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共14篇)
坚持以人为本,把关爱留守孩子作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假设干意见》的重要措施,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
一、主要目标
通过对留守孩子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因,依据学校留守儿童活动室,心理咨询室,有针对性的开展行之有效活动,为留守孩子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主要工作:
1、开学初,各班收集“留守儿童〞名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掌握“留守儿童〞的相关情况。
2、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落实“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责任。
3、学校通过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互助活动,增进同龄人的了解,弥补亲情和关爱的缺乏,让留守儿童对生活充满信心。
4、设置“亲情
〞,利用学校设置的“亲情
〞,安排孩子和家长定期交流、沟通,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理解父母,刻苦学习。
5、强化标准教育,开展“五个一〞活动: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好答卷,为学校添一份荣耀,做一个好学生。
6、班级每月召开一次“留守儿童〞会,关心他们的学习,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7、建立关爱帮扶制度。在留守儿童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通过开展献爱心和为留守儿童联系爱心协会等活动,为贫困的留守儿童解决生活费。
8、加强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经常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对待“留守儿童〞要有爱心。不能挖苦、挖苦和歧视表现不好、学习成绩欠佳的“留守儿童〞。建立谈心制,做好谈心记录。
9、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学校本着“关爱班级留守儿童〞原则,将留守儿童分解给相应任课教师,要求各任课教师每月同留守儿童谈心一次,并做好记录,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着重进行矫正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10、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各班主任要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进行心理疏导,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尊重,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2、各班级对留守儿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3、安排落实好教师对留守儿童谈心工作。
四月份:
1、结合清明节,对留守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2、要求各留守儿童给外地打工父母写一封学习、生活汇报信;
3、在各班级开展“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
五月份:
1、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
2、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趣味体育游戏活动;
3、对留守儿童加强防溺水等平安知识教育
六月份:
1、在留守儿童中开展读名著,背名言,听名曲等活动;
2、评选优秀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先进工作者并表彰;
1 完善和推广三种模式
1.1 寄宿学校模式
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区域,一些学校开始尝试办寄宿制学校,如安徽铜陵县的新桥中学凤凰分校、泾县的稼祥中学等。位于安徽铜陵县东南部山区的新桥中学凤凰分校,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41%,应多数学生家长的要求,该校于2005年9月申请创办“寄宿制”学校,开设了两个年级的“寄宿制班”。寄宿制学校模式的优势在于不仅能确保儿童监护人(教育工作者)具有较高素质、较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教育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够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业、心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动态的跟踪与分析,及时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1.2 代管家长模式
“代管家长制”是目前被证明了的在关爱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对策和措施中最充满人性关怀、最因地制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005年1月,安徽肥西县推行代管家长制,鼓励教师、班主任、团干部、志愿者等有条件的人士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到2006年8月,全县378所各类中小学已有47%实施代管家长制,全县1.5万名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有了代管家长。代管家长制模式的优势在于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促进个性发展和提高社交技能,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但是,此模式在推广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由于政策激励和经费保障等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目前主要是依赖代管家长的无偿奉献。
1.3 留守小队模式
留守儿童自己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在安徽肥东县,一个叫谭海美的女孩在班里倡议发起了“留守孩子小队”,把许多颗孤独的心凝聚在一起。留守小队也成了全国首家留守儿童自己的组织。肥东县于2006年2月全面推广留守小队,已在226所农村中小学校建立1082个留守小队,7320名留守儿童加入了留守小队,占父母双方均外出留守儿童的83%。留守小队模式的优势在于帮助留守儿童消除健康安全隐患和培养道德情感。目前,留守小队模式的工作机制尚不完善,经费支持、管理人员的变动和周围人群的态度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留守小队能否继续存在。
2 丰富和推进关爱活动
2.1 成立组织机构
学校领导和教师充分认识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是提高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实际效果的前提条件。建立和完善以校长为核心,吸收骨干教师和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以及社会热心人士参加的学校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可以为这一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学校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应主要负责对学校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统一指导、协调与部署,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管理,制订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加强学校办公室、教导处、少先队等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间的密切配合与协作。
2.2 落实心理疏导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亲情的缺失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然而,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学校都没有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学生遇到心理问题通常由班主任、教师依赖经验加以解决。但由于基层教师大多缺乏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常常敷衍了事,很难取得实际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在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快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即使一时无法配备,也应组织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及医疗卫生系统的理论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教学人员、科研人员、心理咨询业从业人员,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一次普及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疏导常识的轮训。
2.3 加强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的有效性。所以农村中小学校校长应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努力推行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点开展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应逐步加大德育工作的资金和人员投入。学校应采用丰富多样的德育工作形式,有效联系现阶段学生生活的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实际,紧扣时代的脉搏,在德育工作中增加对学生最具吸引力的内容,如时尚潮流、社会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青春期生理卫生及保健知识、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的分寸把握等等。
2.4 建立专门档案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本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管理。如安徽泾县每年春季对留守儿童开展摸底建档工作,根据摸底建档情况,各中小学校及时制定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方案。同时建立联系卡制度,对留守孩子父母外出务工状况以及家长抚养、寄养监护人基本情况分项登记,建档归类,确保能及时联系得上,以便跟踪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从而保障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需求,对心理上的及时疏导。
