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物气节的优秀作文(精选19篇)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气节。失去气节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失去气节的人,往往被人们痛斥为“软骨头”和“汉奸”、“卖国贼”。气节是一个灵魂的外在表现。许多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就是为保持自己冰雪般的节操。古有不食周粟,饿死首阳的伯夷;有啮雪吞毡、牧羊北海的苏武;有文天祥列举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等人。他们表现出的“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都永垂青史,成为后世的楷模。更有无数平民百姓,深知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渴不饮盗泉水,饿不吃嗟来食。这与那些奴颜卑膝、卖国求荣的叛徒相比,真是判若云泥!
古人的气节深深感染了近、现代的人们。革命先烈面对高官厚禄毫不动摇、慨然赴死,因为他们懂得气节比生命更宝贵。普法战争期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退还了柏林大学寄来的学位证书,因为他知道“科学虽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抗日战争期间,京剧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因为他明白,浩然正气比什么都重要,生死又安足论!前两年珠海经济特区的韩国女老板命令中国员工向她下跪时,不是也有几位热血青年昂首而立吗?有人想不就是一个“屈膝”的`动作吗?值得因为不下跪而丢了饭碗吗!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面子”问题。在这几位热血青年身上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男儿膝下有黄金”,轻易下跪,就会在瞬间失去了自尊,失去了人格,失去了气节,失去了灵魂。这就好像蚌失去了最宝贵的珍珠一样。“取义成仁”体现了气节。“蓄须明志”和“决不下跪”也一样体现了气节。
人们常说“时穷节乃现”。“时穷”时一个人能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往往是他平日思想锤炼的必然体现。其实,“时穷”乃是一种条件,它强调的是平日的思想基础。这是十分重要的。孟子说:“养吾浩然之气”。平时能够刚直处事者,往往都能“清操厉冰雪”。气节是最宝贵的,我们不仅要保持它,还要培养它,小事做起,艰苦中磨炼。保养好蚌壳中那颗宝贵的珍珠!
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朝闻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气节的源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归纳的是气节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却是壮游时”,抽象的是气节的升华。经过世代培育、弘扬、传承的气节和信念,是数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和脊梁。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一生仕途坎坷,到了不惑之年才出任彭泽县令。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差役告诉陶渊明要穿戴整齐、恭恭敬敬迎接。陶渊明怒道:“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说完便辞官归隐,总共上任不到八十天。
陶渊明不愿因名利而向别人低声下气、阿谀奉迎,这种淡泊名利却使他名垂青史,流芳千古。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缺少像陶渊明这样的人呢?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俗话说:“钱财乃是身外之物。”那么名利难道不是这样的么?名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倒不如像平常人一样释怀名利,过着安闲的生活来得自在。陶渊明虽然辞官归隐,从此断绝了自己飞黄腾达的仕途,可是他却归隐田园,创作了不少万古流芳的诗句,“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表明了他安逸自得的生活乐趣。他也因此成为了一代田园著名诗人,受后人敬仰。其实,放弃了名利而选择了淡泊的生活态度,往往也会得到意外的惊喜。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选择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早就看厌了充满名利的社会,大人之间的事情,虽然孩子们并不完全懂得。可谁又能说不会对我们造成负面的影响呢?试问:如果所有的孩子都看着父母在“收礼”、“送礼”中长大,那么又怎能期望他们长大后做个正直的人呢?因此,我们何尝不妄想着社会中没有名利,没有上级与下属的关系,断绝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恶习?真正的拥有自己,就不用顾虑说的话是否对上级的“贵耳”,也不必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否干扰上级的“贵眼”……这才是真正的自己、自己内心的言语、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从放弃名利的那一刻,也就同时彻底地把自己从阿谀奉承的恶习中松释了出来,生活自当会合自己的意愿,摘下了伪装的面具,迎接生活的也便只是盎然的情趣了。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选择自尊与自爱的表现。如果“为五斗米折腰”,那么就是对别人以“卑躬屈膝,点头称是”的贬低自己的行为。相反的,选择了“不为五斗米折腰”,在无形中同时选择了自尊与自在,在人格上不再会低人一等。虽然俗话说“人在屋檐下,谁能不低头”可我认为这里指的应该是对待“上级”的态度,而不是指对自己精神的贬低,并非要在上级面前表现得“卑躬屈膝”不可。常言道:“男儿膝下有黄金。”膝虽不能跪,难道就能容得贬低自己的精神么?
一、以形传神写肖像
肖像主要指人的容貌、神情、姿态、衣饰等方面。形神兼备的肖像刻画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 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人心不同, 各如其面。”肖像刻画要以形写神, 形神俱似, 不可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有的同学平时不太留心观察他人, 提笔作文时, 就全是些陈词滥腔儿, 美人都是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之貌, 都是瓜子脸儿, 柳叶儿眉;写坏人则离不开尖嘴猴腮, 贼眉鼠眼, 满脸横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要把人物写活, 写真, 须写出人物有别于他人的个性来。
基本的肖像描写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 (2) 从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写。 (3) 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特点。如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在贾母面前, 在尤氏面前, 在丫环下人面前, 可以说把一个恶毒、伪善、欺下瞒上的变脸行家刻画得淋漓尽致。 (4) 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的同一特点。如《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从初次登场到魂归西天, 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多次描写他羽扇纶巾、仪表从容、谈笑风生的丰采,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 (5) 工笔细描。如“他穿的衣服, 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 一件绣花的官衫大褂, 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 长长的领扣松散着, 露着颈上的肉。他的衣服很舒展地贴在身上, 整洁, 没有一丝尘垢。他有些胖, 背微微地佝偻, 他的半白的头发很滋润地分梳到后面, 还保持着昔日的丰采。在阳光下, 他的脸呈着银灰色——” (曹禺《雷雨》) 。
二、人物神态决定性格
神态描写的要求:抓住人物的特点, 选择与文章中心一致的特征有重点地描写, 还要注意顺序。如课文《全神贯注》中罗丹工作时神态的丰富变化。
三、人物语言显人物精神
文学语言本来包括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 本文谈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 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
人物的语言, 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说“言为心声”, 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 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 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 常说的“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即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超技法的赞誉, 也正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文化教养等。
一般分:独白、对话、商谈等形式。独白也可以当做心理描写。
在语言描写中, 有三种引用的形式, 不可总是“某某说”、“某某说”地一说到底。如:
A.小战士批评似的说:“这可不行, 这样毒的太阳, 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B.“这可不行, ”小战士批评似的说, “这样毒的太阳, 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C.“这可不行, 这样毒的太阳, 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小战士批评似的说。
四、行为描写方法
1. 具体描写人物的连贯动作。
如《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 双手抡起哨棒, 尽平生气力, 只一棒, 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 簌簌地, 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 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 正打在枯树上, 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 只拿一半在手里。”
2. 在矛盾冲突中写行为。
老舍先生说:“说一个人勇敢, 须在放炸弹时试试他。”写武松勇猛无比, 就得让他过景阳冈, 遇上猛虎。否则, 写他如何遇上一只恶狼, 也难写武松神威。
五、结合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例:坐在一旁的弟弟仰着头, 睁大了眼睛望着天空, 好像这样做, 会把天空中的一切, 都看得更清楚一些。他一边看, 一边用手指点着, 轻声地数着星星。弟弟在幼儿园刚学数数。小红姐姐问弟弟:“小琦, 你数数你的手指头和脚豆儿一共有多少个?”弟弟听了, 自信地用右手指着左手数:“一、二、三、四、五。”接着又用左手指着右手数:“六、七、八、九、十。”然后, 他低下头, 一边用手点着从凉鞋里露出来的脚豆儿, 一边数着。在一旁看着的人, 见他这副天真的样子, 都不禁偷偷地笑了起来。……
另外, 现实生活中, 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 也能恰当地表现人物性格, 我们要注意摄取人物的细小动作。如《我的老师》中蔡老师“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我用石板一迎, 教鞭轻轻敲在石板上”的细节描写, 极富情趣地表现了蔡老师假怒实热的品性。
关键词:常见形式;人物语言;对话描写
这里介绍几种人物对话描写的常见形式:
一、说话人在前,语言在后
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形式。例如“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拜师》)。这种形式的对话,“说”字后面用冒号。
二、语言在前,说话人在后
这种形式的人物对话描写有加强语言效果的作用。例如“‘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幸福是什么》)。这种形式的对话,“说”字后面用句号。
三、把一次说的话,分成前后两部分来写,中间交代说话人
这种对话,语言跳跃感强,富有波澜。例如“‘别的事?什么别的事!’彭总电闪雷鸣般发作了,‘还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在炮兵阵地上》)。这种形式的对话,“说”字后面用逗号。
四、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
这种对话,语言具有连续性,现场感强。例如: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对极了!你看见它往哪去了?”(《找骆驼》)
这种形式的对话,只限于文中有两个人物,而且人物说话时前文要有交代。
五、为了强调语言表现力,说话时配以动作、神情和语气,使人读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例如:(《爱迪生救妈妈》)
综上所述,作文时适当地使用人物对话描写,文章就会声情并茂,引人入胜。你不妨一试。
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
爸爸一见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你瞧!”
