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后心得体会(精选8篇)
一、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还有很强的洞察能力。责任心不仅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更要对后进生,不能因为成绩不好,就放弃,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同学,因为他们都有受教育的权力,我们有教育引导的责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教育这些学生,使他们迷途知返。
二、参加本次培训的授课教师都是来自各个学校的骨干教师,他们都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我身为一名年青教师,能向他们学习,觉得十分荣幸。在这次培训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改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注意语言艺术,和学生多交流沟通。在教学中,声情并茂的语言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恰当的运用语言空白艺术,及时给学生留下自觉思维,自觉内化的机会,则会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空白设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必须围绕教育教学的目标,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思想和内容。因而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当时的教学实际情景的需要,配合有声语言相机而用。故弄玄虚,有百害而无一益。讲究适度。难度要适中,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量。过难,学生无从下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易,不能充分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关键词:幼儿教师,培训模式,能力本位,研究
学前教育期是幼儿的认知发展、智力发育、习惯形成和人格品质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幼儿教师担负着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任, 承载着培养人、塑造人的光荣使命。目前学前教育越来越被重视, 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分别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和要“办好学前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普遍重视“人生奠基”, “不要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成为许多家长的共识, 对承担启蒙教育的幼儿教师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明确指出:“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 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 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保障。
20 世纪60 年代在美国形成了能力本位的教师教育理念, 70 年代达到高峰, 并一直影响到现在。能力本位的教师教育的基本理念受“工具理性”的支配, 强调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的实际效果, 认为教师要把知识有效地传给学生, 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 包括教学知识、能力、技巧、态度等。[1]“工具理性”是西方理性主义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形成的技术理性主义文化理念。马克斯·韦伯将自然科学的范畴所具有的量化与预测的计算手段, 用于检测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自身的行为及后果是否合理的过程, 叫做“工具理性”。[2]其内涵是通过实践的途径确认工具 (手段) 的有用性, 从而追求物的最大价值的功效, 为人的某种功利的实现服务。近几年, 在能力本位教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广西在幼儿教师职后培养培训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不断加大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 着力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在幼儿教师职后培训过程中, 广西主要形成了以下四种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方式。
一、区域协作培训方式
区域协作培训方式是指通过组织城市幼儿教师去偏远农村, 或者组织偏远农村的幼儿教师到城市或县城幼儿园开展跟班学习、培训, 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教师培训活动。广西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教育也不发达, 农村幼儿教师工作辛苦, 收入低, 缺乏培训经费, 如没有外部条件的帮助, 很难有机会参加层次高、花费大的培训学习。正如世界著名早期教育家丽莲·凯茨博士在其《学前教育的国际视野———假设与预想》一文指出:“各国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另一共性是———大多数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 薪水低, 缺乏培训或培训不足。”[3]因此, 开展区域内城乡教学联动, 以协作互动、优势互补推动广西区域内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尤其有必要。
(一) 实践探索
例如:广西横县选派46 名乡村幼儿园教师到城区幼儿园跟岗培训, 采用示范课与理论讲座相结合的形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先请他们观摩示范课, 再结合自身体会和经验进行理论讲座。然后再举行教师评课活动, 谈收获, 谈体会, 谈自身不足, 制定改进措施。讲座教师是教学一线的实践者, 因此, 他们的讲座针对性、实效性强, 贴近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 有利于更新乡村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提高他们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广西藤县以全县为单位进行集中送教下乡, 组织50 名骨干幼儿教师参加送教活动, 广泛的参与面, 增强了送教活动的辐射带动作用, 充分显示出区域教研活动的集群效应, 较大地提高了县内幼儿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从2013 年起到2020 年, 广西每年选派1000 名优秀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 (以下简称“三区”) 支教一年。同时, 每年为“三区”学校培训150 名骨干教师和紧缺专业教师。此外, 还通过广东广西扶贫计划, 由广东省开展对口支援, 承担一部分支教教师选派工作。这项长期的教师支教和培训专项计划, 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全覆盖, 惠及49 个贫困县。
(二) 启发与思考
