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电子书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岩土工程勘察电子书(共9篇)

岩土工程勘察电子书 篇1

水文地质勘查是工程勘察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之一,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还是有被忽略的情况发生,中铁城际根据多年的经验,有针对性的就水文方面的问题在岩土工程中的技术应用在工程技术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概述

随着地下隐蔽工程的越来越多,一方面地下水是岩土的一部分,将直接影响着岩土体的化学及物理性质。地下工程存在的外部环境,会直接的影响地下工程,使建筑的持久性和稳定性降低,另一方面,水文勘察的实施,增加了地下工程施工的困难,所以,水文勘察工作的好坏会影响着社会的生产,切实的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掌握地下水的状况,进而消除地下水对建筑质量的影响及岩土工程的危害。工程地质的意义

对工程建筑物地区的地址概况及地质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称之为工程地质勘查。通过调查对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做出正确合理的预测,根据科学的分析结果,尽量的利用有限的条件,去改造一些不利的地质因素,为后期的设计、规划和施工提供有效可靠的数据资料,所以地质工程勘察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分为以下的几个阶段:

2.1规划勘察

实施规划勘察,主要是为工程初步的选择提供有效可靠的地质资料及信息。这一阶段的重要工作是,对整个地区的地形、地质、地震资料进行编录和收集;并对该工程建筑的土质条件进行核实及系列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估工程实施的是可能性;普查规划中要求的天然建筑材料。

2.2研究勘察

在对河段、河流规划方案制定后,首先进行的就是可行性研究勘察,勘察的主要作用在于为规划中涉及的引水线路、堤坝以及枢纽工程的整体布置提供一个可靠的支持,充分的保证地质资料对工程的重要意义。

2.3设计勘察 设计勘察是指在研究可行性勘查中,所选择的堤坝地址及建筑地中进行勘察。其中包括整个水利工程,枢纽、堤坝的选择,对其进行地质论证,提供建筑可用的地质资料。

2.4技施设计勘察

技施设计勘察是指对初步设计中的枢纽建筑场地进行勘察,技术勘察的意义在于,建筑已经勘察的地质资料中的结论,并且提出有效的优化场地的建设方案。水文地质评价的内容

在过去的工程勘察报告中,严重的缺少了同基础设计之间的沟通,也缺乏对下水对岩土工程影响的评价,在多数地区都出了由于地下水系统引起的房屋开裂、基础设备下沉等事件,我们要做的就是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对水文地质问题评价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3.1开展地下水对建筑物、岩土工程造成危害的可能性评价工作,提出预防措施,做出一定的预警,解决办法。

3.2进行工程勘察时,必须对建筑物地基基础的类型联系思考,寻找水文地质问题的根源所在,并且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多科学合理的资料。

3.3评估出地下水在自然条件、自然状态下出现的情况,同时还需要考虑建筑物与岩土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3.4根据工程角度进行分析,地下水与工程之间的作用,并找出根据不同的工程、环境,地勘工作的内容。

3.4.1对埋藏相对过深的地下水淹没建筑物基础部分中,对材料腐蚀危害的程度。

3.4.2遇到建于强风化岩、残积土质、软质岩石之上的建筑场地,需要慎重的考虑,地下水层对岩层所造成的膨胀、崩解、软化的可能性如果建筑物的地基需要建设在内含饱和、松散的沙土地中,需要对沙体的管涌、流量情况进行评估。

3.4.3如果地基部分需要承受含水层,需要将基坑挖开,然后精确的计算、评估出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避免在地下水层挖基坑,开挖前需要进行富水性、渗水性的试验,进而评价出人工降雨等人为条件为后天造成建筑物不稳定的可能性。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由于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因为地下水动水压力及地下水水位升降的变化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人为因素或天然因素可引起地下水水位的变化,但无论什么原因,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会对岩士工程造成一定的危害,地下水位的变化引起的危害可以分为三种方式:

4.1水位上升

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主要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如总体岩性、含水层结构、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及人为因素施工、灌溉等的影响,有些时候很可能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潜水位上升对岩士工程可能造成:土壤的盐泽化,地下水及岩土对建筑物腐蚀性的增强;岩土体岩产生崩塌等不良的现象;特殊性岩土体强度降低、结构破坏;引起粉细砂液化出现管涌等现象;地下洞室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4.2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位之所以降低多是因为人为的因素所造成的。例如大量集中的抽取地下水、在采矿过程中上游筑坝、矿床疏千、修建水库截夺下游的地下水的补给等等。由于地下水的过度下降,常常诱发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质恶化、水源枯竭等环境问题,对建筑物、岩土体的稳定性及人类自身所居住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4.3地下水的反复升降

由于地下水的升将变化会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胀缩变形,如果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的幅度不断的加大,进而形成由地裂引起的建筑物特别是对轻型建筑物的破坏。

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积极交换,会使土层中的铁、铝成分大量的流失,土层失去胶结物会导致土质变松、含水量的孔隙增大,承载力降低、压缩模量,为岩土工程的处理、选择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4.4地下水动压力作用的不良影响

地下水如果在天然的状态下动水的压力作用是比较微弱的,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的工程活动中因为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的条件,在移动着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产生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的危害,例如管涌、流砂、基坑突涌等等。5 小结

岩土工程勘察电子书 篇2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

随着近年我国经济的发展, 岩土工程勘察也得到了发展与进步, 关于水文地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 水文地质问题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并且对水文地质的勘察研究投入资金不足, 导致该阶段的问题日趋尖锐。由于地下水是岩土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地下水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因素之一, 并且还对岩土体的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从而对整个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有极大的影响。要有效加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必需重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对岩土工程问题的预防与治理, 离不开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本文对水文地质问题从岩土体的水理性质、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位变化可能引发的危害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一、岩土体的水理性质

