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品读语句(精选6篇)
学校:榕城实验学校
姓名:林妍纯
这学期接受学校的任务开了一节区的公开课。我选的文章是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记叙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着重介绍了家乡的咸鸭蛋的特色,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文章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文章记述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善于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美,用浓浓的深情,酿出了人生滋味。这也成了文章教学的重难点,要求学生通过重点句子的品读,体会作者的怀念家乡、怀恋童年的情感。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通过对句子的品读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个问题一时间也成了我困惑。就这问题,我请教了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和组里其它的老师,他们给予了我宝贵的方法和建议,工作之余我也上网搜索了相关的资料和方法,并对这些宝贵的意见和方法以进行统筹,梳理,整理后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见解。
一 反复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之一。粗读,可以大致理解其中的意思。细读,可以进一步感知文章所表达的主旨,细读,是在前面两种读法的基本上,通过主旨情感的表达,有感情的对文章进行欣赏,在欣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构设情境,在情境中体会所表达的感情。例“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我要求学生对这个句子多读几遍,并指导朗读的过程要虚设情境。学生经过几次反复阅读之后,效果明显。在“哦”一词上能读出一种惊讶,惊叹的语气,在“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一句,读出了羡慕之情。
二 字词品析
品读句子,应该从重点的字词上进行下工夫。例如《端》中“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学生在对句子进行品读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应该注意对重点词语要进行揣摩,方法一 把关键词语去掉。看其表达的效果有何不同。学生经过思考,能理解“确实”“完全”“实在”的用法,体会这几个词在句子中表现的效果。方法二替换法。如
原句“平常的食法,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替换后为“平常的食法,一般都是磕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捅下去,吱,红油就流出来了。”比较品读,表达的效果显而易见,学生通过直观的对比,更能体会原句词语生动的表现力,并从中学会遣词造句的方法。三 修辞品析
句子中的修辞给表达的效果增添了色彩。学生通过对修辞句子的品读,更加能够体会作者的用意和情感。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 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学生除了明白引用小故事能使文章趣味横生,增加趣味性之外。也能品读出作者引用史料,使高邮鸭蛋的历史悠久和美味的有了充分的证据,更加突出作者作为高邮人的自豪和光荣。再如“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学生能够品读其表达的效果,也能体会作者用“蠢”和“秀气”的两个词来形容鸭蛋是对鸭蛋的喜爱,同时也洋溢着一种童真童趣。
一、培养阅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在阅读的初期阶段,允许学生不求甚解,先培养他们对书的亲近感。可利用教材中的名篇名家的节选欣赏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随着学生对读书的兴趣日益浓厚,再适时指导。可以通过儿童文学作品讲座,儿童文学作品的推荐课以及对人物分析、情节欣赏、语言品味和写作特点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与经典对话,学会深层阅读。这样既拓宽学生阅读的广度,又加强了学生阅读的深度。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二、推荐课外读物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还有限,对读物缺乏分辨力,只要是书,他们往往就盲目地读。因此教师第一步就是要告诉学生哪些书可以读,哪些书不可以读,并不断提高他们鉴别真、善、美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防止阅读过程中的“误食”“、偏食”。
指导学生选择书籍一般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选择具有积极思想、儿童生活情趣、给儿童知识和审美教育的优秀书籍;二是选择与他们所学的课文一致或相关的书籍,以利于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那些宣扬消极颓废甚至反动思想的、妨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黄色书,要坚决批判和抵制。
三、教给阅读方法
皮萨略夫也说:“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小学生由于课外阅读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他们拿到一本书,总是从头至尾通览一遍,并且不少人一次为满足,结果印象不深。也有的学生只看那些情节紧张、画面动人的部分,其余则不顾及。所以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他们课外阅读的特点出发,都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师在平常的指导中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读思结合。指导学生逐页逐字地仔细读,并让他们边读边思考,以养成他们仔细观察事物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读忆结合。即指导学生在读有画的书籍时,先有意将文字遮住,让自己对着图中的画面回忆文字部分所表达的相关内容,培养他们看图学文以及识记能力。
3.学写读书笔记。(1)写读后感。学生在读完一个故事或一本书后,或多或少都有些理解和感悟,要求学生及时写出来与大家分享。(2)摘抄好词佳句。注意引导学生将书中那些描写、说明事物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如果有与之相关的课文,再做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让学生从中学到一些写作方法。(3)小练笔。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根据书中的图意可以动笔写创造性的小作文。这样,不仅使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而且丰富他们的语言,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4.学会复述。一般地说,许多学生在看完了一本书后,总无意识地讲给别人听。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的训练机会,提倡和多鼓励学生。还可以在每天的早读课上安排十分钟让学生展示,使无意识的行动变为有意识的行动。讲的方法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个别讲、小组讲、全班讲、到家里讲都可以,讲的内容可是全部的,也可以是片段。这样既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又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四、创造阅读环境
