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教学心得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负荆请罪》教学心得(精选10篇)

《负荆请罪》教学心得 篇1

———《负荆请罪》教学心得

《负荆请罪》一课的第二幕主要写廉颇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与蔺相如和好。教学中我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让学生感悟蔺相如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

师:读读写廉颇的部分,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廉颇说“蔺大人,我实在对不住你”时是面带羞愧之色的;说“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哪”时是真诚的。这让我看出了廉将军为以前看不起蔺相如而悔恨。

生:廉颇一上场先跪下来,然后请求蔺相如的原谅。让我感到廉将军是真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次负荆请罪是真心实意的。

生:“老迈昏庸”是廉颇在骂自己。

师:那蔺相如呢?从他的对待廉颇的表现中你又能感受到什么?

生:蔺相如说:哈哈哈,廉将军,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实在太高兴了!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蔺相如为自己有了知心朋友而高兴,为廉颇知错能改而高兴。

生:也是为了国家而感到高兴。

生:从(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伸手去扶廉颇)蔺相如的动作中体会到蔺相如做这些事情有没有想到自己,他想到的就是要维护将相的和好,保证国家的安危。

课上到这儿,文章的主题出来了。学生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廉颇知错就改和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达到教参的教学要求了。下面就是表演读了。可是我想就这样到此结束,学生会不会把廉颇和蔺相如对立开来?廉颇居功自傲,故意找蔺相如的碴,只想着个人的名利。而蔺相如就和他完全相反,心中只有国家,没有个人。学生会不会认为只是写作的技巧?这是人物的对比写法。我细想想,不是。这儿不是人物的对比描写;深想想,不是,这儿也不只是蔺相如一个人的伟大。廉颇这员老将为了国家宁可不要自己脸面,他是和蔺相如一样伟大的人。于是,我的课堂到这没有结束,我要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话————

师:廉颇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180度大转变呢?看看文中哪段话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生:是这段:蔺大人,最初我还以为您怕我哩,后来经人提醒,才明白您这样做完全是为我们赵国着想。您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师:一个人的行为是自己的思想支配的。蔺相如有意避让廉颇,是因为他把赵国利益放在首位。那这时的廉颇拉下老脸,抛开虚名,负荆请罪,他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他会想,蔺大人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名誉,而是国家的利益。而我一味的争官位大小,我真浑呀!

生:蔺大人想的真远呀。我只想到眼前。我真是糊涂,怎么没想到这层呢。我也是赵国的臣子,理应为国牺牲一切。我错了。

生:为了赵国,我这点面子算什么。为了赵国,负荆请罪有什么丢人的。为了赵国,我廉颇磕头认罪去。

生:现在廉颇和蔺相如一样心中只有国家,没有个人荣誉得失了。

是的。负荆请罪的背后是羞愧醒悟,知错就改的背后是对国家深深的爱。《负荆请罪》中的廉颇不仅具有知错就改的好品质,他也有和蔺相如一样伟大的情怀——在国家利益面前,什么都可以抛开。他虽当初有恃功傲物,但这一切在国家面前什么都能舍去,你能说蔺相如就比廉颇更伟大吗?一样的。如果说蔺相如像“神”,廉颇更像“人”。

人无完人,但正是 “负荆请罪”,廉颇值得蔺相如及所有国人肃然起敬。廉颇这种对国家美好的情感多么令人感动,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该对国家有赤诚的爱呢?因为这种爱会让我们变的可爱,可敬。

《负荆请罪》教学心得 篇2

教材分析:

《负荆请罪》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后一部分内容改编的小话剧。本话剧有以下特点:

设置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一有廉颇的挑斗, 这在史记原著上可以看出, 廉颇曰:“我为赵将,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 吾羞, 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 必辱之。”教材中也可见一斑“常在别人面前侮辱”;二有门客的煽风点火, 史记原著: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 廉颇宣恶言, 而君畏避之, 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 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 请辞去。”可以说是“箭在弓上, 一触即发”。但因蔺相如的避让, 晓以厉害, 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 门客由“气愤———不满———不解———若有所悟”, 矛盾得以缓和。话传到廉颇耳中, 他也汗颜无地, 肉袒负荆, 长跪不起, 请求责罚, 矛盾得以圆满解决。

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剧中共有三个人物形象, 都很有个性。韩勃虽是一个门客, 但他正直, 仗义执言, 有着“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的侠肝义胆, 看到主人受欺侮, 急躁、气愤、不满溢于言表:“气呼呼的”, “太欺负人了, 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想当年……多解气!”后在蔺相如的开导下, 他也茅塞顿开, 佩服主人“对, 对, 大人您做得对”。蔺相如是本剧着力刻画的“智”者形象, 他“避让”, “称病不朝”, 他的“要是我和廉将军闹翻了, 后果将会怎么样”振聋发聩, 令人警醒。廉颇请罪时他的一连串动作“迎”、“取、扔、扶”, 连续四个“请起”、“过去的事就别提了”的语言描写, 足以显示他的大度、宽容、以国家利益为重。而廉颇形象的刻画则展现了它的“勇”:武将的勇猛、率性而为, “一再挡道”、“羞辱”;尤其令世人称道的是他的“勇于改错”, 且改的行动是那样的撼天动地, “没穿上衣、背着荆条”的装束、“跪”的动作, “狠狠地抽”、“实在对不住”、“宽恕……完全是我的过错”的语言描写, 展现了一条顶天立地、光明磊落、令世人动容的汉子形象。

