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报告(精选13篇)
从2013.6.1至2013.8.25,我在郑州慎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事高中英语的暑期辅导教学工作,在将近三个月的实习时期,虽然内心经历了很多的波动起伏,工作上面临了很多的压力和挑战,但是也收获颇丰。使得我在工作经验、工作意志、人际交流等方面均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本报告就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习期间的收获以及感悟作以总结。一,备课。
因为慎思教育主要从事的就是初高中文化课辅导学习,所以作为教师,工作的重心也必然是充分的备课。所以无论是从前一星期的实习培训还是之后的教学工作中,学校对教师备课的要求一直没有松懈而且相当严格。但是由于我之前没有相关教育培训辅导的经验,在刚开始工作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也经历了很多的阶段。主要表现为:
(一)对教育培训行业的性质不了解
学校对暑假实习的教师进行了为期一星期的统一培训。教务主管告诉我们,暑假补习的学生主要就是两类:一类是新学期预科学习,另一类是高考提前复习冲刺。对于前者主要就是同步的教学辅导,并对上一学年所学知识的查漏补缺,而后者则需要教师对高考本身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把握。但是由于无论是预科学习还是提前复习冲刺,家长和学生的意图都很明显:为了考上一个重点的大学。所以说教育培训学校的教师工作重点也就毫无疑义的放在了考试上面,也就意味着针对两类学生,同样都需要教师有一个中高考的宏观视野,然后针对具体的年级作以相应的试题容量和题型难度上的调整。所以教务主管给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以现今比较畅销的《高中英语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为范本,系统的浏览梳理高考英语语法知识要点,并在简要概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着重高考真题的演练与总结。力图做到用理论简化试题,用试题深化理论。虽然教材和教辅是现成的,但是至于怎么样在自己头脑中形成逻辑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却是一大难题。这种突如其来的高强度、高容量备课量让我有点措手不及,原本以为教育培训就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简要补充,主要辅导学生们作业,不需要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当教务主管的讲述与我的最初想象不同的时候,我内心竟然产生了退却的念头,本想轻松的度过一暑假呢,结果这不是给自己增添压力吗?所以在初期实习培训的前三天,我一直在和自己做思想上的斗争,到底要不要坚持做呢?最后经过无数次的自我暗示之后,我决定让自己坚持下去!我对自己说:首先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有所收获,而且之前认为“实习是轻松的社会体验”是一种误区;其次我不能丢了北师大的脸面,要真正对得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说服了自己之后,我就着手进行备课工作了。
(二)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艰难转换
虽然自进入大学之后,就从相关书目以及导师那里得知从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转换。但是理论上的熟练毕竟与实际的备课授课不同。在起初进行备课的过程中,无论是梳理语法知识体系还是真题演练,总是会无意识的回想起自己上高中时候所采用的方法,尤其在做题时表现的更为明显,很多题的确能够做的正确,但是当认真分析做题思路时,还是会习惯性的回归到“语感”之上。经过几天的备课,我发现除了做了不少试题之外,授课方面的能力没有任何的提升。而这作为一名教师是远远不可以的。于是我就请教了其他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通过与他们的经验交流以及自身的体悟,我最终给自己提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建议:先直面自己还是会靠语感做题的事实,并且自己初次模拟讲解的时候也允许自己出现讲不清楚、模棱两可的状况,但是会在讲完之后,记下自己讲的不顺畅的地方,接着再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并听他们对同样的问题是如何讲解的,同时也借助网络课件和视频学习网络上比较著名的高中教师对于同样问题的讲解思路。
通过接受自己犯错误、然后积极多方面的收集对于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讲解思路到最后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一种解决思路的循序渐进式备课方式,我发现对于类似题型,我逐渐的开
始不仅能够做对,更重要的就是慢慢的从有话可说到有理可据,再到思路清晰、简洁。这就在一个知识点上避免了所谓的“腹有才华”但是却无法清晰的表达出来,有效的传递给学生的窘境。而只要掌握了如何去备课的思路之后,我就觉得得心应手了许多。备课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由最初的两天一个语法专题变成一天两三个语法专题。
就这样坚持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我基本上把高中语法知识体系整理完毕,也进行了很多次的试讲和助教课预演,终于得到了教学主管的认可,给我安排了一个新高一的学生。我以为只要把自己所准备好的现成的语法知识结合新高一的课本讲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可是没想到又遇到了另一个方面的问题。
二,对学生学习特点、心理特征的具体把握
(一)对学生学习特点的具体把握
问题出现在试听环节,我自己感觉很顺畅很熟练的把语法中定语从句的部分用相对简洁的做题步骤呈现给学生。可是试听之后学业规划师给我的反馈是,学生说我讲的内容她听不懂。起初我觉得挺尴尬的,也蛮受挫的。可是仔细分析完之后,我发现是因为我没有很合理的按照她的学习程度来进行课程安排。她的初中英语基础是80分(总分120)。而我一开始就给她讲我自己虽然熟练但是她作为新高一的学生还没办法接受的,学生肯定会无法理解。这就使我意识到对不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具体分析的必要性。之后在试听以及上课的过程中,我都有意识的去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并在前几次课上课期间,有目的性的了解学生有关他们平时在校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科强、弱势环节等等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相应灵活的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调整讲解语法知识的顺序,并在讲解同一语法知识时也采用分层教育的策略,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出发点。然后我就惊喜的发现,在实施这样的教学思路之后,学生的反应比较不错,而且不同程度的学生也都可以很好的接受我的授课方式。这让我明白,真正的“因材施教”就在于教学的灵活性。当然,也需要高标准的专业知识,如果因为懒惰而不想多方面的挖掘现有的知识,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一模一样的教学方式,那绝对是教育策略和教育效果的双败。此外能逐步得到学生的认可,是与我在对学生学习特点把握同时,也有意识的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的努力分不开的。
(二)对学生心理特征、性格特点的具体把握
高中同学虽然有相对独立的思想,而且也有较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相对理性的主要通过教师的专业素质来判定自己选择哪个教师。但是在课堂上也难免会根据自己性格特征无意识的对和自己相近性格特征的教师产生更快更多的默契。而我在初期,因为想带更多的学生,曾经出现一个误区,想要把自己转换成一个能适应各种学生性格的教师。结果却是把自己搞的没有任何的鲜明特征,心力交瘁的同时也没有得到那些爱好真正具备外向幽默品质教师的学生的肯定。静心思考之后,我觉得不能鱼与熊掌全部兼得。再认真分析我自己的性格特征,就发现我主要善于营造轻松自然,有条不紊的课堂氛围。所以在跟学业规划师沟通配合之后,给我安排的学生也偏向于喜欢理性课堂,不强烈要求风趣幽默的学生。在进行这样的取舍之后,我发现跟学生的配合度更高,课堂效率也更高。
三,与家长沟通
在进入慎思教育的前一个星期内,我们也有进行与家长沟通的模拟预演,但是听说我的某个学生的家长要到学校了解孩子学习状况时,我还是会很紧张。深深的记得第一次有学生家长过来,我是在学业规划师的陪同上和家长交流关于学生的学习。但是我基本上大脑一片空白,主要是学业规划师在解围,而我主要做的事情就是附和着,并且报以自始至终的微笑。送走第一个家长之后,学业规划师李老师认真的告诉我该怎么样与家长沟通。并把家长通常想了解的问题整理出来送给我,让我借鉴学习。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家长来到学校咨询还是电话回访,我都是生硬的从李老师给出的问题模板上交流的,然后总是想要迅速的结束谈话。逐渐的不再紧张之后,才一步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能和家长进行进一
步的交流。到现在实习三个月之后,我已经能够做到和家长侃侃而谈。也日益体现出教师在谈话过程中所应有的落落大方。
四,结语。
福州清华开启合作新篇章
此次共有包括博士研究生76人、硕士研究生27人在内的103名清华学子到福州进行为期6周的社会实践, 专业包括了土木工程、电子工程、核能、医疗卫生、经济管理、环境保护等福州市发展紧缺急需专业。值得一提的是, 本次活动也是清华大学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以来, 在同一时间向同一城市派出研究生数量最多的一次, 充分体现了校方对这一活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来榕实习的清华学子们分为社会实践、短期挂职、博士实践服务团三支队伍分头开展相关活动。第一支队伍共66名博士研究生分赴福州市48家单位开展社会实践。这48家单位, 既有党政机关、也有企事业单位;既有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等省部级科研机构, 也有福耀集团、雪人股份、福昕软件等知名企业和博士后工作站。第二支队伍共23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深入福州市7个县 (市) 区和3个市直单位短期挂职。挂职岗位有的是与学生所学专业、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岗位;有的是市重点部门的重要岗位;有的是面向基层的一线岗位。安排学生到这些重要岗位短期挂职, 有利于学生深入工作实际, 开展岗位锻炼, 掌握第一手资料。第三支队伍是由14名博士 (硕士) 研究生组成的“博士生实践服务团”。他们带着城市规划、产业经济、新媒体发展、环境治理4个专题学术报告和榕台产业融合研究、福州新区产业发展研究2个研究课题, 在榕开展科技服务。
