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调研报告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通用8篇)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 篇1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本镇实际,确立了“工业强镇、项目支撑、产业富民、体制创新”的发展思路,注重发展以“牛羊禽、保护地、经济林”为主的农业产业,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商贸产业。经过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的共同努力,广大农民收入显著提高,镇财税收入屡创新高,主导产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全镇经济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一、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及农村经济成效显著

此前,****是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镇,广大农民以种粮为生,虽然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经济收入不高,正常年景人均年收入仅为2450元,是全县平均水平的72%。20**年,新一届党委、政府根据****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和促进农民增收、富民兴镇的重点工程来抓,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注重抓好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和经济林等特色产业,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2、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以招商引资为依托,以小城镇建设为平台,建成了全县最大的大牲畜交易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交易客户和交易额持续增加,并影响和辐射到了建昌、凌源等邻近市县,甚至远到河北、河南等地。同时,镇政府实施龙头带动,不断强化科技培训,创新服务体系,使农户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3、管理机制日渐完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专门的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调研,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成立了由主抓农业副镇长负责的`产业化领导小组,使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得以有序进行。

(二)工业实力逐步增强

****资源匮乏,搞项目建设缺乏先天优势。然而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抓住主题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镇、项目支撑”之路,并把项目建设作为“唯此为大、唯此为先、唯此为重”的“天字号”工程来抓。

首先,镇党委政府成立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抽调得力人员成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专职负责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奖惩制度。

其次,广泛开展宣传工作,统一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使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在全镇形成了“重商、亲商、留商、富商、安商”的社会氛围。

第三,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效,在工作中注重“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真情打动客商,以热情服务感动客商,使客商招得来、留得住。

四是优化招商环境,增强招商竞争力。我镇正积极进行冶金园区的筹建工作,现在园区的整体规划已经完成,太沟8万千伏安变电项目也已完成,配水、通路等工程正在启动,为承接项目做好了先期准备。

五是严格考核奖惩,形成良好的导向机制。镇党委、政府研究出台了《****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制度,真正让招商引资有功人员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荣誉。同时,注重把后备干部调往招商一线进行培养锻炼。几年来,已有多名同志因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成绩突出被提拔重用,从而在全镇上下形成了按招商引资实绩排位次、定奖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方面

1、农民收入增幅较慢,经济作物如特色果业、棚菜生产等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还较低,特色农业经济凸显不够明显。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 篇2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胡振民,中宣部副部长翟卫华,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中宣部文艺局局长左中一、干部局局长蒲增繁,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司长马传景,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庆善,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谢小凡,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代表、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黄宏,著名歌唱家殷秀梅,意大利文化中心主任维琴佐·桑弗出席了开幕式。展览围绕手艺主题,通过文献及实物展示、手艺人演示、手艺创意和学术研讨会的形式,集中对山东省潍坊、临沂、菏泽3个地市的7项手工文化产业的调研成果进行展示,涉及潍坊杨家埠年画、风筝,临沂柳编、红花乡中国结,曹县桐杨木艺、鄄城土布、巨野农民工笔绘画等有代表性的手艺产业,包含了产业发展、理论研究、设计创意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

“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项目由潘鲁生主持。自2006年以来,项目组先后考察了58个县市、137个乡镇、285个生产专业村,就37项农村手艺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将潍坊、菏泽、临沂3市、9个品类的农村文化产业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并深入阐释了农村手工艺产业发展的命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乡统筹的新形势下,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和手工艺产业化的发展实际,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 篇3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深入把握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对此先后作过重要论述。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强调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顺应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以结构性改革强农惠农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

第一,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加深,依靠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式农业发展道路已难以为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在资源环境硬约束背景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战略要求,是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从国际经验看,日韩等农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国家,为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竞争力,均从完善农业产业链和供应链、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第六产业等方面,寻找适应本国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这些国家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对于我们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第二,加快农村产业融合面临难得机遇,具备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条件。“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构建,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农村改革全面深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凝聚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新兴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支撑。

第三,农村产业已呈融合发展势头,还需政府助力。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观光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工厂化农业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农村一二三产业呈现融合发展势头,对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实践已经证明,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符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发展基础依然薄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尚未破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较弱,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仍面临较多困难和薄弱环节,亟需各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体制机制创新,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作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手段,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也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今年以来,我们七个部门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办发93号文件的部署,联合启动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目的就是要鼓励地方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和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

二、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切实抓住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之处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的概念,还有一个区域和布局的概念。简单地讲,不是要把涉农工业和服务业简单地搬到农村,也不是要在农村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家庭小工业,更不是要让城市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产能和产业转到农村,而是要有序调整农村产业布局,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使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因此,要特别注意把握以下四点:

