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论文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论文(共9篇)

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论文 篇1

一、传统教学角色基本职责的历史演变和历史局限

千百年来,韩愈《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直被尊奉为教师角色与基本职责的经典解读,根深缔固地影响着我国的学校教育和教师行为。这种解读,有其历史的积极意义,也有其时代的历史局限。上世纪末,依据填补历史空白的首部《教师法》,虽有“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的新说法,但教师行为并未有多少实质性的改变。

随着新世纪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的确立和贯彻,对于教学角色及其职责、行为、作用的讨论空前广泛,空前深入。人们从国家、学校,组织、管理,科研、创新,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等等不同的角度,赋予中小学教师种种职责;从各自不同的需要,期盼中小学教师承担种种角色。从传统的春蚕、蜡烛、园丁、人梯、助产士、人类灵魂工程师……到现在的向导、参谋、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参与者、促进者、激励者、对话者、合作者、咨询员、催化剂,等等——这些探讨和演绎,对于全面了解和全面发挥中小学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全面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从社会学的角度说,角色是社会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角色体现着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系列的权利义务和基本职责。从小农经济时代到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教学,教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许慎《说文解字》);师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传统的教师在扮演着先行者、有道者的角色。在欠发达的社会,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有道的偶像和道德的说教者,是有学问的尊者和活的教科书。教师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没有教师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天地君亲师的威严和霸道,传统的学生角色只能是驯服的羊羔。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描绘;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乏味读书生活的回忆;查魏巍《我的老师》全文对三位老师的不同介绍;听郁秀《花季?雨季》中“又搞突然袭击”和同学背地里喊老师“陈老太”、“老古董”叙述;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传统教学,师生关系,其历史的演变和局限,或许可由此而见一斑。这些是艺术的真实,也是生活的真实。

在目前中小学传统教学中,学习(读书),或者更确切说——接受学习(被动读书),作为传统学生角色的基本职责应该说也是很明确的,甚至是唯一的;与之相应的,这时教师角色的基本职责,最传统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教书——按书教学生读书(按课本给学生讲课)。

几十年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一直是统一内容和标准、统一教材和教参、统一考试和检查。人民教师一切行动听指挥,已无昔日塾师那样的“课堂主宰者”的风光和自由。无奈的教师只能被动地且必须严格地执行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计划,忠实地做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考试内容的教书匠。无奈的学生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书本知识、考试内容,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信息的容器、应试机械人。教学双方同在无奈地扮演着被动的角色,被动地履行着无奈的职责。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讲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传道授业解惑”与“教书育人”只剩“传道”与“教书”,教师只能仅仅是作为书本知识传授者在苦苦支撑着自己的角色。

二、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的建立,信息社会的到来,推动着我国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角色要转变;要求“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师生经验的时候,教师角色基本职责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就成为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

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第四章第三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谈到:“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话是对的;不过,可以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角色的,远不仅仅是教师。至少,有文化的家长可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没有文化的家长照样可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所以我们并不认同“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的说法。

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论文 篇2

1.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专家经过研究表明, 人通过教学而获得的知识只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可见, 人的知识绝大部分是靠自学获得的.基础阶段的小学教学, 不在于给学生传授多少知识, 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

2.讨论是合作学习完善自我的好形式。讨论能集思广益, 思维优点得到互补, 消除学习中的迷惑与误解, 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晰, 结论更准确, 问题分析更透彻, 解题的思路更开阔, 方法更灵活多样, 从而完善认知结构, 提高掌握和应用数学技术的能力以及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讨论促进师生思想感情的交流, 和谐师生关系, 优化学习心理环境, 有利于自我教育, 自我扬弃自我完善, 增强集体观念,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提高思想道德认识能力和水平, 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3.自主学习具有普遍适用性。自主学习能有效解决面向全体,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对于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对学生未来的健康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和儿童的认识规律, 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 学生全员参与学习为前提, 自主学习为途径, 讨论为形式, 自主学习方式方法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激趣引题, 初步感知

1.复习导入, 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或旧知识的延伸点、综合点, 掌握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采取迁移训练, 或操作演示, 或从数学原形创设问题情境, 导入新课。

