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社(精选8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Powerpoint中图像的绘制及相关的操作:文本框的应运和相关属性的修改、自选图形的编制与编辑操作;
2.掌握超级链接功能的应用、掌握动作按钮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想象思维、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自我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学生作品评价比较和赏析,培养学生鉴别、审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ppt文件、运用的视频文件、图片文件;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回顾Powerpoint的作品
通过提示,让学生回顾老师们上课时播放的多媒体,说一说:我们对老师的多媒体是一种怎样的评价(或者谈一谈我们在第一次见老师用这种方式上课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感觉)
——新奇、佩服。
2.展示案例,提出任务
展示老师的案例,需要学生按照案例完成作业。
3.提出要求:我们一起阅读课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先要求学生都打开Powerpoint软件,然后阅读一部分,练习一部分。老师一起指导阅读,并提出问题——有什么不懂的,自己能够完成吗?
能的部分,请个别学生演示;
不能的部分,老师讲解演示;然后学生练习。
依次完成后续的步骤。
相关问题集累如下:
(1)第28页,Powerpoint软件的打开;
(2)第29页,在图形上添加文本,更改字号、字体、及相关其它属性;
(3)第29页下面,为什么突然提到“想把两个圆角矩形叠在一起画成‘运动场’,却出现了问题。
(4)第30页,怎样将两个‘圆角矩形’变成一个整体。
(5)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第31页的中间的图,我们能够看明白吗?
(6)设置动作按钮,这可是老师们都没有用过后秘诀啊!能看明白第32页的图吗?比较一下它与‘超链接’的关系。
4.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5.学生保存提交作业,展示学生作业。学生相互评价。
课堂小结
下面就笔者与学生共同发现的2013年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部分瑕疵一一指出, 以就教于方家。
1.《散文诗两首》之《金色花》一文,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了“沭浴”一词。查《现代汉语词典》, “沭音shù, 沭河, 发源于山东省, 流入江苏省。”此处“沭浴” (shùyù) 不伦不类, 令人匪夷所思。查课文正文, “当你沐浴后……”可知“沭浴”实为“沐浴”之舛误, 洗澡义。真是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2. 同为《散文诗两首》之《荷叶·母亲》篇, 对于课下“菡萏”一词注释, 尽管近年来学界质疑争论声不断, 但教参编者仍抱定宗旨, 任你“口诛笔伐”, 我自“岿然不动”, 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对于原文“那一朵红莲, 昨天还是菡萏的, 今晨却开满了, 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一句中“菡萏”一词, 课下注释为“荷花”, 此注释原也并无错误,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如是注释, 并标注系书面语用法。但在上句中, 此注解并不恰当, 结合语境, 联系上下文, 此处当指荷花含苞未放, 似开未开之态。给课文词语作注, 非单纯解释词语, 而是要结合语境, 随文释义。其实“菡萏”作荷花含苞未开之态讲, 虽无权威工具书作证, 但也并非空穴来风, 应该说, 冰心先生此用法是受了清人李渔的影响。李渔在《闲情偶寄》之《芙蕖》篇中云“迨至菡萏成花, 娇姿欲滴, 后先相继, 自夏徂秋, 此时在花为分内之事, 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李渔以“芙蕖”总称莲的根、茎、叶、花、实, 明显“菡萏”与“花”是两个不同时期, 是“未开之荷花”。因此, 课本此处宜注为“菡萏, 本指荷花, 课文指荷花含苞欲放的情态”。
3.《虽有嘉肴》一课, 课下对“嘉肴”一词的注释亦令人费解, 该注为“[嘉肴 (yáo) ]美味的菜。佳, 好、美。”“嘉肴”一词注释并无不当, 关键是“佳, 好、美”是在注释哪个词呢?明显是说“佳”即“美、好”之意, 可原句中并无“佳”字。受此注影响, 学生在背诵默写中, 普遍将此句写作“虽有佳肴”了, 当然, 在现代汉语中也只有“佳肴”而无“嘉肴”一词也是学生普遍出错的一个原因。因此, 此注后半应改作“嘉, 好、美”。
4.《化石吟》一课也有瑕疵。该文系一首赞颂科学的现代抒情诗。诗歌分节, 节与节之间用空行隔开, 据此, 本诗共分六节, 即第一节共八句, 其余各节均为四句一节。现代诗虽格律较为自由, 但对于夲诗来说, 句式相对工整, 韵律和谐, 节奏感强仍是其鲜明特色, 节与节之间句数不统一已显得有些突兀。课后练习二为“……并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怎样的关系”。配套的教学用书与各种教辅资料均认为是前后照应关系。可事实上, 原文第二节与第六节并非照应关系, 第二节系分说之一部分, 第六节系诗末总说, 之间应为总分关系, 况且分析第二节与第六节之关系原也无甚意义。实际上, 第六节与第一节后四句系前后照应关系, 据此, 疑为课文第一小节分节不当, 即前四句应为第一小节, 后四句应为第二小节, 全诗共分七小节。这样, 全诗均为每节四句, 节与节之间协调一致。笔者比对了前几版教材, 均为四句一节, 全诗共七节, 并无六节之说。因此, 实为新版教材编校之误, 需修正过来, 这样, 课后练习二也落到了实处。
总之, 在教学中, 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观点, 使用教材的过程, 就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过程, 对教材的指瑕、商讨, 也应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一部分, 这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使用教材的过程, 就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过程, 对教材的指瑕、商讨, 也应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一部分, 这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教社2013年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编者虽做了较大修订, 后出转精, 但仍瑕疵多多, 现将部分瑕疵指出, 以就教于方家。
【点拨】 be from ...意为“来自……”,相当于come from;be from中的be要根据句子的主语来选用am, is, are,变疑问句时直接把be提至句首,变否定句时直接在be后面加not。例如: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你的笔友来自哪儿?
2. What language does she speak? 她讲什么语言?
【点拨】 就某种语言提问,要用what language。
3. I can speak English and a little French. 我会讲英语,还能讲一点法语。
【点拨】 a little是一个固定短语,意为“一点儿;少量”,含有肯定意思,一般用来修饰不可数名词;而little则含有否定意思,意为“几乎没有”。例如:I have a little milk. 我有一点牛奶。
I can speak little Japanese. 我几乎不会讲日语。
4. The pay phone is across from the library. 公用电话在图书馆的对面。
【点拨】 across from意为“在……的对面”,相当于on the other side of。例如:Is your house across from the post office? 你家在邮局的对面吗?
5. The pay phone is next to the library.公用电话紧挨着图书馆。
【点拨】 next to意为“紧靠……的旁边;贴近;接近”。
6. The library is between the restaurant and the supermarket. 图书馆位于饭店与超市之间。
【点拨】 介词between的意思是“介于……之间”,between可与and连用,表示“在……与……之间 ”。
7. —Where is the park? 公园在哪儿?—Its on the Center Street. 在中心街。
【点拨】 询问地点时,要用where。
8. There is a big supermarket. 有一个大超市。
【点拨】 There be ... 句型表示“某处有某人/物”,be用is还是用are,要与其后面的第一个词的单、复数形式为准。例如:There are 19 girls in our class. 我们班里有19名女生。
9. Isnt he cute? 难道他不可爱吗?
【点拨】 否定的一般疑问句翻译成汉语,意为“难道……不……吗?”,多用来表示提出请求或表示说话人的看法或惊异的情绪。在回答否定疑问句时,要注意应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用“Yes, +肯定结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用“No, +否定结构”;但Yes通常译为“不”,No通常译为“是的”。例如:
—Cant you go with me? 难道你不能和我一起去吗?
—Yes, I can. 不,我能去。
10. ... but at night he gets up and eats leaves. ……但是在夜里它起来吃树叶。
【点拨】 leaf是单数形式,其复数形式是leaves。
11. —What does she do? 她是干什么的?
—Shes a doctor. 她是一位医生。
【点拨】 询问某人的职业时,可用“What is / are ...?”,也可用“What does / do ... do?” 或“Whats ones job?”句型来询问。回答时,一般要用表示职业的名词来回答,即:“主语+be+表语(表示职业的名词)”。例如: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 What is your father? / Whats your fathers job?) 你父亲是干什么工作的?
—He is a teacher. 他是教师。
12. I wear a white uniform. 我穿着一件白色的制服。
【点拨】 wear与put on都有“穿”的意思,但wear是强调“穿”的状态,put on强调“穿”的动作。例如:Its cold outside. Put on your coat. 外面冷,穿上你的外套。
13. ... then we have a job for you as a waiter. ……那么我们就有一份适合你做的服务员的工作。
【点拨】 as是介词,意思是“作为……”。例如:He works as a reporter in the TV station. 他在電视台当记者。
14. —What are you doing? 你在做什么?
