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听课学习总结

2024-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听课学习总结(推荐12篇)

小学语文听课学习总结 篇1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二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进入切实的情景,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二位老师的设计都不一样,但都能围绕课文内容突出主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们声情并茂的语言把学生的思绪拉到了课堂中。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带着学生深刻感悟课文内容,理解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各位老师执教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这节课我想学生一辈子都忘不了 ,忘不了文中的精彩,忘不了老师的的语言里深深教诲与感动,忘不了课堂的融洽。

学习后我记下了老师美丽的语言“没关系,学习就是从不会到会;通过看看,听听,生活中就会学习;你最聪明,会听就是会学习;会发现就是会学习……”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别说孩子了,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小学语文听课学习总结 篇2

———苏霍姆林斯基

2011年12月, 我和省名师培养对象及省学科带头人一行50多人赴深圳参加“华语地区小学语文十年课改成果研讨会”。在这里, 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名师的精彩课堂, 第一次亲耳聆听了专家振聋发聩的讲座, 可谓尽享小语教学的“饕餮盛宴”。在一次次惊叹、羡慕、激动、疑惑的同时, 我也在比较, 在思考……

一、名师的共同特质

1. 远见卓识。

同样的教材, 同样的学生, 但不同的教师执教, 效果明显不同。名师对文本的处理和教学设计都别出心裁, 与众不同。本次有两节课同课异构。同样的《伯牙绝弦》和《祖父的园子》, 在他们的精心布局下, 创意层出, 让课堂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采。而每节精彩课堂的背后, 都折射出他们丰厚的教学素养和文学底蕴, 及他们对语文教学的远见卓识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意识。

2. 追求完美。

可能是精心追求的结果, 也许是千锤百炼的必然, 大师的课堂总是那样精美绝伦。不用说每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一流, 单是每节课的起承转合, 每个环节的总结过渡, 每个课件的精心设计, 甚至对学生的评价语言都那样滴水不漏, 清新迷人。高明的教学设计, 高超的教学艺术, 高亢的教学激情, 高雅的教学气质, 更是迷倒了众多“粉丝”。天道酬勤, 这是他们志存高远, 潜心修炼, 智慧与勤奋的完美体现, 让我不由得又想起《石板和石佛的故事》。是啊, 我们看到的是他们今天的风光, 却无法想象他们曾经的千万次的“雕琢打磨”。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这应该成为我们所有小语人的共同追求。

二、对名师课堂的困惑

对于此次活动, 我和很多教师一样是慕名而来, 怀着一颗学习的心而来。特别是名师在广大教师中颇有影响力, 他们的示范课理应成为“标杆”“旗帜”。但听了他们的课, 对照崔峦、吴忠豪、温儒敏等专家学者的讲座, 却发现他们的教学和现在《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以及与教材的编写意图等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他们的课堂中的很多设计和专家学者对课标、对语文教学的理解相悖。

比如, 王崧舟老师的《望月》, 上了一个半小时, 一读完课文就直示学生“有人说, 望月望的不是一个, 而是三个”, 继而出示“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 接下来理解“江中月”便花了整整一节课。然后老师问, 学生答, 比较难的问题, 老师均用“有人说……有人……”“也许……也许……”来引导学生回答, 体会出这是“作者的观察, 是现在的月亮, 是散文”。即使已昭示出作者赵丽宏的“沮丧”, 也还是固执地引导学生按照他的“误读”去总结出工整的板书, 体会“千江有水千江月”的诗化意境。这样的文本解读是否过于“专断”?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显现?有必要一定让学生读出“一辈子都要理解”的月亮吗?

《祖父的园子》是篇略读课文, 应以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为特征, 张祖庆和虞大明两位教师同课异构, 设计不同, 创意不断, 但都抛掉本单元学习的要点, 从字、词、句入手, 精心预设, 逐段品析, 教得细, 学得碎, 堪比精读文章。难道公开教学就可以抛开编者, 抛开课标, 自我安排教学目标、重难点吗?如果可以, 想象一下基层教师的教学还有什么标准可言?

