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类散文(精选9篇)
曾几何时,我们光着脚丫在海岸上拍打浪花;曾几何时,我们在夜空下看繁星把眼睛眨眨;曾几何时,我们在高山之巅等待清晨第一束阳光的挥洒;曾几何时,我们走过了青春,进入到了另一个花样年华。
那时,青春年少的我们,拥有太多的理想和追求,我们找寻与体会青春岁月的光芒;那时,青春年少的我们,充满朝气和力量,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无数次背负着理想,伴着子夜的钟声出发,去追寻属于青春的辉煌。那时的我们还一无所有,青春之路也还很漫长,前进的道路上也充满坎坷与荆棘,我们经历过磨难,有过汗,有过泪,有过欢笑,我们在奋斗的过程中体验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我们从不放弃梦想和希望,我们总能以理想为经,以行动为纬,朝着远方的目标不懈地跋涉,我们也在跋涉中不断地成长。
那时,青春年少的我们,充满着对爱情的幻想,同时我们也享受着爱情带来的幸福时光。那时,我们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彼此互诉心声,诉说着彼此的喜怒哀伤。有时,我们肩并肩坐在寂静无人的操场;有时,我们手拉手奔跑在海滩迎风踏浪;有时,我们背对背静坐观看夕阳……那时,我们没有太多的遐想,我们只是喜欢看到彼此微笑的脸庞;那时,我们没有太多的顾虑,我们只是享受彼此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也许,我们有时会因一些小事而不理睬对方,可过不了多久,我们又会恢复到以前的模样;也许,我们有时会因彼此而受伤,但我们都知道,只有经历了苦痛,才算是真正的成长。于是,恋爱中的点点滴滴的美好时光,构成了我们青春的回想。
青春,宛若珠玉,亮丽多彩却极易碎;又似那昨日黄花,花消于暮而不留痕。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来不及道别。溜过去的岁月,将青春点缀成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过的再久,依然清香怡人。
芳华若水,流光几度。转眼间,时光的步伐已然掠过了青春的云海,昔年的笑颜如风般消散,一切的美好,都随着时光的消逝,而变的模糊;唯有回忆,才是时间给彼此最美的礼物。徘徊在回忆的渡口,用一丝牵念感怀着逝去的流年。颦一眸嫣然,想起那些一起走过的岁月,无尽感慨存于心间,往事一幕幕在脑海里重现,似乎整个天空都被寂寞的氛围包裹着,回忆也随绪而至。
主观方面, 回忆性散文是作家的亲身经历在思想中的沉积和提炼的结果。作家在生活中独立思考人生问题, 逐渐形成一种社会认识。鲁迅写《朝花夕拾》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所以, 回忆百草园的花花草草、长妈妈给他讲故事……1926年, 鲁迅已经人到中年, “三一八”和“四一二”惨案的发生, 使鲁迅悲哀痛苦, 此时回忆便成了他心灵的避风港, 在那里他找寻着人性的爱与美所给予的温暖。他回忆童年天真烂漫的时光, 掏出心底那些珍藏许久的往事, 慢慢咀嚼, 从而有了对生命的追问。
客观方面, 社会的变革和作者生活环境的变化使作者形成心理落差。鲁迅留学日本而思念儿时的故乡, 而作《朝花夕拾》。巴金经历了文革, 从而有了那本说真话的大书——《随想录》。社会外部环境是促发作者心灵思考的助推器, 也是形成文学审美的资料库。外部环境可以给作家心灵的启示, 成为作者写作的动机。一个场景, 一个人, 一段话, 一件事都可以给作家带来或喜或悲的内心体验, 尤其是过去的人和事, 遗失的美好总会带给人淡淡的忧伤, 或怀念或感动, 留在记忆中的肯定是当时触动人心的东西。
二、回忆性散文的分类及特点
回忆性散文的主题大体分为四类 :1. 追忆童年。如鲁迅《朝花夕拾》、茅盾《我的小学时代》。2. 思念故乡。如茅盾《可爱的故乡》.3. 难忘旧事。如《记一辆纺车》。4. 怀念亲朋。朱自清《背影》、《儿女》, 艾青《忆白石老人》。在学术界对于散文的分类比较驳杂, 人们对于散文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 散文就是作家对于自我生命形态的叩问和咏叹 , 在美学层面形成一种对话方式, 诉诸读者一种审美感受。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种形态, 无须写人却又不可避免的反映着人。
散文文体具有独特的美学规范和文体属性。记叙散文主要侧重于人的经历, 然后把经历和感受通过作者思想表达出来。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经历都可以作为散文来表达, 散文更多的是一种文学沉淀, 尤其是精神层面的独特感悟。精神建构只有和社会发生关系, 形成价值观念后才能从思想上反映在文字上。散文的叙事是拔高式的叙事, 区别于小说。而且, 散文是片段式的, 不连贯的, 不追求完整性, 但这些片段的背后有统一的思想主宰。
回忆性的记叙散文主要是回忆主体生命过去所经历过的事。主情性和写实性。回忆部分采用叙事的写作手法, 并有明显的时间标志。如“大概是三十年以前吧”“九年前的这些日子”。一个作家有几篇作品有连续性或互补性。如茅盾的《疯子》、《阿四的故事》、《小三》, 都是对作者儿时的邻居阿四, 小三的真实回忆。回忆的内容必须是在回忆主体人生留下深刻印象的, 人或事件本身涵盖的韵味能够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经常回扣回忆主体的心灵。直接影响着回忆主体对生活的判断。回忆性散文中的人或往事具有失真的特点, 随着时光的流逝, 作者的经历会附加在原来的经历至上, 从而构建新的审美架构。失真是带有时间性覆盖和遗忘。文学作品不是纪实的, 是作者在想象空间经过典型化处理而达到美学效果的加工品。无论是描写还是抒情都具有合成效果。
三、回忆性散文的价值
对文学的价值。现代回忆性散文非常朴素, 大多是不加雕琢, 返璞归真的情感流露, 比如萧红的《商市街》、《桥》等散文作品, 表达了命运的坎坷和早年的不幸, 成为了作家用生命演绎的一部血泪史。童年的不幸给作家的创作提供了源泉, 越是伤怀越具有感染力。回忆性散文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对逝去的忧伤。从文本形式上, 参悟人生的优美语言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给文学无穷的力量, 从文本内容上, 感染读者与作者涕泪交流, 心灵相映, 祭奠历史的悲哀, 呈现不同时空的审美交错艺术。
对社会的价值。如《记一辆纺车》和解放区的革命人民反围剿联结起来, 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艰苦的岁月中延安的革命精神。巴金“讲出了真话, 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可以说, 这五卷书就是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吧。”茅盾《可爱的故乡》“我回忆这些往事, 想念这些故人, 是为了寄语故乡的亲人 :浙江是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的!踏着前辈的足迹, 高举四个现代化的旗帜前进再前进!”
