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课程简介(精选8篇)
课程名称:物流系统工程
英文名称:Logistics System Engineering
学分:3
总学时:54
内容简介:《物流系统工程》课程是物流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物流系统工程》以物流系统为逻辑起点,作为专业核心课是以物流类专业三年级本科生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课程。内容应包括物流系统工程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和现状,物流系统要素及集成、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系统建模、物流市场调查和预测、物流战略规划、物流网络规划、物流系统仿真、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物流系统决策、物流系统案例分析、物流系统工程未来等。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物流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在定性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着重运用系统思想、定量方法、技术工具、经济手段分析物流活动,具备初步开展物流系统的要素集成分析、规划设计、具体实施的能力,了解物流系统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针对物流系统工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联系物流一般原理、具体物流活动各个环节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方法、技能,通过预习、听课、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参观考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设计方案、上机实践及其组合等一种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从事物流系统工程活动的能力。
选用教材:王长琼.物流系统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张庆英,物流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案例分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 傅卫平,原大宁.现代物流系统工程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齐二石,方庆琯.物流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系统工程是物流类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并能初步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对某些实际物流系统问题进行分析,重在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方法论基础。因此,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如何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学生快速掌握系统工程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考虑将案例教学法和大作业驱动法结合起来,构建基于案例教学及大作业驱动的教学模式,提高物流类专业系统工程课程教学质量。
1 基于案例教学及大作业驱动教学模式的特色
1.1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尤其像《系统工程》这类偏重方法论教学的课程,单纯的就某个部分,进行理论教学,则显得枯燥、难懂,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结合大作业驱动,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学生们可以取长补短,也促进了他们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
1.2 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据近年来对物流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本专业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是动手能力和综合协作能力差,创新能力和意识欠缺。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一味地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而且其所在的企业也不会直接受益。案例教学和大作业驱动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教师结合课程主要内容设定若干特定主题,由学生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3 重视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一般都是由期末考试来测试,而且学生学到的多半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和大作业驱动模式下,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与团队交流,然后查阅各种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之后学生们还要经过缜密思考,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在学生们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随时需要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当然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系统工程课程概况
目前,系统工程课程的主流教材是西安交通大学汪应洛院士主编的《系统工程》,主要讲授开发、运行各类复杂系统所需要的思想方法、工作程序和分析手段。本专业系统工程课程同样选用该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工程理论、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模型与模型化、系统仿真、系统评价方法、系统决策方法、系统工程应用案例等。根据对学生的接触与调查发现,学生接触系统工程这门课的第一感觉是抽象与深奥,第一印象是应用于诸如宇宙、航空、导弹等大型工程中应用,离自己很远。而且该课程着重对模型与方法的介绍,如教师按照章节介绍概念、原理、方法等内容,按部就班的教学使学生被动的接受,则显得枯燥、难懂。若合理采用案例分析法,选用生动具体、切合实际、紧跟时势、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无疑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基于案例教学和大作业驱动的课程方案设计
3.1 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案例教学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只有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教学材料的收集和组织、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等活动才能有方向、有序地进行下去。系统工程课程教学的目标是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3.2 选择案例及大作业选题
