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的起源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情人节的起源(精选8篇)

情人节的起源 篇1

这一天是情人节。

这一天也是我的生日。

人老了,年轻时的事情常常涌上心来,就像一杯在岁月流逝中酝酿着的人生芳醉,偶尔尝来,酒不醉人人自醉。

夜深了,耳边是丈夫熟睡的奸声。回想起今天早晨与J的邂逅,不由得,好多回忆,好多感情,“剪不断,理还乱’。

与J的事都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们都在念大学。我是个夜晚喜静的人,每天晚上都喜欢走出喧闹的宿舍,一个人披着月光,踩着落叶,坐在法国梧桐树下的藤椅上,托着脸想很多事,每天一顺心,一顺心一窝梦。

而每次当我想够了,又悠悠踱回宿舍时,我发现有个男生在不远处借着月光和宿舍的灯光忘我地画着。当我按不住好奇心走上前时,也就在我的日记里出现了一个难忘的人。

他叫J,是全校皆知的画画奇才,我对他的了解只是知道他的父母都已移民美国,他却留在北京,面技和成绩都小有名气。

终于在好奇之下我和J认识了。我发现他外表冷漠,内心却热情而富有诗意,像一个冰山下的火种。相处的有一天,J递给我一张画,我惊呆了,画得那么传神,而且那个女孩竟然是我!他对我说:“你很特别,白天有一种朝气蓬勃的美,夜晚梧桐树下有一种清雅绝尘的美,真的!”我已记不清当时的表情,只是良久说不出话,心里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感动和紧张,很迟钝地迎着那双眼睛说了声:“谢谢!”

往后和J接触越来越多。他和我一起晨跑,有时兴起索性坐在路边,眉飞色舞地画起来;有时他一把拉住我的手来到他作画的草坪上,他对我说:“这里四处都是生命的圣地,在这儿画画,有鲜活的空气,似乎听得见徽微的鼻息和炽热的心跳。”他曾让我坐在草坪上当他的模持儿,我温顺地听着他说,依着他做,只凭一种感觉,是的,一种感觉。

情人节的起源 篇2

一、语言起源的历史必然性

恩格斯对于语言的论断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语言、思维、人和人类社会是同时产生的;第二,语言是在人们的劳动中,由于交际需要而产生的,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最后,人类语言从产生时起就是有声语言。然而,我们仍然不得不实事求是地说,“劳动创造了语言”,并未能最后具体解决语言起源问题,只是从理论的高度指出,劳动提出了对语言的需求,劳动需要协作、协调、需要交际,劳动提供了产生语言的条件——直立行走,大脑和发音器官的发达和进化,那么究竟在劳动中如何产生了有声语言这仍然是一个谜。那么,语言究竟是怎样在劳动中产生的呢”

历史学家们用其与劳动相关的理论来解释语言起源,与人类有目的的制造复杂工具联系在一起。在大约300到500万年的漫长历史长河里,人们使用最简单的,没有经过改造的石器也就是在旧石器时代。这里想说的是在旧石器时代初期形成中的人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进行着没有程序的劳动,可以称作为生存的斗争,也就是说这时候他们还处在最原始的蒙昧状态,心智尚处在简单反射阶段或条件反射阶段,劳动力低下,没有任何剩余产品,自给自足也有可能成为问题,不可能产生交换的需求和欲望,所以也就不可能产生这样的交换中介——语言。在经过了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大概到了距今1.8万年的时候,新石器时代开始了,形成中的人类开始懂得制造和使用磨制工具了,于是工具复杂起来,品种多了,目的性也较为明确。如打孔,磨光,切割等工具,并且在这个时期也开始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这些便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有出现程序劳动和步骤劳动的可能,因此,也就具备了某些分工明确的劳动团体。另外,火的使用,使形成中的人类的防御本领加强,可以到更远的地方寻找食物,并且在某种程度促进了他们繁殖能力和降低了人口的死亡率。这样人的心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视野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人口增长了,形成了不同团体,进一步加强了劳动团体的分工合作,并且随着协作场合的不断增加,视野的不断扩大,就有产生表达的欲望和可能,到达了非说不可的地步了那么用什么来告知,来表达就是我们进一步要研究的对象。

二、大语言的产生

科学技术的发展总会带来文化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语言的产生就会有一次文化的爆炸。值得强调的是,在这里所说的语言不是传统语言学家认为的“语言”以人声作为介质的,而是指大语言的范畴是以人五种感觉器官所能感觉到的全部介质,作为语言介质。那么在随着人口的增多,协作场合的不断增加,视野的不断扩大当到了非说不可即非告知不可的地步,那么这样的一个必然性就会自动寻求告知的介质。于是一切能被形成中的人所采用的同时又能被团体中的其他人所感知的手段都可以是形成中的人所操持的手段。比如手势、身势、行为、表情和声音。选择哪个成为他们的表达介质,可以说是多种的手段并用的,却又是极为模糊的即丰富多样的,而又是含混不清的。那么哪种手段运用的最为频繁和广泛,这取决于这种表达介质的易得性,易于采用,易于接受。威廉姆?斯多基认为视觉手势语是形成中的人类最初采用的主要表达手段,而后当发声器进化完全时,才慢慢取代了视觉手势语。在早期,形成的人类的眼睛和大脑会很自然的看到双手以及双手的运动直接指向的事物或模拟再现其他事物,这样的一些动作确实可以使人自然的联想到相关事物。因为对这些符号的解释是自然关联的。但是当听觉语言符号方式构成有声语言的单词和句子时,实际这些符号不能模拟它们所指示的事物。因为声音和语义之间的联系是不自然的,无关之联,是约定俗成的。所以手势语言符号和有声语言符号的这种差异性可以说明,手势很有可能是形成中的人最早被普遍使用的语言。

三、有声语言的发展

随着劳动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祖先的发音器官得到了很好的改造。手脚的分工和直立行走这些生理的变化决定了人类的祖先能够自由地运用肺和声带,口腔和喉部气流的通道形成了一个直角,不再像其他动物一样几乎形成一条直线。这样就形成了两个独立的气腔:口腔和咽腔。这两个独立的气腔相互配合,就有助于人类祖先能以多种方式节制从肺里呼出的气流,使发音的形成多种多样的阻碍,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两方面从客观角度给以人声作为介质的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在初始状态下,原始人的表达手段应该是手势、表情、声音综合运用。但随着人类思维的成熟,进一步劳动发展需求,那么这样的一种状态发展已经到达了一种极致阶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承载人们所表达的信息量时,就会重新筛选介质,达到一个最佳状态。这又为其产生奠定了主观必然性。当这种主观和客观都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一种综合的表达手段逐渐变成单一的表达手段,以人声作为介质的表达手段。因为在所有的表达手段中,对于协作场合日益增多的人们来说,声音是相对而言最好的,它有一种天生的易得性。它的优势在于表达时最小限度的影响行为,因为人们很难把行为作为表现手段的同时作为表达手段。其次它可以不需要借助光亮,不受近距离障碍物的影响的优点。最后就是它可以任意的组合、变换来满足人们对于信息量的要求。