对人生的价值。首先, 回忆性散文对人有激励作用。茅盾回想三十年前的武昌革命, 以及三十年中发生的几次大变革而发出感慨“回忆是辛酸的罢, 然而只有激起我们的奋发之心!”。其次, 回忆性散文启发人对生命的思考。如叶圣陶的《春联儿》回忆推鸡公车的老俞原本想在过年时把两头猪卖掉, 做点小买卖, 小儿子却死了, 大儿子在前方打国仗, 卖猪的钱只能给儿子做丧葬费。他叹道“唉, 说不得了, 孩子死了, 猪也卖了, 先前想的只是个梦, 往后还是推我的车子——独个儿推车子, 推到老, 推到死!”对人生的无奈, 作者给予乐观的态度, 拟了一副春联“有子荷戈庶无愧, 为人推毂亦复佳。”
摘要:回忆性散文是作家的亲身经历在思想中的沉积和提炼的结果。社会的变革和作者生活环境的变化使作者形成心理落差。回忆性散文的主题大体分为追忆童年、思念故乡、难忘旧事、怀念亲朋四类。现代回忆性散文对文学、社会、人生都具有独特价值。
关键词:回忆性散文,原因,特点,价值
参考文献
[1]丁文.“乡间风景”的发现——周作人早年文学观念与散文文体的生成[J].鲁迅研究月刊.2014 (05)
今年是陕西省作家协会成立60周年。陕西作协,是我在国内加入的第一个文学团体。不知不觉,竟在这队列行进三十几年了。三十几年来我曾参加作协大大小小许多会议,但给我印象中最深的,还是1994年10月在汉中召开的那次“陕西省散文创作会”。它也应该是陕西省屈指可数的一次散文创作会。
10月初接到省作协通知:汉中,10月8日—15日。我多少有点惊讶。过去,省作协抓小说多,几乎还从没专为散文创作召开过什么上规格的会议。这当然是令人振奋的。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陕西的散文就在全国颇受关注。柳青一系列描写新农村生活的感受和见闻的作品。魏钢焰的《船夫曲》《没出唇的歌》等散文,不但文采斐然,而且描述语言清晰、畅酣、生动。李若冰的《柴达木手记》《山·湖·草原》散文集,包括他的散文代表作《祁连雪纷纷》《察尔汗盐桥》,风格粗犷豪放,感情质朴实在,表现了西部艰难、悲壮的大开发和创业者的风采。在新时期的八十年代初,贾平凹、刘成章、李佩芝、和谷等人的大量散文已风格独标,贾平凹的《丑石》《一颗小桃树》《秦腔》《关中论》及散文集《月子》《商州三录》,刘成章的《转九曲》《安塞腰鼓》《陕北民歌》,李佩芝的《小屋》等鹊声四起,和谷的散文集《无忧树》获1976-1978年全国新时期散文奖……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陕西还有毛锜、李沙铃、陈忠实、赵熙、李天芳、王蓬、刁永泉、高建群、萧重声、陈长吟、庞进、耿翔、柏峰、方英文、李汉荣等一大批作家也在写散文。可以说散文陕军气势一直很盛……只不过由于陕西小说在全国更盛,小说又总是最具有爆炸的威力,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人的小说在全国不断爆炸,把陕西的散文创作几乎遮掩了。加上陕西省作协对散文创作上也“不作为”,不像有些省那样善于“炒作”,花样翻新,热闹非凡。其实,陕西散文在中国文坛上一直是享有实力的。
10月8日晨,我们乘一辆中巴从古城西安向汉中进发。这季节,已是霜降节气,这预示着我们散文创作最后的收获。在车上,我见到一行的文朋诗友:陈忠实、刘成章、京夫、王炎、李佩芝、冯积岐、朱鸿、方英文、鲁曦,《延河》杂志的副主编张艳茜、姚逸仙,《美文》杂志的常务副总编宋丛敏,《西安日报》的庞进,还有北京来的几位文学编辑。与会参加人员表上另有安康的张宣强,汉中的王蓬、刁永泉、张正国、李汉荣等。汉中是东道主,参加的人还有多位。
陈忠实在车上就给大家说了:这次散文创作会没有形式,要宽松、自由、心情舒畅;一路秦岭蜀道还要浏览、拜谒、观光景点,陶冶山水人文,以后为老陕写出有亮光的散文……陈忠实讲话少有花拳绣腿,总是很实在的。车上,又听说此次会本是想放在陕北开的,可是延安、榆林两地的文联都很漠然,而汉中的文联主席王蓬积极争取,最后就落定汉中了。作为陕北人,我只能叹息!因为我知道,汉中和延安文联主要领导最大的不同是,汉中的王蓬是一位真正从文的作家,他当然更懂得这次散文创作会的影响和意义。
我曾在汉江巴山一带工作生活13年,那里留给我许多美好的记忆。汉中被誉“天汉”,“小江南”,“江淮河汉”之汉江绕城而过。诗人陆游当年由川北归止汉中曾写诗句赞美:“地连秦雍川原壮,水下荆扬日夜流”。而古蜀栈道,有人把它与万里长城、大运河、秦直道放在一起作为我国古代几项伟大的创造媲美!现在故地新游,真是浮想联翩……
在诸葛亮伐魏病逝、“长星坠落”的五丈原下蔡家坡小餐,在“大散关”古战场凭吊,云气苍茫中,我们沿着盘山公路攀上秦岭山巅。“秦岭”碑碣前,登高俯瞰,大家志趣高远都很张扬。姚逸仙带头,年轻人都噢呵呵、大声地“噫吁唏,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把李白的《蜀道难》名句喊叫了好几遍。但就我所知,李白的“蜀道难”并非这里,而是在广元之南剑门关,那更是危乎!千仞峭壁若刀削斧劈横绝逆折。就在这几句诗后边李白又写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见文人诗性一发就会忘乎所以常把些简单的常识弄错。