窦桂梅老师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也上了一个半小时, 从头到尾都是教师用课件指引, 学生紧紧跟上。为了让学生理解“反衬”的写法, 她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反复朗读“洪教头”蛮横无理、充满挑衅的话。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练“真、善、美”的语言, 还是练傲慢、尖酸的语言?告诉学生一个“反衬”的概念, 有必要花费一个小时的时间吗?学生从头到尾是被教师牵引着赶路, 如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

戴建荣老师为了让学生学会诗歌的平仄, 不仅歌之、舞之、蹈之, 把全场的教师和学生“雷倒”, 直至把学生教到“不敢读”“不敢读给父母听”“觉得搞笑” (学生语) 。这样的创新是否切合学生实际?这种只追求个人风格, 追求课堂完美, 而忽视新课标、忽视学生感受的做法是否妥当?

……太多的困惑围绕着我, 令我深思。

其实, 名师不是完人, 存在不足在所难免, 且造成这种场面, 责任往往不在名师。公开教学只是追求“好看”“精彩”“亮点”, 忘记了我们的出发点———小学语文, 忘记了我们的教育对象———小学生。基于以上的思考, 我认为, 我们听课者不能盲从名师, 更不能简单效仿。正如齐白石所说的那样:“学我者生, 仿我者死。”我既要向他们不断地学, 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今后的方向。

三、对自身今后教学的思考

针对此次听课学习, 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更清醒, 对今后自己的努力方向更清晰, 对自己的差距也更清楚。我坚信“生本课堂”无穷的生命力, 坚定“简约、平实、有效”的语文教学主张, 坚守“三回归”的教学思路, 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体现“四化”课堂。

1. 文本解读要“童”化。

我们的教材是特殊的文本, 在有着作者鲜明风格的同时, 也包含着编者明显的意图。我们在备课时可以深入解读, 但任何的解读都可能是误读。不管任何文本, 为了让学生接受, 都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取舍, 而非直接全部灌入。我们是小学教师, 要时刻记得我们的对象是小学生, 他们的认知是有差异、有阶段要求的。盲目追求高、大、全, 过细、过深解读文本, 都可能失去小学语文教学的本真, 迷失在过度解读的泥潭中。

2. 教师角色要“弱”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不再是课堂唯一的资源, 要让位于学生, 转型课堂是大势所趋。要充分相信学生, 服务学生, 让学生学会学习, 才是教会他们生存之道。我们早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 甚至学生也习惯了被牵引, 被灌输。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就要先学后教, 让学生在做中学, 读中悟, 思中练……我们就要有意识地让自己“弱化”, 甚至“隐身”, 避免“强势”控制, 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空间、内容让学生读书、思考、练习, 加强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高语文素养。

3. 教学设计要“简”化。

只有简约、明快的事物才能让人亲近, 让人接受。课堂教学不应为了让听课教师听好、看好, 而费尽周折去准备许多与语文关系不大、华而不实的教学“桥段”, 应坚守《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 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而非品德课或生活课。更不必为展示自己个人的“风格”“魅力”, 而把学生当陪衬。要真正地服务学生, 突出重、难点, 让学生在清新、简洁、明晰的教学流程中更扎实、轻松、有效地感受母语, 理解内容, 体会情感。简约和复杂是相对的, 但简约不是简单, 是有智慧的取舍, 是心中有学生的真正体现。大道至简, 我心向往。

4. 语文实践要“强”化。

学习语文有多种目的, 重要的核心是要加强语文的实践能力。叶圣陶先生和崔峦老师都明确告诉我们, 语文学习重在习得。因此, 我们要避免满堂问、满堂灌, 要开放课堂、整合资源、选择有效策略, 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落实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听课学习总结 篇3

各位老师:

大家好!12月12-12月14日,我有幸前去济阳县的济北小学听课学习,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我很珍惜这次机会,认真听了每一节课。这次在济阳的济北小学举办的济南市品生、品社评优活动,共26节课,分两个会场同时进行,我在第一会场听课2天,共听13节课,有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很大启发,现向各位领导、老师做一下简单汇报。

第一天,听了6节品生课。第3节《玉米熟了》由槐荫区纬十路小学的谢姗姗老师执教,这节课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耳目一新。由猜谜导出玉米,教师带上玉米头饰扮演玉米姐姐与学生打招呼,走进玉米家族,并鼓励学生谁积极发言就发给学生玉米标志,加入到玉米家族,一下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学生跟随老师进入了情境。第一环节,认识玉米的种类,组成部分,了解玉米的用途。第一步,介绍玉米的种类,有白玉米、黑玉米、紫玉米、彩玉米、白玉米、笋玉米,并出示相应图片加深认识,第二步认识玉米地组成部分,小组合作学习,每组一个玉米,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再说一说,同学们讨论很热烈,很快就认识了玉米有玉米皮、玉米须、玉米芯和玉米粒组成,第三步,了解玉米的用处,先让学生说一说,再播放视频短片,听营养师介绍玉米地用途,再补充玉米皮、玉米须、玉米芯的用途,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玉米全身都是宝。第二环节,品尝玉米,渗透德育,教师课前就煮上了一锅玉米,到品尝玉米时玉米就熟了,给每位同学一小块玉米进行品尝,在品尝前进行卫生习惯的指导,品尝后引导学生要细嚼慢咽,要节约粮食不浪费,还引导学生要尊老爱幼,同时认识了玉米里面的玉米胚芽,了解了玉米可以做成各种不同的食品。第三环节,拓展创新,制作玉米皮工艺品,先出示玉米皮工艺品图片,在分组合作制作工艺品,课上没有完成,留作了课下作业。课堂结束,老师与学生再见,学生一直处在情境中,不约而同的说:“玉米姐姐再见。”

这节课,我觉得老师先进入情境,进入角色,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整节课同学们的兴趣都很浓,积极性很高,玉米姐姐领着同学们不仅认识了玉米,了解了玉米的用途,而且知道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渗透了德育。可以看出老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自己带去的玉米,玉米皮,电磁炉,现场煮玉米,品尝玉米形式很新颖,可见一节好课老师要付出大量的心血。

第二天,我听了7节品社课,下午的第二节《我与电视》讲的很精彩。课前游戏导入,游戏1,听音乐猜电视栏目,游戏2,看图猜人物。一下学生进入了电视课堂。课上共分四大环节,第一环节,出示课前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表,让学生谈发现,主要包括喜欢看娱乐节目的人多,喜欢看知识类节目的人少,周六周日看电视的时间过长等问题。第二环节,播放视频,专家指导怎样科学看电视,指导学生看电视的距离、姿势、时间的长短。第三环节,讨论家长、老师的顾虑,教师自己录制的短片,采访了济北小学的老师和家长,谈一谈对学生看电视的看法,表明了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看电视的顾虑,担心对视力有影响,耽误学习,有许多电视节目不适合儿童观看,然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今后怎么做打消家长的顾虑。在此环节,教师就地取材,视频的人物是学生身边的人。第四环节,优秀节目我推荐,电视节目五花八门,哪些节目更适合小学生看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填写推荐卡,写明节目的名称,播放的时间,重播的时间,为什么推荐这个节目,对学生今后观看电视节目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这节课让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指导学生科学观看电视节目,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

这次评优课,总体感觉品生课生动活泼,形式灵活多样,主要以活动、游戏来组织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借助图片、视频创设情境,展开讨论交流。品社课扩大知识面,增加了课堂容量,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归纳了一下品生、品社课上课的特点,希望对各位老师今后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第一,多以游戏导入课题,如《玉米熟了》猜谜导入,《找长出》宝盒游戏导入,《我与电视》猜电视节目,猜人物导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猜猜看导入,有的谈话导入,播放视频短片导入。