—Im watching TV. 我在看电视。
【点拨】 现在进行时表示此时此刻正在进行的动作,由“be(am, is, are) +动词现在分词(v-ing)”构成。常与副词now连用。当句子中有了look, listen等词时,也要用现在进行时。例如:They are reading English now. 他们现在正在读英语。Listen! Whos singing? 听!谁在唱歌?
15. How is the weather in Beijing? 北京的天气怎么样?
【点拨】 询问“天气怎么样?”,可用“Whats the weather like?”,也可用“How is the weather?”。例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re?=How is the weather there? 那儿的天气怎么样?
16. Thank you for joining CCTVs Around the World show. 谢谢你参加中央电视台的《环球世界》节目。
【点拨】 Thank you/Thanks for (doing) sth.意为“因(做了)某事而感谢你”。Thank you/Thanks for…意为“因……而感谢”,介词for后面可接名词、代词或动词-ing形式。例如:Thank you for your help. 谢谢你的帮助。
17. But everyone is having a good time. 但是每个人都玩得很高兴。
【点拨】 have a good time意为“玩得高兴;过得愉快”。例如:They had a good time in the park yesterday. 他们昨天在公园里玩得很高兴。
巩固练习
()1. I got an e-mail this morning. Its ________ my best friend John.
A. inB. on C. at D. from
()2. Theres ________ milk at home. We have to buy some this afternoon.
A. a littleB. littleC. a few
()3. —Excuse me, young man. Where is the park, please?
—Its across ________ the supermarket.
A. inB. onC. fromD. at
()4. There ________ a lot of rain in this area in August every year.
A. isB. wasC.areD. were
()5. —Excuse me. ________ is the park?
—Its next to the supermarket.
A. WhatB. When C. WhereD. Which
()6. —Isnt he a pilot?
—________. He is a reporter from CCTV.
A. No, he isntB. Yes, he isC. No, he is D. Yes, he isnt
()7. —________?
—Im a policeman.
A. What do you doB. What do you want to do C. What are you doing
()8. —Nancy, dont always ________ that old jacket. It looks terrible.
—But I think its cool, Mom.
A. wear B. dressC. put onD. take off
()9. ________ a teacher, John thinks that his main duty is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become better learners.
A. As B. ByC. About
()10. Look!Janes grandmother ________ with some aged people in the park.
A. dances B. danced C. is dancingD. was dancing
()11. —We are going go to have a barbecue in Nanshan Park tomorrow.
—__________.
A. Have a good time!B. Congratulations!C. Thats true!D. Thats right!
()12. —Thank you very much __________ helping me.
—Not at all.
A. forB. ofC. to
13. 請按各小题的要求转换句型,每个空格只准填一个单词。
Most people in France have learned English. (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 __________ have most people in France _________?
14. 根据汉语提示完成下列句子,每空一词。
你们的教室紧挨着图书馆吗?
Is your classroom __________ __________ the library?
15. 根据句意及所给中文提示或英文解释,写出句中所缺单词。
—Would you please put this box ___________(在……之间) the desk and the wall?
—No problem.
16. 根据句意,用括号内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There are a lot of _________(leaf) on the tree when spring comes.
17. Hows the weather in Bazhong today? (同义句转换)
________ the weather ________ in Bazhong today?
第一课 风儿吹呀吹
主题目标:
1、感受风的不同特征,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
2、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了解并体会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风的利用。
3、学习风车的制作方法,并通过玩风车感受到风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感受风的不同特征以及风的产生。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第1课时
课前准备:
1、制作风车的工具和用品。
2、收集一些可以表现风存在的物品:小手绢、羽毛、扇子、蜡烛等。
3、收集风与人们生活有关系的资料。
4、学生准备好画画用品。
第一课时主题目标:
1、感受风的不同特征,初步了解风的形成。
2、画出风的感受。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课,激发兴趣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水儿见它浪花起,云儿见它快快跑。风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风好吗?
二、找风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去游戏并观察
1、从哪些方面可以感受到风的存在?(树枝摇晃、红旗飘扬、手绢飘动、头发飞扬……)
2、风吹到身上是什么感觉?
三、造风让学生玩一玩吹羽毛、扇扇子、吹蜡烛等游戏。(体会利用空气流动产生风的原理)
四、画风刚才,我们不仅找到了风,还学会了制造风,现在就让我们来画一画风,看看谁的画最能表现风。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五、结束新课。板书设计:
风儿吹呀吹
风------------------------树枝摇晃、红旗飘扬、手绢飘动、头发飞扬 作业:画一画风,看看谁的画最能表现风。
第二课时
1、结合自身的经历,探究风在人们生活中的不同影响。
2、学习制作风车,感受风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风入课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说一说风好吗?
二、论风
1、你知道风的哪些事情呢?(散热、助燃、传播花粉、发电等)
2、风对人们有什么害处呢?(沙尘暴、台风等)
3、我们能不能治理沙尘暴呢?(植树造林)
三、玩风上节课我们做了吹羽毛,吹蜡烛,扇扇子的游戏。这节课我们再来做个风车玩玩。
1、教师指导学生看图,小组合作制作风车。
2、到户外玩风车。
四、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则谜语,你来猜猜看:谜语一:看不见来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飞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生猜:风)谜语二: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水见它浪花起,云儿见它快快跑。猜一猜,这是什么?(风)
师:对,就是风,今天主题我们将要去感受风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去了解风。来,让我们一块儿来读题目。(板书:风儿吹呀吹,生齐读)
五、活动一:探究风的成因: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件玩具,你们想看看吗?
师:那就请同学们先把眼睛闭上,(出示五彩的风车)把眼睛睁开。
(学生兴致高)
师:这是什么?漂亮吗?
师:谁能让风车转起来?
师:我们请两名同学上台,比比看谁的风车最先转起来,而且转得快!(两名同学自己想办法把风车转动起来了,如:用嘴把风车吹动,跑动使风车转动……)
师:两名同学的风车都转起来了,而且都转得很快,你们真棒!
师:风车为什么能转起来呢?(因为有风)
师:对了,就是因为有风,风车才转起来了。在同学们身边到处都充满了空气,刚才同学使劲吹、用力跑,空气也跟着同学们做起了运动,动起来了,这样就形成了风。风,就形成于空气的流动。
师:听风姐姐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吧:(课件出示:这回知道我是什么了吧?我就是天天和你们在一起的空气,我动一动一转身就变成了风了,我是一种流动的空气,所以你们既看不见我又摸不着我。)(教师板书小结。)
六、活动二:寻找风、感受风:
师:风姐姐呀特别调皮,一会儿功夫就跑到画中去了,原来它在和我们捉迷藏,你们能找到它吗?四人一小组讨论,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风姐姐藏在这儿的?
(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集体交流,指名学生说。
师:同学观察得真仔细!风姐姐无处不在。她,也藏在我们的教室里、校园里、生活中,你能找到她吗?
(生离开座位找“风”,然后汇报交流。预设:藏在窗口的风车那儿!你们看,风车还在转呢;还有窗外的国旗在飘动,说明有风;墙上贴的画报在动,说明有风……)
师:好!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风姐姐逃不过同学们的火眼金睛,她夸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生活的孩子,决定带咱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风。(师:大自然的风多美呀!所以古往今来许多著名的大诗人写下了不少与“风”有关的千古名句,我们语文课才学过几首,你们还记得吗?(师生齐背古诗《春晓》《村居》)
七、活动三:议论风的作用:
1、积极的:
师:风姐姐不但和我们做游戏,还为人类做了很多好事呢,大家再看,在茫茫
的戈壁滩上风姐姐转动风车,正为我们人类发电!这就是风力发电站。
(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风姐姐还能为我们做什么事呢?
四人小组讨论,看哪组想得多。
小组讨论(乘凉、扇子、风能传蒲公英的种子,吹蜡烛、帮助燃烧、传播花粉、开帆船等。)
师:讨论好了吗?哪一个小组来汇报?补充
2、消极的:
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风姐姐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生活,不过,风姐姐有时
也会发脾气,你在哪儿见过吗?(生谈)
老师这里有一段资料,请小朋友睁大眼睛,仔细看。
(有关沙尘暴的资料,图片)
沙尘暴是一种恶劣的风沙天气。发生时,飞机、火车和汽车被迫停运;能够吹死种子和幼苗;打落瓜果和经济作物等等。台风会吹倒房屋,拔起大树,掀翻船只,造成人员伤亡。龙卷风过处,树木被齐刷刷拦腰折断。
师:太可怕了,看到这里,想一想:难道这只是风姐姐的错吗?