在案例教学中,应以每次课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围绕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质量问题来组织案例选择。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应符合下列要求:案例的内容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案例涉及的问题富有启发性;案例的具体情节符合客观实际。同时,系统工程的课程内容本身具有系统性特点,每个章节介绍的模型和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因此衔接各章内容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基于实例的大作业可以较好地符合课程系统性的要求。因此,在讲述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等基础知识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独立的有趣的案例来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但在后续章节具体模型及方法讲授过程中,有必要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案例贯穿整个教学内容,以体现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当然在讲授各个专题时候也可以辅以一些其他独立的案例,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3.3 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
在本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考虑采用穿插式、讨论式以及组织专题报告等多种方式。第一,穿插式。在讲解系统分析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案例作为理论的一部分穿插其中,使学生通过案例理解基本理论问题。第二,讨论式。例如在解释结构模型系统讲授后,由教师提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其中也可以适当进行启发式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第三,组织专题报告。这主要是针对大作业展开,要求每个小组在完成综合报告后向全班作课题成果汇报。
3.4 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
要求学生写好案例分析报告是实施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报告可以每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分组完成。对报告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是引导学生写好报告的关键所在。
4 方案实施
第一章系统思想介绍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选择近年来系统工程的几个案例:如经典的案例有都江堰水利工程、丁渭工程,现代案例有农业循环经济等,课上讲解后,要求学生课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收集资料,结合系统工程有关的理论知识,探讨如何系统地看待物流中心、快递网店等的选址问题和制造企业或零售企业的物流模式选择等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写出学习心得体会。
第二章系统工程方法论的讲解中,借助沃尔玛的选址案例讲解后,让学生针对制造企业物流模式选择问题或其他感兴趣的课题,运用霍尔三维结构或切克兰德方法论的维度,定性给出研究对象问题的流程图。系统分析部分,介绍系统的初步分析方法,如5W1H法、因果分析法、目标手段法等知识点时,可穿插一些小案例独立介绍,再要求学生运用于物流模式选择问题,如何来选择合适的物流模式。选择中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目标分析等,通过这一过程将这部分知识点串联,同时培养学生基于问题的导向分析能力。
第三章模型化部分,属于系统的规范分析范畴,这部分知识点的嵌入方法,继续以沃尔玛选址为例展开讲解,课后要求学生继续针对第二章研究选题展开分析,例如可以通过调查等方式找出物流模式选择因素,借助该部分的ISM模型等规范化方法找出影响物流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以达到学生通过课题掌握模型应用的目的。对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部分内容,可通过模拟物流企业统计数据或通过网络或统计年鉴收集实际统计数据设计案例来讲授方法论,并应用SPSS软件帮助计算分析,使案例讲授更为直观。
第四章系统仿真,以物流系统的经典问题库存控制为例进行讲解,并鼓励学生阅读系统动力学应用于物流领域的相关学术文献,一方面加强了解系统动力学仿真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也可加强科技论文写作的学习。
第五章系统评价部分,对选址问题中确定的备选地址,结合课程中讲解的常用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确定选址因素的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备选地址进行综合评价排序。鼓励学生继续针对制造企业物流模式选择问题展开研究,建立模式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排序。
第六章决策分析,可结合决策树等方法确定具体的选址或物流模式,分析可能的经营成本与收益,这部分还要求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七章冲突分析,借鉴书上的“古巴导弹危机”经典案例讲解,根据课时再引入一些小型的企业竞争类的冲突分析。从而让学生能借鉴这一分析方法分析物流企业的经营策略等问题。
综上,以诸如同一案例主题的课程讲解及大作业牵引,在课程的教学进程中要求学生逐步应用贯穿,能达到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能运用所学解决实践问题,效果显著。当然,如遇某些知识点嵌入不到的案例主题,可适当的抛开主题,采用独立案例或学术论文阅读等多种方式,如时间允许,可组织相关的专题报告,学生通过自己主动讲解以及相互的交流讨论,更能深刻地理解该知识点的应用。
5 结束语
在案例教学和大作业贯穿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准备、参与讨论、分析思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案例教学能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所学的知识及理论的内化。采用案例教学法,实现教与学的双方良性互动,增强教学的可接受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基于问题式学习能力。
摘要:如何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学生快速掌握系统工程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文章考虑将案例教学法和大作业驱动法结合起来,构建基于案例教学及大作业驱动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到课程体系清楚,另一方面课程中所学方法都能够知道用在什么地方及如何使用这些方法,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系统工程,案例教学,大作业
参考文献
[1]汪应洛.系统工程[M].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陈红艳.系统工程课程大作业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0(22):198-199.