爸爸,我已经长大了,我知道你的苦衷,我不会怪你的。但是,你要知道,在你走了的同时,有些东西,也一并走了。也许我们之间的关系,真的无法修复了吧,但愿,你能为了弟弟,做一个好爸爸,做一个好丈夫。
看着湖南台热播的《爸爸去哪儿》,我偶尔有时候会伤感,如果,我也能有一个那样的好爸爸,如果,我可以和他在一起,那该多好啊!哪怕他没有钱,哪怕他不聪明,也没有关系。但随即,就被自己否认了,我怎么可能呢?我已经很幸福了,我有两个爸爸,两个妈妈,我多幸福啊!
记得有一回,爸爸买了四大串葡萄回家。他一进门,马上就把葡萄洗干净。葡萄摆了满满一盘。他看着晶莹剔透的葡萄,自言自语地说:“这葡萄真诱人啊!我口水都快流下来了。”于是,他就拿起一串葡萄,坐了下来,开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只见他先把葡萄皮慢慢地撕开,然后用力一吸,葡萄肉就整个滑进了他的嘴里。爸爸一边吃一边说:“优优,这葡萄真甜啊!你快来吃吧。”他嘴上这么说,可吃葡萄的速度一点儿都没有放慢。不一会儿盘子里的两串葡萄,就剩下葡萄皮了。
我看着快要被爸爸“消灭”完的葡萄,着急地说:“爸爸,你给我留点葡萄吧,我可是一颗都还没吃呢!”爸爸听了,不好意思地说;“哎,这葡萄实在太美味了。我一吃起来就刹不车了。”说着,他又开始吃第三串葡萄。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1我有一个好兄弟,记得第一次遇到他是我们在新组篮球校队时。
那一次我们都到了,就还差一个人,那时就听到一个声音“嘿,我来迟了!”我们转身一看,引入眼帘的是一张痞痞的笑脸,给人带来一种放荡不羁的感觉。两道浓密的眉毛泛起小小的涟漪,仿佛从刚才到现在他的脸上一直都带着丝丝笑意,眉毛弯弯的,像是夜空里皎洁的上弦月。眉毛下是一对清澈透明的带浅咖啡色的眸子,仔细一看,那两只漂亮的眸子带着一些孩子气。光洁无瑕的皮肤衬托着薄厚适中的红唇,俊美突出的五官,把人的眼球完全吸引住了。完美的脸型,穿着球服显得特别的阳光帅气。
他是个很善良的人,有一次我们队里的队员受了伤,那段时间,总是看到他无微不至的照顾那个同学的,每天都会送他回家,并且会笑着鼓舞受伤的那个同学,帮他按摩。他总是很体贴我们篮球队里的队员,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他。
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2爸爸长得瘦瘦的,中等个,长着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留着小平头,高挺的鼻子显得更有精神。棱廓分明的嘴唇上长满了像钢针似的胡子。
爸爸的知识可多了,经常给我讲许多神奇有趣的科学小故事,想出许多方法来锻炼我。
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3我的妈妈虽然长得不是很漂亮,但她是一位非常慈爱的妈妈。
我的妈妈对我是很严厉的,可以说是严中有爱吧。有一次考试考的不是很理想。她也没有生气,而是拿着我的卷子和我去分析那些错了的题目,耐心的给我讲解错题。妈妈还和我说只要知道错题错在哪里,能够会去改,会去做,记住就好了,下次再碰到这种题目会做了,这就说明是真的会了,还说了些鼓励我的话,要我不要灰心,以后加油就是了。我听了妈妈对我说的这些话,心里暖暖的。我下决心一定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了我妈对我的希望。
我的妈妈真好,我爱我的好妈妈。
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4他远看其实就是一团圆的,近看也是由一个个圆组成的,但确实是梨状的,顶着一个洋葱头,最顶端那地是高峰,是由一撮撮向顶端靠拢的头发组成的。
向下看是黝黑透红得皮肤了,那张脸正中是鼻子,没啥特色,望去也就是人群中不显眼得那种了,但是却不起眼地把他的五官连接地那么幽默。
再向上点看吧,是对眼睛,眨时最富特色,总是在闭眼时把周围得肌肉都往那儿挤那么一挤才罢休睁开眼。这或许是他的眨眼习惯,也许是大家都那么眨,只是他得肉多以至于现象更明显罢了。
再瞅那嘴,肉感丰富,嘟起来比鼻子还长。隆重登场的是下巴和脸,一层层脂肪得堆积形成了现在的双下巴,肥嘟嘟的,走路时都一跳一弹的脸,说也奇怪,那脂肪奇乎地都往下沉,形成梨状,实属可爱。作文
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5妈妈的眉毛跟爸爸的不一样,是因为妈妈的眉毛很淡,好像在排队。
妈妈的眼睛是圆形的,有眼里有个小豆豆。妈妈的眼睛像葡萄,有像球、桂圆。妈妈笑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真好看。
妈妈的鼻梁不高,鼻孔很大。鼻梁上背着一幅漂亮的小眼镜。
妈妈的嘴巴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
妈妈的手很胖,身子也很胖,脚也很胖。
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6我的奶奶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头上布满了银发,抬头纹和眼角纹都很重。她平时总穿着一件蓝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
奶奶的头发是自然卷曲的,看上去中真美;慈祥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说起话来又清脆又好听。
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7我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他中等的个子,长着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
我的妈妈可疼我了!记得我五岁那年发烧,在住院的十多天里,我的妈妈总是帮我打饭,喂我喝水。晚上经常坐起来给我翻身。她还经常扶摸着我的头,关心地说:“你是一个坚强的孩子,你一定要挺住。”她还给我讲故事,让我分散精力,减轻痛苦。每当这时候我总会流出一行热泪。
我的妈妈很勤劳。每天天还没有亮就起来为我和爸爸煮早餐。几乎所有的家务都是她做的。除了上班以外都可以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我的妈妈不但勤劳而且很关心我的学习。他经常帮我检查作业,有错的时候很耐心地讲给我提听。
我的妈妈每一天都在为我们的事而操劳。
母爱是纯洁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只知道给予而不企求回报的。母亲像春天的暖风,吹拂你的.心。
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8我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龙的化身,我今年九岁了,在新埭小学读三年级。
我嘛!长着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两条弯弯的眉毛像月牙儿;我喜欢笑,一笑起来有酒窝,露出了两排洁白如雪的牙齿;我的头发乌黑发亮;圆嘟嘟的脸蛋上白里透红,高挑的身材不胖也不瘦……
如果别人问我:“你五官里最不喜欢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说:“鼻子。”为什么呢?因为我的鼻子不够坚挺。
瞧!这就是我的外貌,一个优点多缺点少的我,小朋友,你们猜猜看我是谁?我就是那个爱说爱笑活泼可爱的徐星月。
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9我的妈妈着一头黄发,中间依稀可见斑白的头发,那是为我操劳而至的。苍老的额头多了许多深深的皱纹,一个灵巧的嘴的时刻“唠叨”我,还有那小巧的手每天为我洗衣服,显得粗糙不堪。
妈妈不算胖,但总是以减肥的借口把好吃的让给我吃。人们常说吃鱼聪明,所以妈妈每个星期都会给我买鱼吃,而且给我做最爱吃的蒸鱼。每次等我吃完一半,妈妈才坐下来吃饭,爸爸喝了一碗汤。妈妈看到鱼的这一面吃完了,于是把鱼翻了过来。我瞅准了鱼肚子,弄下一大块肉放到嘴里,用嘴吧唧吧唧,真香。爸爸吃了一点鱼尾,而妈妈只弄了一块土豆放到嘴里,满意的说了声:“太好吃了!”我看到妈妈只吃了一块土豆,于是让她吃鱼,可妈妈说:“我吃过了,你们吃吧,你看我胖的,还得减肥呢!”
