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上课教学设计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梅花魂上课教学设计

梅花魂上课教学设计 篇1

同学们:想问大家关于花的知识,敢挑战吗?(敢)花中四君子是谁?(梅兰竹菊)排在第一位的是(梅花),还是中国的国花,板书:梅花,你一定想到王安石的《梅花》,背。今天石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追寻这天下第一名花的魂。板书:魂

(一)创设情境,深情揭题

(播放多媒体音乐及画面,师深情讲述)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指导朗读:我们中国的词语可以看到可以嗅到。慢一点重一点用我们的声音去再现朵朵冷艳、缕缕幽芳,跟着作者的情感沉浸去,醉进去,我们只能想到一个人——外祖父。漂泊他乡,葬身异国合成一个成语就是背井离乡。)

(二)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梅花魂

引语:看到梅花就想到——外祖父,那么想到外祖父就一定会想到——梅花。(真厉害,大家会顺着进行推理了,学习语文就要时刻和老师的思路共鸣)那么,文中描述外祖父和梅花的语句就成为我们学习的重点。快速浏览,文中描写外祖父和梅花密切相关的段落有几段?(6)最不能忽略的语句是哪一段。我们老探究外祖父和梅花之间的秘密。

1.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指导朗读:(几个愈?4个。我们再次品味中国词语的魅力,来试一试,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几个最?3个。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同学们,当你读品格、灵魂、骨气这三个词的时候,会有一种什么感觉悄悄的产生?(正气 豪气 崇高 铮铮傲气)对,我们经常说崇高的品格,纯洁的灵魂,铮铮傲骨,就是这种荡气回肠的味道。咱们中国的标点符号都会讲话,这一个!让我们奔放感情读一下。)引语:在外祖父眼中,梅花如人,人如梅花,那么,这样的梅花像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得上梅花?用一个词来说,气节。2.出示: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交流,理解“气节”。有气节的人就是像梅花一样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人。这样的人愈是磨难,愈是欺凌,愈是顶天立地,愈是昂首挺胸。这样的人才具备梅花魂。上下五千年,漫漫中华史,哪些人物至今还活在我们的脑海中,学生列举)

3.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石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让我们像这些有气节的人致敬!梅花精神就是激励我们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民族精神,梅花魂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板书:民族魂)

4.出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这些人,像梅花,具备梅花的秉性。那么外祖父身处怎样的境遇?异国他乡,他的秉性呢?来,我们通过外祖父所吟的诗来体会一下。

(三)抓住重点细节,凸显梅花情

1.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指导朗读,跟老师情感配合朗读。师读上句,生读下句。什么感觉?外祖父浓浓的思乡之情,我体会到外祖父很爱国,很思念祖国。这三句诗都是描写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外祖父读到它们的时候想起到自己的祖国,所以禁不住哭了。你很会读书。诗里是不绝的乡思,无边的愁绪,怎能不拨动外祖父那思乡的心弦呢!是呀,倍思亲人 回归祖国,甚至丝雨细如愁。你体会得多深刻!除了这些诗句,外祖父可能还读到哪些诗句时也会潸然泪下?(看来同学们平时加强了古诗文的积累)引语:因为思乡因为爱国,外祖父不止一次落泪,数数有几处?3处 2.出示: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你体会到了什么?(当外祖父得知“我”可以回国而自己却不能回国时,他放声哭了起来,看来,他是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这说明他多么想的孩子们一起回到祖国去,一直眷恋着自己的祖国。)3.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外祖父泪眼蒙眬体会到外祖父很想跟着我和妈妈一块走,外祖父很思念自己的祖国:从外祖父“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可以看出外祖父很喜爱梅花,并希望我把他最喜爱的梅花带回祖国。)

(四)回归主题,升华梅花魂

外祖父让我带回的仅仅是墨梅图和血色的梅花手绢吗?