[3]张运来,冯俊.基于大作业的实践性项目运作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7):71-73.
[4]李翔.案例教学法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5):200-201.
关键词:系统工程方法 精品课程建设 总体规划 课程设计 课程评价
1.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课程建设中的“质量工程”, 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就是用科学方法,规划和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最优途径的选择,使系统在一定的期限内取得最合理、最经济和最有效的结果。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采用系统工程方法,一般步骤包含组建精品课程建设队伍、进行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六大的过程。
2.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与课程分析
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其内涵主要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
首先,我们狠抓了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建设。在教学教改中有多名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师资队伍在其中得到了锻炼、提高和壮大。培养了一支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具有协作精神的教学团队。
在教学内容中,例如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根据市场调研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本课程的“双证”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结合计算机维修工的典型工作任务,从应该掌握的系统知识(应知)和实际操作技能(应会)角度出发,以4个职业技能模块导向、16个实际操作任务驱动模式组织教学。4个职业技能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16个实际操作任务对应穿插其中。
总体规划之后,接着进行课程分析。课程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构造一个可行、优化的目标课程系统的功能模型。精品课程的宏观系统的功能模型由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组成。由此可以确定课程的基本任务。
例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主要的教学任务为:
(1)IT职业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教育;
(2)计算机维修工理论知识教学;
(3)计算机维修工职业操作技能训练。
3.课程设计
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课程设计就是教学内容和实现过程的物理设计,是“逻辑功能”向“课程实施”的物化过程。在这一阶段中,认真地仔细编制课程教学大纲是关键,课题组花了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完成了这个纲领性、建设性的指导文件。
由前面可知,课程知识模块(项目或结构)是组成课程的基本单位,是完成某项职业技能的一组任务描述的集合。它具有目标功能、任务内容、实现条件、组织实施四种属性。
当模块划分好了之后,可以用课程知识模块(项目或结构)分解法,按照其属性,进行课程设计。
例如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内容中,将四个导向模块(项目或结构)的内容分解如下。
(1)微机硬件模块
主要学习微型计算机系统,微机硬件基础和选配策略。
(2)系统组装模块
主要学习微机系统的软硬件组装技术。
(3)维护维修模块
主要学习微机日常维护,微机常见软、硬件故障诊断、分析与处理。
(4)机房管理模块
主要学习IT职业职业道德,一般机房管理及常见系统故障排除的方法。
4.课程实施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施时,用模块(项目或结构)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例如各大教学环节引入与具体对应任务如下:
(1)从计算机主机中到底有些什么部件组成引入,完成微机硬件的认识和选配的任务;
(2)从如何正确组装一台性能好的计算机引入,完成微机软硬件组装的任务;
(3)从如何正确使用维护计算机引入,完成微机系统的维护维修的任务;
(4)从如何当好一名合格计算机维修工或一个计算机机房管理员引入,完成一般机房管理的任务。
精品课程的实施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中 “精品课” 就是精品课程的具体体现,也是质量工程的具体体现。精品课程实施的过程,实际上是检验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也就是全面实现精品课程设计目标的教学实践过程。
5.课程评价
课程的评价包括精品课程建成时的评价和运行一段时间以后的评价以及发现问题并提出课程更新的要求等。从参与评价的人员看,主要分为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两大部分。
学生评价可以通过现场收集或网络统计等方式进行。
专家评价主要由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针对课程建设的质量验收标准进行定量检查。并按照精品课程建设周期,进行中期检查和终审检查。中期检查按任务书的进度进行逐项检查,终审检查按精品课程建设验收标准进行逐项检查和验收。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验收标准共有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
总分按公式=∑计算,其中为评分等级,按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专家评审时只对各二级指标定等即可。
设评审专家为N个,最终得分的计算公式则为。
当≥65时,则通过验收;.当<65时,则不能通过验收。
根据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价,最后可作出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评价。
由于我们的精品课程还在建设周期内,评价参数有待以后才有结果。
6.结语
综上所述,开发精品课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应当组建精良的精品课程开发队伍,对课程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融入系统的思想、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求得最佳的或满意的建设方案并付诸实施,使精品课程在一定的周期内取得合理、经济和有效的建设和运行结果,同时也可以起到步骤严谨、事半功倍和保证质量的效果。同时也确保了精品课程的创新性、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适用性及示范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教育报,2006-05-27.
