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小结(推荐12篇)
1、机械课程设计设计小结
这次的课程设计对于我来说有着深刻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光是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了设计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内使自己深刻感受到设计工作的那份艰难。而这份艰难又体现在设计内容与过程中为了精益求精所付出的艰辛,和背负恶劣的天气所付出的决心与毅力!
开始的时候感觉设计对我们这些刚刚入门的人来说,无非就是按照条条框框依葫芦画瓢的过程,有的时候感觉挺无聊的,反正按照步骤一定可以完成设计任务。其实不然,设计过程中有许多内容必须靠我们自己去理解,去分析,去取舍。就拿电动机型号选择来说,可以分别比较几种型号电动机总传动比,以结构紧凑为依据来选择;也可以考虑性价比来选择。前者是结构选择,后者确实经济价格选择。如何将两者最优化选择才是值得我们好好深思的。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当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仅有三周,但是通过本次每天都过得很充实的课程设计,收获颇多。
在设计过程中培养了我的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及其他课程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在此期间我我们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面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当中遇到的困难,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在这些过程当中我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理解和接受应用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自己的系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欠缺,将来要进一步加强,今后的学习还要更加努力。
本次课程设计充满困难和挑战,但是无论如何已经完成了,其中可能还有许多地方有不足之处,希望老师点评指出,以便我加以改正。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小结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一周略显得仓促一些。但是通过本次很充实的课程设计,从中得到的收获还是非常多的。这次的课程设计对于我来说有着深刻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光是我们组能够完成设计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内使我们深刻感受到设计工作的那份艰难。而这份艰难不仅仅体现在设计内容与过程中为了精益求精所付出的艰辛,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个精细数字的付出!
这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设计一个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由于我们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很迷茫。不过在我们组员的共同努力下,和同学们之间的认真仔细的讨论之中,我们总算克服了种种难关,让每个数字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现在想想其实课程设计期间我们过得还蛮充实的,特别是大家在一起讨论,研究,专研的时候,那让我感觉到了集体的团结,团结的力量,力量的伟大。所有的成果不是属于个人的,而是集体,因为它凝聚了集体所有的精华。
在设计过程中,整个过程培养了我们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及其他课程理论知识和利用生产时间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在此期间我们同学之间的那些辛酸,那些执着,那些付出。一路走来,我们伴着风雨,携手欢笑,共同面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当中遇到的困难,虽然我们做的还是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的团队一定很完美。
在这些过程当中我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理解和接受应用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自己对系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欠缺,将来一定要进一步加强。而今后的学习还要更加的努力。总之,本次课程设计不仅仅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一次系统的总结与应用,还算是对自己体质的一次检验吧。
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感慨颇多,收获颇多。更多的是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表面的专业知识,而是要设计一个项目背后的那些付出。整个过程是挺累的,但是当你看到这个完整的文档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成就感油然而生。最后,要感谢老师的辛勤指导,也希望老师对于我们的设计提出宝贵意见。
3、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小结
两周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刚开始的两天还没有进入状态,感觉仍没有从暑假的休闲心情中转换过来。可以说课程设计的前两天是一段磨合进入设计状态的过程,刚开始的任务并不重,只是初步了解一下各自小组的题目、设计任务等等,接着就是借绘图板、各种参考手册,这次设计采用的是分小组兼队长负责制。以小组为单位,说明接下来的工作会很重。
果不其然,待画完零件图之后各种问题便一一出现,而时间的紧迫又不允许我们把太多的时间放在一个点上,为了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应的任务,我们决定放弃一些有歧义的问题,把一个大概的轮廓样本给弄出来,之后的空余时间就用来解决那些没有搞懂的问题上,例如,对毛坯某些尺寸的加工余量的不懂确定,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去找老师指导了。
课程设计的前一周的主要任务是手绘零件、毛坯图,填写工艺、工序卡;后一周的任务是在机房完成对零件夹具的设计还有编写设计说明书。不知不觉中,课程设计已渐步入尾声,总而言之,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锻炼了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深刻体会到了个人在小组中发挥的作用的重要性以及团结的力量是何其强大,大家各司其职,相互帮忙,互相学习;令我想起高中生涯与同学们一起探讨攻克难题的那种乐趣;正所谓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最后在此感谢我们的辅导老师,没有老师的细心指导,我们根本完成不了任务更谈不上学到了什么知识;还要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与支持,让我们在学习中增进了友谊。谢谢!
