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学常识考试常用

2024-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考试常用(通用11篇)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考试常用 篇1

明代高棅编辑的唐代诗歌选集。此书明确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特重盛唐,每种诗体内又分为九格,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为旁流。其崇尚盛唐、区分流变的意见,为世人指示了学习唐诗的正确途径,选诗和论析又很具识见,因而获得广泛的响应,对明代尊唐诗风影响深远。2.金瓶梅

也称《金瓶梅词话》,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它是明代长篇世情小说,也是中国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章回小说。《金瓶梅》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故事为引子,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封建时代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较深刻的认识价值。3.童心说

《童心说》是明代末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一篇散文,他在文中提出了“童心”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4.同光体

近代学古诗派之一。“同光”指清代“同治”、“光绪”两个年号。光绪九年至十二年间,郑孝胥、陈衍开始标榜此诗派之名,宣称指“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随着后期大批文人等追捧,“同光体”逐渐成为一种成型的诗风。其主要特点是主体学宋,同时也学唐,但后者则主要趋向于在中唐的韩愈、孟郊、柳宗元,而不是盛唐的李白、杜甫。5.玉茗堂四梦

玉茗堂四梦,又称临川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四部戏剧文学作品:《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这四部作品被看做是明戏戏剧文学的代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6.四声猿

《四声猿》的取名取自巴东三峡民谣“猿鸣三声泪沾裳”,意思是猿鸣三声足以堕泪,何况四声。由四剧组合而成,即《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 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是徐渭的四出杂剧杰作,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明代中叶资本主义经济萌芽阶段反抗封建压迫与礼教束缚的民主主义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从理想出 发,希望变革不合理现实的美好愿望。

二、简答(3题)

1.《琵琶记》中赵五娘形象(作者:高朋)

赵五娘是一个由生活真实和道德理念混合而成的艺术形象。

(1)就其真实性的一面来说,她代表着一种人物类群:在旧时代中下社会阶层,一些妇女往往是家庭的真正支撑者,她们坚韧不拔,忘我牺牲,奉养老人,抚育子女,使丈夫能够在外界获得成功。在这过程中,她们往往需要忍受巨大的苦难。而《琵琶记》所刻画的赵五娘,在多方面作了强化,作者为她设计了极端艰困的处境:被丈夫遗弃却必须奉养公婆,家境贫寒而又遭遇灾年,竭力尽“孝”仍被婆婆猜疑„„。这种描写确实集中反映了旧时代妇女身受的非人的磨难。

(2)从作者的本意来说,即使对赵五娘这样的人物也有同情,主要的还是为了借助严酷的处境来突出男性社会要求于妇女的以自我牺牲来维持家庭的品格。而且,他还进一步在赵五娘的性格中加入明确的道德自觉与道德说教:赵五娘的种种行为,根本上都是“代夫行孝”,而“代夫行孝”,又被解说为妇女的本分;作者甚至借赵五娘之口说:“索性做个孝妇贤妻,也得名书青史。”这就超越了对生活本身的关注而成为理念的表达,成为一种道德诱劝。2.晚明公安派的文学主张

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上的领导人物,袁中道则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反对剿袭,主张通变。公安派诸人对文坛“剽窃成风,众口一响”的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袁宗道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复古派的病源“不在模拟,而在无识”。他们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不但文学内容,而且形式语言亦会有所变化而趋于通俗,进而主张冲破一切束缚创作的藩篱。

(2)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接近于李贽的“童心说”。强调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则不下笔。因此他们主张“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这就包含着对儒家传统温柔敦厚诗教的反抗。他们把创作过程解释为“灵窍于心,寓于境。”,只要互穷其变,就能实现文学的革新。

(3)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重视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这是和他们的文学发展观与创新论相联系的,对提高那一时期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社会地位有一定作用。3.归有光散文艺术成就

(1)归有光散文的长处在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平凡琐事及普通的人物,状情摹志,细心刻画,寄寓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于感情色彩,因此读来让人感到真切生动,回味无穷。他的《先妣事略》、《见村楼记》、《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文都是这方面的代表。

(2)不过,像这类文章在他的文集中数量并不多,他的文集中的多数文章是表彰孝子节妇之文及寿序墓铭等,散发着迂腐的说教气息,价值不大。

(3)归有光既对文学复古的主张不满,批评攻击“后七子”,对模拟的文风尤其斥之甚厉,提出为文主张根于六经,宣扬道德,这是人们把他列入“唐宋派”的主要原因。但是,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等人的不同之处仍是很明显的。首先,他所主张的道,仍然是传统的孔孟之道,对宋代理学并无太多兴趣;其次,他在散文方面酷好司马迁,爱讲“龙门家法”,同时对宋、元文也不排斥;再有,他对文学的抒情作用也比较重视。4.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在体制方面,元杂剧有如下基本特点。

(1)结构: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表演一种剧目。少数剧目是多本的;楔子可以没有,也可以用到两三个。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情节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本意指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是整部剧本中的有机部分。

(2)唱词和演唱特点: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所以说“折”也是音乐单元;四折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这些宫调的调性即音乐情绪各有不同,四折之中宫调的变换,也是同剧情变化相对应的。元杂剧通常限定每一本由正旦或正末两类角色中的一类主唱;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旦本”,正末所唱的本子为“末本”。这既有突出剧中主要人物的意味,同时与突出某个主要演员以招徕观众也有关系。一人主唱的规定对合理安排剧情和塑造众多人物形象造成了一定的限制。楔子在一部杂剧中是相对自由的部分,通常只有一、二支曲子,不用套曲,也不限由何角色演唱。

(3)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所以说白称为“宾白”。其中又有散白与韵白之分,前者用当时的口语,后者用诗词或顺口溜式的韵文。宾白既可以插在各支曲子之间,也可以插在一支曲子之中(称为“带白”)。它不仅用于叙事,还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曲白相生”的说法。

(4)科范:简称“科”,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

(5)角色:元杂剧的角色,可分为旦、末、净、外、杂五大类,每大类下又分若干小类,以此把剧中各种人物分为若干类型,以便于带有程式化的表演。5.《金瓶梅》对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贡献

(1)《金瓶梅》作为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在创作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寄意于时俗”。取材于当代现实社会,标志着我国的小说艺术进入了一个更加贴近现实、面向人生的新阶段。

