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论文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论文(精选13篇)

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论文 篇1

1.水量水质联合调度

水资源配置不能只考虑水量调度,仅解决资源性缺水问题,还要同时研究水质调度,解决湿润地区由于社会经济集中发展超出水资源承载力时,造成水质性缺水问题。水质和水量问题是密切相关的,离开水质谈水量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在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对生态需水的研究。在确定调度方案时,要以生态为导向进行宏观调控,以全局最小的能耗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除考虑区域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外,还应综合考虑区域水能平衡、水盐平衡、水沙平衡和水量平衡,进行水量水质联合调度,以维护生态系统必需的水量和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2.水资源配置的保障体系

水资源配置牵涉到各方用水主体的利益,因此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是保障配置公正性的外部条件。还需要与水资源统一管理相融合。水资源配置是在水资源管理范围内的配置,只有加强管理,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建立相应的补偿激励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市场效力,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保证水资源配置的正常运行。

二、技术方法的改进

1.新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技术以其多学科交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尤其地理信息系统以其高效的空间数据管理和灵活的空间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将地理空间模型化,并存储在计算机中,便于对地理信息的快速查询、空间分析,以达到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模拟和预测的目的,在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发展,也很迅速。但目前大多数GIS仍是侧重于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和查询检索的初级阶段,空间分析、预测预报、决策支持功能很低,GIS在今后的应用中,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挖掘。近年来,模糊理论、对策论、博弈论、神经网络、基因算法在水资源领域的各个方面均有应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应用数学中的新理论、新方法,例如,粗糙集理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理论、物元可拓集理论、系统科学理论、模拟退火算法、混沌算法等数学建模理论和方法,以及计算工具性能的不断提高,为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随着这些理论方法的发展和应用能力的加强,以及这些方法与原有大系统分析和多目标决策等方法的结合,水资源配置的建模和求解方法将更趋完善。

2.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的完善

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论文 篇2

关键词:沱江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开发利用

1. 研究区概况

沱江为长江左岸一级支流,是流经四川盆地腹部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绵竹市九顶山,流至汉旺镇出山区进入成都平原,经德阳,先后纳石亭江、湔江及都江堰水系中的青白江、毗河,在金堂县的赵镇始称沱江。其下流经简阳、资阳、资中、内江、富顺等县市,于泸州市江阳区入长江,全长627.4千米,流域面积2.78万平方千米,其中四川省内面积2.56万平方千米,占沱江流域的92%。

沱江流域是我省人口集中,人口密度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我省国民经济基础条件最好,工农业生产最发达的中心地区,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沱江流域涉及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内江、乐山、眉山、宜宾、资阳等10地市的35个县(区),总人口约2000万,耕地面积1682.8万亩。

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 供水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末,沱江流域共建成各类水利基础设施13.52万处(不含地下水和其他水源工程),设计供水能力42.61亿立方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市供水系统形成一定规模。

流域内有县级以上行政区26个,供水量最大的是成都市为25807万立方米,占沱江流域总供水量的34.27%。整个沱江流域大部分地区的城市供水不足,难以维持正常需求。

2.2 水利灌溉

沱江流域内耕地面积1682.8万亩,灌区主要分布在上游平原区和中下游丘陵区,区内拥有都江堰东风渠及人民渠灌区、金堂九龙滩灌区、隆昌石盘滩灌区、威远长葫灌区等大型灌区,并基本达到设计灌面。大型灌区有效灌面占沱江有效灌面的49.9%,占沱江耕地面积的25%,由于水源的保障,粮食产量占到沱江流域的40%以上,因此大型骨干工程灌区在流域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2.3 发电

沱江干流规划23级电站,装机31.05万千瓦,目前已经实施了九龙滩等14级,装机17.86万千瓦;上游支流(湔江、石亭江、绵远河)干流规划44级电站,装机22.02万千瓦,目前已建成27级电站,装机12.03万千瓦。

2.4 航运

沱江自金堂至泸州航道里程496千米,已建成14座水利枢纽,改善航道172千米,除最上游九龙滩外,其余枢纽均建有船闸,基于沱江干流防洪要求,部分枢纽水位不衔接,存在枢纽间的变动回水区及天然河段。现有碍航滩险145个,航运尚受沱江枯水流量较小,水深不足,以及电站调峰影响。

3.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

3.1 水资源相对短缺,时空分布不均。

3.2 水资源的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3.3 供水不足,水体遭受污染,水环境日趋恶化。

3.4 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涵养差。

3.5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当地水资源开发潜力有限。

3.6 现有水利工程老化、年久失修,水量损失严重,效益衰减。

4. 沱江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沱江流域现状供水量为57.85亿立方米,其中本流域供水量32.5亿立方米,外流域供水量25.35亿立方米。规划水平年2020年,沱江流域供水量达70.63亿立方米,其中本流域供水量40.6亿立方米,外流域供水量36.03亿立方米。规划水平年2030年,沱江流域供水量达92.88亿立方米,其中本流域供水量45.20亿立方米,外流域供水量47.69亿立方米。

以上数据表明,沱江流域水量供求矛盾较大,应立足本流域挖潜和节流的基础上,考虑外流域调水方案。通过加大外流域调水,提高沱江流域的供水量,弥补流域中游和下游段的缺水情况。

5. 沱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研究

5.1 流域水资源配置思路与原则

沱江流域以全省3.5%的水资源不可能支撑全省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和产值,结合前人所做的大量工作,分析沱江的实际情况,解决沱江流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问题,最终出路是跨流域调水,结合沱江水资源分区特点,沱江流域水资源配置思路与原则如下。

沱江水资源配置以优先满足调出区合理用水,维护健康沱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妥善处理好沱江流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保障城乡饮水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状况。

沱江上游地区治理与保护相结合,重点是德阳市、成都市节水治污问题,关注因水质造成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沱江中游地区节水治污优先,综合治理水环境,通过流域挖潜(开展已成灌区节水改造)和跨流域调水(新建毗河供水工程),满足中游区社会经济需水要求,保障供水和粮食安全;沱江下游地区节水治污优先,注重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通过流域挖潜和跨流域调水(新建向家坝供水工程、小井沟水库工程等),保障供水和粮食安全。供水以生态和生活优先,最后生产。

5.2 流域河道内与河道外水资源总体配置

经计算,规划水平年2020年,沱江河道外社会经济配水76.65亿立方米、河道内配水12.18亿立方米,未利用水量68.55亿立方米。到2030年,沱江河道外社会经济配水92.89亿立方米、河道内配水12.18亿立方米,未利用水量68.29亿立方米。

