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孩子沟通
——从家庭教育分析亲子沟通的策略和技巧
家长今天的教育决定孩子的明天和未来。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是为人父母都应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学问和技能。
沟通——是家长与孩子之间良好的交流、良好的互动,在情感、认识上达成一致的过程中,彼此间的沟通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渠道。
沟通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维生素,沟通让孩子感受信任、产生自信,体现快乐,积极地面向生活。
一.提问:您了解您的孩子吗?
了解是沟通的基础,即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的普遍规律,还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孩子是一本教科书,读懂了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就会找到沟通的对策。
二.沟通中的困惑
为什么孩子有话不跟父母讲?
为什么孩子难以接受父母的批评?
为什么在当今社会,为人父母为何这么难?我们把最好的给予孩子,对他们的照顾细致入微,但孩子却不领情;
为什么我们对孩子寄予美好的愿望,但他们的的表现却事与愿违?
三.沟通中的障碍
用不变的眼光和教育方式对待正在变化的孩子
不恰当的唠叨让事与愿违
不注意倾听,孩子缺乏情绪释放的渠道
期望过高、要求过多、负强化过度
四.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能和方法
1. 尊重孩子是沟通的开始
尊重孩子的天性
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孩子的观点
家庭教育的“三镜、两语、两句话”
三镜:
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
用显微镜找孩子的成绩
孩子才能用望远镜看到其光明的未来
两语:
永不绝望(永不放弃)
光明在前
两句话:
孩子,你能行!(孩子:我能行!)
孩子,我来帮助你!
2.宽严适当,奖惩适度
提供宽容、轻松的家庭环境,允许孩子有“六小”
小秘密、小空间、小自由、犯小错误、提小意见、耍小脾气
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要坚持鼓励为主
孩子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优点
父母的行为导向:
尊重
放任温暖
冷漠干涉
关心
关心过度而缺少尊重会导致干涉
尊重过度而缺少关心会导致放任
正强化与负强化在沟通中的不同效果
3.讲求方法,学会有效沟通
有勇气面对真实,接纳孩子的一切
学会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也鼓励孩子表达自己
爱是用心接受的,接受的人感受到才是爱
改变语调,用讨论代替训话,多说悄悄话,少说气话。
营造快乐的家庭气氛,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心理氧气”。
[案例]
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学时,我任教的班里转入了一名女学生,总是寡言少语,对于教师的任何询问,都是一言不发,平时与同学也很少交流,而且不爱完成作业。后来,我从该生的舅妈那里了解到这个孩子在家里是老大,由于父母重男轻女,自从弟弟出生以后,她的生活中就开始缺少父母的爱,有时还会无端为那受宠的弟弟遭到父母的打骂。久而久之,她开始封闭自己,以无声来抗争。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对她开始投入更多的关爱。不久,我注意到她是一个比较热爱劳动的学生,她经常主动帮同学值日,打扫卫生、擦黑板等。一次我在班会课上表扬了她这种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精神,尽管是一次微不足道的表扬,我清楚地看到她脸上的微笑,两只眼睛里闪着喜悦。那天放学,她竟然破天荒地对我说了一声“老师再见”。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每次提出问题,她总是举起手又放下,放下又举起。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用信任的眼光告诉她:试一试,你一定行。有一次,她似乎看懂了我的眼神,微笑着又举起了手并答出了问题,我在全班学生的面前赞扬了她,增强了她的自信心。从那以后,她开始做作业了,我趁热打铁,经常在她的作业里附一些简单的评语。慢慢地,她的作业质量提高了,而且学习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向成绩不理想的她正在慢慢地进步,同学们对她的态度也改变了,她开始融入这个班集体了。现在,上课时,我已能见到她和同学们讨论问题时的认真,下课时也能见到她和同学们玩耍时的喜悦了。
[反思]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还你以笑容。教师的工作很平淡,但教师对学生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甚至是一生的,这就是爱。沟通是枯枝败叶的环境中沁人心脾的那阵春风,沟通是冰天雪地的日子里穿破云层的那缕阳光。我们要学会与学生沟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锁,构筑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时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句关切的话语,一次真诚的祝福,都会给一个人的心灵带来一股股催人奋进的暖流。因此,师生之间要用心进行沟通,让教师用真诚开启学生的心灵,用智慧孕育学生成长,用希望放飞学生理想,用和谐谱写新的美丽篇章。
之所以要谈谈这本书,是因为书中一段话吸引了我。书中谈到了“习得性无助”这个心理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人在遭受持续打击、找不到解决办法之后,会在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应对的心理状态。
女儿在上一年级之前是个活泼好动的话篓子,总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调皮招数来自娱自乐。但是在上一年级的过程中,我这个高中的班主任屡次“被谈话”,女儿的老师告诉家长要教育孩子上课不做小动作、排队不要东张西望、不讲话、下课不能玩得很疯……回到家,觉得孩子真的很丢自己的脸,于是劈头盖脸地训孩子。但是到了一年级下学期,我发现孩子不愿意与我谈学校的事情了。教育她的时候她似听非听,整个人处于游离状态,问她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直到一天,她告诉我说班主任每天为她特制的每日家校联系本不用写了,我们问她为什么,她黯然道:“老师说写了也没用,不写了。”这一次在与女儿长谈了之后,我发现她已经基本上否定了自己,“老师和家长都说我不是个好学生,那我就的确很差,我很害怕上课尤其是班主任的课,很害怕被批评……”我们把一个调皮但很自信的孩子培养成了一个自卑、无助的孩子。这个现象持续到了今年的暑假,孩子学游泳时怕水,蹬腿的动作做不到位,教练几次忍耐后将她赶上了岸。看到孩子一个人孤零零地缩在游泳池边一声不吭,也不敢去和教练沟通,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想到金老师书中写的“爱”要表达,“爱”要正确地表达。我在这节课后与孩子沟通了一番。作为妈妈,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的“爱”往往是强迫的,我要你去做,你不能拒绝,因为我“爱”你,这往往是中国妈妈表达爱的方式,甚至这种“爱”都不用语言表达,直接用行动表示,我打孩子也是出于“爱”。而金老师在书中强调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还嘴”的机会,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即使有时明知道孩子是在“骗”我们。这里“骗”加引号是因为大多数孩子其实并不真正理解何为骗,有时孩子容易把他们想象的事情与真实混在一起,而大人把“骗”这顶帽子强加于他们。