在留守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记录应做到“五个清楚”,即一清楚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二清楚性格、爱好;三清楚有何病史;四清楚父母姓名、外出工作地址、联系电话;五清楚第二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住址、联系电话等,以确保对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做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不留任何死角。
2.5 开展教育活动
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创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二是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如可以运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兴趣小组等各种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班级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和温暖,拥有充实丰富的课余生活。三是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才艺展示或竞赛活动,把集体的温暖和自信心带给留守儿童,利用互助互学的同伴友谊来弥补其在家庭中缺失的亲情。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教师接触的机会,使留守儿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
2.6 落实心理疏导
由于生活中的亲情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多表现为忧郁、胆怯、内向和自卑,个别甚至表现出蛮横霸道、易冲动、较低的行为自控能力和过分的自我中心。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学校都没有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学生遇到心理问题通常由班主任、教师依赖经验加以解决。但由于基层教师大多缺乏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常常敷衍了事,很难取得实际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在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快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即使一时无法配备,也应组织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及医疗卫生系统的理论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教学人员、科研人员、心理咨询业从业人员,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一次普及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疏导常识的轮训,并为合格者发放结业证书。这项工作应尽快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
2.7 成立家长学校
成立家长学校,利用家长学校传递新的教育理念,向家长宣传正确的亲子沟通方式,加强对留守儿童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如有的学校举办“祖辈家长学校”,对他们祖辈进行培训,引导老人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又如有的学校举办“空中家长学校”,利用现代通讯设备,通过给远方的家长寄发“告家长书”、利用校讯通平台群发短信等方式宣传普及家教知识,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引导外出家长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给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家长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
2.8 开通亲情热线
学校可以对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电话进行登记造册,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热线”电话。学校可以让留守儿童家长通过“亲情热线”电话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孩子也可以通过“亲情热线”电话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加强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学生对亲情的心理饥渴。
总之,学校应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通过积极的教育与管理,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D432.5
对于目前河南省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状况,我们以新乡市获嘉县冯庄镇各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冯庄镇共有公立小学13所,无私立小学,均设立在农村。在校生4477人,教师240人,其中师范类教师156人,心理学专业教师0人,心理咨询师0人,最近几年由获嘉县教体局举办了心理咨询培训,每年举办1次,目前共有39人参加过相关培训,每次参加心理培训的教师比例平均为24.8%。
通过调查结果可见:农村学校现在几乎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两级分化严重,学校领导和老师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且上级领导部门也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教师培训内容,但由于接受过培训的人很少,且接受教育的时间较短,内容浅显,还不足以担任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目前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成瘾、适应不良、厌学、自卑,耐挫力低、自控力差及人际关系紧张,还有部分同学有考试和早恋问题。但由于现在农村学校条件较差,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不能吸引更多的专业老师去当地工作,专业师资严重不足[1]。目前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套也不完善,所有学校均无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二、目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的结果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心理问题认识不足
由于学校地处农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平时忙于生计,只关心孩子吃饱穿暖,无暇顾及其他。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但是对于问题的严重程度判断不准,以及缺乏专业知识制定应对措施[2]。上级主管部门目前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也开展了相应的培训,但是培训的范围较小,且培训时间短,无法满足学校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2.学校软硬件设施有待完善
农村学校的资金有限,总是优先完善最重要最紧急的任务,或者是与升学或学生学习成绩密切相关的事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设施的完善,总是排在次要的位置,所以截止到目前,被调查学校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场所、设备和工具。极少数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多以办公室、医务室、会议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而且设施简陋,谈不上购置心理健康教育仪器设备和营造环境气氛,测量工具严重匮乏且不配套,有的学校以人体模型、挂图、血压计、秒表替代。有的用通俗书刊上的游戏性测验题或缺乏检验的自编测验题作为测量工具。
3.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心理教育没有专门的专业教师,教师没有持证上岗,一些兼职人员连“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最简单的专业名词都不懂,以这样既不懂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也不了解学生心理规律的,更不懂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效果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有部分意识比较超前的学习曾经向上级部门申请派遣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但是由于学校编制有限,很多学校已经很多年没有下发正式编制指标,最多只是在不同的学校之间调动和交换,而没有新成员加入,很多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教师都很欠缺,一个教师担任多个班级甚至多个年级的课程,更不会考虑心理咨询教师这样的非升学考试课程教师。致使当前心理咨询教师一直处于严重短缺但又无进人计划的状态。
4.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单一,德育化严重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技术,有心理测验、面谈、沙盘游戏等多种手段,但是作为非专业的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3]。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内容主要是理想、信念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卫生知识教育等。
三、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不是一朝一夕所产生的问题,思想观念在各级领导、学校及家长脑海中根深蒂固,不会轻易改变,学校软硬件设施没有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能得以改善,没有编制和相应待遇,招不到专业教师。
1.传统教育思想和理念僵化
