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思维怎么培养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思维怎么培养

初中物理思维怎么培养 篇1

物理简介及学习方法

1.简介:

九年级物理主要是讲电学和力学及热学。电学中有简单电路、欧姆定律(很重要)、电动机与发电机、电能与电功率、家庭电路与安全等这几大块内容都是中考的热点,考的内容很多,并且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力学除了上学期学的内容,这学期的力学相对来说比较综合的,它涉及到了功和能,在教材中即“机械功和机械能”这一章,这一章内容和上学期的力学联系紧密。接下来就是热学,在八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就已经学习了温度,知道了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那么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将要进一步学习“热”——内能和热机。除此,在初中阶段,我们还是学习一部分的磁学。我们初中接触的物理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很基础,为我们以后步入高中学习物理打下一个基础。

2.学习方法:

(1)重视常规学习。

a。研读课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b。认真听讲,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聚精会神,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不时勾住重点,标注不清楚的

地方或是记录产生的新疑问。因为学习是一个过程,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

c。自我督查。习题是巩固,复习是系统,考试是检验。

(2)重视物理过程:会看、会想、会探、会说

(3)重视思维方法:在以前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了很多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就是控制变量法,这种方法很重要,在后续的学习中这种方法仍旧要用到。

(4)重视知识的应用

(5)重视情感倾注:要会独立学习,也要会合作学习,在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思考是有限,合作能解决一些我们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还能启发我们的思维,我们可以从别的同学那学习他的那种思维方式以及他的一些精神。在学习中,不可以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不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智力固然很重要,但是精力和毅力同样重要。

三、学习要求

1.上课之前要养成认真预习,完成学案中的设问导读部分。(注:学会思考,勾画重点,标注不清楚的地方)

2.教师讲解时,要认真听讲,不能开小差。

3.课后要按时完成作业,如有特殊情况要与老师说明,如没有特殊情况,外加处罚!

4.“勤奋+方法=成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一)了解学科特点是学好物理的前提

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是:知识量大,涉及面宽。体现有四多: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实验多。初中两册物理书总计77个知识点,26个基本公式,23个重要实验,97个知道,37个“理解”层次要求。面对如此多的知识含量,首先要确立一个原则,就是“先死后活,不死不活,死去活来”的原则。

就是说该记的规律、概念、公式和定义必须记住,记不住就谈不上灵活运用,记不住就谈不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逐步培养我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我们讲的“记”并非死记硬背,是指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物理的重要途径

1、读好物理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物理书分三个阶段:

(1)课前读书,认真预习,摸清老师要讲内容,找出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内容,做到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

(2)课上打开书,边听,边看书,边思考,对照老师讲解与书本陈述异同点,深入理解,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课后看书,将课本中重要概念、规律、定义和公式进一步理解,读书的过程就是对物理知识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加强记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做题,必将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

2、听好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认真听讲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听课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①知识是怎样引出的?②知识内容是什么?③所学知识概念应怎样理解?④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3、重视知识体系的建立

每章节学习完毕,都应进行小结,按知识条块归类,并建立相关的知识网络,将平时细碎的知识进行缝合,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楚,由点到面形成网络。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就是对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提高综合归纳能力的过程,也是深刻理解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过程。

4、重视做题训练

人之初,性本忘,遗忘是人的共性。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人的遗忘是有规律的,人的记忆经过24小时则将忘掉50%以上,假设所学内容课堂上记住100%,那么经过24小时,所学知识将在脑海中仅存不足50%。因此,及时反馈,及时复习,加强做题,强化训练就非常必要。

做题训练是考查知识是否掌握的重要环节。做题要有一定的量,没有量也就没有质。通过做题,明思路,找方法,寻规律,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训练查缺补漏,提高能力。

5、建立错误档案

将平时考试和练习中的错误记录在案,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查找相关的知识漏洞,及时补缺。必须做到犯过的错误不可重复再犯。

(四)注意初三物理与初二物理的区别

初二物理教材注重物理现象教学,通过物理现象教学,引起学生兴趣,引发思考,探究因果,提高素质。初二物理学习特点是记忆为主理解为辅。

初三物理教材随知识难度的增加,由物理现象教学逐步进入理论教学。例如,机械能、内能、电学的8大概念看不见,摸不到,缺乏直观性,具有抽象性。因此学习方法也应随之改变,如果说初二物理学习是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的话,那么初三物理学习就应以理解为先,强化记忆,灵活运用,提高能力。

应该如何培养物理思维呢?