6. 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案及管理对策

根据流域地形地貌、河流自身特点,以及国民经济生产力布局,结合河段划分为沱江上游区、沱江中游区、沱江下游区。

6.1 城市供水

沱江上游区,在维持现有取水工程的前提下,对地下水过度开采区域进行控制,主要考虑通过都江堰输水调度,人民渠为其补水,同时考虑充分利用边缘山区河流水资源,新建一批水源工程解决流域城市供水问题。

沱江中游区,在维持现有取水工程的前提下,沱江左岸主要考虑通过都江堰调度,东风渠为其供水;在2020年前,沱江右岸主要考虑新建毗河供水工程,解决简阳、雁江区沱江右岸以及乐至、安岳(流域外)城市供水问题。

沱江下游区,在维持现有取水工程的前提下,在蒙溪河上新建两河口水库解决资中县、内江城区近期城市供水,考虑在岷江流域新建小井沟水库解决自贡城区2020年供水,在金沙江干流新建向家坝供水工程解决内江城区、隆昌县、自贡城区2030年城市供水。

6.2 农村供水

农村供水相对比较分散,以小微型水利、开采地下水为主,结合大中型骨干工程解决。通过新建毗河供水工程解决沱江中游右岸干旱死角,通过新建向家坝供水工程解决沱江下游区农村供水问题,以及流域内新建的大中型水库解决局部区域的农村供水问题。

6.3 灌溉

以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为主,通过新建毗河供水工程和中小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大幅度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6.4 水力发电

沱江上游山区水能资源开发以引水式电站开发,电站开发应严格执行现行环境政策,按规定下泄河道内生态水量。对已开发的电站修改其调度运行方式,减少脱水河(时)段的出现。

6.5 航运

沱江干流水力发电24级梯级中,梯级间有16处不衔接,最大水位相差10.5米,出现梯级间长短不同的天然河段,未形成连续渠化航道,应进行航道整治,实现金堂至泸州496千米全线渠化。

6.6 水资源系及水生态保护

沱江干流水质不容乐观,上中游受到较大程度的污染,水环境逐步恶化,如不加强废污水治理,总体水质将进一步恶化。为使沱江水环境得到改善,重点应加快制度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治理工业及生活污染源,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进一步深化水域环境管理,切实搞好水域环境治理和保护,并加强水(环境)功能区纳污总量控制,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排污口设置审批、水质监测,保障鱼类天然的水域生存环境。

6.7 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

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包括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水资源利用管理应在相关的流域或者河段规划指导下进行。沱江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与四川省的总体发展相互协调。沱江流域应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点,以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水资源合理开发与优化配置为重点,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西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7. 结语

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专业资料室;信息资源;合理配置

高校专业资料室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文献信息机构,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责是为本专业资料保管和阅览、搜集、整理和研究本专业信息资料,为本专业师生开展文献信息服务。在网络环境下,专业资料室的各项工作应适应当前的现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传统服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提供准确、及时的文献信息服务,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1.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的涵义

信息资源配置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模式,将各种信息合理颁布和存贮在不同的信息机构的一种信息活动,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配置:一是时间上的配置。指信息资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3种时态上的配置;由于信息资源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它在时间上的配置对其信息服务有着较大的影响;二是空间上的配置,指信息资源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布;三是数量上的配置,包括存量配置和增量配置,也就是对已有信息资源和新开发出的信息资源进行配置。

专业资料室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立足本专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整个大环境的信息资源,对本单位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和经费的合理开支,达到经费投入的最大效益,从而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2.高校专业资料室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

2.1 经济效益原则

将有限的资料经费有选择的分配在传统印刷文献与数字资源和其它相关设备上,使其发挥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整体性原则

在以前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专业资料室归属院系管理,与校园图书馆缺乏协调与联系,而造成经济浪费,重复收藏等一系列问题。在进行信息资源配置时,各专业资料室应在call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所提出的“整体规则,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联合保障”的方针指导下,进行整体战略思考,各司其职,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又相互协调,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避免文献资源的重复配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2.3 系统性原则

即从时间、空间、数量三个方面,尽可能保持信息资源的全面性、完整性、连续性,特别是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文献信息的系统性,这才是专业资源室存在的意义所在。

2.4 供需原则

根据教学、科研的需求,读者层面的改变,调整资料室在各类文献资源配置上的比例,跟随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而做相应的调整,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实践活动合理性的判断标准是(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而以上四个原则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出发而确定的。在专业资源室的信息资源的配置时如果我们逆循上述原则,就能保证我们实际工作的合理性。

3.高校专业资料室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的策略

3.1 做好前期调查分析

高校专业资料室在经费投入前做好三个调查:一是利用率调查。在一定时期内,选定相关种类室藏文献资源的用户,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性调查,获得利用率数据,从而为室藏的合理配置提供数据保障。二是经济性分析,能否以最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通过购买或高校联合引进国内外商业数据库,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如通过协调本室与校图书馆之间文献信息资源配置,利用馆借或文献传递服务实现资源共享,避免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三是用户信息分析,即经常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了解用户的满意程度,专业资料室是最直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能较真实、及时地收集到用户对文献资源配置的满意度,根据他们的意见来调整文献资源的配置。

3.2 联合引进数据库

在校图书馆参加了calls文理中心或工程中心组团的联合采购的情况下,专业资料室可根据自身的需要。联络相关专业的资料室共同为校图书馆提供需购买数据库的种类,校图书馆可根据本校的情况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在充分交流协调的基础上,与数据商进行联合谈判,联合协议,以团体优惠价格组织引进数据库,这样既节约了经费,又做到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充分体现了资源共享的宗旨。

3.3 突出专业数据库的建设

专业资料室文献资源合理配置时,要突出专业特色,高校的专业资料室是各校院系的下属单位,它的成立是有很强的学科和专业特点的,而且在文献信息资源的存贮上有很强的系统性、连续性、侧重性。因此在文献资源配置时应加强对重点学科和专业文献资源的投入,在继承专业文献资料历史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形成专业资料室的室藏特色,并建设专业资料数据库。

3.4 挖掘免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在internet中,一些数据库可提供免费检索,如美国uncover公司有170000种期刊的论文目次可提供网上免费检索服务,其中约1/3附有论文摘要;这些电子期刊和工程技术文献可免费供用,如美国IBM公司主页中收集了自1971年以来的全部美国专利文献,可免费下载。这些不用付费且可信度较高的网络信息资源,是专业资料室配置信息资源的首要选择,要认真收集,合理利用。

3.5 重视馆际互借

馆际互借使得专业资料室可以采取保障专业室藏,辅以馆际互借的方式来优化自己的资源配置,由于专业资料室的经费有限,而现今的学科发展迅速,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日益增多,在信息配置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而馆际互借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快捷而方便的方法。

3.6 提高专业资料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合作意识

在专业资料室文献资料合理配置的工作中,管理人员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即工作的执行者,又是工作的协调者,还是工作的建议者。所以管理人员的认识程度,知识素养,工作态度决定了文献合理配置的可信度。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认识到专业资料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他们的工作地位,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重视他们提出的合理化的建议,支持他们的工作计划,为院系的专业和重点学科的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胡辉华.合理性问题[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199-200.