4、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个人小结
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学到得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的是如何进行团队的合作,因为任何一个作品都不可能由单独某一个人来完成,它必然是团队成员的细致分工完成某一小部分,然后在将所有的部分紧密的结合起来,并认真调试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之后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可能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
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它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次的课程设计不仅仅有汗水和艰辛,更的是苦后的甘甜。
5、机械类课程设计小结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当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一周略显得仓促一些。但是通过本次每天都过得很充实的课程设计,从中得到的收获还是非常多的。
我们对学习过的知识,绝大多数在短时间内就会忘记。如果不注意复习、小结,一段时间后,留在我们脑子里的知识就所剩无几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及时进行复习、小结,并且要定期进行再复习、再小结。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小结的作用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不进行小结,就犹如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小结,就是要让装入我们脑子里的“水”不至于一下子漏掉,让它尽可能多地长期留在我们的脑子里。
乐于小结,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 善于小结,是一种过硬的学习本领。而只有创新地小结,我们才能学得快,记得牢,学得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应从小养成勤于思考、创新地小结、善于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以便将来成为一个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二、小结的创新方法指导
创新地小结,就是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发现等方法,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1. 小结的内容
可以小结知识,也可以总结规律; 既可以是获取的经验,也可以是得到的教训; 既可以是存在的疑问,也可以是自己的发现; 既可以是学习方法的归纳,也可以是学习过程的优化。
2. 小结的分类
( 1) 按时间长短划分
1课时小结
如劳动课上,老师讲了《巧剥蕃茄皮》,我向老师提出把蕃茄拿来烧一下也很好剥。老师说我的方法有新意,夸我爱动脑筋。
2日小结
如今天语文课讲了书名号的运用,我发现例题中的两个书名号之间没有标点,我平时都打了顿号,这是怎么回事呢? 明天一定向老师弄个明白。
3月小结
如这几周作文课,老师重点指导了我们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通过实践使我懂得了三点:
一是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不但能使文章写得好,而且能养成办事严肃认真的好作风。
二是修改作文要逐词、逐句、逐段地推敲修改,修改以后,还要连起来读一读。
三是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见成效。
除了以上列举的例子以外,还有周小结、半期小结、学期小结、学年小结等小结方式。
( 2) 按内容多少划分
1篇小结
如学习了古诗《绝句》,我知道了作者是唐代诗人桂甫。我还知道了“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全诗共四句,每句五言的称“五绝”,每句七言的称“七绝”。
2节小结
如通过学习“分数加减法”,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两个分母互为质数的分数单位之和,分母是两个分母之积,分子是两个分母之和; 两个分母互为质数的分数单位之差,分母是两个分母之积,分子是两个分母之差。我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做起来就简便多了。
3单元小结
如第三单元语文试卷发下来了,我只得了个“良”。原来,是我的原文填空基本上都没填对。看来,是自己读书不够,课文不熟,以后应该加强读书。
除了以上列举的以外,还有章小结、册小结等小结方式。
( 3) 学会画知识树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提倡学生画知识树。我们小学生也不妨借用一下,作为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或小学毕业时的知识的总结梳理。画上一棵大树,小学一年级学习了几个知识点,就在树上画几个知识果,并在果子中间分别写上知识点的名称。二年级又新学了知识点,又在树上添上新的知识果,以此类推。随着年级的升高,这棵树将会越来越繁。
以上例子,有的是小结了学到的知识,有的是小结了明白的道理; 有的是提出了自己不懂的问题,有的是自己发现的新办法,也有的是自己学习中的不足。经常进行这样的小结,不但使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而且会使我们越来越聪明,认识问题越来越深刻,学习进步也就越来越大。
小结既可以是书面的,记在笔记本上可以,记在书上也行; 也可以是口头的,心里默一默、想一想,就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就行。并且,我们要写的小结要求抓住要点,简明扼要,不需要长篇大论,有时甚至一句话就可以了,所以不会很费时。
一、系统论认为,系统性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凡系统都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四个基本特征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以每课为一个基本单元,层层分解成节、框、知识点以及知识点的内容四个内部层次;各个层次不仅存在着纵向逻辑联系而且存在着外向的横向联系,整个单元教学内容就是有种种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的网络整体。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紧跟时代形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使其及时得到贯彻与落实,其开发性的特征最为突出。我们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进行单元小结十分科学实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学习基本结构的好处,就在于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而保留下来的东西将是我们在需要的时候把一件件的事情重新构思出来,这是一种再生的特征。”无论是思想品德课还是其它学科考试是少不了的,但如何提高考试成绩,是莘莘学子们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单元小结,通过知识构建,用它“再生的特征”去解决学生在考试中遗忘的内容,可以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识结构理论认为:知识结构是一种“图式”,具有“同化”和“顺应”的功效。