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岗位职责的设计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会计岗位职责的设计(精选8篇)

会计岗位职责的设计 篇1

第一节 企业会计组织机构的设计

一、企业会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形式

1、会计与财务合并设置形式:中小型企业

2、会计与财务分别设置形式:大中型企业

二、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职责设计的原则

1、适应性:设计应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特点、管理要求相适应,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生成、加工和传递真实可靠、及时有效

2、系统性: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会计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机构是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在设计时不仅应充分注意会计工作的业务流程等组织环节及其岗位责任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还应注意会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业务部门之间岗位责任的相互联系,使其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和会计岗位责任制系统

3、责权对等:在设计会计岗位责任制时,必须明确规定每一位管理者应付的职责,并相应的赋予其一定的权力,做到有职必有权,有权必有责,权责对等

4、控制性:通过在经营的关键环节设置必要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便有关人员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责任制具有必要的查错防弊功能,并形成一套对企业经营全过程、全方位有效的监控系统

控制手段主要包括会计记录、核算、分析、稽核和报告等

5、效率性:设计必须体现精简、高效的要求,防止岗位重叠、人浮于事,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和低效率的工作环境

会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应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基本前提

第二节 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内部分工的设计模式

一、总会计师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以总会计师为领导,以会计部(或处、科)经理(或处长、科长)为主管,以审计部(或处、科)为专职监督部门的一种会计工作的分工模式。一般适用于大中型、单独设置总会计师岗位、会计与财务分设的企业。

二、会计部经理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以会计部经理为领导的一种会计工作的分工模式。一般适用于中小型、不设置总会计师岗位、会计与财务分设(或不专设财务管理部门,并将有关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会计部的附带职能)的企业。

三、财会主管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以财务与会计主管为领导,并且通常只设财会主管、会计和出纳等少数几个岗位(甚至只设会计与出纳两个岗位)的一种会计工作的分工模式。一般适用于小型的会计与财务合并设置的企业。

四、总会计师(或会计部经理)领导下的分散核算形式:以总会计师为领导,下设财务、会计、审计部主管,并将一些成本业务核算或者明细核算工作交由分厂(或车间等部门)完成的一种会计工作的分工模式。

第三节 小型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的设计

一、小型企业会计组织机构设计

(一)特点:通常将会计与财务合并设置为一个部门或成为某部门下属的一个子部门。当财务与会计业务量稍大些,并且财务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和重要时,也可单独设置会计部门,并在会计部门内部进行简单分工,财会机构一般设置为“科”或“室”。

(二)会计岗位设置:通常设置会计主管、出纳、明细帐会计、总账会计等岗位,并配备财务会计人员2至6人。

(三)会计机构运作要求:

1、分清出纳与会计、总账与明细账、应收应付往来账与总账、管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人与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的人的职责范围,并由专人分别任职

2、设置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按部就班进行账册的登记、计算,不能随意变更凭证传递程序,以保证会计记录的完整、系统

3、要配备代职人员,以便在会计、出纳临时离开工作岗位数天时,能由其接替,以保证连续处理会计的记录及其他业务

4、要经常进行账册记录的核对工作,以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5、要由精通会计业务的人担任管理部门主管,以监督各项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小型企业会计岗位职责的设计

会计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项会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个会计工作岗位或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工作责任制度

1、会计主管岗位基本职责和要求

2、出纳岗位基本职责和要求

3、总分类帐会计岗位基本职责和要求

4、明细分类账岗位基本职责和要求

一、大中型企业会计组织机构的设计

(一)特点:适宜采取会计与财务分设模式

会计法规定: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二)会计岗位设置:“一岗多人”现象较为普遍,通常配备6到60多名财会人员。

(三)会计机构运作要求:

1、总会计师职责制,由总会计师领导下的分散核算形式,并组织领导本企业的财务与会计的管理工作

2、财会主管负责制,在总会计师领导下,负责本企业的具体财会工作,组织开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二、会计岗位职责设计

1、总会计师: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主管经济核算和财会工作的负责人。必须由具有五年以上财会管理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担任

2、会计部经理:必须由具有三年以上会计管理经验的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担任

3、财务部经理:

4、出纳岗位

5、材料核算岗位

6、存货核算岗位

7、固定资产核算

8、职工薪酬核算

9、成本费用核算

10、往来结算岗位

11、总账报表岗位

12、资金管理岗位

13、利税管理岗位

14、稽核

15、档案管理

16、会计电算化岗位

企业集团是由母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组成的企业联合组织。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但企业集团本身不是法人,母公司(或子公司)下属的分公司和分支机构也不是法人(但可以采用独立核算或非独立核算形式)。

企业集团的主要特点包括:规模大型化、经营多样化。在设计上要考虑资本国际化的特点。

一、会计组织机构的设计

(一)与大中型企业会计机构设计的相同点

采取会计与财务分设模式或合并设置形式,并在其内部设置相应的机构和岗位。

(二)与大中型企业会计机构设计的不同点

需要在母公司(或子公司)下属的分公司和分支机构设置财会部门。其中,子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的财务会计部门,应在业务上受企业集团总部的财务会计部门的指导。

(三)会计机构运作要求

集团公司对下属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的控制,一般可采用协议控制、派人员控制、会计制度控制等单一方式或各方法结合方式。其会计机构的运作关键是要统一,如统一核算体制、统一考核标准、统一记账币制等,使各分公司及分支机构的会计资料具有可比性。