(2)作品的立意也有变化。《三国》《水浒》等作品立意在歌颂,宣扬某种理想和精神。而《金瓶梅》则着意在暴露,用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了人间的假、丑、恶。并且广泛而成熟的运用了“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的讽刺手法,使是非立见。《金瓶梅》的这种立意和手法,在后世的《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等小说中都有所继承和发展。

(3)小说描写的重心开始从讲故事向写人物转移,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注意多色调、立体化地刻画人物的性格。(4)《金瓶梅》从说话体小说向阅读型小说的过渡,也反映在从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的转变上。《金瓶梅》从复杂的生活出发,全书并不是以单线发展,每一个故事在直线推进时又常将时间顺序打破,作横向穿插以拓展空间,这样纵横交错,形成了网状结构。(5)《金瓶梅》在口语化、俚俗语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尝试,实现小说从文言到白话的一大转折。以后的《红楼梦》刻意用“京白”来将口语净化,《醒世姻缘传》之类则重在方言上下功夫,都是在不同角度上受了《金瓶梅》的影响。

三、论述(2题)

1.台阁体与明代前期文学的关系

(1)台阁体大体与这样的几种因素相关联:1)密切结合官方意识形态即程朱理学,故表现的思想情感“雅正平和”,有浓厚的道学气;2)反映着上层官僚的生活内容,故应制、唱和之作数量非常之多;3)与当时政治平静、人事结构稳定的状况相对应,表现出陶然悠然的满足心态。

(2)总之,这是一种由压抑的道德和平庸的人格出发的文学,既缺乏对自我内在情感的切入,也缺乏对社会生活的关怀,并且缺乏艺术创造的热情。台阁体文人大都追慕宋人的文学风范,但这种追慕,更多地以程朱理学为前提,距宋人的文学成就也遥远得很。如果按照这一方向走下去,无疑会把文学引向绝境。

(3)台阁体发展到后期,也渐渐产生了一些变化。如被称为茶陵诗派领袖的李东阳以台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时,其诗风大致仍在台阁体的范围。但他论诗,一是强调宗法杜甫,一是比前人更多重视诗歌语言的艺术。这看起来好像是细枝末节的议论,实际上对恢复诗歌的抒情功能,却有一定的效用。他提出“宋诗深,却去唐远;元诗浅,去唐却近”,也表现了对宋诗的不满。所以,后来李梦阳等人对于他既有严厉的批评,同时却也继承了他的某些观点。

2.公安派(袁宏道材料分析)

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反对复古,主张创新,要求文学独抒性灵

在晚明文学领域,公安派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其中袁宏道(1568~1610)的影响尤为突出,是公安派的首要人物。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

公安派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晚明文学新价值观的理论主张。“性灵说”便是他们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口号。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曾经这样评述其弟袁中道的诗歌作品:

大都独幷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于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魂。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所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强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反对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以及“粉饰蹈袭”。做到这一点,即使作品有“疵处”,也是值得赞赏的,因为“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不但如此,抒发“性灵”还要摆脱道理闻识的束缚。这一说法受到了李贽“童心说”的影响。袁宏道则在此基础上,将“无闻无识”与“真声”的创作作了因果联系,进而肯定人们“性灵”中蕴含的各色各样个人情感与生活意欲的合理性,将表现个体自由情性和欲望看作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任性而发”,真正体现“信心而出,信口而谈”,客观上削弱了传统道德规范对文学的影响力。

从提倡直抒“性灵”出发,公安派反对拟古蹈袭。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文学复古流派,在明中期文坛发动了一场文学变革,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他们在创作上所存在的模拟失真的毛病。针对这一流弊,袁宗道(1560~1600)在其《论文》篇中提出学古贵“学达”,也即“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如果“心中本无可喜事而欲强笑,亦无可哀事而欲强哭”,结果只能是“其势不得不假借模拟耳”,“虚浮”、“雷同”的弊病便不可避免。袁宏道《雪涛阁集序》则认为,“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那么“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他幷不是简单地反对复古,而是觉得复古如限于“剿袭”,仅仅在形式上求得与古人相似,终会使创作走向失败。

公安派以“性灵说”作为文学主张的内核,在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袁宏道《戏题斋壁》诗曰:

一作刀笔吏,通身埋故纸。鞭笞惨容颜,簿领枯心髓。奔走疲马牛,跪拜羞奴婢。复衣炎日中,赤面霜风里。心若捕鼠猫,身似近膻蚁。举眼无尽欢,垂头私自鄙。南山一顷豆,可以没余齿。

此诗作于袁宏道吴县令任上。早在万历二十二年作者在京候选时,曾作《为官苦》一诗,流露了“男儿生世间,行乐苦不早。如何囚一官,万里枯怀抱”的厌官情绪。而这一首诗则更是从不同的侧面极言为官所受的苦辛屈辱,倾吐了繁重而压抑的仕宦生活给诗人带来的苦闷,幷流露出想要挣脱官场束缚而寄身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的愿望。3.李贽对晚明文学的影响(全方位:涉及诗文、小说、戏曲)(1)他的“童心说”奠定了其文学思想的基础。他将“童心”,即纯任自然的真情、本性作为人性的最高范畴,以这种自然人性论反对封建束缚,主张顺应自然,发展个性,加强人的自主意识,提高人的价值,形成一种重“情”求“真”尚“俗”的人文主义思潮,对程、朱理学和假道统、文统进行了冲击,影响很大,使文学由理性品格向感性品格方向发展。(2)李贽用很大精力评点俗文学作品,大力评介俗文学,充分肯定俗文学的文学价值,他和袁氏兄弟等人通过序跋、评点、杂谈、书信、日记等形式,倾心呼唤俗文学,提高小说、戏曲的文体地位,扫除阻碍小说发展的障碍,开创了崭新的艺术时空,使小说成为“一代之文学”。

(3)李贽在文学上,指导崛起于湖北的以公安三袁为主将的 公安派,一扫拟古主义王、李之云雾。晚明时期,在李贽的影响下,湖北公安、竟陵和鄂东,进步文学十分繁荣,成了进步文学的中心;鄂东、特别是麻城,还是进步哲学的中心。4.李渔戏曲理论