“同化”就是以后所学的纳入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知识结构中去;“顺应”就是把以后所学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并完成新的知识构建。在当今知识剧增的时代,知识更新极快,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所学的知识十分有限,被更新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是时代赋予每个学生的客观需要。单元小结就是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图式”,以适应科技时代的一种学习方法。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新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有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思想品德单元小结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其完成知识的系统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此种教学模式注意在学习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知识网络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前者是学习的核心可激发学生去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后者则是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这种知识网络的建构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三、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小结
思想品德课单元小结是在每一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教师安排一到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导完成。
首先,让学生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分几节,哪几节;每节教学内容分几框,每框教学内容分几个知识点,有哪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其次,让学生弄清节与节之间的知识联系,框与框之间的知识联系,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弄清不用节的知识点与不同框的知识点之间的客观联系。再次,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寻找与本单元知识内容相对应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党和国家的大众方针,现实生活当中的典型现象。
思想品德课单元小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开动脑筋,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下完成。在开始阶段,教师用板书形象绘制知识结构一览表或有内在联系的知识提纲,让学生掌握单元小结方法。在以后的单元小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作业的形式绘制知识结构一览表或有内在联系的提纲。知识结构一览表是单元小结的结晶,是建构知识结构的一种手段,是单元小结的一种重要形式。
四、通过单元小结绘制的知识结构一览表,是学习、复习、考试的工具
本次设计旨在培养我们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能力和应用现代先进设计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我们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机械原理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为提高我们本科生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创新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服务的。其实就是要求我们运用机械原理课上所学过的各种机械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拿到设计题目后,我就开始认真研读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内容和要求,分析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然后通过借阅(图书馆)、搜集(网络)查找有关信息、资料及手册;由于《机械原理》是上学期课程,我先复习了机械原理课程有关内容,其中包括:机构的组成和结构(自由度),连杆机构(急回,压力角,死点),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和组合机构。并自学了下篇-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内容。熟悉了相关机构的设计方法,初步拟定了设计计划。
因为是第一次独立进行课程设计,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在选择机构时,各种构件都有哪些性能适用于我所做的机构;在确定机构尺寸时,型煤尺寸和粉煤高度与型煤高度之比该怎么使用;在进行传动系统动力学计算时,如何运用已知条件:生产率为18块/min……针对这些问题,我通过请教老师,查阅资料,思考揣摩,得到了解决。例如李老师告诉我们在使用六杆机构时要注意其行程较小这一缺点;由于机械原理课本中没有涉及间歇运动机构具体的计算公式,我去图书馆借阅了《间歇运动机构设计与应用创新》等相关书籍,找到了相关公式;随着自己对蜂窝煤成型机工作原理的进一步理解,我知道了生产率可转化为转速……当然遇到的问题还有很多,我基本上在设计和计算过程中
通过学习和实践解决了,过程中和同学间讨论也帮助我学习了不少经验和知识。
在机械原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是比较理论化的,通过这些理论我了解了一些机构的运动方案与运动轨迹,至于这些构件、这些机构真正要派些什么用场,在我脑中的概念还是挺模糊的,但是在这次为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当中,我开始对传授机械原理这门课的真正意义所在有了初步了解。换句话说,因这次课程设计我把理论与实践运用结合了起来,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这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即蜂窝煤成型机的设计,我知道其实要做一项课程设计并不简单,要把它做好就更不易了,从中我也感到自己的知识面其实是很狭隘的。在理论知识的贯穿上和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也亟待提高,可以说这次的设计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不足之处。但也因此而小小地锻炼了一下自己,为以后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及大四的毕业设计做了一个准备。
在为课程设计写说明书时,为了让说明书内容更充实,使自己的书面语言更趋向于专业化,我们组到图书馆去借了相关的书籍来翻阅。在查找资料、阅读资 料的同时,我还知道了更多以前课本上没有学到过的知识,比方说当所选槽轮槽数与要求工位不一致时,可利用齿轮机构进行增速或减速。