 

 

 

01

 

 

 

 

 

 

 

要接触认识各种生活现象

 

 

 

 

 

 

 

对于很多初一和初二的孩子来说,身边会有很多生活现象,这些现象就需要大家日常生活中先去了解,能够分辨认识出来即可。

这是一个前期积累的过程,却往往容易被忽视;也是拓展视野的好机会,这个阶段具体可以干的事情:观看有趣的视频、有趣的课外书籍,让自己眼界首先打开。

 

 

 

02

 

 

 

 

 

 

 

观察并研究各种物理现象形成的原因

 

 

 

 

 

 

 

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解释,解释的过程可先由自己理解,再查看对应的教科书或者辅导书中的解释,弄清楚大概是个什么原理。这个阶段具体可以做的事情:预习一些物理书籍,找到对应的现象解释。

 

 

 

03

 

 

 

 

 

 

 

在自己脑海中形成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前面的步骤都是在观察,这个第3步是最关键的,涉及到自身的理解。对你看得书籍、视频中的理解,串起来,形成一个系列。然后把这些理解在脑海中呈现出来,最好是一幅画面,这就变成了你对事物或者现象的真正理解,也是你思维的初期萌芽。

 

 

 

04

 

 

 

 

 

 

 

反复修改错误的感性认识,升级为理性认识

 

 

 

 

 

 

 

初中的物理课本中很多物理概念的解释是不够细致的,孩子的理解必须还要借助做题中的问题去填补,规范。这一步在初学物理的孩子中是最普遍的、也是最不易更改的,是学习物理中需要长期奋斗和不懈努力的。

这个认识中孩子要培养的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逻辑性到系统性的衔接能力、能动性和间接性理解能力、线型性升级到精确性能力等等。

 

 

 

05

 

 

 

 

 

 

 

用理性认识再去解释现象,做题、解题

 

 

 

 

 

 

 

