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课方案(共8篇)
羊角球是带有两个把手的弹力球。羊角球上的运动可以强化孩子的姿势反应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以促进高深程度的运动
企划。
二、羊角球的运用
1.让孩子坐在羊角球上,双手握住把手,保持身体平衡,尽量用劲往下把球坐扁,再借助球的弹性进行上下振动。
这项活动与大笼球上的运动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羊角球有把手,孩子可以更多地依靠自己来保持平衡,而不需要依赖指
导者进行活动。
2.指导孩子坐在羊角球上,双手握住把手,身体自然屈曲.双脚蹬地往前跳动,同时用手握紧羊角球的把手,带动羊角
球随身体一起往前移动 延伸的活动:
(l)规定路线,让孩子沿指定的路线跳动,以使跳动的方向作前后左右及旋转等变化:
(2)规定跳跃的高度和距离,在地上设定标识,要求孩子跳过去;
(3)可让两个孩子一起跳,看谁跳动的次数多,也可规定距离,要求孩子往返跳若干次,看谁先完成;
(4)跳动时,指导者可以在旁边绕圈,让孩子看着你手中的彩旗等作视觉追踪,也可丢球给他看,训练孩子的眼球控制能
力:
感觉统合训练课之《羊角球》(和平睿智)
获和平区2006学一等优秀课
课题:羊角球课型:感觉统合训练课 课时:第一课时教师:孟桂红 年级:二年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羊角球,学会运用它游戏的方法,达到锻炼的目的。再认打击乐器“双响桶”“沙锤”。技能目标:将羊角球的跳跃活动与音乐节奏相结合,训练学生的体力、耐力、听力、平衡力和跳跃能力,提高学生的肌体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及身体的平衡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音乐创设情境进行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分层目标:
1、掌握羊角球的基本操作方法,知道羊角球运动的实用价值,简单示范,独立完成跳跃障碍练习,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情。(谢志阳)
2、掌握羊角球的基本操作方法,在教师指导下争取完成跳跃障碍练习,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情。(梁晨、懂高松、赵阳、周明谦)
3、认识羊角球学会使用方法,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完成跳跃障碍练习或不能完成跳跃障碍练习。(邓瑞、王敬淳)IEP:王敬淳同学大多数时间能够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基本完成羊角球跳跃练习。教学重点:学会简单使用羊角球,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教学难点:通过障碍跳跃并保持平衡。
教具准备:羊角球、平衡线、双响筒、、糖果、小羊图片。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师生问好: 律动:《上上下下》——引出青蛙跳。师生共同表演
2、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这是什么乐器吗?(出示双响桶)
1)、听听、想想:敲击双响筒,这象是什么声音?(小马或马蹄声)
2)、听听、学学:老师慢动作敲、快敲乐器,小马在做什么?你会模仿吗?
3、游戏:小羊走钢丝。取头饰,学生听双响筒节奏的快慢,沿地上的平衡直线,做出“走”“跑”的动作。
二、授新部分:
1、导入
出示课件:小青蛙、小兔活动的场景
影片里有什么动物?它们都会做什么动作?你想不想跳的又高又快?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新朋友(出示羊角球)谁能告诉大家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一共有几个?
2、玩球:教师讲解边示范羊角球的基本玩法。双手拇指朝上握住球的犄角,然后轻轻的坐到小球的身上,双脚前脚掌用力蹬地向前上方跳起。
3、示范练习: 哪位同学愿意出来试一试?指名学生练习,教师评价指导。
三、巩固练习:
1、综合能力的训练:游戏《小青蛙过河》学生进行平地跳跃—平地独木桥—跳过皮筋障碍练习。
2、放松训练:音乐伴奏和小青蛙一起休息,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仰卧、闭目休息、调整呼吸。
3、观看跑马场的《赛马》比赛:赛马场上真热闹,让我们也来一场赛马比赛吧好吗?
4、游戏赛马: ①拍手接力
②障碍接力:跨越障碍取粮食(糖果)、(音乐伴奏《赛马》)
四、结束部分:
1、放松:《高人、矮人》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羊角球向前向上跳和骑羊角球跨越障碍的玩法,你还能想出更多的玩法吗?让我们下次比一比谁会的方法多。
2、解散。一 感觉统合的概念
感觉统合是将各神经系统传来的不同的感觉在脑干部份做适当的组织统合,如此中枢神经的各部位才能整体工作,使个体能顺利地与环境接触,并感到满足,例如剥橘子时视觉使我们知道它是黄色的(成熟时)、圆形的,触觉使我们知道它有粗糙的外皮和多汁的果肉,嗅觉告诉我们有芬芳的气息,味觉告知我们它是酸酸甜甜的,以手掂它的重量时,运动觉告诉我们它重重的。综合了这些个客观的感觉,才能形成对橘子整体的主观知觉,孩子透过这样的认知,知道橘子是圆的,可以当球玩,它重重的可以使人感到疼痛,也知道它多汁可口,可以解渴。
二 感统训练的概念
一、色彩缤纷的世界——通过视觉刺激消除幼儿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
眼睛是幼儿观察世界最主要的工具。每个孩子来到活动场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眼睛来观察环境,通过看来感受环境给予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布置教室环境以及选择投放教具时要力争用环境的色彩感染幼儿,使他们可以迅速接受并喜爱活动场所。
在第一次感统训练活动时,我考虑到这是幼儿的第一次活动,如何让他们接受陌生的环境,让孩子对教室产生兴趣是能否顺利进行以后活动的关键。因此,我选用了红色、黄色和绿色的大龙球、平衡步道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要教具,同时选择暖色调颜色的教具让儿童觉得温馨。当幼儿一进入活动场地,教师就以轻松的语气与幼儿问好,并让他们随意选择散放于场地中不同颜色的大龙球和父母一起玩。而教师穿插于其中,不时地进行个体指导,提示家长指导幼儿玩大龙球的方法。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打消了幼儿的陌生感,让他们可以迅速融入到教室环境中来。
最后,我以感统训练经典游戏——“彩虹伞”作为结束部分,通过彩虹伞上五彩缤纷的颜色带给幼儿强烈的视觉刺激,让幼儿在感受色彩与大小空间变化的同时体验到不同以往的新鲜感。
二、小小驾驶员——将感统教具与生活中的物品相结合
滑板车是感觉统合训练中的经典教具,主要目的是用于发展幼儿的前庭平衡觉。之前滑板车更多的是使用在大年龄的幼儿身上,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对车的操控达到训练目的。而一岁半至两岁半的幼儿,由于能力的限制无法自己操控滑板车,需要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同时,如何使活动内容更加游戏化,更贴近低龄幼儿的心理特点就成了教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经过思考之后,我选用了四脚桌作为本次活动的辅助教具。活动中的重点内容是让幼儿或趴或躺于滑板车上,由家长推车从桌子下面滑过。目的是让幼儿体验滑行的感觉,同时增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力。在活动进行中教师要提示家长要求幼儿不要抬头,并不断用语言安抚幼儿,让幼儿感受到父母自始至终都陪在左右,以增加他的安全感。
三、勇敢的空降兵——将大肌肉活动融入到感统训练中
发展幼儿的前庭平衡觉是感统训练中的重要内容,而在大肌肉活动中对于幼儿平衡能力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那可不可以将这两个领域的内容进行融合呢?为此,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感统训练中的“四分之一平衡板”和大肌肉活动中的“走平衡木”与“高跳下”相结合。