建筑的稳定性受到岩土水理性质的直接影响, 岩土体的强度及变形程度也受到岩土水理的直接影响。岩土体的水理性质, 是指岩土以及地下水二者间相互作用后所表现出多种多样的性质。岩土的地质性质由岩土体的水理性质与物理性质二者构成, 在实际的勘察操作中, 人们往往对物理力学性较为重视, 对物理性质相对轻视。因此, 现行对岩土工程的地质评价有一部分不够合理, 一般来讲, 岩土工程的水理性质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 岩土体的给水性

重力作用下, 少量的水能够由岩土体缝隙流出, 通常以给水度作为能力强弱的衡量, 大多由实验室方法来测定给水度。

2. 岩土体的胀缩性

胀缩性是指岩土体由于失水而收缩或吸水而膨胀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标准指标有体缩率、膨胀率、收缩系数、自由膨胀率等。岩土体由于失水, 会导致颗粒的间距变小, 造成土颗粒表面的结合水膜变薄, 从而使得岩土体收缩。浸水后的岩土体, 其颗粒距离变大, 导致了结合水膜的变厚, 从而造成了岩土体的膨胀。岩土体的反复膨缩变形是导致建筑物开裂以及损坏的重要原因。

3. 岩土体的崩解性

岩土体具有浸水而湿化的特性。岩土体内有水浸入, 造成对岩土体内部的结构连结削弱与破坏, 还会造成岩土体内部的少量胶结物溶解。水分子吸附于土块的颗粒表面, 在土块表面形成的水化膜削弱了土颗粒的连结作用。

4. 岩土体的软化性

软化性是指岩土体在浸水后会降低岩土的力学强度的特性。软化性是评价岩石耐风化能力的主要指标, 常以软化系数对其进行表示。粘性土层、页岩、泥质砂岩、泥岩等岩土体, 一般都存在软化性, 由于地下水的作用, 在岩石层的易软化地段常有软弱夹层生成, 导致了岩体的整体性和强度降低。

5. 岩土体的透水性

透水性是指岩土体允许少量的水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通过的特性。通常以渗透系数来表示其透水能力的强弱。相对来说, 坚硬岩体的裂隙较发育, 透水性较好, 松散的岩体颗粒较为细小和均匀, 透水性较弱。

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过程中, 应对工程所在区域进行水文地质资料搜集和水文地质勘察, 从而对建设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准确全面的把握, 进而对拟建工程的地质条件有全方位的新认识, 避免或减少由于勘察不到位而引起的工程事故。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 科学地评价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具有现实性价值。

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 评价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有如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 建筑物基础持力层为特殊岩土, 如强风化岩、膨胀土、残积土及软质岩石等, 地下水活动可能造成这些岩土体出现崩解和胀缩等问题, 因此要对此做出科学评价。其次, 要对工程选址的地区自然条件, 例如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特征等做出评价。地形地貌多指水系的特点、地形是否开阔平坦的、冲沟发育程度等。而气象水文多指所处地区受到的季风气候影响的大小, 气候湿润与否, 环境温度和湿度, 以及所属的气候类型等。此外, 尤其要注意对隔水层、含水层状况以及地下水多种水理性质进行详细的勘察, 对地下水受场地地质条件影响程度进行正确评价, 详细了解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埋深情况, 正确评价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三、地下水位变化可能引发的危害

就岩土工程而言, 地下水位的变化有着极大的影响, 如何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合理实际的评价是防止工程出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对水文地质条件重要性的忽视会引发工程中出现更多隐患与危害。在此就地下水位变化所带来的危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1. 地下水位下降过大, 是造成地表塌陷和地面

沉降等地质灾害问题的罪魁祸首, 并且常伴随地下水中有害成分增加、水质下降等环境问题, 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2. 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导致岩土出现物理力学

性质明显下降现象, 对地下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 在工程施工期还可能引发管涌、流砂等地质问题。

3. 地下水位升降反复可能造成岩土体胀缩变

形, 并导致建筑破坏。地下水的季节性变化也可能导致岩土体不均匀变形, 影响建筑物安全。

四、结语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 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已经成为一个不可以忽视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安全, 对于水文地质问题可能引发的危害, 我们要提早预防和解决。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中, 要对工程所处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与了解, 并布置足够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量, 重视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现实的事故教育我们, 水文地质问题所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也是容易被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忽视的。在岩土勘察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水文地质问题, 防患于未然, 在勘察阶段就查明水文地质问题可能带来的工程安全隐患。水文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王燕.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05) .

[2]粟俊江.重庆地区环境影响评估中水文地质勘察研究[J].科协坛, 2012 (07) .

[3]李坚.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品, 2012 (04) .

[4]葛超.关于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01) .

[5]汤越婷.小议水文地质工程勘察中存在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1 (06) .

岩土工程勘察电子书 篇3

【关键词】综合勘察技术;岩土工程;工程勘察;应用

当前,在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时,所采用的勘察技术种类较多,有传统类的勘察技术,也有数字化勘察技术等等,不同的勘察技术具有不同的优势与劣势,适宜的工程项目也不完全相同。而通过综合勘察技术,则可以进一步满足工程项目勘察的需要,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效,为工程的建设设计与施工提供更精确的基础数据。

1.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意义

岩土工程勘察是应用岩土工程的观点、技术和方法,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和地质环境特征。作为一个地质灾害频繁、特殊性岩土种类众多的国家,加强该领域的研究是势在必行的。只有在工程建设前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才能运用工程地质学的方法和理论,充分掌握所在区域的岩土工程情况,然后提前对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采取防治办法,避免发生地质灾害。同时,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运用可为建设项目的没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指导数据,及时避免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不利条件,避免或节約项目施工中的处理费用,从而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和生产进度。因此,前期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虽然所占比率不大,但其作用和意义显得十分重要。

2.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程物探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在各类岩土工程勘察方面得到良好的应用。传统的钻探方法在单点揭示地层的直观性及精准性方面,目前尚未有其他勘察手段可以完全替代。可以说,各种的勘察手段各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因此,为满足勘察更细化、更深入、更精准的要求,全面评价相关地质体的性质,综合勘察手段在勘察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下通过介绍某工程的详细勘察情况,初步介绍综合勘探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2.1工程实况

