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学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梁山学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精选10篇)

梁山学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篇1

青少年营养健康状况关系个人成长发育和全面发展,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兴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为改善全乡农村在园幼儿和小学生膳食营养,增强身体素质,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对于巩固“普九”水平、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根据上级要求,在我区六所学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确保“计划”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保障农村中小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营养水平,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挥强体与育人的双重功能,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区统筹、各校合作、校长牵头、全校教职工执行的原则。

(二)坚持先行试点、分步实施、创造条件、全面推开的原则。

(三)坚持统一部署、规范管理、严格把关、确保质量的原则。

(四)坚持安全、营养、价廉、便捷的原则。

三、实施范围和方式 在全乡农村六所不同类型的学校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在校学生早餐供应牛奶、鸡蛋、面包、糕点、蔬菜、面食、米饭等必须营养食品,由学校科学搭配食谱每天组织学生用餐。

四、领导机构

为确保对全乡各校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和管理,学区成立领导小组,学区校长张东焕任组长、学区副校长郑忠任副组长,学区成员、各学校校长等人为成员。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区,夏勇任办公室主任。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抽调专人抓好具体实施工作。各校校长是实施计划的具体负责人,同时要确定专人搞好此项工作。

杏园学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张东焕 杏园学区区长

副组长:郑忠 杏园学区副校长

霍佩峰 学区党支部书记

杏园中心学校校长 组 员:

夏 勇

学区出纳

吴 峰

学区办公室主任

李立宇

学区会计

曹发 岘子学校校长

蒋文 八十个塬学校校长

康红权 河西学校校长

张启明 胡麻岭学校校长

各校各年级班主任、学校财务、后勤及炊事员等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区, 具体由夏勇负责办公室工作。

五、补助标准和资金来源

营养餐配发标准每人每天3元,小学困难住宿生每人每天达7元,初中生困难住宿生每人每天达8元,全年在校(园)时间按200天计算,合计小学生每生每年800元(困难住宿生达16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000元(困难住宿生达1850元)。标准政策变化进行调整。

提供营养餐的所需资金由国家财政拨付。

六、工作程序与管理要求

(一)审定补助人数:各学校每学期初将配发营养早餐学生按实名制建立学生全面信息造册上报学区初审汇总,学区报区教体局复核汇总审批备案,以此作为对各校发放补助资金、配送分发食品和监督检查工作的主要依据。

(二)资金管理和使用:每学期补助资金划拨到各校后,由学区监督,学校管理和支出,学校定期与供应商进行实际结算。营养餐专项资金只能用于支付在校少年儿童的营养餐食品的购置费用,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禁赢利经营或发放家长。

(三)确定供应方案:营养早餐食品(学生饮用奶、面包、鸡蛋等食品)由各校负责牵头,采购至少确定2个厂家或个体供应商,食品采购供应商个体必须办理健康证,卫生许可证,每学期签订一次合同,并将供应商名单送相关部门备案。供应商应按合同将营养早餐食品及时配发到学校。学生饮用奶和鸡蛋每周至少配送2次,学生食用锅馈等糕点食品每周至少配送3次,送到的食品必须在保质期内,超过时限的,学校有权拒收。学校负责鸡蛋等食品熟用的加工,确定专人保管和发放营养早餐食品,并做好当日的统计工作。

七、职责分工

1、各校校长负责制定本校“计划”实施方案和办法,以村校施行“托餐”和“送餐”相结合,中心校以“送餐”和“食堂供应"相结合的供餐模式,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适合于本校的供餐模式,完善管理制度,抓好日常管理等各项基础性工作。“计划”实施过程中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跟踪监测,开展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2、各校必须健全专项财务人员,确保资金的需要和专款专用。

3、各班班主任负责对少年儿童营养早餐食品的发放及学生用餐的安全及进行综合监督,做好本班学生的用餐记录,定期开展班级食品安全教育和管理。

4、食堂管理人员负责学校食品卫生的日常监督,按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

5、各校采购人员做好学生食品供应环节的监管,严禁不合格食品进入校园。

6、学校财务人员负责对“计划”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

7、学区建立专项举报箱,接受社会监督,征求社区家长、学校学生意见,改进计划,并向社会做好各项宣传工作。

8、学校其他职工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计划”的相关工作。

9、各校负责落实好 “计划”实施的各项具体工作,做好营养餐食谱的搭配制定、食品的保管加工、组织分发、学生健康教育和特困学生救助等工作。

10、供货商按照合同要求,负责供应合格食品,建立科学配送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定期将营养早餐食品按时配送到校。

八、保障措施

(一)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各校要根据学区“计划”实施方案,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管理细则和操作流程,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生活指导教师配备、资金管理、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特困生救助等配套政策,规范操作行为,提高管理水平,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二)加强寄宿生的管理。要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快寄宿生校园生活的管理,完善学生住宿、就餐、如厕、洗浴、取暖、娱乐等后勤设施,申请增加编制并配齐后勤管理人员和生活指导教师,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为“计划”实施提供人力物力支持。

(三)加大监管检查力度。各校要加强对营养早餐食品质量及卫生安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食品配送分发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要时刻预防向学校配送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引发中毒事件或其他食源性疾病的情况发生,坚决杜绝对进校食品质量把关不严、保管不善、加工不规范等事件,做到警钟长鸣,对强调不改,造成群体性卫生事件,产生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校长和具体管理人员的责任。

(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要求各校高度重视“计划”实施的宣传工作,广泛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计划”实施的重大意义,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以此来确保“控辍保学”工作。各学校要依托“计划”实施,加强食品安全健康宣传教育,促使学生养成安全、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杏园学区

梁山学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篇2

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安全管理

营养改善计划免费营养餐的制作不能只注重效益,还要确保营养餐的数量和质量安全,强化安全管理。数量安全涉及资金使用,质量安全涉及生命健康。安全管理的原则应该是坚持“防患未然”,管理部门需要事先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对参与生产的人和物进行有效控制,并能通过技术、组织和管理上的有关手段,来消除安全隐患。

1. 营养改善计划安全管理的意义

营养改善计划要“把食品安全摆在首要位置”。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低、自我保护意识弱、身体抵抗力差,稍有不慎,容易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危害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营养餐安全事故通常是群体性的,涉及成百上千的家庭,一旦发生,影响深远,将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声誉造成巨大损害。

资金安全也是营养改善计划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如果操作不当,容易滋生腐败,影响资金使用效益。营养餐资金如果没有足额用到食品的制作,必然会导致营养餐份量减少、营养不足,甚至出现假冒伪劣食品,对食品安全威胁很大。

2. 营养改善计划安全管理的有关措施

(1)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目前,营养改善计划的供餐模式主要有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家庭托餐等。部分地区认为企业成品供餐更安全,又好管理,其实是对食品安全的误解。营养餐成品不仅要保证源包装的食品安全,还要保证食品运送、存储过程中的安全,破袋、超过保质期、霉变都是营养餐成品的安全隐患。而食堂供餐能保证食材新鲜,营养餐温热可口、营养充足,是保证食品安全最好的供餐模式。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是食品安全的制度保障,规定了食品采购、贮存、烹饪、留样等环节的管理措施。食品采购是从源头上对食品进行把关,大宗食品一般采取县里招标和配送的形式,新鲜食材由学校自行采购;食品贮存应当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有些食品需要冷藏保鲜,注意及时清理、销毁变质和过期的食品;食品烹饪时应烧熟煮透,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食品留样的时间为冷藏48小时,以便万一发生中毒事件,能够及时查明原因;食品分发应及时,注意餐具和用餐环境的消毒,并防止学生分发食品和吞咽食品时被烫伤。学校要定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加强食品安全培训,强调学校老师陪餐制度,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学校应该采取应急处理办法。