在这三个小活动中,“四分之一平衡板”的练习对于幼儿来说是第一个难点,大部分孩子都在爬到最高点时不知该如何调整重心,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介入,指导家长帮助幼儿将身体的重心转过来,再慢慢地爬下来。由于幼儿在平衡板上停留了一定的时间,消耗了一部分体力,因此接下来可以让他去进行难度并不大的走平衡木的练习,在锻炼平衡能力的同时身体也得到了一定的放松。在孩子较为兴奋时,教师再果断地将平衡木撤下,鼓励幼儿从高约1.5米的四脚凳上跳下。幼儿在进行“高跳下”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家长选用正确的站位和扶幼儿的方式,不断地用语言鼓励孩子,让幼儿消除心理恐惧,勇敢地跳下来。
【关键词】感觉统合能力;感觉统合失调;游戏
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差异日益明显,有关研究表明幼儿园中感觉统合能力失调、注意缺陷障碍、自闭症儿童也逐渐增多。感觉统合能力失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智力的发展,制约着运动能力的发展。本文将通过寻找到影响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原因,对儿童进行适当的训练干预,通过感觉统合训练改善“问题”儿童的症状,促进3~6岁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一、感觉统合能力的概念
感觉统合能力最早是由Sherrington和Lashley(1960)提出的,是指让人体器官各部分的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整合后对完成身体内外知觉,同时做出相应的反应。感觉统合能力的提出,为行为学和脑神经科学提供了研究的理论依据。我国学者对感觉统合进行了定义:感觉统合能力是指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视、听、嗅、味、触、平衡、运动等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成有效的组合,以供人们完成学习和运动。
感觉统合能力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使整个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主要包括前庭平衡失调、身体运动协调障碍、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听觉语言障碍。感觉统合的失调对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注意能力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原因
(一)出生分娩方式
有关研究表明,剖宫产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几率要比自然分娩儿童高,其主要原因是剖宫产儿童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全身缺乏受强烈触觉的刺激,容易产生触觉防御过敏或触觉防御迟钝,影响了感觉统合能力的发育。形成幼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行为问题。
(二)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中家庭结构、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沟通方式均影响着儿童后天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在核心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形成了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民主式的家庭教养方式使得父母与孩子能够轻松、愉快的沟通交流,有效促进了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幼儿长期处在紧张、恐慌的家庭氛围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只有打骂、指责,这样的家庭环境势必会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还有研究表明,不仅是在严厉型的家庭中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会失调,在溺爱型的家庭中的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也很高。
三、幼儿园感觉统合训练的方式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通过引导儿童对感觉刺激做出适当反应的训练,此训练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改善儿童运动协调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等。其训练的关键在于,让儿童在训练中通过对视、听、触、嗅等多感官的刺激,将运动与此刺激结合起来,促进大脑、躯体动作和心理的协调配合。
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对3~6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中开展感觉统合游戏,有效的将感觉统合训练转化为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游戏,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游戏中训练了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一)感觉统合训练器材。
幼儿园感觉统合训练主要借助于一定的器材,比如羊角球、平衡台、平横木、蹦床、布袋、彩虹伞、滑板、独角櫈、脚步器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感觉统合游戏。幼儿通过借助于各种器材由易到难,逐步了解各项器材使用的窍门,从而很好的运用器材进行各种游戏训练,达到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
(二)感觉统合训练的有效组织
感觉统合训练的组织离不开幼儿教师的组织。教师只有掌握好感觉统合的概念和意义,进行系统、全面的感觉统合训练计划,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选择相应的器材,组织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感觉统合游戏活动。同时,在感觉统合训练活动中以游戏为主,激发幼儿练习的积极性,教师语言游戏化,让幼儿更好的参与到活动中,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三)相互协作促进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感觉统合训练中,教师主要起示范、指导作用,更多的时间是留给幼儿进行游戏的。在游戏时,幼儿与同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游戏任务,有效地促进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幼儿感觉统合能力。
(四)家园沟通存进了解
感觉统合训练除了在幼儿园的训练外是远远不够的,幼儿园必须通过宣传、介绍,让家长了解感觉统合能力对幼儿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训练方式方法,达成家园合作训练的效果。让孩子除了在幼儿園中得到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在家里也能进行简单的训练,对感觉统合训练加以巩固,有效促进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在3~6岁幼儿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在幼儿园通过运动训练有效改善感觉统合能力,从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Ottenbacher K,Short MA.Sensoi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A review of theory andTreatment(J). Advance in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Pediatrics, 1985.6:287-329.
