有些注重学生早期所学知识的梳理, 可有效整合且巩固学生长时间积累的各项知识。比如, 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各类句式, 或者是诸多古代文化常识等类课程, 这些课程都注重必修课程结束时, 全面梳理古代诗词作品中所包含的各类文言词语与句式。

2.专题教学探析

(1) 对学生的意义

(1)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往往在展开专题学习之前, 教师会提前分析总结对应知识, 也容易发挥出集体的力量, 促进同行间的协作, 精心探析以打造专题。这样的课程就不会空洞无味, 其有含量系统化的内容, 使得教学课堂有趣精致, 使得课堂更容易驾驭, 这样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 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号代表的各类新型知识, 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构建的概念及实质性联系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中明确指出, 具体课程目标要着眼于所选目标, 从而围绕此目标不断增强语文积累且给予深层梳理。比如, 客愁诗的梳理及探析, 此专题活动可促使学生全方位掌握中华古诗词中客愁文化, 主要探析客愁文化内涵, 注重其表现形式的分析。

(3) 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专题学习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应将传统被动式学习转为自主合作式学习, 也就是探究式学习, 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及能力, 为国家培养研究型及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比如, 关于客愁类诗词探析及数量, 或者是探究式专题活动, 学生应深层梳理相关课本及试题, 找寻各类资源, 从而探析客愁文化主要内涵和表现形式, 这样可提升学生自身研究意识及能力。

(2) 对教师的意义

(1) 促进教师之间团结协作

专题学习效果的提升应注重对应专题的拟定及实施和评价, 这些都是学生自身思维及其智慧的充分激发, 这也便于活跃课堂氛围, 同时使得教师之间互相协作, 共同致力于此专题研究的完成。这样教师亦可于教学中得到快乐, 以提升教学效果及科研成果。

(2) 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指出, 研究型学习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 着眼于自然及社会与生活, 选用合适的专题展开深层探析, 在实际研究中获得知识, 且充分应用知识处理学习活动中的问题。所以也可以说研究性学习本质上也是专题探究式活动。教师应具备研究能力, 这也是现代化教育发展形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利用专题式教学提升教师对专题研究的积极性, 从而激发出教师自身潜能, 这样也可有效培养教师自身科研能力。

(3) 对课程开发的意义

(1) 开发母语课程资源

新课改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应注重课堂教学资源及课外学习资源, 比如教科书中、教学挂图中、工具书中、报刊中等, 或者是电影及电视和广播, 再加上报告会及演讲会和辩论会等, 再者就是自然、文物、古迹、风俗、风情, 还有就是国内外各方面重要事件或日常生活话题, 语文课程资源均可蕴含于这些事物及事件中, 专题式教学属于新型课程教学模式, 此类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主体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亦可深层挖掘学科内部资源。

(2) 必修及选修材料的整合

新课改实施让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性, 教学并不是教教材。相关调查显示, 某些一线教师均是有必修, 也有必修, 并且他们总是认为必修教材应认真讲, 选修则没必要。或者是关于围绕必修及选修课程展开具体专题研讨, 注重版块归纳和深层整理, 这些问题均是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专题式教学可以有效处理该问题, 比如古诗词学习, 大家都知道古诗词浩瀚如海, 不过其教学也是有很多合理的方式的, 只是需要教师加强梳理、分析、总结, 找出其间所存在的规律, 这样就可将教学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Bedner, AK, D.Cunningham, TM Duffy, et a.l (1992) Theory into practice:How do we link In Constructivism and the Technology of Instruction:A Conversation, 17-34[C].TM Duffy, D.H.Jonassen Ed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illsdale, NJ.

网络教学专题教学设计 篇3

一、提高认识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前提

所谓教学专题研究,就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探索教学规律的研究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为了搞好教学专题研究,首要任务是要弄清进行教学专题研究的意义和作用,克服教师在心理上的障碍。在实际中,若任课教师不搞教学专题研究,只凭教学经验,也许能把课勉强地讲下去,但教学质量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若能结合教学进行专题研究,用科学方法研究教育对象和教学规律,就能使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也会使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教师只要重视教学专题研究工作,认真实践和总结,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例如,研制语文新教具就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找准选题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途径

如何确定教学研究课题,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关键。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任课教师应该从中学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所教学科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这种从教学实际中选题的方法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任课教师课务较重,很少有较多的时间去作纯学术性的大课题研究,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有利因素,抓住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这样就能快出成果,提高教学专题研究的效率。

就语文教学而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很多,例如,如何解决语文难教难学的问题;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语文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问题;如何转化后进生的问题;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语文会考和高考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前,应该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是否对这个问题已经研究过,还存在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这样可避免重复性研究。例如,如何全面考查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就把它列为一个研究课题,专门研究改进的方法,采用标准化测验形式,闭卷考查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最后采用实验操作考查学生的语文实验能力。考完以后,采用无记名的问卷形式,让学生发表对这次考试方法改革的看法,教师则对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综合考试法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际水平,反馈性强,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易于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种较好的考试方法的结论。

三、掌握教育理论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保证

教学专题研究是用科学方法探索教育规律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教学规律。任何脱离教育理论的研究都是没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来说,中学教师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是有所了解的,但只凭这些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与理论,掌握教育统计和评价方法,更应掌握与教学研究专题相关的教学理论。如果没有掌握教育理论,就谈不上教学专题研究,最多也只能是教学经验总结。若能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就能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交叉科学的出现,给教学专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教学专题。因此,教师除了要掌握教育科学的一般理论知识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广泛地学习与教学专题研究相关的各门知识,特别要注意学习新学科,比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为了更好地从事教学专题研究和交流研究成果,还应提高外语水平和微机操作能力。否则,即使研究成果水平再高,交流起来也很不方便,更难进行国际交流。