2.感知课题, 揭示课题后, 引导学生从课题的表述中, 初步感知新课题所要探索研究的主要内容, 例如, “通分”的教学中, 可以利用新旧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比较、推理的方法引入新观念。首先出示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1) 5/8和5/7

(2) 7/9和8/9

(3) 3/4和5/6

让学生看谁很快说出各组分数的大小, 并说出比较大小的理由。第 (1) 组5/8<5/7。因为5/8和5/7是同分子的两个分数, 根据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 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第 (2) 组7/9<8/9。因为7/9和8/9是同分母的两个分数, 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第 (3) 组, 学生不能马上回答, 教师问你们为什么不能马上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回答因为3/4和5/6既不是同分子的两个分数, 也不是同分母的两个分数, 一下子看不出它们的大小。教师进一步诱导学生, 大家动脑共同讨论一下有哪些方法可以比较3/4和5/6的大小?使学生产生悬念。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

(1) 化成小数再比较他们的大小。 (2) 画线段图来比较大小。 (3) 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大小。 (4) 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大小。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哪一种方法更简便, 引出课题“通分”这一新概念。

二、自学探讨, 建构新

1.质疑问难, 改“牵”为“导”。学生怀着想学什么的心理需求, 自学课题, 初步理解、掌握课题的基本内容, 提出似懂非懂的, 需要进一步理解和探讨的疑难问题。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 通过释疑存疑、探疑处理, 筛选出有关课题解决的实质性或关键性的问题, 分小组针对问题展开学习活动, 讨论互评, 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 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自己思考的问题, 决不暗示。”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而不“牵着学生鼻子走。”

2.集体探讨, 建构评价。深入探讨, 完成认知建军构, 基本达到目标要求。第一,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互评、互补、形成共识, 得出正确完整的结论, 或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第二,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寻找与课题有关的实际问题, 进行辨析, 加深理解;第三, 进行类似课题范例的独立性练习, 反馈对课题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

3.巩固练习, 反馈评价。巩固性练习, 要紧扣目标, 题量精当, 突出重点, 练在关键。要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 体现实践性、开放性。要由浅入深, 层次分明。有伸缩性, 让学生有自由选择, 自主训练的余地。并要把握训练水平要求, 加强分类练习指导,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与提高。

4.拓宽促能, 创新提高。适当拓展, 鼓励学生求异、创新。

三、总结课题, 激趣引新

总结课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的获得过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是怎样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的?在学习时应注意什么?

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论文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自主提问;诱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高中化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难度,同时其学科所涉及的层面也有所拓展。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高中化学老师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诱导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才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性地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探究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一、培养学习者课前预习习惯的重要性

无论学习哪一门课程,都需要进行课前预习。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要求学习者认真预习,做好学习重点和难点的标记,记录上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便于在课堂上向任课教师请教。养成课前预习这一好习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而言至关重要。唯有学生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才能了解问题所在,才会在课堂上听懂教师所讲的新知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预习阶段中,学生会遇见很多问题,大脑中会充斥着很多个为什么。如:在接触“硫和氮氧化物”这节知识时,有如下几个问题:一是,硫的物理性质是?二是,二氧化硫物理性质体现在几方面上?等,这时候为了很好的解决这几个问题,避免遗漏一些问题,任课教师将学习者分为几个小组,小组内共同讨论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组中要注重合理性,各小组的学习水平相当,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间问题的探讨和交流。在问题收集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内心需求,从而对教案适当的调整。培养高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质疑以及提问能力,能够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诱导,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以积极的学习心理投入到学习当中。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让学生能够体会其中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真正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设置小组讨论与自主提问时间

课堂上的时间对于学习者来讲,是非常宝贵的,在传授新知识中,教学者应利用高效的方法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间互相交流看法和建议,将在预习阶段中整理的问题提出来,便于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交流,从而解决好问题。各个小组都要提出至少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问题,这样有助于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学生提问表示着他们在思索问题,表明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因此,在课堂上,提问环节是不可缺少的。学习者唯有充分了解课程内容的前提下,才能提出问题,但想要提出问题,学生必须要课前预习学习内容。如:在完成蒸发和蒸馏这一节教学后,学生问:蒸发与蒸馏原理的差异是?教师答:蒸馏原理是在加热下分离不同沸点,而蒸发原理在加热下使溶剂挥发得到溶质。在教师的解答下,学生就明白了,虽然二者都需要加热,但是原理却有很大的区别。可见,学生提问对于透彻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学生有问题就应该问教师,这样在考试中遇到此类问题,才能拿高分。在学生自主提问下,教学者才会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帮助学习者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老师还可以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问题来让学生产生较强的未知欲,让学生可以自主地提出自身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及疑问,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在教学中合理地进行诱导,有效地提高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讲解完成作业遇到的问题