[2]涂湘波.省内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J].图书馆,2008,137.

[3]穆南.高校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B].科技情报开展与经济,2008(7).

[4]罗群英.论高校专业资料室的数字化建设[J].图书馆论坛,2006(1).

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论文 篇4

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现状及合理配置

体育教学资源是学校进行健康教育、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现象逐渐凸显出来,只有合理配置体育教学资源才能把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最佳的效能,才能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作 者:李凤珍 Li Fengzhen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江西,南昌,330013 刊 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资源   现状   合理配置  

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论文 篇5

洪湖市新滩镇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周华明

副组长:李长发 张振涛 胡旭东

成员:程昌云 胡永斌 李永安王 进 张毅君 高加坤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程昌云同志兼任。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知识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是解决了“有学上”之后,逐步解决“上好学”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缩小校际差距、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提高教育质量的本质要求。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本质属性的要求,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法定职责,更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

措,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宽松的环境。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 学校的均衡发展,因为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实施机构。

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 ——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5.均衡发展“八大均衡”:入学权利和入学机会实现均衡发展,区域间实现均衡发展,城乡间实现均衡发展,校际间实现均衡发展,学生间实现均衡发展,不同类别、不同级别教育间实现均衡发展,教育质量实现均衡发展,教育结果在学校教育中和受教育者间实现均衡发展。

二、湖北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摘要)

总体目标

到2015年,使我省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师资水平、生源分布、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切实体现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平等性原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教育质量一体化。学校、学生、教师、教学四位一体的评价制度基本建立。生源分布均衡,择校现象有效缓解。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办学质量差距缩小,教育质量整体明显提高。

2、师资配备均衡化。教师编制配备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教师补充渠道畅通、科学。县域内教师的定

期交流形成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制度健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3、基础设施标准化。学校数量、规模满足生源变化的需求。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设备符合要求。

实施措施

配套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义务教育关爱工程”等“四项工程”。

1、实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一是激励“优者从教”。加大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的力度。实行“双岗计划”,推行“师范生顶岗实习、农村教师脱岗培训”。实施“启明星计划”,从城镇学校选派优秀校长教师,到乡村中小学任职任教。实施“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二是保障“教者从优”。对在农村任教满30年、贡献突出的教师,设立荣誉称号予以表彰奖励。实现农村教师培训全覆盖。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计划”。实施“楚天中小学教师校长卓越工程”,培养一批教育家型的教师和校长。加强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培养培训,重视后备人才建设。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教师的师德标准和考核办法。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考核的首要内容,实行 “一票否决制”。每年评选十

大“荆楚师德楷模”,树立师德典型。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监督和查处机制。四是完善管理制度。全省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统一组织中小学新进教师考试,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逐步建立“省考、县管、校用”的教师管理体制。

2、实施“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建立义务教育质量标准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提升机制,整体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加强德育工作,建设一批德育精品课程、一批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一批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和备课组建设。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国家课程,加强地方课程建设,鼓励学校根据自

身特点开发校本课程。积极推行小班教学,逐步达到小学每班35人以下、初中40人以下。落实国家体音美课程计划,完善学生升学体育考试和体音美学业水平评价办法。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建立学习困难生帮扶机制。健全防止与控制学生辍学和动员辍学学生复学机制。广泛开展“湖北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学生、教师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建立学生体质监测和免费健康检查制度,加强学生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提倡合理膳食,改善营养状况。落实体育大课间,深入开展中小学“大家唱、大家跳”等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加强国防教育。大力推进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提高农村学校语言文

字水平。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禁增加课时和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探索率先在小学低年级实现学生家庭书面作业零负担。

3、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以县域为单位,以乡镇为重点,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按县确定“永久保留”、“过渡性保留”、“撤销”三类学校名单。制定学校建设标准,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提高学校装备水平。从2010年起,以县域为单位,统筹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提高综合效益。在县域内统一义务教育学校的标识。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促进优质教

育资源共享,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水平。

4、实施“义务教育关爱工程”。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探索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寄宿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建立残疾儿童确认、登记和组织入学制度,完善随班就读制度,切实保障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小学阶段特殊教育原则上集中在县(市、区)进行,初中、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原则上集中市(州)进行;加强特殊教育师

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教教师比例。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创新立体帮扶机制,关爱弱势群体。

保障条件

为保障此项工作顺利推进,重点落实“两项机制”,开展“两个创建(评选)活动”。

1、探索建立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投入机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筹资政策,探索县(市、区)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长效机制,激励地方政府加大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资金投入;加强政策引导,统筹使用中央和省在县域内相关项目的经费,主要投向均衡发展。

2、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价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义务教育均

衡发展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评价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库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库,逐步建立和完善经常性、过程性、客观性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督导机制;进一步完善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制定出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加强对各地教育质量监测,切实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落到实处。开展探索建立省域基础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体系、改革教育督导运行机制两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3、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对于经过省级综合督导评估认定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要求的县(市、区),授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市、区)”的称号。2010年开始开展创建活动,2012年开始接受申请。

4、开展湖北省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评选活动。制定《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评选办法》,从2010年开始,每两年开展一次地方教育制度创新评选活动。对于获奖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成绩

1.各级政府加大投入,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基础建设经费,学校办学条件大大改善。2010年223.7万元新建塑胶运动场、水泥校道、门房安装电动本校门和对教学楼进行装修改造;2012年投入

60万元对学生食堂进行改扩建和校园环境进行改造;2013年投入54万元搭建学生舞台,新建文化长廊和实施校园绿化工程。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生活用房生均达到国家标准,校园环境优美。

2.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校教学设备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学校建成标准化实验室3个,计算机室1个,多媒体教室1个,班班通教室13个,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心理(卫生)咨询室、科技活动室等一应俱全。各室装备按二类及以上标准配备齐全。3.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现有学生数536人,教学班12

个,平均班额45人。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分班采用电脑平均分配学生,各班科任教师配备均衡,课程设置按国家标准设置,学生文体活动时间充足,各项活动丰富多彩,学生课业负担安排合理,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高。

4.重视师资培训,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学校保障教师培训经费,2010年培训经费占公用经费投入5%。2011年培训经费占公用经费投入5%。2012年培训经费占公用经费投入6%。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比教学活动”的开展,宣起校际交流和校本教研活动的高