四、撰写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是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专题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应认真撰写教学专题研究论文,这是推广教学专题研究成果和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惜的是,有些教师花了不少时间进行了一些教学专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对撰写教学专题论文却不感兴趣,结果是研究成果不能及时推广和应用。实践证明,教师只要以高度的热情、坚定的毅力、浓厚的兴趣去撰写教学专题研究论文,就一定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例如,我们年年都要搞高中语文竞赛辅导工作,学生竞赛成绩也不错。但是,究竟怎样才能搞好语文竞赛辅导工作?它有哪些客观规律?这些都是值得很好研究的。于是,我们就把它作为语文教研组的专题研究课题,由我和另外两位老师组成课题组,进行专门地研究和实践,并注意加强总结性的撰文工作。由于大家共同努力,语文竞赛辅导的方法、内容和相关练习很快就撰写成文了。后来这项教学专题研究总结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年会上进行了交流并荣获全国二等奖。要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专题研究论文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花大力气才能完成这项工作,这是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方面。教学专题研究总结论文定稿以后,应及时请学校和市内教研部门进行评审鉴定,或者寄往一些专业会议或有关杂志,争取各种机会进行交流。要注意研究成果的及时总结、及时鉴定、及时交流,否则,由于时限的原因也会使原本很新的研究成果失去价值,在这方面我有深刻的教训。但是,由于自己没有注意及时总结,没有及时在有关杂志上发表,但再想发表我们的成果时已为时过晚。

aieiui教学设计专题 篇4

ai、ei、ui

徐春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ai、ei、ui 3个复韵母,能认清形,读准音。

2.学会ai、ei、ui的四个声调,初步了解标调方法。

教学重点:

1、认清ai、ei、ui形,读准音。

2、学会ai、ei、ui的四个声调以及标调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ai、ei、ui的四个声调以及标调的方法。

教学手段:课件、气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出示八个带有单韵母的气球,学生上台比比谁先吹起来并按照顺序说说自已是

谁。

生答:我是a、我是e、我是o…我们都是单韵母。

2.请生看大屏幕:板书:

9、ai、ei、ui

3.教师:像这样,由两个或三个字母组成的韵母叫复韵母。小朋友们,这节课

我们学习ai、ei、ui三个复韵母。

二、口述目标。

1.学会ai、ei、ui 3个复韵母,能认清形,读准音。

2.学会ai、ei、ui的四个声调以及标调的方法。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1、口述自学指导(一)

请睁大眼睛,放松心情,看看下面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呀?你发现ai是由哪两个单韵母组成?给它们戴上四顶帽子,你还认识吗?快看一看读一读吧。(2-1-

分钟后比一比谁学得好)

2、先学

(1)根据自学指导,认真看图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抽生反馈。

3、后教

(1)结合学生发音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单韵母a和i在一起就变成了复韵母。(生跟

着念两遍:复韵母)发ai音时,先张大嘴巴发a的音,口形由大变小很快滑向i,a读得重,i读得轻,中间气不断,一口气读成ai。

(2)教师领读三遍,学生模仿读。

(3)课件出示ai 的四个声调,讲解标调方法:ɑ(大哥)o

(二)e

(三)i

(四)u

(五)ü

(六)ɑ o e i u ü 六兄弟,大哥在时找大哥,大哥不在找二哥,二哥不在找三哥,三哥不在找四、五,四五一起标在后。

(4)生齐读、分组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练习,达到读准音的目标。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1、口述自学指导二

看下面这幅图,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你发现ei的发音有什么特点,由哪两个单韵母组成?相信聪明的你们两分钟就能完工。(好!开工啦)

2、先学

(1)根据自学指导,认真看图自学。

(2)抽生反馈

3、后教

(1)丁丁在砍柴,发出ei ei ei的声音。单韵母母e和i在一起,就变成了复韵母

ei

(2)教师点拨:读ei时,先发e的音,很快滑向i,e重i轻。

(3)师范读,生跟读、齐读、个别读。

(4)给e标调,进行四声练习。(教师强调标调方法)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1、口述自学指导(三)

看看下面这幅图上有什么?你能从图上找到复韵母ui吗?给它标上四个声调,读一读吧。(两分钟的紧张学习,开始)

2、先学

(1)根据自学指导,认真看图自学。

(2)抽生反馈

3、后教

(1)天气渐凉,微微脖子上都围上围巾了。单韵母u和i在一起,就成了复韵母ui了。

(2)教师点拨:读ui时,先发u,口形慢慢变小,变成i.u重i轻,一口气连成。

(3)指名读,师相机纠正。

(4)师范读,生跟读,指名读。

(5)给ui标调,进行四声练习。(告诉学生ui声调标在i上,运用顺口溜:i u

在一起,声调标在后一个)

六、巩固练习(快乐大转盘)

出示课件:aieiui,学生认读。

七、第四次先学后教

1、口述自学指导四

说说ai、ei、ui3个复韵母的组成,想想每个字母应占什么格?(2分钟后比一比谁学得好)

2、先学

(1)根据自学指导,思考。

(2)自学后指 名回答

3、后教

(1)师:这三个复韵母都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单韵母在四线格中写在什么位置。复韵母也写在那个位置。(切记不能将它们写开了)

(2)教师范写,让学生观察书写顺序。

(3)学生抄写字母,教师巡视,纠正姿势。

(4)展示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改。让学生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写得不太好,教师强调两个字母要写得紧凑。

八、当堂训练

1、在拼音本子上写一写ai、ei、ui的四声。

2、打乱ai、ei、ui的四声顺序读一读

教后反思:

1、学习目标没有“会写aieiui 这一条,而课中却有涉及。我不够心细

啊。

2、没有对aieiui三个复韵母的发音方法进行讲解。一激动啥都忘。

3、语言不够规范,太俗了。

4、送了学生猪八戒后可鼓励学生别放弃,争取把它抹掉。

5、当学生答案不统一时,可让组长代表说话,体现团结,和谐的氛围。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专题 篇5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数学广角第1课时P112烙饼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烙饼的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结合教学活动,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烙3张饼所用的最少时间,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纸片学具

教学预设:

一、直接揭题:

1、今天,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烙饼问题。(板书:烙饼)

2、课件出示情景:从这些信息里你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①两面都要烙②每面烙3分钟③最多可同时烙两只

3、如果按这样的方法给我们每个同学都烙一只(**只),需要多长时间?如果给四年级几个班每人烙一只需要多少时间?