[2]于景元.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七一0所,系统工程的应用和发展,管理论坛,2006-12-07.
[3]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
机械设计课程是高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我院《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交通运输专业主要课程。同时该课程面向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的专科生。多年来,机械电子工程系将这门课程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
我系自2001年至今,先后办过本科、大专和中专以及高职各层次的学历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机电类专业一直是我系的骨干专业。系内各级教学组织历来都十分重视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从事本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均能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因而,机械零件及设计的教学在我系一直保持良好的教学质量。
在2001-2003年期间,机械零件及设计课程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沿袭老的课程体系,所配备的学时比较多,2003年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械零件及设计》课程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计算机绘图(Computer Graphics)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逐渐影响着世界工业的发展,也使传统的《机械零件及设计》课程受到强烈的冲击。旧的《机械零件及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已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因而,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技含量高的技术引入课堂不仅是急社会之需要,而且也是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从200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课题组以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要求,对机械零件及设计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技术、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经过这些年的探索与实践,在边改革、边实践、边改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本科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课程体系。在课时被大幅压缩的情况下,如何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改革。
1)改革教学内容。缩短了课堂有效教学时间,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对课程进行综合化与模块化改革。我们以机械零件及设计为主线,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精选串联,优化组合。
2)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们制作完成了机械零件及设计网络教学素材库。包括虚拟零件库、机构运动仿真、网上实训室、虚拟实验室、动态电子辅助教材、在线学习、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及学生作品展。这些素材使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成为可能。
3)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我系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实训中心机构,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统一规划,建成了一个机械设计直观教学实验室,一个CAD/CAM实验基地,一个机械设计综合实验室。加强了本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教学环节,能满足学生进行本课程全方位、不同层次和能力培养的需要,购置了一套机电一体化柔性实训系统,克服了设计仅局限机构、零件和结构的设计,加强了系统设计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使原来从属于课程的验证性实验,改革为认知性、验证性和综合性的系列实验。
4)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我们摄制的工程案例,配合理论教学,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组织参观机械零件陈列室和各类机械设备陈列。
目录
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 工程制图Ι(一)/(二)水利工程概论 理论力学Ⅰ 材料力学 结构力学
(一)结构力学(二)工程材料 工程测量 土力学工程地质 水力学(水利类)钢筋混凝土结构学 钢结构 工程水文学 水能规划 弹性力学 岩石力学专业基础平台选修课 结构可靠度 结构优化设计 有限元与程序设计 可视化程序设计 工程经济
学建筑方向课群組必修水工建筑物 水电站建筑物 水力机械 水利工程施工
建筑方向课群組选修专业英语 水工CAD 水工结构专题 坝工技术新进展 大坝安全监测 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处理 水工建筑物病害处理 水力发电专题 水电站电气设备 抽水蓄能技术 模型试验理论及方法 数字水利 P3软件应用 农田水利工程 工程概预算 工程建设监理概论 工程项目管理 安全工程概论 路桥工程概论 环境工程概