灯火依稀中我们擦凤州而过,凤州是古陈仓道和连云道交汇地。这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时小时大。20年前陕南的路况还很差,我们沿着古连云道在风雨黑夜缓慢前行。在柴岭关北,前面有车陷进泥坑堵塞了道路,我们全都下车和村里老乡一起铺垫绕行便道,耽误了好几个小时,直到深夜才赶到下榻地留坝张良庙宾馆。以至那里等得心焦的王蓬、刁永泉驱车来寻找我们。翌日上午我们拜谒了青山绿水环绕的“汉张良留侯祠”。张良是刘邦建立汉朝的主要谋士,汉朝建立后,张良就在这庙台子隐居了。晋代王康琚说“小隐隐于林野,大隐隐于市朝!”拜谒漫步,触景却情思不尽相同,但有一点趋于认同,这个张良功成身退,隐居林泉,修仙学道,明哲保身,太明智了。我们还参观了附近农家木耳养殖。庙台子处秦岭深处,大路边一棵粗大的桫椤树据说是南北的分界。林木葱郁,常年雨雾濛濛,盛产木耳。山村竹篱茅舍,房前屋后,到处置一排排一米余高带耳菌和肥墩墩木耳的木棍。
路过萧何月夜追韩信的寒溪,到了褒斜栈道“石门”遗址,大家小憩细观。石门是汉代劳动人民用“火焚水激”开掘的,是世界上最早开凿的穿山隧道,通长16.4米,古代可并行两辆马车。石门内外岩壁,留有两千多年来名人学士大量碑碣和摩崖石刻,包括最负盛名的“汉魏十三品”,东汉时的《石门颂》,及三国曹操亲笔的“衮雪”二字等,素受国内外学者推崇。可惜在1970年代修建水库时,遗址已被淹没深水中,当时仅抢救一小部分。大家一番唏嘘感叹。
下午到了会议地点:汉中南郊的政府招待所。后面的两天进行了散文创作座谈。由陈忠实、刘成章主持。陈忠实一再强调,自由自在,畅所欲言。只有一个主题,陕西的散文如何突破、超越,开创一个繁荣的局面。记得他还幽默地强调了一点,说:“我告诉大家,参加咱们这次会议的散文家中还有一个女警察,在全国女武警擒拿格斗比武中获得第三名。我劝大家不要轻率造次,惹出麻烦了我可不管”……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说的是咸阳来的鲁曦,是在青藏高原长大的,长得高高大大,散文写得也很有生气。
nlc202309030345
那次会上,与会者发言热烈、踊跃,谈到了五六十年代中国散文的局限和时代悲剧;散文的嬗变、回归、交融、发展,及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商潮物欲对散文的威逼;散文由极左年代套在身上的“官本位”观,到沉渣四起的“商本位”观。大家对当时舆论界的文学艺术“贴近市场”,例如散文界的粗俗无聊的“快餐散文”;斑驳的“商品包装散文”;琐碎轻浮的“小女人散文”;萎靡骄奢的“新贵族散文”;饱食终日逗蝈蝈、打麻将的“闲适散文”……颇为质疑。
大家“各吹各的号”,观点也不尽相同。我翻阅了一下当年会上的日记,可略见当时的动态:
刘成章强调了散文的审美价值,散文的形象性、艺术性。称自己追求诗意的土,有灵光的土,开万花长万草的土。“我总让自己的散文向信天游靠拢,是黄土诗魂的风味散文”。他认为艺术的精湛、追求、打磨,是散文创作起码的条件,也是重要的因素。只有这样,散文在这世界上才有了生存的一方角落。
刁永泉赞同散文的精致、凝练。他说:“散文不能向平庸和世俗靠拢。散文作家应自觉抵制当前散文的粗制滥造。”陕南山水涵养的刁永泉,散文本来就极富灵气,不单费心谋局设篇,甚至遣词造句都非常讲究极有诗性。
朱鸿已由他初期的故乡篇什、大学“西楼红叶”,开始秦地文化生活的反思。他传替了自己散文创作的现实批判意识。每次会议,朱鸿都喜欢事先写好短稿,照着宣读一遍,很精悍,也很严谨。但显得不自然,较拘束。朱鸿说:“散文旨在表达自我的感情、思想、学识和气质,从而造成阅读的美感”。这大致也可以看出他的追求了。
李佩芝的散文真挚、细腻、委婉,多表达自己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她在会上说:“我的散文:是我的那个世界。有人说我‘个人情调’了。我承认,我的文章真是我呢。不怕人家说小家子气,本来就出生于平民百姓的小院里;不怕人家说柔意缠绵,本来就是一位小女人,没有大丈夫气。真的我就是我,还不够么。”
我第一天没发言,深夜还在思考准备,以至同舍的汪炎兄取笑我:那么用功啊,小溪要发表黄河演讲了。我后来会上谈及三点:1、散文是艺术的,是洋溢诗意的,它是感性、智性和诗意的完美融合。要坚守散文的艺术纯洁性。2、我的散文之根在陕北这块土地上,我只有从这里才能获取她的丰厚鲜活气息和独具的精神特质;地域散文要摈弃那种一味的民俗风情展览,它自有它的文化审美的包容性、开放性和人文价值取向。除了它“各地皆无唯我独有”的地域色彩外,还要有它跨越地域向外界说话的寓意价值;3、散文家不单要追求“独立人格”,而且人格要独立得高贵、尊严。始终恪守纯粹的文学精神,坚守文学的信仰与理想高地。中国散文要有“思想者”!
