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

2024-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共8篇)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 篇1

第一条 为了明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和辖市、区人民政府全面领导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宣传和实施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根据所辖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制定所辖地区有关安全生产的规范性文件;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体系,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指标控制体系、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实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责任考核制和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组织对所属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制定所辖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有关部门和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单位自救、区域互救、政府救援的应急救援体系;

(五)组织有关部门和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制定危及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计划并组织实施;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二)依法对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公共娱乐场所、大型商场、集贸市场、宾馆、学校、医院等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实施监督检查;

(三)负责剧毒化学品购买、运输许可证件及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运输许可证件和爆破作业许可证件的核发;

(四)负责道路交通事故、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抢险救援,按照规定负责事故处理、直接责任认定、损害赔偿调解等工作。

第五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政建设、公用事业、建筑业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依法组织实施市政工程、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负责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

(二)负责组织实施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安全资格审查,按照规定参加建设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

(三)负责城市供水、排水、公共交通、燃气、路灯等公用行业的安全监督管理。

第六条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内河水上交通安全和职责范围内的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依法对交通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公路(包括桥涵)、航道交通安全设施(包括路标、航标、交通安全标志、标线、安全护栏等)的设立、维护与管理,以及公路、航道设施安全隐患的整改;按照规定参加交通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七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城市规划管理,确保建设工程的选址及其周围环境的安全。

第八条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第九条 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属公园景区场所的安全生产监 的医疗救援工作。

第十八条 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并做好职工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保险待遇等相关工作。

第十九条 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将安全生产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并在项目审批、稽察和竣工验收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三同时”规定。

第二十条 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依法负责电力等能源生产、军工、民用爆破器材等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在组织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三同时”规定。

第二十一条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依法对特种设备的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对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使用、检验检测工作实施安全监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发证;按照规定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故事的调查。

第二十二条 工商行政主管部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和各类市场的安全监督检查,并在核发证照和年检时将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审查。

第二十三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国有或国有控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保证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确保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监督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法定的安全生产责任。

第二十四条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加强对公共娱

第二十九条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十条 依法对涉及安全生产事项负责行政审批(包括批准、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竣工验收等,下同)的有关部门,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并对取得批准的单位和个人实施严格监督检查;对未依法取得批准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负责行政审批的部门发现或者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予以查处;属于经营单位的,由工商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十一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本市各级人民政府的其他领导人和有关部门的其他负责人,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 篇2

第66号

《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13年10月1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公布, 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局长 杨栋梁

2014年1月3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 适用本规定。农副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前的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 不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食品生产企业, 是指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或者化学工业的产品、半成品为原料, 通过工业化加工、制作, 为人们提供食用或者饮用的物品的企业。

第三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 (以下统称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 根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 按照属地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 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食品生产企业的工程建设安全、消防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专项监督管理。

第四条食品生产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其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集团公司对其所属或者控股的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主管责任。

第二章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第五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第六条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食品生产企业, 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配备3名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并至少配备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食品生产企业, 应当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或者委托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服务。

第七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支持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管理职责, 并保证其开展工作所必须的条件。

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免, 应当同时抄告所在地县级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

第八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强化安全生产基础, 做到安全管理标准化、设施设备标准化、作业现场标准化和作业行为标准化, 并持续改进, 不断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第九条食品生产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 (以下统称建设项目) 的安全设施,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投入生产和使用后, 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报告所在地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

第十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对建设工程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

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 并对其工作成果负责。

第十一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加强工程建设、消防、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对于需要有关部门审批和验收的事项, 应当依法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验收合格的, 不得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十二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明确事故隐患治理的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 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在案, 向从业人员通报, 并按规定报告所在地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

第十三条食品生产企业的加工、制作等项目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 或者存在空间交叉的, 应当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承包单位、承租单位应当服从食品生产企业的统一管理, 并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负责。

第十四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对新录用、季节性复工、调整工作岗位和离岗半年以上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 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 不得上岗作业。

第十五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 并将其工作场所存在和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等如实书面告知从业人员, 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 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食品生产企业不得因此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章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

第十六条食品生产企业的作业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 生产设施设备,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有温度、压力、流量、液位以及粉尘浓度、可燃和有毒气体浓度等工艺指标的超限报警装置;

(二) 用电设备设施和场所, 采取保护措施, 并在配电设备设施上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或者其他防止触电的装置;

(三) 涉及烘制、油炸等高温的设施设备和岗位, 采用必要的防过热自动报警切断和隔热板、墙等保护设施;

(四) 涉及淀粉等可燃性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设施设备, 采用惰化、抑爆、阻爆、泄爆等措施防止粉尘爆炸, 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和条件符合《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15577) 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要求;

(五) 油库 (罐) 、燃气站、除尘器、压缩空气站、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缆隧道 (沟) 等重点防火防爆部位, 采取有效、可靠的监控、监测、预警、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措施。安全附件和联锁装置不得随意拆弃和解除, 声、光报警等信号不得随意切断;

(六) 制冷车间符合《冷库设计规范》 (GB50072) 、《冷库安全规程》 (GB28009) 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设置气体浓度报警装置, 且与制冷电机联锁、与事故排风机联动。在包装间、分割间等人员密集场所, 严禁采用氨直接蒸发的制冷系统。

第十七条食品生产企业涉及生产、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 应当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危险特性, 在生产、储存和使用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监控、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泄漏以及防护围堤等安全设施设备, 并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 保证其正常运行。

食品生产企业的中间产品为危险化学品的, 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

第十八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对作业场所、仓库、设备设施使用、从业人员持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危险源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当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 应当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整改计划, 限期整改。检查应当作好记录, 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第十九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按照有关规定配置并保持消防设施完好有效。生产作业场所应当设有标志明显、符合要求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禁止封堵、锁闭生产作业场所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第二十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 并按照国家规定向有关部门登记, 进行定期检验。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在有危险因素的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第二十一条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高处作业、吊装作业、临近高压输电线路作业、电焊气焊等动火作业, 以及在污水池等有限空间内作业的, 应当实行作业审批制度, 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现场安全管理, 落实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 对违反有关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和本规定的违法行为, 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应当将食品生产企业纳入年度执法工作计划, 明确检查的重点企业、关键事项、时间和标准, 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实施挂牌督办。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接到食品生产企业报告的重大事故隐患后, 应当根据需要, 进行现场核查, 督促食品生产企业按照治理方案排除事故隐患, 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 可以责令食品生产企业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后, 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审查同意, 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 发现其存在工程建设、消防和特种设备等方面的事故隐患或者违法行为的, 应当及时移送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处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食品生产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责令限期改正, 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 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的规定, 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免, 未同时抄告所在地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的;

(二) 违反本规定第九条的规定, 建设项目投入生产和使用后, 未在5个工作日内报告所在地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的;