市、校高度重视多部门真诚服务
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与清华大学的全面合作。2013年8月,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 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益民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赴北京与清华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为了落实协议精神, 做好百名清华大学博士 (硕士) 研究生来榕社会实践相关工作, 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解决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宣传报道等有关问题, 要求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各负其责, 做好各项工作, 并明确由市委组织部、市公务员局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工作。清华大学也高度重视研究生来榕社会实践工作, 学校校务委员会张凤昌副主任、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张小平部长、林成涛副部长、科技开发处杨柳副主任专程到福州参加启动仪式, 指导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
福州市委组织部和市公务员局按照市领导的要求, 精心组织, 周密安排。早在4月初, 两部门就着手开展社会实践岗位征集工作, 共征集到112个单位的226个项目, 让学生们自行选择实践岗位和实践项目, 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活动期间, 福州市委组织部、市公务员局领导到各实践单位看望慰问了所有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到同学们集中住宿的福州市委党校、市人才储备中心, 查看食宿情况;通过面对面交谈、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 宣传福州人才政策, 了解同学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 听取同学们的实践体会和有关想法、建议。同时, 利用周末时间, 组织同学们到三坊七巷、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和福清核电、福耀玻璃等重点企业参观走访, 让清华学子切身感受福州的城市文化及福州新区建设的美好前景。安排清华学生参加在榕举行的2014年海峡青年节联欢晚会, 同台湾青年联欢, 丰富同学们的社会实践内容。
此外, 福州市委党校提供了较好的住宿条件, 福州市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对清华大学研究生在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全程报道, 福州市财政局提供了实践活动经费保障, 福清市、长乐市、马尾区等认真做好在相关县 (市) 社会实践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各接收单位也积极参与, 尽最大可能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宽松的工作氛围。
清华学子“把脉”献智实践项目成果丰硕
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对这次社会实践热情很高, 许多同学来福州前就主动与实践单位沟通, 做了充分的准备;到福州后, 能迅速适应环境, 较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在短短的6周时间里, 同学们参与的64个项目, 大多数已完成或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例如:参加“博士实践服务团”的同学们提交了《福州新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对接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 深化榕台产业融合研究》两份有深度的调研报告;在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实践的李毅彬同学, 为公司监测心脏疾病的远端医疗监护仪开发了实时侦测与辨别系统;在福大自动化科技公司, 赵云飞、孙立、陈蓓等3名清华工科博士生的加盟, 加快了产品研发, 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工业自动化通用技术平台将在年内推出。在福晶科技公司实践的朱修锐同学, 提出要先建数学模型进行理论计算, 成功后再做设计, 为解决光纤激光器散热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各用人单位对到本单位实践同学的表现普遍予以好评, 认为他们思维活跃, 基础扎实, 遵守纪律, 纷纷希望同学们能够留下来到本单位工作。
关键词:音乐学硕士教学实践创新
2009年3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须完成至少半年的实践教学,还明确指出学校要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教学的条件,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部对研究生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视。如何进行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创新,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笔者通过几年的学习与研究,针对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的创新提出以下三项建议:
一、成立“研究生教學实践学会”
一般来说,教学实践由高校的研究生处(学院)负责组织和管理,由研究生辅导员进行具体的事务工作。工作制度虽然明确合理,却容易忽视研究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研究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科学、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知识的增加,已经基本具备了客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研究生不仅要作为教学实践的执行者,还可以作为筹备、组织和实施教学实践工作的参与者。
成立“研究生教学实践学会”就是让研究生参与到教学实践工作中来,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这样既能综合更多有利于教学实践工作的有效资源,还能给研究生创造一个使他们提高组织和管理能力的机会。学会负责人可以由学习成绩突出、综合素质优秀的研究生担任。由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和研究生辅导员负责对他们的工作方法进行引导和监督。由专业导师负责他们教学实践内容的指导和教学实践成果的评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管理完善的工作链,对研究生教学实践工作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起到了进一步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该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为给研究生搭建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而服务。
二、举办“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竞赛”
参加竞赛活动不但可以增强研究生学习科研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他们克服困难、永不服输的情商。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竞争无处不在,对于研究生这个即将步入社会的群体,让他们感受和体会竞争显得尤为重要。
音乐专业学生普遍善于表现、好胜心强,因此举办“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竞赛”可以为研究生多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良好机会,对提高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竞赛的内容丰富多样,例如说课、讲课、撰写教案、课件制作和指导课外活动等。竞赛的形式灵活多变,可以根据研究生的教学实践科目进行评比;可以根据教学实践对象的受教育层次进行评比;还可以根据以上的竞赛内容进行单一项目或综合项目的评比等。
三、建立“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
建立“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是促进教学实践工作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另一个方案,研究生在学校统一规定的实践基地进行教学实践有利于学校对研究生教学实践内容、进度等各方面信息的及时了解,也有利于保障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教学实践是研究生的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过程,确定教学地点和教学对象是教学实践的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为了使教学实践达到更好的效果,必须要使研究生真正地接触社会,接触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接触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所以,实践基地的选择应该充分结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的性质和内容,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衡量,尽量涉及全面、考虑到位。可以由研究生教学实践学会负责查找、联系适合该专业研究生教学实践的高校和中小学,与学校相关负责人协商和建立实践基地。条件允许时,还可以聘请实践基地的优秀音乐教师作为研究生的社会导师,让他们多接触一些一线教育工作者,多学习这些一线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多年来造就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9.