语言干净利落, 口语化, 便于话剧演出。我们看文中这样一句话, “想当年, 秦王那么厉害, 您毫不惧怕, 针锋相对地跟他斗, 唇枪舌剑, 寸步不让, 多解气!”很多的四字词语, 铺排在一起, 造成了一种气势, 但短促、有力, 没有一丝的拖泥带水, 便于舞台演出。剧本虽是一个历史故事, 但语言口语化, 贴近生活, 明白易懂。

要对此剧本有一个准确深刻的解读, 必须了解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 教师可以读读《史记》原文, 同时发囊括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将相和》文本让学生补充阅读。

教学建议:

建议教学遵循剧本的特点, 先让学生带着主问题, 沉入书中,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 了解剧本内容, 感受人物言行, 咀嚼作品语言, 品味矛盾“冲突———解决”的畅快淋漓、激动人心的过程。此时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鲜活、高大起来, 学生有话欲说, 急需倾吐, 让学生写颁奖词品评人物可谓水到渠成。最后让学生通过演课本剧的形式还原人物形象, 内化文本语言, 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 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 使人物形象活现课堂。

一、读悟:扣主问题, 让剧本内容了然于心

这是一个读好、读懂、读透文本的过程, 主要扣住下面三个问题进行。

1. 本文与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何不同?———抓一“异”字读剧本

课始, 让学生交流搜集的廉颇、蔺相如的资料,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他们之间的小故事。接着,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问题:本文与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何不同?交流要点: (1) 以人物对话为主, 是个剧本。 (2) 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3) 有方括号, 交代舞台布景、人物活动情况。 (4) 有括号, 交代说话时的语气、动作等。 (5) 有两幕, 是多幕剧, 以前学过的《公仪休拒收礼物》是独幕剧。然后复习读剧本的方法:只需读出人物对话, 括号里提示的说话时的神态、语气无需读出, 但读时要注意表现出来。最后给足时间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剧本。

2. 蔺相如到底怕不怕廉颇?———扣一“怕”字深追究

第一幕话剧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字是“怕”:“那么怕他”、“不是怕他”、“变得这样怕事”、“不怕秦王, 怕廉将军?”、“分明就是怕”, 直接出现达六次之多。教师可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蔺相如到底怕不怕廉颇?让学生默读课文, 分别从文中找出依据。交流时重点指导读好“想当年……多解气”, 此处要通过拓展资料再现“完璧归赵”的情景, 震撼学生, 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读“秦王不敢侵犯我国……想过没有”时, 要让学生想象闹翻的不堪设想的后果。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表面怕, 实质不怕;不怕人, 怕国家利益受侵害。

3. 廉颇是怎样请罪的?———着一“请”字细嚼言

第二幕, 主要写了廉颇“请罪”的经过。教学中可以着力于“请”字, 以“廉颇是怎样请罪的”这一主问题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扣住语言文字, 直击人物心灵。交流时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从装束“没穿上衣, 背着一根荆条”、动作“跪下来、不肯起来”品味;二从廉颇的四处语言: (1) 请您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2) 我实在对不住您。 (3) 请您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那完全是我的过错。 (4) 最初我还以为您是怕我哩, ……您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四处语言, 从“直截了当让打”说到“对不住”说到“请求宽恕、错在哪里”说到“醒悟过程”, 层次分明, 语言背后彰显了廉颇的一颗真诚忏悔之心。可抽出四处语言让学生练读, 读出文字背后的内涵。

二、练笔:写颁奖词, 让人性光辉流淌笔间

读悟至此, 人物已在学生心中逐渐清晰起来, 此时老师可问:你最喜欢文中哪位人物?为什么?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畅所欲言。学生可能会谈到蔺相如的宽容大度、心胸开阔、胸怀坦荡、深明大义、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爱国, 廉颇的率性而为、勇于改过、爱国等等。老师出示“感动中国”颁奖词:

生于忧患, 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死于安乐, 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 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 介绍:这是2007感动中国大赛组委会给霍英东的颁奖词。现在如果让你给剧本中的一位写颁奖词, 你会写谁, 如何写?学生沉思、静默, 然后课堂上响起一片唰唰声。预设:

战场上, 你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蔺府里, 你肉袒负荆, 长跪不起, 为一时鲁莽忏悔不已。堂堂七尺男儿, 改过之勇让世界动容, 让人民永记!

强秦面前, 你争锋相对, 寸步不让, 彰显铮铮铁汉英雄本色;大将面前, 你再三避让, 称病不朝, 心胸比天还阔比海还深。你从没“怕”过, 欲与美玉同碎, 敢跟秦王拼命, 你现今“怕”了, 担心文武不和, 国家利益遭侵。怕与不怕, 原来只在一念之间。

三、表演:演课本剧, 让人物形象活现课堂

故事是在人物对话中展开的, 在以上一二环节的教学中, 学生已通过品读、感悟、表达, 提炼出了人物的内在品质, 经历了“欲代此一人立言, 先代此一人立心”的过程。此环节主要是通过扮演剧中人物, 努力用语气表达出人物的内心。

教学《负荆请罪》的一点思考 篇3

【案例1】

师:今天这节课,恰好有一个分角色朗读表演的机会,不知谁能够把握?老师给你们一个剧本,你们先自己读一读,了解一下主要内容。(学生自读课文中的第二幕故事)

师:谁来说说故事大意?你理解“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学生说出成语的意思:背上荆条去请求别人的原谅。)

师:谁来当一回主角,演一演蔺相如和廉颇?放心,我们有五十二位优秀的导演在旁边指导呢。

(学生表演读,教师引导大家评价,修正朗读的语气,并借助朗读与评价体会廉颇道歉的坦诚,感受蔺相如的宽容大度。)

【案例2】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幕,先来追溯一下“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起因。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廉颇是怎样侮辱蔺相如的?蔺相如又有怎样的表现?(学生交流对故事内容的了解)

师:廉颇为什么如此对待蔺相如?让我们一起看看《史记》中廉颇的话——“且相如素贱人,徒以口舌之利,而位居我之上。”

(学生结合学习资料中的“完璧归赵”,研究蔺相如是否只有“口舌之利”,进而感受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一心为国。)

师:(引读文中句子)这句话中“毫不惧怕”“针锋相对”“唇枪舌剑”与“寸步不让”,你们都读懂了吗?