二、企业集团会计岗位职责设计

与单体公司会计岗位职责的设计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单体公司会计岗位职责都应在企业集团会计岗位职责设计中得到体现,同时还应增设反映整个集团公司中非独立核算的分公司、其他分支机构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岗位职责及其财务分析的岗位职责;资金调度与监督的岗位职责;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岗位职责;税务策划的岗位职责等。

企业集团会计岗位职责设计的特殊要求:

(一)日常会计核算和合并财务报表方面

1、制定总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的会计核算制度和实施规则

2、指导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的日常会计核算,加强有关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3、核算有关业务的内部成本,明确各有关责任中心的经济责任

4、收集和审核子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的个别会计报表,汇总编制总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的汇总会计报表,并编制整个企业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

(二)税务策划方面

1、收集和整理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所在地(或国家)的各种税法规定及其变更情况

2、分析各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所在地(或国家)的各种税法的实施状况,确定各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在筹建和经营过程各阶段的税务筹划内容、重点和方法,统筹和指导各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各种具体税种的纳税筹划工作

3、协助(或代办)各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各种税款的计算、申报、缴纳、扣缴、退税等事项

4、制定和调整内部转让价格和资金使用费用率

5、汇总和分析各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纳税情况等

(三)预算管理方面

1、确定总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的预算管理办法和具体实施措施

2、指导和归集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的各项业务预算,并汇总编制总公司的整体业务预算

3、指导和归集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的各项资本预算,并汇总编制总公司的整体资本预算

4、汇总编制总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的各项筹资预算

5、汇总编制总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的各项财务预算

6、具体组织实施财务预算的执行,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并进行有效的监督

7、分析和考核财务预算的执行结果

(四)投资管理方面

1、收集分公司、其他分支机构和总公司有关部门的投资需求和意见

2、组织调查和预测企业集团有关项目的投资环境,参与各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3、安排和落实已定投资项目所需资金

4、跟踪分析和监督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

5、分析已完工并交付使用的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并提出调整意见

(五)资金调度、监督和其他财务分析方面

1、综合分析各分公司、分支机构的资金占用、使用情况及其效益

2、调查和分析各分公司、分支机构所在地区(或国家)的金融环境和法律环境等

3、按总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的资金需要量合理筹集资金,并有效的分配和调度资金

4、监督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各项资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5、协助(或代办)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对外借款及其偿还事项

第六节 内部核算下会计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的设计

一、会计组织机构的设计

(一)内部核算下会计组织机构的特点:

为加强企业资金调度能力,考核企业内部各责任部门的业绩,在大中型企业中,通常要建立企业内部的核算体制,如设立内部银行、内部结算中心等。提高下属部门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企业内部银行或内部结算中心适用于具有较多责任中心的企事业单位。

(二)内部核算下会计岗位的设计

当内部银行(或内部结算中心)会计组织机构设立时,需要企业划小核算单位,增加核算层次,需在企业内部核算制下设责任中心或责任部门,并配备专职的核算人员,建立相对独立的核算制度和在内部银行分别开设账户,遵照一定的核算程序进行往来业务的结算和资金运用的核算及控制。内部核算机构的两种设计方式:

1、在企业财会部门内部附设结算中心,它适用于规模小、分支机构少的企业;

2、在企业内部设立内部银行,它适用于规模大、分支机构多的大、中型企业。

(三)企业内部银行结算(或内部结算中心)的内容

取决于企业对各部门的财务管理方式和各部门的经营特点。

1、对生产性经营单位,应核算其资金、成本、收入、利润

2、供应部门主要核算采购成本、内部利润、采购费用

3、生产部门主要核算生产成本、制作费用

4、销售部门主要核算货款结算、销售成本结转、销售费用和内部利润

5、职能科室主要核算经费

6、后勤单位主要核算营业外支出、福利费

7、其他设计结算范围的事项

二、内部银行会计岗位职责的设计

1、结算存款岗位

2、资金投放结算岗位

3、储蓄岗位

会计岗位职责的设计 篇2

一、对应会计账务处理工作岗位的课程

对应会计账务处理工作岗位的课程应包括:《会计基础与实务》、《行业会计》、《会计核算手工实训》、《会计核算电算化》、《成本核算实务》、《成本核算实训》等课程。《会计基础与实务》主要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对企业发生的基本经济业务进行规范核算的岗位能力;《行业会计》主要培养学生进一步对诸如商业、工业、服务业等企业发生的具体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岗位能力;《会计核算手工实训》以商业企业经济业务为例,培养学生手工完成制作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的职业技能;《会计核算电算化》主要培养学生运用财务软件,完成对企业的记账凭证制作、各种账簿登记和会计报表编制的岗位能力;《成本核算实务》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成本核算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工业企业的成本进行核算的岗位能力;《成本核算实训》以工业企业经济业务为例,培养学生完成原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的归集分配并编制成本报表等的职业技能。

二、对应处理涉税事项工作岗位的课程

对应处理涉税事项工作岗位的课程应包括:《纳税基础与申报》、《税务筹划》、《纳税申报软件实训》等课程。《纳税基础与申报》培养学生能正确计算各税种的应纳税款并完成纳税申报的岗位能力;《税务筹划》培养学生在合法的前提下对企业各税种进行简单的纳税筹划的岗位能力;《纳税申报软件实训》分别以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服务企业为例,培养学生运用网上模拟报税软件完成纳税申报的职业技能。