(三)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未如实记录在案, 并向从业人员通报的。

第二十七条食品生产企业不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经停产整顿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应当提请本级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第二十八条监督检查人员在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 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本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实施, 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和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

第六章附则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 篇3

(本刊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最近颁布了《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规定明确安全评价机构应当取得相应的安全评价资质证书(以下统称资质证书)。安全评价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资格,方可执业。资质证书分为甲、乙两级,分别由国家、省级安监(煤监)部门审批和颁发。安全评价机构申请甲级资质证书,应当具备的条件:(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二)有与其申请业务相适应的固定场所和办公设施;(三)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费300万元以上;(四)有健全的机构章程、管理制度、工作规则和质量管理体系;(五)有12名以上取得安全评价人员资格的专职安全评价人员,其中至少有5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并且从事安全工作3年以上;有与其申报从事安全评价业务范围相适应的基础专业的评价人员;(六)安全评价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应当通过相关安全生产培训、考试,并且从事安全工作3年以上;(七)安全评价机构专职技术负责人有安全评价人员资格,具有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安全评价工作经历、并且从事安全工作5年以上;(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安全评价机构申请乙级资质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二)有与其申请业务相适应的固定场所和办公设施;(三)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费100万元以上;(四)有健全的机构章程、管理制度、工作规则和质量管理体系;(五)有8名以上取得安全评价人员资格的专职安全评价人员,其中至少有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并且从事安全工作2年以上;有与其申报从事安全评价业务范围相适应的基础专业的评价人员;(六)安全评价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应当通过相关安全生产培训、考试,并且从事安全工作2年以上;(七)安全评价机构专职技术负责人有安全评价人员资格,具有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安全评价工作经历、并且从事安全工作3年以上;(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 篇4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

湘政办发〔2009〕53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〇〇九年八月八日

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切实落实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范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湖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适用本规定。

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政府及有关部门职责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政府及有关部门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承担本行政区域、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责任。

第四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属地监管与分级监管相结合,以属地监管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 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并落实“一岗双责”。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监管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业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二章 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制定并组织实施安全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安全生产重大政策及措施。

(三)组织、督促、支持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四)建立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制度,加大对公共安全设施、应急救援装备、事故隐患治理、安全监管执法装备等的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

(五)负责组织打击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等各种非法违法行为。

(六)组织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依法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七)建立健全省、市、县、乡四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执法队伍。

(八)健全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制定和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领导和组织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九)依照有关规定,负责或授权、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对调查报告作出批复,并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处理意见。

(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奖惩体系,对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地区、部门和单位以及为安全生产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十一)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产业政策引导,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十二)法律、法规和上级政府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在本级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研究部署、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研究提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下级人民政府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分解下达年度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制订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细则,指导安委会办公室做好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工作,向政府提出奖惩建议。

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同级安委会的日常工作。研究提出安全生产重大方针和政策、措施的建议;监督检查、指导协调下级人民政府和同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中央、省属驻地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辖区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督查;拟订辖区年度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方案和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细则,负责辖区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工作;督促、检查同级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安委会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情况;参与研究有关部门在产业政策、资金投入、科技发展中涉及安全生产的相关工作;负责安委会成员单位的日常工作联系;承办同级人民政府和安委会交办的其他安全生产事项。

第三章 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第八条 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职责的划分: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下一级人民政府和同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九条 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具体职责: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职责:

(一)承担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二)综合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安全生产工作,依法行使同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能。

(三)负责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行业安全行政许可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尾矿库的安全行政许可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

(四)依照有关规定,负责组织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和办理结案工作,参与、协助上级政府或有关部门组织的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

(六)负责发布安全生产信息,综合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

(七)组织、协调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协调其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八)根据同级人民政府的授权,负责对下级人民政府、同级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及其考核工作。

(九)组织、指导、协调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负责安全监管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煤矿和起重机械、电梯、锅炉、压力容器除外)和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考核、发证工作。

(十)负责安全检测检验、安全评价、安全培训、安全咨询等社会中介组织的资质管理以及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工作。

(十一)负责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资质认定、管理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专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

(十二)贯彻实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负责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和注册管理工作。

(十三)负责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备案和竣工验收工作。

(十四)负责生产经营单位(煤矿除外)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职业安全健康培训、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行为。

(十五)拟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与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组织、指导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科研成果的鉴定和先进技术推广、示范工作。

(十六)承办同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以及上级安全监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公安部门职责:

(一)负责道路交通、消防和爆炸物品的安全监督管理;负责落实对非法违法生产企业停供火工品措施。

(二)负责烟花爆竹的公共安全管理,包括道路运输通行证的发放、运输线路的确定和举办焰火晚会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的管理;组织销毁、处置废旧和罚没的非法烟花爆竹,侦查非法生产、买卖、储存、运输、邮寄烟花爆竹的刑事案件。

(三)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会同安监、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依法打击和取缔烟花爆竹非法生产、买卖、储存行为。

(四)负责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行政许可工作。监督检查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过程中安全工作措施的落实,依法查处大型群众性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五)负责爆破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工作。

(六)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管理,对剧毒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和道路运输实行安全行政许可,并监督检查。

(七)组织、协调道路交通、火灾、爆炸物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参与其他事故的应急救援,负责维护事故现场秩序,依法控制事故责任人,及时提取、固定与事故有关的痕迹、物证等。

(八)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参与火灾、道路交通等有关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九)负责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和信息报告工作。

(十)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三、交通运输部门职责:

(一)负责水上交通安全、城市交通安全和所辖道路运输企业客货运输安全的监督管理。

(二)负责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

(三)负责把好道路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和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负责汽车客运站场的安全监管。

(四)负责危险化学品道路、水路运输单位、驾驶人员、船员、押运人员的资质认定,负责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单位、水路运输单位及其运输工具的安全监管。

(五)负责船舶登记、检验和发证工作,负责船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

(六)负责所辖公路交通标志、标线和水上航标的设置,负责所辖公路危桥、危险点段的整治和改造。

(七)负责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工作和城市交通、所辖交通运输企业伤亡事故报告工作,组织、协调水上交通、城市交通、所辖交通运输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八)按照有关规定,组织或参与水上交通、城市交通事故和所辖交通运输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九)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四、建设部门职责:

(一)负责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工作。

(二)负责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市政公用行业(含供水、燃气、集中供热、环卫、城市道路桥梁、路灯、排水、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三)负责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市政公用行业(含供水、燃气、集中供热、环卫、城市道路桥梁、路灯、排水、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伤亡事故的统计和报告工作,组织、协调相关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四)参与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市政公用行业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五)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五、国土资源部门职责:

(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辖区地质灾害(山洪地质灾害除外)防治规划和防治方案,对地质灾害进行预警预报。