陈忠实在那次会上作了很深刻的总结:比如他曾谈到巴金和鲁迅的小说、散文。他说巴金的作品更多是生活的体验,只要深入生活,我们一般人都能获得这种丰厚体验;而鲁迅则不然了,他的作品是一种生存意识和生命的体验,这是高层次、高品位、高境界的升华,不是一般人都能达到的,写出来的。还有,他那天下午听了几位散文家对散文的坚守,哈哈大笑,又调侃又认真地说:“原来我们陕西散文界还有如此这么一群圣徒。可见文学在我们眼里依然神圣”,只不过,他鼓励大家更自由些,更开阔、洒脱地谈。后来陈忠实在其他地方又讲这话,被记者报导出来了。其实陈忠实的“文学依然神圣”这句名言最早就是在汉中的这次散文创作会上说的。
就我自己,很感激陈忠实在这次会上对我的鼓励。过去我们虽曾多次谋面,但深入交谈不多。这次,我们便有了很多机会,天南地北地聊,他爱听陕北信天游,爱听陕北民歌中的酸曲,他说信天游才最有资格获诺贝尔大奖。还有几位作家也曾在陕北下过几年乡。到了傍晚,我们一群就泡在一起唱信天游。忠实说他有一晚上偶然看了我《散文选刊》上的头条散文《黄河万古奔流》,当时感到很震撼,原来还有这样写散文的。他鼓励我好好深挖陕北这块宝地,继续写出一些大气、大手笔的散文来……以后几年,我时不时收到外省(市)一些报刊向我约散文、随笔稿件,都附信说陈忠实推荐的,这使我诚惶诚恐,也很感激。1999年1月2日,他在给我的复信中写到:“你近年对西部边地的研究和叙写很有独到之处,我还没见过边山边水写散文的人有此殊荣。我第一次读你的散文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你写黄河那一组……所以外地和本省的一些报刊媒体要我推荐散文作家时,我就自然推荐到你了。”
岁月匆匆,不知不觉那次散文会竟20年过去了。今天回味,那次会还真有点“原动力”的启动呢!不妨粗略打点:
从那次散文创作会至今,人民文学、作家、百花、北京十月、上海文艺、人民教育、花城等许多出版社的重要选本,比如《中华散文百年精华》《百年美文》《华夏20世纪散文精编》《现当代散文诵读精华》《中国新文学大系》《当代艺术散文精粹》等都选载有陕西散文家的力作名篇,如《秦腔》《弈人》《扛椽树》《安塞腰鼓》《陕北八月天》《黄河万古奔流》《辋川尚静》《游子吟》等。
刘成章的散文集《羊想云彩》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贾平凹的《平凹长篇散文精选》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还有诸多散文集、散文获冰心奖、老舍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国家推出的21世纪“重点工程图书”《中国散文通史》这部历时十年编撰、凝结几代学者心血的、也是迄今为止最为深入全面而描述中国散文演变的12卷学术著作中,柳青、魏钢焰、李若冰、贾平凹、刘成章、和谷、朱鸿、史小溪、李佩芝八人在《当代卷》“抒情散文专节论述”,贾平凹、史小溪在当代卷总序中被特别点评……比之全国十个省(市)当代散文家在该书未被提及,陕西省堪称独秀几枝中的一枝。
当然,这里没什么炫耀,比之京、沪,比之《魏晋南北朝卷》《宋金元卷》《清代卷》《近代卷》中异省入选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我们秦人就黯然失色、颇为尴尬。
在纪念陕西省作协成立60周年华诞的时候,我难忘当年作协高瞻远瞩,在汉中召开过的这次富有开拓进取的散文创作会。我们陕西散文界同仁,当不懈努力,不断选择、突破、超越!
看着镜中的自己,脱去稚气的脸蛋,微微泛白的牛仔裤,波澜不禁的微笑。突然觉得自己这么陌生,是否这就是长大?