2.1.1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场区位于乌江支流三岔河下游-鸭池河与猫跳河夹持的河间地块部位,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及碳酸盐岩类基岩岩溶、裂隙水。拟建场区地下水为上层滞水与基岩裂隙、岩溶管道水,并整体向西侧百花湖排泄。

2.1.2地球物理特征

地层波速岩土介质的岩性、物性、成分和结构,以及所处环境的构造和地表条件的不同,都会使得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岩石越致密,其波速越高,而不良地质现象如岩溶发育、溶洞,断层破碎带等,均会导致波速、频率、振幅的明显变化。针对本场区的地质勘探,在钻孔中进行声波测试,岩样声波测试,以及地表进行的折射波,面波等测试,综合推算本场区的地震有关参数。岩土电性本次勘探目的主要是初步查明场区布设测线范围内隐伏的不明岩溶构造,如隐伏断裂、岩溶空洞或溶蚀破碎、地下暗河、充水溶洞及老旧窑形成的采空区等异常。本次高密度电法测试采用的物性参数为电阻率值。通过对场区岩石和部分异常体的电性测试,结合贵阳地区同类型场地电性参数综合归纳本场区岩土电性特性。

2.2综合物探

2.2.1地震映像法

地震映像属浅层地震勘查方法范畴,其原理是利用不同地层结构和不同类别岩土存在的波阻抗差异。当存在地层界面和不良地质现象(如溶洞、断层等)时,将形成波阻抗界面,利用人工震源在地表产生的地震波,其向下传播遇到岩土物理界面(波阻抗界面)将产生波的反射等,利用高灵敏度检波器和计算机控制的接收仪器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将接收到向上反射的地震波,根据地震波所携带的信息,就可以了解地下地层结构、基岩起伏形态、隐伏煤巷、溶洞断层破碎带等地下地质现象。

2.2.2高密度电法

电法勘探是研究地层电学性质及电场、电磁场变化规律,根据研究地质对象的电性差异,通过仪器测量电场情况,进而研究电场的分布规律,以了解地下构筑物或地质体的状况,从而达到勘探目的。

2.3物探资料的数据处理

2.3.1地震映像

地震映像的数据处理:地震反射波的数据处理采用核工业部北京地质研究院物化探研究中心的CSP6浅层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和加拿大骄佳公司的Geogiga软件进行。主要处理内容为:预处理、编辑、频谱分析、速度分析、参数筛选、速度滤波、频率滤波、均衡、动静校正、偏移归位等,经过处理的成果即为供推断解释的时间剖面图。

2.3.2高密度电法

对采集得到的数据,使用二维电阻率反演成像软件中的数据处理功能进行预处理,同时输入测线地面高程数据,作地形校正,再据经验在软件中合理设置解释所必须的参数。这些准备工作完成后,运行软件进行反演解释。在解释过程中,随时调整参数,以便使结果真实合理,计算结果用ρs等值线图和电阻率色度图表现,两者结合,综合解释。

2.4物探勘察的结果分析

根据各剖面上的异常分布,结合走向趋势,进行分析,圈绘出岩溶发育在平面上的分布。现以第9测线相同平面位置地震映像剖面与高密度电法剖面的比对分析为例说明。在地震时深剖面的3处明显异常,分别在平面上位于10~14m、26~28m、42~45m,埋深范围大致在12~14m、7~10m、20~22m,表现为波绕射,多次反射,同相轴错断,振幅降低、相位畸变等。而对应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剖面上相对应的平面位置和埋深范围,则表现为一处低阻异常和两处高阻异常。二者在平面位置和深度范围基本一致,据此推断为溶洞(高阻:3000~4000Ω·m)和岩溶发育破碎带(低阻:400~500Ω·m)。事实上在高密度视电阻率剖面上,平面22m为中心,埋深4~6m的位置,还有一高阻异常,其值约为3000Ω*m,在对应的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波形杂乱、振幅陡降,推断为岩溶崩塌堆积。

2.5开挖验证

据钻探资料结合物探勘察成果,B-6号桩位进行开挖,发现宽度0.5m,深度1.3m,长度2.7m的泥槽;C-7桩位也发现泥质半充填的溶洞。经开挖,物探推断的不良地质现象得了证实,施工单位进行了揭穿,回填、夯实等工程处理。从而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

3.结语

综上所言,本次勘察采用钻探与物探的结合,以综合勘察技术快速、全面、准确可靠地查明拟建物场地上的岩溶分布情况,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此,在岩溶发育地区,有必要先采用物探初勘,若发现异常,再施以钻探验证,通过采用综合勘察技术,其发现岩溶的几率应该更高,可以有效地减少工程隐患。■

【参考文献】

[1]郑红波,邢玉清.地震横波勘探与联合剖面法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的综合应用[J].工程勘察,2011(12):72-76.

[2]刘宏岳,林朝旭,林孝城,黄佳坤.综合物探方法在某过江隧道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J].隧道建设,2012.6(3):275-280.

[3]李大虎,李才明,邵昌盛.多道瞬态面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6):123-124.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格式 篇4

一、概述

1.1 任务来源

1.2 工程概况

1.3 勘查目的与要求

1.4 勘查工作量布置原则及勘查手段选择

1.5 完成工作量统计

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2.1 地形、地貌

2.2 地层结构

2.3 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统计

2.4 原位测试成果统计

2.5 水文地质条件

2.6 不良地质作用及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三、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评价

3.1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3.2 场地工程环境评价

3.3 各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

3.4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3.5 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四、地基基础方案评价

4.1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4.2 天然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4.3 复合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4.4 桩基基础方案分析

4.5 基础设计与施工应注意事项

五、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方案建议

5.1 直立边坡开挖高度

5.2 坑基开挖方案

六、结论与建议

一、概述

1.3 勘察目的与要求

按《岩土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为拟建建筑施工图设计、施工提供岩土工程资料,本

次勘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查明建筑物场地的地层结构、埋藏条件、均匀性及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対各层土的承载力和压缩性作出评价。

