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诗关山月赏析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乡诗关山月赏析(精选6篇)

思乡诗关山月赏析 篇1

思乡怀远诗的概念 思乡(亲)的缘由:

内在----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妓落寞)

外在----战乱频繁,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而家中的亲人、闺中之女子也常常对远在天涯的游子和戍守边疆的征人产生怀念之情。我们把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叫做思乡怀远类诗歌。

思想怀远诗的特点

思乡怀远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思乡怀远诗的情感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羁旅行役

主要写漂泊客居他乡的游子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这类诗有一些常用的意象,如“归雁、圆月、客船、天涯、他乡、孤灯、无眠、晚钟、醉酒、凄风、苦雨、慈母”等,或物或事或人。鉴赏时应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含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2分)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的失意(2分)

(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2分)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特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2分)

2、思乡怀人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答案: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情境。这样写有何作用?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打船声”有何用意?

答: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表达出思念中凄苦的心情,及贬谪中凄凉的人生。

答: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3、思妇闺怨

主要抒写思妇弃妇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常见意象: 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主要类别

1、闺怨诗。

王昌龄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宫怨诗。

张祜

《何满子》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3、征妇怨诗。

沈佺期

《杂诗》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4、商妇怨诗。

李益

《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5、少女闺怨诗。

白居易

《伤春词》

深浅檐花千万枝,碧纱窗外啭黄鹂。残妆含泪下帘坐,尽日伤春春不知。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绪的原因又是什么? 景象:暮秋、衰荷、乱雨、冷月。原因: “无侣”(“单栖”)

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教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我安慰自我排遣,让人倍感凄凉。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释】 ①乍:忽然。②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③挼:揉搓。④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⑤碧玉搔头:即碧玉簪。

请具体说说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春水吹皱,心起涟漪。“闲引鸳鸯”“手挼杏蕊”,百无聊赖。“望君不至”,“阑干独倚”,“搔头斜坠”,思君而心绪不宁,无心装扮。(步骤一)此词主要通过对动作和装束的描写,侧面写出了一个因思念爱人而心绪不宁,寂寞无聊,无心梳妆的女子形象。(步骤二)

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1)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月落星稀天欲明之际,一位思妇独对孤灯、彻夜不眠,孤独难耐。(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请简要赏析。(4分)

深闺思妇早晨听到喜鹊的欢叫,满怀希望,以为丈夫回来了,可开门一看,不见归人,便把希望落空的不满撒向喜鹊;(2分)

它把思妇由惊喜而失落转而更加忧伤的心理变化含蓄地表现出来,耐人寻味。(2分)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抒发漂泊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这些诗歌是怎样表现思乡这个主题的?

闻 雁 韦应物

寒 塘赵嘏

故园渺何求,归思方悠哉。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借雁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1、总结:借助典型意象表现思乡主题

借助典型意象表现思乡主题的答题关键点::典型意象的特定含义,典型意象与思乡之间的关系要交代清楚.1.抓意象的特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内容]这是一首散曲小令,曲牌名为“天净沙”,题目是“秋思”。这是抒发天涯旅思的代表作。这首小令共描绘出三幅画面,且这三幅画面均由一组名词短语构成,特色明显。第一组画面:枯藤、老树、昏鸦,给人的感觉是灰暗、苍凉、孤寂、萧瑟。第二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又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第三组: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让人觉得冷清、凄凉、路途遥遥。

这又都围绕着一个“愁”字。第一组从正面衬出游子的乡愁,第二组从反面衬出游子的乡愁,第三组直接点出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

2、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下面举例说明。

望月思故乡——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对月思亲、思乡,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思乡怀远诗中的常见意象

月亮 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丁香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芭蕉 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予),山深闻鹧鸪。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猿啼 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赵嘏《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也用来指代书信、音讯。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高楼 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莼羹鲈脍 chún gēng lú kuài 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白云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白云也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其他常见词语:

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飘蓬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天涯、他乡、孤灯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役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的残月对表现乡思之情起到何种作用? 答:“诗中的残月既衬托出诗人羁旅天涯的孤苦伶仃的形象,又和‘鸡声’等景物的描写共同熔铸出浓烈的乡思之情。”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2、总结:借助梦表现思乡主题答题关键点:

梦与思乡之间的关系要交代清楚.抓住篇中的梦境描写

听角思归(顾况)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见残月影徘徊。

问:诗中作者怎样运用记梦来表达思乡之情?请作简要分析。

解答前应先考虑诗中哪些地方是记梦,哪些地方是写梦醒之后的景象,再和诗题中“思归”情结联系起来分析,就不难做出这样的回答:

诗人描写梦中的故园已经荒废,说明离家已久,思情更切,长夜漫漫,梦魂颠倒,梦醒时分更觉断肠,断续入梦 已不可能,起来看着残月,顾影徘徊,复听晓角,更是悲从中来。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 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

作者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归梦”因旅次见闻而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释](1)云物:指天空中的云雾。拂曙:拂晓。(2)高秋:深秋。(3)渚:池沼。(4)鲈鱼:巨口细鳞,惟松江四腮的最好。(5)南冠:楚冠。

3、总结:借助写景表现思乡主题.答题关键点: 所写之景与所抒之情(思乡)之间的关系要交代清楚.答题时应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的? ① 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②虚实结合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象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塞上听吹笛(唐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③懂得在构思上采用“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是深入领悟乡思诗词的一大关键。

什么叫做“以超极表至极”呢?说简单一点,就是诗人把所要表达的感情推到了极点之后,并不就此打住,而是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超过了极点。哲学家认为,真理向前迈进了一步就会变成谬误;而写诗抒情超过极限,可能有悖常规,但因其有特殊的道理,却形成“反常合道”的妙趣。

乡思》

李觏gòu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这首绝句在构思上采用什么方法?并说说此法的妙处。

极远的天涯尚可望到,而故乡却望不到,可见故乡比天涯更遥远;诗人恨极故乡被碧山所阻隔,而碧山又被暮云所遮,可见望乡之难超过了极点。能这样理解即可,至于懂不懂得“以超极表至极”,倒在其次,做过这道题后也就会了。

答案:在构思上采用“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运用此法可以使所要表达的乡思之情变得最为强烈,达到超越极限的地步。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烘托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续④乐景衬哀情。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⑴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

⑴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

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思乡诗的抒情角度

①从己落笔,抒写切身感受,表达思乡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如杜甫的《春望》

②从对方落笔,想象对方情状,表达思念之情。

(就是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不从自己写起,而是从思念对象写起。通过写思念对象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即:对写法。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⑤想象联想。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中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另外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思乡怀远诗常用术语:

景: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

情:羁旅愁绪、孤独寂寞、凄凉哀伤、幽深的乡思、满腔的离愁别绪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4、把乡思之情放在节日(中秋、元宵、除夕、清明、寒食)这一特殊日子里写,可以表达得更为强烈,这也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

王维有千古传诵且富有哲理的名句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是家人团聚的好日子,自然也是身在异乡的天涯羁旅最想家的时候,王维的一个“倍”字道出了为什么诗人们喜欢把写乡思诗词的背景放在节日的奥妙。

在新桃即将换旧符的除夕夜,诗人羁旅天涯,独自一人呆在旅馆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连唯一的一盏油灯也变得冷嗖嗖的,遥想家乡亲人们在灯火通明的大厅上欢聚一堂,自己又怎能睡得着呢?孤独寂寞的清凉之感油然而生。

(续)倘若这首绝句不是放在除夕夜来表现,其效果则要大打折扣。

崔涂《除夜有怀》 迢递三巴路,羇危万里身①。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②。

①迢递:遥远的样子。三巴:巴郡、巴东、巴西。泛指今四川一带。羁危:旅途生活困难。

②岁华:岁月。明日即新年,故曰“岁华新”。

尾联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诗人把思乡之情放在除夕夜来写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题前须明确:尾联往往有篇末点题的作用,再抓住“每逢佳节倍思亲”,自能得出正确答案:“尾联起点题、点眼的作用。表达了岭夜除夕,诗人正在飘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庆团圆,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飘泊,这就把因飘泊而引发出乡思之苦更推进了一层。”

总结

诗歌表现思乡主题的方法

借助典型意象表现思乡主题(托物传情)借助写梦表现思乡主题(因梦寄情)借助写景表现思乡主题(触景生情)

借助节日表现思乡主题(感时伤情)

赏析:陆游《关山月》 篇2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属于西域军乐中的横吹曲,一半用来表现边塞战士的怀人思乡之情,声调悲凉哀怨。陆游却运用来抒发爱国愤世的思想感情,内容丰富充实,情调悲壮激越,在艺术上表现了很大的创造性。