可是这并不是我想要的长大,这不是我所期望的,我渴望回到小时候。小时候,是最纯真的。可以甩着小辫子,哼着“小燕子”,含着甜蜜蜜的糖果,与形影不离的伙伴拉着彼此胖乎乎肉嫩嫩的小手一起穿梭在乡间的田野。可以整天无忧无虑,高兴了毫无顾忌得笑到肚子痛,难过了又可以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常就像那蓝蓝的天空,委屈了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雨,好心情的时候又是一片晴朗无云。
羡慕小时候多么单纯,没有烦恼。不会因为考试不及格遭到批评而伤心得独自落泪;不会因为被冤枉却找不到人诉说而只能在心底默默的委屈无奈;不会因为自己的努力遭到冷眼被否认而黯然神伤;更不会被触碰到内心最柔软最脆弱的深处而让泪水浸透整个枕巾……
然而最渴望的还是小时候根本不懂什么名叫感情。小时候从来不懂得什么叫失去。失去亲人,失去希望,失去最最温热的怀抱。小时候永远都不知道失去最爱的亲人后那种仿佛自己也走到了死亡的边缘的那种感觉,那种悲痛到绝望的感受。更不会懂得,一滴泪要忍到多痛多悲切,甚至快要窒息,才可以悄然无声地落下。
可是,我弄丢了往日最真挚的笑颜,唱不出曾经咿咿呀呀的歌曲,失去了从前那么纯真诚挚的心灵,再也没有了童年。但是这就是长大,想逃都逃不掉,不如好好把握。
回忆里想起模糊的小时候,云朵漂浮在蓝蓝的天空……
青春有一段美好爱情,是为回忆,在最接近现实的年纪里,回忆一个人在默默的支持你,等着你,一起梦想着俩个人的未来,每天晚上陪着聊天,等着你出现,不开心了,愿意倾听,开心了愿意分享,你的心疼她的等待,她却说我愿意为了你而等,感动的瞬间撕裂了一天的疲惫。
青春有一群真心挚友,是为回忆,狂拽酷炫吊炸天,用照片留下我们四年五年最好的存在,我们很独立,也很依赖,每个人都留下了精彩,每个人都给我们留下了生命中最威耀的时光,在想起曾经时,嘴角泛起丝丝笑意。
青春有三俩德尚良师,是为回忆,在我们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候,用过来人的眼光,指引我们谱写不一样的辉煌,从每一次起,都让我们学会了拼自己,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都是一块金,感谢伯乐,为我们总会发光的金石上,浮去了尘土,为精彩刻画最炫的图案。
最近做了一个时光钟小视频,只为留下回忆,青春最潇洒的一笔,在我的时钟里每圈不是12小时,而是18小时,大学里最好的回忆,优秀的18个人,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很精彩,古人有这样一句话:患难见真情,我们并不是真实的兄弟姐妹,但这里是我们最暖的家,在遇到困难危机时,我们很愿意为之付出,哪怕付出代价,在某个人有需要时义无反顾。
时光钟的每一刻都代表了青春最好的回忆,就像拼图,将每一块精彩凝聚在一起,打开时光钟,自顾自的讲述那些“小分队”的美好,“聚餐小分队”,“自习小分队”,“轮滑小分队”,“K歌小分队”……
青春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回忆,这是与一位学校领导交流谈及的话题,他年近60,但用实际让我体会了“青春不在年龄,而在心境。”他的话给我很深的触动,原来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在这里允许闯,不怕跌倒的年纪,本就该写下一生最精彩的 篇章,今天的你,努力了吗?
作者:潇轲
记得六岁那年,邻居的一位小哥哥和我一块玩耍,玩得兴致勃然,飞泥走沙,漫天泥块乱甩。
孩子们,从刚会走路的小娃娃,到十几岁的男女孩,都喜欢到这里来,中午的太阳白花花的照,到处一片亮闪闪的光,知了在树叶间尖利地叫,穿破孩子们安静的午睡梦,吸引他们躲过大人的呵斥声,溜到一起来。
那时的我不知道大人为什么总爱让我们睡,屋子里闷得浑身淌汗,老也睡不着。躺在席子上翻来覆去,一会儿抠抠脚趾头,一会儿抓抓乱蓬蓬的头发,要么使劲动响什么东西,大人就发话:
“出去玩吧,别淘气,睡也不睡个安生。”
我跳起来,不等大人说完,箭一般跑了出去。
河边早已有好多小孩在耍着,水里凫着泳,黑黢黢的光脊梁埋在水里,水珠在脖颈上亮晶晶的。岸边上小哥哥在糊房子,我抓起腥腥的泥巴,加入热闹的队列。
过了一会玩腻了,换了更激烈的游戏,在沙滩上打泥仗,跑着笑着乐不可支,不顾太阳火毒的不适。小哥哥手中的泥块飞来,贴在身上,承受不住重量再滑下来,留下与泥块大小相等的泥斑团团。
可我全不在意,专心等待一发而准的最佳反攻时机。突然一个跟头栽下来,我趴在沙地上,小哥哥兴奋的跑过来,泥块没头没脑的落在我身上。
“别打了,别打了,不算,重来重来。”我嘻嘻笑着一边求饶。
小哥哥却依然不住手,我有些生气了。一块大点的泥巴砸在我脑袋上,温怒的我终于找到爆发点,哇的一声哭出来,尽管并不痛。
小哥哥木木的站着,不知所措,不知哪里来的胆劲儿,我竟然拿起一块石头,小哥哥见状撒腿就跑,一边看我的表情。当他晓得我不占便宜不罢休的姿态,毫不犹豫躲回家去。我随后赶到,却被挡在厚厚的门板之外,心中兀自伤心不已,鼻涕一把泪一把地骂着,仍不解恨。
小哥哥院子里有棵大梨树,秋天梨子挂满枝头,总惹得馋嘴毛娃们打不离,我们一帮小孩子每家都待得极好,每次去解馋都空不了手。
梨树旁边有株小梨树,大拇指粗细也不太高,稀疏的树叶间已有大枣般的小梨果露出来,我余怒升腾,迁移到这颗小小的梨树上,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摘下梨果,一个个扔的远远的,再折断主枝,那嫩绿的树叶顿时无力的垂下来,在阳光下反射着清鲜鲜的新。
我像一位凯旋的勇士,仰着小小的头颅,扬长而去。
在作家笔下, 松树为何会那样坚强挺拔呢?也许蕴涵其中的正是作者顽强向上的个性;荷花为何会如此孤傲高洁呢?也许倾注其中的正是作者追求圣洁的情操。这种借他山之石言我肺腑意的方法, 称之为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托”:借、假托的意思) 类文章, 常把作者自己的“志” (志向、情趣、理想、追求) 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 或是某一具体的物体。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成为作者的志趣、情感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 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来表达, 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表达也更巧妙、更完美。如“松、竹、梅”岁寒三友, 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 整体把握文本, 揣摩表现手法。
同学们在阅读时, 往往分不清是用了托物言志还是借景抒情, 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物”“景”和“志”“情”两对概念分不清, 而这也正是二者的区别所在。首先, 要分清文中所描写的对象是“物”还是“景”。“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 所以这里的“物”通常是指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 通过对这些特性的描写, 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 咏物不是写景。而“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 或景中含情, 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 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 而不是某种物品。比如《白杨礼赞》中屹立在北方平原的挺拔的白杨树, 《松树的风格》中坚强、不畏环境恶劣的松树, 《病梅馆记》中被残害、被扭曲成病态的梅树等, 都是具体的“物”——植物。而《荷塘月色》中的月下荷塘、塘上月色, 《春》中所描写的生机勃勃的春景, 《紫藤萝瀑布》中的紫藤萝花那生机盎然的景色等, 都是写风景, 而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事物。其次, 要分清文章通过描写对象, 是在表达某些“志”还是在抒发某种“情”, 表达的是什么样的志, 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托物言志”中的“志”, 含义很广, 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 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比如《白杨礼赞》表达的是对北方农民乃至中国农民的坚强品格的赞扬;《病梅馆记》表达的是作者要挽救人才, 遏止残害压制人才现象的一种愿望;而《荷塘月色》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的愁闷与无奈;《紫藤萝瀑布》表达的是对顽强生命的一种赞叹与欣赏。
2.个性感悟文本, 分析形象特点。
生动描绘事物是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独特风采。抓住特征, 细腻描绘, 只有形似, 才有可能神似, 因此我们要全面地分析所托之物的形态、色泽与特征。如散文名篇《白杨礼赞》里的这段描写便是典范: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笔直的干, 笔直的枝。它的干呢, 通常是丈把高, 像是加以人工似的, 一丈以内, 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 一律向上, 而且紧紧靠拢, 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 成为一束, 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 几乎没有斜生的, 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 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 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犟挺立的一种树!为了展示白杨树的风采, 文章抓住树干、树枝、树叶、树皮四方面全面刻画, 形象地展示了其“顽强向上”的精神品质。白杨树的精神品质挖掘出来了, 文章所要赞美的北方农民“朴质坚强的精神”也就表达出来了。
3.筛选整合信息, 注意答题规范。
筛选整合信息, 是散文阅读解题的第三个重要步骤。有效组织答题语言, 准确答题, 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落脚点。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当然是要准确把握题意。为了避免答非所问, 最好把答案带进试题中进行检验, 看其是否符合题意。托物言志类散文: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紧紧抓住______的______的特点, 精心刻画, 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_____的理想 (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 。例如《白杨礼赞》, 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作者紧紧抓住白杨树挺拔、枝枝向上的特点, 借此赞扬了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倔犟、力争上游的精神。第二, 主观性简答题一般是分点给分, 答题时要根据题意, 分点或分层解答。第三, 答题时要尽量利用原文的词语, 或从原文中的关键性语句中去提取整合答题语言。对开放性试题、探究性试题, 应该有自己答题的语言模式, 一般模式是“题意复述+文本 (或题干) 引用 (或分析) +自己的观点”。答题模式为答好主观题提供了解题思路, 它可以帮助我们严密思维, 有层次地组织语言, 答题时既简洁流畅、不枝不蔓, 又避免漏掉答题点。