(一)要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要加强统筹规划,有序调整农村产业布局,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像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乡村传统手工艺等新兴产业,必须要立足农业农村,充分发挥各地自然、人文等独特优势。但对于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主要是引导产业集聚发展,通过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物流等产业园区,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形成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这也是发挥集聚效应,提高经济效率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强化产业支撑,新型城镇化才能更好地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带动农民增收。

(二)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培育产业融合主体

这是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关键所在。从本质看,市场、需求和消费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决定力量,企业、合作社、农民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推进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多依靠市场力量主导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方向和范围,更多尊重经营主体的市场地位和决策权。当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不是政府代替市场主体去搞经营,也不是对市场主体正常的经营活动搞行政干预,而是要充分发挥引导和护航的作用,重点在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提供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加强对经营主体的服务、维护公平市场竞争秩序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三)要完善产业链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涉及产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不同主体,关键是要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的双赢,这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务院领导同志最关心的问题。总的原则是,积极鼓励探索不同形式的利益联结,鼓励与农民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机制。一是要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等利益联结模式,建立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以土地、林地为基础的各种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财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经营者均应成为股东方,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二是要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与利益联结机制相挂钩,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入股合作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入股或兴办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深度融合。三是要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探索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产业发展领域的支持资金按照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等方式,转变成村集体和农户持有的股权,让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长期分享资产收益。

(四)要运用现代理念、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就是要把传统分散的小农生产经营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要将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农业,用现代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技术改造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一是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促进产业融合的科技创新,积极开发农产品加工贮藏、分级包装等新技术,推广适合深加工、休闲采摘的农产品新品种。推广农科教、产学研模式,鼓励专家、学者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接。二是要大力培养农村产业融合人才,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在农村产业融合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到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任职兼职,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分红等激励机制。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村新型业态,培育新的商业模式。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在大城市郊区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提高本地鲜活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三、进一步发挥首创精神,认真做好试点示范工作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必须结合各地实际,探索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切实在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市场主体、打造新業态和新模式等方面积极作为、取得成效、形成经验,这也是我们开展试点示范的根本目的所在。

(一)突出试点重点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涉及的范围广、领域多,各县试点不可能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注重本地特色,发挥本地优势,选择重点领域集中突破。国家七个部门联合印发的试点示范方案中,重点划分了6种类型,供大家选择。

(二)大胆探索创新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既受到资源条件、区位优势、资金能力、基础设施条件等硬约束,又受到管理体制、市场机制、政策环境、农民和企业意愿等软约束,既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又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很多。各地在推进试点示范工作的过程中,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不能指望中央给钱才能搞。要充分发挥基层和企业的首创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破除体制和机制障碍,优化政策和市场环境,调动各方面投资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资源要素活力,真正实现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支持政策和投融资机制等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当然,对试点中需要突破现行法律法规的政策和做法,地方要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争取上级机关的同意或授权。

(三)及时总结推广

我们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很大程度上是“摸着石头过河”,虽然国际上有一些经验可以参考,国内各地也涌现出许多新鲜的做法,但不能完全照搬照套,更多的是要根据本地区特点主动探索。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着力在体制机制、主体培育、模式创新等方面下功夫,避免出现“垒盆景”、“堆盆栽”的现象。形不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就发挥不出试点示范的作用,要认真评估试点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发展方向偏离、试点效果较差的做法,要及时中止并总结教训,举一反三,防止步入误区。对于发展方向正确、试点效果明显的做法,要坚决支持并形成经验,以点带面,及时组织推广。

(四)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涉及各行各业的分管部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必须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因此,希望试点示范县成立由县级主要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试点示范工作的重大事项、重点问题和重要工作,并在制度建设、投入机制、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力度,确保试点示范工作顺利推进。◆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 篇4

【篇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一、自然环境

**镇位于xx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中东部,地处红石山南麓,并与五个乡镇毗邻。**镇山岭占55%,属丘陵地区。有净肠河、玉带河、乌江河、万泉河、燕子河5条主要河流蜿蜒流过。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

全镇辖24个行政村,含61个自然村;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耕地4.7万余亩,人口37600,其中非农业人口占3600人。

与大多数乡镇相同,**镇建国前交通极不方便,没有公路。建国后,道路建设发展很快。镇与村、村与村通过规划,已形成交通网。贯穿全境的宝李路经多次修整并有县乡公路升级为升级公路,更名南石线S329。过境平临高速长9.4公里,并设有上下口。“村村通”工程加强了各自然村的联系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全镇以农业为主。建国前因陈旧生产关系的束缚,农业生产水平低且作物单一,复种指数较低,种子劣,生产技术落后,商品生产率低,可以说是农业衰败,广大农民在饥饿中挣扎。

建国后,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变,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至七八十年代部分农业政策的调整,农业生产出现了了生机勃勃的好势头。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新矛盾、新问题。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要。镇政府落实中央政策,结合本镇特点,为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在多方面付诸努力。

