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初中物理,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共14篇)
随着学习的深入,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方法不对的缘故。一般题目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反向推导到已知;二是由已知想可知,逐步向结论靠拢。将两种思路掌握熟练并运用到解题中,相信大部分的物理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学好初中物理的习惯
1、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2、养成自学的习惯,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3、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5、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6、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完成物理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的转换。
关键词:物理,教学,策略
一、学好物理应有的态度
1.有些时候, 老师为了讲清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情景, 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 经常会进行大段描述。这是理解较高层次的知识所必需的, 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 因此, 课堂气氛可能不像小学时那样“热烈”, 对这种现象, 学生应该有思想准备。最重要的是思路要清晰, 同时自己要尽快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2.中学阶段解决的问题多为“理论意义”上的实际问题, 学生要抓住主要矛盾, 忽略次要矛盾, 注重问题本质, 不要因细枝末节影响对问题的解决。
3.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上大脑要高速运转, 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 要学生自己去考虑, 不要等老师去“灌输”。课后, 不要仅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复习、作业、小实验等任务, 要主动针对自己的实际, 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
4.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在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 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时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整合, 把杂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二、物理学习应该重视的环节
1.课前预习。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我发现预习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现在所学的物理课程偏难。如果预习到位, 就能很好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若不预习, 上课就很难听懂, 自然就学不好物理。
2.课上听懂是最重要的环节。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如果有可能的话, 还可以用一种超前思维赶在老师之前, 这样也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一定要抓住课堂的宝贵时间, 弄懂每一个知识点。
3. 重视知识的应用。这需要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并能够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在平时, 还可以多做一些小发明和小创造, 用来提高自己的物理水平, 还要重视课后题中的实践探究题,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 学生在平时一定要多留心身边的事。因为物理来自于生活, 学过后也要服务于生活。在勤观察的基础上, 还要重视实验, 在现在, 也许你认为实验并不重要, 这是极其错误的, 在以后, 随着学习的知识进一步深入, 实验也会显得越来越重要的。
三、落实上述环节的具体做法
很多学生都说物理很难, 其实物理和其他学科一样, 其他学科可能学好的, 物理也一定能学好。物理的学习不外乎要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等方面下工夫。
1.课前预习。预习不是简单地了解内容, 而是要带着问题去预习。看看课本或资料上设置的练习, 把课本内容阅读一遍, 通过阅读、分析、思考, 看看这些问题能回答多少。然后再纵观新课的内容, 找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掌握知识的脉络。
2.高效率听课。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 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 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 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 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 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 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 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 提出自己的见解。
3.作业。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作业要及时做完, 这既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 也是对自己的自我检测, 另外, 还要及时反馈信息, 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 有意识地加强它, 逐步培养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树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 作业也要认真审题, 仔细分析, 冷静思考, 严谨答题, 养成良好的习惯。
4.复习。学过的知识、做过的练习, 及时复习,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定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理清各知识点、定律、公式之间的关系。同时准备一个错题本, 每次错题都归纳在一起, 经常翻看。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理教育 课程 改革 创新教育
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第一学期的前半期尤为重要。八年级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自豪,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尤其是女同学。因此,为了使八年级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步入学习物理的正轨,授课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新教材的优势,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下面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体会。
一、挖掘新教材的亮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感觉非常新鲜,对学好物理也十分渴望,但是当他们进入课程学习后,能否保持浓厚的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新教材图文并茂、形式新颖、内容生动活泼切合了学生的心理实际,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够重视新教材,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能比较容易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们应因势利导,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那些具有现代气息、形象直观、色彩鲜艳的插图。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这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了,对物理就有了感情。其次师生齐动手,发挥物理实验优势。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险较原教材多很多。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疏通新教材的难点,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新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涉及到的内容很广。但是不是书上所有的内容都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也不是书上所有字句都要求学生学懂、学会,因此我们不要人为地增加教材的难度。教师应当认真分析、钻研新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通俗、简洁、浅显,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适当降低难度。使学生不感到物理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联系实际,发挥生活资源优势