初中物理思维怎么培养 篇2

物理学研究的是力、光、电、热、声、磁等自然现象,目的是找出这些自然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研究怎样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对学生的培养就必须走“素质教育”之路,着重于以创新教育来展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创新思维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素质教育所需要体现的。初学物理的学生,由于对物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上的要求缺乏认识,学法上尚未入门,不会学习,也就谈不上正确思维,更不可能有科学合理的创新思维。而为了学好物理,解决好“开头难”的问题,依据“学贵知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的格言,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对所要研究的物理自然现象进行多方位观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究”进行分析、推理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思维活动过程,达到解决问题、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例如:学习连通器原理,要求学生先观察并思考茶壶的茶嘴为何总与壶盖保持一样高,确定了思考目标,带着问题让学生观察实物,明白茶壶是由壶身和壶嘴两个器皿构成,教师出示壶嘴去一节的茶壶,让学生先猜测、假设,后装水试验,再让学生在壶嘴上套接课前已准备好的纸折空心园柱套管,做改变嘴长短装水的试验,使学生观察到壶身矮了,将不易随心所欲地倒出水,壶身高了,水未装满就会从壶嘴流出的现象,以此启迪学生,最终把两容器对底面的压强相等的定量平衡知识引入作出解释,其道理自然就清楚了。在这种观察和实验的“讨论探究”、“诱发思维”的长期教学活动中,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物理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能顺其自然地从已有的思维模式基础上通过讨论启发式教学,较好地解决学物理“入门难”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导向性”、“可知性”、“程序性”和“新颖性”原则指导下,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直观演示启发、设疑启发、引趣启发、攻难启发和求变启发等的选择,做到精巧练,尽可能把讨论探究的问题,设计得新颖有趣。如:在探究运动的相对性时,可借用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配之以图,来巧用情景诱发创新思维。这样不仅直观、生动、形象化,而且在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中能引发学生身临其境、爱我河山、美好向往的艺术情怀,大大增强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我们也可做创新指导的尝试。例如:在学习简单机械一章时,教师在让学生认识了杠杆及轮轴等,复习了以前所学有关摩擦和压强知识后,发现有些学生缺乏对实际生活的观察,不了解自行车构造。于是教师布置了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学生在家拆自行车,了解它的构造;有的结伴到修理自行车的地摊上观察修理自行车的过程。学生的实践报告完成得非常好。在把握知识的同时,学生既提高了观察能力,又增强了社会交往能力,拓宽了知识面。对于物理知识中一些不易操作、现象不明显、不易观察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实践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帮助学生不断总结,逐步提高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只有在培育的过程中不断养成,才能逐步提高。为了能达到“不断提高”的目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树立“人人具有创造力”的观念,时常注重学习、借鉴、吸取前人或他人的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例如:讲“牛顿第一定律”时,传授这一定律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侧重于传授从试验模型观察到逻辑假设验证的创新思维研究方法。在讲“电生磁”和“磁生电”的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物理实验观察上的创新思维反证法。在讲“天平使用方法”时,总结归纳出“放”、“游”、“调”三字经。经过物理教学中研究方法的导向分类,初步展示探究教学,让学生从一个又一个“这是怎么回事”中,开始讨论学习,又在一个又一个“原来是这么回事”的创新思维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极大地开发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创新思维方式。所以一段教学之后,遇到求解空心球一类的可多解的物理问题,学生很快地以不同方式、途径求解,得到正确答案。可见,平时的训练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新课改对于每位教师来说,仍是一个新课题,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努力,争取站在新课改的最前沿。

三、让学生去勤于思考,善抓规律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吸取过去要求学生“习题做得越多越好,书读得越快越好,知识背得越熟越好,最终教学则不是那么好”的教训,指导学生在勤思中突破难点,抓关键,找规律。例如:在《滑轮》一节的教学中,通过循序渐进的单滑轮到滑轮组的体系讨论探究教学,对最终的滑轮组性质,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创新思考,抓住“绕绳方法”这一核心,适时点拨、循序善诱,在勤思考中用“受力分析”的基本理念,得出了“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的规律表达式:F1=1/n×F2=1/n(G物+G动),并让学生明确:该公式适用于初中所要求的所有滑轮问题。n表示承担物体重量(和动滑轮重量)的绳子的段数,也可以理解为n等于绳子与动滑轮接触的次数,其决定着滑轮问题中绳子起始端的绕法及“奇动偶定”。在这一形式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标新立异,将创新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在实验观察探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和物体升高的高度关系式:S=n×h”。

初中生物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是物理学习的开端,这一时期的物理教学关系着学生未来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物理学科的感性认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这一阶段的物理教学目标,也就是说,要考虑到学生未来学习的发展,不能一味地追求成绩的提高。初中物理要求教师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明确教学主体

教学活动的构成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其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学生。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一个主导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无疑是十分重大的,当然,这也是我国多年教育流传下来的不成文规定。然而,当今社会对于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学是一个培育人的活动,培育的是学生,因此说,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明确这一观念,并正确地对课堂进行引导,让学生能自主地进行学习、思考和提问。这不仅对于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十分有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二、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关系到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即教师专业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知识理论以及学生的高度配合。这两个方面能否契合,是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这就不仅需要教师能够“教好”,更是要求学生能“学精”。因此,教师就必须对教学进行适度的改革,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乐于主动地学习知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教师在习题课的讲解上,采取“平级教学”,也就是让学生为学生讲解习题,让学会的学生到黑板上为没有彻底掌握的学生进行讲解,由教师指导学生提出解题重点和解题思路。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感受荣耀,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良性竞争。这不仅符合教学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更是锻炼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当然,涉及个别实际应用问题的时候,比方说压强的学习,教师就可以创设实际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感受物理的魅力,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提高也十分有利,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定期展开小组实验