(2)资金安全管理措施

从2014年11月起,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标准由3元/人/天提高到了4元/人/天,达到每生每年800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资金安排、拨付、使用、监督等作了详细规定:中央财政每年9月按教育部核定的学生人数向省级财政拨付资金,然后由省级财政在25个工作日内拨付到县级财政;补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纳入国库,分帐核算,集中支付;营养餐补助资金应足额用于购买食品,不得用于水电煤气费、劳务费、宣传费、管理费、运输费等,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不准克扣、截留、挤占和挪用。各县要加强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核准营养餐受益学生人数;资金落实到学校,要求学校有专(兼)职财会人员,加强食堂会计核算,并定期公布营养改善计划资金使用明细帐目,接受学校膳食委员会或有关社会机构的监督。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舆情管理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试点地区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注重舆情分析,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焦点问题、重大事件,要及时正面回应,公布真相,避免造成被动局面。教育部下发的《全国学生营养办关于切实解决好当前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五个突出问题的通知》,把“加强正面宣传,及时处置突发事件,解决好舆论引导问题”作为五个突出问题中的一个,再次强调了营养改善计划中舆情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 营养改善计划的舆情状况

2012年4月到2013年5月,是各地营养餐舆情事件集中爆发的时期,镇雄县、织金县、洛宁县、石门县、大通县等地先后发生营养餐中毒事件,那坡县、凤凰县等地营养餐资金被克扣等,瞬间将营养改善计划推到全国舆情的顶端。以凤凰县营养餐严重缩水事件为例,据美亚舆情网监测统计,2012年11月24日至11月27日,该事件的网络信息总计3259条,其中新闻1665篇,微博631条,论坛560篇,博客35篇[1]。2013年6月之后,全国性的恶劣舆情事件大幅减少,媒体关注较多的主要有2014年7月滕县营养餐问题招标事件。

2. 营养改善计划的舆情焦点

全国多地爆发出来的营养餐食物中毒事件及营养餐资金被侵夺事件,使部分群众对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能力产生怀疑,营养改善计划的公共话题由政策的宏观面转向执行的微观面。营养改善计划的舆情焦点集中在:营养餐食品和资金安全中的漏洞;政府渎职和政策执行力危机;舆情当事人的安全保障;营养餐事件处理结果的暗箱操作;营养餐制度建设。

3. 政府应对营养餐舆情事件的管理措施

(1)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是对公众的言论和观点进行监视和预测的行为。互联网时代,公众的议论和观点经常在网络上发布,因此,舆情监测的重点是要加强网络上的舆论监测。有些地方政府处理营养改善计划舆情事件时,没有做好舆情监测工作,导致信息不全面、发现不及时、分析不准确,为舆情管控留下隐患。2012年10月30日,凤凰县支教教师梁栩晔在新浪网上发布一条微博,指责营养餐严重缩水,侵犯了学生利益,微博迅速被转发5141次,评论1007条。舆情已经达到一定的强度,但当地政府毫不知情,没有任何应对措施。11月20日,梁老师再发微博,称“两天的营养餐都未送达,山区的孩子们饿肚子”。25日,全国各大媒体迅速跟进报道,网民言论纷纷,舆情达到危机程度。第二天,凤凰县教育局才出面表态,努力平息舆情。从舆情形成到政府表态,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政府错过了管控舆情的最佳时机,最后被媒体批评,政府形象严重受损。

(2)舆情管控

如何平息舆情或引导舆情走向是考察政府舆情管控能力的重要表现,从多起营养餐舆情事件的处理经过来看,许多地方政府对舆情的管控能力较弱,无力引导舆情走向,只能任由舆情非理性发展。

2012年3月29日,贵州省织金县发生营养餐中毒事件,政府最后得出结论,排除了人为责任事故,认为疑似中毒事件的原因为学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2014年10月11日,江西省石城县发生营养餐中毒事件,政府调查的结论与织金县如出一辙,是天气变化导致的身体不适及学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两起调查结论不仅没有平息舆情,反而让舆情再起波澜,网民质疑心因性反应怎么会导致大面积的学生头晕、呕吐、腹泻甚至昏倒等症状。遗憾的是,织金县和石城县在公布调查结论后,都没有作进一步解释,对网民的质疑置若罔闻。

舆情管控的目的不是压制舆情,面对舆情危机,政府应以人为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明确权责,及时处理。对群众的疑问政府应选择易于接受的措辞,反复耐心地解答。舆情管控得当,政府才可以把“危”变为“机”,得到群众更多的支持和信任。

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教育管理

营养改善计划不仅仅是学校的一项日常工作,而且是学校唾手可得的教学资源,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在学生营养餐的制作、食用、清理等环节对学生强化营养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等。

1. 营养和养成教育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之后,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与此不协调的是,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学生的营养知识并没有明显提高,挑食偏食、不吃早餐、爱喝碳酸饮料等行为依然普遍[2],这种情况恐怕和学校疏于进行营养教育密切相关。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养成,极有可能重返头晕、贫血、消瘦、体弱等亚健康状态,而且导致亚健康的原因可能并非贫困。

农村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营养和养成教育,必须落实每两周1课时的健康教育课,此外还可以利用营养改善计划这一教学资源,采取“寓教于餐”的形式。比如老师带领学生到食堂去参观,现场讲解食物制作过程中营养搭配和营养流失的有关知识;学校食堂推出“自助餐”,让学生自己选择饭菜的数量和种类,学会营养均衡;在用餐时间,老师要强调用餐礼仪和用餐习惯,让学生互相检查是否有挑食偏食、吞咽过快等毛病;对个别有厌食症、食物不耐受症或盲目减肥的学生,学校要安排营养老师进行专门指导;学校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避免学生在学校形成的良好饮食习惯到了家里又变了样。

2. 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励志品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许多学校重“智”轻“劳”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学生歧视体力劳动,实际的劳动技能也非常低下。因为体验不到劳动的艰辛和幸福,一些学生不爱惜劳动成果,营养餐随意浪费现象非常普遍。

2015年7月,教育部强调用3~5年时间,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营养改善计划中的营养餐是一项很好的劳动教育资源,在制作、食用、清理等整个过程都可以进行劳动教育。在营养餐制作阶段,老师可以组识学生定期到厨房参加简单的劳动,如挑水、劈柴、烧火、拣菜、洗菜、切菜、烹饪等,先观摩学习再亲自动手;在营养餐食用阶段,可以安排全班同学轮流值日,值日生负责把全班同学的饭菜和餐具从食堂端到教室,然后分发给大家,并监督同学不能浪费;在餐后清理阶段,要求值日生整理餐具、清理垃圾,帮助食堂做好清洁工作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学校适度开展勤工俭学,补充食品原料供应。”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可以建立蔬菜或家禽基地,学生在老师或农户的指导下种植蔬菜、养殖家禽,开展集体劳动、分组劳动竞赛或蔬菜、家禽认养活动等。劳动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考虑到中小学生没有劳动经验,而且活泼好动,在学生劳动的时候,老师应该精心组织、亲临指导,防止出现安全意外。

3. 感恩教育

感恩是个人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予的恩惠和帮助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行为。有些享受了免费营养餐的学生对国家给予的帮助缺乏感恩意识,他们认为营养改善计划不是专门为自己一个人努力付出的,没必要特别去感激国家。事实上,由于缺少感恩教育,有许多学生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比较淡漠,缺乏正向感恩体验,平时对社会抱怨多,施恩和报恩行为少。

学校可以利用营养改善计划及“两免一补”政策,在食堂、教室、寝室等对学生现场演示教育;班主任可以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以讲故事、演讲、辩论、唱歌、小品等形式宣扬感恩品质。感恩教育的关键是要在学校创设人文关怀的氛围,避免单一说教,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内容生活化,必须让学生明白要感恩什么、为什么感恩和怎样感恩。

参考文献

[1]美亚舆情网.湖南“营养餐”缺斤短两事件分析[EB/OL].http://www.myyq.com.cn/reportview.action?id=824&top Menu Id=report,2012-11-28.

梁山学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篇3

答:《细则》从2012年6月14日起开始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实行地方为主,分级负责,各部门、各方面协同推进的管理体制,政府起主导作用。为了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设置了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部署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简称“全国学生营养办”,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的日常实施工作。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部、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审计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组成。

问:营养改善计划对供餐有哪些要求?试点县的学校如何确定供餐模式?