经过一个多月机械原理设计的学习及研究,我明白了许多在课堂上不懂的知识,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实践学习的重要性:实践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方法。
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锻炼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学会了勇于创新,扩展思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加强了和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而对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克
服。最终有了今天的成绩,令我们每一个人欣慰。同时,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通过本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除了加深了对大二学习的机械原理知识的理解,我还实践了机械制图课程中学习的CAD和三维实体造型技术课程中学习的Pro-E绘图技能。总之,既提升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又巩固了课本知识。当然这学期的机械设计知识在本次设计中也帮助自己不少,像V带传动,减速器等。
指导老师:张明春
姓名:宋磊
班级:工设2班
学号:201010130205
为期5周的产品设计课程结束了,在这个课程当中我们学习到了许多东西,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诠释了一个全新的产品设计概念,定好自己的课题题目,接下来往自己的题目去调查和探究
我们通过查找大量资料,请教老师,以及不懈的努力,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思维导图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产品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玩具。
在设计课程中,老师叫我们画出自己的方案草图,在制定方案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产品的创新,其次是使用人群和产品的实用性等等。最后画出自己满意的草图给老师查看,在这期间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自己的设计不足的原因及常见的错误,同时也学到了其他同学的优缺点,可以弥补以后同样的错误。
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总之,不管学会的还是学不会的的确觉得困难比较多,真是万事开头难,不知道如何入手。最后终于做完了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
设计小结
前两周的课程设计快结束了,我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这段忙碌而充实的时光。这次的课程设计深刻的反映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真谛。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设计过程中要耐心,不要畏惧重复。很多人会认为这个过程很浪费时间,其实不然,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在不断的重复过程中我们积累了经验,懂得的更多。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挫折是一份财富,经历是一份拥有。这次的课程设计必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上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
1.拓展延伸, 提升学生认知度
课堂临近尾声, 学生注意力肯定会下降, 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来设计课堂小结, 让学生思维继续呈现活跃状态。课堂拓展延伸, 就是要对文本学习内容进行横向、纵向联系和拓展, 促使学生把思维从文本向远处投放, 通过思维转移, 拓展文本认知宽度, 进而提升认知深度。
比如, 在 《海伦·凯勒》 一课临近结束时, 教师设计这样一个拓展题目:“海伦·凯勒虽然是一个残疾人, 但是她却成功赢得事业, 她成功的最大诀窍是什么呢?在你的认知中, 还有谁也是这样的人呢?”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熟悉, 自然有话要说, 很快就找到一大批这样身残志坚的典型人物。有学生列举霍金, 虽然不能写字、说话不清楚, 但是他却成为世界物理学家;有学生列举张海迪, 她身体瘫痪, 却成为当代知名作家;还有学生列举自己的邻居、亲朋中的典型, 他们身体虽有残疾, 但却能够生活自理, 为家庭做出很大贡献。很显然, 教师的小结带有极大的启发性, 学生思维自然进入到活跃期, 搜索相关信息, 并从总结中实现自我启发和教育。
2.设悬求异, 激发学生探索积极性
课堂教学结束时, 教师利用学生占有的文本信息情况, 设计带有悬念性的思考题,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 而且可以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设悬, 学生解疑, 这是教学常用方法。设悬求异是指教师通过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展开不同视角的探究, 让学生下课之后还会继续思考课堂留下的问题, 由此形成的学习认知自然带有创新性、深刻性。
《埃及金字塔》 是一篇说明文, 在教学快结束时, 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埃及金字塔是建筑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关于金字塔的建造方法有多种推演判断。如果你是当时的总设计师, 你会根据当时的条件设计什么样的建筑思路呢?”学生对这个问题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学生说, 可以根据滚动原理, 设计带轮子的木板, 将大石块放在木板上, 然后在高处设置滑轮, 用人力拉拽的方式, 将大石块运上高处;有学生给出更为独特的设计思路, 认为可以使用马牛等牲畜帮助推拉, 毕竟牲畜比人有力等。不管学生给出什么样的个性设计, 其思维都被激活了, 这样的课堂小结才是成功的。
3.激励煽情, 巩固学生情感认同性
课堂临近结束阶段, 学生情绪出现松懈, 教师要引发学生关注, 还需要给出一些特别的激发手段。
《月光启蒙》 一文叙写了童年时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神话故事、童谣、谜语对作者进行启蒙教育。在课堂快结束时, 教师要求学生每人写一首赞美母亲的小诗。学生一听, 顿时犯难了, 因为平时接触诗歌太少, 找不到写作的思路。教师酝酿情绪后, 开始用富有感情的语调引导学生:“我从不肯走出母亲的视线, 总是害怕, 害怕母亲那担心的目光, 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 我要幻化成五彩的蝴蝶, 妆点母亲的眼帘, 我要绵延成漫山遍野的绿色, 给母亲送去一些清新的空气。面对母亲, 我们该有多少话要表达呢?”通过教师诗意化的讲述, 学生都有了写作的冲动, 开始动笔创作了。教师的引导有很强的情感因素, 学生深受感染, 不仅有了学习的主动意识, 而且提升了思想境界, 这样的课堂小结就有了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鄂温克族;文物陈列;小场景营造