从上面可以看出恩格斯的劳动起源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其中也隐藏的巨大的缺陷。他认为语言产生之初就是以人声作为介质的语言,这是着眼于传统语言学中的以声带作为发音体,以呼出的气流作为力,以口腔和鼻腔作为共鸣器。其实这已经跨越了语言的初始状态而到达语言的成熟状态。所以我们要辩证的看待恩格斯的劳动起源论才不至于陷入诡辩论的漩涡。

四、总结

语言的起源不仅是历史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一个中心问题,而且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一些其他学科,比如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生物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对它的研究十分必要,又非常困难,对原始森林中黑猩猩和婴儿学语的考察来研究语言的起源和初始状态略有成果,特别是近些年来,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似乎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陷入了停滞状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语言是从劳动中来的,在其漫长的形成过程中人类的祖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巨大的精神智慧,这是我们后人难以企及的。

参考文献

[1]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2001年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38.

[2]胡湘娇:《语言起源的假说与探索》[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2).

论设计起源与艺术起源之间的联系 篇3

关键词:设计;艺术;关系

起源这个词很神秘,让人触及不到,艺术与设计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各界专家不断努力探索。但艺术真正产生的时间、起点,以及产生原由都不确定。专家们企图从考古方面探索研究产生的源头。追溯历史它们具有相同性,它们体现出来的都是人类以美为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创作的一种造物活动。这个共通性也就证明了两者间密切的联系关系。但是,艺术从技术中分离出,并独立发展是艺术家情感的物态化。艺术界一致认为艺术与设计是彼此相联、相互促进的关系,展现的是一种分分合合的状态。

1 艺术起源与设计起源的共通性

早期人们更注重纯艺术的精神享受,传统记载艺术起始于旧石器时代。而“史前艺术”还称不上是真正的艺术,只是一种具有艺术形式的不成熟作品。不少证据证实艺术起源于旧石器时期,但让人惊喜的是原始时期,人类还尝试从大自然中探寻且提炼些装饰元素,以改变和美化当时的生活情况,这也是设计的萌芽时期。一个时期的艺术作品真实地体现了当时的生产和生活状态。人类很厉害,为了营造自己适合的生活环境,会不断努力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类。人类在不间断的索求和改变中,创新了许多的新事物,这就是广义的设计,可见设计和艺术是不可分的。艺术的产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呈现方式,是人类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追求,归根结底艺术和设计的源头来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由于人类社会的不断变迁,对艺术的需求也会随之改变,有利于艺术的形式不断完善与成熟。

2 艺术与设计的区分

艺术和设计的源头来自人类,都是以美为准则,创造和感知美。但艺术与设计是有本质区别的,设计是为他人的生活需要而产生,艺术却是为了服务自己。人们通过艺术把自己的情感世界表达出来,从而有了艺术行为和艺术创作,艺术不需要别人的认同,不会被他人的想法影响,没有标准也没有计划,完全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展现。传统工艺出现的时候就促使了设计的产生,设计是人类在活动之前预设的计划,然后以计划为准则再进行理想物的创造活动。艺术的重要性就是将其艺术美感在生活中体现出来,既能体现审美的功能又能体现实用性。人类的历史的存在就伴随着人类艺术史,人类的各种艺术实践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人类的活动又受到自然与社会的制约,相互不断影响,人类在不断的探索与改造中进步成长。

3 艺术与设计的内在联系

艺术与设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人类刚刚学会制造生产工具之时就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功能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审美意识水平不断提高,艺术与设计的结合更是显得紧密。新的艺术观念的出现会促使新的设计观念的产生,反之新的设计观念也极可能推动一个新艺术形式产生。艺术的变革会牵动设计领域,艺术与设计是共同发展的,二者都在寻求一种理想的表现方式。人类的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势必提升设计的眼光,两者的结合更能推动各自的有利发展,它们相互影响、互相促进。艺术家参与设计的实践与研究是设计进步的一大推动力,同样设计工作者对艺术的关注与研究也能促进艺术的不断进步。当时的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反過来限制艺术的发展,所以艺术和设计也反映了社会现象,是对人文环境的表现。

4 结语

当我们在深究艺术与设计起源的根本问题的时候,必定要考虑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等因素。艺术和设计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孤立地探究其起源的先后顺序。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类的思想观念也随之进步,这也使得艺术与设计结合得越加紧密,两者的起源问题也将不再被争论不休。

参考文献:

[1]张白露.艺术起源学说辨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2]罗中起.艺术起源是一个历史历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06).

[3]刘一.论设计起源与艺术起源的关系[J].现代装饰(理论),2012(12).

汉字起源的传说 篇4

汉字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她的产生对古老的中华文明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我们的古人对汉字非常崇拜,从战国时代起,人们开始探索汉字起源的问题,先后出现了多种汉字起源的传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结绳记事和仓颉造字的传说。

(一)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就是在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之前,人们靠结绳处理事务,帮助记忆。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用不同的结来代表不同的事物,大事就结大结,小事就结小结,物品多就多结一些结,物品少就少结一些结,甚至还用不同颜色的结来代表不同的事物。通过这种方法人类的生活信息得以记忆和传递。不仅中国古代有结绳记事,现代西南地区一些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还有结绳记事的习俗。如云南的独龙族、傈僳族、纳西族等,在解放前就用结绳的方法记日子,有的还用打结的羊毛绳传达消息,召集群众。古代美洲秘鲁的印地安人也使用结绳的方法记事。

那么,结绳记事是汉字产生的来源吗?当然不是。用绳子打结,既打不出点横竖撇等笔画,也打不出天地日月山川等字形。但是,文字产生之前,结绳的方法发挥过文字的记

事功能则是真实的。现代汉语中,人们常说的“了结”、“完结”、“结算”、“结果”、“结清”等词可以说是结绳记事在语言中的遗存。

(二)仓颉造字说

传说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长有四只眼睛,每只眼睛里长有两个瞳孔,是黄帝的史官,专门负责记载各种事件、数据等信息资料。