三、对应财务管理工作岗位的课程

对应财务管理工作岗位的课程应包括:《出纳实务》、《财务管理与分析》、《财务管理实训》等课程。《出纳实务》培养学生对各种款项的收支进行管理的岗位能力,包括点钞、验钞、资金清查、结算方式的应用和各种票据的管理;《财务管理与分析》培养学生能正确选择资金筹集方式和参与投资项目的决策并管理好企业各种资产的岗位能力;《财务管理实训》以上市公司财务资料为例,培养学生完成投资可行性分析并制定资金筹集计划、撰写投资报告等职业技能。

四、对应基本审计工作岗位的课程

对应基本审计工作岗位的课程应包括:《审计基础与实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审计软件实训》等课程。《审计基础与实务》培养学生运用审计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完成对企业基本的账、证、表进行单项审计的岗位能力;《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培养学生进行内部监督和对被审计单位发生的具体业务进行综合审计的岗位能力;《审计软件实训》以企业财务资料为例,培养学生运用审计软件完成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审计的职业技能。

五、以《纳税基础与申报》为例的教学设计

完成课程的设置仅仅是良好的开始,如何对课程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使其与会计岗位能力要求相匹配也是关键因素。因此,任课教师首先要明确各门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然后根据各岗位创立对应的训练项目及其训练手段,最后由学生完成岗位能力训练项目。本文以《纳税基础与申报》为例进行基于岗位能力的教学设计(见下表),其他课程的教学设计可参照进行。

会计岗位职责的设计 篇3

关键词:高职 财务会计 财会岗位 课程设计

《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是该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参加国家初级会计技术资格考试的重要基础,是会计知识最丰富、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结合最紧密,也是运用职业判断最多的课程。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熟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等政策法规进行企业日常会计实务的会计处理能力,使学生具备学习后续专业基础的能力,并有助于获取会计从业资格及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但是在现有大部分高职会计专业中,财务会计课程仍采用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课程模式,致使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1 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设置现状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也不断调整,试图突破“压缩型本科”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道路,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仍没有完全突破学科型传统教学模式,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课程具体教学设计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不一致,致使理论和实践相分离。《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设计应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已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和统计核算岗位培养具有相应专业能力,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一线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而在实际教学设计中,却存在与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的现象,或是定位偏高,导致选取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匹配;或是目标偏离,以讲授知识或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应试为主,忽视财务会计岗位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定位偏高,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教学所占用学时数较多,一般每门课程持续近一学期,实践教学一般在理论课结束之后集中一到二周之内完成,学时数较少,教学实施的结果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是理论讲授够用即可;目标偏离,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自为阵,人为地割裂了二者之间的联系。理论知识只注重于以讲授知识或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应试为主,与实践教学在结构上缺乏关联性和系统性,不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合和转化,课程的教学设计就不能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2 教学模式改革并不理想,仍然没有完全突破“压缩型本科”的学科型教学模式。虽然目前各高职院校均在根据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调整、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更能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但由于《财务会计》课程是该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参加国家初级会计技术资格考试的重要基础,而且大部分教材的编写都是以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制度为依据的,所以该门课程的知识性较强,需要记忆的内容多。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大部分院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只是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删节了部分较难的理论知识,并没有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没有让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完成对于将来所从事工作的认知,致使学生真正走上会计岗位后,感到无从下手,无法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转化。

2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按照财会工作岗位设计教学的理念和思路

2.1 课程设计理念。《财务会计》课程的设计以中小企业会计人才质量规格要求为标准,以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手段,注重与职业资格考试相衔接,实现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2.2 课程设计思路。深入企业调研,确定会计主要工作岗位设置;以岗位职责为中心解构和重构课程内容;把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成不同的工作情景进行教学;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为主要考核依据,以适应岗位为目标形成课程体系。按照突出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新组织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项目、案例、讨论、实训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积极开发以真实单位业务为基础的案例教学,用案例促进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同时满足学生实践需求,力争与会计实际工作“零”距离。

3 课程按照财会工作岗位设计的具体教学内容安排

3.1 出纳岗位。通过学习库存现金的管理,库存现金收支的程序,库存现金结算的核算,银行存款的管理,银行存款的核算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的理论知识。具备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处理现金收付业务和银行结算业务,进行日记账的登记、审核,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专业技能。

3.2 财产物资岗位——存货核算。通过学习存货的内容,存货成本的确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原材料核算,周转材料核算,委托加工物资核算,库存商品核算,存货清查,期末计量,跌价准备,原材料、周转材料收发业务,材料减值准备计提业务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具备正确运用存货计价方法进行计价,准确计算存货成本,进行存货核算和计提存货减值的专业技能。

3.3 财产物资岗位——固定资产核算。通过学习固定资产确认,固定资产计量,固定资产卡登记,折旧计算,折旧处理,后续支出账务处理,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处理等理论知识,具备确认固定资产,对其进行正确分类,能够对初始成本计量和后续计量及核算,掌握固定资产处置账务处理等专业技能。

3.4 财产物资岗位——无形资产核算。通过学习划分研发支出,计算摊销和进行账务处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具备确认无形资产,正确划分研发支出并进行会计处理,能够对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及处置进行会计处理的专业技能。

3.5 对外投资核算岗位——其他金融资产。这部分主要学习划分金融资产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能够准确确认金融资产,对公允价值计量、成本计量方法准确运用的专业技能。

3.6 对外投资核算岗位——长期股权投资。该部分主要讲授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使用,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及期末计量核算方法,学生应具有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及期末计量等情况进行账务处理的专业能力。

3.7 销售核算岗位。本岗位学习的内容有:填写增值税专用发票,核算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及税金,审核并填制相关凭证,登记相关账簿,委托代销商品的会计处理,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销售处理等。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有:掌握各类销售业务流程并能正确核算相关收入、成本、费用;能填制并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并登账。

