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案例分析(推荐8篇)
成因分析: 据对陈ΧΧ奶奶的了解得知陈ΧΧ从小在家性格就较任性,由于父母工作较忙,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奶奶带,所以许多事情老人家都采取一味娇宠的态度,造成陈ΧΧ唯我独霸的习惯,在家中就是旁若无人的样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早上不高兴来幼儿园就是因为奶奶让他喝完牛奶才上学,他就是不肯,甚至把整碗牛奶都打翻在地还怄气不上幼儿园。
教育策略: 我将陈ΧΧ找来,耐心地从喝牛奶这件事说起,让他知道喝牛奶的好处,又让他说说自己家里的事情引申到家中的人,让他知道对家里的人一样也要尊重,他也表示以后都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了。接着我在班上开展了一次我爱我家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多种途径来表现自己对家、家里人的喜爱,知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等等,并让每位幼儿制订了一张表,用于登记每周让家人高兴的事情,经过几周的观察,陈ΧΧ没有再出现不来幼儿园的现象。
情况摘述二: 放学的时候,伟峰小朋友说他的书包找不到了,问小朋友有没有看到的,都说没有最后,我只好问:“老师看看谁最能干,能帮伟峰找出他的书包?”陈ΧΧ马上举起了手自告奋勇要去找,不一会儿就找出了大家找了半天都没找到的书包,我问他在哪里找到的,他说在伟峰的床底下,这下引起了我的怀疑,因为书包不可能会掉到床底下去,除非是有人故意放的,于是我又问他你怎么知道书包在伟峰的床底下呢?他回答说:想一想就知道了嘛!在我的追问下,他才说出是自己藏的书包。我问他为什么要藏伟峰的书包,他说因为伟峰早上打了他,所以要把他的书包藏起来。
成因分析: 据观察,伟峰和陈ΧΧ可以说得上是一对小冤家,他们俩喜欢在一起,可又不能友好相处,在一起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分钟,就会发生争执,单据观察先发起的十有八次是陈ΧΧ,更有意思的是,他们会互相揭发,甚至会为了揭发而耐心关注另一人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是为了告一次状而处心积虑吧!的藏书包事件就是因为早上伟峰在一次争执中打了陈ΧΧ,虽然老师已经批评了伟峰,但陈ΧΧ仍心寸芥蒂于是发生了藏书包的一幕。针对这次事件,看出陈ΧΧ是属于不善于和他人友好相处的小朋友,他愿意和伟峰玩却又要告状,可以分析出他的心理状态:他认为伟峰在班上属于调皮的孩子,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自己也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人,他觉得伟峰应该属于比他更差的一类,因此他是希望压低伟峰来抬高自己,所以和伟峰在一起的前提实际上是为了找机会揭发他,而伟峰又是属于那种不甘示弱的孩子,一来二往,这两个孩子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冤家”。针对陈ΧΧ的这种情况,其实可以分析出他是希望得到成人注意、希望经常得到他人赞扬的孩子,由于他的表现总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因此他就把这种心理满足寄希望于告状上,要满足他的心理需求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育策略: 我开始细心挖掘陈ΧΧ的各项长处,在一日活动中稍有一点闪光点都会加以赞许,如:集中的动作快;念儿歌声音响亮;吃饭不说话等等,只要发现他的一丁点闪光点都会及时鼓励,另外让他知道告状的孩子是的得不到表扬的。安排一些需要两人合作的事情并采用竞赛的手段促使其协调能力的增加,久而久之陈ΧΧ告状的声音少了,开始积极的参加幼儿园的各类活动了。情况摘述三: 离园时,正是家长来接幼儿的时间,有些小朋友趁着我不注意,在活动室内打打闹闹,乱成一团,我正组织他们整理教室的时候,看见陈ΧΧ把一张张已经摆好的塑料椅故意翻倒在地上,我看见后连忙对他说:“陈ΧΧ,把椅子摆好!”他却只是很漠然地看了我一眼,继续把摆好的椅子推倒在地上,我以为他没听清,大声重复了一遍,谁知他却用一种充满挑衅的目光注视了我一下之后继续他的破坏行动,这下可把我给气坏了,走到他的面前,怒气冲冲地说:“陈ΧΧ,你在干什么?把椅子都摆好!”出乎意料的是他仍对我不予理睬,虽然停止了他的破坏活动,却仍是一幅无所谓的样子,大摇大摆地朝奶奶走去,这下可把我气傻了,但我还是忍住气对他说:“陈ΧΧ,你过来一下,老师有话想和你说。”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连头都没回继续向前走,这一来把我楞在那儿半天说不出话来,奶奶看见了急忙抓住他到我的面前来,让他注意听老师的话,他却拖着奶奶往反方向走,脸上的表情让我想起了上次入园时的样子,我知道这孩子的倔脾气又上来了。
成因分析: 后来回想起发生的事情可能是由于下午陈ΧΧ在讲评活动时注意力不集中我批评了他,所以他将怨气一直带到了放学,根据对其家长的了解得知,陈ΧΧ平时都很喜欢我,每天回家都不停地念:我XIXI(我的英文名字)如何如何,可回家却恶狠狠地说:“我要杀了XIXI。”父母问其为什么他也不说,只是一个晚上都不再提起我,最后才说是因为我批评了他所以非常生气表示不理我了。由此可见,这孩子的自尊心非常强,前一阵子多采用了表扬鼓励的方式,让他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如今稍有小挫折又无法接受了,跟其母亲交谈了解到在家中多采用的较民主的的方法,大部分事情都是征求他的同意的基础上才能做的,而在幼儿园都是以全体小朋友的集体利益为准则,因此他往往由于个人主义会受到小朋友及老师的批评,回到家自然也就怨气难消了,在我班开展的评比栏活动,针对幼儿的各个方面进行评比,得到20个小印章的小朋友将获得一个小礼物,妈妈说刚开始时陈ΧΧ每天回家都会很兴奋地提到这件事,可到了后来却不再说了,问他为什么,他说反正又拿不到,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模样,这不由引起了我的思考,陈ΧΧ经过一段时间的鼓励已经有了一定的起色,但这毕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这段时间里还是应以表扬为主促其个性良性发展。教育策略: 这学期我班在上学期设置评比栏的基础上,又添置了苗苗长大了这一栏目每周评比一次,即有一点儿的小进步都可以,让每个幼儿都有上榜的机会,这周陈ΧΧ上了榜,小朋友的评价是陈ΧΧ吃饭有进步。看得出这个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他非常的兴奋,不断地表示出对我、小朋友们的友好。可见鼓励对于他的成效是显而意见的。启示: 从“不上学事件”、“藏书包”、“推椅子”这几件事情可以看出现在的独生子女的种种弊端:希望得到表扬,不愿受到任何的批评、希望成人多关注他,不希望受到冷落等等。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点点滴滴进行培养,不能因为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错事就不予理睬,而是要抓住教育契机及时引导。但另一方面是要和家长多沟通,孩子的饿性格特征绝大多数是由家庭造成的。我也和陈ΧΧ的母亲进行了一番交流,采用民主的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孩子不能受到一定的约束,对于事情的态度都是我行我素,这对于一个将来要走向社会的人是行不通的,建议其在家中也要某些方面对陈ΧΧ有适当的约束。这样家园共同配合,对一个有着较为健全人格的培养是有益的。考试吧收集整理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实录:
班里有个叫刘承志的孩子,一直让我很头疼。每天都有好多小朋友来告他的状,而且,“罪状“也是十分齐全,有打人,骂人,抢小朋友玩具,弄小朋友衣服、头发等,我感觉,每天在耳朵里,都总是听着刘承志的名字。我尝试很多办法来教育他,谈心说服,严厉批评,让他转换角色,体会其他小朋友的心情都没有什么明显效果。我尝试和他的家长多交流,找出原因。经过几次谈话,感觉到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表示无能为力,而且基本已经放弃,认为孩子是无可救要的。我意识到,原因就在于此。家庭、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对他的排斥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他也对自己放弃了。一个对自己不报希望,心里没有爱的孩子,又能期望他有什么表现呢?我抛弃了自己先前对他的所有认识和评价,开始关注他,重新了解他。发现一:区域活动结束后,刘承志收拾好玩具后,看到地上有纸屑,拾了起来。我立刻在“小星星时刻”,向全班小朋友介绍了他维护班级卫生的好行为,让全班给他鼓掌。在为他贴小星星时,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他这样做,还亲切的抱抱他。
