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精选8篇)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篇1

方案

一、班级文化建设指导思想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汇到班集体中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校将进一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启迪学生思想,升华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成长的乐园,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

二、班级文化建设要求

1、以生为本。在班级建设中,要“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成长的乐园,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要赋予班级个性特色文化内涵,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师本人的个性特长等因素出发,与学生一起自主选择、自主思考,构建独特风格的班级文化,引导全班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

2、实用美观。以班级文化的建设为核心,确立具体可操作的班级公约。室内布置力求简洁美观,力求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3、自主创新。突出班级特色,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培养品学兼优、学有所长的学生群体。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良好的班级环境能使学生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薰陶。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应该努力塑造环境文化,赋予班级环境一定色彩和教育意识,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努力使教室的墙壁也会说话”。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班级环境文化的个性化建设

教室是师生生活和学习空间。教室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师生的情绪。一个文明、整洁、优美的环境,无疑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氛围的营造。当师生走进书香弥漫的一方小天地,会油然升起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内心对知识的崇尚和渴求会一下子被书香所勾起,会快乐地遨游在书的海洋中。因此班主任应该精心布置文化型教室,创设文化氛围。

(1)班级展示区:通过向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征集了个性化班级名称、班级标志、班歌、班级口号等班级文化标志。然后通过召开主题班队会讨论,在普遍认同的基础上确定。

(2)教室环境布置:教室墙壁每个版块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构思、设计、布置,布置体现“实用美观”,突显文化氛围和育人作用。

(3)教室环境净化:整洁是文明的第一标志。要加强卫生管理(卫生角、墙面、地面、桌椅、讲台整洁)和爱护公物教育。督促同学搞好班级卫生,保证教室“地无纸屑、窗无灰尘.门无杂物”,以创造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

2、班级精神文化的个性化建设

(1)班级要有明确的可实现的奋斗目标,要形成全班同学共同追求的目标和激励班级成员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分近期目标、学期目标、学年目标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之奋斗,直至实现。

(2)个性化班级名称、班级标志、班歌、班级口号等班级文化标志的设计。这类活动要尽量动员全班同学参与,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形成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标志。-设计完成后,统一布置在教室外走廊的前宣传栏中。

(3)班级制度文化的个性化建设。要建立班级公约,以此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言行。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手册》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清洁卫生、行为习惯、纪律、安全意识等班级存在的问题等)召集同学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结合学校文明班级评比办法,制定班级各项制度,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3、班级学科文化的浸润建设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凡有所学,皆成性格。通过班级学科文化的浸润建设,打造班级文化丰富的内容。

(1)语文:渗入中国文化,弘杨民族精神,展现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集体意识、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举办各种读书活动、手抄报、书法比赛等)

(2)数学﹔探究符合时代特征、学生需求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周密的逻辑推理思维、严谨的治学素养。(自我测评、自我提高)

(3)英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文化美文等引导学生打开对外之窗,放眼世界,开阔胸怀,了解世界,洋为中用。(可设演讲会、英语角)

(4)科学:以学科文化为视野探索合作探究学习新方式,优化课堂心理氛围,创设情境,提高理化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细微处风品质、合作中显风格、实践出真知、探索生命历程行等方面的素养。(可举行知识竞赛活动)

(5)品德与生活(社会)︰从生命尊重、(个人、民族、国家、人类)尊严感、宽容精神、审美品质、生态环境意识、理性批判思维品质、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去发挥学科文化建设的特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可办手抄报、知识卡片等)

(6)艺术体育等:借鉴、创新活动形式,以丰富多彩的欣笑、推荐、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悟性、审美能力,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有条件的学生可培养一技之长。(结合学校课外活动进行)

4、班级活动文化的个性化建设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篇2

一、发挥集体力量,建设优美的班级环境文化

整洁、干净、温馨的班级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班级桌椅板凳的摆放、黑板的布置等都是班级环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能够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形成积极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要求学生将卫生用具整齐地摆放在教室的卫生角,垃圾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在卫生角上贴相关的环保标语。