2)判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对工程的影响并提出政治方案和建议。

3)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有不利的埋藏物。

4)某市的抗震设防烈度为**,因此要对场地类别惊醒划分;查明有无可液化地层并作出评价,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场地。

5)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评价其腐蚀性和对建筑施工的不良 影响。

6)对天然地基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7)对复合地基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提供复合地基设计所需的参数,对复合地基承载力、沉降进行评价。

8)提供桩基础设计所需的参数,选择桩端持力层。

9)在上述方案论证的基础上,提供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10)为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参数,对基坑支护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电子书 篇5

1978 年以前,广州市政勘察工程较少,只有人民大桥和海珠桥扩建及大北立交桥、东风路等工程。

桥梁、立交工程采用机钻、取岩土试样、动力触探试验等手段,基础采用桩基础;一般道路勘察仅采用手摇麻花钻了解浅层的地质情况,基础大多数采天然地基,只在局部地段作基础处理。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市政工程建设增多,道路等级提高。根据市政建设的需要,1984 年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成立,下设勘测队。

至1990 年该院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广州大桥、海印大桥、人民路高架路、小北立交桥、广州环城高速公路等多项市政勘察工程,勘察机具采用国产30 型、50 型、100 型钻机,测试手段增加标准贯入试验岩石方能试验机等测试手段,基础多采用灌注桩基础,少数采用摩擦桩基础。

一、道路、立体交叉桥与高架路勘察

区庄立交桥

该工程是广州市第一个较大型的四层立交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于1982 年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

采用争光-10 轻便钻机钻探,每孔做简单地质记录即提供设计使用。

广州大道-东风路立交桥

1984年3 ~ 4 月进行详勘,共完成钻孔66 个,总进尺888.1米。据勘察, 第四系土层厚10 ~ 12 米,基岩为泥质粉岩,全、强风化带厚2 ~ 5 米,中风化岩面埋深为12 ~ 15 米。

地基建议采用桩基础。

天河立交桥

于1984 年10 月由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勘察队勘察,钻孔12 个,进尺203.7 米,岩土试样27 个,标贯42 次。残积层呈硬塑状,局部夹可塑状;基岩为泥岩、砂岩及砾岩。强风化砾岩厚3.55 米,中微风化岩厚20 ~ 60 米,抗压强度最低为110 吨/平方米。

地基建议采用灌注桩基础。

小北立交桥

由于先后两次将桥长向东延伸,因此勘察工作分西、中、东三段进行。

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承担第一段即小北路东、西两侧,1985 年1 月完成;

第二段自肇庆大楼至麓湖路口,1985 年10 月完成;

第三段自麓湖路口至建设大马路口,1986 年4 月完成。共钻孔51 个(其中技术孔18 个),机械岩芯钻探进尺为704.4 米,重型(2) 动力触探10 个孔,进尺为121.9 米,标准贯入15 次。

据勘察,全风化带为硬塑或坚硬状亚粘土,厚2 ~ 8 米,基岩中、西段为三水组西濠段,东段为大朗山组三元里段,强风化岩厚2 ~ 4 米,东段为12 ~ 14 米,中微风化岩较坚硬。

根据地质条件,东西引道可结合荷载情况,建议采用天然或摩擦桩基础,主桥荷重较大, 宜用大孔桩的端承基础,桩尖入中微风化岩。

人民路高架路

工程勘察范围北起交易会西门,南至珠江边,全长4 公里,由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与广东地矿局719 地质队共同承担。

于1986 年4 ~ 7 月完成干道钻孔204 个,总进尺4750.6 米,通道钻孔32 个,总进尺568.65 米。

据勘察,全线地表均覆盖杂填土,结构松散,且厚度大,以下为欠固结的高压缩性软土, 基岩面起伏,风化厚度变化大,地下水位高,部分地段砂层厚度大,与珠江有联系,水量丰富,断裂构造较发育,地质条件属中等复杂类型。

鉴于高架路为混凝土钢架桥型式,每墩荷重大,应采用桩基础,地震裂度以七度区设防。

环城高速公路

广州市第一条环城高速公路,全长58 公里,除地面路段外,还包括石井河桥、北站立交桥、西槎立交桥和广花立交桥。由市规划勘察研究院和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承担勘察。

其中地面路段完成钻孔69 个;

石井河桥完成钻孔6 个,总进尺168.7 米;

西槎立交完成钻孔5 个,总进尺130.33 米;

广花立交完成钻孔6 个,总进尺140.02 米。

地面路段共有12 个剖面地段,其中第三、六、七剖面地段未发现软弱土层,为硬塑、坚硬粘土、亚粘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大部分可作天然地基,但坡度较大,按公路坡度设计要求平整场地。其余剖面地段均有软弱土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用基础处理。

桥梁及立交路段,第四系均为软弱土层及松散砂层,基岩为石灰岩,局部地段灰岩上部为泥质砂岩。风化程度及埋深不均匀,石井河桥和北站立交埋深在16.70 ~ 24.5 米,灰岩溶洞较发育。

建议全部采用桩基础。

二、桥梁勘察

海珠铁桥

民国18 年(1929)12 月动工,至民国22 年2 月建成,由美国马克敦公司承建。

对桥位的钻探方法是将四寸套管人力打入河床数尺后,四周用木架支撑,再用钻机取样描述,获得桥位河床地质情况。

经钻探,珠江河床地质大致分为三层,上层为浮砂淤泥,中层为粉砂质粘土,下层为坚硬状粘土。

人民大桥

城规委勘测处于1959 年3 月勘察,共完成钻孔7 个,总进尺122.73 米。孔深13 ~ 28.55 米, 最浅3.19 米。

据勘察,上部第四系为淤泥、砂层及全风化粘土(亚粘土),基岩为砂岩,顶板埋深:珠江河床0.37 ~ 9.60 米,堤岸5.74 ~ 20.37 米。

广州大桥

城规委勘测处于1978 年8 月勘察。完成主桥机钻孔25 个,平均孔深21.29 米,总进尺532.25 米,人力水冲钻孔25 个,平均孔深7.67 米,总进尺191.80 米。