(学生根据自己对“完璧归赵”故事的了解,说说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并用朗读表达)

师:“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认识,并用一些关联词语理清句子的逻辑关系。)

师:那蔺相如为什么一再避让廉颇,甚至几天不上朝?

(学生结合文中“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想象蔺相如心里的想法,想象将相闹翻的后果,自然体会到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顾个人的荣辱,可谓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师: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寻找合作伙伴,练习朗读或表演。

教后感想:

以上的两个案例是我执教《负荆请罪》一课两幕故事采用的不同教法。静心思考,从效果看,第二种方法的教学效果更好。

首先,在于帮助学生准确地解读了文本,实现了课内外的联系。蔺相如智勇双全,一心为国,这是无可厚非的。廉颇呢?如果对文本缺乏深刻的认识,单从他一再侮辱蔺相如看,我们会简单地把他定义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人。事实并非如此,廉颇和蔺相如虽然不和,但还没有到针锋相对的地步。他其实也是个热爱国家、英勇善战的将领,只是他觉得蔺相如没有什么真本事,不配位列上卿,不能担负起国家的重担,才一再为难蔺相如。如果没有对这个人物形象的正确认识,下文的“负荆请罪”,就不能深入领会。在案例2的教学中,对人物关系的把握可以说让学生沉入了文本,真正意义上认识了人物。

其次,让学生走进文本、鉴赏文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好好地读书,读懂字、词、句、段、篇,读出语言蕴藏的感情和意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在案例2的教学中,教师实现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思路,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词语,倾听人物的心声。以词语的品析,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又以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带动语言的内化与运用。

再次,案例2的教学还注意让学生走出文本,感受教材的特点。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或表演的语文实践,感悟剧本的特点,表现自我,也给课堂带来了张扬个性的空间。较之案例1中毫无基础的表演、琐碎的指导评价,这样的设计显得实在、有效。

《负荆请罪》教学反思 篇4

课时,我从理解课题出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理解了“负荆请罪”的意思,就理解了文章的大意。谁请罪,为什么请罪?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接着,我让学生说说本篇课文与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借机了解戏剧、剧本等相关知识。学习字词,提醒“廉”、“庸”的写法。词语的理解也很重要,本课中的许多词语都要学生查工具书或资料理解。指名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在理解课文阶段,我抓住几个关键问题:蔺相如真的怕廉颇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廉颇为什么有转变?学生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说明已大致理解文意了。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阶段,我提醒学生注意圆括号里的提示语。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3、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教学重难点:

1、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2、在分角色表演中表现人物特点。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题激趣,质疑导课。

1、板书课题,齐读。

2、理解成语,谁来说说它的意思。(背着荆条上门请罪。表示诚恳地赔礼道歉。)负:背着。

3、课文写的是谁向谁负荆请罪?(板书:廉颇

蔺相如)

4、课前同学们查阅了资料,你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1、剧本是可以用来演的,但是要演好人物,首先要了解这个人物。

这个剧本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补充板书:韩勃)谁是主要人物?(蔺相如、廉颇)

2、我们先来分析这两个人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廉颇又是怎样的人?划出有关语句,把体现人物品质的词写在旁边。

3、学生默读课文,做记号,师巡视。

4、交流。

(1)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A、从哪里看出他深明大义,以大局为重?

蔺相如深明大义,他知道,出示填空:

()秦王不敢侵犯我国,()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把第一句话倒过来该怎么说?()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秦王不敢侵犯我国。

谁来读一读这段话,读出一个深明大义的蔺相如?

B、宽容大度。

出示词语:笑笑,依然笑笑

从这两次笑容中,你感受到什么?(毫不介意,心胸宽广)谁带着这样的笑容来读他的话?

廉颇负荆请罪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他的宽容大度吗? 从哪里感受到的?能将这一段演一演吗?可以找同桌配合。C、足智多谋,胆识过人。

出示句子:想当年,秦王那么厉害,您毫不惧怕,针锋相对地跟他斗,唇枪舌剑,寸步不让,多解气!

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他特别勇敢?(毫不惧怕、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寸步不让)

当年和秦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谁将课前搜集的资料说出来听听?(学生补充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的故事)

蔺相如面对秦王,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都毫无惧色。所以他说——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你能换种说法吗?

你知道如果将相不和,会有怎样的后果呢?

历史证明,正是因为当时的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赵国才平安无事。后来蔺相如退休,廉颇被秦国使反间计离开了赵国,赵国最终被秦国所灭。所以蔺相如的“怕”不是真的怕,而是他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表现。

听了蔺相如的话,韩勃若有所悟,什么叫若有所悟?你现在明白了吗?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他的话

(2)廉颇:知错就改

爽直豪迈 A、廉颇做了什么错事?