(2)要求学生定时整理自己的课桌,保证自己的书本摆放整齐,以免弄丢自己的文具用品。

(3)设置班级公务栏,张贴课程表、学生守则以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

(4)充分地利用后墙,将后墙分为三大板块,左边用来出黑板报,中间写一些名言警句,右边用来表扬每天表现好的学生。

(5)班级的墙壁上张贴学生的书法作品或者美术作品,在鼓励学生的同时给班级增添浓浓的文化气息。

(6)让学生自己设置班级口号、班歌以及班牌,将优秀的设计作品正式使用。

二、制订集体规范,建设完善的班级制度文化

一个班集体要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必须有一套统一的行为准则,这就是所谓的集体规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引导学生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纳班级学生的建议,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订班级的相关规定,如课堂纪律、打扫卫生方案、学习纪律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班规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严格遵守的制度,包括多个方面,有助于班级活动良好有序的开展。在完善的班规的制订过程中,班主任要鼓励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通过民主科学的对话,增强学生对班规的认同感和接受度,激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执行,帮助学生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同时要制订相关的评分规则,以此来约束学生,保证班规的顺利实施。班规的制订最重要的就是实施,否则将会是无用的制度规范。因此,班主任要抓好班级制度的实施,一方面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让学生从心底里认可这些制度,明白这些制度的作用,将这些规章制度内化为自己日常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另一方面,班主任要积极地创设有利的外部条件,使这些规章制度能够更有效地实施。班主任在班级中要组建一支优秀的班干部团队,帮助管理学生,监督学生的学习生活,确保班规的有效实施,不断地完善班级的制度文化。

三、充分了解学生,创设丰富的班级活动文化

充分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班级文化建设的需要合理有效地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

第一,班级活动要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多方面的素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更加健康地成长。如,开展“我的生态屋”活动,让同学们将自己喜欢的小植物、小动物做成标本。在这一活动中,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采摘植物,并写日记进行记录,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逐渐地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手的能力。

第二,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如,在开展摄影展的时候需要聘请相关的专业摄影人士进行指导,这时候正好有一位学生的家长是摄影协会的,这时,班主任就要积极与这位家长进行沟通,充分地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摄影技巧。

第三,活动的开展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活动。如可以尝试不同的班级之间进行“走班”活动,即将同班和邻班的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组成活动小组,让这些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提升自己的交往能力,同时能够让活动更加有效地开展,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四,班主任在组织活动时要兼顾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比较好动,在进行互动的安排时要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避免开展枯燥的、形式化的活动,使学生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不利于班级的团结。

第五,班主任在组织活动的时候要注意鼓励学生全部都参加,同时自己要全程都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与交流,有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也有助于良好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将活动的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篇3

现阶段的小学生大多是2003年以后出生的新中国最后一代独生子女,作为大家庭中的年幼者,他们获得了几代人的关爱,却缺少引导和约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感恩与体谅。小学入学后,他们的课余生活被兴趣班、比赛、电视、电脑和手机游戏大量挤占,缺乏在集体活动中的习得分享和协作。因此,这一群体在密切互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个体矛盾以及小群体冲突,影响班级管理,甚至影响到家校和谐。

近年来关于小学生伙伴关系的研究开始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如甘肃省吴玉秀老师认为,在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同伴关系是培养小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三大应有之义,她提出了教给交往技巧、实施课内外交往教育、组织集体活动、构建家校“统一战线”、加强个别辅导五条对策[1]。而一项专门针对昆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大样本抽样调查表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为性别、家庭关系、父母教培时间和伙伴关系,这一结论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伙伴关系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诱导和防范的重要性[2]。但是相关的研究主要从理论上呈现了问题和原因,对策探讨较为宽泛和笼统,更没有从行动方案上提供参考答案。换言之,现有研究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却没有处理好怎么办的问题,因此其对现实有关照和回应,但指导不足。