论
施工方向课群組必修 水电建筑学 水电建筑学课程实验 施工技术 施工組织与管理
建筑方向课群組选修 施工运筹学 施工水力学 施工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水利工程施工仿真 水利工程地理信息系统 网络进度计划
水工结构温度控制 地下工程施工 碾压混凝土技术 特殊爆破 成本控制
监理方向课群組必修 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
监理方向课群組选修 安全工程概论 工程建设监理 工程建设投资控制 工程建设进度控制 工程建设质量控制 工程建设合同管理
监理信息管理 监理实务 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管理 风险分析 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水利工程地理信息系统
实践教学环节 测量实习认识实习地质实习生产劳动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钢结构课程设计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 坝工课程设计 水电站厂房课程设计 工程监理课程设计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专业创新实验 室实践活动
1、背景
近年来信访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群众信访活动仍然十分活跃,信访总量仍然在高位运行。例如集体访大幅度上升,重信重访所占比例较大,初信初访也在不断增加,非正常上访问题仍然不少。这些特点对信访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系统结构
系统的业务结构是由三个网站,五个系统,一个平台组成。
三个网站分别是:信访外网网站、投诉受理办公室网站和信访专网网站。
五个系统分别是: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督查督办系统、分析预测系统,接收查询系统和管理维护系统。
一个平台是:数据交换平台。
3、应用范围
在国家信访局以及26个省级信访局、258个地市信访局及1871个县级信访机构已经上线,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1、应用较好省份:北京、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山东7个
2、部分使用省份:陕西、山西、吉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
3、使用原系统与本系统对接省份:河北、上海、福建、天津4个
4、着手使用省份:内蒙、广东、广西、重庆、云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甘肃7个
4、产品规划
1、综合业务处理系统
实现信访部门内部的各项业务,包括办信、接访、公文、批示等
2、网上信访与公众服务系统
实现对于信访人的网上信访和查询,可以查看信访事项在政府部门办理的全过程,同时提供人民建议征集、法律法规检索等方面的服务
3、内外网接收查询系统
实现网上信访与综合业务系统、原有系统与综合业务系统的数据对接
4、信访分析预测系统
实现针对信访问题的分析预测,包括基于地图的分析展现、基于预测模型的信访趋势分析、基于关键词汇的频发词汇自动获取
5、系统特点
1、规范
以国家新颁布的《信访条例》为建设背景和业务准绳,按照国家信访局制定全国信访术语与规范标准,实现了信访业务的全覆盖。
2、全面
实现了从登记、办理、回复、督办、复查、复核、排查、公文、归档、分析预测所有信访业务,同时在全系统判重、办理情况全程监控等方面突出了功能,强化了应用。
3、灵活
工作流程灵活配置、自由报表灵活统计、频发词汇的自动捕获。
4、方便
提供来信、来访、电话和网上多种信访渠道和查询渠道,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提供跨组织、跨机构的即时消息自动提醒功能,通过地图展现信访形势、进行信访形势预测、对突出信访问题预警,为各级领导全方位、多角度及时掌握信访动态、科学民主决策依据。
6、市场拓展思路
1、在地市级信访机构推进独立系统建设。一些地市已经着手进行这方面的规划,我们现在支持多级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
2、在部委、省市级行政机关推进基于信访的纵向管理模式。基于行业的信访应用会为行业决策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支撑。
3、推动地方政府建立网上信访和公众服务平台建设。地方正在加大此项工作的建设和投入,而建成后与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对接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所以我们参与这方面的建设会降低未来对接的难度。
1 系统需求分析
造林规划设计以一个地块 (小班) 为研究对象, 对需要进行造林的土地、林分或改造的林分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或种源 (纯林) 或树种组 (混交林) , 确定造林密度和造林方法, 选择适合的整地技术和幼林培育技术等。造林规划设计业务按照传统的造林进程可以分为造林地分析、造林地的立地类型划分、造林作业内业设计、造林施工及造林检查验收几部分。
2 系统设计
由于造林活动引起森林资源的更新, 因此在设计造林规划设计系统时, 应该考虑森林资源的数据更新问题。为了保证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 系统采用C/S结构设计。为了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及灵活性, 在国家及林业行业标准规范及计算机软硬件和安全保障的基础上, 系统采用4级体系架构, 即技术支撑层、数据服务层、业务逻辑层和应用系统层。系统技术支撑层主要是系统实现所采用的技术, 包括GIS、R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数据服务层主要存储系统所需的数据, 包括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元数据及管理维护数据。业务逻辑层是根据系统业务需求所抽象出的业务逻辑, 主要包括用户身份验证及管理、造林地及立地类型分析、树种的匹配选择和典型造林设计的分析。应用系统层是系统界面上直观显示的用于与用户交互的功能体现, 包括系统功能显示及操作结果显示。