2.成露霞.音乐教育研究[J].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冯艾,范冰.大学生社会实践导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一、社会实践的内容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分为以下五种形式,每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其中一项活动。
1. 教学实践(含教学助教):上辅导课及习题课;答疑及批改作业;指导实验或生产实习;编写教材及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等。
2. 工程实践(含科研助教):参加校内外课题研究,进行工程设计、工程试验或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活动。协助企业、科研单位及本学科解决生产、管理及科研中的技术问题等。
3. 管理实践(含管理助教):参加学校各管理部门的部分行政及教学管理工作。
4. 勤工助学:到用人单位兼职,担任管理、技术和劳务等工作。
5. 临床医学实践:到医疗单位参加临床医学工作。
二、时间安排
社会实践一般应安排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累计时间不少于2周,实际工作量不少于60学时,可以集中安排,亦可分散进行。
三、考核方式
每位硕士研究生在社会实践完成后,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登记表》,其中须写明任务和要求(包括内容、时间及安排),由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包括在实践中的态度、工作量、完成质量及工作能力等。达到规定要求给予2学分,不通过者须重新进行,否则不授予学位。
四、其它
1. 硕博连读研究生也须参加社会实践,具体要求和管理方法与硕士研究生的相同。
2. 在职硕士研究生每年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后可不再另行安排社会实践,直接取得社会实践学分,但必须有教研室评语。
3. 凡担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校研究生团委主要干部、校研究生会主席、副主席和各部部长的硕士生,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量酌情顶替社会实践工作量。担任大学生辅导员的研究生可顶替60学时社会实践工作量。对于这部分顶替社会实践的研究生,要在任期结束后,由其主管部门根据其工作表现,做出评定,写出评语。经考核合格,可相应记2学分。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使专业实践达到预期目的,保证专业实践能够顺利进行,针对目前的社会治安和交通安全情况,学校和研究生在安全方面达成下列共识,并签订以下安全保证书:
1.此次安全责任的主体是研究生本人。
2.研究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应主动与学校指派的日常指导教师、学校导师、企业导师保持紧密联系。应主动接受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遵纪守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遵守实践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听信谣言,不传播有害信息,不参与各种非法活动。
3.研究生在校外专业实践期间要注意饮食卫生和人身财产安全,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严禁酗酒;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选择安全合法的交通工具;校外实践地点涉及环境恶劣、复杂的区域时,应了解当地气象、地理、治安等有关情况,尊重地方民风、民俗、执行地方政策法规。
4.研究生校外专业实践需填写《上海海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申请表》,经审批同意后方可出行。凡未经申请自行校外实践的研究生,在校外实践期间发生的事故,责任由研究生本人承担。
5.研究生专业实践期间,严格考勤制度,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离开实践单位从事任何与专业实践无关的活动。研究生擅自离开实践单位从事与实践任务无关的活动,由此造成的一切责任由研究生本人承担。
6.在专业实践期间如果发生人身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要保持冷静,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和实践单位、学校报告。
7.参加专业实践的研究生,要定期向实践指导教师汇报专业实践情况,发生特殊问题应随时报告,不得拖延;在实践单位的研究生,应定期向校内导师汇报专业实践情况;校外实践结束后,研究生应立即返校报到。
8.研究生专业实践期间如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行为准则、企业的规章制度所造成事故的,由研究生本人依法承担责任,学校也将根据具体情况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以上条款研究生应全面遵照执行,研究生违反上述规定,所造成的后果和损失(包括人身伤害事故),由研究生本人负责。此安全保证书需经研究生本人签字确认,交学院/校保留备查。
研究生签名:
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课程编号:2900027 任课教师:魏崴 贺永 章明
一、专业实践主要阶段
1.实践动员 2.实践指导 3.中期检查 4.成果提交 5.成果抽查
二、专业实践周期要求
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累计时间必须达到6个月。对于参加双学位、或参与导师科研项目与学术活动但实践环节及成果内容不足的研究生,最少需参加2个月以上的设计院实习工作。
三、专业实践单位要求
建筑学专业研究生可选择的专业实践单位包括:
1.学校、学院与相关企业联合建立的研究生科研实习基地的实践工作(具体单位包括: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2.导师横向科研项目所涉及的现场和实工作;
3.学院的大型实验室(含中心)和实践基地工作;
4.学生自行联系,得到导师及学院认可的具备设计甲级资质的实践单位。
四、专业实践计划安排
1.实践动员 1.1时间安排
2011级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安排在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之间进行,研究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时间段完成在设计机构或实践单位的专业实践活动。
1.2实践通知
2012年6月20日发布专业实践通知,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发布:
·海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B楼、C楼布告栏)
·网站(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网站、建筑系网站、研究生网站)
1.3实践动员
2012年6月26日(星期二)早上8:30在B楼钟庭报告厅举行实践动员会,布置实习任务、实习要求和实习计划,并进行相关规章讲解。
2.实践指导 邀请2-3家相关设计机构、单位和签约企业负责人或建筑师,对设计机构、单位的概况,用人要求,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简要介绍;邀请1-2名结束实践的同学介绍实习实践阶段的注意事项、工作安排、设计机构选择等相关问题。
实践指导结束,个人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填写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具体格式按照附件-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要求填写)。
3.中期检查
3.1时间安排
2012年12月31日之前提交专业实践中期检查成果。
3.2通知发布
专业实践中期检查要求的通知将通过以下途径发布:
·海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B楼、C楼布告栏)
·网站(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网站、建筑系网站、研究生网站)
3.3成果内容
中期检查提交成果内容包括: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
·设计机构中期回执(包括录用证明、参加培训和参与设计项目情况)·学校导师签字及意见; ·实习周记(不少于5篇)。
3.4成果要求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单独装订。其他中期成果要求A4普通白纸打印(单双面打印都可),页面左侧订书机装订,具体格式参照(附件-2:2011级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中期成果)提供模板制作。(在上海以外地区参加实践的研究生可将中期成果邮寄致学校,并在信封注明中期实践成果提交字样。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办公室
贺永 老师收,邮编:200092)
·以上文件统一装入信封提交,信封外请注明姓名、学号、实践机构等信息,具体格式参照附件-6:《2011级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中期成果信息(信封)》提供模板制作贴附。
4.成果提交 4.1时间安排
2013年的5月1日前提交全部专业实践成果。
3.2通知发布
提交成果的通知将通过以下途径发布:
·海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B楼、C楼布告栏)
·网站(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网站、建筑系网站、研究生网站)
3.3成果内容
·专业实践考核表(按照附件-3:《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表》内容认真填写); ·实习单位鉴定表(请设计机构负责人或指导教师按照附件-4:《实习单位鉴定表》内容评定成绩、签字盖章后用普通信封封口后交予学生提交或直接邮寄至学校。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办公室
贺永 老师收,邮编:200092);
·实习周记(不少于20篇);
·设计图纸(精选不少于20页初步设计或施工图纸;或达到相关专业技术设计要求的图纸;要求提交本人完成或主要由本人完成的图纸或报告,强调工程性、实践性、技术性,不强调完整性;对于参加双学位、或参与导师科研项目与学术活动的研究生要求不少于10页,并需导师出具相应证明文件)。
3.4成果要求
·专业实践考核表请用A4普通白纸打印(单双面打印都可),页面左侧订书机装订,共1份;
·实习周记与设计图纸以A3文本形式提交一套(不少于40页,单面或双面打印都可),要求白色普通网纹纸封面胶装装订,·电子文件以光盘形式提交;并与设计图纸文本、专业实践考核表、实习单位鉴定表一同装入档案袋提交。档案袋外请注明姓名、学号、实践机构等信息,具体格式参照附件-7:《2011级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最终成果信息(档案袋)》提供模板制作贴附。
5.成果抽查
5.1抽查比例
随机挑选5-10%左右的实习成果进行面试汇报。
5.2时间安排
2013年5月15日公布抽查名单,一周内进行面试汇报(具体时间以最后通知为准)。
5.3考核人员
考核组由建筑系主管研究生工作系主任1人、研究生实践工作主管教授1-2人、研究生导师1-2人、设计机构导师1-2人,共5-7人组成。
五、实习成绩评定
实践的最终成果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各阶段的所占比重如下: 1.中期考核 20% 2.实习成果 30% 3.实习周记 20% 4.实习单位鉴定 30%
六、公共信息平台
以上专业实践相关文件将通过学院网站统一发布,请各位注意下载。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关键词:协同创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 并且能适应特定行业工作需要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注重学术能力和理论的培养,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注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较高职业素养的高层次人才。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 为各行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相比,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强调实践创新、职业素养的培养, 强调由单一学科向专业领域的转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中, 依然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同质化的问题, 实践培养环节存在简单化、形式化现象, 实践效果不佳。
1. 课程设置过于学术化。