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他们总是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不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
为了使课外阅读深入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和激情,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读书环境,为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开展以读书读报为背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
1.办班级图书角。让学生走近图书,让图书靠近学生。可结合本班实际办班级图书角。规模不大的图书角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课外阅读园地,创设课外阅读平台。
2.建立兴趣小组。组织一部分平时在课外阅读中效果较突出的学生,建立读书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再带动其他同学一起阅读,使班级的整体阅读水平有所提高。
3.开展读书活动。教师可以规定学生一学期读几本优秀书籍,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有趣的读书活动。如举行故事会、演讲会、经验交流会、主题班队会、读书征文、书评等活动,评选最佳读书征文向报刊社推荐,以此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即学习方法是在知识的传授中形成,并积极作用于知识得以完善。从这一点上说,知识是学法的载体,离开了知识传授,空谈学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有教必有学,有学必有法。只有时时想着学法,才能制定合理有效的教法。
学法指导的过程,既是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的过程,是师生相互切磋的过程。这需要教师放下师道尊严,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反映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必须不断揣摩学生,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倾听学生的各种发言,交给他们学习的自由,始终做他们的大朋友,和他们共同探讨研究,树立学生的成就感,肯定他们的探索过程,使他们增强掌握学习方法后学习的自信心。有了这种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不再“唯命是从”,不再压抑,他们就敢于对同伴的意见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甚至敢对教材质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这种学习潜能逐渐显现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主动逐步掌握了不少学习方法。
要确定有效的学法。当遇到教材的难点时,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为学生选择好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高效的学习新知识。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尽管小学生天天生活在三维空间之中,但要达到认识它们的特征,获得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观念,肯定是有难度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认识客观事物是从动作开始的。因此教学时,应多组织学生多观察、多摆弄、多思索,这样会有效地增加学生对立方体的亲切感和加速几何立面形象的构建。
要选择好学法指导的方式。学法确定后,如何操作向学生展示呢?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而定,做到心中有数。如上述例中正方体操作的学法,是教师亲自演示,还是邀请学生“代劳”呢?是否可以通过电教媒体的间接作用呢?这些具体问题的思考,令学法指导更加有的放矢。
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传授知识的任务将事半功倍。过去我们的教学活动大多是教师按事先准备好的内容和设计好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教师几乎包揽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学生没有机会参与。而没有学习者主体的参与,真正的学习就不会产生。所以我们在探索中,就注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积极地尝试,摸索学法。
教师运用良好的教法,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学习过程,会对学生掌握学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时,我们可以将学法理出直接告诉学生,使学生练有方向,学有方法。
对于类似的教学内容,我们常采用比较、迁移的方法。如讲解两篇类似的课文时,前一篇常重点分析,学习后一篇则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回忆前一课的方法,比较两篇文字的体裁、特点、感情的异同。比较、迁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学,积累知识过程,学法指导就在其中。
有评价,才能辨别方法的优劣,以利扬长避短,完善学法;有总结,才利于使学法示范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启发学生发现了好的方法,如何及时提倡;遇到不当的学法,如何及时纠正。每堂课结束时,我们在对知识进行总结的同时,对学习方法也回顾归纳。把零散的,点滴的学法总结起来,组建示范性的学法系列,让学生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乃至学习品质。
【摘要】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音乐教学应突出情感体验,并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性。
【关键词】 聆听
模仿
重复
有感情演唱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到音乐特有的魅力,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唱歌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特殊的审美教育价值。因此,为了充分突出音乐教育的艺术性,提高唱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是唱歌教学的关键。
一、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
