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精选9篇)
1、在探索同数分解规律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使幼儿感受同数分解的数量关系,理解同数分解的实际意义,了解大数对小数的包含关系。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和归纳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操作学具:人手一份与课件相配套的6朵小花卡片;
人手一份10以内不同数量的蝴蝶卡片。
课件:与操作活动和游戏结合使用的课件。
活动过程实录
一、问答游戏“编花篮”,复习6的分解组成。
师:“今天我们来玩编花篮的游戏好吗?小朋友编的数和老师编的数合起来是6。”
师:“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采花甜,我编1,你编几?”
幼:“你编1我编5,1和5和起来是6。”
二、分花操作游戏使幼儿发现6的同数分解。
1、出示电脑动画6朵花,引导幼儿学习。
2、师: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幼:花朵
师:一共有几朵花?
幼:6朵花。
这些花有什么不同?
幼: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
(幼儿很容易的发现花的形状、大小、颜色不同。)
3、游戏“分花”,使幼儿通过操作学具能够找出6的同数分解。
师:“老师也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相同的6朵花,请小朋友根据特征将它分一分,看看都能分成几和几?”
幼:6能分成3和3,6能分成2和2和2,6能分成6个1。
(幼儿找出了6的所有同数分解。)
4、幼儿说出操作结果,教师在电脑上演示组成式。
5、引导幼儿观察组成式发现同数分解的特点。
师:“在这三个组成式中,有一个小秘密,谁发现了?”
幼:有6个1。
幼:1是一样的。
幼;1、2、3都比6小。
(幼儿都能发现同数分解的部分数相同。)
教师小结:这三个组成式有的分成两部分,有的分成几部分,它们的部分数都相同,而且都比总数小。象这样把一个数分成相同的几部分的分解组成叫同数分解。
6、出示电脑动画,区分同数分解与其他的分解组成。
请幼儿找出哪些是同数分解,哪些不是同数分解。
(幼儿能正确的找出同数分解。)
三、游戏“蝴蝶找朋友”,通过操作学具使幼儿发现10以内数的同数分解
1、教师为幼儿准备不同数量的蝴蝶,请幼儿找到10以内数的同数分解。
(幼儿能够根据自己蝴蝶的数量找到同数分解。)
2、幼儿说出操作结果,教师在电脑上演示组成式。
3、师:除了1以外10以内的数都能进行同数分解,至少有几种方法?
幼:一种。
师:是怎么分的?
幼:都能分成1、1、1、1……
教师小结:除了1以外的数都能进行同数分解,而且至少有一种方法,就是“是几就分成几个1”,如3分成3个1、8分成8个1。
四、出示电脑动画游戏,巩固10以内数的同数分解
1、师:“小朋友都知道了同数分解的方法,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抢答的游戏,老师出题,会的小朋友举手,谁举的最快我就叫谁来回答,答对的就可以得到小企鹅的夸奖,答错了小企鹅就会摔倒。”
2、电脑显示10以内的数,幼儿以抢答形式进行同数分解。回答后,电脑显示正确答案,答对了,小企鹅跳起来说:“嘿,你真棒。”答错了,小企鹅随着音乐声眼冒金星摔倒在地。
(幼儿对同数分解掌握的很好,兴高采烈的抢答,都想得到小企鹅的夸奖。)
五、活动延伸游戏“编花瓣”。
1、师:“除了10以内数能进行同数分解,大数也能进行同数分解。现在,我请全班小朋友来玩编花瓣的游戏,老师说编成几瓣,小朋友就几个人手拉手蹲下表示编好。没编好花瓣的小朋友不能蹲下,现在我们就来报数,看看我们班有多少小朋友。”
(幼儿报数后,知道班级有30名小朋友。)
2、幼儿游戏:寻找30的同数分解,如“编、编、编花瓣,你也编,我也编,快快编成5瓣花”,教师总结游戏结果:“小朋友都找到伙伴编花瓣了,一共编成了6个5瓣花,说明30能进行同数分解,能分成6个5。”幼儿继续游戏,分别编成1、2、3、4、6、7、8、9、10瓣花,找一找30能否进行其他数的同数分解。
(幼儿热烈游戏,每个幼儿都极力的快速找到伙伴来编花瓣。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充分理解了同数分解的含义。)
六、结束: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优化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应该注意该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心理特征,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 凸显这个时期学生的活力, 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使其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 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本文笔者就凸显活力的幼儿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优化技法进行研究和分析, 提出相关的看法。
一、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 优化教学内容
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时间、空间、量、数、感知集合等, 这些教学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连贯性。因此, 在进行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 必须要选用合适的教材, 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水平, 根据本阶段幼儿的学习特点, 选用适合本阶段幼儿学习的内容。针对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 注重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找出其各自的“最近发展区”, 为每一个幼儿进行最合适的教育, 促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在原有的发展水平上得到发展。简而言之, 就是将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作为其教学活动的起点, 把教学活动的目标走向作为其依据, 明确教学活动的总体目标, 最后根据幼儿自身能力的强弱来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在进行大班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 笔者一改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 通过分组的方式, 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同, 通过实物来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看图片、摆点卡、抓沙包等方式,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来任选一组或者几组进行活动, 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确保知识的传授满足每一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知识。同时, 在选择教学活动内容的时候, 教师还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 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作用, 以此确保学生能够更有效、更快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通过游戏法来凸显其数学教学的功能