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 教育事业有自身的特色。区域协作培训方式的产生是顺应多元区域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 是对传统“行政层级”运作方式的反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度推进, 区域一体化成为不同地区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协作培训方式就是要打破传统地域的界限, 有效地优化区域内的教育资源, 组织教师在同伴互动中实施有效的教师培训, 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均衡发展。在幼儿教师职后培训过程中, 要克服不同区域教育资源稀缺性和禀赋差异性的约束, 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和均衡发展, 推进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区域协作体制机制创新。只有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和有效协作, 才能在培训过程中更好地强化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人才交流, 提高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效率, 实现区域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
区域协作培训实现了幼儿教师的空间流动, 以“以城带乡”的方式, 探索一条城市幼儿教师下沉到乡村, 培养培训乡村幼儿教师的途径。一方面旨在通过教学示范, 帮助农村幼儿教师提高业务能力, 增强一线教师的教学教研意识。另一方面增进城乡教师的相互学习, 实现城乡教师优势互补, 双赢并进。
二、高校联合培训方式
高校是最新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集聚地, 在长期的教师培养培训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谓高校联合培训方式是指高校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 建立师资培训基地, 对幼儿教师开展职后培训, 实施以理论教学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方式。幼儿教师需要在职业发展中进一步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 丰富专业知识, 提高业务能力。高校联合培训方式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供服务, 为幼儿教师提供了职后培训的温床。
(一) 实践探索
例如:2010 年起, 广西师范大学的教师深入城区幼儿园, 举办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培训, 选派教师定期到幼儿园担任一日教师, 掌握第一手资料, 使培训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2011 年4 月, 广西启动“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通过聘请高校的幼教专家给农村幼儿园园长、保教主任、骨干教师授课, 组织他们考察观摩优质教育资源, 指导他们撰写论文等, 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2012 年,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被教育部评选为“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机构, 主要承担国家级、自治区级幼儿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该校通过整合校内培训资源, 分类、分科、分层设计递进式培训课程, 组建和优化培训专家团队, 组织开展全区学前教育相关教师培训, 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 启发与思考
高校联合培训方式的积极意义在于:一方面, 高校帮助幼儿园制定发展规划, 整合教育资源, 指导幼儿教师制订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 强化课堂教学实践。另一方面, 幼儿教师借助高校的培训资源, 参与各种职业培训、专题讨论和学习研讨等, 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在培训过程中, 整合各高校优质资源, 专家带头授课, 还聘请校外的幼教精英为兼职教师。这样极易建立一支数量相对充裕、人员相对稳定、结构相对合理的培训师资队伍。
此外, 各高校在培训过程中积极联合开展政策研究, 采取措施推进培训项目的实施, 提高培训效率, 为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和指导。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培训模式多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 实践教学所占培训份量明显不足, 为避免造成幼儿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二元分离, 需适当加强实践教学份额。尤其应避免因在培训中出现教育者与接受培训者之间单项线性关系以及二者在教学中处于极端不对称状态的现象。
三、信息网络技术支持培训方式
所谓信息网络技术支持培训方式就是利用网络远程教育平台开展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当代社会,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的应用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在一个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 我们已经具备将优秀幼儿教师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提供给城乡幼儿教师, 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幼儿教师的能力, 网络为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4]
(一) 实践探索
例如:南宁市多次组织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参加网络培训, 还特别聘请网络技术专家对幼儿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南宁市就开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培训的先河, 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在“十二五”期间,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建广西学前教育信息网, 网站分别设置幼儿园管理、专题研究、精品课程、教师教育、家庭教育、园本教研专题和教育论坛等板块, 其中的专题研究包含幼儿心理研究、课程、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环境、游戏和国外教育等内容;精品课程模块包含师资简介、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在线习题、实践指导、活动方案、教学录像等内容, 为幼儿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搭建了学习进修、互动交流的良好平台。
(二) 启发与思考
随着卫星广播电视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 开放式、全民式的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教育的网络时代已经到来。网络为教育提供了以视频刺激与手指操作为主的集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媒体工具, 以其多媒体化、信息化、交互性的优势进入了教育领域, 使教育发生了从观念到行为的变革。信息网络技术支持培训方式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并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该培训方式克服了传统培训模式效率低下的弊端, 为幼儿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资源和更随意的时间安排, 培训覆盖面广, 受训人员多, 极大地改变了幼儿教师的学习方式。
信息网络技术支持培训方式利用远程实时网络技术实现教师协同教研, 协同学习, 协同参加培训活动, 可以实现有组织的远程课程交换。在教师接受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 也提高了幼儿教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素材的能力及PPT课件制作的能力, 提升了幼儿教师的多媒体素养。但该培训方式前期经费投入较大, 需要专人维护, 过程难以监控, 随意性大。尤其应避免出现教师不按培训要求进行学习的现象。
四、教师中心培训方式