[2]张晓宏,朱晶晶,许佳銮.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训练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31(1):35-37.
[3]董大年.现代汉语分类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858
[4]陈晓莉.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研究综述(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4.04:125
[5]刘瑞雪,丁树荣,李雨霏.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4(5),4
[6]刘敏.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2004.12
[7]吴艳芳.幼儿园感觉统合训练游戏化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6
训练一:前庭觉功能训练
2014年12月 日
训练项目一:跪球
训练人员签字:
机构负责人签字:
训练一:前庭觉功能训练
2014年12月 日
训练项目二:s形平衡木
训练人员签字:
机构负责人签字: 训练二:触觉功能训练
2014 球滚压
机构负责人签字:
2014年12月 日
球滚压
训练人员签字:
机构负责人签字: 2014年12月 日
花生球
训练人员签字:
机构负责人签字:
年12月 日 训练项目一:大笼训练项目二:中小训练项目三:推滚篇二:感觉统合训练计划
感觉统合训练教案
患儿姓名:陈浩
病因:辨别形状和字形困难,视觉记忆短暂属于视知觉障碍,与本体感觉失调合并导致手眼协调能力差;颜色分辨能力差;平衡能力差(有待进一步观察)训练内容:彩虹桥、平衡板、俯卧bobath球上购物
病理病机:视知觉障碍导致手眼协调能力差,视觉空间认知困难,注意力不集中、颜色分辨差。
训练目标:短期内通过感统训练使孩子逐步分辨颜色与形状,促进手眼协调及空间位置发展。提高注意力。最后能达到独立分辨颜色、形状,及手眼协调的建立。训练重点:利用彩虹桥的颜色来对患儿进行视觉上的刺激,教患儿分辨颜色;利用彩虹桥的拱形组成多个山洞,让患儿钻有助于身体协调能力的提高;利用在平衡板上不同姿势的训练来训练患儿各种平衡能力的提高。
训练准备:彩虹桥、平衡板、bobath球
课时安排:5-10分钟/组(彩虹桥);10-15分钟/次(bobath球)
(2010年度3-7月)
指导教师:刘梅
学生姓名:chsh 性别:男
康复目标:
1、调动身体各部位肌肉收缩,维持适当的肌紧张,保持身体控制。
2、有效提高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3、练习大量的蹦跳活动能增强气息的流畅性,且边跳边说可以提高声带的发音力量。
训练方法:
项目:蹦床(3月)
1、让学生坐在蹦床上,通过使学生的机体与的接触,使学生前庭、本体觉和皮肤接触等感觉运动刺激,能促进大脑对各种信息刺激的组合和统一。然后教师双手扶着学生做上下运动,节奏由教师控制,注意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边说边运动的习惯,让学生坐在蹦床上做上下运动的频率有所变化,通过这种变化观察学生的发音力量的变化。
2、让学生站在蹦床上,让学生在蹦床上平稳站立,培养他们的平衡感,接着用双手扶着学生做有节奏的上下运动,速度由慢到快,不断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3、注意事项:蹦床训练的强度与训练时间要把握好,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安全。项目:会走s型的线段;(3月)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肢体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在地上用不粘胶粘出一条s型线段,让学生从一端走到另外一端。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1、开始时可站在学生的前面拉着他的双手引导他往前走;
2、也可以站在学生的后边,让他推着一个手推玩具沿着线段向前走;
3、鼓励学生自己往前走,并在另外一端放一个玩具或小食品来奖励学生的成功尝试。如果学生因为见到奖励物而不配合训练,则可以等孩子完成了路线后拿出神秘奖励物奖励给他。训练小结:
过对chsh的上课,练习大量的蹦跳活动能增强气息的流畅性,且边跳边说可以提高声带的发音力量,发展学习听觉与触觉的统合,上课的结果还比较理想。
项目:四肢协调练习(4月)
1、手支撑训练:俯卧位,让孩子用双手将自己身体撑起,与肩同宽,可在其骨盆处用圆筒等物垫高,用玩具等吸引其抬高头,双肘伸直。患儿前臂有旋后困难时,让其双手掌心内侧相对,手掌打开,手指伸直。保持5~10分钟,当手部力量增强后,可在其双肩上方加上沙袋负重。以加大训练强度。
2、平衡训练:孩子用下肢负重站于小木凳(木凳高度可逐渐增加)上,将健侧下肢向前方缓慢迈出,踩到地面上,注意在这过程中保持平衡,然后收回原位。前、后、侧方都可进行。作用是可提高立位的动态平衡,因此动作难度系数大,做此项训练前必须具备良好的立位平衡及步行能力方可进行。
3、坐上大龙球
训练目的:
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增强重力感的控制能力,建立和刺激前庭机能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孩子有较大的帮助。训练要求:
协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指导者可以放手,只要协助保持大龙球的稳定即可,鼓励孩子用屁股力量作上下跃动。孩子要作前后、左右摇晃时,指导者可以用手握住孩子双手,以协助孩子保持身体的平衡。
训练小结:
以上训练都为增加触觉刺激信息,以减轻内心的不安,消除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冬去春会来 发表于 2007-11-08 22:26
评论0条
阅读371次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最早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Dr.Jean Aryes)在1969年提出的一个研究观点,将儿童的脑神经发展与心理发展相结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爱尔丝博士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把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特殊儿童的康复与训练中。
什么是感觉统合?在母亲的子宫内,胎位变化的过程中,触觉、潜艇平衡、固有平衡等能力就已经逐渐在发展。出生后,它们和视、听、嗅、味等感官更不断相互影响。在大脑中的感觉中枢相互联系着,这些感觉神经的交错程度,比任何网络都复杂。这种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形式有效率的组合,就叫做“感觉统合”。正因为有这中能力,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作出适当的反应。爱尔丝博士将之比喻为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没有它们交通将乱成一团。在达到各种目的的协调行动上,感觉统合的能力非常重要。