陆游是一个胸怀强烈爱国热情的伟大诗人,曾经在宋孝宗乾道八年到达陕川交界处的抗金前线。他感到这正是他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大好机会。然而,由于南宋朝廷内部政治原因,排挤主战派,所以不到一年,陆游便被南调至远离前线的内地成都。从南郑前线撤到成都,本来心中就十分苦闷,加上在写这首诗的前一年,当时在嘉州(今四川乐山市)任知州的陆游又被指斥“燕饮颓放”而被免官,改为主管台州桐柏山的崇道观。在这样残酷的打击面前,诗人并没有消极颓放,沉溺于个人的不幸之中,而是更深切地关心国家,关心人民,怀着更强烈的爱和恨,发出更加高昂的爱国主义歌唱。这首《关山月》就集中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崇高的思想感情。他在题作“初自南郑来成都作”的《汉宫春》词中,发出了“何事又作南来”的沉痛感慨。又由于陆游一直坚持抗金的主张,不断触犯着主和势力的忌讳,紧接着在淳熙三年又被强加以“燕饮颓放”的罪名而免去官职。《关山月》就是陆游遭受这次政治打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淳熙四年春天在成都写下的,诗人这时已经五十三岁了。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十二句,四句一段,一段一意,共分三段。

前四句为第一段,从大的方面来写统治阶级屈膝投降政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对比的手法,对只知享乐、屈辱苟安的统治阶级提出愤怒的谴责。因张浚北伐失败,宋孝宗于隆兴元年(1163)下诏与金议和,签订了屈辱投降的“隆兴和议”,到此诗写作时正好是十五年。“和戎诏”三个字从思想上统摄全篇,点出一切问题和后果都由此产生出来。全诗一开头就鲜明地把揭露和谴责的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由此可见陆游当时反对妥协投降路线的锐气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戍守边疆的将军本来是应该进行战斗的,如今却没有机会,一个“空”字包含着无限的感慨和愤怒。醉生梦死的投降派们在高楼深院里歌舞作乐,而战马却因不战而肥死,弓箭因不用而朽坏。这种景象对一个一心想为国戍边和恢复中原的战士来说,是多么的沉痛。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宋孝宗或许是南宋最杰出的皇帝,登基后,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并且恢复民族英雄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这一切,让人们似乎看到了中兴的气象,似乎看到了汉武重现。如果当时真能够北伐成功,推此即彼,也许中华的历史将会改写。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事情啊!

北伐伊始,连克数州县,形势大好,中原震动,人们纷纷响应,只可惜前线将领不和,各自为战,张浚又没有及时处置,导致功亏一篑,败走符离。张浚未免志大才疏。北伐失败给主和派留下了攻击主战派的口实,他们再度活跃起来,纷纷上书弹劾张浚,要求与金人重开和议。

迫于压力,宋孝宗不得不屈从主和派,甚至重新起用秦桧余党汤思退为相,向金人屈服退让,签订了和约,于是将军们虽然统帅兵马驻守边境,可是长期不战,无事可做。

南宋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朝一代的机会,失去是是整个中华的历史机遇。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乾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腐的局面出现了“乾淳之治”的小康局面。

主和派的贵族官僚们,终于可以居住在高楼深院里,欣赏着轻歌曼舞,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既然对金的屈辱合约已经签订,“天下太平”了,不用打仗了,还有谁去关心那些沦陷区同胞的死活呢?大宋太祖的威名被当成了谈笑。

中间四句为第二段。边防线上,戍楼里传出刁斗的悲凉之声,一次又一次催促着月亮西沉,战士们由壮年入伍,如今已是白发苍颜,然而既不能为国建立战功,又不能回乡与亲人团聚。这样的苦闷和悲愤,无处可以诉说,只有从悲凉的笛声里传达出来,可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为国捐躯的战士们的白骨,在清冷的月光下依然横陈在沙场上。“谁知”跟“空照”相呼应,把壮士们悲愤难言的心情表现得十分强烈,同时与前一段相关联,又包含了对投降派得愤怒谴责。