教师中心培训方式是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建设提出的, 它以服务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 强调教师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提高教师专业自觉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在国家重视学前教育的背景下, 各地加强了对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力度。然而, 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往往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很多时候培训采取灌输式的方法, 参训者得到的仅仅是一些相对稳定明确的、静态的知识, 培训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的过程, 而不是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教师中心培训方式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
(一) 实践探索
例如:桂林市叠彩区的幼儿园围绕如何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打造活力充足的学习型教师团队。在本城区建构教师中心培训方式, 要求教师针对自身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促进教师在培训中主动学习、主动成长, 注重以在工作中长期形成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技能等为抓手, 从侧重理论填鸭面向加强教师实践智慧领悟, 来促进幼儿教师本身专业技能的发展, 从而推动教师培训由被动变主动, 全面提升幼儿教师在职研修的质量与效果。
(二) 启发与思考
教师中心培训方式以“自我导向学习”为理念, 在幼儿教师培训过程中发挥参训学员的主体性, 极大提高了培训效率。美国成人教育学家马尔科姆·诺尔斯认为:“在其最广泛的意义上看‘, 自我导向学习’实际上是一个由个体自己在别人帮助下或独自发动完成的活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自我诊断各自的学习需求, 拟定各自的学习目标, 确定各自学习的人力物质资源、选择并实施各自适当的学习策略, 并评价各自学习成果。”[5]此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幼儿教师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针对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需求, 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 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 解决问题更具实际操作性, 更能满足幼儿教师培训中以人为本的要求和目标。
同时, 积极倡导对话, 重视培训学员的探究性参与, 在培训中加强观摩、互动、实践性环节, 使培训学员既能感受优秀教学, 又能加强自身的实践体验。因而不再是简单地弥补原有师范教育的不足, 也不再是补偿式的培训, 而是充分发掘参训者的创新能力, 提高参训者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每一位参训者水平不一, 难以为每位参训者量身定制培训内容。
幼儿教师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培养掌握专业技能的教师仅是第一步, 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具有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的幼儿教师, 使其成长为幼教名师。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它不仅需要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和长远的规划, 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到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以服务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高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核心, 进行培养培训模式创新, 积极开展目标明确、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探索新时期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 从根本上提高幼儿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何菊玲.教师教育范式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86-87.
[2][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 (上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65.
[3]朱家雄.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2.
[4]李朝晖.广西幼教名师培养制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12.
关键词:教师;护理专业;课程改革
自2008年7月7日至7月24日,我在河南大学参加了为期18天的河南省中职教师护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经过学习,我仿佛接受了一次全方位的“洗脑”更新。整个培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与来自河南省各市县的64名老师共同度过了愉快、紧张、充满压力的一段日子。回顾过去,我感慨颇多,现将这一段时间来的学习体会作一汇报。
一、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
我们分别听取了王培席、黄志红、赵慧杰、郝森林等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对我们从事一线职业教育的教师来说真是受益非浅。在"外科护理教学方式探讨"学习中,学习了我国职业教育现行政策、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结合教学实际,重点进行了护理教学法和课程开发的训练。使我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将来的就业,更是为了开发人力资源,为每个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培养潜在的发展空间;使我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全民教育,而不是少数群体的教育,也使我认识到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职业学习者为本的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职业教育发展框架和模式,使之走上正确的轨道,步入良性循环。
《药物应用护理》是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内容较为简单,主要讲述各类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及用药护理,谈作用机制较少,但该部分因牵涉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救治,所以教师要把相关的内容有机的揉进课堂教学中去,补充必要的知识。把握好课程教学过程对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1]。
二、加强科学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几天几位教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文献检索"、"教师礼仪"、"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中的人际关系"等。随着药理学教材内容的丰富、信息检索的便捷性、知识更新的快速性,学生学习渠道的多样化,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要求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2]。