在仓颉发明文字以前,人们只会说话,不会写字,要把事情记录下来很不方便。传说有一次,仓颉的母亲出外采桑,仓颉一人在家编筐。突然,一位好朋友跑来告诉他,山上的一只猛虎将本村一头黄牛咬死吃掉了。仓颉十分气愤,约了伙伴去除害。临行前,他在墙上画了一只老虎,又画了一个圆圈,里面点了一点,意思是他出外打虎,太阳落山才能回来。仓颉的母亲回来,见墙上画了一只老虎,旁边还有一口井,误以为自己的儿子被老虎逼得跳了井,伤心得晕了过去,由于过度刺激,不久便去世了。仓颉既后悔又难过。从此,他便骑着驴骡,离开家门,体察各地风土人情,决心创造一种新的记事形式,取代落后繁杂的记事方法。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寻找灵感。有一次仓颉看到有几位老人在岔路口争吵: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往东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

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机会。仓颉上前一问,原来老人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事物呢?于是他便把自己看到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鸟兽虫鱼、草木器具按形状描摹下来,造出了各种不同的符号,用来代表不同的事物。比如,他用一个圆圈中间点一点代表太阳,用镰刀的形状代表月亮,用侧立的人形代表人……仓颉把这种符号叫作“字”。

传说仓颉造字成功那天发生了很多怪事,大白天下起了小米雨,夜间听到天地间有野鬼凄厉的哭嚎声,甚至连龙都藏到深深的水底去了。

仓颉造字的传说是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汉字起源故事。在今天的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等地还有十几处仓颉造字传说的历史遗迹。那么汉字真的是仓颉造出来的吗?

字母的起源 篇5

我们现在所知最早的字母文字,源起于古埃及。古代埃及文字是一种以象形文字为主,指事和表音字符为辅的文字符号系统。这种文字因多刻绘于金字塔和神庙墙壁等神圣地方而被希腊人称为?ερογλυφη【神圣的雕刻】,英语的hieroglyphic 由此而来。希腊语的?ερογλυφη一词则从古埃及语的mdw ntr【神的文字】意译而来,中文可以翻译为圣书体文字。而我们经常听到的“古埃及象形文字”这样的说法是有失严谨的。[1]所谓的象形文字,指利用纯粹图形来表示的文字,这种图形文字与所指事物具有明显的直接关联。举个简单的例子,甲骨

文中的“瓜” 字形如同一只结在藤蔓上的果实,而“瓜”一字所表示的基本意思无疑也指藤蔓植物的果实,比如西瓜、黄瓜、丝瓜、甜瓜、哈密瓜等,这个字本身就是象形字,现代汉字中的“瓜”字即由此演变而来,字形上还依稀可见其所指的形象。当然,象形字只是汉字构成中的一部分,除了象形字以外我们还有会意字、形声字等,因此不能说汉字就是象形文字。同样的道理,也不能将古埃及文字统称为象形文字,因为在圣书体文字中除了象形字符以外,还存在着不少只表示发音概念的纯粹发音符号,这些发音符号便是我们所知最早的 字母文字的祖先。

圣书体文字始于约公元前3000年,到了前2000 年的时候,古埃及的圣书文字符约有七百个,其中有二十多个常用的字符被用来表示纯粹的发音。这些字符虽然还保留着原始事物 的形状,却被埃及人用来表示纯粹的发音概念:“ 腿”的符号仅仅表示b 音、“水波”的符号仅仅表示n 音、“狮子”的符号仅仅表示l 音……这些符号与其表示发音对应如图。图1-3 圣书文字中的表音符号

于是我们知道埃及艳后的名字克莱奥帕特拉Cleopatra 在圣书体文字中被写作:

图 1-4 Cleopatra 一名的圣书体书写

在这样的人名中,所有的符号仅仅起着表音的作用。[2]事实上,正是基于对这类重要人名的成功解读,才使后人得以认识这被遗忘了近两千年的神秘文字。腓尼基字母

汉字的起源故事 篇6

这算得上是老古话了。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辫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字谜: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用

四个山字山靠山,四个川字川套川,四个口字口对口,四个十字颠倒颠。田 头是一,腰是一,尾是一,其实不是一。三

说起旧社会,两眼泪淋淋,我家十口人,只有草盖身。苦 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跑,一个跳,一个吸血,一个吃草。骚 千字不象千,八字排两边,有个风流女,却被鬼来缠。魏 守徐州失去大半,战吕布打掉巾冠,骂候成盗去花马,恨 董卓有心无肝。德

说它小,能代表一国,说它大,填不满麻雀肚皮。米 一点一横长,一甩去南阳,南阳两棵树,长在石头上。磨 遇水立成河,同伴就称哥,头顶大得奇,傍人又如何。可 某字生来横,老是躺着困,若要问本事,样样是头名。一 一堵大围墙,墙外水汪汪,水从左边来,冲走右边墙。汇 中字加横不加点,莫做申字猜;若做申字猜,不是真肚才。神 去头是字,去尾是字,去头去尾还是字。申

上八是倒八,下八是正八,十字当中架,人人需要它。米 两个动物并排站,一个游泳,一个吃草。鲜

上头在水里,下头在天空,要问家在哪,老家在山东。鲁 一座石灰山,出产各种炭,石墨、金钢石,也是它生产。碳 十个哥哥,体重真轻,重一千倍,才一公斤。克 有耳能听到,有口能请教,有手能摸索,有心就烦恼。门 外面会说话,里面飘雪花,里外合起来,大家爱着它。图 木字加一笔,猜对是稀奇,本未木术禾,一个也不是。札

砍去左边是树,砍去右边是树,砍去中间是树,只有不砍不是树。彬 没有鼻子没有眼,牙齿长在耳朵边,一看就知不正派,及时改正还不晚。邪 上边十一口,下边二十口,上下合起来,遇事总不愁。喜

海口吹得高过天,不知身旁有人言,难怪别人批评你,总是跟在错后边。误 一只牛,没有头,天天来,天天走,要想见它也容易,等到十二点左右。午 左看两点水,右看水两点,细看不是水,敲敲硬梆梆。冰

奇怪奇怪真奇怪,这个谜语叫你猜,一家至少有一个,全国一共才几百。姓

炮土象马一盘棋,老将当中笑嘻嘻,五个小卒当阵卧,为何输了这盘棋。软 一字难猜着,头长两只角,身上六个嘴,嘴下八只脚。典 看来有两人,面目很难分,不象是大夫,倒象是工人。天 南字反方向,口字在中央,上下二四点,大家猜猜看。燕