在我的印象中,这句话不下千遍,一开始我真的以为妈妈想减肥而且吃过了,可后来我才知道妈妈是为了让我吃好的,妈妈您为了我而消瘦,为了我而操劳,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
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10我爱我的妈妈,妈妈也很爱我,妈妈对我的学习要求很严格,她非常关心我的学习,经常耐心的给我辅导功课,有时还会给我留一些课外作业。尤其是英语,总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教,我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都渗透着妈妈的心血,妈妈对我的付出太大了。妈妈希望我快些长大,希望我在学习上有很大的进步,希望我门门功课都取得好成绩。虽然,妈妈有时也会着急,甚至会发脾气。我知道,妈妈是为我好,我懂得妈妈的心,妈妈是恨铁不成钢啊!
妈妈,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妈妈的期望,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争取在期末每门功课都取得好的成绩。
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11开学的第一节课,班主任潘老师走进教室时,他的身后跟着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姑娘。只见她穿着合身的衣服,梳着小辫,粗眉大眼,看上去并没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是她老用手指抠着下嘴唇。红着脸,不说话。潘老师指着她说:“这是新转来的江健同学,她刚来,希望大家在各方面能互相帮助。”
说着,指了指我旁边的位子,叫那小姑娘坐。我一看呆住了,什么?一个陌生的女同学坐在我旁边,这,这…… 我实在不痛快。下课了,同学们各自出去活动,只有江健不安地坐在位子上翻着书,有几位热心的女同学主动来邀请她去玩,江健红着脸,很不自然地拒绝了。过了几天,她和我们熟悉了。每当课间她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游戏时,脸上总是绽开了愉快的笑容。
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12他年纪约摸三十五六岁了,鬓角的头发略微秃进去一些,眉毛浓黑而整齐,一双眼睛闪闪有神采。
他看人时,十分注意;微笑时,露出一口整齐微白的牙齿;手指粗大,指甲缝里夹着黑泥巴,穿一件旧青布棉袄,腰上束条蓝布围裙。
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13我已经换了六个同桌了,现在我的同桌是x,他长着一个小小的鼻子,两只小小的眼睛,大大的耳朵,总是笑,老师说马长了一副笑脸,的确是呀,下面请听我给你们慢慢道来。
有一次,我骂他了一句,你有病呀。没想到他竟然呵呵的笑了起来,嘴里还反复念叨着;你有病呀这句话。老师看见了,让x上前面站着去,没想到都站在前面了还笑。还有一次上补习班,x上完厕所,觉得地上滑滑的,挺好玩的,就滑起了跐溜,磅的一声撞到了门上,结果门又反弹了回来,把鼻子撞塌了,还在嘻嘻地笑。
还有一次,他过马路的时候,看到地上有一个泥坑,扑的一声跳了下去,崩了一身泥,还嘻嘻地笑。上课的时候,他总是嘻嘻的笑,我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所以我强忍着笑,不过x的笑声越来越大,把我也给逗笑了,随后全班也跟着笑了。哎,这个死x。真希望快一点和他换桌呀。
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14我的妈妈高高的瘦瘦的,丹凤眼,柳叶眉,戴着一副红框眼镜,烫着短发,非常精神。她很温柔、善良,性格开朗。
妈妈会做很多好吃的东西:饼干、曲奇、披萨、蛋糕,她能把饼干做成小猫、小狗、兔子等卡通的造型,我最喜欢吃了,咬一口酥酥的、香香的、奶味很足,里面还放着葡萄干呢!
妈妈在学习上对我要求很严。记得有段时间,我对竟然的“竟”和竞走的“竞”这两个字老是搞混,反复错。妈妈知道后,就先和我一起查词典,弄清楚这两个字的意思,再去组词,相互区分。我现在终于明白了,竟然的“竟”比竞走的“竞”里面多一条横,是完毕、终了的意思,“竞”是比赛、竞争的意思。我明白以后,再也没有出错过。
这就是我的妈妈,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学习上对我严格的好妈妈。我爱我的妈妈!
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15我认为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她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还有点卷。妈妈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妈妈的嘴唇像樱桃般粉红,显得特别可爱。让我很感动的是,当经理的妈妈因为我上小学,放在午托班又不放心,辞掉了工作在家照顾我。
无论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想不出来,妈妈便是我的救星。她会耐心地告诉我怎样去做。总之,妈妈总会在我需要帮助时出现。
妈妈对我的学习很严格,但我很感谢妈妈,因为严格是让我做得更好!
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很关心我,她为我付出了多少,我数不清。
大家都读过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大凡犯人受审画押, 都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和举动, 但阿Q画押却是独一无二:“他使劲平生的力气画圆圈, 但生怕被人笑话, 立志要画的圆圆的。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 并且不听话, 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 画成瓜子模样了。”这一细节的刻画, 使一个麻木、无知以及满脑子精神胜利法的阿Q的形象跃然纸上, 一个活脱脱的市井小混混出现在读者眼前。鲁迅先生对阿Q画押这一细节描写真可谓入木三分。
有了生动的细节, 才能使形象更生动。如何写出生动的细节?
首先, 得留意身边的事物, 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了丰富的生活, 才能写出生动的细节。其次, 避免千篇一律。如写一位姑娘的肖像总是:圆圆的脸蛋就像一个大红苹果, 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 一笑一对酒窝……这样的公式化的肖像让人一看就觉得反感, 谈不上形象逼真。
第三, 避免绝对化。坚强的人一味的坚强, 懦弱的一味懦弱。褒扬的总是绝对的好。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艺术作品要写的完美, 它就要明确地把人物多样的变化写出来, 同一个人, 有时是恶棍, 有时是天使, 有时聪明, 有时愚呆, 有时坚强有力, 有时十分脆弱。”要写出人物的个性, 就要注意避免孤立地去写人。要表现出人物的多面性。
第四, 要注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些细节描写。因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环境中, 人物个性的形成与其社会、家庭环境以及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第五, 人物个性的表现也有赖于具体的典型事件, 因而通过典型事件来写人, 才有可能表现出人物的独特个性。如《项链》中通过老葛朗台抢女儿梳妆匣的事件,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了葛朗台贪婪、残忍、守财奴的个性特征。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既要对人物本身进行刻画, 又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细节来描述, 这样, 才能使笔下的人物活生生地站在读者面前。
细节描写的几个注意点:
1.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可信。细节不能闭门造车凭空编造。要靠细心的观察获取, 你的描写必须符合生活常理, 只有这样的细节才生动, 有真实感, 有说服力。
2.细节要有代表性。细节描写贵在传神。生活中的细节到处都是, 但我们在作细节描写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细节, “要从一百个细节中选择一个细节”, 这样才有代表性, 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细节描写必须细致入微。同学们在作细节描写时, 切记要选取那些小而具体的细微动作、神情和物件、景色等, 进行细枝末节的具体生动描写, 要像画家画工笔画那样精雕细刻, 一笔笔细致勾勒。
《韩非子·显学》中说:“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这里的“参验”就是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表明作文是文字化的生活,如果学生对生活、生命和生存没有自己独到的经历与感受,就很难写出具有生动曲折、感受独特的文章来。那么如何在作文指导课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内心体验呢?张萍老师的“举手投足间,个性魅力现——人物动作描写””的写作指导课给我们做了较好的示范。
一、角度:教学活动设计要明确指向学生的自我体验
写作行为的发生,是将“外在的生活”转换为学生心中“内在的生活”,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作者的主观体验和心理感受、思维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赏析经典,感知特色——探究材料,归纳方法——设置情境,运用方法”的三步分解式教学活动。