发现二:早晨,刘承志通常来园很早,帮助老师整理图书,从大到小整理的井井有条,还照老师的样子,把破损的图书全部粘好,晾干,然后摆放整齐,很有耐心。我决定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他。我选他做班级里的小小图书员,负责班里所有的图书的整理、发放和保护,他干的可认真了。而且通过图书的桥梁,与小朋友交往的也十分愉快。
发现三:区域活动中,在智力魔珠游戏中,刘承志拼的又快又好,而且还帮助新来的小朋友叶照明,教她怎么玩,小老师做的十分好。当天的评价活动,叶照明就讲了刘承志帮助自己的事,还有几个小朋友说刘承志改正了错误,现在很棒。我看到了刘承志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我也看到了刘承志以后会越来越好。
分析与思考:
通过刘承志这件事,我深深感受到,教师正确的看待每个孩子有多重要。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而幼儿教育又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现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启蒙教育重任落在了幼儿教师身上。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老师,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施教。当他们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机遇,充满竞争的世纪,要将孩子培养为社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要努力探索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怎样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充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他们以信心,使他们茁壮成长,早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案例四:
幼儿比我们想象的能干
实录:
9月20日外地新生入园,我们班来了一个叫叶照明的小朋友,她很乖很听话,到园不久,就与几名小朋友熟悉起来,并成为了好朋友。我认为,这个孩子的适应性和交往能力比较强,就没有特别关注她。午餐时,她却大哭起来。面对端上来的饭菜,一口也不吃。我走过去,蹲下来亲切的问她:“你为什么哭牙?幼儿园的饭菜可好吃了,老师刚才吃的饭菜和你的一样,我吃的好香牙,还吃了很多呢!”可她根本听不进,哭的更厉害了。我无计可施,决定走开,让她自己安静一下。想不到,我刚一走开,“呼”的一下子围过来一群小朋友,纷纷劝慰她。如:
李杨阳:“你是不是想妈妈了,别想,妈妈很快就会来的。我们吃好饭,睡好觉,妈妈就来接了。”
李钰桑:“你别哭,妈妈得上班挣钱,所以不能看我们,我们要上幼儿园,妈妈就会来接的。”
沈晔:“幼儿园的玩具可多了,老师还带我们去玩大滑梯呢。”
孙陆逸:“这是我的玩具,可好玩了,我们一起玩吧。说着递上了自己最喜欢的奥特曼变形玩具。”
谢紫嫣端来自己的饭菜,对她说:“幼儿园的饭可好吃了,我们一起吃吧,汤很香的。”一边说一边拿起叶照明的汤勺,舀了一勺送到她嘴边,“你尝尝吧!”
在大家的劝慰下,叶照明很快就不哭了,开心的和大家吃了起来。
反思:
在幼儿园,类似叶照明这样突如其来的问题时常出现,也往往弄的教师手足无措。通过这个案例,我认为,教师之所以手足无措是因为教师总是从成人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用成人的方式试图解决儿童世界的问题,忽视了幼儿作为特殊独立个体的思考方式和情感模式,没有真正的做到“以儿童为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忽视幼儿间情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忽视了
1. 与化工行业飞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当今一个保证竞争优势的制造业的标志有三:一流的供应链、产品创新的领导者和卓越的现场管理。而卓越的现场管理, 可以让客户真实感受企业的管理水平。而该公司多年来没有建立有效地管理机制, 作业现场物品凌乱, 设备备品备件随意放置, 部分设备锈蚀严重, 跑冒滴漏现象比比皆是;办公区域内, 文件柜内物品、文件摆放凌乱, 未作归类和标识;无用物品、失效文件待清除等。现场管理的缺失极大影响了产品质量以及客户信誉度。
2. 与上级公司精细化管理要求不符
该公司两年前被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收购。上级母公司精细化管理已覆盖至各主业工厂。而该化工公司由于加入时间较短, 对于精细化管理内涵的认识欠缺, 在历次精细化管理考核中成绩均不理想, 急需通过提高现场管理水平来助推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鉴于此, 该公司先后组织了6S管理内训, 并派遣管理人员赴国内先进同行学习交流, 旨在通过培训拓宽各级管理人员的思路和眼界, 认识到与先进行业的差距, 从而达到预期目标。同时, 为使6S管理真正实现软着陆, 又引入专业咨询公司进行指导, 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打造卓越的现场, 来保证稳定的产品质量, 从而提高公司的发展质量。
二、某化工公司实施6S的具体措施
1. 前期准备
前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推行6S的成功与否。该公司从2013年3月开始筹建6S工作小组。2013年4月19日, 正式启动6S管理项目, 专门出台了《实施精细化管理体系执行方案》, 明确了推行6S管理的方针、目标以及具体的推行计划和日程。
2. 建立6S管理机构, 明确职责
最高管理层的支持是任何管理方法推行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最高层的支持, 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有可能让以前所有的努力白费, 甚至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夭折。因此, 该公司成立了6S管理机构, 由公司总经理直接负责6S管理活动领导小组, 成立了6S管理活动推行办公室, 下设五个专业组, 直接对各生产厂和部室6S管理小组进行领导和监督, 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3. 全员开展6S学习和宣传
为使6S管理文化尽快建立, 该公司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宣传造势, 多次外聘知名讲师讲授相关知识, 分批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到先进企业参观学习, 印发《6S知识宣传手册》, 在内网设立6S推进专栏, 在车间悬挂宣传横幅, 橱窗出版6S宣传板报, 向全体员工解释说明实施6S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相关内容。
4. 推选试点单位
决定实施6S后, 公司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去完成一个个既定目标。6S管理的推行, 需要各部门在方方面面都要落实到位, 没有强大的执行力, 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公司通过对现状进行诊断和评估, 推选P1厂和V3厂为试点单位。试点单位管理基础好、生产现场具有代表性。一旦推行成功, 将有利于增强员工信心, 调动员工积极性。公司在试点单位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明确责任区域、开展定点摄影、红牌作战、目视管理等, 有条不紊逐项实施。
5. 试点单位组织整理整顿, 按6S手册开展整改
试点单位历经五个月, 分四个阶段工作展开,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此基础上, 公司组织非试点单位参观学习, 为全面推行奠定基础。
6. 在全公司范围内正式推行6S, 并开展日常6S检查和评比考核工作
试点结束后, 自2014年2月开始, 公司全面推行6S管理活动。在6S推行初期实行周检月评的考核办法, 考核得分与当月绩效考核挂钩, 后期采用月检月评的考核办法。
7. 进入持续改进及巩固阶段
PDCA循环是6S管理的最佳补充, 不断的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 实现6S管理螺旋式上升, 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对于后续工作, 公司不断考核、总结、改进、检讨与奖惩。同时通过开展全员提案改善活动, 进一步消除污染源, 巩固活动效果。
三、某化工公司实施6S管理的经验
该公司6S管理活动覆盖全公司, 推行效果较理想, 基本达到6S管理要求, 为后续实施6S管理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主要有:
1. 准备充分, 高层重视
这是该公司取得6S管理成功的首要前提。准备时间有五个月, 而且公司高层领导十分重视, 使得公司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2.6S活动符合正常的规律
该公司6S管理推行十分注重结合本公司的自身实际情况, 首先推选试点单位做实验, 在实验成功后结合实际, 总结了一套办法, 才在公司实施6S, 一切都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和正常的规律, 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成功。
四、影响6S管理实施效果的几个难点
1. 执行力度不够
作为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单位, 本身的公司文化制约了6S的推行。6S管理与原有习惯发生冲突, 执行力度不够一定程度影响了6S管理的执行效果。
2. 对细节的重视不够
对细节的把握是6S能否成功推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中国企业对事情的要求往往差不多就可以了。正是这种思想造成了中国企业推行6S管理画虎类犬的窘境。
3. 不能持之以恒
6S管理是培养员工做事情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而形成标准化、制度化。6S管理的推行一定要持之以恒, 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 6S管理才能取得预期结果。
6S管理是一个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是培养员工执行力、节约意识等一切优秀品质的基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能不一样, 但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工具, 该公司推行6S管理的经验证明:6S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摘要:本文对某化工公司实施6S管理过程进行了全面跟踪和分析, 对6S管理实施难点和启示进行了专题研究。
关键词:生产现场,现场管理,6S管理
参考文献
[1]夏丰, 杨谦, 刘长军.化工物流企业的6S管理研究[J].物流科技, 2011, (7) :6-7.
一、 个案基本情况
林某,男,14岁,南宁市第28中学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英语科成绩较差。性格活泼好表现,在校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喜欢篮球,特别崇拜美国NBA球星,熟悉各种网络游戏,自称“电脑天才”。林某父母均是海鲜市场的小商贩,文化水平不高,父亲曾是“插队知青”。因为生意忙碌,父母无法照顾林某兄妹两人的生活,基本上都是给钱让他们在外面解决早餐和午餐问题。该生对父母的情感比较淡薄(他是奶奶带大的),看不起父母,不愿意与父母交流,觉得他们没文化,无法和他沟通。妹妹7岁,因在父母身边长大得到父母的关爱较多,让林某觉得父母偏爱妹妹,因而对亲人有不满之心。
二、 个案分析
七年级时,林某各方面表现不错,学习较自觉,能按时到校,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在校运会上还为班级争得不少荣誉。但进入八年级以后,他上课经常无精打采,爱打瞌睡,作业常常交不齐,迟到旷课现象越来越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偶尔与同学发生口角甚至打架。另外林某常常带一些游戏秘籍类的书来学校与同学交流游戏心得,在课堂上也研究游戏玩法。家长反映林某经常找借口问家长要钱,放学回家时间很晚,双休日也不在家;家长还发现林某频繁出入网吧,父亲曾几次到网吧找到他并大打一顿,规定了他以后放学回家的时间,并且严格控制他的零花钱。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林某阳奉阴违,晚上早早上床睡觉,等父母睡着以后又偷偷出去上网,第二天天亮时才悄悄回来。这些现象都表明林某已经患上网络游戏成瘾症即网瘾了。究其原因:
1. 自身因素。林某虽有学好的愿望,但意志薄弱,自控能力较差,碰上喜欢做的事情容易沉溺下去;八年级功课负担加重,林某因为成绩退步被同学嘲笑,从而自暴自弃。另外 ,林某性格外向,交往的朋友很多,有同学也有邻居,基本上是不爱学习的游戏玩家,对他影响很大。
2. 家庭因素。林某父母经常用“以前没人管我”、“我像他那么大的时候已经在农村插队了”来逃避家长的管教责任;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对林某的教育大多采取数落、呵斥甚至打骂之类的粗暴式教育方式;另外父母对林某要求不高,认为儿子“不学坏就行了”、“现在大学生毕业都找不到工作,读书还比不上卖海鲜”,在学习上没有“逼”他,所以林某也就没有什么学习动力,尽管他本人多次表示将来不愿像父母那样卖海鲜。
3. 学校因素。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厌学。有的科任老师打着“为了中考”的旗号,挤占了非中考科目(比如音乐、美术等)的时间,一些课外活动也被班主任“变相”更改为自习时间。这样,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过长,容易产生疲倦、抵触的消极心理,而网络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解除学习压力,消除疲劳。
4. 社会因素。林某所在社区的网吧遍布大街小巷,有些网吧为了获取高额利润,给中学生上网大开方便之门,甚至提供通宵上网的优惠条件吸引中学生夜不归宿。网吧里聚集着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游戏一起交流,很多中学生把网吧当做乐土。
三、 个案教育过程和教育对策
在确定林某为教育对象后,我对林某的转化教育分为两阶段,从2006年11月开始至2008年6月毕业,历时18个月。主要采取了以下教育对策。
阶段一:家校密切联系,提升家长的责任心,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林某患上网瘾,主要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通过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和电话联系,我建议家长在生活上要多关心孩子,教育以与孩子多交流沟通为主,尽量不要采取“棍棒教育”。也建议家长适当地给孩子一些学习压力,让孩子意识到“不想卖海鲜就要有本事”,而努力学习就是为将来积累本事。 最后让家长了解戒除“网瘾”是靠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家长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要轻易放弃。
阶段二: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多种辅导方法突出他自身的“闪光点”。
(1)激励法与谈话法结合。如何把林某的兴趣从游戏转移到学习上来?我采取了激励法。林某的篮球打得不错,一次在班级比赛中赢得同学们的喝彩,特别是女生的尖叫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我抓住时机对他说“如果你的学习也和你球技一样棒的话,那就文武双全了,不然只是‘四肢发达而已”。他很不服气,我趁机再激他,“如果同学们都说你学习进步了,我当众向你道歉,并给你奖励!”他很激动,当场就和我拉钩。此后,每当他取得一点点进步,我都在班上及时表扬他。慢慢地,林某感到老师对他很关心,也愿意与老师亲近了。另外,我多次找他聊天,帮助他树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一有烦恼就去网吧,也不能因某学科学不好就放弃所有学科,要增强自己的挫折容忍能力,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2)注意转移法。“空虚、无聊”是大部分中学生网瘾症者的共同特征,所以他们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中寻找刺激和发泄。林某爱好篮球,我于是鼓励他参加年级篮球队,通过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提高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此外林某有计算机专长,思维活跃,我鼓励他参加学校组织的“迎奥运电子板报”制作比赛,使他体验到现实生活其实比网络游戏更丰富多彩,从中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他忍不住想上网的时候,要求其找老师谈心交流,或通过写日记来宣泄苦闷,或者强迫自己将注意力放在书籍、报纸、下棋、听音乐等事情上。同时为了鼓励林某提高学科成绩,我除了建议林某请家教,还安排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他,让各科老师多关心他,帮助他,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3)循序渐进法。戒除网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计划,学生可能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长期坚持下去。我对林某的转化教育是分三段来缩短他的上网时间,慢慢引导他将兴趣和精力放在学习和篮球上来。最初要求他把每天的上网时间从5-6小时逐渐减少为2-3小时,然后是1-2小时,最后每周不超过8小时,甚至只有节假日才能上网。到了初三下学期,随着学习紧张,林某已经把精力全部放在学习上了。我赶紧抓住“中考”这个契机,循序渐进地引导他勇于面对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考验。