智障儿童在生活中与同伴交往受到限制,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语言;有的家长缺乏特殊教育知识,过于溺爱孩子,教育孩子缺乏耐心,家长有事包办;有的家长无法承受现实,夫妻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把孩子送到祖辈照顾,与孩子接触少,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家庭环境;有的家长过于自卑,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很少到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以上种种情况加重智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同时也错过智障儿童特殊教育的训练的最佳时期。
智障儿童感知觉、语言等方面发展迟延,在他们的早期教育中注重感知觉与运作的发展训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感觉统合训练有效的促进智障儿童的智能开发和综合能力(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在他们日后学习、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教师在感觉统合在训练中注重发挥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设氛围,快乐体验。
智障儿童缺乏个人动机与兴趣,主动性差,意志水平低下,在训练中一味采取强迫手段,或者乏味的机械训练,智障儿童会产声厌烦、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训练遭到失败,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所以在训练中创设良好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让智障儿童喜欢身处其中,在快乐的气氛下自动自发,全力去做,这样也容易发展出原本不足的能力,教师创设良好的氛围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合理化。
目前,各路专家、学者都在研究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及特殊教育的有效方法,得到的一致结论是:音乐治疗效果显著。虽然我国对智障儿童进行音乐治疗才刚刚起步,然而国外早在数十年就将音乐治疗或综合音乐、舞蹈、绘画等在内的艺术治疗的方法与技术运用在特殊的教育中,为特殊教育拓宽了道路,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智障儿童对音乐敏感性强,教师在训练中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音乐,可以有效的调动和调整智障儿童的情绪,使他们很快的进入到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中并配合治疗,教师对音乐的选择也要因人而异,音乐参与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情节趣味化。
赋予感觉统合训练过程游戏化的情节,能增强趣味性、娱乐性,更进一步激起智障儿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从事活动的力量,从而使他们活跃起来。如趴地推球,球推进的是一个个小动物的嘴巴,仿佛在给小动物喂食;钻进布袋,学做蚕宝宝,随着蚕宝宝的一天天长大,钻出布袋,跳着去游玩;推着羊角球,钻过山洞,绕过树林,形成一列火车;做与平衡台上,和老师、小朋友拉大锯;趴于滑板上,学做小乌龟,一边游泳一边和小鱼、小虾做游戏;圈和罐相结合、纸和瓶相结合、滑板和布袋相结合,学做小鸟、小青蛙、小士兵;将奥特曼打怪兽、解放军炸碉堡、警察抓小偷等智障儿童所喜爱的情节融入感统训练中,情节简单明了,智障儿童从中能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到成功与自信,从而产生愉快情绪,在活动中也会更专注投入。
3、语言游戏化。在感统训练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关心、启发、暗示、引导和鼓励指导智障儿童,而不是以主观命令去代替他们想、代替他们做,其目的是启发他们的相法,使他们玩得更愉快。如,当智障儿童“推小车”(羊角球)大汉淋淋时,可以用游戏的口吻说:“小司机到加油站去加点油吧!”调节孩子的活动量。又如,为了让智障儿童掌握滑板趴的动作,教师可以用游戏的语言说:“小乌龟快抬起头来,小鱼和小虾游过来和你们做游戏喽!”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角色身份贯穿活动,教师处处以游戏的口吻进行引导,智障儿童定会兴趣盎然,同时主动参与,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
4、动作儿歌化。
单纯讲授动作的要领,智障儿童很难理解而且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将要领编成朗朗上口、充满游戏性和趣味性的儿歌,效果就会迥然不同。如,智障儿童在跳床上跳跃,教师就可以说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树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又如,在“有趣的平衡台”中,要求幼儿利用身体的各部位在台上保持平衡。我们就编了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大家都来做摇椅,左摇摇,右摇摇,象个快乐的不倒翁。”孩子们一边摇,一边跟着老师听、念儿歌,既加强了动作要领的掌握,又不单调枯燥,既调节了宽松自由的气氛,又提高了智障儿童活动的激情。
5、器材形象化。
“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智障儿童也不例外,”感统器材色彩鲜艳,造型美观,能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引起智障儿童的兴趣。孩子看到它,想去摸一摸、试一试、玩一玩,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为了让感统训练变得更为生动愉快,让智障儿童变得更为积极主动,我们赋予这些器材生命、灵性,将它们形象化、游戏化,并围绕感统训练的某一器材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方法。如“有趣的滑板”,我们将它变成“汽车”,智障儿童独自坐在上面,手作方向盘状,用脚跟帮助移动,前后左右开车;我们将它变成“小船”,智障儿童卧于上面,以腹部为中心,抬高头,抬起腿,用手臂当作船浆,使小船在水中只有滑行;我们将它变成“大转盘”,智障儿童趴在上面。靠双手的双掌来旋转身体;还将她变成“小火车”,两个、三个、四个智障儿童连在一起,靠前一个孩子的力量带动后面的幼儿前进;还将它变成“小推车”等等,既是一种力量锻炼,又是对颈部肌肉及协调能力培养。在日常的感统训练中,我们充分利用感统器材的独特性,教师对各种感统器材进行大胆形象创新和想象,在将其贯穿、融入到活动中去,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以人为本,量力而行。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最重要的是:清楚地检查出孩子在感觉统合