鄂温克族历史上曾被称为“索伦”“通古斯”和“雅库特”,1957年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或“住在山南坡的人们”。鄂温克族是中国和俄罗斯的跨境民族之一,世居贝加尔湖沿岸、黑龙江上游流域和外兴安岭等地区。鄂温克族用桦树皮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工艺精美,独具民族特色,神秘的萨满文化渗透到鄂温克族生活的各个层面,温柔的驯鹿是他们的萌宠,也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少数民族。本次展览展出了大量鄂温克族的器物,全方面诠释了鄂温克族的渔猎、驯鹿、农耕、游牧等文化。
为更好的呈现展览的主题,营造整体氛围,海报、请柬、展览版面、宣传简章都做了一样元素的设计,大风格统一,再根据不同的宣传方式做细节设计,做到从不同形式和渠道宣传展览,传播信息。
1 紧扣少数民族文化大主题,从文物中提取设计元素
经过对展览提纲多日的研究,提炼出展览设计重点和风格。首先,鄂温克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生产生活的探索和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此次展览充满民族特色的文物多达100多件套,这些珍贵的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分别反映了鄂温克族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状况。如何把文物更好的呈现出来是设计的重点。
文物可以分为三大类:生活用品类、祭祀类、服饰类。其中有大量的文物是用桦树皮制作的,桦树皮在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小到生活器皿,大到居住用的帐篷,所以他们被称作“桦树皮上的民族”。
展览整体设计围绕桦树这个元素来展开,整个展板的颜色以土黄色为主,展览内容底版选择了牛皮纸的颜色。这样的质感给人树皮的感觉,文字选用的是深褐色,就像是在树皮上雕刻出来的作品一样。
海报的设计以冬季的桦树林为背景,林间道路上是穿着民族服装的鄂温克族妇女赶着一群高大的麋鹿。设计中特意把桦树树干拉高,给人直入云霄的感觉,冬季披上银装的桦树林更显神圣。展览主标题旁巧妙的选用鄂温克族的图腾作为点题。前言延续了海报的整体设计风格,以朝阳中鄂温克家庭为背景,大地白雪茫茫,篱笆中是用桦树皮盖起的帐篷,分外宁静。随着前言的简介,鄂温克这个独一无二的民族慢慢向世人揭开神秘的面纱。
2 版面设计图文并茂,多种陈列方式突出文物
展览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解读,一是溯古望今,二是传统经济,三是精神文化。充分利用历史文献、风土民情摄影作品和丰富的文物,对鄂温克族的起源、特点、文化生活、传统经济、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全面展示。因此,展览版面内容丰富,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版面版式设计以黄色为主基调,在稍作肌理处理的黄色底版上是牛皮纸的背景版,文字图片精心编排,每一个部首精选一张此部分最有代表性的照片作为背景,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览精选了100多件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物,其中工艺品20多件、生产生活用具60多件、服饰鞋帽21件套。民族手工艺品,有毛皮材质、动物骨头材质,最多的是桦树皮制作的生活用品。根据使用类别,生产年代分门别类,用展托进行陈列展示。生产生活用品有铜器、打猎用的刀具等,还有用桦树皮制作的碗和桶,除了用展托展示外,还特意留了一整面墙体展示各种各样狩猎的工具。比如鹿哨(又称鹿笛,一种乐器,可模拟鹿声,吸引鹿群,用于捕鹿),布鲁(投掷打猎用具)这些独一无二的文物均上墙展示,让参观者可以更直观地的了解文物。服饰鞋帽里有男女平时生活起居的常服,有节庆男女服饰,尤其有两套萨满服非常珍贵,陈列展示手法也做了分别处理,有的整个撑开后挂在展墙上,有的穿在模特身上,有的叠放整齐置于展柜中。文物通过不同的陈列方式结合版面文字图片介绍,起到了很好的展示效果。
3 因地制宜,营造小场景,使人身临其境
展厅面积很小,设计中因地制宜在展厅中利用有限的空间营造了两个小场景,生动地展示了鄂温克族的生活状况。
场景一:在展厅正中间位置,隔离出5米乘3米的空间复制了鄂温克族的生活场景。首先背景是整片白雪茫茫的桦树林,并购置了五棵真的桦树放置在前面,真假桦树虚虚实实,用厚厚的人工雪铺满整个地面。鄂温克的帐篷在当地叫“撮罗子”(由松木搭建成半张开雨伞似的架子,夏天在上面覆以桦树皮,冬天则盖上防冻保暖的鹿皮)可以抵抗零下58度的极端低温。设计中用真的桦树皮复原搭建了鄂温克族非常独特这种的树皮帐篷。在帐篷旁的是篝火与炊具,旁边一站一坐的模特身穿鄂温克族的民族服饰,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仿佛置身遥远的北国雪乡。
场景二:鄂温克族的宗教信仰是萨满,这次的文物中就有2套非常珍贵的萨满服饰,利用展厅中的一个凹位空间围合了一个祭祀场景,背景是大草原上的敖包,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神圣威严,特制的展架把几十公斤的萨满服完全撑起放置于橱柜前,两边橱柜里放置的是祭祀用的器具。参观者可以近距离敢看欣赏文物之美。
姓名:于静一 班级:09环艺(6)班 学号:200910114521 指导老师:徐华华
经过了四周的设计表达课程,老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和案例资料来给予我们授课,我对手绘效果图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手绘效果图对于学习环艺专业人员用来表达艺术构思、设计意图和最终方案的重要手段;是与业主,承包商沟通设计意图的工程技术语言;是在整个设计装修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高科技发展到今天,电脑效果图可以做得如此精美,但手绘效果图的绘制与训练仍然不能忽略和减少,仍然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手绘效果图表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构思方案得心应手、生动完美地表现出来,体现了手绘对我们的重要性。
手绘表现是对设计师将自己的设思维由抽象向具象演变、推进,模糊向清晰逐渐转化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最终达到解决使用要求的目的的最终总结和表述。从图面操作这一环节来讲,它像是这一过程的“终端产品”,也是设计过程最具沟通和说服力的“语言”工具,每位设计师都希望通过这种“工具”把自己的设计构思向对方完全表达,并使之与清楚、愈具说服力。
设计表达不仅仅是对从构思到设计的过程的记录,而且也会进一步影响到设计形式和思路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个好的设计,就需要一个好的设计表达来烘托它、完善它,最终使人们接受它,喜爱它.设计以人为本。设计表达也应该以人为本:以情感人、以趣引人、以理示人、以新动人、以势服人。
手绘表现与其他艺术设计门类一样,需要有坚实的造型基础和专业技巧支撑,并正确地将二维图形空间转化为三维空间。这一过程需要设计师有很好的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并通过图面的形体结构、形体尺度、形体的明暗关系、色彩关系等,准确地讲空间的层次、排类秩序、对比和统一用近似乎于绘画的语言传递给对方。这些技术手段都会要求设计师必须掌握,并能十分熟悉的自觉运用和实践,因为它们将直接制约手绘的表达。通过一些素描训练、色彩训练、临摹、户外写生、装饰配置训练、空间透视、线条训练和组合、同时结合自身的情感和心情表现。手绘表现图的表现和陈述的是设计思想,但也并非是单一的表现技术的炫耀,一个设计师在他作品中的设计思想及设计审美取向,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其个人文化层次的制约。因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不断拓展视野,积极地去感受生活,投入社会,并不断地去接受新的观念,这是做好手绘能力表现的关键所在。