4、你能马上回答出结果吗?

5、看来数据较大时,我们无法马上得出结果,这时我们可以怎么办?(引导学生从数据小的开始研究,找出规律,运用规律来解决数学问题)

二、研究烙法:

1、你认为烙一张饼,需要烙几次?2张怎么烙?(演示)

为什么一张饼烙的时间与2张饼烙的时间一样呢?

2、小结:看来锅里不空着,时间就节省了。那么烙3只饼需要多少时间呢?

3、如果你没有操作的材料,可以怎么办呢?

①可以画图②可以用字母或数字表示③用书本代替

学生独立操作,师巡视指导。

4、反馈交流:

①你觉得要多少时间?

②先展示12分钟的烙法,再进行9分钟的烙法。

③你们认同哪一种?它什么地方节省时间了?(展示)

④为什么一定要把一只饼拿出来才能节省时间呢?

⑤1只饼单独烙要6分钟,2只饼一起烙也要6分钟,烙3只饼只要9分钟,这就是3只饼的最快烙法。

5、应用烙法:

①如果要烙4只饼,不准操作,怎么烙?(2只2只烙)能不能分成1只和3只烙)②5只饼呢?(要分成3只+2只烙,为什么不2只+2只+1只烙呢?)③6只饼呢?(2只+2只+2只或3只+3只)你喜欢哪一种?

算一算时间怎样?

④请你安排7只饼与8只饼的最省时的烙法?交流(你为什么这样烙?)

6、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只6分钟3只9分钟(最快烙饼法)

4只(2只2只)12分钟5只(2只+3只)15分钟

6只(2+2+2)18分钟7只(2+2+3)21分钟

8只(2+2+2+2)24分钟

说说,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

引导:发现饼的只数与最省时间的关系。

三、应用规律

1、通过研究数量较小的饼张数,我们得到了一些规律。下面运用这些规律你会安排烙20、40、55、101的方法、算出它们的时间?

2、研究烙饼问题对我们的生活有用吗?

①让学生说一说。

②出示生活中的题,安排一下。

复印5张文字资料,正、反面都要复印。如果一次最多放两张,那么你认为最少要复印几次?你是怎么安排的?

一个电脑小游戏,可以单人玩,也可以双人玩,每局的时间是10分钟。现在甲、乙、丙三个小朋友每人都想玩2局,你打算怎样安排?最少需几分钟?

我们有9位老师在这里实践,老师坐303车来学校,可是上车后只有3只位置,为了让每一人尽可能少站,我们可以怎样安排?

如果坐车30分钟,每人需站多少分钟?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烙饼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回忆一下,今天我们怎样来研究烙饼问题的?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专题 篇6

黄家营镇中心小学彭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个性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增强学习兴趣及合作意识。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及复述,巩固对课文人物形象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2)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语

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美猴王的过程,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理解词语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2、调查了解:这是什么电视剧的主题曲?说说你知道的大概内容。

3、简介《西游记》,ppt出示主要人物图片,问: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4、小结过渡:

老师也和大家一样,喜欢看《西游记》,也喜欢孙悟空。羡慕它神通广大的本领,惊叹它那些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可是你知道孙悟空从何而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吗?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西游记》中第一回——《猴王出世》。(板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字词

1、生浏览课文,划出生字词。

2、ppt出示字词生认读。

3、同桌读文,把句子读通顺,划出不懂的地方。

4、解疑:“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通了人性。ppt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读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生的回答再问:围绕这件事作者讲述了哪几部分?(石猴诞生——独闯水帘洞——带领群猴入洞)

四、细读课文,讨论学习

1、读文,讨论: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用自己 的话来说说。(仙石→仙胞→石卵→石猴)

2、反馈交流。

3、过渡:

4、生独立思考:从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中,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里看出来的?在句旁写上批注。

5、汇报

6、小结:至此,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它不仅仅是一只猴子,更像是一个人。喜欢这样的猴王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西游记》只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可谓沧海一粟。希望大家平时多看名著,多看经典。仔细揣摩古人用词的精妙之处。愿你们一生与经典相伴!

五、复述故事,加深印象

1、在《西游记》主题曲中再读课文,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完后选择一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和同桌讲讲。

六、课外拓展:

1、读读《西游记》原著,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2、在适当时候举行一次讲《西游记》的故事比赛。

板书:21*猴王出世

专题教学有效性探究 篇7

怎样通过教科书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打造高效课堂呢?我认为, 专题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专题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主要由教师对教科书进行合理、科学的“集成式教学”, 让学生在知识板块中自主体味语文的妙处, 形成思维“知识树”;第二个环节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 根据知识点进行自主的“专题研究”。

一、专题教学的作用

语文课堂常常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学生认为听与不听没什么区别, 至少与分数的高低关系不大;甚至, 语文课堂沦为了学生完成其他学科作业的时间段。面对“人在神不在”的学生, 语文教师大为神伤。仔细思考, 语文课堂上, 教师不停地围绕课文反复咀嚼, 直到连渣滓都嚼不出味儿来了方肯罢休, 这样的教学方式, 不光难说“文学味”, 更难以吸引学生仔细聆听。因此, 语文爱好者的数量正惊人地流失着。