风霜雨露、雷鸣电闪、潮起潮落、月圆月缺、蓝天白云、雨后彩虹、水中倒影等等奇妙的现象从小就深深地吸引住我们。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1. 妥善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初中学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与物理有关的现象或者问题,例如,雷电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压水井手柄越长越省力;骑车上坡是走S形省力;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等等。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形成新概念会有很大的帮助。
2.让学生积极地进行生活体验
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物理知识既有利于理解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同时也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后,要求学生在坐火车或汽车时,在车站观察并排的车的运动情况,体验由于运动的相对性而带来的神奇的现象,并在开车和刹车时体验由于惯性使人体向后倒和向前倾的现象。
3.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初中教材,很多物理知识就在学生的身边,布置一些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无疑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学习液化知识前,布置让学生观察从冰箱刚拿出的饮料瓶外有水珠的现象。观察烧开水从壶嘴向外喷“白气”的现象,并思考为什么离开壶嘴一段距离才看出“白气”?让学生思考早晨雾是怎样形成的?草上的露珠是怎样形成的?蒸馒头冒“白气”和冬天我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否一样?等等,这样既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也使学生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学习时更加得心应手。
四、加强师生沟通,建立师生感情
沟通向来是师生之间共同进步的催化剂。课上是导师,课下是朋友,这是师生共同的向往。老师经常与学生闲聊,可以架起师生友谊的桥梁,消除学生心目中对老师的戒备心理,从而喜欢上物理。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只要老师接触他们,就特别爱说、爱问。他们问得最多的话是,“物理好学吗?” 、“物理有趣吗?” 、“物理有用吗?”那种迫切要求学好物理的愿望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认真回答问题,积极给他们鼓励,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而且也能使教师自己看到希望。真正让我们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
五、改变教学模式,把课堂时间回归给学生
以前的教学模式都是“满堂灌”,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的动手、动脑、讨论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与发挥,课堂氛围沉闷,效果不佳。为此,我在课堂上大胆创新,采用“三个三分之一”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时间占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学生动脑思考时间占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学生动手做题时间也占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探究、讨论问题。课堂氛围活跃,又能使学生掌握好当天所学的知识,效果非常显著。
六、渗透探究思维方法的教学,激活发散性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教材中采用的思维方法,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进行传授并注意学生探究思维的发散性、科学性的培养。思维的一些具体方法,诸如:分析法、类比法、等效法、替代法、分类法等等,这些方法一旦被学生所掌握,便会大大增强其思维的发散性與科学性,会更有效地理解巩固和运用知识,并提高主动学习的水平,同时还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懂得用发散性、科学性思维方法去探究问题。正如赞科夫所说:“教会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浅谈学好初中物理的方法
作者/邱伟光
摘 要:从初中开始,就开始接触物理这门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了。物理的经典时代是由与它极相像的自然哲学的研究所组成的,直到十九世纪,物理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实证科学。物理学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息息相关,如数学、化学、生物和地理等。
关键词:初中物理;认真复习;认真听讲;整理笔记;复习总结
那么什么是物理呢?物理就是事物的道理。物理就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以及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在物理学的领域中,研究的是宇宙的基本组成要素: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及它们的相互作用。物理的应用这么广泛,物理学科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学好物理呢?
一、课前认真预习
预习是独立的阅读教材,是自己提前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把要学习的新内容仔细阅读、分析、思考,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上课重点听讲。对于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抓住其核心,联系以前学过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加以区别对比。
二、课上认真听讲
当我们预习过后,就可以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这就提高了课堂的听课效率,也能使得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认真听讲,对比老师所讲重点,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预习方向。()这样听课,不仅能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能够抓住关键,而且能够更好地掌握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课下整理笔记
上课以认真听讲为主,课下需要整理总结。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照预习笔记、听课笔记、作业、参考书等材料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的知识达到系统、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笔记要求简明、易看、一目了然,符合自己的特点。可以记录下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笔记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
四、课后复习总结
对于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地复习,不归纳总结,就容易出现知识的断片而导致孤立地学习物理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地复习、总结。课后的复习除了每节课后的整理笔记、完成作业之外,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复习。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以达到知识的前后贯通。
总之,只要我们按物理学科的特点去学习,按照前面谈到的方法去做,注重理解思考物理的过程,在学习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去寻找乐趣,就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绩。
参考文献:
[1]田春梅。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J].物理教学探讨,(14)。
二、独立完成一定量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三、重视物理过程,重视辅助作图。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不管是理论过程,还是实践过程,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四、全力上课,专心听讲。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五、坚持做笔记。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六、整理好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比如*、?、※、◎等等,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七、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睡觉前、上学路上、等车时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一节一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物理题有的比较难,有的题可能是在散步时突然想到它的解法的。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念念不忘,不知何时会有所突破,找到问题的答案。