在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中,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前准备好学具、材料以及玩具, 引导学生主导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通过自己的尝试和操作, 获得直接的感受和经验。比如, 在进行长方形教学活动的时候,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 让学生自己自行观察, 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 加深对长方形这一概念的理解, 尽量让其在学中玩、玩中学, 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 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自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果其教学条件有限的话, 教师可以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面的人数、桌子的数量等, 通过这些实物让学生对数学这一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教学的魅力, 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苏联一位著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 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劳动, 是学习, 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幼儿的生活和教育离不开游戏, 它是学生最重要的一项活动, 同时也是最合适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项活动。因此, 在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 让学生摆脱枯燥和抽象的数学概念, 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适当地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一些游戏, 并将其贯穿到整个幼儿学习过程中, 使以往单挑枯燥的数学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加强幼儿学习的趣味性和愉悦性。
三、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 教师应该准确地找出幼儿心理、本次教学活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氛围, 选择开展教学活动的最有效途径, 协调好整个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指导思想,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 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教学活动环境, 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教师还应该保持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 统筹考虑提问设计的顺序和活动过程, 促使整个教学活动连贯在一起。幼儿教学教育的活动方式主要包括幼儿学的方法和教师教的方法, 这些方法是否运用恰当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及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的完成情况和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让学生自己动手, 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 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教育制度的改革,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 老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 审时度势, 不管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要多样化、多元化,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凸显该时期学生的活力, 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育理念;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提出了著名的“三中心”理论,即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个人经验为中心,认为教育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活动去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就应该结合儿童原有的认知水平,预设能有效发展并形成新的认知水平的学习研讨活动情境,然后精选材料,组织教学,致力于让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在数学活动中实现和谐发展。
一、活动的设计要增强数学味,减少活动味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于是为了让数学课教得“精彩”“漂亮”,一些教师便冥思苦想、牵强附会地进行数学活动设计。但这样的活动设计的形式只是框架式、教师主导式的,活动设计是为了凑热闹,为活动而活动,这样的活动设计显然是注重了活动味,而淡化了数学味。反之,我们在课前设计时,就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一定的体会、感悟,引发他们较深层次的思维体验,从而增强活动中的数学味,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活动设计要增强价值量,控制活动量
许多教师片面地理解“数学教学=活动教学”,认为数学活动量越大越好,这样,学生的确动起来了,但大有泛滥之嫌。如此繁多的活动,让活动失去了原先的意蕴,预先设计的目标也就无法完成了。如“角的初步认识”,本课的知识点繁多琐碎,有位教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活动化的教学设计:1.创情境,通过猜迷引出课题。2.出示各种实物,感知角。3.出示图片,抽象出角。4.学生探究:角的组成,了解各组成部分。5.拿出纸片,折角。6.拿出学具,演示角。7.学生做操,巩固角。8.排序,选择几个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拿在手上,站到讲台上排序。9.比赛找出生活中的角:生活中处处有角。