以下就是我个人根据金老师提供的方法与女儿详谈的过程:首先我抱了孩子(好像很久没有抱过了)表达对她的喜爱。孩子黏在怀里慢慢地讲出了她的恐惧(老师越吼就越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我告诉孩子我当年学游泳的时候也很害怕的,怕自己的姿势很难看,怕游不向前,怕老师说我笨,怕被同学嘲笑,于是我有段时间每天放了学就自己去练,因为我想得到老师的夸奖,最后我终于过关了。孩子安静地听着,这样的共情让她得到少许的安慰。孩子最后表示自己要勇敢点,不能放弃。于是我们讨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帮她另外找个教练,她也努力让自己勇敢点。之后的训练中,教练耐心地纠正她腿上的动作,并耐心地等待她鼓足勇气游起来,为克服她对水的恐惧,让她摸着训练用的杆做捞物游戏。而我则在每一节课后并不只是对她说“你真棒”,而是详细地分析她今天进步在哪里:憋气时间长、手的动作很标准等,她还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我提出希望,一天一点,给孩子一个能爬的“楼梯”。在第四节课时,教练提出要从深水区开始游,孩子憋了很长时间也不动,教练生气地一把把她扔了下去,孩子边哭边游边呛水。但这次的“扔”却使她真正不怕水了。你看,对孩子“狠”一点是要建立在孩子有一定的能力基础上的,这时候的“狠”会起到激励的作用。其实,在换第二个教练的时候,我事先与教练沟通了孩子的情况,提出希望老师能耐心地对待孩子。所以,如果孩子换了新老师,妈妈最好先与老师沟通,让老师尽快地找到教导孩子的最佳方法。
教育孩子并不是要把孩子都刻成一个模子的。孩子各有天性,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老师不妨拥抱一下,对高中的学生则拍拍肩膀、搂一搂,安抚一下,这能减少不少孩子的对立情绪。不去责骂学生,不对孩子表达“你无可救药、你真麻烦、你真糟糕……”的情绪,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他们一个正视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对自己有要求。孩子犯错大多不可能一次两次就纠正过来,家长要做好“抗战”的准备,鼓励自己能冷静地面对、处理孩子的问题。
最近在其他书籍上读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有些孩子需要在开动脑筋的时候有一些肢体动作(如一些孩子在做题时喜欢转笔等),于是我更加理解女儿的“小动作”了。一个孩子一个样,我会让自己更加成熟一点,正面地教育我的孩子;同时作为一个高中教师,面对长期被老师“训”惯了的自卑学生,我也要鼓励自己用金老师的方法倾听,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帮助他们走出阴影,给他们一个“阳光自我”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金韵蓉.爱在左,管教在右[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案
【课程标准】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一.教与学目标
1.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积极主动地与父母沟通。
2.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技巧.3.学会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提高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二、教与学重点:搭建起与父母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
三、教与学难点: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四、教法与学法设计:讨论交流法、情境材料分析法
五、教与学过程: 课堂序曲:时政播报
1.学生或教师叙说本周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并作简要记录。
2.指导学生针对时政大事谈感受,或立足学科知识谈认识等。
3.适当情况下可以作为新课导入的材料使用。
(一)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教师出示下面的情境材料:
一个妈妈的话:女儿是在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中逐渐长大的。可她初中后,与我的交谈逐渐减少了,问她学校的事,总是一句“你不知道”就打发了我。平日里,你要她向东,她偏要向西;你认为美的,她嗤之以鼻;你认为丑的,她却津津乐道。有一天,我发现女儿的抽屉上了锁,难道年仅14岁的女儿就有了隐私权?有一次,我趁她不在家砸开了抽屉,发现里面只有一本记着学校生活的日记,几张明星照片,一本琼瑶写的小说和一些小玩意儿,并没有什么“出格”的秘密。可为此,女儿却与我大吵了一场。望着抽屉上那无言的锁,那个善解人意的女儿似乎飘然离我远去。我的心隐隐作痛„„
看了上面妈妈的心痛,请你思考:(1)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2)你知道为什么不再父母亲密无间了吗?(3)你有什么想做的吗?
教师进行简要小结:有人说,“世上有中结难以解开,它叫心结;世上有扇门难以敞开,它叫心扉;世上有条沟难以逾越,它叫代沟。”不知道同学们是否体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却不再像小孩子那样亲密无间。可能许多同学都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与父母的隔阂?又怎样来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与父母沟通
(二)整体感知 信息搜索
1.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说出本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标划。
2.尽量完成综合能力训练“网络填空”部分。
(三)自主探究 交流共享
学习任务一: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活动一:情景感悟
教师出示下面的几幅生活场景:
第一幅:一名中学生正给自己的日记本加上一把锁
第二幅:饭桌上父母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孩子冷淡的回答说,“什么也没发生”
第三幅:一位母亲在偷听女儿的电话
第四幅:一名中学生把父母买来的衣服扔在地上说:“真土气,我不穿” 学生思考问题:
(1)漫画中的场景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吗?你觉得这些事情反映出了什么问题?