八、“端正态度,对外开放,取长补短”。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诉别人,这样别人有了好方法也会告诉你。在学习方面要有几个好朋友。最忌讳自暴自弃,“反正我成绩不好,也考不上重点高中……”这类言谈,是自杀式的无药可救性的自毁。它会让人丧失进行的动力。
九、重视知识系统性。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这种弹性扩展思考方式,会把整个物理知识串通在一起,让人思考起来更容易。
十、重视语数与“副课”——认识学科间互补的重要性。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是步难行的。到大学后物理系的数学课与物理课是并重的。必须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同样也要用好语文这门工具,它能帮助我们理解物理含义更准确。如果能把生物、地理等学生认为的“副课”学好,对学习物理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所有学课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而且现在学课综合性题目非常流行,说不定中考中就会有这样的类型。
十一、 坚持体育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精力旺盛、学习高效的保证。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要学会几种锻炼身体的方法,要终生参加体育活动,不能间断,仅由兴趣出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搞体育活动,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好处。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去锻炼身体。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以减少睡觉的时间去增加学习的时间,这种办法不可取。试问:老打盹的学习过程能记忆深刻吗?不能以透支健康为代价去换取一点好成绩,不能动不动就讲所谓“冲刺”、“拼搏”,学习也要讲究规律性,也就是说总是努力,不搞突击。正所谓“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 (指平时坚持不懈的学习努力)。
学好初中物理的五大秘诀
一、有爱问“为什么”的习惯!要在看书、听课、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多动脑子,勤于思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这也是能够做到“理解”物理知识的开端,这种渴求答案的探索精神是理解一切事物的必备精神。
二、有“观察”和“动手”的习惯!这是做到“理解”物理知识的关键一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观察物理实验、动手操作物理实验,这一系列过程正是培养科学品质必备的过程。因为我们的物理知识很多都是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然后经过认真深入的科学推理后总结出来的。有目的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让“理解”深入并得到证实。
三、有“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习惯!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做到“理解”的真正深入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们学到的物理知识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所以最终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尤其是中学物理,和生活现象联系非常紧密,我们应该运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对于身边的每个物理问题都找到相关的物理知识应用,研究有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四、掌握各种物理思维方法!中学生们学习物理学到最后,其实真正学到的是科学思维方法,而要建立起这些科学思维方法,就必须做到对“物理概念、物理量、物理公式、物理实验、物理定理、物理定律、物理定则”深入理解!要明确这些最重要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并能灵活运用。
五、建立起知识系统,能归纳总结和反思。当所有的物理知识组成了网状系统,就是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达到了最高的层次。如果只掌握理解一个一个孤立的知识点,而不能建立起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那么在做题时、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时都不能进行科学全面的解答,也就不能做到真正深入的理解。
如果中学生们能做到以上这五点,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懂得了如何学习物理,你会发现物理并不难学,而且非常有意思,你会经常获得成就感,再加上勤奋和努力,那么你一定能学好物理。
初中物理到底怎么学?
学好初中物理不仅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记住四个“多”,包括多看、多思、多记、多用,看似简单的方法其实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四个“多”不仅可以用在物理学习上,如果能在物理科目上取得成功,也可以copy到其他科目中,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这“四个多”更要用好这“四个多”。
【多看】
物理研究的是物质的结构和相互作用,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时常能见到,要学好物理,首先就要学会多观察。多留意身边的各种现象,比如闪电,彩虹,灯泡的发光,镜子的反射……如此种.种,都是物理学研究的问题。只有多去观察,才能对这些现象的细节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下面的方法打好基础。
除了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观察课本中和老师在课堂上给出的物理现象,如课本中提出的问题、给出的图片、实验及教师的演示实验等。仔细观察当中的物理现象或事实,产生的条件,表现的形式(如运动、变形、温度变化等)以及结果。
【多思】
物理作为自然学科,其内在逻辑十分严谨,这就要求我们多去开动脑筋,多想几个“为什么”。思考的过程,是不断解决疑问,同时不断产生新的疑问的过程。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从本质上理解观察所得的物理现象及其成因,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物理学的逻辑理顺。
“多思”更要注意学习和总结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自己逐渐提高思维能力。我们的课本在讲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时,是按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步骤在进行的。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等步骤进行的。因此,在整个物理学习过程中,在学习课本中解决问题步骤的同时,还要注意思考,看自己能否想出与课本中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这样,就能在学习继承前人思维成果的同时,又能锻炼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多记】
虽然物理作为理科,与文科相比,需要记忆的东西不算太多,但基本的公式、定理、现象都需要进行适当的记忆,才能融会贯通,同时在考场上应付自如。大家可要注意了,物理的记忆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这就要建基于前面的“多思”上了。只有理解了再进行记忆,才能在自己的知识体系内形成完整的逻辑,才能真正抓住物理的精髓和本质。
记忆时要注意找规律、找特点,还要准确。要准确记住各种定义、定律的文字表达和各种物理量的“单位”,这有利于帮助我们形成物理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物理计算公式与数学计算公式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公式的每一项因子都带有“单位”。所以,在记忆物理公式表达式时,一定要记住各项因子的物理单位。
【多用】
物理是一个应用型学科,学以致用才是关键。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上,用到实验上,用到解答练习题上,都大有裨益。在运用的过程中,知识会进行新一轮的固化,这样记得更牢;在运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想法,推动知识体系的革新。