布置课后作业可帮助学生有效巩固所学的知识。作业作为反映学习者掌握知识点水平有效方式之一。对于化学课来讲,任课教师不但要布置作业,而且还要总结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先处理好作业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好已经学过的知识。这样不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巩固了旧知识,同时还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块知识,可见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的、主动的进行课堂提问,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从而引导学生养成爱思考、主动提问的好习惯。与其他学科对比而言,化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在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中,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记忆。比如:在接触“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环节中,有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在日常生活中有几种常见的金属?二是,铁使用时间长了为什么会生锈?三是,是否看见工厂在排放废水?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遇见的,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学生更会集中注意力听讲,从而拉近了学生与化学知识的距离。很多学生学习不好化学,很大原因在于没有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认为化学枯燥乏味、难以掌握,但化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像学生想象中那么难,课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下按时完成作业,同时预习好下一章节的内容,就可以很好的掌握化学知识。另外,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很重要的,想要让学习者主动提问题,就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带动,这样学生在会放松心情,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同学积极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问题的态度,在为学生讲题中应有耐心,这样学生才会积极的提问题。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很多学习者不敢向教学者提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性子急躁,教师讲一遍学生听不懂,教师就会失去了耐性,导致学生下次有问题也不敢再问了。为了能够提高课堂效果,教师必须要端正自身的态度,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在讲题中一定要有耐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提问能力对于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也影响着学习者的综合素养。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提问,使学生主动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唯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玉,孙霞,马稳.创客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探究[J].山东化工,2016,(14).

[2]王兵.谈谈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艺术[J].考试周刊,2016,(62).

关于学生自主学习 篇4

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什么样的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落实这一理念,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发展,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然而,在教改实践中不少老师却把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学习之间划为等号。有些老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做主,自己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际上这是对自主学习本质的误解。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有不少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学习方式也自己选,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课堂哄哄闹闹,一派繁华的景象。还有一些教师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信奉和误读了“解放学生”的理念。教学设计不符合学情实际,对课堂预设不足,大甩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是学生云里雾里一头雾水,一堂课下来所获无几。课堂从原来的 “注入式”走向“放羊式”,从形式上好像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实际上教学效率却非常的低。

笔者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有目标的学习,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监控自我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的过程。

有学者将学生自主学习解析为四个要素:“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学习评价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从‘想学’到‘学好’,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技能和意志品质。

没有良好的习惯,就不可能有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效果就可想而知。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良好的习惯更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没有良好的习惯、没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就不能落到实处。因此,自主学习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课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反思和练习的习惯;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要有四个要素和环节;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的要求;二是要有充分的时间保障;三是要有巡查和指导;四要有检查和评价。

第一步,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的要求。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目标分解的越细致、越具体,产生的内在动力就越大,效果就越好,效益就越高。基于此,在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时,一要给学生树立目标意识,让学生明白通过自主学习后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达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这样以来,才能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的,学有动力,学有次序,学有实效。

交代学习任务要坚持分层原则。对于基础好、自学能力强的同学,自主学习轻松。但基础差、自学能力弱的同学自主学习几乎是一个很难翻越的障碍。教师在交代学习任务时,不必追求整齐划一的完美效果,因为这不现实。把学习内容中最基础、最简单的问题交给学困生去完成。并积极鼓励他们朝更高的领域探索。向他们明确几个课堂中必须要展示的问题,迫使他们主动去探究解决问题,实现自学过程,获得过程的体验,思维训练。

第二步,要有充分的时间保障。任何一项任务的完成第一要素都是时间。没有时间的保证就没有效率的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任务就是追求高效的理念。有效利用时间是效率,盲目消耗时间是浪费。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务必要保证每一分钟都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一是要充分保证学生自主自学的时间。二要限制小组合作讨论的时间。三要给予学生和各组整理小结的时间。