三、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一次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
(一)新的医学模式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护生而言,除了加强专业素质培养外,还要注意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应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护士必须具有观察、分析药物疗效、副作用,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突出了每一种常用药物的护理用药注意事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保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所实施的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是全方位和有求必应的服务[3]。
(二)目前省内中职卫生学校开设的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多以验证性动物实验为基础,旨在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缺少与临床护理用药相关知识的实践技能操作训练。新的护理观念要求药理学的实验教学应适应整体护理.必须改革传统的药理学教学模式。加强药物知识训练,让学生描述常用药物的制剂、药品质量的外观检查,药物批号、有效期和失效期的识别,特殊药品的管理;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准确掌握药物剂星换算、浓度的稀释,熟悉药物配伍用药、配伍禁忌及临床意义,规范临床用药过程,进行正确执行医嘱处方训练;以动物为模型来模拟临床用药进行整体护理训练,进行用药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实施计划及疗效评价训练,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药理学与整体护理知识,增加学生对药理学与整体护理知识的兴趣。
总之,我们应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使中职护理专业的药理学教学能尽快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出适应现代化临床护理实际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护理人才。
美好的时间过真快,短短的18天的培训即将结束。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们所有的学员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下课相互学习,虚心向老师请教。大家深感自己的不足和这类知识必须要掌握的现状,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相互探讨,共同消化课堂的内容。学习的气氛之热烈,也是极少见的。所有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增进了我们的知识,梳理我们的思想,激励了我们的学习欲望,指引了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通过培训,我深深感到应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身综合知识素质,提炼自身的实践技能,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自觉作好本职工作,以良好的岗位业绩来提升整体质量,促进职教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前流,冯小君,国萍.高职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药理学教学内容与临床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
[2]郭美.高职高护约理教学探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
宋 鹏 宇
七天紧张而又难忘的岗前培训结束了,留给我很多感触、感动和欣喜。能够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拥有这样一次珍贵的岗前培训机会,我在感到荣幸的同时,也非常珍惜这次培训的机会,俗话说:“玉不啄,不成器。”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我过惯了在大学中慵懒散慢的生活,自身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地展现,但当我们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时,这一切都是那么地行不通;然而,我有幸地参加了垫江县人民医院2012届新进员工的岗前培训,下面是我对这次培训的深刻体会。
首先,通过集体上课,各位领导、老师用专业及人文哲学知识来教导我们,通过老师们的言传声教让我们对医疗、怎样融入工作角色以及对医院各项程序都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其次,用垫江县人民医院文化感染人,垫江县人民医院是座六十年历史的老院,在这里人才辈出,走在医院的每条小道上,都是踏着历史的沉淀,“崇德、惠民、敬业、创新”是医院的院训,在一个礼拜的岗前培训中,我们充分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尤其是马院长对我们这样说到,“生命旅途像列车,总有人在不同的站上下。”其实这其中包含了一个哲理,每个生命存在都有价值,要保持愉快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第三,用户外拓展训练锻炼人,这是一个考验集体智慧的项目,我们医院党、政、团组织的这次训练,一共有五个比赛项目。我们分成了6个组进行对抗,我是第2组的队长,我为我们的组员感到自豪,我们通过团队合作,赢得了“双膝夹气球”比赛。其他的项目我们也竭尽全力,虽然没有获得第一,但我们团结奋进,勇往直前。真正的体现了团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我相信大家通过这次拓展训练消除了陌生,增进了友谊。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索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院领导要让我们进行这样一个岗前培训,而不让我们直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去。此时,我才明白,这是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在自己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我们能更好地融入到垫医这样一个大家庭中去,而事实是我们的确感到了不一般。在这里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是通过不断努力来实现的。院领导的良苦用心就是要将我们打造成垫江县人民医院明天的栋梁!
礼仪培训后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心得体会,礼仪,培训,范文
礼仪培训后心得体会范文 介绍:中国有“礼仪之邦”之美称,礼仪的学习过程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各行各业都应该进行礼仪的培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礼仪培训后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礼仪培训后心得体会范文
1幼儿园开设了礼仪教育课程,首先礼仪应从教师自身培养起;幼儿园多次组织教师开
礼仪培训后心得体会范文 详情:
[免费论文:/
对于这门功课,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休闲,娱乐,放松。当然,在这种放松过程中,我们也掌握了这门课程的一些技巧。初学这门课时,会觉得有点无趣,心理总是想“哎,又是无聊的一堂课了。”因为讲的都是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课也比较枯燥,不过后来老师体会到大家的想法,就改为实地教学了。之后上课前是这样想的“哈哈,又可以去享受一种别样的情趣啦!”对于上形体课的心情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刚开始感觉这有点像我们在学校上体育课,但在学校上体育课是室外的,夏天的时候就要在太阳底下晒,而且运动设备也没那么好,所以在这边的机会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对于自己心情的改观,我想也是因为对形体的进一步了解改变的。