“多用”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重视实验。做实验时,应当按老师要求的实验步骤和方法认真实验、反复练习。对老师和课本中给出的有关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探索性小实验、小制作都要积极想办法动手做,这对增强动手能力、强化知识体系是非常有利的。另外,还可以自己主动设计实验。如对课本中插图、习题里隐含的实验内容,就可以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这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物理技能和动手能力, 使学生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比较活跃的时期, 因此培养学生兴趣就要不断给学生以新鲜的、未曾尝试过的刺激。例如,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演示, 通过试验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调动起学生对物理教学的浓厚兴趣, 不断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初中生刚接触物理学科时, 都有一种新鲜的好奇感, 教师可适时地提出一些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 让学生在充满期望中解答问题, 学生能主动寻找答案。如生活中的喝饮料、照镜子、荡秋千、影子、日食、联合收割机、电动机、日食、月食等生活现象, 不仅与物理学有关, 而且还与科学、社会生活等有密切联系。教师以此激发学生深入生活, 启发他们去动手实验, 从自己做的实验中找答案,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二、教师要有引导学生的号召力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可见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做到自我调整, 能够带动学生并且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 让学生们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得到启发, 学到知识。因此, 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注重自身的教学方法, 用语言的艺术调动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用专业的知识引导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 让学生们感受每一节精彩的物理课堂, 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所教授的知识。只有学生们认为每一节物理课都是非常和谐的、非常愉快的, 才能让学生们更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当学生们觉得学习物理就像在知识的大海中航行, 他们就不会感觉到学习物理是痛苦的, 而是比较快乐的, 这样学生也愿意主动学习。对于学生, 老师要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我们说“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老师只有爱学生, 学生才会爱老师, 做到师生互动、相互配合, 使师生之间有了感情的共鸣, 经常给学生以鼓励, 而不是冷嘲热讽, 这样所有学生就都会有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养成学生的探究真知习惯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完美应用, 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让学生多动手动脑, 实验中每个实验步骤的操作、观察、记录都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习惯, 抓好学生探究真知习惯的培养,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开发学生的潜力。事实证明, 在物理教学中, 有目的地开展一些实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追求真知的态度;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实际、接触生活, 使学生产生由被动学到乐学的进步, 既促进了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 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在反省教学中增强学生积极性
时代在进步, 新时期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 思想跳跃性大。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掌握学生思维变化, 注意自身言行, 尤其是不能主观地将学生分为优等生和学困生, 更不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 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积极的鼓励, 让学生在鼓励中获得自信, 进而将自身优势得以发扬。物理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 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会发现, 很多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尤其是农村学生, 很难接受新的课程内容, 进而逐渐产生自卑心理;动手意识也较差, 缺乏相应的探索和创新能力。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省、在教学实践中予以解决的现实问题。例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组, 将善于表达的学生和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分在一组, 然后针对课堂教学中的特定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 让每组学生中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 都能表达自己的见解。当基础较差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时, 教师要适时地予以肯定, 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方式,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意识。
五、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渐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普及, 尤其是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更是被应用得如鱼得水。作为很抽象的物理学科, 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都找不到恰当的方法, 只是肤浅的接收, 谈不上深入的理解。尤其是物理教学中各种物理理论很难让学生一次留下深刻印象。例如超导体、电流、电磁波、天体运动等, 这些都是学生很难理解的抽象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许多物理教学变得非常直观, 也使得教学变得简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抽象的东西通过动画或者演示的方法在多媒体上面展示给学生们, 很容易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 进而增加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技术正是利用的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效果来共同刺激学生的记忆, 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刺激中获得知识、加深印象,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后动手动脑实验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验有利于养成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小制作、小发明的内容广泛, 材料集中丰富。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 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有益活动。例如, 当学生看到自制的万花筒绚丽多彩的图像时就会兴趣盎然, 于是, 有的询问老师, 有的翻阅有关光学的书籍, 了解万花筒的构造和操作过程等。另外,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对学生进行教学, 例如, 家庭厨房中的各种用具在使用过程中应用了哪些物理现象, 家用电器的使用中在物理学科上面是如何体现的, 等等。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我们的生活, 又能够让学生们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并且能够真正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物理的乐趣。
【关键词】物理 师生关系 教学目的
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实验科学,有很多概念,定律和公式,这些概念和定律的文字表达一般都比较抽象枯燥,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久而久之,部分学生会出现畏难情绪,认为物理难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课题。因此,对中学物理老师来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具体做法是:
一、注重教学的目的
明确学习物理的目的与意义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必要条件,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动机不可缺少的动力。
1.组织物理学习目的的主题班会,搞科普讲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通过组织“到宇宙中旅行”“漫游世界”等主题班会,使学生开阔视野,认识到物理学科在社会发展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及广阔的发展前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物理强烈愿望和浓厚的兴趣。
也可根据教学进度辅之以一些专题讲座,如讲完“增加和减小靡擦力的方法”一节后,做气垫和火箭的讲座;结合“简单电现象”一章的教学给学生讲:电植线、静电除尘、静电印刷在生产中的应用实例。以及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危害,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老师在每上一堂课之前,需向学生讲明这一节在生产、生活中的价值,意义和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追求的意向。例:在讲压强时,举学生熟悉的例子。(1)体重相同的人双脚或单脚站在软地面上的情况有何不同?(2)然利或钝菜刀切菜的情况又怎样?