答:供餐的形式应以完整的午餐为主,无法提供午餐的学校可以选择加餐或课间餐。供餐的食品必须符合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营养要求,确保食品新鲜安全。供餐食品不得以保健品、含乳饮料等替代。

供餐食谱应参照有关营养标准,结合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当地饮食习惯和食物实际供应情况,科学制定供餐食谱,做到搭配合理、营养均衡。

试点县的学校应根据不同情况确定供餐模式,以学校食堂供餐为主,企业(单位)供餐模式为辅。对一些暂时不具备食堂供餐和企业(单位)供餐条件的偏远学校和教学点,可实行家庭(个人)托餐。试点地区应加快学校食堂(伙房)的建设与改造,在一定过渡期内,逐步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

问:如何建设、管理学校食堂?食堂的从业人员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营养改善计划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食堂应由学校自主经营,统一管理,封闭运营,不得由校外承包。已承包的,合同期满,立即收回;合同期未满的,给予一定的过渡期,由学校收回管理。由社会投资建设、管理的学校食堂,经当地政府与投资者充分协商达成一致后,可由政府购买收回,交由学校管理。

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为农村学校食堂配备合格的工作人员,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条件,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定期接受业务技能培训。

问:在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配送等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答:食品采购。应制定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招标制度,凡进入营养改善计划的米、面、油、蛋、奶等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要通过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定点采购的方式确定供货商。应制定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供货商评议制度,不得采购不合格食品。

食品贮存。食品贮存场所要符合卫生安全标准,配备必要的食品储藏保鲜设施;建立健全食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和库存盘点制度;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安全管理;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及时清理变质和过期的食品。

食品烹饪。需要熟制烹饪的食品应烧熟煮透,烹饪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制作食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有关规定,严禁超范围、超剂量使用。

食品配送。供餐企业(单位)必须具备送餐条件和资质。送餐车辆及用具必须清洁卫生。运输过程中食品的中心温度应保持在60℃以上。

另外,《细则》还规定每餐次的食品成品必须留样。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并放置于专用冷藏设施中冷藏48小时。

梁山学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篇4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根据市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楠木完小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改善我校学生营养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目标任务:在我校全面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立和完善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保障机制,形成各校积极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实施规范化运作、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确保学生营养改善食品卫生、安全、营养,切实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增强学生体质,为国民整体素质的养成和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总体要求

1、以学校为主导、校长负责、各班主任协同工作的管理体制,确保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2、建立学生实名制信息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确保营养改善食品落实到位。

3、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督

/ 5

办法,建立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4、认真开展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评估工作,做到跟踪监测,及时改进。

三、实施范围、标准及形式

(一)实施范围:全校157名小学生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二)标准及形式: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每人每天4元、全年按200天计算,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以企业配送和食堂供餐,包括牛奶和中午供餐。

四、组织机构及职能职责

(一)领导机构

为了加强我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组织领导,特此成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长: 副组长:

员:

(二)职能职责

学校要负责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具体落实。要把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实行校长负责制,切实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和相关管理责任。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妥善组织和管理好学生就餐。积极探

/ 5

索,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学生食堂管理水平。

五、基本情况、供餐方式及流程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所(完小),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7人。

(二)供餐方式及内容

现阶段,根据我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现状和供餐能力,我校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企业供牛奶和中午供餐。

类型:牛奶(2元)+ 食堂供餐(2元)

(三)工作流程及要求

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校食品的验收、储藏、清洗、消毒、加工、发放、组织学生食用、台账、留样、保鲜、废料回收等专项管理制度,制定食品储藏、加工、分发和食用等操作规程,各种制度和流程要张榜公布并装订成册,并规范建档。

六、保障措施

(一)摸底调查,科学谋划。学校对学生营养状况、学生吃早餐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认真分析我校落实营养改善计划的不足条件,以及贯彻落实营养改善计划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制订切实的实施办法草案,并将调查结果上报学区。

(二)严格食品安全管理。我校要主动配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管。食品加工要严格执行有关卫生操作规定,建立食品材料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制度,3 / 5

确保采购、加工等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加强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的管理,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规定,建立学校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要求食堂人员或托餐人员必须掌握食物中毒报告程序,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食堂人员或托餐人员要立即停止供餐服务,并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主动配合医疗机构救治病人,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工作。

(三)加强学生营养健康监测和健康教育。学校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建立学生营养监测跟踪制度和学生健康档案,提高农村学生营养改造工作的科学水平。要加强营养配餐、科学饮食方面的指导和服务。要将营养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落实国家教学规定的营养健康教育时间。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手段,积极向广大学生、家长、教师和供餐人员普及营养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的营养观念。学校要以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契机,全面加强我校学生的体育卫生工作,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所有小学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四)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全

/ 5

社会准确、深入宣传这项惠民政策。要高度注重舆情分析,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要认真总结、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监督和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

梁山学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篇5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 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 〔 2011〕 54号 要求,特制定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一、组织与制度建设

(一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 府办副主任、县教委主任、县财政局长、县发改委主任、县农委主任、县工 商局长、县质检局长、县卫生局长、县食药监局长、县食安办主任、县监察 局长和县审计局长为成员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委,县教委主任张和平任办公室主任。

(二建立责任体系。县政府办公室负责实施工作的综合协调;县教委牵头 负责 “ 计划 ” 的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 负责学校食品安全日常管理, 配合县食 药监局对学校食堂、托餐家庭(个人 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县财政局负责切实加 大投入,落实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县发改委负责对食品价格进行监督 检查;县农委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检查;县工商局负责供餐企业 主体资格的登记和管理;县质检局负责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管,查处食品 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处置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 故,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估,对学生营养食谱和 营养改善提出指导意见;县食药监局负责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个人 食品 安全监管,制定不同供餐模式的准入办法,切实做好日常综合监督检查工作;县食安办负责加强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宣传部负

责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宣传工作;县审计局负责对资金的审计;县监察局负 责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对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检查;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各实施学校负责具体落 实,并实行校长负责制,承担具体组织实施各相关管理责任。

(三建立规章制度。主要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和监督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和 监督制度、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制度、托餐家庭(个人准入和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工作绩效评价考核制度以及监督举报制度等。“ 计划 ” 实行目标 责任制,县人民政府与相关部门、县教委与学校、学校和有关责任人签订目 标责任书,将责任层层落实,并建立工作督查制、信息公开制、目标考核制、工作通报制,加大此项工作的推进力度。

二、实施计划安排

(一实施对象。除县城内奉节中学、永安中学、实验中学、巴蜀渝东分校、奉师附小、辽宁小学、香山小学、诗城路小学、报国路小学、三台小学、特 殊教育学校以外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 其中中学 27所、小学 296所,共计 323所学校 96325名学生(其中初中 37571人、小学 58754人

(二实施时间。从 2012年春季开学起,农村中小学开始全面实施。

(三供餐方式。采取学校食堂供餐和托餐两种模式, 20名学生以下村级小 学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实行托餐, 20人以上的学校全部实行学校食堂 供餐。全县共计 319所学校 96205名学生实行学校食堂供餐模式, 9所学校 120名学生采取家庭(个人托餐模式。

(四 供餐要求。(1 小学实行 “ 包餐制 ” , 中学和有条件的小学采取 “ 自购制 ”。包餐制即全体学生统一伙食费标准,由学校食堂提供统一饭菜;自购制即饭

菜品种、数量由学生自由选购,学校食堂凭充值卡或饭菜票结算。托餐制学 校按包餐制学校标准执行。(2合理制定食谱。县教委、县卫生局根据重庆 市教委印发的中小学菜谱和食谱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小学食谱和中学食谱供学 校参考,各学校结合当地饮食习惯和物产特点制定食谱并在食堂窗口处进行 公示。(3结合实施学生奶计划。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每周为学生提供 一盒学生奶,并由政府采购中心集中采购。(4实行陪餐制度。学校校长或 学校管理人员轮流陪餐(餐费自理 ,做好陪餐记录。

三、管理系统建设

(一建立学生实名制学籍管理系统。县教委建立全县中小学网上学籍管理 系统,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学期初与教委核对学生情况,做到学生与学籍 相一致、学籍与上报数据一致(对部分学校将实行移位点名的办法进行抽查 , 确保实名制学生与实施营养计划的人数一致。