【典例解析】
(2008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试题) 阅读下面散文, 回答问题。
窗前的树
张抗抗
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 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 一树浓阴收入眼底。从春到秋, 由晨至昏, 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 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 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 我还没出生的时候, 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 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 我们从此天天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 很是满足, 很觉幸福。
洋槐在春天, 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 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 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 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 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 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 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 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循着这馥郁走上阳台, 你的精神为之一振, 你的眼前为之一亮, 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 袅袅低垂, 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 花气熏人, 人也陶醉。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 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 如一个圣洁的吻, 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 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 是我们的槐花节。
槐花开过, 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 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 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 巍巍然郁郁葱葱, 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 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 暴雨如注时, 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 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 它翻滚, 它旋转, 它颤栗, 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 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 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 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 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 饱含着水分, 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 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 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 到秋天, 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 不几日, 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 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 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 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 是一个必然, 一种整合, 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 安然地沉入泥土, 把自己还原给自己。它们需要休养生息, 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 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 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 它活得孤独, 却也活得自信, 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 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 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 树杈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 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 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 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 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 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 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 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 真不知是雪如槐花, 还是槐花如雪。
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 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 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 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 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 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年复一年, 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 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 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 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选自《读者》2007年第23期)
【阅读训练】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
2. 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 你觉得洋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3. 作者写夏日的洋槐, 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
4. 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
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 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 真不知是雪如槐花, 还是槐花如雪。
5. 从洋槐的身上, 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树的家族较大, 你最敬佩的是什么树?请谈谈你的理由。
解析:作家张抗抗的这篇散文, 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紧紧抓住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 精心刻画, 从而含蓄地表达了洋槐沉稳、朴实和坚强可贵的品质。从洋槐的身上, 我们获得了生活的启示:做人应像洋槐那样朴实、坚强, 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
第1题考查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和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通观全文, 把握文章主要描写的是洋槐的什么特点, 即把握托物言志中“物”的特点。通过全文, 不难找出特点。答案:春天的洋槐既隐绿又不喧哗, 在清风中花香怡人;夏日的洋槐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 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秋天的洋槐在秋风乍起时, 金色的叶子如雨飘落;冬天的洋槐赤裸全身而一无遮拦, 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