我认为, 将《祝福》一文反复“压榨、拧干”, 获得的感悟不会比从《呐喊》、《彷徨》中提炼出的养分多。要了解鲁迅, 多读其小说、杂文方为读懂他的最佳方法。祥林嫂不过是钻石上流光溢彩的一面, 打磨得再亮, 也无法折射出钻石本身的光芒, 以蠡焉能测大海之水量!陶渊明所谓“好读书, 不求甚解”言之有理啊!见多识广, 读多了, 自会思考。

专题教学围绕某一教学目标, 在深入研究若干文段的基础上求同存异, 进行“板块式教学”, 实现课堂教学的“形散神不散”, 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参与中, 形成细致、深入思考的能力。如前文所述, 为了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专题教学包含两个环节———教师的专题教学和学生的专题研究。前者必须是教师在结合学情的基础上对教科书、知识点进行合理化整合, 这样才能更好地贴合学生实际, 更有利于实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后者一定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实现的, 在之前板块化的知识梳理、整合后, 实现自主阅读与思考。

“教”是为了“不教”, 专题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知识点的整合, 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彻底掌握, 为日后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无师自通打下基础。因此, 专题教学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更重视对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更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同时, 因为涉及的知识、内容更广、更多, 课堂上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就更高。因此, 专题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 也会调动教师自身的积极性, 要求教师努力开拓与延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拓展学生的思维。

所以, 专题教学势在必行!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 以教学的手段挖掘教科书的深度, 用专题的方式拓展教科书的宽度。

二、专题教学的方式

如何进行有效的专题教学呢?方式如前文所说, 分成教师的专题教学和学生的专题研究两部分。本文将主要探讨专题教学的有效方式———教科书的专题整合、知识点的专题整合。

(一) 教科书的专题整合

1.以一个单元为单位。高中语文的教学一定要有整体意识, 课文不能孤立开来单篇单篇地咀嚼。一个新单元的教学, 首先应找出本单元课文中重要的相同点, 其次再以此为教学目标, 形成设计思路, 这样能够避免各自为政、零敲碎打的弊端。如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有3篇课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 都是我国散文中写景状物的名篇, 都是通过细致描绘山川大地、自然风物的美景, 来表达作者对自然、对人生、对时代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而学生对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理解得并不深刻, 只是肤浅地记住了, 并没有灵活掌握。对此, 在设计这个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时, 我就将“让学生深入理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为了首要教学目标。

寓情于景的散文往往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神奇的大自然, 来展现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读这类课文, 需要透过文字展开联想与想象, 调动情感, 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和意境。因此, 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 我先展示一幅清晨露水荷花的图片, 然后让学生说出看到图片时的心情, 用语言描摹图片中的景色, 再分析情、景关系, 之后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片段, 感受景物柔美、蒙眬之感, 体味作者由不宁静—欣喜—回到现实、再到推古及今越发低落的心态。教学《故都的秋》一文, 我先让学生找出故都秋的特点———清、静、悲凉, 再让学生体味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景物描写来反映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教学《囚绿记》一文, 我先让学生思考那株被“我”所囚的常春藤有哪些特点, 再联系时代背景, 思考作者当时的心境, 最后总结作者所运用的手法———托物言志。之后, 为了强化学生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理解, 又拓展了几篇此类佳作《我的空中楼阁》、《绿》、《花床》等, 以深化学生思维。

这样的专题教学, 整合了教科书的内在联系, 抓住一个重点, 深入研究, 避免了面面俱到的“填鸭式”知识灌输, 能更好地实现“一课一得”。同时, 大量课外文章的阅读, 既扩大了教学容量, 又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层次。

2.以一个学期为单位。语文教学更应该有全局观, 语文教师大可以展开拳脚, 拓宽思路, 以一个学期为单位, 通过整合本学期最重要的知识点, 确立教学目标, 形成设计思路。如人教版必修三议论文的教学“表达与交流”这一专题中, 4个写法指导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都是围绕议论文展开的, 而这学期的课文中恰恰有《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师说》、《过秦论》等几篇经典议论文。于是, 结合这几篇课文, 我设计了作文教学专题“在借鉴中成长”, 由4课时组成:通过借鉴《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巧妙避开梁惠王“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的问题、将话题自然过渡到“仁政”观点上来, 让学生学会巧妙选择论点, 然后结合《语文报》 (高考版) 2011年第45期作文“距离”, 训练学生寻找最优的议论角度, 确定最佳论点, 并完成同题作文;通过借鉴《劝学》中“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等正、反面比喻的大量使用, 让学生学习广泛使用正、反面论据, 使文章论证更充分;通过借鉴《师说》中对从师的正确态度———以道为师的论述, 让学生学习对比论证法;通过借鉴《过秦论》中对秦国由崛起、发展、统一天下到灭亡过程的记叙, 让学生学习扣合文章论点进行详略得当的记叙, 并完成作文练习“宽容”。这个文言文单元的教学, 不再是单一的以文言知识为主, 而是以议论文的写作为线索, 整合教科书内在关系, 以期让学生通过4课时的学习, 初步具备议论文的基本写作能力。

这种以学期为单位的专题教学, 突出了本学期教学重点, 更利于学生综合地学习、感知语文。它有效地避免了以单元为单位的专题教学的相对单一性, 内容更全面, 形式更多样。