山区水土保持工程的合理配置研究 篇6

本文介绍了在东北黑土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坡面条件下各类水保工程措施的合理配置,有效控制了山区水土流失,充分发挥了小流域的.水保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促进了市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 者:王文常 郁俊明 陈广勇  作者单位:王文常(黑龙江省穆棱市磨刀石镇政府,黑龙江,穆棱,157500)

郁俊明(山东省临沂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临沂,276000)

陈广勇(黑龙江省穆棱市水保站,黑龙江,穆棱,157500)

刊 名:陕西水利 英文刊名:SHAANXI WATER RESOURCES 年,卷(期):2010 ”"(3) 分类号:S157.2 关键词:水土保持   合理配置   东北黑土区  

★ 水资源分配研究论文

★ 完善我国水资源流域管理制度

★ 中小河流域堤防工程设计研究论文

★ 区域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治理的研究论文

★ 正确配置路由协议合理使用路由器资源

★ 如何合理拟定论文提纲

★ 水资源安全工程的论文

★ 高中化学教育资源的配置研究

★ 珠江流域的经济合作分析论文

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论文 篇7

石羊河流域主要包括甘肃的武威和金昌两市及内蒙古的阿右旗等地, 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中国最大的镍铂族金属生产基地、流域下游的民勤和阿右旗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 石羊河径流的地表水和径流下渗形成的地下水几乎是该流域可利用的唯一水源。自古以来, 该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一直存在, 近些年, 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工农业用水量大幅度的提高, 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 据有关资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流域水资源供需缺口高达35%-40%左右。水资源短缺一方面从总体上制约了该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又导致地区之间、经济各产业各部门之间、经济与生态建设之间对水资源的激烈争夺。

一、用价格机制调节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动因

(一) 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结构性矛盾日趋显著

1. 地区之间的矛盾。

石羊河流域的上游包括武威的天祝县、金昌市的永昌县、中游主要为武威的凉州区、古浪县、金昌的金川区、下游为武威的民勤县和内蒙古的阿拉善右旗。自有史料记载以来, 石羊河流域上下游之间的争水矛盾就延绵不断。

2. 产业之间的矛盾。

石羊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甘肃重要的粮仓, 也正是这种地位, 导致该流域的武威市在产业定位方面一直以种植业为主, 除金昌由于龙首山特大型镍铂族金属矿藏发现而建立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外, 无论是“一五”、“二五”还是“三线建设”时期, 国家均未在武威境内安排大型工业企业, 其原因可能是当时的决策者认为, 大型工业产业的运行会挤占流域中下游数百万农民赖以生存的农业用水, 即使在今天, 无论是地方领导还是企业决策者, 在该流域投资时, 也必然要考虑水资源的竞争问题, 尽管单位水资源在工业产业的收益要高于农业产业, 但面对数百万以农业为生的农民生计问题, 任何决策者都有可能望而却步。

3. 经济与生态之间的矛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本保障, 但长期以来生态价值既没有被纳入地方GDP核算体系, 也没有真正被决策者重视, 石羊河流域的生产者在追求财富的激励中, 上游挤占下游用水, 处于下游的民勤等地拼命超量抽取地下水用于农业生产, 挤占生态用水。据大量有关资料记载, 20世纪50年代, 民勤的湖区水草丰美, 碧波荡漾;多数地区的地下水深度在3—5米以内, 此后快速下降, 60年代湖区消失, 80年代地下水下降至数十米, 近几年有些地方降至300米以下, 水质严重矿化;地下水超采的结果是地表植被大面积的枯死, 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土壤沙化、流沙肆意侵占农田、村庄, 农业收益大幅度下降, 人居环境极度恶劣。

(二) 水资源成本与价格的背离

2007年以前, 石羊河流域的各类用水价格基本上是对计划经济年代的沿袭, 既没有用价格体系反映出水资源的稀缺性, 也没有反映其成本的变化。根据有关资料, 武威全市城镇居民平均水价1.38元/吨, 工商业的1.40元/吨, 而制水成本1.60/吨元;农业灌溉所用的水库、灌区农业供水总成本在0.10~0.15元/m3, 而基本水费每年2元/亩, 远低于水利部门的管护成本, 井水灌区井每年8元/亩, 在一些地区农民自建机井后没有缴纳水费 (金昌市的情况与武威相似) 。2007年4月后, 按照《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精神, 武威和金昌两市进行了水资源价格改革, 对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价格适度上调, 尽管上调的幅度较大, 如武威居民生活用水每吨调整为1.50元;行政事业单位用水调整为每吨1.75元;经营性用水调整为每吨2.90元;工业用水调整为每吨1.90元;特种行业用水每吨为12.0元, 但由于近几年CPI指数、GDP价格指数、农产品价格指数和工资大幅度增加, 上升的水资源名义价格依然没有反映出水资源的真实价格, 水资源生产管理部门仍然处于成本与销售价格倒挂状态, 以致城市供水管网成本难以补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 渠系利用率低的状态, 其结果是财政负担越来越严重, 如2011年, 财政部门给武威水利部门的补贴就高达3000多万元。

(三) 水资源使用效率的差异巨大

利用各地2011年的有关统计数据, 按照各地产业结构的权重, 我们用加权平均法测算了武威、金昌和民勤当年各产业万元GDP耗水量, 结果如表1。

注:表中各产业价格为当年价, 水资源的消耗没有考虑重复利用。考虑到全国各地产业结构的巨大差异, 无法将其与全国其他地区进行比较。

由上表可以看出, 水资源的效率既有产业之间的差异, 也有地区之间的差异。其中, 工业方面, 武威的水资源效率要高于金昌的, 可能原因是武威的工业以中小型加工业为主, 金昌的以耗水量较大采掘和有色金属冶炼为主;农业方面, 金昌的单位水资源效率最高, 其次是武威, 最低的是民勤, 这可能反映的是三地农业产业的种植方式和水利基础设施的差异, 因为金昌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较大, 使得当地的农业现代设施和技术水平较高, 致使单位农业产出水资源消耗比较低。服务业方面, 金昌的水资源效率最高, 其次是武威, 最低的是民勤;其原因在于金昌的居民收入水平较高, 同等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要高于武威和民勤的。