因此,根据近年来的观察、思考和实践,教育管理研究者与一线小学教师、专业拓展团队开展三方协作,根据低、中、高三个不同学段小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特点,设计了完善小学生伙伴关系的系列班级活动方案,以期作为对现有理论研究的补充,并增强教育教学研究的应用性和操作性。

一、 从污名化到亲近化的“小名”活动

该活动适合的对象是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较大规模的班集体,短时间内记不住所有同学的名字,因此他们容易以外形特征(如胖子、大头、卷毛、小眼儿、兔子嘴等)、姓氏谐音(如猪头、老狗、毛毛虫、骡子、马仔等)等称呼对方,形成大量的“绰号“。这些“绰号”有辨识和沟通的实用功能,表面上看“存在即是合理”,但是其中也不乏内涵不雅、人格歧视等诸多负面问题。一般情况下,老师的传统做法是正面制止,并教育小学生起“绰号”是不文明的行为。这种传统做法体现的是“堵”的思维,而不是“导”的艺术,有两方面的负功能:其一,引发起名者的逆反心理,背后喊得更厉害;其二,可能会唤起被起名者的敏感和受辱心理。所以,更好的办法是因势利导,开展从污名化到亲近化的“小名”活动。

该活动的目的是:减少不文明的“绰号”,营造亲近和谐的伙伴关系、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小名卡”,请孩子填上大名、自己喜欢的小名。可填写多个小名,以防止“阿猫、阿狗”之类可能会被同学笑话的内容。

第二步,将经过老师筛选的小名与大名一起做成“大名小名对照表”,发到班级全体师生手里。

第三步,通过猜谜、比赛等活动强化学生记忆中同学的大名与小名的联系。

第四步,要求以后尽量用小名称呼彼此,老师也尽量用小名称呼学生。

如此一来,低年级的学生听到的都是熟悉温暖的称谓,容易消除对新环境的不适,增加彼此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同时随着不文明的“绰号”消失,校园文明程度也得以提升。

二、 从假想敌到小伙伴的“进化论”游戏

该活动适合的对象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因为度过了懵懂的低年级之后,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从排名前后、入队选拔、评奖等次等现象中观察和体会到了同学间竞争关系的存在,但是却往往意识不到合作关系的共存。个别小学生,特别是家庭教育引导能力不足的小学生,容易将存在竞争关系的同学视为假象中的“敌人”,形成不健康的个体心理和行动方式,需要进行引导和干预。为此,三方合作组通过精心策划,设计实施了从假想敌到小伙伴的“进化论”活动。

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到伙伴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实现从心理到行动上的“化敌为友”。活动设施是:操场、大教室等相对宽敞的场地,最好有一个讲台或高台。

具体的做法分以下几步:

第一步,介绍“进化论”的规则。所有的学生都面临“鸡蛋——小鸡——公鸡——凤凰——人类”的四个进化阶段,标志性动作分别是蹲地抱肩挪动、蹲地放手挪动、站立摆臂行走、摇头摆尾行走、登台站立。进化方式是跟一个同等进化水平的同学玩“剪刀石头布”,获胜方进化一步,继续找同一个进化水平的同学玩“剪刀石头布”,直到进化为人类,登台站立为止;反之,则退化一步(鸡蛋不能退化,失败则继续扮演鸡蛋)。

第二步,老师下令,开始进化。如果动员得当,学生一般会非常兴奋,但老师要注意保持冷静,观察学生,定位进化较快和较慢的游戏者,请完成进化的学生站到台上,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第三步,当进化到只剩最后四位学生时,他们已经找不到同伴。这时候询问他们完不成进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明白:找得到对手,才能玩“剪刀石头布“,才有进化,所以每一个“成功者”都要感谢那些陪伴左右的对手,虽然他们可能带来挫折,也会带来成全。因此,对手是进化伙伴,而不是敌人。