经勘察,第四系为松散状砂层,局部见淤泥和粘土层。下部为全风化亚粘土及稍风化粉砂质泥岩,极限抗压强度为23 千克/平方厘米~ 74 千克/平方厘米,因此建议主桥墩基础入完整岩适当深度。

人民大桥和广州大桥勘察由于部分钻孔在水上作业,一般用两艘40 吨船作为勘察船,船身用六副锚及铰车固定,设固定水尺,用测绳垂球测量水深。

洛溪大桥

全长3904.2 米。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于1983 年8 月勘察;其中主河道表层以中细砂为主,次为薄层粘土及泥质砂岩风化土,基岩为泥质砂岩,平均极限抗压强度265.4 千克/平方厘米;南、北引桥,第四系为淤泥、粘土及中砂高错层和泥质砂岩风化土,基岩为泥质砂岩。

海印大桥

由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于1985 年5 月勘察。鉴别孔用qjd -10 -1 型钻机钻进,技术孔用qp -30 -1 型钻机钻进, 共完成钻孔36 个, 其中北引桥24 个,南引桥12 个, 总进尺514.09 米。孔深一般15 米,最浅11 米,最深18.45 米,钻孔钻至中风化岩层。

第四系为杂、素填土、淤泥、稍密~中密状砂层及硬塑~坚硬状全风化亚粘土,局部为轻亚粘土。基岩为泥质粉砂岩类粉砂质泥岩,中风化顶板埋深9.0 ~ 17.66 米。

道路岩土工程勘察分析论文 篇6

在道路建设工程预备的区间,工作人员和相关从业者要进行三个阶段的勘察作业:

①踏勘,顾名思义就是要去走走看看,具体观察一下基本状况。

②初察,这里的初察相对于第一步就是要进行相关专业性的勘察和检测,需要相关人员的专心投入和知识力量的辅助。

③详察,这要求与道路岩土勘察工程相关的各个部门和从业人员都积极认真投入工作,进入“备战”状态,时刻准备着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最后还需要对各种勘察数据进行汇总和专业性分析,查明路线各个区段的各种地质条件特征,综合信息得出最佳结果,合理选择并规划,做好方案的预备和规划工作,控制道路最终的线路布局并做好工程作业的预备工作。

2.2路基路面的岩土勘察工程

道路岩土工程中的路基路面勘察又被叫做沿线土质调查。它划分了初察、详察两大基本阶段,其勘探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已选定的路线方案和其位置的对中线两侧地带进行地质、水文、岩土理化性质等调查,在选定路线的特定范围内进行详细地质勘察作业结果将会对后期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等许多方面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甚至影响工程的成败。

2.3道桥的岩土勘察工程

桥梁建筑作为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方位选择和路线交互设计上都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各种桥位的勘察和选定也都是道桥岩土勘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勘察内容也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方案对比调查;第二,选定点详细勘察。其作业内容主要就是在最初可能选择的几个桥位点进行初筛,比较不同桥位的优劣势,综合道路建设工程的.其他建设段工程与之衔接的便利性,最终选定一个最佳桥位,之后由专业人员对选定桥位进行详细地质勘测,为桥梁建设的后期工作准备好相关参考资料和附属设施内容建议。

2.4隧道岩土勘察工程

隧道作为多数路线所布设的控制点,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路线的选择,这里尤其以长隧道表现明显。隧道勘察也是两项基本内容:第一,位置和方案;第二,隧道口与洞身勘察。这两个方面跟桥位的选择其实是大同小异的,也是前期多个择优选取,后期对具体选定的方案和位置进行细致勘察,给出所需的相关数据和资料,最后为施工准备。

2.5特殊地质

特殊地质主要就是指那些地质问题严重,受自然灾害或者自然因素影响较为严重的地理地带,这些地带多表现为盐碱地、冻土地带、岩溶砂石、沼泽地、积雪、山体滑坡、坍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在这些地质环境中的道路岩土工程作业,一般建议详细勘察后综合地理因素具体分析,勘探地质因素危害性和后续可能的发展趋势,然后寻求合理解决方案,提出处理措施。

2.6筑路材料的勘察

道路工程中运用的筑路材料大部分都是就地取材的,特别是那些石料、沙土、水等天然材料,因为这些天然材料在远程运输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发生一些隐性的理化性质的变化,将会影响到建筑作业的质量和安全性,而且远程运输以来增加成本,而“远道而来”的物料还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有可能影响建筑质量,还会影响到工程进展和线路布局与发展,因此这类物料一般最好选择就地取材,除非不能满足需要,要扩大取材范围,否则不建议大范围获取筑路物料建材。

3道路工程的勘察问题

因为路线选择方案因素众多,除了地质条件这个重要的控制性因素,其他诸如路程路线方案、工程地质勘探、路基路面稳定性勘测、自然灾害、自然因素影响等问题也会或多或少影响到道路工程的勘察和建设工程的开展。因此在勘察过程中,首先就是要确定勘察概要,其概要作为纲领性文件,会对后续各个勘探项目的具体进行和检测管理进行前期规划,有利于各项任务的顺利开展,而且也严格规定检察体制中的硬性规定,可以防止越级勘察或者盲目勘察,有利于勘察出高质量的数据资料,得到更为准确的勘察报告和意见内容。因此勘察工作中严守三点:第一,禁越级,细勘察;第二,提高勘察质量;第三,相关从业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4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措施分析 篇7

1.1 地形地貌

某工程场地属中低山侵蚀沟谷斜坡地貌,呈“V”字形,该段处于南北走向,冲沟切割较深,总体地势东高西低,边坡调查段为弄弄沟左侧向西倾斜的斜坡段。该斜坡下部为12~38 m的陡崖,坡度角为50°~72°,局部为32°~38°,上部斜坡较缓,坡度角为28°~36°,局部为20°左右。场地高程为1 104.36~1 190.59 m,相对高差为86.23 m。