关于手绘的练习主要是马克笔的应用,我觉得这也是现在设计师快速手绘表现的主流。马克笔的一大优势就是方便,快捷,工具也不像水彩水粉那麽复杂,有纸和笔就足够了。硫酸纸是我非常喜欢的纸型,实践证明,马克笔在硫酸纸上的效果相当不错,优点是有合理的半透明度,也可吸收一定的颜色,可以多次叠加来达到满意的效果。马克笔我喜欢用韩国产的“TOUCH”系列,油性,这也是专业老师介绍的不错的牌子,水分很足,用起来很爽。草图阶段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构图和色调,构图是一幅渲染图成功的基础,构图不重视的话,画到一半会发现毛病越来越多,大大影响作画的心情,最后效果自然废废啦。上色显然是最关键的一步。老师说一个基本的原则是由浅入深,一开始往死里整,修改起来将变得困难,在作画过程中时刻把整体放在第一位,不要对局部过度着迷,忽略整体,后果将惨不忍睹。这一过程也是经验积累的过程,哪些颜色叠加到一起能产生好的效果必须要记住,随时做记录,以便下次画相同的场景时驾轻就熟,事半功倍,很多颜色忌重叠,如补色,很容易画脏画乱,不好修改。上色过程中并不是要把树画的多绿,水画的多蓝,也不是说笔法用的多漂亮,潇洒,重要的是画关系,明暗关系,冷暖关系,虚实关系,这些才是主宰画面的。最后主要对局部做些修改,统一色调,对物体的质感做深入刻画。到这一步需要彩铅的介入,作为对马克笔的补充,彩铅修改一般很为少,因为彩铅对一般纸附着效果不好,只能薄薄盖一层,画多了容易发腻,反而影响效果。
课程设计小结
在为期一周的数据库设计中,我们所有组员团结一致克服了各种困难,完成了图书管理数据库课程设计任务。我们由开始阶段的迷茫,在老师的指导讲解下找到了方法,才逐步认清了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同时,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了解了设计一个数据库系统的复杂性和对综合知识要求较高。因此在设计阶段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加深了对数据库知识的认识。在数据库过程中还培养了我们的分工合作能力,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高效途径。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在需求分析、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设计阶段进行了反复的讨论、研究逐渐完善了整个图书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对各种各样的客户的信息需求、处理需求、安全性与完整性需求进行了分析,绘制了数据流图;建立了数据项表、数据结构表、数据流表、数据存储表和处理过程表。
在概念模型设计阶段,根据需求分析情况,设计出相应的局部E-R数据模型,根据不同的实体之间的联系,分为1:1,1:n,n:m 三种情况考虑。然后将各局部E-R图集成为全局E-R图,在这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了各种冲突。对各个实体和关系进行了描述,并且根据应用要求消除了冗余实体和冗余关系。
在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阶段,我们将全局E-R图转换成关系模式,确定各关系模式的函数依赖关系,并且对依赖关系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同时为了更好满足不同用户的应用需求进行了关系调整,优化了数据库的运用。建立了基本结构表,并且对基本表给出了主键和外键,确定了其完整化约束。并确定了外模式和数据视图。
在物理设计阶段,根据SQL SERVER 的特点和处理要求的需要,我们对数据库系统进行物理存储安排,对数据库的访问进行了优化设计了各种索引,形成数据的内模式。并考虑到数据库的安全进行了用户角色划分确定了每个角色的权限。
最后在数据库实施设计阶段我们在具体的DBMS下创建库,表,视图,建索引,授权及完整性约束。
综上所述,我们设计的图书馆管理数据库系统,符合关系数据库的基本体系结构,达到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至此我们的数据库设计任务圆满完成。
一、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课堂小结发生在每一节课或每一单元的结束,也发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结束,是效率高、功效强的重要手段。通过小结,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和把握;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使所学知识融为一体,找到知识的精华,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对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对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二、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课堂小结的语言和板书方法
课堂小结不是简单重复教学中的内容,轻描淡写地过一遍,而是要抓住教学环节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和难点,找出各部分内容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启发、引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内容。
课堂小结通常占用的时间较短,只有几分钟,单元小结可能略长一些。在语言的表达和板书的设计上,课堂小结要和课堂教学有所区别,语言表达应精炼、简洁,板书设计应一目了然、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小结方法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必须要围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教师在课前备课时,一定要注意潜心钻研教材教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小结方法。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将课堂小结的方法总结如下:
1.概括总结法
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用简单明了、准确简练的语言和图表等方法,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知识的脉络与主线,深化主题,强化重点,明确关键性知识,对所学的知识形成条理,突出主题。例如,在“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中,对于极限偏差和基本偏差的小结、对于零件的几何要素分类的小结等,都可以采用概括总结的方法。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有利于学生记忆和巩固。
2.分析比较法
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本质特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一个知识点到结尾处,教师可采取总结、提问、列表等方法,将新学知识点与原有知识点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或找出它们各自的相同和不同的特点,以便于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标准公差和一般公差后,常容易将二者相混淆。此时,要注意在授完课时,将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做一分析比较,力求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降低难度,使学生易于接受。
3.练习巩固法