长期以来, 我国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处于从属地位。在进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时, 未能根据职业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开设足量的实践课程。在很多情况下, 直接搬用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资源, 或者对其进行简单“包装”, 就拿来作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资源使用, 一些基于真实情境、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教学案例未能充分引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内容中。授课老师沿用学术型研究生教学方法, 仍以课堂教学为主, 师生互动较少,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实践性不足, 实践课程比例较低。
2.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践性不强。
2013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 强调要强化专业学位论文的应用导向,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 具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行业应用价值[1]。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与理念的代表性成果。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基于实践课题或专业实践, 但是有研究者调查发现专业学位论文没有很好地与实践内容相结合。有学者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做了实证调查, 结果显示有46.88%的论文选题来源于校内导师课题, 18.75%来源于校外导师安排, 只有25%来源于现场实践[2]。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实践性不突出, 工程性不强, 仍有很大比例的专业学位论文重学术轻实践, 没有把学术性和职业性统一起来, 从而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实践性不强、职业价值不高。
3. 校外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参与不够。
双导师制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大特色。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 充分发挥校内外导师的各自优势, 实现理实结合, 资源互补。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效果并不是太理想。通过调查发现, 某些高校未对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进行细致、清晰的职责划分, 为避免职责冲突, 导致校外导师不能积极地参与研究生实践与论文指导中[3]。某些校内导师科研能力比较强, 但是实践经验不足, 没有能力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专业实践。校内外导师职责界定不清晰, 导致校外导师对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参与不够, 直接影响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降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4. 专业实践流于形式, 实践过程监管不细致。
专业实践是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实践形式, 既可以在校内实验平台或实训现场进行实践活动, 又可以到相关工程领域与学校建立长期稳定联系的实践基地, 还可以到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实习。但是不少实践基地并没有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实质性的专业实践平台, 很多只是挂个名, 某些专业学位研究生到实践基地只是从事“走过场”的实习工作, 不能接触专业的核心、前沿的项目, 专业实践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升。在专业实践过程中, 存在学校对实践过程跟踪监管不力的问题。某些高校未能制定详尽的专业实践考核体系, 对专业实践考核过于单一化、笼统化。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措施
我国于2015年发布了《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 对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举措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4]。因此在协同创新视角下, 产学研结合, 探索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教育模式, 如何体现其专业实践特色, 增强实践能力培养效果是当前急需研究的问题。
1. 优化课程设置, 完善培养方案, 加强案例教学。
为不断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从课题立项以来, 根据教育部有关精神, 我校重新修订了《江苏科技大学攻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并对各专业领域课程进行了重新设置。新方案对实践环节有更明确、详尽的要求, 规范实践形式, 强化实践过程监管, 提高课程学习与科研实践的结合程度。优化课程结构, 完善课程体系, 增加前沿课程、专业案例、精品课程、学术素养课程的开设比例, 重点建设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要特征的专业学位核心课。
2. 利用校内外资源, 提供专业实践平台。
专业实践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是确保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我校注重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希望通过完成专业实践, 大幅度增长研究生的实际工作经验, 提前融入实际工作环境, 缩短就业适应时间。专业学位研究生既可以在校内实验平台或实训现场进行实践活动, 又可以到相关工程领域与学校建立长期稳定联系的实践基地, 还可以到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实习。参与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参加导师课题研究也属于灵活多样的专业实践形式。我校一大批实验平台或实训基地条件日渐成熟, 例如信息管理暨影子工厂实验室, 已经建设成为在行业内和省内有影响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实验教学基地。该实验室为MPAcc提供专业实践平台, 促进会计专硕学习过程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为提高会计专硕实践能力提供保障。我校每年都派出大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到各类研究生培养基地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与联合培养, 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3. 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推进产学研结合。
我校积极加强和推进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 迄今已建立140家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拥有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优秀基地, 并建有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 形成涵盖各个学科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体系。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行规范, 每年入站研究生两三百人, 近4年我校有1000多名研究生进入各类培养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通过实施双导师制、阶段汇报制, 以及实习实训报告制, 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近几年来, 学校通过研究生培养基地强化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对接, 不少合作课题研究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 产学研成效良好, 培养大批服务船舶行业, 具有创新精神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深受企事业单位的欢迎。
4. 制定专业学位论文标准及评价指标, 强化应用导向。
学位论文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既能反映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程度, 又能反映他们独立从事工程技术研究工作的能力[5]。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6]。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将具体的专业技术需求进行研究整理成学位论文选题素材, 通过对专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思考, 对其进行提升与拓展, 形成学位论文。因此,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不仅要具有实践性价值, 还要具有学术型论文的学术价值, 不能过于强调专业学位论文的实践意义和职业意义, 而弱化学位论文的学术性要求。专业学位论文的学术性要求, 迫使学生从更高层次出发, 以更宽广的思路和视野去研究实践问题, 成为既有宽厚理论基础、不局限于某一特定行业, 又有专业技术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既为避免专业学位论文过于职业化, 又为避免过于学术化, 我校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拟制定《江苏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管理规定》, 对专业学位论文不仅做出导向性的规定, 而且针对学位论文过程提出具体、明确的规范要求。要求专业学位论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完成, 不局限于学术论文, 要求聘请业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评审论文, 对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论文撰写、评阅及答辩等环节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同时制定专业学位论文考核细则与评分标准, 突出应用性, 评选实践价值高、具有专业推广价值的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
5. 完善专业学位双导师制。
我校对研究生导师按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制定评定条件, 分类评聘, 出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及聘任办法》, 选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具有实践课题支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 逐步形成实践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稳定的专业导师团队, 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青年教师培训, 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或相关行业单位兼职、挂职, 参与实施重大项目的研究与建设,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建立校外导师定期培训、考核和退出制度。建立校内外导师定期交流合作机制, 共同制订培养计划, 共同参与指导, 有针对性地提升基地导师实践指导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Z].教研[2013]3号, 2013-11-4.