3 系统主要功能
根据造林的业务需求, 造林规划设计系统功能包括GIS基本功能和业务功能。其中, 业务功能主要包括造林地选取、造林地立地分析、造林地树种选择、造林模式选择、典型造林设计打印输出功能。
3.1 GIS基本功能
为了使地图能更好地服务于系统业务功能, 系统具有放大、缩小、漫游、鹰眼、距离量算、面积量算等基本功能。此外, 还有空间查询功能, 包括根据图斑查询属性和根据属性查询图斑两种方式。
3.2 造林地选取
林地和非林地均可以作为造林地。林地由于有小班区划, 可以直接按照已区划的小班选择造林地。而由于非林地在小班图上是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地块, 因此非林地地块内环境条件可能不一致, 需要进行小班区划, 就是将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划为一个小班。而造林地则在非林地区划为小班后进行选取。因此, 对于非林地造林, 在确定非林地所在图斑位置后, 系统将根据立地类型图确定该地块的立地类型。如果该地块立地类型不同则将相同的立地类型图斑区划为一个小班, 并更新到小班图上, 同时为新区划小班的立地类型、地类等属性赋值。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取其中一个小班进行造林设计。
3.3 造林地立地分析
在选取造林地后, 进行造林地立地分析。由于小班属性信息中包括立地类型信息, 因此通过直接读取该小班的立地类型属性信息确定该小班的立地类型。
3.4 典型造林模式选择
由于造林数据库中存在立地类型、造林树种及典型造林模式的专家知识, 因此可以通过造林地的立地类型筛选出与之适应的典型造林模式。用户选择典型造林模式后, 相应的整地方式、造林林种、造林树种、配置方式、种植密度、造林方式、苗木类别、苗龄、苗高、基径、造林图式等信息都可以确定。因此, 可以直接将该典型造林模式打印输出。
3.5 造林信息更新
在选择典型造林模式后, 更新造林信息, 即记录下对应小班的小班号、作业区编号、典型造林设计、设计单位、设计人员、造林设计时间、施工单位、施工开始时间、施工结束时间、施工负责人等信息。同时更新小班图上对应小班的属性信息。
3.6 造林信息查询
根据造林信息中的造林设计时间、施工开始时间和施工结束时间, 可以查询任一时间的造林范围和造林面积。
3.7 用户管理
关键词:工程任务课程化;JSP;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1
Curriculum of Engineering Tasks Applicaion in the JSP Course
Li Yajuan
(Institute of Qiqihar,Qiqihar161005,China)
Abstract:JSP course is a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ies integrated curriculum,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Courses with engineering tasks of the teaching methods,can enhance student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Keywords:Curriculum of engineering tasks;JSP;Practice teaching
JSP课程是一门结合html、数据库技术以及后台编程语言等多种技术的综合性课程,课程的理论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宽,对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要求均较高。因此要在有限的环境和条件下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具备开发一个中小型应用的能力是本课程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分为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复习三个阶段,这种模式使学生学完课程后,只理解了理论知识和掌握了部分技术,但还是不具备开发一个中小型应用的能力,所以并不适合JSP课程。
基于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中引入若干个项目案例,按照实际软件开发中的方法与步骤展开教学。在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边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一边进行实际的项目应用开发,使学生处在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相互学习、不断实践的学习环境当中。
一、实施基于工程任务课程化的实践教学环节
(一)分组。分组是将班级所有的学生按照能力水平不同以三到四人为宜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也称为开发团队。
分组的原则是教师引导,学生自愿,但要考虑各个小组的总体能力、水平,保证每个小组至少有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协调教师与学生、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之间的关系等工作。
(二)确定工程项目。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确定工程项目,分解到所任课程中,将课程内容与工程项目相结合,教学过程就是项目的实施过程,学生作品就是工程项目成果,能够投入到实际应用中支去。
(三)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根据Web应用系统开发步骤以一个完整的项目案例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则带着自己项目中的问题去理解、思考教师所讲授的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共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环境的配置,Eclipse的基本使用,开发JSP动态网站的步骤。第二阶段主要是静态网页原型设计。第三阶段主要是DAO层设计。第四阶段主要是动态网页设计。第五阶段主要是系统实现。在理论教学结束后,留一段时间给学生继续进行项目实践,使学生能够对各个阶段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消化,并进一步完善小组的项目。