第2题考查对文中洋槐形象的把握, 即考查托物言志的“志”的内容。可结合文中“洋槐在春天, 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夏日的洋槐, 巍巍然郁郁葱葱, 一派的生机勃发”“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 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 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等语句来概括。答案:洋槐可贵的品质是沉稳、朴实和坚强。
第3题考查对文章详略安排的分析。要扣住洋槐的品质特点来分析, 意思对即可。答案:暴风雨中的洋槐更能显示出坚强不屈的性格, 表达了作者对洋槐的赞美之情。
第4题考查对文中语句的品析。可从不同的角度赏析, 如修辞、词语运用、写法等, 答案不唯一, 意思对即可。答案:此句运用了回环的手法, 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 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第5题考查我们读文的感悟, 是本文的延伸和拓展, 考查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谈人生启示要联系洋槐的品质, 后一问答案不唯一, 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言之成理, 符合要求即可。这道开放题, 练习对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答案:示例:做人应像洋槐那样朴实、坚强, 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松树傲雪挺立, 永葆绿色 (杨柳柔软飘逸, 用自己生命的绿色装扮春天) 。
【能力提升】
心中的芦苇
张弛
(1) 记忆中, 有一片茂密的芦苇。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 独守江畔一方瘠土, 筛风弄月, 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 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 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 醉倒了金风, 醉倒了诗人。仿佛是王维的山水诗, 寻不出现实意味和历史痕迹, 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高度, 还有一分清高, 一分落寞, 一分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逸, 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
(2) 芊芊芦苇, 滩涂上扎根, 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 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 渐渐化作凝重的墨色, 却依旧亭亭玉立, 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 静候白霜降临, 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 绵延至月光不能及的地方, 也依旧洁白光泽, 充满蓬松的张力, 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画上生命的句号。 (用广阔的背景来衬托芦苇的美丽。抓住“摇曳的身影”与“蓬松的张力”, 突出了芦苇独特的形象特征)
(3) 这白发苍苍的芦苇, 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 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 从古代, 从《诗经》。“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 意气风发的少年水手, 采兰撷芷, 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 映衬着茂密的芦苇, 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倘若寄身木筏, 去溯芦苇之源, 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头镇尾浪漫的故事。你也会发现, 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4) 易水之滨, 高渐离击筑, 悲凉的旋律中, 荆轲告别燕太子丹, 踏上刺秦的不归路, 他身后的芦花, 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飏。汨罗江边, 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 掩涕叹息, 仰天长问。佞臣专权, 楚王昏庸。居庙堂, 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 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 奔突于胸, 使诗人纵身大江, 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 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 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5) 真正拥有芦苇, 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 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 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花, 像云, 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散。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 小鸟在芦苇丛中呢喃, 还有几声蝉鸣, 几声虫唱。宁静, 温和, 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 (描写细腻逼真, 芦苇的形象跃然纸上) 倘是周日, 阳光暖暖的流泻, 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 轻轻放入江中, 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 我一卷在握, 于芦花下, 和屈子同愤, 跟太白同醉, 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苇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 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 犹如滴血的利刃, 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 咽下, 宁可肝肠寸断, 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 轻轻地说, 往事如烟啊!
(6) 人是孱弱的, 就像一根芦苇, 但人又是坚强的, 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 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 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 (作者在挖掘芦苇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抒发情感, 自然贴切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认识, 也表明了自己顽强向前的美好追求)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 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这根能思想的芦苇, 就是你, 就是我……
(摘自《中国当代散文经典阅读》)
【赏析】
人们常常提及竹子的高风亮节, 却很少有人想到芦苇的柔韧与坚强。这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 将情与景、事与理有机地交织在一起, 将现实与历史熔于一炉, 刻画了芦苇非凡的品性与气节。表面上句句写芦苇, 实际上字字写人, 字里行间洋溢的正是作者对芦苇品性的赞美与崇尚。
【阅读训练】
1.从全文看,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心中的芦苇”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 (1) 段中“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 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 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 醉倒了金风, 醉倒了诗人”。这句话表达上有何特色?请作简要分析。
3.第 (4) 段中, 作者说屈原“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 奔突于胸, 使诗人纵身大江, 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 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 请简要说说你对“大寂寞”和“湿湿”的理解。
4.结合本文, 说说“心中的芦苇”具有哪些丰富的意蕴?
《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技巧例谈》参考答案:
【关键词】散文阅读 语文高考 试题解读
理解是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能力要求的三方面之一,它包括: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它的能力层级为B。
它考查的能力有:
知觉水平——能辨认、识别和命名对象,“是什么”;
中级水平——揭露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内涵,“怎么样”;
高级水平——系统化和具体化,融会贯通迁移,“为什么”。
2007年高考试题中考查词语的6套,考查句子的15套。2008年高考试题中考查句子11套。可以说理解类试题是最常见的一类题,那如何解答此类试题呢?以下结合示例作具体分析。
一、解释词语类
【考查内容】词语
含义:拟人意义、情感意义、指代意义、比喻意义,象征义。
【设问方式】
◎解释加点的词语特定含义。
◎“是什么?”指的是什么?