第二,以活动、竞赛、小组学习等形式组织课堂,《冬天来了》根据动物过冬的不同形式,分为储备号、换毛号、冬眠号、南飞号四列列车,让学生带上不同动物的头饰,分别站到自己类别的列车号后,站成一排,虽然有学生站错了,但是通过这个游戏,学生明确了不同动物的过冬形式不同。《找长出》击鼓传花,轮到谁就叫全班同学找一找他的长处。《祖国有多大》、《安全每一天》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掌握的书本上知识点,这种形式学生也很乐于参与,几乎每节课都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有的是小组合作交流资料,有的`是小组合作讨论填表格,有的是小组合作想办法,出主意等

第三,资料的处理,尤其是品社课,需要搜集大量的课外资料,平时我们都要求学生查资料,但有许多学生不去查,或没有条件查。这次评优课上,大多数老师把需要的资料课前印发给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做总结归纳,也有的老师把资料以文字形式或图片、视频的形式出示,增大课堂容量。还有部分实物资料,有的学生能自己准备的让学生课前准备,学生找不到的,教师拿来给学生展示,如《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一课,让学生带不同种类的纸,学生都带来一些常见的纸,老师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纸,有报纸、餐巾纸、相纸、宣纸、皱纹纸、牛皮纸、复印纸、锡纸、砂纸等,让学生了解了纸有那么多的种类,都有不同的用途。

第四、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获取素材,拍摄短片,大多数的课堂上都有视频短片,很少有网上下载的,大多数是自己拍摄的学生身边熟悉的画面,如《居家生活不大意》课堂上通过一组视频,一个学生的家中有哪些安全隐患,有哪些不安全的行为等,《可口的饭菜哪里来》拍摄了济北小学食堂里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让学生通过画面了解到了餐厅人员背后的准备工作多么辛苦,从而珍惜粮食,尊重他们的劳动,《玉米熟了》营养师的讲话,《我与电视》里的专家讲话,都是自己老师拍摄,通过视频告诉学生知识,要比教师说给学生听,学生更感兴趣,觉得更可信。

第五、有的教师很善于组织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语言的激励或小贴画、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有的教师课堂设计的环节很好,但是学生没有进入情境,参与很被动,我想与教师的引导有很大关系,老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首先自己要投入到课堂中,与学生溶为一体,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语文观摩课听课总结 篇4

观摩课活动听评课心得体会

安定区南鹰学校

周龙

2014年5月10日,很荣幸,我参加了安定区小学语文观摩教学课,期间我聆听了两位来自大城小学的邢雁老师、安春燕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仅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听课体会:

一、教师语言有艺术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这两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在教学《是棕色森林王国》这一课时,邢雁老师让学生边聆听她的诵读边想象,邢老师声情并茂地诵读,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邢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二、书,让学生自己读。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说:“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中。你不读,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而只能是纸上的铅笔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在你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来。”可见,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中,大城小学的安老师亲切而又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分角色阅读,在充足的时间里,真正把语文课上成了朗朗的读书课。

三、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这两堂课中,每一个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老师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一个好的习惯成就一个人的生活。

短短的两节课,我真正领略到了优秀教师们的教学风采,被她们教学所深深的吸引、感动听她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置身于课堂教学中,如沐春雨。老师们热情洋溢、激情澎湃,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她们或浅唱低吟,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授课教师们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语文功底。是呀,通过听这么多位老师的示范课,更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小学语文听课学习总结 篇5

城厢小学 左梅花

上周,我在沭阳二实小观看了宿迁市第三届小学语文基本功大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她们多才多艺的表演,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精美的课件制作,设计简练、巧妙的板书等,令人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点滴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例展示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课堂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如在第一阶段自读感悟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在出示了一组组以课文线索重新排列的词语后,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读读这组词语,这些词语在你脑海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由这些词你又能想到什么词?第三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让学生边读边想,读了全文后看看板书,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其中一堂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获得第一名的魏斯化老师。他真是多才多艺,不论是粉笔字还是普通话都堪称厉害,朗诵和演唱的《甲午英魂》得到了全场的一片喝彩,简直叫绝。上课更是让大家佩服,一个男子汉教二年级的孩子,还是有难度的,但是他驾轻就熟,应用自如,一堂课下来,欢声笑语,教学效果显著。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