第三步,巡查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如何,教师必须要有巡查和指导。通过不同形式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巡查和指导,真实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在检查中给学生以督促和“警示”,使自主性较差的同学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自觉不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第四步,检查和评价。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交代完自学任务和要求之后,要安排专门的时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整体普查(一般时间不允许),也可以是抽查,或者学习小组内互查汇报,主要目的是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引导和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个动态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中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控制与调节,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的检查与评价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信息反馈得以实现,这一点在教学和落实学生自主学习上非常重要。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检查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时,首先,要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对于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唤起学生新的认知需要和成就需要,从而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检查与评价要有较强的指导性。这样,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自动力,帮助他们开启思维的闸门,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鼓舞他们积极向上的勇气。再次,检查评价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教师要熟悉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基础,关注他们每一个人的努力程度,不要求学生与学生比,要求学生与自己比,给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 篇5

亲爱的同学们,你喜欢学习吗?学习可以使人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开启智慧。为了了解自主学习情况而提出的一些问题,目的是对同学们的学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请你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反映出来。

1、你为什么要学习?()

A老师的压力B家长要求C自己愿意

2、对于现有的成绩,你觉得()

A、很满意,继续保持B、满意,不做更大的争取

C、不满足,我要学得更好D、好与差都无所谓

3、课堂上不能集中精神听课的时候,多数情况下你会()

A、强迫自己听课B、自己看教科书或者拿练习出来做

C、拿其他课外书看D、在下面搞小动作或聊天

4、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多数情况下,你会()

A、自己思考,再寻求(网络或大人)帮助B、不思考便寻求帮助

C、随便填一个答案D、直接空着

5、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试卷发回来后,你会()

A、先自己思考,再留心听老师评讲B、老师评讲时再思考

C、等评讲,记住老师给的标准答案D、老师评讲完就放好,不是很在意

6、你喜欢观察,并能在生活中与学习上相结合吗?()

A能B有时能C从来不能结合7、你喜欢的学习方式()

A监督B自主学习C完全自由学习

8、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你是怎样完成的?()

A独立完成B与同学一起讨论C在同学那儿抄一下

9、对学习的内容,你会预习、复习吗?()

A经常会B老师布置,我就预习C平心情偶尔D从不

10、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对于自己的弱势科目,你会()

A、主动寻求提高B、在父母的要求下去参加辅导

如何开展学生自主学习 篇6

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经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时代的呼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从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入手。自学能力是学生终生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指导预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上要有意识渗透目标,展示策略,指导自主策略,方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制定预习提纲,使预习任务具体化、目标化。例如,预习《争吵》一文,制定如下预习提纲:(1)拼读生字新词;(2)通读课文;(3)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这样的预习提纲,使预习任务具体化、目标化。

2、选择预习形式,发挥学生自学潜能。预习指导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种预习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知道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方式作出自主选择。如,教《掌声》一文,给学生提出三种预习形式(1)基础型:能正确读准字音,正确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2)作业型:能带着问题“英子为什么犹豫呢?从这两次掌声,你体会到什么?”进行自学;(3)自能型: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自读中质疑问难。这三种预习形式,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学生自学潜能。教师要重视预习检查,每教一篇新课文的第一课时,应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检查,让学生说说预习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二、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从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

1、从课题处启疑。文章的题目往往给读者留下许多悬念。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生疑,如教《和时间赛跑》一课时,一上课,教师就指着课题问同学:“看了课题,你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谁和时间赛跑啊?” “ 怎样和时间赛跑,跑得赢吗?”“ 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就这样,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学习,这么一来,既培养了他们的质疑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产生了极大的学习热情,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又理清了学习主线,便于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关键词上激疑。小学课文中,有些关键词在文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键词,便可领会文章的意旨。如《可贵的沉默》—文中的“沉默”一词,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孩子们情绪由兴奋到沉默,又由沉默回到热闹呢?”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入阅读课文,并从故事中受到教育,不仅要感受到父母的爱,还应当去了解、关心和爱戴自己的父母。