细看这9个环节,其实很多活动与学生上课内容相关不大,如第1个环节:猜谜语,完全可以省去。第8个环节对学生要求太高,第一次接触角,连概念都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做好排序呢?试问,如此繁多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思考、反馈等过程如何实现?显然,这样的活动设计价值体现不大,繁多的活动剥夺了学生最佳的思考时机与时间。
三、活动设计要增强有效性,减少盲目性
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活动,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活动只是教学策略,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因此,我们的活动设计意图要明确、目标要准确,这样活动的有效性才能体现出来。比如,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我们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分组合作开展有关数据的测量、记录活动,学生通过对大小不同圆形实物数据的收集,潜意识中就会形成数学问题: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教师再将各组收集到的数据罗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分析。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蓦然发现:同一个圆中,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由此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再利用圆周率探讨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他们有情感投入,对所获得知识的过程印象自然是十分深刻的,对知识的理解也是较透彻的,这样的数学活动设计显然是十分科学有效的。
四、活动设计要精心选材,优化组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精心选择那些与揭示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再放手让学生去操作。
例如,一年级的“找位置”一课,要让学生学会辨认方位,学习前后左右、行和列的概念。教师首先确定好行和列,从左到右、从前到后,按几行几列来分,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张设计好的教室座位图,让每个学生从图中找出自己的位置并贴上自己的照片。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若能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精心选择活动材料,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五、活动设计要预留学生思考时间
小学生有好动、浮躁、容易遗忘、注意力集中时间不够持久等特点,倘若一节课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活动上,他们难以学到知识。因此,在有限的40分钟内,教师应合理分配好各教学环节,在课前就应对各个教学环节所需时间做好分配,特别要把学生静心思索、反思本节所学的时间计算在内,留有余地,让学生好好理一理、静一静。唯有静静地思索体验、顿悟,学生才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每次的教学活动后,教师不妨安排几分钟让学生独自静静地思考:在刚才的活动中我表现得如何?同学们表现得如何?哪些方面我还需要努力改进?在这块知识点上我掌握得如何?简简单单的几个问题,短短的几分钟,使课堂真正拥有一方“静土”。
有的探究活动,不一定非要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如果能够让学生独立探究的,也可以放手让学生个人独立进行尝试,在静静地思考中,完善和发展个人的数学素养。对于完成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不妨让他们重新组合,一起合作分析探究。如“分数的乘法”,教师抛出问题: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这一问题并不需要学生的合作讨论才能完成,只要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静心认真地思考,相信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得出结论。
合理的数学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应该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发挥活动应有的作用,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英键,《杜威活动课程论的本质特征》[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刘克兰,《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明确排列与组合的联系与区别,能判断一个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能运用所学的排列组合知识,正确地解决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
1.(课本P28A13)填空:
(1)有三张参观卷,要在5人中确定3人去参观,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
(2)要从5件不同的礼物中选出3件分送3为同学,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
(3)5名工人要在3天中各自选择1天休息,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
(4)集合A有个 元素,集合B有 个元素,从两个集合中各取1个元素,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
二、新课导学
探究新知(复习教材P14~P25,找出疑惑之处)
问题1:判断下列问题哪个是排列问题,哪个是组合问题:
(1)从4个风景点中选出2个安排游览,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2)从4个风景点中选出2个,并确定这2个风景点的游览顺序,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应用示例
例1.从10个不同的文艺节目中选6个编成一个节目单,如果某女演员的独唱节目一定不能排在第二个节目的位置上,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例2.7位同学站成一排,分别求出符合下列要求的不同排法的种数.