这门课程与我们学的其它课程不一样,其它的这是一种枯燥的理论知识,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也只有大脑在运转。而形体,给我们更多的是脑力与体力上的结合。不光是用身体做各种动作,还要用五http://prcw.bid/官去感觉,用眼睛用脑想,用耳朵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劳逸结合,让我们全身各个部位都激活,都动起来。我想每周一节的形体课实在是有必要的,但后来因为老师没时间的问题,就都不能上课,感觉真的很可惜。
礼仪培训后心得体会范文
4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着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然而,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职场的礼节上,我总是觉得在这方面缺少了些什么。
实践求真知,通过2010年12月31日领导组织项目部全体人员参加了这次职场礼仪培训,虽然是光盘播放,但是大家都认真的观看,我也感触颇深,原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到位。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礼仪就是前人定的规矩、家法和行规,做人的规则。“礼由心生”,一个具有良好文明意识的现代人,礼是必备的基本教养,必须表里如一。“文明礼貌服务,怎么对待别人?那就要做到‘待客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不仅要形式美而且要心灵美。”
良好的礼仪可以赢得陌生人的友善,赢得朋友的关心,赢得同事的尊重。礼仪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个人内在素质与仪表特点的和谐之美、综合之美、完善之美,更代表一种深刻的道德指引。
职场交往是讲究规则的,即所谓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比如自己的办公桌,即是办公地点,就不能放太多的私人物品,文件归档是否及时归档,办公区的卫生情况,个人着装,这些都代表你的个人和公司的形象,给人第一印象,能够给人以美感。因此,不过是这些礼仪,还有生活中的其他细节都应留意,也要学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从小小的电话,短信用语,鞠躬礼到文明用语,似乎我们都有太多的忽略。比如在平时工作中接电话是否在铃响了3声内接起,是否先报自己的姓名部门以及工作单位,还有我们是否做到了语调热情,大方自然,面带微笑,声量适中表达清楚,简明扼要,文明礼貌,挂电话时要确定挂好电话后再与其他人说话,在身边应经常准备好笔和纸,及时记录。
当开会时手机需静音,重要电话不得不接时,要先向在座各位道歉,然后只听不讲,最好在30秒内结束通话。更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在会上频发短信,转笔,补妆,跷二郎腿,晃悠,这都是对发言者和其他会上同事的不尊重的行为。打电话时不要吃东西,与领导同乘电梯,是要落落大方,面带微笑,不要拘谨,这可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呀。
同事之间沟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一定要会说话,说好话,用语言、文字、肢体、眼神、心灵上的沟通。态度要真诚,公私要分明,不要用手指人,背后不要议论别人,金钱往来要谨慎,私下里面不要抱怨等等。其实我们对礼仪的认知面还有待加强。所以,我们要趁闲暇时间应多多来加强礼仪这方面的学习,因为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以整个集团公司的形象面对外界,并且还要做到学以致用。
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http://www.qbdw.bid/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文明礼仪,是每个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而精通礼仪的目的就在于运用,将我们所学的点滴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之中,再不断地学习,一步一步完善自己,争取尽力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
礼仪培训后心得体会范文
5在学习了教师礼仪的培训内容后,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礼仪存在于每一个微小细节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用教师礼仪规范自己。
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像白纸一样天真无邪的孩子,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孩子们正处于学习的阶段,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对细小细节更有着丰富的观察和学习能力。而作为教育孩子的老师来说,老师的一言一行更是给孩子起到了重要的榜样作用,老师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在每天的言行中要注重自身的行为规范,在着装、仪容、举止、语言等各个小细节上时刻用教师礼仪规范自己,为孩子做好示范,让孩子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学会文明礼仪,成为一名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
教师礼仪对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礼仪对学生也产生着潜移默化地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要有精深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还要有良好的教师礼仪,为学生树立榜样,用高尚的人格素养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礼仪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力量,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只有摒弃那些不合身份的穿戴、不拘小节的言行、不加检点的习惯,才能树立教师的威信,才能教育好学生。记得在一次班会课的时候,我教育孩子不能讲粗话,有几个孩子就举手说语文老师生气的时候就会说粗话。当时,我一下就被孩子说的没话说了,只能教育说:“老师是被你们气的,如果你们听话不惹老师生气,老师就不会这样了。”所以说,如果教师自己都不能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没有最起码的教师礼仪,这样是很难教育好学生的,学高为师,身正才能为范呢。
教师不仅要在平时的言行中给学生树立榜样,在课堂上同样要遵守教师礼仪,让教师礼仪更好的为教学服务。经常有老师会有这样的困惑:我的教学设计很有趣,我也认真组织了教学,为什么在课堂上却很少有学生积极配合呢?为什么呢?其实关键还是你的教师礼仪还有待提高。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度过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与学生互动时要使用文明语言。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使用文明语言,不仅有助于思维、情绪的完善表达,还能使学生产生美感、亲切感,从而增师生之间的感情。在课堂上,不论是怎样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尊重他,让他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不能因为某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冷落或挖苦他,否则的话孩子永远不可能学好,也不可能愿意配合你的教学工作。不管是进行课堂提问还是对学生进行评价,我们都要尊重学生,给他们空间和时间,不要只依靠自己的主观感受,不关注学生自身的感受。
一名教师的教育教学成功还是失败,只有扎实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还是不够的,还要靠教师礼仪来提升自己的素质,赢得学生的尊重。
礼仪培训后心得体会范文6
