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基层工作者述职报告

2024-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街道办基层工作者述职报告(精选13篇)

街道办基层工作者述职报告 篇1

一、不断学习、严以律己,不断加强自身素养

作为一名街道办基层工作者,并且负责全辖区市容环境卫生工作,不仅需要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还需要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执法能力,因此我非常注重学习,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自己,以科学发展观强化自己,使自己始终清醒认识到市容环境卫生时时刻刻关系着全区环境并影响到优化投资的问题,学习业务法规理论,并依靠上级力量和全所干部支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市容环卫工作进行督促和监察,建立起清扫保洁、市容市貌、人员管理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和纪律要求,并在一次次工作中和突发性检查中经受住了考验,完成了任务。

二、明确职责、务实创新、努力开创新局面

首先将自己置身于一名普通清扫员身份,深入了解调查辖区市容环卫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并从切身群众利益的难点和热点着手,谦虚询问,耐心了解,分点布置,突破重点,从自身做起,坚决树立公正、廉洁、紧张的工作形象,不吃拿卡要,杜绝乱收费、乱罚款,并且无论任何时间,发现涉及“双创”问题,都能做到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合理安排处置各类情况。

自双创工作以来,我对全辖区深入了解检查,以渭阳西路为界将全辖区分为南北两片、十条主干道,分别由环卫所干部具体包抓。坚决落实清扫保洁“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将x名清扫员分成小组,坚持“一人一岗,两人一组、共同普扫、全天保洁”的清扫保洁工作制度。将全体清扫员分为六个班,在清扫员中选出6名管理能力出众,业务技能和责任心强的清扫员为清扫班长,每天对路段不间断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细化工作任务,与辖区x座公厕签订责任书,定期不定期检查,做到管理规范,干净整洁,免费开放。对辖区x余户门店进行检查整改,并全部下发门前三包责任书。全面掌握了全辖区各类情况,熟知不同路段上的工作基础,创建人民西路、长征南路双创示范一条街,创立x个示范店,其中x多个涉及餐饮、理发等行业被市区“双创”办评为文明卫生示范店。双创工作和市容环卫工作多次受市区表彰,先后被评为全市双创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环卫工作先进单位、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连续四年被评为办事处先进组办。我个人也被评为全市双创工作先进个人,办事处先进个人。

街道办基层工作者述职报告 篇2

关键词:区域化党建,北京市朝阳区,建外街道

区域化党建, 是以区域性党组织为核心, 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参与为基础, 以统筹、组织、优化服务为手段, 以促进社会治理为目标的党建工作体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 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经济组织与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 人口区域性流动和职业性流动日趋频繁, 由体制内不断剥离出来的“社会人”和务工经商的“流动人”不断增加, 非公企业及社会组织中的党员逐渐增多。党员不依托单位、党组织不依托行政机构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传统的单位制党建在组织设置、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上已不能适应现实工作需求。为了适应时代要求,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区域化党建”应运而生。自2010年以来, 北京市朝阳区建外街道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 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党建格局, 为朝阳区、北京市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全国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朝阳区建外街道地处长安街延长线两侧、CBD核心区, 是首都对外交往的窗口区、区域国际化标准的商务区、社会服务管理的示范区。街道工委下辖基层党组织114个, 其中社区党委8个, 党支部 (总支) 106个。区域发展和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出“三多”“三少”和“三难”的特点。三多, 即商务楼宇多, 社会单位、“两新”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多。三少, 即对资源统筹整合利用少, 与辖区各类主体之间的沟通联系少, 共驻共建活动开展少。由于“三多、三少”现象的存在, 街道工委、社区党委在区域社会治理工作中面临利益关系协调难、社会问题解决难、满足服务需求难“三难”。鉴于上述形势, 建外街道工委以加强区域社会治理为目标, 探索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既是顺势而为, 又是情势所趋。

一、统筹协调, 建立三级组织体系

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 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是基本保障。为此, 建外街道在街道、社区和楼宇三个层面进行了探索, 构建了三级组织体系。

街道层面, 以街道工委为核心, 成立了三个机构:一是成立了街道工委下属的机关党总支和离退休支部, 以强化街道办事处各职能科室的统筹协作;二是成立了社会工作党委, 统筹负责地区“两新”组织、商务楼宇党建工作;三是成立了街道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 以加强委员单位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与沟通, 协调和调动驻区社会单位参与地区建设。

社区层面, 在八个社区探索社区“大党委制”, 推行社区党委委员席位制, 将驻区片警、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主体纳入社区党委, 以社区联席会议为载体, 形成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共同决策和责任共担”的工作机制, 以保证社区大党委的有效运行。在社区党委下, 成立社区居民党支部和社工党支部, 以加强社区居民区的党建工作。

楼宇层面, 针对地区商务楼宇众多的特点, 按照“集中整合、集中管理”的思路, 划片建立了8个商务楼宇党总支, 由社区党委书记兼任党总支书记, 负责统筹指导商务楼宇中“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通过“支部建在楼上”“总支建在片上”“组织建在党员身边”的组织设置形式, 解决了流动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这种“街道—社区—楼宇”式的线性组织体系日趋完备, 上下隶属组织间的纵向沟通也较为顺畅。

二、注重联动, 建立四项工作机制

区域化党建的核心在于打破行业、层级、单位的界限, 形成行动、利益和责任的共同体, 实现合作、共建与共享, 既调动各方参与的主动性, 又能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效整合。

1. 建立共驻共建机制

在街道和社区层面, 开展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企业之间的共驻共建活动;发挥街道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召开地区社会建设协调委员会工作会议, 加强多方联系和工作联动。针对地区维稳任务重、人员力量不够的问题, 动员沿线100余家社会单位的安保专业力量参与治安岗治安巡逻工作, 整合技防力量, 形成了地区综治维稳工作体系;建立了高层楼宇联动联防机制, 探索并初步形成了社区与物业公司、业委会的良好合作关系。

2. 完善条块联动机制

打破条块壁垒, 实现资源共享, 是区域化党建需要破解的重要难题。通过申报商务楼宇服务站服务项目, 将工商、计生、司法、交通、涉外服务等资源引入商务楼宇服务站, 服务企业和员工;针对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治安维稳等问题, 联合公安、工商、卫生、药监、安检、消防、城管、房管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落实城管责任制, 健全环境保洁处突机制等, 增强工作合力, 逐步建立“大联勤”机制。

3. 完善群团共建机制

针对不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楼宇和企业, 通过建立工会组织、群团组织和妇女组织, 抓好“带头人”和“后备军”, 引导其参与落实组织工作。这几年, 共成立1062家工会组织, 35个团支部, 共吸纳1100多家企业、15000多名员工参与到党建、团建、共建等工作中来, 以群团组织建设凝聚职业群众。

4. 建立共商共治机制

通过实施街道社区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 在社区深入开展为民解忧工作, 搭建街道与社区、辖区居民、社会单位、社团组织、驻区企业等共同协商决策本地区重要民生事务的工作平台, 形成“问需”“问计”“问效”加“解忧”的“3+1”工作模式, 通过实施项目化运作, 有力促进了多方有序参与。