子女与父母在交往中发生了冲突。
(2)结合上述漫画反映的问题,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课堂内巡视,了解学生的主要观点并参与学生讨论。
学生小组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小组选派代表进行班内发言。教师进行简要小结: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我们的年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自尊心增强、成人感增强,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不希望父母过多的约束自己,渴望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二是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心理差异。两代人在心理观念.行为方式上都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会导致交往中的误会、摩擦甚至对立,影响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活动二:我来扮演
“唉,这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听话了?”“现在的孩子没法管了!„„”这是许多父母经常发出的感叹之言。许多家长总是很诧异,为什么孩子在小的时候吃饱喝足了什么事也没有,孩子越大,满足得越多,孩子要求也越多。到了一定程度,只要稍微不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就跟父母对着干,无论怎样教育,都毫无成效。
请学生分别扮演材料中的父母与孩子进行展示。
要求:(1)设计合理的语言与动作,要能通过表演展示出导致材料中现象的原因。
(2)小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确保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学习任务二: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活动一:献计献策 教师展示下面的生活场景:
情景一:“妈妈,明天我和同学去打球,好吗?”刚刚回到家里就问,明天是周末,刚刚很想放松一下。可是没想到妈妈阴沉着脸说“你怎么不想想你离中考还有几天啊!整天就是知道玩!”刚刚也生气的说“我就是下午去玩,又不是整天。再说了,打球又不耽误我中考的”。
情景二:第二天下午,妈妈买菜回家,看到刚刚房间里空空的,人早走了。妈妈气愤的说“回来了我一定狠狠的教训你,说好不去打球的”。学生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设计出2~3条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小组进行展示。教师进行归纳:(1)理解父母。(2)尊重父母。
(3)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活动二:情感会客厅:
女儿上了初中以后,与我们的交谈逐渐减少了,问她学校了的事,总是一句‘不知道’就打发了我。有一次她不在家,我偷偷打开她的书包看了她写的日记,回来后被她知道了,她发了疯一样的和我吵架,我的心都快凉透了,孩子,我看你的日记也没有恶意,你这样一个年龄的孩子我们对你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对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如何看待小芳妈妈的做法,能理解小芳妈妈的心情吗?
活动三:亲情体验:说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亲情故事。师生共同探讨: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如父母进行沟通呢? 全班汇总“沟通金点子”
(1)经常与父母聊天,讲讲学校发生的事。
(2)抓住晚饭后或其他空闲时间邀请父母一同散步,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3)给父母写亲情信。
(4)在父母心情不愉快时,勤做家务或向父母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活动四:情景体验
当你处于下列情境中时,你会怎样做?
情境一:上学前,父母又不厌其烦地交待:路上注意安全,上课一定好好听讲。
(唠叨背后是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我们应理解并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这份深情厚爱。很多时候,行动是对父母“唠叨”最好的回答)情境二:星期天自己想出去找同学玩,但父母却要求自己在家学习。(严格要求是父母的责任,可能偶尔方式有失妥当,但体现了父母的殷切希望,我们应虚心听取父母建议,并主动告诉父母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情境三:放学回家见到父母心烦意乱、情绪不佳。
(父母面临家庭、工作双重压力,也有烦恼;我们要主动和父母沟通,缓解他们沉重的精神压力,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出示相关链接: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主动交流
创造机会
认真倾听
主动道歉
善于体谅
控制情绪
的成长也是不放心啊,你怎么就不能理解妈妈呢?
分担责任
讨论问题 【知识梳理与观点排查】
(1)学生根据教师板书,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在课本上整理出本节课的主要观点。(2)学生整理课堂笔记
(四)走进生活 学以致用
【2011·益阳】王超是个喜欢绘画的男孩,曾获省级少儿绘画二等奖。进入初三后妈妈把王超的绘画工具都锁起来,并要求他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王超压力很大,几次数学考试都没考好,他很苦闷。一次王超去看画展被妈妈发现后,连双休日妈妈也不让他出去了。王超在家不愿和父母说话,放学也不按时回家,妈妈多次四处寻找。一次王超晚归,看到妈妈在流泪,他决定找妈妈谈谈。
你觉得王超会和妈妈谈什么呢?(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理解母亲的苦心,平心静气地阐述自己的理由,让母亲了解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向母亲道歉,请求母亲的谅解;表示以后听取母亲的教诲,不再让她伤心、担心。等等。
(五)达标训练,巩固双基
1.最近,小琳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相互之间经常通电话。这引起了小琳妈妈的注意,常常教诲她要认真学习,不要煲“电话粥”。为此,小琳与妈妈大吵了一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妈妈管教太严了 B.小琳与妈妈应相互沟通 C.有利于小琳与妈妈的沟通
D.小琳交朋友、通电话是对的,妈妈不应管教 观察漫画,回答2、3题。2.漫画中父母的行为()
①说明了父母对孩子的良苦用心
②是造成当前代沟存在,亲子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③说明了孩子总是有事隐瞒父母