(一)抓实传统产业。坚定不移地抓好粮烟生产,壮大畜牧业、林业和副业,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繁荣,稳定农民收入。

粮食生产方面,积极进行农作物良种推广和农业技术的改革。豫麦、郑麦、周麦等多个小麦优良品种以高产、稳产、抗病旱、穗粒大的特点使亩产达500多公斤;玉米新品种使得亩产在700公斤左右;20**年政府出资引进9408红薯新品种并在全镇推广种植,亩产超过4000公斤。种植方法在传统的小麦玉米两年三熟的熟制下,进行新的作物组合,完成冬小麦、西瓜、白菜一年三种三熟的试验并积极推广。这些保持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和增长。

林业方面,切实履行中央的退耕还林政策,组织进行荒山绿化工作,倡导和先行植树造林活动,拍卖或承包宜林荒山荒滩等“四荒”。其中的通道绿化尤为瞩目,走在镇的主要道路上,满眼尽是绿色,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畜牧业方面,猪牛羊鸡是农户家庭饲养的主要牲畜禽。政府鼓励群众发展养殖并重视品种改良,多次引进猪和鸡的良种,有力地提升了群众的积极性并推进了畜牧的发展。各自然村出现了许多养殖专业户,并形成了十多个大型养猪厂和5000只以上养鸡场11个。近年来肉兔、长毛兔的养殖也有了飞速发展。

副业上,有农副加工、高中档家具制作、包工建筑、运输、收购、修理等。由于形式多样,这一部分也难于统计。但副业项目逐渐增多,从事人员的年收入也不断上升。渔业方面本镇的大面积水面较少,难以天然繁殖,适合发展坑塘养殖,这个方面正在逐渐被重视起来。

(二)做大特色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丘陵的**,最不乏石原材料。产青石故名的青石山,成为石材料加工的基地。**镇自1985年筹建第一座建材厂起,先后扩建和建立多个石材加工厂,总雇用职工200余人。

煤炭又是**的一大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矿1985年4月筹建,占地15.4亩,当时投资28万元,职工68人,正式投产后年产煤1.1万吨,产值660000元。后经扩建和技术革新,产煤量有了新突破。

而与煤炭相关的加工厂如洗煤厂、选煤厂也兴建起来。位于南王村南王洗煤厂总投资3000万,20**年10月建成并完成机器设备的安装继而开工投产。

另外,木器加工,钢模板出租业已形成很大的规模。

(三)发展非农产业。

镇政府一方面解放思想从思想上跳出“农”字,从非农领域寻找突破口,发展劳务输出等非农产业,最直接、最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认识到劳动力作为商品的特殊性,把劳务输出作为一大产业发展壮大,凸显“打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效益。这方面,政府还组织集中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以提高务工人员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增加他们的收入。

同时,镇政府依法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引导土地适当集中,以满足部分家庭举家务工担心土地闲置荒废的需要。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效

据20**年资料显示,镇政府在过去的一年里,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全镇共发放种粮直补125218.68元,综合直补495885.67元,直补资金1667799.98元,农机具补贴13万余元。

《1》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总产28762吨,同比增长10.4%,良种覆盖率达100%,粮食品质大大提高。

《2》食用菌种植、蔬菜种植优势明显。食用菌种植量达到1000万袋。蔬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3》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增养殖园区2个,全镇生猪存栏45810头,家禽存栏342994只,牛存栏12169头,羊存栏14920只,新增出栏肉鸡345734只。

《4》林业生产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镇完成绿色通道25.8公里,完善农田林网15800多亩,完成了补植补造任务路、沟、河、渠119条,植树总量达25万株,林业育苗100亩,林木覆盖率达13.6%。

《5》劳务经济蓬勃发展。加大了劳动力转移及培训力度,培训劳动力5098人,劳动力转移13314人,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6》加工业凸显特色。王子孟石材加工厂已发展到3个,年加工产值达到30万元,产品销往周边各地;余官营木器加工年加工量超过万件,产品销到xx、xx;马起营村出租钢模板已发展到70余户,年收入达到150万元。

《7》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稳步推进。

四、对结果的分析

**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对于这样一个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到4.7万亩的乡镇,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势必是艰巨的。从历史到现状的对比,不难发现政府工作的成效是显著的。而这些,得益于一个良好的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他们始终对时局现状和肩上的担子保持清醒的认识,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在前列,做到“不唱高调;不搞形式;不徒虚名。常严以律己;常深入实际;常调查研究;常从严管理”;得益于全体工作人员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不等不靠,不拖不沿”;也在于广大群众对政府工作的配合,主动寻求自身发展增加收入之路。

当然还有一些很突出的问题:农业产业化特色还不够鲜明,所占比重小,缺乏一批真正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相对狭窄。这也是由于本地区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挑战,同时广大群众有某些意识上的局限性,而且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五、体会