(1) 甲站在中间;
(2)甲、乙必须相邻;
(3)甲在乙的左边(但不一定相邻);
(4)甲、乙必须相邻,且丙不能站在排头和排尾;
(5)甲、乙、丙相邻;
(6)甲、乙不相邻;
一、活动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任何活动都应是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而设计的。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四人分别坐在四个方向,观察摆在课桌正中间的茶壶,让学生自己描述所观察到的茶壶的样子,再交换位置继续观察,比较与前面观察到的形状是否相同。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也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观察物体都只观察到物体的一部分。要观察到全貌,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因此,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活动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有助于数学知识及数学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学习与活动实现有机结合,使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完成。
二、活动设计要活而有序,要具有可操作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忘我地投入课堂活动时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其次,一堂课的活动既要灵活多变,又要活而有序。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其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有序性。课堂活动要做到富于变化,难度适中,连贯紧凑,循序渐进。一般来说,活动顺序的安排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要使学生活动之后感觉到进步,获得成就感。最后,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和调控作用,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障学习过程顺利进行。一要合理分配每个活动的时间,随机调控课堂节奏;二要考虑每个活动的注意事项,活动前要提出要求;三设计的活动要便于操作,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三、活动形式要多而不乱,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对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其兴趣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切忌堂堂一个样,节节一个调,要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常安排猜谜、角色表演、儿歌、做游戏、讲、听故事、调查等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相结合,并力求多而不乱。例如,在教10的认识的时候,这样设计:在认识了10后,教师引导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并把能组成10的两个好朋友都编成儿歌,最后还剩下0和10,学生一致认为0和10也是好朋友,老师说:“对啊,0和10也是好朋友,可老师还没有给它们编出儿歌,大家愿意帮老师吗?”顿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高涨,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手,有的说:“0和10,跟我走”又说“0和10 手拉手”„„..,通过让学生自己编儿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素养的形成是通过数学教学中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充分的煅炼。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还要鼓励学生在生机勃勃的春光中主动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去想象。深思熟虑,我决定把《燕子》一课的教学,在美上下功夫,让学生去感知美、品味美、欣赏美,从而感悟到燕子的活泼可爱,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二、设计理念
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吸纳、运用的学习过程,运用读中研,研中悟的方法使学生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三.教学目的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四.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阅读为主,以读带记,读背结合。
教学用具:五线谱画图,课文插图,媒体资源:视频《屋檐下的燕子窝》、动画《燕子:情境动画》。
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屋檐下的燕子窝》,师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我们再来猜一个谜语,大家就知道它是什么鸟了。
念儿歌《春天多美好》:
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让学生自由回答。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1、学生自由读。
2、利用动画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外形一节进行范读指导。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
具体指导长句子的朗读与理解。
4、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5、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6、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7、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探疑解谜,深入体会
1、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课文描写的燕子向大家介绍一下?
2、另外,大家注意没有,作者为什么没有写眼睛和嘴呢,是疏忽了吗?