1.2 地层岩性

第①层填土:杂色,结构松散,均匀性差,高压缩性,成分复杂,主要有碎石、混凝土、碎砖瓦、块石等建筑垃圾组成,该层平均厚2.0 m。

第②层淤泥质土:黑色,饱和,流塑状态,强度低,具高压缩性,成分为黏性土及砂土,含有机质,具腥臭味,平均厚0.50 m。

第③层粉质黏土:粉质黏土硬塑、可塑或软塑状态均有分布,厚度不均匀,一般为2~6m,平均约4.0 m,但局部有6.0 m以上,具软土发育条件。

第④层砂土:砂土有细砂、粉砂等,多为稍密~松散状态,厚度不均匀,一般为2~4m,平均约3.0 m,但局部有4.0m以上,具松散土发育条件。

第⑤层卵石或含黏土卵石:多为稍密~中密、密实状态,厚度不均匀,一般为3~6m,平均约5 m,具松散层或砂土透镜体发育条件。该层局部分布于基岩面附近。

第⑥层灰岩:基岩面一般埋深5.0~8.0m,局部大于10.0m,局部浅部有溶洞、溶槽(沟)等岩溶现象发育,岩溶特别发育,地质条件复杂。

1.3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岩溶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的补给,水位一般为2.0~3.0 m。上层滞水分布于土层中,下部灰岩溶洞和裂隙中分布有岩溶水。根据水文资料和本次勘察分析,上层滞水水量较小,岩溶水水量丰富。场地内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较大,年变幅为3.0~4.0 m。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随季节或降雨量大小而变化较大。

1.4 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

场地处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中部相对稳定区,区域构造以南北向断裂为主。场地处于北北东向弄弄沟断层西侧附近,在场地南侧发现有一逆断层(F1),产状为257°∠58°,地表出露长23 m,破碎带宽0.60~0.80 m,两端被填土和含块石粉质黏土覆盖,破碎带由强风化角闪正长岩角砾构成,破碎带内有泉水涌出,水量约8~12 m3/d,断层断距不清,上盘岩性为强风化角闪正长岩,下盘为微风化角闪正长岩,破碎带通过地段地表形态为狭长沟槽。

2 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根据土工实验成果、标准贯入试验强度指标(理论公式法)以及静力触探等方法,分别进行各层土承载力特征值和压缩模量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综合分析,确定各层土承载力特征值的综合取值。结合区域经验,综合确定各土层的压缩模量标准值的建议值(见表1)。

综合建筑场区的地形、地貌及岩土工程特性,场区地形较平坦,无不良地质,场地浅层分布的①层杂填土土体成分复杂,土层均匀性极差;②层、③层粉质黏土均匀性较好;④层粉砂夹粉土,土体均匀性较差。综上所述,场地稳定,地基土均匀性一般,可进行本工程的建设。

3 勘察组织措施

3.1 人员组织

工程实施由项目经理统一管理,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技术工作。

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整个勘察项目,并组织钻探施工、原位测试和室内资料整理、编写勘察成果等。

项目技术人员:负责该工程的现场技术管理,组织技术交底,对现场钻探施工进行技术监控,负责土岩芯地质编录,做好有关鉴证,负责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

钻探人员:按照勘察纲要和技术要求进行钻探施工,负责钻探施工、岩样采取、标贯试验原位测试、野外施工记录等外业。

测量人员:负责钻孔的现场定位,提供钻孔的实际坐标和孔口高程。

安全质检员:负责勘察过程各项施工安全和人员安全、外业和内业质量。

3.2 工期保证措施

3.2.1 作业人员的管理

(1)选调优秀管理人员组成本工程现场勘察项目部,对该工程施工实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和指挥职能。

(2)保证进场施工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服从勘察项目部统一管理。

(3)以勘察项目部为中心,项目经理为主导,调动技术好的、能打硬仗的施工人员到本项目施工。

(4)施工人员进入项目后,归项目经理全权管理。项目部根据工程的计划合理安排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和作息时间,分节点排出计划,严格按计划的要求安排工作。

3.2.2 材料供应的保证措施

以本项目部为中心,项目经理为主导,配备本项目专门的材料员,组成一个完整的材料供应体系,项目根据施工主要材料制订材料进场和消耗计划,及时作反馈,做到事先计划,并落实好计划。

3.2.3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保障措施

(1)为了保证施工中设备的正常运行,在设备进场前先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检修。设备进场安装完毕以后,由设备检修人员进行检测和验收。

(2)机械设备由专业人员操作,事先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机械操作员要熟悉机械性能和工况,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专机专人负责。

(3)设备检修人员随时对设备的机械进行保养和检修,及时更换配件,禁止设备带病作业,确保设备安全运转。

(4)组织备用设备,一旦现场设备出现难于排除的故障,可立即启用备用设备,由专业维修人员负责维修,及时排除故障。

4 勘察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证勘察质量,采取以下的勘察质量保证措施。

4.1 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

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按照项目管理办法,明确质量责任,分工负责,层层把关,优化勘察程序,合理调配人员、设备与仪器等资源,交叉作业,并严格管理,保障勘察工期。

4.2 严格控制工序质量

(1)勘察质量技术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相关规范和委托方提供的勘察要求,专门组织所有项目人员进行要点讲解,明确工序分工、工序衔接、勘察要求、重点难点等,并形成技术交底资料,作为检查、考核的依据。

(2)工序质量控制:勘察过程严格执行相关规范、规程,确保勘察成果优良。①调配经验丰富的钻探机组,选派2~3名技术人员现场监督指导,及时进行地质编录,及时整理每天的资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现场工序质量。②施工期间和工程完工时,质检人员现场检查验收,如未能满足要求,在现场及时纠正补救。③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规程进行施工、试验、取样分析,保证勘察与试验结果真实准确。④原始资料、记录表格须整洁规范,装订成册,并严格执行各级审查把关签字制度。⑤勘察成果采用北京理正工程地质勘察CAD软件,电脑成图率要达到100%。提交的每份勘察报告均附彩色岩芯照片,全套勘察成果刻录数据光盘。