3.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物理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到工厂、矿山、农村进行参观,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与工农业生产的密切联系,同时鼓励学生自制一些物理教具,这更激发他们对物理的浓厚兴趣,进一步坚定了学好物理的决心。
二、注重新颖的方法
1.利用插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插图是教学内容的必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能形象地说明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它本身包含了重要的物理知识。因此,若把插图作为例子,讲起来既自然又能激发学生曲学习必趣。如“机械运动”这一节。画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战飞机,通过介绍画面讲到坐在这架飞机上的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抓到一颗德国子弹的传奇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这个不能解答的问题自然地转入研究新课内容。
2.由民间故事或科学家故事引入新课。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特别是富于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或由科学家的传记、轶事,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劲头。例:讲浮力时,可先给学生讲阿基米德识别王冠的故事。在讲“简单的磁现象”之前,可先给学生讲述“马隆巧设磁铁阵”的故事,学生听了故事之后,一定会被其中的怪现象所吸引,然后我们带着这个任现象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习磁的现象。在讲电磁感应现象时可先给学生介绍法拉弟。他在奥斯特电生磁现象的启发下,经历了整整十年间,数百次实验才完成了磁生电的撵索。学生听完之后一定会被科学家不畏艰难,勇攀科学顶峰的精神深罐启动,这时再把他们带进“白炽电灯”中去探求新的知识,学生个个满腔热忱。
3.利用简笔画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简笔画有:直观、幽默、简单的效果,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融洽师生关系,建立师生之情
“教贵情深”,师生问融洽的关系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桥梁和润滑剂,是物理教学的质量保证,积极的情感交流,能促使课堂气氛和谐,起着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心理催化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往往喜欢哪门学科,对他们喜欢的事就肯付出代价,教师怎样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关系?首先得做好学生心理方面的工作,必须达成师生间的双向理解。沟通师生情感,教师还应与每个学生交朋友,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赖,两者交融贯通,互为作用,引发出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我们的教学工作才有成功的保证。
四、利用学习成绩,巩固学习兴趣
学生以及部分学生家长把考分看的非常重要,考分低了就认为学习失败了,而不考虑是否在原基础上有所进步,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掌握好测验考试的难度,有利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出考题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教材的“双基”内容由浅入深编入考题中;二是测验的平均成绩控制在70分左右,中型考试和大型考試的平均成绩控制在75分以上。测验考试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测验或考试,学生对试卷中所考内容的印象特别深刻,解答学生测验中出现错误的问题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另外,学生还通过取得较好的成绩得到满足,或看到进步,增强学习信心。
当然,我们注意兴趣的同时,也要对物理的基本知识进行重视。物理知识的大厦是由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构建的。对它们的学习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决不能只满足于对内容的死记硬背。要知其所以然,就不但要知道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内容,还必须了解它们产生的背景,知道它们是通过对哪些物理现象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同时,要重视对物理概念、规律内涵的理解,明确它们与相关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应用它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对物理概念速度的学习,不少同学开始学习时,以为在数学里已经知道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没有什么可学的。但实际上,要掌握速度这个物理概念,只知道它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还必须知道它是用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既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的多少,还可以比较运动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物理学里速度的定义采用的是前一种方法,大家熟悉的百米赛跑则是采用的后一种方法。其次,还应知道速度常用的单位,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分析解决一些与速度有关的物理问题。
导读:“物理难,难于上青天”。一些中学生有这样的感慨。但是物理真的有这么难吗?前程教育为大家总结了几条学习物理的几个小技巧。
一、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才能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我们不要视而不见,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观察水杯,从不同角度看,杯底深浅不同;杯中的茶叶大小不同,杯上的花大小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观察马路上的汽车,为什么挡风玻璃呈斜面?为什么夜间行车时车内不开灯?为什么载重汽车的车轮粗大而且数量多?为什么轮胎制有花纹?
留心处处是学问,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不断地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二、勇于实际,乐于探究
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目标和方法,天籁只惠实践人。所以,应该勇于实验,乐于探究。我们要积极参与实验,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我们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走进实验室做实验时,要自觉地培养自己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动手能力。此外,还要把整个世界当作我们的课本,看看利用身边物品,可以做哪些实验。多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搞一些小发明,写一写小论文,养成勇于实验、乐于探索的好习惯。
自然界中存在着无穷的奥妙,科学家是通过科学探究去认识它们的。科学探究不仅对科学家研究问题是需要的,对于我们学习物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是需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也应该像科学家那样,要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进行猜想假设。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或制定一个计划,进行实验探究,收集证据,经过分析论证,从而得到结论。
三、联系实验,联系社会
物理是一门跟实际非常密切的学科,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还要应用到实际中去。学习物理知识就是为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说明解释一些物理现象,解决生活、生产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当然,对于初中生来说,联系实际,首先是要联系我们身边的生活实际。
要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不但关心身边的物理,还要关心物理与社会的关系,不但要学习科学历史,更要关注科学发展的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用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注意分类,理顺条理
当学习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去帮助记忆和理解。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愿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特点,稳扎稳打。看完这几个小技巧,是不是觉得物理不是那么难了呢?