(交流:让学生明白是乱砍树木造成的)
师:你准备怎么做?(只要我们保护好环境,风姐姐就不会发脾气了!)
师:只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才能让风姐姐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专为我
们做好事。
相信有了小朋友们和我们人类的共同行动,风姐姐是能和我们永远做朋友的。
八、布置任务:
1、课下继续寻找风。
2、准备好做小风车的工具和用品。
板书设计
风儿吹呀吹
好处---玩风车 放风筝
风
坏处---折断树枝 吹倒房屋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制造风来表现风。
2、学习风车的制作方法,并通过玩风车感受到风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自己制造风。
2、学习风车的制作。
教具、学具准备:
制造风的物品,如:蜡烛、羽毛、纸张等;制作风车的工具和用品。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去认识、了解了我们的风姐姐,现在你来谈谈学习收获吧。
(找3至4名学生谈)
师:同学们谈得真好,我们相信有了同学们和人类的共同行动,风是能和我们永远做朋友的。现在,我们来开动脑筋,通过自己的双手表现出风来,好不好?
二、活动四:制造风:
1、游戏“吹羽毛”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羽毛)对,这是一根羽毛。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哪个小组能使羽毛在空中呆的时间最长。
这有点难了:羽毛这么轻,又会随时掉下来,如果它很快地就掉下来的话,可就输了。这可怎么办啊!我们把风姐姐请出来和你们一起玩这个游戏好不好?
小组内交流,想办法。
师:现在请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来参加这个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你要利用一些方法使羽毛尽量地晚掉下来,如果羽毛落地了,你就不能继续游戏了。我们看谁的羽毛最晚掉下来!谁的本领最大!
开始游戏。游戏结束,评出获胜的小组,颁发奖品。
采访获胜的一组:你们是用了什么方法让羽毛在空中保持了那么长的时间而不掉下来呢?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学生回答。
2、游戏:“吹蜡烛”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什么?(点燃蜡烛)风姐姐,要考考大家?敢于应战吗?
听好:用你们身上的任何一个器官,用课桌上的任何一件东西,做任何一个动
作使燃烧的蜡烛熄灭,看哪位小朋友的方法最独特?
四人小组先讨论一下
找同学来演示。
3、师:现在请各组的同学准备好能制造风的工具以及能表现风存在的的物品。以小组为单位来动手制造风、表现风。看哪个小组利用手中的物品来表现风的方法最多,最好!
小组内自由活动。(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小朋友的点子可真多,风姐姐夸你们确实是最优秀的好孩子!
接下来让我们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做一个小风车好不好?
三、活动五:做风车: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块儿动手来做一个和风儿玩的玩具吧!
做风车:
师做指导,小组合作做风车。
A、折(对角折)
B、剪(四个对角都剪开,留下同样长度的角)
C、粘(翻转粘四个角)
D、固定(用图钉固定在木棍上)
四、结束活动:
师:现在我们和风姐姐交了朋友,你们高兴吗?那我们就来唱一首歌把它送给风姐姐好吗?生齐唱欢快的儿歌。
师:风姐姐听了一定很高兴,就要下课了,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制作的风车走出教室,和风姐姐一起做游戏吧!第8课 小苗快快长 教学目标:
1、观察春季人们的种植活动,初步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
2、通过种植与观察记录等活动,感受生命的成长,体验丰收的不易。
3、培养勇于实践、敢于负责、做事有始有终的品质。教学重点:
观察春季人们的种植活动,亲身体验种植活动。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感受生命的成长,体验丰收的不易。教具准备:
教师:盘子、大蒜若干头、黄豆若干袋、铁丝30根、贝贝图片、一盆吊蓝、一盆蒜、一盆萝卜苗、一盆白菜苗、课件、小苗饰物、纸杯、一盒子蒜瓣、连好的蒜瓣、纸箱
学生:盆栽植物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新课: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
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师:这首歌曲多好听呀!春天小雨沙沙地下,种子要发芽。你们看贝贝邀请我们和他一起种小苗,你们高兴吗?
出示图片
板书课题:小苗快快长
三、讲授新课:
1、师:春天天气变暖了,风儿变柔了,雨水多了起来,万物复苏。春天是种植的好季节,我们和贝贝先去看看人们在种些什么吧。
2、播放课件:播种的季节
3、展示植物
师:同学们看到了,春季人们在种花、种树、种庄稼。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喜欢种植活动,哪位同学愿意把你从家里拿来的植物介绍给大家?请你介绍的时候说清植物的名字、是谁种的,好吗?(找4---5位学生介绍植物)
师:还有许多同学带来了植物请你们向同桌的同学介绍一下你的植物。
学生互相介绍植物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出示并介绍四种植物
出示白菜苗、萝卜苗、蒜苗、吊蓝
师:这盆是萝卜苗,它是用萝卜培育出来的。
师:这盆是白菜苗,它是用白菜培育出来的。
师:这盆是吊蓝,它是从吊蓝妈妈身上摘下一束,种在土里长出的新吊蓝。
4、学习种蒜
(1)师:这两盆是蒜苗,它们是用大蒜培育出来的。你们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
(2)同学们说对了,一盆蒜苗是用土种出来的,一盆蒜苗是用水泡出来的。我们还可以用木屑、棉子皮等种植,你们看种植的方法是不是很多呀?
师:你们看这些小苗嫩嫩的、绿绿的多可爱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水种大蒜好不好?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当我的小助手。我讲一步他就把我种蒜的方法贴在黑板上。
出示要贴的字(剥蒜、连接、倒水)
(3)讲析种蒜过程
①首先我们把大蒜剥去皮,选择光滑的蒜瓣做种子。剥皮的时候从蒜的尾部剥,尽量不要碰伤蒜肉。
②演示剥蒜选蒜
蒜剥好了,我们来认识 一下蒜瓣吧!这是蒜头,蒜芽是从这里长出来的,这是蒜尾,你们看蒜尾有小根,蒜根是吸收水分的。
第二步是用铁丝把蒜瓣连起来,这样做是为了固定蒜瓣。注意用铁丝时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铁丝,另一只手拿住蒜,铁丝从蒜的背部穿过去
③演示用铁丝连接蒜
穿时铁丝离蒜尾部的距离要差不多,同学们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了让蒜根部均匀吸水)。用铁丝时要小心,穿好后把铁丝拧在一起。注意老师拧铁丝的动作,把两根铁丝交*,转动一下。如果遇到难题,你可以请身边的老师帮助对吗?
④现在我把连接好的蒜放进容器里。
注意放时要把蒜尾朝下,蒜头朝上。再倒上水。水不要太多,没过根部就可以了。现在同学们可不要用手揉眼睛呀!因为我们的手上有蒜汁,揉眼会刺痛眼睛的。第二课时
一、学生实践
师:你们看我的小助手多能干呀!他已经把种蒜的过程贴出来了。来送你一棵小苗,谢谢你。
①谁愿意来做小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讲种蒜的过程?
②学生分组种蒜
师:现在,两人一组合作种蒜,请注意:两人要分好工,互相帮助。才能把工作完成好。如果遇到困难请你举手,老师帮你解决。放音乐《种子发芽》,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种植
③展示学生的种植成果
师:你们看,这两位同学把蒜种好了。还有许多同学都把蒜种好了,你们真棒!
④师:现在让我们休息一下看一个小故事吧。
播放课件:录像《黄黄和绿绿》
绿绿:你好,你叫什么名字呀?
黄黄:我叫黄黄,你呢?
绿绿:我叫绿绿,你怎么没精打采的?
黄黄:咳,我的小主人根本不关心我的健康,每天也不给我晒太阳,我渴了也不给我喝水。你看我长得又瘦又小,叶子都黄了。你过得怎么样呀?
绿绿:我的小主人可好了,他每天给我浇水,还把我放在暖和的阳台上让我晒太阳,你看我长得多壮呀!