(二)负责在用地预审和规划审查中以及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的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三)负责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登记审批和转让审批工作,依法查处违法勘查、非法开采、超深越界采矿行为,规范矿业开采秩序。

(四)配合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做好新建矿山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工作。

(五)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六、水利部门职责:

(一)负责所管辖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二)负责所管辖的水库、水电站等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三)负责所管辖的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和水库、水电站等水利工程设施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除外)的统计报告工作。

(四)组织、协调所管辖的水利工程设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等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五)参与所管辖的水利工程设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等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六)会同有关部门编制辖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防治方案,对山洪地质灾害进行预警预报。

(七)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七、农业部门职责:

(一)负责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二)负责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业运输机具等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和牌证管理,负责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

(三)负责农业机械、渔业船舶伤亡事故的统计报告工作,组织、协调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参与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八、教育部门职责:

(一)组织、指导、监督检查各级各类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

(二)指导、监督下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和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制。

(三)指导、协调下级人民政府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中小学、幼儿园的校车、校舍安全管理以及消防安全管理。

(四)负责所辖各级各类学校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工作,组织、协调所辖各级各类学校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五)参与教育系统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六)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九、卫生部门职责:

(一)督促指导、监督检查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

(二)负责直属医疗卫生机构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三)负责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查处违法行为;负责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工作。

(四)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中的医疗救护工作。

(五)负责医疗卫生机构安全事故(非医疗性事故)的统计报告工作,组织、协调相关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参与医疗卫生系统安全事故和重大职业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六)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科学技术管理部门职责:

(一)将安全生产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纳入科学技术发展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指导、协调安全生产重大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示范。

(三)支持科研机构和有关单位开展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

(四)监督检查直属科研院所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五)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一、发展和改革部门职责:

(一)负责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将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和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纳入基本建设项目计划,并督促、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二)负责在研究制定产业规划时,提出有关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有效实施产业安全的建设项目,限制和淘汰工艺技术落后、不符合产业安全条件的建设项目。

(三)负责把新建项目安全生产作为审批、核准、备案的前置条件之一,督促业主和建设单位将安全生产设施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四)督促有关部门加强重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五)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二、工业经济管理部门职责:

(一)指导、协调工业企业、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二)监督、指导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社会道口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负责指导核准、备案技改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

(四)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生产与调运。

(五)负责组织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产权单位做好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社会道口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工作,并配合事发地人民政府做好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社会道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六)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职责:

(一)按照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督促检查所出资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建立健全所出资企业和企业负责人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机制,将安全生产列入所出资企业以及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薪酬分配的重要条件,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严格考核兑现。

(三)负责所出资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报告工作,组织、协调所出资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参与所出资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四)承办同级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职责:

(一)监督生产经营单位遵守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休息休假制度和女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参加工伤保险,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做好工伤预防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工伤预防宣传教育费用。

(三)指导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研究制订、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评价奖惩体系,将安全生产履职情况作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惩、考核的重要内容;研究提出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四)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五)指导所辖技工学校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工作。

(六)负责工伤认定工作,指导工伤待遇劳动争议仲裁工作。

(七)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五、商务部门职责

(一)指导、监督大型商场、大型市场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工作。

(二)负责成品油经营场所(加油站、油库)的行政许可工作,组织打击成品油非法经营行为。

(三)负责大型商务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

(四)指导、监督外商投资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五)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六、文化部门职责:

(一)负责文化系统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图书馆、文化馆、剧院等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督促指导所属单位排查和消除事故隐患,加强安全管理。

(二)配合有关部门督促、指导文化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的安全管理、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等工作。

(三)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七、监察部门职责:

(一)依法对行政监察对象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实施监察,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安全生产领域违纪行为及有关人员进行查处。

(二)负责对安全生产工作重大部署落实情况实施效能监察。

(三)参与和监督事故调查处理,负责生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的追究,对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八、财政部门职责:

(一)负责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财政管理,统筹安排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费用。

(二)会同同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提取安全费用、交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情况。

(三)配合本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做好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表彰有关工作。

(四)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九、林业部门职责:

(一)负责本级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和督促直属企事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排查治理安全隐患,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

(二)指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林业企事业单位的森林采伐和林产品加工生产经营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三)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业系统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报告工作,组织、协调直属林业企事业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参与林业系统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四)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二十、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部门职责

(一)负责全省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行政许可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二)负责全省军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三)负责全省民用爆破器材行业和军工企业伤亡事故的统计报告工作,组织、协调民用爆破器材行业和军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参与有关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四)承办省人民政府或省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责:

(一)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全监督管理,组织打击、取缔、查处非法生产、使用特种设备的违法行为。

(二)负责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修、改造、检验检测的行政许可和监督管理,以及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三)负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检验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

(四)负责危险化学品以及包装物、容器生产的行政许可和监督管理。

(五)负责烟花爆竹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参与打击烟花爆竹非法生产行为。

(六)负责特种设备伤亡事故的统计报告工作,组织、协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七)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二、煤炭工业管理部门职责

(一)负责煤矿安全生产地方监管工作,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日常性的监督检查,对煤矿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作出现场处理或实施行政处罚。

(二)负责煤炭生产行政许可工作。

(三)监督煤矿企业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改,并按有关法定程序组织恢复生产的验收。

(四)依法依规提出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监督落实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矿井的关闭工作。

(五)负责组织煤矿安全专项整治。

(六)负责煤矿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和特种作业人员(含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考核发证工作,监督检查煤矿职工培训工作。

(七)参与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煤矿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八)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三、中央驻湘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职责:

(一)负责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实施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对煤矿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作出现场处理或实施行政处罚。

(二)承担煤矿安全国家监察责任,检查指导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地方政府贯彻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煤矿整顿关闭,煤矿安全监督检查执法,煤矿安全专项整治、事故隐患整改及复查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向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负责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工作。

(四)负责煤矿建设项目安全核准工作,组织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五)负责组织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六)负责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工作。

(七)负责对从事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和煤矿设备设施检测检验、安全评价、安全咨询等社会中介机构的资质管理,并进行监督检查。

(八)组织、指导和协调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九)监督检查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情况,组织查处煤矿职业危害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

(十)承办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督局和省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二十四、环境保护部门职责:

(一)负责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督促检查生产、销售、使用、储存放射源的单位建立安全责任制,落实安全措施,依法查处放射性物质生产、储存、转让、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二)负责对企业的环境安全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依法查处环境安全违法行为。

(三)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和医疗废物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工作。

(四)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责:

(一)对申请从事煤矿、非煤矿山开采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以及经营交通运输、公共聚集场所的,或申请经营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的,在核准登记前严格坚持前置审批制度,并监督、指导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落实上述规定。