前程,做最负责、最专业的课外培训一流品牌。
我们一直用心做教学,我们一直为学生前程努力,我们致力与做到:
1.诚心关注您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在这里,N对1服务,只为您孩子一个人。
2.个性化辅导,针对您孩子的具体知识点问题,逐一解决。
武汉前程教育已开通了免费网上在线咨询服务,与我们的老师进行交流,我们将给您专业的解答和建议!咨询电话:88300280,欢迎各位家长加入【前程家长交流群】 QQ群号152727741.优惠活动:【初升高衔接班迫在眉睫 来前程抢占名师!】初升高衔接班+名师授课=真学霸!想做学霸?就来前程抢占你的衔接班名师!活动详询:027-88300280官方淘宝店接受预约: http://shop109437223.taobao.com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观察法
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
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蟋蟀知了鸣叫是的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比较法
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比较法有三种类型:
(1)异中求同的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同点。
(2)同中求异的比较。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异点。
(3)同异综合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异点。
实例:
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电功与电功率等。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之,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实例:
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研究方便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须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们的电阻,然后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材料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的关系,应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线。`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研究动能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的变化的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因素采用此法。
等效替代
所谓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维方法,它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例:
研究串联并联电路关系时引入总电阻(等效电阻)的概念,在串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把总电阻称为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在并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都小,把总电阻称为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在电路分析中可以把不易分析的复杂电路简化成为较为简单的等效电路;在研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关系时引入合力的概念也是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实例:
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一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马德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雾的出现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影子的形成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月食现象可证明月亮不是光源;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铅块实验可证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运动的物体能对外做功可证明它具有能等。
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从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较难的物理知识。类比是一种推理方法,不同事物在属性、数学形式及其他量描述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就可以来用类比推理。类比法是提出科学假说做出科学预言的重要途径,物理学发展史上的许多假说是运用类比方法创立的,开普勒也曾经说过:“我们珍惜类比推理胜于任何别的东西”。
实例:
电压与水压;电流与水流;内能与机械能;原子结构与太阳系;水波与电磁波;通信与鸽子传递信件;功率概念与速度概念的形成。在物理学中运用类比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有助于提出假说进行推测,有助于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向。类比可激发学生探索的意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使学生成为自觉积极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类比是科学家最常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由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虽然不一定可靠,但是,在逻辑中却富有创造性。
类比的事例很多这就需要平时多留心不断地总结找到比较恰当的事例做类比
建立模型
建立模型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和形态用物理模型,用物理模型可以使抽象的假说理论加以形象化,便于想象和思考研究问题。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建立物理模型和用新的物理模型代替旧的或不完善的物理模型的过程。
实例:
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研究光现象时用到光线模型;研究磁现象是用到磁感线模型;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研究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用挂图及手摇发电机模型;研究内燃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用挂图及汽油机柴油模型。
理想实验
所谓理想实验又叫“假想实验”“抽象的实验”或“思想上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理想实验虽然也叫实验,但它同所说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是有原则区别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而理想实验则是一种思维的活动,前者是可以将设计通过物理过程而实现的实验,后者则是由人们在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
但是,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首先,理想实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所谓的理想实验就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做出更深入一层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实验的推广过程是以一定的逻辑法则为根据的,而这些逻辑法则都是从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为实践所证实了的。
理想实验在自然科学的理想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理想实验的方法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理想实验只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它的作用只限于逻辑上的证明与反驳,而不能用来作为检验正确与否的标准。相反,由理想实验所得出的任何推论都必然由观察实验的结果来检验。
实例
研究真空是否能够传声;牛顿第一定律等。
放大法
1、利用杠杆
2、利用平面镜观察微小物体的变化
3、音叉旁的通草球
图像法
图象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很直观。由于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图象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验中,运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的物理规律,具有独特之处。
例如
关键词:培养兴趣;双基学习;生活实际
初中物理主要是研究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通过对现象的研究,找出其规律,并用来为人类服务。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经常有学生讲物理太难学了,表面上听懂了,到了考试,分数又不理想。物理真的有那么难学吗?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学好初中物理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驱使科学家忘我工作,进行发明创造。兴趣能使学生学习以苦为乐,在愉快的情绪中探求知识。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可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1.教学要民主,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设计、教学进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学生一旦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
2.利用物理故事、物理典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一般都喜欢听趣人趣事。物理学中有很多的定律都是以物理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如牛顿定律、欧姆定律等,在教学实践中可结合学习的内容讲述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了解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重视“双基”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因此,在学习物理时,要通过课堂的认真听讲和课下巩固练习把双基夯实。
总之,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是夯实双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知识的本身决定了它的动手操作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探究。
三、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就告诉我们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学好物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學生认真学习、持之以恒,物理这门科学就一定会带你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吴式颖,李明德,单中惠.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我看还要加上一句话, 即“百见不如一做”, 学生从演示实验中看到物理现象, 获得了感性认识, 这样印象就会深刻, 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这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当然如果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 那么印象就会更深刻, 就会学得更扎实。如果学生只是听教师讲解理论, 而没有一点感性认识, 印象就很肤浅, 理解起来就会感到有困难。