音乐教学应突出情感体验,并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性。使学生更好的感受美、体验和表现美,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过去我们在唱歌的教学中经过节奏练习、克服难点、诵读歌词之后才开始学唱这首歌,而这首歌在学生的头脑中是没有整体印象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但我们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习时,常把音乐肢解了,虽然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但最后学生就不可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一点在唱歌教学中尤为突出。课本里所选歌曲的歌词大都鲜明生动,是内容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因此在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教学时,让学生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沟通他们自身拥有的情感河流,使其在对艺术美的感知和体验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审美对象,充分发挥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动入境。他们不仅可以从教师的导言中了解歌曲的背景,还可以从教师范唱的表情中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因此,聆听、模仿、重复是唱会歌的重要途径,对于唱歌来讲,多听非常重要,唱会歌主要靠听。就学唱前的聆听来说可以分层次、分步骤的反复进行,每次聆听提出不同的要求和问题。使学生在多次的聆听中不但熟悉歌曲的旋律、感受到歌曲的情绪,同时,在聆听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因为音乐有一个特点,即“熟悉了才有情感”。学生最终还是要听高质量、高标准的原版录音范唱。精心策划范唱也应该是唱歌教学的首要任务,让学生一听就觉得这歌好听,有了兴趣,有了学唱的欲望。教师须靠音乐打动学生,让他们感觉好听、想学。
二、培养音乐的表现技巧
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常被老师们所忽略。其实,它除了提示学生发声位置及方法外,另一个目的是从上课的第一分钟起教师就以饱满的激情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且能调动学生情趣的音乐氛围,并体现“情”字的诱导过程,即发声练习曲的选用要与所学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相匹配,以便把学生的感情“领”入歌中,做到“情”字贯穿音乐课的始终。音乐的表现技巧包括演唱技巧、乐感、音乐想象和创造才能。要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让他们有感情地演唱,就要让他们充分发挥乐感、想象和创造力,而这些才能需要一定的演唱技巧才得以体现。因此,在唱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演唱方法与歌唱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地咬字、吐字是表达歌曲思想感情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歌曲的情绪、风格不同,歌唱时的咬字、吐字方法也有所不同。通过读歌词,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的内涵,且高位置读词更贴近唱歌的方法,使咬字、吐字圆润,使头腔共鸣容易寻找,并有利于情感的发挥。如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时,它的情绪轻盈、欢快、活泼。因此就要训练学生做到咬字清晰,有弹性,灵活,不能拖泥带水。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时,因为这是一首深情、优美的歌曲,这就需要歌词唱得连贯、圆润,歌词的过渡要稍慢,以增强歌曲的亲切感与安静甜美的意境。老师应注意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教唱。然后进行自编自演抱着布娃娃摇呀摇,哄着睡觉。
速度和力度是音乐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根据歌曲的具体要求、风格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将速度和力度做适当的处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有些歌曲的结束句可放慢速度提醒听者注意,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有些多段歌词的歌曲,可以根据歌词与情感的需要变化速度演唱。而那些短小的只有一段歌词的儿童歌曲,为了寻求对比变化,激发学生兴趣,在反复演唱时可变化速度与力度去演唱。
正确的呼吸方法、音准节奏的训练、歌曲高潮的处理及演唱形式的变化等都是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美的感情,看似无形却有形,它渗透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而教师的一言一行,甚到非常细微的一个面部表现都是学生注意、模仿的焦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感情,教师自己应先投入感情,把一首歌曲的内在情感从传神的眉目间、充满喜悦的笑脸中生动的手势里表达出来。
三、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美的感情,看似无形却有形,它渗透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而教师的一言一行,甚到非常细微的一个面部表现都是学生注意、模仿的焦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感情,教师自己应先投入感情,把一首歌曲的内在情感从传神的眉目间、充满喜悦的笑脸中生动的手势里表达出来。
但我们的教学中,很少看到教师细腻的音乐处理,较多的是概括性的长、短、强、弱、快、慢的处理。音乐的表现性是丰富多彩的,没有唯一标准,教师要会指导、掌握和运用。歌曲分析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交流的最关键环节,也是一节音乐课中师生教学活动最活跃的一个部分。它需要学生体验、讨论、总结、归纳歌曲运用了哪些创作手法,旋律线的走向,最被感动的乐句旋律及歌词,并对其进行分析,体会作者的用意。根据歌曲所抒发的情感,选择哪种演唱方法、演唱力度去处理,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带领学生从中挖掘出较深的思想内涵。教师要通过多角度的启发、引导及以点带面的形式,发挥群体探究的精神,让学生自由自在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的看法做到不轻易否定,或者未能达到老师的要求而百般埋怨,而要耐心地启发学生、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信,使其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如教唱《我们的田野》时,可在聆听的同时,播放一段田野的美丽的风光片,使学生感受到伟大祖国的美丽富饶,从而激发他们的热爱之情,使他们满怀激情地演唱歌曲,教学中我们也应教会学生“当我演唱时,心里总把歌曲所表达的情景在脑海里展现出来”。这样仿佛身临其境,情感表达才会生动。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拓展文化知识面,使学生能更好的把握作品的内容。我们要尊重学生在技巧上的处理,尊重学生对乐曲的个人表达。把歌唱好,是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来自心灵深处的,自觉自信的表现,包括对各种力度、速度、节奏(长短)、旋律、装饰音、句法、风格的处理等。