(二)依法查处、取缔无照从事涉及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参与打击烟花爆竹非法生产、非法经营行为,配合有关部门查处、取缔无证从事涉及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监督、指导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配合有关安全监管部门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对有关安全监管部门认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撤销批准其设立文件。

(四)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六、旅游部门职责:

(一)协同有关部门指导、检查、监督旅游景区和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以下称旅游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配合有关部门监督检查特种旅游项目及旅游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三)负责旅游伤亡事故的统计报告工作,组织、协调或参与旅游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四)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七、广播电视部门职责:

(一)组织落实政府及其安委会确定的安全生产宣传任务。

(二)组织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安全生产重大宣传活动。

(三)负责本系统所属企事单位及线路、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

(四)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二十八、监狱管理部门职责:

(一)负责全省监狱系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二)负责全省监狱系统伤亡事故的统计报告工作,组织、协调监狱系统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参与监狱系统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三)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九、统计部门职责:

(一)负责在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统计公报中发布有关安全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二)指导、协调下级统计部门做好在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统计公报中发布有关安全生产指标完成情况的工作。

(三)指导、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安全生产有关数据统计工作。

(四)承办同级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铁路安全监管部门职责:

(一)负责铁路运输及所属道口的安全监督管理和事故统计报告、事故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二)负责危险化学品铁路运输的安全监管工作。

(三)承办上级铁路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一、民航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职责:

(一)负责民用航空行业的安全监督管理,监督检查民用航空空中、地面安全工作。

(二)负责危险化学品航空运输的安全监管工作。

(三)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航空运输保障工作,承担辖区内重大、特殊、紧急运输(通用)航空抢险救灾的有关协调工作。

(四)负责相关安全事故的统计报告工作,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和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五)承办上级民航管理部门和省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二、电力监管部门职责:

(一)负责电力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督促指导电力企业、电力调度交易机构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督促供电企业落实对非法违法生产企业实施的停供电措施。

(二)负责电力行业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建设安全的监督管理。

(三)组织对电力企业、电力调度交易机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分析、诊断、评估和评价。

(四)负责以发电为主的大、中型水电站大坝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五)负责电力企业、电力调度交易机构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报告工作。

(六)组织、协调电力企业、电力调度交易机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七)组织电力企业、电力调度交易机构特大、重大、较大电网事故和特大、重大、较大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参与所监管的电力企业、电力调度交易机构生产安全人身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

(八)负责对燃煤电厂灰渣库的安全监管。

(九)承办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和省人民政府及其安委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三、通信管理部门职责:

(一)负责电信运营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监督检查电信运营企业及电信运营设施的安全生产。

(二)负责电信运营业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建设的安全监督管理。

(三)组织、协调电信运营业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提供通信保障。

(四)负责电信运营业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报告工作。

(五)组织、协调电信运营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

(六)参与电信运营业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七)承办上级通信管理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四、保险监督管理部门职责:

(一)指导各商业保险机构发挥商业保险在工伤保险制度中的补充功能,积极开展安全责任险、人身意外伤害险以及有关安全生产的商业保险业务,为安全生产提供相关保险服务。

(二)督促有关保险机构按照规定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及个人及时予以赔付。

(三)承办上级保险监督管理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五、气象部门职责:

(一)负责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及时发布天气预警、预报信息,调查、处理违法刊播气象信息的行为。

(二)负责雷电灾害安全防御行政许可工作,组织防雷设施的安全检查及雷电防护装置的安全检测。

(三)负责无人驾驶自由气球和系留气球的行政许可工作,组织施放气球的安全检查。

(四)负责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行政许可工作,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检查和事故防范。

(五)负责雷电灾害事故、施放气球事故、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事故的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

(六)承办上级气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其他工作。

十六、地震部门职责

负责地震灾害预防管理和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防范地震次生灾害导致生产安全事故。

第十条 有下属企事业单位的其他部门,负责监督管理下属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并对其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考核和奖惩。

第十一条 市州、县市区有关部门与省有关部门的职责不对应的,由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各地实际作出界定。

第四章 责任落实保障措施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安委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向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下达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并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分级建立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控制体系。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安委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定期报告、年度述职制度。下一级人民政府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及其安委会作出的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定期向上级政府和安委会报告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每年年底提交安全生产工作报告。安委会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一级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报告进行通报。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加强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并根据重大危险源数据库信息,定期组织专家对重大危险源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督促生产经营单位采取有效的防范和监控措施。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督办落实制度,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改实施挂牌督办,由有关部门下达隐患整改指令,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领导、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整改负责人、整改期限和应急预案,并由同级人民政府在当地主要媒体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对拒不执行隐患整改指令或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查处。

有关部门应当每季度将本行政区域重大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报送同级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各级安委会办公室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要加强综合监督检查,督促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或安委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情况定期通报、预警制度。对事故多发、事故死亡人数上升、超过进度控制目标、安全生产工作没有及时部署落实、重大安全隐患没有在限期内整改到位、重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没有依法进行查处、事故责任追究不落实的地区或行业(领域),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或安委会进行预警通报,通报抄送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本行政区域、所监管的行业(领域)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市州人民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应于事故发生后的15个工作日内向省人民政府作出书面检查报告。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县级人民政府和市州直有关部门应于事故发生后的15个工作日内向市州人民政府作出书面检查报告。一年内发生2起较大事故的乡镇(街道),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于第2起较大事故发生后的15个工作日内向县级人民政府作出书面检查报告。必要时,由上级人民政府或委托安委会办公室对有关部门或下一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第十七条 各级安委会办公室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举报受理和查处制度,设立并公开举报电话、电子邮箱或其他举报平台,建立健全举报台帐,规范受理处置程序。对受理的举报事项,要认真组织调查核实,并按规定处理。有关部门应当为举报者保密。举报事项经查证属实的,应当对举报者给予奖励。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根据事故等级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协调解决事故应急救援、善后处理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时报告应急救援进展情况。

第十九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过程中,应当互相配合。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生产安全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

权的部门处理,并形成书面记录备查,接受移送的部门应当及时进行处理。需要联合执法的,应当组织联合执法,有关部门或单位应当积极配合。

第二十条 上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落实情况进行半年跟踪落实、年终考核,并予以通报。对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地区、部门、单位和为安全生产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对领导干部、领导班子领导能力的评价依据及提拔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年度内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并经考核安全生产工作不合格的市州和县市区;年度内发生3起及以上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并经考核安全生产工作不合格的市州;年度内发生1起及以上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经考核安全生产工作不合格的县市区;年度内发生1起及以上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经考核安全生产工作不合格的中央在湘单位、省直机关单位、省属企事业单位及其直接主管部门。被“一票否决”的单位当年不得评优评先,其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当年不得评优评先、一年之内不得提拔重用。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所称主要负责人,系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正职负责人,以及主持工作、代行正职职能的副职负责人。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所称分管负责人,是指根据“一岗双责”负责某一方面工作的副职负责人。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施行期间,有关部门的职能发生变动的,由调整后的职能部门履行原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并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