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和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利用物理教学的这一个优势,进行适当的物理实验教学。实际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促进学生牢靠地掌握知识。动手操作物理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际的动手造作,才更有可能找到问题的所在和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实际操作的变化则是无限的,在知晓文化理论的前提下去进行实际的操作,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的培养。就比如学习压强这一部分,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宽布条和塑料袋,让学生提相同质量的东西,从而亲身比较一下压强大小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早就验证,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人才竞争的社会。这样的竞争需要的是思维创新能力的支持。初中物理作为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必须包含生活实际和能力提升这两个方面,思维创新能力旨在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动手去找寻问题的答案,这对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也真心地祝愿每一位学子都能乐于学习,爱上学习,让学习陪伴终生。

参考文献:

刘斌志.对初中物理创新教学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

初中物理思维怎么培养 篇4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就此进行了以下初步探讨:

作 者:崔万庆  作者单位:兴化市新垛中心校,江苏・兴化,225747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3.7 关键词: 

怎么学好初中物理 篇5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 因些,要积极做实验,不仅课堂上做,课前课后还要反复地做,用“VCM仿真实验”,多做几遍实验,牢牢掌握每个化学反应的具体条件、现象、结果,加深理解和记忆,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

二、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三、重视画图和识图

初中生怎么学好物理 篇6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

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

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2)上课要认真听讲。

上课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

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

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

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

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3)笔记本。

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

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

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

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4)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

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

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5)时间。

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

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睡觉前、等车时、走在路上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一节一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

物理题有的比较难,有的题可能是在散步时想到它的解法的。

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念念不忘,不知何时会有所突破,找到问题的答案。

(6)向别人学习。

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

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诉别人,这样别人有了好方法也会告诉你。

在学习方面要有几个好朋友。

(7)学好数学。

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

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是步难行的。

大学里物理系的数学课与物理课是并重的。

初中物理思维怎么培养 篇7

一、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他们想学、乐学, 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1. 从师生关系入手, 为学生创造积极的思考情境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渊博的学识、机智幽默的谈吐, 可增强对学生的亲和力, 拉近师生关系, 更会让学生对你所教授的学科发生兴趣。教师要真心爱护自己的学生, 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 让学生的注意力跟着教师走。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只对某个人, 应该是整个班级, 每个学生都有得到教师关注的权利。教师要照顾到较差的学生, 对他们多鼓励表扬, 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要让好学生得到教师的额外的指导与超前期待。同时, 教学中要增加二者间交流的机会, 促进共同发展。

2. 运用多种实验手段,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生在观察实验时, 目的性不强, 不会带着问题去看, 所以实验效果往往不是很好。物理实验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演示性实验, 演示过程中学生看得还是比较认真的, 注意力集中, 但不少学生缺乏目的性, 在众多的实验环节和现象中不知观察什么, 实验完毕后, 大脑一片空白, 没有什么收获。一种是学生实验。这种实验, 需要学生思考实验原理、过程以及所需的器材, 需要学生间相互配合, 这种实验的难度较大, 但成功后, 效果较好。无论哪种实验, 实验前都应该告诉学生实验目的, 并重点提醒他们主要观察的现象是什么, 让他们有目的地观察;对一些实验效果明显的演示实验, 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境, 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规律、提高分析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很难从整体上把握问题, 一般都仅仅满足于对事物的一知半解。比如, 汽车刹车后会滑出一段距离, 学生知道这是惯性作用的结果, 且汽车速度越快, 刹车时滑出的距离越长。所以很多同学认为物体速度越大, 惯性就越大。学生的误区在于不清楚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性质, 与物体的运动及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学生以自己脑海中存在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 虽然可以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大众性的问题, 但这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不能很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 更不能很好地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激发学生从整体上, 全面地分析问题。

三、通过习题讲解, 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即有创见的思维, 是通过思考揭示事物的本质, 并可能以此为基础, 提炼出更有建树的设想。它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灵活性、整体性和新颖性。那么课堂上就要求教师必须运用各式各样的训练手段, 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