基层教育部门的领导,大部分都是从农村学校晋升而来,长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模糊和忽视,导致工作中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任务看待。即便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了相关工作,也是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下属学校教师及家长就更是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清,他们把心理问题当成普通的调皮捣蛋,认为司空见惯,没有认真对待。
2.资金和政策扶持不到位
在我们实地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较之前有所改善,教学设施相对完善,但是无一例外的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咨询室和相关器材。目前大部分上级拨款都是专款专用,指定用于某一方面的开支,截止到现在,没有下发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资金,也没有下发过相关文件强制要求学校必须设立相关设施。
3.教育部门没有相关进人计划
經过调查,虽然农村学校普遍存在教师短缺的现象,各门基础课教师的工作量远远超出规定上限,有的学校甚至雇佣有临时代课教师,很多教师已经无法按照自己所学专业代课,而是什么课程缺老师没人上就随时顶上,但是由于岗位编制问题,上级部门很少给下属学校进人名额,大部分学校已经很多年都没有注入过新鲜血液。虽然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要想吸引学生入驻农村学校,没有岗位编制和相应的待遇,也没人愿意去奉献农村教育事业。
4.没有专业人员,则没有专业技术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单一,德育化严重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专业师资队伍。你让一群根本就不懂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人去开展心理学教育,那他只能凭经验和感觉进行。大部分是出于班主任的责任和对学生的关心,说白了就是个良心活。但是心理学教育不只是光有良知和热情就能胜任的。如果人员配备问题不能得以解决,要想改变目前的心理教育手段和水平都只是空谈。
四、如何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创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他们本身缺乏家庭关爱系统的支持,如何在现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为他们创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关爱服务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提高认识,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地位
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难于开展的首要问题是思想认识问题、观念问题。利用各种媒体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完善组织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仅在思想上重视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机构应分配专项资金用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资金应发放及时,分配合理,管理到位,确保专项资金专项使用,避免出现挪用套用等现象,一旦出现此类情况,相关部门将严肃处理。教育行政部门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评估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3.加强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培训
有关部门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的编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的待遇。目前的问题是,一方面,学校十分缺乏专业人员,另一方面,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又分不到农村中小学去,即使分到学校去了,多数也改行教其它课程。
五、所创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行过程及效果
对于本次研究中所给出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策略,我们首先在长期义务支教的合作学校新乡市获嘉县冯庄镇忠义小学进行试行,具体试行过程如下:
1.开展专业宣讲
指派我们课题组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员组成宣讲团,到该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而且是分批分次进行,学校领导及教师、全体学生、全体学生家长各开展一次,针对不同个听众群体,我们所讲解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于教师,主要是提高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并传授一些相关的专业技术,便于日后工作中能够及时识别心理问题,并给予一定的专业指导。针对学生群体,主要是讲解如何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如何排解对于父母的思念,以及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对于家长朋友,则主要让他们改变对于心理问题的定位和看法,提高对于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当发现孩子有一些典型症状时能够及时向专业人员和机构求助。
2.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监督机制
在我们课题组成员的努力协调下,该校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监督机制,组成了由校长带头,副校长主要负责,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三级管理机制,采取日常心理问题月报制度,如果有紧急情况则及时上报处理。并且将其一间办公室经过改造,成立了简单的临时心理咨询室,让心理咨询具备独立的空间和场地。
3.对学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教师引进问题不是我们能力所能够解决的,目前该校还没有一名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更没有具备心理咨询资质的人员。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专长,对于学校成立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的全体人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集中培训,让他们具备基本的识别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掌握一般的咨询技巧。并且我们达成了一个长期的培训计划,每年我们会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时间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争取让他们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至于派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学校由于经费问题,目前还没有计划。
4.对于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治疗
对于该校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们进行了及时的干预治疗,通过一对一面谈,学生状况已经得到缓解,后期我们通过电话和网络进行跟踪,并要求班主任和家长配合,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通知我们,目前情况稳定,都能够在校安心学习。
通过上述方式,该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得到了很好的重视,经过培训,教师也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他们在开展工作是就不会局限于平时的说教,至少可以避免平时说教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学误区。而且他们可以发掘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小道具,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具,在学生中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游戏等。由于是小学生,年龄较小,这种游戏的形式更适合他们接受,当然教育效果也更佳。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如果遇到问题,建议他们跟身边的家人、老师及同学倾诉,如果是留守儿童,家中只有爷爷奶奶之类的老年人,与孩子沟通不畅,可以让他们组成朋辈帮扶小组,并指定一名老师专人负责。截止到目前,该校各年级均成立了心理朋辈帮扶小组,由各班班主任负责,定期开展座谈及疏导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对于家长朋友,我们给他们最大的建议就是多关心孩子的心里想什么,别平时只顾着挣钱保证孩子的物质条件,却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求。他們需要父母的呵护和温暖,需要父母爱的抱抱。如果有时间,尽可能多陪伴孩子成长。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错过了将永远没有机会弥补。家庭所在地附近乡镇最近引进了一个郑州金水区所有企业的搬迁项目,到时候将有大量的用工需求,建议家长如果能在家庭所在地附近找到一份相对合适的工作,就不要远离家乡和孩子去外地打工。父母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身份,其职责也是其他人所不能完成的。其次就是对于孩子平时的言行多加关注,如果确实出现了一些疑似心理问题的症状,不要不予重视,一定要及时就医或寻求帮助。
本次研究得到了当地学校的积极配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如果此次研究的关爱服务体系能够得以推广,相信会对当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国良,唐添翼.构建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的三大机制[J].教育政策研究,2011(7)
[2]李笑恬.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优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5)
[3]姜东良.海尔携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关注留守儿童教育[DB/OL].人民网,2015,2.
[4]李盈盈.留守儿童超过六千万如何保障每个孩子的权益?[DB/OL].中国新闻网,2015,3.
[5]李燕燕,张春蕾.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J].教学与管理,2014(15).