农业结构调整应该有成功的范例。调查一个成功的地方并得出经验是一种手段,而总结一个还存在问题的地方并找出发展方向也不失为方法。毕竟,能够顺利完成调整的还在少数。如果所有的调整都是易得的,那么这将不成为机遇。这次调整无疑会面对矛盾的层次深,调整的要求高,调整的难度大的问题。

因此就需要我们在事实就是的基础上,寻找调整的新思路。“新思路”我自然是没本事想出那么多了。不过我认真看过别人的思路,还是很认同的:

跳出农业抓农业。农业问题已远不是农业自身的问题,制约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从更高的层面、更大的范围予以解决。比如,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民劳均耕地资源少,规模狭小,生产易趋同。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创造条件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把农业当作战略产业来抓。首先,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来抓。许多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我们一方面要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加大力度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又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更切实有效地确保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基本自给,避免其生产的大起大落。大宗农产品的国内需求到什么时候都必须立足国内予以解决。其次,把农业作为广大农民致富的产业来抓。在短时期内,众多农民的致富还只能主要依靠农业以及与农业相关的生产经营行业,这就要求我们下大力气把农业做大抓好。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有优势,应该予以挖掘和发挥。

宏观上科学布局。调整农业结构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地方不同的自然资源秉赋、技术水平以及品种优势和发展基础,通过规划和引导,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化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以形成宏观上科学、合理、高效的农业结构布局。

实施中突出重点。农业结构调整应重点抓好农产品的品种品质、贮运加工、生产的区域规模、销售的市场开拓和出口创汇。同时,也要着力推进以县城、中心镇为重点的农村城市化和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各种联合体形式并举的农村工业化。

重视组织结构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首先,要依据发展需要和市场经济原则对传统体制下所留下来的各类为农业服务的组织进行分类调整,优重组。其次,要重视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通过产业化、合作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同时也要重视发挥村委会的经济组织职能。

总之,农业结构调整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唯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赢得新的发展;我们别无他择。

【篇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近日,黟县人大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宏村镇木坑竹海景区、金家岭村,西递镇叶村,美溪乡打鼓岭景区和洪星乡xx村长坑村民组等地,考察了解农业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发展和农旅结合的情况,同乡村干部、县乡人大代表、农林部门的技术人员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座谈,认真分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做好下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产业结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做强做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农业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要求,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旅结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5万亩,桑园面积3.6万亩,茶园面积3.2万亩,其中经认证的优质无公害茶园面积2.63万亩;果园面积0.4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11万亩,有林地面积95万亩;生猪饲养量9.4万头,家禽36.8万羽;农村经济总收入28.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99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3135元,工资性收入2467元,各项惠农政策转移性收入438元。

1、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县突出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托蚕桑,茶叶、木竹、果蔬、生态养殖等特色资源优势,建成了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主要有五里为中心的3000亩水蜜桃基地;以五溪山为中心的2800亩有机茶基地,以黄姑为中心的l200亩的生态茶园基地;以碧东、叶村为中心的千亩高效桑园基地;以洪星为中心的47000亩竹木制品原料基地;金家岭、同川村的50000羽蛋鸡基地,碧山村60000羽肉鸡基地,柯村乡皖南花猪和黄山黑鸡保种养殖基地。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种养植专业示范村,西递镇叶村、美溪乡黄姑村、宏潭乡宏潭村及碧阳镇五里村荣获省级特色专业示范村。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发展,产业带动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营销收入达7.04亿元;华盛集团和杉森木业两家企业营销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中从事茧丝绸业的3家,从事食品加工业的6家,从事粮食加工业的1家,从事竹木制品生产的9家。**有限公司利用宏潭五溪山优良生态自然环境条件,投资建立有机茶园2800亩、有机茶转换茶园2000亩,开发出“五溪山”牌生态有机茶省级知名品牌,茶农鲜叶价格大幅提高,实现企业增效、茶农增收的双赢效果等;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有效地带动了我县蚕桑、茶叶、粮食和木竹生产基地的建设和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已在蚕桑、茶叶、木竹、蔬菜、养殖、土特产品等行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6家,其中蚕桑类14家、茶叶类15家、木竹类20家、果蔬类4家、畜牧类9家、粮食加工类3家、其他类11家,入社农户约占全县农户的12%。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技术培训,种子、苗木、肥料的统一采购,农产品的收购、加工、销售等方面提供服务,解决了广大农民在单一经营生产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黟县碧东漳溪蚕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4、农旅结合有了新突破,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前景喜人。开发了木坑竹海、塔川秋色、西递鸳鸯谷、美溪打鼓岭、黄姑小xx、柯村油菜花等一批以农业生态观光休闲为基础的乡村旅游景点,涌现了“竹海人家”、“五里农庄”、“秀里农庄”等一批乡村旅游“农家乐”示范户;宏村镇星光村木坑组过半数农户利用本地的“竹海”资源开办“农家乐”,从事住宿和餐饮等旅游服务,户均年收入达十万元以上。农旅结合还带动了竹笋、茶叶、香榧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推动了黟县民间徽菜技艺的提高和传承,广大农民在参与乡村旅游服务中得到诸多实惠和效益。