四、崭新的教学理念

所有上课的教师,都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能紧跟时代的发展,真正体现语文教学“以人文本”,听、说、读、写训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高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值得大家体会学习。

语文听课技巧初探 篇6

要想学好一门功课, 听课是关键。一位优秀的老师, 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 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之鱼, 不如授之于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 接授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持点等语文知识, 更重要的是, 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 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 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 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如何布局谋篇的。而孩子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 实际是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课堂上, 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多, 善于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要点、重点, 这才叫做会听。而老师的提问旨在培养学生的说读的能力, 学生在回答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需要再次阅读课文, 然后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 表述出来, 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能正确、流畅的表达出来, 这无疑也同时提高了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课后的语文学习中无法达到的。真正会学习的人都善于利用课堂45分钟。

我们在知道了听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 就会想, 如何听课才能取得最佳听课效果, 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呢?

要想听好课, 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 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 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 (内容) 和采取具体的预习方法。

预习目标 (内容) 应该包括课堂上老师要讲授的各方面的内容:读课文, 学字词, 分析课文结构, 归纳中心思想, 总结写作特点。

这个工作很好做, 因为市面上的参考书很多, 我相信大多同学手中都会有这类参考书。在参考书的帮助下, 这些内容你很快就能掌握。既然这样, 那你也许会说, 该掌握的内容参考书上都有了, 那就更不用听课, 自学就行了。我前面已提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区别, 参考书只能教会你要掌握的知识, 但我们的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 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语文, 培养我们的语文能力。有很多家长和老师不大赞成学生过分依赖参考书。其实, 只要善于利用参考书, 参考书用好了, 对学生的帮助是无法估量的。

怎样利用参考书呢?

把自己设想成老师, 把预习当作备课, 带着这种心理来运用参考书, 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不同的老师对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 这些在参考书中体现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 你在参阅参考书时, 可看出, 写参考书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 先讲什么样, 再讲什么, 这时, 你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到你在课堂上听课时, 听听你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 又是怎样设计教学环节的, 两位老师有什么不同之处, 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同时你在预习时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 参考书中对课文的分析, 你有些地方会和参考书所想的一样, 但又存在着不同的见解, 如果能向同学借到有不同分析结果的参考书, 则更好, 不同的见解能让你去思考, 哪种更合理, 这个思索过程实际就是你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你也许会有很多问题, 如果你的想法和参考书不同, 你就要问自己, 我为什么会这样想, 参考书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上课时, 你可以带着问题听老师怎么讲的, 这样能加深你对课文的理解, 对课文的把握也会更准确, 这大大减轻了你复习时的负担。?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听课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以声语言作信息载体, 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 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听”的过程, 还是包括、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怎样听课才叫会听。

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在听中求解。

小学语文教研听课评课活动总结 篇7

我校开展了第一轮语文听课活动,在武校长和李主任的带领下,语文老师都参加了本次活动。现将听课活动总结如下:

一、教师讲课情况分析

1、体现了小学语文新课程的理念。1)、努力尝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初步体现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经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形成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思想和个性。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这些方面作了许多努力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首先了解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和知道的识字方法,从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出发,指导学生巩固运用生字和识字方法;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学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进行互动讨论,然后汇报展示。注意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所有的这些,表明教师们开始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力图帮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这种意识越来越明显,说明课程改革已经引起了教师思想观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正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