这种形式的小结一般适用于学生常常对某些概念发生误解的情况。例如,在零件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的教学中,若仅从概念来区分它们,则不容易被学生接受。此时,可以有意识地将要强调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富有思考探究性的问题,效果则必然不一样。笔者认为,可以提问学生:“圆柱面、圆柱面上的素线、圆柱面的轴线、键槽的两侧面、键槽的对称中心平面,分别是轮廓要素还是中心要素?”让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理解掌握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堂小结开始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概括总结能力的提高,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帮助修改完善,使学生在系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课堂小结也并不一定只是围绕知识点进行,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该节课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师生共同提高的目的。有时一节内容须连续几节课才能讲完,这样几节课之间必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在做小结时提出一个有启发性的思考题,造成悬念,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这样不仅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导向,而且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索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014年11月在洋思中学听课, 有几节课所讲授内容均为苏科版教材七上4.2节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课时移项, 其中有三位教师在讲解移项法则后做了点评:“如果等号是一座桥, 一个项好比一个人, 从桥的一端走到另一端, 必须要换衣服, 也就是改变符号……”这种形象化的点评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移项法则, 强调并体会移项要变号这一难点和重点。从课堂氛围的变化可以看出经过教师的形象化加工 (用过桥比喻移项、用换衣服比喻改变符号) 后学生们的反应更加轻松积极, 练习效率明显提高。由此可见, 形象化教学的作用是十分微妙的。
二、问题思考
一直以来笔者理解的数学教学应该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 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一条是暗线, 即唤醒学生学习数学情绪和热情, 以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生活感悟直至应用。目前的数学教学有重“明”轻“暗”的现象, 即重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传授, 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唤醒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生活感悟和应用。由于初中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量有限, 仅凭学生自我实践探讨和总结, 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毕竟是有限的, 有效合理的形象化教学设计, 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有赖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 这种深度理解往往是直观形象的才更有意义, 而直观形象往往来源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直观。
三、问题研究
数学知识虽然有抽象的一面, 但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人们在漫长的生活实践过程中, 逐渐认识和改造未知世界过程中形成了图形意识、记数意识和度量意识后建立起来的完整的体系, 所以数学的价值只有通过与现实世界相联系才能体现出来。数学教师有责任把教学内容用形象化的手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性[1]。所以教师要设法建立起“三种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数学各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2], 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 即分析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它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 以及它与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3]。也就是说, 教师应该运用自己丰富的生命体验, 把生活的点滴汇聚到灵感的蓄水池去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进行形象化的教学设计才会更具价值。这就需要教师联系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原型创造适合于学生年龄、知识特征的相关概念予以点评和讲解, 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艺术化, 这种创造性的点评和讲解需要借助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才能将其他形象、具体、艺术的生活知识、意识合理地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方便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 当然也就实现了高效课堂的基本目的。
四、问题实践
比喻是教师常用的形象化手段, 其实多种修辞手法都可以为数学教学的形象化服务, 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的两个案例。
(一) 借代
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 而借用于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2015年3月13日电影《灰姑娘 (Cinderella) 》在大陆上映, 笔者在进行《完全平方公式》一课的教学时便运用了演绎《灰姑娘的爱情》的方式进行点评, 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1:苏科版七年级 (下册) 9.4《乘法公式》 (第一课时) 。
教学过程:结合苏科版教材所提供的用图形面积的理解方式讲解完全平方公式后, 仍有部分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的意义没有完全理解, 甚至在记忆方面总是出现漏项的情况, 所以教师便做了如下引导和点评。
师:王子a和灰姑娘b相爱了, 他们相伴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住进了同一栋房子也就是括号里面: (a+b) , 后来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 从此小家庭从一代人的二人世界走入两代人的生活, 升级为2.0版本后的他们仍住在一栋房子里: (a+b) 2。
众生: (惊奇的) 哦!