不,是外祖父那颗炙热的心,那颗像梅花一样炙热的爱国心带回了祖国。说得真好。

1.出示: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板书:板书:爱国心)

2.看来,小小的梅花承载了祖父浓浓的思乡情,炙热的爱国心。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怎能不和大家共赏台湾著名歌唱家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一起来唱外祖父的心声:《我的中国心》。

梅花魂上课教学设计 篇2

没有总体的课就像是一朵无魂的花, 所以我把课的总体设计看成是一棵完整的梅, 努力地种活一棵梅。

《梅花魂》是归侨女作家陈慧瑛的作品。作者回忆外祖父身前的五件小事, 讲述了外祖父思乡落泪和托梅寄情的故事。反映了外祖父虽飘泊他乡但心眷祖国的赤子情怀,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外祖父的深深思念和赞誉之情。文章叙事细腻, 用词妥帖, 但篇幅较长。写梅花、说思乡两条线索清晰, 其内在的联系需要悉心引导学生才能把握。梅花魂在文中有多层涵义:一是梅花的秉性;二是民族魂, 亦即民族气节;三是外祖父身上所体现的对于祖国的眷恋, 是梅花品格与他的爱国情怀的融合。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的局限, 第二层含义学生很难理解, 是教学难点中的难点。

据此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采用分类学习的方法理解“朵朵幽芳、风欺雪压、顶天立地”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以重点词语、句子为依据, 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梅花魂所包含的不同层次的含义, 感悟人物情怀。 (4) 摘录令人回味的词句。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这样的意图: (1) 词语分类教学, 解决新词量大的问题, 抓重点句反复品读, 做到长文短教, 提高教学效率。 (2) “总体感知、理清作者思路”和“细细品读、层层感悟”相结合, 实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两课时的教学完成“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过程。 (3) 作业的设计、布置与感悟这一学习难点相结合, 让学生收集关于“归国华侨”的爱国故事, 提升学生对文中“梅花魂——恋国情”的感悟。

按照这样的理解, 我的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1) 课前预习, 整体感知; (2) 检查预习, 学习词语; (3) 词句相连, 品读感悟; (4) 抓住节点, 分层展开;作业过度, 后继有据。主要是完成对“梅花魂———民族魂——爱国情”的理解。从梅花魂到民族魂是课文学习的难点, 设想本课时的教学是要为后面“思乡爱国”的感悟作铺垫。所以, 在总体设计上还是花大量的时间来感悟“梅花魂”。

课前预习, 是把整体感知移前, 增加课堂的容量。作业第二题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外祖父思乡的几件事情, 细细品味”, 则为下一课时的教学确定基调, 把第一课时学习是为了铺垫下一课时的学习感悟这一意图暗示给学生。

捡起数瓣花——词语教学

如果说课的整体设计是一棵梅, 那么词语就是这树上的一朵花, 而这堂课的词语教学就是捡起了几片花瓣。本篇课文新词的量很大, 所以, 在课堂中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

一是词语分类学习。在检查词语自学情况时, 首先出示的是一组直接描写梅花的词语: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

清白秀气

风欺雪压顶天立地

这里, 从指名学生读词开始, 重点指导“缕”的读音, 接着以“梅花——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梅花——清白、秀气;梅花——遭到风欺雪压, 却始终——顶天立地”引读结束。紧接着出示第二组词语:

不甚在意分外爱惜泪眼朦胧

训斥刮去抹净

眷恋衰老珍藏

针对这一组词, 学习的重点放在“分、抹”的读音上。并结合字的意思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二是词语成为学习的切入点。在出示第二组词语后, 通过找反义词“不甚在意——分外爱惜”, 然后从“分外爱惜”的是什么切入, 让学生找出写外祖父“既不甚在意又分外爱惜”的句子, 再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找到句子: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 我偶尔摆弄, 老人也不甚在意。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 他分外爱惜, 家人碰也碰不得。

接着, 继续提出问题:外祖父分外爱惜的到底是什么?并由此展开后面的教学。还有, 像“稀罕”一词的教学也是这样, 在出示了句子“一枝梅花, 有什么稀罕的呢?”后, 在稀罕的后面板书了一个“?”, 然后让学生找出“到底有什么稀罕呢?”再用具体的内容来回答稀罕在什么地方。

三是词语学习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如课堂中在学习“秉性”这个词时是这样安排的:

(1) 出示句子; (2) 齐读后提问:秉性是什么意思? (3) 句子中哪句是具体写梅花的秉性的?让学生完成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学习过程。