[2]孙红霞, 张乐勇, 王绍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调查研究[J].石油教育, 2012 (3) .
[3]焦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切合社会所需吗?[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 (5) .
[4]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Z].教研[2015]1号, 2015-5-7.
[5]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研[2009]1号, 2009-3-29.
关键词: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04-02
1 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背景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和结构而开设的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它完善了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增强了研究生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能力。我国自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专业学位教育种类不断增多,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不断增强,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对在职人员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教育部自2009年起,开展了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并逐年加大培养力度,以适应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要求,现在已形成与学术型学位培养模式并驾齐驱的教育格局。然而,由于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未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研究生培养过程、培养环节质量监控和学位论文要求等相关规定都尚在建立和完善之中。
2 明确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是为了克服原来学术型学位硕士只培养教学科研的理论型人才的缺陷而新增的一种硕士培养模式,在学位层次和地位上与学术型学位硕士处于同等级别[1]。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在思想上爱国、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的高素质复合人才。与学术研究生培养计划相比,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特别强调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从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探索出一套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型培养模式,强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训练,培养他们的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其专业水平及应用科技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长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使其成为化工行业所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2]。
3 建立化工類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同时更是一流的实干家。在课程设置中尽可能体现出与学术硕士研究生的区别,即改变传统的按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来安排。传统的课程安排比较僵化,有硬性规定过多、强调统一及灵活性差等缺点[3]。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要密切联系企业实际需求,考虑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工作和研究背景等实际因素。通过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开发出一套体现学科前沿性、实践性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课程体系,不断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科研攻关能力,另外,也应重视基础理论能力的培养[4]。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本、以职业导向为本,推进多位教师主讲、共同负责的“拼盘式”教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创新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方法
课题研究阶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中心环节。在课题研究阶段,从选题、选题难度、课题研究及总结等几方面对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加以要求。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强调应用性、开发性,一般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研究机构已立项或准备立项的技术课题,有着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课题内容涉及化工新工艺、新过程的开发,化工装备及设备的设计,化工新技术及方法在工厂中的采用,化工新产品、新催化剂、新助剂的研制,或为一个新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分析等。在课题的选择上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同时,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性和先进性。另外,在课题研究期间,专业学位研究生须提交实践学习计划,进行课题调研并查阅文献,写出开题报告,尽量做到论文与项目的实施同步,并反映实施后的效果。
论文写作阶段对于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极为重要,而对其论文写作及相关工作的量化标准还需进一步细化。如学校对其工作的考核不仅包括研究论文或设计报告,还要根据学生的现场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现场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商议后评定成绩。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需要重新参加专业实践环节等。
5 规范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导师制度建设
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理论上,在双导师之下,学校导师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理论部分的指导等;企业导师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题、工作安排、工程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位论文实践部分的指导等。学校、企业导师相互交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从而保证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但在实际操作中,应更多关注如下配套措施:一是建立一套合理的企业导师评聘标准;二是建立企业导师业绩考核制度,加强对企业导师的业绩考核,切实发挥企业导师在联合培养研究生中的作用,防止企业导师成为挂名导师;三是适当扩大企业导师选择范围,重点关注那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四是明确学校导师责任,学校导师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全流程负责。而这些制度及相应的考核标准需要进一步的细化。
6 发挥校内外联合培养基地的作用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以大型化工企业集团、高新科技企业、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研究生提供了更多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机会,学生们能够通过切身实践培养他们的实践、科研、创新能力。此外,“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起到了高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双赢,有效解决了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扩张与高校资源紧缺矛盾,有利于保证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校内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能够优化全日制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环境,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及跨学科交叉性学习。搭建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和平台,拓展专业学位研究生科技视野,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有利于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的新型实践基地。制定规范的激励机制,比如说设立“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对在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行为予以资助和支持。加强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选择创新性强且富有挑战性的应用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汤彩凤,李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6):79-81.
[2]吴星义,阳永荣,陈丰秋,等.产学研与工科研究生素质教育结合的培养模式[J].化工高等教育,2002(2):78-80.