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他在负荆请罪之前,一定说了蔺相如不少坏话。他可能会对别人说什么?(想象说话。)

B、现在,廉颇知道错了,他负荆请罪,请罪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他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呢?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除了负荆之外,你还可以从哪些细小的地方感受到他的诚意呢?读一读第二幕中描写廉颇的句子,圈一圈关键词。

交流,出示第二幕中描写廉颇的句子,关键词:狠狠地

实在老迈昏庸

完全。

带着诚意自己读读廉颇的话。

廉颇是一位极有威望的大将军,但他能知错就改,登门负荆请罪,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看不惯别人的时候不掩饰自己,做错事情了,痛痛快快地认错。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作为武将的爽直豪迈的性格特点。

谁能给大家读读他的话,表现出他的诚意,也表现出他性格爽直的特点。可以自己先练一练。

(3)韩勃:性格直率 打抱不平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位次要人物。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

他是蔺相如的门客。你们知道什么是门客吗?

他为主人受到的委屈而气愤而不满。请你在第一幕找一找他的话,来表现他的气愤和不满。

指名读,注意表情。

三、补充动作、表情,为表演做好准备。

怎样将故事表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呢?除了圆括号给的提示,我们还可以加进自己的理解,进行补充,在细小的地方都可以写一写人物的表情、动作。做好这样的准备,演起来才得心应手。

尝试在第一幕补充表情、动作。

四、课堂练习

完成小练习册。

五、作业安排

将两个故事适当的地方做好补充,课后排练,下节课准备表演。【板书设计】

5、负荆请罪

蔺相如 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廉 颇 知错就改、爽直豪迈

韩 勃 性格直率、打抱不平

【教后记】

《负荆请罪》是一篇历史小话剧,我从理解课题出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理解了“负荆请罪”的意思,就理解了文章的大意。谁请罪,为什么请罪?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接着,我让学生说说本篇课文与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借机了解戏剧、剧本等相关知识。

文中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就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的,我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思考说说从这些语言和动作中看出什么,3 学生大都能理解。我告诉学生,要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就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来体现。课余,我还组织学生演课本剧,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篇6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感受廉颇的知错就改以及蔺相如的顾全大局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廉颇的知错就改和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格的感受指导。

教学过程:

一、忆“避”,明品格(复习第一幕)

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幕的内容。

2、蔺相如见到廉颇后的表现(用一个字概括):避(板书)

3、说说蔺相如“避”的原因?(板书:顾全大局)

二、阅读第二幕

1、场景引读:

(1)学生读

(2)“蔺相如在客厅踱步。”

踱步:慢步行走。踱步时,蔺相如在思考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蔺相如时刻为国着想的品格,为下文的阅读、理解作铺垫

(3)“韩勃匆匆走上”

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韩勃为什么匆匆?(廉将军来了!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4)想象:廉颇突然来访,如果你是韩勃,你会怎么想?

廉颇突然来访,如果你是蔺相如,你会怎么想?

(5)廉颇突然来访,蔺相如什么表现?(奇怪)

为什么奇怪?(廉将军来访、廉将军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引导学生猜测廉颇此行的目的,结合“奇怪”一词,让学生知道蔺相如对廉颇此行目的也不知情,为下文感受蔺相如的人物品格做个铺垫

2、“快请廉将军进来!”

(1)廉颇是来干什么的?蔺相如知道吗?

(2)平时,看到廉颇就避让的蔺相如,在不明其来因的情况下,为什么叫快请廉颇进来?

想象:如果你是一个老百姓,看到平时和蔺相如不和的廉颇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口,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秦国在赵国的奸细,看到平时和蔺相如不和的廉颇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口,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赵国的大臣,看到平时和蔺相如不和的廉颇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口,你会怎么做?

(3)小结:快请廉将军进来!“快”中可见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设计意图: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并不是单单表现在和廉颇的关系上。对于任何细节,蔺相如考虑到的都是赵国的利益。廉颇赤膊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邸来请罪,不知情的人会以为廉颇又是来捣乱的。因此在教学这个部分时,我抓住一个“快”字,让学生想象赵国的老百姓、秦国在赵国的奸细、赵国的大臣看到这一幕的想法、做法。(赵国的老百姓看到廉颇的样子会认为廉颇有失体统,同时这也会给赵国的脸上抹黑,这是对赵国不利的;秦国的奸细看到这一幕后,会以为廉颇和蔺相如的关系更加恶化了,会赶紧回去报告,让秦来攻打赵国,那样赵国就更危险了;赵国的大臣看到这一幕后,看到赵国的大将和上卿不和,会以为他们都要打起来了,会认为赵国快完了,甚至会离开赵国,这对赵国更是不利的)让学生知道“快”请廉颇进来的急迫性,也加深了学生对蔺相如顾全大局品格的认识。

3、“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快请起。”

(1)韩勃领廉颇上来了,蔺相如怎么做的呢?

(2)“迎上去”:以前蔺相如见到廉颇是“避”,现在却是“迎”,可见蔺相如不是真的怕廉颇!

设计意图:用“迎”与前文的“避”形成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的整体性,体会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3)看到迎上来的蔺相如,廉颇是怎么做的呢?

廉颇赶忙跪下来!(①廉颇跪下来的原因?认识到自己的错了,来向蔺相如请罪的。②“赶忙”一词可见廉颇认错的真诚!)

廉颇的错在哪儿?(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不理解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4)廉颇的错误大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惩罚廉颇呢?