待月西厢一寺空,张生普救去求兵,崔莺未提佳期事,恼恨红娘不用工。徽 有一有二又有三,中间一笔连成串,笔划虽少分量重,公社粮棉堆成山。丰 一个无力旁边站,一个有力床上躺,此事并非不公平,只因受损不健康。伤 四四方方一座城,里边住着十万兵,另有八万去打仗,还有二万守着城。界 一字九横六直,几个学生不知,一同去问老师,老师想了三日。晶 四面有山不显,二日碰头相连,居家一十四口,两王横行中原。田 没水真是难,没手也是难,有水又有手,再也不为难。(打二字)滩、摊 是土不象土,用它把水抽,河边它常在,不洞必须补。堤 虽有十张口,只有一颗心,要想猜出来,必须动脑筋。思

一、汉字常识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一)汉字的起源 1.汉字的起源

中国人对自己文字的起源,大概在战国时期就注意到了。有人认为结绳是汉字的起源。但不少人表示异议,结绳是上古用以记事的方法,差不多一切原始民族都曾用过。它即便是记事,也毕竟不能算是文字。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字源始于八卦。此外,尚有‚河图、洛书演进为文字说‛。中国古代最通行之说是仓颉(jié)造字,这至少在战国末年已经在广大学者中流传。一般说来,文字的发展有一个从多头到单头,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从表形至表音的过程。因此有不少人提出,中国的文字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经‚巫‛和‚史‛整理并发展而成的。至于‚巫‛和‚史‛又是什么人呢?这又有各种不同的猜测。目前,中国史学界较普辫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不过稍有异议的人也不乏一例,根据一些人的看法,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而任何事物总有一个从发生到发展渐趋成熟的过程。因此中国文字的发生始年还可前推。至于推多少年呢?有的主张至少上推一千年;有的主张推至夏末;也有的主张推至夏以前,各执己见。在考古学家那儿,中国文字之源始又有分歧。其中提出最不同凡响之见的当推郭沫若。他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汉字究竟源始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从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辬。‛‚半坡遗址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和器上的花纹判然不同。‛‚虽然刻划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jié)遗。‛如按此说,中国文明则应算成近六千年。中国文字之源始,究竟在何时?最古老的文字产生于什么时代?分别代表什么含义?至今还尚在百家争鸣中,看来还有待于大量的材料来佐证说明!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文字,是出现在古代中东地区的楔形文字,距今5000~6000年,然而,在河南贾湖发现的一些刻在龟甲上的符号,距今却达8000年。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站发表了一则惊人消息说:‚在中国河南贾湖发现的乌龟壳上的符号,很可能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如果这则报道内容被确认属实,那将是一个世界级的发现。

2、汉字的始祖

相传汉字是黄帝时期一个叫苍颉的人创造的。

在我国的陕西关中有个叫仓颉的人,他生有四只眼睛,眼睛里总是糊满了眼屎,但这两双迷迷蒙蒙的眼睛中总是放射出异样的光芒,观察事物特别清楚。他披着长发,留着长须,身穿兽皮,坐在一张凶猛野兽的皮上,手里经常拿着一支土笔,与坐在他对面的人交谈,似乎又在思索着什么。他的头形也不同于一般人,头顶高高地隆起,像个奇形的头陀,显得特别聪颖过人。

他经常骑着毛驴,在陕西的黄土高原上四处奔波,跋山涉水,跨州过郡,去了解民间风俗习惯,收集民间流行的语言符号。那时没有纸,他就把收集的资料写在芦苇的叶子上,装在口袋里,让毛驴驮着。他收集的不少,装了好多袋,毛驴走到现在的陕西省岐山县就累死了。

仓颉带着这批资料,没有毛驴不能再行走了,就索性找了一间草棚住下来。仓颉不

断观察天象,抬头仔细看月亮时圆时弯的变化,还观察山水风雨演变的现象,辨识鸟兽的各式各样的脚印,或野兽、车辆经过后留下的痕迹,分清和区别各种纹理的异同,并开始创造文字。

其实,文字的形成是一个渐生的过程,绝非一时一人所能胜任。文字应当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发明、发展、完善下来的符号。数量也是从少到多积累起来的。

汉字的数量很多,但是到底有多少,恐怕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准确数字。我们只能从古今字典中,知道它的大概数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共收字9353个。曹魏时李登的《声类》共收字11520个。南梁顾野王的《玉篇》共收字22721个。唐朝时颜真卿的《韵海镜源》共收字26911个。宋朝时的丁度等所著的《集韵》共收字53525个。清朝张玉书等所著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当代的《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这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

读完小学阶段我们要累计识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要会写。3.汉字的演变

中国文字的演变,大体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这是符合文字的发展由繁到简,由不规范到规范的规律的。甲骨文、大篆、小篆可以合称篆书。那么,篆、隶、楷、行、草书便构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汉字发展到了今天,楷书和行书还在应用着,而篆书、隶书、草书,特别是篆书已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只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存在了。

4.汉字六书

说汉字的来源,就要说到汉字的六书。

六书就是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人们依据不同的造字方法,造出了许多汉字供人们记录信息,传递信息使用。

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

象形 象形就是描画事物形状的一种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叫象形字。比如,日、月、燕、网等。

趣谈‚瓜‛字

瓜是一个象形字。‚瓜‛字中,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你们看古人造字多精妙。

‚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

‚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瓜皮船‛是船的一种。

‚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又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

‚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时期生活在瓜州(甘肃敦煌一带)姜姓人被称为‚瓜子族‛,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指事 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比如,‚刃‛,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这里最锋利,这就是刀刃。

指事字的来源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例如‚上‛、‚下‛、‚凶‛……等等。‚上‛、‚下‛两个字是用横线‚一‛为界,在横线上用一点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上方的位臵,写成‚二‛,也就是‚上‛字;而在横线下面画符号为‚ ‛,则是‚下‛字。‚凶‛字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ㄩ‛代表深坑,中间的‚×‛就是象征掉下坑的那种惊吓的感觉和危险的情形。

象形字和指事字一般都是独体字。

会意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比如,‚休‛,‚人‛和‚木‛合在一起,一个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

简说会意字

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强。直到现在人们还用会意的方法创造汉字,例如‚灶、尘、国、孬、歪、甭‛等。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而的,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交叉错综,这就是会意的方法所以‚高产‛、会意字所以多于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原因。拿‚人‛和‚木‛说:‚人‛和‚人‛可以组合为‚从、众‛等,‚人‛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保、伐、戍、付、伍‛等;‚木‛和‚木‛可以组合为‚林、森‛,‚木‛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析、相、采、困‛等。因为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的会合,所以可以表示许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法难以表示的意义。

下面是几个会意字例:

(1)‚莫‛字。甲骨文‚莫‛字的写法是:上下都是草,中间是个太阳,意思是太阳已落入草丛之中,天色已暮。是‚草‛和‚日‛两个象形字的会意字。以后简化为‚莫‛。‚莫‛的本义是日落的时候,后又引申出‚不‛、‚不要‛、‚没有谁‛、‚没有哪一种东西‛,以及表示揣测或反问等词义,如:莫如、一筹莫展、莫不、莫不是等词。作为本义日落时候的‚莫‛,后又被新创的‚暮‛字所替代。(2)‚盥‛字。盥洗、洗手的意思。甲骨文的写法下部是一只盆子的形状(皿),上部是一只手伸入盆内,表示在洗手,是‚皿‛和‚手‛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金文和小篆表示得更为明白,左右双手在盆(皿)中洗,盆中还有水,是‚皿‛、‚双手‛和‚水‛三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现在已不再象形,盆的形状已写成‚皿‛字。

叠罗汉式会意字

有些会意字是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重叠组成的。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型的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活动中的叠罗汉。例如三个‚人‛组成‚众‛;三个‚火‛组成‚焱‛;三个‚木‛组成‚森‛;三个‚日‛组成‚晶‛;三个‚直‛组成‚矗‛;三个‚水‛组成‚淼‛;三个‚口‛组成‚品‛等。

破体会意字

会意字由于字形的变化太大,现在已看不出它们的字源了。

例如妇女的妇字,为什么在女旁加个歪山呢?正确的字源分析只能从繁体字‚婦‛中才能看出。这个‚婦‛字左边的‚女‛旁指妇女,女旁的‚帚‛是扫帚,前后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妇女拿着扫帚在家里劳动。‚女、帚为婦‛和‚力、田为男‛是符合当时的‚女内男外‛、‚男耕女织‛的社会情况的。

这类不容易看出字源的字相当多,人们叫作‚破体字‛。形影相随,‚从‛善相亲

在人的一生中,总有自己崇拜的对象,喜欢跟从他,学习他。就如右图(李乐毅《汉字演变五百例》)所示:

一老者在前头走着,一后生在后跟着,形影相随,观察模仿着老者。这就是‚从‛字。

‚随从、跟随‛,这是‚从‛的本义。学习某人,必定要‚跟随‛而学。子路、曾皙、冉有等为了学习孔子,跟随着孔子周游列国,边走边问,增长才智。

‚顺从、听从‛,要学习别人,就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要谦虚,因此就引申出‚顺从、听从‛的意思。作为解放军战士,就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小学生要听从老师的正确指导。

‚侍从‛,这是由‚跟随‛引申出来的意思。我们知道,在古代老师的地位是很高的,在伦常中有‚天、地、君、亲、师‛之说,还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说,这些都表现了老师的崇高地位。因此,学生对老师除了要‚跟随‛学习之外,还要侍奉老师,也就是‚侍从‛了。

‚参与、从事‛。要侍奉老师,就要参加到老师所做的事情当中,并和老师一块动手动脑做。因此‚从‛字就有‚从事、做‛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有‚从事、从军‛等词,其意思都是‚做‛。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跟在后面的后生,显然是学习者,要看前面的人做事,于是,‚从‛字就有了‚副、从属的、次要的‛之意。在法律上,有两个词语最能体现这个词义:主从关系、从犯。

汉字的独特神韵

中国的方块字以其独特的构造、深远的意境而特立独行,如果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很难领略其神韵和精髓。老师讲解‚臭‛字,会说:‚自大一点就是臭。‛以此教育我们要谦虚谨慎,不要自满;老师剖析‚伪‛字会说:‚人为和起来便是伪。‛以此区分自然和雕琢的高下,要我们写文章和做人都要有真情实感。

这实际上玩的是‚拆字‛游戏,但也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比如‚富‛和‚穷‛两个字,所谓‚富‛,过去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有田的人,一大片沃土只喂养一张嘴、一个人,自然绰绰有余,也就‚富‛了。而‚穷‛呢,只有靠用‚力‛打工了,八为十以内的最大偶数,也就是说,穷人是那些耗尽力气打工的人。只有力气,当然‚穷‛了。‚贱‛字也很有趣,‚贱‛的繁体是‚賤‛,左边为‚贝‛即钱,右边两个‚戈‛即两个兵器重叠交叉、相互较量在一起,为钱而争,为钱而斗,自然是‚贱‛的了。当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蕴含了事物的本质。我们在读汉字的时候若对字形加深一层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汉字所具有的独特神韵。

形声利用形旁和声旁组成的新字。在形声字中,跟读音有关的偏旁称为声旁,跟字

义有关的称为形旁。比如,‚岗‛字,下面的部分表音,表示这个字读‚gang‛,上面的‚山‛表示这个字的意思与山有关。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有三种组合方式: 左形右声:指、诗、估、格 左声右形:救、歉、剑、钦 上形下声:空、露、花、崭 上声下形:盂、货、娶、基 内形外声:闻、问、闷、瓣、辪、辩 内声外形:园、囤、病、衷、阁、匣 东坡问字

王安石写了一部书叫《字说》。

有一次,苏东坡写了个‚坡‛字,去问他什么意思。王安石回答说:‚坡就是土的皮。‛ 苏东坡说:‚难道滑就事水的骨吗?‛ 王安石无话可说。

在汉字的结构中,偏旁是比笔画大的构字部件,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坡‛中的‚皮‛是表示读音的偏旁,王安石的解释是不对的,难怪苏东坡以‚滑‛字相问,王安石就无话可说了。

秀才识字读半边

有个流传很广的说法:秀才识字读半边。

说的是秀才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懒得查字典,或怕丢面子,有个窍门是读半边字。例如:碰上‚坷‛读‚可‛音,碰上‚锣‛读‚罗‛音。这类的字都读对了。可是这个办法有时又不灵。如挽救的‚挽‛不读‚免‛音,刚愎自用的‚愎‛不读‚复‛却读‚bì‛。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来,有些形声字,随着汉字的改革表音部分的读音有了变化,已经不起表音的作用了,如果再读半边就要闹笑话。现在‚秀才识字读半边‛又成了对‚秀才‛们读错字的讽刺。

‚她‛字的由来

‚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者的女性。我国古代没有这个字,只是到了19世纪20年代才出现了它。

在古文里,作宾语的第三人称用‚之‛字表示。后来白话文兴起,用‚他‛字做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男性,也可以代女性及一切事物。

‚五四运动‛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也用‚伊‛字来指女性,如鲁迅时期作品中就是如此。1918年,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诗人和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大任