在物理学习中, 各种物理现象有实物的就应让学生多看见实物, 如讲透镜, 就应让学生看看凹透镜和凸透镜的实物, 看看近视镜片和远视镜片的实物。这样学生印象才深刻。有实验的就让学生多做实验。实验对学习物理以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初中物理课本中, 设置了较多的演示实验。同时为了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 课本中设了“探究、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等栏目, 介绍简单易做的小实验, 既可以鼓励学生多动手, 又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物理知识。有条件的时候, 在不过多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 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些实验, 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是一举多得的好的学习方法。因此, 为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 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 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 “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 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 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 以为实验内容简单, 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教师在课前一是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二是在课前反复操作, 直到熟练的地步, 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三是掌握演示时间, 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四是教师要考虑除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 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 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 以提高教学效果。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 再讲给学生听, 使演示与讲解脱节。这种作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 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 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 不断启发提问, 让学生分析、讨论,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做实验, 如让学生上前来帮助教师一起动手做实验。演示实验不仅要现象清楚, 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课堂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 先交待清楚, 要设置悬念, 在实验中必须配以主动的讲解, 形象的手势, 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再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才会记忆深刻。
模型无法替代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能够真实地、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 而模型则不能。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做一些演示实验。例如在讲解光的反射时, 有的教师用模型来代替光的反射演示器, 用在纸板上画好的线条来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 推导出光的反射定律。这样做教师不仅讲得吃力, 学生也难以信服。
为了鼓励学生多动手, 尽可能增加学生动手机会, 有的演示实验可以采取边讲边实验的做法, 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观察现象, 提高实验能力, 尽量在教学中创造条件将有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随堂实验。
二、做好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亲自动手做物理实验, 会对物理概念和现象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有利于获得感性认识, 也有利于从实验中获得科学的探究精神, 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做好学生实验教学, 让学生多进行分组做实验, 有条件的时候最好能让学生个人独立做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要注意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分组时, 要将学优生与学困生搭配成一组, 以强带弱, 教师还要多给学困生更多的指导, 使他们逐步提高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实验中培养他们操作的规范性。
应尽量把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以往的学生实验, 除了某些单纯的技能训练性实验外, 主要还有两大类, 一类是验证性实验, 即在学过相应的知识之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另一类则是知识的应用实验, 这两类实验的前提都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所涉及的知识之后进行的, 因此实验的目的不是探索新的知识, 认为这些实验对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没有很大的作用。探究性实验课题是为弥补这些不足而设立的, 实验的前提是学生还不知道实验结论中的知识, 而是先提出问题, 就这些问题做出猜想, 然后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对实验数据进行总结归纳, 得出结论。
在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这两种不同的作法中, 实验内容可能相似, 但是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去设计, 学生的心理活动不一样, 得到的训练也不一样, 学会这个探究方法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受益无穷。
三、督促学生完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小试验、小制作内容
“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小试验小制作, 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在上新课后, 学生运用新知自己亲自做一做小试验, 对于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让学生自制潜望镜、模型照相机, 让学生回家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三原色等。还要多组织一些课外兴趣活动, 例如小论文写作, 智力竞赛、小制作评选活动等, 这些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都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 讲解课文内容时, 要尽量以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来构成概念、规律的感性材料。如讲红外线时, 就用家庭生活电视机的遥控器作为例子, 这样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学生的感性认识就较深。
王美燕
科学方法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纽带。“掌握一种科学方法胜过解答十个问题。”对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考查体现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同学们只有真正掌握了研究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像法、累积法等,是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中考出题最多的方法。
【典例探究1】小明在探究“弹性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大小可能和物体的材料有关。猜想二:弹性势能大小可能和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针对猜想一,设计的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把大小和形状相同的钢尺和塑料尺弯曲相同的程度,并弹开同一个纸团,观察到纸团被弹开的远近不同。请回答:
(1)小明同学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中“弯曲相同程度”其目的是:
;
【答
案】弹性势能大小可能和物体的材料有关, 控制变量,使之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 的关系。(声学)
2、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热)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力)
4.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电)
二.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特征、过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观察和测量很困难,这时往往把所需观测的变量换成其它间接的可观察和测量的变量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等效法。
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例如我们学过的等效电路、等效电阻、分力与合力等效……
【典例探究2】(2003陕西)如图所示,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面出现蜡烛的像。要想研究玻璃板成像特点,关键的问题是设法确定像的位置。仔细想想,实验时具体的做法是__________。我们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果的相同,因而可以说是采用了_________的科学方法。
解析:虚像是无法用光屏承接的,因此虚像特点的研究成了实验的一个难题;为了准确的探究平面镜所成虚像的特点,实验中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和可透视的平面玻璃板采用等效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答案:另外拿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等效替代。
三.转换法
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1.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
2.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
3.我们在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将电功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
4.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将动能转化为小木块在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距离越远则动能越大。
注意:等效法与转换法很相似,有什么区别呢?