(5)蔺相如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伸手去扶廉颇)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快请起。”

(双手扶起廉颇)请起来,廉将军,请起来吧。

过去的事就别提了。

(6)小结:面对处处刁难自己的廉颇,蔺相如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用双手扶起他,还说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可见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不计前嫌、既往不咎、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设计意图:错误的改正过程应包括:认识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三个层次。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谈廉颇错在哪儿,再读廉颇承认错误的句子,扣住“赶忙”一词感受廉颇的光明磊落、知错就改,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学生复述了廉颇的错误,认识到了廉颇的错误之后,再引导学生读蔺相如的做法的句子,抓住“快”“双手扶”“过去的事”来体会蔺相如的任务品格。

4、“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1)廉颇明白蔺相如的心思了,蔺相如高兴极了,他是怎么做的呢?

(2)课件出示: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3)学生读,抓住重点词分析人物品格:

快:真的高兴。

几杯:(酒逢知己千杯少)为何是几杯?

(4)想象:假如他们开心地喝酒,都喝得酩酊大醉,

如果你是一个老百姓,看到蔺相如和廉颇喝醉了,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秦国在赵国的奸细,看到廉颇和蔺相如喝醉了,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赵国的大臣,看到廉颇和蔺相如喝醉了,你会怎么做?

(5)蔺相如在高兴之余,仍不忘大局,真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啊!

设计意图:设计中,紧紧抓住“快”“痛痛快快地饮几杯”来感受蔺相如在廉颇负荆请罪,认识了他的良苦用心后的开心。同时利用“几杯”一词让学生进行想象:如果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人喝得酩酊大醉后的结果,体会蔺相如在高兴之时,也不忘为国着想的高贵品格。

三、总结人物品格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人物品格

1、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

2、蔺相如:深明大义、不计前嫌、既往不咎、宽容大度。

课文《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篇7

1、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来源;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按剧本排演;

2、过程与方法:总体分析剧本的特点,以课文为例分析特点;观看相应的故事片断,加深对课文及语文特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剧本语言的阅读品味,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面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2、在叙述这个故事时,课文在写法上与其他写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交流:

⑴分幕。本文这两幕之间有什么关系?

⑵运用语言描写刻划人物。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⑶ 用方括号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指读方括号中的内容。

⑷ 用小括号来表示语言的动作、神态表情或其他补充说明的.内容。

……

二、精读体会:

1、你认为哪些语言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特点?请结合具体的语言来谈谈你的理解。

进行朗读指导。

2、除了用语言刻划,还有什么方法?

⑴ 运用了对比。

廉颇与蔺相如对比,突出了什么?(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蔺相如与韩勃对比,突出了什么?(蔺相如的沉着)

廉颇的前倨后恭态度对比,突出了什么?(廉颇的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⑵ 用小括号写了提示语,交代了语言表达时的神态、动作,找出文中的小括号,比较有与没有的区别。

你能为没有提示语的语言加上小括号吗?

小结:动作、神态必须与语言感情相一致,有了表演性。

分角色朗读,不读小括号而用神态、动作代替。

⑶ 设置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侮辱——避让; 负荆请罪——双手扶起;

3、观赏相关片断。

三、总结延伸。

1、这几个人物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⑴ 对课文的处理:表演;

⑵ 仿写剧本,或改写文章;

⑶ 学习文中的人物精神;

⑷ 学习课文与观赏相关故事片断相结合的感觉。

四、作业:

排演课本剧;仿写一个剧本。

[板书]

21.负荆请罪

蔺相如 避让 双手扶起 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以国家利益为重

廉 颇 侮辱 负荆请罪 勇于认错

《负荆请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叶盛第二小学 吕文萍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品味语言、神情、动作,认识人物特点,了解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顾全大局及廉颇知错能改、以大局为重的品质,并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能进入角色品读剧本第二幕,为课后表演做好准备。

4、积累词句,丰厚学生的语文底蕴。教学难点分析:

1.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2.在分角色朗读中表现人物特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教学法:引导、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剧本——《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来源于什么?这个剧本主要讲的是谁向谁请罪。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廉颇: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傲慢无礼、自私自利、争名夺利、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蔺相如:忍辱负重、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宽容大度、一心为国

过渡:廉颇为什么请罪?他是怎样请罪的?结果怎样?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几个主要问题。

二、初读剧本

1、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那么接下来到了剧本的第二幕,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廉颇和蔺相如还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剧本的第二幕,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初读了剧本的第二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板书:知错能改,宽容大度

三、精读剧本第二幕

1.自由读这部分内容,找出廉颇评价蔺相如的那句话,齐读这一句,思考:为什么说蔺相如“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联系这两幕的相关内容来说。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2.在这一幕中,你对廉颇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喜欢他了。国为他知错就改。)

3.讨论:廉颇为什么对蔺相如的态度有了这么大的变化?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廉颇 :请罪 知错就改 蔺相如:相迎 深明大义 4.填补文中空白:

同学们,你能想象一下廉颇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吗?想好后请说给大家听一听,看谁的想像力更为丰富、合理?

5、读了剧本的第二幕,相信同学们心里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说?能不能请你选用下面的关联词语来说说你的感受、你的理解?也可以选用其他的关联词语。

不仅……还……,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如果……就……,无论……都……,宁可……也不……

6、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理解。下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7、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人物性格特点。

8、师:下面请三名同学上讲表演“负荆请罪”这一幕。这几位同学能够勇敢地上台表演,请大家认真欣赏,如果表演成功,请给予热烈掌声;如果失败了,也以微笑给予鼓励,大家能做到吗? 9.师:刚才的表演很精彩,现在请大家再看文中的插图,再请你们想像一下,假如你是赵惠文王,看了这个感人的场面后,会怎样想,怎样说呢?