④是尊重孩子,关心孩子全面发展的表现
⑤是侵犯孩子隐私权,不尊重孩子人格的表现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⑤ 3.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该()
①和父母据理力争,要求父母改变这种错误做法
②首先要理解父母的用意,理解父母
③什么事情都要主动告诉父母,争取父母的理解
④对父母进行有关隐私权的法律知识的宣讲
⑤向法院起诉,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⑤
一位很想成为好妈妈的母亲,却悲观到要放弃自己的亲生女儿。女儿在和母亲的对抗中不断离家出走,好不容易回家后,母亲却对女儿产生了“防贼”的心理。女儿平时和家人很难有什么交流,有一次和妈妈顶撞,妈妈打了她一耳光,她扔下书包就跑了,从此之后,女儿就离家出走成习惯了。看完材料回答4~6题。
4.你觉得造成女儿离家出走的原因有()
①对母亲管教方法反感导致的逆反心理
②学习压力过重
③妈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
④母女之间缺少交流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5.改变目前这种现象,你觉得妈妈应该()
①放下架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②形成全社会关心青春期学生的良好氛围
③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
④鼓励孩子走出去,见识丰富的世界
⑤做到倾听孩子、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6.改变目前这种现象,你觉得女儿应该()
①开放自己的心灵世界,多与妈妈进行沟通
②冷静下来,心平气和的与母亲商量
③无条件接受妈妈的教导
④多到同学中寻找精神依靠
⑤搞好学习回报父母
A.③④⑤
B.①②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 7.【2011·襄樊】学会交往.让关爱永驻心间(7分)程欣出生在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家庭,他和吴可在同一所中学学习。在家里,程欣不小心弄脏了衣服、摔碎了花盆,父母总是笼着说:“没关系,今后注意点就是了。”程欣心里暖暖的。在学校,吴可知道程欣家里比较困难,经常把一元钱、两元钱悄悄放在程欣座位的抽屉里面。同学们和程欣相遇时,都是面带微笑,说话和风细雨,从不说假话。程欣心里又暖暖的。他写了一张纸条放在老师的讲桌上:吴可和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
你们的爱,我水远铭记在心,祝你们快乐!(1)真情感悟: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程欣的心里为什么总是暖暖的?(2分)(2)真情永恒:作为子女、晚辈,要增进与父母和长辈的感情,你认为应该怎样做?(2分)参考答案:1.B 2.D 3.C 4.D 5.C 6.B 7.(1)因为父母的宽容(谅解),同学们的与人为善(帮助),以礼相待(礼貌),诚信待人(诚实),感动了程欣,所以心里暖暖的。(说明:第(1)问,正确回答四种交往品德得2分,少答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学生不能把材料重复一遍作为答案,要用学科语言进行概括。)
(2)①赞赏父母和长辈;②认真聆听父母和长辈的教导;③帮助父母和长辈做事情;④与父母、长辈不必太计较;⑤出门或回家主动和父母、长辈打招呼;⑥了解父母、长辈的想法;⑦尊重理解父母和长辈;⑧注意与父母、长辈换位思考;⑨与父母、长辈发生矛盾时,要冷静,心平气和地沟通;⑩精神上安慰、体贴父母和长辈;等。(说明:第(2)问,答案多元,符合题意即可,正确回答两层意思得2分,少答一层扣1分,扣完为止。)
(六)总结升华 指导践行
9月30日,中日双方在北京举行谈判。
首先是关于货车质量问题的交锋。
日方深知,FP-148货车质量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他们避重就轻描述:如有的车轮胎炸裂,挡风玻璃炸碎,电路由于故障,铆钉震断,有的车架偶有裂纹……
果然不出我方所料,日方所讲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反复研究推敲的。毕竟质量问题与索赔金额有必然的联系。我方代表用事实给予回击:贵公司的代表都到过现场,亲自观察过,经商检和专家小组鉴定,铆钉并非震断,而是剪断的;车架出现的不仅仅是裂纹,而是裂缝、断裂!而车架断裂不能用“有的”或“偶有”,最好还是用比例数来表达,则更为科学准确……
日方怦然一震,料不到自己的对手是如此的精明,连忙改口:“请原谅,比例数字,未作准确统计。”
“贵公司对FP-148货车质量问题能否取得一致看法?”
“当然,我们对贵国实际情况考虑不够……”
“不!在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因为这批车是专门为中国生产的。至于我国的道路情况,诸位先生都已经实地察看过,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否定那种属于中国道路不佳所致的说法。”
室内烟雾弥漫,谈判气氛趋于紧张。
日方转而对这批货车的损坏程度提出异议:“不至于损坏到如此程度吧?对我们公司来说,是从未发生过的,也是不可理解的。”
我方拿出商检证书:“这里有商检公证机关的公证结论,还有商检拍摄的录像,如果……”
“不!不!不!对于商检公证机关的结论,我们是相信的,无异议,我们是说贵国能否做出适当让步。否则,我们无法对公司交代。”
对于FP-148货车的损害归属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日方一位部长不得不承认,这属于设计和制作上的质量问题所致。
初战告捷,但是我方深感更检举的较量还在后头。索赔金额的谈判才是根本性的。
我方一位代表,专长经济管理和统计,精通测算。在他的纸笺上,在大大小小的索赔项目旁,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这是技术业务谈判,不能凭大概,只能靠科学准确的计算。根据多年的经验,他不紧不慢地指出:“贵公司对每辆车支付加工费是多少?这项总额又是多少?”
对方说:“每辆车10万日元,总计为5.84亿日元。”接着,日方问:“不知贵方报价是多少?”
我方说:“每辆16万日元,此项共9.5亿日元。”
久经沙场的日方主谈淡然一笑,与助手耳语了一阵,神秘地瞥了一眼中方代表,问:“贵公司报价的依据是什么?”
我方将车辆损坏的各部件,需要如何维修加固,花费多少工时,逐一报出单价。“我们提出的这笔加工费不高。如果贵公司感到不合算,派人维修也可以。但这样一来,贵公司的耗费恐怕是这个数的好几倍。“
日方对此测算叹服了:“贵方能否再压一点?“
“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可以考虑。贵公司每辆愿意出多少?“
“12万日元。“
“13万如何?“
“行。“
这项费用日方共支付77600万日元。
中日双方争议最大的项目,是间接经济损失赔偿金,金额高达几十亿日元。
日方在谈这项损失费时,也采取逐条报出的方式。每报完一条,总要间断地停顿一下,环视一下中方代表的反应,仿佛给每一笔金额数目都要划上不留余地的句号。日方提出支付30亿日元。
我方代表琢磨着每一报价的奥秘,把那些“大概”、“大约”、“预计”等含糊不清的字眼都挑了出来,指出里面埋下的伏笔。
在此之前,我方有关人员昼夜奋战,液晶体数码不停地在电子计算机荧光屏上跳动着,显示出各种数字。在谈判桌上,我方报完每个项目和金额后,都讲明这个数字的测算依据。在那些有理有据的数字后面,打的都是惊叹号!最后,我方提出赔偿间接经济损失费70亿日元!