基础上的问题,再设计孩子可以尽力去玩的游戏,使孩子的身体和大脑的反应及协调顺利发展。教师在训练前要充分、科学评估学生情况,训练时也要采用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设计游戏难度适中,使智障儿童“抬一抬脚就能够吃到苹果”,这样智障儿童会产生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帮助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目标,达到训练的效果。教师且不要操之过即,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使学生拒绝参与,这也是感觉统合训练最容易失败的地方。
三、耐心细致,适时鼓励。
智障儿童是一群特殊群体,大脑器质性损伤以及社会、家庭不良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智障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表现为害怕情绪、发脾气、易怒、爱哭闹等一些现象,对于学生一时做不到的,教师要细心而有系统的引领,并将此做成计划,用游戏将这些不佳的感觉反应有效的加以组织。对于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教师要马上中止训练,进行安抚,调整好学生的情绪,在训练中教师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按照体、智、德、美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如合理幼儿的饮食、睡眠,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传授知识经验,发展智力、语言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幼儿园教育具有不同于中小学的特殊性,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的能力需要出发,加以组织安排。面临世纪之交,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有人认为,幼儿园时期还谈不上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应从小学开始。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很聪明,生活自理能力却很差;有的孩子记忆力强,却缺乏创造力。这些都说明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种种弊端.将什么样的幼儿教育带入21世纪已开始引起人们的深思。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项目介绍
一、儿童感觉统合简介
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Dr.Jean Aryes)于1969年创始,主要通过身体及四肢的动作来增加感官及运动的经验,增强大脑的调控和整合能力,促进身体各种机能和谐发展。感觉统合训练能提高和改善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在欧美、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都已将感觉统合训练编入幼儿园教课书中,列为日常教学。
感觉统合对孩子非常重要,婴儿生后不久就开始协调感觉、知觉和动作之间的活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起来,才得以认识世界。“感觉运动成熟与否,是日后智能学习或思考前期(3-6岁)孩子成功与否的基础。缺乏这方面能力的孩子,即使能够用大脑做记忆性的学习,但在观察、组织、苏州专业解决4-13岁儿童学习能力问题优教机构
想象、推理上的大脑功能似会有应用上的困难。” 在6岁以前,孩子还无法以抽象的概念来完成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而必须以实际的感觉来认识与学习,所以他们必须不断地以身体及四肢的动作来增加感官及运动的经验,而这种身体及四肢动作的有效运作则是以大脑的调控和整合为基础的。由此可见,感觉统合对孩子智力的发展非常重要。
二、感觉统合失调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好动不安,调皮任性,主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自控能力差;写字笔划或部首颠倒,阅读漏字或跳行,计算粗心,做事或写作业磨蹭;动作不协调,笨手笨脚;语言发展迟缓,口齿不清,表达能力差;饮食习惯不佳,偏食,暴饮暴食;过分依恋父母,粘人;吮手、咬指甲、爱哭;少动,孤僻,不合群;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等等
1.容易分心
2.活动水平过高或过低
3.冲动,不易使自己平静
4.自我概念差,易出现行为问题
5.对感觉的刺激反应低下或过度
6.社会交往能力不佳,情绪不稳定
7.动作笨拙,粗心
8.肌张力不足,姿势不佳
9.注意转移困难
10.言语、语言发展迟缓
研究发现它并不是智能发育有问题也不是教育上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与大脑整合功能不完善不健全有关,需要进行感统健身训练来予以矫正。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感觉统合失调,有时可能很隐匿,尤其在儿童中,容易把问题归咎于其它的原因。如“他固执,懒惰”,或“他不愿做”,或“她被宠坏了,怕羞,娇气”。
苏州专业解决4-13岁儿童学习能力问题优教机构
三、感觉统合失调症产生的原因 1.先天影响
有的准妈妈工作忙碌、紧张、缺乏运动、做家务动作不协调等会影响到胎位,进而影响胎儿平衡的学习;有的母亲吸烟或被动吸烟、饮酒、喝浓茶、喝咖啡等会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不足,引起出生后感觉发育不正常。很多案例表明,剖腹产的宝宝感统失调的比例比顺产的宝宝高很多,这是因为宝宝出生时缺乏人生第一次触觉挤压体验的缘故。2.太“独立”
0-3岁是建立感觉统合能力的最佳时期。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苗”,居室又都是“独门独户”,3岁以内缺乏伙伴,无兄弟姐妹可模仿,孩子易养成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任性的性格。如果到了3岁还舍不得让孩子进幼儿园,这对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这些孩子可能会有语言发育和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3.不会玩
新生的宝宝虽然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但他们无时无地不在用他们的方式感受这个世界,此时父母给孩子的每一个感觉体验都促使他们的感觉统合功能完善。宝宝稍大一些时,一些传统的游戏如打弹子、滚铁环、玩纸板、捉迷藏等,还有室外的各种亲近自然的游戏活动,奔跑、跳跃、爬树、翻墙、涉水、玩泥沙等,都是宝宝感统功能完善最好的课程。4.太溺爱
很多爸妈对孩子溺爱,造成孩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不会自己穿衣、系鞋带,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甚至连球也拍不了几下。他们在“智能”培养上,则不遗余力地注重孩子视觉能力与听觉能力的开发,让孩子学钢琴、画画、外语等。这让孩子负担过于沉重,少了玩耍和接触外界的体验。