2)、师生关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语言亲切、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师能够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学习,平等交流。一些教师手把手教学生写字,面对面和学生交谈。教师的位置遍及课堂的各个角落,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大大促进了课堂的双向交流和师生互动。在平等的交流中又体现了一定的引导、组织作用。例如: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时,教师示范,师生互评,然后再改正不足,学一学读得好的地方。教师和学生完全是在平等地切磋、研讨、交流。学生没有心理负担,但是往往又受着教师的知识、经验和人格魅力的影响。另外老师在学生讨论难以深入的情况下,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3)、比较注重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的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一定要扎扎实实打好语文的基础。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传统的优势,决不能放弃。语文课程改革只能加强基础,然后追求创新。决不能放弃我们好的传统,片面追求“创新”。本次课堂教学老师基本都注重了语文学习的基础,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学习。例如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使得识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既体现了基础,又体现了创新。阅读教学注意了一定量地读的训练,比较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听话和说话训练,注意让学生掌握方法。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没有出现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的现象,注重教材资源和学生资源的挖掘和运用。

4)、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指导学生应用多种学习方式。

教师采用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或找小伙伴讨论。教师让学生熟渎课文,提出问题,共同探究,然后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中动口、动手、动脑,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

5)、在教学语言方面,除个别教师地方方言较重外,一般都能使用普通话教学。

2、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一定程度上虽注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有的老师的课还体现得不够充分,还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有的教师还被教案牵着走。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不能以学生的状况而制定和调整,挖掘教材不深。

二、集体评析

迎太小学语文组常规听课评课总结 篇8

十月份,学校的工作安排,进行了常规听课评课活动,语文组共有六人参加。本次活动闪光点如下:

1、课堂常规训练扎实有序。

无论是低年级的课堂,还是高年级的课堂,无论是阅读课,还是写字指导课,课堂常规从整体上说是井然有序的。教师注重了课堂常规管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这是教好学的第一步,学习培养自身较好的班级管理能力是新教师成长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第一步。

2、能虚心学习,善于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老教师们能够在学校骨干教师的指导下,多渠道学习教学技能。年轻教师对新信息的敏感性很强,他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新信息,并及时做出反馈,甚至加以利用。很多的教师能够在网上收集大量的教学信息,然后择优使用,能够较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并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

3、能够注重语文基础学习。课堂一开始就呈现出了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状况。没有虚假的繁华。写字教学中能够一笔一画地认真教孩子动笔写,朗读教学中能够一词一句地指导孩子读,阅读教学中能够清晰明确地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方式。

4、能够选择较为恰当教学策略。课堂中,老师们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等能力。写字教学中的认字环节,采用教师领读、同桌互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顺利完成识字任务。在读书环节中,能够采取重点句子反复强调,语气逐渐加强、动作协助表达、角色演等方式行之有效地完成朗读目标。而在读写结合中,能够结合文本特点去进行有针对性的说话、写话训练。

5、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强化了课堂效果。当然,本次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目标确立的准确性、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评价的及时性规范性科学性、学科教学常规训练的缺乏等等。

1、要正确解读课标。《课标》不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需要老师们静下心来,拿起书来实实在在地读通,读懂。其实很简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课标》背下来,背不下来,就多读几遍,常翻着看看,这样我们对整个的教学目标,每一阶段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就会烂熟于心,我们教学时的方向就不会偏离。

2、要用心解读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3、要注重学科教学常规的训练。

老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常规训练很到位,但忽视了学科教学常规的训练。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孩子的坐姿,握笔姿势,朗读时的姿势,如何指读,小组如何合作中如何分工、交流、信息汇总等这些基本的学科常规训练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4、要确立有效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关系到教学是否有效的首要问题,也是一节课的方向和灵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形式的编排和教学法评定的运用。而且,在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学目标是一个重要指标。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首要是要全面、完整,其实是要明确、具体;再次要看学生知道不知道这节课的目标,也就是目标的透明度,更要分析我们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是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5、要科学有效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的指标是什么是我们确立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一定不能是随心所欲的。要指向性明确,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要注意的是评价要立足于教学过程中。过程中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6、要不断学习,力争拥有高超的教学能力。

