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精选12篇)
永宁中学 李德生
内容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心与学生沟通,用爱去和学生交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热爱,真正的心对心的走近学生的心灵,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减负;高效;合作交流;激发欲望;走进心灵
在减负背景下,讲究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性是师生共同的追求目标.在减负教育新政的课改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势必然落到课堂上来,因此,张校长为我们讲了杜郎口中学以及昌乐二中高效课堂的成功经验,他们对于现有很多教师课堂的教学时间不够用,利用晚自习、周末时间来补课,使得老师疲惫学生更累,自己的教学效果还不理想,也影响了其它科目的正常教学,这种现状对我们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且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着两所学校的成功经验,制定了我校“10+30+5”高效课堂模式,通过近两年的学习与实践,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师教的转变和学生学的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中更应该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研究教法学法、要做好学情学况分析、要因材施教.;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遇见新问题、或难题要勇者无畏,敢于正面对待,不绕道而行.要想方设法,抓关键,寻求突破口,并不断培养自己攻坚克难的自信心。例如,在讲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可以给学生提示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思考每一个式子,并且.用自己思考的方法解一下,最后结合全班人的方法总结出最简单的方法,并且将其类型归类。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的好不如学的好;会教不如会学,因此转变学法,至关重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高效课堂的显性表现,一是堂课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例如,你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也就是对导学案提前完成,在课堂上,让学生尽可能地把自己提前完成的的答案展示在黑板上,对于数学课来说讲究的是方法越多越好(数学课讲究的是一题多解),这样学生就会大胆的动脑,大胆的思维,大胆地去展示与交流,进而使数学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
二、激发学生的乐趣。
学生若是对数学有浓厚的乐趣,就会发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和激发学生的乐趣。若是学生对数学发生了乐趣,他就会自动地学,效率将会获得很大的提高。在乐趣中学习数学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将学习算作一种兴奋的享受,从而发生积极自动的学习念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那么就在于你的导学案的设计是否新颖,是否接近生活,是否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三、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思,这样你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为此,我认为应注意做到:一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二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地看待全体学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三是利用课余时间,再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其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容易接受。四是要放下身段,既在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学生才会没有忌讳的在课堂中发挥自己,展示自己。
四、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既导学案的拟定。
1、教学内容的拟定。“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还有,教师还要准备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
2、教学对象拟定。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我在设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时,正巧西安世园会已经开幕,学生们没有时间去游玩,可是我在导学案中就可以设计世园会的相关话题,并且到课的时候告诉学生,你只要学好了这节课,暑假你的父母带你们去游世园会的时候,在你购买东西时可以先请教父母他们携带了多钱,那么你能很快的计算出你们要买东西的数量,你们就可以很合理的买很多东西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对这节课的研究会很认真,小组讨论会非常激烈。
3、学生课堂的拟定。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一、根据题问, 直接设元
直接设元就是将题目中要求的量设为未知数, 这是一种求什么就设什么的设元方法。
例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86页) 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 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 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分析:本题中的未知量是前年学校购买计算机的数量。根据题意, 不难发现, 能够表示本例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为:
前年的数量+去年的数量+今年的数量=140台, 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可以直接列出方程。
解: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依题意得:
答: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
二、回避题问, 间接设元
间接设元就是把题目中要求的量以外的某未知量设为未知数, 然后用未知数来表示要求的量。
例2:小民和爷爷在400米的环形操场上跑步, 同时同向从同一点出发, 如果小民的速度是6米/秒, 爷爷的速度是4米/秒, 问爷爷跑几圈后, 小民超过爷爷一圈?
分析:可以采用间接设元法, 设经过x秒后, 小民超过爷爷一圈。相等关系为“小民跑的路程-爷爷跑的路程=400米”。当然此题也可以用直接设元法去解, 但列出的方程不易理解。
解:设经过x秒后, 小民超过爷爷一圈, 依题意得:
答:爷爷跑2圈后, 小民超过爷爷一圈。
三、着眼全局, 整体设元
有些实际问题中某一部分未知量间存在一个整体关系, 则可设这一部分为一个未知数, 称为整体设元。
例3:一个五位数, 个位数为4, 此五位数加上6120后所得的新五位数的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恰巧分别为原五位数的个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上的数, 试求原五位数。
分析:在解此题时, 可以把原五位数去掉个位数4以后得到的四位数看作一个整体, 设其为x, 再根据原五位数与新五位数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
解:设原五位数去掉个位数后的四位数为x, 则原五位数可表示为
答:原五位数为37644。
四、抓住关键, 辅助设元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 往往条件隐含、关系交错。这时不妨引入辅助元, 在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以便理顺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列出方程。而所设辅助元在解题过程中被消去, 不影响问题的结果。这种方法叫做“辅助设元法”, 也叫“设而不求法”。
例4:小明骑自行车早上5时从家里出发, 下午16时到达姑姑家;哥哥骑摩托车上午9时从家里出发, 下午14时到达姑姑家。问哥哥在什么时间追上小明?