四、总结:

1、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2、“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结果怎样?其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

3、自从廉颇负荆请罪后,两个人就团结合作,共同保卫赵国。赵国也因为有了他们两个人,国势大增,成为当时非常强大的诸侯国。像他们的这种亲密合作的情形,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读:亲密无间,志同道合;同心协力,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五、拓展延伸

1、编写对联

当时赵国的国都就是现在的河北省的邯郸市,在邯郸市古城中有一个回车巷,回车巷里一座碑亭,碑亭高4.4米,宽2.3米。碑文记载就是蔺相如和廉颇的历史故事。如果现在要重新整修这个碑亭,我想建议在碑亭的两个高高的石柱上写上一幅对联。我已经写了个上联,下联还没想好。如果请你来对下联,你准备对什么样的下联?

上联:廉颇知错负荆请罪 下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引导学生编写对联来概括人物的品质。蔺相如——唇枪舌剑斗秦王,宽容大度让廉颇。横批:一心为国 廉颇 ——心胸狭窄小巷相遇来冲撞,知错就改相府门前负荆条。横批:国家至上

这是我出的上联,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出上联,对下联。课后可以继续进行编写碑亭对联的比赛。

3、自由组合,合作制作道具,表演课本剧《负荆请罪》

剧本是为了表演而写的,这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说好台词,表演那是不在话下了。课后再自由组合演练演练,然后请老师给个时间展示一下,再评出班级“将相杯”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预祝同学们演出成功。

六、送知错就改的名言警句。

莎士比亚:“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一个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聪明人知错就改,糊涂人有错就瞒。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改正,一切都是好的。

七、作业

1、将课文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者改编为一出三幕剧。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5、负荆请罪

廉 颇 冲撞 请罪

心胸狭窄 知错就改

《李逵负荆》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第二课选编《李逵负荆》,本单元主要通过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来表现“历史与英雄”这个主题。上回书写的是李逵不知内情,误会宋江面见李师师。正当宋江等人暗下商量趁着宋徽宗与李师师相会的机会促使皇上招安时,李逵在门外闹将起来,怒打杨太尉,火烧李师师家,大闹东京,使得宋江一干人等无功而返,慌忙杀出东京城,却找不到李逵。宋江让燕青稍候,自己带大队人马回梁山。《李逵负荆》接着写燕青与李逵路过荆门镇的时候发生的故事。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对《水浒传》有一定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大多是宽泛的,甚至有些是从影视作品中得到的,因此,学生在接触《李逵负荆》的时候,极容易简单而机械地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会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丰富人物形象的内涵。

三、设计思想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文本。因此,本课宜采用讨论课的形式教学。此外,本课选自选修教材,那么在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就应该尽可能不重复,可结合《水浒传》这一本著作来进行教学,可以《李逵负荆》为范例,引导学生综合欣赏《水浒传》,如“主要内容”“主题”“结构特点”“人物塑造手法”等。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李逵负荆》的主要内容,分析李逵的形象特点。2.情感教育目标:科学评价李逵的形象以及这个形象的重要意义。

3.能力培养目标:学习人物形象分析的一般步骤以及一般方法,并拓展至对《水浒传》的综合欣赏。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个性化的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 2.李逵形象的科学分析与评价。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我们学习的这个单元是“历史与英雄”,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说说英雄。(请学生畅谈自己欣赏的古代英雄,说说所知道的英雄的豪言壮语)

老师也通过网络搜索,最后在淘尽天下英雄宝贵品质的“淘宝”上找到了一些英雄的足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舞台上,总活跃着英雄们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气势磅礴的交响中,总回荡着英雄们的话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一代奸雄曹操统一天下的野心勃勃;“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一代贤相孔明的鞠躬尽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民族英雄岳飞的精忠报国;“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是革命志士林觉民的广阔胸襟„„可见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的性格密切相关,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否则就有些不伦不类了。我们不敢想象贾宝玉会说“砍头不过碗大的疤,十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也不敢想象鲁智深说“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儿是

水做的骨肉”,倘若真会说,那么贾宝玉就该叫做鲁宝玉,鲁智深就该叫做贾智深了。

《水浒传》中一位英雄就这样说的:“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大家知道是李逵,李逵的外号是“黑旋风”“铁牛”,你觉得这个外号与李逵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学生讨论)

可见大家对李逵有一定了解,那么我们继续来看看一下几句话,你认为李逵最不可能说哪句。(PPT展示)

1、“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李鬼哭述家有老母,李逵慷慨解囊,足见其孝心善心)

2、“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在号衙门前示众。”(闯入寿张县衙判案,足见其天真可爱)

3、“罢,罢,罢!生前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喝完宋江毒酒后,足见其忠心)总结:

也许同学们的意见不那么统一,那是因为我们对李逵这个人物还不是太了解,只要你了解了李逵的性格,你就能够明确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逵负荆》,通过学习这一课走进李逵,去更深入地了解黑旋风。

二、梳理

▲自读课文,复述大意。

请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加以概括:

听——听信虚言

闹——大闹山寨

证——对证负荆

救——救出刘女

贺——设宴庆贺

三、赏析

1、我们可以感受到李逵性格特点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什么?(鲁莽)

2、哪些情节最能突出李逵鲁莽的这一性格特点?