社交礼仪,是人们相互交往中的一种行为规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社交礼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交往不断增多,讲究社交礼仪越来越凸现出它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是机关干部,主要是与人打交道,做人的工作,在工作交往中更应当注意礼貌礼节,处处做到仪表端庄,谦逊和蔼,文明礼貌,保持一种有素质,有修养的良好形象。
实践证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谈吐文明,讲究社交礼仪,也是做好人的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接待来访者,百姓来向你反映问题,而你举止不得体,讲话粗鲁,心不在焉,就会缺乏信任度,引起来访人的反感,甚至可能反目为仇,不欢而散。而要是来访者反映情况,你彬彬有礼,热情接待,耐心倾听,就会给人一种有信任度的感觉,让人家满腹牢骚而来,满意高兴而去。同样是接待来访者,讲不讲究社交礼仪,注不注意礼貌礼节,就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社会交往日益增多,社会礼仪也显得更加重要。为适应这个新形势,机关工作场所十分需要有礼仪礼节的氛围。机关工作人员作为机关工作的“主体”,要有效地做好日常工作,亟待注重三个方面的问题:
校本课程是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首先,自主变自流——为了体现自主学习的新理念,有的教师悄悄地退出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老师就教什么。为了让学生自主,教师没了主见,教学无主次,不能正确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有的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有的跟在学生的后面,对学生百依百顺,有的甚至退出了教学的舞台,成了一名旁观者,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实属新版的“放羊式”。
其次,是小组合作秀——不管问题有没有被讨论的价值,不管时间是否充裕,更不管学生是否有探究的欲望,是否真正围绕问题展开研究,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投入热烈的讨论之中。为了讨老师的欢心,学生也总是“有模有样”地合作探究。时间差不多了,即使学生正处于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教师一个手势,合作学习便戛然而止,每位学生迅速返回,端坐其位,准备汇报。小组合作探究成了一种装饰性的教具,学生则成了教师所谓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小组合作”秀的道具。
再次是“对话”变成“问答”如“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之类的毫无启发性问题充斥课堂,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预设好的套子里,使之“就范”才肯罢休。
另外,为夸奖而夸奖——教师不管学生怎样表达和表现,一味给予表扬,课堂上“棒棒你真棒”、“行行你真行”之类的赞赏时起彼伏。这种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但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1“80后”员工入职培训方案设计
供电企业应该认识到招入大学生只是第一步, 要使“80后”大学生为供电企业所用, 就必须了解“80后”新员工的性格特点。“80后”新员工队伍有其鲜明的思想与行为特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没有明确规划;听不进他人讲道理;感恩意识不强;希望实现自我。认真剖析初进职场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性, 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 具有典型的员工导向或定位作用。要帮助新员工尽快实现“组织社会化”, 培养新员工对国家电网的认同和归属感, 帮助新员工熟悉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1) 针对性调查新员工培训需求。培训需求分析是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首要环节。首先, 确定企业的培训需求, 以保证培训方案符合供电企业的总体目标和战略要求;其次, 进行详细的工作分析和个人分析。
(2) 综合性考虑新员工培训目标。供电企业新员工培训的具体目标是:让“80后”新员工体会到归属感, 尽快融入国家电网的企业文化;展现清晰的职位分析及企业对个人的期望, 帮助新员工建立与同事和团队的和谐关系;培养新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供寻求帮助的方法, 提供讨论的平台, 帮助其尽快地胜任本职工作。
(3) 多样化实施新员工培训方案。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 必须结合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等因素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集中授课:针对专业知识、企业文化、制度、安全规程等有一定理论性的课程, 由电力培训中心集中培训;沟通交流:例如举办员工论坛, 新老员工对话、公司领导、部门负责人或业务专职讲解;现场解说:引导新员工参观工作现场的一种培训方式, 实物加讲解更让人印象深刻;娱乐沟通:通过举办技能比赛、演讲大赛、歌舞晚会等, 加深新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 融洽新老员工的集体气氛, 帮助新员工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
2 如何使新员工迅速增值
刚毕业的大学生只是准人才, 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需经过一段的锻炼和经验的积累才能转化为企业所用的人才。入职培训就是要尽量缩短这个转化过程, 让大学生尽快适应职场生活, 使新员工迅速增值。
(1) 恰当的工作适应引导, 快速产生效益。一是做好新员工入职培训教育。几乎每个企业对新进员工都有一套入职培训方案, 但大学生的入职教育应与其他新员工有所不同。二是选择与大学生身份比较相近的人作为培训辅导老师, 有问题比较容易沟通, 便于消除恐惧心理, 尽快熟悉工作环境、业务知识及相关规则。三是理论课培训结束后, 供电企业最好指定专人作为工作指导师傅, 防止把大学生丢到岗位上没人管没人问。四是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多实习几个业务岗位, 力争熟悉全部业务流程, 这对进入专业工作岗位后尽快适应工作大有益处。
(2) 科学化的职业生涯辅导, 持续产生效益。新员工经过入职培训、试用期及职业导师的具体指导, 他们的性格、能力、素质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体现, 人力资源部门应安排大学生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尽量做到人事相宜。当工作岗位基本安排就绪后, 应对这些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尽量使个人愿景与供电企业现有能提供的条件相结合。为新员工选择正确的职业发展途径, 以更快地实现自我成就及企业需求的双赢。
(3) 巧妙的员工情商管理, 力争效益最大化。加强新员工的自身修养和素质;加深新员工对企业行为规范章程的了解, 加强新员工与企业融洽度;加强新老员工之间的沟通协作, 增进员工及团队之间的合作意识, 锻炼新员工对复杂事物的处理、协调能力, 进一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和责任感。
然而,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对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往往一脱口就让学生回答,或者只是停留了一会儿就让学生发言。尤其在公开课上,整个课堂热闹非凡,没有一点“冷场”。曾有专家做过统计,一般的课堂,教师的提问至少在100次以上,提问密度之高让人感叹惊讶。
为此,笔者进行了小小的尝试,旨在作一番最直接的比较。
课例一:比一比,谁的速度快
这是一堂作文课。内容是如何写出细节之美。我先在二班上。上了后,选择其中的一个环节叙述如下。
师:请同学们做一个动作——笔掉在桌子上。
学生反复做了几次后。
师: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说说,笔掉在桌子上的情状。比一比,谁的速度快。
学生低头思考。教师马上指名回答。
楼晨露:(站起来后沉默数秒)笔转了几下身子,只听“啪”的一声,掉在了桌子上。
师:用上了拟声词,还可以用哪些修饰语呢?