分析:本题中只有时间上的关系, 丝毫不知路程与速度, 故看上去似乎无法入手, 此时我们可用“搭桥过河”的方法解决此题, 即增设全程为a千米。
解:设哥哥出发后x小时可追上小明, 小明家到姑姑家全程a千米, 依据题意得:
答:哥哥出发小时后可追上小明, 此时是下午12时20分。
五、借助参数, 比例设元
有些题目中涉及到比例问题的, 我们可以直接根据比例设未知数, 这样解方程会比直接设元来得方便。
例5: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90页) 某制药厂制造一批药品, 如用旧工艺, 则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还多200t;如用新工艺, 则废水排量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少100t。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之比2:5, 两种工艺的废水排量各是多少?
分析:因为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之比为2:5, 所以可设它们分别为2x吨和5x吨, 再根据它们与环保限制的最大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
解:设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分别为2x吨和5x吨, 依题意得:
【关键词】转变角色 提升能力 亦师亦友 培养兴趣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转变观念角色,促进师生关系。
1、由传授知识向提升能力转变。
亘古及今,关于教学活动经典理论很多,如:“教学相长”、“有教无类”、“教无定法”。但现实的情况又怎样呢?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育全国各地应试教育潜在着巨大的市场,占领着主导地位,所以尽管在上面高呼推行素质教育,加快课程改革的风潮之下,我们教师注重的仍是照本宣科传授数学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的绊脚石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基层第一线的教室们!新课程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教学出发点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养成,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乐于吸取知识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一改繁、难、偏、旧的旧教材体系,增多了能力培训的内容如探究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透过数学知识之外的那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数学的思想、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式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新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侧重于知识的获得,而更侧重于学生学习知识的技巧方法和适应社会的素质能力。
2、由师道尊严向亦师亦友转变。
部分教师仍然存在“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对待学生往往情不自禁地扮演着权威的角色,总是居高临下地指责学生,学生只能绝对服从,不能反问质疑。以教师为中心,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管理、思想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新时代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呢?尊重学生是前提,研究学生是基础,帮助学生是桥梁,相信学生是关键。
二、创造轻松环境,培养学习兴趣。
1、想方法、找措施创造轻松愉快环境。
近年来,虽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些的改变,但由于初中数学具有逻辑性、理论性强的特点,以及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还不能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往往是教师演示少,教具和学具用得少,学生动手少,以讲代学,以讲代练,用枯燥的机械模仿代替生动活泼的有意义学习,以致造成课堂气氛冷冰冰,有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数学难理解的畏难情绪,毫无求知欲望,反而丧失对数学的兴趣。因此,营造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数学课堂氛围,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应先做好课程准备,安排好课堂流程;课堂中应加入一些学生自由发挥、讨论的环节,真诚地鼓励学生,对于学生发表的一些创新性言论要着重表扬;课下,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和正确的引导方式。有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作为支撑,必然能创造出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这样的课堂才有助于学生的心智发育,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2、多方位、全角度培養学习数学兴趣。
教师可以围绕数学问题,举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事例,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探索的兴趣,这样可以弱化数学知识的枯燥感;还可以把数学知识的运用与实践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而且学生在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就会产生成就感,这样会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发地学习数学,研究数学;还可以告诉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运用的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逐步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能力,让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象呈现数学教学过程,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现代教学手段从视觉,听觉多方面全方位的刺激,更使学生身临其境,感从身受,对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
三、自主学习奠基,合作探究突破。
1、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从认识论角度来看,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知识和技能是认识的客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数学基础知识,还要指导学生掌握有关做题的方法和技巧,“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我们应开展自主学习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分析的过程中找到探究数学的乐趣。我们教师要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做到真正的“把舞台还给学生、把话权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把自由还给学生、把兴趣还给学生”,逐步拉近学生与数学教材之间的距离。
2、教师明确不如合作探究。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下面我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方面谈论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教师课前准备充分,领会教材意图。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我曾听过一节“认识整时”的课,讲课的老师从第91页的主题图引出了课题,接着在师生互动中认识整时,动手操作拨“整时”后教师指导正确写整时,最后以第92页的插图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整节课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落实得很扎实。可讲课的老师对插图并没有物尽其用,只是看一幅说一幅,缺少了有机的结合起来观察与讨论,难免令人感到浪费了珍贵的教学资源。实际上,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经过编写教材的老师精挑细选,几乎每一幅图都不止一层意思。因此我建议授课的老师把第92页的插图(一位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学习时间的安排)以“先分后总”方式加以诠释,即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插图讲解图意,巩固对整时的认识,再让学生综合起来看这几幅图谈谈自己的感受。尽量让学生主动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的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当前,在积极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以学生发展为本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然而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数学基础差,但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往往是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主动学习的动机。因此,要使学生知识、能力、精神、人格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必须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兴趣融于教学之中。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尝试。