3、在重点句中导疑。重点句是指课文中的中心句或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它们在文章中起到概括主要内容、点明中心思想和起承转合的作用。如教《赵州桥》,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一重点句,围绕它质疑,学生就提出了“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赵州桥坚固?”“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赵州桥美观?”学生对这重点句一旦理解,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4、在课文空白处生疑。新教材的很多地方都留有很多空间给学生,教师要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地方,要鼓励学生不断生疑,大胆发问,对问题,新知识始终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如《月球之迷》一课后,课文的第七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教师可以提问:“这些实验还给我们提出了哪些没有解开的谜?”对于这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阅读课外读物,自己寻求答案,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得以不同程度的培养。

三、组织学生合作讨论。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在突破“爬山虎的脚怎样爬”这个难点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先针对难点让学生质疑,他们先后提出了“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后为什么变成小圆片”、“爬山虎的脚为什么由直变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拉一把”等问题,然后“自愿结合,小组讨论”,即谁对哪个问题不明白而想解决,谁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谁能帮大家解决哪个问题就组合成一个合作组,教师在巡视中相机给予指点。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然后推举一个人汇报。这种生生互动的方式,采取了自主、自愿、自动的原则,鼓励学生互传、互帮、互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充分体现了“自主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注重学生读中感悟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可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意”的效果;读还可以发现、解决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是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文字优美,语言流畅,描写的文字形象、生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朗读。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老师可以设计三次读:

1、自由通读全文,让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2、默读全文,要求学生提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和问题。

3、有感情朗读全文(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读一读,并说出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教师应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再对重点句子进行对比读,欣赏读等朗读形式,不断地指导学生读好停顿、重音、语气和语感。这样既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朗读,又保证了学习的主体不是依赖老师的牵引,而是依靠自己积极的读,主动的思,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五、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课末阶段的评价可以鼓励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活动过程和效果进行反馈,并做简明扼要的小结。如学完《荷花》一文,让学生进行反馈。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1、这节课,我知道了阅读课时要借助课文中的图画进行阅读;

2、我懂得了观察不仅要按一定的顺序,还要抓住事物的重点,并进行合理的想象;

3、课堂上我能和同学合作学习,学习愉快;

4、我课堂上能积极思考问题,但还不敢说出自己的见解,今后我要大胆发言。这样,学生通过谈体会、谈收获、谈建议„„及时调节了自己的学习行为,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论文 篇7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不同, 它主要提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 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在对本节课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学习目标进行制定时, 先结合课标中给出的“让学生分组合作将多台计算机同时接入因特网”活动建议、教材的内容地位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学情情况, 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掌握无线路由器接入因特网的技术方法”, 再依据该教学目标, 转化成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1. 通过组内的讨论交流, 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及问题解决的思路。

2. 通过观看微课资源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实验, 掌握无线路由器将多台计算机及多个移动设备接入因特网的技术方法, 学会应用接入方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这两个“学习目标”都采用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 完成什么样的学习任务, 学会什么”的表达方式, 学生通过阅读能清晰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首先要认清目标的主体。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 诸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什么培养学生什么”等表述其实是教师的任务, 并没有把学生的地位放在第一位, 学习目标应该使用“通过什么样的方式, 能怎么样, 学会什么”等表明学生主体地位的表述方式。

二、预告课堂学习形式, 使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无线路由器将多个设备同时接入因特网”整节课教师组织过程包括课前自主学习、课内合作探究实验、汇报展示和拓展应用四个教学环节, 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学生需要借助自主学习任务单来完成的。为了让学生能把当前的学习与后面的课堂学习形式联系起来, 自觉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给出了以下的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三、明确学习方法指导, 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序有效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和微课配套使用的学习资源, 使用的对象是学生, 然而学生在课前20分钟利用“自主学习任务单”小组自主合作完成探究实验的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两个问题: (1) 很难处理好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的使用及接入实验的操作, 不知道如何利用微课和自主学习任务单帮助小组完成路由器接入探究实验; (2) 小组成员间缺乏分工合作意识。因此给出了以下的学习方法指导:

1.根据所演示的内容, 小组在完成“通过无线路由器将多台设备接入因特网”的接入实验时要处理好分工合作。

2.观看微课资源时, 当需要思考、讨论和完成接入实验时, 请及时暂停播放视频。

3.微课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 并将未解决的问题记录在“困惑与建议”中。

教师提供学习方法指导的主要目的是:提示没有处理好分工合作的小组, 把探究实验过程中播放暂停微课、记录讨论交流结果、接入实验操作、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和汇报交流五个重要的工作任务分配给小组每个成员, 做到人人有事做。在大家的分工合作下, 有序高效完成探究实验, 逐步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对于遇到问题的小组可以在“困惑和建议”中反馈自主学习的困惑和建设性的意见, 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提出问题。

四、设计问题引领的学习任务, 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任务单依据学习目标, 以问题为导向, 围绕“发现问题———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应用提升”的主线展开。巧妙地把知识点转化为层层递进的问题和任务提出来, 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为此, 本任务单中设计了六大板块的学习任务,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 达成学习目标。

1. 储备知识, 奠定基础。

考虑到学生在后期完成的“问题的生成”和“问题解决”时, 都将应用到常见的网络连接设备 (交换机、路由器) 的特点及其各接口的作用等知识。为此, 在课前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是“网络查找并自学常见的网络连接设备 (交换机、路由器) 的特点及其各接口的作用。”为后面的路由器接入实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任务的设计从学生身边的实际需求出发, 让学生从“高二 (1) 班家里有两种以上设备有上网需求”的调查结果中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从调查结果中发现生活中“将多台电脑及移动设备同时接入因特网, 已成为各个家庭急需解决的问题”, 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3. 大胆猜想, 提出方案。

在前面“问题发现”任务中, 学生已经发现了“将多台电脑及移动设备同时接入因特网, 已成为各个家庭急需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给出以下学习任务:

根据“李老师家里只有一个由学校分配的可上网的IP地址, 但多个设备都有上网需求, 那么如何解决将多台电脑及移动设备同时接入因特网的问题呢?”

(1) 小组讨论交流后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并说出理由。

(2) 分析所提出来解决问题方案的基本思路?

通过组内的讨论交流,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从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实现了第一个学习目标。

4. 探究实验, 解决问题。

这一板块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为了较好地突破这一重难点, 先让学生利用课内前20分钟, 各小组借助微课资源和自主学习任务单, 自主合作完成通过无线路由器将多台设备接入因特网的探究实验。具体的学习任务如下:

在探究实验中, 学生自主合作经历硬件连接、配置您的计算机、访问和配置无线路由器、应用无线网络上网四个将多个设备同时接入因特网的过程, 解决了前面提出的生活实际问题, 掌握了通过无线路由器将多台计算机及多个移动设备接入因特网的技术方法, 实现了本节课的第二个学习目标。

5. 成果汇报, 分享交流。

探究实验完成后, 教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自主学习成果, 使学生在全班交流中得到提升, 并解决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拓展应用, 学以致用。

学生通过前面的接入实验, 已经掌握了技术方法, 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刚掌握的接入方法解决三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若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6台台式电脑, 又如何实现同时接入因特网呢? (2) 家里采用的是ADSL接入, 在原来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同时接入因特网? (3) 如何利用360随身wifi, 将多个无线设备同时接入因特网?做到学以致用, 实践提高, 最终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借助“自主学习任务单”, 学生能够自主的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自主完成探究实验过程中, 掌握操作过程和发展技术思维;能够在讨论交流和小组分工合作中, 提高合作学习能力;能够在成果汇报中互相学习, 互相提高, 最终把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资源、教师活动及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有效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高效进行自主学习,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自主学习任务单在教学的实际应用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点拨要相辅相成。在“问题解决”和“应用提升”教学环节中, 各小组先利用教师提供的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单等助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最后再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展示, 针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及疑惑适当给予指导和点拨, 真正把“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的始终。

2.发展操作能力与发展技术思维要并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操作而操作, 而是既要知道怎样操作, 更要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从而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 使得操作能力和技术思维同时得到提升。

摘要:“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借助“自主学习任务单”, 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本文结合《通过无线路由器将多个设备同时接入因特网》一课教学实践经验, 从学习目标的制定、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任务的设计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借助“自主学习任务单”, 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徐俊芬.如何实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新疆教育, 2012 (9) .

