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中常见缩写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机化学中常见缩写(精选7篇)

有机化学中常见缩写 篇1

从事快消品的销售,很多人被一些英文缩写搞得一头雾水,包括一些英文很好的人。有些同行一听台湾来的讲师不太流利的普通话中夹杂的英文头就大了,不懂的同时内心生出敬仰。实际上,这些东西也不是那么神密,好好看一下,也许有一天你也可能被“惊为天人”。

用语 英文 中文

KA Key Accounts(原:主要客户)大卖场,大型连锁

DM Deliver Message Direct Mail 宣传单张 POP Point of the purchase(原:据点上的购买)店头广告 MIT Marketing Inpact Team 卖场整合性陈列;堆箱 HBR Hotel,Bar,Restaurant 旅馆、酒吧、餐馆等封闭性通路 PDCA Plan,Do,Check,Action 计划、实施、检核、措施为管理循环的简称

4PS 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 行销组合4p(产品价格通路促销)4CS Consumer needs,Costs,Convienience,Communication 行销组合4c(顾客需求顾客接受的成本便利性沟通)MINI Mininum 小

SWOT 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优势弱势机会问题)为内外环境分析的一个工具

N架 / 端架 PM Product Manager 产品经理,泛指产品专员 P-T Part-time 临时工 Stick / 贴纸

Logo / 商标或公司名称的图案字 USP Unique Special Point 独特点 FAB Feature,Advantage,Benefit 产品特性,利益,功效推销法

POD Product Of Difference 产品的卖点 CVS Convenience Store 便利店 SP Sales Promotion 促销

PET 宝特瓶(俗称胶瓶)TP TETRA PAK Slim / AC TC Email / AD Advertisement NP News Paper PR Public Relation TV Television Store Check Store Audit(查)终端调查,铺市率调查(可见度)FGD Focus Group Discuss Outdoor / 户外

GRP Gross Rating Point 点

3A Avalible,Able,Adsire A&U Attitude and Usage TG SKU MD Marketing Department-

利乐无菌包(俗称纸包装)纤细,苗条(包装)铝罐(如鲜橙多)铁罐包装(如奶茶)电子邮件 广告 报纸杂志 公共关系 电视 偏于量的终端调座谈会(市调一种)(媒介用语)毛评点;总收视买得到,买得起,乐得买 消费态度和行为(市场调查)端架 单品

市场部

有机化学中常见缩写 篇2

一、割伤有机化学实验中主要使用玻璃仪器,尤其是玻璃管的截断,温度计、玻管或冷凝管等玻璃仪器插入橡皮塞或软木塞中,如果用力或操作方法不当,极易造成玻璃断裂,造成割伤

预防方法:正确的玻璃管的截断操作应是:1)把玻璃管平放在桌子的边缘上,左手的拇指按住玻璃管要截断的地方,右手执小三角锉刀,把小三角锉刀的棱边放在要截断的地方,用力锉出一道凹痕,凹痕约占管周的1/6,锉痕时只向一个方向即向前或向后锉,且不可来回拉锉。2)两手分别握住凹痕的两边,凹痕向外,两个大拇指分别按在凹痕的后面的两侧,用力急速轻轻一压带拉,就在凹痕处折成二段,玻璃管的断口很锋利,避免割伤皮肤,要把断口在灯焰上烧平滑。

玻璃管插入塞子的方法:先用水润湿选好的玻璃管的一侧,然后左手拿住塞子,右手捏住玻璃管的那一端,稍稍用力转动逐渐插入。注意:右手指捏住玻璃管的位置与塞子的距离应经常保持4cm左右,不能太远,其次,用力不能过大,否则玻璃管易断裂刺破手掌。插入或拔出玻璃弯管时,手指不能捏在弯曲的地方。

处理方法:受伤后要仔细观察伤口有没有玻璃碎片,如有,应先把伤口处的玻璃碎片取出。若伤口不大,可在伤口上擦涂1%碘伏或万花油,伤口小的可用创可贴,伤口大的要用绷带止血,送医院治疗。

二、烫伤

有机化学实验中的玻璃管的加工实验中,使用酒精喷灯加热使玻璃管软化,玻璃管从红热到无色,温度仍然很高,稍有不慎误拿未冷却的玻璃管,极易烫伤。

预防方法:加热后的玻璃管放在石棉网上,不可乱放,不可窜组拿取玻璃管,待充分冷却后,方可取用。

处理方法:轻伤涂以烫伤油膏,重伤者涂以烫伤油膏后即送医务室。

三、药品的灼伤

有机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浓硫酸、盐酸、硝酸、冰乙酸、甲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浓氨水、液溴、苯酚、铬酸等强腐蚀试剂,如取用和使用过程中不慎易被灼伤。

预防方法:严格按实验要求用量取用,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不停搅拌,且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浓硫酸作为反应液时,要控制加料速度,缓慢加入,以防溅出;取用盐酸、硝酸、浓氨水、液溴等挥发性药品要在通风橱内操作。

处理方法:1)酸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2%~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最后涂上烫伤膏。2)碱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1%乙酸或饱和硼酸溶液冲洗,然后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烫伤膏。3)溴灼伤: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继而用酒精擦洗,再用2%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至灼伤处呈白色,然后涂上甘油,再敷上烫伤膏。4)苯酚灼伤:应先用水冲洗,再用酒精擦洗至灼伤处呈白色,然后涂上甘油。5)铬酸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然后用5%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冲洗涂搽。

以上处理方法适用于灼伤不严重者,若伤势较重者,在上述处理方法急救后,应速送医院治疗。

四、火灾

有机化学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大多数是易燃的,尤其是乙醚、丙酮、乙醇、苯、乙酸乙酯等非常容易燃烧,着火是有机化学实验常见事故之一。