四是注重词语的积累运用。在学习了梅花的品格后向学生提出:“此时, 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说说梅花的品格?”这一问题。在学生感受了民族魂的时候又提出:“此时, 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这些都为了学生词语的积累与运用而设计的, 同时也避免了通常课堂上要问的“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某某说”的定式。

横斜几棵枝——句子教学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 文中又有许多比较难理解的句子, 如果学生能读懂这些句子, 就能比较到位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较好地感受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基于这样的认识, 课堂中出现了最最着墨的有这样3个句子的教学。本意是想设计成支撑本课时的骨架, 就像横斜的梅枝, 勾勒出树的姿态。

一是从“有什么稀罕的呢?”导入。

我五岁那年, 有一回到书房玩耍, 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 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 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 这清白的梅花, 是玷污得的吗?”训罢, 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 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出示后随即从具体三个方面来解读这一句子。

1.“顿时拉下脸来”这一神态。

(1) 做一个“拉下脸来”的动作。

(2)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拉下脸来”?

(3) “顿时”是什么意思?

(4) 从外祖父这“顿时拉下脸来”中, 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孩子要管教好, 这清白的梅花, 是玷污得的吗?”这一语言。

(1) 同学们, 这可是“我”有生以来听到外祖父的第一次训斥!

(2) 从这“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训斥中, 你体会到了什么?

(3) 换位体验:谁也学着外祖父的样子训斥一下?现在, 你就是外祖父, 请你冲着莺儿她妈大发脾气吧!指导读好训斥的话。如:你训斥得很响, 很生气。可是, 同学们想想看, 外祖父是一个老人, 他训斥的是谁?所以, 这训斥中除了“生气”、“责备”还应该带着什么? (齐读)

3.“轻轻刮去”、“慢慢抹净”这些动作。

(1) 这里, 你留意了外祖父的哪些动作?

(2) 多么小心翼翼的动作!让我们也小心翼翼地读一读。 (指名读, 齐读)

小结读。因为“我”不小心弄脏了梅花图, 一向慈祥的外祖父就大发脾气 (板书:大发脾气) , 外祖父对这墨梅图真是分外爱惜。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分外爱惜”!这三个细节的感悟, 随机进行, 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二是从为了解开“稀罕”的疑问导入。

这梅花, 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 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 愈是寒冷, 愈是风欺雪压, 花开得愈精神, 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这一句的教学, 和上一句有所不同, 主要是采用引读的方式, 让学生在反复练读中加深理解。引读是这样安排的:

(1) 梅花有什么不一样?——

(2) 我们说梅花是最有品格的, 因为——

(3) 梅花是最有灵魂的, 也是因为——

(4) 梅花是最有骨气的, 还是因为——

三是为了理解“民族魂”而导入。

几千年来, 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 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 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 从来都是顶天立地, 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 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 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一句子的学习和前面又有所不同。这里, 设计的是从了解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入手的。先是让学生说说收集来的有气节人物, 再多媒体播放, 播放过程中配以《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背景音乐, 教师同时作画外旁白,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引读:

(1) 师:这些有气节的人物——

生: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 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 从来都是顶天立地, 不肯低头折节。

(2) 师:这些有气节的人物不正是这朵朵梅花吗?他们在凝视我们, 他们在告诉我们——

生:一个中国人, 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 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梅花魂》教学建议 篇3

一、提示课题,唤醒积累,初知“梅花魂”

五年级学生对梅花,无论是颜色还是形态都比较熟悉,这是引导探究梅花内涵,感受人物情感的基础。可以在板书“梅花”后引导:喜欢梅花吗?能说说为什么吗?学生一般会从梅花色彩斑斓、姿态万千、香味浓郁、性格坚强等方面叙述,这就能促使他们整体感知梅花。接着进一步引导:梅花最值得我们赞美的是什么呢?能借助具体画面说明吗?学生一般都会把目光聚焦于梅花的坚强,通过其不畏严寒、不惧霜雪的形象描述,具体感受其坚强的品格。此时板书“魂”并追问:知道什么是魂吗?“梅花魂”指的是什么?借助字典理解。唤醒学生原有的经验积累,能促进难点的突破。学生对课题有了初步理解,就为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创造了条件。

二、抓住细节,阅读品味,感悟“梅花魂”