1.通过解题思路的分析讲解,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 发现同一道题, 不同的学生会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得到相同的答案。所以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 换位思考, 分析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通过对题设条件的分析,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 电路的教学是重点。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是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以这三种器材为基础, 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亲自设计一些电学实验的话, 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分析题目结论,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让学生思考题设条件及所得的结论, 并让学生尽可能提出问题,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 我们要采取不同的鼓励机制。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意见, 通过讨论交流, 让他们互相激励、相互启发、相互影响, 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 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既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精力,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又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耐心去引导他们。

参考文献

[1]胡卫平, 田世昆.物理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初中物理思维怎么培养 篇8

想像思维是人类进行创新活动的重要思维形式,这种能力的强弱体现了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强弱。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说明了想像思维的重要性。学生有了丰富的想像思维能力,思想才能插上翅膀在创新的天空任由翱翔。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看到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滚下后分别在棉布、木板和玻璃上滑行不同的距离,最后停下来。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得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的结论后,引导学生去想像: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的运动会出现什么结果?由此推导出牛顿第一定律,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想像能力得到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利用提问式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在讲解光的直线传播时,向学生提出:如果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曲线传播,会出现什么现象?讲解重力时,向学生提出:如果没有重力会出现什么现象?讲解摩擦时,向学生提出:如果没有摩擦会出现什么现象?讲解力的作用时,向学生提出:如果力的作用不是相互的,会出现什么现象?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浓厚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使学生运用想像思维去进行科学猜想,促进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提高。

联想思维是和想象思维有密切联系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将一种事物的形象与另一种事物的形象联系起来,探索它们之间共同的或类似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它和想像思维在人的各类创造性活动中,相伴相生,相辅相成。联想思维在人的各类创造性活动中有着重大的意义:瓦特从水壶盖跳动开始联想,发明了蒸汽机;牛顿从“苹果砸头”联想到万有引力;法拉第由奥斯特的“电生磁”联想到“磁能否生电”,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阿基米德从“洗澡溢水”现象通过联想得出了浸在液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与被它排开的液体重量之间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类比方法培养学生联想思维的形成,如:水流——电流;水压——电压;水波的形成——电磁波的形成;水路——电路;水流在水管中受到的阻碍——电流在导体中受到的阻碍(电阻)……,通过这样的类比不但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易于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的提高。

“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关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要求。学生有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更准确、周严地表达物理思想、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原理。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是要求学生在物理概念、原理、规律的表达上符合逻辑,如反射规律中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欧姆定律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不能表达成“电压与电流成正比”……;二是使学生运用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逻辑方法得到物理规律概念、原理及规律。教师除了应用教材中已有的素材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外,还要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的题型对学生进进行训练。例如,为探究收音机接收电磁波的情况好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将一只袖珍收音机调好电台和音量后,完成以下实验:将收音机分别放入一只铝桶、铁桶、木桶、塑料桶内,比较放人前后收音机的音量变化。通过学生实验操作之后,让他们对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得出实验结论。因此,物理教师要使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搜集的大量证据中找出共性的结论,帮助他们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建立”物理概念、规律、原理。

在物理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收敛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学生在运用收敛思维解决问题时可以使他们尽可能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同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收敛思维,比如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同一物理量,这样学生的收敛思维能力就可逐步提高。物理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了更高的要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收敛思维更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为发散思维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通过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去大胆的进行科学想像,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变通性和独特性。在平时的教学中物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可以向学生提问:一支一端削尖的铅笔可以完成哪些物理实验?一大杯水、一只汽球可完成哪些物理实验?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既掌握了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 篇9

一、培养孩子好问的好习惯

问题来自于头脑中的疑虑。

孩子由于年龄小、知识少、社会阅历浅等原因,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头脑中有许多的问号,所以频频向家长提问。