预防方法:1)操作易燃试剂时应特别注意远离火源,勿将易燃液体放在敞口容器中直接加热,如烧杯。对于沸点低于80℃的液体加热必须在水浴中进行,切勿使容器密闭。2)蒸馏装置不能漏气,如发现漏气时,应立即停止加热,检查原因,排除后继续加热;接受瓶不宜用敞口容器,如广口瓶、烧杯等,而应用窄口容器,如三角烧瓶等,冷凝水应保持畅通。3)油浴加热时,应绝对避免水滴溅入热油中至使油外溢溅到热源上而引起火灾。4)酒精灯用毕应立即盖灭,酒精灯的正确点燃方法是用火柴点燃,切勿使用两个酒精灯对火,致使酒精外溢,造成着火。5)易燃、易挥发的废物,不得倒入下水道、垃圾桶中,不得把燃着或带有火星的火柴梗或纸条等乱抛乱掷。

处理方法:一旦发生了火灾,应保持沉着镇静,不要惊慌失措,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事故损失。火势较小时,可用湿布或沙子盖灭;若衣服着火,且勿奔跑,用厚的外衣包裹使其熄灭,或就近在地上打滚;火势较大时,应用灭火器扑救。

五、爆炸

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是一些易燃、易爆的物质及混合物,如过氧化物、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金属炔化物等,在受热或碰撞时均会发生爆炸。另外在空气中混有易燃有机溶剂蒸汽或易燃、易爆气体,且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一定极限时,遇明火即可发生燃烧爆炸。蒸馏、回流、分馏、水蒸汽蒸馏等实验装置加热时不与大气相通,减压蒸馏使用不耐压的容器,洗涤气体洗气瓶接反,造成洗液倒流等,都有可能造成爆炸。

预防、处理方法:1)使用易燃、易爆品时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严格按实验要求用量,不可擅作主张扩大试剂用量;2)易燃、易爆物品周围不可有可燃物质,易爆物品要注意防止突然震动和过热;3)对于放热反应,添加反应物要逐步进行,少量多次,必要时采取冷却措施;4)在用玻璃仪器组装实验装置之前,要先检查玻璃仪器是否有破损;5)有机溶剂的蒸馏和回流要避免过热和暴沸现象的发生,且均不能将液体蒸干;6)蒸馏、回流、分馏、水蒸汽蒸馏等实验装置加热时保持与大气相通,不能在密闭体系内进行加热或反应,要经常检查反应装置是否被堵塞,如发现堵塞应停止加热或反应,将堵塞排除后再继续加热或反应,冷凝水保持通畅;7)洗气瓶洗涤气体时,长进短出,防止倒流;8)卤代烷勿与金属钠接触,实验完剩余钠屑放回煤油中或用异丙醇销毁,不可随意倒入水槽,避免钠遇水强烈反应;9)使用乙醚蒸馏时,必须检验是否有过氧化物存在,否则容易发生爆炸;检验方法:取少量乙醚,加碘化钾-淀粉溶液数滴,如果溶液没有变蓝,表示该醚无过氧化物存在,如果变成蓝色,则需用5%硫酸亚铁溶液将乙醚洗涤,直到加碘化钾-淀粉溶液不变蓝为止;10)金属炔化物要加盐酸或硝酸,用小火加热煮沸分解销毁;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可加水煮沸使之分解;11)甲烷、乙烯、乙炔的燃烧实验要在性质实验后进行,以保证气体的纯度。

六、中毒

有机化学实验使用的化学药品几乎都有一定的毒性,通常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毒害途径包括:吞食、吸入、体表吸收等。

预防、处理方法:1)吞食。吞食并不常见,主要发生于误食,所以严禁在实验室饮食。称量药品时应使用工具,不得直接用手接触,做完实验后,应洗手后再吃东西。2)吸入。吸入是最常见的中毒方式。有毒物质可以以气体、蒸气、粉尘、烟雾的形式被吸入。在使用挥发性试剂时,要在通风橱内进行;蒸馏或回流时冷凝管要有效;用嗅法鉴别化学物质时必须十分小心。如金属汞易挥发,并能通过呼吸道而进入体内,会逐渐积累而造成慢性中毒,有机化学实验中学生有时使用不慎将水银温度计打碎、折断,造成汞洒落,应尽可能将汞收集起来,并用硫磺粉盖在洒落汞的地方,使汞变成不挥发的硫化汞,然后再除去。3)体表吸收。有毒物质可以以液体、气体的形式被皮肤吸收。如果有毒物质接触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肥皂水清洗。如硝基苯滴在皮肤上亦可引起中毒,如不慎滴在皮肤上应先用酒精擦洗,然后用温热肥皂水擦洗。

在有机化学实验室应备有急救箱,内置有以下一些物品:1)绷带、纱布、脱脂棉花、橡皮膏、医用镊子、剪刀等;2)凡士林、创可贴、烫伤膏、医用酒精、碘伏、甘油、5%碳酸氢钠溶液、1%乙酸或饱和硼酸溶液、2%硫代硫酸钠溶液等。

总之,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总结实验中的各种形式的事故及预防、处理方法,才能够促进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安全守则,严格遵循实验安全操作规程和防范意识,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曾昭琼,曾和平主编.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谷亨杰,周锦成,丁金昌.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常见猪病英文缩写 篇3

AR: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萎鼻)APP: 传染性胸膜性肺炎(传胸)CT: 先天性震颤 CDCD: 初乳缺乏症 Cp: 猪衣原体 ES: 内毒素引起休克 Ery: 猪丹毒 ED: 大肠杆菌病 EC: 肠道病毒