(二) 知识点的专题整合

1.成堆的套题、散乱的练习往往让学生晕头转向, 找不出规律。因此, 必须以单个知识点为单位, 深入思考、探索, 方能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如高三阶段的专题复习“病句”, 我先让学生完成一套包含各种错误类型的病句习题, 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逐步启发学生总结出病句的8种常见错误, 使学生对病句形成一定的敏感度。

这样的专题式训练增强了学生的语感, 强化了他们对病句的本能性认识, 提高了做病句题的速度和精准度。

2.语文课堂不应囿于教科书, 这样会限制学生的视野, 束缚他们的思维, 出现语文教学中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尴尬境况。所以, 专题教学应该打破教科书的限制, 大胆引入大量优秀文学作品, 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感知语文之美, 而不是在对仅有的几篇课文干巴巴的咀嚼中厌倦语文。

比如诗歌鉴赏, 结合不同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 知人论世后方能更好地了解作品表达的真实感情。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词”的教学, 教科书中选择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4位词人各2首作品, 共8首词。但事实上, 此4人最能代表两宋时期豪放、婉约之词风, 一两首词怎够?不过略见一斑, 焉见宋词之洋洋大观?因此, 我以4位词人为单位开设了4个专题教学板块 (“多情柳郎”、“旷达东坡”、“遗恨稼轩”、“率性易安”) , 在广泛了解作者生平、阅读 (诵读) 其作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词作更深广的内涵。如在“旷达东坡”专题中, 我按照苏轼人生的4个时期分别选取了一些作品, 让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去体会词作背后真实的东坡。选择的作品, 有他初入仕途时期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江城子》 (翠蛾羞黛) 、《望江南》 (春未老) 等;外调贬谪时期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 、《浣溪沙》 (簌簌衣巾) 、《临江仙》 (夜归临皋) 、《鹧鸪天》 (林断山明)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 等;召还又外放时期的《水调歌头》 (昵昵儿女语)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等;远贬惠、儋时期的《归朝欢》 (我梦扁舟) 、《木兰花令》 (霜余已失) 等。

通过对苏轼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作品的品读, 让学生对词人形成一个相对个性化的立体认识, 这样的认识不是教师直接给出的结论, 也不是拘泥于教科书上的现成答案, 而是经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得出的, 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此外, 学生自己做的专题研究也是专题教学的重要方式, 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遗传育种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篇8

“遗传育种专题复习”涉及孟德尔定律、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转基因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等遗传学基础知识,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植物细胞工程育种等多种遗传育种方法,复习教学需帮助学生建构一个知识网络。其中“基于遗传育种新情境的创新能力培养”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一个个真实新颖的学习情境为学习活动载体,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遗传育种的各种方法的主要步骤,辨别其主要遗传学原理。

2.能力目标:运用遗传育种方法解决新情境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认同遗传学研究对人类生活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图片展示金鱼“红似火、白如雪、蓝若繁星、橙似黄花”以及可以为金鱼生活提供氧气的金鱼藻,简介金鱼和金鱼藻的相关生物学特性:金鱼是二倍体,只有受精的卵细胞才能发育成个体,三倍体、四倍体也可以存活。金鱼藻是被子植物,水中受精,早春种子在泥中萌发。进而导入课题。

2.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择和子代基因型的鉴定

[例题1]人们偶然发现一头罕见的大尾鳍金鱼。假设大尾鳍(A)对小尾鳍(a)显性,红色(B)对白色(b)显性,且在两对常染色体上。现有纯合的小尾鳍红色金鱼(aaBB),试利用该大尾鳍白色金鱼(Aabb)设计杂交实验,以尽快获得纯合的大尾鳍红色金鱼(AABB)。(写出遗传图解并结合文字说明)

参考答案:

③利用第二代杂交后代中的aabb对A_B_进行鉴定,得到AABB个体。

教学意图:①复习杂交育种;②让学生理解为得到AABB个体需进行两代杂交,并思考如何选择杂交亲本;③让学生明白在A_B_中鉴定得到AABB个体,需进行第三代杂交。

教学反思:为数不少的学生让第二代杂交后代中的A_B_进行“连续自交”以得到AABB个体,这显然不对。因为A_B_个体的基因型不能确定,连续自交实际上就是A_B_群体内的随机交配。这些学生只是生搬硬套了植物杂交育种选育纯合子的方法,同时也有审题不清的原因,没有注意到题干中的“尽快”。

3.基因工程育种以及纯合子的选育

[例题2]现有纯合的小尾鳍红色金鱼(aaBB),试设计实验思路,培育得到纯合小尾鳍红色具荧光金鱼(荧光基因用D表示)。

参考答案: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荧光基因(D)导入受精卵得到Dd个体(d表示无荧光基因),将Dd自交得到DD、Dd和dd后代,再利用dd对DD和Dd进行鉴定,得到DD个体。

教学意图:①复习基因工程育种;②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Dd个体选育得到DD个体。

教学反思:笔者在备课时没有想过通过转基因技术得到的是一条还是多条Dd金鱼。部分学生认为基因工程育种只得到一条Dd金鱼,因此让该Dd个体与dd个体杂交,再让杂交后代中Dd雌雄个体互相交配得到DD后代,同样合理。

4.多倍体育种以及同源四倍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如何分离

[例题3]欲将小尾鳍红色具荧光转基因金鱼品种(aaBBD)在自然水域放养,但又担心外源荧光基因通过与野生近缘种的有性杂交在自然界污染扩散。试设计实验思路解决这一难题。

参考答案:将该品种Dd(d表示无荧光基因)自交得到DD、Dd和dd的受精卵,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DDDD、DDdd和dddd的个体,再让DDDD、DDdd与原品种Dd杂交得到三倍体后代,最后还需淘汰三倍体后代中的ddd个体。