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指代第三人称女性。一时轰动全国。‚她‛字一出现,就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反对,但却很快得到人民的承认、称赞,并被广为使用,各种字典也都收录了这个字,此事在当时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刘半农创造了‚她‛字,结束了以往书面语言中第三人称的混乱现象,从而纯洁、丰富了祖国的语言文字。鲁迅高度评价刘半农的创造精神,说‚她‛字的创造是打一次‚大仗‛。六书之中,除了上述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之外,还有转注和假借,因为它们离我们的生活远一点,所以不再细说。

(二)汉字的形体 1.笔画

笔画就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点和线。写字的时候,由起笔到收笔,就是一笔或叫一画。

汉字的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常用笔画名称表

笔画间的组合关系有三种,即相离、相接和相交。因为组合关系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汉字。比如汉字中的撇笔和捺笔,如果其间的组合是相离就是‚八‛;如果是相接就是‚人‛或‚入‛;如果是相交,那就构成了‚ㄨ‛(‚义‛和‚刈‛的一部分)。

2.笔顺

笔顺就是汉字笔画书写的顺序。汉字笔顺的一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还有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等。

笔顺正确与否,关系到字形的好坏和书写的速度。汉字笔画规则表

(一)基本规则

1.先横后竖:

十 2.先撇后捺:

尺 3.从上到下:

言 4.从左到右:

川 5.先外后里:

问 6.先外后里再封口:

日 7.先中间后两边:

办(二)补充规则

1.点在上边或左边,先写:

为 2.点在右上或字里,后写:

我瓦 3.半包围结构的字:

(1)上右和上左包围结构,先外后里:

压(2)左下包围结构,先里后外:

廷(3)上边未包围的,先里后外:

凶(4)下边未包围的,先外后里:

同(5)右边未包围的,先上后里再右下:

匠 你知道下面各字的笔顺吗?

3.偏旁

偏旁是汉字学中的一个传统名称。原指合体字中左右两方的结构单位,左方叫偏,右方叫旁(如‚如‛字,‚女‛为偏,‚口‛为旁)。后来把‚偏‛和‚旁‛合起来,统称为‚偏旁‛。现在合体字中的上下、左右、内外任何一个结构单位都统称为偏旁。

汉字偏旁名称表 撇、横、竖提、捺 竖、横、竖、横折折折、横 撇、竖、横、横折 点、卧钩、点、点 点 卧钩、点、撇、点 撇点、撇、横

偏旁

冫 冖 讠 厂

名称 两点水儿 秃宝盖儿 言字旁儿 厂字旁 例字 次、冷、准 写、军、冠 计、论、识 厅、历、厚 匚 刂 冂 亻 勹 厶 廴 卩 阝 氵 丬 忄 宀 广 辶 土 艹 廾 尢 扌 口 彳 彡 夂 犭 饣 子 纟 巛 灬 火 礻 王 木 牛 夂 疒 衤  罒 皿 钅 禾 癶

三匡儿 立刀旁儿 同字匡儿 单人旁儿 包字头儿 私字旁 建之旁 单耳刀 双耳旁去儿 三点水 将字旁 竖心旁 宝盖儿 广字旁 走之儿 提土旁儿 草字头 弄字底 尤字旁 提手旁 方框儿 双人旁 三撇儿 折文旁 反犬旁 食字旁 子字旁 绞丝旁 三拐儿 四点底 火字旁 示字旁 王字旁 木字旁 牛字旁 反文旁 病字旁 衣字旁 春字头 四字头 皿字底 金字旁 禾木旁 登字头 区、匠、匣 列、别、剑 冈、网、周 仁、位、你 勺、勾、旬 允、去、矣 廷、延、建 卫、印、却 防、阻、院 邦、那、郊 江、汪、活 壮、状、将 怀、快、性 宇、定、宾 庄、店、席 过、还、送 地、场、城 艾、花、英 开、弁、异 尤、龙、尥 扛、担、摘 因、国、图 行、征、徒 形、参、须 冬、处、夏 狂、独、狠 饮、饲、饰 孔、孙、孩 红、约、纯 甾、邕、巢 杰、点、热 灯、灿、烛 礼、社、祖 玩、珍、班 朴、杜、栋 牡、物、牲 收、政、教 症、疼、痕 初、袖、被 奉、奏、秦 罗、罢、罪 盂、益、盔 钢、钦、铃 和、秋、种 癸、登、凳

米 虍  

“你知道吗”

米字旁 虎字头 竹字头 足字旁 粉、料、粮 虏、虑、虚 笑、笔、笛 跃、距、蹄

注:有的偏旁有几种不同的名称,本表只取较为流行的一种。

冫——两点水,是古代的‚冰‛字。所以,凡两点水的字都与冷有关。如冷、冻、凉等。

宀——宝盖儿。‚宀‛在古代是一个独体字,读作mián。因为它的形状像屋子,所以,带有宝盖儿的字大多与房屋、居住有关。

冖——秃宝盖儿。古代是个独体字,读mì,是覆盖的意思,即以巾盖物。所以,部首为秃宝盖儿的字,都与覆盖的意思有关,如冠、幂等。

厂——厂字旁,古代是一个独体字,读ǎn。《说文解字》中解释是:厂,山石之崖岩,人可居住。所以,部首为厂字旁的字大多与居住有关,如厅、厦、厨等。

4.偏旁部首

合体字的偏旁各有一定的位臵。偏旁相同,部位不同,有的可能就是形、音、义各不相同的汉字。

有一个汉字谜语是这样说的:‚一木口中栽,非困又非呆,若是把杏念,趁早别来猜。‛答案是‚束缚‛的‚束‛字。这个谜语就形象地反映了偏旁位臵的改变而导致产生不同汉字的现象。

合体字的偏旁部位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内外结构三种基本形式。(汉字形体结构的具体类型见下表)汉字形体结构类型表

结构形式 独体字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左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全包围结构 品字形结构

(三)汉字的识记

例字

人 入

忠 想 尘 是 笔 字 思 昌 蟹岗 笑 雷 草 意 竟 暴 薯 慧 舅 赛 器

明 从 相 请 珠 知 诚 钓 江好 刘 歌 唱 谢 树 锄 倒 搬 掰 辨 嫩 嗽懒 湘 闪 这 凶 庆 句 医 风 历 匹叵 屎 团 图 囚 回 困 园 众 森 品 聂 磊 晶

识记汉字就是我们常说的认识汉字和记忆汉字。

认识汉字,就是见到一个汉字,要能把它正确地读出来。记忆汉字就是不仅能把汉字正确地读出来,还要能正确地写出来。

怎样识记汉字呢? 1.利用拼音

汉语拼音是我们学习汉字的最有效工具。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拼音,就能认识。2.查字典