李渔的贡献,就在于以自己多年写剧和率家庭戏班从事实际演出的经验为基础,参照前人的成果,提出了系统的理论总结。

(1)在戏剧语言方面,李渔反对用书面文学的标准来衡量,认为必须首先从适合舞台演出来考虑,例如为了注重舞台效果,提出宾白“当与曲文等视”,使之互相映发。具体的要求有“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等,大体是既要明言直说,不故作姿态,炫耀博雅,又要生动有趣,见出机锋和性灵,并切合剧中人物各各不同的心理和口吻。这和前人首重音律或首重辞采就有明显的不同。

(2)在戏剧构造方面,李渔提出的重要原则有:“立主脑”,即突出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并以此体现“作者立言之本意”。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考试常用 篇2

一.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之间的联系

1.儿童文学与小学生之间的联系

小学生正处在对新事物好奇、渴望认识和了解世界的年龄阶段, 强烈求知欲使得小学生急切地需要通过课外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来增长见识, 扩大自身视野, 进一步了解和探知社会的发展和世界的变迁。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加深少年儿童对社会和人生的认知, 净化感染孩子的心灵, 通过儿童文学作品中各种艺术内容形态的美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同时放松愉悦孩子的身心, 促使小学生在良好的心态和环境下取得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平衡发展。

2.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之间的联系

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两部分, 下面将分别介绍儿童文学与这两部分之间的联系。儿童文学作品体裁形式丰富多样, 儿歌、故事、诗歌、童话、科普读物均属于儿童文学作品的范围, 而且这些优秀作品又作为编写小学教材的重要文学资源体现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里面, 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小学语文教学教材内容形式, 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强调把握儿童文学的特质和小学语文教学规律, 来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水平。当代社会, 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十分广泛, 少年儿童在接受课堂教学知识外, 还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儿童文学读物来开阔视野, 提高自身的读写和阅读理解能力, 有助于少年儿童的成长。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为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儿童文学由于其丰富的体裁样式和大量经典作品的创作成功, 极大地扩展了编写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资源渠道, 目前, 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科书中大部分选文均来自于儿童文学作品的相关内容。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要求下, 无论是哪一套小学语文教科书, 都因儿童文学作品特有的文学性、艺术性与趣味性等特征构建了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参照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这一现象不仅仅在国内比较普遍, 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因此, 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源, 对小学语文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源泉

在儿童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 为了便于儿童更好地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 同时有利于与成人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沟通, 而依据儿童身心发展需求进行创作的异于成人文学的独立的文学门类, 即为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内容开发的重要源泉, 符合七岁至十二岁之间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理解审美能力, 对于小学生的情感和观念的形成以及对文学作品阅读兴趣的培养都将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同时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最终实现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3.构建小学生和谐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儿童文学占据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很大比例, 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小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中的寓言故事能够深刻领悟到蕴含其中的丰富内涵, 帮助这些儿童形成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另外, 儿童文学其实就是打开小学生心灵世界的“一扇窗”, 他们能够借助儿童文学这一载体更好地去发现美、感受美, 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 享受着儿童文学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 应该高度重视儿童文学的熏陶感染作用, 尊重小学生在儿童文学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促使小学生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道德品质高尚、伦理观念健全的社会人。因此,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于构建小学生和谐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常用方法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创造快乐课堂

在教学中,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学,而不是在教师的逼迫下被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如果喜欢学语文,在语文课堂上感到快乐,那么很多好的习惯不用教师提醒,学生自己也能养成。比如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以及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可是,教师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呢?首先,应该营造一个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堂知识,不同的难重点,精心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

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相关知识,例如,通过网络或课外书查取获得,把他们觉得有用的知识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筛选出来,让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真正地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点能串一串,彻底掌握知识。所以,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条件,要把握好这一条件的适度问题,就为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学会如何学习打造好了初步条件。

二、情景创设,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在新课改的要求中,课堂教学应当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走入语文学习的情景中,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教材的涉及面较广,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例如一些故事性、情节性比较强的课文,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特点,展开相关话题的探讨,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语境和情境。

在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的素材是丰富多彩的。许多资料都可以在网上找出。而且通过多媒体的放映,学生对课本中的内容会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但是多媒体的应用应当把握好度,因为有时候它会过多分散学生注意力,反而不利于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上课内容来自由选择教学地点,并不一定要将学生拘于教室里。比如带领学生参观动植物园和博物馆,感受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在切身的体验中让学生懂得语文。要让学生明白,语文不仅仅是存在于书本中,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生活里处处有语文。

三、大胆质疑,激发求知欲

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求问题罢了。”因此,要想获得成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刨根问底的提问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前提条件。当今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求知,学会提问问题,应该作为现今课堂教学的导航。教师应重视启发学生对任何问题都保持疑问的态度。例如,在讲到《雨中》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熟读这篇课文,让学生看黑板上教师书写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如果教师这样做的话,既能够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而且又能够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雨中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雨中的人物有谁?”“事情为什么恰巧发生在雨中?”……通过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对哪方面问题比较感兴趣,对哪方面问题还不够重视,这样的话就可以使教学有的放矢,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四、品德兼修,塑造良好审美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的心灵是单纯的、美好的。作为教师就应该教给学生如何感受美、体味美、弘扬美,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打开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会发现里面有动人的故事、优美的诗歌、神奇的寓言、美丽的童话,以及很多纯真的心灵,善良的品质,优美的景色以及一些催人泪下的情境。学生幼小的心灵极易感动,因此通过一些情景很容易激发他们的情感。比如当他们看到坏人猖獗,好人遭殃的情节就会产生愤慨之情;当他们看到描写祖国锦绣山河的句子就会产生赞赏之情;当他们看到书中的主人公有个完美的结局时就会留露出会心的微笑……这都是缘于情感驱动所产生的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唤起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培养。

五、总结

优秀的教师,是能引导学生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讨的问题。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独立思想和真实的情感,要呵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体验学习的乐趣,发展自我,提升素质。

参考文献:

[1]谌东玲.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略论[J].学周刊,2013,(9)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考试常用 篇4

福建漳州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

(二)漳州人事人才网: 1.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2.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4.连理枝、比翼鸟: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 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5.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6.螟蛉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7.神器: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8.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漳州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9.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10.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11.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12.见背:背,离开,谓父母去世