张老师首先用“哑女卖刀”的故事激趣导入,接着通过赏析经典范例初步感知体验,了解动作描写对凸显人物个性的作用,然后探究材料,让学生发现并体验作者的写作技法,最后学以致用,设置情境,运用方法进行写作。张老师设计了“你们一家三口吃饭的动作一样吗?”“同学聚餐的时候,环境比较随意轻松,你会怎么吃?”“一大早没吃饭就来学校了,肚子饿得咕咕叫,好不容易等到放学回家了,你又会怎么吃饭?”等这样的问题,相继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下面的探究写作方法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两种体验,一是属于对于写作话题所涉及的生活的唤醒式体验,二是属于写作此类文章所需要的写作知识、方法、表达技巧的明示性或探究性体验。无论哪种体验,最终都要落在学生的自我体验上。
二、深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体验
写作教学中的体验,仅仅是“粗略地感觉到”是不够的,而要有一定的深度。写作内容其实是生活经验的发酵、长大或变形,要对作者的心理造成足够的震撼才行。
在上述案例中,张老师精选了《背影》《故乡》《走一步,再走一步》《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阿长与〈山海经〉》和《药》等几个文质兼美的片断,分别设计了三个自主探究活动,从动作的细化分解、动词的选择、修辞的运用等三方面引导学生悟出动作描写的技巧。
三个活动设计循序渐进,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课堂展示有机结合,环环相扣,学生在辨析中品味,在品味中感悟,在感悟中形成共鸣,从而激发起积淀在心底的生活积累,对动作描写的技巧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然后又运用吃饭众生相的图片、刘翔夺冠的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来引导学生感受动作描写的妙处。
这些文本体验、自我体验以及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体验,因其不断地激发、碰撞,会形成一个“体验场”,使大家的经验彼此激发并共同分享。
三、态度:体验活动要促进学生人格个性的和谐发展
张老师精心设计了“赏”、“悟”、“练”三个活动板块,力求让学生在品读中赏,在辨析中悟,在情境中练,层层深入,步步分解,由易到难。让作文指导不再是笼统而空泛的说教,而是变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生个性体验的过程,课堂因学生个性体验的差异而显得精彩纷呈。
德国哲学家加达默尔说:“生命体验在所有个体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写作作为生命存在的一种独特方式,我们理应用手中的笔,来勾描多彩的人生,用敏锐的眼光来洞悉现实世界,用灵动的文字来表达生命的体验。
目前学生作文千文一面、毫无生机的写作局面,既与学生自身个性化写作习惯的缺失和个性感受与思考能力低下有关,也与教师对学生的限制和捆绑过多有关。要克服以上弊端,教师则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学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个性化写作,从而促进学生人格个性的和谐发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迎来了一个清明节。今年我在大伯家过清明,因为我想去看看已经过世5年的爷爷。一想起爷爷,我心中便充满自责……
记得他老人家在世时,我曾做过不少伤害爷爷的事。一回想起来,真的感到好对不起爷爷。其中有件事是:“芊芊,吃饭咯!”爷爷兴奋地拿着午饭来给我吃。“我不要吃!”我皱着眉说。“乖,要好好吃饭才能长大,”爷爷讨好我说。“不要就不要!”我有点儿反感地说,还躲到了桌子底下。“芊芊乖,要不就吃一点。”爷爷又说。“我不要!我不要!”我疯了似的舞动着手脚。“啪!”不知哪儿传来的声音。我一睁眼,顿时懵了。原来我打了爷爷一巴掌。“爷……爷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我连忙解释说。“没关系,爷爷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来,咱们吃饭。”“嗯……”就这X而引起的。
那年我7岁,弟弟5岁。我和弟弟俩人在草席上玩着爸妈买来的玩具。我正玩玩具枪来了劲头,弟弟见了便扯着我的衣服叫我给他玩。我才不呢!于是弟弟就上前来抢我的玩具枪,我也不甘示弱,“英勇”地跟他“打斗”了起来。这时,爷爷走了进来,连忙阻止了我们俩。还问我怎么回事,我如实地交待了。爷爷听后,便怪我说:“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弟弟嘛,怎么可以和弟弟抢东西呢?”我奇怪的看着爷爷,心里气愤极了“要怪,就怪他,是他先跟我抢的。哼!”于是我便忿忿地跑回了房间哭了起来。自此以后,我便不常去爷爷家,对爷爷也是爱理不理的。爷爷呢?见我如此,也是唉声叹气地度过他最后的岁月。直到爷爷去世时,我也没有怎么哭。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事了。细细回想起以前的事,觉得自己真是太令爷爷失望了,想到爷爷的好。爷爷的和蔼可亲,真感觉自己实在是太不孝敬了。便失声痛哭了起来。 “爷爷,对不起,我以前常常惹您生气,可您却不跟我计较,顺着我,宠着我,我……我分别了5年的爷爷,您可知道您孙女此刻的心情……”我跪在爷爷的坟前,又不禁失声痛哭了起来。
我:妈妈,您小时侯都吃什么?
妈:我们那时没有你们现在吃得好,都是吃你外婆在食堂蒸的饭。菜呢?不是拌豆腐,就是蒸茄子,里面一点油都没有,那菜太难吃了。我又挑食,所以每天都是茶泡饭,再加上你外婆自己做的泡菜。
我:那你们那时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
妈:我们家过年的时候才煮一些肉,可就几块。来客人也买点羊肉,我们只能喝上几口汤,那是最好吃的`了。你婆太太早上喜欢吃豆腐脑,她年纪大了,不方便,我们早上去帮她买豆腐脑,我们还偷吃了几次,还好没有被发现。
这里且不去说林冲、武松、李逵这些重要人物,就是在作品中一闪而过的次要角色,作者也总是苦心经营,选准时机去加以描写。如对阎婆惜的描写,作者不在宋江迎娶时表现她,也不在她与张三偷情时刻画她,这些地方,只用一两句轻轻带过,以明其来龙去脉。而在宋江风闻到她与张三有情,长时间不上门后,突然被阎婆惜纠缠着拉到家里,与她重新见面时展开描写。这时,作者不惜笔墨,精绘细描,先写阎婆惜误认宋江是张三时,娇嗔细骂,急迫难耐的声气;次写她与宋江对坐时,故作正经,暗思姘头的心理;再写她撤掉杯盘后的和衣假睡,哼哼冷笑的情态;末了写她拿到招文袋后对宋江绝情绝义,撒泼敲诈的凶相。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被损害被扭曲了的妇女的性格,就这样生动逼真地展现了出来。阎婆惜这样一个为宋江作铺垫的过场人物,作者在人物活动的节骨眼上浓笔挥洒,使得她成为一个充满生气的完整的艺术形象。
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虽然多少带着性格的标志,但不能说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言语,都能充分表现他的性格。况且,艺术的篇幅有限,它不可能有言必录,有行必写,在最佳时机在情节发展的关键泼墨,使人物形象令人挥之不去,记忆尤深,进而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这里可以再看一看刘鹗《明湖居听书》一文中对白妞的描写。明湖居是一个大戏园子,到这里听白妞说书的人特别多,兴致特别高,本来说书要到下午一点才开始,可有人连早饭也未来得及吃就赶来了,老残十点钟到,竟无落脚之地,只好花钱弄凳坐在人缝里。台上冷冷清清,台下嘁嘁喳喳,只等白妞出场。但是作者先写琴师出场,突出他轮指弹奏的高超技艺,照理有琴师的衬托,白妞该出场了,作者偏偏“有负众望”,不使白妞,先推黑妞,而且极写黑妞的技术超群,这时听众的欲望、情致所产生的矛盾从心理达到顶峰时,人们千呼万唤而姗姗来迟的白妞才闪亮登场。如果作者不是层层铺垫,不以环境的描写和琴师、黑妞的高超技艺作衬托,一开始就把白妞推上舞台,那白妞的超群技艺就很难在读者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如此将人物的描写设置在关键处,读者的兴奋情绪也随之高昂,情感享受也愈强烈,描写的对象也显出了完美的艺术效果。
可见,选择人物描写的适当时机,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主题,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何谓“适当时机”?一般说来,就是人物之间各种关系处于最紧密或紧张的阶段,就是与人物本身的利益休戚相关或与人物本身的命运生死相联的重要时刻。因为在这个阶段和时刻,往往是各种矛盾——外部的和内部的——由和谐到分裂再到新的和谐,或由平静到冲突再到新的平静的时机,也即旧的矛盾解体新的矛盾产生的时机,在这样的时机不仅矛盾各方都要积极准备自己的力量,而且还要充分显示自己的力量,与对方进行较量和抗争,以期达到预定的目标。所以,这时矛盾的各方将得到最充分最真实的显露,就人物而言,在这个时机描写,最能积极地展示他的思想、意愿、欲望、行为气质,也即最能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性格,起到以一当十的重要作用。
选入中学课本的朱自清散文《背影》就是如此。父亲的背影并没有一开始呈现在读者眼前,先交代父子分别时的家庭状况,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变卖典质还旧债,又借新债办丧事,在这祸不单行的日子里,父亲出外谋事,儿子离家读书,真是一次悲伤的离别!至此,父亲的背影没有亮相,只是为写背影渲染了悲凉哀愁的气氛,接着写父亲亲自送儿子到车站,照看行李,拣定座位,嘱托茶房,待到那悲凉的气氛和这些细心的照料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状态,即垫高了基础、蓄足了气势,才让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走进读者的视野,使这闪耀着父爱光芒的精美雕塑,永远陈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长廊里。