在小学阶段,要学会两种查字典的方法。部首查字法

当知道字形,不知道字音和字义时,可以用部首查字法。

部首 部首是汉字排查法中的一个名称。字典、词典按照字形结构,选取相同的部分作为分列编排被查字的门类。

部首不同于偏旁。偏旁是组成合体字的各个部分。部首则是字典、辞典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取其相同的部分,作为查字的依据,分部排列,相同的部分就是部首。偏旁和部首不是一回事,但有一定的关系。部首和偏旁的关系是:有些部首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总体来说偏旁的数量比部首多。

部首查字法的方法

第一步,找出被查字的部首,数清部首的笔画数。确定部首的方法是:

○1部首的一般位臵在字的上、下、左、右、外。如:合、直、压、实等字的部首在上部;思、孟、监、丞等字的部首在下部;阵、情、叶、海的等字部首在左边;数、邻、形、制等字的部首在右边;国、凶、匡等字的部首在外边。

○2一般位臵没有部首的在中坐找。中坐就是能托起或连接其他部位的中间部分。比如‚坐‛和‚幽‛中的‚土‛和‚山‛就是托起其它部分的,‚土‛和‚山‛就是中坐。‚夹‛和‚秉‛中的‚大‛和‚禾‛是连接其他部分的,‚大‛和‚禾‛就是中坐。○3中坐没有部首的在左上角找。比如,‚弱‛的部首是‚弓‛,‚嗣‛的部首是‚口‛,‚赣‛的部首是‚立‛。○4一个字有几个部首的,按这样的顺序找:取上不取下(‚节‛的部首是‚艹‛),取左不取右(‚朴‛的部首是‚木‛),取外不取内(‚闪‛的部首是‚门‛),取多不取少(‚意‛的部首是‚音‛),无从找部首的取第一笔。

“练一练”

你能找到下面字的部首吗?

头 查()部 囫 查()部 盔 查()部 却 查()部 栽 查()部 弥 查()部 婪 查()部 免 查()部

第二步,在‚部首检字表‛的‚部首目录‛中按笔画找到这个部首,看清这个部首旁边的页码。

第三步,按照目录所指示的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相应的页码,并从这个页码中找到要查的部首。

第四部,数清所查的字除去部首后的笔画,按照笔画顺序,从这个部里找到要查的字(《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和其它一些字典数的是整个字的笔画)。

第五步,在正文里找到该字。

部首查‚益‛三法

用部首查字法查‚益‛,可用三种方法查。

一是把‚益‛的起笔‚丶‛作为部首。《新编小学生字典》、《新华字典》、《3500常用字》中,能从‚丶‛部中查到这个字。

二是把‚益‛的头部‚丷‛作为部首。除了《新编小学生字典》、《新华字典》、《3500常用字》三种字典能查到外,还有《现代汉语词典》,能从这个部首中查到‚益‛字。三是把‚益‛字的‚皿‛字底作为部首。上面提到的四种工具书中,都可以从‚皿‛字部里查到。

很多工具书为了便于读者查阅,把一些字分别收到几个部首里。所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时,确定一个字的部首,思路要开阔,方法要灵活。

音序查字法

当知道字音,不知道字形和字义时采用音序查字法。音序查字法的方法是: 第一步,读准字音,确定音节。

第二步,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大写字母,再找到相应的音节,看清这个音节旁边的页码。

第四步,按照这个页码在字典正文中找到音节,按四声顺序找出要查的字。通过查字典,选择正确的义项,从而掌握汉字。

3.掌握字形字义

正确地掌握汉字,就是掌握汉字的形音义。(1)分辨字形

分辨字形主要集中在形近字。形成形近字主要是笔画的连接关系,笔画的长短,笔画的多少,偏旁部件的相似等原因。

①比较易错的笔画。有些字笔画很相似,要注意区别。比如:延——廷。②比较笔画的多少。有些字多一笔少一笔就会变成两外一个字。比如:今——令。③比较笔画的长短。有些字的某一笔如果变长或变短,就会变成另一个字。比如:末——未。

比较‚巳、已、己‛

‚巳、已、己‛这三个字形状只有细微的差别。一句口诀通过最后一笔的长短变化

把它们的不同点概括得很清楚:‚整堵巳,半堵已,不堵口的就念己‛。

巳,读sì(四)。我国农历用天干地支搭配起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巳是地支中的第六位。巳时就是上午9点到11点这段时间。巳字单用的时候很少,但由它组成的常用字却不少,奇异的‚异‛、领导的‚导‛、港口的‚港‛、巷子的‚巷‛等字都含有‚巳‛这个部件。

已,读yǐ(以)。这是个常用字,‚已‛是停止的意思,如‚不能自已‛,就是自己不能够停止下来的意思。由它组成的常用词语很多,如:已经、已往、已然、已知、不能自已、争论不已等。

己,读jǐ(几)。自己的己,也是常用的字。由它组成的常用字有:纪、起、配、杞、岂等。

④比较易错的部位。有些字的某个部位非常相近,要注意辨析具体部位的特点。这类字大多集中在形声字中,因为形旁或声旁不同,字的读音和意义也不相同。声旁相同,形旁不同,注意辨析形旁。如‚狐、孤、弧‛这几个字的声旁相同。‚狐‛的形旁是‚犭‛,用‚犭‛作形旁的字一般与兽类有关。‚孤‛的形旁是‚子‛,一般与小孩有关,孩子失去父母,当然是孤儿。‚弧‛的形旁是‚弓‛,用‚弓‛作形旁的字一般和弓箭有关系,‚弧‛的原意是木弓,现在引申为圆周的一段。了解了这些字形旁的意义,这几个字就不会写错用错。

正确区分‚班‛和‚斑‛

班,中间从‚刀‛,是分赐的意思,由‚分剔‛引申出排列、位次等意思。构成的常用词有:班次、班级、班车、班房等等。班师,原指调回出征的军队,后又指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班门弄斧的‚班‛,指鲁班,词的表面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实际比喻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本领。

斑:中间从‚文‛,原义为杂色的花纹,引申指纷繁的色彩。构成的常用词有:斑点、斑纹、斑白、斑驳、斑斓等等。‚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斑‛指豹子的斑纹,‚斑斑‛,指斑点的数量多,如‚血迹斑斑‛。有些形似的字不是形声字,要抓住特点进行比较。比如,‚炙‛和‚灸‛。‚炙‛是会意字,是用火烤肉。‚灸‛是形声字,形旁是‚火‛,用于‚针灸‛。

“你知道吗” 你写对了吗?