物业电工管理规定和职责 篇5

一、电工人员定岗

1、强电电工1人(负责整体商场强电安全工作)

2、弱电电工1人(负责商场弱电整体工作)

3、水工1人(负责商场水整体工作)

4、空调工1人(负责商场空调整体工作)

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1、强电电工工作安排:交接时把所有的电箱和电路都要检查和试用性能是否良好,要掌握每个强/弱电配电间内的电闸控制区域,也要掌握和了解整体的电路走向,每天巡检和检查本楼层的设备和设施运行情况。

2、弱电电工工作安排:交接时把所有弱电间内、消防广播系统、电话及网络等,掌握现有的设备控制区域了解整体的电路走向,检查设备设施和试用性能是否良好,每天巡检和检查本楼层的设备和设施运行情况。

3、水工工作安排:交接时把所有卫生间的水管、水阀、水龙头检查是否漏水和损坏,检查所有的消防栓、喷淋头、消防管道和水阀是否漏水和损坏,每天要检查和试用所有的水阀、水龙头、卫生间内的感应器等是否良好。

4、空调工工作安排:交接时把所有空调机房内的空调设备检查和试用是否良好,检查楼层内的空调出风口和控制开关是否无风和不制冷/热的问题,每天巡检和检查空调机的运行状况。

三、工作计划与管理办法1、2、3、确定电力人员到岗时间。进行电工岗位对接并明确工作安排。明确商场上下班关闭卖场整体电力时间。

4、5、制定出早晚班排班计划与安排人数的划分。针对电力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在培训的同时进行现场实际

操作演练。

6、在商场一装时,严格检查安全施工用电工作,具体组织施

工现场电力安全工作,严格监督、检查安全用电制度贯彻落实情况。

7、检查、考核电力人员工作情况,对违犯规章制度的行为坚

决制止,并负责把检查、考核情况上报总经理,对违犯规章制度的电力人员有权给予处罚建议权。

8、建立健全安全用电制度,组建义务电力巡查小组对卖场内

出现的私拉乱拉电源问题坚决制止,保安员及管理人员协同电工一起掌握一般用电常识,熟悉电力设备设施的使用方法。

9、积极应对电力的突发事件,对重大电力事件,应迅速上报

总经理,同时采取果断措施制止事态发展,保护现场。

10、所有的电线路、供配电设备、必须合理设计,正确安装,按规定使用。

11、电气设备的安装,接拆电线,必须由专职电工进行,任何

人不得私自乱接、乱拉电线。

12、对接触使用电线,开关、保险、插销、照明灯具、电炉、电动机等电气设备职工,要加强安全用电知识教育,避免因使用不当引起触电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13、对电气设备,应加强检查、维护、防止本身着火和爆炸。

14、要定期检查,更换电气线路,防止老化线路引起漏电。

15、架设临时线要严格遵守有关管理规定办理“临时接线装置

申请单”,380伏绝缘良好的橡皮临时线悬空架设距离地面室内

部少于2.5米。

16、更换熔断器,要严格按照规定选用熔丝,不得任意用其他

金属丝代替。

17、每班次人员必须提前5分钟到达值班室签到上班,推迟5

分钟签到下班,否则按迟到或早退处理。

18、下班前接到维修任务必须完成,特殊情况不能维修的应做

好交接班双方签字认可。

19、所有维修任务应先取维修单后去维修工作(急修除外),维

修结束后清洁现场,报修部门签字认可。维修单填写完整后交于值班员。

20、当班前15个小时内不得酗酒(当班时有无酒气为参考依

据)。

21、不按时抄表者或抄表时没检查电气线路(当日有无出现电

气故障为参考依据)。

22、值班员交接班时必须交接公用工具和有无未完成的工作事

项与值班室卫生等。

23、工作时引起商户投诉与领导投诉者视情节严重给予处分。

24、维修事项经检查部合格返工后仍不达标者,商场将严格处

理。

25、工作时间无故窜岗或交代工作没去做者视情节严重给予处

分。

26、工作态度散慢者扣除工资的20%作为处罚。

27、无故不参加班组会议与培训者扣除工资的20%作为处罚。

28、违反事项不属于《电工管理规章制度》的参照员工守则处

理。

广德滕建商业顾问管理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 篇6

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各部门均应履行相

应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这一管理理念,明确现阶段集团化管理模式下,集团总部人力资源决策职能与各子公司的人力资源执行职能区分,特别是人力资源部门(含集团人力资源中心和各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各用人部门之间在各项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应履行的职责问题,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是根据公司集团化管理准则(八大原则)制定,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在集团人力资源中心与各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及用人部门(指集团直属各职能中心、部门、子公司等实际用人部门)之间的分解。

第三条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职能(不限于):

(一)人力资源组织机构的设计管理;

(二)人力资源政策制度的制定管理;

(三)中、长期人力资源预测与规划管理;

(四)员工招聘与录用管理;

(五)员工的绩效考核管理;

(六)员工的激励与企业文化建设管理;

(七)薪酬设计管理;

(八)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管理;

(九)员工劳动关系管理;

(十)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第四条集团人力资源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不限于):

(一)整体负责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

(二)根据集团公司业务需要,研究整体集团化架构职责及权责划分的改进方案;

(三)制定集团公司整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针、政策;

(四)组织推动各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综合部)制定所在子公司的人力资源发展规

划;

(五)审核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

(六)组织推动制定员工招聘、任用、调整、考核、晋升、奖惩、职称和技术等级评定等

人力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并监督实施;

(七)指导各子公司招聘、培训、考核、薪酬工作的管理,确保集团公司人力资源政策的有效落实;

(八)受理集团公司各部门、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投诉,及时处理管理工作中的重

大问题;

(九)根据集团公司的经营计划及目标,制定、执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目标及工作计划。

第五条各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综合管理部)的职责(不限于):

(一)子公司人力资源规划(计划)管理,具体包括:

1、制定子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并经集团人力资源中心批准后实施;

2、组织拟订子公司组织架构与人员编制,经集团人力资源中心批准后实施;

3、子公司增编、缩编的受理、调查、报批和执行;

4、子公司人力资源费用支出预算编制、成本控制。

(二)子公司人力资源规章制度的管理,具体包括:

1、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起草、报批、发放及修订、更正、废止等管理;

2、执行、解释、运用经集团人力资源中心批准的人力资源制度;

3、子公司各部门责权划分的原则、方法与具体划分修订,并经批准后执行。

(三)子公司人事管理,具体包括:

1、子公司人事档案的汇集、整理、存档、调整、分析、研究;

2、子公司人事资料及报表的检查、跟踪;

3、子公司人事报表统计资料的汇编、上报和保管;