二、用价格机制调节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理论依据

(一) 经济效率理论

经济效率主要是指帕累托效率 (Pareto Efficiency)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 (Vilfredo Pareto) 提出的:对于某种经济资源的配置, 如果不存在其他生产上可行的配置, 使得该经济中所有个人至少和他们在初始时情况一样良好, 而且至少有一个人的情况比初始时严格更好, 那么这个资源配置就是最优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 (John Hicks) 进一步将其表述为:如果从一种社会状态到另一种社会状态的变化, 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增加, 而同时又没有使任何一个人的福利减少, 那么, 这种变化就是社会所希望的帕累托改进。而如果一种社会状态的任何一种变化, 都不能够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增加, 而同时又没有使任何一个人的福利减少, 那么, 这种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显然, 在经济效率的界定中, 隐含了一个基本的衡量尺度———价格, 即:在经济社会,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 衡量其福利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财富数量的增减。当一种配置使全社会的总收益达到最大化时, 我们可以认为是帕累托最优。

水资源是生产的一个重要的投入品, 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 经过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 各生产者达到最优生产可能性边界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 , 使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最优。反之, 没有价格衡量, 水资源的效率高低则无从谈起。

(二) 公共物品理论

与其他自然资源相比, 水资源自然属性复杂, 具有显著的“公共性”特征。水资源往往以流域为单元, 跨越多个行政区域, 在水资源的开发和治理活动中, 不同地区之间容易产生利益冲突。水资源具有多种经济用途, 如供水、灌溉、发电、养殖、航运、旅游等, 不同地区之间、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因用途不同而存在着利益协调问题。一方面, 由于水资源本身的流动性、循环性, 流域的水文边界与行政边界交叉分布, 水资源开发和使用整体关联度强, 使得水资源的使用往往具有联合消费、共同受益的“非排他性”特征。但也由于其稀缺性而存在“竞争性”, 这种竞争性在“水资源无价”的理念下, 会产生过度使用甚至滥用的“公地悲剧”。另一方面, 一个地区购买 (生产并消费) 的地方公共产品有可能影响其他地区的效用水平。这种“外部性”的影响是多向的, 有时是正的影响, 有时是负的影响。例如大型水库工程的建设和改造, 对下游地区带来防洪、灌溉和供水等多方面的便利和好处, 但上游地区厂矿、生活垃圾的污染也会对下游地区的生产生活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同时, 上游地区依靠地理之便, 优先过度使用有限的水资源, 出现“搭便车”效应。

(三) 水资源生态环境价值论

水资源既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也是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因子, 其审美价值和存在价值都是其他任何资源无法替代的。同时, 丰富优质的水资源, 不仅具有满足当代人眼前所利用的经济使用效益, 而且具有未来及后代人所能享用的效益和维持当代或未来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对水环境的要求必然会不断提高。水资源的流量和质量都是自然形成的, 而且一旦使用速率控制在再生或同化能力之内就可迅速恢复。但当水资源被过度提取时, 则水资源的良性循环被打破, 向水体中注入太多的营养物和污水时, 水体降解废物的能力会丧失。随着“资源价值”、“环境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公众的广泛认同, 从环境资源角度评价水资源的价值能比较全面考虑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及环境等发挥的效益, 也能充分体现水资源的效用价值。

(四) 公平正义理论

罗尔斯认为“正义的原则是一种公平的协议或契约的结果”, 正义体现为“自由、平等和‘最小的最大原则’”之中。人类对水资源的使用、既要考虑地区之间的公平、也要考虑人类延续发展的代际之间的公平。如果上游地区拦截了下游的水资源, 或者对于一些上游地区做出的诸多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限制, 却没有予以必要的利益补偿和经济激励的属于地区之间的不公平, 如果过度利用水资源, 破坏水环境, 或者经济用水过度挤占生态用水, 造成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 则是代际之间的不公平。通过价格机制, 调节上下游之间、代际之间的水资源分配, 实现地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 也将更加有利于达到相关区域内的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发展、共生和共赢。

三、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价格测算

(一)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成本构成

1. 水资源费。

水资源费即使用者从水资源所有者中获得使用权的成本。水资源作为一种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和战略物资, 其所有权属国家所有, 地方各级政府及其相关产业部门则是水资源的使用者。如果不征收水资源费, 则可能导致流域上下游水资源贫富不均地区在水资源使用上的不公平, 不利于理顺水资源使用、管理等诸多环节中的利益关系。

2. 水资源的加工成本费用和合理收益。

加工成本费用应包括基建投资、管理费、运行维护费和税金。合理收益是投资利润, 可根据工程类型, 目标及发展阶段提出利润率的大小。管理费除供水工程的日常管理费用外, 还应当包括水资源的管理费用, 主要有水资源勘察、评价、规划、管理等内容。

3. 水资源使用的消极外部性补偿。

主要指水资源过度开发使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业废水的过量排放造成的水环境失衡和下游水体利用功能丧失等补偿费用。

(二) 水资源价格的确定

从理论上来说, 水资源最优价格应该采用边际成本定价法:即P=MR=MC, (P为价格, MR为边际收益, MC为边际成本) , 考虑到水资源的MR和MC构成复杂、难以测算, 加之水资源产生的外部性具有不确定等一系列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采用模型法进行价格确定。在已有的有关价格问题的文献中, 对静态的价格模型研究的较多, 而对动态的价格模型研究的较少。高峰和许建中构建了一个动态模型, 并对其价格向量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

模型 (1) 中, P (t) 为t期的价格向量, r为已知利率;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B为投资系数矩阵。该模型表明:当水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 相应的价格向量应有以下几部分构成:水资源的价格、供水工程固定资产利息和供水工程固定资产的损失 (或增值) 。

假设一:矩阵 (I-A) -1准0, B准0且是非奇异矩阵;假设二:矩阵[ (1+r) I- (I-A) B-1]是非奇异矩阵。则矩阵B (I-A) -1显然是非负的, 且是不可分拆的, 用ρi表示矩阵B (I-A) -1的所有特征根 (令ρi≠0) , 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为hi (i=1, 2, 3, …n) , 由Frobenius定理可知, 矩阵B (I-A) -1有Frobenius根, 令其为ρi, 则ρi>0, 且是模最大的单根。

进一步的, 他们在对模型 (1) 经过变换后, 得出如下与Frobenius根相联系的特解, 即

模型 (2) 中, li为常数, ηit为矩阵的特征根, 为对应于ηit的特征向量。

由以上模型可知, 当水资源均衡价格向量按 (2) 变化时, 均衡价格向量最稳定。

将武威和金昌的相关数据代入模型 (2) , 我们初步测算出了2011年两市各类用途的水资源价格, 如表2 (考虑到石羊河径流形成的特性, 我们忽略了其季节性的价格变化, 具体计算过程略) 。