(二建立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系统。由县卫生局、县教委组织开展 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调查,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成绩、体质、体能等指 标及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并建立学生身体健康档案,密切跟踪调查学生营养 改善状况,为营养改善工作绩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春季开学一月内 各实施 “ 计划 ” 学校必须建立学生身高、体重、体能等方面的营养健康状况监测 纸质档案;2013年春季开学前一月内必须对实施 “ 计划 ” 学生进行第二次身高、体重等方面的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并如实写好监测状况报告,以后每年均按 时组织监测。同时建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声像档案,记录其实施过程和实施 效果。

四、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制度

县政府制定《全县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各实施学校按照县上的应 急预案,结合实际制定本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五、食堂(伙房建设规划

(一食堂(伙房现状。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326所,共有学生食 堂 196个(含小伙房和简单加工间,可为 79605名在校生提供熟食,有 130个小学 15961名学生无用餐条件。

(二新建、改扩建食堂(伙房建设规划。

1.食堂规模。村级小学建小伙房(即加工操作间、储藏间合计 15平方米;乡镇中心小学和完全小学建经济实用的小食堂(有储藏间、加工间、配餐间、洗消间, 建筑面积 50--200平方米;中学建标准化食堂, 生均面积达 0.9㎡。2.建筑结构和资

金概算。村级小学食堂为砖木结构,乡镇中心小学、完全小 学和中学为框架结构, 村级小学食堂按 1200元 /㎡、乡镇中心小学和完全小学 食堂 2000元 /㎡、中学食堂 1300元 /㎡测算(均含墙裙、给排水、照明、通风、排烟、排污等。设备设施:村级小学补助 6000元;500人以下的中心小学 和完全小学补助 3万元, 500人以上的小学补助 5万元;中学补助 10万元。利用闲置校舍改建成食堂加固维修费用按改造面积 40㎡以下 0.5万元、40㎡ 以上 1万元测算;租用的校舍采取托管办法解决学生午餐,暂不考虑食堂建 设。

3.资金需求。规划建设食堂(伙房涉及 135所学校,其中中学 4所、乡镇 中心小学和完全小学 23所、村级小学 108所。新建(重建、改扩建及维修 改造 5849平方米, 需要资金 863万元, 设备设施配置 396万元, 共需资金 1259万元。

4.资金来源。长效机制资金、薄弱学校改造资金及中央预算内资金 1000万 元、县级打捆资金 139万元。

5.实施时间。2012年全部开始完成。

(三建设与管理。由县食品药品监督局与教委分村小、乡镇小学、中学制 定建设标准,由县教委与学校组织建设。村级小学食堂(伙房实行县食品 药品监督局备案制,对达标者由县食品药品监督局颁发《餐饮服务许可证》;法人学校食堂必须达到建设标准并由县食品药品监督局颁发《餐饮服务许可 证》。

六、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管理

(一严格专项资金的使用。将中央财政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的每 生每天 3元(全年按 200天计算营养膳食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每 生每天小学 4元、初中 5元生活费,纳入学校事业财务中统一核算,实行分 账核算,集中支付,专款专用,严禁克扣、截留、挤占和挪用,足额用于为 学生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严禁用于补贴 教职工伙食和其他学校公用经费支出。

(二加强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学校食堂财务纳入学校事业财务账中统一核 算。食堂收入核算以自身的经营服务活动为依据,主要包括伙食收入、财政 补助收入、勤工俭学收入、其他收入等。食堂支出核算应坚持以日常经营服 务活动所必需的各项直接支出为准,主要范围包括原材料、水电费、燃料费 等。食堂聘用人员工资、大型设备设施购置等费用不得在食堂费用中列支。学校食堂结余款项,专项用于改善学生伙食,不得用于发放学校教职工福利 奖金或其它非食堂经营服务方面的支出。学校食堂实行财务公开,自觉接受

学生及其家长、膳食管理委员的监督。学校食堂每学期期末应将食堂收支情 况进行全面结算,并将结果向学校师生和家长公开,同时报送县教委备案。

(三)严格进行专项审计。县审计局要加大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纳 严格进行专项审计。入县政府年度审计计划,每年对专项资金进行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县监察 局每年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于虚报、冒领、挤占、挪 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等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七、学校食品安全管理 落实管理责任。

(一)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食堂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并确定一名校级领导 分管,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堂管理员。设立膳食管理委员会,由工会干部、学 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等组成,具体行使食堂的监督、检查等职 能。

(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检查制度、食品采购管理制度、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食品 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进货索证索票制 度、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食品仓库卫生岗位责任制、食 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等。

(三)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各学校应当结合实际配备相应的合格工作人 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员,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必须身心健康、品行端正,每年健康检查合格,上岗 前学校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培训,要求他们要有责任心,正确进行操作,有良 好的卫生习惯。

(四)严把食品采购和储藏关。各学校所需米、面、油、蛋、奶等大宗食品 严把食品采购和储藏关。及原辅材料要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供货商;蔬菜、肉(禽类等农副产品可实行定

点、集中采购,并与供货方签订质量安全保证协议;各学校要对进入食堂的 原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建立食品采购登记台账。食品及原辅材料的采购实 行索

证(索票登记制度;从农户个人采购的食品及食材,应做好购货记录。各 学校建立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储藏、储存场所,配备必要的食品储藏保 鲜设施;要建立健全食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和收发登记制度;按要求进行管理。严禁学校采购“三无”、腐烂变质、过期等不合食品卫生标准要求的食品。

(五)加强食堂卫生及安全防范工作。食堂必须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衣帽 加强食堂卫生及安全防范工作。间、贮藏间和加工间相对分离。食品加工间(厨房)必须坚持餐后打扫、冲 洗,保持地面、灶台、工作台(案板)干净整洁无积水,下水道无积渣,室 内无蜘蛛网。炊具用具必须餐餐消毒。同时做好灭鼠、灭蚊蝇、灭蟑螂工作。食堂所有窗户必须加装防护网和窗纱,所有进出食堂的大门必须上锁,严禁 闲杂人员进入仓储及加工区域。

(六)加强家庭(个人)托餐管理。凡需要实施校外托餐的村级小学,首先 加强家庭(个人)托餐管理。必须向所在地的中心小学或完小进行书面申报,中心小学或完小通过对托餐 地点进行严格审查后,与托餐人签定责任书,以书面形式向县教委和县食药 监局报告,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及村小负责人要定期到托餐场所进行食品 安全检查和进行质量监督并做好检查记录,不能保证质量的要坚决予以更换。

八、监督举报电话和信箱

(一)监督举报电话:县监察局 56557370 监督举报电话: 县教委 56521380

梁山学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篇6

2012年春季,按照国务院和省上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7个县区全面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半年来,随着这项民生工程的深入实施,有力地改善了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状况,提高了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根据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做好全市营养改善计划和“蛋奶工程”并轨实施工作,确保全市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顺利实施,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实施范围

2012年秋季学期起,实施对象为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所有在校学生(不含市区和县城学生)。原享受“蛋奶工程”的农村寄宿制幼儿园、市特殊教育学校所有在校学生(幼儿),今后的营养补助不低于原市、县区补助标准,不得以现金形式发放。

二、严格实施标准

各县区要遵循“依法依规、专款专用、公开透明、跟踪问效”的原则,确保中、省、市、县区财政安排的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补助资金落实到位,使用安全、规范、有效。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每学年实施时间为200天,每生每天补助标准提高到4元,所需资金除中央财政每生每天补助3元外,增幅部分省财政补助30%。市财政原用于“蛋奶工程”和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继续予以补助;各县区要严格按照中、省、市关于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标准实施此项工作,县区财政原用于“蛋奶工程”和营养改善计划的补助资金不能减少,用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配套。年初要足额列入预算,按进度及时拨付,确保标准实施到位。