[3]叶宏.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22):75-76.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审核完成学位论文进度计划、保证论文质量的有力措施。通过开题报告和专家评议,研究生可较好地了解本课题进行过程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及时调整论文工作计划,并加强与导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现对论文开题报告提出如下要求:
一、选题
论文题目的选择可在研究生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并经导师同意后确定;或在导师对研究生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由导师首先提出,征求研究生的意见后确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如下:
1.选题应有一定难度,在学术方面具有开拓性,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先进性,使研究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2.选题应密切结合实际,力求解决现代化建设中一些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难点,并尽量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争取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根据指导教师的专长、科研基础和实验条件确定选题,必要的实验设备基本落实,必要的实验条件基本具备。
4.结合研究生本人的基础和特长确定选题,使研究生通过论文工作得到从事研究工作全过程的基本训练。
5.论文题目大小适宜,在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确保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6.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应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实际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应用价值。
7.中职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本专业,注意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需要以及所从事的教学实践;应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际价值;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本专业领域或职业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研究生分析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着重说明选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
2.课题的意义。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作理论和技术可行性上的论证。
3.课题拟解决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计划。
4.课题研究方法。写明课题研究涉及的主要方法、目前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及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5.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6.估算论文工作量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三、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工作应于第三学期末,至迟于第四学期六月底前完成;脱产学习一年的教育硕士、中职硕士论文开题工作应于脱产学习的第二学期末之前完成;在职兼读的教育硕士和同等学力人员论文开题工作应于完成课程学习和考试通过的当年9月份进行。凡未按时开题者,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
2.研究生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然后写出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研究生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完成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程序:(1)每位研究生认真填写开题报告审核表,由指导教师进行审核。(2)开题报告会必须在院(系、所)或教研室(研究室)中进行,硕士点负责人主持开题报告会,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专家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生参加,听取多方面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3)研究生报告选题的意义、内容与方法。(4)专家组讨论、表决是否同意开题报告。应发扬学术民主,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则按有关文件规定办理。
4.开题报告通过后,应将开题报告及题目汇总表送研究生学院存档。研究生、导师、学院办公室各存一份开题报告,以便定期检查论文工作。
5.开题报告通过后,一般不得改变研究课题。确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课题者,由导师写出书面报告说明理由,经学位点负责人和院长批准,报研究生学院学位办公室审查后,方可另做开题报告,改换研究课题。更改研究课题后仍不能进行下去的研究生,则按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办理,指导教师要暂缓招生。
选题的背景和依据:(理论渊源及趋势、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本人研究有关的)
研究的目的:
科学理论意义:
应用前景:预期结果。
研究方法:技术路经、实验方法、社会调查等。
可行性分析:程序运行、技术、操作、效益等可行性:
主要内容:可列提纲。
参考文献:
要求2000字以上。可以交电子版的。3月10日来不及交可延缓的4月10日交.3月10日交:
开题计划:表格
开题报告:文字类
摘 要:本文以青岛地区为例,在新的自费读研政策下,将读研的成本和收益额进行对比,为本科毕业生理性择业决策提供参考。在计算读研人力资本投资及收益时,我们将投资限于期初,收益扩展为全部工作年限,同时结合新政策下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综合考虑读研所花费的直接成本以及机会成本。最后通过excel数据处理,直观显示39岁以后,硕士毕业生的收益累积将会超过本科毕业生且逐年拉大距离。因此,长远来看,读研是一种高回报的投资。
关键词:自费读研政策;硕士研究生;本科应届毕业生;成本;收益
研究背景:随着研究生的扩招,自费读研政策在经一段热议之后于2014年秋季学期起开始执行。读研作为一种高级耐用的智力消费品投资,其前期成本必然是高额的,且收益未知。这里我们以青岛高校为例,将自费读研的成本及收益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徘徊在考研与就业边缘的应届生提供参考。
1 读研成本
1.1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因选择考研而“放弃”的机会所折合成的成本。通过中国新闻网挂网调查3个月显示,2015年已签约的本科生的平均薪资为3694元,从签约单位所在城市来看,选择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本科生签约月薪为4364元要比省会城市的月薪(3692元)高出672元,比地级城市及以下的(3162元)高出1202元[1]。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本科生的就业薪资还是不错的,那么这也显示出,考研的机会成本不低。考虑到调查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性,我们结合招聘会市场常给出的薪资作为参考,结合网上问卷调查将本科生毕业前三年的月薪均值暂定为3500元,那么三年就是126000元。
1.2 非机会成本
非机会成本主要由读研时期的消费成本以及此成本的投资收益损失费用两部分组成。
1.2.1 消费成本
据2014年《青岛早报》公布,山东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研究生教育标准称山东省高校研究生学费每年最高将达到8000元,专业硕士学费最高可达一万元[2]。三年读研学费即24000元。青岛高校研究生住宿费每年均值在1000元左右,学生生活费因个人差异而存在着较大差别,我们通过数据调查取均值按每月人均800元计,每学年在校时间取10个月,则每学年生活费为8000元,三年生活费、住宿费、学费之和即51000元。
根据相关调查,我们得知备考一年的资料成本大约在3000~4000元[3],更有甚者高达几万元。除购买考研资料之外,考生们还需交考研报名费150元,到报考学校进行复试,交通费用也由此产生。根据有关调查,考研期间的交通费用大约在800元。即其他成本共为950元。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读研的消费成本C消费=51000+4000+950=55950元。
1.2.2 投资收益的损失费用
根据上面我们得知,读研的消费成本为55950元。如果这些费用不投资于教育,而是用于其他投资,那么研究生三年的非机会成本又将获得多少收益呢?我们以最基本的银行存款来进行假设,目前2015年的三年存款年利率为4.68%。所以三年所得利息为i=C投损=A×4.68%×n=55950×4.68%×3=7855.38元。
1.3 小结
读研总成本=机会成本+非机会成本,结合我们上面的理论,C成=C机+C非机。再根据我们调查到的数据C机=126000,C消费=55950,C投损=7855.38。则读研总成本C成=126000+55950+7855.38=189805.38(元)。
2 读研收益
2.1 读研期间所节约的生活成本
读研和工作不一样,读研期间居住宿舍,用餐食堂,虽有花费,却远远不及工作的花费数目。下面我们来算一下读研三年将会节约的生活成本,相关数据以青岛地区为例。衣,一年节约费用约为2000元;食,一年可节约2400元;住,一年的房租为12000元[4](此处是以合租为参考标准);行,一年节省的交通费用为960元。
综合上面的数据,我们可得C节=C节×3=(C衣+C食+C住+C行)×3=(2000+2400+12000+960)×3=52080(元),即三年节约生活成本为52080元。
2.2 读研期间奖学金收益
伴随2014年秋季自费读研政策的施行,研究生奖学金制度也随之出炉。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文件,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将现有的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范围覆盖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内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硕士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具体标准由各级财政部门会同高等学校主管部门确定,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建立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5]。读研三年即为3×6000=18000(元)。
2.3 毕业后薪资收益
从终生收益总和来看,到60岁,研究生收益总和比本科生收益总和高655574元。由于终身收入涉及时段较长,中间变数较多,所以上表只能粗略的代表终身收入预期。不过,毫无疑问,从长远来看,研究生薪资收益远大于本科生。(表1)
2.4 小结
根据C收=C薪+C节+C奖,在考虑研究生毕业后终身薪资收益的情况下,C收=2280244+52080+18000=2350324(元),相比于读研成本189805.38元,可以明显看出收益大于成本。
3 总结
以青岛地区为例,在新的自费读研政策的大环境下,我们调查得到读研总成本为189805.38元,读研期间的收益为70080元,读研后60年的薪资为2350324元。现在将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收益累积进行对比(图1)可以看出:39岁之前,本科毕业生的收益累积大于硕士毕业生;39岁时,二者相等;39岁以后,硕士毕业生的收益累积大于本科毕业生且逐年拉大距离。
由于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及收益受地域、专业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同时个人能力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日后的薪资收入,所以我们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广大在校生应以个人实际情况为准,结合本文分析,在是否考研的问题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2015届毕业生签约薪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月薪最低[EB/OL]. http://finance.chinanews.com/life/2015/03-27/7164964.shtml,2015-03-27.
[2]青岛早报.读研学费每年最高8000元大学学费今年也要涨[EB/OL].http://news.qingdaonews.com/qingdao/2014-02/10/content_10265506.htm,2014-02-10.
[3]新华网山西频道.考研要花多少钱?[EB/OL]. http//www. sx. xinhuanl com kjyw,2004-11-22.
[4]搜房网综合整理.青岛毕业生月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房租花掉大半[EB/OL].http://esf.qd.fang.com/newsecond/news/12653418.htm,2014-04-28.
[5]《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
[6]赵瑜,刘梅英,肖湘,巫强,彭鹏.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14.