单位:人民币元/m3

注:实际值为定额内的价格;测算值中没有包括水资源正外部性产生的价值

由上表可以看出, 即使经过2007年水资源价格调整, 两市的水资源价格依然全部低于我们用模型测算的结果, 特别是农业用水, 两市的价格均为成本的十分之一左右。出现如此大的差异, 可能是地方政府在测算成本时没有考虑水利 (管网) 设施投资的机会成本和管理部门运行成本的缘故。

四、价格机制调节水资源配置的途径

(一) 建立水权账户

2002年我国的《水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流域水权管理的主体自上而下包括中央政府 (国务院) 、流域管理委员会、各级地方政府, 处于不同层次上的流域水权管理主体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制订各流域的分水方案, 进行初始水权的界定工作。按照此规定,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主体为石羊河流域管理局及武威和金昌两市的水务部门, 该管理主体按照优先考虑水资源基本需求和生态环境需求、保障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时间优先、地域优先、承认现状、合理利用、公平与效率兼顾公平优先以及留有余量原则, 分门别类的建立三类主体明确的水权账户:第一类是基本用水账户, 主要包括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经营性用水、农业用水等, 这类用水在规定的限额内, 维持现行的价格;第二类为小额超量用水账户, 该账户可以规定各类使用者用水额度在超出基本用水一定的范围内, 比如10%, 价格增加至测算的水资源实际边际成本点;第三类为大额超量用水账户, 这个账户规定, 如果用户实际用水超过一定的数量, 则用户支付的价格要超过水资源边际成本的数倍乃至数十倍。

(二) 建立水权交易制度

水权交易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但水权交易最终能否达到这个目的,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权交易制度完善与否, 因为水权交易制度可以避免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提高了水资源分配的灵活性, 起到了节约用水的作用。交易制度的核心就是需要建立一套明确的交易规则和交易程序。通过制定交易规则, 为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提供行为准则, 同时建立起水权交易监管模式。

根据石羊河流域的实际, 在建立和完善水权交易制度的基础上, 采用拍卖的形式进行水资源交易, 即在政府相关部门搭建的交易平台上, 各类水权的所有者和需求者定期用出价竞买的形式进行交易, 使使用效率最高者获得最大数量的水资源使用权, 从而逐步提高全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截止到目前, 我国一些地方尝试用价格机制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水资源的交易, 如浙江东阳和义乌两市之间, 但多数流域的水资源配置都是用政府行政管制的手段来进行的, 特别是同地区不同产业和不同用途之间用价格机制配置水资源的例子尚没有看到, 相关的理论研究在权威刊物上也不多见。探索用价格机制对内陆河流域进行水资源的配置是避免行政管制模式缺陷, 政府失灵、优化全流域水资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我们期望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摘要:用政府行政管制模式是我国配置水资源的主要模式, 本文在分析用价格机制调节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动因的基础上, 以水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为支撑, 分析了该流域水资源的成本构成, 用高峰等提出的动态模型测算了武威和金昌两市各种用途水资源的价格, 最后, 探讨了用建立水权账户和交易制度等实现价格机制调节水资源配置的途径。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价格机制,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文行, 段争虎.石羊河流域经济问题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1.

[2]甘肃省水利厅,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S〕.2007.

[3]王培华.清代河西走廊的水利纷争及其原因——黑河、石羊河流域水利纠纷的个案考察〔J〕.清史研究, 2004 (2) .

[4]周德兴.沧桑石羊河〔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7 (11) .

[5]武威市物价局。武威市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方案、武威市城市供水价格改革方案〔S〕.2007.

[6]金昌市城市供水价格改革方案、金昌市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方案〔S〕.2007.

[7]高程.布坎南与罗尔斯主义观的同与异〔J〕.读书, 2010 (9) .

[8]高峰, 许建中.我国农业水资源状况与水价理论分析〔J〕, 灌溉排水学报, 2003 (12) .

[9]董文虎.水权、水价、水市场理论与实践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2.

合理配置京津冀水资源 篇8

一是要积极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水资源配置格局。

请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对京津冀水资源配置进行顶层设计规划,同时要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的完善和落实,破解地方保护的桎梏,做到京津冀三地一盘棋,合理利用配置水资源。

京津冀地区既要加强需求管理,严格控制用水需求过快增长、合理调整用水结构与格局,采取有保有退的措施,使得用水需求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同时,要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控制标准,按照优先使用外调水、加大污水处理回用及海水利用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控制使用地下水、合理利用地表水的原则,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供水安全。

二是京津冀要通力合作,推动引滦流域水源保护工作的开展落实。

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论文 篇9

基于石羊河流域绿洲农业发展对水资源转化影响机理的分析,概化了影响流域水资源转化的主要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要素和反映水资源转化响应结果的状态变量,建立了以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要素为输入端、以水资源转化响应结果为输出端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多年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训练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其精度达到了预期要求.利用该模型能够进行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对水资源转化影响的模拟研究.

作 者:陈俭煌 魏晓妹 马岚 CHEN Jian-huang WEI Xiao-mei MA Lan 作者单位:陈俭煌,CHEN Jian-huang(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荆州,434000)

魏晓妹,马岚,WEI Xiao-mei,MA Lan(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论文 篇10

厉以宁指出:“资源配置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较高的层次是指资源如何分配于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生产单位,其合理性反映于如何使每一种资源能够有效地配置于最适宜的使用方面;较低的层次是指:在资源分配为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生产单位、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何组织并利用这些资源,其合理性反映于如何有效地利用它们,使之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

对科技旅游资源的配置也应从这两个层次来阐释。宏观层次上的配置是指对于某一科技旅游资源要不要开发,或者是选择对哪些科技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这将判定是使其为旅游产业所利用,还是为其他产业部门所利用或闲置。在这一层面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科技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的问题。微观层次上的配置是指对已决定开发的科技旅游资源如何开发,以使其最合理的被利用。其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科技旅游景观设计建造、服务的供给等问题。

以下将具体分析科技旅游资源的特性对这两个层次配置的影响。

2.2 对评判科技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影响

2.2.1 评价科技旅游资源自身价值时应更注重科技性

旅游资源自身一般具有观赏、历史、科技、社会文化和娱乐等几方面价值,不同旅游资源所蕴涵的各方面的价值内涵和大小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旅游资源具有异质性或价值(吸引力)的不同指向性。科技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就是指向科技价值的,尽管它也会包含其他方面的价值,但其价值(吸引力)的核心是其科技性。所以,我们在进行科技旅游资源自身价值评价时应以科技价值的比较为主。并以综合价值的比较为辅助参照。