FMD: 口蹄疫(五号病)HC: 猪瘟 Hps: 副嗜血杆菌 JE: 流行性乙型脑炎 Lister: 李氏杆菌病 Lepto: 钩端螺旋体病

MH(Mp): 支原体肺炎(气喘)OD: 水肿 PWT: 仔猪腹泻

PRRS: 繁殖与呼吸综合障碍症(蓝耳)PRV: 伪狂犬 PPV: 细小病毒 PRCV: 呼吸道冠状病毒 PCV2: 圆环2型病毒 PDE: 增生性肠炎

PMWS: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 PDNS: 皮炎肾病综合症 PED: 流行性腹泻

PCV: 间质性肺炎与繁殖综合症 PSS: 猪应激综合症

PRDC: 出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炎呼吸道综合症 Pasteur: 猪肺疫 RV: 轮状病毒 Rr: 布氏杆菌病 SD: 猪痢疾 SVD: 水泡病 SVE: 水泡性疹 SC: 猪霍乱 SI: 流感 SS: 链球菌 Salm: 副伤寒 TGE: 传染性胃肠炎 TP: 弓形虫体病 TB: 结核病

一、常见禽病的英文缩写 AI: 禽流感 ACH: 禽衣原体 ATB: 结核

AVN: 鸡病毒性肾炎 ARI: 禽轮状病毒感染 APV: 禽肺病毒 AS: 腹水综合症

BLS: 大肝和大脾病

CRD: 慢呼败血

DVH: 鸭乙性肝炎

DVE: 鸭病毒性肠炎,又名鸭瘟(DP)

FC: 霍乱

FP、PX: 鸡痘 FT: 伤寒

HE: 火鸡出血性肠炎 HPS: 心包积水综合症

MG: 支原体

MS: 滑液囊支原体 ND: 新城疫 MD: 马立克

MM: 火鸡支原体 MP: 番鸭细小病毒

NE: 坏死性肠炎

PED: 大肠杆菌 PD: 白痢

PAV: 绿脓杆菌

RE: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

SDS: 肉鸡猝死综合症 SHS: 肿头综合症

TRT: 鸡鼻气管炎 TVP: 传染性腺胃炎

VA: 病毒性关节炎

ISS: 传染性发育综合症 IBH: 鸡包涵体肝炎

IA或CAA或CAVD: 传贫 IBD: 传染性法氏囊 IB: 传染性支气管炎 IC: 传染性鼻炎

二、常见猪病英文缩写

AR: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PCP:传染性胸膜肺炎 APP: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Apx: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 CT:(仔猪)先天性震颤 CDCD: 初乳缺乏症 Cp: 猪衣原体

ES: 内毒素引起休克 Ery: 猪丹毒

ED: 大肠杆菌病 EC: 肠道病毒

FMD: 口蹄疫(五号病)

HC: 猪瘟

Hps: 副嗜血杆菌

JE:日本乙型脑炎

Lister: 李氏杆菌病 Lepto: 钩端螺旋体病

MH(Mp): 支原体肺炎(气喘)M.hyo:猪霉形体肺炎病原

NE:坏死性肠炎

OGU:食道胃潰疡 OD: 水肿

PCS: 猪结肠螺旋体病 PWT: 仔猪腹泻

PWC:断奶后大肠杆菌病 PHE: 增生性出血性肠病 PNP: 增生性坏死性肺炎 PPE: 增生性肠炎 PED: 流行性腹泻 PCS: 猪结肠螺旋体病

PRRS:猪繁殖呼吸综合症(蓝耳)PRRS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 PRV: 伪狂犬 PPV: 细小病毒

PRCV: 呼吸道冠状病毒 PCV: 猪圆环病毒

PCV: 间质性肺炎与繁殖综合症 PCV-2:猪圆环病毒2型 PIS: 肠道螺旋体病

PMWS: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 PDNS: 皮炎肾病综合症 PSS: 猪应激综合症

PRDC: 出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炎呼吸道综合症 Pasteur: 猪肺疫

RI:节段性回肠炎 RV: 轮状病毒 Rr: 布氏杆菌病

SD: 猪痢疾 SVD: 水泡病 SVE: 水泡性疹 SC: 猪霍乱 SI: 流感

SIV:猪流感病毒 SS: 链球菌 Salm: 副伤寒

常见塑料原料的英文全称及缩写 篇4

PP 聚丙烯 英文名称:Polypropylene

PS 聚苯乙烯 英文名称:Polystyrene.PVC 聚氯乙烯 英文名称: polyvinyl chloride

PE 聚乙烯 英文名称:Polyethylene

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英文名称: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AS 丙烯腈-苯乙烯树脂

英文名称:Acrylonitrile-styrene resin

〔参考〕

常用化工英文缩写与中文名对照 A/MMA: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AA:丙烯酸

AAS:丙烯酸酯-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 ABFN:偶氮(二)甲酰胺 ABN:偶氮(二)异丁腈

ABA:Acrylonitrile-butadiene-acrylate:丙烯腈/丁二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AES:Acrylonitrile-ethylene-styrene: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 AMMA:Acrylonitrile/methyl Methacrylate: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ARP:Aromatic polyester:聚芳香酯

AS:Acrylonitrile-styrene resin:丙烯腈-苯乙烯树脂

ASA:Acrylonitrile-styrene-acrylate: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BAA:正丁醛苯胺缩合物 BAD:双水杨酸双酚A酯 BCD:β-环糊精 BE:丙烯酸乳胶外墙涂料 BFRM:硼纤维增强塑料 BLE:丙酮-二苯胺高温缩合物 BMA:甲基丙烯酸丁酯 BN:氮化硼 BNE:新型环氧树脂