4.3 建立严密的质量审查制度

勘察质量实行三级检查制度,即钻探及测试自查互查、质检复查以及公司总工办抽查及审核。质量检查主要以建筑设计单位勘察要求和相关规范为依据检查勘察的精度,以工程合约和规范要求检查勘察内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等。

5 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措施

5.1 安全生产措施

在勘察过程中,全体施工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思想,确保机械、仪器处于良好运作状态,严格按规程操作,文明施工,不盲干,机器不带病作业,现场安全员要严格监督,杜绝机械、工伤事故发生,以高效、高质量、无事故完成本次勘察任务。其措施如下:①野外作业人员必须经过训练考核,持证上岗。②施工前,由项目部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③施工前检查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和工具有无安全隐患,确认设备运行正常后方可进行工作,施工中应定期检修,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决不允许机器带故障运转。④作业人员必须遵守岗位职责,集中精力操作,严格按规程操作,按照技术要求认真进行测试、采样、钻探工作,施工中出现问题应科学处理,防止质量事故、机械事故、工伤事故发生。⑤野外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应戴好安全帽,安全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严格监督,发现问题坚决纠正。⑥野外作业人员要防火、防触电等,防止意外事故发生。⑦施工时,钻孔位应先用管线探测仪探测,确定孔位处无地下管线方可安放钻机施工。⑧安排专人看管场地,防止意外事故发生。⑨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不能把安全隐患留给下一班。⑩作业期间做好各项安全措施,如注意来往车辆、电线电杆及蚊虫叮咬等。

5.2 文明施工措施

(1)施工时,注意保护邻近树木、花草不受损害,注意泥浆排放、油料泄漏,防止污染周边环境。

(2)施工前应事先了解市政管网的分布情况,注意保护场地管线,以防损坏。若不清楚管线的方向,必要时采取物探手段或人工开挖1~2 m,确保避开管线后再进行钻探施工。

(3)野外作业完毕,清走一切施工机具及剩余材料物品,清扫现场,尽力将场地恢复至原貌。

6 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在岩土工程勘察中,任何的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性,要有效地解决某些复杂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必须采用多种勘察手段,互相补充、互相验证。此外,地质勘察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学会充分地运用地质勘察成果对建筑工程质量和进度控制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基础,直接影响后续建设环节的顺利进行,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投资效益和使用安全。切实保证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重要保障。文章结合实例探讨了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措施

参考文献

[1]GBS 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GBS 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3]张勤.浅谈岩土勘察工程的问题及措施[J].价值工程,2009(5).

[4]戴一鸣.探讨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J].福建建设科技,2005(6).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篇8

关键词:岩土工程;相关问题;新技术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主要建立在地质学、岩土力学、测试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基础学科上。

一、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

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主要有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与取样、岩土工程试验。其中勘探主要分为钻探、坑探、物探和触探。岩土工程试验分为室内试验和现场原位测试。原位测试技术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有载荷试验、旁压试验、动力触探、静力触探、直剪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和波速测试等。

二、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界面划分和地质形态问题:划分岩石风化程度和岩土界面,判断地质构造、软弱结构面,查明地质的形态,确定空洞、孤石等埋藏的位置深度、不明地下物体的实际分布情况。第二,岩土参数问题: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不规范,离散性大,难以取得室外原状岩土样,使岩土设计参数难以确定。第三,综合能力问题:一些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野外原始资料的利用能力、缺乏建筑方面的知识,导致勘察目的不明确,或者其所提供的资料无法满足设计的多种需求。 勘察人员要正视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三、解决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的对策

(一)借助连续加密测点法来获取地质界面

通常情况下,借助工程物探,采用连续加密测点的方法了解到地质界面的实际情况。连续加密测点法不仅可以将传统钻探的问题解决掉,还可以避免地层划分不准确的缺点。同时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运用综合工程物探法,可以解决很多岩土工程的问题。

(二)重视勘察现场的岩土取样和原位测试工作

岩土取样和原位测试是岩土工程勘探结果的重要数据来源,也成为解决岩土工程勘探技术问题的重点。这首先是由于测试数据是分析评价的基础,没有完整、可靠、适用的测试数据,一切分析评价都是空中楼阁。岩土工程设计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决定于计算参数和计算模式,计算参数比计算模式更重要。其次,岩土工程测试有较大难度,在钻探取样、样品制备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扰动和受力环境差异,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岩土体是非均质体,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测试结果应具有代表性。

(三)定期培训勘察技术人员

对于勘察技术人员,其应该定期学习,以此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勘察单位要实行内部岗位轮换制度,这样做不仅可以丰富勘察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加强勘察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另外,勘察单位要组织技术人员定期参加学术活动或者聘请专业人士来开展讲座,以此来拓宽勘察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除了要掌握专业技术之后,勘察技术人员要掌握专业技术软件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勘察单位的勘察技术人员仅仅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却不会利用现有的专业软件,那么他们最终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勘察技术人员自身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来丰富自身的学识,提升自身的人生价值。

四、岩土工程勘察新技术

(一)数字化勘察技术

在数字化的大环境下,传统的勘察方法逐步过渡到数字化勘察。数字化勘察法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数字化勘察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体表现如下:1、数字化建模方法。现阶段,数字表面模型法是建模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可以切实表现出地面的起伏情况。数字表面模型法的基本内容是准确将工程地质体外表面情况表示出来,换句话来说依据相关的规则来将同属性的点连接起来,从而构成了网状曲面片,进一步还可以将整个地质体的空间属性确定下来。离散的测点资料是表明模型法数据的主要来源。其中测点的几何特征数据、属性特征数据成为该数据的组成部分,然后借助数据来对地质体界面进行分析。地形建模方法往往以该地域的DEM数据为参考资料,然后借助叠加遥感影像来显示三维地形。在投影变换正射影响时,往往会用到地质三维数字化这一重要技术。2、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岩土工程勘察中包括了一些原始数据,具体来说这些原始数据包括了地理信息方面的非空间数据、地理信息方面的空间数据。然而基础地理数据、岩土工程勘察数据是原始数据的主要来源。由于各个建筑场地的地质信息是不同的,因此最终得出的数据也是不同的。