四、 个案转化结果
在长达18个月的教育过程中,林某的思想变化很大,对老师和父母从最初的被动、排斥到最后的主动、接纳。在初三下学期,他几乎没有去网吧,也没有在家里上网玩游戏,用他的话来说“现在我对游戏已经没有感觉了”。在2008年中考中,林某发挥出色,考上了示范性高中——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可以说林某完成了初中阶段的一次蜕变。
五、 个案反思
类似林某的情况在校园里比较普遍,此类学生都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家庭教育缺失或者家庭不和睦,学习成绩不突出,意志力薄弱等网瘾倾向特征。网瘾的转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辅导就能解决的问题,毕竟网络游戏比现实的生活精彩得多,吸引力也大得多,这时我们的转化辅导工作在强大的网络游戏面前就显得苍白无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转化实验对象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准确地把握好转化的契机,细心地发现实验对象的心理问题,及时施予帮助和解决,而且这个工作是反复的、苦口婆心的,甚至是无效的,同时这也是对我们老师的“耐心”和“时间”的一个严峻考验。
在与林某的谈话中,我深深体会到他矛盾又挣扎的内心世界,他渴望家长和老师理解他,他渴望成功又不愿付出,他需要有人引导他走出自闭的状态。所幸的是林某的家长还能自我反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改变了紧张的亲子关系,而林某由于自身努力,通过和教师制订戒网计划,持之以恒,最终迷途知返,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国家职业资格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一例人际交往问题的认知行为治疗个案分析
摘要: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求助者不能大胆的与人沟通和交流,再加上错误的认知和时间的累积致使自己产生心理问题,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己的学习效率,给自己的生活也带来了困扰。本文主要报告了咨询师采用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帮助其解决人际交往障。改变来访者认知方式 ,引导求助者重新认识自我和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 ,树立人际交往的自信心 ,学习构建人际支撑系统的原则与方法,经过五次咨询和心理辅导 ,来访者认知观念与行为方式有了明显改变,成功地达到了“认知重建”的目的,有效地解决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人际交往,认知行为疗法,交往问题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求助者:罗某某,女,汉族,24岁,研二,身高1.55米,体态端庄 ,偏胖,眉心略显惆怅;独生女,城市家庭,父母亲均务一般,家境中等;无精神病史,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咨询或心理治疗史,无其他不良嗜好。
(二)、个人成长史
罗某,足月顺产,家中独女,从小与父母一起居住,很受宠爱,性格内向。父母对其管教很严。小时候,住在安全设施不好的校区,父母因怕其被人贩子抱走,便在自己上班的时候把罗某关锁在家中而且还教育自己谁来都不能开门,就算是外公和舅舅也不行,爸爸妈妈回家也要认真确认才行。母亲对其生活学习各方面照顾周到,其与母亲关系较好,依赖性较强。从小比较任性,做事喜欢率性而为,很少顾及别人。上大学以前,未住过校,生活起居都由母亲照料。现在也还是由父母每周接送自己上学。
(三)、精神状态
感知觉良好,情绪略显低落,逻辑思维清晰,语言表达流畅,情感反映自如一致,人格完整。
(四)、身体状态
睡眠质量较差,入睡时间长,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偏胖,除感觉疲惫外无其他不适感,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社会功能
(五)、社会功能
不能与宿舍同学和睦相处,大学时候和全宿舍同学发生口角,后来因为害怕,打电话去老师那告状,因此遭到室友和班上同学的排斥。能正常常上课和学习,但学习效率较低,别人花一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任务,自己要双倍的时间,甚至更多。
(六)、心理测验结果
SDS(标准分):55分,提示有轻微抑郁情绪;
SAS(标准分):62分,提示有中度焦虑情绪;
SCL-90:焦虑因子分2.6,躯体化因子1.3,抑郁因子1.8,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1;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一)主诉
无论是上课下课,还是平时吃饭都是一个人。不会主动和同学交流,同学问自己也是简单的回答“是”或者“不是”,总是一个人坐在班级的角落里,远离人群。语言清晰有条理,迫切希望有所改变,有较强的求助欲。内心焦虑不安,晚上入睡困难,自己信赖的一位老师建议其前来咨询。
(二)个人陈述
父母亲对我要求一直很严格,我是家中的独生女,也是大家庭里我这一辈份中最小的孩子,我亲戚家的哥哥姐姐们都是大学生,父母亲希望我也如他们一样,所以从小就对我的生活要求很严格,尤其是学习方面,只要学习好,父母亲就很知足满意。我的成绩一直都很好, 这也是我在整个中小学时期受老师和邻里家长喜欢我的原因之一。
高中时期,由于父母亲及家里亲戚对我的期望,他们时常对我讲:整个大家庭里你是最小的孩子了,你一定要争气,考上大学。为此,我一直以学习为重,一直和父母居住在一起,再加之高中的学习生活本来就很紧,只要学习成绩好,无论犯再大的错,老师都会原谅你,同学们也依然喜欢你,仰望你。
然而我并有在高考的时候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连二本线都还差十几分,于是我便选了个师范类的三本院校。同时,心里也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考研,弥补这个缺憾。上了大学,我仍按照高中的生活作息,可是感觉过得并不快乐。老实讲,我对大学的很多地方都看不惯,例如:大学里的老师上完课就走,根本不管你学生是否学会了他讲的知识,就是想向老师问个问题,都没有机会。另外,大学的同学们聚在一起很少谈论学习,而是聊很多学习之外的话题,这一点,我很是看不惯,我认为无论什么时候,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可是大学的同学并不以此为重心,我觉得他们不务正事,自然不愿理睬他们。还有,虽然他们不怎么学习,可是每到考试时,仅学那么一个星期,成绩居然比每天埋头苦读的我不分上下,根本从成绩上区分不出优秀与否的学生,感觉对自己很不公平,心想这一学期又白辛苦了。更令人气愤的是,每到年终评优秀生时,总是没有我的份,虽然我的总成绩每次都在班级前茅。所有这一切,使得我对大学生活失去了兴趣,上大学是件痛苦事。但是我要成为研究生的目标一直激励着我,内心也还充实。大三那年,便进入紧张的复习了,我平常也都早出晚归,室友们也很少和我讲话,特意冷落我。有一次,我回宿舍后,她们在喝酒,讲话很大声,我没理她们,继续看我的书,可是到很晚了,她们还在吵,我感觉害怕,就跑出走廊,大声哭泣,打电话给班主任,想他哭诉这件事情。班主任觉得批评了她们,之后全班人都看怪物一样看着我,我在班上就更没有朋友了。
那一段时间,我非常的压抑,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考研上,虽然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考上了,但我知道我付出了比别人多很多的努力。现如今,考上研究生后也便没有曾经想象的那么开心,我感觉我比班上的同学落后很多,别人都很优秀,做事效率也高。我不知道怎么去和同学相处了,又怕发生和大学一样的事情。有时看着别人一起欢快的玩耍,愉快的聊天,又好羡慕。我也努力过,可是我不知道聊什么,别人聊八卦这些的,我又不喜欢聊,文学红楼梦啊什么的别人又不喜欢聊。