1914年, 年仅18岁的叶挺被湖北陆军预备学校录取, 开启了他30多年的戎马生涯。1918年, 他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第二年加入驻守在福建漳州的粤军, 并加入刚组建不久的中国国民党, 正式走上革命斗争道路。1920年, 年轻的叶挺率领部队在作战中击溃了四倍于己的桂系军阀, 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一敌四的奇迹, 从此在军中声名鹊起。孙中山亲自任命他为警卫团营长。1925年他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和第四军军部参谋处长。1926年叶挺积极响应孙中山的北伐号召, 率领部队从广东出发, 经过4个多月的激战控制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 叶挺也被军中内外公认为“北伐名将”。1927年, 叶挺在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中不断升迁, 历任副师长、师长和副军长[1]226。此时, 三十而立的叶挺在革命事业上已经取得了非凡的个人成就。但他没有停下革命的脚步, 在中国革命尚未成功的历史大环境下, 叶挺以南昌起义为新的起点再续他光辉的革命斗争生涯。
一、南昌起义中的叶挺
1927年8月1日, 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叶挺作为主要领导者, 在起义的谋划和组织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27年4月至7月, 蒋介石和汪精卫在武昌和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作为国民军师长的叶挺对蒋介石、汪精卫于革命的叛变行为深恶痛绝, 毅然放弃师长的优厚待遇, 投入到艰苦的革命事业中去。当汪精卫等人企图
摧毁共产党军事力量时, 时任第四军军长的张发奎逼迫叶挺交出兵权, 并准备歼灭叶挺部队。当叶挺得知此阴谋后, 拒绝接受国民党命令, 给予了国民党沉重打击。随后, 他毅然决定联合贺龙等人向国民政府施压, 并率军到达了南昌, 为南昌起义做准备。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共产党人对在短时间内与国民党决裂缺乏思想准备, 忽略了军队武装建设, 因此在政变发生时失去应对先机。在共产党的领导人大多专于思想政治工作而疏忽军事准备工作时, 叶挺则表现出积极重视的态度, 在战前想尽办法增强军事作战力量。叶挺为扩充军力, 保证军队作战数量与质量, 亲自南下招兵买马。许多优秀的、革命积极性高涨的青年被召集到南昌起义队伍中, 大大提高了起义部队的作战实力。在共产党的三大起义主力军中都有叶挺的部下。在叶挺帮助下, 新组建军队的一切活动与组织关系都由共产党负责, 完全不受国民党方面制约。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产党军队, 实现了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南昌起义爆发后, 叶挺凭借所率部队数量庞大且战斗力强成为起义主力军, 承担了大部分军事作战任务。叶挺在起义中亲自上阵指挥部队作战, 以灵活的战术与敌人周旋。起义的南昌处于共产党的控制下, 叶挺在军中担任要职。他发电报给张发奎, 希望他能够支持和参与革命, 虽然没能成功, 但他争取到了蔡廷锴的部队加入起义军队伍。尽管后来蔡廷锴部队中途脱逃没有将起义坚持到底, 但在当时情况下, 叶挺能够争取到蔡廷锴部队, 本身就对南昌起义起到了支援作用[2]9。
二、勇挑新四军重任的叶挺
南昌起义终因寡不敌众等多种原因而失败, 叶挺被迫转移至香港, 后又于1927年年底潜回广州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起义再次失败后, 叶挺经香港先后流亡至马来西亚、日本、苏联, 于1932年辗转到澳门隐居。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国共两党再一次为民族大义进行合作, 整编各自军队共同抗日。国民党方面同意共产党提出的将共产党领导下的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成一个正规军的意见, 但双方对军长人选一事各执一词, 争论激烈。国民党提出由张发奎或陈诚担任军长, 而共产党题名的人选是彭德怀或叶剑英。就在双方各不相让、争执不下的时候, 周恩来于1937年8月在上海约谈了叶挺, 想请叶挺出面负责南方八省游击队的整编工作。此时的叶挺已在国外流亡近10年, 期间还脱离了共产党组织, 后来虽与宋庆龄、陈友仁、邓演达、蔡廷锴等国民党名宿有过合作, 但总显得与国民党政府有些格格不入。尽管叶挺与国共两党都有过嫌隙, 但国难当头, 正苦于报国无门的叶挺以满腔爱国热血欣然接受周恩来的恳请, 从而成为由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的最佳军长人选。
1937年9月28日, 在没有事先征求中共中央意见的情况下, 南京国民政府发文宣告命令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在得知此消息后, 中共中央并没有直接反对这一命令, 而是对叶挺的军长任命持保留意见, 认为有必要对脱党已久的叶挺在政治立场与动向上作进一步考察。1937年11月, 深感未获得中共中央信任的叶挺亲赴延安拜会毛泽东。在与毛泽东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深入交换意见之后, 共产党方面认可了他的新四军军长职务, 也基本相信叶挺可以掌控共产党所认可的新四军发展方向。但是, 中共中央并没有批准叶挺提出的恢复党籍要求, 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开展国共合作。延安会谈之后, 叶挺应蒋介石的要求马不停蹄飞赴南京与蒋会面。蒋介石对叶挺在延安的言行举动非常不满, 当面斥责了叶挺。叶挺也毫不示弱, 威胁辞去新四军军长职务。蒋介石见状, 认为国共合作抗日大局已定情况下没有比叶挺再合适的新四军军长人选, 因而也就很不情愿地挽留住了叶挺, 但同时也基本失去了对叶挺的信任。
就这样, 在国共两党的同意下, 叶挺于1937年11月底赴武汉以军长身份组建新四军, 并领导新四军抗日作战。在接下来的三年多军长生涯里, 叶挺的大部分精力与时间都用在了与国民党的交涉、谈判上, 一定程度上成功抵制了国民党方面对新四军的政治压力。而在指挥军事作战方面, 叶挺于1938年率领新四军彻底粉碎了日军对皖南地区的扫荡, 在抗日战争之初就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士气。
三、“皖南事变”中的叶挺
1940年10月19日, 白崇禧、何应钦以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名义强行命令当时驻守黄河以南流域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30日内转移至长江以北地区。中共中央以维护抗日大局为重, 同意调离皖南的新四军部队。1941年元旦新年刚过, 皖南的新四军军部及支队共计9000余人从云岭出发向北转移。1月6日, 当部队行进到茂林地区时, 突然遭到事先准备好的8万多国民党军队伏击。经过七天七夜艰苦奋战, 新四军弹尽粮绝, 7000余人牺牲或被俘, 只有不到2000人成功突围。国民党一手策划了这起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发生后, 叶挺急赴负责围剿新四军的国民党军队交涉谈判, 但立即被国民党军队扣押, 并被押赴重庆受审。1943年3月17日, 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 并单方面取消新四军的番号, 军长叶挺交由军事法庭审判。在遭囚禁期间, 叶挺坚决拒绝与国民党的一切合作, 打破了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劝降图谋。新四军叛徒、原参谋处处长赵凌波到监狱劝降叶挺, 还没说上几句话, 就被叶挺猛扇了两耳光, 还被叶挺扔过来的火炉、茶壶砸中。叶挺对赵凌波大吼道:滚出去, 你这个满身污臭的叛徒!赵凌波不得不狼狈地夺门而逃。其后, 国民党又派出叶挺的同窗好友陈诚来规劝叶挺加入国民党, 叶挺对他置之不理。无论陈诚如何好言相劝或施以诱惑, 叶挺始终未正眼看过陈诚, 也未和他说过一句话。最后, 蒋介石亲自出面劝降叶挺, 叶挺以把牢底坐穿、以死相抵的言辞让蒋介石无功而返。叶挺在“皖南事变”前后所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精神令人钦佩, 他坚定的抗日信念与永不妥协的气节使他无愧于“抗日战争中的岳飞”的赞誉[3]83。
1946年, 深陷冤狱五年的叶挺出狱, 他出狱后的第一件事即是电告延安的中共中央申请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在4月8日乘飞机飞往延安途中, 叶挺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叶挺戎马30余年, 为革命、为民族大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书写了光辉的革命生涯, 彰显了英雄史诗般的革命气节, 深为后世敬仰。
参考文献
[1]李一氓.李一氓回忆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2]切列潘诺夫.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
他喜欢喝茶,但他每次都是用一个旧茶杯。他每次出门都要带上它。有我们全家一起去黄山旅游。爸爸把茶杯放在栏杆下面,有一个阿姨不小心把爸爸的茶杯悬崖,因为爸爸太喜欢这个茶杯了,爸爸又到悬崖上把茶杯捡回来。幸好茶杯摔得不深,幸好那里比较平,爸爸才拿回了茶杯。
爸爸也喜欢下围棋,他已经9段了,他每天几乎都要下围棋,而且差不多每次都是他赢。
在家里,母亲把一些简单的家务活都交给了我,如饭后擦桌子、收拾碗筷、扫地等。我很不高兴。我还是个孩子,为什么要我干这么多。但时间长了,我便学会了一样东西――自立。
朋友来我家做客时,如果我犯错误,妈妈从来不直接批评我,只是用严厉的目光看着我。客人走后,妈妈才批评我、教育我。我虽然有些不服气,但时间长了,我学到了一样东西――自尊。
我是一个很懒的人,妈妈每天早上6时准时叫我起床。我不起来,她就一直和我说话,或者在我旁边放音乐,直到我起床为止。尽管我很不乐意,但时间长了,我又学到了一样东西――自觉。
妈妈让我每天都要语、数、英打卡。每天做完作业还要学这么多东西,困得我直打哈欠。可妈妈不管这些,直到我所做得她满意了我才能睡觉。有时委屈得我直掉眼泪。但时间长了,我又学到了一样东西――坚持。
【赏析语段, 总结方法】
1.请同学们判断下列表意相同的句子, 哪一句好呢?