一、注重导入,激发学习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顾冷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学生就会认真的把它学好。”这样趣字当头,乐在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深浅有别的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导入。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知识,数学学习大多是枯燥的活动。特别是打过上课铃后,由于刚刚结束上一节课的学习,加上课间休息,此时,学生大脑皮层上的兴奋正高,如果教师设计新颖别致、有引人入胜的导语,就能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瞬间就能把学生的心牢牢抓住。通过实践,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情境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带着积极的情感,愉快的投入学习,认真听课。
二、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的授课艺术能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果教师讲课无艺术性,就会使抽象的数学课变得枯燥无味,教师的授课方法格式化也会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产生不了学习兴趣。因此,不同的内容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方法,灵活选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如果能笑着进入课堂,以满腔热情来组织教学,做到情绪饱满,语言亲切,富有激情,那么学生就会在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技能。
其次,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这必不可少的是学生的主动性,主动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再次,数学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保护学生自尊心。一科学家说:“数学学习是思维的健美操”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的深处挖掘创新潜能,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思维”的机会,倡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有机会参加活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三、把竟争机制引入数学教学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的最佳效果与良好的课堂气氛分不开,教师为活跃课堂气氛,应努力营造一种竞争氛围,备课时就应设计一些小组合作、讨论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围绕知识点展开讨论、争论,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创造思维,有了这一活动,学生的兴致一下就提了起来。与此同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不应训斥,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引导,要促使学生获得成功。除此之外,可运用小组竞赛等趣味性措施,灵活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在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上进心,在抢答和参与各种有竞争力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也可以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上进心。如此以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启迪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已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引人注目的焦点,随着现代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有利工具。运用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
现代思品课程教学的改革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传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太过守旧,思品老师在知识教授的过程中太过于专断,学生几乎没有发表个人看法的机会,而思品课程的内容又比较枯燥无趣,所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进一步丧失思品知识学习的动力,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所肩负的改革任务是十分沉重的,如何有有效的对思品课堂的教学设计进行强化构建,是当下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老师讲,学生被动听,一堂课基本上是老师一讲到底,为了保护老师的声带,学校以人为本为老师每人配有扩音器,新课改居然让老师每节课只讲5—10分钟,学生能学到知识吗?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如果我们广大一线老师仍然在顽固和保守中拒绝课改,那就真正是因一己陋见而损伤了民族大业。具体讲,一线教师要认真学习关注新课改动态,掌握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领会其精神实质、精髓。教师要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有些教师课改放不开就是因为不相信学生,总认为学生什么都不懂,总想越俎代庖,所以老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高校课堂的灵魂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小学、初中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学生,现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很少,主要由学生自学、讨论、展示,学生们也很不适应,特别是课前预习不充分,课堂展示讨论无实质性内容,讨论不热烈,学生被被动提问,课堂“幸福指数”大大降低,学生觉得还不如传统教学模式好,反感情绪上升。有些学生说:“一节主要是学生表演,老师只讲5—10分钟,那还要老师干什么?”因此要加强对学生新课改理念的宣传和教育,使他们配合、支持新课改,只有师生形成合力,课堂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家长、社会也要满腔热情的支持课堂改革这个新事物。有些学生家长,特别学习好的学生的家长,反对先学后教,反对兵教兵、兵帮兵,认为那样会影响自己孩子的进一步提升,所以我们广大一线教师要利用家长会等各种形式和渠道向学生家长、社会广泛宣传高效课堂的好处,使他们理解、支持我们的新课改,更好的推进高效课堂的改革,实现周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和实施规范办学的新情况下,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的新课题。捷径是没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效解决这一课题,必须努力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思想政治高效课堂,始于教师,源于学生,是一种“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实现思想政治高效课堂,在转变师生的关系、创造方面对教师和学生新的要求.一、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建立起真正教学相长关系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只是学生,教师仅担当教书的职责,学生的任务只是学习知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彼此孤立、机械,教师很难判断其教学效果,学生很难反映自己的困惑,体现不出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往往导致教师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学生为识记知识而被动听。现实中的“书呆子”不绝于耳,也势必造成教师和学生拉长战线,加重负担,教学效率可想而知。而打造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地转换彼此的角色,做到该为师时做教师,该为“生”时做学生;学生做到该为生时做学生,该为“师”时当老师。彼此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地转换角色,共同参与,合作探究,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在理论知识的预设环节让学生大胆搜集信息,互相交流;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的生成,师生共同求知,教师教学生,学生教老师,学生之间也互相交流。这样的师生关系很显然既有利于师生教学相长,又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二、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共同创设合作探究的环境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解放孩子的手,让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口,让他能说;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让他能看;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这段话告诉教师要推进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需解放学生,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一起合作探究。为此,师生要共同创设共同探究的教学环境。