BNS:β-萘磺酸甲醛低缩合物 BOPP:双轴向聚丙烯

BPMC:2-仲丁基苯基-N-甲基氨基酸酯 BPT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BR:丁二烯橡胶

BROC:二溴(代)甲酚环氧丙基醚 BS: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BT:聚丁烯-1热塑性塑料 BTX: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

CA:Cellulose acetate:醋酸纤维塑料

CAB:Cellulose acetate butyrate:醋酸-丁酸纤维素塑料 CAP:Cellulose acetate propionate:醋酸-丙酸纤维素 CE:“Cellulose plastics, general”:通用纤维素塑料 CF:Cresol-formaldehyde:甲酚-甲醛树脂 CMC:Carboxymethyl cellulose:羧甲基纤维素 CN:Cellulose nitrate:硝酸纤维素 CP:Cellulose propionate:丙酸纤维素 CPE:Chlorinated polyethylene:氯化聚乙烯

CPVC:Chlorinated poly(vinyl chloride):氯化聚氯乙烯 CS:Casein:酪蛋白

CTA:Cellulose triacetate:三醋酸纤维素 CA:醋酸纤维素 CAB:醋酸-丁酸纤维素 CAN:醋酸-硝酸纤维素 CAP:醋酸-丙酸纤维素 CBA:化学发泡剂 CDP:磷酸甲酚二苯酯 CF:甲醛-甲酚树脂,碳纤维 CFE:氯氟乙烯 CFM:碳纤维密封填料 CFRP:碳纤维增强塑料 CLF:含氯纤维 CMC:羧甲基纤维素 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 CMD:代尼尔纤维 CMS:羧甲基淀粉

E/EA: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E/P:乙烯/丙烯共聚物

E/P/D: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 E/TE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E/VAC: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E/VAL: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EAA: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EBM:挤出吹塑模塑 EC:乙基纤维素

ECB:乙烯共聚物和沥青的共混物 ECD:环氧氯丙烷橡胶 ECTEE:聚(乙烯-三氟氯乙烯)ED-3:环氧酯

EEA:乙烯-醋酸丙烯共聚物 EC:Ethyl cellulose:乙烷纤维素

EEA:Ethylene/ethyl acrylate: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EMA:Ethylene/methacrylic acid: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EP:“Epoxy, epoxide”:环氧树脂

EPD:Ethylene-propylene-diene: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 EPM:Ethylene-propylene polymer:乙烯-丙烯共聚物 EPS:Expanded polystyrene:发泡聚苯乙烯

ETFE:Ethylene-tetrafluoroethylen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EVA:Ethylene/vinyl acetat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EVAL:Ethylene-vinyl alcohol: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EO:环氧乙烷 EOT:聚乙烯硫醚 EP:环氧树脂 EPI:环氧氯丙烷 EPM:乙烯-丙烯共聚物 EPOR:三元乙丙橡胶 EPR:乙丙橡胶 EPS:可发性聚苯乙烯

EPSAN:乙烯-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EPT:乙烯丙烯三元共聚物 EPVC:乳液法聚氯乙烯 EU:聚醚型聚氨酯

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EVE:乙烯基乙基醚

EXP:醋酸乙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乳液 F/VAL: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F-23:四氟乙烯-偏氯乙烯共聚物 F-30:三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 F-40:四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 FEP: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 FNG:耐水硅胶 FPM:氟橡胶

FRA:纤维增强丙烯酸酯 FRC:阻燃粘胶纤维 FRP:纤维增强塑料

FRPA-101:玻璃纤维增强聚癸二酸癸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1010树脂)FRPA-610:玻璃纤维增强聚癸二酰乙二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10树脂)GF:玻璃纤维

GFRP: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GFRTP: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促进剂 GOF:石英光纤 GPS:通用聚苯乙烯 GR-1:异丁橡胶 GR-N:丁腈橡胶 GR-S:丁苯橡胶

GRTP: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 GUV:紫外光固化硅橡胶涂料 GY:厌氧胶

HDPE:低压聚乙烯(高密度)HIPS:高抗冲聚苯乙烯 HLA:天然聚合物透明质胶 HLD:树脂性氯丁胶 HM:高甲氧基果胶 HMC:高强度模塑料 HOPP:均聚聚丙烯 HPC:羟丙基纤维素 HPM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P: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 HTPS:高冲击聚苯乙烯 IEN:互贯网络弹性体 IHPN:互贯网络均聚物 IIR: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 IR:异戊二烯橡胶 IVE:异丁基乙烯基醚 JSF:聚乙烯醇缩醛胶 KSG:空分硅胶 LDN:氯丁胶粘剂

LDPE:高压聚乙烯(低密度)LDR:氯丁橡胶

LHPC:低替代度羟丙基纤维素 LIPN:乳胶互贯网络聚合物 LJ:接体型氯丁橡胶 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M:低甲氧基果胶 LMWPE:低分子量聚乙稀 LSR:羧基氯丁乳胶

FEP:Perfluoro(ethylene-propylene):全氟(乙烯-丙烯)塑料 HDPE: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plastics:高密度聚乙烯塑料 HIPS:High impact polystyrene:高冲聚苯乙烯 IPS:Impact-resistant polystyre ne:耐冲击聚苯乙烯 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液晶聚合物

LDPE:Low-density polyethylene plastics:低密度聚乙烯塑料 LLDPE:Linear low-density polyethylene:线性低密聚乙烯 LMDPE:Linear medium-density polyethylene:线性中密聚乙烯