四、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及效果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对孩子进行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苏州专业解决4-13岁儿童学习能力问题优教机构
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都会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并不是有了问题的孩子才 来做感觉统合训练,其实它是一种游戏的方式,教具、课程的设计是十分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的,很多孩子可以来这里自由的玩耍,感觉统合训练室可以说是孩子放松、娱乐的场所。美国、欧洲各国、日本、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从70年代兴起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现已发展成每个小学校都设有感觉统合训练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国内也已引进、开发了这一训练理论和技术,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临床实践表明,参加训练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5%的受训儿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结合药物治疗的话显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适用3-13岁儿童。
五、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课程安排是怎样的?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一个疗程是3个月,一星期应不少于2次,重度失调的儿童练次数应更多一些。训练时间可以安排在孩子下课后和节假日,可以随到随练。训练内容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和记忆、思维能力训练两部分。老师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安排不同的训练课程和时间。训练20次后免费测验,鉴定效果。
六、感觉统合训练器材介绍
1、滑梯 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侧用力向下滑,滑下时双臂朝前伸展,双腿并拢头抬高。强烈刺激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增强斜度和速度感,可以统合紧张性迷路反射,手部、肩部同时收缩对本体感和身体形象的塑造帮助很大;滑板的速度冲击感可以促成前庭神经和脑干体系的活跃化。此项活动对孩子整体感觉统合的发展极为有利。
2、滑板爬 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作功能积极发展。
3、插棍 俯卧在网缆中,头部抬高向前,指导者协助前后摆动,让孩子在摆
苏州专业解决4-13岁儿童学习能力问题优教机构
动中用双手从左至右,从上往下按次序插棍。强化前庭刺激及作全身肌肉的伸展和活性化。孩子在前后摆动的吊缆中拿取小棍并按顺序插入盒中,可以强化前庭感觉的输入功能、强化对眼睛控制的调整、强化运动企划的功能,对本体感的形成帮助很大,亦可改善触觉功能。适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和触觉敏感儿童。
4、脚步器 走动时自然放松,身体正直,全身协调,注意力集中。促进和提高孩子的平衡力,帮助孩子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协调性,提高孩子注意力和观察力。
5、跳跳床 让孩子站在跳跳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来时,膝盖弯曲,脚后跟踢至臀部。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讯息,矫治重力不稳和运动企划不足。
6、S形平衡木 将平衡木呈高低走向或左右走向安置,让孩子站在平衡木上,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有助于孩子本体感觉的建立和身体平衡能力的加强。
7、羊角球 让孩子坐在球上,双手紧握着手把,身体屈曲,向前跳动。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孩子双手紧抓球上的两个“羊角”,坐在球上借助弹力向前跳动。可以强化身体双侧配合、平衡反应及视觉运动协调;对空间知觉、重力感觉和运动企划的养成帮助很大。适用于身体协调不良、多动、自闭等症。
8、平衡台 双脚或单脚站立在平衡台上,用双手做拍球等运动,并保持身体的平衡。强化前庭刺激,加强身体平衡能力。站立在平衡台上左右摇动、做动作或者拍小皮球等,有助于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统合,对前庭——固有平衡的建立
苏州专业解决4-13岁儿童学习能力问题优教机构
帮助很大。适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儿童。
9、圆筒吊缆 孩子屈曲身体,用手紧抱圆筒并保持身体平衡,做前后左右大回转。促进身体协调以及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能促进前庭——固有感觉体系活化,并强化触觉体系;在摇晃中可以大量刺激前庭信息,对触觉敏感、多动症、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的孩子帮助很大。
10、圆木马吊缆 让孩子俯卧在圆木马上,双手紧握吊缆,前后左右摆动。促进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功能。
11、袋鼠跳 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讯息。
12、独脚椅 坐在独脚椅上,手平伸,双脚交叉踢高或单脚连续踢,身体保持平衡。练习伸展和保持平衡,协调身体,控制重力感,建立前庭感觉机能。
13、四角晃动平衡板 让孩子站在或坐在平衡板上,双手抓紧吊缆,做前后左右晃动,同时保持身体平衡。调节固有前庭感觉,发展平衡力。
14、晃动平衡木 让孩子站在平衡木上面,身体两边有护栏,单手扶持或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建立本体感觉和加强身体平衡能力。
15、趴地推球 趴在地上,球摆放在面前,离墙壁30-50公分,手臂抬起,然后推球。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苏州专业解决4-13岁儿童学习能力问题优教机构
16、阳光隧道 让孩子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可加强肌肤的各项接触刺激,并调节前庭感觉。
17、圆形滑车 附拉绳,可坐、卧、站各种姿态,并可作团体游戏。训练儿童前庭平衡,视觉阅读能力。
18、触觉球 球面有特殊设计软质颗粒,并含有香味,游戏中提供了丰富的触觉和嗅觉刺激,稳定情绪。