近一个多月来情绪一直很低落,感觉自己喘不过气来,总感觉心头有一块石头压着,开心不起来。上次回母校看望初中老师,她建议我来咨询咨询。
(三)咨询师的观察 来访者衣着整洁,样貌清秀,注意力集中,语言流畅。表达清晰,偏内向。主动求助,表现出要解决问题,具有积极配合咨询的倾向。但表情有些拘谨,情绪有些紧张,低头,很少与咨询人员对视。
(四)他人反映
宿舍人反映来访者心地善良,别人生病时,他能主动拿出自己的药给同学,但是太自以为是,生活习惯很不好,不叠被子,不洗衣服,很少洗澡洗脚,衣服也随便放,老占用别人的位置,同学给他提意见,她说自己这里放不下,而且那很耽误时间,晚上睡觉晚,是因为自己喜欢晚上看书。其他同学(宿舍外)对他印象不深,很少交流。感觉挺乖的。辅导员反映来访者很少参与集体活动,除非有歌咏比赛,不参加打扫卫生、清理积雪的班级任务。
三、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1)生理原因:女性,24岁。属于青年期。无躯体疾病和精神病史
(2)社会原因:A.家庭中父母思想交流少,父亲对其学习要求严格。B.同龄朋友较少,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C.高考没有考上本科,对她打击很大,成为负性生活事件。和室友相处发生的争吵,班上同学的冷落,让她害怕与人相处。
(3)心理原因:
A.过于关注学业成绩而忽视人际支撑系统的构建 B.缺乏正确而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C.人格特征:性格内向,追求完美,有较强的上进心。
(一)诊断: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 人际交往不良,时间比较没有超过三个月,也没有泛华,心理冲突是常形冲突,没有妄想和幻觉。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二)诊断依据:
1.排除精神病: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相统一,知、情、意心理过程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助行为。人格相对稳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其主导症状属于正常心理活动。2.排除神经症:
求助者病程为一个来月,时间较短,学习生活效率虽有下降,但没有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求助者因无法进行良好的人际适应产生的心理冲突明显与现实相关,现实冲突为常形,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现实的人际问题而激发,持续时间较短 ,从她意识到出现问题起至主动求助的时间约为一个来月,该问题虽引起求助者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学业效率下降等症状,但情绪反应还保持在理智控制之下,反应内容没有泛化,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三)鉴别诊断
1.与抑郁性神症相鉴别:虽有压抑烦闷情绪,但其兴趣无减退或丧失,对前途并没有悲观,也没有感到生命无意义、无退缩、自杀等意念,持续时间也未达到两年,时间较短仅一个多月。故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虽有焦虑情绪,但其内容无泛化;其焦虑有明显的事实依据;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持续时间较短,故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六、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
缓解焦虑情绪;改善行为习惯
2、近期目标
调整认知方式,改变其不合理观念;,学习与训练相关的人际交往方法与技巧,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逐步减少求助者心理压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树立建立人际支持系统的良好信心。
3、长远目标(终极目标)
帮助来访者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帮助其重整与健全人格,完善求助者的个性 ,培养其独立的品质,完善自己的人格,积极重新认知自我与学会被他人接纳与认可;增强的适应能力,提高其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六.咨询方案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本案例采用的是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T)。
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理论基础,理性情感治疗基于这样的假设:非理性或错误的思想、信念是情感障碍或异常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对此,Ellis并进一步提出了“ABC”理论。在“ABC”中,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激发事件;B指信念,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激发事件和信念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通常认为,激发事件A直接引起反应C。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A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例如,对一幅抽象派的绘画;有人看了非常欣赏,产生愉快的反应;有人看了感到这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线条和颜色,既不产生愉快感,也不厌恶。画是激发事件A,但引起的反应C各异,这是由于人们对画的认知评估B不同所致。由此可见,认知评估或信念对情绪反应或行为的重要影响,非理性或错误是导致异常情感或行为的重要因素。
(三)双方确定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力与义务
1.来访者的权利与义务
来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咨询师;对咨询过程不满可要求更换咨询师;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遵守咨询机关的有关规定;对咨询方案、时间等要遵守;按时咨询、有事提前通知。
2.咨询师的权利与义务
咨询师要热爱工作,遵守国家法律;遵守中立原则和保密原则;如果来访者的类型或问题类型不适合自己要及时转介。3.咨询时间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因为在学校,所以是免费的。
六、咨询过程
咨询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评估与诊断;
第二阶段:进一步加强咨询关系,实施心理帮助;
第三阶段:巩固咨询效果和结束咨询阶段。第一阶段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一次)第一次 2015年3月30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6.通过摄入性谈话,搜集资料,形成初步诊断。
7.初步让求助者知道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介绍ABC理论中的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并说明A不会直接引起C,而是B引起C。
第二阶段 心理帮助阶段——领悟阶段(第二次和第三次)
第二次
2015年4月2日
此次咨询主要工作是咨询师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根据第一次给求助者介绍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找出使自己产生负性情绪的诱发事件A(和朋友处不来),分析挖掘求助者对诱发事件的解释、评价和看法B(一些过分概括化和个性化的思维模式)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信念,并探讨这些信念B与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C(孤独、不合群、注意力不集中)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到不良情绪体验之所以发生,是由于自己存在不合理的信念B。
咨询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处于目前的情绪状态之中?