三、围绕目标, 建立五大服务体系

区域化党建的重要目标是提升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创新服务方式, 扩大服务覆盖面, 有效促进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建外街道以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和服务党员为目标, 通过整合行政资源、依托社会资源和引导居民自治等方式, 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1. 依托商务楼宇服务站, 为企业、员工服务

街道以推进商务楼宇党建工作为依托, 建立了集党务、政务、社务于一体的“三位一体”商务楼宇服务站和工作站, 共建立商务楼宇服务站5个, 商务楼宇工作站16个、商务楼宇党建中心站和11个分站, 形成了服务网络。通过开展党务服务, 积极寻找“口袋党员”并为其接转组织关系, 将党员凝聚到党组织中, 并为企业党员排忧解难。通过开展政务服务, 定期邀请工商、税务、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部门工作人员到楼宇现场办公, 为服务对象提供办理事务的便利条件, 满足楼宇企业和员工相关需求。通过开展社务活动, 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和非公组织人士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2. 依托社区服务站, 做好居民服务工作

社区服务站作为政府在社区的延伸, 主要承担服务地区公共事务的职能。通过在社区招聘专门的社区工作者, 为地区居民提供环境卫生、综治、计生、社保等方面的服务。2013年, 在北郎东社区开展的“111救助工程”、光华里社区开展的“暖光工程”、北郎社区开展的“一滴水”和南郎社区开展的“一元基金”等救助帮扶行动中, 社区服务站发动地区2000余家单位参与了募集行动, 募集善款29.75万元、衣物2000余件。

3. 引导社会组织, 做好社会公益服务

街道成立了社会组织建设职能部门, 专门研究开展社会组织建设发展工作。截至2014年, 各社区共成立兴趣类、慈善公益类、行业类等各类社会组织90余个, 涌现出楼宇企业联盟、顾荣辉工作室、春雨书画社、援爱志愿服务队、同心沙龙、“小蚂蚁义工社团”等品牌项目。这些社会组织通过开展助学、助残、助老、环境保护等工作, 大大弥补了政府服务管理的不足。

4. 引导社区、楼宇开展自我服务

在社区层面, 通过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 加强对业委会、物业公司的日常沟通联系, 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2013年9月, 建外SOHO永东商务楼宇服务站以西区15号楼为试点, 在商务楼宇中建立企业互助联盟, 成立楼宇义工自管会, 并制定《楼宇公约》, 建立了本楼企业及员工相互沟通的微信群, 搭建了党建统领、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商务楼宇自治新平台。

四、几点启示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 北京朝阳区建外街道的区域化党建工作取得了以下几项重要突破:一是在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上, 打破了“单位建党”“单一建党”的限制, 实现了向动态开放区域建党模式的转变。二是在党建平台建设上, 打破了分散配置、互不联系的传统, 实现了向“区域统筹、集约共享”方向的转变。三是在党员管理教育上, 突破了各自为战、对象单一的格局, 实现了向“区域一体、动态管理”的转变。以上工作模式的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不仅区域内楼宇企业党组织的覆盖率明显提升, 企业、员工、居民对党建工作的认可度也得到明显提升, 对营造政府、社区、楼宇、企业共驻共建的和谐氛围、提升区域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区域化党建是新生事物, 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敢于探索, 找出其中的规律, 以科学、务实的方法来推进。北京朝阳区建外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探索具有以下启示:

一要突出开放互融。区域化党建不只是传统党建从“单位”到“区域”的简单延伸, 更要体现打破基层党建工作封闭模式, 着重强调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必须高度重视发挥社会多元主体的作用, 畅通各方参与渠道, 把区域中最有影响的党组织、最活跃的社会组织和最主要的利益群体吸纳进来, 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 实现基层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

二要坚持统筹整合。统筹整合是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本质要求。要积极整合党建阵地、人才队伍和服务资源, 促进各种要素间有序流动, 并以党组织资源的整合带动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 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组织效能发挥最大化、教育管理效果最佳化、组织工作成本最低化、工作力量配备最强化。

街道办基层工作者述职报告 篇3

近期,“朝阳群众”在互联网上名声大噪,他们义务协助公安部门监管社区,维持社会稳定,甚至有媒体将这一模式誉为“社会治理的新范式”。事实上,这种依靠社区积极分子管理城市基层社会的机制可以追溯到中共建政初期,台湾学者陈耀煌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恰好探讨了这方面的问题。本文围绕1949~1962年北京市城区基层街道体制的建设,指出中共在建国初期,倾向于把权力集中在上层,并未打算建立正规的街道管理机制,只是通过非正式的群众动员协助统治。但为了配合1953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推动,中共开始试图建立正规的街道体制,由此产生了街道办与居委会。可是,1955 年以后,中共政权治理的重心又转向群众动员,以致街居制逐渐变质,乃至于大跃进时期,城市人民公社兴起后,街居制几乎名存实亡。直到大跃进过后,中共为纠正大跃进造成的破坏,才又恢复街道办与居委会的运作。作者认为,中共一方面为了确保国家权力的集中,不愿意在街道上建立正规的永久性體制;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动员群众,弥补其自上而下政权治理的不足,二者相辅相成,却又充满矛盾,导致中共的城市治理在科层体制与群众动员之间摇摆不定。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语境下,我们或许可以透过本文的历史剖析,重新审视“朝阳群众”对中共政权治理的意义所在。

nlc202309040747

街道办基层工作者述职报告 篇4

2019年工作成效

(一)抓制度,制度抓,着力形成温度党建的热炉效应。

完善落实街道班子成员联点、办线联社区、街居干部联栋联户制度,本人与普通党员、居民谈心谈话200余人次,回复和解决市长信箱、市民热线等问题4000余起;主持研究党建工作12次;以“标准化+”为总体思路,研究出台全街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实施意见、街社工作人员不作为处理办法等10余项配套制度,督办不规范性会议、文件13起;严管厚爱,提拔5名社区负责人,调整基层服务人员51人,启动问责32人次,逐步实现社区干部本土化。

(二)抓学习,学习抓,着力形成信仰党建的高山效应。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本人在党员春训、七一党员大会中宣讲十九大报告;开展16场“书记讲党课”,带领社区书记、主任先后2次赴XX、XX学习特色党建工作;推动开展“八个一”学习教育30余场、微党课微宣讲20余场、微视频录制达100分钟,直管党员自学笔记达2万余字;引领开展主题党日、党群活动320余场;全面督导“五化”建设,牵头业务培训、座谈会30余次。

(三)抓项目,项目抓,着力形成联盟党建的风景效应。

建立“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基层治理模式,推动15个“书记项目”落地落实;强力推进四级组织架构,11个社区变更党总支,新成立x个小区(楼盘)党支部、37个楼栋党小组,接管22家非公企业支部;主持研究指导社区小区治理意见,全街设置x个社区网格、x个片区网格,选出x名片区长、x名楼栋长、x名单元长,提质x个网格阵地;聘任15名兼职委员,主持构建街道“大工委”,牵头为大工委单位办实事x起;社区建立“兼职委员制”“社企联组制”,促进社企签订共建协议x余起。