日方代表听了这个数字后,惊得目瞪口呆,老半天说不出话来,连连说:“差额太大,差额太大!”于是,又进行无休止的讨价还价。
“贵公司提出的索赔金额太高,若不压价,我们是有妻儿老小的……“日方代表哀求。
“贵公司生产如此低劣产品,给我国造成多么大的经济损失啊!”,继而我方又安慰道:“我们不愿为难诸位代表。如果你们做不了主,请贵方决策人来与我们谈判。”
双方各不相让,暂时休会。
即日,日方代表接通了北京通往日本S公司的电话,与公司决策人密谈了数个小时。
接着,谈判又开始了。先是一阵激烈鏖战,继而双方一语不发,谈判室内显得很沉默。
我方代表打破僵局:“如果贵公司有谈判的诚意,彼此均可适当让步。“
“我公司愿付40亿日元,这是最高突破数了。“
“我们希望贵公司最低限度必须支付60亿日元。“
这样一来,谈判又出现了新的转机。但差额毕竟是20亿日元的距离。后来双方几经周折,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中日双方最后所报金额相加除以二,即50亿日元。
除达成上述协议外,日方愿意承担下列三项责任:
一是卖到中国的全部FP-148货车为不合格产品,全部退货,更换新车;
二是新车必须重新设计试验,精工制作,经中方专家试验和考察;
如何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主要侧重两点:什么是有效沟通;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1、什么是有效沟通 提问:(1)你了解孩子吗?让家长说出10个孩子的优点.(2)什么是有效沟通?(3)有爱就是沟通吗? 误区:有条件的爱,给出各种各样的条件.陈教授举了官城春的一个孩子与家长的例子,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随手关门的好习惯,竟然拿针扎孩子的手,仅仅是因为孩子没有随手关门的习惯.这种做法太严厉过头了.应该怎么办呢?好好沟通,改进不对的地方.*家长和孩子总是话不投机?家长:作业,考试,物质上的.命令式.杨笑:把学校好的事告诉家长希望引起家长的关注孩子:学校的事,家中的事,心灵上的沟通.得到尊重.*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批评学会谴责,压力学会逃避
1.怎样进行有效沟通 尊重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天性是玩,玩中学很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女儿以好成绩考上当地高中,结果去技校学美术,她尊重孩子,如虎天翼.大学退学,理由:没有还老师,想从事纯艺术,如愿以尝进入美术院校.*了解孩子充分发挥潜能总结如何沟通的方法:以心引导:做知心朋友,放下架子,当倾听者,不要以自己的定义去判断,错误引导孩子,以行动引导孩子以身引导:童心不灭以言引导:重话轻说,空话实说,长话短说.情在先话在后.以笔引导:回味无穷 *学习的五个层次:学习意愿,学习信心,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知识
一、用心爱孩子,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1.在最短时间内记住幼儿名字
小班幼儿从小生活在亲人的庇护之下,当他独自一人进入陌生的环境,必然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老师如果能随时叫出他的名字,会使他感到安全,因为他觉得老师认识他,不再是陌生人了,孩子自然乐意与老师接触。
2.老师就是幼儿园的妈妈
有人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师爱是世界上最神圣的爱。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弱,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对他们来说,世界上最亲的人就是妈妈,离开妈妈的怀抱独自进入集体生活,三岁孩子心中充满恐惧、无助。为了让这群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也为了让每一位家长放下不安的心,在孩子刚入园时,我就告诉孩子,幼儿园是个大家庭,小一班是他们在幼儿园的新家, 三位老师就是他们在幼儿园中的妈妈,小朋友在家中有事情都会告诉家里的妈妈,那么在幼儿园中遇到事情就要告诉幼儿园里的妈妈。这样的感情交流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陌生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孩子很快和我们熟悉起来,回家后能开心地告诉家长:“幼儿园好,幼儿园里也有妈妈,明天我还上幼儿园。”
不光口头上说要做他们的妈妈, 在日常生活中更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孩子拉了、尿了,我会耐心帮他们清理干净身体,换上整洁的衣服,还会把脏衣服洗干净;孩子吐了,我体贴询问、细心观察,毫无怨言地清理掉呕吐物;孩子哭了,我抱在怀里,轻轻呵护,使他们慢慢平静心情,忘掉刚才的不愉快……
没有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 要让孩子们体会到老师就是幼儿园里的妈妈,也许有时会批评你,但都是因为爱。我们班的杨浩博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学东西特别快,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只是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不爱吃饭,进餐时爱搞小动作。有一次吃午饭,他又搞起小动作来,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当时我特别生气,但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问他在干什么,他很不好意思,没有回答我,我说:“老师知道你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你肯定又有什么新发现,所以你刚刚是在思考问题,对吗? ”他点了点头,当然,我知道这是违心的,我继续说:“等一会儿活动的时候 , 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的这个发现 ,现在你要在最短时间内把饭吃完,可以吗? ”他点了一下头,然后很认真地吃起饭来。很多时候, 我会抱着被我批评过的孩子问:“你喜欢杨老师吗?”他们回答:“喜欢。”然后我又问他:“我刚刚批评你了!你还喜欢我吗?”很多孩子会告诉我:“喜欢!因为你是为我们好! ”每当听到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都感动得想哭。班上很多孩子在课后和户外活动的时候都会跟我撒娇, 我每一次都欣然接受, 然后快乐地逗他们玩。我喜欢孩子们大老远一看到我,嘴里叫着“杨老师”,然后张开双臂扑向我的怀抱,这种幸福感妙不可言。我想,很多幼儿老师和我一样都喜欢这种感觉。
3.多给幼儿言语和行为上的鼓励
我们班的越越小朋友,在小班的时候老是挑食,每天吃饭总有她不喜欢吃的东西。我一方面耐心给她讲挑食的危害性,另一方面哄着说:“如果实在不喜欢吃,老师少盛点儿,好吗? ”这样,多次教育后,越越挑食习惯改掉了许多,吃饭速度也加快了不少。虫虫性格内向、胆小、不合群,我经常与他接近,用亲切和蔼、信任的语气与他交谈,使他增强自信心,逐渐变得活泼开朗。我总觉得只有这样一点一滴地把爱倾注在孩子身上,才对得起孩子,对得起这份工作。
二、尊重个体差异,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1.调动小调皮们参与班级工作的积极性