外祖父借“梅花魂”赞美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表现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爱。其对故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都体现在细节描写上:三次流泪,凸现他浓浓的思乡情;两件珍品,流露他殷殷的惜梅意;一次长谈,突出他拳拳的爱国心。“思乡”、“惜梅”、“爱国”有机联系,相得益彰,集中表现了海外赤子的爱国情。为引导感悟“梅花魂”所表现的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可在引导自读,读通课文,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写得特别细的地方(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明白主要细节:三次流泪、两件珍品、一次长谈)。接着,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展开想象,仔细品味,体验表达,借助对“梅花魂”情感内涵的感悟,促进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1.三次流泪——感受浓浓思乡情

课文写了外祖父的三次流泪:教读古诗的暗自落泪;提到回国时像小孩一样“呜呜呜”地哭了;上船送别时的泪眼蒙胧。场景不同,缘由各异,但情感一样,这就是对故乡、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思念。可引导学生联系情境,联想和想象,体验感受。

(1)第一次哭——在想象描述中感受。第一次是悄无声息的哭。外祖父“常常抱着我”,“一遍又一遍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那几句诗时就潸然泪下。这无声的泪水,表达了真切的情感。可让学生反复朗读,想象画面(教读古诗、潸然泪下、拍着手笑、摇头叹息),说出自己的体验感受,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明白:不厌其烦地教读古诗,为的是使“我”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借诗句表达对祖国的无限思念,表达漂泊他乡的愁绪;常常落泪,摇头叹息,表明离家之久、距家之遥、思乡之切,而又无可奈何。在此基础上,再回读诗句,理解诗意,产生共鸣,进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走进外祖父的内心世界,触摸浓浓的思乡情。最后引导学生想象,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如果你就是外祖父,读到这些诗,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可联系前边所学课文,想象并描述家乡绿意盎然的田野、疏疏朗朗的竹林、涓涓流淌的小河、弯弯曲曲的小路……祖国浩浩荡荡的长江、奔流不息的黄河、连绵起伏的群山、无边无际的草原……)借助画面的描述和心理的外化,体会外祖父在浓浓的思乡情中表达的对祖国的眷恋。

(2)第二次哭——在角色变更中感受。当“我”要求外祖父也回祖国去时,他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了起来……可见久居海外的外祖父深深地思念祖国和故乡,不能回国是何等伤感。可这样引导: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外祖父,在外漂泊数十年,朝思暮想回故乡,如今自己的女儿、孙女就要离开自己回祖国去了,而你却因年事已高不能回国。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呢?(恨自己,年事已高难回乡;怨山水,阻隔去路难回还;盼奇迹,生出双翅回乡去……)

(3)第三次哭——在真情对话中感受。送行时,似乎“一下子衰老了许多”的外祖父泪眼蒙胧,“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可这样引导: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外祖父,看着自己的女儿、孙女已登上即将启程的轮船,而自己就要与他们天各一方,你赶上了船,拉着自己的女儿和孙女,有什么要叮咛呢?对即将起航的轮船,有什么要叙说呢?对远方的祖国,有什么要表达呢?……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真情对话,尽情表达:对女儿、孙女,表达对他们的真诚羡慕和美好祝愿;对轮船,希望它能载着自己远渡重洋,回归故里;对祖国,为自己不能回国感到无限的惆怅,请祖国相信,祖国永远神圣地留存在自己心中。

2.两件珍品——感悟殷殷惜梅意

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是外祖父的两件珍品。在他心中,梅花是祖国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民的象征。可引导学生抓住细节,阅读体会;凭借语言,体会情感;依托情感,品味语言。教师相机点拨,促进感悟。

一是呵护的细节。对呵护墨梅图的细节,可让学生自由朗读,想象外祖父的神态、动作;借助朗读,再现情境,表达情感;抓住“轻轻刮去”“慢慢抹净”,体会墨梅图是外祖父的心肝宝贝,外祖父要除去污迹,又唯恐擦坏了墨梅图,只好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他像呵护襁褓中的婴儿那样呵护墨梅图。可见,他对墨梅图怀有深深的怜惜之情。