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加强资金管理,将各级财政补助资金纳入特设专户,实行动态监控,学校建立专账,全额用于学生营养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严禁克扣、截留、挤占和挪用。要实行学生信息实名制管理和信息公开公示制度,防止套取、冒领补助资金的行为。

各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准确把握国家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政策,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向学校、师生及家长明确中央、省上和市县投入的专项补助资金主要是用于为学生补充营养膳食,不是免费午餐;是涉及“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等一整套政策体系,不是简单提供午餐补助一项单独政策;是因地制宜,多种途径、多种形式,不是一刀切;是政府和社会协调配合,不是单靠政府或一个部门单打独斗。通过营养午餐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若学生用餐价值超出政府补助标准的部分,由学生家长承担。

三、规范供餐模式

营养改善计划要遵循安全、营养、卫生的标准,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供餐模式,切实抓好营养改善计划的食品供应工作。要以提高学生营养水平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午餐营养标准为主,暂不具备午餐供应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加餐为学生增加营养。其中,营养午餐是指学校在学生午餐中增加肉类、鸡蛋、牛奶、蔬菜、水果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营养加餐是指学校在课间或早餐中,为学生提供鸡蛋、牛奶为主,其他营养食品为辅的食品。主要采取以下三种供餐模式:

一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有学生集体食堂的学校,由学校食堂为学生提供营养午餐。

二是县区建有学生营养餐配送中心的,对纳入学生营养餐配送服务范围的学校,由学生营养餐配送中心为学生配送营养午餐。

三是学校无食堂,并且不在县区学生营养餐配送中心服务范围之内,可通过县级政府统一采购牛奶、鸡蛋和其他营养食品等加餐形式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原则上提倡一所学校一种模式,条件不具备的可逐步实现。食堂规模不能满足为全校学生供餐的寄宿制学校,可为寄宿学生营养午餐由学校食堂提供,走读学生以牛奶、鸡蛋和其他营养食品等实施加餐。

四、严把食品安全

各级教育、财政部门必须将确保学生生命安全作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的首要目标,将保证食品安全作为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重点工作。要依法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确保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在生产、采购、贮存、加工、供应等关键环节安全可控。财政部门要落实资金,加快寄宿制学校食堂建设,切实改善食堂供餐条件。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做好学生校内的供餐组织和学校的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形成校园食品安全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与卫生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加强合作,加大对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的检查力度,规范学校食堂、供餐企业行为,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从业能力,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安全运行。

五、加强督促检查

各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和专项检查。重点督查组织实施、经费管理、组织供餐、完善条件和安全监管等方面工作,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坚决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对因违反规定、玩忽职守、疏于管理,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梁山学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篇7

根据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为了作为祖国未来一代莘莘学子特别是西南偏远地区的中小孩童的教育和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9月起,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来促进教育的公平以及提高全中国未来一代的竞争力。为了实现这个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计划,中央成立了专项资金来支持这个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利国利民的阳光计划。这项专项资金结合地方财政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了200多亿的补助。据调查统计,2011至2014年,中央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投入专项资金472.3亿元。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使用效果现 状及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使用效果现状

自从2011年秋季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 国库每年拨款高达170亿元,至今为止启动710个贫困县 (市)作为试点计划并提供了资金支持,惠及这些地区所有贫困农村地区处于义务教育2600万名在校中小学生,占整个中西部农村学生人数的近41%。此外全国还有13个省份由省财政资金支持,选取289个县(市)作为重点加入试点计划,省级财政为2万多所学校和这些地区的700多万民众提供财力支持。统计,截止2014年6月,农村义务教育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经惠及包括新疆建设兵团在内的699个国家试点县,95%的县开始提供营养餐,这项工程已经为10万所中小学校和2800多万民众带来福音。

国家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边远地区开展试点, 国库按照每个学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学生提供最基本的营养膳食营养补助和支持。此外,财政部联合教育部从2011年秋季起,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天提高1元,达到小学每生每天4元,初中每生每天5元的新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施行使得家庭贫困的小学生每天可获得7元补助, 初中生可获得8元补助,基本能满足这些贫困边远地区中小学生的膳食需要并保证有一定营养。

2、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使用存在问题

(1)资金未及时到位,在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存在资金未及时到位或者根本没有到位的凸出问题。首先是拨款不到位。2012年的四月份,有国主流媒体记者走访西南某一个省多地,发现资金从省政府到达县政府时间跨度达到一个月,然后其中一个教育县因为领导责任心不强和春节放假的外在原因使用于修缮食堂的营养改善资金到达贫苦地区学校花了两个月,达到学校一级, 学校领导没有把钱及时投入到学生营养的改善,没有积极的改造食堂和膳食条件。此外资金还存在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存在镇中教育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小学享受的补贴高于真正需要支持的偏远中小学的问题。这些资金未及时到位的问题拖累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进度和效果,对整个资金项目的效果带来了消极负面的影响。

(2)存在套利,云南大理下属的一个农村小学的采购主利用采购的这一便利条件为自己谋取私利。这位采购经常去与自己有利益来往的商店以高于市场平均价采购膳食原材料。采购的鸡蛋高于市场价格两成,食用油价格高于市场平均批发价30%。学生早餐营养奶———“蒙牛”直接高于市场价一块左右。然后采购的成本和账单也不会定期对学生和家长公布,社会各界不能进行合理的监督。这些套利行为对整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项目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3)存在资金未达到有效管理和高效运行的问题,不少学校重复申报建设食堂项目。一部分学校食堂建设项目利用以前年度初中校舍改造等专项资金建设完工并已交付使用,以前就申报了校舍改造基金,然后重新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然而报送计划时又重新被列入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建设项目计划,借此争取到中央的专项资金来谋取私利。资金未全额投入食堂建设项目,未能做到专款专用。审计调查发现,有不少学校顶着建设食堂的幌子来申请资金然后用于建设具有食堂、会议厅、休闲娱乐的多功能综合楼项目;更加令人惊讶的是有的学校把专项资金直接用于家属楼、宿舍和归还以前工程欠款等。这严重脱离了中央这项计划专项资金的良好的出发点和美好愿景。

(4)未办理竣工验收就交付师生使用。在审计调查也发现有的学校为了完成义务教育营养食堂供餐的任务,食堂建设项目未办理竣工验收已交付使用,师生的人身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此行为不符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建设工作的通知》的规定,也违背了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的出发点和基本的落脚点。竣工后的学校食堂工程没有经过验收程就交付师生这也违背了广大师生的人生安全利益。

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使用管理的 对策及其建议

1、政府应积极加快资金快速到位,稳步推进食堂供餐

教育主导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希望和发展的原始动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可以减少我国因为青少年营养不良而造成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损失。开始选取试点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特别是有特殊困难的偏远地区,地方财政配合中央财政严格按照每个学生每天三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学生提供膳食补助计划。国家对全国各地的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以及红色地区进行适合本地化实际的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财政对各地区工作开展取得不错成绩的地区给予一定的财政配额和补助,以鼓励为义务教育作出的贡献。 中央财政结合地方财政多扩宽融资财道,为这项计划提供充足的资金。

2、资金用途透明公开,全面建立资金监管制度进行全 程监控

各试点学校可以自己公布一名老师或者家长作为检查员,每周或者每个月定期公布学校食堂的一切开支,可以通过现代的网络即时向社会公布资金动向,这样可以得到大家的支持和理解。继续完善和支持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学生特别是寄宿生提供必要的补助,继续提供计费支持完善教育发展机制,各级地方财政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调整补助的金额和范围,为继续增进资金的透明公开而做出灵活性的努力。

义务教育营养改善专项资金拨付后,必须加紧对其使用的全部监督控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有条件的应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配备专项审计人员,实行事前、 事中、事后审计。结合专项资金转款专用管理制度,加快已确定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快速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及给与严肃处理,保证项目资金的完整、安全和有效,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流失。

3、全面建立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综合考评制度

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应负责跟踪资金使用情况,努力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估工作,不定期组织对资金项目进行跟踪检查。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对各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行即时管理和同级财政、审计、教育部门对项目执行情况实行监督检查。中央设立的专项资金项目应严格以项目的质量、项目的完成进度、资金的到位情况、项目的运行情况、财务状况的优良等多项指标来进行综合考评。 然后由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同意协调,最后分级管理。