3.8 往来核算岗位。本岗位学习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的核算,正确处理各项往来款项的理论知识,具备掌握企业往来款项的主要内容、基本分类及其核算方法的专业技能。

3.9 职工薪酬核算岗位。本岗位要学习关于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的核算的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后能够完成对职工薪酬具体内容及核算方法的实际操作。

3.10 资金核算岗位。本岗位需要学习以下内容:接受现金资产投资和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的核算方法,增资、减资核算,资本公积的核算,借款及发行债券的核算等。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有是掌握企业资金筹集的渠道和方式并能进行正确业务处理。

3.11 总账报表核算岗位。本岗位要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进而具备独立编制财务报表的专业能力。

4 课程按照财会工作岗位设计教学的特点

在财务会计课程中按照会计岗位实施教学设计,使学生意识到无论什么岗位都需要掌握必要账务处理技能,具备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够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进而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会计计量,这些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必须具备会计基础理论和实务知识,进而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改变以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

按照岗位实施教学,使本课程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各岗位的学习内容直接针对某一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具备岗位技能就能胜任该岗位的工作,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同时使教学具有真实感,学生更能清楚会计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对就业环境的适应。

参考文献:

[1]侯丽平.对高职高专财务会计教学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2]程艳.浅谈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

[3]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协作委员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G].2010.

会计岗位职责的设计 篇4

算方法

成本会计岗位职责 负责目标成本的预测、搞好成本费用的控制、核算及分析工作 2 负责成本费用指标的分解 3 负责库存材料核算及本科室凭证稽核工作 4 负责职工工资分配与核算业务 5 负责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报表及报表附注的编制、审核、打印,并按时报出。6 负责物管库物资、库存商品的管理、检查、盘点工作 7 负责管理报表的编制、审核、打印及上报工作

工业会计成本的核算方法:/产品数量=成本

相关课程:会计做账报税全程班 会计职称培训 外贸会计实务与出口退税班 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 人力资源职业资格培训 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培训 报关员培训 ISO9001/14001内审员培训

大家知道学会计知道的好处吗?或者说做一名会计的好处。从就业和前途方面讲起:会计这样的工作不费体力、属于办公室工作,特别的适合女孩子从事。还有会计、说白一点就是管帐,管钱,统计、习惯了、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也有帮助.对于企业来说财务属于龙头。而且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大小小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有企业有公司,当然也就必须要有会计啦!

一:培训对象:

1、有会计基础知识无会计成本核算经验以及补熟悉税法的人员

2、会计类专业毕业生或高年级在校生

3、应聘单位要求具有成本会计实际工作经验而你却不具备的人员

4、应聘单位要求具有纳税实务工作经验而你却不具备的人员

5、相了解税法和会计成本核算的企业经营管理者

6、学过本校会计做账报税全程的学员

二:培训内容:、成本会计核算: 1.课程从管理应用的角度出发,以工业企业模式为主,系统讲解成本会计的内容。结合大量案例使你能快速掌握企业成本系统,分批成本法、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标准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成本差异衡量等成本会计的内容。2.成本计算,成本预算与控制、成本费用报表及分析等。、纳税实务: 1.税收概述 2.税收制度概述 3.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4.税收征收管理概述 5.税务会计的基本概述 6.流转税 8.财产行为和资源税 9.附加税10.各项基金税费 11.国税网上申报 12.地税网上申报 13.税收筹划

三:培训方式: 1.手把手、互动式教学: 2.以企业实际使用的凭证、账本、会计报表、税务报表等表格资料为教具: 3.以做为主、以讲为铺、少说多练、强调使用。4.授课过程中穿插大量实例操作体验、突出重点、注重使用性、可操作性:

四:培训特色: 系统全面、学用结合:为中级职称和注册会计师考试打基础:既学习现代成本会计和税务知识的内涵,又了解常州企业生产实践。

五、收费标准:学费1580元,教材费实收。

浅析企业会计主管的双重职责 篇5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战略管理, 技术创新与生产管理、营销与物业管理、财务管理、组织创新与人才管理、品牌与服务管理和质量管理等诸多方面。企业的财务管理可谓重中之重, 财务管理在很大的程度依存于会计管理工作, 会计主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管理工作的优劣。因此, 有必要对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进行探讨。人们一般赋予会计主管人员过多的会计技术职责, 而对会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这已成为企业乱账的一个重要根源。

1 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

会计管理是企业的一种内部管理活动, 即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监督行为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管理, 包括对会计人员的权限和职责、会计凭证、会计过程、会计质量以及会计监控等各个方面的组织和管理。这种内部的会计管理主要是通过人员管理和制度管理来进行的。

企业会计管理的目的是约束和规范企业的各项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最终实现会计目标。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1]:

(1) 建立和实施企业的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和方法, 设计和实施会计信息处理程序;

(2) 进行会计岗位分工, 制定会计岗位责任制;

(3) 进行会计专业人员的聘用、考核、轮换以及奖惩等;

(4) 建立、实施和检查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制度;

(5) 检查企业的各项会计工作质量;

(6) 对企业会计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过程控制;

(7) 建立企业的会计内部稽核制度;

(8) 建立、实施和完善会计报表审核和分析制度;

(9) 组织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培训等。

加强企业会计管理, 可以使会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保证会计工作无盲点和漏区;可以使企业的会计政策清晰具体、程序规范严密、大大减少随意性和人为因素的干扰,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以使企业的内部控制落在实处, 切实防范会计风险;可以促使企业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 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 会计管理工作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会计主管的安排