二是赠送的细节。赠送的细节,可联系当时的情景思考:既然外祖父那么珍爱两件珍品,为什么要送给“我”呢?既然赠送,为何不一起送,直到我登上轮船时才送第二件珍品呢?引导交流时适当点拨,使学生明白:把两件珍品赠送给“我”,一是表达对祖国的眷恋:让挚爱之物回到祖国,了却心愿,以表达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和热爱;二是表达对孙女的期望:希望孙女把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捎回祖国,希望孙女像梅花一样做人;三是反映对珍品的留恋:两件珍品,赠送却有先后,反映了外祖父复杂的情感,体现了他对珍品无比的爱惜。女儿和外孙女走了,自己就要与她们天各一方,真想留一件珍品陪伴自己,以解心头的寂寞。但想到自己已风烛残年,真担心这件珍品不能回到祖国。因此,还是忍痛割爱送给了“我”。

3.一次长谈——体会拳拳爱国心

外祖父谈梅花,点出了梅花之“魂”,这是外祖父珍爱梅花的缘由。这段话,即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需认真引导,体会句子丰富的内涵,感受外公真挚的爱国之情。

一是形象拓展。可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梅花的什么品格?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读了这段话,你眼前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让学生联系古与今的爱国英雄理解,像苏武、邓世昌、江姐、刘胡兰、钱学森等)——借个体形象体会民族精神。再这样追问:2008年1月,面对罕见的雪灾;2008年5月,面对特大地震灾害,我国人民表现怎样?与梅花相似吗?——借群体形象感受民族品格。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外祖父如此珍爱梅花图和绣有血色梅花的手绢,原因在于梅花坚强不屈的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国人民不畏艰难险阻的体现。

二是心理外化。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亲近人物,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可让学生充当外祖父,接受老师或同学的采访,借助心理语言的外化,促进人物情感的外显:“为什么如此珍爱梅花图?”“既然如此珍爱,为什么又要把它连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一道送给外孙女呢?”——通过采访,让学生知道:浓浓的梅花情,显现了外祖父殷殷故乡情,拳拳爱国心。

三、读写结合,延伸拓展,升华“梅花魂”

外祖父关于梅花的长谈和对梅花的挚爱,小时候的“我”或者浑然不知,或者感觉朦胧。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的感受越来越清晰,理解越来越深刻,这就给了学生延伸拓展的空间。在整体阅读、深入感悟后,可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延伸拓展: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我”渐渐从外祖父的两件珍品中感受到了他浓浓的思乡情结、真挚的爱国情感,以及对“我”的殷切希望。这一天,“我”又一次拿出外祖父的两件珍品,不禁浮想联翩,外祖父还在异国他乡,“我”要写一封信,表示“我”的问候,叙述“我”的感悟,表达“我”的感谢……如果你就是作者,想在信中写些什么呢?让学生以作者的口吻给外祖父写一封信。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4

刘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自读探究,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有叶不开花,花开不见叶。花开百花前,飘香傲霜雪。引出梅花。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词。

我家洗砚池边树,多多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课文生字词,学生自主交流,掌握音、形、义。秉性训斥撩乱朦胧灵魂玷污颇负盛名折节

3.再读课文,质疑: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会受到感动?(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1)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就会落泪呢?(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

②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你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2)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学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外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

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外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学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指导朗读句子:“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3)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①学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图片及姓名。

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回祸福避趋之。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完呢?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读这一段。

(4)出示课文句子:“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块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指名学生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3.讨论: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学生齐读课题《梅花魂》。(设计意图:本片段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自主圈画词语,自主品味并通过朗读指导,读中悟情悟理,体会“外祖父”对家乡、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在此过程中,学生列举了从古至今无数有气节、有品格的中华儿女。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部分爱国志士的诗句,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帮助学生进行了有关古诗文名句的积累。)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5

《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通过五件小事表现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挚爱。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课文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程强调读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力图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通过有感情朗读训练使学生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本文教学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读中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奏响情感教学的最强音。

二、学情分析:

学生缺乏远离故土、思念家乡和祖国的这种情感体验,有不少学生对梅花的特点也并不了解,而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而在课前应重视预习,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验情感。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元学习,能文“我”交融,受到作者的文与心的感染,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五、教学准备:

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

(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4)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

2.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梅花傲立风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并通过吟诵古今诗人咏梅的诗句,帮助学生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紧扣“魂”字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文生字词,学生自主交流,掌握音、形、义。