3、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4、再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外形一节朗读第一自然段,试着让学生都能成诵。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齐背第一段。
2、说说第一段的段意。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飞行一节,学习第三自然段。
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节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教师板画)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停歇一节,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6、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7、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
四、朗读并力求背诵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1、3、4自然段。
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从哪里来一节,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学习第二句。
3、学习第三句。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机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朗读全文
教后记录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也不善于用数学眼光去思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造成了知识与生活的脱节,于是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不容易理解,对数学学习也就不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一、实践活动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加强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景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实践活动《实际测量》时,我先在教室里明确实际测量的要求,让学生理解今天要进行的实际测量的方法可分三种:1.用工具测量;2.目测;3.步测。其中用工具测量的结果比较精确,而目测和步测有一定的误差,特别是当距离比较长的情况下,目测可能误差更大。
实际测量时,分以下活动步骤操作:(1)先分三次行走60米所用的步数,计算出自己的平均步长。从总体情况看,是身高高的学生的平均步长也长一些,最高的学生的平均步长在0.75米,我也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测量,我平时走路步伐比较小,我的平均步长只有0.68米。(2)目测学校操场从西到东塑胶跑道的长度,再用步测核实。(3)目测学校教学楼,三(3)班到四(3)班这4个教室的总长,再用卷尺测量,看谁的目测距离与实际距离最接近。
通过这次的实际测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距离感。最后要求步行回家的学生用步测的方式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大概是多少米。这节课上得到的数据是否精确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与估计能力。学生兴趣高涨,既加深了对实际测量的数学方面知识的理解,更可贵的是感受到了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实践活动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践活动服务于社会现实生活
在教学中,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课,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实际情况中的数学问题,发展为构建数学模型,了解数学研究方法,能提高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五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课《校园的绿化面积》,这部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图形面积,并通过一些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时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了活动内容中的开放因素,让学生自主设计形状各异的花圃,并计算面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供了条件。只有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强调从学生身边的行为、自身活动出发,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达到培养学生认识实践活动服务于社会现实生活的目的。
再如六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课《大树有多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学习了如何求比值之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测量树、旗杆、楼房的高度。这些物体都比较高,它们的高度很难用尺子直接度量,要通过“在同一地点,同时测得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相等”的规律,间接获得。因此发现和应用这个规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通过在太阳光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使学生懂得什么叫影长、如何测量影长并体会和发现在同一时间、同样长的竹竿的影长相等。在此基础上再把几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按照表格的要求,分别测出每根竹竿的长度及影长,算出竿长与影长的比值,发现竹竿有长、有短,影长有长、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是大约相等的。在应用规律这一部分时,教材没有把怎样应用规律测量树高、楼房高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体会方法。通过交流,整理出思路:测出1根竹竿的长度和影长,求出竿长与影长的比值;再测出树的影长,求它的高。并用此方法,实际测量校园里的一棵大树的高和楼房、旗杆的高。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充分让学生去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并有效地利用,把数学经验生活化,明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运用意识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是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间,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运用意识。
在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数字与信息》,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都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字信息,这些数字信息的存在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些数字在组合时,都运用了一些编码的规则与方法。因此,在观察这些数字的时候都能够发现一些规律。而掌握了解这些规律对于孩子们来说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数学学习生活。在教学时,我首先要求学生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并通过讨论“能从身份证号码中看出一个人出生的日期吗”、“不同的身份证号码里有相同的部分吗?你知道这一部分所包含的信息吗?”等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身份证号码中所蕴含的信息,以及身份证上数字编码的特点。在掌握从身份证上获得信息的方法之后,出示了几个身份证号码,让学生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最后请学生尝试为某省某市某年出生的男孩编身份证号码。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的便捷。不仅仅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更使学生体会到了利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初步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社会需要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学习中自觉主动地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运用意识。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开放的,不断更新的,它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犹如是在数学百花园中采摘的一束正在盛开的五彩缤纷的鲜花,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才能够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优化设计
数学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关系到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发展,关系到未来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从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四个方面不断优化教学活动。
一、优化数学教学活动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教师活动目标的优化强调的是不仅要重视对幼儿知识能力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技能教育以及学习方法的培养,要立足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同时,幼儿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启蒙时期,教师活动目标的设定要更加科学合理,首先必须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其次,还要与不同年龄幼儿发展需求相结合。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在设计“排序”教学活动时,活动目标应进行如下表述:(1)能根据物体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规律排序;(2)能够大胆地表述物体排序规律。
二、优化数学教学活动内容
优化数学教学内容是优化教学活动的关键。教师在优化数学教学活动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保持对于学习的激情和动力。而激发幼儿兴趣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从生活中收集教学素材。
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教师要根据幼儿实际发展水平设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量不宜过多,教学内容的质不宜过难。数学教学活动内容的优化要更加贴近生活,要符合幼儿发展需要,当然也要设计一定的挑战性,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学习欲望。
例如,针对大班幼儿设计的“测量”教学活动,教师要利用提供给幼儿测量的工具,教给他们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引导学生测量生活中比较容易测量的物体,比如,书本、课桌、文具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
三、优化数学教学活动准备
数学教学活动实施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知识、材料以及情境等各方面的准备。
所谓的知识准备是指教师要了解幼儿已学过的知识和已掌握的生活经验,要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内容的准备,这样才能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传授新的东西;材料准备主要是包括学具和教具的准备,通俗来讲指的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物质素材,教具是教师教学时使用的材料,学具是学生学习时使用的材料;而情境准备则是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以及提高教学效果而需要进行的准备,比如,课前引导、教学过程中开展有趣的游戏、生活化实例的嵌入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数学教师教学活动的优化。
四、优化数学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过程的适宜性、科学性、合理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教学过程的优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要根据教学活动目标和内容设计活动环节,要求活动过程完整有效,要包含活动导入、教学演示、实际操作、评价分享等几个重要环节。(2)要重视活动方式以及组织方式的选择,要以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进行“比较高矮”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各自组内进行高矮的比较,再从组内选出最高的选手进行全班范围内的比较,最后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按照高矮次序排队,进一步加深对于高矮问题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郭中然,田毅.提高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0(12).