第四步,让学生们总结那些进化快的同学有哪些特点,引导大家明白:在大量的游戏伙伴中,迅速定位同一进化水平的同伴并不容易,所以那些开朗外向的同学,因为标志性动作很明显甚至很夸张,很快能相互发现对方,迅速完成多轮比赛实现进化。而最后剩下的呢,往往是比较内向的学生。因此,鼓励引导学生尊重和感恩对手,“众乐乐”而非“独乐乐”。

本游戏的关键点是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说出答案,老师只是代为总结。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家长们和学生一起玩“进化论“游戏。一方面帮助家长们更新认识,实现成长,家校同步;另一方面可以改善亲子关系,巩固活动成果。

三、 从等爱到去爱的“国王与天使”活动

该活动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的理解和行动能力都比低年级学生强,可以强化“爱与被爱“的主题,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还具备了场景和对象的迁移能力。为此,三方合作组设计实施了从被动等爱到主动付出的“国王与天使”活动。

活动目的是:强化学生“爱与被爱“的认知和行动能力,启发行动转化和对象迁移。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带有“国王”、“天使”字样的小卡片,要求他们在“国王”后面署上自己的名字。

第二步,将卡片对折保密并混合交叉后分发,人手一张偷偷阅读。不允许拿到自己的卡片,一旦拿到,立刻还给老师,重新发放。所有人要对卡片内容保密,且不能偷看别人的卡片。

第三步,在的新卡片的,“天使”后面署上自己的名字。现在,每个“天使”都知道了自己的“国王”是谁,但必须保密。

第四步,要求在以后的一周里,每位“天使”必须秘密地为自己的“国王”做三件好事,“国王”可以猜测,但不能跟“天使”进行确认。这样,每个人都能成为被爱的“国王”,却不知道自己的“天使”是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收到来历不明、令人温暖的善意,然后偷偷猜测,悄悄回报。

第五步,一周后,请学生们谈感想,写作文,强化感受,号召大家观察同学和家人,自由选择“国王”,坚持做默默的“天使”。

该活动方案最大的优点是迁移性和可持续性,对象可以迁移,时间可以持续,帮助学生将行动变成习惯,再稳定成态度。该活动同样适合家长的参与,不过因为家长间彼此并不相熟,所以可以用孩子的学号代替姓氏,最后提供信息表(孩子的姓名和学号、家长姓名及联系方式),帮助家长间也建立“国王与天使”的关系,为学生伙伴关系的建立提供强大的后援。

以上三项活动设计分别适合小学不同学段,同时适合不同背景的小学班级,尤其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小学,还有实施“随班就读”政策、有特殊儿童就近入学的小学。活动开展可以结合少先队大队活动、中队活动、班级活动、家校联系活动、春游秋游活动等进行。在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周详设计,注意言辞,关注学生反应,适度引导暗示,争取将正面效果最大化,避免伤害学生的情感和自尊。

参考文献

[1] 吴玉秀.浅谈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建构[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4).

[2] 宣煦等.昆明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1).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精选方案 篇4

以班级文化突显班级特色及班级风尚,以班级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它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一定形式上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我班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我将以积极向上的精神,营造轻松愉快的心情为指导思想。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并且通过班级文化营造充分展示学生自我价值的平台,通过班级文化精神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二、总体目标

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进取氛围。通过班级文化为平台,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展示自我,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思想宣传,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热爱祖国等良好品德。

三、实施时间:

1、9月18日(星期四下午第三、四节课)活动课采购所需素材。

2、209月25日(星期四下午第三、四节课)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四、主要内容

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良好心情的作用。整体上,我要求我班的课桌椅摆放整齐。卫生打扫工作及时到位黑板随时保持清洁,教具分类摆放。同时为了更好的建设班级文化,我班的班级文化分为以下几部分:

1、班务栏。班务栏是教师了解班级常规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醒值日学生进行值日打扫的重要平台。我把我班的班务栏分为班级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请假人数、旷课人数、值日人员、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上课教师反馈意见。

2、卫生角。卫生角在班级中的设立时十分必要的。这一区域的设立,可以使学生在特点的地方整齐的摆放打扫工具,投放垃圾。在这一区域我主要是粘贴卫生标语,培养学生爱护卫生,创造清洁的学习环境。

3、宣传栏。宣传栏主要张贴班级文明公约、校规等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在心中有一个制度的制约。维护好学生学习生活的正常规律。

4、读书角。书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及价值观。好的书是人生成长路上不可候缺的。因此,在读书角,我主要是每周的周一到学校图书室选择比较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书摆放到这里,周五在还回去,这样如果学生刚兴趣就会自己去图书室借了。这样便培养了学生读书的习惯。

5、在教室后面黑板的正上方粘贴我班的班级目标:做最好的自己,创最好的班级。

6、黑板报由四组的同学每周轮流出好,主题由学自主决定。周二班主任检查。

7、展示栏。展示栏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可以把自己优秀作业展示上去,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话展示上去与其他同学分享。或者把自己的兴起爱好展示上去,营造班级特色文化。

五、实施步骤

1、年9月18日(星期四下午第三、四节课)活动课采购所需素材(由班主任及宣传委员、班长提前把所学要材料协商完成后打印出来)。

2、2014年9月25日(星期四下午第三、四节课)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1)第一组同学负责班务栏。

(2)第二组同学负责宣传栏。

(3)第三组同学分组展示栏。

(4)第四组同学负责读书角书的摆放、卫生角的整理。

(5)班主任、班长、宣传委员负责张贴标语及整体指导。

六、保障措施

1、在班级文化建设之前,由班主任主持,班长、宣传委员、学习委员及各组织参加班级文化建设动员会。讨论建设方案(前面以全班讨论通过)及措施(分配任务及明确各自职责)。

2、班级文化建成后,由班主任主持全体同学参加的班会,制定保护班级文化的规定及班级文化维护组(每周一组,负责班级文化的更新及黑板报的编牌)的安排。

黄集小学班级文化布置方案 篇5

为创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展现各班朝气蓬勃的风采,形成独特的班级人文氛围,让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独具匠心和高品位的文化气息,让每一寸空间都充溢着浓烈的读书求学氛围。

一、活动时间:2012年3月5日至3月15日

二、验收时间:3月16日

三、验收成员:龚志珍、舒建业、陈猛、邵中洋、邱峰

四、布置要求

1、班级布置要彰显班级特色,班级布置要给予每个同学展示自己风采的平台和机会。

2、注重创设浓郁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3、班级布置形式上要新颖、活泼、美观、大方。

4、教室环境布置,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年级特点,注意突出知识性、趣味性、鼓励性、教育性。

5、教室环境布置要注意整体协调,布局统一,防止因杂乱无章、缺乏美感。

6、教室环境的布置也要符合教育规律,既能美化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又能赏心悦目,陶冶学生情操,起到真正无声的教育作用。

7、要彰显班级特色,呈现班级名称、口号、目标等。

五、具体要求:

1、在上学期布置的基础上增设3个版面

(1)、“各班中队角”板块名称一年级为:快乐小苗;二年级为:花儿朵朵;三年级为:阳光中队;四年级为:雏鹰展翅;五年级为:七彩少年;六年级为:快乐起航。“少先队中队角”这一板块要有鲜明的中队特色,如有星星火炬、红领巾等标志,用于张贴班级荣誉等。

(2)、班级个性板块主题是“学生成果或作品展示”名称可结合本班实际从下列名称中择优选用:才艺大比拼、艺术园地、书香园地、硕果累累、大显身手、小荷艺苑、诗情语韵、五彩斑斓、童心真趣、娃娃擂台、露一手、芳草地、美文欣赏、满屋书香、佳作赏析、梦想舞台、我读我乐、读有所思、开卷有益、„„“学生成果或作品展示”建议学生作品不宜过少,形式不要单一,单幅作品不宜过大,每2周更换一次。