作者简介:
一、制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安排实施方案
学校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形成以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老师为主的帮扶网络体系,对留守儿童赐予对口的帮助。各校根据安排开展活动,学校主动打造爱心家园,老师力争当好留守儿童行为的监护员、感情的沟通员、生活的管理员、思想的辅导员和健康成长的`指导员。各校师生关系融洽,形成了浓郁的育人环境。
二、建立爱心档案
各校对本校留守儿童做了具体的统计,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档案,主要内容有:
(1)留守儿童基本状况统计表,含留守儿童的姓名、班级、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爱好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看法、学习实力和方法,与临时监护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状况等;
(2)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基本状况统计表,含留守儿童姓名、监护人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为重点内容)等;
(3)留守儿童的父母基本状况统计表,含留守儿童姓名、父母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状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状况等;
三、开展爱心帮扶活动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珠藏镇组织全镇干部职工、村干部于2015年7月4日在珠藏小学学生食堂召开了“珠藏镇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工作推进会”。按照“三关爱”工作要求,党委政府要求全镇干部职工、村干部充分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落实“三关爱”工作。我校从实际出发,组织全校教师进村入户,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爱教育工作。
一、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关爱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校“留守儿童之家”负责人刘红为副组长,乡村学校少年宫各室负责人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留守儿童领导工作小组。各负其责,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健全关爱制度,落实行动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
学校对所辖服务村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建立代理监护人队伍,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由各村(居)包村干部、村干部、包保教师与本村(居)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少年宫心理辅导教师正在与留守儿童谈心
3、营造关爱氛围,开展关爱活动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教师暑期工作的核心,定期走访。在家访中,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三、强化硬件建设,快乐成长
作为乡村学校少年宫的重要部门,学校投入专项资金建设“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电脑、亲情电话。以乡村学校少年宫各活动室为载体,构建留守学生活动室,各室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无条件对留守学生开放,对他们的学习提供辅导、生活给予关心。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自古以来,从不存在抽象的教育。教育,永远都是发生在真实、具体的种族、民族、国家、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之中。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一直是国家和社会的文化命脉和重要细胞。所有的教育机构和教育者,要有这样一种教育的自觉———教育,本质上是国家的事业;教育,应该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我是一个非常普通、平凡的远城区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但是在24年扎根乡土、报效故乡、服务人民的教育生涯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小学虽小,其义宏大”。我国现有留守儿童超过5800万,而我所在的新洲区2010年就已有2.3万名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或监护人远赴他乡,作为劳动者和建设者为另外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另外一些家庭的幸福生活辛勤工作,奉献汗水与智慧,但留给他们自己孩子的却可能是“不完整的”童年生活。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作为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校长和教育者,我不能漠视这样的事实,不能回避国家、社会、家长和孩子们的真实需要。记得,有一天一位老人找到我的办公室,讲了发生在她家里的一件事情:儿媳得了癌症,临终最大的心愿是能让自己的孩子读我们邾城四小。话没讲完老人就泪水滂沱,我也哭了,同时也更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在关爱留守子女、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道路上,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坚守,探索,前行!明代大思想家张载代表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小学老师和校长,但是我深深地感觉到国家、社会、家长和孩子们对学校教育的渴望、期望和托付。把每一个留守儿童照顾好,把每一个家庭建设好,把每一个学校办好,这就是为国家分忧,为老百姓造福,为社会生成正能量!这才是教育价值的真实体现!
二、“让朴素的真爱打动每一个教育对象”———教育,大爱的事业与真情的艺术
古往今来关于教育的论说、思想、理念和实践探索浩如烟海、不计其数,可是,教育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我一直在自己的人生旅程和教育生涯中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二十几年尤其是在邾城四小19年的教育实践给了我一个肯定的答案:教育的全部秘诀就在于“真爱”!教育,就是“让朴素的真爱打动每一个教育对象”!这就如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曾说过的:“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只有在爱他的人眼中显现出来,因为真正的爱不是盲目的,它使人眼睛明亮。”教育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智慧、策略和技巧,但是追根到底都离不开对教育对象的“大爱”!教育,本质上是关于“大爱”的事业,是付出“真情”的艺术。所谓“大爱”,所谓“真情”,就是朴素的、不求回报的、全身心付出和沉浸其中的教育之爱和教育之情。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爱就意味着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奉献出去,怀着我们的爱在我们所爱的人身上必将产生同样的爱的信念。”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真诚地爱学生,达到心与心交流的境界。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最大的问题是爱的缺位,是心灵归依的缺失。在四小,我们要求低年级老师“先做父母,后做老师”,高年级老师“先做朋友,后做老师”。之所以如此要求,就是因为教师的爱生之心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教师那份即使最“普通”“平常”的教育爱在孩子们的眼中却是“最特别的爱”,其教育效果就是使得孩子们认为自己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幸福的”。如果没有对他们的真爱和大爱,教育只能是没有根基的空谈和灌输。我所主张的教育是用爱的实际行动,让学生产生心的归依。在我们四小的校园经常能看到感动人的一幕幕:寝室里,孩子们在生活老师怀里撒娇,讲悄悄话;操场上,教室里,老师为孩子们梳头发,而孩子们也为辛苦了一天的老师捶捶背。妈妈老师袁喜锋每天16个小时都与孩子们“泡”在一起;为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老师们经常为他们提供贴身服务,细到洗澡、铺床、洗漱、修剪指甲、梳理头。独自一人带着孙儿的周爱连老人曾流着泪说道,四小的老师又不要红包我也不晓得么样表达感情,就扎了一些扫把送到学校。学校这么干净,扫把不值钱,但我想也许能用得上。在家长会上,也经常会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向稚气未脱的年轻老师鞠躬致谢的感人场面,也时不时会有年轻的家长为老师捎上一双自己编织的平底鞋。当老师婉言谢绝时,家长们忘情地说道:“我一个孩子都照顾不过来,老师每天都要照顾那么多孩子,多累!一双布鞋,算不了什么,但是,代表了我们家长的一片心,您无论如何要收下。”这样真实感人、洋溢着真情与大爱的情景不断地出现在邾城四小的教育生活中。
三、“让最宝贵的礼物支持每一个生命的终身旅程”———教育,习惯的熏陶与细节的关注
作为一段教育历程,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到底能陪我们的学生多久?我们能给孩子们最宝贵的礼物到底是什么?前者的答案必定是有限的数量,而后者的答案却可以呈现出无限的可能。在我看来,在陪伴学生有限的学校教育旅程中,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美好而饱含智慧的习惯”!因为,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本质上是习惯的熏陶和细节的关注。
好习惯说到底是由吃饭穿衣、说话走路、读书写字等等细节构成的。习惯的熏陶只有落实到每一个真实、具体的“细节”才不至于空洞和无效,所以遵循教育规律、落实教育细节才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要把习惯养成的教育特色做到极致,就要打磨一个个的细节。在邾城四小每天都有这样一幕幕场景:近1700名学生同时就餐,整个餐厅里只有筷子和餐具碰击发出的声音。有人举手,生活老师走过来,根据学生需要加饭。所有的餐盘里都没有剩饭剩菜。学生就餐结束后,有序走出餐厅,无一丝杂乱,无一点吵闹。就寝时间,学生的洗漱都静悄悄地有序进行,等待洗漱的学生会安静地坐在床上边看书,边等待。在学校,老师的脸上时刻洋溢着幸福,他们明显能感受到,随着年级的升高,管理起来越来越轻松,偶尔有个别学生行为不规范,老师只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学生就心领神会,并立即纠正……