(四)抓规范,规范抓,着力形成情怀党建的金鱼缸效应。

精准对标“五化”建设。规范组织生活,健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4次,带头落实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在班子民主生活会上带头查摆问题10余条,并公开整改兑现,回复省、市巡视巡查问题54起;规范党员管理,严把“入口关”,创新推行“334”量化积分考核,集体谈话发展党员20人,转正党员14人。清查全街“四类党员”x名,x余名党员进楼栋、亮身份、当先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x余次。调动党员、“三长”参与四民走访4万余户,见面率达x%,即时处理问题312件;规范阵地建设,推进全街党组织设立“新时代讲习所”,新建“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服务中心”30个,新建和改造党群阵地x余平方米。主持党建季度考评和“五化”星级评定,目前6个社区党总支达五星标准。XX、XX社区列为区党建工作示范点。

2020年工作规划

(一)以更严的要求压实党建责任。以建国70周年为契机,抓好中央、省、市、区各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坚持为党组织和党员上党课,强化一岗双责机制,推进社区“五化”建设全面达到五星级。

(二)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标准化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充分发挥支部主体作用和基本功能,不断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力提升堡垒指数和先锋指数。

(三)以更实的措施严格党组织生活。更加规范和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521”工程等,不断丰富主题党日的形式和内涵,扩大党内关怀覆盖面和工作面,对困难党员实现应帮尽帮。

(四)以更高的格局整合好党建资源。继续做大“大工委”,加强对企业、小区、楼宇、商圈支部的管理,构建街道党工委与辖区单位党组织、企业党组织良性互动机制,做实区域化党建,进一步提高党建合力。

街道办基层工作者述职报告 篇5

按照区委组织部《关于开展2011年基层组织建设集中检查活动的通知》(青组发〔2011〕80号)文件精神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夯实基层基础,xx街道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检查标准,对辖内9个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建设

为进一步规范村(居)民议事会运行,街道要求各村民议事会严格按照“议题收集、议题审查、民主讨论、结果公示、执行监督、评议整改”六步法运行。在议事会召开前,定期收集议题,各支部及时对议题进行审核;村民议事会到会率均不低于应到人数的80%,均按照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表决结果并公开计票,当场公布,会上并做好了议事会议记录。9个村(社区)均建立了民情联系网络,制作民情联系卡发放至群众手中,并指派联络人定期深入所联系的农户家中,收集意见,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上报。截止1-9月,辖内9个村(社区)共收集到各类建议、意见113个,其中95个议题经村民议事会讨论决议,87个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群众满意率达94.2%。此次自查未发现有党组织和村委会越权决定议事会职责范围内事项的现象。

二、《党员证》发放、使用及管理 9个村(社区)均建立《党员证》发放台帐,以便于《党员证》的有效使用及规范管理,街道按照区委组织部要求,及时向辖区内党员发放《党员证》,确保发放率达到100%。《党员证》制度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激发党员的主体意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三、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

辖内4个村和3个涉农社区均建立了远教站点,年初制定了“远程教育站点”教学计划,街道远程教育站点共有操作员、协管员14名,操作员作为站点主要管理负责,由“一村一大”和“一村两大”担任,明确了操作员管理责任,协管员由村(社区)、组干部兼任,协助操作员开展工作。党工委副书记带队实地检查督导,对各点运行情况进行评比,形成通报文件,通报工作动态。利用短会形式,对村(社区)主要领导和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农村远程教育基本知识培训,采取悬挂宣传横标,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了良好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我街道大夫村为省级远教示范点,做到了“五防一配套”完备,设备安装规范、运行稳定、故障率低,课件资源收集下载及时、程序规范、数量充足,“四薄一册”内容翔实、记录规范,并将各项规章制度、典型事例和具体做法列成专案专卷,形成了较完善的配套体系。目前为止,街道及村(社区)远程教育管理卡以及学习卡注册率均为100%。

四、基层组织示范点建设 街道辖内的文汇小区、紫苑小区等农村新型社区均成立了党小组,实现新型社区党组织覆盖100%。街道把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纳入考核的硬性指标,注重“选拔程序规范、培养锤炼提高、管理常态有序”,确保了每个村(社区)常年保持3-5名后备干部。注重“两个同受教育”:一是与党员同受教育。每次召开党员大会,将村(社区)后备干部列入参会人员,与党员享有同受教育的权利,以增强村(社区)后备干部对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了解;二是与村(社区)干部同受教育。在组织现任村干部培训时,将后备干部列入培训人员,使其在参加各类培训中,不断了解农村工作的基本情况,掌握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为今后进入村班子奠定了基础。

中共青白江区xx街道工作委员

基层街道共青团工委自查报告 篇6

一、基层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

1、金马从传统的农业农村全面进入城市后广大青年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适应形势的变化,缺乏对社区建设的时代感、紧迫感意识,他们对社区建设的含义缺乏深层次的理解,缺少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积极性;

2、流动人口众多给城郊共青团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外地人的大量涌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

发展;但也影响了社会安定。如大树营、金马的外来人口约占了当地人口的三分之二,而且外来务工人员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常常聚居在民房里;当地的年轻人极易受到他们的不良影响。

3、突出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一些地方;共青团工作很难正常开展。共青团是一个群团组织,以培养和教育青年的成长为己任,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并不能起到什么立竿见影的显著作用,只有在不断的工作中日积月累才能显现出它的重要作用。但我们社区个别领导意识中存在偏见;总认为共青团就是一群年轻人在一起玩玩,起不了什么作用。

4、团员青年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发展,团员意识淡化,缺乏荣誉感。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部分年轻人受拜金主义的影响,在思想上对共青团工作不重视;总认为是走形式;平时的学习活动很少参加。正面的东西听不进去,反而盲目的攀比;只有在团组织有活动的时候才参加,这一少部分团员不仅损害了共青团组织的形象,而且在青年中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此外,虽然,团员队伍呈年轻化、知识化发展,但是在城郊很多地方;25岁以上的团员很少参加活动,这一方面是因为外出务工,另一

方面则是对共青团没有了热情。

5、团支部工作活动形式单一;创新少。基层团总支的活动相对比较正常,但在团支部的活动开展就少得多,而且大多数局限在打扫卫生,帮助困难户做好事上,久而久之,在团员中就有人借故不参加,失去了兴趣;甚至戏称团支部是“扫地大军”。如何才能走出这一工作的误区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6、团组织教育阵地、手段落后;很难保证团组织的正常活动的开展;

7、团干部积极性差,干部队伍青黄不接。虽然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每个月团总支书记都有一定的补贴,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特别对城郊相对富裕的地方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这也是影响团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一个因素。在社区所属的小组,大部分团支部书记都不在小组上班,有的小组干部甚至不知道团支部书记是谁。这些工作在最基层、最直接面对团员青年的团干部许多在企业里工作;只能用晚上或周末的业余时

间做团的工作。因为团干部的工作有一定的年龄限制,有的团干部已经工作了七、八年了,年龄达到后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转岗,工作的积极性受到措伤。那么;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的产生;在新形势下如何做才能真正做好共青团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团员在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呢?