(四)项目实践。项目实践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出发,讨论完成本项目活动的方法和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在项目活动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的价值观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整个过程活动都是真实的,是现实生产生活的一种反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到了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技能,包括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项目实践中,教师以需求者与技术顾问的双重角色提出具体要求,学生针对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同工作过程所对应的职责,分为项目经理、程序员、测试员、文档员等不同角色,分析系统功能,确定模块功能及具体实现方案,撰写项目进度计划,编写代码,调试测试。为了使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能得到锻炼,避免只由一两个成员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实践中应用了结对编程和轮换,来加强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学习和协作。项目实践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分为设计、编码、测试和文档等四个主要工作。在设计和文档方面可以由整个小组共同完成。而在编码和测试方面将小组中较熟练的学生和较生疏的学生进行结对,然后把项目实践每个阶段的任务根据业务分为两部分,每对结对的同学承担一部分任务。在编码过程中,由结对中的A同学进行编码工作,B同学进行代码分析工作;在测试过程中,由结对中的B同学进行编码工作,A同学进行代码分析工作,到了项目实践的下个阶段可以让结对的同学的角色进行轮换,这样能够保证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能够有效地参与到项目实践中,并进一步保证了项目的质量。
(五)项目检查与评估。项目能否顺利有效的开展,保障项目的开发质量,取决于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有效监控,在项目实践阶段,尽量依靠学生自身的能力和小组的协作,以小组为单位独立解决遇到的困难,但由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有限,教师有必要在项目的一些关键阶段进行适当的指导,并对项目实践时所可能遇到的比较深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指导学习,保障学生的小组项目能够顺利开展。指导的方式包括当面讨论、邮件答疑或建立QQ群进行集体讨论等方式。
(六)JSP课程考核。为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课程主要以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为主,考核涵盖任务全过程,其中平时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作业和测试三部分。作业主要是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所撰写的实验报告及项目代码。测试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检验。期末考核包括期末笔试考核和期末项目作业考核两部分。期末项目作业考核和课程项目实践的教学特点相适应,以最终验收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
二、总结与反思
采用基于工程任务课程化的实践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能够主动的查阅各类资料来完善小组的项目。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不但可以训练学生在工作中与其他同学协调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并促使其在提高动手能力和推销自己等方面努力实践,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锻炼了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采用基于工程任务课程化的JSP实践教学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我院“按五种能力的标准,培养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谢国波,刘竹松,陈平华.结对编程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编程实践的应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
[2]冷淑君.以项目为中心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8,7
[3]利锦川.基于项目驱动的ASP.NET实践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7
【系统工程课程简介】推荐阅读:
课程基本信息系统09-19
信息系统安全课程11-26
物流系统规划课程设计10-28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心得11-26
安卓操作系统简介12-05
电气系统工程小结07-03
系统工程验收报告07-03
重点安全系统工程07-06
系统工程承揽合同09-25
图书馆系统课程设计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