教学意图:①复习多倍体育种;②在理解三倍体高度不育的基础上,参考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设计三倍体金鱼的遗传育种方案;③让学生思考同源四倍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如何分离,并明白DDdd个体将产生3种配子,即DD、Dd和dd,比例为1∶4∶1,因此最后还需淘汰三倍体后代中的ddd个体。

教学反思:①部分学生认为培育得到四倍体金鱼就可以在自然水域放养了,即使与野生二倍体鱼交配,产生的三倍体后代也是高度不育的。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四倍体个体互相交配产生的后代是可育的。②部分学生将题干中一条Dd金鱼与普通金鱼杂交以获得更多Dd个体,再让Dd自交,这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欲在自然水域放养的金鱼品种应该是有很多雌雄个体的,并不是只有一条。③部分学生让DDDD、DDdd与普通金鱼dd杂交以得到三倍体后代,同样合理。④部分学生没有想到DDdd个体会产生dd配子,因此最后还需淘汰三倍体后代中的ddd个体。

5.诱变育种

[例题4]现有纯合的大尾鳍金鱼(AA),试设计实验思路,期望培育得到超大尾鳍金鱼。

参考答案:利用诱变育种方法,有可能获得超大尾鳍(A+)的性状表现。

教学意图:复习诱变育种。

教学反思:期望培育得到的是“超大尾鳍”金鱼,并不是“超大”金鱼,而超大尾鳍是原来金鱼品种所没有的新性状,故应运用诱变育种方法。部分学生审题不清,拟采用多倍体育种方法,这样将可能得到超大金鱼。

6.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

[例题5]以AAbbdd和aaBBDD金鱼藻植株为原始材料(3对基因在3对同源染色体上),试利用遗传育种方法,尽快得到aaabbbDDD植株。

参考答案:①AAbbdd与aaBBDD杂交得到F1植株AaBbDd;②F1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长出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aabbDD植株(甲),收获其种子;③一部分甲种子长出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aaaabbbbDDDD植株(乙),乙植株与未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甲植株杂交,即可得到aaabbbDDD植株。

教学意图:①复习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②引导学生在得到AaBbDd植株后,如何尽快得到aaabbbDDD植株。

教学反思:①部分学生直接将原始材料用秋水仙素处理,没有注意到原始材料是植株而不是幼苗,故不能达到目的。②获得乙植株,以及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如果两者在前后两年完成,则不符合“尽快”要求。

7.植物细胞工程育种

[例题6]科学家以金鱼藻与狐尾藻为材料,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得到光补偿点更低、产氧量更大的金鱼藻-狐尾藻植株。请说出这一生物工程应用的具体操作步骤。

参考答案:制备金鱼藻和狐尾藻的原生质体,并获得两者体细胞杂交形成的重组细胞,重组细胞再经细胞壁再生、脱分化和再分化,最后发育形成金鱼藻-狐尾藻植株。

教学意图:复习植物细胞工程育种。

教学反思:部分学生认为可以在狐尾藻中寻找“光补偿点更低、产氧量更大”的有关基因,再以金鱼藻细胞为受体,运用基因工程育种方法培育得到新植株。笔者在课堂上是这样评价的(有待商榷):其一,光补偿点更低、产氧量更大的有关基因并不容易找到;其二,在习惯上,转入狐尾藻基因的金鱼藻应该叫做转基因金鱼藻,而金鱼藻-狐尾藻植株则是指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得到的新植株。

(责任编辑 黄春香)endprint

一、教学分析

“遗传育种专题复习”涉及孟德尔定律、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转基因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等遗传学基础知识,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植物细胞工程育种等多种遗传育种方法,复习教学需帮助学生建构一个知识网络。其中“基于遗传育种新情境的创新能力培养”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一个个真实新颖的学习情境为学习活动载体,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遗传育种的各种方法的主要步骤,辨别其主要遗传学原理。

2.能力目标:运用遗传育种方法解决新情境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认同遗传学研究对人类生活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图片展示金鱼“红似火、白如雪、蓝若繁星、橙似黄花”以及可以为金鱼生活提供氧气的金鱼藻,简介金鱼和金鱼藻的相关生物学特性:金鱼是二倍体,只有受精的卵细胞才能发育成个体,三倍体、四倍体也可以存活。金鱼藻是被子植物,水中受精,早春种子在泥中萌发。进而导入课题。

2.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择和子代基因型的鉴定

[例题1]人们偶然发现一头罕见的大尾鳍金鱼。假设大尾鳍(A)对小尾鳍(a)显性,红色(B)对白色(b)显性,且在两对常染色体上。现有纯合的小尾鳍红色金鱼(aaBB),试利用该大尾鳍白色金鱼(Aabb)设计杂交实验,以尽快获得纯合的大尾鳍红色金鱼(AABB)。(写出遗传图解并结合文字说明)

参考答案:

③利用第二代杂交后代中的aabb对A_B_进行鉴定,得到AABB个体。

教学意图:①复习杂交育种;②让学生理解为得到AABB个体需进行两代杂交,并思考如何选择杂交亲本;③让学生明白在A_B_中鉴定得到AABB个体,需进行第三代杂交。

教学反思:为数不少的学生让第二代杂交后代中的A_B_进行“连续自交”以得到AABB个体,这显然不对。因为A_B_个体的基因型不能确定,连续自交实际上就是A_B_群体内的随机交配。这些学生只是生搬硬套了植物杂交育种选育纯合子的方法,同时也有审题不清的原因,没有注意到题干中的“尽快”。

3.基因工程育种以及纯合子的选育

[例题2]现有纯合的小尾鳍红色金鱼(aaBB),试设计实验思路,培育得到纯合小尾鳍红色具荧光金鱼(荧光基因用D表示)。

参考答案: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荧光基因(D)导入受精卵得到Dd个体(d表示无荧光基因),将Dd自交得到DD、Dd和dd后代,再利用dd对DD和Dd进行鉴定,得到DD个体。