[2]金陵.如何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 [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 (7) .

[3]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 2013 (6) .

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篇8

学生的学习环境,古往今来大都离不开由学生、老师、环境组成的课堂,即使是生产实习课,也都由这三个因素组成。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因此一切教学改革实践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来进行。可以说,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育目标是否实现、人文培养是否成功,大部分都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是怎样实践教育教学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采用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一、 注意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般的乡镇中小学生有80%以上都接触过计算机,甚至有些孩子是电脑的个中好手。因此,课堂教学内容必须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否则学生会很容易感到枯燥,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1.课堂教学需从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着手

如从学生感兴趣的“画图”着手,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操作性强,学生兴趣也较为浓厚。首先让学生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的方法,并认识“画图”窗口的基本组成(包括菜单栏、工具箱和颜料盒等);然后采用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画图”的基本操作方法;最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多画多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学电脑、用电脑绘画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不仅能用计算机绘出图文并茂的图片,也熟悉了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通过“画图”这—软件的具体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学会画图软件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并用它画出各式各样的图像,使学生产生好奇和兴趣,激发进一步的学习愿望。同时还能将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比较轻松地迁移到新知识、新软件的学习中去,学会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这样进行学习活动,学生有发展的后劲,能终生受益,学习的动力也就源源不断。

二、 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中小学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般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解决式”教学、“先学后讲”教学、“吸引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等等。在教学中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充分锻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新时期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以若干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1. 任务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来进行,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比如在计算机教学中有一节内容是讲Word中的图文框、文本框、图片和自选图形的使用,按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制作—张贺卡这一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贺卡的制作程序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时,应做到重点、难点突出,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贺卡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轻松自然。

2.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在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容易疲劳,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如果每—节课都给学生下达—个具体任务,学生就有—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自己去操作、尝试、创造的过程中,能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就感,从而充分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缺陷

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不同会形成两极分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计分层教学的任务驱动,要加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此外,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三、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利用的媒介也多是粉笔、黑板和幻灯片,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键盘知识的教学中,可利用一些带动画、声音的教学软件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再给他们一篇英文短文,要求他们输入。这样一来,学生已掌握了键盘上各键盘的用法, 特别是一些常用键如SHIFT、CAPSLOCK、DELETE、BACKSPACE、INSERT等,最后教师只须提出键的名称、作一些总结即可。

四、通过多种手段巩固知识

1.少讲多练

计算机课是一门讲究操作的课程,特别是小学计算机课。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笔者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教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讲解新内容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余下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以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

2.巧妙运用课堂游戏

游戏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恰当地运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这里的游戏包括比赛和益智游戏软件,比如在打字教学中,由于打字是枯燥乏味的,对知识的巩固、提高打字水平有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如个人比赛、小组比赛等来进行。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劲头十足,水平提高很快。益智游戏软件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软件,它对学生学习可起到辅助作用。比如,笔者进行《鼠标器》这一课教学,在对用法进行巩固练习时,让学生玩扫雷,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不仅感到学习轻松、愉快,还能充分练习鼠标的各种用法。

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能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论文 篇9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他强调“自读自悟”。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新大纲指出,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自主学习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它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落实这一精神,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更“真”更“实”呢?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做了仔细探索,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抓主要因素,促进学生学习自主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寻找从兴趣、习惯、方法等诸多因素去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语言评价、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教学中,我常用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谣、做游戏、设悬念等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如教学生字“翻”,我编了个谜语“小米粒,歪戴帽,坐在田边玩羽毛”。教学《草船借箭》,我让学生通过表演了解人物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果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便会很快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不待教师教,便能自主地去学习了。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在不同时机随时注意激发调动。学生一旦有了新的兴趣,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了。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了好的习惯,办事容易办好,学习也能得益。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是很难提高的。也就是说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方面,我是这样做的:(1)、要求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阅读。看书不能走马观花、草草而过。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我要求学生“情绪要稳、读音要准、边读边想,弄懂词句”,并采取“查、评、比、奖”的方法促进落实。(2)、主动查字典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就为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3)、圈点批注的阅读习惯,也就是读书时,要圈住自己不认识的字,画出不理解的词。再读课文时,标出自然段序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或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句子,并以小组的形式互相启发讨论。这样学生读一次,画一次,动手做一次,越读的多,理解越接近中心,学生的体会也就越深等等。(4)、提倡学生多读、反复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学生多读书的习惯。课堂上讲课文,我坚持讲前读、分析时读、讲完后读、老师师范读、学生交流读,课后要求学生抽时间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