MBS:Methacrylate-butadiene-styrene:甲基丙烯酸-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MC:Methyl cellulose:甲基纤维素

MDPE:Medium-density polyethylene:中密聚乙烯 MF:Melamine-formaldehyde resin:密胺-甲醛树脂 MPF:Melamine/phenol-formaldehyde:密胺/酚醛树脂 PA:Polyamide(nylon):聚酰胺(尼龙)PAA:Poly(acrylic acid):聚丙烯酸

PADC:Poly(allyl diglycol carbonate):碳酸-二乙二醇酯• 烯丙醇酯树脂 PAE:Polyarylether:聚芳醚

PAEK:Polyaryletherketone:聚芳醚酮 PAI:Polyamide-imide:聚酰胺-酰亚胺 PAK:Polyester alkyd:聚酯树脂 PAN:Polyacrylonitrile:聚丙烯腈 PARA:Polyaryl amide:聚芳酰胺 PASU:Polyarylsulfone:聚芳砜 PAT:Polyarylate:聚芳酯

PAUR:Poly(ester urethane):聚酯型聚氨酯 PB:Polybutene-1:聚丁烯-[1] PBA:Poly(butyl acrylate):聚丙烯酸丁酯

PBAN:Polybutadiene-acrylonitrile:聚丁二烯-丙烯腈 PBS:Polybutadiene-styrene:聚丁二烯-苯乙烯

PBT: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酸丁二酯 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

PCTFE:Polychlorotrifluoroethylene:聚氯三氟乙烯 PDAP:Poly(diallyl 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PE:Polyethylene:聚乙烯

PEBA:Polyether block amide:聚醚嵌段酰胺

PEBA:Thermoplastic elastomer polyether:聚酯热塑弹性体 PEEK:Polyetheretherketone:聚醚醚酮 PEI:Poly(etherimide):聚醚酰亚胺 PEK:Polyether ketone:聚醚酮

PEO:Poly(ethylene oxide):聚环氧乙烷 PES:Poly(ether sulfone):聚醚砜

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UR:Poly(ether urethane):聚醚型聚氨酯 PF:Phenol-formaldehyde resin:酚醛树脂 PFA:Perfluoro(alkoxy alkane):全氟烷氧基树脂 PFF:Phenol-furfural resin:酚呋喃树脂 PI:Polyimide:聚酰亚胺 PIB:Polyisobutylene:聚异丁烯 PISU:Polyimidesulfone:聚酰亚胺砜

PMCA:Poly(methyl-alpha-chloroacrylate):聚α-氯代丙烯酸甲酯 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P:Poly(4-methylpentene-1):聚4-甲基戊烯-1 PMS:Poly(alpha-methylstyrene):聚α-甲基苯乙烯 POM:“Polyoxymethylene, polyacetal”:聚甲醛 PP:Polypropylene:聚丙烯

PPA:Polyphthalamide:聚邻苯二甲酰胺 PPE:Poly(phenylene ether):聚苯醚

PPO:Poly(phenylene oxide)deprecated:聚苯醚 PPOX:Poly(propylene oxide):聚环氧(丙)烷 PPS:Poly(phenylene sulfide):聚苯硫 醚 PPSU:Poly(phenylene sulfone):聚苯砜 PS:Polystyrene:聚苯乙烯 PSU:Polysulfone:聚砜

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 PUR:Polyurethane:聚氨酯 PVAC:Poly(vinyl acetate):聚醋酸乙烯 PVAL:Poly(vinyl alcohol):聚乙烯醇 PVB:Poly(vinyl butyral):聚乙烯醇缩丁醛 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

PVCA:Poly(vinyl chloride-acetate):聚氯乙烯醋酸乙烯酯 PVCC:chlorinated poly(vinyl chloride)(*CPVC):氯化聚氯乙烯 PVI:poly(vinyl isobutyl ether):聚(乙烯基异丁基醚)PVM:poly(vinyl chloride vinyl methyl ether):聚(氯乙烯-甲基乙烯基醚)RF:resorcinol-formaldehyde resin:甲苯二酚-甲醛树脂 RIM:reaction injection molding:反应注射模塑 RP:reinforced plastics:增强塑料

RTP:reinforced thermoplastics:增强热塑性塑料

S/AN:styrene-acryonitrile copolymer: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SBS:styrene-butadiene block copolymer: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SI:silicone:聚硅氧烷

SMC:sheet molding compound:片状模塑料

S/MS:styrene-α-methylstyrene copolymer: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 TMC:thick molding compound:厚片模塑料 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 TPS:toughened polystyrene:韧性聚苯乙烯 TPU:thermoplastic 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 TPX:ploymethylpentene:聚-4-甲基-1戊烯

VG/E:vinylchloride-ethylene copolymer:聚乙烯-乙烯共聚物

VC/E/MA:vinylchloride-ethylene-methylacrylate copolymer:聚乙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 聚物 VC/E/VCA:vinylchloride-ethylene-vinylacetate copolymer: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 聚物 PVDC:Poly(vinylidene chloride):聚(偏二氯乙烯)PVDF:Poly(vinylidene fluoride):聚(偏二氟乙烯)PVF:Poly(vinyl fluoride):聚氟乙烯 PVFM:Poly(vinyl formal):聚乙烯醇缩甲醛 PVK:Polyvinylcarbazole:聚乙烯咔唑 PVP:Polyvinylpyrrolidone:聚乙烯吡咯烷酮

S/MA:Styrene-maleic anhydride plastic:苯乙烯-马来酐塑料 SAN:Styrene-acrylonitrile plastic:苯乙烯-丙烯腈塑料 SB:Styrene-butadiene plastic:苯乙烯-丁二烯塑料 Si:Silicone plastics:有机硅塑料