①a.他双脚一并往前跨了一大步。
b.他双脚一并往前蹦了一大步。
参考答案:b句好。因为“跨”的意思是抬起一只脚向前或向左右迈一大步, 而原句是“双脚一并”。
②a.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 而且踩到了它。
b.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找那块岩石, 而且踩到了它。
参考答案:a句好。因为“探”是“试图发现”, 而“找”是“为了要见到或得到所需求的人或事物而努力”, 而且, “探”字也照应前文的“小心翼翼”, 突出“我”害怕的心理。
通过分析, 请同学们和我总结:
动作描写方法一:精心选择恰当动词。
2.牛刀小试:上课铃声响了, 教室仍然一片喧闹。这时, 教室外传来老师的脚步声……
我立马 (提、竖) 起耳朵, (缩、弯) 下身子, 直向座位 (走、蹿) 去。然后身子一 (直、扭) , 屁股一 (坐、落) , 课本一 (竖、拿) , 若无其事地看起书来……
参考答案:竖、缩、蹿、扭、落、竖, 这些词语能形象生动地表现“我”听到老师来了之后的紧张、害怕的心理。
这个语段整体来看, 一连串行为动作如影视中的特写镜头凸现于读者面前。
动作描写方法二:写出动作的连贯性。
3.例句:“说时迟, 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 手一撑, 脚一踮, 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 膝盖一弯, 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 整个身体微微前倾, 那架势, 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分析:这短短的几句话中, 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 另外, “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 整个身体微微前倾, 那架势, 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运用了比喻, 在一些词语前边, 运用了修饰语, “猛地”、“稳稳地”“微微”。这些方法的运用, 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势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动作描写方法三:运用修辞, 合理使用修饰语。
4.对比优劣:
a.他正在仔细地审阅文件。
b.他一句一句地审阅, 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 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 有时停笔想一想, 有时还问别人一两句。
很明显, b句好。动作描写不仅要告诉读者人物在做什么, 更关键的是告诉读者人物是“怎么做”的。“怎么做”就要求把人物具体动作一一描绘出来。
动作描写方法四:描写要具体。
【运用方法, 实践练习】
1.揣摩人物心理, 锤炼恰当动词, 看谁填得准确生动!给大家1分钟, 把答案写在纸上。
天哪!要迟到了。我 ( ) 开被子, 从床上 ( ) 下来, ( ) 过衬衣, ( ) 上鞋子, 几步 ( ) 进卫生间, ( ) 出牙刷, ( ) 上牙膏, 在口中胡乱 ( ) 了几下, 然后 ( ) 下毛巾, 在脸上 ( ) 了几把, 飞快地 ( ) 出屋子。
参考:
天哪!要迟到了。我蹬开被子, 从床上翻下来, 拉过衬衣, 套上鞋子, 几步蹿进卫生间, 抽出牙刷, 涂上牙膏, 在口中胡乱搅了几下, 然后扯下毛巾, 在脸上抹了几把, 飞快地钻出屋子。
2.用方法, 改片段。
世界男子110米跨栏比赛就要开始了, 运动员们蹲在起跑线上。随着“砰”的一声枪响, 刘翔向前飞奔着, 只见他挥动着双臂, 抬腿跨过一个个栏杆, 很快便把对手甩在身后, 冲过了终点……
这段动作描写, 语言平淡, 只要我们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 就可以点石成金。
例文:世界男子110米跨栏比赛就要开始了, 紧张的蹲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们就像一张张拉满弓的箭, 随着“砰”的一声枪响, 刘翔这只离弦之箭向前飞奔着, 只见他挥动着有力的双臂, 抬腿越过一个个栏杆, 身轻如燕, 姿态优美, 很快便把对手甩在身后, 闪电般的冲过了终点……
关键词:心理活动;描写;内心活动;思想感情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283-01
心理活动是由人所见、所闻、所感而产生的想法,包括思想斗争、个人决心、往事回忆和今后打算等。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描写方式,描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人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常用以下描写方法:
一、采用第一人称
采用第一人称,由“我”自叙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鲁迅的《一件小事》中“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越来越大,须仰视才见。而且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这表达了“我”的内心感受的变化。写得生动形象而又储蓄深沉。读者对于“我”的内心活动,可以直接而又具体地感受到。又如,都德《最后一课》写小弗朗士的内心活动,把握了年龄特征:“我”上学很晚,加上没有复习分词很怕教师批评,所以想逃学到野外去玩,体现了小孩子的淘气心理;后来“我”还是去学校了,到学校后又想起刚上课,混乱时“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写出了小学生的调皮心理;“我”一听今天是《最后一课》时,犹如晴天霹雳,内心布满阴霾,懊悔莫及;“我”回答不出老师提问时窘态百出惭愧不已,由此产生了爱学习、爱老师之强烈感情;“我”明白了《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我”看见挂在课桌铁杆上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的字贴时,感到就像許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听到鸽子的咕咕低喊声时,就想到了敌人“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些细节生动的心理描写既写出了“我”的童心状态,又勾勒出“我”憎恨敌人,热爱民族语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采用第三人称。
作者从旁描述人物在想什么,通过对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唐弢的《同志的信任》一文中“一股悲愤的感情涌向鲁迅先生的心头,他目不转睛看完这封信,苍白的脸色越来越严肃了。他从报纸上知道,这个写信的人几个月之前已经在南昌英勇就义,现在却接到了他的来信”。烈士的牺牲使鲁迅悲痛,敌人的凶狠使他愤怒。“脸色越来越严肃”表现出鲁迅的心情愤懑,从而体现了鲁迅先生“一定找一个稳妥的渠道,把这些文件迅速地转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急切心情。
三、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
如张之路在《羚羊木雕》一文中写到:“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冷冷的月光烘托“我”因对朋友反悔而带来的悲凉心情。
明白了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后,重要的是如何掌握并熟练地在自己作文中的使用。作为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基础,也学会了留心生活,观察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那么在写作时会很快使自己进入角色,假设自己就是文章中所描写的某人,设想制订出某人在当时的背景下的心理活动该如何,然后将它记下来,便可以了。要记住一点:在心理描写时,要根据人物的年龄,身份,使其和语言、动作有机的配合起来,这样才能揭示出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内心隐密和心灵冲突。
参考文献:
[1]王雅平、王雅琼.《浅谈人物的心理描写》
[2]朱艳玲.《浅谈人物心理描写》
“干嘛不种樱桃树啊?”