教学意图:①复习基因工程育种;②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Dd个体选育得到DD个体。

教学反思:笔者在备课时没有想过通过转基因技术得到的是一条还是多条Dd金鱼。部分学生认为基因工程育种只得到一条Dd金鱼,因此让该Dd个体与dd个体杂交,再让杂交后代中Dd雌雄个体互相交配得到DD后代,同样合理。

4.多倍体育种以及同源四倍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如何分离

[例题3]欲将小尾鳍红色具荧光转基因金鱼品种(aaBBD)在自然水域放养,但又担心外源荧光基因通过与野生近缘种的有性杂交在自然界污染扩散。试设计实验思路解决这一难题。

参考答案:将该品种Dd(d表示无荧光基因)自交得到DD、Dd和dd的受精卵,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DDDD、DDdd和dddd的个体,再让DDDD、DDdd与原品种Dd杂交得到三倍体后代,最后还需淘汰三倍体后代中的ddd个体。

教学意图:①复习多倍体育种;②在理解三倍体高度不育的基础上,参考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设计三倍体金鱼的遗传育种方案;③让学生思考同源四倍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如何分离,并明白DDdd个体将产生3种配子,即DD、Dd和dd,比例为1∶4∶1,因此最后还需淘汰三倍体后代中的ddd个体。

教学反思:①部分学生认为培育得到四倍体金鱼就可以在自然水域放养了,即使与野生二倍体鱼交配,产生的三倍体后代也是高度不育的。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四倍体个体互相交配产生的后代是可育的。②部分学生将题干中一条Dd金鱼与普通金鱼杂交以获得更多Dd个体,再让Dd自交,这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欲在自然水域放养的金鱼品种应该是有很多雌雄个体的,并不是只有一条。③部分学生让DDDD、DDdd与普通金鱼dd杂交以得到三倍体后代,同样合理。④部分学生没有想到DDdd个体会产生dd配子,因此最后还需淘汰三倍体后代中的ddd个体。

5.诱变育种

[例题4]现有纯合的大尾鳍金鱼(AA),试设计实验思路,期望培育得到超大尾鳍金鱼。

参考答案:利用诱变育种方法,有可能获得超大尾鳍(A+)的性状表现。

教学意图:复习诱变育种。

教学反思:期望培育得到的是“超大尾鳍”金鱼,并不是“超大”金鱼,而超大尾鳍是原来金鱼品种所没有的新性状,故应运用诱变育种方法。部分学生审题不清,拟采用多倍体育种方法,这样将可能得到超大金鱼。

6.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

[例题5]以AAbbdd和aaBBDD金鱼藻植株为原始材料(3对基因在3对同源染色体上),试利用遗传育种方法,尽快得到aaabbbDDD植株。

参考答案:①AAbbdd与aaBBDD杂交得到F1植株AaBbDd;②F1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长出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aabbDD植株(甲),收获其种子;③一部分甲种子长出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aaaabbbbDDDD植株(乙),乙植株与未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甲植株杂交,即可得到aaabbbDDD植株。

教学意图:①复习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②引导学生在得到AaBbDd植株后,如何尽快得到aaabbbDDD植株。

教学反思:①部分学生直接将原始材料用秋水仙素处理,没有注意到原始材料是植株而不是幼苗,故不能达到目的。②获得乙植株,以及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如果两者在前后两年完成,则不符合“尽快”要求。

7.植物细胞工程育种

[例题6]科学家以金鱼藻与狐尾藻为材料,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得到光补偿点更低、产氧量更大的金鱼藻-狐尾藻植株。请说出这一生物工程应用的具体操作步骤。

参考答案:制备金鱼藻和狐尾藻的原生质体,并获得两者体细胞杂交形成的重组细胞,重组细胞再经细胞壁再生、脱分化和再分化,最后发育形成金鱼藻-狐尾藻植株。

教学意图:复习植物细胞工程育种。

教学反思:部分学生认为可以在狐尾藻中寻找“光补偿点更低、产氧量更大”的有关基因,再以金鱼藻细胞为受体,运用基因工程育种方法培育得到新植株。笔者在课堂上是这样评价的(有待商榷):其一,光补偿点更低、产氧量更大的有关基因并不容易找到;其二,在习惯上,转入狐尾藻基因的金鱼藻应该叫做转基因金鱼藻,而金鱼藻-狐尾藻植株则是指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得到的新植株。

(责任编辑 黄春香)endprint

一、教学分析

“遗传育种专题复习”涉及孟德尔定律、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转基因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等遗传学基础知识,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植物细胞工程育种等多种遗传育种方法,复习教学需帮助学生建构一个知识网络。其中“基于遗传育种新情境的创新能力培养”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一个个真实新颖的学习情境为学习活动载体,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遗传育种的各种方法的主要步骤,辨别其主要遗传学原理。

2.能力目标:运用遗传育种方法解决新情境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认同遗传学研究对人类生活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图片展示金鱼“红似火、白如雪、蓝若繁星、橙似黄花”以及可以为金鱼生活提供氧气的金鱼藻,简介金鱼和金鱼藻的相关生物学特性:金鱼是二倍体,只有受精的卵细胞才能发育成个体,三倍体、四倍体也可以存活。金鱼藻是被子植物,水中受精,早春种子在泥中萌发。进而导入课题。

2.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择和子代基因型的鉴定

[例题1]人们偶然发现一头罕见的大尾鳍金鱼。假设大尾鳍(A)对小尾鳍(a)显性,红色(B)对白色(b)显性,且在两对常染色体上。现有纯合的小尾鳍红色金鱼(aaBB),试利用该大尾鳍白色金鱼(Aabb)设计杂交实验,以尽快获得纯合的大尾鳍红色金鱼(AABB)。(写出遗传图解并结合文字说明)