(二)发展测试新技术

在整个勘察工作中,测试技术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我国在测试新技术的研究远远少于国外。当前虽然测试新技术得到了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障碍,即:不成熟的参数测试技术。要想进一步完善测试技术,这就要以传统测试手段为基础来运用电子技术等现代物理技术。例如:在土工测试过程中,要从点向着面、体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土工测试也将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第三代无损测试技术发展。在发展测试新技术的时候,往往要将硬件作为支撑,因此设计仪器者、设计设备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制造水平。一些研发者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及时了解本行业的技术,真正推动本行业的长远发展。

五、总结

不管是在设计各项工程时还是在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越来越重要,是准确的勘探数据为工程施工建设的进行提供了可靠保证。但是由于岩土工程本身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如果仅仅想要借助直接法来调查地基岩土的状况、获取相关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岩土工程勘察传统模式变革,逐步实现其信息化和数字化运行,是现代社会建设工程发展对岩土工程勘察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岩土工程勘察未来发展的方向。

有关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现行规范 篇9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6、《冶金工业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749-2012)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9、《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10、《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

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3、《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

14、《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324-2001〗

15、《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

16、《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17、《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18、《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1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0、《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

21、《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

2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23、《地热电站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478-2008〗

24、《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GB50547-2010〗

25、《冶金工业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615-2010〗

26、《冶金工业建设钻探技术规范》GB50734-2012〗

2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28、《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2006〗

二、行业标准

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83-2011〗

4、《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JGJ84-92〗

5、《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8、《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

9、《载体桩设计规程》JGJ135-2007〗

10、《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JGJ/T225-2010〗

1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规范》CJJ176-2012〗

12、《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

13、《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76-2012〗

1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15、《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16、《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94〗

17、《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2007〗

18、《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19、《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CJJ13-87〗

1JTJ 002—87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 003—86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T 0901—98 1:1000000数字交通图分类与图示规范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替代JTJ 001-1997JTJ 004—89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被JTG/T B02-01—2008替代部分JTG/T B02-01—2008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部分替代JTJ 004-89部分JTG B03—2006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替代JTJ 005-1996JTJ/T 006—98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T B05—2004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 B06—2007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 与B06其他规范配套使用JTG/T B06-01—2007 公路工程概算定额 与B06其他规范配套使用JTG/T B06-02—2007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 与B06其他规范配套使用JTG/T B06-03—2007 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 与B06其他规范配套使用JTG/T B07-1—2006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交通部2007年第30号 国家高速公路网相关标志更换工作实施技术指南 技术指南第1号修改单16 交通部2007年第35号 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 替换交公路发〔2000〕463号

17勘测

JTG C10—2007

公路勘测规范替代JTJ 061-1985;JTJ 061-1999;JTJ 062-1991;JTJ 063-1985;JTJ 065-1997;JTJ/T 066-199818 JTG/T C10—2007 公路勘测细则

19JTJ 064—98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代替JTJ 064-86部分 代替JTJ 062-91部分 替代JTJ 063-85部分20 JTG/T C21-01—2005 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勘察规范JTG C30—2003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由JTJ 062-2002改

22JTG D20—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替代JTJ 011—1994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替代JTJ 013-1995JTJ/T 018—97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T 019—98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D31—2008 沙漠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JTG D40—200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替代JTJ 012-1994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替代JTJ 014-1997

29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替代JTJ 014-1997JTG/T D60-01—2004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JTG D61—2005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替代JTJ022—85

JTG 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替代JTJ 023-1985

JTG D63—2007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替代JTJ 024-1985

JTG/T D65-01 —2007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 替代JTJ 027-1996

JTG/T D65-04—2007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

JTJ 025—86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

JTJ 026.1—1999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 替代JTJ 026-1990部分

JTG D70—20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替代JTJ 026-1990

JTG/T D71—2004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 部分替代JTJ 074-94

JTG D80—2006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JTG D8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部分替代JTJ 074-94

JTG/T D8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部分替代JTJ 074-94

交公路发[2007]358号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替代交公路发[1995]1036号44 交公路发[2007]358号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 替代交公路发[1995]1036号45 JTJ E40—2007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替代JTJ 051-1993

JTJ 052—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替代JTJ 052-1993

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替代JTJ 053-1994

JTG E41—2005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JTJ 054-1994

JTJ 056—84 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

JTJ 057—94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已被JTG E51—2009替代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替代JTJ 058-2000

JTG E50—2006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 替代JTJ/T 060-1998

JTG 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替代JTJ 059—95

工 公

JTG F10—200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替代JTJ 033-95

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替代JTJ034-93

JTG 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7.1—200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程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1—2008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隧 JTJ 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替代JTJ 041-1989

JTJ 042—9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已被JTG F60——2009替代

JTG/T F81-01—2004 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

通 JTG/T F83-01—2004 高速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

JTG F7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替代JTJ074-94

质检

安全 JTG G10—2006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替代JTJ 077-1995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土建工程)替代部分JTJ 071-199867 JTG F80/2—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册(机电工程)替代部分JTJ 071-199868 JTJ 076—9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养护

管理 JTJ 073—96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被JTG H30-2004 被JTG H10—2009替换

JTJ 073.1—2001 公路水泥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J 073.2—2001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G H11—2004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 H12—2003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 H20—2007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替代JTJ 075-1994

JTG H30—2004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替代JTJ 073-1996部分

JTG H40—2002 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导则

加固

设计

与施工 JTG/T J22—2008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JTG/T J23—2008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一、波速测试及地微震测试项目遵循的规范为: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 50269-97

二、地质雷达测试遵循的规范

1、《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2007〗;

上一篇:死海之旅作文400字下一篇:“中国梦我的梦”思想汇报