求助者: 我感觉我和别人都谈不来,我不知道怎么和室友怎么聊天,总感觉融不进去。
咨询师:你想改变与室友们的关系吗?
求助者:想,但是我觉得很难,而且觉得自己和她们不是同龄人,我比她们大好多,我感觉自己不如她们,有时又觉得她们幼稚,所以我几乎不和她们来往,但是这件事让我很痛苦。
咨询师:你说这件事让你痛苦吗?
求助者:那当然了,要不是她们冷落我,我不会这么难受,感觉自己人际关系太糟了,感觉自己好失败。
咨询师:你前面说的事是生活中的常事,很多人都会遇到,包括我,但他人的反应不都像你一样,所以它们可能并不是你情绪困扰的原因。
求助者:那是什么原因呢?
咨询师:是你对这些小事的看法。人们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结果。如果你能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你头脑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么你或许就能合理处理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真是这样吗?
咨询师:你觉得我们的心情会不会受想法控制呢?我给你讲个小故事吧,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家是卖雨伞的,小女儿家是卖盐的,晴天时,她担心大女儿家的雨伞卖不掉,下雨时她又担心小女儿家没办法晒盐。整天闷闷不乐,你说她怎样才能高兴起来呢?
求助者:哦,我明白了,她要是想晴天小女儿家卖盐,阴雨天大女儿家卖伞,老太太就高兴起来了。
咨询师:现在知道合理的想法、信念的重要性了吧?
求助者:恩„(点点头,好像有所领悟)也就是说,我的不快乐都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并非存在的。................第三次
2015年4月9日
此次咨询工作主要是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
(1)使求助者认识到是信念B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C,而不是诱发事件A本身;
(2)求助者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
(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咨询过程摘录:让其领悟并且咨询师要检验求助者是否真的领悟,让他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自己问题的根源(个性化,主观推测,过分概括化)
咨询师:在上次的咨询中我们已经谈到是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事件本身。
求助者: 可我的情绪还是没有改变啊?我觉得她们不喜欢我,每次我主动和她们讲话,她们都随便敷衍我,不像和其她人一样热情,而且她们从不主动找我聊天。
咨询师:按你所说,你的室友没有向你喜欢她们一样喜欢你,所以你很苦恼,是吗?
求助者:肯定啊,这样显得我很不合群,连和室友的关系都处不好,别人会怎么看我,多失败啊?
咨询师:因此,你信奉的成功是让每一个人都要喜欢你 求助者:对啊,差不多。
咨询师:那也就是说每一个成功的领袖,你都喜欢;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你也也喜欢;每一个成功的明星,你也都喜欢。
求助者:嗯(不好意思),也不都是,有些明星我就不太喜欢,有些企业家虽然成功了,但却一损害人民的利益为前提,我也不喜欢;有些明星虽然很红,很多人也都很喜欢,但我却觉得不合口味,也不喜欢。咨询师:对于大家公认的成功人士,有的你喜欢,有的你也不喜欢;而你和室友,却要求她们都喜欢你,要不然你就是失败的;你的想法 前后是存在矛盾的,对此,你是怎么解释的呢? 求助者:对啊,我也会有不喜欢的啊 咨询师:前面你说了,有些企业家尽管很成功,有些明星虽然很红,很多人喜欢,但你也是不喜欢,现在又要求你大家都要喜欢你。你的话前后存在着矛盾,请你解释下好吗
求助者:(沉默)我有点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我,就像我也不是会喜欢所有人一样。咨询师:你说呢?
求助者:(思考)我好像明白了,要求别人都要先主动和我讲话,都要喜欢我有些绝对了,更不能说就决定了我成功还是不成功。.........第四次
2015年4月16日
随着不合理信念的消除,紧张情绪开始逐渐少,使之产生出更为合理、积极的行为方式。
指导求助者学会主动和他人交往,当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有客观评价的时候心理是很放松的,没有太多的顾虑,并鼓励求助者多看到自己和他人的闪光点,真诚地赞美他人,赞美是爱的艺术,用爱去进行沟通交流。
第五次 2015年4月23日
最后一次咨询,让求助者回顾整个咨询情况,对自己有个清楚的认识。肯定其在咨询过程中的积极改变。
指导求助者在以后学会利用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RSA来和自己来调整自己的不合理认知,利用放松训练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并交给求助者一些技能训练,如自信训练以提高求助者的自信心,社交技能训练以提高求助者在人际关系交往中的能力。和求助者父母商量,慢慢放手,让小孩自己去处理自己的事情,给她一定的空间。
经过双方同意,咨询关系结束,但要继续巩固和训练的效果,还需要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配合。
七、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的自评
求助者:“我感觉以前自己太绝对化了,事事都要顺着我心,人人都要顺着我意。总感觉别人不喜欢我,其实当我真诚的接触她们时,发现她们挺友好的,现在我比以前和同学们交往的多了,沟通真好,我要主动关注她人,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而不总是要求别人为我做什么。多欣赏他人,关注他人,多多交流感情。”
(二)他人评估
1.家属评估
求助者说她母亲认为她比以前话多了,会自己洗衣服了,主动帮忙做家务了,也开朗了一些。
2.老师评估
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的也多了,关系也不那么紧张了,也开始主动参加院系里的活动了。”
3.同学评估
室友:“以前她不爱与我们几个交流,只专注在学习上,现在回到宿舍开始主动找我们聊天,感觉她比以前开朗了许多,也容易接触了,这样实在太好了。”
(三)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变了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对自己的认识更为客观,性格变得开朗了,人际交往向良性转变。
八、咨询总结
本次咨询由于咨询关系匹配较好,材料收集完整,分析详实,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的透彻,选用的咨询方法和理论针对性较强,故咨询效果较好。
不足是由于本人咨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不够强,咨询的操作技能不够熟练,咨询的效率不高。以后努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咨询技能,做一名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优秀的咨询师!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修订版。
案例分析: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开学至今,我发现有一部分幼儿存在一定的坏习惯:有的喜欢拉扯衣服,有的喜欢抠鼻子,有的喜欢把小手放进裤衩中„„对于这些幼儿来说,形成这样的坏习惯,对以后的成长自然存在一定的影响。由于各方面的不同,出现种种小动作,常常在不经意间将小动作表现了出来。
在与妈妈依依不舍的分离后,帅帅小朋友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午睡时,发现帅帅小手拿着被角放在嘴巴里,我便示意让他拿出来,并且让他睡觉。接连好几天每天都是一样下,这点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与其家长的沟通中发现,该幼儿在家中就喜欢小手去拿被角放在嘴巴里不肯拿出来,家长也时常劝说但不见效果。
我们都知道,中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在逐步增强,很多坏习惯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慢慢改正,因此作为家长、老师更应该在此时,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改掉不良的坏习惯。
采取措施: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只要他睡觉时将用手拿被角放进嘴巴里,我便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他便会把被角从嘴巴里拿出来,逐渐领会到我的意思。因此:
首先,作为家长,在家时要时刻注意孩子的这一小动作,睡觉时不时地叮嘱他不要把被角放进嘴巴里,在必要时打他的手背,让他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
其次,作为老师在继续注意他的同时,教育他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个人的卫生,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适当地跟他沟通,给他讲讲有关其他小朋友咬被交的故事,让他有个学习的榜样,逐渐改变自己的坏习惯。
最后,家园互交流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每天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一下,看看怎样更能帮助幼儿改变他的这一习惯,或利用QQ群、电话等形式进行沟通。