参考答案:

③利用第二代杂交后代中的aabb对A_B_进行鉴定,得到AABB个体。

教学意图:①复习杂交育种;②让学生理解为得到AABB个体需进行两代杂交,并思考如何选择杂交亲本;③让学生明白在A_B_中鉴定得到AABB个体,需进行第三代杂交。

教学反思:为数不少的学生让第二代杂交后代中的A_B_进行“连续自交”以得到AABB个体,这显然不对。因为A_B_个体的基因型不能确定,连续自交实际上就是A_B_群体内的随机交配。这些学生只是生搬硬套了植物杂交育种选育纯合子的方法,同时也有审题不清的原因,没有注意到题干中的“尽快”。

3.基因工程育种以及纯合子的选育

[例题2]现有纯合的小尾鳍红色金鱼(aaBB),试设计实验思路,培育得到纯合小尾鳍红色具荧光金鱼(荧光基因用D表示)。

参考答案: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荧光基因(D)导入受精卵得到Dd个体(d表示无荧光基因),将Dd自交得到DD、Dd和dd后代,再利用dd对DD和Dd进行鉴定,得到DD个体。

教学意图:①复习基因工程育种;②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Dd个体选育得到DD个体。

教学反思:笔者在备课时没有想过通过转基因技术得到的是一条还是多条Dd金鱼。部分学生认为基因工程育种只得到一条Dd金鱼,因此让该Dd个体与dd个体杂交,再让杂交后代中Dd雌雄个体互相交配得到DD后代,同样合理。

4.多倍体育种以及同源四倍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如何分离

[例题3]欲将小尾鳍红色具荧光转基因金鱼品种(aaBBD)在自然水域放养,但又担心外源荧光基因通过与野生近缘种的有性杂交在自然界污染扩散。试设计实验思路解决这一难题。

参考答案:将该品种Dd(d表示无荧光基因)自交得到DD、Dd和dd的受精卵,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DDDD、DDdd和dddd的个体,再让DDDD、DDdd与原品种Dd杂交得到三倍体后代,最后还需淘汰三倍体后代中的ddd个体。

教学意图:①复习多倍体育种;②在理解三倍体高度不育的基础上,参考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设计三倍体金鱼的遗传育种方案;③让学生思考同源四倍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如何分离,并明白DDdd个体将产生3种配子,即DD、Dd和dd,比例为1∶4∶1,因此最后还需淘汰三倍体后代中的ddd个体。

教学反思:①部分学生认为培育得到四倍体金鱼就可以在自然水域放养了,即使与野生二倍体鱼交配,产生的三倍体后代也是高度不育的。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四倍体个体互相交配产生的后代是可育的。②部分学生将题干中一条Dd金鱼与普通金鱼杂交以获得更多Dd个体,再让Dd自交,这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欲在自然水域放养的金鱼品种应该是有很多雌雄个体的,并不是只有一条。③部分学生让DDDD、DDdd与普通金鱼dd杂交以得到三倍体后代,同样合理。④部分学生没有想到DDdd个体会产生dd配子,因此最后还需淘汰三倍体后代中的ddd个体。

5.诱变育种

[例题4]现有纯合的大尾鳍金鱼(AA),试设计实验思路,期望培育得到超大尾鳍金鱼。

参考答案:利用诱变育种方法,有可能获得超大尾鳍(A+)的性状表现。

教学意图:复习诱变育种。

教学反思:期望培育得到的是“超大尾鳍”金鱼,并不是“超大”金鱼,而超大尾鳍是原来金鱼品种所没有的新性状,故应运用诱变育种方法。部分学生审题不清,拟采用多倍体育种方法,这样将可能得到超大金鱼。

6.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

[例题5]以AAbbdd和aaBBDD金鱼藻植株为原始材料(3对基因在3对同源染色体上),试利用遗传育种方法,尽快得到aaabbbDDD植株。

参考答案:①AAbbdd与aaBBDD杂交得到F1植株AaBbDd;②F1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长出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aabbDD植株(甲),收获其种子;③一部分甲种子长出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aaaabbbbDDDD植株(乙),乙植株与未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甲植株杂交,即可得到aaabbbDDD植株。

教学意图:①复习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②引导学生在得到AaBbDd植株后,如何尽快得到aaabbbDDD植株。

教学反思:①部分学生直接将原始材料用秋水仙素处理,没有注意到原始材料是植株而不是幼苗,故不能达到目的。②获得乙植株,以及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如果两者在前后两年完成,则不符合“尽快”要求。

7.植物细胞工程育种

[例题6]科学家以金鱼藻与狐尾藻为材料,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得到光补偿点更低、产氧量更大的金鱼藻-狐尾藻植株。请说出这一生物工程应用的具体操作步骤。

参考答案:制备金鱼藻和狐尾藻的原生质体,并获得两者体细胞杂交形成的重组细胞,重组细胞再经细胞壁再生、脱分化和再分化,最后发育形成金鱼藻-狐尾藻植株。

教学意图:复习植物细胞工程育种。

教学反思:部分学生认为可以在狐尾藻中寻找“光补偿点更低、产氧量更大”的有关基因,再以金鱼藻细胞为受体,运用基因工程育种方法培育得到新植株。笔者在课堂上是这样评价的(有待商榷):其一,光补偿点更低、产氧量更大的有关基因并不容易找到;其二,在习惯上,转入狐尾藻基因的金鱼藻应该叫做转基因金鱼藻,而金鱼藻-狐尾藻植株则是指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得到的新植株。

上一篇:装修施工测量复核制度下一篇:八年级下期诗词默写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