秉性 训斥 撩乱 朦胧

灵魂 玷污 折节 颇负盛名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条理,板书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设计意图:本教学片段通过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落实好“双基”。然后,在再读课文的基础上列出小标题,理清文章脉胳。】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会受到感动?(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并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1)(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就会落泪呢?(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

②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你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指导朗读。(配乐)

(2)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投影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外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

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外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学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指导朗读句子:“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3)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①学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图片及姓名。

于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回祸福避趋之。

陆游王 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完呢?(指导读好四个“愈”,强调“最”字)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读这一段。

(4)出示课文句子:“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块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指名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3.铭心思考,书写“梅花魂”。

(1)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哪些更深的了解?“梅花魂”中的“魂”到底是什么?用笔写出你的心声。(在写的过程中再次轻声播放《思乡曲》)

(2)交流,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学生齐读课题《梅花魂》。

【设计意图:本片段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自主圈画词语,自主品味并通过特别是一次次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悟理,悟到了梅花的品格,体会到了“外祖父”对家乡、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真正做到了读中悟情,以读表情!在此过程中,学生列举了从古至今无数有气节、有品格的中华儿女。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部分爱国志士的诗句,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帮助学生进行了有关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利用文本资源,适当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情动而辞发,提升表达能力,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作者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吗?

2.血是生命的颜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是深藏着的一颗爱国心啊!古往今来,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像“我”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国语言,但他们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他们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中国心》)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讨论,明白作者以《梅花魂》为题的意图,再次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的品格和中华民族不折不挠、历经磨难而不低头折节的民族精神。最后,在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歌声与黄山、黄河、长江、长城的画面中结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八、课外拓展

1、小练笔:写一篇《赞》,用上本文的写作方法。

2、课外积累思乡的诗词。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6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像这样无数赞美梅花的优美诗句,可谓是字字含情、句句铿锵。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为何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的老华侨又是怎样表达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9课《梅花魂》相信同学们会受益匪浅的。

二、整体感知,情感渲染。

1、谁来说一说《梅花魂》这篇文章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2、课文中又是怎样体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一单元训练重点的呢?

3、这篇文章开头和结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就是在作者字字含情的叙述中也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文章中“忆往事”部分使得全文骨肉丰满,情真意切,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作者和外祖父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

三、自读自悟,牵情入境

1、在这看似乎平常的小事中,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哪一部分使你深受感动,可以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看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感悟。

2、学第13自然段

A这段文字以外祖父的话自成一段,同学们可以动笔在书中画画,看看这部分内容可以分成几层?

B实际上这部分内容分三层可以,分四层层次更清楚。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如果分四层,这四层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C从外祖父的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D傲立雪中的片片梅花清高、雅致正像旅居海外的祖父,外祖父的爱花之情,更是那亘古不变的爱国情,这种真挚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同学们可以在这部分内容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动情的语句来读,自己选一选,试着读一读。

E音乐怡情,配上音乐,感受这种意境,谁愿意大声地有感情朗读。

三、质疑探索、挖掘内涵

1、本文的作者正是在这看似乎平白的叙述中,流露出外祖父的爱国之情。文章写得真实、自然,同学们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一提。

质疑后学生答疑,师生共同探究。

2、教师设疑:这篇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可不可以以文章重点段落所写内容“忆往事”为题?

教师和学生共同解疑

小结:

梅花有魂,人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侨居在海外的游子的缩影。此时此刻,海外游子的爱国心、爱国情已淋漓于纸面。可见以《梅花魂》为题是作者巧具匠心地安排,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五、拓展训练,强化效果

1、现在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完了,文章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使得文章浑然一体,真是妙不可言。老师想请同学们打开《阅读训练100篇》从训练15、33、92这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来读,看看这些文章是怎样体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同学们也可以翻阅手中的其它资料,自己选择阅读内容,体会文章这样写的好处。

冰玉精神梅花魂 篇7

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李纨等看他写道是: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只说“从何处想来!”又看下面道: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众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说:“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又看下面道是: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

导引

大观园中,在探春的倡导之下,宝玉、宝钗、黛玉、李纨等人纷纷响应,很快成立了诗社。诗社刚刚成立,就举办了第一次赛诗活动:咏白海棠。探春、宝钗、宝玉已先后写完,黛玉最后“一挥而就”,可见其才思敏捷。另外,从宝玉与众人的喝彩与叫好中,便可看出此诗的不同凡响。