2.2.2 评价科技旅游资源自身价值时应更注重体验性

我国科技旅游市场范围狭窄,原因之一就是旅游者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相对不高,对科技旅游产品的感知力和偏好不强,不能与其产生精神共鸣和情感激荡。而科技旅游资源本身的特点就是科技性较强,需要具有较高“欣赏”能力的旅游者。既然无法在短期内提高旅游者的文化素养和欣赏水平,就应该在科技旅游资源选择和开发上做文章。在科技旅游资源自身评价中。应充分考虑到各项评价指标的体验价值,即人们能够感受体验并欣赏享受到的科技旅游资源的科技价值及其他价值的程度。否则,如果选中一项体验价值较低的科技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或者导致开发后吸引力不强而无法获益、或者是为了增加体验性而导致开发成本的增加。

2.2.3 评价科技旅游资源自身价值时应考虑与旅游业的结合度

科技旅游资源往往与其他产业单位密切相关,它既可能是其他产业单位的生产设备、设施、仪器,也可能是生产过程或生产成果。这种高度相关性一方面是科技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来源之一,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其价值有所降低,因为无论是工业企业还是科研单位或是高等院校都有自己专门业务,不宜为人打扰,从而也就降低了科技旅游资源的可体验性。其他产业之所以乐于搞科技旅游就是因为可以产生范围经济,也就是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利用原有的资源进行其他方面的生产以获得更多的收益。然而在利用同种资源进行多种生产时必须考虑到两种生产能否有效结合问题,如果无法有效结合。就不宜将该资源用于两种用途。所以;在对科技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时,一定要考虑这两方面的结合问题,也就是该资源能在何种程度上与旅游相结合,从而判断其开发价值的大小。

2.3 对科技旅游资源设计开发过程的影响

2.3.1 科技旅游资源的设计开发要重,最体现科技性和教育性

前文述及,科技旅游资源的核心价值是其科技性。在科技旅游产品中则体现为产品的吸引力或给予游人体验的核心是科技性。因而,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应无时无刻不把科技性的体现居于首位,尽可能地以科技的手段来挖掘资源本身科技价值,使游客在感受到资源所包含的`科技感的同时也体验到方式上的科技感。

美国学者派恩与吉尔摩将体验内容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别:娱乐体验、教育体验、审美体验和遁世体验。对于旅游来说,所获得的是一种综合体验,但不同类别的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综合体验中,各体验类型所占的比例或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就科技旅游来说,其资源的特性就是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因此它所主要给予的应该是以教育体验为主的旅游综合体验。这样,我们在科技旅游资源开发设计过程中,突出教育体验的供给是相当重要的。

2.3.2 科技旅游资源设计开发要更重视参与性

前文强调了在科技旅游资源评价中应重视体验性。不仅如此,在开发过程中更应突出体验价值,因为体验感不仅源于资源自身,还可通过有创意的设计开发拉近与旅游者的心理距离,增加旅游者的体验感受。增加体验感的方式可能很多,旅游中普遍应用的是通过刺激视觉感官来影响游客的内心,其实我们可以充分的发挥多种感觉器官的综合作用。

科技旅游最终是通过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某种体验和享受。而满足好奇心和探知欲的最好方式莫过于亲自探寻,亲身实践,亲自动手,亲身参与。所以,在科技旅游资源开发设计中应尽可能地增加参与的内容,这是让游客获得更大精神收益并同时增加经济收益的有效手段。

2.3.3 科技旅游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着重解决与其他产业的协调问题

在科技旅游资源评价时应注重考虑与其他产业的结合问题,而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就应该实际地、确实地将二者真正结合起来,即努力使旅游活动与其他产业单位的正常生产活动相协调,一方面努力挖掘具有该产业特色的旅游兴趣点。使其最大限度的为旅游所用和被旅游者体验,另一方面保证该产业单位生产的正常进行。这种协调可以包括时间上的协调,空间上的协调。内容上的协调三个方面。而且采用不同的方式会得到不同的协调效果。

2.3.4 科技旅游资源设计开发也要不断更新内容

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论文 篇1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资源;合理配置

中图分类号:S23-9文献标識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55-1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手段和载体,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发展及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快速高效发展。

1 农业机械化在农村生产建设中的作用

1.1 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发展的最主要物资装备

农村要建设,要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必须能大幅提高。而农业机械化就实现了这一要求,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提高,并引起了农业生产方式在根本上进行了变革,使得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很好地促进了农村经济与农业的发展。要想在单位劳动时间与单位面积上更快更好对生产劳动产品进行加工生产,使有更多更优农副产品与农业原料保障供给,实施农业机械化是必不可少的。

1.2 农业机械化完成了人工作业不可能实现的现代农艺要求

农业机械化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也为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商品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故开展农业机械化是使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农业现代化得以实现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1.3 农业机械化也是节约型农业实现发展的基础

节约型农业的发展最主要体现在对劳动力、能源、农业用耕地和生产资料等的综合节约上。而发展节约型农业,机械化是其关键。农业机械化广泛使用后,劳动生产率将得到大幅提高;人力与畜力的使用就会大幅减少。而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的应用和推广,更能有效节约能源和农业资源,继而推动节约型农业的发展。

1.4 农业机械化推动村容整洁

农业机械化是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物质基础,更是村容整洁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可能实现新农村建设。

1.5 农业机械化促进了乡风文明发展

生活宽裕、生产发展是乡风文明的基础保证,而农业机械化却能够使农村生产得以发展,使农民生活宽裕,使他们能够秉承我国优良传统,对那些和新农村建设不相协调的陋习进行坚决抵制甚至抛弃,拥有良好的科学氛围,营造真正的社会和谐。

2 高度机械化条件下农村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生产的纯收入不高制约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

人均耕地面积少是影响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低的关键因素。我国虽然国土辽阔,但适合用于生产的土地却不多,再加之我国是个超级大国,人口众多,使得人均土地使用面积很少,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对农民的收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2 农村劳动力被土地所束缚,农民无法从事别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劳动力资源浪费

我国实施的是家庭联产承包的责任制度,造成土地经营权的分散,农民通常为了仅有的几亩口粮田, 捆绑了家庭大部分的劳动力,从而无法进行农业生产外别的工作,劳动力资源浪费现象极其严重。

2.3 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不高,造成了对国家资源的浪费

当今,家家户户农业机械都进行购买,但却仅限于自家使用,这就使得农机作业的共同利用率低而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机的闲置时间长、作业时间短及使用率低等和农业机械购置投入大相矛盾,既增加了农民负担,影响了农民收入,也浪费了国家金属、能源、化工等宝贵的自然资源。

3 农业机械化条件下农村资源合理配置的建议和措施

根据上面的分析了解,农业机械化捆绑了大量劳动力资源、农机使用率不高,使得其成为一种低效率、高成本的机械化。因此,根据我国各地区实际情况,使机械化条件下的劳动力资源和农机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配置显得非常重要。

3.1 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劳动力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应随全国耕地面积和全社会从业人数的变化而变化。应根据各地区独特的地理特征、交通运输情况、机械化使用程度、农民的文化水平等实施不同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实施劳动力资源的最合理、有效配置,达到对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3.2 农机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我们应对农业生产环节中所需农机的数量进行准确的计算。该计算过程要考虑农机的实际工作效率、农机工作时间、农机出现故障的可能等情况。我们要通过对农田进行改造来加大农机实际的工作效率。对农机我们要进行合理的使用及保养,延长其寿命,发挥其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明道麟,秦少兰.农业机械化条件下农业资源有效配置分析[J].中国农机化,2010,(02).