4、严格要求寄宿食堂建设使用面积符合规定资金数目 要求

根据按着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等相关规定,非寄宿制学校的食堂面积相对寄宿制食堂面积申请的资金可以相对多申请一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专项资金应该按着规定合理要求正确使用,有的学校寄宿食堂建设面积未能达标不能下放资金,使得专项资金达到合理的使用目的和要求。对已完工的建设项目应及时办理竣工验收和工程决算,认真及时地对计划建设项目工程进度及资金结余的情况进行核对,向相关部门进行申报调整食堂建设规划,使资金真正用于簿弱学校的食堂建设项目。各地要积极联合农村学校改造长效机制和资金运用机制,将学生食堂建设列为重要内容, 要求达到餐饮服务的标准。

四、结论

为了改善贫困农村地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孩童的营养不良造成的成长问题和教育不公问题,中央财政结合地方财政,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设立专项资金优先予以支持。为这些就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提供了食堂改造的相关设备以及资金支持,为学生营养改善提供了物质支持。启动和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具重要意义和需要巨大资源投入的系统性工程。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不同程度地被这个国家的未来一代所影响,然而这个国家的未来一代的现在就是出于少年一代,为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提供基本的膳食营养,这不仅是对其个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和未来竞争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摘要:国务院自从2011年就制定和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的320多亿元的专项资金划拨到全国众多个贫困县(市)的农村小学,为农村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该文以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的现状和专项资金的运行状况为基础,建议政府在实施营养健康改善计划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营养健康存在的问题,对学校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需要专项资金的管理进行科学系统优化补贴资源的分配,使中央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最大化的有利于民族的下一代。

梁山学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篇8

全县现有幼儿园6所(其中公办2所、公建民营2所、中缅合作办学1所、民办公助1所),共有142个幼儿(学前)班,在园(班)幼儿4 292人,全县4~6岁适龄幼儿入园(班)率81.95%。目前学前班83个,学前在班幼儿2 328人,住校幼儿826人,幼教专业教师115人,大专以上学历91人。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机制

沧源县高度重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延伸至学前教育。为满足群众的诉求,让学龄前儿童能够像学龄儿童一样每天都能吃上营养餐,沧源县出台了地方补助政策,把所有学前教育幼儿纳入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对待,实现了农村和城镇、学前和高中、中缅学生全覆盖。同时,县、乡、校均成立了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为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和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二)多措并举

针对学前教育资源需求大,但财政投入却十分有限的实际,沧源县解放思想,转变办园观念,先后引进国内外资金创办了司岗里私立幼儿园、勐省民办公助幼儿园、勐角民办幼儿园和芒卡民办幼儿园,进一步丰富了办园模式,增强了办园活力。同时,抓住国家实施校安工程等校舍建设项目和校点撤并、集中办学等机遇,坚持中小学教育工作和学前教育工作同谋划、同安排、同推进,积极为各乡(镇)学前班解决教室缺乏或不够用、不适用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入园难”。

针对学前教育非义务教育性质、国家投入有限的实际,在县级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按照《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每年预算安排每生每年20元生均公用经费保障,出台《沧源佤族自治县县级财政支持民办幼儿园办园的实施方案》,给民办幼儿园幼儿每人每年500元保育费补助,每年安排30万元作为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民办幼儿园发展;每年投入200多万元实施学前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每天给在园(班)幼儿提供一杯牛奶、一个鸡蛋或一个馒头的营养早餐;给农村学前班幼儿提供一个串荤菜、一个炒菜、一个汤的营养午餐。县教育局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50万元,为全县每个学前班统一配备了电子琴、录音机、课桌椅、口杯、毛巾架等设备和用品,各校也积极筹措资金,购置了洗衣机等电器。

针对幼儿园大型玩具不足、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实际,沧源县投入180多万元,通过集中采购,一批大型玩具、幼儿活动大棚陆续投入使用。办学条件的改善,加快了学前教育的普及,全县4~6岁幼儿在园(班)人数从2007年的1 502人增到2015年的4 292人,入园(班)率从2007年的32%提高到2015年的81.95%。

(三)规范管理

一是严格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年检年审制度,保证了各类幼儿园正确的办园方向。

二是规范收费行为,按照《云南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于2015年12月4日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合理制定新建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县城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收取标准为130元∕生∕月,乡镇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收取标准为90元∕生∕月。坚决杜绝收取与幼儿入园(班)挂钩的赞助、支教等费用。规定民办幼儿园提高收费标准必须召开听证会,并报发改部门核准、县教育局备案,有效解决了幼儿“入园(班)贵”、乱收费的问题。

三是坚持“校财局管”制度,认真落实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和使用,做到资金管理和使用规范化、合法化、合理化,本着减轻人民群众教育负担出发,真正使人民群众共享国家给予的各项惠民政策。

四是加强学生学籍管理,每学年初如实采集学生数据信息,坚决杜绝学校虚报学生人数骗取国家财政补助资金的行为,确保学生人数真实准确。

五是按时拨付,保障到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按时到位,确保了全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为更好推进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沧源佤族自治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学校可依据当地的食物特点、饮食习惯、季节特点和学生的营养状况等,在食材安全化、食谱多样化、营养均衡化、管理规范化、效益最大化方面作出积极的探索,给学生提供全面、均衡、适量、安全的营养食品。各学校在已提供肉、蛋、奶、蔬菜等食物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供餐内容,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每周适当增加苹果、香蕉、橘子等水果,增强学生体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今年初,沧源县下发《沧源佤族自治县14年免费教育实施方案》,从秋季学期开始,在学前阶段,免除学前教育中班、大 班(学前班)幼儿保教费(含学具费)。一是对在公办幼儿园及小学附设幼儿班就读的学前教育中班、大班(学前班)幼儿全额免收保教费(含学具费);二是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学前教育中班 、大 班(学前班)幼儿按照同级同类公办幼儿园保教费(含学具费)标准予以减免;三是民办幼儿园经批准备案的保教费标准高于补助的部分,可以在召开家长会议说明,并进行公示后,按规定继续向幼儿或家长收取差额;四是取消民办幼儿园和公建民营幼儿园4~6岁幼儿保育费补助政策,对未享受保教费减免政策的3~4岁幼儿继续执行保育费补助政策。免费教育所需经费由县财政全额承担。

二、工作成效

(一)促进了教育公平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营养状况,加快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同时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有效缓解了贫困家庭幼儿入园难的矛盾,使学龄前儿童“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得以解决,最大程度上和最大范围内促进了教育的公平,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德政工程”,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二)增强了幼儿体质

自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学生体质、体能得到改善,幼儿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身体素质明显提高,患病概率明显减少。

(三)改善了办园(班)水平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加上近几年来校安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学校教书育人环境大为改善,边疆民族教育健康有序迅速发展。

(四)树立了国门教育形象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篇9

营养餐收验管理制度

一、供餐企业配送营养餐食品到校后,要向学校接收人员出具本批次食品质量检验报告单复印件。

二、学校接收人员根据报告单,清点食品种类和数量,查看食品品牌、生产日期、产地和保质期,查验是否有变质、过期、污染、劣质、破损、少量的产品,三、学校接收人员对供餐企业配送的鸡蛋、牛奶、面包等食品要及时进行一看、二闻、三品尝,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

四、学校接收人员要及时对食品的生产日期、食品质量严格检查,对不合格食品和过期食品拒收。

五、查验完毕后,供餐企业配送人员要填写加盖供餐企业公章的一式两联供货单,学校接收人员签字确认后,双方各执一份,完成营养餐食品交接手续。

梁山学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篇10

一、营养改善计划进展情况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4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中央有关部门、试点地区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实施成效日益显著。

(一)实施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xx年4月底,全国共1502个县开展了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其中699个国家试点县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覆盖;803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工作,比同期增加了147个县,增长了22.6%。

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达到13.7万所。其中,国家试点8.8万所,实施比例达到100%;地方试点4.9万所,比20同期增长了3%。全国受益学生达到3354万人。其中,国家试点受益学生2101万人,地方试点受益学生1253万人。