会计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依赖于管理体制建设, 管理体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会计管理人员的设置和安排。

企业只要有一个以上的会计人员就会存在管理的问题。因为只要有两个人, 就会有分工, 就会有协调, 就会有矛盾, 就会有制衡。如果两个人是完全平行的, 那势必导致工作的混乱。为了实现企业整体的会计目的, 企业就必须设置一个领导和指挥的次序, 实际上就是安排会计主管人员。

会计管理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 会计主管人员的设置尤为重要。如果会计管理人员不懂会计技术, 这种管理工作就很难深入到具体的业务协调和指导层面上去, 甚至连具体会计业务工作量的大小也无从判断, 就容易偏听偏信, 当然也就容易受到蒙蔽, 这实际就形成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这种情形在实际工作中少见, 但是确实存在, 主要是因为企业很难在会计人员中选拔出优秀的管理人员的缘故。这样做的效果往往不很好, 因为没有从事过具体会计工作就很难做到对会计工作的真正理解和把握。因此, 要实现企业会计工作的科学化和高效化, 就必须实施有效的会计管理, 就必须安排有效率的会计管理人员。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 要形成科学的会计管理价值观, 即如何来看待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传统的价值取向认为会计工作是企业的一项辅助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 企业的会计主管往往对上级把自己视为会计专业人员, 对下级把自己视为带头干活的, 这种思想使得会计工作与管理工作脱节严重, 使得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不能系统地开展起来, 导致对会计主管人员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地位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科学的会计管理价值观认为, 会计管理是必要的, 有价值的,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地位非常重要。会计主管不仅仅是承担具体的会计工作外, 而更应担负大量的管理职能[2]。

3 企业会计主管双重职责的冲突和协调

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会计主管人员应该是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具体承担者, 会计管理的质量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也影响会计工作的成本和效率。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各级会计管理人员的的素质、能力和敬业精神。企业作假的根源主要在于企业诚信的缺乏, 治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但会计乱帐的根源却完全是缺乏会计管理的结果。因此会计主管应该在承担一定的会计技术职责的前提下, 勇于承担会计管理责任, 做好会计管理工作。

相应的会计技术和会计管理职责是会计主管的两项基本职责。这两项基本职责有分工、有协调, 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在实践活动中, 我们经常看到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冲突, 会计主管人员往往是顾此失彼, 绝大多数情况是重技术、轻管理, 重业务处理、轻业务管理。因此会计主管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会计工作在企业各项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己在整个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使两项基本职责都能成功实现。

会计主管除了要更新观念之外, 还要转换行为方式, 努力实现由单一的技术性人才向管理技术型人才转变。要实现这个目的, 会计主管要补充基本的管理知识, 要能够有效地和上级沟通, 有效地指挥和安排下级的具体会计工作。会计主管要培养战略眼光和全局观念, 即使行为上不能从具体的事务中完全摆脱出来, 思想上也必须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完全摆脱出来。会计主管要深入了解企业业务经营的特点, 把握企业业务的规律, 使得会计核算的整体思路和构想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会计主管要提高专业知识的深度, 拓宽专业知识的广度, 增强专业指挥力和理解力, 努力树立技术权威和管理权威。

所有这些都对会计主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因为在这两项基本的职责中, 会计技术职责是基础的职责, 是第一位的职责, 没有专业的后盾, 会计管理职责就成为了空中楼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主管的上级和下级期望会计主管发挥的主要职责却是会计管理职责, 上级期望通过会计主管提高会计效率, 降低企业成本, 下级期望会计主管公平, 有效和科学的指挥和领导, 因此会计主管的管理职责成为了会计主管的首要职责[3]。如果一个会计人员没有管理愿望和管理能力, 即使专业能力很强也不应该被任命为会计主管;反之, 管理能力很强但专业素质不高, 也无法实施有效的会计管理, 也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会计主管。优秀的会计主管必须能够身兼二任, 成为既通晓技术又谙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摘要: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 财务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现。而财务主管人员的职责和作用应如何界定, 成为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对会计管理工作实现的重要因素—会计主管的职责, 进行分析, 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双重职责,会计管理,企业会计主管

参考文献

[1]卢静.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J].会计之友, 2008, (12) :52-53.

[2]徐光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 2007, (12) .

会计岗位职责的设计 篇6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 岗位教学法 岗位工作任务 崗位能力

一、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岗位教学现状分析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作为中职会计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训课程之一,多年以来该实训课大多一直采取的是单人全过程综合实验,即要求每个参加实验的学生必须把经济业务按实际会计工作的要求独立地操作一遍,最终把证、账资料装订成册,并出具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突出训练了学生的各项所学会计技能,比较全面,强调的是个人的账务处理技能。然而这样的模拟实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

(一)实践教学方式脱离实际,缺乏岗位能力培养

以往的综合模拟是根据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模拟企业会计实务处理的教学形式。这些模拟实践教学仍以在实验室或教室里用习题式练习方式进行,往往是一个学生从建账到报表模拟完成所有岗位工作,与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相距很大。这显然与企业实际应用的信息化记账与管理流程不相符合。

(二)实践教学项目单一,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往的会计模拟实验的内容局限在会计核算上,对内部会计控制、银行结算制度、现金管理制度、企业财务制度等几乎没有涉及,难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的欠缺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