“傻瓜,干嘛要种樱桃树呢?那多高啊?还是矮墩墩的桃树好看。”她慈祥地笑着,这桃树可花了她两年的精力,现在终于可以自力更生了。
瞧,这不正值春天,桃花开得烂漫,打开门,淡淡的花香扑面而来。她也慢悠悠地走出来,说:“哟!开花了,啊哈哈——咳咳。”我拍着她的背:“你看你,多大年纪了还那么激动,不怕喘不过气吗?现在春天,桃树不开花我开花啊!很正常好吗!”她笑笑,和我拌嘴。
她喜欢坐在桃树下,靠在桃树上,看着桃花被微风吹落花瓣,落在她身旁,她喜欢笑,仰头,眯眼,像个孩子似的傻笑,这可真美,她的眸中有希望,有快乐,头发微微地被风吹着,还像个小孩子似的招呼我过去坐下。
“干嘛不种樱桃树啊?你又不吃桃子。”
“傻瓜,我摘给你吃啊!你不知道,我的牙不如你,啃不动吗”?
那时,我想到能吃桃子,闭了嘴。
后来,我走了,去了城里上学,我总是想起桃树下的她。
“回来啦!”她像孩子朝我走来,抱抱我:“长高啦!”我无奈地将她扶回去:“你少动会儿,我这次住久儿点儿。”她立马乖乖得,把我逗乐了,她却一动也不动。
第二天,我打开门看见她坐在桃树下,我连把她扶起来,说:“地多脏,多凉啊!下次别坐,听见没!”她没说话,神情低落,我心好像被人用针扎了一下。“下次我放个垫子,你坐”,她立马笑欢了。
后来,她天天坐在树下,只是坐的是个布垫。
那天,妈妈把她带走。她哭啊喊啊,我上去阻止,爸爸却将我拖走,她到了那白色、冷清、充满死气的医院,哪儿都是白的,可真可怖。我去看她,她不再笑了,安静地坐在病床上,瘦了很多,脸色憔悴,我不由得哭出声来,怎么会这样!我走过去,抓住她的手,她似乎不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幅躯壳,我说:“干嘛不种樱桃树啊?”她仿佛回神了,笑着为我讲故事,像以前一样……
“我还能看我的桃树吗?”她忽然正儿八经地说。
“能的。”我平静地回答,后来她出院了,我不知道原因,我跟她平静地回家。她照常坐在桃树下,桃花瓣像雨一样落下。她闭上眼,安详地将双手搭在腿上,她永远地睡着了。
关键词:文学作品,人物,心理描写,直接,间接
文学作品中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很多, 一般把它分为直接心理描写、间接心理描写、梦境幻觉心理描写等三类。
一.直接心理描写
直接心理描写是用直接交代的方式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常用“我想……”、“他觉得……”一类句式描写人物的心理。常见的有自我表露式、客观剖析式两种方式
自我表露式往往由作品中的人物直接倾诉自己的内心活动, 常用在第一人称的文章里。好处在于感情变化比较强烈, 也显得亲切。例如鲁迅先生《故乡》中有一段这样的心理描写: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 将我隔成孤身, 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 我本来十分清楚, 现在却忽地模糊了, 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这段文字, 直接反映了作品中“我”离开故乡时的心情。表现了旧社会一个知识分子对当时社会的失望和控诉。
客观剖析式是以作者的身份剖析、介绍人物的内心活动, 它常出现在第三人称的文章里。好处是运用自如, 描写比较客观。《皇帝的新装》里这样的心理描写非常多。再如茨威格《伟大的悲剧》中的一段描写:
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中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 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 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这段心理描写刻画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对首次探险南极的失望心情, 也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二.间接心理描写
间接心理描写跟直接心理描写相对照, 它是借助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和景物等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
通过神态、语言等描写人物的心理, 例如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韩麦尔先生站起来, 脸色惨白,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 ”他说, “我———我———”但是他哽住了, 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 拿起一支粉笔, 使出全身的力量, 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 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 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 ———你们走吧。”
这段文字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 持别是神态的描写, 表现了主人公的悲愤心理, 揭示了他对祖国、人民的无比热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痛恨的强烈的感情, 内容含蓄而令人深思。
三.梦境、幻觉描写
这是一种持殊形式的心理描写。它通过梦境、幻觉等形式, 反映人物在下意识状态中对生活、经历的感受和认识, 从而折射出人的精神世界。
俗话说:“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梦境描写是借助于梦中情境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例如, 彭荆风《驿路梨花》中, 夜行人焦急中见到茅屋, 茅屋中的一切解决了夜行人的所有困难, 在了解到哈尼小姑娘这样热情周到地为过路人服务后, 描写了一段梦境:
这天夜里, 我睡得十分香甜, 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 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这梦境正是“我”当时心理的反映, 这一虚实映衬交相生辉的描写, 是对为梨花小姑娘美好品质的赞颂, 是对人民服务精神的讴歌。
幻觉描写是指视觉、听觉、触觉等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的虚假的感觉的描写, 它是人物的思想、愿望、内心活动的曲折反映。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在临死前看到的“烤鹅”“圣诞树”“奶奶”等情景都是属于幻觉描写, 表现了小女孩的孤单、悲苦和饥寒交迫, 表现了她对温饱生活的追求和对祖母的怀念。
庄公姜光虽然因与大臣的老婆通奸而被杀,但他毕竟是一国之君,于是齐国的太史对这一大案做了记录曰:“崔杼弑其君。”崔杼一怒之下,把太史杀了;太史的弟弟接着照写,崔杼照杀不误。但他过于相信刀斧的威力,太史的二弟仍然接着照写。远在外地的南史氏听说崔杼连杀两位史官,也毫不畏惧地拿着简册赶往都城,准备照写。崔杼见如此杀下去,不但不能掩盖自己弑君的事实,反而罪过更大,只好罢休。南史氏听说崔杼不再杀人,才放心地返回住地。
齐太史不畏强权、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直笔写史的精神,成为后世史官的典范。文天祥《正气歌》列述正气12例,开篇第一例便是:“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董狐是晋国太史,也以直笔写史而名传后世,但崔杼为隐恶而乱杀史官,却给后世史家造成精神上的威胁。可以想像,崔杼如果将手中的屠刀一直挥将下去,写史的人再多,终有斩尽杀绝的时候,而历史的真相,也将被彻底掩盖。于是春秋时期的一些史家开始采取口传史事的办法,或是多用“曲笔”以避祸。
司马迁评论《春秋》、《左传》说:“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班固也对当时的史籍作出如下评论:“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及末世口说流行,故有《公羊传》、《谷梁》、《邹》、《夹》之传。”(《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论》)由此可见,即使是头号圣人孔丘先生所作的《春秋》,对于有“威权势力”者的所作所为,只能用口头传授的方式,由师傅传给弟子,再由弟子往下传。靠这种口头传授的方式,势必使史事失实或传出几种说法,结果为后世的史家、学者带来很大的麻烦。