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13.问鼎: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14.三尺:是法律的代名词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15.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初一语文学段考试 篇5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段考①试卷初一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奢.(shē)望 牢骚.(sāo)蜕.(tuì)化 橡皮筋.(jīn)B.咽.(yān)喉 叮嘱.(zhǔ)玩耍.(shuǎ)抢劫.(jié)C.烟囱.(cōng)给.(gěi)予 菜畦.(qí)犀.(xī)利 D.抽泣.(qì)鼎沸.(fèi)猝.(cù)然 泯.(mǐn)灭

2、下面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

A.惆怅魂不守舍鸡毛掸子喃喃自语 B玷污获益匪浅心旷神怡绝处逢生 C.破绽古朴凝重人迹罕至具体而微 D.烦躁 付诸东流 自出新裁 举世无双

3、走进名人,了解名著。(4分)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作者是原名,我们在上学期学过他的一篇文章《》

②《童年》是苏联作家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其他两部为《》、《》。

4、下列病句(4分)

①每当我听到《吉祥三宝》这首歌时,心里总是十分感到温馨。

修改:②春天的濮阳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修改:

5、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2分)

①他兴致勃勃....

地推送着木排,托起沉重的木船向前航行。解释:②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解释:

6、古代歌颂春天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诗句(2分)

①②

7、今天晚上便宜要为妈妈过40岁生日,你的一位同学却邀请你去看足球赛拒绝他的邀请,才能不伤害你与这位同学的感情?(2分)

8、默写填空。(共7分)

(1)屏弃而不用。(2)人之立志,?(3)是故聪与敏。(4)山际见来烟。(5),弹琴复长啸。(6)峨眉山月半轮秋。(7),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现代文阅读。(共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1——5题(共10分)

①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我告诉爸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我问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六年前他参加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做这件事。

②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

③但是我说:“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④“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⑤“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⑥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

⑦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⑧ “我知道,爸爸。”

⑨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⑩ “是。”我虽然这么答应了,但是觉得爸爸讲的话很使我不舒服,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⑾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却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1、从全文看,你认为爸爸的哪句话在“我”的成长中起的作用最大?(2分)

2、爸爸的病此时已经无法治好,从他的言行中可以觉察到,请举例说明。(2分)

3、“我”此时此刻是否知道父亲已病入膏肓?举例说明。(2分)。

4、第⑩段在结构上起的作用(2分)是

5、从⑾段看,爸爸是个什么样的父亲?(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1——6题(共12分)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里,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这使我感兴趣。望着这些蚕执着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把自己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

……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

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1、选文第一段中居里夫人认为对待生活应该有两种态度,请将这两种态度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①②

2、从第二段中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对蚕“结茧”很感兴趣,你认为原因是什么?(2分)

3、第二段末尾说“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请结合选文说说这个“某种力量”指的是什么?(2分)

4、“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一句中““这种科学的魅力”指是什么?(2分)

5、你怎样理解“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就像是一个“迷醉于神话故事”“迷醉于大自然”的“小孩儿”这个比喻?(2分)

6、居里夫人一生深居简出,献身科学,这与现代社会讲求合作与协作的精神矛盾吗?谈谈你的看法。(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1——5题(共12分)

才进校门,高年级同学就带着我们参观北大图书馆。当时,好像还看了一个介绍图书馆的纪录片。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四百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像。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目字的最小的零头都不到吧!不知怎么,我回忆起了1983年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记得那时灯已熄了,我们在黑暗里躺在床上,随意聊着天儿。我和领队的那个小小的女老师正说得津津有味,我上铺的女孩却忽然哭了起来。我们惊讶地问她怎么了,她呜咽着答道:“你们知道得那么多,可我什么也不懂……”如今,我和女

老师的谈话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可那女孩子的呜咽反倒长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当我随着面孔尚未记熟的新同学一起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于是,自从小心翼翼地佩带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成了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假如一生可以被分成许多阶段,那么与北大的际遇,便是又一个新的开始。

可不,是开始——开始做美得有点迷离的梦,开始对从未涉足过的世界进行探寻。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许灰尘的书架间徜徉,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有时,并不急着翻检借阅,只在书垛给我留出的窄窄小径上慢慢地走来走去,以目光抚爱每册图书。中文的、英语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声音,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渐渐地,我的心情也变得和它们一样:沉静,愉悦,安详。

就这样,简单而又美好地,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一片纯洁的真理之光。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面目向我揭示和呈现,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2、“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这两句雄壮“誓言”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那两句誓言”在北大“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4分)

3、同在北大图书馆,为什么作者一开始感觉“几乎绝望”后来“沉静,愉悦,安详”?(2分)

4、作者是怎样评价自己与北大朝夕相处的整整两年的时光?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述。(2分)

5、选文的第四段使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2分)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选文,完成后的1——5题(共11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于舅家见之。之:②忽啼求之。啼:③未尝识书具。尝:④并自为其名。其: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泯然众人矣。翻译: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翻译:

3、你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方仲永天资过人?用原文回答。(3分)

4、你认为方仲永变得“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5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2分)

四、作文(共50分)(任选一题写作)

1、以“×××你误会了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写作文前先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

2、快乐的时刻很多:也许是一次难忘的合作,也许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游戏,也许是那一次在文学殿堂里找到了相逢恨晚的朋友„„把动人的情景描述出来,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让大家共享。

要求: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一、1、C

2、D 3、3、①《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风筝》②高尔基,阿廖沙,《在人间》、《我的大学》。

4、下列病句(4分)

①修改:每当我听到《吉祥三宝》这首歌时,心里总是感到十分温馨。②修改:濮阳的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5、①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兴头很高。②机关 解释:周密而巧妙的计谋 ......