(三)实践项目以“静态”为主,缺乏动态过程

在企业中,一项经济业务涉及到的原始凭证在大部分时间下是以“动态”的方式分时到达的,会计人员需要审核原始凭证,根据会计核算要求判断相关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并判段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的时点;而且这种“动态”的过程,也给会计核算带来了多样性。而以往的综合模拟实训教材是“静态”教材,实训项目中所涉及到的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一次性发放给学生,学生只需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不需要判断编制该记账凭证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同时也缺乏账务处理时点和方法的判断,而这些判断能力是职业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因此,如何重构会计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紧要问题。

二、岗位教学法应用的意义

岗位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接触和感受一种近似于真实的环境和条件中进行实习的教学方法,是高等及中职院校财经类课程实践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的科学实施能拉近“学习者”与“工作者”之间的距离,甚至能实现二者之间的无缝连接,具有零距离的真实体验。

这种实训模式是在营造特定的仿真会计工作环境条件下,按照实际工作情况将会计岗位分为出纳岗位、资产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成本费用核算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分岗位意识和岗位工作认识程度,锻炼岗位核算工作能力,以提高其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能力。这种仿真度高的模拟实训,弥补了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一个人做到底,缺乏岗位概念的缺陷。在实训过程中,避免了“只是对课本业务的重复”,强调的是岗位间的分工与协作,强调各个会计岗位上的责任,实训的重点是岗位培训,实训内容来源于实际,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可从根本上解决从学生到员工转变难的这一课题。

三、岗位教学法的实施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

教学采用“角色扮演、岗位仿真”的实验教学模式。结合企业基本概况、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生产流程按照财务部人员设置和岗位分工,遵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采用分岗轮岗的方式,对中等规模工业企业的一个月的业务量进行会计处理,直至出具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

课程以一家中等规模的工业企业工作为背景,模拟实训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每组由4-5位学生组成,分别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在熟悉了岗位工作并掌握了相应技能之后,进行轮岗,使得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从事各个岗位,从而掌握并具备全面的岗位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1、实训在会计分岗实训室进行,桌椅布置符合分组要求,并设有“银行”、“税务”窗口,学生有明显的实际工作场所的感觉;

2、课程以会计岗前培训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担任不同的会计岗位角色,指导教师兼任银行和税务人员,对工作过程起到控制和监督的作用。

3、业务需要按照一定的内控流程进行办理,新类型的业务出现时,指导教师根据企业内控制度和人员分工,进行业务流程讲解。类似的业务再出现时,则不再讲解,由每组学生自行讨论完成。

(三)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安排在企业环境的多媒体实训室实施,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教学实训流程及内容,并且可以将学生个人电脑操作过程展示给全体学生进行观摩评价。

2、利用实物展台,增强实景效果

实训室内安装有投影仪、多媒体实物展台,教师可将实物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全体学生以便于学生的学习,也可将学生手工填制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物品进行展示、评讲和评比。

总之,通过岗位教学法的实施,学生可以增强对未来会计从业环境和岗位工作任务的认识,毕业后能尽快进入工作岗位的角色,并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叶韶娟.情景岗位教学法在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中的运用.广东教育,职业教育版,2013,(6).

[2]庞洪秀,王静维.项目教学法在高职会计专业分岗位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工程,2010,(25).

会计岗位职责的设计 篇7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职业岗位模式;实训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有别于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另一类型的教育,它以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具体地说就是要求高职教育应为社会培养、提供能“直接顶岗”的高素质劳动者。但由于种种原因,高职教育至今仍未摆脱计划经济时代教育管理体制的束缚,教学与实践联系不够,“直接顶岗”无法实现,很多毕业生毕业后无法就业或不能对口就业。

从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看,许多单位在实际招聘时最看重的是日常会计操作和工作经历,多数企业单位要求应聘的会计人员具有会计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我们的毕业生往往是动手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差,走上工作岗位不知从何下手,对会计职业岗位感到非常陌生,根本不能马上胜任工作。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在校时接受的实战练习不够,接触的企业实际业务太少。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日常教学仍然是突出理论、法规和制度学习,忽视岗位操作技能训练。学生学完所有专业课后,对会计岗位职责、任务、程序、内容、操作技能并没有熟练掌握,毕业后无法直接上岗,这肯定影响到学生就业。而会计职业岗位实训教学的优势就是使专业目标细化,体现以岗位能力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为本位。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职业岗位实训教学势在必行。

一、切合实际地划分会计职业岗位,明确各职业岗位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编写一套适合高职会计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实训教学的特色教材

(一)重新组合岗位实训课程

将会计专业主要专业课程: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按会计岗位重新组合,组合后形成下列职业岗位实训课程:出纳核算岗位、存货核算岗位、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核算岗位、往来款项核算岗位、筹资与投资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费用核算岗位、销售和利润核算岗位、税金核算岗位、总账报表核算岗位、财务分析岗位。

(二)明确各职业岗位的实训教学内容

出纳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中货币资金的核算内容和出纳会计实务的内容;存货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中存货核算的内容和财务管理中存货日常管理的内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核算的内容以及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内容;往来款项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往来核算以及财务管理中的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内容;筹资与投资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投资核算、筹资核算内容和财务管理中的证券投资的管理、筹资管理等内容;成本核算岗位主要包括成本会计以及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等相关内容;费用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费用核算以及成本会计中的相关内容;销售和利润核算岗位主要包括企业财务会计的收入和利润的核算以及财务管理中的本、量、利分析内容;税金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应交税金的核算以及纳税实务中的相关内容;总账报表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报表编制以及会计电算化中的账簿、报表等相关内容;财务分析岗位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中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的有关内容。