崔杼只是一朝的大臣,就可以滥杀史官,作为一国之尊的皇帝老爷,杀起史官来就更不在话下。继崔杼之后,两眼盯着史官,动辄审查、篡改史书的皇帝、权臣不乏其人。
东汉的班固,就险些被皇帝杀掉。班固之父班彪为续《史记》而著有《史记后传》数十篇,班彪死后,班固回到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家乡,整理老父遗留的史稿,立志完成父亲的遗业。不料后来有人上书告密,说他私修国史。明帝刘庄即令逮捕班固,并将他父子的史稿全部没收。班固的弟弟班超为救老哥,随后赶到洛阳,上书陈述班固著书的用意。刘庄原以为班氏父子的史稿中可能记录了皇帝的丑恶之事,但亲自审查之后,觉得内容并无违碍,而且文笔极佳,于是便下令释放班固,并任他为兰台令史,参与编修国史。假如没有班超上书援救,而史稿中又有犯忌之处,班固即使不被砍头,恐怕也要在监狱里长期安家。
东晋中叶,大司马桓温专权,视皇帝为傀儡。桓温自恃威势,素有篡位称帝之心,曾抚枕慨叹:“男儿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西海公太和四年(369年),桓温率步、骑兵5万北伐前燕,在枋头(今河南省淇县东南),遭燕军突袭,晋军大败,死伤3万多人。桓温南征北战,屡建大功,这是他军事生涯中一次最大的败仗。在他的手下做参军的孙盛,博学多才,曾做过著作佐郎,写了一部晋代史书,取名《晋阳秋》,当时被称作良史。《晋阳秋》一书中如实记录了桓温在枋头吃败仗的经过。桓温这时权势正隆,废皇帝司马奕为海西公,立司马昱为帝(简文帝),紧锣密鼓地为篡位做准备。他看罢此书,大为恼怒,孙盛已告老还乡,他便威胁孙盛的儿子孙潜说:“枋头一战固然失利,但决不像你父亲所写的那样,如果这部史书得以流传,将关系到你孙氏一门的存亡。”意即要是不改,我将杀你全家。
孙潜连忙叩头谢罪,说一定请父亲删改。哪知孙盛生性强直、不畏权贵,不但不接受儿子的请求,还把他狠狠教训了一顿。诸子见老爹如此强硬,都跪在他面前叩头哭泣,求他为一家百余口人的性命着想,删改《晋阳秋》。孙盛更怒,又大发了一顿脾气。儿子们见劝说无效,便瞒着老爹,把书中犯忌之处偷偷作了删改。
一场灭门大祸终于得免,而桓温也如愿以偿地掩盖了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哪知孙盛早有预见,事先将《晋阳秋》的定本抄写了两部,寄往前燕收藏。后来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广求异闻,从辽东得到了这部书稿的原本,桓温篡改历史的企图终于未能得逞。
前秦皇帝苻坚,其父苻雄早亡,其母苟太后年轻寡居,与将军李威私通,且闹得人所周知,致使苻坚的血缘不明,让人怀疑他不是苻雄所出。史官也记下了苟太后的风流韵事,并称李威有“辟阳之宠”。苻坚身为一国之主,身世居然有问题,当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他生怕史官照录其母与李威的关系,给他留下不可抹去的“污点”,便不顾制度的规定,调阅起居注和史官编修的有关著作,发现其中果然有关于其母和李威私通的记录,他既羞惭又恼怒,下令将这些记录和史稿全部焚毁,并且要拿史官治罪。但负责编修史稿的著作郎赵泉、车敬等人已死,才未造成一场屠杀。
由于原始资料已经烧掉,后来的史官只好重新搜集资料,补写这段历史,但有关事实已十不得一,给后人留下了无法解开的谜团。《晋书》的作者房玄龄,在写《苻坚载记》时,对于苻坚的出生,只好按照前朝史官的手法,乱打马虎眼,将其神化一番,说是:“其母苟氏尝游漳水,祈子于西门豹祠,其夜梦与神交,因而有孕,十二月而生坚焉。”既然闹不清苻坚的老爹究竟是谁,干脆说他是神的儿子以蒙混过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篡改、焚烧史书,威胁打击修史者等手段企图饰过掩恶的皇帝、权臣,当然不止桓温、苻坚两人。南朝齐国的开国皇帝萧道成,原是宋国的权臣,总揽军政,威势震主,后迫使宋顺帝刘准禅位,自己当起了皇帝,并改国号为齐。“原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帝王)家!”这一名言,便是萧道成派兵入宫,刘准被迫禅位后的哭诉之语。萧道成死后,他的儿子萧赜即位,是为武帝。他在位期间,征虏功曹刘祥撰写了一部《宋书》,将萧道成受禅的经过直笔实录,并有讥刺之语,萧赜得知后,大为不满,这等于将他老爹篡位的勾当曝了光,并将传之后世。但萧赜一时没抓到刘祥什么把柄,未拿他治罪。后来刘祥作《连珠》15首,内容多怨刺之语,萧赜这下揪住了他的辫子,令御史中丞任遐上书弹劾刘祥“轻议乘舆(指皇帝),历贬朝望”、“道说朝廷,亦有不逊之语”(《南齐书·刘祥传》)将他流放广州。刘祥在流放地抑郁而死,时年39岁。
梁国武帝萧衍,登上龙椅的途径与萧道成相同。永元三年(501年),时任辅国将军、雍州刺史的萧衍,拥立南康王萧宝融即位于江陵,是为和帝。后来他起兵攻下齐国首都建康,东昏侯萧宝卷被建康守将所杀。萧衍遂自为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建安郡公,总揽朝政。翌年又进位相国,封为梁公,不久又进爵为王,反正兵权在握,他想闹个多大的官就闹个多大的官。随后,他逼萧宝融禅位,自己坐上了龙椅,改国号为梁,成了梁国的开国皇帝。奉朝请吴均在撰《齐春秋》时,把萧衍称帝的经过如实写入。萧衍看了《齐春秋》,火冒三丈,下令罢去吴均官职,并将《齐春秋》付之以炬。
北魏大臣崔浩因编修《国书》而被杀,是中国史学史上一起骇人听闻的事件。
崔浩,字伯渊,高清河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曾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过重要作用。他博览经史,善于书法,信奉道教,兼通阴阳术数,史书称他“才艺通博,究览天下,政事筹策,时莫能二”。太武帝神二年(429年),魏太祖拓跋焘为了让自己的丰功伟绩传于后世,下诏令崔浩编纂北魏的《国书》,称赞他“德冠朝列,言为世范”,要他“综理史务,述成此书,务从实录”(《魏书·崔浩传》)。崔浩奉诏后,很快组织了一个写作班子,其中有中书侍郎高允与高谠、张伟、邓颖等一帮文官,连他的弟弟也参加编纂。最后由崔浩负责统稿,对全书进行了最后的润色。
《国书》编好之后,本可以交差完事,但著作令史闵湛、郄标,一贯爱拍崔浩的马屁,提出“请立石铭,刊载国书”的建议。即把《国书》内容刻石立碑,以传永久,并提出将崔浩注释的《五经》也一同刻上。古人把刻碑作为传世的重要手段,能将《国史》刻石立碑,使其永垂不朽,崔浩当然赞成,连主持政务的皇太子也认为是好事。崔浩于是调集工匠,在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郊三里处辟了一块方圆130步的地盘,作为《国书》、《五经》的碑林。用工达300万,方大功告成。然而,这项以图“不朽”的工程,却为他招来杀身之祸。
将史书刻石立碑,堪称史无前例,况且碑又立在通衢之旁,故前来看稀罕的人络绎不绝。崔浩在编修《国书》过程中,本着直笔写史的原则,“尽述国事,备而不典”,把北魏皇室的丑闻秘事皆收录其中。在拓跋氏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崔浩常和鲜卑贵族的意见相左,但甚得拓跋氏祖孙三代,特别是深受拓跋焘的宠信,招至鲜卑贵族和一些大臣的仇视和忌恨。这一下,他们终于抓住了崔浩的把柄,纷纷到拓跋焘那里告状,说他把《国书》刻石立碑,将皇室秘事公诸于众,是“暴扬国恶”。拓跋焘大怒,忘记了自己曾令崔浩“务从实录”等语,下令将崔浩及秘书郎吏以下参与修史的128人全部处死,并灭其三族。幸亏高允临难不惧,据理力争,这些人的亲属才免于一死。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崔浩被诛。临刑时,他被关进囚车,押往城南刑场,押送官令数十名卫士往他身上撒尿,崔浩嗷嗷呼冤,远处的行路人都听到他的叫声。崔氏家族及与其通婚的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尽遭灭族,上千名无辜的人死于这场屠杀。这一血案,给后世史官的心理上留下一道无法抹去的阴影。
【描写人物气节的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描写人物的作文初一06-28
人物描写精彩的作文07-21
描写人物的高中作文11-28
题目为描写人物的作文11-20
人物描写作文练习12-21
500字描写人物作文06-01
英语人物形象描写作文11-02
描写人物外表英语作文12-18
写人,描写人物作文实录12-20
描写人物作文中学生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