家长应该耐心地给孩子解答,但有的家长极不耐烦地责怪孩子多事,家长不知这样做是在扼杀孩子的好学幼苗,是在暗示孩子别想问题。

所以,家长要爱惜孩子的好奇心和好问心理,并且经常引导和启发孩子发问,刺激孩子的大脑积极思维,达到提高智力的目的。

二、培养孩子大胆实践的好习惯

有的家长要问:怎样才能刺激孩子的大脑,引导他积极思维呢?途径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大胆的实践。

儿童的实践分两种:一种是直接实践,这种实践主要是指孩子直接参与其它孩子的游戏活动,各种文体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各种知识。

有的家长过分注意孩子学习成绩,给孩子买了许多质量不高,重复性的作业,双休日不让孩子出去玩。

可是家长不知,玩能让孩子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交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第二种实践是指间接实践,这种实践主要是指孩子通过学习他人已有成果的活动,如听课、读书、看电视等等。

对孩子来讲,两种实践活动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通过实践,孩子可以获取知识,同时通过实践发现“疑问”,促使他积极思考。

三、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让孩子发现问题,除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外,还要有善于观察的好习惯,观察是启迪孩子思维的最基本途径。

观察也是创造的基础,瓦特就是在观察热水汽顶起壶盖的现象,创造发明了蒸汽机。

建议家长注意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现象。

我曾听说一个孩子非常喜欢冬天的雪,每逢雪天就和小朋友在室外打雪仗、堆雪人。

忽然有一天他问他的爸爸雪花是什么样子的?他爸爸说:你喜欢雪怎么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呢?你自己观察吧?终于,他等到了雪天,他在外面站了很长时间,用手不断地接雪花仔细观察。

观察后,他非常兴奋地告诉爸爸妈妈,雪花是由五个花瓣组成的……由此还写了一篇日记,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当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家长不要急于告诉他答案,而要引导他独立思考,启发他思索。

家长可引导孩子查阅工具书或资料寻找答案,告诉他这个问题可通过查字典、查百科全书、查辞海、查资料等等书目就可解决。

你也可以故意告诉他,这个问题你不知道,你需要和孩子一起查找资料等方法。

家长这样做,即可以激发孩子在学习上的探究心理,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教给了孩子学习方法,使他终身受益。

五、培养孩子多思考多角度问题的好习惯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头脑灵活,随机应变的能力强,那就要培养孩子在解决问题要多角度思考的习惯,以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例如,大家都知道的一道题:“树上有五只小鸟,如果开枪打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小鸟?”答案没有唯一,可以是一只,也可以是两只,三只,四只,五只或一只也没有等等。

像这样的问题,有益于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六、培养孩子善于批判的好习惯

这里的批判不是对某人或某事的批判,而是一种批判思维,也就是对某一种理论、观点敢说不,敢提出质疑,不相信权威。

这种思维既需要孩子有勇敢的精神,又要有打破思维定势的能力。

有的家长一听就觉得可能太难了,实质上并不难,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启发引导即可。

如在孩子已知答案了,家长还要有意问一问为什么?或者故意反驳与孩子争辩。

经常这样做,孩子就会养成一种习惯,在得到答案以后自己就会质疑。

曾有这样一位一年级学生:在老师讲完堵塞的“堵”后让学生扩词,她组成“堵气”,老师纠正为“赌气”的.是“赌”后,他不信,在下面和一个同学嘀咕了一会,拿出字典来查,然后点点头。

一般的学生老师说什么信什么,可他却有一种批判的精神,十分难得。

七、培养孩子联想和想象的好习惯

联想和想象是孩子思维的翅膀,联想、想象能力的高低可以看出孩子右脑开发的水平,右脑开发的好,孩子这方面的能力突出,而且富有创造力。

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怎么设计 篇10

【设计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l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l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l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l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l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l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仪器】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粉末萘、石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模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讲述:我们在小学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动画展示: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点明课题: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动画展示:正在喷发的火山。(让学生用以上的结论分析火山喷发的现象)

引出问题: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本课设计中用多媒体的方式引入大量的生活物理,从这些感性素材中概括出物理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二、进行新课