师:你们看了这个小故事明白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贴图片(太阳、水、空气、爱心)
师: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种下了蒜瓣就要用心照顾它每天给它浇水,把蒜苗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让它呼吸空气,用爱心去呵护他。
二、给蒜苗作生长记录
师:蒜种好了我们来给蒜苗做个生长记录吧!课件:41页图片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水泡蒜的方法。其实种植的方法可多了,还可以用土种植、用木屑种植等等。我们不仅可以种蒜,还可以种花、种草、种蔬菜、种小树。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余向爸爸、妈妈、身边的人请教,学会更多的种植知识。贝贝要送给那些爱学习、爱探索的孩子们一件礼物有谁想要?你们猜猜这件礼物是什么?对了是种子。这里面有黄豆的种子、红豆的种子、绿豆的种子、云豆的种子,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把手中的种子培育成茁壮的小苗。第三课时 探究活动
关于“老茎上的生命”的探究活动 探究目的:
让学生认识植物的茎也能繁殖生命,也能长出一株新的植物。探究内容与步骤:
1、把萝卜、白薯或白菜的根茎切下来一部分。
2、往每个容器底部注入一些水,然后,把切下来的蔬菜或水果的根茎都平放在容器里。
3、耐心的等待,或许在两三天之后,那上面就会抽出绿色的嫩芽,然后长成叶子,开出花。注意:
1、容器的底部要保持湿润,但是不能够注入太多的水。
2、即便是在这样周到的照顾之下,两周之后,这些植物也就开始枯萎了,因为它们需要成长的养分。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把它们移植到有土壤的花盆里,它们才有可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幸运的话,它们会长出根并且继续成长。第四课时
关于种菜(花)探究活动
探究目的: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探究准备:
几个花盆或瓦盆、泥土、花铲、菜种(青菜、大豆、萝卜、大蒜、葱)、花种(如牵牛花、含羞草、一串红)或花苗(如吊兰、太阳花)等。
探究过程:
1、把泥土放进盆里,用花铲松土。
2、把种子撒在盆里,上面用一层薄薄的土盖住,放在向阳处,并注意保温。
3、几天后观察、浇水,把几种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来。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健康生活每一天 第九课 我换牙了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换牙和牙齿保健的常识。
2、对学生进行保护牙齿的教育,帮助儿童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
3、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体会换牙给自己带来的特殊感受。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初步了解换牙和牙齿保健的常识。
2、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帮助儿童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
4、认识到牙齿健康对身体的重要性。教育目标:
1、与大家一起分享换牙所带来的成长的喜悦与烦恼。
2、能努力克服牙齿检查与治疗带来的恐惧心理,表现愿意接受牙齿检查或治疗的意愿。
3、坚持正确刷牙,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方法:
1、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场景,达到体验牙齿保健的目的。
2、让学生自己讲讲牙齿的故事。
3、课前了解学生换牙情况。
4、模拟教具调动学生情趣。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自带牙刷
2、教学器材:牙具模型;牙齿卫生宣传资料、图片;刷牙记录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请大家张开嘴互相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2、牙齿在我们的身体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二、观察调查:
1、调动学习兴趣:请同学数一数自己小伙伴有多少颗牙齿,画一画小伙伴牙齿的形状。
2、引出换牙概念:教师抓住学生图画中表现的“换牙画面”提问:“这是怎么回事?”
3、学生统计换牙人数
4、教师小结:换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它标志着我们长大了。
三、交流感受:
1、请换牙的同学说一说换牙时曾有的难忘经历。
2、回忆自己是如何处理由换牙带来的不舒服感受。
3、讨论:换牙时应该注意什么?
(1)牙齿刚刚松动时……
(2)掉牙时……
(3)刚长出新牙时……
(4)……
4、教师小结:不要摇动自己已松动的牙齿;不要舔自己新长出来的牙;乳牙没掉就长出新牙时应该到医院看牙医;经常吃一些含钙质多的食物等。
四、经验积累:
1、现场表演:一个小女孩在哭,请同学们猜一猜她为什么哭?
2、学生自由猜测。
3、继续表演:小女孩边哭边说:“我的牙掉了,长不出来可怎么办呀?”老师请同学们帮帮她。
4、看图讨论:出示书34页奶奶与孙女的对话图,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讨论。
(1)为什么有的人牙掉了能再长出来,而有的人的牙掉了就不能再长出来?
(2)哪些人的牙掉了能再长出来,哪些人的牙齿掉了就不能再长出来了?
板书设计
9.我换牙了
不要摇动自己已松动的牙齿;不要舔自己新长出来的牙;乳牙没掉就长出新牙时应该到医院看牙医;经常吃一些含钙质多的食物
作业:以后经常刷牙。第二课时
一、探究活动:
1、健康的牙齿在我们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2、学生举例说明:
(1)帮助咀嚼食物
(2)帮助我们发言
(3)健康整洁的牙齿能使我们看上去很健康精神
(4)……
3、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呢?
(1)多吃蔬菜
(2)定期到医院检查
(3)早晚刷牙
(4)不咬硬的东西
(5)……
二、练习活动:
1、个人演示:刚才同学提到了要好好刷牙,你是怎样刷牙的呢?
2、同学评议:
3、课件三:我们一起来听听牙科大夫是怎样说的?(边看边跟着学)
4、教师演示正确的刷牙方法。
5、听《刷牙歌》集体拿出自带的牙刷进行练习。
6、刷牙的时候我们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1)先往杯子里倒半杯水;
(2)挤上适量牙膏;
(3)喝一口水,先漱一下,把牙膏在杯中浸泡;
(4)开始刷牙;
(5)最后刷牙刷、牙杯,把牙刷放在杯子里;
(6)把嘴涮干净,用毛巾将嘴擦干净。
7、小组互相检查刷牙过程
8、教师巡视纠正出现的问题
9、课件
四、小兔贝贝也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了,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知识?
三、分析判断:
1、小组讨论: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牙齿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兰兰的故事(书38页图)
4、课件五,判断正误:这几位同学做的对么?
(1)同学定时到医院检查牙齿;(对)
(2)小同学牙疼不到医院救治;(错,应马上到医院就诊)
(3)一位小哥哥用牙齿咬瓶盖;(错,不该用牙齿咬硬物)
(4)晚上,一个小同学躺在床上吃糖;(错,睡觉前不刷牙还吃糖国会形成蛀牙)
(5)一个小女孩吃晚饭在漱口;(对)
(6)一位小姐姐早晚都刷牙。(对)
5、教师小结:保护牙齿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为了使大家能更好的保护牙齿,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刷牙记录卡。一周后把记录卡带来,评选谁是“爱牙小标兵”。
板书设计
9.我换牙了
健康的牙齿在我们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作业:用正确的方法来刷牙。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探究活动
关于“保护牙齿”的探究活动
1、记录从周一到周六早晚、饭前饭后的刷牙情况把自己刷牙的情况记录下来,每做到一次画一个。
2、观察周围人的牙齿情况,给他们提一条建议。
3、做家庭监督员,争做《护牙小卫士》。
4、搜集牙齿保健的资料。
参考意见:
1、用表格来提醒、监督学生坚持刷牙来保护牙齿。此表比书上多一个要求,希望学生能时刻保持牙齿的清洁。
2、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通过看图、看动画、学生刷牙的录像来学习、互评。
3、学生知道什么样的牙齿情况才是健康的,这样能将课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提的建议要切合实际,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看牙医。
4、鼓励学生正确刷牙有持续性,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提醒身边的人,学生有成就感,进而自己努力坚持保护好牙齿。
5、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习。
第十课 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教学目标:
1、体会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盲人以及其他患有眼疾的人表现出初步的同情心。
2、学习正确的用眼常识,了解不良的用眼习惯对眼睛可能造成的损坏,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习正确的用眼常识。
2、了解不良的用眼习惯对眼睛的损坏,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爱护眼睛,同情、帮助盲人及其他患有眼疾的人。教学用具:
图片 课前准备:
请同学们课前向周围的人了解眼睛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若家中有近视的人,观察近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不便。教师课前准备社会为盲人提供的有关设施,如盲道、残疾人专用厕所等图片资料。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有它可以看书报,有它可以看世界。
师念生猜。谜底(眼睛)
2、教师提问:眼睛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体会以及在家中的小调查在班内分组交流。各组选出代表汇报本组意见。
3、体验活动:每个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围巾蒙住眼睛。在老师发的脸形图片上画上眼睛、鼻子、嘴。然后打开围巾看看画的结果如何?找10位同学,两两一组,蒙上眼睛由不蒙眼睛的拉着他在教师里走一走,看看有何感受?其他同学蒙上眼睛在书包里找出一张纸写上自己的名字,看看结果如何?体验一下没有眼睛有什么不方便。全班举手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4、教师小结:眼睛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非常重要。眼睛近视、受伤、或失明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二、新授:
1、师:同学们刚才已经体验到没有眼睛的不方便了。不过你们才体会了几分钟,却有一种人要一辈子体验眼睛看不见东西的痛苦。你们能猜出来他们是谁吗?(猜:盲人)
2、师:猜猜盲人没有眼睛是什么心情?你们能帮助他们吗?出示盲道,残疾人专用厕所、人民币上的图案等图片资料。(让学生同情盲人及眼部有疾病的人,并愿意帮助他们。)
3、出示图片:“眼睛的哭诉”学生观看动画后谈谈我们该怎样保护眼睛?