SMS:Styrene/alpha-methylstyrene plastic: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塑料 SP:Saturated polyester plastic:饱和聚酯塑料 SRP:Styrene-rubber plastics:聚苯乙烯橡胶改性塑料

TEEE:“Thermoplastic Elastomer,Ether-Ester”:醚酯型热塑弹性体 TEO:“Thermoplastic Elastomer, Olefinic”:聚烯烃热塑弹性体 TES:“Thermoplastic Elastomer, Styrenic”: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 TPEL:Thermoplastic 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 TPES:Thermoplastic polyester:热塑性聚酯 TPUR: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热塑性聚氨酯 TSUR:Thermoset polyurethane:热固聚氨酯 UF:Urea-formaldehyde resin:脲甲醛树脂

UHMWPE: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P:Unsaturated polyester:不饱和聚酯

VCE:Vinyl chloride-ethylene resin:氯乙烯/乙烯树脂

VCEV:Vinyl chloride-ethylene-vinyl: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VCMA:Vinyl chloride-methyl acrylate: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课件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氯化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主要用途;能说出初步提纯粗盐的基本步骤,并明确其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学习食盐的用途,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氯化钠的用途及提纯方法,激发好奇心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氯化钠性质以及用途;粗盐的初步提纯及原理。

【难点】粗盐的初步提纯及原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提到盐,大家首先想到什么呢?

【学生回答】食盐。

【教师引导】没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指的就是食盐。在这里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在咱们的化学中,所说的盐,指的是一类物质,除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碳酸钠、碳酸钙、亚硝酸钠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食盐作为我们最熟悉的一种盐,它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具体的用途有哪些呢?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得到食盐的呢?本节课我们来具体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提问】食盐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化学式如何书写?

【学生回答】氯化钠,NaCl。

【自主阅读】氯化钠是我们熟悉的一种物质,它有哪些用途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70-P71页的有关内容,进行总结。

学生自主阅读,并通过小组讨论回答氯化钠的用途。

【师生总结】生活中作调味品、腌渍食物;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农业上选种;交通上用于清除公路上的积雪等。

【教师引导】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我们生活中的食盐就是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将其水分蒸发得到含杂质的氯化钠——粗盐,再将粗盐提纯得到精盐。

【教师提问】粗盐中含有哪些杂质?

【学生回答】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使粗盐得到初步提纯?需要哪些具体步骤?”小组之间交流回答。

【学生讨论并回答】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

【播放视频】观看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的实验视频,并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多次用到玻璃棒,每次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总结】实验室中将粗盐制成精盐的三个步骤溶解、过滤和蒸发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在溶解时,玻璃棒起搅拌作用,加快溶解;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引流溶液;蒸发时,玻璃棒起搅拌作用,加快蒸发。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引导】思考:过滤和蒸发结晶过程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学生回答】过滤操作注意的问题:一贴、二低、三靠;蒸发结晶中应注意的问题:在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温将剩余水分蒸干。

环节四:小结作业

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浅析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篇6

一、注重医学发展史教育, 培养医学道德

医学史多是医学类院校的第一课,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 医学史的教学是必然。医学史, 是又称医疗史或医药史, 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 以疾病经验及其对应手段为研究对象。二十世纪初期的医学史, 大多由医生所撰写, 强调医学技术的进步与突破。近期的医学史, 则强调病人的经验, 以及不同时代或文化对身体和疾病认知的差异。期间共经历过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社会卫生策略主要是国家制定卫生措施, 研究有效疫苗, 推广广泛免疫接种计划, 推行消、杀、灭等综合性卫生措施, 使急、慢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 平均期望寿命得以延长;第二次卫生革命则是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性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精神病等。社会卫生策略主要是发展早期诊断技术、增强治疗效果, 并不断强化疾病的监测, 提倡广大市民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 即不抽烟、不酗酒、不吸毒等, 随之也提出了合理营养与体育锻炼等综合性的卫生措施, 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人类健康长寿为目标, 社会卫生策略更加注重健康促进策略, 且涵盖了决策指挥系统, 新型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预防控制系统, 执法监督系统, 应急预警系统, 医疗救治系统和后勤保障补给系统等, 以合力保障社会群众的生命健康。

后医学时代 (WHO言论) 认为:“未来死亡率的下降是大部分靠非卫生部门的努力来实现的, 防治心血管病、癌症等需要依靠社会行为措施, 并树立医师是改变人类行为的工程师的概念, 从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HFA) , 保障人人健康。”

二、重视基础性课程教育

医学教学与工作中常使用到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等基础性学科, 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工作的效果。医用化学作为面向非化学专业医学类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备好课, 刻苦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使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教师在备课时应多参考些相关教材, 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避免片面偏颇。在解释问题时, 注重对知识的条理化、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语言,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物质的结构与其化学性质有着必然的联系, 从其化学键的性质及其官能团的性质推测其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又如: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氯代烃、酯 (油脂) 、二糖、蛋白质 (肽) 、盐等;能被氧化的物质多为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不饱和化合物、苯的同系物、醇、醛、酚等,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 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双氧水、碘酒和三氯乙酸等物质。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 应采取精讲与粗讲互搭的方式, 突出重点。精讲部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讲课时教师的思路一定要清晰, 如较难理解的共轭效应, 应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 从回顾1, 3-共轭二烯开始, 并讲述共轭双键的电子云分布及轨道重叠情况, 由于形成共轭二电子离域, 键长、电子云密度分布平均化, 电子效应导致其能发生1, 4-加成, 由1, 3-共轭二烯再引申到含较多共轭键的卤代烯分子, 讲共轭效应对其的影响, 之后讲含有羰基的共轭体系, 电子云密度的改变按交替方式传递至共轭链的另一端。最后讲苯环上共轭效应的传递情况, 而不是简单地只讲述卤代烃的共轭。