二、主要对策及其思考

实践证明党建带团建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既是党团建设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也是基层组织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从几年来的工作情况来看,充分认识共青团的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性,切实重视和加强党对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前提;把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格局,实现党建、团建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表彰,努力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是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 的关键所在;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不断巩固党团青年群众基础,使团建在党建的带动下同步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党建带团建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针对以上情况,结合我街道共青团工作的工作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几点思考:

一是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保证。主动争取同级党组织的领导,调动起团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团组织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党有号召,我们团就有行动,这是党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团组织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我们要在团干部;特别是在团支部书记的思想中形成这样的意识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开展。要切实、及时选好配强团的各级领导班子,确保团工作的连续性。街道配备书记副书记应由街道办事处的优秀青年党团员担任。

二是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完善团的活动机制,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团组织在社区的首要的任务是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热心支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要求团组织必须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各项职能,改进作风,大力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全面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共青团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街道办基层工作者述职报告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130例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以上报告均已被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录,填写规范,且真实有效。

1.2 分析方法

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下载数据,对报告来源、伤害后果、产品分布、事件发生原因进行比对分析。

2 130例不良事件分析

2.1 2014—2015年监测数据情况分析

2.1.1 上报科室分布情况

全院42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中,有40个科室上报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范围涵盖72.7%的科室。在130例不良事件上报科室分布中,内科系统占到34.61%(45例),外科系统占23.85%(31例),医技科室占16.15%(21例),儿科系统占14.62%(19例),妇产科占6.15%(8例),医学装备科占4.62%(6例)。同时报告存在医学装备科维修工程师上报情况。各科室报告情况详见表1。

2.1.2 不良事件伤害后果分析

在130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伤害后果中,其他项最多,共计123例,占94.62%。严重伤害7例,占5.38%,其中可能导致机体功能结构永久性损失占3.07%,危及生命共计3例,占2.31%。

2.1.3 涉及产品分析

三类医疗器械共计91份,占70%,二类医疗器械32份,占24.62%,一类医疗器械7份,占5.38%。涉及产品共计37个品类共计40个厂家,其中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共计23例,占17.69%,一次使用留置针共计17例,占13.08%,患者监护仪共计10例,占7.69%。

2.2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统计分析

2.2.1 无源医疗器械产品

在此次收集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中,无源产品报告居前5位为:一次性使用带贴输液器、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一次性使用负压采血管、无菌敷贴、普通体温计。比较中可以看到每年度输液器和留置针报告数量一直较多。从不良事件表现来看,23份输液器报告中,漏液较为常见,初步分析与产品质量有关,即头皮针与输液器衔接存在问题,可能与厂家生产工艺有关。静脉留置针导致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红肿和瘙痒,这些时间与使用方法、消毒不彻底、患者过敏体质和留置时间较长等相关联。负压采血管时间主要变现为无负压,这与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质量把控有关,使用采血管后进行穿刺,穿刺后发现无负压,给患者带来一定伤害。无菌敷贴的主要表现为红肿、瘙痒,属过敏反应,初步分析与患者过敏体质、使用方法等相关联。体温计主要为温度所示不准确,虽造成伤害较小,但延误诊断效果。

2.2.2 有源医疗器械产品

收集报告中,有源产品报告数居前5位的为:监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注射泵和婴儿暖箱。我们可以看到,数量前五的设备均属于生命支持类急救类设备,其使用效果往往决定重症患者的诊疗安全。监护仪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测量误差和设备故障,如心电数值不准确,可能与心电电极片连接位置有误,或设备心电模块故障有关。血压测量误差,可能与袖带固定位置、袖带漏气等相关联。监护仪的不良事件还存在打不开机、黑屏、蓄电池不存电等,属设备故障类。心电图机的主要事件表现为心率测量不准确等,这些与心电导连线和接地干扰有关。呼吸机本次统计报表共3例,均属于危及生命报表,事件表现为呼吸机黑屏、氧浓度过低、高呼吸频率报警。3例事件均出现在重症患者诊疗过程中,这些属于故障类,但也提醒我们要注重日常的维护管理。注射泵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输注滴速与设置不符,初步分析原因与产品设计问题、未及时进行校准和操作不当等因素相关联。婴儿暖箱主要事件表现为温度失控,初步分析为产品加热盘设计缺陷。

3 分析整改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开展,是为了有效规避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风险,当我们有了数据分析的支持,就应该利用这些数据,去改进工作方式,形成良性循环,发布预警。预警的发布,由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执行,作为医院这一级,应根据自己的报告上报情况,及时发布预警,提醒临床科室有效规避风险。

4 基层医院开展检测工作模式浅析

4.1 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制度建设

为确保MDR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下发《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规定》、《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突发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文件《关于印发阴道扩张器不良事件监测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并制定《医院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现、收集、调查、分析、评价、报告和控制工作程序》、《医用耗材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溯源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和监测领导小组职责》、《相关监测管理部门职责》等相关制度与岗位职责,制度的建立后确保MDR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明确岗位职责更是MDR监测工作开展的保障。

4.2 建立组织机构,重在责任落实

采取涵盖院领导、MDR监测办公室、使用科室的三级管理模式,成立监测领导小组,使用科室设立MDR监测人员(兼职),负责本科室收集与上报工作。针对重点品种监测设立监测领导小组,并设立哨点科室,组织监测与上报工作。

4.3 实行问责制度,纳入绩效考核

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纳入到各科室绩效管理,权重为5%,有效刺激个使用科室的上报质量及数量,并实行奖惩措施,给予每例10元奖励。我院2013年全年上报23例,实行激励机制后2014—2015年共收集130例。

5 建立检查反馈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械

为指导临床合理用械,编制《医用器械临床简讯》,每季度出版1次,目前开展版块包括:法律法规学习、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警戒、新增医疗器械使用指导、院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通报、医疗器械管理知识问答、常用医疗器械及可疑不良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季度总结等均通过该刊物反馈至一线科室,指导临床合理用械。

6 小结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是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使用单位,有责任和义务推进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监测数据不仅可作为指导临床合理用械的依据,还可规避使用风险,基层医院开展该项工作,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志.630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报告[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136-137.