[2] 李斯华.促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发展 为夯实“三农”基础提供有力支撑[J].中国农机监理,2010,(01).

[3] 陈锡文.农村资源配置与农村经济的作用不协调[J].农业与农村经济,2004,(23).

[4] 洪一前,范旭华,李裕山.金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关系[J].农机化研究,2009,(08).

区域卫生资源规划配置合理性研究 篇12

一、医疗机构布局分析

伴随着经济发展,近几年来国内各个地区卫生机构和医疗床位数的总量都呈现了明显的增加趋势。从医疗机构组成上来看,目前我国仍然以公立医院为主体,并以社会办医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补充。在医疗机构管理方面,国家也加大了对公立医院的管理力度,从而使公立医院的发展规模、定位和功能得到了明确。同时,民营医疗机构也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向着大规模、集团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所以,从医疗机构发展布局角度来讲,各地区医疗机构布局正向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二、区域卫生资源规划配置的合理性分析

近几年来,各地区卫生技术人员、千人床位数、千人医生数和医护比都在不断增加,从而响应国家和各省市政府提出的政策号召。就拿山东省青岛市来讲,截止2014年,全市拥有的医疗床位数达到了4.7万张,年均增长率达到6.9%。就目前来看,全市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床位6.0 张,从而使城乡居民住院难的矛盾得到了缓解。同时,全市拥有的卫生机构数量达到3000 以上,卫生技术人员达到了6.3 万,医生占2.5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7%和9%。但就现阶段而言,仍然有不少地区的卫生机构和医疗床位数量没能得到合理的配置。因为,从山东省整体情况上来看,2014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为50.03万张,全省每千人口拥有的医疗床位数仅为5.11张。从全省医院病床使用率上来看,公立医院病床使用率达到了92.24%,全部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则为86.73%。从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上来看,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为77066个。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2308 个,乡镇诊所14577 个,乡镇卫生院1637 个,村卫生室53872 个。越往基层,好的卫生资源则越少。同时,山东省各地区卫生资源分布也并不均衡。因此,从区域卫生资源规划配置来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

三、区域卫生资源规划配置落实情况

从区域卫生资源规划配置的落实情况来看,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工作主要由政府牵头,并且由财政、卫生、发改和人社等多个部门配合工作。在落实卫生资源规划配置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地区的卫生总费用结构仍然不够合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卫生事业的发展。就目前来看,包括山东、安徽、湖南和新疆等地区在内的很多地区,由政府和社会所承担的卫生总费用不足总费用支出的一半,从而导致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仍然为该地区卫生费用筹资的主要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该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补助经费在逐年增加,但是该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还是受到了约束,并且明显低于全国水平。此外,由于主要由政府牵头,所以其他部门在区域卫生资源规划配置方面存在着推脱责任的问题。而在各部门无法进行有效配合的情况下,一些地区的卫生资源规划配置工作仍然无法得到切实落实。

四、实现区域卫生资源合理规划配置的目标

考虑到区域卫生资源规划配置情况,目前想要实现区域卫生资源的合理规划配置,还需要设立几个发展目标。首先,为了加快医疗改革,各地政府需要根据各地人口结构变化做好医疗需求结构变化的分析工作,并且采取措施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以便使当地的医疗机构布局得到合理调整。其次,为了较好的发挥各地区医疗机构的功能,还需要进行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结构的调整,并致力于发展对老年人的保健和护理服务,从而缓解人口老龄化给医疗资源投入带来的压力。再者,需要加强各地区各医疗机构的联合运营管理,并设立分级诊疗目标和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等机制,从而使各地医疗机构能够更加合理的运转。同时,还要加强各部门的上下联动,以便为卫生资源的合理规划配置提供足够的支持。此外,各地区需要加大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重点加强对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医护人才的培养,从而为各地群众提供相对公平的医疗服务。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政府部门近年来加大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但由于地区经济水平和卫生资源规划配置工作落实情况的不同,不同地区在卫生资源分配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一些地区的卫生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的配置。因此,相关部门还需加强对区域卫生资源规划配置问题的研究,从而寻求途径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买买提·牙森,贾巍.我区区域卫生规划及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新疆医学,2010,11:1-5

[2]山珂,徐凌忠,王兴洲等.基于GIS的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空间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3,03:339-342

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论文 篇13

(一)、报道思路的调整。

这是报道策划中最大的调整。报道思路的改变意味着对报道选题的重新认识,并且相应地要改变报道范围和重心、报道规模、报道方法等。由于这几乎是对原来报道策划的全盘否定,所以实际工作中采用并不多,除非确实遇到与原来设想大相径庭的情况,或遇到无法抗拒的阻力。它同时也说明,原来的报道策划不适合实际要求、不现实,在最初设计中有很大的疏忽和漏洞,考虑不慎重、不细致。如1988年,曾有一家报纸组织过一场《如何看待收入差距》的讨论式报道。当时,经济改革还不成熟,严重的分配不公是人们议论纷纷大发牢骚的热门话题。这个报道披露了小车司机和公共汽车司机、医院医生和宾馆医生等不同职业的收入差距,立即在读者中引起反响。然而,报道只进行了两期就停下来了,原因是分配不公问题虽在社会上严重存在,也和“群众脉搏”贴得很近,但它涉及到体制、政策、部门、企业的方方面面,在实际工作中一时还没法解决;从当时中央精神看,对于这类前进中出现的问题,一时也不可能拿出成型的方案和措施,所以,在宣传报道中也不宜强化。此外,关于大城市的房改、交通等问题,也出现过报道上操之过急的情况,于解决问题无益,还激化了矛盾。后来,客观条件成熟了,这类报道再抓起来,效果就比较好。

报道思路的改变,可能是全盘推翻正在进行的报道,也可能是改变原来的报道选题,如由报道A主题转为报道B主题,还可以是报道态度的变化,如由褒或贬变为中性的讨论,等等。

(二)、报道内容的调整。

上一篇:国土所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小南京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