这里的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这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积累经验、反思得失。更要注重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对语文学科性质中的工具性、人文性的把握,对语文所包容的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几个层面或领域的理解,对各类文体写作知识的掌握,都是我们做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或逐步具备的。

语文组外出听课学习心得 篇9

有一个地方,让人心生向往。

喜欢教学楼前大片大片的草坪,那儿有鸽子在飞翔;喜欢墙上那一张张神采飞扬的笑脸,那眼底有温暖在流淌;喜欢宽阔的塑胶跑道上,孩子们可以伴着音乐自由奔向前方;喜欢偶尔闲暇时,慵懒地坐在藤椅上轻轻摇晃;喜欢院墙边一洼洼碧绿的菜畦,那是师生们共同拥有的“幸福农场”.....刚走进王中意校长的“幸福农场”,我便疑惑了,这是一所初级中学吗?这真的只是一所初级中学吗?这里自由清新的空气让人觉得这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学校园。继而,我便羡慕起来,生活在这儿的学生、老师,一定很幸福吧?

短暂的z之行,我无法了解更多,仅仅从学校环境的布置,我便深深感受到,王中意校长所说的“学校是一个最应该以人为本的地方”,“学校是一个最应该富有想象力的地方”,“学校是一个最应该有戏的地方”。

听课研修学习总结 篇10

国陪语文班 杨海香

我有幸成为2011年云南师范大学“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置换脱产研修班中一员,于2011年11月21日至12月上旬为期将近两周的跟班听课研修学习,通过此次跟班听课研修学习,我看到了其他语文老师所具备的一些优秀素质,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此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学习到了很多全新的教学理念,我相信这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来自祖国边疆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我自身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肯定有不足的地方,此次跟班听课研修学习,我发现省城里语文老师上课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他们在上课时,与学生的互动性很高,不在是那种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通过采取互动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到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强调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历史课枯燥无味。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不自觉地记住很多知识,而且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所记住的东西往往是很多的,并且能深入的理解其中的精髓。

我觉得这是我最应该向其它老师们学习的地方,我作为农村初中教师,由于我的课堂教育教学方法还需要大大改进,我原来上物理课大部分上课时间都是我在讲,学生在听,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而忽略了让学生通过自学去发现,去寻找,去领悟。

在这三周跟班研修学习中,第一周到昆明第二中学听课,课程安排比较紧,只有在周五时候搞了个教师听课交流会议。第二周到官渡实验中学听课,课程安排得比较多,我们抽时间和大家聚在一起讨论,交流一下各自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方式,我想这也是这次跟班学习的目的之一吧,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在一起,交流一下各自上课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取长补短,肯定有利于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特别是在后来我们要上汇报课时,大家聚在一起讨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出谋献策,充分体现了“人多好办事”的古训。

如何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方法,自己的课堂效率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在这些老师热情、细心、耐心的指导下,我觉得自己无论是在课堂设计上还是重难点把握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老师们不愧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能手,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看问题也比较全面,细致,有时不经意地一句话,往往使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在我们每次听课结束后,我都会与大家进行广泛交流,深入了解她们的教学设计思路,谈谈她处理新课中重点、难点的方法,和一些常规的课堂引入的方法,供我们借鉴。

通过这样的听课活动,也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合作学习”,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微薄的,只有大家互相的配合,互相的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在评课交流中我才知道,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达到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是由评价目标和相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实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评价目标和要求是评价的起点,不同的评价目标,其评价体系的架构内容也截然不同。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否完整,那么评价体系的重点将会在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上;如果评价的目的是了解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那么评价体系中关注更多的将是有关互动的环节。评价目的实际上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的导向作用,即期望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把教学活动引入某个方面,或者在教学评价中体现某种新的思维和理念。

虽然我跟班学习的时间很短,但这段时间带给我的东西将使我终生受用,更重要的是,我掌握了新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学们在课堂上,就可以更好的吸收所学的文化知识,而我自己也更好的实现了教师工作教书育人的目的;新课程的教学组织强调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那么,在今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我会这样改进去做:

1、尊重“要求”,注重“激励”

尊重学生的“需要”。多种方式进行激励,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

语文教学注重语言激励。中学生喜听好话,特别是老师赞美、表扬自己的话,那力量可以说是无穷的。此时,不妨就利用这一优势,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语言激励。如:“你坐得真端正,像个解放军”;“你的回答真精彩,老师小时候都没有你这样聪明”„„这些话既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为了体现人性的关怀。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特别是学困生,在激励性语言的激发下,即使再平庸的孩子也会变得鲜活起来。

2、合作学习,交流提高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地掌握他们”。新课标也倡导运用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知道,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上,可组织学生利用自己的发现和已有的知识积累,解决旧问题,产生新问题,从而在合作与交流中受到启发。巧妙引导,让理解更上一层楼,激发想象,让自主学习升华。

总之,在今后的课堂组织教学,即要使其真正服务于教学,还需学习、理解、实践、深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自我发展基础上的“能学”,掌握学习方法上的“会学”,设计组织活动中的“乐学”这样一个效果。

教师外出学习听课总结 篇11

这次听课在听课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老师的亲和力和授课时丰富的课堂评价以及对学生的尊重,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授课中他们的言语表达,简单明了,语气又很亲切,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如x老师,x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以亲切的笑容,温和的语调贯彻课堂始终,学生课堂的反应自然很活跃很积极,让人真切体会到了“爱”驻课堂的魔幻魅力。

在所观摩的所有课中,教师的教学设计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且教师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x中的x老师的《找规律》,用画一画、摆一摆、算一算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自主学习新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设计,对学生要了解,信任,要把学生教活、教懂、教深。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

如x老师,她在讲“图形的变化规律”时,就让学生观察了给出的一组图形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看似很简单的教学改变,实际上却是理念的转换。让学生由以往的看转为自己动手亲自写,这个过程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图形变化规律。通过这一点我领悟到教学一定得注重细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好好打磨,才能制作出一堂高质量的课。有时看似不起眼的小变化,实质上却蕴含着教学理念的不同。就像捅破一层窗户纸一样,看这小细节好像很简单,可实则不容易想到。只有平时多积累多琢磨新课程理念,高效实用课堂的教学要素,到准备教学案时才会厚积薄发,让人眼前一亮,由衷赞叹。

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题目。这一点我们都是深有感受。在这些课的设计里无论是在知识展垫、知识新授、练习设计、课堂的总结评价中老师的设计都结合了生活中的实际题目。如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有很多老师都是由现实的数学问题引入,都是利用学生自主探究方法得出定值的关系。同时这些老师的整节课的设计由开始到结束都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题目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是一场没有彩排的剧目,教师面临的是时刻都会发生他们所设想之外的情形,而要自如地掌控这种随时都有“意外”的局面,就必须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机智及应变能力,就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教师与直播现场的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是一样的。在这次听课过程当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执教老师们的那种良好的教学机智,丰富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表现以及老师们的良好的课堂应变能力,让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听课心得 篇12

石嘴山市胜利学校李彩霞 2014年4月17日星期四,我到七小聆听了五位优秀教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置身于课堂教学中,首先看到的是各位老师的淡定从容,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我要向他们学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锦林小学的赵晓瑜老师的教学思路明晰,十九小的靳多红老师抑扬顿挫的语言,市六小的刘惠英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

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这几位老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她们在课堂上会让学生学生这样乐此不疲?通过思考,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比如靳多红老师在教学二年级第二十七课《我是最弱小的吗》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认真阅读课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由此可见,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赵晓瑜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张崇喜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二、引导学生在各种读中感悟,而且对学生的评价语要准确多样。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靳老师所执教的《我是最弱小的吗》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靳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你读得太棒了,老师想请你读一遍好吗?”,“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准确独到。

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刘惠英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安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

上一篇:工作不认真检讨书400字下一篇:今天我做升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