街道办基层工作者述职报告 篇8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我办近期开展全办辖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调查工作,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着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工作,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近几年来,我街道在原有基础上,大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的维护及建设工作,加强社区环境整治,净化、绿化、美化社区,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解决好社区的办公、服务和活动场所,逐步配套建设文化活动室、图书室、老年人之家、户外文化小广场、医疗服务站和残疾人康复场所等设施,不断提高社区的服务水平,使社区建设、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服务上一个新台阶。一是充分认识建设农家书屋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今年我辖区新增三个农家书屋,到目前为止,我辖区六个社区,新河村、东泮村、沙港村、龙石村、沟口村、望龙头村等6村完成了“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均能按照要求,腾出专门的场所作为“农家书屋”的专用室,并将配套的照明、书架、桌椅等设施配备到位,明确了图书管理人员,确保了人、财、物的落实到位,社区“农家书屋”覆盖率100%。二是完善建设。已于2010年完工的东升文化站,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集学习、健身、娱乐于一体,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该文化站内部包括图书室、阅览

室、多功能活动室、健身房、器材室、棋牌室、音乐室等一应俱全,并向方大群众开放,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陶冶了群众的文化情操。三是新河文化广场的建成。新河文化广场占地30亩,投资6500万元,目前已处于验收阶段,该广场的建成,进一步充实东升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东升街道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促进基层文化发展

一是文化站建成之后,根据文件要求,我办为文化站配备了两名工作人员,分别担任正副站长,还有两名编外人员,协助文化站的日常管理。二是各社区居委会,都有各自的文化队伍,很好的带动了社区居民的文化娱乐活动。例如新河象棋社、沟口潮剧社、东泮民乐社、望龙头潮剧社、沙港象棋社、龙石鼓乐队等。东泮民乐社,成立已久,由一帮潮剧发烧友自发组成,有固定地方、固定时间聚会,大家一起娱乐,现在成员超过40人,很好的带动了社区的文化活动,也为潮剧的传承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加强投入,带动基层文化发展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社区的社团组织,都是自发组织,组织纪律相对较差;二是经费相对紧张;三是场地及设备较差。要解决好现有的问题,需要在上一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在资金、人力上有一定的倾斜,选拔一些对文化事业有热心的人员,投身到基层文化事业中,引导现有的社区文化社团,使能更好的发展,一点带面,带动更多文化社团的成立,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东升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基层工作者述职报告 篇9

为进一步加强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近期,街道组成调研组,深入社区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工作情况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和认识,对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本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的创新探索

1、以党建创新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是一项新的时代课题,必须在不断探索中寻找最为有效的实践方式。针对基层社会治理结构转型背景下基层党的建设滞后,在群众中凝聚力、影响力下降等问题,各地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无缝对接的新模式,形成了很多治理创新的做法和经验。

2、“社区共治共享共同体”的模式。其党建创新的重心是落实基层党组织统揽社会治理的纵横责任体系。在横向上,以“凝聚群众、巩固基础”为总体目标,建立健全以街道党工委为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架构;在纵向上,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纵向架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责任体系。“社区共治”开辟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多元参与、系统推进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治理结构转型变化后,基层治理职能已经发生重大转变,必然要求对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作出重新定位,职能定位不明晰,很容易重蹈“穿新鞋、走老路”“雷声大、雨点小”的老套路。

2.基层党组织存在职责不清,权、责、能失衡严重,突出表现在权力小、责任大、能力弱,出现权力、责任、能力之间严重失衡的态势,为民办事的基础薄弱,存在有心无力的现象,使之难以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4、专业队伍建设难度加大。就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情况看,存在干部队伍专业水平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影响工作积极性和能力素质的提高。

5、治理方式创新不足。社区在进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方式方法缺乏有效创新,硬性的规定办法过多,服务机制没有完全跟上,缺乏与人民群众交流沟通的载体和机制。

6、提供服务能力相对不足。社区受资金、人员、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无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提供给人民群众的社会服务还存在数量不足、方式落后等诸多问题,亟需加以解决。

7、社会人的增多。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互联网时代的普及,各类人员涌入城市。随着新型社会人增多,各类矛盾日益凸显,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刑事、治安、群体性上访案件,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

三.建议和对策

1、建立面向基层社会治理的基层党建责任制

社区党组织要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落实和开展好服务群众的各项活动,并且通过制定党建责任清单的形式固化和强化社区党建的服务内容,包括党员干部定期直接联系群众,面对面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继续坚持“党建+”的工作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使社区党组织成为我们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2、以基层民主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必须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共建机制。“把民主融入到社区党建的过程中,从而整合多元的社会力量。社区党组织坚持以党务公开带动政务、居务公开,领导和引导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坚持社区党建带工会、带妇建、带团建,发挥社区群团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从而形成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强大合力。

3、通过多方议事,推行居民自治

社区党组织通过多种渠道“提议题”、多方恳谈“出主意”、议事组织“拟方案”、张榜公示“开言路”、专家审查“定公约”、居民表决“说了算”的“六步议事法”,推行居民自治;

四.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红色教育、民俗节庆、群众文体、道德法庭、文明创建、邻里讲堂“六类活动”,以此为群众搭建参与平台,广泛发动群众,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凝聚百姓“人心”。

五.协调好社区党组织和各驻区单位党组织的关系,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将挂点机关党组织、辖区单位党组织、社区党组织、理事会党支部四个主体以社区大党委为纽带,开展“四方红色联盟”结对共建活动,将党建工作视角聚焦在四方和谐关心的构建上,整合资源,互促共赢。通过推行“四方红色联盟”工作机制,实现党建资源共享、经济发展共谋、文化活动共搞、中心工作共推、实事好事共办,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调动广大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双服务,把社会治理转化为党员的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1、“党组织服务党员”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政治和人文关怀,提高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增进党自身的团结凝聚,激发党员先进性意识,更自觉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街道办基层工作者述职报告 篇10

1.1 机构类型

在调查的28个基层水产技术推广站中,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为综合站外,其余27个均为水产专业站。

1.2 机构功能

在调查的28个基层水产技术推广站中,包头市九原区和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为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阿拉善盟的阿左旗、呼伦贝尔市阿荣旗、满洲里市、鄂伦春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海拉尔区、莫旗和新右旗为参公事业单位,其余18个均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1.3 法人性质

在调查的28个基层水产技术推广站中,除呼伦贝尔市阿左旗和阿拉善盟为上级机关内设机构,其余均为独立法人机构。

1.4 编制及人员情况

在调查的28个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核定编制累计279个,(其中各站编制数最少的为0个,最多的30个)实有人员223个,专业技术人员142个,占总人员的63.7%,编外聘用人员21人。

1.5 服务区情况

各站服务面积差距较大,服务半径从0公里到12000公里不等,共14370公里;服务养殖水面从500亩到625400亩不等,共218.3万亩;服务乡镇数共210个;服务行政村共2014个;服务渔户数共2994个;服务合作的经济组织共51个;服务涉渔龙头企业共32个;服务区域内水产品总产量达5.1万吨,价值76466.7万元,其中养殖水产品总量为3.7万吨,价值51062.5万元。

2 基层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经费现状

此次调研的全区2012年基层推广机构工作经费合计1205.8万元,各旗县均获得推广经费支持,但金额不等。

按经费来源分:中央财政支撑经费3万元;自治区级财政支撑经费8万元;地市级财政支撑经费21.1万元;县级财政支撑经费1149.4万元;其他来源23.8万元;

按经费分类分:人员经费1003.7万元;推广经费147.2万元;项目经费33.6万元。

3 分析及建议

3.1 经费来源

此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自治区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工作经费主要来自县级财政,占全部工作经费的95.32%。根据新《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有关“县、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经费根据当地服务规模和绩效确定,由各级财政共同承担”的规定,建议在提高基层财政的支持下,中央、省及地市级财政能增加给予的固定资金,做到中央、省级、及其他渠道经费支持能达到整体经费的30%,保障推广工作正常开展。