5、“阳光工程”技能培训,为农民工转移就业搭建了新的平台。国家实施阳光工程就是将“有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意愿的农民,由政府财政补贴,在输出地开展转移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短期培训”。近年来,共开展农村“阳光工程”培训132场次,培训新型农民4635人;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30场次,培训农民工2438人;举办新春企业用工招聘会7场次,达成就业意向的1721人次;相关部门为农民工在计生、户籍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务。通过“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大多数农民工都学到了一些专业技能和法律等相关知识,为外出务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0**年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12100人,其中到外省市县务工的9380人,在本县从事二三产业的27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农村产业规划布局不尽合理,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平衡。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化,附加值不高,企业带动作用力不够强。

2、以农产品为基础的旅游商品开发和农家乐旅游服务管理滞后,与我县旅游业发展水平不够协调。

3、农业科技队伍人员缺乏,服务职能弱化,不能满足农村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4、农村劳动力文化科技水平偏低,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三、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1、加快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产品质量提升,依托结构调整促增收。要充分依托自身资源条件,不断增加投资力度,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加快蚕桑、茶叶、粮食、果蔬、木竹、养殖六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促进我县农业产业规模和质量的大幅提升。鼓励和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组织农产品质量有机认证,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

2、加快旅游商品开发,促进农旅深度结合,支持农民创业促增收。借助“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申报成功的契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高效农业,积极扶持一批“农家乐”旅游示范户,规范旅游服务管理。充分利用我县旅游市场优势和丰富徽文化底蕴,加大旅游食品、纪念品等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积极支持农民创办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企业,延长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创建一批旅游商品知名品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路径,推动黟县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

3、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发挥人才带动效应,依靠科教兴农促增收。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及时解决农业科技人员短缺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积极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增收。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帮助农村劳动力提高文化科技水平和就业技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尚发展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村高技术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鼓励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

【篇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根据镇人大主席团20xx年工作要点和主席团会议的安排20xx年6月1日早,在镇人大主席敖菲同志的带领下,对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辣椒生产

20xx年全镇共种植辣椒20xx0亩,品种主要以“长虹”、“足法”、“甜杂一号”等品种为主。辣椒育苗在3月20日结束,大田移栽在5月30日结束。

2、万寿菊生产

**镇在20xx年共种植万寿菊9000余亩。技术人员在各村委会负责好技术指导,按规格移栽,已结束。

3、南瓜生产

古城村委会根据自身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等有利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xx年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寻找新的突破口,找准市场,由村委会租地200亩,发展南瓜新型产业。5月20日移栽结束。

4、浅水藕生产

浅水藕生产20xx年的生产分别在淑足、海晏2个村委会,种植面积为200亩,3月25日种植结束。

5、水稻抛摆秧生产

20xx年分别在大堵、长桥、大同、捏龙4个村委会完成水稻抛摆秧5000余亩,在4月29日日移栽结束。此项技术能使每亩水稻比常规育苗增产30至100公斤。

二、产业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绩

1、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使部分农民得到一定得实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增强。糯白村委会的山外村民小组,前几年在甜椒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的农户种植甜椒的亩产值超过了烤烟,极大地增强了农户种植甜椒的积极性。今年群众自发种植“甜杂一号”品种400余亩,在市场中寻求生存,形成一定的品牌,每年甜椒收获季节都有一些老板到村子里收购。

2、村委会干部的思想观念有了转变,有的干部对闯市场充满了自信心。特别是古城村委会干部,根据村委会土地少的现实情况,努力发展高效农业,并身先士卒,首先自己租地200亩种植南瓜,自发地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3、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形成了一定得品牌,吸引了部分老板落户**。这两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集中力量发展辣椒产业,形成了辣椒品牌,老板张友清在长桥村委会建厂,到我镇发展辣椒产业;今年曲靖的老板也积极到**签订20xx亩辣椒合同。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群众的整体素质弱,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对市场认识不足,对政府依赖心较强。我镇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部分群众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缓慢,满足于传统的小农经济,缺乏大市场意识,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持怀疑、观望态度,就是在村组干部的劝导下,种植万寿菊、青刀豆等产业,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吃亏;还有的农户,今年种植辣椒得到实惠,如果明年种植辣椒吃亏,就对辣椒产业持否定态度,接受不了市场变化,害怕失败,没有闯市场的意念;再者,在哪一个村委会发展新兴产业时,农户最希望的就是种子钱免费,机耕费用由政府部门埋单,对政府的依赖心理较强,种出来的东西希望政府负责收购并付货款。