(三)明确各职业岗位实训教学要求

实训教学必须在接近或达到职业活动环境氛围中进行,并要突出体现“高标准、严要求、强训练、重实训”的特点,采用指导教师耐心教、学生用心学和亲自动手做的教学方法,并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训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如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客观公正、勤俭节约等方面的培养,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编写具有职业岗位特色的实训教材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环节,实训教材又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但从现状看,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按职业岗位来编写的实训教材极其匮乏,这与高职教育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要求不相适应,教材建设已滞后于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要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建设迫在眉睫。

二、培养新型实训师资力量

实验指导教师是影响学生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目前会计实验指导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生,他们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会计实践技能,且由于缺乏制度性的定期培训和后续教育,专业知识往往不能及时更新,其整体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加强实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校应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充实“双师型”师资队伍,就应加强专业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继续教育,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去挂职锻炼;聘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会计师到学校来做报告和讲座,或担任兼职专业实训课教师,以确保实训教学环节的实用性和前沿性,把企业里实际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和教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另外,还可以从基层单位招聘引进一批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师来担任正式教师或实训指导老师。

三、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善校内模拟实验流程

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加强实训的效果,除了课堂的理论学习与教师的引导外,实际操作与模拟效果源自于实践工作中的锻炼。由于财会工作的特殊性,基地建设与吸纳人员方面具有种种限制,而且效果并不理想,因而本文所指的基地建设不是传统意义的基地,而是校企共建的规范基地,并建设完全配套的企业操作系统,业务设置具有训练的针对性。

(一)在原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社会关系,再度合作创建几个多样化的、特色的实训基地

(二)参照各个实训基地的具体特点及实训要求对校内实验实训流程和环节进行重新设计

(三)应针对校外实训基地以及社会化、市场化、行业化和信息化等要求进一步完善、修订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计划,并充分协同实训基地督促执行

(四)进一步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各行业、企事业单位及专业协会等的信息沟通,充分做好信息、意见的交流、反馈和相应改进。

四、按职业岗位组织实训教学

通过各职业岗位的实训教学,使学生对各会计核算岗位做到会建账、能登账,能进行相关的财务报表分析,而且擅长电算化核算,使学生基本具备各会计核算岗位的职业能力。

(一)在校内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训

由于会计专业作为一门管理类学科,要在企业进行大规模较长时间的实训确实很困难,因而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必然成为专业实训的主要途径。各职业岗位的模拟实训,侧重于岗前培训,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与实际需要的差距,培养学生适应各种不同会计核算岗位的能力。在实训教学中,教师介绍过模拟单位的有关情况后,就要求学生完全以单位会计人员的身份进行实际操作,按照实训步骤有计划地完成实训任务。为了使学生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如同置身于某一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训的目的,学校应配备专用的会计实验桌椅、会计核算流程图、图章和其他专用器具,并根据企业财务部门的核算分工,将模拟实验室分为出纳、工资、材料、固定资产、成本等核算组。实训时,由学生轮流担任财务处各种职务,实现“岗位制+轮换制”的灵活有效结合,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战演习,走产学合作教育的路子

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严格、务实的企业化要求,弥补校内实验室实训环境的虚拟性、环节的单一性等缺陷,使学生切身体验到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职业化要求”氛围。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到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产学合作不仅是其实施的基本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可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因此,校、企共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是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径。

高职会计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办出自己的特色,而职业岗位实训教学就是这个特色的核心。只有加强实训教学的比重,改变实训教学的模式,才能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才能突出高职会计教育的特点,才能培养出既有一定的会计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操作能力,能够胜任基层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懿.浅谈高职教育职业能力模块化培养模式[J].科技广场,2008,(4).

[2]陈兆芳.高职会计专业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构想[J].财会月刊,2007.

[3]杨群.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式教学及其效果分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9).

基于岗位角色的会计实训探索 篇8

“市场经济的发展, 要求高等教育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对会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仅需要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 而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2010年9月, 财政部印发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在此发展规划的系列解读中指出:“会计学科是应用型学科, 会计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会计理论研究需要会计实践支持。”“在经济日益全球化背景下, 会计实务也愈加多样和复杂, 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更加迫切。为了加快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必须提升会计人才从学到用的转换速度, 缩小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之间的距离。”

为了使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法必须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紧密联系, 相辅相成。但高等院校传统的会计教学通常重理论轻实践, 所谓的实践教学往往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些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的机会, 如手工登记凭证、账簿、报表, 使用财务软件或者ERP管理软件进行账务处理等, 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陪衬, 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新形势下, 担负着人才培养任务的高等院校, 对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一批批既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 又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需要不断的探索。在高管等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比较薄弱的现实下, 应重点对会计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而会计实践活动的开展, 离不开一个关键环节, 那就是会计岗位。

《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 设置会计机构, 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目前, 我国财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等。不同会计岗位的职责、权限各有不同。由于高校会计教学忽视了会计岗位的要求, 没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理解会计各个岗位的职责、权利和相应的工作内容, 学生参加工作后难以顺利开展工作, 轻则不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 要在踏入工作岗位后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摸索, 才能适应工作环境;重则对于会计岗位的权限设置缺乏正确的理解, 出现会计处理越权、不合法等问题。