3、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如: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的读书;指导边读边思,让学生发挥想象,开拓思维,理解文意;指导有感情的读,体会文章内涵;抓住重点词句段,指导读书;指导读后归纳要点等。仅拿“理解词语”来说吧,就有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式、找近义词或找反义词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便能形成能力,去自主地学习。“怎样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我学生先反复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再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最后连接段意,就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根据课后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再想想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最后组成一段话。学生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无论何时阅读,都不用老师教,就能自主地去学,真正“会学”。

二、讲究策略,训练学生学习自主

学生“自主”的学习在于他的主动性,这是称得上自主的真正标志。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我采取以下几方面策略:

1、让学生自选学习内容

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因此,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编入“你喜欢读哪几句?”的类似思考练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阅读,学生的“自主”权得到体现。如《春》的教学,我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学习,并要求学生在反复吟读中,读出韵味,读出为什么喜欢。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由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通过学习,总是能表现得兴致盎然,说得头头是道,气氛相当热烈。

2、让学生自辩文中疑问

古人曰:“学贵有疑。”而疑问,该由谁来解答呢?显然,学生应是解难的主人。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讨论、争辩,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入。“辩”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如在教学《三顾茅庐》时,学生对“刘备三人第三次到隆中时,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这一做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这样做很不值得,因为他们这样做,诸葛亮是不会知道的,何必走那么多的冤枉路;有的认为这样做很值得,因为他们这样做并不一定要诸葛亮知道,他们是在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学生经过一番争辩,最后认为第一种做法符合现代人讲究办事效率,在现在这样的时代,这种做法也未尝不可;但结合当时的年代,第二种做法也并非不值得,这恰恰是刘备求贤若渴的表现。学生在争辩的过程中,既深刻领会了文章的中心,又锻炼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惰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3、让学生自悟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自身积极参与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教师可抓住这一契机,要求学生归纳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三峡》的教学,我在学生理解完全文之后,要求学生回去试着学“导游”组织一段话,将你最喜欢的“重岩叠嶂”的景色介绍给大家。课堂上学生纷纷将自己的导游词拿出来展示。一篇篇导游语是那么生动、具体,一个个小导游是那么形象可爱,真让人赞不绝口。“游客们”从中了解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关于“三峡”的知识,让人大开眼界。此时,教师抓住这一美好时机,问:“你们的这些资料和语言是哪来的?”有的说是从电脑网页上下载来的,有的说是查阅有关书籍找来的,有的说是学电视上的导游的……,多好的学习方法啊。此时此刻,教师再也没有必要干巴巴地告诉学生怎么去写导游词。这样,让每个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并从活动中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来,所取得的效果远远比完全由教师归纳的好。

三、因材施教,让学习更自主

为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班级学生中基础不同的现象,课堂练习时教师应考虑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安排一些弹性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己挑选,以便扬长避短,更好地激发“自主”的兴趣。例如教师在布置抄写词语的作业时,切勿搞“一刀切”,让每个同学都抄个三五遍的,这样会让学生感到为了抄写而抄写,完成任务罢了,收效甚微。正因为如此,当今新教材里课后的“读读写写”题已改为“把你喜欢的词语或优美语句抄下来”了,这就避免了训练的随意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地把自己的好词佳名摘录下来,熟读成诵,把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比如优等生会出一些带有思考性、创造性方面的题目,中等生一般是根据教材内容,在自己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出一些变换角度综合性的题目,而后进生大都是基础知识方面的有关字词句的题目。教师还可根据教学要求精挑汇编,全面练习,这样的课堂练习尝试,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了有关知识,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促进了学生去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总而言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要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其求知兴趣,让其得求知方法,使其亲历求知过程,促其在求知中“自主”,教师都尽可以大胆去探索,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得以体现,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能“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

上一篇:主管会计转正申请下一篇:经济会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