19、大笼球 在大笼球上抬头伸手:玩大笼球游戏,首先由孩子以腹部为支点,趴卧在大笼球上,指导者将孩子的两脚平举,并做轻微的前后拉推。在大笼球上的孩子如果能抬头挺胸,并将手部上举,便表示肌肉张力足以保持抗重力的姿态。如果头往下掉,双手紧张地扶住笼球,显示身体和重力协调不良,而且容易紧张而僵硬。双手能顺利抬起的孩子,平常碰到身体倾斜、跌到或碰撞时,双手伸展保护的能力也较强,身体脆弱的部位(如头部)较不容易受伤。相反的,姿态不佳的孩子,通常平衡能力也较不足,在大笼球上会有恐惧感,平常也较胆小而不够灵活。
头部位置的安定与否:
大笼球游戏中,指导者也可以用双手压住孩子的腰部,让笼球做前后转动。这时候,孩子的头部位置非常重要,最好能稳定的摆在正中间,以免身体滑下来。如果筋肉张力不足,头部容易右手倾或左倾,便会带动身体往同方向滑落大笼球,苏州专业解决4-13岁儿童学习能力问题优教机构
由此可以测试孩子前庭平衡的发展程度。
运动感觉对于警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运动感觉良好的警犬可以更好的完成任务,运动感觉不只是因为遗传,很大一部分运动感觉强的警犬是通过相应的训练达成的,对警犬进行训练效果最好是在犬的幼生期,对于警犬幼期的运动感觉训练可以借鉴婴儿方面的训练成果。在传统警犬训练的方法上进行改进得出一种新型的警用幼犬运动感觉统合训练方法,使警用幼犬的训练揭开了新的篇章。
二、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龄罗威纳幼犬作为警用幼犬的训练对象,选择六十头幼犬,尽量做到幼犬的各项基本素质持平,并且犬龄都在两个月大,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三十头,并且每组之间公母数量尽量平均。
(二)方法
六十头幼犬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三十头,一组命名为传统方法训练组,采用传统的警用幼犬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另一组命名为感觉综合训练组,在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训练辅助的同时,运用运动感觉综合的方法进行训练,经过四个月的训练手对两组之间的训练效果进行比较。
1. 传统方法训练组
警队对于警用幼犬的训练方法有着明确的文件,传统方法训练组依照警队的各项文件规定的警用幼犬训练要求和步骤进行训练即可。
2. 运动感觉综合训练组
对警用幼犬进行运动感觉综合训练,可以提高警犬的各项身体素质,对于警用幼犬的训练不能一蹴而就,要采用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将传统的训练方法作为辅助,着重对警用幼犬进行运动感觉的综合训练,幼犬运动感觉统合训练可以通过过跷跷板、绕迂回杆和跳跃障碍等三方面进行,训练应逐步完成,难度应逐渐增加。训练的关键是培养犬的信心、技巧、胆量和承受力。
(1)过翘翘板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幼犬能熟练地通过跷跷板,以达到良好运动平衡性的目的。
(2)绕迂回杆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幼犬能达到熟练绕迂回杆,从而培养其良好的运动敏捷性目的。
(3)越障碍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幼犬达到跳跃一定高度障碍物的能力,从而培养其良好的运动协调性。
(4)运动感觉综合训练的原则。首先需要对在训练中以安全原则为基础,犬在两个月大小时各项身体条件和素质还较差,训练人员要在训练中保证幼犬的训练安全,并且在训练中主动保护幼犬,避免幼犬在训练中摔伤或者撞击;其实要落实适度原则,在警用幼犬的训练初期,训练的强度不宜太高,训练人员要真正掌握幼犬的身体素质,根据实际对幼犬进行分别的训练安排,保证训练适度,并且幼犬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如果训练强度太大,很有可能会影响幼犬今后的正常发育;在训练中鼓励原则也是警用幼犬的训练中需要保证的原则之一,即在幼犬完成一项训练时要对它进行鼓励,可以奖励零食等,这样可以促进幼犬完成训练的积极性,真正调动幼犬训练的主动性,这样可以使训练的效果事倍功半。
三、结论
传统方法训练组和运动感觉综合训练组经过四个月的训练,可以明显看出,运动感觉综合训练组的幼犬较四个月前身体素质的各项数据有了大幅度提升,传统方法训练组幼犬的身体素质也有所提升,但提升的幅度没有运动感觉综合训练组提升的明显,所以采用运动感觉综合训练的方法训练警用幼犬有着很好的效果并且值得推广。
四、结语
随着人们对动物行为信息研究的深入,发现运动感觉同样是犬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感觉之一,它是反应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是来自于犬体内部的肌肉、关节、韧带的感觉,具有良好的敏捷性、运动协调性、平衡性,是良好的运动感觉表现的重要依据。对犬的运动感觉进行综合训练,是先进有效后天培养方法,对于幼犬未来身体各项素质的发展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方乐民,熊前,李玉森.警犬早期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及效果研究[J].中国工作犬业,2011(12):26-28.
一、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日常教学的基本做法
笔者根据自己所在幼儿园开展感统训练八年以来的实际操作经验和实际测评数据,得出结论:要想解决原有的“恶性循环”式的发展现状,必须把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日常教学作为指导思想来指挥我们的具体行为。
第一步是把感统训练规定课时编入《课程表》。
幼儿园的年级分配是比较严谨的,所以要根据不同年级幼儿的生理和发展特点,把平时存放在感统专项教室、各班轮流使用的感统教具化整为零,分配至各个年级和班级。
具体分配方法如下:
1.托班、小班:以前庭组的教具为主,如四分之一圆、平衡步道、圆形滑车等;
2.中班:以前庭组结合本体组的教具为主,如大陀螺、S型平衡木、圆形跳床等;
3.大班:以触觉组为主,如平衡触觉板、颗粒按摩球、颗粒大龙球等,再辅以其它大型综合类教具,如大滑板、吊缆组合等;
4.各年级流动的共用教具:万象组合、彩虹接龙、20厘米的抛接球、弹跳组合等。
经过对全园幼儿的整体评估之后,课时分配方法如下:
1.托班:每周1—2课时,每周总训练量为60—90分钟;
2.小班:每周2—3课时,辅以户外活动时间,每周总训练量为90—120分钟;
3.中班:每周2—3课时,辅以户外活动时间,每周总训练量为120—150分钟;
4.大班:每周3—4课时,辅以户外活动时间,每周总训练量为150—180分钟。
第二步是对全园老师进行针对实操能力的培训,然后按照感觉训练的训练目标分为四组“教练”:
1.基本评估组:面向新生和低龄幼儿,采用能反映幼儿感觉统合三大系统即前庭平衡、触觉和本体感发育现状的活动设计,在课程中帮助初学幼儿呈现真实水平,寻求进一步训练的参考依据;
2.粗大动作组:依靠比较大型的教具来安排必要的训练;
3.精细动作组:重视精细动作和自控能力的培养;
4.集体游戏组:把某个班级或某一组幼儿编成可以进行集体游戏的队列,通过实施集体训练来获得对幼儿全方位感官发育水平的认知和把握。
第三步就是实际操作。
幼儿可以在各个教室之间轮转,参加不同的训练项目;也可以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在户外环境下进行各个组的不同训练项目之间的轮转。执行教练在每学期前两个月专职负责自己的训练器械组,后两个月采用跟随法,跟踪某一组幼儿在各个项目之间有序轮转。
二、幼儿园日常化感统训练的初级阶段的目标是满足幼儿的感觉学习需求和提高幼儿动作发展水平