4、子公司工作(职务)说明书职务、职能标准的编写、报批、核发、存档等;

5、子公司人事异动的调查、分析、研究、记录;

6、子公司劳动合同签订整理工作。

7、向集团公司推荐优秀人才;

(四)子公司人员异动管理,具体包括:

1、子公司新进员工的录用、手续办理、合同签订;

2、子公司在职人员晋升、调整、轮换计划编制,并经批准后实施办理、通知与登记;

3、子公司异动人员工作状况的查核、跟踪;

4、子公司人员停职、复职及停薪、解聘、解雇等事项办理。

(五)子公司薪酬福利管理,具体包括:

1、执行集团薪酬福利政策,按集团薪酬福利政策核算子公司员工工资与福利;

2、子公司工资管理执行的方法研究与改进;

3、子公司人员工资调整事项办理;

4、子公司员工社保的申报、停止;

5、子公司工伤的申报及工伤处理;

(六)考勤管理,具体包括:

1、子公司人员考勤、休假事件办理、资料汇编;

2、子公司员工动态管理;

3、子公司各类假日、办公时间通知、变更事项办理。

(七)子公司员工劳动关系管理,具体如下:

1、子公司劳动合同及各类服务协议(保密、竞业、服务期限、特聘等)签订、管理;

2、子公司劳动公共关系的建设与维护;

3、子公司劳动防护制度、规定的建立、修订、研究、改进。

(八)子公司考评奖惩管理,具体包括:

1、子公司考核、评价制度拟订,并经集团批准后实施;

2、指导组织实施子公司用人部门的考核工作,并审核处理结果;

3、子公司奖惩制度的研究、修订、改进与分析报告。

(九)子公司员工培训管理:

1、子公司培训制度的制订,并经批准后实施;

2、子公司培训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落实;

3、子公司入职培训与在职培训的开展;

4、子公司需求调查、培训实施、培训考试、效果评估等。

第六条各用人部门(负责人)应履行的各人力资源管理职责如下(不限于):

(一)参与组织机构设计管理职责:

1、参与讨论组织架构设计的合理性、必要性与科学性;

2、按照组织职能划分开展工作,并及时反馈本部门架构执行的相关信息。

(二)执行人力资源制度管理职责:

1、组织本部门员工按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开展工作;

2、参与人力资源部门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实际工作信息支持;

3、及时反馈执行中的信息,以便人力资源部门完善管理;

4、组织本部门人员学习人力资源相关管理制度。

(三)参与做好人力资源计划和岗位设置的职责:

1、参与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实施工作;

2、向人力资源部门提供本部门的人力编制需求,并配合做好专业人员的供需预测;

3、根据人力资源部门原则要求,进行本部门人员工作分析,为本部门人员需求计划提供信息;

4、根据人力资源要求,做好本部门岗位设计与设置工作,并与所属人员协商确立工作标准与目标,以作为后续考核与培训的依据。

(四)参与人员招聘与录用职责:

1、本部门人员需求申请,审查本部门应聘人员的申请表;

2、执行本部门人员专业技能的测试、面试、笔试、筛选等;

3、本部门新员工的入职安排、在岗培训、工作管理;

4、履行对新聘人员的转正评估考核。

(五)履行协助员工职业生涯管理职责:

1、根据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要求,进行对本部门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组织、指导与管理、帮助;

2、将本部门目标与所属人员目标相整合,努力促进互赢局面;

3、为所属人员创造职业发展机会,加强工作丰富化管理。

(六)履行本部门的员工关系与维护管理:

1、协助人力资源部门做好本部门员工的异动管理,处理好调职、解职、人事纠纷问题;重点做好本部门人员的储备与继任问题;

2、维护并协调处理好本部门员工的工作关系与人际关系;

3、负责对本部门员工的激励管理与奖惩落实;

4、做好本部门提案管理、宣传工作和保持相互交流渠道畅通。

(七)履行本部门人员绩效考核职责:

1、配合人力资源部门做好绩效考核;

2、根据人力资源考核规则要求,有效开展本部门人员的考核工作,并将结果加以运用。

(八)履行配合做好薪酬的设计管理:

1、配合人力资源部门做好薪酬设计工作,重点是工作量盘点和岗位评估,为实现薪酬内部均衡提供信息;

2、及时反馈本部门在执行公司薪酬制度的有关信息;

3、开展本部门人员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核发计算本部门人员工资;

4、对本部门的薪酬成本、人员效率负责。

(九)履行培训管理职责:

1、配合人力资源部门开展培训调查,客观分析本部门人员培训需求;

2、组织本部门员工参加公司的各类培训;

3、有计划地按规定要求对所属部门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与工作指导;

4、协助人力资源部门完成培训效果的评估,并提供改进建议。

第七条本规定由人力资源中心负责制定和解释,经批准后生效,增删修改亦同。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 篇7

《规定》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统计, 由于特种作业人员违规违章操作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 占生产经营单位事故总量的比例约80%。因此, 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 对保障安全生产十分重要。

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如《矿山安全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以及《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等, 都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提出了明确要求。《安全生产法》第23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为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 落实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自2005年至今, 历时5年, 在深入调研、认真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制定并发布了《规定》。

当前, 我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存在哪些问题?《规定》的出台有哪些重要意义?

1999年, 原国家经贸委发布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 (国家经贸委主任令第13号, 以下简称13号令) , 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定义、范围、人员条件和培训、考核、管理作了明确规定。近年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相继颁布实施了《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的意见》 (安监管人字[2002]124号) 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作了进一步规范, 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据初步统计, 目前全国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人数已超过1200万人, 其中煤矿约260万人。但是, 随着我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考核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要求。2003年国家颁布实施了《行政许可法》, 对实施行政许可的机关、时限、程序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而目前执行的13号令中的一些条款, 已明显不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二是特种作业类别不规范、工种不明确。目前执行的有关法规中, 矿山企业的特种作业人员种类、数量偏多 (矿山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约57.4%, 个别小矿山甚至达到70%以上) , 失去了特种作业的意义。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没有明确特种作业人员范围, 部分地方自行设置了一些工种, 导致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混乱。另外, 烟花爆竹、冶金等行业企业的一些危险作业未纳入特种作业。三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管理比较混乱。在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上, 有关行政部门存在职能交叉, 造成不依法培训、重复培训、多头发证, 给企业带来负担的同时, 也给特种作业人员的监管带来困难。

制定《规定》的重要目的, 就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从这个意义来讲, 《规定》涉及面十分广泛, 是一部综合性的部门规章。《规定》的出台有利于明确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监管职责, 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和管理工作, 必将为提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能力, 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 促进安全生产起到积极作用。

《规定》对特种作业范围作了哪些重大调整?依据什么?