6、古代歌颂春天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诗句(2分)①春江水暖鸭先知 ②二有春风似剪刀

7、略

8、默写填空。(1)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可恃而不可恃也(4)竹中窥落日(5)独坐幽篁里(6)影人平羌江水流(7)此夜曲中闻折柳

二、(一)

1、现场会议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2、语言:“我怎么能够去?”“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行为:“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

3、不知道。如:执意要爸爸去参加毕业典礼。还有倒数第二段的心理活动,“觉得爸爸讲的话使我很不舒服”,并没有意识到爸爸是做临终遗嘱。

4、承上启下的。引起一年级时受爸爸打那伯事的叙述。

5、对子女要求极其严格。

(二)1、(1)有坚忍不拔的精神。(2)自己要有信心。

2、居里夫人感到蚕执着的勤奋的工作态度和自己耐心地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一个 目标上很相似。

3、指对“真理的探索”或“对事业的兴趣”。

4、作者认为“科学的魅力”就在于它是种伟大的美。

5、作者把一隹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比作一个迷醉于神话故事、迷醉于大自然的小孩儿,就是说科学研究工作对科学家而言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让他们流连忘返。

6、略

(三)1、北大图书馆给“我”巨大的影响。

2、北大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著名的大学,“我”为之感到骄傲,“我”要北大学有所成并做出成绩,为北大增光添彩,让北大因为有“我”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我”的北大图书馆当作知识的象征,面对如此浩瀚的书海,我觉得自己非常渺小而无助。

3、开始感到“绝望”是因为400万册图书,近似天文数字的藏书,展示了知识海洋的浩瀚,觉得誓言难以实现。后来变得“沉静,愉悦,安详”,是因为随着学习的深入,作者觉得北大为她“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同时也感到了“誓言”的可行性。

4、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一片纯洁的真理之光。

5、抒发了作者对由衷的赞美。

三、1、①他(方仲永)②哭着③曾经④自己

2、①完全同常人一样了②同县的人都感到很奇特,渐渐请他父亲帮宾客。

3、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不使学。

小学语文常用描写方法 篇6

白描就是对景物进行描写时不修饰烘托和雕琢,只将景物主体客观呈现在读者眼前。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给人以形象感的同时增强真实感,使人有返璞归真的感觉。

《湖心亭看雪》(张岱)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个句子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它不求细致与文饰,只求神似和形象,写出典型的轮廓和气质。

二、使用修辞法

在描写景物时为使景物真实生动,往往在描写中使用各种修辞方法。写景时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等。比喻的修辞可以使景物具体形象。拟人可以使景物活灵活现,富有生命的灵性,景物更有感情。排比则使景物给人以更大程度上的感染力。

《济南的冬天》(老舍)中“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段描写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写出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气动人的景色。表达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三、感觉组合法

人类通过各种感官感受认识自然环境,耳闻目睹,皮肤接触,舌品鼻嗅,世界才在我们眼前变得多彩起来。景物描写前除了用眼睛观察之外,还要用其他感官去感受,之后将景物根据需要表述出来。在以视觉为主的描写中辅以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这样有些无形事物(比如空气、风、声音、味道)才能被描写得更具体。

《春》(朱自清)中“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这段话中成功的运用了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勾画出一幅美妙动人的春风图,使人如在田野里沐着阳光吹着微风一般轻松惬意。

四、色彩搭配法

为了将景物描写的更美丽,突出视觉的色彩搭配是很好的方法,使画面色彩鲜明更具视觉的冲击力。

《紫藤萝瀑布》(宗璞)中“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这段描写中“淡紫”“紫”“银”给读者很强的色彩感,使人觉得藤萝花开得无比的辉煌壮丽。句中同时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

五、动静结合法

以静止的景物和动态的景物相互映衬,可以使景物更具活力和画面真实感,以动写静更显寂静,以静写动更显动感,会使景物灵魂活泼。如八下的《社戏》(鲁迅)中“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句中以静止的山来写飞速前行的船,写出“我”与小伙伴月下行船去看戏时的愉快迫切的心情。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考试常用 篇7

一、小学儿童文学教学的现状

(一) 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普遍不高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教师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不够重视儿童文学的重要作用,对其关注度也不够。教师的儿童文学观念和思想没有按照实际的需要进行改进和深化,教师所掌握的基本理论内涵以及审美理念难以符合新形势下小学生的心智发展的实际要求。教师对儿童文学的掌握程度不够,没有了解儿童文学的体裁、功能以及其价值。这样一来就阻碍着自身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大部分教师还受到传统观念的约束,造成儿童文学的阅读和教学视角非常狭窄,打压着新形式下的教学内容,没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二) 小学语文课堂往往忽视儿童文学的特征

在大多数课堂上,教师没有将儿童文学作为主要的切入点,这样就阻碍着儿童文学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教师对儿童文学不太重视。其次,大部分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理解过于成人化,以一个成人的想法去理解文学作品。在教师的引导下,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二、不断提升儿童文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

(一)提升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1.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儿童文学理念

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全新的文学理念,需要跟目前的儿童教育以及儿童的观念相结合。教师需要掌握跟儿童教育以及儿童的观念相匹配的儿童精神需求以及儿童审美的实际需要,并且以此为基础,充分分析儿童在不同的生理、心理年龄条件下的内心世界。例如可以举行一系列活动,将学生们的具体表现详细地记录下来。

教师可以设计多元的美术活动方案,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以及掌握美。例如:组织班级学生开展美术活动“脸谱变变变”,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相应的京剧脸谱图片,其次是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去掌握和收集京剧的传说、人文故事、音乐、历史传承及流派变化等,通过多种经验的积累和相互补充,使自己的文化知识得以丰富。儿童年龄较小,接触范围不广,其基础知识准备不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跟儿童一起参与图片、故事、音乐的收集等,让幼儿对京剧脸谱有初步的知识积累,借此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以及掌握美。

2.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

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进一步改善儿童文学教学水平。想要实现儿童文学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就需要不断阅读国内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不断将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视野扩宽,提升感悟能力以及审美鉴赏能力。例如:选取20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皮皮鲁》等。又或者是选取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再见了,我的星星》等。

(二) 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教师需要充分分析儿童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儿童的情趣。掌握儿童的情趣方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儿童的思维角度为基础,不断发掘儿童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情趣点。以这个情趣点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捞月亮》《小猴子下山》《小狐狸卖空气》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抓住教学的趣味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使小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课文诵读的乐趣。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篇8

1.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例:a.大河小河,纵横交错,好像渔网上的丝。b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d.弟弟的脸蛋像苹果一样又圆又红。

作用: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使抽象化变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印象深刻。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8.夸张句: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如a.班里静悄悄的,连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b.他的声音难听极了,简直能震碎人的耳膜。C.他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2.拟人句: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a江面上一闪一闪的,那是萤火虫在寻找它丢失的梦。b小鸟在枝头快乐地唱起了歌谣。