合作探究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方式,也能为师生共同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提供有效支撑。“合作探究”教学形式能有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师生合作,多项互动的交流,增加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师生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讨论,借助集体的智慧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交往和互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能培养合作精神、批判精神、求证精神和乐于探索、追根究底的好奇心。如在讲解汇率的有关知识时,我就事先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到有关经融机构了解相关常识,然后师生在课堂上模拟现实中有关汇率的具体情况,大胆地让学生们自己去操作,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参与实际经济生活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感觉这样的课堂很轻松有趣。可见,师生创设探究合作的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课堂要求师生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高效课堂是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中生成的,是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学生则要不断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注重学生的能力提高与发展转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教学活动比较重视学生的知识的积累,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效果,而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做到以人为本,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不是“教书”,而是“用书教”,即教师通过对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它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责任感。同时还要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以及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及学生个体的综合提高。
教师要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往的教学内容远离生活实际,学生感觉知识繁、难、偏、旧,教学内容在呈现方式上又比较单一,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缺少生动性和趣味性,难以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情境,更谈不上合作学习了。新的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呈现方式。如采用图片、游戏、表格、背投等直观、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将时事政治的材料,运用多样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出来,效果更加明显。这样学生不仅乐于接受新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要在多样化的解决问题和灵活性的评价方式方面下功夫,激励学生发现学习固定的逻辑答案。单一的评价标准,钝化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这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求教师不断地加以解决。教学中淡化教师逻辑式的精心讲解,鼓励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独立思考,认识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仅仅看一次考试分数,更不能产生刻板效应。教师应通过书面考试、口试、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建立成长袋等方式,灵活地评价学生,充分体现评价的指导性、激励性、尊重性,以调动学生去学习。学生会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地思考、发现,不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 突出教学重点
作为数学教师, 在授课之前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学案,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导学案的设计关键在于是否设置了恰当有效的问题, 其主要流程为问题的预设、生成、合作探究等, 其编制应紧扣教学内容, 符合教学标准, 明确教学目标, 真正抓住教材本质, 做到突出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做到有层次性、梯度性, 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提高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 作为数学教师, 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 熟悉和掌握每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其次, 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掌握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学习规律, 从而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导学案。在选择内容方面, 应依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 选择正确的切入点, 加强启发和引导, 真正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在方式选择上, 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 以活跃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有机联系。例如, 在教学“分式方程的应用”时, 有这样一道应用题:“某商人将自己的十几间铺面出租, 每间铺面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200元, 所有铺面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6.6万, 第二年为8.4万元, 利用方程求出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如何解答, 感到非常迷茫, 此时教师要加以引导, 将整个问题细化为三个小问题:1通过阅读和观察, 你能否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2根据这些等量关系你能提出哪些问题?3你能设计一个方程来求出每间铺面的租金吗?将看似复杂的问题分解后, 有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得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二、实行生活化教学, 调动学习动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只有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彰显其鲜活的生命力,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联系生活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积极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三点定圆的知识时, 教师设计了下面的问题: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破损轮胎的图片, 问现在要把这个轮胎补完整, 首先要找到这个轮胎的圆心, 如何找圆心呢?学生明白问题之后, 立刻结合所学知识行动起来, 大家争前恐后, 没有一个偷懒的, 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 学生们主动思考、合作探讨, 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顺利解答了此题。根据《数学新课标》的指示, 只有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 并且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才会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教学应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才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科的价值所在, 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三、用多种教学方法, 发展学生思维
这里说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数学课堂中, 把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结合起来, 构建成一个完整体系, 通过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最终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依据学生学习的基本认知规律, 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的基本特点, 根据所有学生的个体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选择。初中数学教学本身就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代表性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活动环境, 引导学生自觉开展各种开放性的自主探究活动。以如何判定平行四边形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 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教学方法:1发现问题:上课时, 先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模型展示给学生, 然后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 从中找出与它具有类似外形的实例, 并画出它的草图, 再与我们所展示的平行四边形模型相比较, 找出它们之间有哪些共同点。学生很容易给出“两组对边平行”的结论, 进而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定义。2提出问题:要想形成平行四边形, 必须具备哪些必要条件?3先进行独立思考, 然后展开组内讨论。4小组讨论:按照小组顺序, 分别展示讨论结果, 在教师的引导下再展开小组间的讨论交流, 得出最终结论。5师生共评:让学生从书本上分别找出“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这三个条件, 并找到其他书本上没有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判定方法, 当学生经过认真观察和深入思考, 找出上面这些条件之后, 很自然会进入到更深入的探究学习中去。6课堂小结:在课堂学习中, 学生归纳出了6种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练习进行巩固和验证。在上述探究性活动中, 学生不仅可以获取丰富的数学知识, 还能提升数学基础能力与创新能力。