①听信刘太公(“燕小乙哥,你来听这老儿说的话。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我便是梁山泊黑旋风李逵,这个便是浪子燕青。既是宋江夺了你女儿,我去讨来还你”)

▲具体分析:对一个陌生人的言语,不加分辨,不加思索,盲听盲从;且毫无顾忌,暴露自己和兄弟的身份,有点“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江湖莽撞英豪的味道。倘若梁山好汉个个如此,那朝廷自不必费尽心机征讨梁山,只要四处请人散布谣言,说宋江今天劫了刘太公的女儿,明天劫了王太公的女儿,李逵就和宋江闹矛盾;说林冲今天和官府勾结,明天又抢了某良家妇女,李逵又和林冲闹矛盾„„不出一年,李逵已经把梁山折腾得够呛,朝廷便可坐收渔翁之利!②大闹山寨(不理宋江,砍倒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拿了双斧,直奔宋江„„“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黑旋风”不是虚名,脸一黑,宋江便懵了;板斧旋一旋,宋江就疯了。当然这是开玩笑,“黑旋风”这个名号也可表现出李逵的急躁鲁莽。▲ 具体分析:

a.李逵为什么要砍旗扯字?

(旗、字代表了梁山的理念,而现在李逵觉得宋江所作所为违背了梁山信条,所以把这招牌毁了)

b.李逵这么莽撞,难道就没有一点理由吗?

(杀阎婆惜是小样,去李师师家是大样。宋江去见李师师,李逵早就看不顺眼,因而心有芥蒂,这一下正好触发了。)

3、李逵就是一个这么鲁莽的人,如果有可能,你喜欢跟这样的人交往吗? ▲ 我肯定不喜欢,因为很有可能某一天他就听信谗言,一下就背叛了我。

4、但是,大家都知道,《水浒传》中的李逵却是个带有喜剧色彩的英雄人物,那就说明,李逵的鲁莽决不是简单的鲁莽,你是怎样评价李逵的鲁莽的?

(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累,对李逵这个人物进行相对全面的介绍,并与“导语”部分提及的问题加以解答。)参考资料: ①忠诚与正义

▲宋江是他的大哥,也是他一生都敬重的人,可以说,宋江叫如同李逵的精神教父。不管是活着还是死了,他对宋江都是忠诚的,这种忠诚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忠臣。当他知道宋江因为怕他反叛,破坏梁山好汉忠义之名而让他喝下毒酒的时候,他说“罢,罢,罢!生前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可见其忠心。然而,即便是对自己最为敬重的哥哥,只要听的他做了不义之事,便也毫不留情,由此可见李逵嫉恶如仇的性格。

▲深具“儿童情结”的李逵同样需要一个价值的标尺,一个能确认他存在的意义的精神之父,于是他那颗天真的心灵仰慕了许久的宋江终于在他的生命里出现了,试看李逵初见宋江时是何等的狂喜,而宋江也是又送银子,又带李逵喝酒,对他那卤莽的行事一味微笑着任从,你说需要银子还债,便给你银子还债,你说小盏吃酒不过瘾,便吩咐酒保专给你换大碗,看你吃鱼吃不饱,又专为你要了两斤肉,临别还送了五十两一锭大银,这一切都和宋江初会武松时的意味有微妙差别,宋江在柴家庄厚待武松,要出钱给他做衣服,又连着几天带他各处吃酒,这并不是为了满足武松的口腹之欲,而是为了熨贴武松那因柴进的慢待而受伤害的自尊,表现的确实如一个温厚的兄长,而宋江初会李逵的那一日,那举止,那神态,却全如外公疼爱外孙。这一日奠定了宋、李二人终生的情感格局。此后,宋江因题反诗入狱,戴宗因受知府差遣进京需离开一段时日,李逵怕贪酒误了宋江饭食便“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伏侍,寸步不离”,这是何等情分,须知粗卤的黑李逵能做到这种地步也是绝无仅有,这只怕要比他后来跳楼劫法场还难得多。再往后,二人一个说“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一个道“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吧”。宋江带数人元夜上东京时,曾对李师师戏称李逵是“家生的孩儿小李”,难道这种玩笑也可移用到武松、鲁智深、大刀关胜身上?所以李逵对宋江,既不是手足之情,也不是部属对统帅的愚忠,而是更近于儿童对父亲的深深的依恋,宋江名义上是他的大哥、首领,而实际上,却是这个具有“儿童情结”的好汉的永远的精神之父。②纯真与直率

▲负荆请罪之时,“不如割了头去干净”,听闻宋江饶他,便跳将起来“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而李逵跑到寿张县衙,更多是为了好玩。李逵进了县衙的堂屋,吓跑了县令。他自己“扭开锁,取出幞头,插上展角,将来戴了,把绿袍公服穿上,把角带系了,再寻皂靴,换了麻鞋,拿着槐筒,走出厅前,大叫道:‘吏典人等都来参见!’”这位只爱喝酒吃肉杀人的铁牛哥这次倒是态度温和,没有给各位吏员动蛮,而是让他们当了一回群众演员,自己狠狠的过了一把当官的瘾。让两人乔装因斗殴前来告状,在这场游戏逼真的外表下,李逵的“判决”显露出游戏的本色,他根本不管判断寻常民事纠纷的起码常识,而是用自己的强盗逻辑来断案,“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而且他穿着官服,一直跑到了忠义堂前,引起兄弟们的哄堂大笑。就如李卓吾所赞的那样:“李大哥做知县,闹学堂,都是逢场作戏,真个神通自在,未至不迎,既去不恋,**!**!”金圣叹也赞李逵“一片天真烂漫到底”。

▲弗洛伊德所谓的童心,远不是像一般人想象的那般美好,它同样可以表现得非常凶残,因缺少成熟的社会理性规范意识,蛰伏在潜意识深层的破坏性本能往往便毫无避忌地释放出 来,儿童虐杀小动物以取乐的行径即是,李逵纯粹为快活而杀人与此不正相似吗? ③孝顺与善良