初中物理思维怎么培养 篇11

关键词:思维方式 物理学习 批判性思维 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批判性思维是指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人才是立国之本,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批判性思维的简述

物理教育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培养场所,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物理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都需要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并在培养批判性思维上有其独到之处。在物理教学中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解科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批判性思维帮助我们廓清迷雾,批判性思维是探究的核心工具。它是科学真理助产士,是新思想催化剂,是我们个人和社会生活中有力的资源,批判性思能能使我们严禁、镇密、清晰。批判性思维主要具有如下四个特征:理智性,批判性思维是理性思维。批判性是批判性思维的本质特征,精确性,批判性思维是精确思维。严谨性。我们应该注意批判的恰当性和准确性。对现存的思想观点进行审视,取其精华,依靠理性的力量征服人,借助精密的观察、实验取得可靠的信息;在进行批判性思维时,理性对待被批判对象,力求做到恰如其分,严谨求实,受到批判性思维的检验。

批判性思维具有以下一些原则:明晰洞察自我中心或群体中心原则,独立思维原则,换位思考原则,怀疑论断的原则。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独立思维,群体中心是个人中心的发展,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换位思考,直到我真正了解并清楚此论断,提醒我们对我们拒绝事实的倾向保持警醒。

2 物理教学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首要目标之一,科学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具有同一性,都有使用经验证据,练习逻辑推理和对假设持怀疑态度的基本原则。

经验证据是一个人能看到、听见和触到的证据,经验证据最一般的替代品是权威证据,经验证据可以被重复,有必要检验每一个权威的可靠性。科学论断需要经验证据支持,权威知识是人类的最普遍的知识,科学是唯一的阐明可靠知识的方法,权威证据是可靠的证据,等同于经验证据,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反对盲目的权威,去判断我们相信的东西就是可靠的事实;练习逻辑思维,持怀疑的态度。逻辑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怀疑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科学家和批判性思维者总是使用逻辑推理,不断地质疑你的信念和结论是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共同基本原则。逻辑允许我们正确推理,并不断地检查证据、论断。初中物理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缺失表现为虽然学生具备掌握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基础,但学生对批判性思维本身所知甚少。他们的思维灵活,想法多样,但学生对批判性思维这一名词不够理解。而如果学生知晓这一名词,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批判性思维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希望进行独立思考并渴望发表自己的见解,反映出学生对批判性思维持欢迎态度。但课堂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较少,老师在课堂上未使学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与精神。

综观批判性思考的问题,在于训练学生观察的品质与深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联系生活实际,整合分散的知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将知识与生活现象相联系,鼓励对事物的反思与逆向思维。因此,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增加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内容,让批判性思维明确出现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充分体现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的性质,应进一步增大批判性思维问题。

物理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学生成长的要求,培养个人用理智去判断事物。初中物理课堂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良好场所,当帮助学生用他们自己生活的实例来理解物理。

3 初中物理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教师在概念分析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态度,把混淆知识有针对性设计成概念辨析题,抓住学生的薄弱点,学生在概念评析后应能得出正确选择;在公式运用中启动学生的批判精神,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善于独立地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交流合作中增强学生的表述能力,可以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适当采用分组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上有所收获。分析思考、组内讨论之后形成小组共同意见,有利于增强学生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表达,使得学生注意尊重他人的看法,加强学生间交流、合作,培养了科学方法;坚持了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这些能力和素养将会令学生终身受用;在错误评析中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典型的错误进行质疑,引导学生从各种复杂因素中抓住主要矛盾,引导学生找到错误的根源;在方案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课堂气氛,要求学生分别设计解决方案,为学生创设一个解决方案的契机。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在问题的提出阶段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的质疑、猜想与破除能力。将学生的关注点导向信息与资料的收集上来,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让学生自己从中提炼,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信息收集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提高他们思维的广度与深刻度;在方案的设计阶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目,锻炼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逻辑性与严密性的训练;在实验的操作阶段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与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原因排查;在交流与评估阶段对自我的论断进行反思,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养成严谨做事,反思自我的习惯。最后,在归纳总结阶段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初中物理理论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让学生在探究物理问题中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更适于启发学生的批判精神。