总之, 作为数学教师, 要深入探究新课标教学要求, 不断进行教育创新, 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科学探索、主动探究、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摘要:新课改以来, 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方法, 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增进师生交流活动, 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打造高效课堂。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就高效课堂的打造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和认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参考文献
[1]孙杰远等著.初中数学课程理念与实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韩永福.初中数学新教材的特点[J].青海教育, 2007, (7) .
[3]肖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改变初中生学习数学方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5) .
[4]高伯瑜.初中数学新教材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分析[J].甘肃教育, 2006, (6) .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效率
一、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的“活动、探究、讨论、交流、反思”都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師作为必不可少的组织者,其作用是设计、组织、协调、点拨,是控制局面的“精神产婆”我们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但不是自由发展,整个教学应在教师的合理控制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体现在时间上,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思维上。
(2)适应性原则: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发展呈现一定的阶段性。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数学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此,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①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特征出发,办求建立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联系。②教学形式的组织与教学语言应符合学生的心理方可充分调节课堂气氛,有效推动群体思维的深入。③应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思维的调整。
(3)情意性原则:探究性教学更加关注学习的情感体验。情意性原则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关注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二是关注数学学习的情感,我们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坚持教师与学生人格的平等,真理面前平等,师生相互尊重、相互探讨。教师对学生暂时的困难要充分的了解、理解与谅解,对学生的置疑和求异应持一种大度、欣赏、鼓励的态度。如果没有形成这样的一种良好的平等氛围,那么学生就不会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讲出来,特别是当他一知半解的时候,这样教师也便失去了许多教育的好机会,造成教育的失败。同时,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愉悦,认识到学习数学并不枯燥,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增进对数学的理解与应用数学的信心。
二、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应用
(1)数学概念课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情景→探究→形式概念→深化→应用。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根本任务是准确地提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思考问题,有创见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利用探究性教学能抓住数学概念的属性及其内部联系。
(2)数学定理课的探究性的教学模式:观察→猜想→证明→应用。数学定理进行探究性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教材中重点、难点。如初三几何“圆内接四边形”中的定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3)数学公式课的探究性教学模式:猜想→实验→证明→运用。公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数学命题,利用探究性教学能呈现公式的由来,指导学生根据公式的外形特点进行记忆并应用。
(4)数学例题、习题课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尝试→交流→拓展反思。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灌输达到的,而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因此教师在例、习题教学时为学生提供自己探究的时空,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动”起来,才能让学生“活”起来,有效的办法是:变“先讲后练”为“不讲先试”,可能有许多老师有顾虑:连例题都不讲,学生能尝试吗?尝试能成功吗?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年龄越小,这种欲望愈强。
三、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整个数学教学的关键
作为教师,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学习习惯的好坏是学生成绩好坏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尤为重要。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一个学校有好几个班,哪个班在一年级的时候的数学成绩好,那么这个班的数学成绩在整个初中阶段都会很好,作为数学老师大家可能都有这方面的经验:如果让学生在初中一年级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么接下来的两年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会好做许多,反之则愈来愈困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是预习习惯,每一节新课前都让学生借助预习学案做好充分的预习,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上课时通过听讲进行修改订正;其次是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课堂时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时间,基本的数学方法和解题思路都是在课堂上传授的。
四、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会使其终生受益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学的好与坏,往往与老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一些基本功的掌握有关。我们现阶段的数学教学大多数还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性讲解"来进行,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是对我们教师教学的主要评价标准。所以我们就要抓紧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就要吸引他们不能开小差,所以上课的时候,要提问、要学生到讲台来板书、要开展竞赛、开展小组讨论。其次还要组织学生认真复习。学生在课堂上学过后,必须要及时的巩固才行,但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自己主动复习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们还要抓住学生复习这个环节,及时进行日日清和周周清,及时做好单元小结和测试。
五、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也很关键