史小凡:我这支绿色的圆珠笔转动起来像一个苗条的小姑娘穿着绿裙子在跳舞。
师:用上了比喻、拟人。不错。
徐杰:对不起,我还没想好。
俞鹏翔:(搔头)我跟楼晨露差不多。
师:差不多不等于一样。你再说说看。
俞鹏翔:手中的笔划了几道弧线,只听“啪”的一声,躺在了桌上。
师:不错么。要对自己有信心。一个“躺”字,有拟人的味道。谁能再用上拟人的手法说说。
沉默。
师:谁来说说?
郭佳钰(班长兼语文课代表):笔像一个即将退休的老人,笨拙地摆动着身躯,慢慢地停了下来,仿佛在说:“我还行的。”
师:看来,这是一支笨拙的笔。
课后自诊:参与面小效率低。
这个环节用了6分钟,却只有5位学生参与了发言。看起来,教师的安排非常紧凑,可是,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只能站起来继续思考,或者干脆放弃回答。不少时间被消磨和浪费。
从回答的质量上看,学生的思路局限于声音和转动的状态。在教师的点评中,倾向于拟人的手法,引导的也不够好。也许是受课堂氛围的影响吧,教师的课堂机智也打了折扣。
这些现象均表明,一味地想加快节奏,往往会适得其反。
课例二:请写一写再回答
师:笔掉在桌子上。请同学们反复做这个动作。然后,以细节描写展现,用一两句话就行。
半分钟后。
郑雅芝:就那么“啪”的一声,笔轻轻地掉在了桌子上,之后便静静地躺着,像一个熟睡的孩子,一动不动。
师:通过声音和体态来写。
郭建辉:“啪”的一声,一艘航空飞船在我的手中“挣脱”了,以光速般的速度到达了地球。
师:用夸张突出速度。
李昊:那笔“啪”的一声掉在了桌子上,它好像有些舍不得离开我那双手,慢慢地它哭了起来,脸上缺了个口儿,成了“残疾”。
师:哇,这么严重呀。
蔡梦璇:它轻松一跃,躺在了它那张舒适的大床上,落地时,还不忘轻轻一跃,来展示它的本领。
师:一支可爱的、爱表现的笔。
赵翔宇:忽然,手中的笔一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啪”地一声重重地掉在了桌子上,像跳芭蕾舞似的,骨碌碌地滚了几圈,才依依不舍地停住。
师:突出了笔的动作、姿态。
郑彬:“咚咚”两声敲门声后,我那万能的金箍棒直挺挺地躺在了属于它的床上,细细品味着闭目养神之美。
卢炤譞:只听“啪“的一声,自己最喜欢的精美的笔从我手里滑落,它在桌上滚了几个圈,停在了中间。
周俊鹏:紧握在手的笔突然掉在了桌子上,那声音好像在说,请不要太操劳了,该休息了。
师:一支多么懂事的笔呀。
徐含科:“啪嗒”,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声,那支笔在一瞬间从我的手中滑落,像寺庙里的钟锤轻叩了桌面,打破了夜晚的寂静。它安静地躺在桌上,像一个撒娇的孩子,赖着不肯起来。
师:把笔比成“撒娇的孩子”有创意。不过,“夜晚”,改成什么比较好?对,课堂。
赵睿丹:那支笔像从空中落下来的一滴雨,安静地在桌上掉落,一动不动。
师:合适吗?