一、指导学生组合合作伙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合作伙伴”的选择和确定,直接影响着小组学习的成功与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缺乏这种选择的能力。有时教师安排“合作”学习活动,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找不到愿意和自己合作的搭档,冷落在一旁,或是人云亦云完全没有了他们自己的见解,更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到后来沦为小组中的“忠实的听众”; 还有一些学生似乎自出生就有着领先的优势,在合作中往往是“侃侃而谈”,俨然成了头号人物,一个头人。为此他们的意见也就堂而皇之地成为本组最终的“标准答案”。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动来达到某一共同目标,我们教师就应根据学生气质以及智能上的不同,遵循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的原则合理组合合作伙伴,这样才能保证每个组在同等的水平起跑线上开展合作学习。分组方法如下: ( 1) 学生之间紧密合作,知晓任务的明确分工及自己的职责,一个小组可以是4或5人。( 2) 每个小组中间要有一个学习成绩优秀、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棒的学生; 一个学习较差又不善言表的学生; 两个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小组同学之间必须要充分地信任,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成功与否的前提。( 3) 达成组内学生一致,各组间能力平衡。也就是组中的学生学习层次由高到低、成绩相当同时我们还要依据学生责任心强的特点,采取小组长轮换制,让优秀的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如此这样,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及责任心都会随之而增强。
二、指导设计合作方法,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低年级学生面对教师的成人化的语言是不能充分地理解和吸收的,最为常见的是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之后,我们的学生却不知如何下手或是与教师的目的是恰恰相反。还有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常常是几个话题同时进行,这样便会导致学生抓不住自己是该探究什么问题,违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所以,教师要善于掌握合作学习的节奏,每次教师提出的话题不要过多,要简单明了,易于学生去了解每次合作学习的目的。为此,教师可以在问题的设计上想想办法,让学生在探究的同时感觉讨论这些问题非常有价值,有必要,喜欢把个人的想法展现出来,同时还能将每个问题结合一起来思考。比如,我在教《小摄影师》一文,小男孩忘带了胶卷,哭着跳上一辆电车,走了。讲到这,向学生提出: “小男孩为什么哭了? 你认为小男孩会回来吗? 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你会怎么做?”此时,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在老师的引发下,各小组纷纷抢着阐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气氛异常热烈。
为了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呈现更好效果,教师应该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归纳总结,形成学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同时,也包括倾听别人的意见、阐述个人的观点、评价别人的见解等。首先,要交给学生听的方法。认真听每个同学发言不插嘴; 仔细听别人发言的要点,善于将收集的信息归纳总结; 能恰到好处地评价他人的观点。其次,是指导鼓励学生勇敢去说,大胆去讲。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性格外向的学生往往是要独占风头,争着、抢着去说; 而那些能力略差些的学生便会处于较被动的地位,这时我们教师就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励他们去回答一些易于回答的问题,让这些基础较差、能力较弱、又不愿意表现的学生也有展现自我及收获成功的机会。
三、适时激发合作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对教师的“一言堂”的有力挑战,将我们过去的那种学习状态完全地改变,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教师要以与学生相同的身份参与到小组中去,进行探究与讨论,以此去掌控整个教学过程。另外,教师还要根据所教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来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境之需要; 同时教师还要经常改变合作小组的组成形式,让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始终保持着兴趣与新鲜感。学生的讨论结束之后,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该去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低年级的学生非常注重老师给予他们的评价,简单的几句激励、表扬的话语会让学生自豪好久。为此,在学习中多激励我们的学生,让学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积极,更乐于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总之,科学、合理、有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选择合作方法。同时,教师应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走到学生中间,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去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摘要:我们知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历练学生自己的有效学习方式。我们教师如果方法合理,定会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其效。采用指导学生组合合作伙伴,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指导设计合作方法,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适时激发合作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三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将呈现最佳效果。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 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95-02
在中国教育的改革过程中,素质教育被大力推广,而素质教育中的德育部分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对高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高中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应当利用空闲时间多研究教育心理学,并尽可能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采取有效方法,改善班级管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1.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作用