(二)学校食堂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全国累计开工建设学生食堂面积2567万平方米,占批复建设面积数的98.6%。已竣工2537万平方米,占批复面积数的97.5%,高于年同期6个百分点。

(三)学校食堂供餐比例逐步提高。全国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13.7万所学校中,实行学校食堂供餐的比例为72.3%。其中,国家试点县学校实行食堂供餐的比例为73.9%,比2015年同期增长6.9个百分点。

二、各地主要做法和成效

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54号)等文件要求,坚持以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为重点,规范制度建设,强化细节管理,努力探索营养改善计划的新机制,稳步推进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

(一)健全制度机制,积极落实地方责任。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决策部署,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1.明确工作责任,推进计划实施。重庆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纳入2015年“25件民生实事”予以大力推进。广西围绕“强组织、建机制、重指导、抓管理、严督查”等工作重心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安徽通过定制度、抓培训,促公开、抓督查,普遍实行“五长”责任制和“五组”责任制,逐步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

2.积极筹措资金,扩大地方试点。各地按照“政府主导、试点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落实地方试点所需经费,稳步推进地方试点各项工作,地方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截至20xx年4月份,全国地方试点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47个县。兵团从2015年秋季开始,按照“同地域、同条件、同标准”的原则将兵团区内初中班学生纳入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黑龙江将营养改善计划扩大到集中连片地区的县镇主城区义务教育学生。福建福安市、蕉城区、屏南县、周宁县等地安排农村中小学寄宿学生在校期间免费就餐,长汀县在免费营养午餐基础上,对贫困乡多名学生免费提供课间餐(即一杯奶、一个蛋、一个面包),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3.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甘肃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长效保障机制的通知》,切实解决当前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福建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招标采购和资金使用管理等工作。重庆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日常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营养改善计划公示栏、食堂细化管理、专项督导等做了明确规定,不断提高营养改善计划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地方责任。广西的隆安、融水等14个市(县),由县级财政承担试点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的工资,并保证所有试点学校实行食堂供餐。陕西大部分市县都将临聘炊事员工资和相关运行费用纳入财政预算,西安、商洛等市还建立了食堂供餐奖惩机制。四川翠屏区按照工勤人员与就餐学生人数1:80的比例配备学校食堂工勤人员。为就餐人数在100人以上的每所学校配备1名专职食品安全监管员。福建连江县将食堂聘用人员工资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外,为小学一至三年级每15名寄宿生配1名保育员标准安排保育员经费,确保寄宿制学校正常运转。山西和顺县政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中小学公开招聘炊事员等工勤人员300名,保证了营养改善资金的专款专用。青海互助县在争取项目资金修建、改建学校食堂的同时,积极申请县级配套资金,解决炊事员工资待遇,在50人以上的学校全部实行学校食堂供餐。

(二)加大食堂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学校就餐环境。各地本着“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统筹食堂建设编制规划,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严格项目管理,加快学校食堂建设步伐,学校供餐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就餐条件明显改善。

1.加快食堂建设进度。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甘肃、青海、安徽、湖北、海南、福建等11个省份完成食堂建设项目。云南、西藏、陕西、宁夏、新疆、吉林、湖南、辽宁、山东等9个省份的食堂建设完工面积超过了批复面积的99%。安徽对食堂建设进度滞后的市县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食堂供餐的督办函》,督促试点县加快食堂建设进度。陕西、福建等通过督促检查、月通报、约谈等方式,推动学校食堂加快建设进度并及时投入运行。西藏克服有效工期短的困难,建立食堂建设项目月报制,切实加快食堂建设进度。湖南建立学生食堂建设项目倒排工期制度,严格落实双月报制度,严格规范项目调整审批程序。

2.改善食堂设备设施。广东、四川等地推进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程建设,改善学生就餐条件。甘肃宕昌县落实资金80万元用于购置消毒柜828个、留样柜207个、档案柜41个。安徽太湖、霍邱等试点县在“全面改薄”项目中安排专项资金,为供餐学校配备保温餐车、保温桶、冰柜等设备,进一步完善供餐条件。

(三)贯彻落实新《食品安全法》,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各地按照全国学生营养办《关于贯彻落实新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提升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通知》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努力解决营养改善计划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提升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1.认真组织新《食品安全法》学习培训。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新《食品安全法》要求,积极组织学习培训工作。河北、广西、四川、贵州、陕西、青海等地专门邀请食药监局的专家对新《食品安全法》和学校集体用餐食品安全防控及突发事件处理进行培训。云南对部分州(市)教育局给予资金补助,支持各地开展食品安全和卫生防控培训,培训人数超过两万人次。陕西宝鸡市精心编印《食品安全与营养计划》宣传手册,印制36000余册免费配发至各县区和学校,增强了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和健康饮食理念。

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度。贵州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2015年全省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与各市(州)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好学校食堂“采购关、保管关、清洗关、加工关、消毒关、留样关、用餐关、从业人员关、应急关”等九道关口,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安全。陕西制定了《陕西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食堂食品安全管理、食堂布局与设施、从业人员、食品采购、监督管理等11个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预防校园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3.加强监管的全程化、智能化。宁夏通过数字化系统,可以对各县(区)各学校基本信息、食堂建设、食谱制定、财务账目和食材采购的数量、价格及食品留样等进行实时、动态监管。贵州思南县为学校安装了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电子软件监管系统,有效实现了对学校食堂从食材入库到成品整个环节的监管,确保了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

4.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检查。四川、贵州、湖南、青海、广西、宁夏等分别于春、秋学期组织检查组对各市(州)、县进行学校安全交叉检查,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督促及时整改,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山西2015年组织了3次专项检查,及时掌握全省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实施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并进一步改进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措施,规范管理。河南每年对试点县进行两次专项督导检查,推进了工作开展。陕西渭南市利用60多天时间,对全市13个县区114所学校的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进行了检查,提出整改问题99条,下发整改通知书6份,有力推动了营养改善计划的规范实施。

(四)落实长效机制,不断丰富“计划”内涵。各地不断强化政策落实,完善体制机制,狠抓薄弱环节,巩固和提高营养改善计划的成效。

1.强化资金监管抓安全。各地落实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粮油面等大宗原材料“四统”(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运送)政府采购制度,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集中支付、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内蒙古举行“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财务人员及实名制信息系统培训班”,提升了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管理水平,强化了资金安全管理力度。重庆城口县不断规范财务管理,为各校建立食堂财务专账平台和网银支付平台,实现了财务统一管理,增加了专项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了资金安全。兵团、贵州等地每年对部分试点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化解资金安全风险。

2.组织实名制系统培训抓规范。各地根据《关于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填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开展对省、市、县三级数据填报人员的培训工作,真正做到不漏一县、不漏一校,实现培训“全覆盖”,保证了实名制系统填报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大限度的防止资金套取和冒领补助资金行为,促进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规范运行。

3.提高补助标准抓改善。从2015年春季学期起,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将食堂供餐的学生膳食补助标准提高到4.5元,浙江、福建将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补助标准调整为每生每餐5元。宁夏将膳食标准由每生每天4.6元提高到5.6元,使由“吃饱”向“吃好”转变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高度重视社会和家庭的参与,多数学校都采取“4+X”的营养餐标准,一方面防止了“挤出效应”,另一方面强化了家庭在营养改善计划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4.开展勤工俭学抓素质。各地将营养餐和学生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参与分餐,参加校园种养基地劳动、勤工俭学等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粮食,崇尚劳动的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山西繁峙县、安泽县采取因地制宜的做法,在校园内开辟菜园,种植时令蔬菜,增加饭菜品种,节约了成本,保证了原材料的卫生、健康,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贵州思南县大力推行“思南五中经验”,全体学生实行轮值洗菜、洗碗、清理环境卫生制度,享受自主劳动带来的快乐。兵团50团给学校划分了10亩勤工俭学基地,学校利用劳动课在地里种植各类果蔬,养殖各种畜类和禽类,目的是降低成本,保证学生吃的更好。