诚如罗素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书名中传递的信念一样,教育要熏陶的习惯,首先要是“美好的”。这些习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在现实的和未来的人生中发现美好,感受美好,分享美好,创造美好。同时,教育要熏陶的习惯也必然是“智慧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要培育的习惯不应该是杜威批判的那种“机械性的、呆板的”习惯,而应该是饱含“智慧要素”、“人格意蕴”和“心灵品质”的习惯,即中国古贤所说的“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这也就是我们主张邾城四小办学理念“良好习惯从养成起步,美好人生从这里启航”的真实含义所在,它对因为缺乏家庭教育而未能培养良好习惯的留守儿童的人生而言,意义更加重大!
四、“让生命成长滋养每一个教育者”———教育,教育者的谦和开放与生命圆满
有人喜欢用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来形容教师职业,我不喜欢在这里用带有毁灭意味的“燃烧”一词,更愿意用“灿烂”一词代替。在我心中,教育工作不是外在的生命承受,而是内在的生命绽放,不是消极的生命缩减,而是积极的生命延伸。“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不应该简单地被视作一种谋生职业,而应该是具有积极人生态度与理想的生活方式、生活品质。教师用这样的情怀、修养、境界与学生交往,与世人相处,没有学生不好、社会不行的抱怨,没有以我为主、委曲求全的生硬,是生命成长的相互吸纳与共同营养,是人生幸福的相互照应与共同实现。
记得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每天都有上课的欲望,都有与学生在一起的愿望,都有爱护好每一名学生的冲动。老校长非常欣赏我,称我“肯定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喜欢用激情、幸福来总结自己教书育人的历程,这不是被评上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校长所能全部包含的。我经常与同事一起分享工作的冲动和状态呈现,所以,我们都能理解年过五旬的刘琴芳老师带着尿不湿、药罐子坚持上班的做法,她不是来战胜痛苦的,她是来感受幸福的;我们都能理解刚毅的男教师也能用轻柔的手抚摸新来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的温情,他们不仅是尽职尽责,更是由衷的自我表达、自我实现;我们也能理解教师拿出自己准备用于结婚的钱支持学校建设,半夜三更爬起来第一时间守护身体不舒服的学生,他们没有不情愿和勉强,而只认为是在主动做好自己。在邾城四小获得的各级奖励、表彰中,我最珍惜集体荣获的市级“五一劳动奖状”,还有区教育局作出的向邾城四小教职工学习的决定,因为正是全校教职工共同的职业操守和团队精神,让邾城四小把人们认为难做的事情做好,把别人认为做不好的事情做精。
《意见》提出,要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一是依法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对外出务工父母履行监护职责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加强家庭监护监督指导的具体措施。二是落实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职责,明确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责任,要求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加强对家庭监护的监督、指导,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三是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明确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教育、心理健康、生活照顾、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职责任务。四是要求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发挥优势,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关爱服务。五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专业服务;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举办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務机构。
《意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建立健全了包括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环节在内的救助保护机制,规定了强制报告情形,确定了强制报告主体和受理主体,细化了应急处置措施,明确了评估帮扶主体,强化了监护干预措施。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围绕让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家庭的儿童得到更多关爱、得到更多扶持、得到更多锻炼,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管理机制,努力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建设新农村服务。
二、组织领导
三、对留守儿童实行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要通过图书阅览等形式,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 1、3月份,启动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教育,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学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设立专线,将电话号码公开(2742376),为留守儿童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结合校教务处开展的“教学管理月”辅导学生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同伴结对、师生结对)。并结合学校开展的学雷锋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2、4月份,各班教师每周与3—5名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3、5月份,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学校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4、6月份,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和留守儿童一起参加校艺术节展演活动,并优先让留守儿童参加书法,手抄报等到系列比赛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关心和温暖。
5、教师在班上要大力开展赠一张生日贺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逢假日还可以举行生日party、卡拉ok、讲故事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学生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五、活动要求
1、全校广大教职工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要从办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和高度出发,扎实抓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2、各年级各班要结合本方案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3、广大教职工要积极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活动收到实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让我校所有留守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4、不断总结经验,突出特色,大力宣传,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关爱留守学生。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古往今来,家长对孩子最殷切的期许莫过于“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每个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
我班众多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虽然在外经商、务工,但是大多的父母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 屡见不鲜,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 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现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下:
1、密切关注儿童、增强情感投资。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首先让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让全班留守儿童结对子。
2、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全日制寄宿等服务等。特别是生管老师谢孝忠的责任心很强,经常晚间起床帮助小同学盖被子,尤其是在甲型流感其间更加对学生的关心,一旦发现学生有病,马上带领学生去医院治疗,还要自己掏腰包。
3、学习上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还评上县“三好生”,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小学的学业;赵伏枣和张小珠老师自己掏腰包买蛋糕、水果给班上的留守儿童过生日;常关心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一起散步、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这样使他们亲近、信任老师;每当逢年过节,学校都把他们当“贵宾”,在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给每位留守儿童买节日礼物。
4这样默默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师爱”胜过“母爱”。此外我们还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这样一来二去,留守儿童就觉得自己在这儿读书拥有“大家庭”的心理归属感,使留守儿童能安心生活和学习,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