1.1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开发自身的心理潜能,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并最终形成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人格。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高考是改变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升学的压力给他们造成了过重的心理负担,而且高中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普遍表现出比较迷茫的状态,这就需要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通过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或主题班会,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来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即使在面对压力或困难时,也能够进行自我调节。
1.2有助于班主任正常开展德育工作
高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品德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成为德学兼优的人才。然而,班主任要想顺利展开德育工作,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困难面前进行自我教育,并努力攻克困难。通过心理健康指导,高中学生能够养成正直善良的优良品格,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借鉴他人的优点,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2.高中班主任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高中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形成优良的人格非常重要,但是大部分高中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不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通常分不清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区别。即使有些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所了解,也并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学习成绩的提高才是最重要的。
2.2高中班主任缺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动力
自从我国教育改革推动以来,部分教师已经逐渐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重要性,并努力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
2.3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众所周知,高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却忽略了高中班主任面临着同样的压力,甚至其所承受的压力要比学生更大一些。因为班主任不仅承担着班级的管理工作,同时还承担着教学任务以及家庭责任。在巨大的压力面前,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如果班主任没有良好的心理,又怎么能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强大的内心呢?
3.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效心理健康指导的策略
3.1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身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正确区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断通过实践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教育之前,班主任首先要清楚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使学生的心理保持健康状态。[1]
3.2提高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充分了解。当班主任对心理健康知识充分掌握之后,便能比较熟练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从而获得成就感和内在推动力。当然,学校方面也应当对教师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并鼓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使班主任感受到外在的动力,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2]
3.3改善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当关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班主任要学会通过某些活动来释放压力,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通过自我调节,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班主任应当涉猎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以发现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调整。最后,学校应当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不过分增加班主任的负担,使班主任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
【结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高中班主任要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并通过合适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
参考文献:
[1]谢汶欣.高中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273-274.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品读语句】推荐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06-19
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12-04
如何进行有效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11-20
(文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自主探究有效的合作学习07-08
班主任如何有效地与家长沟通10-24
试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11-12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01-11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成绩07-27
班主任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05-30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