《规定》本着成熟一个确定一个的原则, 在13号令的基础上, 对有关特种作业类别、工种进行了重大补充和调整, 主要明确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类别、工种, 规范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及发证工作。调整后的特种作业范围共11个作业类别、51个工种。这些特种作业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独立性。必须有独立的岗位, 由专人操作的作业,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二是危险性。必须是危险性较大的作业, 如果操作不当, 容易对操作者本人、他人或物造成伤害, 甚至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三是特殊性。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不能很多, 总体上讲, 每个类别的特种作业人员一般不超过该行业或领域全体从业人员的30%。

《规定》保留了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等4种作业。重新调整和划分了矿山作业, 将矿山特种作业划分为煤矿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2种作业类别, 分别列了10个和8个工种;将危险物品作业规范为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 增列了光气及光气化工艺作业等16个工种。增加了石油天然气安全、冶金 (有色) 生产安全和烟花爆竹安全等3个作业类别, 分别增列了1个、1个和5个工种。

另外, 《规定》删除了5种作业, 即: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令第549号) 删除了起重机械 (含电梯) 、锅炉 (含水质化验) 、压力容器和企业内机动车驾驶等4种作业。同时, 由于《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管理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号) 对矿山救护队员培训作出了明确规定, 经广泛征求意见, 矿山救护队员不再按照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规定》对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是如何规定的?

首先, 为了避免与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上的职能交叉, 《规定》第二条规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对有关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其次, 由于基层对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负责煤矿特种作业考核发证工作的部门或者指定的机构负责持有不同意见, 为进一步明确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职责, 《规定》第七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指导、监督全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指导、监督全国煤矿特种作业人员 (含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煤矿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工作的部门或者指定的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责煤矿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工作的部门或者指定的机构可以委托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责煤矿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工作的部门或者指定的机构实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

《规定》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作了哪些特别规定?

目前, 特种作业人员中存在着大量的农民工, 提高学历要求, 会影响一大批人的就业,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为此, 《规定》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学历要求仍规定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但是, 考虑到危险化学品企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规定》对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的特种作业人员学历要求做出了特别规定, 即: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 应当具备高中或者相当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另外, 为进一步增强对特种作业人员体检健康要求的可操作性, 《规定》对影响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的有关疾病作出了禁忌规定, 即: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合格, 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以及其他影响肢体活动的神经系统疾病和生理缺陷。

《规定》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发证有哪些新的规定?

新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

一是免于培训的规定。为使职业教育与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有效衔接, 避免重复培训, 根据目前各地的实际情况, 《规定》第九条规定:“已经取得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及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从事与其所学专业相应的特种作业, 持学历证明, 经考核发证机关同意可以免于相关专业的培训。”

二是考核发证程序的规定。为进一步明确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程序, 《规定》将考核划分为考试和审核。考试由考核发证机关或者其委托的有条件的机构进行, 审核由考核发证机关进行。同时,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 《规定》对考核发证的程序、时限等作出了严格规定。

三是跨地区考核的规定。为便于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参加考试, 《规定》对申请考试的地点作出重大调整, 允许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或者从业所在地提出申请, 方便了特种作业人员跨地区从业。

对于特种作业人员的复审, 《规定》都有哪些要求?

目前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有效期为6年, 每2年复审一次。为方便和加强复审工作, 《规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补充完善:一是对复审时间作了调整, 延长为3年进行一次。二是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 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 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 在特种作业操作证的有效期满时, 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 不再复审, 特种作业操作证的有效期延长3年。三是明确特种作业申请复审或者延期复审前, 应当参加必要的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8个学时, 主要培训法律法规标准、事故案例和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等知识。四是明确特种作业人员健康体检不合格, 或者违章操作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有2次以上违章行为, 并经查证确实, 或者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并给与行政处罚, 或者拒绝、阻碍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监督检查, 或者未按规定参加安全培训, 或者考试不合格等情形的, 不予复审通过。五是明确特种作业人员复审或者延期复审不通过的, 经重新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 办理复审或者延期复审手续。

《规定》发布后, 下一步如何推动这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规定》发布后, 我们专门就做好宣传贯彻落实工作进行了部署。近期我们考虑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宣教行动, 在相关报刊、网站上广泛、深入宣传《规定》, 使公众深刻理解, 准确把握《规定》的相关内容和要求。

二是印刷《规定》单行本, 发放到各省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和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 以及有关中央企业, 并通过他们及时向辖区内相关机构和部门, 以及所有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宣传学习。

三是举办省 (区、市) 和部分重点市 (地) 安全监管部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专题业务培训班, 重点解读《规定》的要求, 学习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 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 篇8

反对标示者以标示是对转基因食品的歧视、标示的代价极大、知情权应该有边界等理由予以反对;而要求标示者则以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欧洲和日本皆要求标示等理由予以支持。

日前,在农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平台、基因农业网主办的“转基因标示与公众知情权”主题沙龙上,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表示,不能简单地将标示等同于知情权。农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平台是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中国作物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共同发起成立的。意在开展农业生物技术知识传播和科学普及。

姜韬说,在妖魔化转基因的谣言反复出现、未被肃清的时候,标示有可能会误导公众。对于理性消费者来讲,标示并无意义。将来哪怕为此专门建立相应的体系,也应秉持“谁检测谁付费”的原则,不能让全体消费者承担标示的成本。

转基因知情权的边界与成本

姜韬表示,知情权存在边界。比如,转基因技术的专利策略就不在知情权的范畴内。此外,社会还要为之付出成本代价。这其中包括经济成本等一系列社会成本。

就经济成本而言,在食物生产链中,生产者必须记录生产的每一步,不仅要回溯到农民的种植阶段,更要追溯到种子提供者。如果要求标示,在生产、运输、储存、加工等各个环节都要区分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品种,这就凭空增加成本。

据基因农业网报道,一项加拿大的研究表明,标示转基因成分将提高加工食品零售价格至少9%~10%,以及生产商成本的35%~41%。这是因为其中的转基因检测成本巨大,而阴性检测的成本更高(因为要做多项排除)。最终这些成本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除此之外,还包括检测体系运行的成本。姜韬说,从目前来看,官方机构不具备普遍检测能力,如果重新建立相应网络,则需要人才、仪器等软硬件配合。由于中国不具备生产相应高端生物学仪器的能力,所以中国还需要从欧美国家进口仪器。

今年6月,深圳检验检疫局正式获批筹建“国家植物转基因检测重点实验室(深圳)”。该实验室预计两年内完成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华南地区唯一一家专门从事植物转基因检测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深圳乃至全国进出口植物及其产品的转基因检测提供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持。

姜韬说,目前这一网络并不健全。如果每个城市都建这样一个实验室,费用难以想象——一个实验室就耗资千万元以上,每年的维持费用则是几十万元至近百万元,还需要高级操作人员,而人才也不够用。