参考文献

[1]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M].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

[2]魏冰.科学素养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理科课程发展研究[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初中物理思维怎么培养 篇12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些年, 国家提出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的目标, 教育界响应号召, 在新课改中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的物理主要以解释自然现象为主, 介绍简单的物理规律, 其内容接近生活,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对各种现象产生好奇, 最具探索精神的阶段, 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好时机。初中物理除了与自然现象联系紧密外, 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这种从现象到抽象规律的学习过程, 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 初中物理作为初中阶段较少的几门实验学科,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1. 培养学生创新性的个性品质。

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生的个性品质紧密联系, 创新思维是学生品质的一种体现, 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活跃学生的思维有重要作用。初中阶段, 学生处在青春期, 有一定的叛逆心理, 不愿意完全听从老师的话, 对于物理定律和规律总喜欢问为什么。尤其是在一些规定的法则面前, 总有一些学生想否定一些规律, 产生一些奇怪的想法。以前, 教师总是强迫学生认同各种定律, 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 甚至一些教师批评学生的奇怪想法, 导致敢于质疑的学生越来越少。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品质, 让学生敢于质疑, 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 教师应该让学生大胆地证明自己的想法, 而且要用实际行动支持学生, 让他们勇敢面对困难, 独立解决问题。学生再依靠自己质疑的勇气、百折不挠的意志克服困难, 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在这一过程中个性品质充当了创新思维的坚强基石。

2. 联系生活, 注重课外活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 很多物理实验给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而动手实践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绝好途径。

初中物理课外活动主要以一些小实验为主, 而这些小实验往往都是与生活现象紧密联系的。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课外活动, 积极利用与生活、与现代科技联系紧密的物理知识点, 开展丰富的活动, 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 更好地理解一些物理定律,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物理规律的存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会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离开枯燥的课堂, 学生的双手和思维都被解放了, 更容易产生有意思的想法, 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要积极鼓励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小作品, 搞一些小发明, 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创设教学情境, 设计演示实验。

系统的、有目的的教学方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 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物理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 通过教学情景和演示实验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对比现象、分析结果, 积极探索物理规律, 看清物理现象的本质。例如, 很多学生感觉人距离镜子越远, 成的像越大, 那么是不是镜中的像真的会随距离变化呢?可以在课堂上模拟这一情景, 请学生用两支等大的蜡烛做平面镜成像实验, 发现像和物等大, 这样就能让学生明白之前的感觉是视觉造成的“假象”, 用事实证明成像的规律。

初中物理有很多演示实验, 其中一部分是非常多彩绚丽的, 而且极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 通过棱镜片可以将太阳光分解成绚丽的七色, 很多学生联想到彩虹的形成, 解开了很多人儿时的疑惑;利用静电起电器就可以让头发立起来, 还可以显示出电力线的形状。这些简单的演示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他们探索其中的奥秘, 帮助他们增强创新思维。

4.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并将之运用于教学中, 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地改革, 改变教学定位, 明确引导的作用,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欢快的学习气氛。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 心智还不成熟, 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要尊重学生, 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往,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和学生互动, 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 为创新思维提供一片沃土。

5. 重视物理知识的积累,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厚积而薄发”, 泰勒说:“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在物理教学中, 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 知道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 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 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发展智力的基础, 而能力是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物理这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很强, 由许多基本概念和规律组成, 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类比、抽象、概括、总结、归纳等智力活动, 对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进行分析综合, 把有关的知识纳入一定的知识系统, 把知识点连成知识面, 智力就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创新能力也会提高。当然, 创新活动是多种知识、多种能力综合作用的产物, 鼓励学生“博览”, 广泛获取各方面知识并加以记忆领会, 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十分重要。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门解释各种物理现象的学科, 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其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维,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邓春燕.浅谈物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南方论刊, 2005, (07) .

上一篇:中国电影知识题试卷下一篇:2022学年第一学期数学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