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告诉我们:幼儿的感觉统合发展水平首先决定着他的学习能力,幼儿的学习就是感知与操作的过程,感知的开端是借助自体的七大感觉系统来感知自体内外的全部信息;操作的开端则始于对身体的操作。所以,幼儿对感觉学习的需求是巨大而迫切的,幼儿园阶段的很多课程之所以经常陷入系统化、序列化的一味追求知识训练的桎梏中,就是因为忽略了幼儿这种源自自然心性、无须经过大脑复杂加工的对感觉学习的需求。科学研究表明,感觉学习及其操作技能会影响大脑思考能力的发展,是幼儿最基础的学习方式。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幼儿的感觉学习,她在很多论著中都指出,智力培养首先要靠感觉,只有依靠感觉来收集和分辨事实,才能产生初步的智力活动。她重点强调,三至六岁(幼儿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应该以动作发展和感官训练为主,使儿童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和自我教育逐步发展自由而坚强的个性。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即从出生到两岁的“感知运动阶段”所遗留的很多欠缺,都需要在幼儿阶段通过幼儿园集体环境中有效的感统训练来加以弥补,否则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会有损害。
再参照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推出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阐述,其中健康领域对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要求是:(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除了依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教育建议”所涉及的幼儿园常规的、必备的教育教学活动之外,最佳载体就是本文所述的这种融入幼儿园日常教学的感觉统合训练,如是可知,幼儿园的感统训练课程也必须将满足幼儿的感觉学习需求和提高幼儿动作发展水平列为初期训练目标。
三、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的中级阶段的目标是全面实施幼儿发展的个性化支持与干预
全员参与且编入常规教学序列的感统训练经过2—3个学期的开展,各年级、各年龄段的幼儿会呈现出大量的个性化的表现,这些表现无论是原本存在还是刚刚出现,都会成为参与课程的幼儿继续进步的障碍,也会干扰课程的有序运行。此时,对每一组或者某一班的个别幼儿,据其个性化表现,实施个性化支持与干预就很有必要了。
较为普遍存在的、矫正难度不大的一些不良表现,如咬手指、学舌、流口水或者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等,可以在集体课上适度关注和提点,是为“支持”;对于如下所列举的一些在集体环境中越来越频繁出现的个性化行为偏差,则必须予以专业测评、制定计划、跟踪训练、强力纠错这个层面的帮助,是为“干预”。
个别幼儿在集体环境中的个性化感统失调表现:
1.不自主或习惯性抚弄生殖器;
2.始终处于不安全状态,跟定某位教师;
3.对自己的物品看护较紧,离开视线就哭闹;
4.经常趴在教室或走廊的地面上;
5.睡觉咬被角、衣角或紧抱固定的物品;
6.喜好无征兆,咬人、打人、挖人、挠人;
7.流口水非常频繁,屡次提醒无作用;
8.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均明显笨拙不良;
9.好自言自语,又非常缺乏自信;
10.特别顽皮,但当众被提问就放弃回答;
11.不愿跟小朋友交流,却有时愿意跟大人交流;
12.爱生闷气、多语、触犯规则或不遵守规则;
13.上课总坐不住,独立做事能力低下,须时刻有人督促提醒;
14.一眼看不住就往室外或队列外跑;
15.喜欢爬高或总躺在桌子上、台阶上;
16.喜欢在固定的地方玩;
17.喜欢闻某种固定的味道(书、纸、拖布等);
18.常常独自吃土、石子、蛋壳、鼻涕等,用舌头舔人;
19.好撕东西,从不爱惜东西;
20.动手涂画能力低下;
21.无论兴奋与否都喜欢尖叫,上课时好突然离座。
四、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实施应遵循的原则
感觉统合教育理论的创始人,美国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简·爱尔丝博士在其论文中倡导这样的感统训练:
1.找到孩子可以自己尽力玩的游戏;
2.用耐心培养孩子的兴趣;
3.要让孩子感到快乐;
4.协助孩子建立自然的情绪;
5.感觉信息成熟化是信心的基础。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将如下五条原则列为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实施过程中,执教者必须遵循的要件:
1.快乐分享原则: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快乐而不是压力,教练只是参与者、引导者、评判者、分享者;
2.幼儿中心原则:训练中幼儿是主角,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具体需要和选择,要有针对性地为本堂课的团队设计适宜的游戏活动;
3.循序发展原则:通过控制环境给幼儿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幼儿作出顺应性反应,不要教幼儿如何做,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由粗到细;
4.即时反馈原则:训练过程中,适时给幼儿以积极地反馈,并主动同幼儿家长交流感受,与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5.培养自信原则:做好环境创设,加强情感融合,激发幼儿的内在驱策力,追求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五、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幼儿的情商发展
前庭平衡水平(前庭平衡器官和系统)掌控着幼儿的本体感、触觉以及视觉、听觉的发展基础,同时也为幼儿提供由自我认知水平、自体姿态感觉所决定的自信心的源泉,特别是幼儿的触觉发展,直接与情绪状态密切相关。
据此推论,反向呈现的感觉统合失调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会有深重的不良影响。例如,前庭平衡不佳的儿童,生理上就特别容易受到来自地心引力的干扰,自体难以维持内在平衡,大脑保持清晰的警觉状态的能力受限甚至极低,从而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再如,前庭功能不良而缺乏重力感(源自本体感器官和系统)的幼儿,无法判断距离和方向,因而恐惧感和不安全感深重,特别容易悲伤、消极、生气或者过度兴奋。而触觉防御过当(触觉敏感)的幼儿,对正常、细微的感觉刺激常常有过度或者过激反应,从而导致他们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人际关系很差。
【感觉统合训练课方案】推荐阅读:
感觉统合训练方案编写07-08
感觉统合训练方法01-07
特教感觉统合训练项目11-30
感觉统合训练设备及使用01-17
感觉作文10-03
陌生的感觉作文06-13
放弃的感觉作文09-30
感觉幸福的句子10-07
膝盖感觉酸痛怎么治疗06-04
读书的感觉真好作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