3.2 经费使用

本次统计的工作经费支持开展的工作包括基层水产提高机构的人员工资、推广经费和项目经费三个部分。

(1)人员工资

此次调研的自治区2012年基层推广机构人员经费合计1003.7万元,平均4.5万元/人/年。

(2)推广经费

此次调研的自治区2012年基层推广机构工作经费合计147.2万元,平均0.66万元/人/年。

(3)项目经费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得到项目经费的基层水产站为数不多,金额从0~6万元不等。

3.3 建议

(1)目前自治区大多基层水产推广机构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各地财政保障受县级财政实力影响明显,造成地区间存在不平衡。各站获取的财政经费支持最少的呼伦贝尔市牙克石,仅为0.4万元。所以需要增加中央、省级、及其他渠道经费的支持来解决各地区总经费的不平衡现象。

(2)目前全区基层水产提高机构的人员工资水平是平均4.5万元/人/年。而从这次全国调查情况看,北京市调查了12个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得到人员经费平均达7.5万元/人/年;浙江省调查的30个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得到人员经费平均达10.4万元。由此看来自治区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工资待遇总体偏低,不及其他省市的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建议增加人员经费投入至7万元/人/年。

(3)目前基层水产提高机构的推广经费平均为0.60万元/人/年。从全国调查情况看,各省市依据实际情况拟定基层水产技术推广站推广经费平均为3.2万元/人/年。就自治区而言,按机构实有人数223人的工作量预算,服务渔户共2994个,从每年5月到10月,每户服务3次,交通费按50元/人/次,下乡补助80元/人/天,则推广经费需达到3万元/人/年,这一指标也与全国平均水平吻合。

因此,建议增加推广经费至3万元/人/年。

(4)从调查结果来看,项目经费相对较少,由于水产技术推广是基层有关单位一项长期的工作,若缺乏经济保障,导致新品种试验示范、病害防治等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建议落实专项项目经费资金,保障已获得科技项目工作的开展。

街道基层党建工作总结 篇11

望峰岗镇作为产业集群专业镇,辖区内共有非公有制企业121家,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4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共建立党支部19个,其中,单独组建党支部的企业13家,其余6家为联合支部,党员人数134名。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促进非公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我镇坚持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保障和促进企业发展为主线,一手抓组建工作,一手抓发挥作用,用心探索建立与企业发展联动推进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双赢”目标,有力地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快速发展。

二、主要做法

1、用心引导建组织。帮忙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透过宣传启发、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挂钩联系等办法,引导非公企业主进一步理解和支持党组织的组建工作。采取单独建、联合组建的方式,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本着“有利于党组织的管理、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原则,对全镇非公企业党组织分类指导、合理设置、理顺关系。对党员人数超过3名、各方面条件具备的,单独建立党支部;对仅有个别党员、或没有党员的新企业,采取联合组建党支部,对于新组建的企业党组织,确保每位党员都能正常参加党组织活动。

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着重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个性是党组织书记。实行“一对一”挂钩联系指导,按照非公经济党组织隶属关系,镇党委选出了一批政治素质好,有必须的党务工作和基层工作经验人员,担任党建指导员,督促指导非公经济党建工作。19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分别联系一家非公企业组织,规范企业党组织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支部“三会一课”、党组织年度目标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结合非公企业特点,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党员开展学习,让党员学习党的知识,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在工作中实践党员先进性,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思想素质。

3、深入开展建立服务性党组织活动。在全镇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了以“服务发展、服务员工、服务社会”为主题的服务型党组织建立活动。以“三有两评”为抓手,围绕担当自身组织建设、开展组织活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帮忙职工解决问题、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职责、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六大职责,透过召开党员会议、深入车间班组征求意见等方式,科学制定了全面、细致的服务计划,并明确了完成时间、职责人等。同时,组织党员结合自身特点、立足岗位实际,制定具体实在的服务承诺。在此次活动中,19个非公企业党支部与镇党委签订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职责书,每个非公企业党组织制定了年度计划书,百余名党员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做出了承诺,透过承诺,让每个党员干部工作更具体、职责更明确、推进更有力,彰显了党员队伍的活力,推动了建立服务型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的开展。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当前,我镇非公企业众多,企业规模、效益等状况差异较大,流动性强,党员管理难,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落实、党费难收缴。对于联合支部,由于党员人数少、相互关系松散,存在着党建资源共享难的问题。

针对非公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难题,我们认为:加强和改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务必把党建工作融入到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中,透过党组织的引导和党员的表率作用,不断提高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用心性,促进企业发展,使企业主切实感受到党建工作对企业的好处,从而自觉地理解并支持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做法如下:

1、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在全镇上下构成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发展,一切服务发展的氛围,以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优质的服务、更浓厚的氛围,全面优化发展环境。组织镇机关干部深入企业,为企业献计、为企业解难,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基层党组织服务企业的潜力和水平。

2、优化企业管理。着力搭建党员、职工交流平台,增进感情,稳定人心,营造和谐的党企、党群、劳资关系。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及时了解掌握党员、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现状,使党员在活动中增强归属感。

街道基层党建工作特色汇报材料 篇12

安定祥和促小康

——xxx街道重点工作创新亮点材料

xxx街道位于xxx区辖区面积1.54平方公里,下辖五个社区居委会。城区主街道建设路穿境而过,是政治、经济、文化、房地产开发、金融、教育、医疗卫生等相对集中,多业并举、共同发展的繁华街区。辖区常住人口10486户,30165人;驻有科级以上单位32家;街道在职职工83人。街道党工委下设2个党委,1个总支,15个支部,在册党员583名。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对街道社区的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按照这一目标,xxx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学习十九大开幕会报告,推进党建“连心、强基、模范”作用发挥,着力抓好社会综合治理和环境卫生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提升幸福感、得到真实惠。

一、“学、做、改”三到位,激发城市基层党建新活力。街道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实际,树立“党建+”工作理念,坚持以新思路、新机制、新手段谋划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以 “学、做、改”三到位,着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以“五种模式、十个一”助“学”到位。五种模式是:

对照促学。注重发挥正反面典型的双向带动作用,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先进人物事迹展和警示教育记录片等,以最直观的感受、最鲜活的素材为镜,追赶先进,反省己身。

网络助学。借助“三微数字平台”(微信、微博、微视频),点对点发送学习内容,随时随地进行专题教育学习。

上门送学。对年老体弱、在外务工的党员寄学、送学党员应知应会手册和学习教育读本等学习读物,在xxx社区试行“党员庭院学习宣讲点”,设置藤椅、茶几,采取琴棋书画和学习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定期、不定期开展设坛立讲活动,让党员走出家门,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开展交流研讨、分享心得、促进学习,提高党员学习讨论的热情和积极性。

竞赛比学。依托“青年书友会”、“青年志愿者之家”、书香社区等载体,开展了“党员知识应知应会知识竞赛”,充分发挥年轻党员文化水平高、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形成赶、学、比、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全面督学。街道党工委坚持每月开展以集中观摩、重点督查、调研指导等形式的“督学促落实”工作,分片、集中、随机对学习情况进行明察暗访,确保学习教育落到实处。