三、培养关注医学化学新动态的热情

治学大师朱熹说:“无一事而不学, 无一时而不学, 无一处而不学, 成功之路也。”罗曼·罗兰说:“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了, 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 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毛泽东同志也曾语重心长地说:“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 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 就得学习。”学习是人们建功立业, 实现远大理想的有效途径, 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公开秘诀。郑板桥作画“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青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正是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勤学苦练, 才使他的画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对医学化学发展动态的关注是保持学习热情的重要方式之一, 例如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边缘学科。其任务主要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从早期对生物总体组成的研究, 进展到对各种组织和细胞成分的精确分析。目前, 正在运用诸如光谱分析、同位素标记、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 以及其他物理学、化学技术, 对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如蛋白质、核酸等) 进行分析, 以期说明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多种多样的功能与它们特定的结构关系。近年来, 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反应动力学及作用机制、酶活性的调节控制等是酶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生物化学的热点研究问题。再例如对一些常见病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的生化问题进行研究, 有助于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如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的电泳图谱用于诊断冠心病、转氨酶用于肝病诊断、淀粉酶用于胰腺炎诊断等。在治疗方面, 磺胺药物的发现开辟了利用抗代谢物作为化疗药物的新领域, 如5-氟尿嘧啶用于治疗肿瘤。青霉素的发现开创了抗生素化疗药物的新时代, 再加上各种疫苗的普遍应用, 使很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得到控制或基本被消灭。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产生了医学生化的许多领域, 如:研究生理功能失调与代谢紊乱的病理生物化学, 以酶的活性、激素的作用与代谢途径为中心的生化药理学, 与器官移植和疫苗研制有关的免疫生化等。

四、重视复习环节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及时、科学、有效的复习是学习医学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应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医学化学复习。一是注意合理地安排复习的时间;二是注意知识点的总结、归类, 形成“知识树”, 强化知识点的条理性、系统性。例如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 (颜色反应) 等。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一 篇7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教学目标:

1.了解认识乙醇和乙酸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乙醇和乙酸性质和用途的学习,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实验探究: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4.讨论乙烯制备乙酸的合成路线。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官能团的概念

(2)乙醇的组成、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3)乙酸的组成、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1)建立乙醇和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2)乙醇的氧化反应、取代反应、酯化反应的实质

(3)乙酸酯化反应的实质。教学过程:

1.回忆初中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怎样证明乙醇中含有C元素和H元素?

答案:在酒精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证明酒精中含有H元素;然后迅速将烧杯倒转,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酒精中含有C元素。

(2)醋酸是强酸还是弱酸?醋酸是否具有酸的通性?醋酸对皮肤有没有腐蚀作用? 答案:醋酸是弱酸,醋酸具有酸的通性,醋酸或其浓溶液对皮肤有腐蚀作用。2.询问爱喝酒的人,或咨询酒厂的调酒师,回答下列问题:(1)粮食酒是新的好,还是陈的好? 答案:粮食酒越陈越好。

(2)夏天用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冬天易浑浊,是何原因? 答案:冬天寒冷,加入的乙醇不能完全溶解,故出现浑浊现象。

2.乙醇的物理性质

乙醇是一种无色、有醇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的小,具有挥发性,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乙醇俗称酒精,在酒类饮品中都含有一定量的乙醇。某白酒标签上注有“38°”字样,试说明其涵义。近年来,假酒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你知道假酒中有毒的物质是什么吗?

3.乙醇的分子结构

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结构简式为CH3CH2OH。—OH是乙醇的官能团。从乙醇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推导乙醇的化学性质。要抓住官能团羟基(—OH)的特性,同时注意乙基对羟基的影响,如受乙基对羟基的影响,使得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不如水与金属钠的反应剧烈;乙醇能被催化氧化,是因为羟基上的氢原子与所在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一同脱去,结合作氧化剂的氧生成水,同时碳原子与氧原子再形成一个共价键,形成羰基(H H H O)。

————H C C OH + O————2H H ———H H C C H + H O———2

在乙醇的分子中共存在哪几种共价键?在乙醇的化学反应中,共价键的断裂情况如何? 根据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思考,为什么在实验室中通常用酒精灯作热源?酒精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应用?

4.乙酸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结构简式为CH3COOH,官能团是一个整体,具备特有的性质:

(1)具有酸性

①哪些事实可证明乙酸是弱酸?

②比较下列酸的酸性强弱:CH3COOH、HCl、H2CO3(2)酯化反应

在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中:

①向反应器中加入药品的顺序如何?应如何操作? ②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叫羧基。③制取装置中玻璃长导管的作用是什么?导管末端不能伸入到饱和Na2CO3溶液下面的原因是什么?

④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⑤在酯化反应中乙酸和乙醇有几种可能的断键方式?如何确定实际发生的是哪种断键方式?

(3)酯化反应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具有什么性质?由此你能否联想到酯的其他性质?