4、出示图片:“这样做对吗?”以小组为单位,边看课件,边试着研讨,什么光线、什么距离下看书,眼睛最舒服。(教师可作一些错误的看书举动,请学生判断)
5、教师在学生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进行归纳,说明看书的正确方法。
教儿歌:一尺一寸一拳远,不得驼背近视眼。
6、出示图片:“眼睛对我说”请学生根据课件所出图片,联系个人实际,以眼睛为主人公,对眼睛的主人说几句话,并演示如何改正坏毛病。
7、教师示范:(播放眼保健操音乐)全体学生做眼保健操。谈感受。
8、请学生看图片,讨论这样做,对眼睛会造成那些伤害?应该怎样做?
9、教师补充有关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案例。让儿童进一步提高眼睛自我保护的意识。
三、拓展活动:
1、出示课件:“美丽的风景”意在让学生感受眼睛可以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也可以看到危险而躲开,从而保护自己。
2、屏幕出示护眼歌:
人体眼睛是件宝,生活学习离不了,保护视力我牢记,眼镜不会把我找,手不揉眼讲卫生,红眼沙眼得不了。
3、宣传爱护眼睛及用眼卫生。
四、结束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我们从现在起养成爱护眼睛的好习惯,让每一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五、作业:发给每个人一张卡片,你能看明白上面的内容吗?请你把它贴在写字台前,做一个周一到周日的表格,每天做到哪项,就在哪个格中奖励自己一只漂亮的眼睛。提醒自己,一直坚持到期末,看看谁的成果多了。
1、认真做眼保健操
2、不用手揉眼睛
3、经常看绿色植物
4、看书姿势正确
5、不在过强或过暗光线下看书
6、不做伤害眼睛的危险活动和游戏 板书设计
第二课 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眼睛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非常重要。眼睛近视、受伤、或失明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第二课时 探究活动 关于“近视眼为什么要戴眼镜”的探究活动 探究目的:
进一步了解近视眼的成因 探究准备:
蜡烛台、凸透镜与凹透镜
探究过程:
1、谈话:小朋友如果在光线很强或很暗的地方看书,妈妈就会告诉你要注意保护眼睛,否则眼睛近视了,就得戴上眼镜才行。为什么近视眼要戴眼镜呢?
2、把凸透镜放在蜡烛与白屏之间,使透镜与蜡烛相距15厘米。
3、点燃蜡烛,前后移动白屏,直到白屏上出现清晰的蜡烛火焰的像。
4、把透镜换成更凸一点的透镜,白屏上的像就变得不清晰。
5、把蜡烛往透镜方向移去,白屏上的图像重新变得清晰。
6、将蜡烛退回到距透镜15厘米处,白屏上的像又变得不清晰了。这时,在凸透镜前插上一块凹透镜,适当调整凹透镜与凸透镜间的距离,蜡烛火焰的像重新变得清晰。
原来如此(讲道理):
正常人眼睛中的晶状体,好比实验中的第一个凸透镜,白屏好比眼睛的视网膜,蜡烛为景物。当正常人看景物时,眼睛的晶状体可以随意调节,景物能清晰地成像在视风膜上。当不注意用眼卫生,眼睛晶状体变凸后,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凸透镜,景物像成在视网膜前,人就看不清远处的景物了。所以,近视眼要想看清物体,可以像实验中第4步那样,把景物移近眼睛;或者像第5步那样,配戴上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关于“两只眼睛”的探究活动
我们都知道,人和大多数动物都有两只眼睛。即使只用一只眼睛,不也能看见东西吗?为什么一定要长两只眼睛呢? 探究准备:一根针和细线、一个小瓶、两支笔。探究过程:
1、左手拿针,右手拿线,闭上一只眼,试着把线穿过针眼,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是不是很难对准针眼呢?睁开双眼试一次,哈哈,一次就成功了!
2、左手拿着小瓶,右手拿笔,两只手臂尽量伸长,闭上一只眼,试试看,把笔插到小瓶里,是不是不太容易?
3、睁开双眼,再把笔插进小瓶里,是不是就很容易了?
原来如此(讲道理):
左眼看到的东西偏右一点儿,右眼看到的东西偏左一点儿,这样,在大脑里才会形成一种“立体感”,从而判断出物体离我们的真实距离。一只眼看东西,则没有“立体感”,所以很难正确判断出物体的远近。板书设计
第二课 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左眼看到的东西偏右一点儿,右眼看到的东西偏左一点儿,这样,在大脑里才会形成一种“立体感”,从而判断出物体离我们的真实距离。一只眼看东西,则没有“立体感”,所以很难正确判断出物体的远近。
第三课 小心别伤着 教学目标:
1、体验如果遭遇意外伤害,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
2、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3、受伤后,在成人不在的时候,学会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事故。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2、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3、思考哪些同学的表现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教育目标:
1、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
2、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情境中的小伙伴提供帮助。
3、受伤后一定要告诉家长或长辈。教学方法:
1、为学生创造几个模拟场景。
2、通过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认识到要学会自我保护。
3、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评,了解受伤后,如何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情况。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1)请学生利用课间时间观察同学们在教室内外的活动,思考哪些同学的表现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
(2)学生自带一些处理常见小伤口的药品(如创可贴、药棉、纱布、红药水)
2、教师准备:就相关问题向校医请教或查阅资料。
3、教学器材:常见药品、宣传卡片、判断分析表格。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经验交流
1、教师出示讨论题目:课件一
(1)是否曾经因为不小心而受伤?
(2)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受的伤?
(3)受伤的经过是怎样的?
(4)当时自己有什么感觉?
2、学生小组自由交流经验
3、请几个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相关经历。
二、观察分析
1、看一看:观察同学们的课间活动。
2、说一说:在学校生活中哪些行为与表现容易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1)课间猛跑;
(2)踢球不注意;
(3)上下楼梯奔跑;
(4)教师里追跑;
3、想一想:居家生活中容易发生的伤害。第二课时
一、情境表演
1、师提供情境:当自己受到意外伤害时,家人……
2、学生模拟表演:鼓励学生创设多种情景
3、尝试总结意外伤害对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
4、说一说导致意外伤害的原因。
5、教师小结:意外伤害是指由于我们疏忽大意或缺乏安全意识而引起的身体伤害,如磕伤、撞伤、烫伤等,伤害无论大小都会给他人带来痛苦,还会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我们要多加注意,尽量避免伤害。
二、判断分析
1、课件二,教师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受到伤害的情境。
(1)学生在马路上踢球;
(2)互相争抢玩具;
(3)用扫帚和伞打闹;
2、小组讨论:以上情况怎样避免伤害?
3、学生判断,并提醒小朋友要注意什么?
4、引导学生分析下列情况下如何做:课件三
(1)乘车时(车上车下)……
(2)课间活动时……
(3)看见剪刀放在沙发上……
(4)插电源时……
(5)学生自己说出几种情境
三、实践操作
1、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常识
(1)学生自由介绍;
(2)教师介绍;
(3)教师小结:虽然我们受伤时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说明情况,以获得及时的治疗。但是,如果我们能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知识,学习一些小伤口的处理办法,当家长和老师不在身边的时候,先对伤口进行一下处理,对日后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2、分组展示自带药品
(1)小组互相介绍自带药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全班介绍
3、教师补充:选出常见的几种药品,介绍其作用并模拟演示使用方法。
4、学生模拟:小伤口的处理方法
(1)擦伤
(2)划伤
(3)流鼻血 第三课时
一、讨论分析
1、出示课件,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
2、讨论:能不能因为害怕家长的责备而隐瞒情况?
3、教师小结:当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无论轻重都要注意及时向家长或老师说明情况,这样才会使我们更加安全。
七、积累资料,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1、介绍救护小常识
(1)受伤后及时告诉老师或家长;
(2)伤口要及时处理;
(3)在工地受伤要及时去医院;
(4)烫伤后要用冷水冲洗、降温;
(5)流血要马上包扎(因为人的血量有限);
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宣传救护知识。
3、教师小结:鼓励在生活中学习救护常识,通过上网、向家长请教、询问老师等其他途径掌握救护知识。第四课时
一、办一期《自我保护》宣传板报。
二、与家长共同编写《自我保护》诗歌。探究活动:
关于“了解常用自救药品”的探究活动 探究目的:
通过了解一些常用的自救药品,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探究内容:
1、创可贴的作用
2、药棉的作用
3、纱布的作用
4、红药水的作用
5、医用酒精的作用 探究形式:
1、到学校医务室请教校医。
2、查阅相关书籍或者网站。
第四课 夏天,我们注意什么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大自然的美好。体验夏天生活的快乐!