某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被采访时说道, 影响其一生的好习惯都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确实,幼儿园班级管理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家庭各自不同生活习惯和教养方式使班内每个孩子的性格、习惯都不尽相同。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总有一些孩子违反生活常规,需要老师不停提醒和帮助。我们发现对于孩子来说,表扬总比批评更有效,让孩子随时保持积极活动状态,就是保持良好班级氛围最好的办法。于是,我非常注重对孩子的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适时表扬强化,尤其关注几个常常“惹是生非”的孩子,让他们随时有事可做,在为班级服务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学会自我控制,遵守日常常规。如我班有个叫张恩泽的小朋友,中午总是很难入睡,经常一边打着哈欠,一边不停用手或脚拍打小床强迫自己不睡, 还影响其他小朋友入睡。用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效之后,我便请张恩泽做值日生,在小朋友铺床脱衣的时候来回巡视,帮助个别脱衣有困难的孩子,等所有孩子都睡好了,午睡室里静悄悄的,张恩泽也走累了,就轻手轻脚地回到小床,做值日生的自豪感及老师赞许的微笑, 让他在满足中自然睡着了。再如每次饭前洗手,杨浩博总是忙着跑前跑后,忘记自己也要遵守排队洗手的规则。于是,我请他做小老师监督小朋友洗手情况,在提醒小朋友要用肥皂洗手的同时,等于在强化杨浩博自己的洗手常规,解决杨浩博因“无事忙”影响其他孩子的问题。我请好动的李星佑、周晓宁帮老师一起完成课前准备,帮老师做事既让他们感觉自豪,又让他们自然安静,一举两得。
2.特殊家庭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
王佳伟是中班插班进来的新生,比较调皮和散漫,注意力不集中,不是在下面讲话,就是做小动作,一般都是邻居奶奶接送。他的父母平时忙于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关心比较少,生活上照顾得不够细致,使孩子养成一些不好习惯。但是,我发现他爱劳动,经常主动帮老师收拾玩具、擦桌子,做事比较认真。我从未因为他的调皮而忽视过他,而是在全班面前表扬他爱劳动,并请小朋友向他学习。课堂上,我经常请他回答问题,给予他及时的表扬。现在他能较好地遵守班级纪律,小朋友之间不再像以前一样打打闹闹。佳伟的妈妈说:“杨老师真好,从来没有因为我们是农村来的而嫌弃我家孩子,看到佳伟拿不动被褥,杨老师每个星期都帮我们晾晒佳伟的被褥,真是谢谢老师了! ”家长的肯定就是对我工作的认可,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做下去。
据报道,一个17岁男孩因不满母亲的教导,又无法与父母很好的沟通,将正在看电视的母亲锤杀,然后将母亲尸体藏匿,若无其事地回到学校,参加了学校的期末考试,并向其父谎称母亲离家出走。
由于父母与子女沟通出现问题,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更可悲的是,触目惊心的弑亲案也时有出现,可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现状令人深思。
沟通问题的根源与代沟的填补
沟通问题的出现大约有以下根源:
一是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可能有“理想化”的倾向。父母望子成龙,在孩子尚未出生时,就早早设计了各种“走向天才”的训练方法。但是,当孩子出生后,将所有的方案诉诸实际,往往失败多于成功。
二是父母以为自己一切教育措施都是为子女好,但并不了解子女真正需要什么,也不知道在他们付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子女不需要的。父母有了这种自以为是、独断专行的作风,便无法对自己的态度和观念做出冷静地分析和判断。另一方面,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子女有更好的物质享受,拥有自己的私人房间,只要子女喜欢的事,父母都会尽量满足,致使现代子女具有很高的自我中心倾向。
三是传媒的影响。子女花在网络和电视的时间愈来愈多,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孩子的头脑,使亲子彼此间接触的时间减少了。
一个中学男生说:“我妈是个女强人,又当爹又当妈,真不容易。但她总想知道我的秘密,又是访老师,又是访同学,活像个老侦探,我真恨不得揍她一顿I”代沟也出现了。
代沟,父母必须正确面对,承认代沟的存在并正确认识代沟,不能回避。可及时采取以下对策:(1)意见融合。双方可以寻求一种途径,将各自的意见融合成为一个新的意见,融合后的意见往往能兼顾双方的感受。(2)理解子女的要求。做父母的要学会“心理互换”,站在子女的位置,设身处地去考虑问题,满足子女的需要。(3)尊重子女的独立意向与创造精神。对子女的朝气采取欣赏的态度。(4)向子女学习。进入信息时代,子女的信息量比父母大很多。子女比父母学得快、记得快、阅读速度快。当父母虚心向子女学习时,子女会以极大的热情与耐力教你。此时,彼此间就像老朋友一样,这样代沟就消除了。
树立平等民主的科学子女观
父母对子女的伤害是无意的,甚至往往是出于“爱心”造成的。为此,父母应树立科学的子女观:
子女是人,有人的智能、情感、意志,有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子女是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人:子女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当子女能与自己的父母建立平等的亲密关系之后,他的行为言谈自然会渐渐变得高雅,他的性格也会开朗、乐观、豁达,在今后面临人生种种挑战时,也会表现得更为勇敢、自信。
1.好父母敢认错
父母犯的错误应当告诉子女,这也是对子女的教育。可以让他们知道父母不隐瞒错误,不说谎;也可以让子女从中吸取教训,少犯错误。
2.改改说话的口气
有些父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我是父母,你是孩子,孩子听父母的话是天经地义的事”,因而动辄就居高临下地对子女说话。殊不知,这是亲子之间良好沟通之大忌。做父母的应该更新观念、放下架子,与子女沟通时多些平等、民主。比如,可以问子女:“这件事这样办你觉得怎么样?”等等。一旦子女觉得父母尊重他,把他当朋友看,他就会与父母拉近距离,也把父母当朋友。如此,进行沟通也就水到渠成了。
现代子女观的核心是尊重子女,视子女为与成人平等的个体,尊重他们的生存权与发展权。要想成为成功的父母,就要尊重和维护子女的尊严,尊重子女应有的权利,尊重他们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兴趣需要。
创设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
家庭氛围对沟通的影响十分明显。家庭氛围粗略可分为民主型、正统型、放任型、冲突型、包办型等家庭,每种类型对子女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在民主型家庭中,父母子女有充分的交流机会,容易养成开朗、自信、积极的心态。
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子女成长的阶梯。在这样的环境中,子女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父母和他们的沟通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最能促进子女专心学习。
对子女不信任,是“侦探式”父母的通病。怕子女不识好歹,怕社会上布有“陷阱”,怕“坏孩子”的诱惑,父母整日忧心忡忡,时时心系孩童。但子女并不领情,为了挣脱这份强加的爱,挖空心思逃避父母。亲子关系发展到这份上,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变成了负值,而做父母的却浑然不觉。