5.规律总结

(1).醇的氧化反应规律

醇在有催化剂(铜或银)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催化氧化(又称去氢氧化)反应生成醛,但并不是所有的醇都能被氧化生成醛。

①凡是含有R—CH2OH(R代表烃基)结构的醇,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去氢氧化”生成醛:2R-CH2OH+O2Cu2R—CHO+2H2O

②凡是含有结构的醇,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去氢氧化”,但生成物不是醛,而是酮()。

③凡是含有结构的醇通常情况下很难被氧化。

(2).碳酸、水、乙醇、乙酸中羟基氢的活动性比较(酸性强弱顺序)碳酸、水、乙醇、乙酸的分子组成中,均含有羟基氢,它们有相似的性质,如:易溶于水、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等。但由于与羟基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不同,它们也呈现不同的性质,它们的酸性强弱不同。其酸性强弱顺序为:乙酸>碳酸>水>乙醇。

(3).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原理及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室将乙酸和乙醇混合,加入少量浓硫酸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起酯化反应制取乙酸乙酯: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反应是可逆的,生成的乙酸乙酯如果留在反应液里将抑制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加热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使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沸点77.1℃)变成蒸气与反应物及时分离。可是乙醇的沸点(78.5℃)和乙酸的沸点(117.8℃)都较低,当乙酸乙酯形成蒸气被导出时,其中会混有少量乙醇和乙酸蒸气。冷却后的乙酸乙酯和乙醇、乙酸都互溶而难于分离。

实验室里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冷却乙酸乙酯的原因:一是利用碳酸钠溶液中的水溶解乙醇(乙醇在水里的溶解度大于乙酸乙酯),二是碳酸钠能跟乙酸反应吸收乙酸,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而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这样就可以获得较为纯净的乙酸乙酯液体。导管口在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而不是插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

6.习题评讲

【例1】 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增加的是

A.硝酸

C.石灰水

B.无水乙醇 D.盐酸

思路:铜片灼热后生成氧化铜,硝酸、盐酸能使氧化铜溶解,铜片的质量减少;乙醇可实现氧化铜到铜的转变:C2H5OH+CuOCH3CHO+Cu+H2O,铜片的质量不变;石灰水不与氧化铜反应,铜片质量增加。

答案:C 【例2】 某有机物分子式是C3H4O2,它的水溶液显酸性,既能跟碳酸钠溶液反应,能使溴水褪色。写出这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思路: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水溶液呈酸性,能跟碳酸钠溶液反应,应属于羧酸。从分子中氢原子数看,烃基不饱和,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可判断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碳碳键和羧基。

答案:CH2==CHCOOH 补充习题:

1.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某种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为:

,它属于

()

A.烃类

答案:C B.无机物

C.有机物

D.烷烃

2.对于(商品名称为氟利昂—1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只有一种结构

答案:C

B.是平面型分子 D.有四种同分异构体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碳氢化合物有关的是

()

A.臭氧空洞

C.酸雨

答案:B

B.光化学烟雾 D.火山爆发

4.科学家正在研究开发新的能源。“绿色能源”目前是研究的新能源之一,高粱、玉米等绿色植物的种子经发酵、蒸馏就可以得到一种“绿色能源”。这种物质是

()

A.氢气

答案:C 5.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CH4+2O2CO2+2H2O B.CH2== CH2+Br2BrCH2CH2Br

醇C.CH3CH2CH2Cl+NaOHCH3CH== CH2+NaCl+H2O

点燃B.甲烷

C.酒精

D.木炭

D.答案:D

醇+H2O+HCl 6.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可通过对其呼出的气体进行检验而查出,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如下:2CrO3(红色)+3C2H5OH+3H2SO4===Cr2(SO4)3(绿色)+3CH3CHO+6H2O 被检测的气体的成分是________,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

答案:C2H5OH CrO

3C2H5OH 7.有效地利用现有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已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1)可用改进汽油组成的办法来改善汽油的燃烧性能,例如,加入CH3OC(CH3)3来生产“无铅汽油”。CH3OC(CH3)3分子中必存在的原子间连接形式有________(填写编号)。

①C==O ②

(2)天然气的燃烧产物无污染、热值高、管道输送方便,将成为我国西部开发的重点之一。天然气常和石油伴生,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能说明它是正四面体而非正方形平面结构的理由是__________(填写编号)。

①其一氯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②其二氯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③碳原子与氢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④四个碳氢键是完全等价的

(3)1980年我国首次制成一辆燃氢汽车,乘员12人,以50 km·h

1行驶了40 km。为了有效发展民用氢能源,首先必须制得廉价的氢气。下面可供开发又较经济的制氢方法是__________(填写编号)。

①电解水

②锌和稀硫酸反应

③光解海水

其次,制得氢气后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写出其中一个)。答案:(1)③(2)甲烷

(3)③

氢气的运输和贮存

8.2001年6月21日,河南的郑州、洛阳及南阳市率先使部分汽车采用封闭运行方式,试用新的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乙醇,俗名酒精,它是以玉米、小麦、薯类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制成的。乙醇进一步脱水,再加上适量汽油后形成变性燃料乙醇。而车用乙醇汽油就是把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车用燃料。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乙醇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汽油是由石油分馏所得的低沸点烷烃,其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一般在C5~C11范围内,如戊烷,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及其同分异构体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醇可由含淀粉〔(C6H10O5)n〕的农产品如玉米、小麦、薯类等经发酵、蒸馏而得。请写出由淀粉制乙醇的化学方程式:

催化剂①淀粉+水葡萄糖(C6H12O6)催化剂②葡萄糖乙醇

(3)淀粉可由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等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得到,即水和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由葡萄糖再生成淀粉。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醇充分燃烧的产物为________和________。

(5)车用乙醇汽油称为环保燃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2H5OH C5H12 CH3—CH2—CH2—CH2—CH3

(2)①(C6H10O5)n+nH2OnC6H12O6 光(3)叶绿体

6CO2+6H2OC6H12O6+6O2

叶绿体催化剂(4)CO2

H2O(5)能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带来的严重大

上一篇:5《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下一篇:关于热爱学习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