▲李逵无论是从传统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他都是一位值得称道的孝子,而且他的孝是渗到了骨子里的。李逵接母,路遇冒他名声剪径的李鬼。李逵最恨的就是这种事,但是他在听到李鬼悲诉家中有老母,便动了恻隐之心。说:“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取了一锭银子给李鬼。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心中的孝和善。

5、李逵与其他草莽英雄的比较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音颠,跌下)做粉碎;(足见其火爆脾气,鲁莽性格)

▲“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武松)

▲“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音多,古代一种袍子)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鲁智深)▲李、鲁的性格对比:

相同点:粗鲁、豪爽、讲义气

不同点:鲁智深的“粗”是性急,但粗中有细,有谋略;而李逵的“粗”是蛮,有勇无谋,甚至不讲道理。

6、李逵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

他“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不计礼法、不计名利,不做作,不掩饰,保持一个童心,与那些被封建理学扭曲的“假道学”的虚伪做作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个性的真诚和解放。附:板书设计 听——听信虚言

闹——大闹山寨

忠诚与正义 证——对证负荆

鲁莽

纯真与直率 救——救出刘女

负荆请罪教案 篇1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负荆请罪》是篇历史小话剧,它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向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在挡道与避让,请罪与携手的对比之中,突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人要具有广阔的胸襟,一切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切应以全局利益为重;在犯错之后,如果能够知错能改,洗心革面,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谅解和尊重。

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走进文本,自己去体会文中这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与品质,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加以有针对性的认真的讨论,相信学生能够把握住他们那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剧本这种文学形式。

2.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个人恩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四年级下册的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人物。剧始和剧终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如对话、内心独白,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阅读时,要仔细品味人物语言,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教师板书课题:《负荆请罪》。

学生齐读后师问:“荆”是什么结构?右边的“刂”表示什么意思?左上角的“艹”表明了什么?而“开”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师相机介绍荆这种植物:荆,是一种落叶灌木,它叶柄很长,叶片成手掌形,生有蓝紫色的花。荆的枝条韧性很大,是编织箩筐、篮子的好材料。它之所以被用来作打人的刑具,可能也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吧,毕竟用它来打人不容易折断。另外,由于有的荆上长有刺,与它共同生长在山野的棘也长有刺,人们又把荆、棘相提并论,比作艰难险阻、障碍重重,有成语为“披荆斩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或创业过程中扫除障碍,克服困难。“负”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背着)让学生试解释“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背着荆条向对方请求责罚,希望得到对方的原谅。)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完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

(2)分析并指导书写“廉、惧、庸”等生字。

(3)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

(4)联系课文理解词义。厉害:难以对付。惧怕:害怕。宽恕:宽容。昏庸:糊涂而愚蠢。

府邸:指旧时高级官员的住所。

上卿:战国时,诸侯的高级长官称卿,分上中下三级,上卿职位最高。门客:古代寄食于豪门贵族之家并为之服务的人,又称为食客。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观点、言论、行动上尖锐对立。唇枪舌剑:嘴唇像枪,舌头似剑。形容论辩时言辞锋利,争辩激烈。宽容大度: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能容事。

负荆请罪: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愿意受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学生用钢笔进行生字描红。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复习检查

1、板书:负荆请罪 学生读课题。2.师问:

①“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于什么?(历史故事)②、谁向谁请罪?(廉颇向蔺相如请罪)让学生说说他们分别是什么人。(师明确:一个是战功卓著,一个是谋略过人,一个是大将军,一个是上卿,但同时他们都是赵惠文王的肱股之臣,是赵国的擎天支柱。)

过渡:廉颇为什么请罪?他是怎样请罪的?结果怎样?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几个主要问题。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有不懂的,也请在相应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重点讨论:从这段中,你认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廉颇呢?你喜欢谁?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廉颇 : 冲撞 心胸狭窄 蔺相如: 避让 宽容大度

4.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幕内容,一男生读蔺相如,一女生读韩勃,其他学生读方括号里的内容,师读课题及报幕。

三、精读剧本第二幕

1.自由读这部分内容,找出廉颇评价蔺相如的那句话,齐读这一句,思考: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联系这两幕的相关内容来说。2.在这一幕中,你对廉颇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喜欢他了。国为他知错就改。)

3.讨论:廉颇为什么对蔺相如的态度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他最终知道了蔺相如避让他的原因并非是因为怕他,而是为了赵国的缘故。他深感自己当初的一切是多么的无知与荒唐。于是亲自上门,负荆请罪。)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廉颇 :请罪 知错就改 蔺相如:相迎 深明大义

4.填补文中空白:同学们,你能想像一下廉颇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吗?想好后请说给大家听一听,看谁的想像力更为丰富、合理? 5.表演“负荆请罪”这一幕。请三名同学上讲台前进行表演。师:这几位同学能够勇敢地上台表演,请大家认真欣赏,如果表演成功,请给予热烈掌声;如果失败了,也以微笑给予鼓励,大家能做到吗? 6.师:刚才的表演很精彩,现在请大家看文中的插图,再请你们想像一下,假如你是赵惠文王,看了这个感人的场面后,会怎样想,怎样说呢?

四、总结: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引导学生编写对联来概括人物的品质。

蔺相如——唇枪舌剑斗秦王,宽容大度让廉颇。横批:一心为国 廉颇 ——心胸狭窄小巷相遇来冲撞,知错就改相府门前负荆条。横批:国家至上

三、作业

将课文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者改编为一出三幕剧。

板书:

负荆请罪

廉颇

【《负荆请罪》教学心得】推荐阅读:

负荆请罪续写作文06-06

上一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_中学教师实习下一篇:介绍自己的特点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