“戍楼刁斗摧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前方战士的心情无疑是苦闷和悲愤的。由于南宋政府的投降政策,北方失地不能恢复,战争没有终结,他们也就长年累月地驻守戍楼不得与亲人团聚。这里也包括了留在北方沦陷区的亲人,正不知此生还能不能与他们相见。他们迫切地要求驱逐敌人统一祖国,可这愿望却长期不得实现,只得在刁斗报时的.声音中,让时光白白地流逝。于是,每当明月之夜,他们就情不自禁地怀念故乡和沦陷区的亲人。然而朱门之中的统治者们,还在依照他们自己的乐曲去载歌载舞,哪里会听到前线的声音呢?活着的战士熬白了头发,愧对着那千万名死去的烈士和同胞百姓。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一个伤心失望的战士漠漠地吹着笛子,明月徒然照着战场上露出尸骨的沙丘。往日兄弟的鲜血难道就这样白白地流淌了吗?难道我中华不再有马踏大漠的豪情了吗?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诗人在这里将视野扩大到沦陷区得中原大地,写出了苦难中人民悲痛的感情和盼望恢复的殷勤期待;同时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的坚强信念和对入侵者的强烈仇恨。作者一方面表现了不能容忍异族统治者侵占祖国大地的坚定信心,同时也沉痛地提出一个问题:沦陷区的人民正含泪等待恢复,可是这样的愿望何时才能实现呢?诗人没有做出问答,但与第一段遥相呼应,作者强烈的爱和恨,他的批判的锋芒所指都是十分鲜明的。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中国自古以来就经常遭到外来游牧民族族的侵略和屠杀。匈奴被打汉打垮了,突厥被打唐赶跑了,难道大宋就没有这样的可能吗?大宋不是没有卫青、霍去病、李靖和李勣,岳飞、韩世忠、刘琦、虞允雯这些名将现今有在何方?诗人怎么能够忍受五胡乱华的重演,怎么心甘中原继续任外族蹂躏。

金侵占中国,侵占中原至今,已经传过四世,统治者只顾自己苟安,早把沦陷区的人民给忘了。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令宵垂泪痕!”北方中原的遗民们深受异族蹂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支持他们的精神力量,就是盼望宋军能够挥戈北上,恢复祖国统一的局面。然而遗民们期待北伐,盼望恢复的愿望无法实现,他们只好空望着南方,伤心落泪。

多少遗民,含恨终老,“王师北定中原日”只能是梦中奢侈品,只能是镜花水月,可望不可即………

袁枚思乡诗 篇3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汉族,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先后于江苏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于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著述以终老,世称随园先生。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李白的思乡诗 篇4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李白《关山月》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李白《关山月》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 李白《关山月》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 李白《太原早秋》

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 —— 李白《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

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 —— 李白《千里思》

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 李白《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

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 —— 李白《江南春怀》

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 —— 李白《郢门秋怀》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 李白《清平调·其三》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 李白《九日龙山饮》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 李白《阳春歌》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 李白《太原早秋》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 李白《西施 》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 李白《登高丘而望远》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 李白《鞠歌行》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 李白《鞠歌行》

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 —— 李白《千里思》

思乡现代诗 篇5

想起故乡,我无名地思念起故乡。

故乡,是游子用谷子酿造出来的陈年老酒,搁置年代越远,放置时间越长,酒的味道就有醇香。

想起故乡,我就静静地思念故乡。

故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而又上好的美味佳肴,诱惑远方的游子不得不去品尝。

想起故乡,我就默默地思念故乡。

故乡,是游子儿时记忆中片断,游子越理越无法理处头绪,越来越无法剪接出来完整的画面。

想起故乡,我就在内心深处思念故乡。

对于故乡的思念,年代越远久,对故乡的体会就越深刻,灵魂的触动就也大。

故乡,游子以什么样的方式思念故乡呢?

思念故乡,其实就是想念故乡儿时的伙伴,想念那间老屋子,想念那片土地。但是,游子最想念的还是那已经苍老的父母双亲。

故乡,思念故乡,思念故乡不需要理由。

每当面对皓月当空的时候,思念故乡就如潮水一般涌来,就如洪水涌来一般不可收拾。

故乡,思念故乡,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思乡诗练习题 篇6

思乡,实际是思念家,思念家人,分享了思乡诗练习题及答案,快来看看吧!

思乡诗练习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一卷)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3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四川卷)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4、(福建卷)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答: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答:

5、(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6、【全国2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7、【20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上一篇:生产副厂长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下一篇:思德报告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