(3)、比一比看谁荣誉多板块。用于班级常规管理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建议每周评比一次。五星级少年共分为:学习星、文明星、体育星、文艺星和进步星。

2、各班黑板报全部换新,低年级以文明养成、行为习惯、中年级以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公民道德,高年级以心理健康、理想信念、法制等为主题,各年级都有安全方面的内容、文字与图案的比重应文字丰富而多于图案,内容与留白的比重应内容充实而多于留白。

3、请各位班主任将选好的主题于3月8日前报邱峰主任处由学校安排统一打印张贴。

黄集中心小学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篇6

细 则

分值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黑板报

板报设计布局科学,字迹优美,内容充实,有教育意义,绘图有艺术性,整体美感性强。

20

学习园地

张贴内容属于学生作品,视作品质量与张贴美观度评分。

10

公告栏

有按要求张贴,记满分,未贴或少贴每处扣1分。

10

教室卫生

桌椅摆放整齐,前后左右间距便利,无卫生死角,墙壁上无乱贴现象,黑板擦得干净,无字底痕迹,玻璃明亮,上无灰尘,门面干净,卫生工具摆放整齐,垃圾箱有清洗干净,地面洁净无灰尘、泥巴、纸屑。

30

公共区卫生

水泥平面无碎石,无纸屑,无卫生死角,绿化带内无大石头,树木上无枯树枝,垃圾箱清洗干净,瓷片明亮,水沟通畅无杂物。公共教室要求同教室卫生。

20

个人卫生

课桌内无杂物,书具摆放有序,无脏手脏指甲,衣物整洁,发饰得体。否则,每发现一处/人扣1分。

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策略 篇7

1. 班级文化的概念

班级文化既属于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也是一种教育的存在, 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分享的价值观、信念、态度的一个文化复合体。班级文化是由班主任来主导的, 不但体现着班级的生活方式, 同时也体现着班级独特的文化气氛。

2. 班级文化的作用

第一, 班级文化通过对学生耳濡目染来进行教育与感染。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班级里, 自主或不自主地学习并创造着班级文化。

第二, 班级文化通过班级管理来完成学生为主体的文化建设。班级管理目标、内容及方式是班级文化形成的主要方式, 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通过班级管理不但能够有效地约束学生, 而且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第三, 班级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相互作用。班级文化建设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文化辅助着班级文化的建设, 同时班级文化建构着学校文化的内容。

二目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弊端

1. 对于班级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

在建设班级文化过程中, 往往出现偏差, 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 常以成绩好坏作为评价标准, 成绩靠后的学生容易产生排斥心理, 融入不了集体, 班级文化的建设和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一些任务性的活动缺乏连续性和整体性, 效果不佳。

2. 缺少新意的班级文化建设

如今很多小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够重视, 学生参与度不高, 缺少创新。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学生, 成长中的认识差距非常大,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不同的活动,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推出多形式、受欢迎的活动, 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3.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缺乏民主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民主, 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共同建设班集体。但是好多学校的班级管理以成绩为主要标准, 缺乏民主性。班干部的选举以成绩为决定因素。不但容易让成绩靠后的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班级事务的热情, 也不容易发挥不同学生所具有的不同特长。成绩不好的学生在班集体事务中缺乏话语权, 对班级文化的建设十分不利。

三如何解决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有针对性地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发展方向及目标, 根据班级特色, 建设班级特色文化。因此,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同时, 班主任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 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初级阶段, 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

2. 通过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学习空间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 在充实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 开阔他们的视野, 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带入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 增强他们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下面以我班开展的“诚信做人”主题中队活动为例, 来进一步探讨班级活动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活动的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更深刻地了解诚信的重要性, 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同时,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们锻炼口才和增加自信。