阐发

诗的开头便是别样的诗境:湘妃竹做的浪漫的湘帘卷起一半,古朴的屋门半开半掩。半卷的帘后,半开的门前,遮掩的是怎样一位亭亭的高雅的女子?她清澈的双眸,正投向帘内门前那盆洁白素雅的海棠花。

海棠花事如何暂且先不说,单看滋养这海棠花的土壤,竟似那碾碎的冰块,泛着晶莹的光泽;再看盛放海棠的花盆,竟似那温润的玉石一般。冰之清寒,玉之润泽,就这样与海棠相伴。冰玉的精神不就化入了海棠花的神韵之内了吗?

以“半”字起笔,以“半”字呼应。如“冰”似“玉”,想自天外。怪不得宝玉赞叹“从何处想来”!

经历这样的铺垫、渲染之后,黛玉开始将目光投向那盛放的白海棠。那是怎样的洁白呢?该是将梨蕊的三分皎洁悄悄地偷过来了吧?哦,那在春天里烂漫盛开的梨花扑入人的眼睛中了,那份不染尘埃的洁净的白色融入眼睛中了!“梨”者,离也。这洁白的海棠花勾起黛玉离别家乡的伤悲了吗?引发黛玉永远也见不到父母的凄凉之慨了吗?

细细嗅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似有若无,似散还留。这哪里是海棠花香?这分明是梅花的魂魄啊!

那在严寒中怒放的梅花,那怒放的梅花散发的缕缕冷香,是不屈的意志!是动人的傲岸!是高雅的坚守!

“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

风儿穿过半卷的湘帘,跑进半掩的门内,去跟海棠花亲近。海棠花儿轻轻起舞,洁白的花儿飘飘欲起,仿佛那月宫中的仙人缝制的洁白衣裙,飘逸脱俗,美丽不凡。风定花静,花瓣低垂,似乎是那清秋时节闺中忧怨的女子刚刚擦去哀泣的泪痕,凄婉而动人。

娇羞的海棠花一如那娇羞的女子,默默无语。不是无语,是不知可以向谁倾诉无尽的心事。西风卷凉来,倦意掩花姿,夜色昏沉中,无语伴花魂……

在对白海棠的歌咏中,一个冰雪聪明、高洁雅致、伤别怨离、心事重重、美丽动人的女子形象宛然于眼前!

那不就是黛玉的形象吗?

梅花魂.教学实录 篇8

一、复习:想一想课文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哪五件事?

生:课文回忆了外祖父生前教读唐诗宋词、弄脏墨梅图发脾气、不能回国落泪、送墨梅图、送墨梅手绢这五件事。

二、潜心会文,感悟“梅花魂”

1.再读课文,找出体会外祖父思念祖国的句子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主要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五件事,那么这节课我们要细细地品味这五件事,看看你从课文中那些地方体会出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感情。

(课件显示)

思考一下: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出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感情?

(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重点语句,画好的同学可以和周围同学讨论,师巡视适时指导)1.班内交流

@生: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这句话里我知道外祖父很在意墨梅图。

师:你说得非常好。同学们想一想:作者是直接提墨梅图么? 生:不是,先提到了古玩。师:谁读一下这两句话?

生: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外祖父训斥妈妈的话,注意读“是玷污的吗?”玷污得要连在一起。师示范读

生小声试读,后指名读齐读。

师:为什么这样写?采用了什么写法?

生:这样是对比写法,更能突出外祖父分外爱惜墨梅图。

师:说得真好,古玩是古时的文化,有的古玩价值连城,在外祖父地心里墨梅图比价值连城的古玩还重要,这样写充分表达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喜爱,墨梅图的珍贵。继续交流。

@生: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自在飞花轻似梦,天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通过这段话我知道外祖父特别思念祖国。师:外祖父为什么教我读唐诗宋词?教我读这些诗句? 生:唐诗宋词是中华传统的文化。

生:这些诗句都是描写作者身在他乡,思念家乡的句子。

师: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收集出这些诗句的出处,谁来给大家说说? 生: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于王维的山中送别。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自在飞花轻似梦,天边丝雨细如愁出自于秦观的浣溪沙。