姜韬表示,知情权分为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前者处理的是,公民跟政府之间的关系,这包括政府审批制度、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严格监管的法律法规、科学研究有无在必要的透明和监督之下进行等,这些以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进行保障,跟产品标示与否无关。而经济权利则主要是消费者跟商家之间的关系。标示问题只应该是这一层面的问题。

欧盟日本均陷入标示困境

科学家创造出转基因作物,本意是给社会带来好处,但结果却发生了异化。在转基因的标示问题上,很多国家政府的态度是“零容忍”,采用“包含即须标注”的原则,即只要有任何一个环节加入转基因成分就要标示。

新《食品安全法》有三处涉及转基因食品。一是第六十九条“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标示”;二是第一百二十五条的法律责任;三是第一百五十一条“转基因食品和食盐的食品安全管理,本法未做规定的,适用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姜韬认为,《食品安全法》涉及转基因问题,是为了表明立法者出于对舆论的格外重视,因此要求有关管理部门将转基因作为特殊情况来对待。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各国获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这在科学界是共识。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周天鸿曾对媒体表示,如果新法要生效,那应该先对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做出一个法律定义,否则该规定的可操作性将打折扣,甚至会出现监管部门选择性执法问题。

原卫生部曾经出台《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食品产品(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中含有基因修饰有机体或/和表达产物的,要标注“转基因××食品”或“以转基因××食品为原料”。但该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12月1日废止。目前只有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但这规范的是几种转基因作物,而非其衍生出的数量非常庞大的转基因食品。姜韬对记者解释说,生物是初级的,比如水稻。水稻变成米粉就不算生物,而是食物。

此外,在转基因标示相应的执法部门上,也存在不确定性。姜韬认为,执法部门有可能还是食药监局、质监局、工商局及农业部门等多个部门联合执法,至于操作层面的管理办法,则需要尽快定义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如何定义?官方面临“定量”或“定性”的选择难题。

如果沿袭过去的“零容忍”态度,那就要求“定性”,这意味着万分之一也将等价于百分之百,统统都必须标示。姜韬说,转基因强制标示制度不具经济上的可操作性,哪怕欧盟和日本都没有如此操作,“我建议还是定量,不定量不好执行。”

单就转基因大豆来说,有限的国产大豆供给量与巨大的压榨需求之间的矛盾催生了中国大豆对外的高度依存。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大豆进口总量为7140万吨,进口依存度超过八成,且进口大豆绝大部分为转基因大豆。

这就意味着中国已经无法做到“定性”标示,如果做到,就要付出极高的成本。在转基因问题上素来要求严苛的欧盟、日本、韩国也是选择“定量”标示。需要标示的阈值,欧盟为0.9%以上,日本为5%以上,韩国为3%以上,中国台湾地区则已由5%以上降至3%以上。

那么,为什么这些国家或地区的阈值并不统一呢?

对于所谓的标示阈值,中国水稻研究所生物工程系教授王大元给出过一个测算公式:阈值=转基因成分含量/食品重量。

联合国的193个会员国中,约有90个会员国有转基因标示法规,都是在转基因食品确认安全、商业化上市之后,才有转基因标示法。王大元称,这说明转基因标示法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问题风马牛不相干。而且现有的90个有转基因标示法规的国家,标准也不尽相同。

更关键的是,转基因成分是什么,也同样无法说清楚。就BT转基因抗虫玉米而言,上述公式中的分子究竟代表的是玉米中间产物(淀粉、糖浆),还是BT蛋白含量,或是折算出来的转基因玉米含量?

王大元说,多个国家和地区现有的转基因标示法规已经面临无法按标准执行的困境。

因为未经批准的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混杂状况非常严重,2011年后,欧盟被迫制定新的进口转基因标示标准(Regulations1829/2003and1830/2003),对欧盟没有批准的转基因作物,只要含量在0.1%以下,也可以进口作为食品和饲料;同时,含转基因成分的饲料可不作标示,而绝大多数的欧盟肉类食品企业都已经开始使用转基因作物为饲料,标示在饲料问题上已经无关紧要。

农作物大量依赖进口的日本显然更加无法回避转基因标示问题。2008年以前,日本进口的食用玉米基本上都是非转基因玉米。此后,日本进口的美国玉米中,大多混有转基因玉米,日本称之为GMO-not-Segregated(转基因成分未区分)。要获得纯的非转基因玉米,代价非常之高。所以日本的标示法规中,除了Non-GMO(非转基因的)和GMO(转基因的)之外,比其他国家又多了一个GMO-not-Segregated标示。新的日本转基因标示法规定对于“GMO-not-Segregated”是否标示是自愿的,也就是说可以不标示。这一规定与日本原来的“超过5%”就要标示的法规相冲突。

王大元称,现在日本是怎样执行标示法规的,还看不清楚。不过,在欧洲和日本,转基因标示法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

既然科学依据模糊,那么各国的阈值又如何确定?姜韬表示,这完全是政治家、大企业之间博弈的结果。转基因作物进口国家为严控农产品进口,就选择将阈值定得低一点,这样根据自己国内的需要,就经常有理由退运。

目前距离新《食品安全法》施行越来越近,这也意味着为了保证可操作性,接下来官方将逐步出台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办法,以定义转基因食品、明确执法机构。

“谁检测谁付费”

“挺转”派认为,在市场条件下,鉴于获批的转基因作物及其制成的食品已被证明安全,因此没有必要为某个群体(“反转派”)的主观意愿而绑架整个社会,让全社会埋单。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赵南元就表示,考虑到“反转派”的特殊要求,可以标示非转基因食品,供其选择,当然成本也应该由这一群体来承担。而“反转”派则表示只有享有充分知情权,消费者才能够进行自由选择。

姜韬说,哪怕标示非转基因食品,也应该是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才有效。不能随便标示,更不能生产厂家自己说了算。再退一步,即使标示转基因食品,为体现公正,避免产生误导,标示的同时应该注明“本产品是含转基因产品,本标示与安全无关,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上是一样的”。但这样一来,原本打算就此向社会暗示“转基因不安全”的“反转”群体恐怕就不同意标示了。

姜韬表示,转基因检测实验室耗资巨大,不应群起设立,可以将这一项业务合并到公安部门的亲子鉴定DNA检测系统或有机检测系统中,按照“谁检测谁付费”的原则,进行检测。

姜韬说,在多数人对转基因缺乏准确认识和共识的背景下,强制标示转基因很有可能掩盖矛盾,将“反转”派所持的论调固定下来。

台湾科普作家林基兴曾表示,人类理性认识转基因食品“至少还需要一代人的时间”。不过,姜韬认为,林的观点很悲观,一代人是20~25年,“这时间太长了。”

上一篇:精准教学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