作用:拟人句的好处是能增强语言的美感、表现力,使句子更生动、形象,还能强调对这一事物的喜爱之情。3.设问句: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就叫做设问句。如:a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b难道春天不美吗?不是的,春天是最美的季节。作用: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4.排比句: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叫做排比。如: a这里的山更绿了,这里的水更清了,这里的花更美了。b.信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信仰是火,点亮希望之灯;信仰是灯,照亮也行之路。

作用: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5.反问句:反问句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而且答案是唯一的,肯定的。相当于明知故问。反问句结尾时一般是标问号。另外,反问句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例:1.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怎能不叫人流连忘返?(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意思)2.年纪都这么大了,都成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意思)

作用: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这句话的思想、语气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6.对偶句: 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例: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b.亲贤臣,远小人。c.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作用: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

7.对比句: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例:a妹妹很乖巧,不像弟弟那样顽皮。b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作用: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作用: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9.反复句: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强调语意的修辞手法。一般情况下,反复有两种,一是连续反复,二是间隔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

例:连续反复句:a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b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间接反复句,如:女老师斜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作用: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起到了渲染气氛、深化主题的作用。

10.顶针: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起头,顺序而下,一般由三项或更多项组成。有句句顶针、句中顶真和句间顶针: 句句顶针:即无论断句多少,联珠到最后一句,可称之“连环”。如:a“门外有条街,街内有个巷,巷内有个庙”。b公园看花,花开鲜艳,艳美喜人。

句中顶真:即在句中结奏点(断读处)传递文字,古人称之为联绵。如:c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句间顶真:即在各断句间传递文字。如下面一副戏台联堪称顶真联中的佳品.。如: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作用:前后连贯,语义贯通,读起来朗朗上口 转述句方法:

一、改变人称;

二、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

三、看句子前面是谁对谁说话。直述句改转述句顺口溜:说话的“我”改“他”,作者的“你”改“我”,其它的“你”改“第三”

a如:小红说:“我很累。”改为:小红说,她很累。b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如: 姐姐说:“你说的对,我就这样做。”改为: 姐姐说,我说的对,她就这样做。

d引述内容改为转述句中,引述内容中如果有“这”,务必在改为转述句中把“这”改为“那”。如: 小李对小何说:“我今天要看这些文件。”

改:小李对小何说,他今天要看那些文件。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用歇后语 篇9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千里寄鹅毛——礼轻情义重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麻开花----节节高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竹篮子打水----一一场空

赖蛤蟆吃秤砣----铁了心

大黄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麻袋里的铁钉----个个想出头

孔夫子搬家----全是书(输)

老鼠进书房----咬文嚼字

兔子跟着月亮走----沾光不

鼠进书箱——咬文嚼字

牛角上抹油——又尖又滑

虎口拔牙——胆子大

兔的尾巴——长不了

龙王爷跳海——回老家

蛇吃黄鳝——比长短

马尾巴搓绳——不合股

羊伴虎睡——靠不住

猴照镜子——得意忘形

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

猪鼻上插葱——装象

八仙过海 —— 各显神通

窗户边吹喇叭 —— 名声在外、茶壶煮饺子 —— 有嘴道(倒)不出、程咬金的斧头 —— 就这三下子、床底砍柴 —— 撞板

豆腐掉到灰堆里 —— 吹不得,打不得、多一个和尚 —— 多一分斋(灾)

二两棉花一张弓 —— 细细弹(谈)

飞蛾扑火 —— 自取灭亡

擀面杖吹火 —— 一窍不通、狗咬吕洞宾 —— 不识好人心、隔着门缝看人 —— 把人看扁了

黄鼠狼给鸡拜年 —— 没安好心、黄莲树下弹琵琶 —— 苦中作乐、和尚打伞 —— 无发(法)无天、和尚头上的虱子 —— 明摆着、寒天喝凉水 —— 点滴在心头、韩信点兵 —— 多多益善、火烧旗杆 —— 长炭(叹)

姜太公钓鱼 —— 愿者上钩、脚底下抹油 —— 溜之大吉 K.腊月里的萝卜 —— 冻(动)了心、刘备借荆州 —— 一借没回头、老鼠掉进风箱 —— 两头受气、老虎屁股 —— 摸不得、聋子耳朵 —— 摆设

马尾穿豆腐 —— 提不起来、猫哭老鼠 —— 假慈悲、泥牛入海 —— 无消息、菩萨过江 —— 自身难保、牛皮灯笼 —— 点不亮

螃蟹过街 —— 横行霸道、砒霜拌大蒜 —— 又毒又辣、蚍蜉撼大树 —— 可笑不自量

秋后的蚂蚱 —— 蹦不了几天、骑驴看唱本 —— 走着瞧

热锅里的蚂蚁 —— 团团转、傻子上街 —— 光看热闹、十五个吊桶打水 —— 七上八下、湿水棉花 —— 没得弹(谈)、水鬼找城隍 —— 恶人先告状、水中捞月 —— 一场空、司马昭之心 —— 路人皆知、兔子尾巴 —— 长不了、铁公鸡 —— 一毛不拔、脱裤子放屁 —— 多此一举、剃头的挑子 —— 一头热、武大郎开店 —— 高人一等、王八吃称砣 —— 铁了心、王婆卖瓜 —— 自卖自夸、外甥打灯笼 —— 照舅(旧)、歪嘴和尚 —— 念不出好经

小葱拌豆腐 —— 一清二白、小和尚念经 —— 有口无心、瞎子点灯 —— 白费蜡、徐庶进曹营 —— 一言不发、秀才遇着兵 —— 有理说不清

哑巴吃黄莲 —— 有苦说不出、哑巴吃饺子 —— 心中有数、阎王爷贴告示 —— 鬼话连篇、油瓶倒了也不扶 —— 懒到家了、猪八戒照镜 —— 里外不是人、瑜打黄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啄木鸟上树 —— 全靠一张嘴、竹篮子打水 —— 一场空、竹筒倒豆子 —— 不留底、丈二金刚 —— 摸不着头脑、丈母娘看女婿 —— 越看越中意、丈八高的灯台 —— 照人不照己、针尖对麦芒 —— 谁也不让谁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考试常用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策略

学生是小学教育的主体。在小学阶段中, 语文是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作品是专门针对儿童群体创作的, 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小学语文课堂融入儿童文学, 可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阔小学生的阅读视野, 锻炼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优选内容, 突出小学语文课堂儿童文学特点