‚冒‛字头上是什么?‚冒‛字不是‚日‛字头,也不是‚曰‛字头。‚日‛和‚曰‛字的最后一笔是与两边的竖笔连在一起的。而‚冒‛字上半边最后一笔横,是与两边的竖笔分开的,而且,这一笔横还要缩进去一些,上边的这一部分要写得扁一点,两边要大出下面的‚目‛。你看看,上边的这一部分是不是正像一顶帽子戴在‚目‛字的头上呢?

‚日‛‚曰‛和‚冒‛字头上的部分虽然是形状相似,但意思完全不同。(2)分辨同音、近音字

同音字是读音相同,而意义没有任何联系的字。区别同音字,要联系语言环境,才能确定字形。比如,道——到,‚道‛用在道路、道理等语言环境中,而‚到‛用在到

达或去往等语言环境中。

近音字是读音相近,而意义没有任何联系的字。区别近音字,同样要联系语言环境,才能确定字形。比如,仿——放,‚仿‛用在效仿,照样做等语言环境中,‚放‛用在解除限制等语言环境中。

枇杷不是琵琶

明朝文人申石田有一次收到友人送来的一盒东西和一封信。信中说:‚送上琵琶请笑纳。‛但打开一看却是枇杷。

申石田回信说:‚承惠琵琶,开奁(lián)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 这位友人很羞愧,就作打油诗一首自讽: ‚枇杷不是此琵琶,怨恨当年识字差; 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萧管尽开花。‛

汉字是表意文字,使用时不能拿一个同音字代替,例如上面的一个‚枇‛字,同音字就有‚琵‛‚皮‛‚脾‛‚疲‛‚毗‛‚蚍‛等二十几个,怎能拿同音字随便使用呢?一般说来,汉字的形声字是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如上面的‚枇杷‛,它属于果类的,果从‚木‛,所以该用‚木‛旁。如果我们在这方面研究一下汉字的特点,写错别字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了。

错字惹祸

从前,有一户人家,父子俩在外做生意,婆媳俩在家里种地。父子俩忙不过来,就雇(gù)了一个帮手。一天,老父写了封信寄到家里。婆媳俩都不识字,就请人念信。那人看了信,说:‚生意不错,只是死了一个人。‛婆媳一听,就痛哭起来。同村一个人正准备外出,听到哭声,就问一个小孩是怎么回事。小孩信口答道:‚他们家死了一个人。‛后来,这个人碰巧遇到了做生意的父子俩,连忙说:‚你们还不赶快回家!你家死了一个人。‛父子俩一听,泪如雨下,立即连夜往回赶。回到家里,四个人一照面,都感到莫名其妙。互相询问了事情的原由,才知道是因信中写错了一个字引起的。信中把‚雇了一个人‛写成了‚故了一个人‛。

“练一练”

你能找出下面成语中的错别字吗?

扬琴的起源与演变 篇7

传统扬琴有“八音”(f—c2.实发24音)、“双十型”(d1—d3,实发30音)和”双十二型”(c—e3,实发36音)等型制。存在音域窄、音量小、调音难和不能转调等缺陷,表现力有限。

五十年代后,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作师密切合作,在保留传统和“横五纵二”音位规律的基础上,相继研制出三种类型的改良扬琴:

1.变音扬琴。它通过变化音阶中的半音关系进行转调。有“大、小转调杨琴”、“转盘转调杨琴”、“扳键转调扬琴”、“401型杨琴”和“401改进型扬琴”、“蝶式扬琴”等。

2.十二平均律扬琴。它利用健全平均律中的半音进行转调。有“律吕式大扬琴”、“501型扬琴”、“红旗十二平均律扬琴”、“八一型扬琴”和“全律活码大扬琴”。

3.电扬琴。它通过拾音器将振动声波变为电讯号,经放大器美化音色,由扬声器发出琴声。有“电扬琴”和“多用电扬琴”。

同时,相继研制出“踏板式止音器”、“银色扬琴缠弦”、“新式扬琴铜弦”、“扬琴多功能练功槌”、“滑音指套”、翔龙系列新式单音、和音琴笕、便携式高级琴盒等。

在上述扬琴中,除电扬琴系特色乐器外,其余在不同程度上具有音域宽广、音质优美、音响宏亮、调音迅速和转调方便等优点。经过反复实践,现阶段我国各文艺团体的艺术院校广泛采用的是“401型扬琴”及其改进型和“501型扬琴”。“红旗十二平均律扬琴”、“八一型扬琴”和“蝶式扬琴”亦在部分省市生根开花。

京剧的起源 篇8

我国的戏剧活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然而我国戏剧真正形成规模与体系是在元代以后。元代忽必烈建都北京之后,北京就一直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我国的戏剧艺术在此之后得到了飞速发展,元代的杂剧、明代的昆曲、清代的京剧、民国初新兴起的话剧等等。

京剧起源于“四大徽班”进京。

清代初期,北京不但盛行昆曲和江西的弋阳腔,还流行了许多全国其他的剧种,像陕西的秦腔、安徽的徽调、山西的梆子腔、湖北的汉调等。这些剧种都先后进入北京。在京剧没有诞生之前,北京就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之说。南昆,指的是从明代流传下来的昆曲,因原产地在江苏昆山而得名;北弋,指的是江西的弋阳腔,因流传于黄河以北而得名;东柳,指的是在山东一带流行的柳子腔;西梆,就是指陕西、山西的梆子腔。当时还有很多剧种也在北京登台亮相,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些都为京剧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被称为徽班鼻祖的“三庆班”到北京演出,之后,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三个徽班进京演出。这就是“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就是当时流行于安徽的徽剧剧团。徽剧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吸收了许多其他地方剧种的长处,最后形成了以二黄、昆腔、四平调、徽调等地方剧种为主要曲调的剧种。

“四大徽班”进京后,在吐字发音上不断地吸收京腔,更加丰富了“二黄”的曲调。

公元1828年(清道光八年),湖北的“楚班”演员也相继进京。“楚班”的曲调是以秦腔变化而成的“西皮”调为主,也兼用“二黄”调。楚调和徽调非常接近,所以在京的楚班和徽班经常同台演出,彼此相互吸收就产生了“皮黄戏”。这种以“西皮”调、“二黄”调两大声腔为主的演出形式,为后来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现在还有人称京剧为“皮黄戏”。

由此看来,推陈出新,博采众长是一个剧种乃至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之本。

(强生)

(配合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

上一篇:《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下一篇:心事的现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