2、群众的短期盲目性种植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阻。去年烤烟市场较好,使栽烟户得到了实惠,今年绝大多数种植户种植烤烟的面积比往年多了许多,而对于其他种植产品态度冷淡了不少,而忽视了市场的变化,不遵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生产。这期间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3、缺乏有实力的龙头加工企业,老板和农户的诚信度不高。这几年产业结构调整中来**发展产业的老板中,有不少的“皮包老板”,对种出来的产品如果市场行情好时就收购,如果市场行情不好时就难觅行踪;同时有的群众如果市场行情好时,产品的价格比老板的合同价高时,就会自发地把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卖。还有的老板,恶意拖欠群众的货款,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4、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特别是蔬菜产业,对水的需求很高,在种植的时候缺水,水库的水又不下来,没水浇灌,雨水多时水又排不出去,菜地被淹。

5、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生产技术落后。土地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农艺发展的趋势,而现在各家各户在各自的承包田内,各种各的,不能进行产业布局,没有形成产品竞争力。农户的观念依然是传统农业观念,生产技术上也还习惯传统的耕作方法,如抛摆秧推广了十多年了,今年政府部门没有补助,有的农户又重新回到了水育秧的传统技术。发生病虫害了,没有群防群治的观念,也没有综合防治的观念,你打你的农药,我施我的化肥,最终造成土地越来越瘦,病虫越来越难防治,生产承办提高了,但产品的品质、产量却没有得到提高。

四、整改措施

1、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而土地集约化、操作机械化等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积极引导农户组成生产合作组织来发展产业,推广新科技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并形成特有的品牌。

2、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量争取资金支持,可以发展田间地窖,同时和水库部门联系,协调解决生产用水问题。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 篇5

工作全面上水平、上质量,使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红旗街在开展“创优”活动中要着力抓好几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提高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计生宣传品数量和质量,畅通宣传品传递渠道,保证每个家庭能拥有2种以上有针对性的宣传品。在建设好高标准生育文化阵地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化网络;

二是继续加大违法生育行政执法力度,提高案件处理率和结案率。全面落实国家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积极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和奖励扶助机制。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和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补助费兑现率都要达到95%以上;

三是加强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技术服务机构年审达标率要达到90%以上。

四是全面落实农村免费技术服务,确保常规施术。每年两次的育龄妇女避孕节育医学检查参检率均要达到95%以上。巩固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成果,提高避孕药具使用、发放率;

五是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做到同服务同管理;

六,加快推进村(居)民自治管理体制的建立,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组织及会员的作用。

七、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内容,不断提高创建水平

对农村主导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 篇6

经过我近一年对该村各

果农的走访及调研,这一个产业的发展对该村每个人的生活都起到了一定作用,并对该村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稳定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通过走访,也是“喜、忧”参半,“喜”从何来呢?

一喜该村是苹果生产最佳环境,该村塬面宽阔,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生产苹果的最佳优生地之一。

二喜苹果管理水平较高。村上成立了果业专业合作社,并抽调懂技术、在苹果生产管理上有一技之长的人为技术员,并由果业局专门

人员指导,根据农时季节举办各种培训班。有力的提高了全村果农的技术管理水平。

三喜果农的技术意识有所增强,自从二00二年省、市、县提出推广四大技术以来,广大果农通过对比以及自己的实践,已经深刻认识到“四大技术”的重要意义,由原来的不愿意甚至用各种方式抵制“四大技术”到现在县、镇等寻师救技的现象。

四喜政府高度重视销售渠道拓宽,自从我市全面取消两税以后,政府的职能转变,通过在广州等沿海地方设立对外营销窗口。并出台一些有利于果商的政策。通过对现有信息员的培训,促使了果品营销氛围。鼓励一部分有市场意识的人走出去,大力发展果库、气调库。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从而使我村苹果的销售渠道由原来的果商一统天下大局面向多方位、全年销售局面的转化。

在我们看到该村果业生产好的一面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该村果业生产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必须让我们高度重视,否则,将对这以产业有致命的一击。

一是品种单一。中、早、晚品种比例不合理。目前该村,早熟品种基本为空白,中熟品种规模化低,严重地制约了中熟品种的发展,并且占有比例仅为10%左右,且管理粗放。晚熟品种占有比例较大,以富士为多,在果子成熟期间,销售相对集中,容易导致销售难,价格偏低以及抵御市场能力差等现象。

二是广大果农应用各种技术死板,不灵活。对于一种新技术不能根据自己树势,生长等进行相应的配套。常常出现,修剪生搬硬套,喷施农药人云亦云,施肥只注重萌芽肥,忽视追肥。只注重化肥不重视农家肥。大改形只注重疏枝,不重视间挖等。