5.加强科学配餐抓营养。云南编写出版了《云南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营养指导手册》,从学生的营养配餐、食谱安排、监督检查、应急事故处理等方面对全省的营养改善计划和食品安全工作给予指导。吉林举办多期营养配餐员培训班,其中148人通过省级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考试,获得了中级营养配餐员资格证书。甘肃庆阳市合水县实施以“食谱”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周为单位合理科学安排学生“周定餐带量食谱”,每校统一研究、执行“食谱”,保证公开透明。河南组织专家编印了《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膳食指南》,免费配发所有试点学校供学校参考。

6.开展“食育”教育抓节约。各地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教育,落实教师陪餐制度,教育学生珍惜粮食,开展“光盘”行动,促进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有效减少了食物浪费。陕西西乡县试点学校通过班级生活委员监督制度,学生之间互相监督食物浪费情况。同时学校对每餐食物剩余及处理情况进行造册登记,有效避免了食物浪费。安徽积极开展“践行光盘行动,拒绝餐饮浪费”专项行动计划。学校食堂从提高餐饮质量入手,从源头上解决餐桌浪费的现象。学生节约意识有所加强,剩饭剩菜现象得以遏制,营养供餐性价比有所提高。湖北平泉县将营养健康教育列入当地校本课程,结合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开展的“营养健康活力计划”,推广“食育”课程、张贴画、校园板报、营养知识竞赛等活动,创造校园营养氛围。甘肃崆峒区编印了《校园食品安全知识读本》,从饮食名言、饮食习惯、食物中毒等多方面,向师生普及营养科学知识。

7.落实问题整改抓运行。各地认真分析原因,查找不足,认真整改落实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15年专项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江西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对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督导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试点县政府履行责任,对照问题进行整改。贵州高度重视,下发了《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关于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关问题进行整改的通知》,召开了视频工作会议在全省进行通报,对各试点县进行了全面自查,进一步认真疏理存在的问题,逐条予以整改落实。甘肃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原因,印发《关于整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试点县认真对照检查,从落实长效保障机制、强化管理措施、规范操作行为、提高供餐质量、加强监督检查五个方面进行整改。

(五)积极促进公开公示,认真开展宣传教育。各地按照营养改善计划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管理制度,利用网站、报刊、广播、电视、宣传栏等方式及时公布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和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接受社会公众咨询和回应营养改善计划热点问题,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1.启动“阳光校餐”试点,大力促进公开透明。2015年,全国学生营养办委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14个省份的100个国家试点县开展“阳光校餐”项目试点,通过手机、互联网、大数据及时获取、公开营养改善计划政策落实情况,评估、展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效果。重庆丰都县为“阳光校餐”学校配备手机145部,要求学校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将“阳光校餐”上报情况纳入各教管中心、中小学校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并作为教管中心、学校主要负责人评优选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陕西在做好陕西9个试点县的培训、上报和展示工作的基础上,要求各市县进一步完善公开公示制度,搭建宣传平台,营造全社会关心学生营养健康、理解支持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做法的良好氛围。

2.开展营养宣传教育,提高科学指导水平。营养改善计划重在改善,各地利用多种宣传教育方式,向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和供餐人员普及科学营养知识,提高科学指导营养供餐水平,确保让学生在“吃饱”的基础上,吃得营养,吃得安全和吃出健康。海南开展“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教育活动,组织营养专家到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营养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青海围绕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组织各地学生开展了以“尚德守法,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制化水平”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陕西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列入陕西教育“辉煌十二五”系列宣传报道,集中宣传营养改善计划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先进经验。云南评审认定命名了15所食品安全示范学校,对每所学校给予1万元经费补助,用于支持开展学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营养改善计划环节多,链条长,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从督导情况看,各地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地方责任落实有待加强。一是工作机构不健全,人员流动性大。一些地方未落实营养办机构和专职人员编制,工作人员以借调或兼职为主,无法保障工作的计划性和连续性。二是经费保障不到位,工勤人员缺乏。部分地区未按照文件要求足额配齐食堂从业人员,从业人员工资、社保待遇和食品配送费用存在挤占学校公用经费的现象。三是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动率高,业务培训少,责任心不强,影响了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效果。

(二)食堂供餐转变有待提升。一是个别地区食堂建设工程进度缓慢。有的省份学校食堂建设竣工率仍然较低,拖了全国总体进度的后腿。二是部分地区食堂建成后未及时投入使用。部分新建的食堂存在设施设备配备不到位,食堂面积不足,功能分区不太合理等现象,一些教学点建设的小伙房达不到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标准等,造成学校食堂不能按时申请领取餐饮服务许可证。三是个别地区存在观望状态,没有积极克服困难利用食堂提供完整午餐。

(三)食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一是少数学校食堂管理不规范。个别学校存在洗菜池荤素混用、操作间生熟分区不明、清洗消毒和食品留样不规范等问题。二是少数学校存在食堂晨检制度落实不到位,食堂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等现象。三是个别学校食品储存室没有达到规定要求,存在无“三防”设施等安全隐患。

(四)资金安全风险仍需防范。一是部分地方没有严格落实招标采购要求。二是部分学校未实行专账核算,个别学校食堂支出未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据。三是部分地方专项资金结余量较大。一些试点县不同程度存在中央专项资金结余情况,不能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存在资金安全隐患。

(五)营养指导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部分学校没有成本合理、营养均衡的食谱,不能有效保证学生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摄入。二是一些学校以火腿肠、小点心为主要餐食,个别地区以乳饮料代替学生奶,普遍存在供餐内容单一、食品缺乏营养的现象,个别学校还存在集中发放营养餐的问题。三是多数学校健康教育课设置不规范,一些学校没有开设健康教育课。开设课程的学校多数缺乏专职教师,大多是班主任或其他教师兼职。学校缺乏规范的营养健康教材,多数通过网络寻求资料,很难保证知识的科学合理。四是一些地区学生营养健康监测评估工作落实不到位,不能及时、具体反应学生营养健康状况。

四、督导建议

(一)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地方各级政府是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主体。各省要督促试点县履行主体责任,将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配备、社保和食品配送等费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对财政困难的县(市),省级财政要帮助解决。各地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统筹利用膳食补助、“一补”资金、地方投入、家庭分担、社会捐助等,防止挤出效应,共同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内部整合,积极落实营养改善计划机构人员。

(二)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各地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新《食品安全法》,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大宗原材料、食品实行“四统一”(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运送)政府采购制度,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对肉、禽、蛋等畜产品按批次索取检疫证明,牛奶应选择带有“中国学生饮用奶”标识产品,以纯牛奶为主,确保产品质量,从源头和过程中做好食品安全监管。要严格执行供餐“黑名单”制,落实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食品留样等制度,完善供餐、食品原材料供应企业(单位)准入和退出机制。要发挥膳食委员会作用,督促试点县市和学校进一步创造条件,确保膳食委员会有效运转。

(三)落实资金安全监管。各省要加强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学生信息系统管理工作,实现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实际受益学生人数等情况的动态监管。要加强资金规范管理,坚持“校财局管”模式,加大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力度,统筹组织监督检查,严守资金安全“高压线”,对发现的挤占挪用、虚报套取资金等严重问题,要进行严肃问责。要加强财政结余资金的管理,严格按照《关于推进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5〕15号)有关规定,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进地方盘活存量资金。

(四)加快供餐模式转变。各地要进一步加快食堂建设进度,切实提高学校的供餐能力。食堂建设未完成的地方,要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倒排工期,强力推进工程进度。食堂建设已竣工的地方,要抓紧配齐设施设备和从业人员,及时投入使用,尽早向学生提供完整的正餐。

(五)做好营养健康教育工作。县级以上政府要成立学生营养指导专家组,结合地方情况,制定膳食营养指南或食谱。各地要加大对教师和食堂工勤人员行之有效的培训,培养学生营养健康观念,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杜绝不健康食品。各地要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方案》,积极主动配合卫生疾控部门做好学生营养健康监测评估工作,科学采集学生营养健康检测数据,及时跟踪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科学评价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成效。

上一篇:重大风险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下一篇:建设施工安全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