[3]黄艳芳.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三个优化”[J].学苑教育, 2013(09).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画风教学设计]画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画风教学设计]画风教学设计1教材简说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齐画画,本来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我也会画风了。”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学生分析:
学生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学生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b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了解风吗?能说说你感受到的风吗?有风的时候,会出现什么不同的景象呢?风是什么颜色的呢?这天我们就来学习《画风》这个故事
二、识字
1.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学生读课文找答案,教师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xxx,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湿―显
三、写字指导。
(1)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
(2)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比较借鉴:乌―鸟丹―舟涛―寿陈―冻
示范:“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第二课时:
1.情景激趣。这天咱们一块儿去“旅行”。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要根据老师的描述,把你们看到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
2.学生拿出纸笔作画。请几位学生上黑板作画。
3.教师描述。这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你们朝远处看,那儿有一座青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赶快把这优美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
4.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
5.教师继续描述:你们闻到了吗?没有?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这是什么香味?你们听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声音画下来。
6.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
7.小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状况。你读后明白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电脑课件。
(我明白红旗在飘说明有风……教师播放红旗飘动、风车转动、雨丝斜斜等电脑动画课件。)
4.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能够透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用心思考。)
1.自由组合,分主角练习朗读。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小组推荐代表朗读。
4.评读:用什么语气?什么语调?
(提示:宋涛就应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就应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就应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就应是十分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就应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先风是能够这样画的,所以他十分高兴。)
5.表演示范朗读。
(四)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1.展示刮风图,感受风的魅力。
2.动手画风,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
3.启发想象: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画风教学设计]画风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设计: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重点词句。
(3)朗读课文,
(4)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5)理解课文,
(6)激发对自然的观察兴趣。
(7)初步培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潜力,
(8)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课文4——8自然段,理解李卫、小艺、丹丹画风的方法,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三、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对课文的感知主要是透过朗读理解,但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加上孩子天生爱画、爱说,本课设计让学生透过查一查、画一画、议一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以基于交互式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以课内外联系,
(3)校内外沟通,
(4)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5)以自主学习,
(6)探究学习,
(7)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8)以读为本,
(9)感悟朗读,
(10)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11)作业设计体现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
五、教学媒体设计:
(1)多媒体课件,
(2)交互式学习网络教室。
(3)课前布置同
(4)学们从图书馆、网络搜集有关资料,
(5)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研究一项环保小课题。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不喜欢猜谜语?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时会抖动树枝,有时会推倒房子。(生答)你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就是风。[板:风]
风看不见摸不着,那么它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齐到大自然中去寻找风,好吗?[出示:课件]
你找到风了吗?在哪里找到的?(生答)小朋友观察的十分仔细。
[出示:学生画]老师那里有一幅咱们班小朋友画的画,你来看看画上有风吗?(生答)许多小朋友和他一样也不会画风,这天,我们就一齐来学习画风,好吗?[板:画]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想明白怎样画风吗?风画出来漂亮吗?咱们来听课文录音,好吗?[录音]有的小朋友都听入迷了!