师:这些诗句,充分表达的是乡思乡愁,每当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怎能不波动他思念祖国的心弦呢?所以每当他读到这些诗句,他总会有一两颗冰凉的泪落在我的腮边,手背。好,把手端起来,我们来看文中在写这两件事时,第一件事写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是直接表达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情感;而写弄脏墨梅图外祖父发脾气这件事,他没提到一个爱字,可是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通过爱惜墨梅图,让我们感受到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情,这就是间接的表达方法。大家明白了吗?我们在品味以后的几件事,可以体会哪些属于直接表达的,哪些是间接表达的。好,下面我们继续往下交流。

@生: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的东西。从“郑重”这个词可以看出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喜爱。师:同学们,外祖父此时把他最在意,真爱的墨梅图送给了我,让我带回的不仅只是一幅墨梅图,更重要的带回的是一颗爱祖国的心。年幼的我似乎还不太理解外祖父,很好奇“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么?”外公是怎么回答的我呢? @生: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师:从外祖父的话里,你读懂了多少?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我们应该不拍困难,像梅花一样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师:你说得真好。同学们请往前看,(课件显示)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师:谁来读描写梅花的句子指名读红字部分。指名读后齐读。

师:同学们请看(课件显示 傲雪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悬崖万丈冰,尤我独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就是梅花的精神,这也是作者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让我们再度能够代表梅花精神的句子 生齐读。

二、感情升华 感受民族魂 1.(课件显示)

寒雪中绽放的梅花并显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描写梅花精神的的句子。师:我们体会到了梅花魂,我们再看这一段话。2.(课件显示)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师:翻开中国的史册,你能举出一些像梅花一样不肯低头折节,有气节的人物吗? 生:毛主席。生:周总理。

师:知道古时有一位背上可有“精忠报国”的人么? 生:岳飞。

师:在这里老师也给大家举出了一些代表性的人物,我们一起来读。(课件显示有关图片和句子)

苏武 受尽屈辱十九年 爱国之心永不变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赵一曼 毒刑拷打何所惧 民族气节显忠魂

杨靖宇 在侵略者面前低头,就不配做中国人!朱自清 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面粉。

江姐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师:这就是民族魂,看外祖父说的最后一句话。3.(课件显示)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师边出示梅花图中国心和梅花图梅花魂课件边说,这就是中国心,这就是梅花魂,梅花魂,中国心。

师:这就是外祖父的内心的独白,他生活在海外,却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对祖国一颗挚爱的心没有改变,正想他对梅花一样,把书端起,让我们再来回味它。3.(课件显示)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生齐读有颜色的部分放《我的中国心》的音乐)

《梅花魂》教学反思 篇9

黄敬

《梅花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是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梅花魂》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了有关外祖父的 五件事,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梅花魂的本质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我在设计之初就始终坚持以文本为依托,希望引导学生对课文展开深入学习,从而使学生逐步明了课文中“梅花魂”的意义所在。

在执教的过程中我围绕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展开了层层教学,学生们基本上能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深入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 灵魂”、“ 骨气”,从整体上,我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可是细节的处理不理想,使课堂效果有所减弱。与学生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自主感悟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讨论。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讨论”、小组合作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课后写一篇读后感。“生生对话”: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小组间各抒己见。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三、自我测评:

不足一:课堂朗读不够充分。在进入课文学习时我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同学们围绕要求展开朗读。同学们很认真地开始了学习,可是由于我急于让孩子们进入下一环节,当我让学生停止学习时,同学们有一小半还未自学完。学生学习时间不够充分就削弱了孩子们学习的效果。不足二:课堂教学机智处理不理想

本人在课堂上的状态不够好,情感不够投入,没能真正放开,没有能通过自身感染学生,使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好。处理随机情况的能力有待于提高。张贴板书的纸张时不细心,贴得歪了,板书整体效果较差。教学机智少,驾御课堂的地方需要提高。当问学生“你觉得梅花的品格是什么?”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的时间,为了下一环节的进行而提早揭示出内容,没给学生充分自主感悟的时间,我认为重点目标不够突出,有失偏颇,很遗憾。

上一篇:《我爱妈妈》演讲稿下一篇:走进新时代征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