三是市场意识。果子后续深加工不足以及增值空间相对较窄。许多果农对市场经济规律以及市场经济知识欠佳,往往出现别人是买果子赚钱,自己赔钱。苹果生产出来以后只注重原材料的价格,对后续产业的挖掘不足,极大的影响苹果的增值空间。

四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遇到风调雨顺之年能有一个好收成,遇到冰雹、冻害等则力不从心。

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生产,同期长、抵御自然灾害。市场挑战能力差。同时作为我国拥有九亿农民的一个农业大国,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我认为,要改变农村现状以及该村果业,必须做好一下几点:

一是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力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应用在生产关系上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不只注重培训农业科普知识,应该全方面的培训,培训市场知识,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把农民培育成为懂政策、懂技术、有道德、有知识的新型农民。

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模式。农民一家一户干什么事,只能是单打独挑,处处碰壁。只有把全体果农联合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地域优势,才能在市场的冲击下站稳脚跟。从而达到共同受益的格局。

三是要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应该只重视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后续产业等。否则,在主导产业遭受到各种灾害后,农民的生活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只有将各种产业配套好,各种技术应用好,农村的持续发展是实在必行的。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 篇7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着金融抑制问题, 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 金融支持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 其发展与改革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我们要充分发挥金融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合理分配资源上的作用。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1981~2009年的农村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数据为基础, 对农村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做初步的探索。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是相关的理论回顾;第三部分是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SPS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1 文献回顾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以戈德史密斯等代表的金融发展理论逐步兴起, 该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中的资源配置和结构的变动具有重要的作用。Atje和Jovanovic (1993)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股票市场的发展具有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水平的双重效应。

国内学者对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也颇多。按照不同的时空视角, 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中国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韩玲慧 (2000) 分析了金融结构变迁与企业制度创新之间的关系, 认为金融结构影响企业的融资结构。范志芳和张立军 (2003) 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金融结构转变与实体经济部门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联机制。二是以区域、个别省市为研究对象。惠晓峰、沈静 (2006)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东北三省的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 得出东北三省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一定影响作用, 但不同省份的影响原因及程度不同。

尽管国内外学者就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研究较多, 但是大部分侧重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计量经济学的非平稳性时间序列模型和SPSS的因子分析法对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2 实证分析

2.1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本文选取FIR=金融资产总量/GDP。用RFIR来表示农村金融发展, RFIR= (农村存款+农村贷款) /农村GDP, 其中农村存款=农村居民储蓄+农业存款, 农村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农业贷款。

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包括农村产业结构非农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等, 本文使用农村产业结构非农化和农业产业化综合指标作为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本文用非农产业占农村GDP的比重NA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标AI来衡量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本文收集了1981~2009年的数据, 主要指标选取来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年鉴》。

关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产业结构非农化指标的影响, 本文采用Eviews6.0进行计量分析。关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产业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

2.2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产业结构非农化的影响

2.2.1 变量平稳性检验

采用单位根检验, 在滞后期的选择上, 依据AIC和SC的准则用不同类型的ADF对RI、RF以及其一阶差分进行平稳性检验, 检验的结果, 具体阐述如下:1981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金融相关率从1981年的0.2316上升到2009年的0.7218;同时我国农村非农产业占农村GDP的比重也一直在上升。从结果可以初步判断, 两个变量RI和RF都是非平稳的。再由ADF检验可知, RI和RF的一阶差分是平稳序列, 拒绝了有单位根的原假设, 故原序列RI和RE为一阶单整, 即RI~I (1) , RF~I (1) 。根据协整理论, 两个变量是同阶平稳的, 若其线性组合是平稳的且能使单整阶数变少, 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就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协整关系。

2.2.2 协整检验

由于RI~I (1) , RF~I (1) , 即他们都是一阶单整的, 所以可根据EG两步法作协整回归, 以检验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首先, 作含有截距项的回归, 回归结果如下:

方程的R2是0.82, 说明该方程的拟合优度很好, 方程的整体效果很好, RF的系数为正, 通过经济性检验。

2.2.3 误差修正模型

对长期均衡模型修正之后便得到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误差修正模型的特征, 我们知道误差修正项VECM就是之前回归模型中的参差序列e, 通过Eviews6.0建立如下模型:

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负, 符合反向修正机制, 但-0.17243说明长期均衡对短期波动的影响不大。对模型的的回归系数, RI自身滞后项不显著, 其他解释变量基本上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模型可知, 短期内金融发展变动一个单位, 非农产业产值比重反向变动0.25个单位;可以看出农村金融发展在短期内对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没有促进作用。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产业结构非农化的长短期关系是不一致的, 短期内金融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非农化是反向变化关系, 而长期内是正向的稳定均衡关系。