2、能表现对夏天常见疾病与伤痛的关注,能在家长或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初步探究。
3、初步懂得夏季自我保护的基本策略与方法,学习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教学重点:
能表现对夏天常见疾病与伤痛的关注,初步懂得夏季自我保护的基本策略与方法。教学难点:
夏季自我保护的本策略与方法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德育目标:
热爱夏天,热爱大自然,关注自身健康。教学用具:
课件、VCD光盘、《小青蛙,你唱吧!》音乐磁带、奖励品小笑脸30-40个、风油精、清凉油、花露水、杀虫剂、蚊香等。教学准备:
请学生各自从家中带来预防蚊虫叮咬的药品(如:风油精、清凉油、花露水、杀虫剂)若干,向家长了解这些药品的作用或功能以及安全的使用方法。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夏天你有什么感觉吗?(炎热、穿裙子、蚊蝇多、游泳的人多……)
2、结合课件图片(即课本58页图)以及近期的生活体验,交流对夏天的感受,请你说说喜欢夏天或不喜欢夏天的理由。
3、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出去游玩儿,活动时有什么感受啊!说一段你印象深刻的故事告诉大家,好吗?
(1)注:如果有被蚊虫叮咬的例子,可引导学生交流夏天什么地方蚊虫多,以及怎样防止蚊虫叮咬。
(2)补充爱护青蛙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播放《小青蛙,你唱吧!》歌曲。
(3)师:青蛙是益虫,它帮助我们消灭苍蝇和蚊子,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呢?(爱护、保护,和青蛙做朋友)
二、活动:我们是保健小能手
1、在自然界有蜻蜓、青蛙等益虫帮助我们消灭蚊蝇,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对待这些
蚊子呢?请同学们先看几个动画片,再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好吗?播放《十万个为什么?》动画:
(1)为什么蚊子在黑暗处也知道有人?
(2)为什么夏天蚊子多,冬天看不见蚊子?
(3)夏天的傍晚为什么蚊子爱追着人跑?
(4)为什么被蚊子叮后涂点肥皂水就不痒了?
2、出示课件:“夏天活动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边看课件图片边回答。
3、开展“我是小医师”活动。创设情景,让学生利用手里的药品现场解决蚊虫叮咬的情况,并介绍这些药品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4、夏天为什么有时会有头晕、恶心的情况呢?(天气炎热,中暑了)
5、教师讲解中暑:中暑的主要原因是气温过高。因此,在炎热的夏天长时间行走或进行教剧烈的体育活动时,都可能发生中暑。第二课时
一、辨析与讨论:夏天怎样凉快好?
1、教师提问:夏天炎热,那我们怎样凉快好呢?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鼓励及总结)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小朋友,看看他们告诉我们什么秘密?播放《十万个为什么?》动画:
(1)人的皮肤有什么用处?
(2)为什么会长痱子?
(3)为什么夏天用温水洗澡?
3、学生讨论、发言,有什么感受?
4、出示课件:《这样做好吗?》P60页图,引导学生辨析这样让自己凉快好不好?为什么?
5、教师小结:学习和掌握防暑的正确方法,能帮助大家在夏季更好的进行自我保护,从而让自己身体更健康,让家人更省心。
二、讨论与辨析:夏天怎样预防腹泻?
1、课件出示:课本P61页图“夏天为什么容易拉肚子?”引导学生辨析这样的做法好不好?问题在那里?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忆、体会,谈一谈自己因为不注意饮食卫生,或者贪凉而导致腹泻时,自己和家人的感受。并讨论: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为了减少家人的烦恼,怎样做才能预防腹泻?
3、提示要作个勇敢的孩子,有病就治,吃药、打针,不怕苦和痛。
五、实物投影:
儿歌
夏天美,天气热,吃冷饮,多喝水。
蚊蝇多,传疾病,生吃瓜果要洗净。
防疾病,保健康,病从口入要知道。
勤洗手,讲卫生,小朋友们牢牢记。
六、亲爱的同学们,老师祝你们能够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夏天,学会照顾自己,学会照顾家人。第三课时 探究活动:
关于“我是小医生”的探究活动 探究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一些在夏季的保健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探究内容及步骤:
1、学生介绍如何防治蚊虫以及防治蚊虫和药品。
2、介绍夏天怎样预防腹泻。
3、介绍如何预防中暑的方法。
4、在夏天,你还应该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6、小苗快快长
一、主题目标:
1、观察春季人们的种植活动,初步理解“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含义。
2、通过亲自种植与观察记录等活动,感受生命的成长,体验收获的不易。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负责,做事有始有终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通过亲自种植与观察记录等活动,感受生命的成长,体验收获的不易,理解“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含义。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春天人们种植忙的录象资料。(2)黄豆粒、蒜头、吊兰或其他相关的植物。(3)两个表演用的头饰,一个画着没有长好的小苗叫黄黄,一个画健康的小苗叫绿绿。(4)学生准备:花盆、花籽、豆类、吊兰、太阳花等相关植物。
一、主题目标:
1、观察春季人们的种植活动,初步理解“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含义。
2、师生动手,亲自体验种植的乐趣,渗透一点植物繁殖形式的知识。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负责,做事有始有终的品质。
二、活动过程:
<一>
1、师出示春天人们种植活动的图片,请学生观察人们在忙着做什么呢?指名回答。
2、根据图片,设计情景和采访内容,分角色扮演爸爸、姐姐、爷爷、奶奶等。模拟“小记者”采访。(1)爷爷、奶奶你们在种什么花,春天都开什么花呢?(2)爸爸您在干什么呀?为什么起早摸黑地干呀?(一年之际在于春)(3)姐姐你种什么树呀?为什么要在这时侯种呀?什么是植树节呀? <二>、做个小小“园艺家”
1、教师呈现准备好的豆子,土豆、吊兰、蒜头。让学生根据自愿原则报名参加“黄豆组”,“土豆组”,“吊兰组”,“蒜头组”等的种植。小组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
怎样种植便于植物成活?(土质松软、肥料充足、阳光、水分、温度)每天谁来管理,怎样管理?谁来记录,怎样记录?(3)是否需要请辅导员?请谁合适?
2、动手种植。
4、教师指导学生(参照书中和生长记录表)做好第一次下种记录。<三>、情境表演:黄黄和绿绿
1、请两个小朋友分别戴上黄黄和绿绿的头饰,扮演两个小苗。因为两个小苗的主人不同,所以黄黄辚得蔫头蔫脑,绿绿看上云很精神。
2、学生根据自己对植物生长所需条件的初步认识,设计对话内容,如:主人没让黄黄晒太阳,忘记让它喝水......(可自由发挥)
3、教师总结:如果你参加了苗苗种植活动,就一定要坚持对自己的苗苗负责,没有耐心、爱心,不负责任,就不会种出好苗苗。第二课时主题目标:通过开展小苗展示会,交流种植和观察记录等活动,感受生命和成长,体验收获的不易。活动过程:
一、展示小苗,为小苗取名字。
二、举办“苗苗展”,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
三、讲述苗苗的成长史。(可引导学生用表演的形式)
四、讨论:为什么各组的小苗生长的情况很不一样?