一.女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含义
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 不同研究者对研究生实践能力有不同的界定。有学者认为实践能力等同于社会实践能力, 研究生实践能力即指研究生参加社会活动的程度;有学者认为实践能力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 具体而言就是指研究生在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和进行教学实践以及从事社会实践等活动中积累的经验与技能;[1]有人将实践能力定义为: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就是对个体解决问题的进程及方式上直接起稳定的调节控制作用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2]此种定义可看作是前两种定义的综合, 且从抽象和具象两方面对实践能力进行概括。本文认为女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是指女硕士研究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去解决在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活动中的问题的能力。总体而言, 可分为两大类:专业实践能力和一般实践能力。其中, 专业能力分为教学实践的能力和科研实践的能力, 一般能力分为社会活动实践能力和现代必备技能。作为女性硕士研究生, 其实践能力构成指标会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如女性形象在教学方面、语言表达上的优势会增强女硕士研究生在专业能力中的教学实践能力指标, 女性特质性格以及优雅的形象也会提高女性硕士研究生在社会活动中的实践能力指标。
二.培养女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女硕士研究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之一, 面临着传统价值观和当代价值观的冲突, 不同的社会角色的冲突, 以及性别差异下的学业与就业冲突, 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特殊群体。她们游离在“边际状态”, 在“男性本位”的文化土壤里缓慢地成长着。由于社会文化对男女性别的不同角色定位, 导致社会对女性的能力要求普遍不高, 作为中国年轻的一代知识女性, 高校女硕士研究生虽有高学历, 其社会价值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认可。近年来, 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硕士研究生的个人品质、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给当代女硕士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普遍的性别歧视, 女硕士研究生应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 更应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等教育领域, 女硕士研究生也应获得与男硕士研究生一样的培养机会和培养方式, 能力教育、实践教育理念在我国逐步兴起与完善的同时, 也应强调女性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把女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育与能力教育贯穿到研究生学习过程中, 从根本上提高其实践能力, 保障其平等的学习地位, 保证其自身价值的顺利实现。在女性主义不断深入的高等教育领域, 加强女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也是当代新知识女性理性需求的直接体现。在现代高等教育系统中, 培养女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是时代对高校女硕士研究生管理提出的新课题。
三.女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一) 专业能力方面
1.教学参与少。绝大部分女性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没有参与过实际的教学工作, 作为硕士研究生而言, 教学是检验硕士研究生将所学知识讲授给学生的基本能力, 也是检验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多师范专业的研究生都为女性, 女硕士研究生即使参与了教学实践环节, 但收效都不高, 有些甚至照本宣科, 毫无创新性和主动性。有些导师只交给女性研究生一些辅助性的基本教学任务和后勤工作, 这就降低了女硕士研究生的自我价值, 也就降低了实践能力。
2.科研成果少。女硕士研究生主要都选择了文科专业, 文科专业的课题数量相对较少, 因此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不多, 加上现在研究生的普遍扩招, 导师给予研究生的指导很有限, 女硕士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深度和掌握程度不是很高。作为女性硕士研究生, 由于自身的性别差异和导师对男性学生的更多关注使得女硕士研究生失去了很多外出调研、实地调查等科研活动的机会。
(二) 一般能力方面
1.社会参与度低。大部分女硕士研究生除了在高校进行专业学习以外, 很少参与校外的校企合作实习。很多高校没有针对不同的专业提供不同的专业性实践锻炼和实习, 这使得女硕士研究生总体开展社会实践的规模也较小, 层次也较低。相对于本科阶段而言, 研究生阶段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和党支部活动的次数也较少, 活动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再者, 大部分女硕士研究生虽然有一定在外兼职的经历, 但是总体收益不大, 自身的综合素质未得到明显提高。
2.现代必备技能低。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女性, 高的学历不仅代表着高深专业知识技术的掌握, 也应该包括掌握现代社会中普遍认可的能力和技能, 如英语口语的能力, 计算机的基本运用能力, 基本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 处理紧急事务的能力, 较强的应变能力等等。现在的女硕士研究生仍在象牙塔里, 在实际的生活工作中对全局的掌控能力也欠佳。
四.培养女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一) 转变教育观念
本文的转变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观念转变, 一是学校的培养观念, 第二是女硕士研究生自身的观念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学校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从女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入手, 将女硕士研究生的个人需求、学校的需求及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因此, 要转变单纯传授知识的旧观念, 树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思想。传统的教育更强调知识的传授, 而相对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难以造就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3]此外, 女性硕士研究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 在有一些男性占主体的学科领域里很多女性容易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怀疑和否定, 对自身要求也不是很高。高校要加强对女性硕士研究生的关注, 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能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 最终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
(二) 完善培养制度
第一, 在教学方面高校可以从女硕士研究生参与的教学实践方面进行改革, 要将研究生实践能力中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多元化的标准设置, 打破以往的单一授课方式的实践, 可以增设课堂教学以外的学工实践, 其从课堂内部到课堂外部的跨越, 实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第二, 在科研方面, 要规范导师制度, 使导师真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并将女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男性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放在同等位置, 给予女性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 并对女研究生的思想动态进行跟踪, 对其学业水平进行指导, 保证女性硕士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提升。要根据女硕士研究生的性格特点来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并尊重学生的意见,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 扩大社会实践的途径
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学校与社会之间联系的桥梁, 也是女硕士研究生提高实践能力的最好课堂。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使女硕士研究生在企业单位实习中更容易被企业单位了解和认可, 为女性硕士研究生就业提供了一个平台, 这是打破企业单位对女性歧视的好机会。对于女性硕士研究生, 大量的校外实习基地, 如师范教育实践基地、人文社科教育基地等都可以为女硕士研究生提供锻炼的空间。此外, 也可以鼓励女硕士研究生参与一些社会调查活动和社会举办的竞赛活动, 让女硕士研究生在整个社会活动中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斌, 苏同营, 贾强, 高洁.试论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11) .