在儿童文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选择能够调动学生兴趣, 对学生素质教育起到良好教育作用的作品。将这样的文学作品纳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能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而且还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得到培养。随着学生的阅读量相应的增加, 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我国社会不断进步, 教育也随之改革, 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上儿童文学的选择也要调整, 要适应教育的大环境, 跟得上新时代的教育脚步。以前,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不使用课外儿童文学作品, 不希望儿童文学作品影响学生学习, 考虑到可能这种时间的浪费会使学生成绩下降。现在的教学环境适当地加入儿童文学作品恰恰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培养。例如, 选择小学生较为钟爱的童话故事、儿童类小说话剧等作品。这样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堂上逐渐形成, 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得到提高。

小学生必须要参加语文课外活动, 这正是家长和学校所重视和提倡的。所以, 在选择儿童文学的内容上, 选择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培养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用儿童文学教课, 教学效果往往事半功倍。但是, 教师对于如何选择儿童文学、如何应用儿童文学,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于语文教师来说, 选择适合自己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儿童文学作品至关重要。只有教师充分地去理解儿童文学作品, 才能将儿童文学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思想充分地传达给学生。同样在选择儿童文学作品时, 也要考虑到是否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

二、有效应用, 发挥小学语文课堂儿童文学作用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知识与小学生沟通的桥梁, 培养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应用量较大, 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才会达到让人满意的水平。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的根据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来展开教学内容, 从而导致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渐渐地失去了领悟美学品格和儿童文学其中的艺术特性的能力。所以, 教师要正视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不能单独的将儿童文学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工具。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与成人不同, 儿童文学根据这些不同以及儿童的思维模式有了一系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所以,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区分开来, 用儿童文学的思维方式去教学。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对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有很大的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 对事物的好奇心较重, 对于新的事物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对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教师应用儿童文学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对儿童文学的理解,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自己的见解, 不能一味地去否定学生的想法, 要适当地给予肯定, 这样将儿童文学作品引进小学语文课堂才有更好的发展, 才能使儿童文学得到更好的应用。儿童文学作品中不单单只是文字传播思想, 也有一些实践教育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教师可以根据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实践类作品对学生展开教学。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内容, 能够锻炼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 自身的发散型思维也得到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使课堂更加生动, 同样也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 也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发散学习, 落实小学语文课堂儿童文学拓展

为了让儿童文学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教师层面来说, 教师应该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摒弃部分旧的儿童文学观念, 及时的吸收新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师要拓宽阅读视野, 如果总是用较窄的阅读视野以及耳熟能详的教学内容去教学, 这样就会限制小学生的阅读视野, 影响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要充分地去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文体特征, 用创新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 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能增加课堂乐趣。语文教师将儿童文学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思想和小学生的思维模式相结合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备课, 不能采用填鸭式、成人式的教学方式教学。现在的小学生正处于心智的发展阶段, 由于心智的不成熟, 学生对一些问题不是很理解, 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儿童文学作品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的特性来展开。小学生对事物是充满好奇的, 教师要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 不能忽视学生的想法, 并要给予肯定及指导, 让学生的思维不受到固定模式的限制。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 陪伴儿童健康成长是儿童文学最主要的核心价值。可见,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教育中, 儿童文学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在教育领域对儿童文学的应用还是不是很完善的, 学校要定期组织学习, 并且要给予重视, 将儿童文学更好的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

参考文献

[1]张阿龙.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的儿童文学及其教学[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

[2]徐珺.关于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策略的思考[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5 (4) .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 篇11

劝学类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 劝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字聿》

惜时类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

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送别类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别董大》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4.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 赋得故草原送别》

四季类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 甫 《绝句》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 甫 《春雨》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山行》

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江雪》

10.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柳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爱国类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文天祥 《过零丁洋》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岳阳楼记》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绝句》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示儿》

友情类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赠汪伦》

思乡类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思》

节日类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 《元日》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清明》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水调歌头》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心情类

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 游 《示儿》

高兴

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 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 白 《早发白帝城》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 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中国历代诗文名句

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3.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5.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8.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9.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诗名句中点字成金的事例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

格言、俗语、谚语、歇后语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谦受益,满招损。

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8.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9.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10.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1.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12.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13.言必行,行必果。 吃一堑,长一智。

1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5.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1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

19.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

20.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21.海阔从鱼跃,天高任鸟飞。

22.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23.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24.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2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26.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27.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28.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9.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30.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31.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32.竹篮打水-一场空

33.兔子尾巴-长不了

34.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35.门缝里看人-看扁了

36.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7.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38.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9.明珠弹雀-其得不复

小升初语文考点大全

01

生字类考题

1.读准字音:主要是对同音字、多音字和音近字的读音要能够辨别清楚,防止混淆。特别是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确定读音。我们课文中有不少多音字,要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读什么音。有些汉字读音完全相同,我们称它们为同音字。同音字虽然音同,但字形和字义基本上都不同,要注意区分。

【常见题型】

(1)多音字组词。

(2)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3)给一个音节写出3个(或若干个)以上的汉字。

2.认清字形:汉字的笔画比较复杂,要认清字的形体,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以及间架结构,要注意区别形近字,做到书写正确。形近字是指形体相似、差别不大的字。有的是偏旁部首易混淆,如“日”和“目”;有的是个别部件易混淆,如“辩”和“辨”;有的是结构单位相同,位置不同,如“陪”和“部”;有的是笔形易混,如“见”和“贝”;有的是笔画多少、长短易混,如“末”和“未”。区别形近字,我们要养成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从字音、字形、字义上仔细区别。

【常见题型】

(1)写出汉字的笔画(或笔顺)。

(2)按汉字的结构要求写字。

(3)加(或换)偏旁组字再组词

(4)选字填空。

(5)区别形近字组词。

(6)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7)把下面繁体字的简化字写出来。

3.理解字义,会查字典:不同的汉字表达的意思不同,不少字是一字多义,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要能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我们还要能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来熟练地查字典,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字义,正确用词,提高我们的识字能力。

【常见题型】

(1)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2)读一读,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

(3)根据一个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02

词语类考题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一)我们要正确地认读和书写学过的词语,懂得意思,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尤其要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多下功夫,要能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及同一词语的不同含义,才能准确地使用词语,也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理解词语不能靠死记硬背,要弄懂它的意思,除了查字典、词典得到确切的解释外,还可以采用下面的一些方法:

1.把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先弄清楚,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如“一丝不苟”。“苟”就是“马虎”,“一丝不苟”就是“一点也不马虎”。

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如“富裕”就是“富足”。还有的词可以用简洁的语言作解释。如“慷慨”就是“情绪激昂的样子”。

3.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4.注意词的褒贬义。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判断词的感情色彩。如,“果断”和“武断”的感情色彩截然不同;“骄傲”则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常见题型】

(1)给带点字写出(或选择)正确的解释。

(2)一词多义。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或是同一个词语的不同意思)

(4)判断词语的感情色彩。(或按词语的感情色彩分类。)

(二)我们要能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

汉语词汇丰富多彩,它的特点之一就是近、反义词很多。近义词中,意义完全相同的叫等义词。

辨析近义词,要注意:

1.分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有的是词义范围大小不同,如“战斗”和“战争”;有的是词义轻重不同,如“优秀”和“卓越”。

2.分辨色彩上的细微差别。有褒贬之分;书面语和口语之分。

3.分辨用法上的细微差别。有些通常固定地和某些词语搭配,如“简单”和“简朴”,“简朴”可以和“作风”搭配成“作风简朴”,而不大和“简单”搭配成“作风简单”;有些在适用的对象上有上、下之分,如“爱护”则多是上对下,“关爱”则都可以用。

辨析反义词时要注意:

1.词义是同一范围。

2.词性要相同。

3.有的反义词有一个,有的反义词不只一个。

【常见题型】

(1)写出近义词(或反义词)。

(2)找出句子中的近反义词。

(3)选词填空。

(三)要会正确地搭配词语,给词语归类。

词语搭配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在搭配时,除了要注意词语的搭配是否符合习惯,还要注意近义词意思上的细微差别。做词语归类时关键要读读这些词语,想想这些词所表示的事物可以分为哪几类,再按照一定的类别一个个地写。

【常见题型】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将前后搭配得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3)选择正确的词语。

(4)将下列词语分类。

(5)按要求写词语。

(6)画出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7)按顺序排列词语。

(四)要能正确使用成语。

成语是我们五年级同学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要认真掌握课文中的一些成语,还要注意课后的积累,做到不仅会写成语,不写错别字;知道成语的来源(古代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古代诗文、人民群众的口语)、意思,尤其是其中一些关键字的意思;还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常见题型】

(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2)根据意思写成语。

(3)解释成语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判断成语是否正确,并改正。

(5)区分成语的感情色彩。

(6)写近义、反义成语。

(7)将成语按要求归类。

(8)按要求写成语(如按来源写,按季节写,按数字写等)

(9)写出成语中的故事、主人翁等。

03

句子类考题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学习句子是进行阅读、写作的基础。我们要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要体会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我们要能正确地用词造句。

按照句子的作用,一般把句子分为四种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按照句子的结构,又可分为单句和复句等。在单句中,我们要知道区别什么是完整的句子;在复句中,我们要知道前后两个句子是什么关系,该用什么合适的关联词。

句子常见的练习有以下几种:

1.按要求造句。可以是给定的词语或关联词,也可以是一定的句式。

2.变换句式。通常要求变换的句式有:“把”字句和“被”字句;肯定句和否定句;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陈述句和反问句。做这样的练习,一要看清要求(或例句),明确是要变换什么;二要注意变换后的句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三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如改反问句时,可以用一些常用的词加强语气,“难道不”、“怎么会”等;四要改后认真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是否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有没有漏写某些内容,写错别字等。

3.扩句和缩句。扩句的基本方法是: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其次,在主干词语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词语,修饰词语可以添加一处或多处,只要合适就行;再者,把扩好的句子读一读,看是否通顺,是否比原句的意思更具体、充实。缩句的基本方法是:首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两部分;其次,找出每一部分的主干词;再次,去掉修饰的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成完整的句子。扩句和缩句都一定要注意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4.修改病句。首先要弄清句子的病因,再对症下药。常见的句子毛病主要有:

(1)句子不完整,缺少成分(如,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添加缺少的成分

(2)用词不当(如,近义词或关联词用错)→换合适的词语

(3)搭配不当(如,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彼此不能搭配,或是搭配在一起不合事理;或是不符合语言习惯)→改成合适的搭配

(4)语序混乱→调整语序

(5)前后矛盾→改或删

(6)重复罗嗦→删

(7)不合逻辑,不合事理(如,有些句子概念使用错误,或是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改

在修改病句中,仍然要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对句子的改动一定要小,有时句子的毛病不只一处,要仔细分辨,还要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改完后认真读一读,检查检查。

5.句子的修辞。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每一种修辞手法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要注意的是:

(1)区分比喻和拟人。比喻是打比方,要有两类事物,通常有比喻词(当然,有些句子中有“像”“好像”之类的词,但不是比喻句,我们要仔细辨别);拟人是把事物当人来写,要有人的动作、表情、语言。

如,“小鸟在歌唱。”是拟人句,而“小鸟像个歌唱家。”则是比喻。

(2)夸张既有夸大也有缩小,但要注意必须以生活真实为基础,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进行,才会使人觉得自然合理。

(3)排比注意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或句子,且意思相联、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大体相当。

(4)设问和反问要注意区别。设问和反问都有明知故问的特点,但设问是自问自答,答案在问题外;反问是问而不答,答案就在问句中。

我们应该多读读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的句子,体会它们的用法,并背诵积累下来。

6.理解句子。理解句子是读懂文章的基础。句子有难易之分,难懂的句子大致有这样几类:内容距离生活实际远的;结构较为复杂的;含义比较深刻的;对表达文章情感、思想有较大作用的。理解这些句子,一要主动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二要抓住句子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三要注意把句子的理解和对整个课文的内容、情感的理解联系起来。

7.整理句序。这要求将一些顺序混乱的句子,按正确的顺序重新排列,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以准确表达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做这类练习,可以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仔细阅读每句话或每组句子,理解它们的主要内容。

(2)综合各句的意思,想想这句话主要说的是什么内容。

(3)想想全段的内容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即找出排列顺序的依据。如:按事情发展顺序,还是时间顺序;是方位,还是总分等。

(4)按确定的顺序排列。

上一篇:一类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下一篇:模具技术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