让幼儿养成一个好习惯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更要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成长,记录他们的一言一行,让他们在成长中留下美好的记忆,甜美的笑容,健康的体魄。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他变得讨人喜欢了
每一个孩子其实都很喜欢说话,与同伴一起交流、一起游戏,但是由于孩子的家庭背景以及性格的培养方面的不同,或者是一些教育的方法不同,有的孩子就会比较开朗,而有的孩子就比较内向,还有的孩子比较孤僻„„这种情况的孩子很多很多,有的时候家长总会来问我:“我的孩子怎么不愿意讲话呢?请老师多多引导他;我的孩子在家里很会说,为什么在学校里就不敢说了呢?”等等。这种种的现象都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但是在我们班级却出现了一个与小班的时候不一样的自己。
浩浩小班的时候,话很少的,老师跟他说话,他也就会简单的答你几句,也不会跟你多说什么;中午睡觉,总是第一个睡着;上课也就在认真听,基本上不会主动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做操作练习的时候,自己也能自己完成,总不需要老师或者其他小朋友去帮忙他。可见,他应该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不需要老师担心的一个孩子,总之老师布置的任务能完成,可以算是在班级里是个很乖的一个男孩子。中班一个多月过去了,感觉他变了一个人似的,老师和阿姨都感到很奇怪。早上总能主动跟老师阿姨打招呼,上课的时候总是大胆举手回答问题,在户外游戏活动的时候,一直要缠着老师跟他一起游戏,脸上总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回到教室,也主动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总喜欢跟老师来讲话,总有说不完的话。一下子变得特别会说,也特别讨人喜欢。
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由于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
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差生问题,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差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差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所以我们教师对于后进生应当给于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等,让他们从差生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来。
我们班顾春佳同学虽然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三门学科经常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从而影响他的学习兴趣。而且他生性好动,自制能力差,时有违反校纪校规现象。学习态度与行为可用“懒散”两字概括。学习上懒得动脑、动口、动手;作业一贯草草了事,甚至还经常不完成作业。另外,他的父亲在县城开出租车,根本无暇过问他学习和生活。且他母亲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对他的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该同学我采取采取很多措施,制定一系列的对策: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统一
由于环境的影响,造成了该生的种种行为。为此,我经常打电话、上门家访或利用家长会的机会与家长交换意见,了解学生在家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向家长说明孩子受教育事关他一生前途,要家长把眼光放得远一些,不要因为家庭原因而误了孩子。希望他们能协调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经常放弃休息时间给他补习功课,督促他做好回家作业,有疑问就当面进行指导。
2、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最大支柱。缺乏自信,可能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有了学习自信心,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顾春佳同学尽管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但他特别爱劳动。抓住他的这一特点,创造时机让他有机会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经常对他进行表扬。在表扬的同时,也指出他学习上不足,再提出下阶段的学习目标,使他逐步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3、解决知识障碍,培养学习技能
由于数学知识前后连贯性强,学习新知往往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来支撑,唯有这样,学习才能成功。所以在平时练习时,我加强对他的面对面的指导,及时为他释疑解难,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回家作业尽量做到面批。由于他的基础知识较差,在综合练习时易受知识负迁移的影响,而他的记忆力又差,因此,在课外的练习中对他进行一些强化性的训练,在练习中挑出最典型、最重要的习题类型,帮助他熟悉解题方法,为他以后的学习作准备。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师、家长及自身的努力下,他的学习积极性有了些提高。上课时能做到认真听讲十多分钟,偶尔也能自觉举手回答一些问题了。虽然现在的学习成绩离合格标准还有几分的差距,这对他来说是不小的进步了。在与同学的相处中,打人骂人的现象也比以前少了,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
刚接这个班时,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李兆阳同学的学习成绩实在太差。怎么回事呢,是低年级的基础知识没打牢固,还是另有原因?带着这个疑惑,我就开始对他留心观察,结果终于出来了。他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去了,父母不在家爷奶管不了,真是无拘无束,贪玩,厌学。为了使这位同学转变,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我付出了不少心血,做了大量的工作,针对他的情况,我采取了下面几个措施:
1、专开“小灶”
一段时间我好几次找他谈心,给他鼓励,并且耐心,细致的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经过我的多次教育,他的思想慢慢开始有了转变,认识有所提高,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此我趁热打铁,抓住有利时机,给他补差补缺。李兆阳确实属于基础过差,因此我对他从最基础抓起,多位数加数他不会进位;退位减法更不用提;乘法口诀不会背;除法不会试商。我就针对性的出些练习题,让他多练习,专门布置作业,每天检查,课后多指导,课堂多提问,有机会就对他辅导,鼓励其进步,多让他多板演,有进步就表扬。课后还给他开“小灶”,给他多找锻炼的机会。并且在班内成立帮扶小组,定期给他做指导,因材施教,通过几个学期的不间断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慢慢的就有了转变。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李兆阳同学的基础较差,上课听不懂,于是就产生了厌学的思想,对学习不感兴趣。课余时间,我及时找李兆阳讲童第周的故事,讲许多人的成功之道。举周围一些有作为的人的成才之法,给他们讲本班较好同学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找出他身上的闪光亮点,及时给予表扬,从而激发了李兆阳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信心,变厌学为好学、爱学。
3、再接再厉、积极鼓励
一.个别学生成长节选案例简要陈述
周灿灿:学习表现及主要学习风格:倾向于活跃型, 从平时情况来看, 他在小组活动中很积极, 只要是自己懂的总是抢着说, 常说的是“这个问题, 我会”, “看我的”, “让我来”。虽然反应快, 由于欠思考, 出错率相对偏高。成绩中等略偏上, 习题或测试中出错的题目大部分能自己订正出来, 在考试中多因粗心或答题要点不全而被扣分。
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策略:根据他的实际情况, 笔者找他谈了几次话, 将他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他进行了交流, 建议他保持目前积极的学习状态, 在发言或答题前思考再全面一些, 他本人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并表示会按笔者的建议去做。
教育效果:经过几次调整, 周灿灿的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 到期末成绩基本稳定在中等偏上。
周春梅:学习表现及主要学习风格:典型的偏科, 文科学得较好, 理科则较差, 经常不及格。上课时复习旧知类的问题回答得相当好, 但学新课时老师的提问则大部分回答不出。对物理试卷上的探究实验和其他学科探究发现类的问题尤其感到茫无头绪, 对试卷中出现的老师未讲过的题目有畏惧心理, 遇到这类问题总是空着不做。就这些表现来说, 属于感悟型为主的学习风格。平时成绩波动较大, 主要看数学物理试卷的难易程度。
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策略:根据她的实际情况, 笔者建议她平时多记录一些有用的心得体会。继续发扬自己做事实际和仔细的优点, 多与同学讨论, 多做题, 克服对新题型的畏惧心理, 理科学习时多去思考某种可能性和事物间的关系。另外与数学和物理老师进行了联系, 请他们平时多加关注, 着力提高她对这两门功课的兴趣。