◎指出文中的具体含义。
理解词语含义不要总停留在某个词上。一般考生容易出现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照抄原文等错误,要仔细把句子读完,根据全句的意思、邻近句子的含义甚至前后段落的段意确定语言环境,然后从这些语言环境中找出与词语相关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来推知词语含义。
解答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这类题,需借助有关词语知识,根据特定语境,对考查的词语加以揣摩、辨析。具体说来:
1.从词语的本义出发,结合语言环境确定词语特定的临时义。
2.确认相关语境的范围,分析相关语境的内容,揭示词语的含义。
3.利用上下文辨析词语的指代义。要辨析代词的意义,应该从代词的上下句入手,由近及远地从上句或下句中找到它指代的具体对象,从而理解它的指代义。辨析那些非代词类词语的指代义,也应该利用上下文。一般说来,在这类词语的上下文里,一般会有阐释这些词语的句子,找到了这些阐释性语句,答案也就出来了。
示例:(07北京)19.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4分)
解题步骤:
1.分析题干,理解表层意义。
“文字与图画”限定范围,“托举”的方式“理想是什么”,回答“理想”指代的具体内容,理想: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
2.找同义词语及指代内容。
第十段: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3.筛选整合贯通。
理想——“美梦”“热望”——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答案:“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二、句子含义
【考查内容】句子
含义:概括意义、哲理意义、双关意义、比喻意义,象征义。
【设问方式】
◎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这句话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答题方法和步骤】
1.分析题干,推敲词句本身含义,弄清回答什么。
2.对应范围,筛选相关信息,贯通语境意义。
①筛选同义词、同义语。
②筛选概括说,具体说,近指远指。
③由喻体找本体,由喻义找本义。
3.对应设问口径,组织答案。
示例一:(07全国Ⅰ)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1.分析题干,理解表面意义
“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是变得坚强,成熟;假设句,前句是条件,后句是结果,要回答的是原因。
2.放入语境,筛选相关信息
●小语境: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大语境:
左公柳:斑斑驳驳的伤痕,风暴中被击倒,却顽强地负起,美丽。
民勤人:在被流沙所拥没令人望而生畏;肯吃苦,敢闯荡,向命运抗争。
胡杨林:疤痕累累、死亡,粗壮结实,不倒下,直指,呐喊。
3.融会贯通,系统具体,推导答案
悲壮——艰苦环境中事物的顽强抗争,延续生命(启发,思考,借鉴)——坚强
概括:看到大西北恶劣的环境下生命的顽强,会让人震撼,给人启发思考,经受历练而变的坚强。
示例二:(08全国Ⅰ)阅读下面语段,解释划线句子的含义。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辨认识别
“海洋”,是比喻,本体是“驶进林带”,意思是树林宽广无边无际。“突然”,来得快,“闯”,是无准备,意料之外。突然进入绿得深邃而无边无际的树林。
贯通迁移
前面是只见荒凉沙漠,突然进入绿意无边的江南水乡,对比反差,中间转换的突然和意外,流露出内心惊喜,衬托今天阳关的美丽富饶。
细雨静静落下,我梦中回眸又常见你的身影。二十五载春秋,已经淡忘的旧事,却随着岁月的沉积,记忆越来越清晰。几项简洁的记载,书写了你27载年华的光辉人生:某部排长,江苏仪征人,79年参战曾荣立三等功一次,84年4月30日,在者阴山战斗中英勇牺牲,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渐渐散去的硝烟,风采已不再当年,清明时节的绵绵细雨,像衷肠倾吐的谈心,诉说你的边关梦和不了情。有缘与你共处5年,机智、灵活、好开玩笑、特讲义气、不甘落后和稍带调皮的你,至今仍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团里10名江苏籍干部,每逢小聚,聊家乡变化,说个人心事,故土情谊,如兄弟一样。在崇尚荣誉,重视个人成长进步的年代里,你对进退升留一直看得很淡,你有良好的个人军事技术和连排战术指挥能力,并多次在师、团比武中夺得名次,却一直与提拔的机遇擦肩而过,在渴望进步和许多老乡为你不甘时,你往往是一笑而过,显得一幅很无所谓的样子。你不喜欢争表现,喜欢习武,对政治学习少够重视,很少有类似写日记等形式的习惯,平时跟所谓的“调皮兵”相处很好,日常生活中也显得很大方,包括掏钱请客改善生活等。但偶尔也有出操不扎腰带,跟战士打扑克超过熄灯时间,与上级好争论显得不够尊重等缺点。但边关军人的责任感,集中了你的所有闪光点,受领任务时,你对团政委“完不成任务,我不回来见你”的诺言,在你离去后竟收集到“前线官兵日记摘录”的豪言壮语之中。离别时你神志特别清醒,也很痛苦,思念亲人,留恋美好人生,但想得最多的还是完成战斗任务。你推开了8班副为你的伤口包扎,并告诉他迅速用6频道向上级报告攻占23号高地的消息,手指前方继续指挥所属人员向高地猛冲。84年6月26日解放军报刊登“靳开来为国捐躯之后”的报道。对你的`事迹作了高度的宣扬,作为江苏籍老乡为你的荣誉而感到自豪。
【回忆类散文】推荐阅读:
青涩回忆散文06-16
回忆青春散文10-03
苦涩的回忆散文10-24
回忆家乡风物散文01-09
以回忆为题目的散文09-13
情感类散文06-21
散文类文本阅读12-14
播音主持自备稿件散文类10-30
抒情类散文播音主持自备稿件06-14
回忆多彩的暑假生活作文:回忆多彩的暑假07-07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