生N:不合适。
王雪畅:像是失了控,笔从我指尖滑落,抛出一个不太优美的弧线,笨重地落在桌上。落笔的声音和心脏发生了共鸣,我似乎听见笔低低的抽泣声,如同大提琴般低哑,拨动着我的心弦。
师:不错。将主人的情感融合在笔的动作里。
个人反思:磨刀不误砍柴工。
这是一班。安排这个环节,同样是6分钟的时间。只因为先写了半分钟,学生的发言顺了很多,思路也得到了拓展,而且比二班多参与了6位同学。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因为课堂氛围温馨了,教师的即兴点评也显得自然多了。
语文是什么?它实在应该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外显,是人的灵魂的自主性和自由性的张扬。而我们的课堂,往往为了追求“密度”一味加速,全然不顾给思想留下空间。殊不知,一味加速,轮子也有转飞的时候。效率并非一个可以无限扩大的量数。为了所谓“效率”,牺牲从容不迫的教学氛围,实乃大伤元气。
我查阅了资料,结果发现,美国学者罗威(Rowe)曾经做过有关提问时间的实验。实验发现,在那些把等待时间延长了1-5秒的教师的课堂上,发现了下列令人可喜的变化:学生回答的平均时间延长;学生回答的主动性和正确程度提高;思考之后回答的现象增加;从事实推论得出的结论增加;学生的提问增加。
会诊会治:给思想一个自由的渔场。
课后,听课的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给课堂提问进行了会诊会治。大家认为——
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其价值远远不在于形式上的热闹。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堂如果是一杯水的话,那么思想的调味品,能使这水变得多滋多味,留有余香;课堂如果是一张纸的话,那么思想的色彩会使它顿时生机勃勃,多姿多彩。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教育者要善于给学生创造一个宽广辽阔,有风有浪的渔场,让被教育者自由思想、勇敢实践。
(1)鼓励独立思考。正因为人能够思考,才成了万物之灵,才创造出了令整个宇宙都感到自豪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直接传承着这两种文明的语文,便是整个世界文明的结晶。因此,谁想学好语文,谁就首先必须学会思考。鲁迅毕其一生为塑造新的国民的灵魂而呐喊,他以为若想成为新人,就必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决不能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韩非子说:“循名实以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思考是实践的前提。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不断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
在第一堂课上,俞鹏翔同学搔搔头,说:“我跟楼晨露差不多。”其实,这样的情景相信我们很多语文老师都是熟悉的。这是学生的等待心理、依赖心理、逃避心理、偷懒心理,或者说是听客心理。久而久之,思维将退化,独立意识也将消失殆尽。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让课堂真正成为思维交锋的舞台。
(2)敢于挑战权威。台湾教授、作家龙应台曾这样感慨:“我爱惜我的学生,像努力迎取阳光的黄色向日葵,他们聪慧、纯洁、奋发,对老师尤其一片真情。但是,他们也是典型的中国学生:缺乏独立的个性,盲目地服从权威。”众所周知,没有塞尔维特对科学权威盖仑学说的怀疑,就不可能有哈维的“血液循环论”的发现;没有对亚里斯多德学说的批判,就不可能有伽利略在天文学、动力学方面的伟大发现;没有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否定,就不可能有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德国生物学家米歇尔,正是在学生时代敢于怀疑当时教科书上的一个说法并试图证明它错误,从此走上了诺贝尔奖之路。
以上第一个课例中,教师的提问出现冷场。当教师说“谁来说说”时,一个同学就推荐了班长郭佳钰。虽然,班长不是权威,但也反映了一定的权威意识。为什么学生不能勇敢地推荐自己呢?笔掉在桌子上的描写其实并不是一件相当难的事情。古人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可是,又有多少学生只愿做个旁观者呢?“好学生”说的是对的,老师说的是对的,书上写的是对的。因此,有多少课堂是真正的思维碰撞呢?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应该说,权威的树立之日,便是创新的终结之时。不能光奏前朝曲,要有新翻杨柳枝。创新是水,能滋润思想的绿叶;创新是火,能点燃教育的激情。回首我们的传统教育,无论是孟子的“直养”德化,还是荀子的“积伪”戒导,所要培养的多半是丧失生命性灵的依附型贤人。所谓“直”,就是行不逾矩,所谓“伪”,就是要刀削斧砍。时至今日,我们的教育还很大程度地停留在“人云亦云”上,教师凭借的是“教参”和“标准答案”,学生听从的是教师和书本。英国皇家学会会徽上有一句话:“不要迷信权威,人云亦云。”一个迷信权威,没有批判精神的民族,永远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他人后面,还谈何创新?谈何振兴?
(3)把握提问节奏。提问过于频繁,学生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是哪里。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轰炸”下,“不假思索”地回答和应付,哪有时间进行思考!教师要给出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和“说自己话”的权利,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
其次,要适时设问,随机应变。设问的目的在于解决疑难,而不是把学生问倒,更不是作为花絮点缀课堂,创设“学生活动”的形式。是否适时发问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过早发问,造成气氛紧张,学生内心茫然,容易造成课堂冷场;过晚发问,学生勿需思考就能对答如流,使问题成为“瞎子戴眼镜,多余的圈圈”,毫无价值。
总之,教师提问后需要从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情况出发,确定等待的时间。一切以学生的灵活思维为出发点,给思想一个自由的渔场,给教学一番广阔的天地。
【教师培训后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教师培训后的心得体会09-26
培训后个人心得感悟06-23
礼仪培训后心得11-10
培训后的心得体会10-12
参加培训后的心得体会06-28
人文医学培训后的心得体会10-03
80后优秀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10-29
培训教师培训心得09-30
【热门】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5-25
【必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