二、基于岗位角色的会计实训理论基础

自我效能是基于岗位角色的会计实训的主要理论基础。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 (Albert Bandura) 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 目前已成为教育界的一个关键理念。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效果的能力, 它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 直接影响到人们在执行某项活动的心理过程中的功能发挥。自我效能感强调认知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个体在实际活动中主体能力的发挥, 是构成自我的一个现象学特征。只有当学生认为特定的学习行为结果有价值且自己能够实现这一行为目标时, 才会积极投入这一学习活动。自我效能感不但影响学生学习目标的选择、努力程度和意志控制, 还会影响学生所选择的学习策略, 对其学习行为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从会计教学角度看, 学生的亲身实践, 对效能影响是最大的。通过一次次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成功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 不断成功则会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 这种效能感会泛化到类似情境中去。基于岗位角色的会计实训能使学生感性地认识和理解实际的会计岗位要求, 形成自己有能力胜任所承担的会计工作的认知, 因此将会更加主动、积极、进取, 其自我效能感与成就行为相互促进。

三、基于岗位角色的会计实训设计

基于岗位角色的会计实训, 核心是围绕会计岗位开展实训, 通过不同会计岗位的模拟实践使学生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流程, 更好地掌握会计理论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实践、积极的探索。在实训中教师应起到引领的作用。实训按三个步骤循环进行, 见图1。

(一) 主动体验的意愿

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能力, 包括学生的行动能力、专业能力、沟通及社会能力等。实训围绕培养学生相应职业能力这一总目标开展, 并设置分目标。在每一次实训课之前都设置相应的教学与实训目标, 并将这些目标明确告诉同学, 有意识的促成他们主动进行会计岗位实训的强烈愿望, 在强烈的愿望驱动下带着目标和任务有针对性地、主动地去学习和实践,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 实际体验

这是实训的核心环节, 是通过实训获得丰富的会计经验的过程, 具体分三步骤。

1. 进行会计分岗。

实训的前提是合理进行会计分岗。为了使岗位实训更具仿真性和实操性, 模拟进入一个企业单位, 在熟悉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账务处理流程的前提下, 组织学生讨论应设置的主要会计岗位以及各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经过学生们积极的讨论和研究后, 形成要设置的会计岗位, 并对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具体实训任务做出明确规定。企业规模不同, 会计岗位设置也不同, 一般按中等企业的规模来设置会计岗位。

2. 个体化会计岗位实训。

个体化会计岗位实训是让每一个学生分别同时模拟出纳、财产物资核算、职工薪酬核算等岗位角色, 按照各岗位角色的实训任务设置完成各个模块的实训。个体化会计岗位实训是共同模拟同一岗位角色的过程, 是对每个会计岗位进行模拟操作和体验的过程。为了提高实训的仿真度, 我们将实训设置为企业前来招募会计人才的情景, 实训是一个竞岗的过程。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实践后, 学生将各自的实验成果进行展示, 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竞争某一会计岗, 尤其是会计主管岗。竞岗操作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挑战性,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训积极性和实训效果,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加强。

3. 模拟企业会计团队的综合实训。

模拟企业会计团队的综合实训是在个体化会计岗位实训的基础上, 通过竞岗和自愿组合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几个实训小组, 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内设八个岗位的企业会计团队, 各会计团队成员按照岗位要求分工负责, 互相协作, 共同完成一个会计周期的会计业务处理。模拟企业会计团队的综合实训是一个共同学习和体验的过程, 这个过程既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基本知识、会计岗位业务和会计处理流程, 又能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三) 评价与反思

实训结束后, 教师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评价与反思, 要求他们明确表达对实训的感受及思考。各小组也要对实训情况进行总结归纳, 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分析, 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则不仅要评价学生实训的最终效果, 还要评价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态度和参与程度等。这一过程重点是引导学生对实训进行客观评价和深入思考, 成功和进步方面积极归因, 不顺利和失败方面要勇敢面对, 明白犯错是获得成功的基础等。通过评价和反思, 学生的自我效能更加趋于稳定。

四、基于岗位角色的会计实训对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总结

与传统的会计实验相比, 基于岗位角色的会计实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与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要求相吻合。

(一)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

对大学生而言, 业务能力不可能自发形成, 需要主动的学习才能逐步形成和提高。面对不同的会计岗位, 大学生要放低姿态, 从零开始, 在实践中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断的犯错和不断的成功能促成其不断的进步与成长。仿真度很高的模拟实训有助于消化理论知识, 形成难得的会计实践经验, 提升从学到用的转换速度, 缩小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之间的距离, 从而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

(二)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 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 把各种力量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 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等。基于岗位角色的会计实训能直接提高会计主管岗位同学的组织能力, 间接提高每个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训中, 每个岗位成员作为会计团队中的一员, 需要与其他岗位成员及时交换信息, 遇到问题更要共同努力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支持, 相互协作, 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每个成员都尽力做到不因自己的原因使会计团队的成果受影响, 从而形成强烈的主动沟通意识和团队意识, 进而为组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于岗位角色的会计实训, 遵循个性化、实践性和协作性等原则开展, 这些原则无一例外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个性化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个性化就是创造性的代名词, 没有个性, 就没有创造性。基于岗位角色的会计实训, 重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培养其自主的意识和独立的人格,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要鼓励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努力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实践性原则。

从主动体验的意愿, 到实际体验, 再到评价与反思三个步骤的循环, 无论是实训的目标、方法还是结果, 都离不开实践。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 要遵循实践性原则, 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和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的唯一标准。

3. 协作性原则。

要想有所创新必须学会与他人进行信息共享。人的创造性既是一种个人化的品质, 也是一种社会化的特征。实训中学生必须学会与他人相处, 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并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学会在一个既有竞争又有协作的集体中开展工作, 学会在与人合作中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全面推进会计人才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

[2].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 (1) .

上一篇:大学学生会考核制度下一篇:高中英语必修二2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