十个一是: 一次红脸出汗的专题组织生活会。今年1月,按照区委安排,各支部召开了专题组织会,达到了红脸出汗、扯袖咬耳的目的,加强了班子的团结,促进了支部各项工作。尤其是xxx社区党支部以“学在前,夯实思想基础;勤沟通,深入交心谈心;找不足,广泛征求意见;对标尺,认真对照检查;敢较真,民主氛围浓厚”为基础,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省委xxx同志对这次组织生活会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一次较真的组织生活会,真正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用了起来,开出了民主团结,达到了红脸出汗,为全体党员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找准问题画好“像”,深刻剖析把好“脉”,对症下药治好“病”打下坚实基础。

一次理想信念大讨论。今年四月份以支部为单位,号召广大党员开展以坚定理想信念,时刻服务群众,凝神聚力,争做合格党员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使党员干部彻底明白了“我是谁,为了谁”,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一场宗旨意识演讲比赛。今年五月份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个主题,对照自身工作实际开展了专题演讲,激发干部职工工作热情,营造“近民、亲民、惠民、富民”的浓厚氛围,宗旨意识有了明显增强。

一批优秀党员评选。发挥“七彩大讲堂”作用,评选一批优秀党员,将其先进事迹在社区公示栏进行展示,让先进典型现身说事,讲好身边故事,教育引导身边人,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一次心得体会交流。围绕当前中央、省、市、区委重大决策和重点学习内容,开展学习心得交流,进一步坚定干部职工服务基层的信念和决心。年内每个党员干部共撰写心得体会8篇,进一步深化学习效果。

一幅合格党员自画像。党员对照党章进行自我剖析,对照《党性体检表》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明确方向。

一句党员座右铭征集。各支部向广大党员征集一句座右铭,公示在党员信息栏,警示党员爱党信党护党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期党章知识竞赛。8月份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了一期《党章》《条例》《准则》知识竞赛,提高党员认识,确保党员守住底线,不越红线,抵御歪风邪气。

一次集中汇报交流。通过展牌、视频、党课、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两学一做”阶段性成果。

一次帮扶济困活动。在七一前后,号召全体党员开展“一帮一”、“多帮一”帮扶济困活动。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共计1.5万元,解决了4人的就业问题。

二是以“划分网格、发挥作用”助“做”到位。

(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结合网格化管理服务,将全街道科学划分成不同的网格,每一个网格就是服务网、信息网、责任网,三网合一,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团组为基、条块结合、网格推进”的党建工作新模式。

通过一张综合信息采集表、一本民情日记、一张民情联系卡、一本为民服务手册“四个一”听民意、晓民情、知民需,确保信息掌握更全面、基层情况更详实。

围绕解民需、扶民困、保民安、宜民居、助民乐、促民富“六民”工作目标,建立省级残疾人康复训练示范点1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个、xxx家电免费上门修理点等一批服务特点鲜明的示范点和服务点,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贯通、互动互补”的党建为民服务网格,实现“网格服务到街巷,党建为民进家门”。

(二)发挥作用,为民便民

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实施“双聚双先”(集聚民力、凝聚民心,先锋模范、先进性作用)工程。突出党建引领,深化“一居一品”社区服务品牌建设,推进基层党建特色创新。设立党员调解室、党员示范岗、党员诚信商户等特色党建为民服务点,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网格化信息互联、党员区域联管、区域单位联建的“一核三联”街区党组织体系。

党员模范引领作用。以党员模范、“xxx好人”、“最美志愿者”为原型创作编排文艺节目,巡讲好人事迹,放大好人效应,共评选出先进典型12人。将党员志愿服务与邻里建设有机融合,打造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组织下沉、社区邻里守望互助的“街邻化”志愿服务模式,今年来共组织志愿服务70多次,形成了栋楼为点、街巷为线、网格为面的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党员志愿服务体系。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预约服务、发放“党员连心卡”、组建党员义务服务队等举措,走街串巷,掌握民情,充分发挥“巡、查、调、助”功能,征求百姓意见诉求、化解居民纠纷矛盾、消除街巷安全隐患,搭建起基层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共发放连心卡300余张,化解矛盾13起,排查安全隐患15处。

三是以“两张清单、双向考核”促 “改”到位。

两张清单是:

个人整改清单。结合党员党性体检表,客观分析、严肃剖析,认真查摆自身突出问题,共整理出8个方面34条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整改落实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问题整改相结合,前后呼应,接续推进,找源头、堵漏洞,融合推进集中整改与日常教育管理。

群众需求清单。紧扣弱势群体急待改善提高生活质量、老龄群体就医养老、外来人口融入城市就学就业等实际需求,对照“四讲四有”,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将自我提升与服务他人相融相促,用“我在行动”诠释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应有之义。

双向考核是:

上级考。按照“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要求,把基层党建的规范化要求、普遍性难点、个性化问题转变为具体项目聚力攻坚、聚焦破题。更加注重党建项目的“理念创新、品牌打造、路径突破、资源整合”,推动党建工作“虚功实做”、“久久为功”。党建品牌与文化品牌深度融合,更接地气、更具特质、更有内涵,形成了廉政法治、便民服务、养老助老、双拥共建、志愿服务的党建文化圈。

群众考。以网格化为基础,建立健全党建网格首问负责制,“有困难党员帮”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引入群众评议制度,确立“党员好不好由群众说了算”的考评标准,对党员服务进行全面评价。服务菜单“按需定制”和“双向反馈”,推动服务态度“零投诉”、服务过程“零障碍”、服务质量“零折扣”、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监督“零死角”。

二、推进“一、三、五、七、九”工作法,创新社会治理新体系。今年以来,xxx街道针对辖区实际情况,坚持强基础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在社会治理方面总结出“一、三、五、七、九”工作法。

一是建立一套台账。制定了xxx街道综治、维稳、反邪教等目标考核评分细则,对社区和辖区内单位进行统一考核,制定了出租房登记表,治安巡逻登记表,矛盾纠纷调解登记表,重点人员管理登记表,流动人口登记表等台帐,通过规范台账资料,使街道综治组织建设更规范、更专业。

二是掌握三类信息。一是影响街道不稳定因素的事件。社区网格信息员要把每个网格中排查出的事件及时报送街道综治办,确保早发现、早介入、早预防,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掌握街道内重点人员的现实状况,并及时进行登记、分类梳理。三是掌握辖区居民反映的社情民意,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

三是管住五种人员。街道成立稳控领导小组,对吸毒人员、邪教人员、重点上访人员、易肇祸肇事精神病人和言行过激人员五种人实施有效管理。

四是落实七项措施。全面落实技防措施、物防措施、社区巡逻、矛盾纠纷排查、安全检查、出租房屋检查、平安法制宣传等七项措施,建立立体全方位的防控体系。

五是整合九种力量。将社区民警、街道大巡防人员、社区调解员、社区信息员、综治协管员、司法助理员、社区禁毒专干、社区楼院巡查员、“五老”人员九种力量整合,形成以社区民警为骨干,街道大巡防人员为主体,社区楼院巡查员为补充的全天候网格化巡防机制,以社区调解员、信息员、司法助理员组成的矛盾纠纷调解体系,以综治协管员、禁毒专干、“五老”人员组成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形成了街道社区治安联防、纠纷联调、平安联创的防控体系。