2、下面的这段时间,老师想请你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自学课文,但是,老师有一点小小的要求,你读书的时候要把生词画出来,读一读,把生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等会儿咱们比比谁学的最好。(生自学)
3、你的表情告诉老师你十分自信,愿意理解大家的考查吗?(生答)
(1)[出示:句子]
你瞧!屏幕上的这几个句子里住着生字宝宝,谁敢站起来读一读。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读。(生读)女同学声音真好听,小男子汉声音真响亮。
(2)细心的小朋友必须会发现,旗杆的杆的颜色与其他字的颜色不一样,你明白为什么?(杆是个多音字,)谁能用另一种读音组词?
(3)[出示:课件]咱们把生字宝宝和他的伙伴请出来,开火车读好吗?你来当火车头,火车这样开,行吗?
(4)刚才大家读的真棒,但是,要想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就得想个好办法把他们记住。请你们小组合作,来记住这些字。
(5)都记住了吗?你认为哪一个字最难记?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还能用别的方法记住他吗?(猜字谜、讲故事)
(6)这些生字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能用它另外组个词说句话吗?
三、学文。
这么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给你们!此刻你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是不是读的更熟练了。(生读课文)
老师那里有一个问题,是送给爱动脑筋的孩子的,你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的很完整。)
课文2——8自然段具体写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请你默读这几个自然段,想想你喜欢谁?
老师把这几个自然段搬到屏幕上来了,谁来说说你喜欢谁?
(1)喜欢小艺。
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B、因为她爱动脑筋。她画出风来了吗?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她为什么要画?)你从哪里明白她画出风来了?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点小艺画风的句子]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就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他还加上了动作!
[板: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2)喜欢李卫。
因为李卫爱提问题。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他画出风来了吗?画的是什么?[板:斜斜的雨丝]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李卫画风的句子吗?[点李卫画风的句子]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
(3)喜欢丹丹。
丹丹也很聪明是吗?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板:弯弯的小树。]谁再来读一读丹丹画风的句子。[点丹丹画风的句子]
透过刚才的讨论,大家明白了李卫、小艺、丹丹画的风在哪里了吗?老师找还没回答问题的同学来回答。[指板]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有了风,画面美吗?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分主角读课文,好吗?你能够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主角。
那个小组愿意上来读?他们读得棒不棒?
李卫、丹丹、小艺他们那么聪明,你从他们身上还学会了什么?老师看你们更聪明!
五、扩展画画。
下面我们来换换小脑瓜,你来闭上眼睛,随着音乐,想想还能用哪些景物来表现风?想好了就拿起笔来把风画在纸上。(真像一群小画家。)
愿意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放在投影上]告诉大家你画的风在哪里?不但画的好,表达的(用词)也很棒!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风,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期望你能留心观察。
课文我们学完了,谁愿意来为大家设计一个搞笑的作业,(生答)你能够理解同学的推荐,也能够自己想出一个别具一格的作业来。下节课,咱们比比谁的收获最大。
画风
小艺——李卫——丹丹
小艺画——李卫的画——丹丹的画
课后反思和自我评价
1、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风动的现象,引起学生对周围景物留心观察的兴趣。课中画风一环节,唤起已有经验,学生对生活的再现比较丰富,使教学有了很高的升华。
2、用谜语激趣,带给给学生对风的感性表象。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
3.透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潜力、想象潜力和分析综合潜力。网络是学生间交互的工具,及时反馈,个案分析,互相帮忙,共享学习成果及时修改,提高作品质量。
4、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充分自学为主,发挥网络和多媒体的多向交流功能,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透过看、读、想、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推荐阅读:
数学教学活动反思07-12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时间与数学》06-12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11-10
数学的教学设计11-23
参与式数学教学活动设计07-24
一年级数学左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09-30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05-24
高中数学对数教学设计05-29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06-04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美育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