请观察:
转换法:
电流大小----à
灯泡亮度;
磁场----à
小磁针偏转
等效替代法:
分力
----à
合力
小石块体积----à
排开水的体积;
小结: “等效替代法” 中相互替代的两个量种类 相同,大小相等,而“转换法”中的两个物理量有因果关系,并且性质往往发生了改变。
四.理想模型法
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到众多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可起到简化和纯化的作用.忽略次要因素,从复杂事物中抽象出理想模型,合理近似的反应所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光线(光线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就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
2.磁感线
3.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
4.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
5.实验室常用手摇交流发电机及挂图来研究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6.研究连通器原理时用到液片模型。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典例探究3】以下是物理学习中的几个研究实例:(1)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2)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时,引人合力;(3)在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4)在研究光时,引入光线。前面几个实例中,采用“建立理想模型法”的是()
A.(l)(3)
B.(2)(3)
C.(1)(4)
D.(3)(4)
【名师点拨】把某一个类具体事物抽象为某个物理概念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如把路灯看成一个点光源等。本题中从磁场中抽象出磁感线,从光中抽象出光线,用的都是“建立理想模型法”。
【标准答案】C
五.科学推理法
推理法是根据已知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想象和推理对未知的现象做出科学的推理和预见.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的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形,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图1
【典例探究4】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在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伽利略通过如图1(甲)所示的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结论: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推理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如图1(乙)所示的实验中,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
【名师点拨】伽利略通过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发现当阻力越小时,小车速度减小得就越慢,由此推理出,如果阻力为零,小车的速度将不减小,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图乙这个实验中,虽不能把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但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减少,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由此可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标准答案】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可以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由此可以推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六.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对比,从已知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具有相应性质的方法.类比法在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所谓类比,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类比方法可以帮助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较难的物理知识。
【典例探究5】19世纪末,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到了原子的内部,由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结构的模型。通过学习,你认为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接近的是
A.西红柿
B.西瓜
C.面包
D.太阳系
解析:大家首先要在头脑中再现学习过的原子结构的模型,再与所给的四个选项比较,确定结构最接近的事物是太阳系。这里原子核可以类比于太阳,核外电子类比于行星,它们在空间结构和运动方式上都是相似的。
七..图象法
利用图象这种特殊且形象的数学语言工具,来表达各种物理现象的过程和规律,这种方法叫图像法.物理图象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动态变化过程清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明确,还能表示出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内涵。
八、观察比较法
在对各种物理现象、物理实验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和认定的标准(或对象)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的方法叫观察比较法。
【典例探究7】 下面是小宇同学在物理学习中的几个研究实例:(1)在学习汽化现象时,研究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2)根据熔化过程的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3)比较电流表与电压表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对磁场进行描述。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是“比较法”的为()
A.(1)(3)
B.(3)(4)
C.(2)(3)
D.(2)(4)
答案:A
小结:物理中涉及这种方法的内容很多,例如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等等。
九、积累法
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这样使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积累法。
一、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实验名称:电学: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力学: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又关 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热学:探究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声学:探究决定音调大小的因素
二、转换法:
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常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
关键词:转换 通过、、、、来表示、、、、通过、、、、、表现、、、、、通过、、、、、显示、、、、、转换法:是把不明显的现象通过一个明显的易观察的现象表示出来。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过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实验名称: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表示
势能的大小通过木桩下陷的深度表示
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
声音的振动:通过纸屑或豆粒的振动、乒乓球的振动表示出来
导体产生的热量:通过煤油上升的高度来表示
电流表、电压表:通过指针的摆动表示出来
物质的吸热能力:通过温度升高的多少表示出来
物质磁性的大小:通过吸引大头钉的多少表示出来
电流的强弱:通过灯泡的亮度表示出来 用电流的热效应认识电流的大小
根据纸片的飘动方向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 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 通过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的远近来判断表面阻力的大小
通过小磁针的偏转判断磁场的存在
·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苹果落地可证明重力存在。·马得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雾的出现可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影的形成可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月食现象可证明月亮不是光源。·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 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 ·用手机能打电话可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铅块实验可证明分子间引力的存在 运动的物体能对外做功可证明它具有能
三、等效替代法:
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代替其他物理量,但不改变物理效果
关键词:替代 等效 相等 结果不易测量,别的现象效果能较明显地说明问题
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用相等或容易测得的量代替不便直接求出的物理量,这种方法就是等效替代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例如我们学过的等效电路、等效电阻、分力与合力等效…是实验方法的替代,不是单纯的更换器材
通过测量这个量,达到得到所要测量的量的目的 或者通过使用这个方法达到完成实验的目的 实验名称:曹冲称象
用一个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代替蜡烛的像
通过测量拉力的大小从而得出摩擦力的大小 用一个电阻代替两个电阻 用合力表示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 排水法测体积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相等测定大气压的数值
四、理想模型法:
研究抽象的物理现象时,可以通过建立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
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到众多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可起到简化和纯化的作用.忽略次要因素,从复杂事物中抽象出理想模型,合理近似的反应所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例如:光滑平面 真空状态 电压表的断路 电流表相当于导线
用一个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 用磁感线表示磁场
用杠杆示意图表示杠杆的平衡 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大小
电源内部自身也有电阻,在实际应用时,不考虑电源本身的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在研究杠杆时,不考虑杠杆的形状以及自身的重力作用
五、类比法:
某些特征类似对比易于理解时使用 关键词:比作
例如:把电流比作水流 把电压比作水压
用水泵类比电源 把声波比作水波
在研究分子的作用时,用弹簧的作用力进行类比
六、实验推理法:
无法直接验证的实验,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来
【怎样学好初中物理,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推荐阅读:
初中学生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李爱红06-17
学习方法总结:怎么样快速学好高中物理12-19
怎样学好高二化学的方法06-20
高一新生怎样学好数学方法12-19
如何学好高一物理方法06-14
怎样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10-11
如何才能学好高一物理的方法07-03
怎样辅导“差生”学好数学06-09
怎样才能真正的学好语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