家庭沟通环境贵在营造宽松的家庭心理氛围,在自由、平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氛围中去沟通、交流,才会有好的效果。
另外,家庭中所有成员在和子女沟通时应保持一致(包括态度、要求、方法),彼此之间必须多进行交流,和子女也要多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才能保证子女的健康成长。
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也很重要,对子女大有益处。父母和老师都必须认识到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肩负着共同的责任。
增强子女的沟通素质
减少子女对父母的依附、培养子女的独立意识是很重要的。让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在亲子互动中,体验各种情绪,有时间接纳自己的情绪,尝试自我调整以及自我激励。在子女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子女自发性的培养是很重要的。父母除了尽量满足其各种情绪需求外,可鼓励、逐渐增强他们在情绪交际上的能力。父母过度保护或过分放任都不是好办法。父母要根据子女的能力,给予适当的协助及鼓励,给子女创造成长发展的机会。
培养子女诚实,说真话。可用生动形象的事例经常向子女说清楚诚实的好处和说谎的坏处。鼓励子女正面对待所犯错误,有了错误就改正错误。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逐步形成诚实的思想和行为。
研究证明,各种体育活动都需要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不移的信心、坚韧刚毅的意志、勇敢果断的性格等心理品质作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对培养子女的健全人格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熊廷香
积极聆听 听学生讲话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在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应,后注意力不集中在对方的讲话上,打断学生的讲话等。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例子: 学生:英语对我而言太难了。老师:英语并不难学,你的问题是,第一次遇到困难你就放弃努力了,现在再试试看。这是教师与学生在沟通时不愿意先聆听,急于将学生本来自己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归结到自己马上要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上,这就导致了师生沟通的败笔
一、爱心是基础。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赏这句名言,在教育工作中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传授
二、委婉
在师生的沟通中,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感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好了。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使对方在听话时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许就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了
三、教师体态语的应用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无意识的做着体态语的沟通,而平时大部分的时间教师与学生交往接触瞬时,他们的体态语也是无意识的。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容貌秀美,声音柔和,会增强她对学生的亲和力;而身材高大,留着小平头的中青年男教师很容易让学生畏惧;一些白发苍苍的老教师也许受到学生更大的敬重。当然教师的体貌特征主要是天生的,教师博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最根本的一点还于内在的学识修养。在体态语的应用中,最常用的是眼神的运用和面部表情
善用媒体:领导干部应学会与媒体沟通
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的今天,媒介素养已成为现代化的.党政干部从政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时代的发展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媒介素养,不断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策略.当前,虽然大部分干部的媒体意识显著增强,对媒体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与媒体的沟通、联系也更加紧密,敢于也善于在媒体面前发布消息,阐明政府的立场.但是,也应该清醒看到,不少单位和部门的干部在应对媒体时还存在各种不足和问题.
作 者:王梅 作者单位:新余渝水区广播电视台 刊 名:声屏世界 英文刊名:VOICE AND SCREEN WORLD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远离孩子,实出无奈
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以来,我对“甩手掌柜”型的家长态度最为生硬。我曾指责他们自私,如果他们找“工作忙”的借口,我就用“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驳斥他们。我偏激地认为,家庭教育是世上最重要、最不能等待、最微妙的事业,不能找任何借口,根本不顾这些家长的实际困难。直到我赴荷兰学习的时候才有机会体会他们的苦衷,再翻看以前的咨询笔记,真是羞愧难当。
一位姓严的妈妈曾对我说:“因为工作和经济的原因,我的女儿出生才几个月就被送到了千里之外的奶奶家寄养。每年只有长假时,我和丈夫才能和孩子团聚两三天,平时只能靠电话维系。终于盼到女儿长到可以上幼儿园的年龄,我迫不及待地把她接了回来。但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女儿跟我们一点儿都不亲,每晚睡觉的时候总要大哭一场,闹着要找奶奶,直哭到筋疲力尽。我和丈夫被搞得心力交瘁,心酸又心痛,不知道如何开展家庭教育。”
另一位姓陈的妈妈流着泪告诉我:“我在酒店工作,非常忙,儿子出生半年的时候我把他送到姥姥家,一年只能见上几面。我担心他的成长,一是怕我父母太娇纵孩子,二是怕他们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会传给孩子。比如我父母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现在我发现孩子也不爱说话,而且满口方言;我妈妈吃饭比较快,而孩子吃饭也狼吞虎咽,很没吃相。我也跟父母说过几次,每次他们都是把这句话甩给我:‘嫌我们教育不好,你自己来啊!’我哑口无言。让孩子从小离开我,究竟是对还是错?”
一对留学英国的年轻夫妻曾对我说:“儿子不到1岁的时候,我们得到了留学的机会。机会难得,我们不忍放弃,只好把儿子留给他奶奶抚养。我们不忍心当着孩子的面离开,就在他睡觉时偷偷走了。当时,我把一个小枕头放在他身边。他醒来后发现我们不在,就成天抱着那个枕头。后来我们把孩子又接回身边,他还是成天拿着那个枕头,多脏都不肯让人拿走。这是怎么回事?孩子该不会得了什么心理疾病吧?”