师:他们走出家门后, 此时a和b分别升级为爸爸a2和妈妈b2, 特别是他们已经有了孩子:ab, 孩子既有父亲a的基因也有母亲b的基因, 喔, 现在已经是二胎政策了哦, 所以是2ab!大家看, 多么幸福的一家啊:a2+2ab+b2。
生1: (鼓掌) 那2ab的符号呢?
生2: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由于孩子继承了父母各一半的基因, 所以性格也受遗传影响, 如果 (a+b) 中的a和b都是外向性格 (即为+) , 而 (-a-b) 中的-a和-b都是内向性格 (即为-) , 他们的两个孩子的性格与他们都相容 (即为+) , 所以是+2ab, 而 (a-b) 及 (-a+b) 中的a和-b (-a和b) 是一个外向性格一个内向性格, 他们的两个孩子的性格与他们不相容 (即为-) 所以是-2ab。
师:这一点老师真的没有想到啊, 你太棒了!
……
本体:完全平方公式, 借代:灰姑娘的爱情故事, 引申:二次→二代。
案例小结:本节课在知识点讲解结束后尝试这种新颖的点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这种借代很深刻, 所以一旦用到完全平方公式学生都会默默的说出“灰姑娘的爱情”, 这说明他们眼中的完全平方公式二次结构等同于灰姑娘的爱情二代结果, 甚至在讲解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的时候有学生直接提出是“灰姑娘的爱情 (二) ”, 还总结了一套关于配方的小技巧。
(二) 对偶
对偶是指相等或大致相等, 相似或结构相似, 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 对偶的优点是画面形式感强, 让学生瞬间理解, 一目了然。
案例2:苏科版七年级 (下册) 8.2节《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第二课时) 。
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引导归纳出“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和公式后, 笔者作了如下教学。
师:你们觉得公式 (ab) n=anbn (n为正整数) 和以前学过的哪个公式比较像?
生1:乘法分配律公式。
生2:a (b+c) =ab+ac
师: (故意写成) n (a+b) =na+nb
师: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3:公式 (ab) n=anbn (n为正整数) 是乘方运算对乘法运算的, 而n (a+b) =na+nb是乘法运算对加法运算的。
师:那n (a-b) =na-nb是否成立呢?
生7:除法是不一定的, 比如:n÷ (a+b) ≠n÷a+n÷b.
案例小结:这种“+”对“-”, “×”对“÷”形式的对偶, (ab) n=anbn与n (a+b) =na+nb形式的对偶形式感强烈, 使学生很容易形成视觉上的冲击, 让学生瞬间理解。这里更为难得的是, 学生对此形成的质疑和讨论, 让执教的笔者着实感叹于初一学生的理解力和探索精神。
五、结语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交流和沟通, 教师作为教学一方 (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更多的是责任, 是想方设法地让知识置身于学生交往的环境, 让学生直观有效、有意义的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将专业知识和生活感悟联系起来进行形象化的教学设计和表达。读书, 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就有了无限可能[4]。所谓的“无限可能”对一名教师而言通过种种手段将个人的文学艺术感悟、生活感悟创造性的运用于教学。数学是科学性很强的学科, 科学具有理论性、规律性、系统性, 而艺术则具有创造性、形象性、技巧性, 科学属于系统理论层面, 艺术属于实践应用层面, 艺术是形成科学理论的源泉。影视作品、漫画、广告等艺术作品都可以让数学教师从中吸取灵感, 将数学教学设计的直观、形象、有趣,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基于此, 教师应该将自己生活、活动所得的各种思想创造性的艺术加工成为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阶梯, 为实现数学教育的宏伟目标, 特别是在发展创新意识方面有所作为, 这就是教育的旨趣[4]。
摘要: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来说, 他们缺乏生活和学习经验, 抽象能力有待提高, 同时数学知识具有抽象的一面, 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联系实际生活和自己对数学概念的形象化理解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运用不同形式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必要的, 结合实践案例探讨和总结数学概念形象化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形象化,借代,对偶,有意义学习
参考文献
[1]顾国玺.对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几点建议[J].中学教学参考 (中旬) , 2011, (80) :24.
[2]徐文彬.数学概念的认识及其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 2010, 30 (10) :41.
[3]蒋永晶, 刘长华, 王书臣.新课程教学设计——数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0.
【创新设计小结】推荐阅读:
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小结05-26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07-13
机械创新设计设计作品11-05
创新机制设计10-15
机械创新设计作业07-20
结构设计知识小结06-10
减速器设计小结06-16
系统设计制作小结07-19
产品设计课程小结09-19
机械创新设计课件资料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