教育效果:经过几次调整, 特别是专门和她进行了一次关于偏科的危害及克服对理科的畏惧心理的谈话之后, 她明显在数学物理上花的时间多了, 有不懂的也能主动问同学和老师, 遇到新题型也不再是空着不做而是能自己先进行思考分析, 实在不会的留着。目前数学和物理的进步相当明显, 数学已能考及格, 物理则能保持在70分以上了。
二.案例体会
面对这两名同学的改变, 我更加认识到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学生的学习风格对学业水平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学习风格的形成和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 它受性格、家庭、教育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各种学习风格都有其各自的长处与缺点, 要扬长避短。每个人也不一定就完全是哪一种学习风格, 只是偏重不同罢了, 以上两名学生只是众多学生中学习风格比较明显而突出的两人。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类型的学生, 老师要多观察细分析, 综合思考, 提供因人而异的解决策略。
通过研究我们能够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就我们教师而言, 我们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更有效。也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了学生的现状与需要。
除了个体学生之外, 对于学生整体来说, 要教育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自查互查相结合, 发现并力争自主解决自己学习问题上的短板。教师要改变的也不仅是针对学生学习的策略, 还有自己的教学策略。
除了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各门学科的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既可以全方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 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又可以形成教育合力, 提高效果。
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家长要配合学校, 督促孩子制定好短期及长远的目标并加以监督, 另外应配合老师针对孩子的不同风格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学习风格多种多样, 以上两例还不包括视觉型、言语型、序列型与综合型等。因此我们的教育和研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对于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来说, 在小组活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是不相同的, 让各小组的学生学习风格互补应该比同一风格类型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小组要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 当然, 这是本案例分析中未涉及到的也应该是接下来的研究中所应关注的。
三.结束语
项某,女,16岁,温州某幼师专业学校学生,智商属正常水平,专业成绩较好,文化课成绩一般。在她初一那年,父母离异,她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外婆外公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又怜惜她缺少母爱,非常溺爱她,包容了她的一切。她很少接受是非观念和伦理道德的正面教育,导致项某幼小的心灵中分不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所以说谎的行为,久而久之成了习惯。
成因分析
缺乏全面的“爱”
据项某的口述和她外公外婆的言谈,上初中以前,她在家庭中缺少父母的疼爱,得到的是祖父母的溺爱,这种不平衡的爱几乎占据了她的全部情感世界。在学校,她缺乏教师的关爱,缺乏同学之间的信任和友爱。在社会上,她缺乏朋友之间的真爱。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没有感受过适度的爱,就不会有对他人的爱。
自尊心受挫,丧失了自信心
“自尊心是个体要求自己与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的一种心理倾向。”项某从上初中开始就经常受到教师的责骂,同学们也鄙视她,把她当成坏学生,排斥她,使她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为了找回自尊,她就开始说谎,用美丽的谎言来逃避周围人的斥责。但适得其反,谎言总能被拆穿,结果人们对她更不信任。渐渐地老师和同学们对她失去了信心。外公外婆对她也开始产生怀疑,确认她在说谎后,也不再相信她,这导致的最终结果是,项某彻底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心,“自信心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力量完成任务去实现目的。”在访谈中,她说:“我一遇到事情总觉得自己做不好、或者不会做而根本不去尝试,最后,怕人知道后没面子,就编些谎话,找理由为自己开脱。”由此可见,撒谎是人们为了逃避惩罚而采取的自我保护的一种心理机制。所以,对于孩子的错误一定要谨慎对待,切勿滥施惩罚,一旦惩罚不当,就会导致孩子说谎。
物质欲膨胀,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
项某从小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在物质生活上有求必应,而精神生活却很匮乏。她从小就没人告诉她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不自觉地做了像说谎等不该做的事情,渐渐地养成了一些坏习惯,而这些习惯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加之其祖父母对她非常娇惯,总担心孩子受委屈,一味地袒护她,从未真正教育过她,而学校的教师和同学们又排斥她,使她从小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做事情只凭感觉,为所欲为。做错了就说谎进行遮掩。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物质占有欲,常常编造谎言来骗取别人的信任,以获得钱财用于自己消费。
引人注意、相互逗乐的心理在作怪
项某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和重视,有些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谓的好学生身上而忽视了所谓的“差生”,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对她的关心和教育,因而导致了她产生遭到冷落的感觉,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说谎。为了排除自己的孤独,证明自己的存在,有时也会说起谎来。项某有时会对好友说一些逗人的谎言,相互取乐。因为她心理空虚,感觉生活很无聊;以说谎为幽默,经常在同学之间通过说谎来娱乐;有时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在课余时间里与其他同学通过说谎来调剂一下气氛。以减轻学习的压力达到放松的目的。
个案的启示
项某经我校的教育转化,说谎行为有了很大改变。从此案例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重要作用,现在大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无原则的迁就与娇纵,势必产生溺爱。这种爱对孩子身心健康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小洞不堵,大洞难堵。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孩子的小毛病必须及时纠正,否则势必养痈成患。
经常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教育他们说实话、做实事,在家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好少年,在学校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好学生。对说谎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应诚恳对待。没有搞清问题之前不要以极不信任的态度追问,在弄清确实是谎言之后,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对其动机表示理解或以幽默的方式让他感受到教师或家长在为他惋惜,使之从中领悟说真话的可贵。要鼓励学生承认自己说了谎言,对勇于认错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不要歧视他们。批评要多注意策略,防止产生不良后果。
【个案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青少年网瘾问题个案研究案例10-12
中班个案分析06-07
社区护理个案分析06-04
小二班个案分析10-29
大学生实习个案分析05-25
朗诗国际街区个案分析06-18
德育教育学生个案分析09-19
(王涛)英语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06-28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案分析09-13
个案工作剧本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