在一般矛盾纠纷调解中,推行“稳、调、帮、引”工作法。一是“稳”。使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把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在本地。二是“调”。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瞄准问题关键,运用综合手段,用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行调处。xxx街道矛盾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三是“帮”。坚持以人为本,多为上访群众着想,把帮困解难贯穿到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的全过程。四是“引”。就是将涉法涉诉案件和多方调处仍无法解决的信访案件,引导劝解他们进入司法程序。在群体性矛盾纠纷调解中,建立了“一社三会”矛盾纠纷调解法。今年上半年,没有发生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上访事件,街道的治安状况保持良好。

三、“三个办法四项制度”,全面推进全域无垃圾创建。按照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要求,街道坚持“集中整治、注重长效、明确标准、严格考核”的原则,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彻底清除垃圾“顽疾”,切实解决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方面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打造环境优美、文明宜居的美丽xxx。

8月份以来,街道就如何做好全域无垃圾创建这项常态化工作,召集党工委班子成员、社区主任、街道社区专干召开多次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并组织全体干部、辖区单位、物业公司负责人、居民楼院长、大巡防人员及各党支部书记等召开动员会,对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方案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制定出了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

街道办基层工作者述职报告 篇13

1 调查概况

1.1 调查目的

了解生猪养殖发展状况,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 调查内容

(1) 辖区生猪的饲养规模;

(2) 辖区生猪的利润率;

(3) 对养殖业前景的信心状况。

1.3 调查对象

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街道生猪养殖户。

1.4 调查地点

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街道。

1.5 调查时间

2014年2月22日~3月7日。

1.6 调查方式

(1) 文献调查 (查阅2011~2013年防疫档案及有关统计数据) ;

(2) 走访调查。

2 调查背景

规模化猪场的数量不断增加、猪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养猪业的土地、资金、环境保护压力也不断增大, 农户传统的庭院养殖模式急速消亡。

在这种情况下, 广大农村基层生猪养殖户的生存状况到底如何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对这一课题的了解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 有助于深入解读国家的农村政策, 及其执行状况;

(2) 了解生猪养殖业发展的真实状况, 为畜牧业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3) 有助于指导广大农村畜牧养殖户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

3 调查结果

3.1 生猪的饲养规模

辖区有生猪饲养的传统, 紧邻区政府驻地, 交通便利, 各项基础设施均比较齐备, 为该地区生猪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着都市农业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 对该地区的调查是具有代表性, 也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我们首先对2011~2013年的防疫档案及有关统计数据进行汇总, 然后实地对10户不同规模的生猪养殖户, 进行了访谈, 得到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见表1。

3.2 生猪的利润率

3.2.1 生猪饲养的利润率调查

调查中, 笔者将养猪生产中的各项费用统计 (不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及劳务费用) , 见表2。

利润=毛猪价*90-饲料价格* (90-10) -免疫费用-疾病诊治费用-满月仔猪交易价

育肥猪体重以90kg为准。

根据表2数据则大概可估计近两年来饲养育肥猪的利润与利润率 (毛猪价以中间值为准) , 见表3。

从表3数据人们可能会想当然的认为养猪太赚钱了。但是, 还有以下几个因素我们无法预料:

(1) 突发传染病造成猪大量患病死亡;

(2) 饲养过程中由饲养条件所限造成的个别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对于养猪业来讲意味着“死亡一头=白养了几头”。由此可见加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及劳务费用, 养猪的平均利润率对于小型个体养殖户应该在20%以下。这只是平均值, 对于大猪场这个数字可能远高于它, 而对于大多数小型个体养殖户这个数字也很难达到。实际上养猪的风险是很大的;

(3) 人工费用及水、电等费用。走访了解到, 现在聘用一名饲养人员, 大概一月工资在1800元左右, 而聘请一名兽医人员每月工资在3000~4000元不等, 而且, 这些还没有将养殖场主及其家庭劳动力计算在内。

由此可看, 这几年养殖业普遍不景气, 尤其是2013年以来, 生猪价格持续低迷, 但人工费、饲料价格等持续增加。经走访了解, 平均一头育肥猪长一千克猪肉的成本 (自繁自养, 包括人工、水电等) 为14.6~15.0元, 截止2014年一季度, 平均一头生猪亏损400元左右。

3.3 对养殖业前景的信心状况

总的来讲, 对于养殖者信心由于受物价上涨的影响还是面临很多的威胁的。为此, 我们做了以下调查 (共有88人参与了调查) , 见表4。

从表4结果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普遍相信畜牧业是一个不会倒台的产业, 长远看来充满信心;

(2) 认为相对于工业产品畜产品不太赚钱;

(3) 短期来讲, 对于起伏不定的市场缺乏一定的信心;

(4) 想借养殖来圈地的思想, 在养殖户中普遍存在。

4 总结与思考

4.1 畜牧养殖业的现状并不乐观

(1) 我们的养殖业的技术含量还很低, 造成了成本高, 风险大;

(2) 分散化养殖条件差, 污染大;

(3) 市场意识还很淡薄, 生产过于盲目。盈利期修圈舍, 亏损期闲置;

(4) 扩大生产, 提升档次的信心不足。

4.2 出路

4.2.1 政府方面

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和协调作用, 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合理安排畜牧业生产用地。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原则, 细化生猪发展规划, 调整充实生猪产业布局, 有层次、有重点、有计划安排生猪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 (户) 布点;

(2) 鼓励兼并。在资金投向上坚持“三个集中”, 即向养殖大户集中、向抗风险能力强的业主集中、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小区集中, 避免平均用力,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效益。在项目建设上坚持“三个达标”, 即猪舍建设达标, 符合标准化养殖标准;配套设施达标, 满足养殖需要;污染防治要达标, 废污利用处理恰当, 排放符合要求。在项目管理上做到“三个到位”, 即开工前在实施方案上审核到位、建设中在资金投入上监督到位、建成后在项目运营上督促到位, 确保项目早见效、见实效;

(3) 加强产学结合, 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运用到农业的发展中, 建立基础设施完善, 营销体系健全, 管理科学, 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

4.2.2 农民自身方面

作为一个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 畜牧业的价格大起大落只是暂时的。随着现代农业、都市农业的推进, 生猪养殖业必将进入一个稳定的盈利期。但同时我们必须明白, 不提高自身的功夫, 只妄求投机取巧, 坐等渔翁之利是不现实的。因此, 笔者建议广大畜牧养殖户从以下几点做起:

(1) 改善养殖条件。在走访调查中, 我们发现相当的养殖户的饲养条件非常的恶劣, 这是造成疫病流行, 饲养动物生产性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改善养殖条件表面上加大了投资, 但由于养殖条件的改善会使动物的发病率、死亡率大大下降, 到头来养殖的效益反倒更高;

(2) 实施规范化养殖。调查中发现, 只有高水平的饲养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有的养殖户与农业技术部门和农业院校保持着长效的联系, 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逐步规范养殖, 获得了高效益。

4.3 总结

上一篇:欠发达地区非农化问题探讨下一篇:大国崛起第一集观后感(海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