当前,初中的数学教师也许都有所了解,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学教"相离"现象较为严重。所谓学教"相离"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老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学教"相离"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数学上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学教"相离"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关",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学生代表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 要: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更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更需要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和共同进步。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根据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策略探究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和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去,不断挖掘和探索新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更应该综合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也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教师教育管理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只有认识到初中语文教学的真实处境以及我们遇到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不断地努力并解决问题。具体的问题如下:
1.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能认识到语文教学的作用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意识到语文学习的基础性地位和关键程度,往往对语文教学重视程度不足,甚至存在轻视的心理,认为语文的学习十分简单、语文的考试也很容易应付,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心不在焉,甚至有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更阻碍了教师的有效教学和教学积极性,导致语文教学的效率很难有所提高。这一问题是导致我们难以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原因,更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
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好高骛远,不愿意从基础做起
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往往好高骛远,不愿意从基础抓起,在语文考试的过程中,往往也因为古诗词的错别字、生字词的使用错误和语法错误而丢分。与此同时,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语文的基本功不够强,就很难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和带给心灵深处的震感,更难以理解和感受语文学习的奥妙,给语文的学习和教学都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困扰,让语文的教学变得枯燥、生硬而且乏味,更让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变得难上加难。
3.没有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不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奥妙
语文学习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然而,目前,学生不能把握语文学习的精髓和关键所在,毕竟,只有具有真情实感,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无论是语文的写作还是语文阅读都是如此,如不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奥妙,不能从生活实际出发去学习语文知识,那么语文的学习就变得如同纸上谈兵,很难有所突破和新的提高。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往往看重语文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不能从心里发出对语文学习的认同,那么初中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也就变得十分困难了。
二、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1.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并且将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知识、探究知识,才是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为此,作为初中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亲和力,让学生信任并且喜欢自己,这样对于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应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不断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才能改变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因为,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个工具,对于学生理解问题、掌握学习能力来说也同样至关重要。
2.夯实基础,从根本上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
语文的教学只有从基础入手,才能让学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断收获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的系统指导,这样,才会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在一步步的坚实努力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奥妙和内涵,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将会收获自信和进步的成就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
3.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新的高度去理解语文学习
语文离不开生活,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又怎么能够真正理解语文学习的内涵呢?又怎能准确地把握作者对一篇文章所要揭示的主旨?更难以写出打动读者的文章。例如,在《背影》的教学中,只有理解了父亲深沉的爱,才能准确把握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因此,只有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新的高度去理解语文,才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王时义
[摘要] 新化学课程标准倡导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积极深入课堂教学改革,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激发兴趣;重视课改;培养能力。
新课程教学要求时短高效,但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也不等于不要学生的认知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走近学生
(一)、让学生喜欢上化学教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创设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个性为特征,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我们教师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将学生真正当成自己的朋友。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不主观、不武断、不包办,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进入课堂必须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趣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和赞美之词,针对不同的学生回答问题,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
教师欲在学生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广度。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课后还要做好自身的“充电”工作。其次,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要改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不敢对所学的知识“插嘴”、“多话”。这种课堂,貌似师道尊严,但学生的内心不敬佩教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开展合作学习,因此,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
(二)、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化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侯德榜成功研究联合制碱法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其次,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等。再次,要注意化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怎样进行灭火、胃酸的治疗、水污染的防止、铁制物的防锈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有效地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重视课堂教学改革