5、确定监护人员、家校通力合作。现在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娇生惯养,这就给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学校的留守儿童这么多,无形中给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增添了许多麻烦。至于这些重重的困难摆在我们老师面前,大家感到十分困惑,也是教育工作上的一种挑战,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体座谈、个别访问,真正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然后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配合学校确定孩子的监护人,学校建立班主任、监护人联系卡,这样便于学校、班主任、监护人随时可以相互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同时建立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 ——“爱心妈妈”、全权负责的“父母”,学生中的“爱心同学”等交流平台,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对留守儿童进行齐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这条永不消失的天线,对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条捷径,保证了留守儿童的正常运作。
5、健全”留守”档案、便于信息捕捉。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管理。
6、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深邃沟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虽然时时惦记着家里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意识上的疏忽,不能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造成孩子情感和心灵的创伤极为严重。留守儿童中品质低下、心态不良、性格倔强等两极分化也不在话下,我们老师总不能看着这些留守儿童的悲剧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设法把情况反馈给家长,要求家长通过电话、书信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同时要求家长定期与子女沟通;期初期末还给每位家长发去《致家长的一封信》,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况。许多家长照着这种方法去做起到积极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补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深邃沟壑,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身心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
7“第二家长”言教、发展良好事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是一就而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是一项长期 而又艰巨的工程。
“谢谢老师,谢谢老师”,接过装满学习用品的新书包,碧石渡镇卢湾小学六年级学生余思敏满怀感激的对前来看望她的老师说道。这是发生在碧石渡镇卢湾村感人的一幕。
24日,碧石渡镇中心学校组织该镇50余名党员教师、100余名班主任与留守学生结对帮扶,从思想上疏导、学业上辅导、生活上帮助,为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碧石渡镇中心学校校长舒全才告诉笔者:“在前期对学生、家长的走访中,我们了解到一些留守学生因家庭教育和管理的缺失而行为失范,以及社会普遍对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问题的担忧,中心学校决定在全镇开展关爱困难留守儿童活动。”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心理;学习;生活;品德
一、留守儿童现状及表现分析
我们知道很多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致使孩子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策略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这个时候班主任最重要的就是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谈心找到孩子的困惑点,理解孩子的想法,从孩子的思想出发站在孩子的那一面。用一颗真诚的心,用真爱去和孩子交往。努力增强孩子的自尊心,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这部分学生感受到除了父母长辈的关心以外还有更多的人在关心他们。让孩子从心理上转变被父母遗弃的想法。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的严重问题,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给孩子钱,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农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同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觉得校园生活充实而美好。
三、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及策略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成绩好了,无人赞赏;学成绩差了,无人指责。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于是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
此时有经验的班主任首先应该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家庭背景,掌握孩子在家里的地位。针对留守儿童的这种情况,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或等其父母回家探亲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四、留守儿童生活问题及策略
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想法设法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有时因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己挣到的钱还不能及时拿到手,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了。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
五、留守儿童的品德问题及策略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甚至动用刀子等器具,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班主任,我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特别注重留守儿童的个体教育,我班学生小涛,学习成绩好,头脑聪明、背书快。但是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很少与孩子沟通,他住在伯父家,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说学习,什么都给他,几百元的学习机,他当游戏机玩,很少顾及他学习以外的东西,造成他成了一个个性孩子,上课坐不稳,课堂随意说话,不讲卫生,乱拿别人的东西。老师布置的作业爱做就做,不爱做就不做。因为懒,成绩下降了很多,与同学关系也很差,几乎没有同学愿意与他坐,与他合伙值日。
对此现象,我作为班主任从教他学会与同学相处,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他有一点进步就表扬鼓励他,并教会他向好的学,正确引导他,耐心辅导他,培养他慢慢养成好习惯,作业天天检查,个人卫生天天促督,安排一些性格好的同学主动跟他交往,放假时,与他伯父联系、沟通交流,由他伯父好好照顾他、鼓励他、关怀他。现在他几乎变了很多,值日主动打扫卫生,个人卫生也很讲究,东西放得有条有理、学习态度也很端正、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做。由此可见,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也是有成效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的。留守儿童长期不在父母身边衣、食、住、行都要靠他人照看。天气热了不能及时换上单衣;天气冷了不能及时穿暖;一日三餐不能科学的根据儿童成长需求摄入;居住条件卫生,安全都存在很大隐患;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与班级正常孩子有很大偏差。班主任面对这一系列无法改变的现实最重要的是不放弃。找到转变问题的根本—孩子本身。这些家庭带来的问题虽然给孩子带来很多不便,但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志气、敢担当。老师抓住孩子与众不同之处,树立榜样,班内大加赞赏,让这部分孩子体会到于他人不同的优越感,树立生活自信。老师适当的交给这部分学生一些班级琐碎小事,让这些孩子感受到班级内有他们的活动舞台。特别是在劳动中发挥留守儿童的长处,因为这些孩子不怕脏.不怕累,只要老师信任他们会努力做到最好。老师还要经常做的是多给做事的机会,每次事情过后多给肯定和表扬。课上多给与关注,课下多进行沟通,了解生活中的困难,让班内同学互相帮助使这一部分同学融入集体之中。
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多数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彭冬琼.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形式[J].广西教育,2008年10期
一、成立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
为了让更多教职工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 使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可考核,我校成立了“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由校长任组长,负责留守儿童工作的整体部署、方案制订,监督、考核工作的落实情况。主管教学副校长和后勤副校长任副组长,分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与心理。各班主任任组员,负责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落实,如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组织文体活动、搜集社会对中心小学校的有关意见,等等,及时将留守儿童情况向副组长汇报。工作组分工明确,齐抓共管,为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把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引向健康轨道,共同把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做牢、做实。