[2]刘磊, 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 (4) .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院(中 心)
学 科、专 业
研 究方 向
指 导教 师
研究生
入 学年 月
论 文题 目
开题报告日期管理学院政治经济学杨雅茹赵娜2008年: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对食品安全的影 响因素分析及对策2009年6月
研 究 生 学 院
1: ::::::
一、题目名称及来源
(一)题目名称:河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变化趋势研究
(二)题目来源
本文在导师顾六宝教授的指导下,在导师的关于财产性收入课题研究基础上,自拟研究题目。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现状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达到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分析河北省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不同来源,找到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途径,从而达到提高居民收入的目的;其次,根据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比较,得出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因素,为达到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目标,并给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财产和收入相应对策和政策建议,第三,实证比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消除造成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经济保持高速的增长,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从2000年到2002年开始,我国居民收入中的财产性收入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然而在总量上,财产性收入占居民纯收入的比重只达到2%左右,高的增长速度和极低的比重说明财产性收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创造条件”,如提高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增加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支付、完善金融市场及其制度规范、加大培养人民群众的理财知识等等,可以提高人民收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国内经济繁荣,特别是有利于提高人民消费水平,拉动内需。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章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那关注,引起了人们特别是学术界的热烈讨论。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宏观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居民收入中的财产性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于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财产性收入就属于多种分配方式。财产性收入的提出就发展 “多种分配方式”的内涵和强调了它的重要性。随着个人收入及财产数额的增多,财产性收入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发展到现阶段的高速增长,在实践上增加了人们扩大收入来源的途径。对于中低收入阶层的人们来说,积极努力的创造、拥有财产性收入能够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缩小与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
因此,以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来源、差距及发展趋势是有很必要的。
(二)研究现状
国内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较多,相关文献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1)南开大学经济学研究所的陈宗胜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关注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很多著作。在《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和《再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两书中,作者研究了目前我国居民正常收入差别和非法非正常收入差别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深入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并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对居民收入差距的未来趋势给出了自己的预测,提出了著名的“陈氏倒U曲线”,对中国国情下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关系给出了有说服力的论断。在《改革、发展与收入分配》中,对中国总体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
中国在90年代初的收入差别程度“与同样发展水平的公有经济国家在收入概念可比范围内的收入分配差别大体一致”,对目前的收入差距持“两极未分化论”。作者还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将我国收入分配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的许多结论和政策建议更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赵人伟、李实等众多学者对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持“失当论”。他们有的从静态的横向比较角度把收入差距描述为“过高”;有的从动态的纵向比较角度把收入差距描述为“恶化”。赵人伟、李实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中对收入差距进行了国际比较: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45,这低于非洲和南美的一些国家,但高于亚洲的一些国家,更高于欧洲发达国家的普遍水平。但是这种国际比较方法本身却受到了批评。魏众等人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认为:随着市场化的进程,收入分配状况将进一步恶化。
(3)清华大学的李子奈教授通过基尼系数、人均纯收入等数据表明了1978年以来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并实证地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必然性,还设计了居民收入差距宏观调节的数量界限,提出了计算贫困线的方法,最后论证了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
国内研究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较少,主要有:
李金凤、李晶龙(2008)在对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财产性收入对中国贫富差距带来的影响,认为财产性收入的存量因素是财产性收入实现的基础,财产性收入的流量因素是财产性收入实现的方式。
周青梅在《财产性收入、收入差距与政府公共政策选择》(2008)中认为短期内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会拉大我国收入差距,但长期看,财产性收入有利于中等收入这的崛起从而缩小收入差距同时政府在政策选择上应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并最终缩小收入差距。
巴曙松(2008)认为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首先要让更多的人能够拥有财产,财产是财产行收入的前提。财产性收入的形成来自于财产,而财产的形成和积累一般来自与劳动收入的节余。因此,要提高财产性收入水平,就必须提高工资等劳动性收入的水平。
丁俊峰(2008)从金融的视角出发,认为发挥金融功能是促进群众财产性收入提高的关进因素,因此,深化金融改革,健全金融理财市场,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加强金融市场监管是保证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必要条件。
还有很多学者提到了《物权法》的实施保证了居民的财产有明确的产权,对保护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三、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主要内容
第1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创新点
1.3.1研究思路
1.3.2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收入分配的理论研究
2.1财产性收入概念界定
2.2 财产性收入基础理论
2.2.1财产所有权理论
2.2.2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
2.4 其他相关理论
第3章 河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现状
3.1 河北省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现状
3.1.1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现状
3.1.2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来源、比例
3.1.3影响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因素分析
3.2 河北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现状
3.2.1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现状
3.2.2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来源、比例
3.2.3影响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因素分析
第4章 河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4.1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现状
4.1.1城镇居民收入来源及存在的问题
4.1.2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及存在的问题
4.2 河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成因分析
4.2.1河北省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成因分析
4.2.2河北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成因分析
第5章 河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变化趋势预测分析
5.1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分析
5.2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分析
5.3实证比较分析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分析
5.4河北省居民财产性收入整体变化趋势
第6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1、文献调查法: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和理论著作,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关于居民收入、财产性收入、收入差距的政策性和理论性资料。
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河北省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情况进行比较,得出其异同找出原因。
3、问卷调查法: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区分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获得情况。
4、统计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按一定规律输入计算机中建立数据库,用Excel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排序,统计问卷中被选中项占同类调查对象人数的百分比,并制作相应的图表。
5、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对财产性收入的相关理论进行规范的学理分析,提供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重点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状况、缩小收入差距和财产性收入的变化趋势的实例进行研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归纳和概括,运用了规范分析的方法,提炼出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改善民生的新途径。
(三)创新点
1、通过问卷调查和到相关部门搜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得到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通过对河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分析,得出河北省居民财产性收入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其深层次的原因;
2、通过对比河北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实证分析财产性收入差距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度,得出财产性收入的发展趋势,找出财产性收入对居民收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四、进度安排
2008.4-2008.6理论研究阶段财产性收入的理论研究
2008.6-2008.8实际调研阶段河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总体及各地区情况调研 2008.8-2008.9资料分析阶段根据调研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
2008.10-2008.12 论文撰写阶段在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初步撰写论文 2009.1-2009.3论文定稿阶段对论文进行修改、定稿
2009.4论文审查阶段将论文提交送审
2009.5论文答辩
五、研究难点及对策
(一)研究难点
1、不同收入水平的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数据的获得;
2、对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发展趋势分析方法的选择;
1、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和河北统计年鉴及相关数据资料,以及通过事迹调研及问卷调查获得相关数据。
2、阅读大量与本文研究相关的著作论文和统计预测方法,选择合适的预测分析方法。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2]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上海三联书店,1999
[4]赵人伟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5]周荔,曾为群.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存在问题及增加策略[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6]王培刚,周长城.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实证分析与动态研究一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阐释[J].管理世界,2005,11.[7]陈宗胜.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的深入研究—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经济研究,2000,7.[8]林宏,陈广汉.居民收入差距测量的方法和指标[J].统计与预测,2003,6.[9]袁文平.“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意义重大[J].财经科学,2007,11.[10]吴彦艳,丁志卿.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几个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7,21.[11]宋大力.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博士论文.黑龙江大学,2006
[12]李金凤,李晶龙.财产性收入对中国贫富差距的影响[J].天津经济, 2008,1.[13]彭喆.四川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将大幅增长[J].四川省情,2007,12.[14]李明章.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实质[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6.[15]李实,岳希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财经,2004年第3、4期合刊.[16]张辉.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及缩小差距的对策[J].理论导刊,1997,5.[17]常江,郭立宏.陕西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2005,4.[18]杨文选.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2.[19]周青梅.财产性收入、收入差距与政府公共政策选择[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20]刘飞,谢建文.关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几点思考[J].商业经济,2008,3.[21]唐泽富.论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新变化、问题及措施[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2.[22]丁英.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差距过大的对策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5.[23]陈泉江.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着力点[J].延边党校学报, 2008,1.[24]李爽.财产性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问题[J].理论参考2008,1.[25]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百姓“财产性收入”看法调查分析[J].理论参考, 2008,1.[26]舒家先.财产性收入:居民收入增量的重要来源之一[J].领导之友,2008,1.[27]罗伯特.索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中译本.[28]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中译本.[29]王春正.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报告】推荐阅读:
上海师范大学学术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09-26
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11-08
北京联合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09-21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接受免试硕士研究生办法06-27
2021年北京电影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06-21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课程招生简章新09-20
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07-21
师范院校学生暑假教学实践报告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