(一)、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当前的教材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现,很多以谈话的方式出现,因为对每个话题的探索,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这样的优点能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但对学生的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进行必要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对于一个化学问题思考从哪里入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化学学习中,无论是实验现象的描述,还是化学的有关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都有一定的顺序,学生在探究化学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到近的方式进行思考。比如,描述物质性质的时候,先描述物理性质,然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而进行化学计算的时候,总是先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然后代量计算;化学实验仪器的装配,通常是从上到下、由左到右;合作探究学习,总是先假设,再设计探究方案,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化学有序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会学习。比如,某种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很难溶于水,收集这种气体有哪些方法?请你画出收集的装置图。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后,会很快解答出来的。如果学生仅靠死记硬背,这样的问题是答不出的。
(二)、开展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课堂,尤其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比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它占空气总体积的0.003%。但地球上改变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很多。如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呼吸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各种燃料的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那么针对上述的因素,你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有什么观点呢?很多学生进行了预测:有的学生说,二氧化碳的含量会越来越高;有的学生猜测,二氧化碳的含量能保持不变;有的学生说,要视具体的环境而定,风能将含量高的吹向含量低的地方;还有的学生说,晚上没有光了,光合作用不发生了,所以晚上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要高于白天。在设计方案的环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将每个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比较,以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积极思考。
(三)、进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之间是存在各种差异的。但并不是说将学生分层几个等级,而是在教学中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能只重视学优生,忽视学困生的发展。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重视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切入的起点,在要求上有所区别。教学的低起点,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有利于每个学生有所收获;而多层次,则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做好分层次教学呢?教学证明,开放性的问题最能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比如,你知道有哪些灭火方式吗?这是个低层次的问题,学生都愿意回答;假如某个图书室着火了,应该选择哪种方式进行灭火呢?它的原理是什么呢?这个问题难度增加了,部分学生容易答错,学习好的学生能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照顾每个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学科特点,培养能力。
创建高效课堂,发扬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操作水平、人际交往能力,既有利于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孩子今后的人格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刺激、各种音频、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作业、反馈信息、迁移应用、实验操作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既是小学的延伸,又在为高中奠定基础,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数学学科,难度增加,内容增多,教师只有致力于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呢?
一、认真落实集体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学也是如此。很多人认为教学是一项再简单不过的工作,教师用现有的知识,足可以教一辈子。其实不然,真正优秀的教师是与时俱进的,能够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课堂也是时时充满了新鲜感,能够融入一些时代元素和自己的想法,这就要求教师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身素质。首先,各学校要贯彻落实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即使是统一要求,但在贯彻落实上却不尽如人意,大多数备课组只停留于表面。由于繁杂的教学任务堆积在一起,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集体备课,导致同学科教师不能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其次,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细化教学设计。针对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统一规划,并且引导同学科教师谈一谈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拥有自己的想法,但一定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之上做出改动。最后,认真准备每一堂课,把最好的自己呈现给学生。教书是一场盛大的暗恋,感动了自己,很多时候却无法感动学生。哪怕只出现了一次小错误,都有可能被学生铭记于心,所以,教师要对自身严格要求,认真准备每一堂课,用百分之百的责任与热情去对待学生、对待工作、对待自己所教的
学科。
例如,在进行“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课的集体备课时,有一位同学科的教师提及可以将学生的座次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每一名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坐标,并且可以通过提问坐标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记忆,落实知识点。这样一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数学课堂也变得不那么枯燥乏味。类似这样的点子,如果几位同事不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交流的话,一个人闭门造车的效果绝不会太好。
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即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毕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的主体,如果教师一味地只顾将大量知识灌输给学生,全然不顾学生的接受程度,只能适得其反,本末倒置。想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认识,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只有教师从自身出发,提高认识,才能有所提高和进步。其次,在教学设计上,尽可能多地设置一些让学生参与进来的环节。比如,小组讨论、竞赛、辩论等等,争取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最后,实施发展性评价,放大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争取更大的进步。初中生正处于13~16岁的青春期,身心发展活跃,思维也十分活跃,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例如,在讲授“数据的分析”这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有的组员负责搜集数据,有的组员负责整理数据,有的组员负责分析数据,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分工不同,都是集体的一部分,都是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方面,几十个孩子共同努力远比教师一个人努力的效果要好很多。