2.3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2.3.1 农业产业化水平指标

建立本文使用的农业产业化的指标:第一, 基础条件指标, 选用农业机械总动力发展速度X1、有效灌溉面积发展速度X2这两个指标的作为测评指标。第二,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主要是指在农业总产值中, 林牧渔业产值比重的提高X3。这是因为该比重的提高反映农产品优化的程度, 同时这个指标也反映农业适应市场需要的程度。第三, 生产经营规模化指标, 农业产业化会导致农业生产的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可选用人均粮食单位面积产量X4来反映。第四, 产业化效益指标。由于其直接决定农民的收入以及农业发展水平, 采用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指标X5来反映。第五, 科技进步指标, 可以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X6来反映科技的进步对于农业产业发展的贡献。而关于科技进步贡献率, 本文引自徐会奇等的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分解的指标。第六, 农业产业化的市场指标, 可以采用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X7来衡量。金融市场化用农村存贷款之和占农村GDP的比重RF来表示。

2.3.2 因子分析

本文运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 计算出相关系数阵的特征值、累计贡献率, 因子载荷矩阵等, 最终求得综合评价值。

(1) 因子分析的适宜性检验。对七个农业产业现代化指标进行KMO检验, 巴特利特值为111.575, P<0.001, 即相关矩阵不是单位矩阵, 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2) 选取公共因子。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共因子, 得到两个公共因子, 设为F1和F2。从旋转主成分因子矩阵可以得出公共因子F1在X2、X3、X4、X6上的载荷值很大, 可以作为解释X2、X3、X4、X6的主因子;公共因子F2在X1、X5、X7上的载荷值很大, 可以作为解释X1、X5、X7的主因子。由表1方差贡献率矩阵可以看出公共因子1和公共因子2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62.206%。

(3) 因子综合得分。最后, 得出公共因子的得分函数:

计算出F1与F2, 按各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如下综合统计量农业产业化值:

2.3.3 线性回归分析

根据前面求得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综合评价值, 作农村金融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回归分析。其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从回归的结果上看 (表2) , 农村金融发展变量比较显著,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之间存在比较显著的正向关系, R2为0.841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比较好。这说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a.Dependent Variable:F

3 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的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非农化模型与农村金融发展和农业产业化模型, 可以得出结论:首先, 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非农化有长期的均衡稳定关系;其次,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正向作用。但是农村金融发展短期内对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反而具有抑制作用。对此, 为积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增长, 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3.1 发展农村政策性金融, 发挥政策性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性作用

需要国家强化政策性金融的综合服务能力。另外, 对于政策性金融经营条件和环境应该不断改善, 如实行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免交或少交存款准备金率, 建立农村贷款的财政补贴政策纳入国家的财政计划,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2 健全农村供给型金融体系, 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供给结构上增加对农业和乡镇企业的贷款力度, 对于农业产业化生产的需求, 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该充分考虑到农户扩大再生产的需求, 支持农民发展适度经营, 扶持形成与资源相适应的产业化经营。

参考文献

[1]Aghion P, Mayer-Foulkes D.The effe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convergence:theory and evidenc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5, 120 (1) .

[2]范方志, 张立军.中国地区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金融研究, 2003.

[3]齐成喜, 陈柳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05 (8) .

[4]熊健益, 肖洪安, 漆雁斌.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J].农村经济, 2003 (1) .

[5]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 1999 (10) .

农村的朝阳产业——树桩盆景业 篇8

一、前景分析

盆景是一种活的艺术品,在国家兴旺、人民生活富足的条件下收藏高品位的艺术品,是一种必然结果。盆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消费量迅猛增长,加上中国已融入世界经济,盆景的外贸出口也在大幅度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盆景还具有保值性。其价格取决于三点:

1.树种的选择。

2.制作的技艺。

3.树龄的大小。树龄越大,盆景价值越高。所以盆景生产者不必要急于出售。

二、生产方式

1.有闲置土地,面积随规模而定。

2.一年四季可按正确的方法采挖收集制作。

3.根据资金情况可以对外收购或自己采挖培养。

三、经营方式

1.与各地盆景协会、花卉市场的专家建立业务往来,以便顾客定期到园内选购。

2.在专类杂志上刊登广告。

3.与各地的花卉盆景市场建立长期供销合作关系。

四、投资预算

1.资源收集。根据劳力决定收购或自己采挖。

2.场地选择。宜选肥沃、向阳、地势高、水源方便的地方。

3.技术投入。仅用200元的资金购入资料、光盘及采挖树桩时所必备的防腐剂、蒸腾剂、生根剂等物品,即可进行树桩盆景的生产。

五、注意事项

1.对初次投入盆景这一行的朋友来说,制作的盆景不一定能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要想达到自己的每一盆盆景都是精品,就必须勤学苦练,多与同行交流。

上一篇:《意林》读书笔记个人领悟下一篇:徒步感悟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