二、制定留守儿童评优管理办法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辅导, 因此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和个人卫生等方面赶不上其他儿童, 在社会、家庭上很难得到肯定和鼓励,久而久之,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对他们的成长及为不利。面对留守儿童渴望得到鼓励的客观实际,我校专门制定《留守儿童评优管理办法》,在留守儿童中设立学习进步奖、行为规范奖、自强自律奖,奖项设置标准不过高,而且让他们明白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就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学期末,每个班级评选出各奖项1~2名获奖者,并颁发“荣誉证书”,给他们鼓励,激励他们下学期做得更好,产生良性竞争。
三、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要求各班主任建立本班级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父母联系方式及务工地点、监护人联系方式等具体信息。各班班主任负责联络本班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 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让孩子的父母和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四、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教育
学校设立留守儿童校长信箱, 这个信箱主要承接留守儿童及他们的家长和监护人的信件及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成员对校留守儿童工作建议的信件。信箱钥匙由校长负责直接保管,每周一早上由校长打开信箱,查阅信件,保证写信人的隐私。从来信的内容来看,有一小部分留守儿童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丢下自己不管,由于长期远离父母,与父母的感情渐淡。这时,就需要学校教师积极引导,告诉这些孩子,父母外出务工,不是不疼爱你们,而是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你们要明白父母的苦心,一定要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该信箱自开设以来,平均每周收到各方面来信5.4封,平均收到来自留守儿童的信件接近3封。信箱逐渐成为家长与学校、留守儿童与学校、教师与校领导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
五、注重对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注重对监护人的教育培训,每次家长会后紧接着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学校向家长、监护人传递新的教育理念,向家长、监护人宣传正确的亲子沟通方式,特别是引导老一辈监护人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通过开展家长和监护人班会,有效提高监护人的素质,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
六、举办留守儿童兴趣活动
为了培养留守儿童的特长和技能, 不断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学校专门设置了体育、音乐、英语、书法、科技制作、科学实验为主的兴趣小组,并配备专门老师进行指导,让留守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参加相应的兴趣小组。学校每学 期举办一 次留守儿 童参加的 各种兴趣 小组活动 ,届时,每位留守儿童都可以对自己平时所学、制作的成果进行全面展示。
七、鼓励留守儿童寄宿制
父母外出打工后, 农村留守儿童被留在家里或由祖父母或由亲戚、邻居代为照管,从而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有效约束和管教而养成行为放任自由, 不服从管教等不良习惯。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不仅可以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集中管理和教育,督促其认真学习,防止他们不良行为习惯养成, 而且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的良好行为习惯。两家子乡中心小学高年级班主任轮流留校住宿,专门照顾和关心留守孩子,随时查看学生寝室,经常与寄宿学生聊天,关心饮食起居。从根本上消除留守儿童在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隐患。
八、不断强化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
寒暑假历来是学生安全问题多发期, 尤其是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安全更是令人担忧。为此,我校采取集中开展安全教育,利用班队课、红领巾广播站、家长会、监护人培训会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把预防溺水、交通事故、鞭炮事故、食物中毒、火灾、防雷击等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与家长、监护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让他们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度过快乐假期。
总之,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不仅是教育领域的问题,更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除了学校和老师无怨无悔地为留守儿童付出外,更要呼吁社会加强导向, 让我们共同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用爱心温暖他们幼小的心灵,为他们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生长空间。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焦点。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成长、成才的主阵地,必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作者所处学校虽地处吉林市昌邑区农村,但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积累了一定经验。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向前迈进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迅猛发展,外出务工的人数与日俱增,留守儿童一族日益庞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让我校所有留守儿童都拥有一个和谐幸福、快乐的生活、学习环境。保证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二、目标方向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2、留守儿童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4、使留守儿童们获得同学的关爱,教师的关爱,学校的关爱,社会的关爱。
三、具体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1、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包班教师。由包班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习困难的留守儿童学习。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诚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
3、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由校长牵头组织全体教师对留守儿童结对关爱,把特殊困难的留守儿童作为教师关爱的重点对象,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师帮扶对象:校长帮扶4名;副校长帮扶3名;主任、副主任帮扶2名;其余教师帮扶1名。每位留守儿童每学年至少50元的帮扶金。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代理家长”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班级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二)、要求教师随时转变角色,既当严师,又当慈母。作为教师,对留守儿童要给予特别的关爱,与他们交朋友,以热情的帮助,真诚的教诲迎取他们的信任,力争成为留守孩子们学习上的促进者,生活上的支持者,活动中的协助者,情感上的知心者,使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无忧无虑的生活,快快乐乐的学习。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帮扶计划中。
四、做好以下八项访问工作。(每一次访问都必须有详细、具体的记载。)
1、孩子出现安全问题时必访。
2、孩子情绪有变化时必访。
3、孩子生病时必访。
4、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必访。
5、孩子成绩下降或上升时必访。
6、孩子在家庭、生活上有困难时必访。
7、孩子出现频繁迟到、早退时必访。
8、孩子出现厌学时必访。
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组建珠街镇中心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黄杰(中心学校校长)
副组长:张成元赵荣玖(中心学校副校长)
成员:郭正刚黄光富倪先艳杨大勇姜照发黄启仙 李凤江王琪莲娄玲周忠贵各完小校长
总之,为了让每一个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人人自立自强,作为学校,力争为他们创造一片美丽的蓝天。
广南县珠街镇中心学校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父母为了谋生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
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却把他们的幼小子女却留在了
农村家里,导致孩子与父母相伴的时间甚少,成为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留守儿童。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呢?