三、师生互评,共同进步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略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其实,学生的反馈能够有效地反映出一位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并且能够直击要害,督促教师争取更大的进步。首先,教师要放低姿态,不要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师生原本就是平等的,只有交流和沟通才能取得进步;其次,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争取自己的权利;最后,不断地反思与总结才能争取更大的进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教师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才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例如,每一次考试结束后,无论是大考小考,我都会布置学生写匿名建议交到我这里,无一例外,我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反馈,及时针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完善,只有这样,才会臻于完美,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总而言之,只有教师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思路,针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做出改变与完善,才能争取更大的进步,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常美娟.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1(80).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核心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 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也渐渐成为新课程课堂的主要标志。 高校课堂的核心就在于转变教学理念。
( 一) 构建 “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方式
课堂不只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更应该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处所, 学生精神的乐园。 课堂教学中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基础, 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成为启发者、合作者、赏识者、激励者。 使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 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把重心由“教”转到“学”的方面, 从教学生“学会”, 转移到教学生“会学”, 实现从“配角”到“主角”的角色转换。
(二) 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 唤醒、鼓舞。 ”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愉快的情感体验会使人精神焕发、思维活跃。 课堂上, 教师的一个句话、一个微笑、一个手势, 都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既轻松又和谐。
(三) 师生互动, 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
生物教学是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 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与沟通, 特别是面对面的师生双方思想交互、碰撞的历程。 例如再讲《食物链》时, 给出一组生物不是关系的图片让学生写出食物链, 学生出现错误后, 教师强调食物链的箭头指向捕食者。 然后播放视频《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让学生写出食物链, 学生出现错误后, 教师在强调食物链描述的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食物链要以生产者开头。 最后给出一段短文, 让学根据描述写出食物链。 学生出现错误后, 教师在强调食物链描述的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 通过这种师生的互动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内容。
(四) 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采用小组与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互助的学习活动。 建立学习小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做法。 组内选定学习小组长, 要建立“一帮一对子”学习机制。上课时, 以小组为单位, 由小组长率领, 分头组织学习活动。 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课下由组长负责检查组内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组内一对一知识点的的背诵情况。
二、 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障
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或者像磁石一样, 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经营我们的课堂的保障就在于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
(一) 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市要精心设置一定的问题即疑问,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趣味性话题、 也可以联系生活、社会的热点问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等创设问题情境,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创设丰富的多媒体创设情境
现在的教师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 使我们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 如在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虫鸣鸟叫等声音、网络视频、flash动画、音乐歌曲等创设情境, 能激励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的热情,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状况, 增强课堂活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 利用人物故事创设情境
生物学教科书中有众多科学家及其他们的故事, 例如通过讲维生素C发现的故事, 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 达尔文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海尔蒙特的小柳树之谜等、摩尔根的遗恨终身的婚姻等创设情境, 通过让学生了解在每一个科学发现的背后, 都有科学家孜孜不倦, 甘于寂寞的追求与奉献的科学精神, 用“ 科学 — 人文” 的氛围感染和激励学生, 珍惜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更加努力地投入学习。
(四) 利用谜语、谚语、成语创设情境
谜语、谚语、成语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他们中很多都蕴含生物相关的知识。 比如课堂我在讲心脏时, 让学生猜谜语—心脏, 讲遗传变异时让学生根据谜语的特称猜出是哪种生物。 在讲食物链时用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动物的领域行为时用一山难容二虎、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用大树底下好乘凉、 讲遗传和变异时用龙生龙, 凤生凤,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讲植物的营养生殖时用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等创设情境, 学生的好奇心一下被激发了, 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高。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有些教师常抱怨学生上生物课没兴趣, 不积极。 实际上教师的教学存在“千课一律”的现象。 经营我们的课堂的重要手段就在于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方法应富于变化, 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实验法、演示法、调查法外, 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角色表演, 比如《血液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激素调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我都安排了角色表演。 在每一节教学中也是采用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等不同的形式。 教师只有打造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课堂, 才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 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 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 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生物教师只有像优秀的企业家经营企业一样, 悉心经营我们的每一节课堂, 才能打造生物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顾承中.初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尝试.[J].新课程研究, 2008 (4) .
【浅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推荐阅读:
如何打造高效数学课堂10-09
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11-01
酒店如何打造高效团队06-27
如何打造小学快乐课堂07-10
用心打造高效课堂06-13
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05-27
努力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06-11
打造高效课堂,落实双基训练07-15
一打造高效课堂的途径07-17
电子白板打造高效课堂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