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 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 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1、为什么做游戏要讲规则,如果不讲规则会怎么样? 答:游戏中讲规则才可以友好顺利地玩游戏。如果游戏不讲规则会伤了和气,不利于团结,没有游戏规则,游戏就无法做了。
2、你觉得班级管理制度中哪些制度比较合理? 答:①课间活动不打闹。②环境卫生保持好。③眼保健操做的认真。④路队整齐。
3、公共场所遵守秩序倡议书: 答:①不大声喧哗,讲究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② 在公共场所要讲秩序,排队上下车。③乘车的时候不争抢,遵守秩序。④在公共场所,如果发现不讲秩序的人要劝阻他们。
4、写两句关于诚信的名言。答:①无论是谁,只要说句谎话每他就失去了纯洁的心。——贝多芬 ②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
5、生活中与人相处要讲信用,你是怎么做的? 答: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轻易答应别人,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做到。
6、在自律方面,你是怎么做的? 答:老师不在教室的时候,我能够自觉遵守纪律;有人在旅游胜地乱刻画,我能够制止他;我从来不进网吧;我每天下午都是先写完作业再玩耍……
1、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最新健康标准是什么? 答:①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繁重的工作。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做要做的事情。③善于休息,睡眠好。④身体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⑤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⑥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和睑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
2、影响健康的不良习惯有哪些? 答:①乱吃零食②无节制饮食③睡懒觉④运动少。
3、儿童肥胖有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答:①容易引起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等疾病。②容易长成X形腿、扁平足、O形腿。③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④影响智力发育。⑤还会由于体型变化,活动力下降给儿童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导致儿童出现严重的心理发育障碍。
4、你知道哪些身残志坚的故事? 答:①女子体操运动员桑兰姐姐在比赛中受伤,永远不能站起来了,但是却以惊人的毅力,坚韧不拨的拼搏精神战胜了病魔,重新鼓起了生命的风帆。②英国的霍金教授是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他因患有肌肉萎缩性疾病而被永久禁锢在轮椅上,但是他却解开了宇宙之迷,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5、迷恋电子游戏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电子游戏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只要我们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正确选择适合我们的游戏内容,游戏也能帮助我们进步。相反,如果我们沉溺其中,不仅会荒废学业,而且会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6、写一份珍爱生命,远离诱惑的倡议书: 答:①不吸烟,不酗酒,不进营业性舞厅、网吧等不适合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②远离毒品,拒绝诱惑。③反对迷信,抵制邪教,崇尚科学。
7、什么样子的生活才算是健康的生活呢? 答:①早睡早起。②讲究卫生。③生活有规律。④邻里和睦。⑤不暴饮暴食。
8、你还知道哪些医学新技术? 答:①超声波微创伤新技术。②激光医学
9、你知道哪些传染病,该怎么防治?
答:①肠道传染疾病,要注意饮水卫生。②乙型肝炎,要注意饮食卫生。③爱滋病,注意血液传播。④非典,要做到四勤(勤洗手、勤洗脸、勤喝水、勤通风)三好(口罩戴好、心态调整好、身体锻炼好)
1、古代人的运输方式? 答:早先人们是用雪橇或木筏运物载人。后来驯养了马、骆驼和其他动物,人们便可以骑上它们远行了。车轮的出现和使用是在公元前约3500年,从此运载工具不断发展,从最原始的双轮马车到邮递马车再到公路上飞驰的汽车。
2、我国汽车业的发展状况? 答:1949年,我国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从外国进口的。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春建起了第一汽车制造厂。1956年7月生产了第一辆载重为4吨、最高时速为60千米的货车,取名为“解放”牌汽车。经过50多年的奋斗,我国汽车工业有了巨大的进步,许多汽车厂家已经能制造出多型号、多用途、高性能的汽车,加速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现代化进程。
3、我国公路的发展状况? 答:①公路运输方便快捷。②我国已经建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③有的地方村村通公路。
4、我国交通法规的健全情况? 答:为了加强公路交通运输的管理,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规。通过对司机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对乘客和行人进行安全教育,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明显增强。
5、交通运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那些便利呢? 答:①内地的人们可以迟到当日的海鲜。②商场里有新鲜的蔬菜花草。消防员能迅速赶到现场灭火。④急救车能及时出诊。⑤出行方便了。
6、我国比较重要的几条铁路线。答:①京九线②京沪线③京哈线—京广线④陇海线—兰新线⑤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7、出门在在需要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①做好旅行计划②购买一份当地旅游地图,认真阅读。③注意交通安全。④准备必须的用品。
8、怎么使用旅游地图? 答:①确认自己所在的位置。②选择要参观的景点。③确定要走的路线。④选择便利的交通工具。
9、怎么写调查报告? 答:①取舍资料,去掉无关重复或者过时的资料。②研究资料的价值。根据事物发展的状况剖析事物中人、事件、现象与研究主题的联系。③归纳提炼自己的观点。以资料为依据,通过推理论证提出自己的观点。
10、为了解决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来解决? 答:①司机认真学习交通法规。②交警坚守岗位疏导交通。③使用无铅汽油,太阳能汽车等。
“玄宗时宰相姚崇令人灭蝗, “仅一个州, 就消灭蝗虫14万石。 (1) ”页下注“ (1) 石 (dàn) , 市制容量单位。1石为10斗。”[1]14
笔者按:此条错误有二:其一, 称谓之误。“市制”虽是指我国创造和长期习惯使用的度量衡制度, 但在古代度量衡制度并不能称为市制。“只是到1928年时, 才开始称为市制 (市用制的简称) 。全国解放后, 正式把我国传统的度量衡制度称为市制。”[2]99“1959年6月国务院规定以公制作为我国基本计量制度。同时仍保留市制。”[3]792市制的标准量制是1石为10斗, 1斗为10000毫升。就唐代而言, 虽然“斛”、“石”可以互换使用, 但其标准量制是“斛”而非“石”, “实际用‘石’作为容积单位自宋始”[4]284, 唐代的标准量制是1斛为10斗。由于斛石可以互用, 故也可说是1石为10斗。此似与教科书所言相同, 但事实上, 唐制大斗1斗等于6000毫升, 小斗1斗等于2000毫升。与市制相差甚远, 故称唐时的石是“市制容量单位。1石为10斗”是不正确的。其二, 读音之误。石作为容量单位, 在唐代读为shí, 而非dàn。《说文》:“石, 山石也。”段注:“或借为硕大字, 或借为禾石字, 禾石, 百二十斤也。”读音皆为石声, 而石声为“常只切。”[5]448故“石”在汉代作为重量单位, 读为石头的石。唐宋时的字典《玉篇》:“石, 市亦切。又厚也, 斛也。”[6]411《广韵》:“石, 常只切”[7]518, 皆读为shí。石音发生变化出现在宋代。据梁方仲称:“北宋时四川的成都府及梓州两路已出现了‘擔’这一权衡单位的名称。不过, 当时这些地区仍以石 (量制) 作为米谷的计算单位, 只有一些‘杂色’的税物才以擔 (衡制) 来计算。自清初以来, 在很多省区, 民间已通俗称衡百斤为一擔 (担) , 而量一石亦称作一擔。擔、石二名从此往往通用。”[8]526因此秦似称“石在北方话中有dàn的一读, 是晚近的事。”[9]375
2.《中国历史》 (下) :
“唐玄宗时期, 有个状元出身的考官叫李昂, 以公正刚直著称。科举考试前, 他对应试者说:‘文章的好坏, 是可以衡量的。如托人情, 一律不录取。’李昂的舅舅与应试的李权私交很深, 舅舅找到李昂为李权说情, 李昂大为不满, 表示要让李权当众出丑。考试结束, 李昂将李权文章中的不通之处, 摘出来贴在墙上, 让众人品评。李权不仅没有考中, 还丢了颜面。”[1]17
笔者按:此条错误有二。其一, 李昂虽是进士第一名及第, 如下文所证, 当时官方并没有状元的称呼。故称李昂状元出身不妥。其二, 向李昂为李权说情的人不是李昂的舅舅, 而是他的妻父。考此典出自《唐摭言》, 向李昂举荐李权的人, 史书称是李昂的“外舅”, 所谓:“既而昂外舅常与进士李权邻居相善, 乃举权于昂”云云[10]11。按《尔雅》云:“妻之父, 为外舅;妻之母, 为外姑。”[11]2593《说文解字》所谓:“舅, 母之兄弟为舅。妻之父为外舅。从男臼声。”[5]699据此, 为李权说情的人是李昂的妻父而非舅舅。
3.《中国历史》 (下) :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 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扩建学舍, 增加学员。贞观年间, 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 录取极严, 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有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 仍未中进士。进士科中第一名的, 称为状元。”[1]18
笔者按:此条问题有二:其一, “贞观年间, 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 录取极严, 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此论不确。因为贞观年间并非每年都开科取士, 如贞观“二年米贵不举贡”、贞观“十六年不贡举”[12]276。每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也不在千人以上, 所谓“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 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 不由进士者, 终不为美, 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10]4虽有千余人之说, 但这是包括了明经等科考生在内的。如宋人王珪所谓:“唐自贞观讫开元, 文章最盛, 较艺者岁千余人, 而所收无几。咸亨、上元增其数, 亦不及百人。”[13]3614其二, 所谓:“进士科中第一名的, 称为状元。”值得商榷。
首先, 对进士第一名的称呼, 唐代并非状元一个, 还有状头、榜元、榜首之称。因应举者皆须向有关方面呈交填有证明其身份内容的家状, 故称居首者为状头或状元。如卢储《催妆》诗:“昔年将去玉京游, 第一仙人许状头。”[14]4153孙棨称乾符中, “孙龙光为状元”颇惑于名妓郑举举[15]28。因应举者省试合格后, 放榜于尚书省, 夺魁者名居前列, 故名“榜元”、“榜首”。如范摅称李肱于文宗元年, “以榜元及第。”[16]15另外在唐代, 制科第一人亦可以称状元, 如唐宣宗大中五年莫宣卿中制科第一, 柳珪遂有《送莫仲节状元归省诗》。
其次, 唐太宗时, 进士第一名尚无“状元”之类的称呼, 随着科举文化的发展, 中唐以后, “进士登第名噪一时, 获第一者更为士林所重。所谓‘榜元’、‘榜首’、‘状头’、‘状元’之类的称号, 就在这时开始出现。”[17]而此前科名高低并不受人重视。如李诚开元三年进士第一, 其《墓志》称“开元三年举进士, 十年兴茂才, 十七年举文学, 皆射策取甲科。”[18]卷11李琚开元二十二年及第第一名, 其《墓志》论及此事时, 也不过是说:“遂以乡贡进士及第”而已[19]1619。柳宗元为杨凝、魏弘简等进士第一名所写的墓志中, 都没有用状元称号, 如他为杨凝写的《墓碣》称其“君既举进士, 以校书郎为书记”[20]212。为魏弘简所作的《墓志》称其“由进士策贤良, 连居科首”[20]223。
【点拨】 be from ...意为“来自……”,相当于come from;be from中的be要根据主语来选用am, is, are,变疑问句直接把be提至句首,变否定句直接在be后面加not。例如: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你的笔友来自哪儿?