这样的父母还有很多,他们的孩子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有的品行出现偏差,有的学习成绩落后,有的亲情关系淡漠,都给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我离开儿子小孔三个月时,他也出现了不好的苗头,引发了我的思考。世界上没有不愿陪伴孩子的父母,远离孩子,实出无奈,如果为了亲情关系和家庭教育把事业抛在一边,社会如何运转?家庭经济来源枯竭了怎么办?但是,家庭教育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事业,如何在事业和家庭教育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实现共赢?如何突破空间限制与孩子保持亲近?如何与妻子、父母保持高效沟通?我觉得自己应该补上这一课,也算是给那些被我无情斥责过的父母一个道歉。
高效沟通,合理补偿
在孩子小的时候,生命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和他的主要照看者(通常是母亲)形成的亲密、稳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心理学中叫作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关系不仅在童年期影响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更对成年之后的人际交往,尤其是亲密关系(如婚恋关系)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在孩子年龄尚幼的时候,尤其是在孩子3岁以前,父母最好不要和他分开。孩子主要照看者的更换不利于孩子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这种情感上的缺失是很难弥补的。所以,在把孩子送出去之前,父母一定要三思,谨慎决定。
如果非与孩子分离不可,父母要做好以下6件事,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小。
第一,降低期望,有备无患。一旦决定长时间离开孩子,父母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是自然、正常的。如果出现了问题,家长不必苛责孩子,也不必过于内疚自责。降低期望值,心理落差自然会小一些。无论孩子在不在身边,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焦虑要首先解决。同时,家长应该做一些家庭教育的功课,比如阅读关于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成长规律的书籍,上一些亲子课程,提高自己和孩子沟通的水平。
第二,不要突然离开。尽管当着孩子的面离开是很痛苦的,但不管孩子多小,父母都要当面与孩子道别,这样孩子虽然难过,但知道你要走了。如果每次都是在孩子不知道的时候离开,他会无法预期和把握,会让孩子更没有安全感。
第三,让孩子有自己的依恋物。很多孩子会有自己的依恋物,通常是一些软软的东西,比如小毯子、小被子、枕头、玩具熊等。这是很正常的,是孩子从依恋母亲到完全独立之间的过渡,对孩子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孩子没有依恋物没有关系,如果有了也不必焦虑,更不要强行夺走。当孩子有了更稳定的安全感,心智更成熟了,对依恋物的钟爱自然会减弱。
第四,远程联系,让自己留在孩子的生活中。父母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与孩子保持远程沟通。有规律的手机、电脑视频对话对维持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很重要。除了固定时间的联系,如果有一些特别情况,比如孩子得了奖,或者遇到伤心事,可以临时增加次数。这样即使是远程,父母也可以跟上孩子的成长步伐,而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持续的关怀。另外,在孩子的房间,放置父母的照片,父母和孩子的合影,经常为孩子播放一些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视频,有助于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在自己生活中的存在。
第五,拥有高质量的相处时间。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游戏时最快乐,也是成长的最佳时机。陪伴孩子玩,不是要让孩子一定按照某种方式玩,实现某种教育目的,而是享受当下的一刻。父母可以做孩子的玩伴,按照他需要的方式和他配合,可以边玩边和他谈论他正在做的事情,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关注他。如果每次见面都能关掉手机,专注地花40分钟陪孩子玩,你对孩子的性格、能力、内心世界的了解会大大丰富,这是亲子之间的理解良机,也是培养感情最好的方式。此外,还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需要丰富对孩子爱的表达。其中不可缺少的是身体的接触。用语言、非语言的方式对孩子表达你的爱,可以让相处时间的质量更高。
nlc202309011736
第六,不要过度补偿。不能和孩子每天相处,家长往往会有内疚感,会通过给孩子买很多东西,或者放松对孩子的管教来进行补偿。在我们探望孩子,或者孩子刚刚回到我们身边的时候,由于没有稳定的关系,可以适当地对孩子宽松一些。但在重要的原则问题上,还是要按照正常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要过度补偿。过度补偿其实只是父母为了减轻自己的内疚感,对孩子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隔代亲情,应当尊重
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往往成为孩子的主要照看者。在心理意义上,照看孩子的祖辈是孩子的“代理妈妈”,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可以和“代理妈妈”维持稳定的亲密关系,这种稳定的感情会迁移到亲生父母的关系中。但是,祖辈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与父母有差异,在抚养孙辈的过程中难免与父辈出现摩擦,此时,父辈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对孩子构成较大的伤害。我在荷兰学习期间,儿子随我父母生活。我父母已经60多岁,都是退休的高级知识分子,只知道逼孙子读书识字。或许是对孙子的成长太尽心了吧,他们经常在电话里跟我吵架,骂我惯孩子。对此,我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在反省的基础上改变自己。
第一,沟通正式化。我把平时发现的问题积攒起来,找时间专门与父母电话沟通,而不是即时反对。这样能减少自己平时的焦虑,也减少与父母的小摩擦。
第二,沟通时不带情绪。当我们带着情绪表达时,我们对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容易被他们从情感上解释为对他们的指责和怀疑,这就是他们容易生气的原因。因此,在与父母沟通时,一定要先做好情感的铺垫,对他们的帮忙表达感谢和认可。有了情感的交流,再把想提的意见说出来,相信他们更容易接受。
第三,尊重父母有不同意见的权利。持有不同意见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与父母意见不一时,我们要想一想,我们是否有些太自以为是了?如果不是原则问题,我们对不同的解决方案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毕竟父母与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孩子好。我们有我们的结论和推理过程,父母也有,不能预设我是对的,他们是错的,或者不科学、不卫生、不先进的,等等。
第四,胸怀要宽广。仔细想一想,我们与父母的冲突,根源是怕耽误孩子,这是一种教育焦虑,所以会反应过度。孩子的成长是逐步社会化的过程,他会逐渐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受到各种不同的对待,在家庭这个小社会中他受到父母、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不同的要求和对待,对于孩子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父辈与祖辈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孙辈的情感质量和人际交往能力,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努力搞好与父母的关系,本身就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值得我们花些心思和耐心,给孩子做好示范。
【编辑:陈彤】
【学会与孩子沟通】推荐阅读:
从小教育孩子学会孝敬05-30
教孩子学会聆听的06-27
如何教孩子学会接纳11-16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心情07-01
儿童心理——要学会经营孩子07-02
学会与父母沟通06-06
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案)09-17
用心灵与孩子沟通论文10-02
学会沟通德育活动课 教学设计10-06
与孩子成长 论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