活动准备: (1) 广泛发动学生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诚信的小故事, 如上网、去图书馆等。 (2) 将学生们按小组分队, 每组各派两名学生分别负责参加演讲和担当评委, 其余学生在听完故事之后可以对喜爱的故事进行投票。 (3) 每组学生按自愿原则, 推出一名志愿者, 分别统计评委打出的分数和投票票数。

活动过程: (1) 主持人宣读活动目的, 宣布活动开始。 (2) 各组学生抽签, 轮流上台讲故事:《九色鹿》《狼来了》《宋庆龄的故事》《曾子杀猪》。 (3) 主持人:同学们的故事都十会精彩, 在故事中我们认识到诚信做人的重要性。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做到诚实守信, 考试不作弊、作业不抄袭、做错事不撒谎。通过这次活动, 我们要真正把诚信放在心里, 落实到行动上, 从小事做起, 从我做起。现在请同学们进行投票。 (4) 老师做总结发言, 志愿者统计分数和票数。 (5) 主持人公布名次。

活动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各环节由学生主导, 老师做一些必要的指导, 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体作用, 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才。并且让学生们在故事中认识到诚信的意义, 努力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3. 为学生提供民主的班级制度

公平公正的制度建设与完善对于班集体有重要影响, 班级干部选拔与任用不唯成绩论, 依据学生的表现与特质, 合理任用。根据班级建设需要制定班干部岗位职责以及明确班干部分工。在班干部的选拔中, 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篇8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农村学校班主任结合本校的客观条件及学生、农村的实际,建设一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素质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班级文化。本人就班级文化的建设作了一些探索。

一、物质文化的建设

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硬件,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文化。优美而温馨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工作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在一个窗明几净,文化氛围浓厚的班级里,师生的荣誉感、班级的内聚力都比较强。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应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注重教室的卫生

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摆放整齐,粉笔、小黑板、扫帚等也要摆放得井井有条,决不让“脏、乱、差”的现象在教室内出现。

2.重视教室的布置

教室布置可以个性化,我的做法是:①教室的两侧张贴名人名言及名人挂像,有时也发动学生用自己的画画、书法作品等来点缀。②教室后面要求小组每个月轮流出黑板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③在黑板上方挂国旗、班旗及班里的口号,让学生时常感受到班级目标的鞭策。④设立温馨提示栏和悄悄话信箱。温馨提示栏设在教室外面靠近门口的墙壁上,内容以天气预报,卫生保健、预防季节传染病的小知识为主,体现班级以人为本的人文性;悄悄话信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个绿色通道。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或对班级管理有什么建议等都可以悄悄通过信箱告诉老师。⑤讲究桌椅的排列、布置。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随时变换桌椅的摆放。

二、制度文化的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的学生大多集体观念较为淡薄,纪律也较散漫,自觉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度的制订与完善;二是制度的实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

三、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我们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班级人际环境是班主任、任科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

(2)引导正确的班集体舆论。良好的舆论对班级的各项事物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它能让班级充满浓郁的学习气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师生之间互相信任。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其次,要正确把握集体舆论,善于启发引导,以确保班集体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三,要善于利用舆论工具,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3)培育良好的班风。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和风气,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要培养良好班风,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①高度重视,早抓早管。在新学年,班主任要思考建立怎样的班风并设计如何起步,假如忽视这方面的工作,待班级内某些不正的风气得以形成,再去纠正它,就会事倍功半。②培养骨干,形成核心。班主任在抓班风建设时,必须留心发现积极分子,选择那些品学兼优、关心集体的学生担任班干,教给他们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树立威信,形成核心。③加强训练,养成习惯。经过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各方面良好的习惯,比如读书习惯、讲文明习惯、热爱劳动习惯等,学生这些习惯的形成过程,也是班级集体好风气形成的过程。

上一篇:技术服务质量要求下一篇:组织部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