2. What language does she speak? 她讲什么语言?
【点拨】 就某种语言提问,要用what language。
3. I can speak English and a little French. 我会讲英语,还能讲一点法语。
【点拨】 a little是一个固定短语,意为“一点儿;少量”,含有肯定意思,一般用来修饰不可数名词;而little则含有否定意思,意为“几乎没有”。例如:I have a little milk. 我有一点牛奶。
I can speak little Japanese. 我几乎不会讲日语。
4. The pay phone is across from the library. 公用电话在图书馆的对面。
【点拨】 across from意为“在……的对面”,相当于on the other side of。例如:Is your house across from the post office? 你家在邮局的对面吗?
5. The pay phone is next to the library.公用电话紧挨着图书馆。
【点拨】 next to意为“紧靠……的旁边;贴近;接近”。
6. The library is between the restaurant and the supermarket. 图书馆位于饭店与超市之间。
【点拨】 介词between的意思是“介于……之间”,between可与and连用,表示“在……与……之间 ”。
7. —Where is the park? 公园在哪儿?—Its on the Center Street. 在中心街。
【点拨】 询问地点时,要用where。
8. There is a big supermarket. 有一个大的超市。
【点拨】 There be ... 句型表示“某处有某人/物”,be用is还是用are,要与其后面的第一个词的单、复数形式为准。例如:There are 19 girls in our class. 我们班里有19名女生。
9. Isnt he cute? 难道他不可爱吗?
【点拨】 否定的一般疑问句翻译成汉语,意为“难道……不……吗?”,多用来表示提出请求或表示说话人的看法或惊异的情绪。在回答否定疑问句时,要注意应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用“Yes, +肯定结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用“No, +否定结构”;但Yes通常译为“不”,No通常译为“是的”。例如:
—Cant you go with me? 难道你不能和我一起去吗?—Yes, I can. 不,我能去。
10. ... but at night he gets up and eats leaves. ……但是在夜里它起来吃树叶。
【点拨】 leaf是单数形式,其复数形式是leaves。
11. —What does she do? 她是干什么的?
—Shes a doctor. 她是一位医生。
【点拨】 询问某人的职业时,可用“What is / are ...?”,也可用“What does / do ... do?” 或“Whats ones job?”句型来询问。回答时,一般要用表示职业的名词来回答,即:“主语+be+表语(表示职业的名词)”。例如: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 What is your father? / Whats your fathers job?) 你父亲是干什么工作的?
—He is a teacher. 他是一名教师。
12. I wear a white uniform. 我穿着一件白色的制服。
【点拨】 wear与put on都有“穿”的意思,但wear是强调“穿”的状态,put on强调“穿”的动作。例如:Its cold outside. Put on your coat. 外面冷,穿上你的大衣。
13. ... then we have a job for you as a waiter. ……那么我们就有一份适合你做的服务员的工作。
【点拨】 as是介词,意思是“作为……”。例如:He works in the TV station as a reporter. 他在电视台当记者。
14. —What are you doing? 你在做什么?—Im watching TV. 我在看电视。
【点拨】 现在进行时表示此时此刻正在进行的动作,由“be(am, is, are) +动词现在分词(v+ing)”构成。常与副词now连用。当句子中有了Look, Listen等词时,也要用现在进行时。例如:They are reading English now. 他们现在正在读英语。Listen! Whos singing? 听!谁在唱歌?
15. How is the weather in Beijing? 北京的天气怎么样?
【点拨】 询问“天气怎么样?”,可用“Whats the weather like?”,也可用“How is the weather?”。例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re?=How is the weather there? 那儿的天气怎么样?
16. Thank you for joining CCTVs Around The World show. 谢谢你参加中央电视台《环球世界》的节目。
【点拨】 Thank you/Thanks for (doing) sth.意为“因(做了)某事而感谢你”。Thank you/Thanks for…意为“因……而感谢”,介词for后面可接名词、代词或动词-ing形式。例如:Thank you for your help. 谢谢你的帮助。
17. But everyone is having a good time. 但是每个人都玩得很高兴。
【点拨】 have a good time意为“玩得高兴;过得愉快”。例如:They had a good time in the park yesterday. 他们昨天在公园里玩得很高兴。
巩固练习
()1. I got an e-mail this morning. Its ________ my best friend John. (2008浙江嘉兴)
A. inB. on C. at D. from
()2. Theres ________ milk at home. We have to buy some this afternoon. (2008山西省)
A. a littleB. littleC. a few
()3. —Excuse me, young man. Where is the park, please?
—Its across ________ the supermarket. (2008浙江湖州)
A. inB. onC. fromD. at
()4. There ________ a lot of rain in this area in August every year. (2008河北省 )
A. isB. wasC.areD. were
()5. —Excuse me. ________ is the park?
—Its next to the supermarket. (2008内蒙古呼伦贝尔)
A. WhatB. When C. WhereD. Which
()6. —Isnt he a pilot?
—________. He is a reporter from CCTV.(2007湖北随州)
A. No, he isntB. Yes, he isC. No, he is D. Yes, he isnt
()7. —________?
—Im a policeman.(2008四川泸州)
A. What do you doB. What do you want to do C. What are you doing
()8. —Nancy, dont always ________ that old jacket. It looks terrible.
—But I think its cool, Mom. (2008重庆市)
A. wear B. dressC. put onD. take off
()9. ________ a teacher, John thinks that his main duty is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become better learners. (2008山西省)
A. As B. ByC. About
()10. Look! Janes grandmother ________ with some aged people in the park. (2008上海市)
A. dances B. danced C. is dancingD. was dancing
()11. —We are going go to have a barbecue in Nanshan Park tomorrow.
—__________ (2008江苏镇江)
A. Have a good time!B. Congratulations!C. Thats true!D. Thats right!
()12. —Thank you very much __________ helping me.
—Not at all. (2008四川巴中)
A. forB. ofC. to
13. 请按各小题的要求转换句型,每个空格只准填一个单词。(2007广东茂名)
Most people in France have learned English. (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 __________ have most people in France _________?
14. 根据汉语提示完成下列句子,每空一词。(2008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你们的教室紧挨着图书馆吗?
Is your classroom __________ __________ the library?
15. 根据句意及所给中文提示或英文解释,写出句中所缺单词。(2008江苏宿迁)
—Would you please put this box ___________(在……之间) the desk and the wall?
—No problem.
16. 根据句意,用括号内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2008甘肃兰州)
There are a lot of _________(leaf) on the tree when spring comes.
17. —Hows the weather in Bazhong today? (同义句转换)
【七年级下册社】推荐阅读:
三年级下册品社教案01-20
四年级品社下册教案01-25
六年级下册品社期末试卷03-19
鲁教版五年级品社下册09-12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学计划02-09
鄂教版五年级品社长江作业(下册)答案05-27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社教学计划10-09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品社复习资料12-16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社复习资料总结09-10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