一、了解留守儿童概况和联系方式
作为班主任要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数目、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
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联系方式。把自己的的电
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
二、给留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
班主任要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分类,具体分析学生的学
业情况和生活概况,制定帮扶计划、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让他们感觉到老
师对他的关怀。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做好家访工作
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平时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
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代
理家长”。
四、对留守儿童以包容心
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引导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有时会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这时班主任不能一味责备,应该
采用别谈心法与“留守儿童”谈心,说明道理,正确引导他们走出迷区。
五、关注留守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开设心理辅导课,开展心理咨
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
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
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而言之,作为班主任要更加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生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关爱
一、留守的含义及留守儿童的表现
何谓“留守”?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抛家弃子”大量涌入城市,开拓自己崭新的天地。其子女或留给老人照料,或托给亲友管护。这些被留下来的特殊“人群”,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现在一说到这些留守儿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无不长吁短叹。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不妨先来看看他们在学校的种种表现:
1.养成教育差,自理能力弱
2.缺乏亲情关爱,陷入情感饥荒
3.不思进取,人生理想普遍不明
4.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性格孤僻乖张,逆反心理强,厌学情绪浓,辍学现象严重
二、留守儿童不良表现产生的根源
1.由于父母大多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少关爱
留守儿童一般都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隔代抚养的,也有少数是委托兄弟姐妹或亲戚抚养的。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得不到足够关爱,所以生活的自理能力非常差,生活习惯不好,缺乏必要的个人卫生常识和习惯。
2.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或经商,家长和孩子缺少交流沟通
因缺少交流沟通,家长不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孩子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受到什么委屈等都一无所知,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空白,造成父母与孩子感情上的疏远。
3.学校在留守儿童的管理方面,处于被动和尴尬的困境中
由于这些学生的实际监护人多为祖辈,平时缺乏与学校和老师的交流沟通;而父母又远在他乡,和学校也缺乏配合,因此根本无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齐抓共管”。而家长对学生的衡量,也最终简化为学生的成绩单,从而不能以科学正确的态度对留守儿童作出评价,更谈不上什么合理的指导。
4.隔代教育模式,不能适应学生在新的条件下对社会发展的认知和需求
个别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教育孩子时不分青红皂白,动不动就打骂孩子,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孩子极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从而迷失自我,误入歧途。
三、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
针对以上情况,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想对此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1.应多关心孩子
家长有责任和义务从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孩子,呵护孩子,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教师要增强责任感,具有爱心,不仅要在学习上给予帮助,还要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关心帮助,成为他们真正的良师益友。
2.做孩子的朋友
家长在孩子面前不应摆架子,与孩子谈话不要居高临下,而应以朋友般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当好孩子的保护神和贴心人。在学校里,班主任老师就是这些留守儿童最直接的管护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作用,打开他们的心扉。
3.注意教育方法,以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用理解代替惩罚,以赞赏取代指责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对孩子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是理所当然的,但应讲究方法,不然好心会办成坏事。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既不能迁就,也不能简单粗暴,而应本着严而有格、宽而有度的原则,在正面教育的前提下,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4.关注心理健康,强化法律意识
针对留守儿童暴力倾向和犯罪几率的扩大,班主任还要着重关注其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首先,要随时跟踪调查了解情况,把相关信息及时整理成档案,上报学校,以备查阅;其次,还要与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密切联系配合,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解决;再次,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校或班内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和法律知识讲座,帮助留守儿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甚至还可以聘请心理学教师和专业的法律界人士从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情绪调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较为专业的指导。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工在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辛勤劳动和默默奉献的时候,我也想呼吁人们: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是离不开家长的教育的。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成了摆在基础教育当前有待探讨、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成了我们广大教师心头的万分忧虑和肩头的千斤重担,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儿童吧!不要弄丢了我们的孩子!
【2024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初中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11-08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总结10-15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09-13
五里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06-25
2007年关爱留守儿童及流动儿童工作总结12-04
六年级班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06-29
关爱留守儿童报道06-12
关爱留守儿童机制11-09
留守儿童关爱项目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